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药物作用(精选8篇)
幽门螺杆菌/药物作用 篇1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全球半数以上人群存在Hp感染情况, 我国情况更为堪忧, 部分地区感染率最高可达70%。目前, 由PPI联合两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抗Hp治疗的一线方案。若初次治疗失败, 可在此基础上加用铋剂的四联疗法作为补救措施[1]。但近年来, 随着Hp耐药率的增加, 其根除率逐渐下降, 一线方案的根除率已远低于80%[2]。因此,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中心、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比较不同药物组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故本文对此行进一步分述。
1 PPI
PPI的作用可直接抑制Hp的活性, 亦通过抑制胃酸分泌以提高抗生素利用度。其机制为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系 (主要是CYP2C19和CYP33A4) 进行代谢, 就患者个体而言, 其代谢过程具有差异性。秦霞等[3]研究指出, 雷贝拉唑和艾美拉唑的抑酸作用受CYP2C19多态性影响较小, 故抗Hp作用更强, 疗效优于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陈婉珺等[4]研究显示, 与其他PPI药物相比, 泮托拉唑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系双系统代谢, 其优势在于不易出现药物代谢酶系的竞争反应, 可调高药物利用度, 并减少联合用药时体内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高用药安全性。
2 抗生素
2012年Maastricht IV/佛罗伦萨共识意见指出:抗Hp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耐药菌株的日益增加, 即抗生素耐药, 尤其是针对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耐药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在我国, 抗生素耐药形势严峻, 且各地区耐药情况存在显著差异, 建议可通过药敏实验选择抗生素以提高根除率。近期研究表明, 抗生素耐药率甲硝唑达60%~70%, 克拉霉素20%~38%, 左氧氟沙星30%~38%, 而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和四环素耐药率仍很低 (1%~5%) [5]。阿莫西林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本身杀菌作用较强, 针对Hp根除治疗, 其优势在于:当胃内p H<5时, 对其杀菌活性影响较小, 药敏实验显示其耐药性较低, 是目前根除Hp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呋喃唑酮是近年来被推荐为取代甲硝唑的抗Hp药物之一。李予等[6]临床研究显示, 比较4种不同三联药物根除Hp的效果, 含呋喃唑酮组根除率最高达90%, 针对呋喃唑酮的不良反应如多发性神经炎和溶血性贫血, 在研究中并未发现。
3 铋剂
研究表明, 铋剂本身对Hp具有杀菌作用, 而且其抗菌活性不受耐药菌株的影响, 同时研究显示其与克拉霉素、甲硝唑联合用药可提高抗生素的药物有效性。故此, 于最近的全国专家共识中提出, 推荐含铋剂的Hp根除方法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在专家共识研究中显示, 铋剂联合标准三联疗法Hp根除率达88.9%, 不良反应少, 证明其有效性、安全性高[7]。
4 其他
近年来, 随着Hp根除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 亦在探索其他的治疗方法。有临床对照研究显示, 中医药 (中草药配方制剂、温胃舒、养胃舒、荆花胃康胶丸、猴头菌提取物颗粒) 、益生菌 (双歧杆菌、酵母菌、乳球菌及乳酸菌) 及抗氧化剂等, 配合根除Hp一线治疗方案, 可有效提高根除率, 且减轻药物治疗胃肠道不良反应, 但药物本身根除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5 小结
目前, 虽然对于Hp的认识不断深入, 但对于其感染发病机制及其诊治策略研究仍处于探索之中, 对于有争议的问题仍需通过不断实践和论证后再达成新的共识, 这正是医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今天的研究成果必是明天开拓的新的起点。
参考文献
[1]Dupas JL.First line therapy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in France.Gastroenterol Clin Biol, 2003, 27 (3) :467-472.
[2]Malfertheiner P.The intriguing relationship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acid secretion in peptic ulcer disease and gastric cancer.Dig Dis, 2011, 29 (5) :459-464.
[3]秦霞, 范传文, 刘红, 等.雷贝拉唑或艾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治疗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比较.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8 (3) :278-279.
[4]陈婉珺, 陈婉, 郑青, 等.评估以泮托拉唑为基础的三联和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中华消化杂志, 2011, 31 (1) :40-44.
[5]谢川, 吕农华.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解读.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3 (30) :241-243.
[6]李予, 王晓燕, 沈守荣.4种三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8 (33) :1129-1131.
[7]刘文忠, 谢勇, 成虹, 等.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科研协助组, 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中华内科杂志, 2012, 51 (10) :832-837.
幽门螺杆菌/药物作用 篇2
【摘要】目的:探索BALB/c小鼠新生期口服灭活幽门螺杆菌(H.pylori)后能否产生特异性sIgA与IgG。方法:将24只BALB/c小鼠分为三组进行实验。第Ⅰ组为PBS对照组,第II组为灭活H.pylori组,第Ⅲ组为灭活H.pylori加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组。用相应抗原成分对各组出生24小时以内的新生BALB/c小鼠进行灌胃免疫,末次免疫两周后,检测小鼠血清抗幽门螺杆菌IgG及胃粘膜抗幽门螺杆菌sIgA。结果:Ⅰ、II、Ⅲ组血清特异性IgG浓度分别为2.1±0.67、8.84±1.07、37.50±4.87ng/ml;胃粘膜特异性sIgA浓度分别为1.60±0.49、1.96±0.47、6.56±1.24ng/ml。Ⅲ组血清IgG浓度与胃粘膜sIgA浓度分别与Ⅰ、II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组血清IgG浓度与其余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该组sIgA浓度与其余两组的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BALB/c小鼠新生期给予灭活幽门螺杆菌与LTB灌胃免疫后能使机体胃粘膜特异性sIgA与血清IgG显著增高。
【关键词】灭活幽门螺杆菌;LTB;新生BALB/c小鼠。
【中图分类号】R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88-01
前言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是人类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主要定植于人胃内。它是导致慢性胃炎,十二指肠和胃溃疡以及胃癌的一个重要致病因子。除此之外,它还是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WHO将其归为I类致癌因子。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全世界广泛流行,研究显示,全球已有48%的人感染这种细菌,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高达68%。其主要在儿童期感染,5岁以下幼儿具有较高的再感染率,目前,H.pylori感染临床治疗尚以三联疗法为主。但存在着细菌耐药率逐年增加、患者依从性差、以及容易再次感染等诸多问题。H.pylori感染是一类特殊的感染,它生存于胃粘膜细胞外。根据这一特性,相关研究认为预防和治疗H.pylori感染的主要方式是阻止粘膜发生免疫耐受,并诱导粘膜层产生粘膜免疫应答反应。sIgA作为主要的粘膜保护性抗体,它的主要作用是能够防止细菌和病毒在粘膜表面定植和进一步感染,可抑制细菌抗原的摄取、阻止H.pylori的粘附、移动,以及中和毒素,但其在胃肠外基本无效[1]。因此,目前H.pylori疫苗的免疫接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口服,由于多数抗原经口服后其免疫原性都非常弱,不能靶向地被运载至肠道的粘膜免疫系统;同时,这些抗原极易被消化和降解,且胃肠的吸收率较低,常规免疫剂量无法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应答反应。要研制有效的H.pylori口服疫苗,除了要确立有效的抗原成分外,选择合适的免疫佐剂非常重要。大量研究证实LTB(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能有效地诱导粘膜免疫的产生,且与LT(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的另一亚单位LTA(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A亚单位)相比,具有明显的低毒性。由邹全明等人研制的用LTB作为分子内佐剂的口服重组H.pylori亚单位疫苗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H.pylori的感染在出生后0—1岁就已有发现[3,4]。这样看来,似乎在新生期接种疫苗才能达到预防H.pylori感染的目的。因此,在本实验中选用LTB作为粘膜佐剂,对新生小鼠进行灌胃免疫,并观察其免疫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主要试剂与仪器哥伦比亚琼脂培养基、H.pylori培养选择性添加剂购自英国OXIOD公司;布氏肉汤购自杭州天和有限责任公司;三元混合气体(O2、CO2、N2)购自贵阳申建气体有限责任公司;LTB购自Sigma公司;抗H.pyloriIgGELISA检测试剂盒及抗H.pylorisIgAELISA检测试剂盒购自BG公司。恒温培养箱(DHP-9272)购自上海一恒有限责任公司;酶标仪(MK3)购自美国Thermo公司;细菌比浊仪(VITEM004120)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
1.1.2菌株幽门螺杆菌NCTC11637(购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研究所)。
1.1.3动物模型BALB/c小鼠(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清洁级,雌雄兼用,自由饮水,分笼饲养。
1.2实验方法
1.2.1H.pylori灭活全菌体的制备
将NCTC11637接种于含5%无菌脱纤维绵羊血的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上,置密封的玻璃培养罐内,充入混合气体(O2:5%、CO2:10%、N2:85%),37℃恒温培养,3~4天后取出,用PBS从平板上洗脱,置60℃水浴箱1小时,使细菌灭活,取灭活菌液接种到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按上述条件进行培养,3~5天后观察无活菌生长。然后将收集的菌液离心,5000r/min,20分钟,浓缩菌体,去掉上清液,用PBS清洗两次,用比浊法配制成终浓度为2×109/ml的H.pylori灭活菌液,4℃保存备用。
1.2.2LTB的溶解
LTB临用前用500μl超纯水溶解,溶解时轻轻转动,避免产生汽泡,LTB终浓度为1μg/μl,完全溶解后便可使用,余下可放-40℃短期保存备用。
1.2.3实验分組
根椐不同的免疫剂型分为三组(如表1所示)。
表1实验分组
分组疫苗组成对照组(I)(8/group)PBS疫苗A组(II)(8/group)灭活的H.pylori疫苗B组(III)(8/group)灭活的H.pylori+LTB1.2.4免疫方法
免疫动物与数量:均为出生后第0天(24h以内)BALB/c小鼠,共24只,16只/每组。免疫剂量:I组为50μlPBS,II组为50ul(含108CFU)灭活全菌,III组为50μl(含108CFU)灭活全菌加5μgLTB。免疫时间:出生后第0、7、21天。第0天灌胃两次,两次中间隔6小时;第7、21天各免疫1次。免疫程序:第0天免疫时,将24小时以内出生的BALB/c小鼠与母鼠分离3小时后,进行灌胃,灌胃完毕,继续放入笼中(与母鼠隔离),4小时后,再次按照上述方法给予第二次灌胃,免疫结束2小时后,将母鼠放回笼中。第7、21天各免疫1次,第7天免疫前,与母鼠隔离6小时,免疫方法同前,免疫2小时后放回母鼠笼中。第21天免疫前断食24小时,断水4小时以后进行灌胃,免疫2小时后恢复食水。
1.2.5抗H.pyloriIgG、sIgA检测
1.2.5.1标本采取
实验组取末次免疫两周后(第35天)小鼠,断食12小时,断水4小时,摘除眼球取血,置37℃半小时后,分离血清,-20℃保存备用,检测特异性IgG。将取血致死的小鼠腹部剪开,从贲门处到幽门处剪取胃组织,去除胃内容物,用小剪刀将胃组织剪碎,再移置200目不锈钢网上,然后加入1ml蒸馏水进行研磨,将研磨后的细胞悬液离心,5000r/min,离心20分钟。取上清液,-20℃保存备用,检测特异性sIgA。
1.2.5.2血清特异性IgG检测
按照BG公司ELISA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终止反应后30分钟内在波长450nm的酶标仪上读取各孔的OD值,绘制标准曲线,计算浓度值。
1.2.5.3胃组织标本特异性sIgA检测
按照BG公司ELISA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终止反应后5分钟内在波长450nm的酶标仪上读取各孔的OD值,绘制标准曲线图,计算浓度值。
2结果(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
各组血清特异性IgG,胃粘膜特异性sIgA浓度(如表2、图1、2所示)
从表3-1中可以看出第Ⅲ组的特异性IgG及sIgA浓度明显高于第Ⅰ、Ⅱ组,其中,Ⅱ组IgG浓度与Ⅰ、Ⅲ组相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IgG浓度与Ⅰ、Ⅱ组相比,结果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sIgA浓度分别与Ⅰ组和Ⅱ组相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sIgA浓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
4讨论
早在90年代初期,有关H.pylori疫苗的研究就已经开始。近年来,有着各种各样关于H.pylori疫苗的研究。根据疫苗的构成不同,可将其分为全菌疫苗、亚单位疫苗、表位疫苗、载体疫苗等。亚单位疫苗的结构与组成较为明确,是可引起免疫保护的一类蛋白质、脂多糖等微生物组分。与亚单位疫苗相比,全菌疫苗的优点是能诱发针对细菌各种抗原的免疫应答[5]。但是这些蛋白介导的免疫应答机制仍然不十分清楚,另一方面,现在仍然不能确定对H.pylori整个菌体有效的理想疫苗,应该诱导的免疫应答的效应因子是什么(例如抗体、CD4+亚群、细胞因子等)。本实验通过检测抗H.pylori特异性IgG及sIgA来观察用灭活H.pylori加或不加LTB灌胃免疫新生小鼠后,能否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结果显示,抗H.pyloriIgG及sIgA浓度有所增高,提示灭活幽门螺杆菌加LTB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的全身及粘膜免疫反应。虽然灭活H.pylori不加LTB组IgG浓度的增高与PBS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该组特异性sIgA却未见明显增高,这一结果证明了抗原经消化道免疫的特殊性(极易被消化和降解)及佐剂在粘膜免疫中的重要性[6]。因蛋白质包括疫苗到达粘膜诱导部位是一种诱导全身无应答性(粘膜诱导耐受性)的有效途径,虽然粘膜诱导耐受是防止自身免疫疾病的有效途径,但此特征可导致宿主对感染应答能力的丧失[7]。本实验用LTB作为粘膜免疫佐剂,试图增强灭活H.pylori在胃粘膜的的抗原性,结果显示特异性IgG及sIgA抗体浓度较不加LTB组显著增高,提示用LTB作为佐剂用于新生BALB/c小鼠的消化道粘膜免疫是可行的,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12]。虽然sIgA是公认的粘膜表面主要的免疫球蛋白,是机体抵抗外来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帮助机体抵御病原体经由粘膜上皮的感染,防止病原体和毒素进入细胞[8]。但新生期免疫产生的这两种抗体对于H.pylori的感染是否有免疫保护作用,我们将进一步进行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开云,邹全明.幽门螺杆菌全菌疫苗研究进展[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20):1881-1883.
[2]邹全明.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2007;12(9):567-570.
[3]王丽媛,毛萌,汪志凌,etal.成都市城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4;30(5):349-352.
[4]RothenbacherD,InceogluJ,BodeG,etal.AcquisitionofHelicobacterpyloriinfectioninahigh-riskpopulationoccurswithinthefirst2yearsoflife[J].JPediatr,2000;136(6):744-748.
[5]閆东梅,朱迅.治疗性疫苗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5;18(6):535-537.
[6]HolmgrenJ,AdamssonJ,AnjuèreF,etal.Mucosaladjuvantsandanti-infectionandanti-immunopathologyvaccinesbasedoncholeratoxin,choleratoxinBsubunitandCpGDNA[J].ImmunolLett,2005,97(2):181-188.
[7]吴玉章,白云,程晓刚,etal(译).基础免疫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023.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篇3
1幽门螺杆菌简介
幽门螺杆菌是消化道疾病治疗中的重大发现,该病菌的感染是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并且与胃癌、胃淋巴瘤的发生有一定联系[2]。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可能出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以及慢性荨麻疹等临床特征,但临床上对于这些消化道外表现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3]。幽门螺杆菌具有较高的感染性以及致病性,成为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人们的居住环境、工作环境、文化程度、经济条件、饮食以及卫生习惯等因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一定的关联[4]。居住和工作环境以及经济条件越好、文化程度越高、饮食以及卫生习惯越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生率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2.1三联疗法应用2种抗生素与铋剂或采取常规质子泵抑制剂的治疗方法,是目前临床医学中常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一种方案[5]。比较常见的药物治疗方案为奥美拉唑、克拉霉素以及阿莫西林,疗程为10d,这是临床上比较标准的三联疗法。三联疗法目前有2种应用方案:一种是三联10d疗法,另一种是三联14d疗法。前一种疗法,应用的是标准三联疗法,其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来的临床疗效并不理想,这是促使人们研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新方案的动力源泉[6];后一种治疗方案主要应用的是硫糖铝、洛赛克以及阿莫西林和硫糖铝、甲硝唑以及克拉霉素这2种用药方案,疗程为14d。三联14d疗法在临床上对胃溃疡患者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有效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降低复发率,其治疗效果与三联10d疗法相比要更加显著。
2.2 10d序贯疗法主要以意大利医学家De Francesco为代表[7],针对三联疗法在临床上表现出治疗效果逐年下降的趋势提出的药物治疗新方案,主要使用的治疗药物为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相关文献指出,幽门螺杆菌可将药物快速泵出细菌体外。阿莫西林能与幽门螺杆菌细胞膜表面的青霉素相结合,从而形成蛋白反应,起到破坏幽门螺杆菌细胞壁的效果,可阻止幽门螺杆菌形成克拉霉素的泵出通道,具有较好的清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10d序贯疗法在治疗的前5d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在清除幽门螺杆菌以及预防耐药菌的出现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在治疗后5d中应用常规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替硝唑+克拉霉素)能够对幽门螺杆菌进一步消除,达到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且其临床疗效与常规三联疗法相比更加显著,能够作为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有效措施,同时也可作为三联疗法治疗失败的补救措施。但在我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需要加大试验样本量以及临床应用来证实其疗效及安全性。
2.3四联疗法主要以雷贝拉唑为治疗方案的基础,加入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以及呋喃唑酮,连续用药7d。该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具有愈合时间短、不良反应少、预后情况好、经济费用低的优势,对于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四联疗法在临床研究中表现出了较高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由于其疗程短、费用少,在临床中接受率高,值得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2.4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由于西药具有毒副作用并且长期使用可导致耐药菌的出现,使得临床治疗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中医治疗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与西药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相关文献指出,“三黄灭幽汤”具有清热解毒、行气活血的功效,主要中药材为黄连、黄芪、黄芩、丹参、鱼腥草等,与质子泵抑制剂共同应用,能够改善患者胃内的p H值,有效提高药物清除病菌的效果。中医学还能够应用针灸的方法,通过刺激局部穴道,起到抑制胃酸分泌、提高p H值,从而达到提高患者体内免疫功能的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具有疗效高、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
3总结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肠道疾病的重要致病菌,而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是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措施。有效的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的细菌根除率超过90%,并且具有临床疗效好、症状消失快、不会产生耐药菌、不良反应少、疗程短、费用少、复发率低等优势,然而目前无任何治疗方案能够完全符合这一系列条件,这是未来临床研究的主要目标。目前,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已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由于不良反应较多、耐药性和复发率等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因此研究高效、安全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方案是未来临床医学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耐药菌
参考文献
[1]张万岱,胡伏莲,萧树东,等.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0,15(5):265-270.
[2]张梦,周翾,马静瑶,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相关性研究[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7):523-526.
[3]樊丽军.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1925-1926.
[4]叶国钦,Karin Everett,Noriko Taylor,等.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探讨[J].中华消化杂志,2012,31(7):470-473.
[5]周本刚,肖政,汪成琼,等.莫西沙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山东医药,2015,12(39):19-22.
[6]王荣欣,秦俭.10日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38(18):2322-2323.
幽门螺杆菌/药物作用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经胃镜检查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病患者;经C-14呼气试验确诊Hp呈强阳性, DOB大于25%;14 d内未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H2受体阻滞剂、铋剂;排除有恶性肿瘤和严重心、肝、肾疾病者;排除哺乳期或妊娠妇女;排除有胃、肠手术史者;排除药物过敏者。
1.2 一般资料
选择2008~2009年来我院就诊的120例患者, 均有不同程度的返酸、嗳气、上腹烧灼、上腹疼痛等临床症状。将所选病例随机分为三组, A组:45例, 其中, 男26例, 女19例;年龄21~68岁, 平均38.9岁。B组:40例, 其中, 男23例, 女17例;年龄22~67岁, 平均40.3岁。C组:35例, 其中, 男19例, 女16例;年龄23~66岁, 平均39.5岁。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A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 2次/d;胶体果胶铋胶囊3粒, 2次/d;阿莫西林胶囊0.5 g, 2次/d;克拉霉素分散片0.5 g, 2次/d;疗程4周。B组:阿莫西林胶囊0.5 g, 3次/d;法莫替丁片20 mg, 2次/d;甲硝唑片0.2 g, 3次/d;枸橼酸铋钾胶囊2粒, 3次/d;疗程6周。C组:硫糖铝片0.75 g, 3次/d;雷尼替丁胶囊0.15 g, 2次/d;甲硝唑片0.2, 3次/d;庆大霉素8万U, 3次/d;疗程12周。
1.4 疗效判定标准
每组疗程结束停药4~8周后, 采用C-14呼气试验及胃镜检查[2]。阴性则为幽门螺杆菌根除, 反之则为未根除。计算治疗药物费用, 分析费用-疗效比 (C/E) 。观察患者服药前后的临床症状及改善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统计分析比较,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Hp根除率比较
A组45例, Hp根除43例, Hp根除率为95.6%;B组40例, Hp根除36例, Hp根除率为90.0%;C组35例, Hp根除29例, Hp根除率为82.9%;三组Hp根除率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2.2 各组药物经济学评价
2.2.1 成本确定
成本是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一种基本要素, 是指某方案与药物治疗所需能源的价值, 常用货币单位来表示。患者因均为门诊患者且其他费用大体相同, 故成本则为药物治疗费用。
2.2.2 各组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是以寻找达到某种治疗效果为目的的衡量指标, 并依据计算与比较成本和效果比率或每单位疗效所需费用的经济分析方法, 以选择达到某一疗效且成本最低的治疗方案, 是以成本-效果的比值来表示, 即单位治疗效果所需成本[3]。CEA的比值常有两种, 成本-效果比 (C/E) 与增量成本-增量效果比值 (△C/△E) 。一般△C/△E越低表示产生额外效果所需追加的费用就越低, 表示该方案的实际意义则越大[4]。各组成本-效果分析见表1。
2.2.3 各组敏感度分析
敏感度分析是经济学评价的一个可靠性过程, 是根据几个变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动, 从而分析其对结果带来的影响。医院药品的成本往往有较大的波动性, 故本文将药品价格下调15%来进行敏感度分析。各组敏感度分析见表2。
3 讨论
目前治疗Hp根除的临床方案有很多, 但因价格差异巨大, 疗效不一, 故在选择方案时一般以以下几点为标准:确保根除率达到90%;疗效以一至两星期为宜[5];有较好的依从性;不良反应少, 无严重副作用;价格便宜, 易承受。为了选择合适的四联治疗方案, 本组对我院12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分别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分散片治疗、阿莫西林+法莫替丁+甲硝唑+枸橼酸铋钾胶囊治疗、硫糖铝+雷尼替丁+甲硝唑+庆大霉素治疗, 结果三组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但治疗费用则有显著性差异。由表1可知, C组的治疗费用最低, 药物成本仅为101.23元, 远远低于A组与B组。故在对患者给予四联方案治疗时, 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经济环境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尤其是针对于基层医院则更加需首选C方案进行治疗, 这样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经济压力, 也起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若患者经济宽裕, 则可选择A方案进行治疗。
近年来, 由于我国医疗保健费用的急速上涨使得对药物经济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临床上在选择方案的同时不仅要考虑其临床疗效, 还需考虑其药物成本, 将其两者进行完美的结合才能选择出以最低的医疗成本起到最好的临床疗效, 并且选择方案时还需关注其安全性与有效性[6]。总之, 采用药物经济学指导进行选择合适的四联治疗方案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上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万岱, 萧树东, 胡伏莲, 等.幽门螺杆菌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 2004, 24 (2) :126-127.
[2]顾海, 李洪超.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应用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药房, 2004, (11) :674-675.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幽门螺杆菌科研协作组.第三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报告[J].中国消化内镜杂志, 2008, 2 (6) :32-38.
[4]钟捷.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的左旋异物体的药效及药代动力学[J].中华消化杂志, 2003.23 (5) :306.307.
[5]张林, 刘文忠.铋剂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的作用[J].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37.388.
幽门螺杆菌/药物作用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2013年4月~2014年3月治疗的110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 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5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症状、病灶部位、合并肝肾等全身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治疗组:给予克拉霉素0.5 g, b.i.d., 疗程2周、奥美拉唑20 mg, b.i.d., 疗程1个月、羟氨苄青霉素0.5 g, t.i.d., 疗程2周、胶体枸橼酸铋0.12 g, q.i.d., 疗程2周;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奥美拉唑, 剂量和疗程与治疗组相同。治疗结束后复查Hp和胃镜。
1.3 疗效评定标准
①优秀:溃疡及周围炎症均彻底消失;②良好:溃疡灶消失, 但瘢痕周围黏膜可见充血;③有效:溃疡灶缩小面积>50%;④无效:溃疡灶面积缩小<50%。总有效率= (优秀+良好+有效) /总例数×100%。
1.4 Hp清除标准对两组患者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测定, 阳性者为未清除, 阴性者为清除。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镜下征象疗效
完成治疗后, 胃镜复查两组患者镜下征象疗效, 治疗组治疗效果:32例优秀, 11例良好, 6例有效, 6例无效, 总有效率89.1%;对照组治疗效果:24例优秀, 7例良好, 5例有效, 19例无效, 总有效率65.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Hp清除率
治疗组:完全清除50例, 未清除5例, 清除率90.9%;对照组:完全清除37例, 未清除18例, 清除率67.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胃溃疡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 由于胃黏膜保护屏障的破坏, 不能有效的对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和消化作用, 而至胃溃疡发生。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 而胃溃疡发病和Hp感染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微需氧革兰阴性杆菌, 人的胃黏膜是它的自然定植部位。幽门螺杆菌能在胃酸中存活是由于它具有高活性的尿素酶, 分解尿素产生氨, 在菌体周围形成保护层。研究表明, 在胃溃疡中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70%~80%[4]。Hp根除对胃溃疡的治疗意义重大。临床研究表明, 任何一种药物单独对Hp根除疗效都不显著, 因此根治Hp多采用联合方案[5]。目前, 临床对胃溃疡的常规用药有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抑制剂、抗生素及胃黏膜保护剂。单一抗生素联合胶体枸橼酸铋及奥美拉唑易形成耐药性Hp。耐药性菌株的产生极易导致溃疡复发造成治疗失败, 故两种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或铋剂的三联疗法是临床治疗胃溃疡根治Hp感染较为常用的三联药物疗法。本研究中采用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奥美拉唑+胶体枸橼酸铋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奥美拉唑对胃泌素, 基础分泌及夜间分泌等各种形式的应激性胃酸分泌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同时对Hp的根治起具有重要作用。胶体枸橼酸铋不仅可以很好的保护胃黏膜, 还可刺激前列腺素分泌促进消灭Hp。
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 经1个月治疗后, 在经快速尿素酶试验测的Hp清除率和胃镜下征象疗效方面, 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说明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较三联疗法疗效更显著。
综上所述, 四联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具有Hp根除率高, 溃疡愈合良好等优点, 临床上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值得, 进行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对克拉霉素联合奥美拉唑、羟氨苄青霉素、胶体枸橼酸铋治疗幽门螺杆菌 (Hp) 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110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采用克拉霉素联合羟氨苄青霉素、奥美拉唑、胶体枸橼酸铋四联药物治疗) 和对照组 (采用常规克拉霉素联合羟氨苄青霉素、奥美拉唑三联药物治疗) , 各55例, 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胃镜下溃疡灶变化情况和Hp根除率。结果 经胃镜和尿素淀粉酶检查, 治疗组清除率90.9%、总有效率89.1%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清除率67.3%、总有效率65.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四联药物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与常规三联药物治疗相比, 具有效果好, Hp清除率高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四联药物,幽门螺杆菌,胃溃疡,疗效
参考文献
[1]刘文忠, 谢勇, 成虹, 等.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胃肠病学, 2012, 17 (10) :618-623.
[2]孙涛, 李智高, 李经辉, 等.单双颅骨钻孔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1例效果比较.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5, 4 (2) :185-186.
[3]董巍.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分析.河北医药, 2013, 35 (4) :544-545.
[4]吴毅光.四联药物治疗耐药Hp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药学与临床, 2013, 7 (1) :78-79.
幽门螺杆菌/药物作用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3月在瑞安市人民医院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的慢性胃炎患者116例,其中男67例,女49例,年龄24~76岁,平均(43.8±5.3)岁。所有患者1个月内均未服用任何抗Hp治疗药物。胃窦黏膜标本经快速尿素酶实验证实Hp阳性。胃窦黏膜组织立即放入1 m L的脑心浸出液(BHI)液体培养基(杭州致远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中,-80℃保存备用。本研究方案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纳入研究前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药物靶点分析得知,常见几种用于根除Hp感染的抗生素,其作用靶蛋白所富集开发的药物多为以下疾病治疗药物,排除此类病例入组就减少了药物副作用发生的可能[3]。排除标准:心血管疾病患者、哮喘患者、糖尿病患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近期服用其他药物患者。
1.2 方法
1.2.1 药敏实验
分离培养Hp菌株,采用E-test法测定Hp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耐药判定标准:克拉霉素MIC>1μg/m L,左氧氟沙星MIC>1μg/m L。
1.2.2 PCR扩增及耐药位点测序
采用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按照说明书步骤提取Hp基因组DNA。分别扩增Hp克拉霉素耐药基因23S r RNA、左氧氟沙星耐药基因gyr A。扩增引物由杭州致远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合成,详细见表1。PCR反应体系50μL:DNA模板5μL,500 nmol/L上下游引物,1U r Tag酶,200μmol/L d NTP,1×PCRbuffer,dd H2O 29μL。反应条件: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52℃退火30 s、72℃延伸30 s循环35次,72℃延伸5 min。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使用普通琼脂糖凝胶DNA回收试剂盒(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对PCR产物切胶回收纯化后,送军事医学科学院采用Illumina Hi Seq2000测序仪测序。结果与Hp标准菌株26695序列进行比对。见表1。
1.2.3 药物代谢酶CYP2C19 PCR扩增及测序
PCR引物CYP2C19*2位点扩增的正向引物:AATTA-CAACCAGAGCTTGGC;反向引物:TATCACTTTC CATAA AAGCAAG;CYP2C19*3位点扩增的正向引物:TAT TATTATCTGTTAACTAATATGA;反向引物:ACTTCAGGG CTTGGTCAATA。经PCR扩增,得到目标片段长度:CYP2C19*2为166 bp,CYP2C19*3为327 bp。PCR产物进行切胶回收纯化后,送军事医学科学院测序。
1.3 确定基因型
测序结果与人类基因库中的CYP2C19*2、CYP2C19*3基因序列比对,确定待测突变位点上的基因型。
2 结果
2.1 HP药敏检测实验
本次研究共成功分离出107例Hp菌株,其中13例对克拉霉素耐药,16例对左氧氟沙星耐药,21例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双重耐药,剩余57例为敏感菌株。具体突变特征见表2。
2.2 Hp耐药基因突变特征分析株
从测序结果可以看出,34株克拉霉素耐药Hp菌株的23S r RNA V区均有突变发生,突变位点A2143G较常见[4],突变率达91.17%,其他依次为A2174G(5.88%)、A2187G(2.95%)。37例Hp临床分离株经PCR均扩增出gyr A基因中含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的目的片段。测序结果显示,37株左氧氟沙星耐药Hp菌株的gyr A基因突变方式主要为N87K(56.76%)[5],其他依次为N87I(16.22%)、D91N(21.62%)和D91G(5.40%)。57例敏感菌株中未发现突变位点。
2.3 药物代谢酶CYP2C19测序分析
根据CYP2C19的遗传多态性可把其分为两种表型,即强代谢型和弱代谢型[6]。其中强代谢型根据基因型的不同又可被分为纯合子强代谢型和杂合子强代谢型即中间代谢型。通过对107例样CYP2C19*2和CYP2C19*3位点进行测序,部分测序图谱见图1,测序结果分析如下:
2.3.1 CYP2C19*2和CYP2C19*3基因型在测序样本中的分布
在107例样本中,21例为野生型纯合子,占比19.63%。55例只有一种基因发生杂合突变(*1/*2、*1/*3),为中间代谢型。其中*1/*2型45例,*1/*3型10例。一种基因发生纯合突变或两种基因均发生杂合突变者31例,为慢代谢人群,其中*2/*2型9例,*2/*3型21例,*3/*3型1例。见表3。
2.3.2 CYP2C19*2和CYP2C19*3基因突变情况的分析
在107个样本中,发生于681位点的突变(GA和AA)较常见(n=75,70.09%)。其中以杂合突变居多(n=66,61.68%)。纯合突变9例,占比8.41%。636位点杂合突变31例,占比28.97%;发生在636位点的纯合突变概率较低(n=1),占比0.93%。
3 讨论
目前临床用于Hp根除治疗的抗生素主要有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呋喃唑酮[7]。PPI主要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8]。
在Hp根除的三联疗法中,由于患者个体间药物代谢酶代谢能力的差异,导致个体对PPI的治疗效果差异较大。在浙江地区,Hp对抗生素的耐药主要集中在甲硝唑、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三种药物上[9]。甲硝唑的耐药率达90%以上,已不适合作为临床根除Hp治疗药物。浙江地区Hp根除治疗过程中主要考虑为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
有研究表明,克拉霉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23S r RNA基因突变导致[10]。23S r RNA基因最常见突变位点主要包括A2142和A2143位点[11]。在本研究中,A2142位点并未发生突变,主要突变位点为A2143位点,说明浙江地区克拉霉素耐药主要是由于A2143位点突变导致。左氧氟沙星耐药主要是由于gyr A基因突变导致,突变主要发生在第87和91位氨基酸[12]。37株左氧氟沙星耐药Hp菌株的gyr A基因突变最常见的突变方式为N87K(56.76%),其他依次为N87I(16.22%)、D91N(21.62%)和D91G(5.40%)。
对107例样本的药物代谢酶CYP2C19进行测序分析发现强代谢和中等代谢型共占比近70%,慢代谢型占30.99%。提示大部分人群服用正常剂量PPI后,由于药物代谢较快,体内血药浓度维持时间不长,根除治疗达不到理想效果。对于强代谢型患者,要增加PPI给药剂量而不是增加抗生素给药剂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PPI体内的血药浓度以提高Hp的根除率[13]。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为直接杀灭Hp,PPI通过增加胃内PH值,通过多种机制改善抗生素的抗菌疗效,延长抗菌药物半衰期并提高稳定性,具有特异性抗Hp作用,和抗生素具有协同作用[14]。PPIs中只有雷贝拉唑通过肝内的非酶途径代谢,即通过与葡萄醛酸结合和形成硫醚醛酸后由尿排泄,与绝大多数药物无药动学相互作用,仅影响少数依赖胃酸吸收的药物,故在临床上更为安全、稳定[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对于浙江地区的PPI使用,应该首先考虑雷贝拉唑的使用或者对经CYP2C19代谢的PPI药物临床使用要适当增加剂量以确保抑酸效果。
幽门螺杆菌/药物作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120例幽门螺杆菌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显示为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胃炎。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观察组男31例, 女29例, 年龄27~68岁, 平均年龄 (42.1±17) 岁, 其中消化性溃疡28例, 慢性胃炎32例;对照组男女各30例, 年龄26~69岁, 平均年龄 (42.4±16) 岁, 其中消化性溃疡29例, 慢性胃炎3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胶囊20mg (即1粒) , 1日2次两次服用, 阿莫西林1.0g (即4粒) , 2次/d口服, 甲哨唑片0.4g, 2次/d口服, 均于饭前1小时服用。再加用中成药香砂六君丸, 每次8粒, 3次/d, 连用7d。对照组:单纯给予奥美拉唑胶囊20mg, 阿莫西林1.0g, 甲哨唑片0.4g, 2次/d, 饭前1h服用, 连续7d。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观察组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总有效率, 并作统计分析。治疗后1个月采用幽门螺杆菌检测试纸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呈阴性或阳性。阴性为已根除。疗效判定:治疗前将主要症状如饱胀、烧心、纳差、上腹部疼痛、恶心及呕吐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每级5分, 评出治疗前后症状总分数。疗效指数=[ (治疗前症状总分数-治疗后症状总分数) /治疗前症状]×100%。显效:疗效指数>75%, 有效:31%<疗效指数<75%, 无效:疗效指数≤30%。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观察组根除率为93.3%, 对照组为66.7%,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 具体见表1。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 对照组为83.3%,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具体见表2。
3 讨论
胃幽门螺秆菌是引起上消化道溃疡及胃炎的常见病原菌之一。近年来, 伴随着耐药菌株的出现, 幽门螺杆菌产生耐药性, 许多常规类药物已不能完全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2], 这使患者病情易出现反复, 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伤害, 也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中医学中, 此病属胃脘痛范畴, 其病因常为工作压力较大、生活无规律、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等, 从而致使肝失疏泄、肝气犯胃及肝失疏泄。饮食不节制, 时常过饱过饥或常食寒凉生冷之物, 也可导致脾胃虚弱, 从而发生胃部疾病, 临床中主要表现为脾胃虚弱及肝气犯胃。香砂六君丸的处方主要有木香、砂仁、党参、白术 (炒) 、茯苓、炙甘草、陈皮及半夏 (制) 。其中砂仁、陈皮、木香可有效理气和胃, 对胃痛有良好疗效;白术、茯苓、党参可健脾益气;半夏、陈皮对呕吐效果显著;甘草、白芍亦可缓解疼痛。诸药合用, 有疏肝理气、益气健脾、和胃止痛的功效, 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研究表明, 香砂六君丸对增强免疫功能、改善消化系统功能、调节内分泌及减少胃肠道反应有较好疗效[3]。
奥美拉唑胶囊, 阿莫西林与甲哨唑片均是对幽门螺杆菌敏感的抗生素, 且也是目前临床中最为常用的抗生素, 三者合用可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胃炎,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慢性胃炎的重要因素,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明显减少胃炎的发病率。奥美拉唑属抑酸剂, 可有效降低胃内酸度。而幽门螺杆菌易在酸性环境下生存, 胃内酸度的降低有利于幽门螺杆菌的根除[4]。且奥美拉唑对溃疡治疗也有较好疗效。
本研究采用中药香砂六君丸联合奥美拉唑胶囊、阿莫西林与甲哨唑片治疗幽门螺杆菌, 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采用奥美拉唑胶囊、阿莫西林与甲哨唑片治疗的对照组, 治疗后胃幽门螺秆菌根除率明显提高, 且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故采用中药香砂六君丸联合奥美拉唑胶囊、阿莫西林与甲哨唑片治疗幽门螺杆菌可提加胃幽门螺秆菌根除率, 增进临床疗效,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研究中药联合抗生素根除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幽门螺杆菌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胶囊+阿莫西林+甲哨唑片口服治疗, 同时加服中成药香砂六君丸, 对照组单纯给予奥美拉唑胶囊+阿莫西林+甲哨唑片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根除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93.3%与96.7%, 对照组治疗后根除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66.7%与83.3%,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中药香砂六君丸联合抗生素根除治疗幽门螺杆菌效果较好, 且可减少胃肠道反应, 疗效显著。
关键词:香砂六君丸,奥美拉唑胶囊,阿莫西林,甲哨唑片
参考文献
[1]殷明刚, 晏军, 李咏冰, 等.肺癌患者血清幽门螺杆菌IgG类抗体检测[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25 (1) ;3-4.
[2]成虹, 胡伏莲, 李江.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对其根除治疗影响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 2006, 86 (38) ;2679-2682.
[3]吴盛海, 王贤军.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11, 38 (2) ;134-136.
幽门螺杆菌/药物作用 篇8
近年来,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口服卵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yolk,Ig Y)可通过被动免疫有效防治胃肠道感染性疾病[2,3],但在胃内,由于受到高酸性和高胃蛋白酶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提高Ig Y对酸和蛋白酶的耐受性对口服Ig Y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硫糖铝(sucralfate)作为抗消化性溃疡的制剂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该药对胃黏膜具有黏附性,可与许多大分子物质如黏液、糖脂蛋白等结合;并可与胃黏膜表面的黏液结合形成复合的胶状物,起到黏膜保护作用[4]。
HP在胃内定植的关键环节是黏附,其黏附素(Helicobacter pylor adhesin A,Hpa A)具有黏膜结合特性,由黏附素受体系统介导与宿主细胞发生特异性黏附,从而使HP定植于胃内[5]。本文制备抗HP的重组Hpa A特异性Ig Y,将适当比例的硫糖铝加入Hpa A Ig Y中,以提高Hpa AIg Y对酸和蛋白酶的耐受性,通过体外试验评价硫糖铝对Hpa A Ig Y的保护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H.pylori重组菌DH5α-hpa A-p QE30为本实验室构建[6]并保存,Ni2+-NTA亲合层析柱为Qiagen公司产品;30周龄立克体鸡由西南农业大学荣昌分校生物中心提供,常规饲养;HRP标记的羊抗鸡Ig G、羊抗人Ig G购自Southern Biotech公司;检测血中抗HP特异性Ig G的Western blot试剂盒购自上海元谷科技发展公司;HP选择培养基、LA培养基、ELISA试验中的抗原包被液、酶稀释液、显色剂等为本室配制;Hpa A(+)血清为本实验室从HP阳性的患者血清筛选;胃蛋白酶购自Amresco公司产品;硫糖铝混悬液购自上海旭东海普制药公司。
1.2 方法
1.2.1 制备重组Hpa A抗原
将表达菌DH5α-hpa A-p QE30接种于LA培养基中,37℃振摇培养16h。再转种于LA培养基中,37℃培养至细菌浓度达到A600=0.6时,用1mmol/L的IPTG诱导表达4h;再将菌液4℃、8500r/min离心10min;收集沉淀物超声碎菌,4℃、8500r/min离心45min;加入包涵体裂解液裂解2h,4℃、8500r/min离心45min,取上清液,用Ni2+-NTA树脂亲和层析纯化。纯化物用12%SDS-PAGE分析,用Bradford法测定纯化物的蛋白含量;用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的抗原性;将重组蛋白免疫家兔,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其血清的抗hpa A效价以鉴定其免疫原性;-70℃保存备用。
1.2.2 制备抗重组Hpa A的Ig Y
以纯化的重组hpa A为抗原,参照黄进等[7]的方法,将重组hpa A与等量完全弗氏佐剂充分研磨乳化后接种洛曼母鸡[6]。初次接种剂量为100µg/只;15d后进行第2次接种,200µg/只;以后每隔1个月进行一次加强免疫,计量为300µg/只,共接种2次。在末次接种后1周开始收集鸡蛋,取出蛋黄液混合后,先用水稀释,再用氯仿粗提hpa AIg Y,饱和硫酸铵法纯化,最后过滤除菌。纯化蛋白用12%SDS-PAGE分析,Bradford法测定Ig Y蛋白含量,间接ELISA法测定hpa AIg Y效价,-20℃保存。
1.2.3 强酸下硫糖铝对Hpa AIg Y的保护作用观察
参照Kyong AL[8]的方法,用p H值分别为1.5、2.0、3.0的磷酸二氢钠缓冲液将hpa A Ig Y稀释后,分别加入10%~60%的硫糖铝(体积百分比),使Ig Y终浓度为1mg/m L;37℃维持2h后,立即加入适量的Na OH(2mol/L)中和,将p H值调至7.0,ELISA法测定Ig Y的A450值。将含1mg/m L p H7.0的Ig Y稀释液37℃维持2h作为参照,以Ig Y试验液的A450值与参照Ig Y的A450值之比测算Ig Y的剩余抗体活性,用(AR/AC)%表示。与同样条件处理但未加硫糖铝的Ig Y液为对照,评价硫糖铝对hpa A Ig Y的保护作用。
1.2.3. 1 硫糖铝对胃蛋白酶裂解Hpa AIg Y的保护作用观察
参照Kyong AL[8]的方法,用p H 2.0、p H 3.0的磷酸二氢钠缓冲液将hpa A Ig Y稀释后,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02mg/m L的胃蛋白酶,再分别加入10%、30%、50%的硫糖铝,使Ig Y终浓度为1mg/m L;37℃维持4h,立即加入适量的Na OH(2mol/L),将p H值调至7.0,ELISA法测定Ig Y的A450值。以同样条件处理的未加胃蛋白酶和硫糖铝,p H7.0含1mg/m L的hpa A Ig Y稀释液作参照,并按前述方法计算其剩余抗体活性。以同样条件处理加胃蛋白酶未加硫糖铝的Ig Y液为对照,评价硫糖铝对胃蛋白酶裂解hpa A Ig Y的保护作用。
1.2.3. 2 反复冻融下硫糖铝对特异性Ig Y的保护作用
用p H7.0的磷酸盐缓冲液稀释hpa A Ig Y,再分别加入10%、30%、50%的硫糖铝,使Ig Y的终浓度为1mg/m L,4℃反复冻融7次,每次间隔1h;以未冻融处理、未加硫糖铝、在4℃存放的同样稀释度的Ig Y为参照,ELISA法检测Ig Y的A450值,并按前述方法计算其剩余抗体活性。以同法处理的不加硫糖铝的Ig Y液为对照,评价在反复冻融条件下硫糖铝对hpa A Ig Y的保护作用。
2 结果
2.1 重组hpa A抗原的制备
表达的重组hpa A蛋白经SDS-PAGE后凝胶扫描图象软件分析,破碎菌的上清与沉淀在相对分子质量30000处均可见明显的外源蛋白的表达带,约占全菌的70%。经纯化后可见单一条带,纯度达90%以上,见图1。Bradford法测定重组蛋白含量为1.08mg/m L。Western blot鉴定在相对分子质量30000处出现相应的条带,大小与预期的一致(图2)。ELISA法测得免疫后兔抗血清与Vac A抗原反应的效价为1∶1280。
2.2 抗重组hpa A特异性Ig Y的制备
蛋黄液纯化浓缩后,测得其hpa A Ig Y的蛋白含量为6.4mg/m L;经SDS-PAGE分析,在相对分子质量65000和25000处分别可见两条条带,与Ig Y重链和轻链的分子质量相符(图3),Ig Y的两重链及两轻链之和与总相对分子质量180×103相符合。凝胶扫描图象软件分析其纯度为72.0%。ELISA法测得I其效价为1∶12800。
2.3 各种保护作用的观察
2.3.1 强酸下硫糖铝对特异性Ig Y的保护作用
在强酸条件下,加入硫糖铝后抗体活性明显提高,并随硫糖铝浓度增高而提高。在p H 1.5条件下,未含硫糖铝的hpa A Ig Y的抗体活性仅能维持30.5.%;含30%硫糖铝的Ig Y的剩余抗体活性为35.4%,含50%硫糖铝的Ig Y可使剩余抗体活性提高到48.2%,含60%硫糖铝的Ig Y可使剩余抗体活性提高到65.8%。在p H 2.0条件下,未加硫糖铝之Ig Y剩余抗体活性为35.6%,含30%硫糖铝的Ig Y可使剩余抗体活性提高到85.4%,含50%的硫糖铝的Ig Y几乎可完全保持其抗体活性。在p H 3.0条件下,不加硫糖铝的Ig Y抗体活性能保持64.8%,30%硫糖铝即可使Ig Y抗体活性保持87.3%,而50%以上浓度的硫糖铝几乎可完全保持Ig Y的抗体活性(图4)。
2.3.2 硫糖铝对胃蛋白酶裂解特异性Ig Y的保护作用
在pH 2.0、3.0和0.02mg/mL胃蛋白酶浓度条件下,加硫糖铝的hpaA IgY抗体的剩余活性随硫糖铝的浓度增高而提高。在pH 2.0时,不加硫糖铝的IgY抗体的剩余活性为20.1%,含10%、30%、50%硫糖铝IgY的剩余活性分别为62.8%、71.6%、82.5%。在pH 3.0时,不加硫糖铝的IgY抗体的剩余活性为42.4%,含10%、30%、50%硫糖铝IgY的剩余活性分别为75.6、87.4%、94.5%(图5)。与不加硫糖铝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1:Protein marker;2-3:Purified hpaA IgY)
2.3.3 反复冻融下硫糖铝对特异性Ig Y的保护作用
经反复冻融后,未含硫糖铝的Ig Y的剩余抗体活性下降至62.4%,加入硫糖铝后,随所含硫糖铝浓度的增高,其剩余抗体活性也提高。含10%硫糖铝的Ig Y可使其剩余抗体活性提高到70.6%,含30%硫糖铝的Ig Y可使其剩余抗体活性提高到82.7%,50%硫糖铝可提高到89.3%(图6)。
3 讨论
高酸性和含高浓度的胃蛋白酶是胃内生态环境最主要的特点。陈剑秋等[9]对健康成人胃内24h p H值的动态检测表明,胃内p H值的基线为(1.63±0.34),当进食时p H值升高,胃内食物排空后降至基线水平。正常成人胃内的胃蛋白酶浓度为0.02 mg/m L,胃蛋白酶作用的最适p H为1.5~2.2,最适温度为37℃左右。因此,防治HP感染的制剂在胃内必须耐受高酸性和高蛋白酶的作用才能奏效。
Kyong等[10]的报道表明,当p H<3时,Ig Y的抗体活性可降低50%,在pH 2.0条件下4h,Ig Y几乎完全失活。在p H3.0条件下,加入30%山梨醇可显著提高Ig Y的稳定性,加入50%山梨醇可完全维持Ig Y的抗体活性。Xiao等[11]用壳聚糖-藻酸盐微胶囊包裹Ig Y,将胶囊置于p H3.0~6.0的模拟胃液中试验,其结果可使Ig Y活性维持到61.36%~74.61%。本文的结果表明,在Ig Y液中加入硫糖铝,可显著提高Ig Y在酸性环境中的稳定性,其保护作用明显优于糖类,也优于用壳聚糖-藻酸盐微胶囊包裹Ig Y。30%~50%硫糖铝可在胃内p H 2.0和含0.02mg/m L胃蛋白酶的模拟胃液环境中有效保护Ig Y的活性,提高Ig Y抗冻融力。
【幽门螺杆菌/药物作用】推荐阅读:
幽门螺杆菌07-14
口腔幽门螺杆菌05-28
幽门螺杆菌胃炎12-20
小儿幽门螺杆菌01-07
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06-28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06-30
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08-05
幽门螺杆菌根治率论文06-14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控制01-01
幽门螺杆菌阴性胃溃疡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