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成矿带

2024-08-01

金成矿带(精选6篇)

金成矿带 篇1

摘要:介绍了九寨沟县草地金铜矿床区域的地质条件,从地层、构造、岩浆岩条件三方面分析了成矿条件,并对载金矿物及矿石类型、成矿期及成矿模式进行了阐述,同时指出了今后研究工作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从而为此类工作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成矿模式,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成矿期

草地金铜矿床,位于川西北九寨沟县,为一大型金矿床,并伴生Cu,Ag等元素,金矿体赋存于硅化花岗斑岩及其旁侧接触带内,而产于萤石交代岩中的金矿体,是一种新的金矿化类型,深部发现的硫化物型铜矿体,暗示了区内存在斑岩铜矿的可能性。

1 区域地质条件

草地金铜矿床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带、松藩—甘孜南北向构造带、与龙门山北东向褶皱带所圈成的三角形内,该三角是川西北重要的Au,Cu,Ag,Sb,As等元素成矿域,已发现大、中型金矿床十多处。

近乎东西向发育的弧形断裂带是区内重要的地质事件,该弧形断裂带东起甘肃武县,经文县、九寨沟县往西延伸至青海省境内,由一系列近乎平行的断裂、背向斜构造和岩带所组成,断裂构造旁侧岩浆活动频繁,是重要的以金为主并伴生其他有色金属元素的矿化集中区。草地金铜矿床处于松~青弧形断裂往南拱张部位,该断裂控制着深部岩浆房、浅部小岩体上侵和就位,同时也控制着矿床的时空分布。

2 成矿条件

2.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为泥盆系中、上统,石炭系下统一套浅海相以碳酸盐岩为主,次为碎屑岩的岩性组合。岩石经历较强区域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其中石炭系下统是主要的赋矿层位,岩性为灰岩、白云岩、砂质板岩、硅质板岩、炭质千枚岩,灰岩、白云岩破碎程度高,有利于矿液的运移和成矿;板岩、炭质千枚岩等柔性岩石表现为揉皱拉长等变形,岩石相对较完整,成为矿液运移的盖层构造。

2.2 构造

1)褶皱构造。

草地金铜矿床位于草地复式背斜的次级向斜中,向斜挟持于松~青断裂和F2断层之间,轴向近乎EW,二翼地层陡倾、直立或倒转,地层沿走向、倾向弯曲、褶皱现象普遍;层间破碎带、层面漂移、层间剥离空间发育,为含矿岩浆就位提供了场所。

2)断裂构造。

区内断层、节理十分发育,表现为构造形迹复杂多样,相互穿插、后期叠加、活化现象普遍。a.松~青断裂:为矿区内最高次序断裂,活动剧烈而持久,总体倾向南,往南拱突。断裂带上岩石片理化、炭化、泥化现象普遍,断裂带宽100 m~300 m,主要的Au,Cu,Ag矿化、含矿复式岩体展布其上盘,弧形断裂弧顶部位是构造应力及应变能强烈集中的部位,是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相应地地球物理及遥感图像上,弧顶部位可能存在隐伏岩体[1]。b.F2:与松~青断裂近乎平行发育,是其次级构造,倾向北,是重要的熔矿熔岩构造。c.NE向断裂组:发育在F2上盘,是其次级结构面,平行发育,往南收敛,平、剖面上呈缓舒波状,与F2交角25°~40°,在剪切带膨大部位密集发育,近乎等距分布,与之相伴随破碎带和含矿岩脉发育,而形成矿化富集地段。d.EW向断裂组:与F2平行发育,是其次级构造,见硅化破碎带或被较晚期的花岗斑岩充填,是区内相对较晚的一期构造。

3)脆~韧性剪切带。

近乎EW向发育,挟持于松~青断裂和F2之间,韧脆性转化是矿质运移、富集重要机制[2]。区内所有金矿化严格地受控于剪切带。

2.3 岩浆岩条件

区内岩浆活动见有二期,即燕山早、晚期,岩性为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以花岗斑岩为主,早期花岗斑岩以脉状形式产出,多充填在北东向断裂中;燕山晚期花岗斑岩(或石英斑岩)沿F2或与之相平行的次级断裂侵入,超覆于早期岩脉或灰岩、板岩之上,大面积出露于地表,厚约25 m~40 m。岩体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和钾化,早期花岗斑岩蚀变较强,其蚀变过程是SiO2,H2O,K2O等的带入,Na2O带出,热液中的Au元素随蚀变矿物沉淀析出。

所有金矿体均产于花岗斑岩体内及其旁侧硅化破碎带内,因而花岗斑岩是区内成矿母岩。

3 载金矿物及矿石类型

1)载金矿物。

Au主要以极细粒单体形式存在于载金矿物的裂隙和表面,占总含量的91%,其他以矿物包体金形式存在。主要的载金矿物为黄铁矿、菱铁矿、黄铜矿、方解石、萤石、石英、绢云母等,以黄铁矿为主。

2)矿石类型。

目前发现有四种矿石类型:蚀变花岗斑岩型,硅化破碎带型,萤石交代岩型,含铜金硫化物脉型,后二者与晚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其成矿属性与前二者截然不同。

4 成矿期

区内矿化主要是Au,Cu,并伴生Ag,Hg,Sb矿化,相关分析表明Sb与Au成亚相关即关系不密切,反映了二者来源的差异,而Cu,Ag,Hg,As的相关系数为0.9~1.0,即关系密切,Cu,Au等元素主要来源于岩浆。同位素资料[1]:δ13C介于0.92~1.58之间,δ18O值为13.31~16.69,表明成矿热液中碳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地层,岩浆热液、变质水、地下热卤水等多源热液参与成矿。区内矿化活动见有五期:含矿花岗斑岩上侵而引起的岩浆热液期;剪切带活动而产生的变质热液期;燕山晚期含Au—F高温气化热液期;与之相伴随的是深部Cu,Au矿化期;近地表风化淋滤次生蚀变期。

5成矿模式

1)伴随着松~青断裂的活动,岩浆上涌至地壳一定深度形成岩浆房;2)随着深部岩浆房的演化分异,含矿中酸性岩浆沿F2断裂上升至近地表形成复式小岩体,岩体及旁侧接触带发生Au的矿化,形成金的初步富集;3)由于松~青断裂继续活动,断裂拱突部位产生强烈的剪切挤压作用,形成脆~韧性剪切带,产生的变质热液使Au元素进一步活化、迁移、富集;4)至燕山晚期,上地幔岩浆沿松~青断裂和F2断裂上涌、上升,含F高温气化热液与岩浆发生分离,率先上升至近地表,与碳酸盐岩发生交换作用,形成萤石型金矿体。岩浆就位一定深度,发生铜矿化作用;5)表生作用期,由于地下水的下渗,产生风化淋滤作用,载金矿物氧化崩解,Au以游离状态沉淀于矿物节理裂隙面上。

6结语

通过对草地金铜矿床成矿条件成矿模式的叙述,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注意:1)加强对矿区内其他弧形断裂勘查研究工作,特别是弧形断裂拱突部位;2)加强对矿区内剪切带膨大部位的工作,以发现新的金矿体;3)区内矿化自西向东,距松~青断裂愈近,矿化蚀变趋于强烈,特别是萤石化作用增强,这一带应是以后工作的重点;4)在F2断层上盘靠近松~青断裂部位寻找深部斑岩型铜矿。

参考文献

[1]樊春,曾佐勋,周继彬.陕甘川邻接地区地质构造解译与成矿远景预测区[J].地质与勘探,2001(6):41-42.

[2]李德威.含金剪切带划分与成矿[J].矿床地质,1993,12(2):148-155.

[3]郭伟革,刘悟辉.缙云壶镇盆地沸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山西建筑,2007,33(11):103-104.

金成矿带 篇2

新疆那拉提成矿带主要成矿类型、控矿地质因素及成矿规律探讨

那拉提成矿带地处那拉提-红柳河缝合带,成矿条件有利.通过对铜、金、钨、铁等主要矿种成矿类型的典型矿床分析,认为基底断裂、地壳浅部断裂、岩浆活动、地层等因素是主要的控矿地质因素,从大地构造环境及演化与成矿的关系等方面总结了成矿规律.

作 者:王海涛 高纬 马海军 WANG Hai-tao GAO Wei MA Hai-jun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刊 名:新疆地质  ISTIC PKU英文刊名:XINJIANG GEOLOGY 年,卷(期): 25(3) 分类号:P618.41 P618.51 关键词:那拉提成矿带   铜金钨矿   矿床类型   成矿规律  

金成矿带 篇3

摘要:本文根据四子王旗境内已知地质矿产资料,依据成矿理论对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进而为了表达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更有效的寻找区内矿产资源,将四子王旗境域内由北—南划分出了五个成矿带,供地方政府科学规划区内矿产资源开发做参考。

关键词:四子王旗;地层;岩浆岩;构造;成矿规律;成矿带

四子王旗位于内蒙古高原阴山山脉之大青山北坡及内蒙古中北部草原区,总体地势特征为南东高北西低,中南部为中低山区,北部为草原区。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m~2000m。南东部较高,最高海拔2193m,属中低山区,基岩裸露。区内多为较平坦而广阔的草原,新生界松散堆积物广泛分布;水系不发育,多为季节性河流,最大的河流为南西侧的沙拉木伦河,由大庙(红格尔苏木)流向白音敖包变为潜流而终止。北西部平坦草原中较大的季节性诺尔有呼和诺尔和查干诺尔,但因连年干旱少雨,诺尔多已干涸。

1. 区域地质背景

1.1 大地构造位置

四子王旗位于华北古陆北缘中部,濒临华北古陆北缘至海西地槽带南缘,华北古陆边缘具裂陷、隆起相间的构造环境,由南向北为:Ⅰ. 大青山陆内隆起区;Ⅱ. 渣尔泰山陆内隆起区;Ⅲ. 狼山陆缘隆起区;Ⅳ. 白云鄂博陆缘裂陷区;Ⅴ. 白乃庙—白银都西隆起裂谷;Ⅵ. 温都尔庙—爱力格庙裂谷。四子王旗跨越Ⅲ. 狼山陆缘隆起区、Ⅳ. 白云鄂博陆缘裂陷区、Ⅴ. 白乃庙—白银都西隆起裂谷及Ⅵ. 温都尔庙—爱力格庙裂谷等四个构造区(见图1)。

1.2 地层

四子王旗面积较大,跨越多个构造区,南北两段地层分区不同。大约以北纬42°为界,北段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内蒙古草原(赤峰—哈尔滨)地层区锡林浩特—磐石地层分区,出露中元古界温都尔庙群桑达来呼都格组、哈尔哈达组、中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哈拉霍格特组、白音宝拉格组。新元古界白乃庙组(原白乃庙群一段)。志留系中上统徐尼乌苏组、志留系顶统西别河组、上石炭统本巴图组、下二叠统三面井组、寿山沟组、中二叠统大石寨组、哲斯组。南段地层分区属晋冀鲁豫地层区阴山地层分区大青山地层小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中太古界乌拉山岩群;新太古界色爾腾山岩群;古元古界马家店岩群;中新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及渣尔泰山群;震旦系什那干组;石炭系栓马桩组;二叠系大红山组、脑包沟及老窝铺组。

Ⅲ—狼山陆缘隆起区:该区大部分地段是加里东及华力西期花岗岩侵位,构成内蒙古高原的主体,被新生界广泛覆盖,古元古界色尔腾山群深变质岩系零星残留,有铁矿、金矿等产出。

Ⅳ—白云鄂博陆缘裂陷区:主要为中元古代裂陷,碎屑夹碳酸盐火山岩及喷流沉积,具陆坡裂谷特征,多金属矿化,矿产丰富。

Ⅴ—白乃庙—白银都西隆起裂谷:古元古界色尔腾山群深变质岩系断续分布,大部分被新生界覆盖,发育基性火山岩,有铜矿、金矿等产出。

Ⅵ—温都尔庙—爱力格庙裂谷:以基性火山岩系为主,大部分被新生界覆盖。

中新生代为滨太平洋地层大兴安岭—燕山地层分区中的博克图—二连浩特地层小区,出露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下白垩统白音花组、上白垩统二连组、古新统脑木根组、中始新统阿山头组和伊尔丁曼哈组、上始新统沙拉木伦组、下渐新统乌兰戈楚组、上渐新统呼尔井组、新近系上新统宝格达乌拉组、第四系。

北段:中元古代温都尔庙群为一套海相中基性火山岩—海相碎屑岩建造,中元古界白云鄂博群为一套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白乃庙组为中基性火山碎屑岩及熔岩,徐尼乌苏组为一套海相复理石建造,西别河组为一套海相磨拉石建造,本巴图组、三面井组为浅海相碳酸盐岩—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硬砂岩建造,满克头鄂博组为陆相中酸性火山—沉积岩系,白音花组、二连组为山前凹地或山间盆地形成的内陆湖沼沉积,古近系、新近系为一套内陆湖相沉积,主要为一套红层。第四系由河湖相松散砂砾石层,泥和冲洪积物出露,局部为风成黄土。

南段:区内古老的结晶基底由中太古界乌拉山岩群、新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构成,为中—高级变质的火山—碎屑岩建造。古元古界马家店岩群、中新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及渣尔泰山群是工作区准沉积盖层,为一套浅海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震旦系什那干组为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石炭系拴马桩组为一套陆相含煤碎屑岩建造。二叠系下统大红山组为火山—碎屑岩建造,中统脑包沟组及下统老窝铺组为陆源碎屑岩建造。侏罗系中下统五当沟组为含煤碎屑岩建造、上统大青山组及白音高老组红色碎屑岩。白垩系在工作区广布、出露于盆地之中,地表基岩露头零星,为一套陆源碎屑岩建造及火山岩建造;古近系渐新统为湖相沉积,新近系中新统汉诺坝组为一套陆相基性火山岩建造,上新统宝格达乌拉组为一套陆源碎屑岩建造;第四系由松散堆积物组成。

1.3 岩浆岩

四子王旗面积较大,跨越多个构造区,南北两段岩浆活动有一定差异。大约以北纬42°为界,分南北两个不同的岩浆岩出露区:

北区(北纬42°以北)。位于华北板块北缘及华北板块北缘陆缘增生代,贺根山—苏尼特左旗—索伦缝合带从区内经过。兴蒙造山带是显生宙以来最重要的陆壳增生区,其造山作用较微弱但存在波及面广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构造—岩浆活动。特殊的大地构造环境造成本区岩浆活动独具特色,使得不同造山阶段、不同构造环境有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岩浆岩出露。区内侵入岩不甚发育,空间上,大致以小白林地—大庙—白音希勒构造界线为界,划分为二个岩浆岩带,此线以北为华北板块北缘陆缘增生带,岩浆活动集中在晚古生代晚期和早中生代,即二叠纪—三叠纪,此时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缝合,形成了活动陆缘火山岩(大石寨组)和大量的同碰撞花岗岩,在晚侏罗世有陆相裂隙式喷发的满克头鄂博组;此线以南为华北板块北缘,最早的岩浆活动为青白口系白乃庙组玄武安山岩,为中晚元古代的岛弧活动;该带岩浆岩活动也集中在中晚二叠纪,表现为大庙、斜力查布同碰撞似斑状花岗闪长岩。

南区(北纬42°以南)岩浆活动强烈,侵入岩分布广泛。侵入岩空间上总体呈带状展布,时间上呈跳跃式延续,从太古宙到白垩纪均有出露,显示明显的旋回性和多期次性。中太古代以大规模片麻杂岩发育为标志,包括南西部明星沟片麻状石英闪长岩,和南东部东灯笼素片麻状钾长花岗岩;新太古代以小规模的片麻状石英闪长岩和大规模的中酸性花岗岩侵入为标志。古元古代以岩浆活动规模较小,发育较小规模的闪长岩及花岗岩类;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以区内大规模的北西向辉绿岩墙侵入为代表,它标志着在伸展构造机制下,中、新元古代陆壳两次重要裂解事件;古生代岩浆活动集中在晚期,随着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的最终碰撞缝合,北部发育了大规模的近东西向展布前碰撞—同碰撞—后碰撞的花岗质岩类;中生代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构成了显生宙以来的主要岩浆活动期。以浅成—超浅成中酸性复式侵入体和相对应的侏罗纪、白垩纪火山岩地层及爆发角砾岩、脉岩为代表;新生代喜马拉雅期以新近纪汉诺坝组玄武岩为标志。

总之,侵入岩的产出明显受区域构造的控制,使得区内侵入岩具有多成因性。在不同区域大地构造背景下,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岩浆岩,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岩浆岩景观。

1.4 地质构造

四子王旗位于华北古陆北缘中部,濒临华北古陆北缘至海西地槽带南缘,所处的大地构造部位横跨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二级构造单元。以大庙—小乌兰花村—格少山深大断裂为界,南为华北地块,北为华北地块北缘古生代增生带。华北板块北缘增生带位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属古亚洲洋构造域,古生代具完整的沟、弧、盆体系的多岛洋构造环境。其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于古生代末增生于华北板块北缘的,自中生代开始与华北板块共同经历印支期以来的各期次构造运动。四子王旗构造单元具明显的时空转换特点,华北板块北缘古生代地体划分为三个次级构造单元,自北向南分别为白乃庙早古生代陆缘增生代、补力太晚古生代微陆块和脑木更晚古生代微陆块,不同的构造单元各具不同的构造特点。自中生代起,亚洲洋闭合统一为欧亚板块。

1.5 矿产

四子王旗经历了多旋回的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构造变动,造就了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矿种有40 余种,其中铜、金、铁、石膏、萤石、天青石等矿种储量大、品位高,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四子王旗内共发现91处矿床或矿(化)点。初步统计, 旗内大型矿床两处,为白乃庙铜矿及那令敖包萤石矿;中型矿床两处:为白乃庙金矿及白彦敖包萤石矿;小型矿床11处,其中煤矿2处、铁矿2处、铜镍矿3处、铅锌矿1处、钨矿1处、天青石矿1处、石榴石矿1处;矿点及矿化点97处。值得一提的是铜镍矿中含铂和钯,应引起重视。

四子王旗最有开发远景价值的资源为铜、金、铁金属矿产及萤石、石膏非金属矿产和煤矿,最具利用价值和潜在经济效益的矿产地是白乃庙大型铜(钼)矿床、白乃庙中型金矿床、那令敖包萤石矿床。

2. 区域成矿规律分析

2.1 矿产空间分布格局

四子王旗众多矿产在空间上具有成群成带集中分布的特点。

2.1.1 地域空间分布格局

(1)大致以白音敖包—巴音图格木一线以北, 集中分布铁、锰、萤石等矿产;

(2)大致以白音敖包—巴音图格木一线以南,红格尔—萨如勒庙—塔拉呼都格一线以北, 集中分布石膏、天青石、芒硝等蒸发盐类矿产及煤矿;

(3)红格尔—萨如勒庙—塔拉呼都格一线以南,是铜、金、铁等重要矿产集中分布区。

2.1.2 不同构造空间矿产分布格局

(1)旗境的北部晚古生代陆缘增生带集中分布铁、锰、萤石等矿产;

(2)旗境中西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集中分布石膏、天青石、芒硝等蒸发盐类矿产及煤矿;

(3)东南部早古生代成矿阶段:主要矿产类型有:与中酸性火山—侵入岩有关的白乃庙热液型铜钼矿、蚀变岩型金矿和裂隙充填型萤石矿产。晚古生代成矿阶段:以海相基性火山—沉积作用有关的温都尔庙式铁矿床,主要受元古代温都尔庙群一定层位控制的沉积变质铁矿。

(4)南部边缘太古代老地层区沉积变质铁矿、石棉、金矿。

2.2 控矿地质因素

2.2.1 地层控矿

外生矿产直接受控于地层条件,其它很多矿种,矿床的形成也与地层有一定的关系。地质学和矿床学的发展,新的成矿理论的出现,特别是“层控理论”认为变质矿床和一些内生矿床的形成与地层有直接或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地层条件是研究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中重要的条件。

不同的矿种,矿床分布与地层关系密切。如元古代温都尔庙群是区内重要的铁含矿岩系。石榴石、绢云石英片岩、绿片岩为主夹石英岩、含铁石英岩。是区内重要的铁矿源层。如芒和特铁矿床、都力好来铁矿床等。中元古代白乃庙群的铜钼矿床等,都是在地层岩石形成的同时,成矿物质大量富集而形成的。新生界古近系下渐新统乌兰戈楚组(E3wl)灰绿色、红褐色泥岩控制了天青石、石膏等矿种。如阿木古郎牧场石膏矿点、乌兰希热天青石矿点等。

2.2.2 构造对成矿的控制因素

区域成矿作用是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的结果,因此地质构造是控制成矿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矿床的形成过程中,成矿流体的运移和成矿物质的沉淀,定位以及其形成后的保存条件,与构造息息相关,它对成矿的控制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不同的大地构造控制不同的矿产

内蒙古境内可分为前寒武纪构造域、古亚洲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后者叠加在前两者之上。

前寒武纪构造域主要是中新元古代巨型裂陷带,中新元古代由于太古宙、古元古代基底的拉张裂陷发育巨型裂陷海槽,其内因受同生断裂控制形成喷流沉积铁、铅、锌、铜、硫、稀土矿床,以及与沉积岩相关的浸染型金矿床。

前寒武纪构造域常因受古亚洲洋的俯冲闭合的影响而引起构造岩浆活化作用,所以形成与此相关的金、铜、镍、铂成矿作用。

古亚洲构造域的成矿与古亚洲洋的演化过程密切相关。早古生代亚洲洋的俯冲过程中形成与中奥陶世岛弧型与岛弧型基性火山岩相关的铜、金矿床。古生代泥盆纪形成的洋壳中,形成与超镁铁性质岩相关的铬铁矿矿床,与洋壳基性火山岩相关的铜、金矿床。晚古生代洋于晚泥盆世早期闭合,陆陆碰撞造山,形成与华力西中、晚期花岗岩相关的矽卡岩型铁、锌、铅、铜矿床。在乌力吉—锡林浩特成矿带中形成与晚石炭世海相火山岩密切伴生的铜金矿床。中二叠世发育的火山岩及正常沉积岩富含铜、铅、锌等成矿元素而成为这些元素的矿源层。

滨太平洋构造域是叠加在前述两个构造域上的构造域,其構造活动强度表现为东强西弱,构造岩浆带的展布为北东至北北东,其成矿作用亦反映为东强西弱,所以形成了举世瞩目的北北东向大兴安岭铜、铅、锌、金、银、锡、钼成矿带。

(2)成矿构造环境的控制作用

不同的成矿构造环境,产生不同的矿产,在早古生代白乃庙增生带,东西向大型逆冲推覆构造和东西大断裂控制了白乃庙岛弧岩浆岩带中铜金成矿带。北部西伯利亚板块南缘控制了元古代温都尔庙变质岩系,主要矿点有芒和特铁矿、都力好来铁矿等。

a、早古生代造山带成矿构造环境

早古生代,板块体制发育,在古亚洲洋盆成生发育、消亡的过程中,在不同的构造环境内发生不同的成矿作用。洋盆形成拉张环境中,由于地幔物质上涌,形成与洋壳相关的岩浆熔离—贯入型铬铁矿床,在沟—弧—盆环境内形成与海相基—中酸性火山—侵入岩活动相关的硫铁(铜)矿床、铁矿床、铁锌矿床及铜多金属矿床。碰撞造山构造环境下,由于中酸性岩浆侵入,形成斑岩型、接触交代型、热液型等类型的铁、铁钼、钼、铜、铅锌、铍、锰、钨、金、水晶、萤石等矿床,如白乃庙斑岩型铜矿点。

本区稳定大陆边缘浅海陆盆型成矿构造环境,多形成与热液蚀变、构造接触变质等有关的金、锰等多金属矿产。例如布鲁台东特斯格热液交代及充填型铜锰矿点。

b、中新生代盆地构造环境

进入中新生代,矿床由于受基底东西向构造和北东—北北东向构造联合控制而呈“东西向成行,北东—北北东向成带”分布特点。在稳定的大陆高原区主要形成与蒸发岩相有关的石膏、芒硝等矿床。首先在继承性断陷盆地成矿构造环境下,以水平地层为主,发育古近系河湖相红色碎屑岩建造,形成与沉积蒸发作用有关的石膏、天青石等外生沉积矿床,如阿木古郎牧场石膏矿点、乌兰希热天青石矿点等。

本区白乃庙二叠世推覆构造不仅严格控制了晚古生代铜、锰等多金属成矿带中的主要金属矿产的规模、形态、产状,而且也是寻找铜、锰等多金属矿产的主要标志。

(3)岩浆控矿

本区岩浆控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火山岩浆成分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矿床:中元古代温都尔庙群中的铁矿床是与基性火山岩浆喷发作用相关。如忙和特铁矿、都力好来铁矿。白乃庙铜矿床是与中元古代海相中基性—中酸性火山—侵入岩浆活动有关。

b、岩浆成分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大量研究资料证明,不同成分的岩浆具有不同的成矿专属性,旗境内的金矿则主要受控于黑云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等。中二叠世花岗闪长岩活动与铜矿和金矿关系密切,如白乃庙金矿。

c、岩体一方面对成矿提供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另一方面提供热动力而加速水岩反应,从围岩中萃取、活化成矿物质,提高成矿流体中成矿元素的浓度而有利成矿物质的沉淀,富集而形成工业矿体。

3. 成矿带的划分

3.1 成矿带的划分

为了表达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更有效地寻找区内矿产将旗境域内由北—南划分出以下五个成矿带:脑木根元古代、古生代铁锰金萤石等金属成矿带;乌兰希热中新生代煤炭及盐类成矿带;白音希勒—白乃庙早古生代铜铁金萤石等多金属成矿带;④元古代铁金成矿带;⑤太古代—燕山期金银铁铜锌石棉成矿带。见图2。

3.2 各成矿带特征

3.2.1脑木根元古代、古生代铁锰金萤石多金属成矿带(1)

该成矿带分布范围相当于内蒙古区域上划分的乌力吉—锡林浩特元古代、华力西期铜、铁、铬、金、萤石成矿带。在旗境北部出露,是区内有一定经济远景价值的铁、锰、金、萤石成矿远景区。铁矿主要受元古代温都尔庙变质岩系中的含铁层控制,为沉积变质型兼后期热液富集的铁矿床。锰、金、萤石与地层、岩浆、构造共同作用有关,是旗境内不可忽视的成矿带。

3.2.2乌兰希热中新生代煤炭及盐类成矿带

该成矿带呈北东向带状展布。为中新生代断陷新区内有形成大型煤田(或油田)及大型天青石、石膏矿床条件。

3.2.3白音希勒—白乃庙元古代铜—华力西期铜铁金萤石多金属成矿带

该成矿带是旗境最具有经济远景价值的成矿带。区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主要有中元古界蓟县系—新元古界青白口系白云鄂博群哈拉霍圪特组、白音宝拉格组、新元古界青白口系白乃庙组、古生界志留系中上统徐尼乌苏组、志留系顶统西别河组,下二叠统三面井组,上新统宝格达乌拉组,第四系全新统覆于各地层单元之上。

主要岩浆岩有:中二叠世似斑状花岗闪长岩(P2γδ)、中三叠世花岗岩(T2γ)、新元古代变基性火山岩(Qnb)钙碱性系列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当闪长岩侵入西别河组砂岩及生物碎屑灰岩时,在其捕虏体中有矽卡岩化,生成白钨矿、铜矿。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早古生代陆缘增生带。受南北向挤压应力的影响,区内构造形迹主要表现为一系列近东西向的断裂、褶皱及北东、北西向的平移断层。主要控矿构造有白乃庙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忽少山—夏哈断层等构造。

成矿条件较好,是最有经济价值的铜、金、镍、银及铂、钯等多金属及贵金属成矿带。

在成矿带东北边的白乃庙铜矿是我国大中型铜矿,西延至工作区内,被白乃庙逆冲推覆构造所盖,通过高精度磁测,逆冲推覆构造下盘的磁性异常很高,上盘磁性很弱。磁性高的下盘与白乃庙铜矿的异常差不多。逆冲推覆构造下盘及北侧草原地带为铜金成矿远景区。

3.2.4元古代铁金成矿带

该成矿带属于华北地台北缘元古代、华力西期金、铁、稀土、锡成矿带。

3.2.5太古代—燕山期金银铁铜锌石棉成矿带

该成矿带属于乌拉山—集宁—阜新太古代、燕山期金、银、铁、铜、锌、石墨、白云母成矿带。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紧邻大庙—小兰花村—格少山深大断裂,区内地层复杂,岩浆活动多期、多种,构造发育,具备形成沉积变质、接触交代、岩浆—构造热液矿床条件,是重要铁、金等等多金属矿成矿带。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地质局第一区域地质测量队,1:20万苏尼特右旗幅(K—49—Ⅺ)区域地质测量报告,1965

[2]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1:20万白乃庙幅(K—49—ⅩⅦ)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75

[3]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局,1:20万四子王旗幅(K—49—ⅩⅩⅡ)区域地质测量报告,1971

[4] 内蒙古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1:20万查干敖包幅(K—49—ⅩⅥ)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76

[5] 内蒙古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1:20万脑木根幅(K—49—Ⅹ)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80

[6] 陈琦,仇甘霖,杜玉申等,白乃庙—温都尔庙区域构造及华北北缘古板块构造演化,长春地质学院学报(白乃庙地质专辑),1992,第22卷,119~130

[7] 崔盛芹,李锦蓉等,华北陆块北缘构造运动序列及区域构造格局[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122~146

[8] 唐克东,等著.华北板块北侧褶皱带构造演化及成矿规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37~243

[9] 朱志澄,构造地质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1~362.

[10] 侯晖, 黄蒙辉. 內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东井村铜金多金属矿地质物化探特征及其找矿意义[J]. 西部资源, 2016(1):130-132.

金成矿带 篇4

1 赛都金矿地层岩石含矿的特征

赛都金矿的赋矿岩石对于我们研究赛都金矿地层岩石含矿的特征是非常的重要的,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赋矿岩石的研究。绝大多部分的岩石含金丰度是很低的, 因此我们应该研究那些岩石含金丰度比较的高的岩石, 才能够找到金铜矿成矿的特点。一般来说花岗斑岩的含金丰度是比较的高的, 因此一般我们在研究赛都金矿地层岩石含矿的特征的时候, 都要研究含金丰度比较高的花岗岩的含丰度。由此一来, 大多数的学者都比较的注重研究含金丰度比价高的岩石, 因为他们认为金矿绝大多数都产生于特定的地层层位中。

1.1 赛都金矿矿床的成因

经过观察, 我们发现矿体产生于次一级的剪切变形带中, 并且伴随着强烈的地质构造。由于赛都金矿处于一个十分特殊的位置, 因此其金矿的构造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我们可以从其地质的特征中观察出来。从大的方面来说, 被矿田是受制于巨型的马尔卡库里韧性剪切带, 是由于韧性剪切带的变化和发展中产生的。由于其韧性剪切带自身特殊的特征, 把韧-脆性剪切构造带和脆性构造都扩容到带中, 这一扩容的现象对于我们的赛都金矿矿床的成因的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塞都金矿赋存于剪切带中, 因此剪切带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我们的研究是十分的重要的。因此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应努力的观察剪切带的变化及发展。由于剪切带会在无形中变化, 有时候会出现千糜岩、糜棱岩和弱变形的变砂岩呈相间的排列, 这种排列就是我们在研究金铜矿成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我们可以从中发现金铜矿的一些特点。另外, 韧性变形的特点是生成了与早期区域性面理斜交的糜棱岩理以及岩石的普遍的糜棱化, 这是在发生韧性变形中出现的一些地质的特征, 而这些金铜矿大部分都由米棱化的岩石而产生。

海西期岩浆岩在我们的赛都金铜矿的研究中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对象, 因为我们通过海西期岩浆岩研究其本身是否有侵位的表现, 如果海西期岩浆岩有侵位的表现, 那么它就有研究的价值。由于金本身就来自于岩浆岩的本身, 因此我们就要十分关注岩体以及岩脉, 因为这两个位置在金产生的时候会有明显的变化。由于岩浆岩是成矿的矿源体, 因此它在地质构造中一般与其他物质的构造会有明显不同, 可能会构造出切穿岩体以及矿体的现象, 这些都是其本身变化的一些特征。

成矿物质是容矿中原有的, 对于原始重新改造的便形成了新的矿体, 这充分的反映了本区剪切构造活动是多期的, 并具有继承性, 那么新的矿体中的物质与元素就会发生变化。赛都金矿的形成与地质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地质的变化中也会其容易的产生金铜矿。本地区的地层对于金铜矿的成矿的特点的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并且影响着本地区的地质构造的类型以及最后的形成特点。我们都知道在低下有许多的岩石组成了我们的地幔, 这些岩浆岩也会通过地质的变动以及它们之间的化学的变化而发生着不同的反应, 这些反应为金矿床的形成以及最后的定位提供了场所, 这对于金铜矿的形成以及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从宏观上来看, 我们的赛都金铜矿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 也是由于巨型的马尔库里韧性剪切带变形带控制了金矿田和金矿床的分布, 并且通过其本身的化学物质与地层其他的物质进行反映, 而形成了金铜矿。

1.2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对于我们的赛都金矿地层岩石含矿的特征的研究也是非常的重要的, 我们要研究的成岩成矿过程中进行捕获的流体, 我们在研究这些流体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其整体的完整, 否则的话, 就会影响我们对流体包裹的研究。保留完整的流体, 我们可以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来揭示并研究其成岩成矿流体的组成以及来源。我们要知道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中, 那么就会出现不同的包裹体的形成的机理, 因此我们在研究的时候一定要将这些不同的形成机理进行区别研究。参数的分析在研究流体包裹的过程中也是非常的重要的, 因此我们应该在研究中得出准确的参数。这样一来, 我们就可以很好的了解到矿沉淀的物理化学的条件, 我们通过这些物理化学的条件就可以确定这个地区是否有金铜矿的存在。

2 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

成矿的第一个阶段中, 流体包裹体的岩相为以液相水溶液的包裹体, 我们要从这种包裹体中需寻找其他的相关的物质。在第一个阶段中, 我们可以通过冷冻法以及激光拉曼探针来对其他的物质进行研究。在第二个阶段中, 会看见有大量的石英, 这些石英形状各异, 我们要研究的就是其本身所含的一些化学的成分。在第二个阶段中, 由水溶液想和整齐相组成的两相包裹的体, 形状会成椭圆状或者是圆状, 这些状态的形成都是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的特征, 并且在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中的特征是非常的明显的。在第三阶段中, 室温下由液态水溶液以及液态的CO2组成的赛都金矿的包裹体多呈独立状以及线状分布, 这些分布的形状以及分布的特征会对我们研究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 结语

我们通过对新疆哈图-包古图的金铜矿成矿的特点的探讨发现, 我们要以赛都金矿地层岩石含矿的特征, 以及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金铜矿的存在, 这对于我们的金矿勘探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线索, 对于缓解我们国家的资源的紧张是有着十分的积极地影响的。

参考文献

[1]申萍, 沈远超.西准噶尔与环巴尔喀什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条件及成矿模式对比研究[J].岩石学报, 2010 (8) :2299-2 31 6.

金成矿带 篇5

摘要:对该区的金矿成矿条件、金矿的产出环境、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和时空分布特点进行了简要的总结,特别是结合各类异常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探讨该区金矿床、矿点、矿化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成矿规律,利用地质异常、化探异常、遥感解译及蚀变信息提取等方法结合金矿床、矿点、矿化点的分布特征以及其之间在空间上的位置关系,分析控制金矿的关键因素及宏观上的找矿标志,并对该区伴生的矿产进行了简要分析,为该区矿产预测及金矿找矿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总结了金矿的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探讨了其动力学背景。

关键词:地质异常;绿岩带;蚀变信息;构造条件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summary in this region about the metallogenic conditions、mine production environment、geologic feature、genetic types and space-tim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old.We study and discuss inner link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mong the gold deposit,mineral occurrence and mineralized spot in the region,especially combing with all kinds of abnormal we do comprehensive analysis. Using geologic anomaly、geochemical anomaly、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alteration information extraction and other methods,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old deposit、 mineral occurrence 、mineralized spot and the space position relations between them,we analyze key factors to control gold and prospecting marks on the macro.Also making brief analysis for the associated minerals in the region,we provide the certain basis on mineral prediction and gold prospecting in the region.Finally,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gold ore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prospecting marks and discusses its dynamics background.

Keywords:geological anomaly; greenstone belt; alteration information; tectonic conditions

该区位于内蒙古中部一带,具体位置在乌拉特前旗小佘太镇白云常合山——固阳县西山湾一带,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阴山主山系之南的色尔腾山南部。

前人在该区开展了1∶20万化探,发现了一批有价值的异常,并发现了十八倾壕、羊尾沟、后召沟等金矿床(点),确定了该区为金矿的有利成矿地段。近年来陕西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在该区开展了8个图幅的1∶5万矿调工作,进一步确认了该区优势矿种为金矿,并圈定了找岩金的有利部位。

1. 区域地质概况

该区大地构造位处华北板块(Ⅰ级)华北陆块北缘(Ⅱ级)乌拉山——色尔腾山——渣尔泰山——狼山中新元古代裂谷带(Ⅲ级)东段。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阴山地层分区——大青山地层小区。

区内出露的岩石,有乌拉山岩群、色尔腾山岩群、渣尔泰山群、古生代及中新生代沉积。侵入岩有新太古代TTG岩系及其以后世代的侵入岩。

该区构造运动十分强烈,特别是前寒武纪地质体构造变形特别强烈,韧性断裂及脆性、脆韧性断裂构造发育。中生代以来,本区地壳南北向拉张、挤压交替进行,形成了近东西走向的山脉与盆地相间的地形地貌特征。

2. 金矿产资源概况

2.1 成矿带划分

该区依据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成矿区(带)和成矿系列(邵和明等,2001)对成矿带的划分方案,北部属朱拉扎嘎——甲生盘元古代、古生代金、铅、锌、硫、铁、铜、铂、镍成矿带(Ⅲ12)对门山——甲生盘铁、硫、铅锌成矿带(Ⅳ125)、书记沟—西乌兰不浪铁、金成矿带(Ⅳ126)书记沟——公益明铁、金成矿带(V126-1)。

2.2 岩金

研究区内有岩金矿床3处,矿点、矿化点若干。从其成因类型,可分为三类:蚀变岩型;石英脉型;蚀变岩型+石英脉型。从地质特征方面可以看出,矿床围岩蚀变发育,主要为黄铁矿化、硅化、化绢云母化及褐铁矿化。从实地地质调查结果来看,岩金与韧性剪切带、脆韧性断裂、岩脉(包括石英脉)以及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褐铁矿化等关系较为密切。

2.3 砂金

研究区内有小型砂金矿床1处,但从淘金点可知,砂金分布范围广。主要分布在点力素太、羊尾沟、李三沟等地,规模较大,其余围绕白云常合上亦有大量的砂金淘洗点,有大沟的地方必有较多的淘金点,小沟也可以见到淘金者,可以说是“逢沟必淘”。淘金点分布较多的有:西二分沟、东五分子沟、李三沟等。

3. 金元素地球化学运移过程及动力学背景

3.1 金元素运移富集过程

矿集区的形成,应当有巨量的成矿元素的运移富集并沉淀成矿,从该区的地球化学块体特征图上可以看出,白云常合山——后召沟一带,金元素明显富集,异常明显,而在该富集的块体周围的广大范围内则无金元素如此大的异常(图1),说明该带金元素富集且有明显的从周围地质块体中萃取成矿热液并将成矿元素富集沉淀在该带的可能。

从区域上来看,新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东五分子岩组和柳树沟岩组金元素背景值较高,应为良好的矿源层,而金矿多产在石英脉及岩体破碎带中,说明在古元古——新元古代基底内有大面积的岩体侵位活动,金元素是从矿源层向岩体中富集沉淀的。在白云常合山及后召沟一带,金矿都富集在岩体中就是明显的证据。

3.2 动力学背景探讨

该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新太古代地体发生构造变形和区域高温变质作用,伴随有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且伴有TTG岩系侵位,在乌拉山岩群和色尔腾山岩群花岗岩——绿岩地体中形成金的初始矿源层。在古元古——新元古代,在“初始矿源层”的基底内有较大面积的黑云母花岗岩,黑云二长花岗岩等的侵位活动,遥感影像上可见明显的环形构造的叠交,富含挥发份的热液流体将“初始矿源层”中的金活化,从定位的变质地层中向岩体的边缘扩散迁移,致使白云常合山和后召沟地区岩体中及岩体的边缘形成金含量较高的背景区,完成了金成矿作用的一次富集,该次富集应当为该区主要的成矿富集阶段。到了中生代侏罗纪末,由于构造运动,区内近东西向大断裂的形成,同时伴随有热液活动,将金从原始聚集层和初步富集的地段中再次迁移富集,并在大断裂的次级小断裂、裂隙中沉淀,富集成矿。

4. 金矿找矿标志

该区金矿集中分布在太古界花岗岩——绿岩带中,受区域断裂带及韧性剪切带控制,构成矿化集中区。通过含金建造、容矿构造、岩浆活动、载金矿物、围岩蚀变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影象等方面,分析总结本区的金找矿标志。

4.1 金矿化的地质标志

4.1.1 与金有关地质建造

本区与金有关的地层有太古宙的乌拉山岩群、色尔腾山岩群,从这些地层内所赋金矿床(点)的数量、规模及类型来看,色尔腾山岩群的含金性最好,其中又以柳树沟岩组最好(表1)。

从该表可以看出,柳树沟岩组Au、Cu丰度值高,Zn、Ni、Co、Ag较高,其它元素均低。Au平均含量3.63×10-9,K值2.9.,Cv值3.50,Cu平均42.86×10-6,K值2.17,Cv值2.14,上述数据说明该区色尔腾山岩群柳树沟岩组是金的主要含矿层位,且分布极不均匀,对金的成矿十分有利。

含金地层总体近东西向展布,由南到北构成地台基底和槽缘堆积。因受构造作用及岩浆活动的影响,在本区形成了近东西向且波状弯曲的花岗岩——绿岩含金带。不同类型的金矿化基本都分布于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中,且明显赋存于下列建造中:

(1)条带状含铁建造:这一建造中的金矿化更多地发育在条带状铁矿层的下部或上部的岩石中,而铁矿层本身目前还未发现金矿床,直接含矿岩石是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

(2)富含铁质的火山——沉积岩建造:这一建造中的金矿化主要发育在晚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中,容矿岩石为含黄铁矿绢云绿泥片岩、含黄铁矿绢云石英片岩等,如十八倾壕金矿床。

(3)富铁质基性火山岩建造:这一建造中金矿化含矿岩石为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或暗色麻粒岩。如腮忽洞金矿点等。

上述含金建造是绿岩带内金的初始矿源层,金丰度值一般为克拉克值的3~5倍。所以在构造及热液活动时,就更容易形成金矿床。实际资料表明,金的含矿岩石没有专属性,具有多样性,但在金的某一初始矿源内或某一含金建造内却具有专属性。

4.1.2 金矿化的构造标志

该区发育的断裂构造按照与金矿关系的主次可分为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南北向四组。不仅控制了含金地体的空间展布,也是含金矿液运移及沉淀的场所,在本区形成了近东西向构造——岩浆岩——金矿带。后期北东、北西向构造迭加,使含矿带呈弯曲状,使含金地体的空间分布错综复杂。

韧性剪切带对金矿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小佘太白云常合山一带岩金产出部位与韧性剪切带关系密切,所发砚的金矿床(点)明显地受发育在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内的性韧性剪切带控制(图2),基本都位于韧性剪切带走向发生变化或其宽度发生膨胀的部位,如,东五分子金矿、十八倾壕金矿,在实地可见韧性剪切带通过处有串珠状的采坑。有的金矿化虽然没有直接赋存在区域性韧性剪切带内。韧性剪切带有一定的关系。

区内金矿化大多分布于东西向断裂与北东、北西、南北向断裂的交汇部位,含矿构造虽然各方向都有,但近东西向次级断裂是最主要的含矿构造。

发育于绿岩带中的摺皱构造对金矿化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特别是背斜、倒转背斜及紧闭褶皱核部,为构造薄弱地带,为成矿物质提供了运移和沉淀空间,是金矿化的有利部位。另外,遥感解译环形构造也是金矿化和富集的有利构造。如白云常合山、后召沟等解译出的大小不等的叠加的环形构造,金矿基本都产于其中。

4.1.3 岩浆岩标志

该区的金矿化在空间分布上主要与古元古-中元古代的花岗岩密切相关,表现较为突出,例如在白云常合山一带,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的金矿基本都与该区的中元古代蚀变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密切相关。在后召沟一带,含金岩石为古元古代英云闪长岩及中元古代闪长岩,该两处都有大量的堆浸活动,堆场矿石即为该处的岩体。

从白云常合山一带进行的矿产勘查实践中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该区的钼矿化有一定的显示,应当注意亦有金矿的深部和外围寻找与金矿共伴生的钼矿床。

4.1.4 围岩蚀变标志

区内围岩蚀变常常表现为硅化、钾长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及黄铁矿化等。

4.2 地球化学标志

与金矿化有关的异常为以Au,Ag,Cu,Pb,Zn元素为主,含有多种元素为特征。且该类异常表现出面积较大、连续性好、极大值高、有明显浓集中心,是重要的化探异常标志。如白云常合山及后召沟一带的化探异常,都有上述特征。

5. 结论

(1)根据矿矿(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该区可以划分出2个金矿化集中区,一是位于小佘太的白云常合山,另一为固阳县后召沟一带,其都分布在花岗岩——绿岩带中,基岩出露地段为岩金产出部位,堆浸活动活跃,沟谷中有大量淘洗砂金者,有极大的资源潜力。

(2)本区的金矿多与元古代岩体关系密切,不论在白云常合山还是后召沟,金矿化多产在岩体之中,与该时代的岩体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在本区及其周围,有一定的对比意义,在找金工作中应该重视。

(3)地质标志与地球化学标志不仅在空间上套合较好,而且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其在成因联系上也有相关,在二者耦合地段,找矿标志更为明显。

(4)对于该区的找矿有利部位,重点应为花岗岩—绿岩带中发育的韧性剪切带、遥感环形构造等部位的化探异常地段。

(5)一方面注意金矿的寻找,还应该注意在金矿的深部和外围寻找与金矿共生或者伴生的钼矿床。

参考文献:

[1] 朱亮璞.遥感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

[2]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区域地质测量报告[M].1972.

[3] 内蒙古地质局第一区域地质研究院.1∶5万6幅联调查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图、说明书[M].1994.

[4] 陕西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小佘太等四幅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报告[M].2009.

[5] 陕西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新民村等四幅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报告[M].2015.

金成矿带 篇6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质;矿产

前言:探究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位置,其主要位于扬子板块北缘的长江断裂带内部,该地区地质基层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古生代盖层沉积阶段与中生代板内变形阶段。受到长期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内部构造作用的影响,使得成矿带内部次级结构发生变化,内部蕴含丰富的铁、铜、金等多金属矿产,矿产特色十分明显。

一、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质与矿产研究进展

(一)基于动力学背景研究进展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作为我国东部矿产集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中生代开始已经经历了重要的调整与转变,形成格局由近EW转换为NE—NNE(常印佛等,1991;唐永成等,1998)。可见,成矿带正在逐渐实现调整。在构造动力层面,1976年由Hilde提出了135Ma前东亚大陆边缘的俯冲—转换动力模式,在后续研究中李达文(1998)提出中国东南大路岩石圈构造环境正在经历着176-150Ma的挤压,其中145Ma挤压实现伸展扩张的转换,并且125-105Ma的扩张逐渐增强,进入到裂解阶段。董树文在进入到二十一世纪,认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体制方面的构造是在中晚侏罗世纪时期发生重大转变[1]。同时,宋传中(2011)提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构造的重新认识。总结上述研究,结合动力学背景下对成矿带构造进行了具体分析。

(二)以岩浆作用与深部过程研究进展

岩浆作用于深部过程是形成成矿地质环境的重要内容。在当前众多的理论研究成果当中,认为在我国东部燕山期大面积出现的花岗质岩石是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并且这一结论在1998-2004年被众多学者研究。将花岗岩形成的主要机制定位为基层岩浆向地底侵入,与地壳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花岗质岩石的主要成因。而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生的中酸性岩石的产生与形成,王元龙(2001);袁锋等(2010)研究时,认为其主要是受到壳幔物质混合过程的产物。同时,赵振华等(2003)在研究中也总结出埃达克岩形成的主要原因,受到玄武质岩浆侵底以及地壳拆沉的影响[2]。

(三)成矿系统演化的研究进展

邓军等(2006)以及翟裕生(2007)年在开展理论研究的过程中,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成矿带矿床的涵盖类型多种多样,致使成矿系统出现复杂性的特点,演化过程值得深入的探究;想要实现对成矿系统的深入研究,需要结合矿场的基本构造及形态,特别是针对层状、似层状矿场的成因进行深入探究,但结合已有的理论内容,所表现出的成因依旧存在一定争论(蒋少勇;2010,2011;陈红谨等,2011)。

关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当中的各金属矿床的成矿系统分析,研究领域已经将其进行具体的类型划分,分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常印佛等(1991),周涛发等(2005)总结得出的高钾钙碱性岩系有关的矽卡岩—斑岩型成矿系统;(2)陈毓川等(2006)总结得出的与橄榄安粗质火山岩系有关的“玢岩铁矿型”成矿系统;(3)周涛发等(2004)以及笵裕(2008)总结得出的与A型花岗岩有关的氧化物—铜—金矿床成矿系统;(4)周涛发等(2008),笵裕(2007)总结出的与活动关系不明显的Au,Sb,Pb以及Zn低温成矿系统[3]。

对于上述四类成矿系统的演化内容而言,(4)的涉及到的成矿系统在目前研究的程度较低,理论研究深度明显不足。主要是由于这一类矿床在地质特性方面,演变的精细化时间需要进一步探究。针对不同层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对进一步优化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质因素的作用明显。

二、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虽然当前对于长江中中下游成矿带地质与矿产研究取得初步成果,但依旧存在较多的科学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与演化。

(一)自身演化特殊性影响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构造背景受到整个中国东部整体构造背景的影响,由于自身演变的特殊性要求,其处于明显的转变复合构造背景下。这种背景的产生,能够与多个板块形成一种耦合作用,存在的争论较多。基于此,针对自身演变特殊性要求,还需要结合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确定与积累优化方式。

(二)大规模岩浆活动产生影响

长江中下游地区燕山期的岩浆岩以及金属矿产是复杂大陆动力学演化出的产物,岩浆的严重侵底,势必造成中国东部出现大陆动力学事件。在此基础之上,应该充分协调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内在的动力机制,注重对成矿体系的深入探究,避免与减少系统成矿流动系统的影响。

(三)成矿带成矿流体系统研究

针对当前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带成矿流体方面的研究,对于成矿系统的基本类型以及成矿流体的构成、组成、形成、演化等各个环节的作用不够明确,物质沉淀机制不健全,进而需要深入探究成矿流体系统构成。

结论:综上所述,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带地质与矿产研究进展阐述,为探索陆内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与不同金属成矿之间的关系作用明显。在分析中生代转型地矿构造、壳幔相互作用以及多金属、多类型流体成矿的同时,为理论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结论。全面总结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与矿产作用的研究分析,能够最终得出研究成果,探索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史大年,吕庆田,徐文艺等.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地壳结构——MASH成矿过程的P波接收函数成像证据[J].地质学报,2012,10(03):389-399.

[2]周涛发,范裕,袁峰等.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质与矿产研究进展[J].岩石学报,2012,10(10):305-306.

[3]杜建国,常丹燕.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铁矿找矿的思考[J].地质学报,2011,4(05):687-689.

【金成矿带】推荐阅读:

上一篇:保留治疗下一篇:农机发展需要机制创新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