保留幽门

2024-07-30

保留幽门(通用5篇)

保留幽门 篇1

胃癌是消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 由于人们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 胃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有些地区胃癌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安全, 占首要地位的恶性肿瘤。随着早期胃癌检出率逐年升高, 保留幽门的部分胃切除术是近年来开展起来的一种保留患者胃肠功能的手术[1]。我院在2007年4月至2010年6月对门诊收治的共40例早期胃癌患者进行了保留幽门的部分胃切除术以及传统胃癌根治术的治疗, 并对其进行了对比研究, 先将结果公布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07年4月至2008年6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共40例, 其中男28例, 女12例, 年龄35~65岁, 平均年龄为 (47.3±9.7) 岁。所有患者均经过胃镜、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为早期胃癌。临床表现: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共20例, 上腹部隐痛患者共12例, 恶心、呕吐共9例, 贫血9例, 有黑便4例, 消瘦12例。病变部位:胃窦部11例、胃体15例、胃角5例、胃底9例。家族史:有胃癌家族史患者共5例, 无胃癌家族史共35例。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以及凝血异常患者;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患者;排除严重其他代谢性疾病如严重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将其平均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2组患者在治疗前, 其年龄、性别、病变部位、临床表现等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实验组:采用保留幽门的胃部分切除术 (PPG) 。麻醉方式采用全麻, 患者取仰卧位。手术切口选择上腹正中切口。开腹后, 暴露肿瘤部位。切除范围选择:早期胃癌肿瘤边缘5cm处以上为胃近端切除线, 以幽门括约肌远侧缘开始计数3cm处为远端切除线。清扫淋巴结范围:彻底清扫淋巴结, 范围达D2或近似D2水平, 包括大小弯处、胰腺上方、腹腔以及胃左动脉周围组织、大网膜小王莫周围等淋巴结。最后将残留胃大弯侧与幽门前庭部相吻合。注意要保留迷走神经肝支以及腹腔支。对照组:采用传统远端胃切除术+D2淋巴结清扫术。

1.3 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者在自手术结束至拔除胃管的胃肠通气时间、术后14d服用钡餐观察胃排空时间、倾倒综合征发生率、术后半年体重变化情况及胆汁反流性胃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研究所有数据使用SPSS 13.0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方检验, 检验标准设为a=0.05, 当P<0.05, 认为2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对2组患者其胃肠通气时间、胃排空时间以及体重增加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如表1所示, 结果显示2组以上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2) 对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实验组其倾倒综合征患者0例, 对照组4 (20.0%) 例, 实验组随访过程中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共3 (15.0%) 例, 对照组9 (45.0%) 例。2组患者倾倒综合征以及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3 讨论

目前普遍认为, 病变组织位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称为早期胃癌, 而不论其病灶大小以及是否有无淋巴转移[2]。早期胃癌的诊治与预后相关, 近年来由于纤维内镜的发展和应用, 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也逐渐增高。对于早期胃癌一般不建议化疗, 而行手术治疗以往常采用胃癌根治术, 但是由于根治术对患者损伤大, 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多, 而严重影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3]。胃部分切除保留幽门术是是于1967年由Maki首次提出, 起先应用于治疗胃溃疡, 但近年来应用于胃癌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发现, 实验组组其胃肠通气时间、胃排空时间、倾倒综合征发生率、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率以及体重增加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表明胃部分切除保留幽门确实可以控制胃排空功能防止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反流产生倾倒综合征, 同时也保护了胃肠的消化功能, 是一种治疗早期胃癌行之有效的一种治疗方式。

摘要:目的 探究胃部分切除保留幽门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早期胃癌患者共40例, 并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的胃部分切除保留幽门+区域淋巴结清扫术, 对照组采用传统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术, 对2组患者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组其胃肠通气时间、胃排空时间、倾倒综合征发生率、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率以及体重增加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胃部分切除保留幽门术 (PPG) 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胃部分切除,保留幽门,早期胃癌

参考文献

[1]胡祥, 曹亮, 于艺, 等.保留幽门及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1, 26 (4) :316~319.

[2]胡祥, 田大宇, 宝全.早期胃癌行保留迷走神经及幽门的胃切除术[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08, 2 (1) :23~25.

[3]胡祥, 曹亮, 于艺, 等.保留幽门和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手术对早期胃癌的疗效观察[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0, 7 (12) :907~909.

保留幽门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早期胃癌患者52例, 男28例, 女24例, 年龄43~72岁, 平均年龄69岁, BMI18~30 kg/m2。术前均行腹部CT及胃镜检查, 肿瘤直径为0.5~3.0 cm, 肿瘤下级距离幽门4~8 cm, 无肝脏及其他部位转移。早期胃癌大体分型:Ⅰ型5例、Ⅱa型20例、Ⅱc型27例。组织分型:高分化腺癌25例, 中分化腺癌19例, 低分化癌4例, 黏液腺癌4例。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开展52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并通过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麻醉与手术体位

手术麻醉与体位:全身麻醉;“人字形”体位。患者平卧, 双腿分开外展30~40°, 双下肢分别固定在腿板上, 双手包裹于中单下并置于身体两侧, 手术床背板抬高约20°。

1.3 设备与手术间布局

STORZ影像系统两套:主镜 (高清, 用于术者) ;副镜 (标清, 用于助手及录像功能) 。超声刀、蛇牌氩气刀及双极电凝、两套吸引器装置。术中使用仪器较多, 巡回护士要将仪器合理布局, 理顺并连接各种导线。主腔镜系统 (高清) 、蛇牌氩气刀、双极电凝、超声刀均置于患者左侧; (标清) 、一套吸引器置于患者头端, 另一套吸引器置于患者右侧脚下方;调好显示屏角度, 避免反光, 使主刀医生和助手均能获得最佳术野。

1.4 手术器械及物品准备

1.4.1 胃切除手术基础器械+腔镜器械

除常规外科手术器械外, 需备:组织剪 (BC263R德国蛇牌) ;直角钳 (BJ104R、BJ02RR德国蛇牌) ;9寸血管钳 (BH229德国蛇牌) ;持针器 (BM036R德国蛇牌) ;爱丽丝钳 (EAO18R德国蛇牌) 。镜下器械需备:双极剪刀 (PM430R, 德国蛇牌) ;双极止血钳 (PM973R德国蛇牌) ;吸引器头 (WA51172A德国奥林巴斯) ;Hemlock钳 (544990美国强生) ;胃无损伤钳 (LOTSU63德国STORZ) 。

1.4.2 其他物品准备

11、23号刀片、3-0、2-0/T、0缝合丝线各一板、强生J603缝线1个、吸引皮条2个、伤口10 cm×10 cm敷料、引流袋、刻度引流管、导线套、0.25%碘伏液、手套若干、蛇牌氩气刀笔、双极电凝一套、防雾物品 (防雾油或热水壶) 。

腔镜物品准备:STORZ镜一套、气腹管、吸引管路、超生刀头及导线、腔镜下各种钳、剪及双极电凝钳、剪、330 mm腔镜加长钳、Hemolok夹钳、长吸引器头。强生vcp772D线、vcp752D线若干板、强生镜下切割器EC60A一个及钉仓ECR60G2~3个、腔内持针器、加长STORZ镜、三叶挡板、蛇形拉钩、强生鞘卡B12LT 2个、强生鞘卡B5ST 3个、美外鞘卡REF179075P 1个。

1.5 手术配合步骤及要点

1.5.1 术前准备及术中站位

常规消毒皮肤, 铺置无菌单。连接各种管路及导线, 镜子妥善固定好对白后备用。持镜者站于患者两腿之间, 术者与器械护士站于患者右侧, 一助二助站于患者左侧。

1.5.2 术中配合

配合术者放置鞘卡:通常采用五孔法, 如果患者肝脏肥大, 需采用六孔法 (见表1) ;并建立气腹:维持术中气腹压力为12~15 mm Hg。

注:LAPPG手术与传统腔镜胃切除手术穿刺切口创伤程度无明显差异。

1.5.3 术中探查

肿瘤有无浆膜侵润, 第5组淋巴结有无转移征象, 手术策略可采用右侧清扫法从第5组淋巴结开始清扫, 从而引导第8a、9组淋巴结的清扫。保留幽门支清扫第5组淋巴结;保留迷走神经肝支;确认迷走神经后干并保留腹腔支;保留幽门下动脉清扫第6组淋巴结;保留血管周围神经丛与腹腔支清扫第7、8a、9组淋巴结。离断迷走神经胃后支和胃左动脉[1]。

1.5.4 胃切除及胃胃吻合 (手吻)

取剑突下腹正中5 cm小切口入腹, 将胃提出腹腔外, 确定病灶部位及拟切除线。以幽门括约肌的十二指肠侧为界, 在幽门近侧部3 cm处离断胃, 距离病灶上界5 cm离断胃, 行胃大部分切除术, 以幽门部残胃口径确定残胃断端大弯口径行胃胃端端吻合, 吻合时用vcp772D缝合粘膜层, vcp752D缝合肌层, 再vcp772D包埋。

1.5.5 关闭小切口清点器械纱布如数, 尤其是纱条, 腔镜器械关节, 保证手术安全。

2 结果

52例患者均完成LAPPG手术, 术中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 (255±50) min (130~330 min) , 术中出血量为 (23±13) m L (10~50 m L) 。

2.1 术式

52例患者均完成LAPPG, 无中转开腹, 其中23例患者行胃癌D1根治术, 12例行D1+α根治术 (D1+第7组淋巴结) , 8例行D1+β根治术 (D1+第7、8a、9组淋巴结) , 9例行胃癌D2根治术。

2.2 对LAPPG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资料统计

52例LAPPG手术患者对其术前、术中及术后资料统计情况, 见表2, 表3, 表4。

3 讨论

3.1 PPG治疗早期胃癌的意义

目前多项研究结果均证实:保留迷走神经肝支可以降低术后胆石症的发生率, 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可减轻术后腹泻, 有利于术后体质恢复, 减少胰岛素分泌障碍[2,3,4]。多项研究结果证明PPG手术只要遵循肿瘤治疗原则并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可满足淋巴结廓清范围的要求, 将其用于治疗早期胃癌能获得满意预后[5,6]。而且,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 早期胃癌腹腔镜治疗与开腹治疗所获得的长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该组52例手术患者, 在外科腔镜微创技术的基础上对早期胃癌患者行保留幽门的胃切除术, 在依照肿瘤淋巴结清除原则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的保留自主神经及脏器功能, 保留患者幽门功能。结果显示:在保持原手术时间的基础上, 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感染率低、5年生存率提高, 各项指标与传统术式比较, 体现出明显的差异及优势。

3.2 手术团队的协作

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是手术的协作团队, 尤其是微创手术团队协作精神必须严格默契。腹腔镜PPG手术治疗早期胃癌需要特殊的手术技术。技术要点为神经解剖学界标的确定、神经解剖入路的合理选择、神经的显露与保护、脉管与神经的分离技术、神经纤维外淋巴结清扫技术[9]。日本学者[9]提出腹腔镜下显露迷走神经后干从右侧入路, 先显露右侧膈肌脚, 在右侧膈肌脚与食道腹部之间寻找迷走神经更容易。腹腔支的保留则由左向右更安全有效, 因为胃胰皱襞左侧的空间几乎为无血管区, 可以更安全显露胃左血管, 清楚显露腹腔支与胃左动脉的分离部位。这与我们的手术入路基本相同。有的学者认为清扫第6组淋巴结术者站位于患者左侧更易操作, 首先需确定幽门下血管。助手从右侧把持胃网膜右血管束将胃上提, 并将幽门下脂肪组织展开;术者从左侧把持胃后壁将胃向上翻转, 可以显露胃网膜右血管与幽门下血管之间的无血管区。在此无血管区操作可以保留幽门下血管并离断胃网膜血管, 清扫第6组淋巴结。我们的手术过程是:在保留幽门下血管时术者并不需换位到患者左侧, 但需将胃向上翻转, 展开幽门下脂肪组织便于确定幽门下血管、胃网膜右血管及幽门的关系。由于腹腔镜下保留幽门及迷走神经的胃切除术具有其特殊性, 因此要求手术室护士需要训练有素, 技术娴熟、注重配合中的细节才能为手术保驾护航。手术时间 (255±50) min, 术中出血量为 (23±13) m L, 与日本学者报道的手术时间 (279±6) min、 (224±29) m L基本相当, 而出血量明显低于日本同行的 (153±13) m L和 (194±49) m L, 这与术者技术的熟练程度和整体手术团队配合密切相关。

3.2 强调无瘤原则

接触过胃肠道的器械应分开放置;腹部小切口取出胃大体标本时应在切口周围先铺一个干纱布垫再将标本取出置于其上进行消化道重建, 防止癌细胞脱落种植转移;清理的淋巴结用指定干纱布接取;关闭小切口前所有台上人员更换手套再关闭切口[10]。

3.3 手术室护士的能力要求

3.3.1 术前病情掌握

参加术前讨论、访视及评估是手术成功的前提。胃癌给患者本人及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 患者对手术本身恐惧的同时又对新技术充满了期待, 巡回护士术前要做好术前访视, 以科学且尽量通俗的语言讲解, 取得患者良好的配合及理解。

3.3.2 为术者提供高清的视野

由于腹腔内外温差, 腔镜镜头易出现起雾影响术者视野。可以采取搽拭防雾油或镜面涂抹碘伏液。该院采用无菌保温杯内装70°C以上热水预热镜头 (杯内置一块纱布保护镜面) , 以此使得术野保持清晰。术中避免电外科设备产生烟雾影响术野, 可将负压吸引管连接至鞘卡侧孔上, 负压为10 mm Hg[10], 可以有效吸净烟雾, 又不影响气腹压力。

3.3.3 保证电外科设备及器械功能的有效

手术过程应用超生刀使用频率高, 会使超生刀头产生焦痂, 器械护士应及时用盐水纱布清理刀头或将超生刀头置入水中震荡, 保证其使用效果, 延长刀头使用寿命。镜下双极电凝钳产生的焦痂不易处理, 故术中备两把双极电凝钳交替使用以节省时间, 并能更好地彻底清理, 保证其游离及止血功能发挥最大极限。

3.3.4 手术配合默契度、缩短手术时间

术中传递腔镜器械时, 台上护士准确传递同时一并将钳端置入鞘卡内, 这样就避免了术者视野需离开显示屏, 减少主刀医生术中视线在显示屏及术野之间转移, 使术者的各项操作具有连贯性, 可最大限度的降低主刀医生的疲劳及手术时间;术中由于主刀医生站位会有移动或变化, 护士需及时调整各种电外科设备脚踏的位置 (部分术者不习惯使用刀笔手动激发) , 由于器械护士的占位离主刀医生最近, 通常巡回护士在常规定位摆放后, 术中由器械护士随着手术进展情况用脚进行踏脚位置的微调整。

LAPPG治疗早期胃癌可以获得满意预后。在腹腔镜技术保障下, 在达到以根治性切除目的的同时, 更好地发挥了微创理念, 提高了患者术后生命质量, 此先进技术发展与手术室护理发展并进, 离不开专科护士的配合, 合理、科学、规范的术中配合有利于医生手术节奏的把握, 提高手术效率, 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术中麻醉用药。同时良好的术前访视, 充分的物品准备, 尤其器械护士必须熟知手术步骤, 了解手术医生习惯, 注重微创手术配合中的细节化, 准确、快速、无误的配合, 严格的无菌无瘤技术, 术后跟踪随访, 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早期胃癌, 在保证根治度的基础上保留幽门及迷走神经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方便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52例早期胃癌采用腹腔镜保留幽门及迷走神经胃切除 (LAPPG) 治疗的手术配合经验。结果 52例患者均完成LAPPG手术, 术中无中转开腹, 手术时间为 (255±50) min (130330) min, 术中出血量为 (23±13) m L (1050 m L) 。结论 手术室专科护士术前充分的准备工作, 术中全面掌握开放手术步骤及配合技巧的基础上, 同时掌握微创手术配合技巧, 尤其注重术中各环节细节的配合, 是确保腹腔镜保留幽门及迷走神经胃切除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早期胃癌,腹腔镜,手术配合,迷走神经,幽门

参考文献

[1]张弛, 胡祥.腹腔镜保留幽门及迷走神经胃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4, 13 (5) :381-385.

[2]Yun SS, Dong SH, Seong HK, et al.Laparoscopy-assisted pylorus-preserving gastrectomy is betterthanlaparoscopy-assisted sistal gastrectomy for middle-third early gastriccancer[J].Original Artical, 2013:1-9.

[3]Takuro S, Yukinori K, Shuji T, et al.Current status of function-preserving surgery for gastric cancer.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4, 20 (46) :17297-17304.

[4]Suh YS, Han DS, Kong SH, et al.Laparoscopy-assisted pylorus-preserving gastrectomy is better than laparoscopy-assisted distal gastrectomy for middle-third early gastric cancer[J].Ann Surg 2014, 259 (3) :485-493.

[5]Tkeuchi HY, Kitagawa Yk.Is Pylorus-preserving gastrectomy universally applicable to early gastric cancer of the Mid Stomach[J].Ann Surg Onco, 2014, 21 (2) :356-357.

[6]BH Kim, SW Hong, JW Kim, et al.Oncologic Safety of Pylorus-preserving Gastrectomy in the Aspect of Micrometastasis in Lymph Nodes at Stations 5 and 6.[J].Ann Surg Oncol, 2014, 21:533–538.

[7]Tomoyoshi TY, Sohei MM, Kohei WS, et al.A novel laparoscopic procedure for treating proximal early gastric cancer:laparoscopy-assisted pylorus-preserving nearly total gastrectomy[J].Original Artical, 2014, 44:2332-2338.

[8]Kim YW.Long-term outcomes of laparoscopy-assisted distal gastrectomy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result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ACT 0301) [J].Surg Endosc, 2013.

[9]宮崎光史, 子嶋一幸, 井ノロ幹人, ほか.自律神経温存腹腔鏡下胃癌リンパ節郭清-腹腔鏡下幽門側胃切除術における神経温存手術の工夫-[J].手術, 2010, 64 (13) :1939-1944.

[10]陈效颖, 陈蓉.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并D2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配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 (22) :30-31.

[11]胡祥.保留自主神经的胃癌D2淋巴结清扫技术[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2, 11 (3) :193-196.

保留幽门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我院进行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包括男性患者21例, 女性患者15例;患者的年龄在34~72岁, 平均为 (42.1±12.3) 岁。其中, 胰头癌患者15例, 胆总管下端癌患者1例, 壶腹部癌患者5例, 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8例。患者的病程最长为3个月, 最短为8d。26例患者以黄疸作为主诉的症状, 其中包括无痛或者是伴有轻微的右上腹痛的患者有16例, 10例患者伴有明显的上腹或者是右上腹疼痛, 有4例患者出现中度以上的发热, 此次研究的患者在患病后都发现有体重下降的共同点。经临床检查有14例患者胆囊肿大, 13例患者肝肿大, 且都有上腹部或者是右上腹部压痛, 3例患者主诉症状为消化道出血;2例患者的主诉症状为右上腹触及包块, 另外2例患者没有黄疸史。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29例患者行PD, 其中包括行PPPD患者5例, 在手术中患者的出血量为500~1200mL, 平均出血量为700mL, 手术中患者的平均输血量为600mL, 平均手术耗用时间为4.8h。

2 结果

36例患者都得到了术后病理证实, 并均胰十二指肠根治术, 经过手术治疗之后有1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有5例患者有胆瘘的情况出现, 3例患者出现, 2例患者有腹腔出血, 1例患者肺部受到了感染, 还有1例患者有腹腔感染出现, 在经过对应的治疗之后所有的患者都得到了治愈并顺利出院, 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43d。

3 讨论

一般我们认为年龄不对此类手术造成直接的影响, 但是因为相对来说老年人的各项组织修复能力以及对抗二次手术创伤的能力比年轻人要低出很多, 所以,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 其胰瘘的发生率并无异于年轻人, 但是如果患有此病, 其病死率要远远的高于年轻人, 也就是说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加了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危险性, 所以说如何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避免胰瘘的发生以及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来治疗胰瘘极为重要。对于胰瘘的早期确诊主要是由术后患者的腹痛表现来决定的, 患者腹腔内引流液所呈现出来的颜色以及数量, 患者术后尽早对胰淀粉酶进行测定对于诊断有很大的意义。在进行观察时如果发现患者有腹痛或者是腹痛加剧的情况, 或者是引流液变为血性, 要考虑有胰瘘的情况发生[1]。

手术适应证及术式的选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适应证包括壶腹癌、原发性胆总管远端癌、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以及胰头癌。但是这些不同的病症的临床以及预后都是大为不同的, 壶腹癌以及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生长比较缓慢, 一般为局限性, 可呈波动性的黄疸, 手术切除率较高, 有较好的预后;其余两种尤其是胰腺癌一般患者的病情进展比较快, 而且黄疸持续强, 很容易出现转移, 手术切除率比较低, 预后相对较差。所以在进行治疗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区别对待。临床上的实践发现因为老年患者一般会同时伴有心、肺、肝、肾以及脑功能不全和糖尿病等不同的并发症, 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加了胰腺癌手术的风险性, 所以在进行手术之前要对患者的手术耐受性进行全面而详细的评估, 控制相关的疾病, 要做好以下准备: (1) 对患者实行静脉或者是肌内注射维生素K时间约为5~7d, 对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进行纠正, 直到正常或者是接近正常的水平; (2) 注意患者肝功能的改善, 降酶保肝, 给予患者激化液增加肝糖原的储备; (3) 纠正水、酸碱失衡、电解质, 纠正贫血以及低蛋白血症的状况。对于老年患者来说, 在手术中如何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出血并缩短手术的时间至关重要[2]。

术后早期DGE是现阶段来说PPPD最为常见的一种术后并发症, 发生率为从6%~64%不等。导致此证的相关因素有很多[3], 主要的致病因为手术时对患者的胃右动脉进行切断, 对幽门及十二指肠球部的血液供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另外, 在进行手术时对患者的迷走神经“鸦爪支”造成了损伤是造成患者胃排空延迟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有关的研究表明, 在进行治疗时, 采取结肠前位十二指肠-空肠吻合与结肠后位相比较可以使DGE的发生率由50%下降至5%。另一项相关的回顾性研究表明, 对患者的胃左静脉进行结扎可以使鼻胃管留置时间延长, 从而延长进食固体食物的时间。近年来经过不断的实践研究, 手术后DGE的发生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但是其发生率仍然在26.5%左右, 需要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 胰腺癌患者在进行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之后要采取相应的预后措施, 同时要注意选择正确的手术适应证以及手术方式, 这样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又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Srinarmwong C, Luechakiettisak P, Prasitvilai W.Standardwhipple’soperation versus pylorus preserving pancreaticoduodenectom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study[J].J Med Assoc Thai, 2008, 91 (5) :693-698.

[2]任师颜, 董家鸿, 张文智, 等.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回顾性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 2008, 16 (4) :256-258.

保留幽门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分组方法,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 (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 , 抽取来我院就诊的72例患有早期胃癌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 将其分为两组。划分在A组的研究对象中包括19例男性和17例女性;该组研究对象中年龄最大者72岁, 年龄最小者41岁, 平均年龄56.4岁;划分在B组的研究对象中包括21例男性和15例女性;该组研究对象中年龄最大者74岁, 年龄最小者39岁, 平均年龄57.2岁。所抽取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 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可以在研究过程中予以分析比较。在接受治疗前, 所有患者都经过了相关的临床检查之后予以确诊。

1.2 方法

将72例研究对象资料, 进一步分为A、B两组, 平均每组36例。采用常规胃部分切除手术对A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保留幽门与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术对B组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治疗时间进行比较分析。

1.3 数据处理

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得到相关数据, 均采用常用的SPSS 14.0数据处理系统予以处理, 当P<0.05时, 可以认为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 且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 ;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 且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 B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出现

3 讨论

对早期胃癌进行治疗主要采用PPG手术的方法, 将幽门袖管保留1.5 cm的长度。然而, 进行PPG手术后的患者均会出现餐后腹胀的现象[2]。为了对这种情况予以改进, 一些专家在进行手术时将横断面与幽门之间的距离改为2.5cm, 最后发现改为2.5 cm后进餐后的症状要明显比1.5 cm时好得多, 这也结果表明在幽门环的运动中对残留胃窦的长度进行推测具有重要作用。相关文献曾指出在PPG术后的早期存在25%~39%的患者会出现胃潴留的现象, 有学者将PPG手术的幽门袖管改为3 cm, 最后发现术后早期仅存在不到8%的患者会出现胃潴留[3]。有专家将吻合与幽门之间的的平均距离提升至大于4 cm, 将幽门下动脉和胃右动脉的第1分支予以保留用来对幽门袖管的血供予以保证, 该实验结果得出在进餐后在本组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的患者中, 居然不存在是胃潴留所引起的。有学者曾总结出PPG手术方式的重点为:将幽门及幽门上幽门袖管保留4 cm左右;将幽门下动脉和胃右动脉的第1分支予以保留用来对幽门袖管的血供予以保证[4]。

总而言之, 应用保留幽门与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术对患有早期胃癌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突出, 可以使患者的治疗时间明显缩短,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从而从根本上减轻患者的痛苦, 使治疗更安全。

摘要:目的 对应用保留幽门与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术对患有早期胃癌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72例患有早期胃癌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 将其分为A、B两组, 平均每组36例。分别采用常规胃部分切除手术和保留幽门与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结论 应用保留幽门与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术对患有早期胃癌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突出。

关键词:保留幽门,迷走神经,胃部分切除,早期胃癌

参考文献

[1]陈峻青.日本胃癌处理规约第十三版重要修改内容简介.中国胃肠外科杂志, 2009, 12 (13) :211-212.

[2]胡祥, 曹亮, 于艺, 等.保留幽门和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手术对早期胃癌的疗效观察.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0, 13 (12) :907-909.

[3]陈道达.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和穿孔的外科治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8, 18 (14) :248-249.

保留幽门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患者中,男3例,女9例;年龄24~46岁,平均36岁,其中20岁以下5例。病程5~41个月,平均16个月。本组患者9例表现为进食后上腹部胀痛,反复发作,伴有恶心,频繁喷射状呕吐,呕吐物含有胆汁,其中5例有呕吐宿食史。症状常于进食后18 min~3.5 h发作,其中8例因长期反复发作而出现消瘦、营养不良、贫血、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腹部体征:腹肌松弛、上腹饱胀,可见胃型及蠕动波7例;下腹扁平5例。上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震水音阳性5例。

1.2 辅助检查:

本组患者10例行X线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显示胃、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及部分水平部均明显扩张,十二指肠扩张直径最大达10 cm,钡剂在水平部停留长达24 h以上;可见十二指肠强烈逆蠕动,梗阻部位皆有刀切样压迹,钡剂不易通过,体位改变为胸膝位及俯卧位时,钡剂又可逐渐通过梗阻部位。本组中3例行彩超检查,测量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分别为10°和12°;夹角内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处十二指肠腔前后径0.6 cm和0.8 cm,而近端十二指肠腔前后径分别为4.0 cm和3.6 cm。其中4例行上腹部增强CT及三维重建,均提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13°,十二指肠在这一水平上有梗阻。

1.3 手术方法:

在全麻下,行上腹部正中切口逐层切开进入腹腔,于幽门前静脉以远2 cm处切断十二指肠,距Treitz韧带15~20 cm游离空肠攀,横断空肠,于横结肠后方将远端空肠与十二指肠远端行端端吻合,距此吻合口10~15 cm将十二指肠近端与空肠行端侧吻合,再距此吻合口30 cm处行空肠近端与空肠端侧吻合,完成Roux-en-y吻合,关闭横结肠系膜裂孔,逐层缝合切口,结束手术。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无手术后的胃排空延迟。随访6~36个月,平均30个月,手术后患者体质量增加,术前症状、体征消失。胃镜检查显示无吻合口溃疡,幽门功能正常。

3 讨论

3.1 保留幽门的转流术的合理性及优越性:

保留幽门的转流术的合理性及优越性1919年Stavely首先倡用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直到现在,此术式仍在被采用[1]。杨维良等[2]设计了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但胃部分切除术后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胆汁反流性胃炎、小胃综合征、倾倒综合征及其所致的营养不良。保留幽门的主要优点:使患者术后保留完整胃的储存和消化功能,有效防止胃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3,4,5]。李鹏程等[6]曾报道采用保留幽门的转流术治疗8例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收到良好效果。我们多次观察到在采用十二指肠与空肠吻合手术方式的患者,手术后尚有一部分患者症状仍存在进食后上腹部胀痛,恶心、呕吐症状。采用了保留幽门的转流术手术后患者术前症状消失,主要是食物不在通过十二指肠,并且胰液、胆汁等消化液通过十二指肠的逆蠕动而进入空肠,从而使此病得以根治。我们认为,保留幽门的转流手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合理性就在于从根本上解决了十二指肠的逆蠕动问题。另外,保留了胃的神经和完整的幽门结构,防止进入消化道的胆汁反流,可保护胃黏膜,避免了反流性胃炎的发生。本组术后均行纤维胃镜检查,均显示无吻合口溃疡发生,幽门功能正常。因此我们认为,Roux-en-y吻合形式将分离的空肠袢与远端十二指肠球部吻合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压迫综合征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手术不需切除部分胃,手术后无胃动力障碍型并发症,并可防止吻合口溃疡,避免了既往采用胃大部切除肿瘤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术后产生的吻合口溃疡[7]。

3.2 减少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及贫血,虽然经过充分地术前准备,但仍存在组织愈合差的问题。十二指肠水平段位置较深,肠管相对固定,不容易显露,如果采用十二指肠与空肠吻合的手术方法,操作较困难,而且手术剥离面大。手术后由于胃酸、胆汁及胰液对吻合口的刺激,易产生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瘘,此瘘为高位肠瘘,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处理上相当棘手,病死率高达25%以上[8]。采用了保留幽门的转流术,由于十二指肠球部较易显露而且不需要过多地剥离,手术位置表浅,操作较容易,吻合确切,因此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可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本组12例手术患者,手术后恢复顺利,手术前症状及腹部体征均消失,无吻合口瘘发生。随访6~36个月,平均30个月,手术后体质量增加。

3.3 手术体会:

采用了保留幽门的转流术,由于十二指肠球部较易显露而且不需要过多地剥离,手术操作较容易,吻合确切,因此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可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本组12例手术患者,手术后恢复顺利,手术前症状及腹部体征均消失,无吻合口瘘发生。随访6~36个月,平均30个月,手术后体质量增加。

3.4 术式评价: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多数病程较长,通过非手术治疗不能达到体质量上升和缓解梗阻,最终才考虑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为:(1)保守治疗失败;(2)长期慢性病史不能进食,消瘦,且十二指肠扩张明显;(3)不合并胃及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部分病例术后依然存在十二指肠逆蠕动问题,单纯解除梗阻临床症状不一定能缓解。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术后可能出现胃部分切除的并发症。保留幽门的转流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2例,随访6~36个月,平均30个月,均无手术后的胃排空延迟,术前症状消失,体质量增加,胃镜检查显示无吻合口溃疡发生,幽门功能正常。手术治疗效果可靠。总体来看,这种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Davey WW,Pearson JB.Obstruction of the third part of the duodenum[J].Br J Surg,1965,52(3):189.

[2]杨维良,张伟良,聂刚.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评价[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3,6(5):308-310.

[3]杨盈赤,廖勇.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发展现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3):258-260.

[4]Schmidt CM,Powell ES,Yiannousos CT,et al.Pancreaticoduodenectomy:a 20 year experience in 516 patients[J].Arch Surg,2004,139(7):718-727.

[5]Wagner M,Redaelli C,Lietz M,et al.Curative resetion is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factor determining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J].Br J Surg,2004,91(10):586-594.

[6]李鹏程,李颖超,王浩,等.保留幽门的转流术治疗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6):6450-6451.

[7]包善华.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8例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4,19(4):304-305.

上一篇:现场节目制作下一篇:智能化辅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