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治疗

2024-08-01

保留治疗(共10篇)

保留治疗 篇1

中药保留灌肠是近年来常用于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护理技术之一, 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证明, 该方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不断得到肯定, 且在我科对盆腔炎性疾病的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传统灌肠后体位患者常有便意, 并很快将药液排除, 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我科室改变过去传统右侧卧位, 采取平卧位头低臀高, (即将枕头垫于患者臀下, 枕头高度应为一成人拳头高) , 此高度能保持大腿与臀部的角度, 保持床与臀部>60°, 达到了延长在肠内保留时间的目的。本研究选择我科室收治的盆腔炎性疾病的患者240例行灌肠后采取的改良体位法, 取得良好效果, 现就灌肠后保留时间的影响进行分析, 并对延长保留的时间, 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120例。年龄21~44岁, 平均年龄32.5岁, 病程2~4年, 两组患者在年龄, 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两组病人均使用相同的灌肠液, 我院自制药:化瘀宁坤液100 m L保留灌肠, 1次/晚, 于每晚9~10点患者睡前床边给予, 均采用一次性灌肠袋, 灌肠前病人须排空大小便, 嘱其休息20 min左右, 这样有利于患者的体力恢复及肠道的充分休息, 安排患者静卧床上, 等待灌肠。灌肠前为了使其能积极配合护士操作, 先让护士向患者介绍灌肠的目的, 以及药物的作用和应该注意的事项、操作的方法。灌肠期间, 嘱患者进食高蛋白, 高维生素, 营养丰富, 易于消化的软食, 多喝蜂蜜水, 多食新鲜水果, 蔬菜以润肠通便, 忌辛辣, 刺激食物, 免糖, 免奶饮食以防腹胀。灌肠期间, 患者排便次数会增多, 因注意观察肛门及周围皮肤的情况, 嘱其排便后用清水清洗肛门。

试验组:将化瘀宁坤液灌肠液加温至39~41℃, 药液温度应适宜, 温度过高会损伤肠粘膜, 影响药液在肠道吸收, 过低会使肠管收缩, 腹痛加剧, 同样不利于吸收。用屏风遮挡, 将一次性中单铺于患者臀下,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 使臀部移近床沿, 双腿屈曲, 放松, 暴露肛门, 勿过度暴露, 注意保护病人隐私, 避免着凉。选用一次性灌肠器, 将灌肠液倒入一次性灌肠袋中, 将灌肠袋挂在输液架上, 排气, 用包装袋中自带的软皂液润滑肛管前端, 分开臀部, 缓慢插入肛门30 cm。药物流入速度要适宜, 压力要低, 液面距离肛门不得超过30 cm, 当灌肠液注入完毕后, 缓慢拔出肛管, 用卫生纸轻压肛门, 协助患者采取平卧头低脚高, 即将枕头垫于患者臀下, 尽量保留足够长的时间。然后记录灌肠后第一次排便时间, 就是药物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记录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对照组:对照组与试验组相同, 灌肠方法亦相同, 灌肠时协助患者患者取左侧卧位, 灌肠后采取传统体位即右侧卧位, 尽量保留足够长的时间。

1.3 疗效判断标准

灌肠后肠内保留时间判断: (1) <1 h (2) 1~4 h (3) >4 h。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灌肠后肠内保留时间比较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1]。表现为下腹部坠痛, 腰骶部疼痛, 痛经等疼痛症状, 在经期前后或劳累后有加重的现象, 久病后会使患者出现精神不振, 失眠, 烦躁等, 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2], 发病率高达40%[3]。研究证明,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有效率可达90%[4,5]。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是通过药液透过直肠粘膜而被吸收。直肠给药有以下优点: (1) 比口服吸收快。 (2) 药物温热产生的物理效应可以促进盆腔血液循环, 有利于炎性渗出的吸收。 (3) 避免了胃肠酸碱或酶对胃的刺激。 (4) 通过直肠粘膜的吸收, 使盆腔局部药物浓度较高。灌肠液在肠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 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本观察组采取的改良体位对保留时间的影响效果优于对照组。总而言之, 本研究结果表明, 灌肠后采取改良体位比传统的体位更能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延长。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精心的专业护理, 会使患者接受更彻底, 能积极配合治疗, 感觉舒适, 保持乐观情绪, 更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更高。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采取改良体位对保留时间的观察。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240例, 随机分为两组, 各120例。试验组灌肠后采取改良体位 (平卧位头低臀高, 床与臀部>60°) , 对照组采取传统体位—右侧卧位, 观察周期为10天, 经期停用, 比较不同的体位对保留时间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灌肠后采取的体位在肠内保留时间明显长于传统体位保留的时间,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保留时间<1 h8例, 14 h45例, >4 h67例。结论 在我科开展改良体位对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在肠内保留时间的观察, 提高了治疗效果, 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及经济负担, 改善妇女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药保留灌肠,盆腔炎性疾病,体位,保留时间

参考文献

[1]李文红.刘慧.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J].云南中医药中药杂志, 2011, 32 (5) :98.

[2]朱莉莉.慢性盆腔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光明中医, 2013, 28 (10) :2132-2133.

[3]范丽英.中药灌肠剂微波理疗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14 (5) :965.

[4]谢军.中药保留灌肠在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 2014, 18 (6) :1483-1484.

[5]刘艳霞.郭志强.应用化瘀宁坤液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N].中国医药学报, 2013, 18 (11) :692-693.

保留治疗 篇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6例均为2013年2月~2013年10月的住院患儿。其中男44例,女22例。<1岁15例,1~4岁51例。轻度脱水48例,中度脱水16例,重度脱水2例。腹泻次数5~8次/d55例,>10次/d11例。6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恶心、呕吐。

1.2 治疗方法 根据病情给予抗炎、支持、对症、补液等综合治疗,并在腹泻间歇期给予中药保留灌肠。

1.3 中药基本方剂:苍术10g,茯苓10g,半夏6g,附片10g,肉桂6g,枳壳10g,白芍10G,甘草6g。1岁以下小儿量酌减,水煎成200ml药液备用。

2 护理方法

2.1 灌肠前期准备工作

2.1.1 灌肠使用物品的准备:

将煎好中药加热至40℃左右,抽吸于50mL注射器中,根据患儿的年龄选择合适的肛管,一般以12~14号肛管为宜,过粗易损伤直肠下端黏膜,过细导管柔软不易插入肛门。

2.1.2 患儿灌肠前的准备:

在患儿清醒,安静,在腹泻间歇期进行灌肠。因患儿常有畏惧心理,影响合作,需有家长陪伴并给予配合。

2.1.3护理人员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和心理培训后的准备:

护士应态度和蔼,语言温柔可亲,使患儿易于接受。根据患儿心理特点,采用教育,诱导的方法,解释操作步骤,告诉患儿及家长操作无痛苦,消除紧张心理,使其轻松愉快地接受治疗。

2.2 灌肠时的护理

较大患儿取俯卧位,将臀部抬高15cm,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后,将合适型号的肛管轻轻插入肛门10~15cm,缓缓注入药液,注入速度不可过快,因为过快使患儿容易产生不适及药液流出,插入肛管的深度不可过浅,太浅刺激肛门部位使药液流出。较小患儿由家长抱在怀中,保持上述体位完成灌肠。患儿因恐惧,可能在操作中有不自主的反抗动作,家长要全力配合,必要时固定患儿臀部及腿部。护士应熟练轻柔地按常规操作。灌肠过程中,要注意患儿面色,脉搏,呼吸等有无异常情况。如发现患儿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增快,腹部剧痛,应停止灌肠并予以处理。为保持患儿情绪稳定,護士可边操作边与患儿谈话,以分散注意力,减轻不适感,或用赞美的语言鼓励患儿使其有成就感,更加配合治疗。

2.3 灌肠后的护理

在缓缓注入药液并确认药液全部注入后,轻轻拔出肛管,拔管后用手捏住患儿两侧臀部,用力均匀合适,协助夹紧肛门,勿使药液流出。保持俯卧位10min后改为侧卧位,使药液在结肠部位充分发挥作用,等待患儿自然排便,注意观察大便的性状,颜色,次数及量,并做好记录。灌肠次数不受限制,只要在腹泻间歇期,便可采用上述方法灌肠,直到腹泻次数逐渐减少。同时,加强患儿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擦洗肛周并用洁净绵布擦干,必要时扑痱子粉保持局部干燥,预防肛周炎发生。

3 护理体会

保留治疗 篇3

关键词:儿童,痢疾性腹泻,中药保留灌肠

儿童口服药治疗比较困难, 疗效受到一定影响。我科于2009年6~10月对20例儿童痢疾性腹泻患儿应用自制中药汤剂进行保留灌肠,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儿童痢疾性腹泻患儿均为我科住院患者, 临床表现为粘液性脓血便, 粪便镜检有大量红、白细胞, 腹泻原因不明, 均排除重度营养不良及其他全身性疾病[1], 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口服治疗组及中药灌肠组各20例, 口服治疗组男8例、女12例, 年龄6~12岁, 平均9岁, 病程1.5~8 d, 平均3.75 d, 伴随症状:发热18例。呕吐16例、脱水15例。灌肠组:男 10例, 女 10例, 年龄6~12岁, 平均9岁, 病程1~7 d, 平均3.5 d, 伴随症状:发热16例、呕吐17例、脱水14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伴随症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均P>0.05) 。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中毒、营养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口服组给予利福昔明100~200 mg/次、4次/d;灌肠组用白头翁汤[2]:白头翁6 g, 黄柏3 g, 黄连3 g, 秦皮4.5 g, 四味药混合置于砂锅内加水200 ml浸泡30 min, 先武火煎煮10 min, 后改文火煮10 min, 用纱布过滤, 将滤出的药液倒入保温瓶中, 在砂锅中再加入100 ml水, 继续煎煮10 min, 用纱布滤去渣, 将2份药液倒入砂锅中, 浓缩至60 ml, 放入250 ml无菌生理盐水空瓶中备用, 患儿排便后取左侧卧位或俯卧位, 用20 ml注射器抽取药液, 根据患儿年龄选用合适的肛管, 肛管前端涂少许液体石蜡后缓慢插入肛门12~16 cm, 将药液缓慢推注, 根据患儿年龄大小注入30 ml或20 ml, 而后拔出肛管, 2次/d。注毕, 嘱患儿家属用手挤捏臀部, 使药液尽量保留30 min以上。

1.2.2 评价方法

观察两组疗效, 显著:治疗72 h内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 (<3次/d) , 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 h内大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 全身症状均显著改善;无效:治疗72 h大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无好转, 甚至恶化必须改其他药物治疗。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秩和检验

2结果

灌肠组用药后未见不良反应, 口服组8例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3讨论

感染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 细菌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容易导致肠道及其他系统的感染。而粪便培养一般需2~3 d, 故在药敏试验前的经验用药非常重要。

利福昔明是利福霉素的衍生物, 为半合成抗生素, 本品抗菌谱广, 抗菌作用强, 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RNA, 多聚酶、阻止RNA合成进而抑制细菌蛋白合成而起到灭菌效果。其不良反应常见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儿童用药不宜超过7 d, 反复使用易产生耐药性[3]

“白头翁汤”是中药治疗痢疾的方剂, 白头翁能清血分湿热;秦皮苦寒而涩, 能清湿热而止后重;黄连清上焦之火, 而除心烦口渴;黄柏泻下焦湿热, 则赤白自清, 所以对热痢初起, 下利脓血, 心烦口渴, 里急后重的证候最为适宜, 白头翁汤临床应用于肠道感染有以下重要特点:①使用时不需肠道解痉药和肠道吸附药;②作用迅速, 腹泻﹑腹部痉挛性疼痛﹑头痛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均很快消失;③在肠道内有极高浓度, 几乎不存在其他器官中, 故其不良反应较少;④由于只存在于肠道内, 故不损害听觉, 平衡功能及肾功能, 不破坏寄生的正常菌群。

表1结果显示:灌肠组疗效显著优于口服组 (P<0.01) , 提示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解决了患儿因口服困难, 不能按公斤体重全部按时按量服进, 吐出多等问题, 达不到西药治疗效果, 且西药应用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易产生耐药性, 中药灌肠与西药口服治疗肠道感染的方法比较, 降低了患儿的痛苦, 不影响肝肾功能, 副作用小, 无明显不良反应, 患儿也易于接受, 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少霞, 王玉娥.护理学杂志, 2006, 21:32-33.

保留治疗 篇4

【中图分类号】R94;R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8)4-0027-01

肝昏迷是临床常见肝病并发的危急重症之一,病死率高。自2002年10月至2007年10月我科应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加用生大黄煎剂保留灌肠,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18岁~30岁18例,50岁~55岁2例。

1.治疗方法 在常规西药应用的基础上,加用100克生大黄,800毫升水煎10分钟,取500毫升冷却后灌肠,保留30分钟,每天2次,连用4天~6天。

2 结果

2.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意识转清、回答问题正确无误,扑翼震颤(一);有效:意识清醒,回答问题缓慢,但正确,扑翼震颤(一);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变或恶化。

2.结果 本组20例中显效13例(65%);有效4例(20%);无效3例(15%)。总有效率85%。

3 讨论

肝昏迷的发生,经典说法是氨及其他物质代谢障碍。现代认为与假性神经介质的聚积有关,二者均在肠内产生。祖国医学视肝昏迷为“癫狂”与“昏迷”范畴,且认为“肝与大肠相通,肝病宜通大肠”,“腑气不通,浊气上升,携毒挟瘀上犯于脑”。现代医学认为当肝功能减退时,尿素合成减少,肠道内产生的氨未被肝清除即进入体循环。肝炎后肝硬化可通过侧枝循环直接进入体循环。中西医对应病的认识似有类同。生大黄具通腑排垢、解毒祛瘀之效。经药理学研究知道大黄的主要成分为结合性蒽醌衍生物,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及导泻作用。这样就达到了避免肠道内蛋白质的分解,减少了氨及其他有毒物质的产生,从而达其治疗的目的。从治疗结果看,该方法对肝炎后肝硬化所致肝昏迷疗效最佳。20例观察结果未见其他副作用。

卵巢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 篇5

1 卵巢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适应证及方法

1.1 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

除年龄因素外, 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还依赖于患者的组织学类型及分期。由于上皮性癌恶性程度高, 对侧卵巢常存在隐匿性转移, 而晚期患者预后差, 复发率高。因此, 对该类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仍存在争议。

1.1.1 适应证

关于手术指征, 学术界目前尚无统一意见。在国内需满足以下条件:①患者年轻, 渴望生育;②ⅠA期, 高分化 (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标准) ;③浆液性、粘液性或子宫内膜样腺癌;④对侧卵巢外观正常或活检阴性;⑤腹腔细胞学检查阴性;⑥“高危区域” (子宫直肠陷凹、 结肠侧沟、 肠系膜、 大网膜和腹膜后) 活检及淋巴结探查均阴性;⑦有随诊条件。FIGO 2003年的适应证为:①应按规范通过分期手术进行评估;②术中证实为单侧卵巢受累, 且包膜完整;③对侧卵巢外观正常 (不需行剖检术) 。NCCN 2005年的适应证为:渴望保留生育功能的Ⅰ期患者。

1.1.2 手术方式

首先进行手术分期:取腹水或腹腔冲洗液行细胞学检查;仔细探查整个腹膜及腹腔内脏器;除可疑部位活检外, 还要从膀胱腹膜反折、子宫直肠陷凹、双侧结肠旁沟、横膈下腹膜和双侧盆壁等随机活检。然后在全面手术分期的基础上, 行患侧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选择性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 FIGO不建议术中活检肉眼观察正常的对侧卵巢。

1.1.3 治疗效果

美国8个院所35年 (1965~2000年) 中52例病人行卵巢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平均随诊时间为68月, 其术后5年存活率为98%, 10年存活率为 93%, 受孕率为71%。另一组研究共144例患者, 平均随诊时间为70月, 存活率为94%, 受孕率为41%。≤40岁56例Ⅰ期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 随诊7年其复发率相对于根治性手术为12% Vs 9%, 对侧卵巢复发占3.6%。52例患者行单侧附件切除 (ⅠA 42例, ⅠC 10例) 的患者中有5例患者复发 (3例对侧卵巢) , 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98%、93%, 其中26例患者成功分娩。

1.1.4 术后化疗问题

Ⅰ期卵巢癌患者保守性手术后是否应该进行辅助性化疗仍有争议, 其焦点在于化疗是否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是否影响其卵巢功能, 尤其生育功能及对子代的影响。一般认为化疗不能提高ⅠA期、G1患者的生存率, 术后无需化疗;而ⅠA期的G2和G3或ⅠC期术后化疗可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应该给予辅助性化疗。

1.1.5 妊娠后处理

此类患者完成生育后视情况再行子宫及对侧附件切除术, 多数人推荐进行根治性手术以降低复发, 但少数人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根治性手术, 虽然最终保留对侧附件有可能增加卵巢癌的复发风险, 但通常可以选择二次手术作为挽救措施, 迄今为止缺乏前瞻性对照研究。因此患者术后应严密随诊。

1.2 卵巢交界性肿瘤

卵巢交界性肿瘤又称低恶性潜能肿瘤, 是组织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肿瘤间的一类肿瘤亚型, 占全部卵巢肿瘤的 10%~20%。交界性肿瘤在组织学上指上皮细胞增生活跃及核不典型、核分裂相增加, 表现为上皮细胞层次增加。但无间质浸润, 没有破坏性生长, 其生长缓慢, 转移率低、复发迟。即使有腹膜种植, 甚至淋巴或血行播散, 但预后仍较好。交界性上皮瘤的复发肿瘤多数仍为交界性, 再次手术切除复发肿瘤, 预后好。在年轻妇女中, 卵巢交界性肿瘤较卵巢癌更为常见, 约一半卵巢交界性肿瘤的妇女在诊断时不足40岁, 往往没有生育, 或虽生育但仍有生育要求。

1.2.1 适应证

上世纪80年代后, 切盼生育的早期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可进行保留一侧卵巢及子宫的保守性手术;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 有生育要求的Ⅱ、Ⅲ、Ⅴ期患者也可进行保守性手术治疗。目前认为对于双侧卵巢交界性肿瘤, 只要有正常卵巢组织存在, 即可进行肿瘤切除而保留生育功能。

1.2.2 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有患侧卵巢切除、卵巢肿瘤剔除、对侧卵巢切开探查、盆腹腔全面细致探查、大网膜切除、卵巢外种植瘤切除等。

在对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实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时, 是否进行分期手术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Fauvet等研究认为, 分期手术实行与否与肿瘤的复发率没有明显相关。一旦首次手术被认为是Ⅰ期的病例, 即使经过再分期手术, 并没有改善患者的存活率。所以, 推荐如果腹水报告正常, 又不是微乳头瘤, 且患者同意随访时, 不做再分期手术。NIH的研究显示, 如果有较大的残余病灶, 应行手术再分期, 如果没有, 则不鼓励分期手术。既然分期手术与否并不影响复发率, 那么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手术损伤的非分期手术是应首先考虑的, 除非已经发现其他病灶。很多研究显示, 行患侧附件切除手术的复发率低于患侧囊肿剔除手术, 故有研究建议施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时, 以患侧附件切除手术为宜。由于对侧卵巢在外观正常的情况下仍有5%~10%存在镜下肿瘤, 故许多学者建议常规行对侧卵巢剖视或楔形切除活检。但有学者报道, 肉眼观察正常的卵巢显微镜下也无病灶, 剖视或楔形切除后易因粘连而致不孕, 故对侧卵巢活检的价值尚有疑问。近来有学者报道, 剖视或楔形切除不能防止卵巢交界性肿瘤漏诊, 却可致14%的患者发生不孕, 因而对肉眼观察完全正常的卵巢不必行剖视或楔形切除。

1.2.3 治疗效果

有研究表明卵巢交界性肿瘤保守治疗后5年生存率达77%~96%, Ⅰ期、Ⅱ期和Ⅲ~Ⅳ期复发率分别为1%~3%、6.3%和16%~17%, 对复发者仍可通过二次手术达到完全缓解, 因此, 对分期较晚的卵巢交界性肿瘤和腹膜种植的患者也可考虑采用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期别晚的卵巢交界性肿瘤如无外生乳头结构及浸润种植, 均可考虑保守治疗。保守手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育率, 据Donnez报道, 其妊娠率为63.6%, 此外Camatte报道17例Ⅱ~Ⅲ期患者中保守手术后成功妊娠7例。

1.2.4 术后化疗问题

卵巢交界性肿瘤大多为I期, 通常可切除一侧附件而保留生育功能, 术后几乎不需化疗。

1.3 卵巢生殖细胞恶性肿瘤

卵巢生殖细胞恶性肿瘤多发生于青少年, 占全部卵巢恶性肿瘤的5%~20%。由于该肿瘤大多数生长迅速、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且多发生于年轻妇女甚至是幼女而受到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在有效的化疗方法使用前, 手术治疗后的存活率低, 而且过大的手术范围不仅使患者丧失了生育功能, 更因为卵巢的切除而影响第二性征的发育, 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随着联合化疗的应用和不断改进, 卵巢生殖细胞恶性肿瘤的存活率逐渐提高, 达到87%~97.13%。为此, 卵巢生殖细胞恶性肿瘤的治疗观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保留生育功能已成为卵巢生殖细胞恶性肿瘤治疗的一个基本原则。综合文献报道, 卵巢生殖细胞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在于:①多数肿瘤为单侧;②复发部位很少在对侧卵巢和子宫;③对PEB (顺铂、依托泊苷、博来霉素) 、PVB (顺铂、长春新碱、博来霉素) 化疗方案很敏感;④切除对侧卵巢和子宫并不能改善患者预后。

1.3.1 适应证

任何期别、任何组织学类型的卵巢生殖细胞恶性肿瘤均可行保守手术。 临床期别并不能作为盆腔器官去留的依据, 对于已有腹腔转移的Ⅲ期病例, 甚至已有肝实质转移的 Ⅳ期病例来说, 切除未受肿瘤侵犯的子宫和对侧附件, 不会对改善预后有所帮助。因此, 对年轻要求生育的患者, 除非对侧卵巢或子宫已受累, 否则均可作为保守手术的对象。

1.3.2 手术方式

目前主张尽早手术探查, 明确病理类型和分期, 切除患侧附件, 检查对侧卵巢。对侧卵巢是否常规剖视尚有争议, 大多数不支持, 1998年ACOG就建议不对“看似正常”的对侧卵巢行常规活检和楔形切除, 仅对无性细胞瘤及含有无性细胞瘤成分的混合型生殖细胞恶性肿瘤需行对侧卵巢剖视。其他类型生殖细胞肿瘤如超声检查无异常, 术中肉眼观察也无异常, 无需常规剖视对侧。对于Ⅱ期以上病例, 在切除一侧附件, 剖视对侧卵巢的同时, 需行包括大网膜切除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的肿瘤细胞减灭术, 以求尽可能将转移瘤切除, 术后辅以正规、 足量的化疗。

1.3.3 治疗效果

据研究显示:保守治疗后肿瘤持续缓解率为93%, 受孕率为75%~79%。

1.3.4 术后化疗问题

ⅠA期无性细胞瘤只需手术治疗, 术后不需辅以化疗, 而对Ⅰ期纯型未成熟畸胎瘤, 术后不予化疗。Nogales (2003年) 等提出以下看法:①病理G1的ⅠA期或种植灶为G0者, 不需化疗;②病理G2或G3的ⅠA期或种植灶为未成熟畸胎瘤, 手术后应给联合化疗;③种植灶为G1的治疗, 目前尚无统一意见。Ⅰ期其他类型的卵巢生殖细胞恶性肿瘤以及Ⅱ期以上者术后需要辅以化疗。也有学者根据肿瘤分期选择化疗药物, 认为ⅠA、ⅠB 期并肿瘤组织高分化者只需手术治疗即可, 而ⅠC、Ⅱ期患者术后必须辅以化疗。

2 化疗药物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及预防

2.1 化疗药物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化疗药物主要影响卵泡的生长发育和成熟过程, 导致卵泡的破坏和卵巢的纤维化, 使卵巢总卵泡数的储存下降, 严重损害卵巢的功能, 从而引起月经不规律、不育、过早绝经或合并潮热、盗汗、骨质疏松及泌尿、心血管系统症状等。即使所用化疗药物剂量较小未引起不孕, 妊娠时出现流产、早产、低体重儿的危险性也增大。对化疗药物引起的卵巢损害的组织学研究发现, 卵巢包膜增厚, 间质纤维化, 并有透明样变性、钙化, 但存在大量停止发育的卵泡, 因此化疗药物停用后, 65%~70%的患者是可以恢复卵巢的正常功能的。此外, 化疗对卵巢功能的影响程度还取决于患者的年龄、采取的用药方法, 以及药物剂量等, 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 化疗对卵巢功能的损害风险也会增加, 即使是低剂量化疗, 对成年女性卵巢的细胞毒性要比青春期女性大得多。

卵巢功能损害是化疗引起的一个重要的长期副反应, 不育和过早绝经会极大地影响年轻女性患者的自尊和生活质量。因此,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 尽量选择治疗效果明显, 对卵巢毒副反应较小的方法和药物。

2.2 预防措施

2.2.1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GnRHa) 对化疗中卵巢的保护作用

近年许多研究证实GnRHa对化疗中卵巢具有保护作用, 包括GnRH 激动剂和GnRH拮抗剂。GnRH 激动剂 (GnRH-a) 可通过抑制卵巢细胞发育来降低化疗药物的卵巢毒性, 预防卵巢早衰的发生。常用化疗药物对发育中的卵泡损伤远远大于原始卵泡。GnRH-a 可逆性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阻止原始卵泡向成熟卵泡转变, 使卵巢中卵泡尽可能多地处于对化疗药物低敏感的状态, 是应用GnRH-a 预防化疗引起卵巢损伤的理论基础。GnRH拮抗剂对女性性腺轴有强抑制作用, 且副反应、用药时间及所用剂量均较小, 因此受到肿瘤科医生更多的关注, 成为研究的热点。GnRH拮抗剂通过对性腺轴去敏化及降调节作用, 人为制造青春期状态, 可能起到保护卵巢的作用。GnRH拮抗剂作用为快速抑制, 表现为在数小时内即出现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减少, 其作用于卵泡的时间比化疗药物早, 可干扰卵泡生成, 阻止卵泡进入化疗敏感期。

2.2.2 辅助生殖技术在卵巢癌保留生育功能中的应用

2.2.2.1 受精卵冻存

一般认为, 在结束化疗后半年, 患者的卵巢功能可逐渐恢复;1年后可鼓励患者妊娠。但若患者不能自然受孕, 可应用辅助生殖技术, 如促排卵或体外受精 (IVF) 等完成生育。Steinkamp报道 1例ⅠA期卵巢内膜样腺癌保守性手术后接受超促排卵和 IVF, 结果成功妊娠, 随访15年无肿瘤复发。目前认为可以在有限的刺激周期内对卵巢进行刺激而不会影响其预后, 但应用超促排卵药物是否会造成或促进肿瘤复发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此外, 有学者正试图寻求一种更好的方法, 即治疗前冻存卵母细胞或受精卵。但是卵母细胞的冻存及解冻技术尚不成熟, 成功率极低, 且刺激卵巢生成成熟的卵母细胞需2~4周, 从而延误疾病的治疗;目前对保存受精卵已有了较为成熟的技术。冻存受精卵也可用于切除子宫后或盆腔接受放疗后的患者进行替代妊娠, 但在国内还需经过伦理学的论证和法律的支持。2005年Zhang等报道1例38岁在腹腔镜下仅行肿瘤剔除的Ⅲ期卵巢浆液癌 (G1) 患者, 行超促排卵后34小时剖腹取卵+卵巢癌根治术, IVF后获得 8个受精卵并予冻存。3年后患者健康生存, 选择其姐姐作为代孕母亲, 获得一足月活胎。

2.2.2.2 卵巢组织冻存

为了避免化疗对卵巢组织的损害, 可以在化疗前将卵巢组织取出, 进行冷冻保存, 待癌症缓解后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卵巢组织移植。但是冷冻技术、移植的位置以及时间目前尚未达成一致。文献资料显示尽管卵巢组织冷冻技术在不同的动物实验中已取得了成功, 而且人类卵巢组织库在全世界范围内也逐渐建成, 但是人类目前通过卵巢冷冻移植成功妊娠的报道很少。直到2007年胚胎冷冻储存技术成功确立时, 这种技术才有成功妊娠的文献报道。已有报道通过用腹腔镜活检获取卵巢皮质, 但手术必须取到原始卵泡作冻存, 停药后移植到体内异位部分。卵巢皮质冻存后约有70%原始卵母细胞会存活, 但30岁以后的妇女原始卵泡采集到的较少。此方法操作快, 不延误治疗, 且不需要通过刺激卵巢得到卵母细胞和受精卵, 适用于青春期前禁用卵巢刺激的患者。但是该方法易保留具有潜在恶性的细胞, 所以必须经过病理检查证实阴性后方可冻存。

2.2.2.3 核物质冻存

近来有研究者提出一个女性核物质冻存的方法, 通过核物质转移来建立胚胎和后代。保留的雌性基因组DNA可以通过核转移来保持雌性生育能力。目前在动物试验中已经通过核物质保存、受精卵复活、复活受精卵与鼠胚胎纤维母细胞共同培育, 建立了一个新的系统来有效地将冻存的核物质通过复活成为可以成活的胚胎。

早期乳腺癌乳房保留治疗效果观察 篇6

关键词:乳房保留,早期乳腺癌

在恶性肿瘤中, 乳腺癌是女性患者中一种常见的疾病[1]。对患者进行传统治疗, 给患者的生活和家庭以及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对女性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很大影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采用乳房保留手术对早期乳腺癌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年轻的女性患者很在乎自己的外形, 因此乳房保留手术更加的受到青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 对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乳房保留手术治疗, 目前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 共收治1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 年龄20~60 (平均35.6) 岁。患者的肿瘤分布:40例为外上象限者;30例为内上象限;14例为内下象限;16例为外下象限。68例为绝经前患者, 32例为绝经后患者。肿块直径1.0~2.4 (平均2.1) cm;肿物均位于乳头的1.9cm以上。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和肿块部位等资料,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试验组:对患者进行麻醉之后,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局部切除还是象限切除手术。在切除时要注意使用弧形切口, 切除的肿瘤要在正常的脂肪或乳腺组织中, 在患者的胸大肌筋膜下平面进行切除。切口的边缘要与癌的周围保持2cm以上的距离。在进行手术时, 要进行快速的病理检查。基底的切缘内无癌残留, 这时需要对患者进行止血处理。在缝合时, 注意不要对乳腺组织进行缝合[2]。不使用引流管进行引流。这样做主要是让血清纤维素渗出到空腔, 以得到更好的手术效果。在患者的腋窝处, 制作一个凹面向上的切口。在切口的最前部分, 让患者的胸大肌和胸小肌边缘以及腋静脉全部显露出来。对其进行清扫, 一直到患者的腋淋巴结和胸小肌外缘以及胸小肌的深面。患者的胸长神经和胸背神经是不能进行切除的。对照组:对患者的胸大肌进行保留, 将患者的胸小肌进行切除并改良。在进行完手术以后, 对患者进行化疗和放疗以及内分泌治疗。在手术后的8w, 开始对患者的腋淋巴结阴性进行化疗;在手术后的6w对患者的腋淋巴结阳性进行放疗。对患者进行随访, 主要随访的内容有:胸片和双侧乳房的X线钼靶摄片。

1.3 治疗效果评价

优:患者的双乳保持对称, 双乳头之间的距离为2cm, 视觉和触觉要和手术之前保持一致。良:患者的双乳保持对称, 双乳头之间的距离在3cm以下, 患侧的视觉和触觉与手术之前相比较差。差:患者的双乳不对称, 双乳头之间的距离在3cm以上, 触觉和视觉和手术之前相差很远[3]。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的数据都使用SPSS 11.0软件来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术后5年, 所有的患者均存活, 试验组有2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 占4.0%;对照组有4例患者发生局部复发, 占8.0%。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远处转移情况,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6.0%、72.0%。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n (%) ]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对于女性外形美观来说, 乳房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女性失去一侧乳房, 对女性的身心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对患者进行改良根治手术, 很容易使患者出现淋巴水肿和患肢酸痛等情况, 同时还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乳房保留手术, 治疗的效果和根治改良手术没有很大差异。乳房保留手术使手术的创伤性得到了减少, 同时还能够将患者的上肢功能进行有效的改善, 达到了美容效果。即使患者的乳腺癌出现复发的情况, 还可以进行全乳切除来进行补救, 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相差甚小。

经研究发现, 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乳房保留手术, 效果明显。在手术以后, 试验组的优良率为96.0%, 与对照组72.0%相比较, 差异显著。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 要注意禁忌症, 进行规范的手术操作, 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 可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熊裕民.早期乳腺癌乳房保留治疗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28 (20) :71-72.

[2]黄笛鸣.早期乳腺癌乳房保留治疗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7 (2) :24-25.

21例保留残根残冠治疗初探 篇7

1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6月至2008年4月, 本院口腔科门诊, 残根残冠需要保留的患者, 共计21例, 其中1例2颗患牙, 其余为1颗患牙, 共计22颗患牙。年龄最小18岁, 最大59岁, 其中女13例, 男8例, 前牙15颗, 后牙7颗。

1.2 材料

美国 BISCO专用机用根管预备器械、全新双锥度半透明石英纤维桩、共分为黑、红、黄和蓝色标记4种型号, BISCO半凝胶酸蚀剂、ONE、STEP牙本质粘结剂 , DU、LINK双重固化粘结树脂以及LIGHT、CORE树脂核材料以及排龈线 , 3M硅橡胶印模材、贺利氏超硬石膏。

1.3 纤维桩粘固和烤瓷冠修复

残根残冠首先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 通过根管测量仪及 X线片了解牙根长度、根管直径及弯曲度 , 选择合适的BISCO专用机用根管预备器械预备根管, 去除根管冠部大约2/3充填材料, 保留根尖5 mm左右的充填材料以保持根尖封闭效果, 注意不可过于扩大根管, 保留一定的根管壁厚度, 防止应力集中和侧穿。然后选择相应型号的纤维桩按照操作程序进行粘固, 光固化树脂形成核, 常规备牙, 冠颈部肩台应在天然牙体组织上, 3M硅橡胶印模材取模, 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

2结果

22颗患牙通过纤维桩和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效果较好, 外形较美观, 经过3个月~1年的观察, 除1例上颌中切牙在使用10个月后纤维桩折断外, 其他患者无异常, 咀嚼效率较高, 成功率为95.45%, 纤维桩质量明显好于金属桩核。

3讨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 , 金属桩核系统在残根残冠修复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 但传统的金属预成桩或铸造金属桩长期使用可引起牙龈和牙根变色。良好的桩固位是残根残冠修复关键。目前, 桩固位分为两种形式, 即铸造桩和成品桩固位, 在桩固位失败病例之中, 成品桩断裂最多[2]。因此, 笔者认为, 残根残冠应尽量采用铸造桩, 如采用成品桩固位, 宜采用螺旋型固位成品桩, 粘结时避免旋太紧, 以免应力和楔力过大。残冠的治疗应尽量保留自己的牙体组织, 用以增加固位。作为固定桥基牙的残根残冠应考虑其承担咬合力大小, 相应增加基牙数目, 分散咬合力, 防止牙体断裂。对根管钙化、根尖病变严重、牙体缺损严重中的病例由口腔和修复科医师共同制定治疗计划, 确定保留的可行性方案, 以减少治疗失败机率。因此, 学者们一直在努力研究寻找一种更为理想的新型桩核材料 , 以便更好地满足临床修复的需要。BISCO双锥度石英纤维桩由单一方向、预成拉直的纤维包埋在环氧树脂基质中构成, 它具有较好的柔韧性, 弹性模量低, 为21GPa, 它的双锥度桩形, 使对牙体组织应力分散, 同时具有良好的X线阻射性, 桩本身为半透明材料, 无需用遮色材料就可获得最佳的美容修复效果。本组病例最后使用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 不含有致癌性的镍和对部分人群过敏的铍, 生物相容性明显高于普通的镍铬合金烤瓷冠。其中1例上颌中切牙因患者有夜磨牙症, 长期的唇侧向咬合力之下, 在使用10个月后纤维桩折断, 牙根完好无折裂无疼痛, 因当时未详细询问病史而未增加固位体, 重新做成3单位联冠后, 大大提高抗折断力。另外, 观察时间较短, 病例也较少, 还需要继续增加病例并且延长观察时间。

纤维桩作为新一代的美学桩核, 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喜欢和好评。它的弹性模量与牙本质接近, 而且比金属桩具有良好的韧性;应力沿着牙根正常分布, 牙根不易折断;无金属离子的释放, 不会引起牙龈发黑而影响美观;不易腐蚀且无细胞毒性、致敏性,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弯曲强度和抗拉伸强度, 其中抗拉伸强度较相同直径的不锈钢桩和钛金属桩更大;黏结性能更优良, 远超过金属桩;颜色与牙齿更接近, 操作更简单, 可进行临床即刻修复, 缩短修复时间, 方便患者, 易于拆除, 是全瓷牙最理想桩核材料,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岳松龄.口腔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176.

保留治疗 篇8

1 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均为本站门诊患者, 年龄21~47岁, 平均年龄34.6岁, 病史3个月~13年, 平均2.5年。均有不同程度会阴及小腹部胀痛不适、尿后滴白、排尿障碍等症状。肛门指检前列腺无明显肿大和压痛, 或有轻微压痛。尿常规WBC<5个/ HP, 前列腺液 (EPS) 常规检查WBC>10个/HP, 卵磷脂小体±~++/HP。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 处方:蒲公英、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各30g, 黄柏、丹参、王不留行、土茯苓、车前子各15g, 泽兰、红花、川楝子、大黄各10g, 以上药物加水煎成100ml, 冷却至约40℃。患者取右侧卧位, 将5号导管插入肛门15cm左右, 在30分钟内灌完, 保持上述体位30分钟。每日1次, 同时服用左氧氟沙星 (江苏黄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0.2g、每日2次。对照组仅口服左氧氟沙星 (同治疗组) 。两组疗程均为两周。

2.2 观察指标

①NIH-CPSI总体评分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国际前列腺评分标准) 和EPS常规检查;②症状改善情况。

2.3 统计学方法

资料以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P<0.05提示有显著性差异。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2]标准。

3.2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下同)

3.3 两组治疗前后NIN-CPSI总体评分比较 见表2。

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P<0.05

3.4 两组CP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 见表3。

4 体会

慢性前列腺炎是由于前列腺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或某些非感染性因素刺激而引起的炎症反应, 是男性青壮年一种常见疾病。本病属“淋证”、“白浊”、“精浊”范畴。主要病机为湿热下注, 蕴久至瘀, 病变在肾、膀胱、精室。湿热夹瘀为其主要病变, 故利湿通淋、活血化瘀为其重要治疗原则。本灌肠方中蒲公英、败酱草、白花蛇舌草、黄柏清热祛湿解毒;大黄、丹参、王不留行、泽兰、红花活血化瘀通络;王不留行利小便, 与车前子配伍利水通淋;川楝子行气止痛, 诸药合用, 达到消炎散肿止痛的治疗目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黄柏的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 具有抑制环氧化酶转录活性, 阻断炎性介质形成, 减少组织间炎性细胞侵润及α-受体阻滞作用[3], 可消退炎症, 减轻尿道阻力, 从而缓解前列腺症状。

保留灌肠疗法的合理性:①前列腺和直肠周围有极丰富的静脉丛, 为直肠吸收的药物在此局部形成高浓度聚集提供了解剖学条件。Shafk[4]研究发现直肠静脉和膀胱前列腺静脉丛之间有2~6条小的痔生殖静脉, 这些交通支将直肠静脉的血液单向输送到泌尿生殖静脉丛。可使药物直接经过静脉丛进入前列腺组织。②药物经直肠吸收十分迅速, 更容易穿透前列腺包膜。林丛仁[5]等用同位素示踪法发现, 给药5分钟即可在血液及前列腺中测得放射性, 且药物在前列腺中的浓度均高于其他器官 (直肠、肝、肾除外) , 前列腺组织中药物的放射性在24小时内均高于腹主动脉内血液中药物的放射性。③可避免肝脏的首过作用, 直接通过静脉和淋巴系统进入体内, 其吸收总量和生物利用度比口服药高。④灌肠药液具有一定的温度, 通过热效应, 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前列腺对药物的吸收, 并加快代谢产物及毒素排出。

本文结果显示, 治疗组有效率、症状改善和NIH-CPSI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0.05) 。提示中药保留灌肠疗法对慢性前列腺炎有较好的疗效, 且安全可靠可供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郭向群, 初从利.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调查分析与健康教育.黑龙江医药, 2006, 19 (2) :156.

[2]黄小庆, 龙云, 成亚平, 等.体外电热疗联合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中国男科学杂志, 2009, 23 (5) :58.

[3]徐罡, 鲁军, 徐孝达, 等.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2, 23 (5) :296.

[4]Shafik A, Anal submucosal injection:A new totue for drug admini Stration VI.Chronic Prostatitis:a new modality of treatment with report of11cases.Urology, 1991, 37:61.

保留治疗 篇9

【摘要】 目的:观察大黄牡丹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50例肛窦炎患者以大黄牡丹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2次/ d,药液温度控制在35℃左右,药注入后卧床休息20~30分钟,以治疗1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愈30例,占60. 00%;显效12例,占24. 00%;有效5例,占10.00%;无效3例,占6%;总有效率94.00%。疗程最短7天,最长14天,平均( 10±0. 6) 天。结论:大黄牡丹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肛窦炎;大黄牡丹汤;灌肠

肛窦炎又称为肛隐窝炎, 中医称为“脏毒”,是肛窦及肛门腺内的炎症性病变。它是一种重要的潜在感染病灶,约有85%肛门直肠病变与肛窦感染有关,因此被称为肛门直肠疾病的“发源地”[1],因其治疗时间长且易反复发作,是一种难治的多发病。笔者自2008 年1 月至2011 年8月采用大黄牡丹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50 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50 例患者均为我院中医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男33 例,女17 例,年龄最小26 岁,最大59岁,平均(41±3.9)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0年,平均(3.8±1.03)年。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国肛肠病学》[3 ]790拟订。①临床症状:肛门疼痛、坠胀及排便不尽感,大便带黏液,伴肛周瘙痒、会阴部不适等(具有1 项或多项)。②指征:病变肛窦处可触及硬结或凹陷,肛瓣隆起,触痛明显。③肛镜检查:镜下可见到肛窦、肛门瓣充血、水肿,轻压病窦处可见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溢出,可伴旁侧肛乳头红肿肥大。2 治疗方法

本组50 例患者均给予大黄牡丹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2 次/d,1 周为1 个疗程,治疗2 个疗程。大黄牡丹汤加减药物组成:大黄12 g,牡丹皮12 g,桃仁12 g,芒硝3g,冬瓜仁12 g,金银花9g,蒲公英9g。上述药物水煎浓缩至60 mL 备用。灌肠前嘱患者排空粪便,并用温水将肛门洗净,然后将涂有润滑油的硅胶导尿管置入肛内,再用注射器将药液(药液温度控制在35℃左右)通过硅胶导尿管缓慢注入肛内。药物注入后卧床休息20~30 分钟。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中国肛肠病学》[3]793拟订。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肛内指诊及肛镜体征全部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指诊及镜检体征基本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减轻,指诊、肛镜体征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肛镜下及肛内指诊体征无改善。3.2  治疗结果 本组50 例,治愈30例,占60. 00%;显效12例,占24. 00%;有效5例,占10.00%;无效3例,占6.00%;总有效率94.00%。疗程最短7天,最长14天,平均( 10±0. 6)天。,经随访6个月未有复发者。4 讨论

牙龈瘤保留患牙的治疗方法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选择2006- 09~2007- 05来我院就诊的牙龈瘤患者37 例,男16 例,女21 例,年龄18~65 岁(平均年龄38 岁)。37 例均发生在唇、颊侧,其中前牙区18 例,前磨牙区15 例,磨牙区4 例。病变范围最小0.5 cm×0.3 cm×0.3 cm,最大2.2 cm×1.5 cm×1.0 cm。 有蒂牙龈瘤25 例,无蒂牙龈瘤12 例。术后均得到病理证实。

1.2 材料

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北京意华健科贸有限责任公司), 医用引导性组织再生胶原膜(medical collagen membrane of 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GTR, 福建博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治疗方法

1.3.1 术前检查与准备

常规摄X线片(图 1),观察瘤体组织所波及患牙的牙周膜是否增宽及牙槽骨是否破坏及其范围,确定手术方案; 照相记存(图 2)。

1.3.2 手术过程

常规1%碘伏消毒,铺无菌巾。2%利多卡因局麻下于瘤体周缘正常组织上做切口,深及骨面。骨膜下分离并完整摘除瘤体组织。根据X线片上患牙根面牙周膜增宽及牙槽骨的破坏情况,确定去骨的范围。用单刃骨凿或高速涡轮钻去除瘤体组织波及的牙槽骨,去骨量一般控制在牙根的颈1/3范围内。去骨后按照牙周治疗的手术原则,用刮匙搔刮根面残留的牙周膜组织,平整根面,生理盐水冲洗创面[2];再沿切口的近远中向龈颊沟方向作倒梯形黏骨膜滑行瓣,滑行瓣切口的长度以无张力能够完全覆盖并包绕已去除牙槽骨的患牙牙颈部、恢复正常的牙龈形态为准;然后在滑行瓣下牙根根方用小骨刀切取适量骨组织,包括皮质骨和松质骨,并用骨磨将小骨块研碎,与人工骨粉混合后植入骨缺损区,待渗血完全浸润骨粉后轻压之,用手术剪刀裁剪大小合适的GTR膜覆盖骨粉;滑行瓣移行覆盖GTR膜,严密缝合创口(图 3~6)。

1.3.3 术后用药

术后常规应用甲硝唑和头孢类药物静滴3~5 d,地塞米松5 mg/d入液静滴,连用3 d;医用漱口水含漱4 次/d,1 周。术后7~10 d拆除缝线。

2 结 果

37 例患者均保留患牙,6 个月随访牙齿均无松动,无探叩痛,无冷热敏感,牙龈形态良好;X线片示植骨区牙根周围无透射区。12 个月随访有2 例患者牙颈部冷热较敏感,嘱改变刷牙方式,经脱敏处理症状改善。24 个月随访无一例复发,牙龈形态良好,牙周无退缩,牙无松动(图 7)。

3 讨 论

牙龈瘤来源于牙周膜及颌骨牙槽突的结缔组织,大多认为是慢性炎症或机械性刺激形成的反应性增生物;也有报道因疾病、药物、遗传和内分泌改变等引起,肿块较局限,病因尚不清楚[3]。牙龈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电凝,微波和激光等,目前多以手术治疗为主。即在手术切除瘤体组织的同时,拔除相邻患牙并刮除牙周膜及去除邻近牙槽骨组织,该方法虽然可减少或避免复发,但由于拔牙及其创伤使患者心理上不易接受。单纯切除牙龈瘤往往容易复发。近年来新兴的电凝,微波和激光等物理方法虽不拔牙,但其产生的声、光、电、焦味及热刺激等对牙体及周围组织均能造成损伤,且不能完全控制复发[4],让患者心有疑虑。作者应用去骨及膜引导植骨术保留患牙治疗牙龈瘤的方法与传统的治疗方法比较,区别在于去骨及膜引导植骨术既能去除潜在的复发因素,又能保留患牙,还避免了物理疗法所引起的邻牙牙髓损伤、创口恢复慢及声、光、电及焦味带来的心理刺激。

Nyman[5]于1982 年首先提出了引导组织再生(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的概念。引导组织再生的基本原理是用外科的方法放置一个物理屏障来选择性地分隔不同的牙周组织,即阻止牙龈结缔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首先与根面接触,在膜与牙根之间形成楔状间隙,引导牙周膜细胞向冠方迁移生长,形成真正的牙周再生。作者采用膜引导植骨技术用于牙龈瘤的临床治疗,即利用可吸收胶原膜有效地阻止易于生长的上皮组织和牙龈结缔组织进入植骨区,为缺损区骨组织的修复和功能性再生提供最适宜的环境[6],促进充填区域的牙周组织生长和功能的恢复,保证牙槽嵴的正常高度和厚度,同时有利于牙周组织在牙颈部成型和封闭,保护牙齿的生理功能,避免因拔牙造成患者的身心刺激以及牙列缺损后义齿修复所带来一系列的困扰。

加入自体骨的人工骨粉植入缺损区后可减少人工骨粉的吸收程度[7],且二者生物相容性好,利于组织的恢复。本组37 例均采用人工骨粉(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自体骨植入骨缺损区,术后2 年随访,牙周组织形态良好。由于舌腭侧的组织瓣松解较困难,本研究未涉及舌腭侧牙龈瘤的治疗。作者认为采用去骨及膜引导植骨术保留患牙治疗牙龈瘤的方法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该方法既能保留患牙又可防止牙龈瘤复发,为广大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验证应用去骨及膜引导植骨术对保留患牙治疗牙龈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选择牙龈瘤患者37例,不拔牙,切除牙龈瘤,去除被波及的牙槽骨及牙周膜,缺损区充填骨粉、覆盖引导性组织再生膜,用口腔黏膜滑行瓣覆盖创面、缝合创口,术后随访。结果:37例患者随访2年无一例复发,牙龈形态良好,牙周无退缩,牙齿无松动。结论:去骨及膜引导植骨术对保留患牙治疗牙龈瘤疗效肯定,理论可靠,安全可行。

关键词:牙龈瘤,治疗,保留患牙,膜引导植骨术

参考文献

[1]邱蔚六,张震康.口腔颌面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47-248.

[2]曹采方.牙周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2-211.

[3]Clocheret K,Dekeyser C,Carels C,et al.Idiopathic gingi-val hyperplasia and orthodontic treatment:A case report[J].J Orthod,2003,30(1):13-19.

[4]孙才均,钟关福,陈来平.电热电化学治疗牙龈瘤的初步研究[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4,2(2):77-79.

[5]Nyman S,Lindhe J,Karring T,et al.New attachment fol-lowing surgical treatment of human periodontal disease[J].J Clinic Periodontol,1982,9(4):290-296.

[6]Schenk RK,Buser D,Hardwick WR,et al.Healing pattern of bone regeneration in membrane-protected defects:A his-tologic study in the canine mandible[J].Int J Oral Maxillo-fac Implants,1994,9(1):13-29.

上一篇:客运组织方法下一篇:金成矿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