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疾病

2024-11-03

乳房疾病(精选12篇)

乳房疾病 篇1

1 乳房创伤

乳房创伤乳房及乳头的创伤,有表层创及深层创之分,常见于乳用家畜卧地时乳房被邻近母畜踏伤,或被钉子、铁叉尖及树枝等尖锐物体刺伤。临床表现为从创口有乳汁流出,如为乳头壁的穿透创,则经常流乳。乳腺深层创,由于乳汁不断流出,不易愈合,并易受感染而发生蜂窝织炎及脓性乳房炎。预防措施:(1)乳房深层创:首先切除创缘坏死组织,然后消毒创口并撒布青霉素粉,以结节缝合法缝合创口;创口下角应开放,以利排液,待炎症开始消退时,再缝合。(2)乳头壁透:创必须封闭缝合创口。如果创口不长,应先在乳头基部用盐酸普鲁卡因浸润麻醉,再行3道缝合,第一道最好用尼龙线或医用细缝合线连续缝合粘膜,第二道连续缝合粘膜下组织。手术后,为了防止创口被乳汁所分离,须在乳头管内插入导管,以使乳汁能够及时流出。拆线约在10d以后。(3)乳头壁瘘管:应行整形手术。首先对瘘管周围组织做正方形切除,再用肠线缝合粘膜1~2针。然后沿正方形创口上下皮肤横缘,向一侧横切皮肤,并剥离之,最后将此皮肤片拉至正方形切口上进行缝合,封闭创口。手术后乳头管内宜插入导乳管,以防创口被乳汁所分离。

2 乳头管狭窄及闭锁

乳头管狭窄及闭锁,主要见于乳牛乳头挫伤或挤乳不当引起的乳头管慢性炎症,结缔组织增生及瘢痕收缩,可引起乳头管狭窄。乳头管闭锁往往是乳头括约肌或粘膜损伤而引起粘膜粘连造成的,有时可见到先天性无乳头孔。

临床表现:(1)乳头管狭窄:乳池充满乳汁,但挤奶困难,乳流很细。触诊乳头末端可发现乳头括约肌粗硬,或感到乳头管上有结节。(2)乳头管闭锁:乳池中充满乳汁,但挤不出奶来。触诊乳头末端有增厚变硬部分。有时是先天无乳头孔。

预防措施:乳头管狭窄,可用硬质塑料、金属或玻璃制的近似圆锥状的扩张塞扩张乳头管。一般先用细的扩张塞,插入乳头管内停留10~30min,经数日后再用粗扩张塞扩张。严重的狭窄,可用乳头管刀切开乳头管瘢痕,并插入导乳管,直至愈合为止。乳头管闭锁,可用1%盐酸普鲁卡因液10m L,乳头周围注射,待麻醉后一手挤压乳头,一手用粗针头穿孔,或用烧红的针头或铁丝烧成一乳头孔。术后至痊愈前,必须插入导乳管。

3 乳池狭窄及闭锁

乳池狭窄是乳头腔狭小,或乳房乳池与乳头乳池交界处的乳池棚狭窄,有时可完全闭锁。主要见于乳牛及乳山羊。发病原因主要是挤奶方法不当,致使粘膜受损伤发炎,形成瘢痕和肉芽肿,而发生本病。有时由于乳头状瘤或纤维素瘤等,也可引起乳池狭窄或闭锁。此外,乳房炎引起乳池的慢性炎症,可使整个乳池狭窄和闭锁。

诊断要点:(1)乳池狭窄:一部分狭窄时,乳汁虽易挤出,但乳池充乳很慢,影响挤奶速度。触诊乳头基部或乳池壁的其他部分,可摸到结节状物,插入导乳管会遇到阻碍。整个乳池狭窄时,挤奶困难,触诊乳头壁增厚变硬,或乳头内有一硬索状物。插入导乳管感觉很困难。(2)乳池闭锁:挤不出乳汁。有部分闭锁和全部乳池闭锁。其触诊的症状均与乳池狭窄相同。

治疗方法:乳池粘膜炎引起的轻度狭窄,可于乳头上涂碘化钾软膏或黄色素软膏(黄色素0.5g、碳酸钙25g、石蜡油4g、羊毛脂5g、凡士林16g),并经常按摩和热敷乳头。对于乳池棚造成的局部狭窄及闭锁,用导乳管或套管针穿破,可收到暂时性效果。对于乳池棚、乳池内局部的肿瘤或赘生物,试用眼科小锐匙进行反复刮削,常可除掉,但要小心地刮削,以免损伤健康粘膜。为了便于刮削,应向乳池内注入0.5%盐酸普鲁卡因液30~50m L,施行粘膜麻醉。刮削后向乳池内注入青霉素溶液。整个乳池狭窄及闭锁时,治疗不易收效,可暂用导乳管排出乳汁,也可废弃患叶乳房。

4 无乳及泌乳不足

母畜在产后及泌乳期中,由于乳腺机能异常可发生无乳和泌乳不足。多见于初产母畜。常发生于妊娠后半期饲料不足,体质瘦弱及使役过重等。乳腺发育不全、内分泌机能紊乱及全身疾病等,也可引起。

临床表现为母畜乳汁逐渐减少或无乳,乳房松软缩小,幼畜吮乳次数增加,并且经常用头抵撞乳房。仔猪常因饥饿而嚎叫。

治疗方法:(1)改善饲养管理:给予富有营养的精料、青饲料及多汁饲料。对使役过重的母畜要减少或停止使役。乳腺发育不健全的要经常按摩乳房。(2)中药疗法:方1:川芎100g,当归100g,通草25g,白术100g,续断50g,破故纸50g,黄芪50g,党参50g,杜仲50g,阿胶50g,炙甘草25g,王不留行50g。用文火煎后去渣,加烧酒200g灌服(马、牛)。此药可连煎2次服用。方2:当归180g,黄芪135g,花粉90g,王不留行100g,通草75g,甲珠75g,炙甘草90g。共为细未,开水冲调,温服(马、牛)。方3:王不留行60g,天花粉60g,漏芦40g,僵蚕30g,猪蹄两副,水煎后分两次拌料中喂服(猪)。

乳房疾病 篇2

外科护理学

一、A1

1、③急性乳房炎脓肿形成后,正确的处理是

A、立即切开引流

B、乳晕下脓肿应做轮辐状切口

C、多房脓肿应做多个切口

D、乳房后脓肿应反复穿刺抽脓

E、引流条应放在脓腔中心部位

二、A3/A4

专业知识-第十五章 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

1、③女性,42岁。主诉:因无意中发现左乳肿物半年、无疼痛,近日逐渐增大而来院就诊。体检:触及左乳外上象限3cm肿物,质硬、边界不清,腋下可触及多个淋巴结。

<1>、根据以上情况可能的诊断

A、乳房囊性增生病

B、乳房结核

C、乳房纤维腺瘤

D、乳管内乳头状瘤

E、乳癌

<2>、本病应如何治疗

A、乳癌改良根治术

B、乳癌姑息切除加放疗

C、不宜切除,行激素治疗、化疗、放疗

D、乳癌扩大根治术

E、不宜手术,给予中药治疗

<3>、术后患者出院指导哪一项是错误的A、术后5年内避免妊娠,因妊娠常使乳癌复发

B、出院时帮助患者戴上暂时性无重量假乳房

C、遵医嘱坚持放疗、化疗,并定期到医院复查

D、出院后不用患侧上肢测血压、静脉穿刺,避免皮肤破损,减少感染发生

E、注意功能锻炼,患肢作爬墙运动、举杠运动、转绳运动、提拉搬动重物

三、B

1、③A.皮肤凹陷 B.乳头内陷 C.皮肤“橘皮样”变 D.乳头上抬 E.乳头下垂

<1>、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

A、B、C、D、E、<2>、癌细胞侵及乳管

A、B、第1页 主管护师考试辅导

外科护理学 C、D、E、答案部分

一、A1

1、【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乳房脓肿形成后,主要治疗措施是及时作脓肿切开引流。为避免损伤乳管而形成乳瘘,切口呈放射状至乳晕处;乳晕部脓肿可沿乳晕边缘作弧形切口;分离脓肿的多房间隔以利引流;深部脓肿在乳房下缘作弓形切口。为保证引流通畅,引流条应放在脓腔最低部位,必要时另加切口作对口引流。

【该题针对“专业知识-第十五章 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5764】

二、A3/A4

1、<1>、【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乳癌早期为无痛、单发的小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病人常无自觉症状,肿块多在无意中发现。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乳癌的可能性最大。

【该题针对“专业知识-第十五章 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5770】

<2>、【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该病人肿块直径3cm,腋下可触及多个淋巴结,为Ⅱ期乳癌,可采用乳癌改良根治术来治疗。

【该题针对“专业知识-第十五章 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5771】

<3>、【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乳癌病人出院后要注意保护患侧上肢。不在患侧上肢测血压、静脉穿刺,避免皮肤破损;术后5年内应避免妊娠。防止乳癌复发;遵医嘱坚持放疗、化疗,定期到医院复查;根据病人需要可佩戴暂时性无重量假乳房;注意功能锻炼,患肢可做爬墙运动、转绳运动等,但应避免举杠运动及提拉搬动重物。

【该题针对“专业知识-第十五章 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5772】

三、B

1、<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当乳癌病人患侧乳房的皮内和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阻塞时可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

【该题针对“专业知识-第十五章 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5774】

第2页 主管护师考试辅导

外科护理学 <2>、【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邻近乳头和乳晕的癌肿可侵入乳管使之缩短,将乳头牵拉向癌肿一侧,进而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

【该题针对“专业知识-第十五章 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5775】

女性乳房疾病的自我检查法 篇3

2.摸到边界不清的肿块。月经前一周,乳房开始出现间断性胀痛或钝痛,此时如果轻轻触摸乳房,可以摸到条锁状或三角形的腺体组织,是颗粒状,质地韧软、边界不清,没有明显的肿块,这可能是乳腺小叶增生。这是乳腺构造不良症中的一种,大多与女性内分泌失衡有关,主要表现就是乳房疼痛,疼痛发生的频率不高。此时应保持快乐、平和的心态,调整饮食结构,并在生育后坚持母乳喂养,可得到缓解。

3.乳房上方触及肿块。如果在乳房的外上方触及到一个肿块(单发肿块),质地坚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很容易被推动,同时肿块的增长非常缓慢,没有其他感觉,这可能是乳房纤维腺瘤。罹患该病的女性普遍发病年龄偏小,多在20~25岁之间,医学界认为发病与雌激素的活跃有关。虽然这是一种乳房良性疾病,但也有癌变的可能。一经发现和确诊还是应当及时予以手术。

4.乳房胀痛周期性发作。乳房的胀痛时轻时重,具有周期性发作的特点,尤其是月经前会加重;乳房内可以触及多发性、结节样的肿块,质地不硬,有时乳头会有溢液现象,这可能是乳房囊性增生病。该病又叫慢性囊性乳腺病,是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发病率较高,常见于25~40岁的女性。大部分病人在发病后两年内能自行缓解,但鉴于少数患者有可能发生癌变,因此每隔3个月应当复诊一次,动态监测病情。

5.哺乳的乳房上出现皮疹。有些处在哺乳期的女性乳房上会出现一些皮疹,大多发生在乳头或乳晕部位,患病皮肤与健康肌肤之间的边界清楚,覆盖有少许鳞屑或薄薄的结痂,痒感明显,这可能是乳房湿疹。这是哺乳期女性较为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疹,这类女性往往多是过敏体质,发病可能与进食了导致过敏的食品有关。此病一般在给宝宝断乳后便可自愈。

6.浅表处出现边界清楚的肿块。当乳房的肌肤出现一个很浅表的肿块,光滑柔软,摸上去边界清楚,可活动,几乎没有痛感,这可能是乳房脂肪瘤。这种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肿块仅见于一侧乳房,生長缓慢。手术摘除即可,没有太大危险。

7.肿块可推动。在乳头附近可以摸到一枚樱桃大小、质地软、可以被推动的肿块。轻轻挤压它,乳头处可见些许鲜红色或暗红色的血性液体,偶尔有疼痛感,可能是乳管内乳头状瘤,此病发病者年龄偏大。因为乳管内乳头状瘤的瘤体带蒂、有绒毛,其内还有很多薄壁的血管,因此极易出现血性溢液的现象。此症有6%~8%的病例可能发生癌变,应当尽早手术切除。

乳房疾病 篇4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乳头溢液,乳腺癌

据国内统计, 除了宫颈癌外, 乳腺癌占妇女恶性肿瘤的第2位, 部分地区已上升至第1位, 成为女性第一杀手, 近年来,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乳腺疾病的研究和临床诊治技术方面已有了长足的进展, 人们对乳腺疾病的重视程度及预防和接受普查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1]。本文对本地区两癌 (乳腺癌、宫颈癌) 筛查中的1250例乳腺普查超声资料进行整理、总结, 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乳房普查者1250例, 全为女性, 年龄31~59岁, 均为2011年3月至6月在我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乳房普查者, 发现7例乳腺癌, 并经手术病理证实。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ACUSON Sequoia 512超声诊断仪, 频率为10Mhz。对年龄为31~59岁女性乳房普查者, 先由临床医师进行触诊筛选, 对有乳痛症、乳头溢液症及触及肿块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普查者采取平仰卧位, 充分暴露乳房及腋窝, 在二维模式下在各象限作纵切、横切交叉扫查, 对有增生或有乳导管扩张进行描述, 发现肿块者, 按位置、大小、形状、与皮肤长径方向、边界表现、回声类型、后方回声特征、血流分布、边缘特征、钙化、周围组织情况、腋窝淋巴结进行详细描述, 作出超声提示, 对资料整理归档, 并开具免费乳腺钼靶检查转诊申请单。

2 结果

2.1 超声提示

1250例检查者中, 未见异常者331例, 占26.48%, 超声提示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801例, 占64.08%, (其中包刮单纯小叶增生504例, 瘤样增生193例, 囊性增生56例, 乳腺腺病48例) , 纤维腺瘤76例, 占6.08%, 乳腺癌9例, 占0.72%, 乳腺导管扩张症14例, 占1.12%, 脂肪瘤8例, 占0.64%, 导管内乳头状瘤7例, 占0.56%, 隆乳术后4例, 占0.32%。

2.2 常见乳腺疾病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特点

2.2.1 乳腺增生症

本病的发生、发展与卵巢内分泌状态密切相关, 是雌激素分泌过多, 而孕酮相对减少引起, 是以乳腺小叶、小导管及末梢导管高度扩张而形成的以囊肿为主要特征, 同时伴有一些其他结构不良病变的疾病。可分为如下3型。 (1) 单纯小叶性增生:乳腺组织增厚、变粗, 小叶间纤维组织结构紊乱, 轮廓不清, 境界模糊, 可表现为“豹纹征”或“斑马征”, 末梢导管可有轻度扩张。 (2) 囊性增生:受累腺体内可见大小不一的、数毫米到数厘米的无回声区, 囊壁光滑、囊腔内透声较好, 囊液浑浊时超声表现似低回声结节。 (3) 乳腺腺病:由前二者病变继续发展而来, 腺体层增厚, 组织结构紊乱, 回声强弱不一, 导管可轻度扩张, 内可见一个或多发回声强弱不等的瘤样结节, 形态多不规则, 内部回声不均匀, 边界欠清晰。彩色多普勒特点:以上三型病变腺体层内或结节内无或少许血流信号。

2.2.2 乳腺纤维腺瘤

椭圆形或轻微的叶状, 平滑清楚的边缘, 有时边缘为很薄的高声波回声性囊膜, 内部回声同声波或稍低声波回声性, 瘤内有高声波回声性横向线条, 为纤维腺瘤的超声波特征之一。双侧边阴影, 具有可压迫性。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信号不丰富。

2.2.3 脂肪瘤

发生于乳腺组织内脂肪瘤少见, 多发生于乳房皮下脂肪组织, 本次筛查出的8例脂肪瘤, 7例发生在乳房皮下组织内, 只有1例发生在乳腺组织内。呈高回声结节, 形态规则, 边界清晰, 见包膜样回声, 内部回声均匀, 钙化灶少见, 后方回声不衰减。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不丰富。

2.2.4 乳腺溢液症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最为常见的三大症状之一, 其发生率约为7%~10%。引起乳头溢液的常见病因有乳腺导管炎、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头状瘤病、乳腺癌等[2]。双侧乳头水样及浆液样溢液, 乳腺多无异常回声, 可有乳腺增生声像表现。乳头溢液为血性的良性疾病有浆细胞性乳腺炎 (又称乳腺导管扩张症) 、导管内乳头状瘤, 前者急性期表现为腺体内导管扩张, 管腔内有时隐约可见实性回声, 透声较差。随病程进展出现囊实性或混合性结节, 成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包块”, 较表浅常突破皮下脂肪层到达皮肤。彩色多普勒:肿块内可检出位于中心部位的动脉血流信号。而后者受累乳导管多为一条, 一般导管内透声较好, 有实性回声团块。彩色多普勒:瘤体较小时无血流, 较大时探及点状或棒状血流信号。二者可资鉴别。乳头状癌:扩张的导管内见中等回声肿块, 体积较乳头状瘤大, 形态不规则, 肿块附着处管壁增厚、不规则, 回声减低、不均匀。彩色多普勒:有明确的动脉血流信号。

2.2.5 乳腺癌

不规则低回声团块, 不规则边缘, 包刮 (角状边缘、针状突出边缘、微小叶状边缘) , 内部回声不均匀, 后方回声衰减或单侧边明显且宽的阴影, 肿瘤内微钙化点, 加压形态不改变。部分导管原位癌表现为局部腺体增厚、结构紊乱, 易与乳腺增生症混淆[2,3]。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丰富。

3 讨论

WHO已经把乳腺癌列入第二类防治标准, 推广进行大规模普查。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可以显示乳腺内异常的解剖信息, 还可以清晰地显示异常解剖部位的血供情况, 积极开展乳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 对提高乳腺癌生存率和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1) 笔者通过乳腺普查发现, 31~59岁是各种乳腺疾病的高发期, 本地区尤以乳腺增生症、乳腺纤维腺瘤 (共占70.16%) 为最常见疾病, 有文献报道, 增生性病变发生癌的危险系数是正常女性的1.9倍, 而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是正常的5.2倍。纤维腺瘤是良性肿瘤, 少数可以恶变、纤维腺瘤恶变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 尤其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妇女恶变危险性较高[4]。通过乳腺疾病普查, 可以对这些患者进行跟踪随访, 密切注意这类疾病的发展、转归。 (2) 本地区乳腺癌发生的高发年龄段在38~59岁, 比国外流行病学调查美国的乳腺癌高峰年龄段在50~59岁之间有所提前[5]。通过乳腺癌筛查, 教育公众早期发现乳腺癌是可以治愈的, 通过宣传有关乳腺癌的知识将帮助公众减少对乳腺癌的偏见。要转变传统诊断观念, 改变没有触摸到乳腺肿块就不做乳腺癌筛查的传统观念。 (3) 通过大规模的乳腺普查, 有助于一线医务工作者不断地积累经验, 提高早期诊断乳腺癌的水平, 真正做到关爱女性健康。

参考文献

[1]刘崇文, 刘晓丹, 魏晓莉, 等.乳腺疾病超声检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25) :44-45.

[2]苏瑞娟, 孙献甫, 袁建军, 等.乳头溢液性疾病的超声征象与乳管内窥镜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0, 19 (8) :705-707.

[3]严松莉, 张青萍.乳腺超声与病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22-123.

[4]李泉水主编.浅表器官超声[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108-109.

乳房疾病 篇5

体现儿童心理疾病的8种行为

1、宝宝大了依旧爱吸吮手指

表现:一些较大的宝宝经常吸吮手指或脚趾,以吸吮大拇指多见,严重时还会导致大拇指变形,有些孩子不吸吮手指睡不着觉。

主要原因:1岁以内的宝宝爱吸吮手指属于正常现象,这是因为宝宝通过嘴巴认识世界,而手对于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的宝宝来说,只是一个外在的东西,而不是自己身体的一个器官,即所谓的自我分化不良。

随着大脑发育的完善,多数宝宝会逐渐改变吸吮手指的行为,但是较大的宝宝仍有吸吮行为就属于心理问题,如曾经受到较大的心理创伤,吸吮手指可以起到抚慰作用。

某妈妈举了一个案例:一位妈妈为了给6个月的宝宝断奶,狠心将孩子寄放在老家,孩子哭了几天,这个孩子后来有严重的吸吮行为。

干预技巧:分散宝宝的注意力。

父母应多跟孩子沟通,找出孩子的心理问题,此外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多陪孩子玩,用有趣的玩具逗孩子开心,或是让孩子帮忙做些小事,增加手的活动,逐渐纠正吃手指的习惯。

2、喜欢咬指甲、撕手皮

表现:有些孩子特别喜欢咬指甲,以至于撕裂指甲床或指尖咬出了血,而且明知道咬指甲不对还是控制不了。有的孩子还喜欢撕手皮,一看到有一点手皮就要去撕。

主要原因:孩子爱咬指甲,可能是缺乏微量元素等身体原因,但更多的是心理原因,包括家长关心不够,家庭关系不和谐造成孩子压抑、情绪紧张,父母期望过高或学习压力大等。

干预技巧:寻找心理焦虑原因,转移注意力对于爱咬指甲的孩子,父母平时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游戏或外出活动,对减少孩子焦虑,纠正咬指甲有好处。

另外要注意正面引导孩子纠正咬指甲行为,比如可以订立亲子合约,切忌斥责孩子的不良行为,否则可能会加重心理问题。

除了心理治疗,对于爱撕手皮的孩子,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减少皮肤起皮的现象,有利于减少孩子撕手皮的机会。

3、容易冲动发脾气或暴怒发作

表现:有些孩子非常冲动易怒,稍有不顺心就大发脾气,而且攻击性非常强,有些家长以为这是天生的性格,或是低情商的表情,其实很多时候是心理问题。

主要原因:虽然有些宝宝确实由于先天神经系统的反应存在冲动、易激怒的情况,但是大多数脾气大的孩子还是跟后天的教育和环境有关。

某医师举了一个案例:1名7岁的孩子因脾气大做心理咨询,结果查医生发现该孩子的母亲非常固执和专断,总是爱打断父亲讲话,甚至故意找借口禁止孩子到乡下见爷爷奶奶。

干预技巧:暂时性隔离+家长做好榜样。

如果孩子大发脾气,可以在保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将其隔离在比较单调的场所,冷静几分钟,同时要避免任何人去安抚他,这种冷处理的方式对暴怒的孩子比较有效果。除此之外,家长务必要自省,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坏榜样,尤其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并注意控制脾气。

4、三岁以上的宝宝过度依赖父母或家人

表现:3岁以上的孩子依然十分依赖父母或家人,查医师的患者中有一名3岁的孩子就像树袋熊一样,一直趴在爸爸肩膀上,即使是玩最感兴趣的玩具,也一定要爸爸陪同。

主要原因:一般来说,2岁以下的宝宝依恋家人一般是比较正常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适应与大人的分离。有些大孩子有严重的依赖症可能跟从小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大人有关,比如过分照顾和保护孩子,让孩子觉得什么事情都需要大人才能完成。此外,早期失去母亲的照顾(尤其是3个月~1岁之间)的孩子可能更容易造成依恋问题。

干预技巧: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

对于依赖症的孩子,家长应该逐步培养孩子独立去做一些事情,尤其是让孩子体会到独立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慢慢地孩子会发现脱离父母还有很多好玩的事情。其次,家长在离开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不要一声不响偷偷溜走,一定要跟孩子说一声,并表示自己一定会回来。

5、过度恐惧

表现:孩子出现恐惧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超过了正常范围的恐惧就需要引起注意,比如害怕天黑,一看到医生就以为要打针,或是有“上学恐惧症”等。

主要原因:人的恐惧感与身体技能的发展、个人的成长经历几乎成正比。随着接触的事物、经历的活动越来越多,宝宝体验到的恐惧感也会相应增多。 一般来说,对生病、死亡、独处、黑暗及想象中怪兽的恐惧,在4岁时达到顶峰,而到了6岁以后,开始下降。能否及时克服恐惧,与孩子从父母身边得到的安全感密切相关。

干预技巧:体会孩子的恐惧并安抚+解释真相。

孩子的想象力极其丰富,常常会把想象和现实混淆在一起,大人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安抚他,不要置之不理,更不要吓唬孩子。对于还不会表达的孩子,可以多搂抱、拍抚以及轻声安慰,降低孩子的恐惧感;对于可以表达的孩子,家长应鼓励孩子说出来,在安慰孩子的同时适当给孩子解释真相,比如说说为什么会天黑。

6、退缩行为

表现:有些孩子显得孤僻、不合群,尤其是上幼儿园以后,经常独坐一处,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甚至不参加做操等集体活动,不与人讲话,也不回答老师提问。

主要原因:退缩行为一般在孩子面对陌生环境时出现,心理学表明这是他们认为自己无法克服所面临的困难和障碍,担心自己在同伴、老师或父母面前出丑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退缩行为可能是先天适应能力差导致,但也跟后天的抚养教育不当有关,有些家长从小不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交往,或是过分照顾和迁就,就会造成孩子的适应能力较差。

干预技巧:多带孩子参加社交活动。

家长应多方创造条件,使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做游戏,并多陪儿童一起参加社交活动,让儿童适应公共场所的活动。对已经出现退缩行为的儿童,父母和教师应帮助他们克服孤独感,适应外界环境,在小伙伴之间建立和和睦的人际关系。

7、厌食和偏食

表现:有些孩子长期食欲不佳,或是严重的挑食和偏食,这样的孩子通常身体瘦弱,易感冒、腹泻,且营养不良。

主要原因: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厌食主要是疾病和身体原因导致,其实心理也是导致小儿厌食的三大因素之一。挑食和偏食是典型的小儿心理障碍的表现,若就餐前或进餐时心情紧张、焦虑、压抑,睡眠不足或疲劳,食物感官性状的不良刺激等,也会使小儿产生厌食心理。

干预技巧:营造愉快的饮食氛围。

除了带孩子做全面检查,治疗身体疾病之外,还要注意干预孩子的心理。孩子不想吃饭时,切不可打骂、强迫、惩罚、哄骗,要细心分析小儿产生厌食的心理因素,采取诱导、暗示、鼓励的办法,一定要营造愉快的饮食环境。

8、6个月至两岁的宝宝屏气发作

表现:有的婴儿在遇事发怒、惊恐或不合意的时候,突然会大哭不止,直到呼吸暂停,严重者甚至伴随呕吐、抽筋,而后恢复原状,这种现象叫屏气发作,又叫呼吸暂停症。一般发作时间在半分钟~3分钟之间,可数月一次或一日数次。一般在6月至2岁内发作较多。

主要原因:这个时期的婴儿还没学会说话,没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愤怒、不满等情绪;有些父母过于溺爱孩子,殊不知宝宝的任性是从襁褓中就开始养成。

干预技巧:及时安抚孩子。

乳房保健与乳腺疾病的防治 篇6

乳房位于胸前,附着于两侧胸壁肌肉和胸大肌筋膜上。乳房的范围一般在第2-6肋之间,内起胸骨旁,外达腋前线,甚至腋中线。乳房内侧2/3位于胸大肌表面,外侧1/3超过胸大肌腋缘而位于前锯肌表面。乳房的中心为乳头,略向外突起。成年女性的乳头位于第4肋间隙或第5肋与锁骨中线交点处,周围环绕乳晕。

乳房的外观呈半球形,凸出于胸前两侧,与全身线条相连,构成人体的曲线美。乳房的形态通常分为:扁平型、圆盘型、半球型、圆锥型和下垂型等五种。

(1)扁平型:乳房基底的圆周半径较低平,使胸部外观平坦,失去正常起伏的曲线轮廓。

(2)圆盘型:乳房基底的圆周半径由高而渐低平,形似圆盘状。这种乳房也算得上是健美的乳房。

(3)半球型:乳房的圆周半径高而均等,且乳房有丰满的组织,形成半球。为美学家推崇的维纳斯女神像,就具有一对这种半球型的乳房。这是一种最理想、最健美的乳房形态。

(4)圆锥型:乳房隆起尖长,基底的圆周平面和乳头线成90度。这种乳房也算得上健美。

(5)下垂型:乳房多见于产后的皮下脂肪减少、皮肤松驰、乳腺萎缩加上保养不当的妇女,这种乳房就不美了。

二、正常乳房的内部结构

乳房内部的结构和橘子十分相似,成年女性有乳管15-20支,各自构成一个独立的乳管系统,就像橘子,整体里面又可分十几瓤橘瓣,每一瓤又有它的独立性,每一根乳管从输乳管乳头开口处开始,下有大乳管、分枝乳管和小乳管,最终为末端小管和腺泡相通,末端小管和腺泡组成一个小叶,小叶的数目和大小,各人差别很大,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是不相同的。一般青年女性乳腺小叶为数多而体积大,绝经期小叶明显萎缩。年轻女性每个乳管系统小叶可多达100个,而绝经妇女仅有3-4个。也有年轻女性乳腺发育不好,仅有少量的为发育小叶。

乳房内部的主要结构为乳管、乳小叶和腺泡。此外尚有不等量的脂肪、纤维组织以及神经、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在其周围。血管对乳房具有营养和维持新陈代谢的作用。神经组织对乳房内部组织起协调作用,同时和中枢保持联系,成为机体的统一组成部分;纤维组织位于乳腺小叶和乳腺小叶之间,起包围和间隔作用,这些纤维间隔与皮下组织中的纤维束相连,医学上称它为乳房悬韧带(或Cooper韧带),能使乳房固定于皮肤上,既保持乳房在皮下有一定活动度,又能在直立时不致于明显下垂。

三、女性朋友为何要了解乳房保健知识?

原因有三:

1、乳腺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

近年来,乳腺癌已逐步代替宫颈癌,成为女性最高发的恶性肿瘤,是女性朋友的“第一杀手”。乳腺增生患者已占正常人群的30-40%,并有年轻化趋势。

2、乳腺疾病最易被忽略

(1)乳腺位于体表,即使肿瘤晚期很大,也无明显不适,易产生麻痹心理,不及时就医。

(2)乳腺是敏感部位,易产生害羞心理,有病不看医生。

3、耽误病情后果严重

乳腺癌好发于在社会、单位、家庭充当重要角色的35-50岁女性,早期和晚期乳腺癌在疗效、美容和费用方面差别明显。早期治愈可能性大,可保留乳房且费用低,若病情延误至晚期则费用再高也须切除乳房,且基本不可能治愈。

四、乳腺的自我检查

1、意义:乳房是女性敏感部位,据统计80%乳腺肿块是女性朋友自己首先发现、后到医院就诊的。乳房位于体表,也有利于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检查能提高女性朋友的防病意识,较早发现早已存在的乳腺病。但应注意乳腺自我检查不易发现尚未形成肿块的早期乳腺癌,故不能代替医院专科医师进行的定期乳腺体检计划,即使自我检查正常,也要定期到医院体检。

2、自我检查时间:一般建议在20岁开始自我检查,月经干净后一周左右进行,每月一次。绝经后妇女可每月固定时间检查一次。

3、自我检查方法:

五、乳房发现下列表现应及时到乳腺专科就诊

1、乳腺肿块:能出现乳腺肿块的主要疾病包括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和乳腺增生,即三种疾病都可表现为乳腺肿块,但疗效和危害差别却很大。一般恶性肿块较硬,表现不平,活动度差,增大快,并反而无压痛和疼痛感觉,易产生麻痹心理,危害很大。有经验的乳腺专科医师手检对乳腺肿块良恶性判断的准确率可达80%。

2、乳头溢液:在非哺乳期,乳头有“出水”表现,这就是乳头溢液,其原因有多种,有的可不必处理,但有的可能是乳腺癌的表现。乳头溢液应首先分清是单侧或双侧乳房均有,是单孔或多孔同时溢液,溢液是清水样、牛奶样、脓样或血水样。单侧乳房出现的固定单孔溢液,特别是血样溢液最为严重,多为乳腺癌或乳管内乳头状瘤引起。若是双侧乳房同时出现多孔溢液,水样,检查垂体泌乳素正常,则多无严重问题,可不必处理。

3、乳腺疼痛:主要是乳腺增生引起,肿瘤一般不痛,增生引起的疼痛对患者情绪影响很大,易错误认为得了癌症,极度恐慌,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其实大可不必。这种现象是缺乏正确医学常识的表现。

4、乳头改变:常见的有一侧乳头凹陷或偏移、糜烂,这可能是乳腺癌表现。有些女性把单侧乳头糜烂当成乳头湿疹而辗转到各种医院,等到久治不愈,才被诊断为乳腺癌,结果已经进入晚期,贻误治疗。双侧乳头糜烂常是乳头湿疹的表现。

5、腋窝淋巴结肿大:常见病因是乳腺癌转移和淋巴结炎。前者肿大淋巴结质硬,无明显压痛,有逐渐增大趋势,多数伴有乳房肿块。但有少数乳腺癌患者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而无明显乳腺肿块(如隐性乳腺癌)。淋巴结炎压痛明显,上臂或乳房处常有炎症表现,炎症消退后淋巴结随之缩小。

六、常见的乳腺疾病

1、多乳症:也称为副乳,部分女性除正常位置一对乳房以外,常在双侧腋窝处有鼓起的包块,并常认为是肿瘤而很紧张,甚至错误地进行手术切除,其实副乳是一种先天现象,可以不必处理。

2、乳腺增生:乳腺增生发病率高,主要表现为肿块和疼痛,最能引起患者不必要的紧张。那么,增生会变成癌吗?一般说来,大部分增生是不会变成癌的,癌变的几率只有1%。社会上流传的囊性乳腺增生易癌变的说法并不准确,实际上囊肿反而不易癌变。目前公认的癌前病变是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和乳头状瘤病。增生一般无法预防,但该病危害并不大,更不需手术,只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即可。但是很多增生患者到非专业医院进行了手术切除,既痛苦又浪费钱。

3、乳腺纤维瘤:多见于30岁以内的年轻女性,肿块光滑、活动、不易恶变。可择期行手术切除。若患者接近婚期,可待婚后怀孕前手术,以免手术疤痕婚前影响外观。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种巨大纤维腺瘤的类型,多发生于13-16岁少女,因患者年龄小,不知就诊,更不愿意告诉家长,或根本不知是病,常等到肿瘤巨大,穿衣服明显不对称时父母发现而就诊,故父母平时应多关心女儿。

4、乳腺癌:常发生于35-50岁女性,特点是肿块硬,表面不平,增大快,但不痛。因此要提高警惕,经常自查,一旦有异常,要找专科医生检查治疗。有些乳腺癌是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乳头湿疹或乳头单侧糜烂为表现的,应予注意。

5、乳腺囊肿:乳腺囊肿多由乳腺增生或哺乳期乳汁瘀积引起,少数乳腺癌也伴有囊肿。囊内液体的性状常代表不同的疾病。乳腺增生、哺乳期积乳和乳腺癌囊内液体性状常分别表现为:淡黄色水样、乳汁样和血水样。乳腺增生和积乳引起的囊肿,必要时穿刺抽液即可,一般无需手术切除。

6、乳管内乳头状瘤:常表现为血性或黄色桨液性乳头单孔益液,肿物细小,须明确定位后手术切除。发生于远端细小乳管的多发乳头状瘤样病变则称为乳头状瘤病,被认为属乳腺癌前病变,应密切随访或手术切除活检。

7、乳腺炎:可分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和非哺乳期乳腺炎两大类。前者发生于哺乳期,常因乳汁瘀积并发感染引起,红肿热痛明显,一般应脓肿切开引流和抗菌消炎处理。非哺乳期乳腺炎可发生于少女或绝经后妇女,常有先天性乳头凹陷致乳管阻塞,多表现为慢性过程,红肿热痛不典型,疗程长,易复发。

七、哪些人易患乳腺癌?

1、年龄35-50岁女性;

2、初潮年龄小于12岁,绝经年龄大于52岁;

3、单身、晚婚、晚育、少生或生后未哺乳;

4、在其家庭中,母亲或母系的直系亲属(如母亲的姐妹)有乳腺癌病史者;

5、一侧乳腺癌者,另一侧乳腺也存在高危因素;

6、有乳腺良性疾病史,如乳腺增生等;

7、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脂饮食、缺少运动等。

有以上因素的女性更应定期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八、乳腺癌的早期征象

乳腺小肿块,乳腺拍片发现的细小钙化灶,不伴肿块的乳头凹陷和乳头溢血等。

九、诊断乳腺癌常用的检查手段

目前乳腺癌的检查手段有:手检、红外线扫描、彩色B超、钼靶拍片、穿刺活检和冰冻切片等。红外线扫描因其准确性差,有被淘汰趋势。手术前早期诊断措施主要依靠彩色B超和钼靶拍片,这两种手段的联合常可发现手检不能触及的早期乳腺癌。但最后明确的诊断仍然依靠穿刺和冰冻切片病理检查。

十、中国妇女如何制定乳腺体检计划?

目前推荐中国妇女的乳腺体检随访计划是:

1、对于40-59岁妇女,每年一次乳腺钼靶拍片和临床手检;

2、对于60-69岁妇女,每1-2年一次乳腺钼靶拍片和临床手检;

3、对于40岁以下妇女,每1-3年一次乳腺手检,但不常规行乳腺钼靶拍片。

推荐行乳腺钼靶拍片时联合B超检查以增加准确率。鼓励上述各年龄段女性每月一次乳腺自我检查。对于有明显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朋友更应该重视对乳腺的体检,其间隔时间应适当缩短。

十一、乳腺癌的发病情况和危害

随着社会发展,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全世界每年有120万人患有乳腺癌,有50万人死于乳腺癌。美国每8位女性一生中就有一位得乳腺癌。目前,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也明显提高,在一些大城市中,乳腺癌已替代宫颈癌成为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是成年女性朋友的“第一杀手”。其中上海、北京、天津及沿海地区发病率最高。

乳腺癌高发年龄为在家庭、单位和社会充当重要角色的35-50岁中年女性,由于对该病认识和重视不够,就诊时以中晚期居多,严重影响疗效和美容效果,对患者的事业、家庭乃至整个社会构成严重威胁。因此,认识和早期发现乳腺癌极为重要。

十二、当今乳腺癌治疗模式与过去有何不同?

预防肾脏疾病以预防心脏疾病 篇7

护心意味着护肾,这是因为肾脏疾病是心脏疾病的严重威胁。

David M.Charytan是美国哈佛医学院和布莱根妇女医院的肾脏疾病专家,他说道:“肾脏疾病和心脏疾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心脏和肾脏疾病共有许多风险因素,这两个重要器官若其中一个出现的问题,常常引发另一个出现问题。

例如,由心血管问题引起的高血压它会损伤肾脏。这种因果关系反过来也适用,早期肾脏疾病可引起高血压以及导致心脏疾病或甚至心脏病发作。

肾脏疾病:常是心脏病致死重要原因之一

肾脏疾病之所以构成心脏疾病风险,不仅是因为增加血压,而且因为同时增加坏的LDL胆固醇,增加感染,减少维生素D,减少好的HDL胆固醇,启动一连串损伤血管功能化学信号。

衡量肾脏疾病严重程度的主要方法有两种:

*肾小球滤过率,即肾脏过滤血液的速率,按肾功能下降的顺序依次为1、2、3A、3B、4和5期。

*蛋白尿,检测发现异常量的蛋白从肾脏泄漏至尿液,按蛋白量的增加顺序依次为1至3期。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或蛋白尿增加的影响是巨大的:

*30岁且肾小球滤过率为3B期的患者预期寿命减少17年,4期则减少25年。

*30岁且蛋白尿增加为2期的患者预期寿命减少10年,3期则减少18年。

轻度至中度的肾脏疾病患者更多是死于心脏疾病而不是肾脏衰竭。

如何预防肾脏疾病

心脏疾病和肾脏疾病共有很多风险因素:吸烟、肥胖、高血压、高水平的坏LDL胆固醇和糖尿病。但是,除这些风险因素以外,肾脏疾病还通过尚未完全阐明的方式助长心脏疾病。

这也是为什么担心心脏疾病的人们应密切关注肾脏健康。以下是方法:

*定期到基础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通过健康饮食和定期体力锻炼,尽可能接近理想体重(根据体重指数测量,英文简称BMI)。

*适量喝酒或不喝酒。

*少吃盐,将钠摄入量控制在每天低于2300mg。

*请勿摄入过多蛋白质。可考虑坚持一周两次素食,或每天除晚餐外其它餐素食。

*请勿服用大剂量非处方止痛药如布洛芬。请勿联合使用含有这类药物的非处方药。

*不要服用过多其他非处方药,询问医师或药师这些药物的正确用途。

*确保医生有你所服用的全部药物、维生素和药草补充剂的完整清单。

*如果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请服药并且努力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加以控制。

高血压损伤心脏和肾脏

疾病诊断名称对疾病分类的影响 篇8

1 疾病诊断名称填写不规范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分类主要是以病因为主+解剖部位+临床表现+病理诊断组成的混合分类轴心, 这些是构成疾病名称所包括的基本成分, 也是影响ICD-10分类的因素[2]。虽然说一个诊断不一定都具备这4个基本成分, 但是必须要完整、准确。由于部分临床医师未能掌握疾病诊断名称的正确填写方法, 因此在首页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缺少主要成分的疾病诊断名称。

1.1 缺少“病因”

在ICD-10中, 由于病因不同, 类目会不同。例如:肺炎中病毒性肺炎分类是J12;链球菌引起的肺炎分类是J13;感冒嗜血杆菌引起的肺炎分类是J14;细菌性肺炎分类是J15, 不可归类他处者分类到J16。由此可见, 病因不同, 归类的类目就不同, 因此疾病诊断要写清楚病因, 才能够准确的进行分类[2]。

1.2 缺少“部位”

例如:心肌梗死, 因 “急性”、“慢性”、“复发性”、“透壁性”、“心内膜下”、“急性心房”、“急性心尖部”“急性右心室”等具体的部位都直接影响编码的结果。当然, 在无法确诊的情况下, “心肌梗死”也是可以编码的, 只是编码的特异性差, 今后在资料利用时的价值也就不高。此外, ICD-10要求书写疾病全称, 不能简称或用英文缩写, 不用或少用以人名或地名命名的疾病名称, 因其不能表达疾病性质和解剖部位。

1.3 缺少“病理诊断报告”

例如:一个肿瘤的编码除了部位编码, 还有一个形态学编码。在国际疾病分类中, 肿瘤的形态学编码是采用病理组织学和动态学分类编码所组成, 如:M8500/3腺泡细胞癌, M8500是组织学编码, 表示腺泡组织, 而/3表示恶性即肿瘤的动态编码。这些分类较细且种类繁多。因此有关肿瘤的诊断, 要求按照病理诊断报告填写, 同时指出具体的发生部位。

1.4 缺少“疾病性质”

例如:白内障, 有老年性白内障H25.901、青年性白内障H26.002、幼年性白内障H26.003、创伤性白内障H26.101、并发性白内障H26.2等特指的白内障[2]。只写“白内障”无性质分类只能分类在未特指白内障中, 未特指的白内障不能统计出特指白内障的数据。

1.5 疾病未分型

例如:急性白血病 (AL) 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 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NLL) 。而ALL按原淋巴细胞的大小及形态又可分为L1、L2、和L3型。ANLL可分为M1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AML, 未分化型) 、C92.0M9861/3、M2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AML, 部分分化型) 、C92.0M9861/3、M3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APL) 、C92.4M9866/3、M4急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 (AMMOL) 、C92.5M9867/3、M5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AMOL) 、C93.0M9891/3、M6急性红白血病 (AEL) 、C94.0M9840/3、M7急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 (MKL) 、C94.2, 9910/3。慢性白血病可分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GL或CML) 、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CMML) 、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CMOL) 、慢性红白血病 (CEL) 等[2]。由此可见, 分型不同, 编码各不相同。因此, 在填写疾病诊断时一定要填写清楚疾病的分型, 这样才能做出准确的疾病分类。

2 主要诊断的选择不恰当

根据ICD-10的编码总规则, 主要诊断的选择是指在本次医疗事件中, 选择对健康危害最严重、花费医疗精力和医疗费用最多、住院时间最长的疾病诊断为患者的主要诊断[3]。由于临床医师缺乏ICD分类知识, 造成疾病诊断的填写顺序不当: (1) 因食物中毒引起多脏器损伤休克死亡, 选择休克为出院主要诊断是错误的, 应选择食物中毒为出院的主要诊断。 (2) 患急性心肌梗死, 因心源性休克死亡, 出院主要诊断应选择急性心肌梗死。 (3) 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 正确的填写顺序应是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 正确的填写顺序应是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4) 损伤的编码顺序, 如头皮擦伤、头皮血肿、颅底骨折、创伤性硬脑膜下血肿, 应为创伤性硬脑膜下血肿、颅底骨折、头皮擦伤、头皮血肿。部分临床医师不管病情轻重, 随意填写疾病诊断, 不能体现主要诊断的选择原则, 也将对分类和统计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出院的主要诊断选择很重要, 它是国家对病种统计, 医疗保险付款、医疗、科研、教学、医疗差错事故处理、重大疾病和伤残鉴定的主要依据。

3 手术后就医, 疾病诊断书写不确切

(1) 手术后并发症和继发性疾病诊断名称书写不确切。如:××术后 (切口感染) 、××切除术后 (肠粘连) 、××术后 (出血) 、××术后 (伤口裂开) 等。 (2) 手术后继续治疗的疾病诊断书写不确切。如:××癌术后 (化疗) 、××骨骨折术后 (取出内固定装置) 。以上问题, 主要是医师对国际疾病分类知识了解不足, 只注意患者术前的疾病, 没有掌握关于“疾病和死亡的外因”以及“影响健康状态和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等情况以及就诊的“目的”、“原因”等都可作出疾病诊断的方法, 致使一些疾病诊断不确切, 无法与国际疾病分类要求相吻合。

4 解决对策

4.1 加强对临床医师关于国际疾病分类知识的讲座

利用医院的院报宣传ICD有关知识, 按照医学标准疾病诊断名称, 也可以将ICD-10数据库软件中的疾病, 按不同专科内容打印成册, 分发给有关科室作为书写疾病的参考。同时定期对新分配的年轻医师进行国际疾病分类知识的上岗培训, 重点讲授病案书写规范等知识, 从根本上提高病案书写质量。

4.2 对编码员进行ICD-10提高班培训, 提高编码质量

编码员在编目时遇到病案中的问题, 应及时与有关医师取得联系, 进行磋商和交流意见, 从而得出正确的编码。此外, 病案编码员还应利用工作时机努力学习ICD-10分类知识和有关的医学知识, 争取参加ICD-10提高班培训。编码员是否具有ICD-10相关知识, 能否胜任ICD-10编码工作, 关系到等级医院评审, 病案管理是否达标的大问题, 因此应当重视。

4.3 定期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医院应成立病案质控小组, 定期抽查归档病案及临床在架病案, 对病案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采取有效措施, 把病案三级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疾病诊断名称,疾病分类,病案首页,对策

参考文献

[1]李磊, 刘桂芳, 侯桂丽.疾病诊断在病案首页填写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 2002, 22 (10) :29-30.

[2]北京协和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编译.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M].第10次修订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163, 424-425, 801, 889.

乳房疾病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月—8月我院收治的初产妇共120例, 均为剖宫产行硬膜外麻醉, 术后用硬膜外镇痛泵者。按自愿方式随机分成2组, 观察组60例, 对照组60例, 2组产妇均无妊娠合并症、产后并发症、乳头凹陷、乳头平坦者, 均为足月分娩 (37周~41周) 。产妇年龄 (20岁~33岁) 、产后出血量、婴儿体重 (2.5~4.0 kg) , A pgar评分、婴儿性别等均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产妇均得到常规母乳喂养指导:包括母乳喂养知识健康宣教, 乳房护理指导, 早接触、早吸吮, 指导母乳喂养正确含接姿势, 喂奶技巧, 手工挤奶方法, 实行母婴同室等。观察组于产后4 h~12 h内由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系统的乳房按摩, 连续3 d。对2组产妇纯母乳喂养情况进行电话随访至产后1个月。

1.2.1 乳房按摩方法

操作者洗净双手, 产妇取平卧位或坐位, 用温度为45~50℃的热毛巾盖住整个乳房, 热敷5 m in后, 擦洗干净乳头处的污垢, 使乳腺导管管口通畅。用双手掌面的大小鱼际肌以螺旋式均匀按摩乳房壁 (不要刺激乳头) , 右手从右乳下方按摩至左乳上方, 接着从左臂内侧按摩至左乳侧面, 左手从左乳下方按摩至右乳上方, 接着从右臂内侧按摩至右乳侧面, 每节操做30次, 按摩后牵拉乳头数次, 每日1次。产后对婴儿每日吸吮次数少于6次的产妇增加挤乳刺激的次数, 连续3 d。完毕后让产妇佩戴合适的棉质乳罩, 以防乳房下垂, 影响产后乳汁分泌[1]。

1.2.2 注意事项

乳房按摩在产后4 h~12 h内进行, 每次按摩前, 护理人员要清洁消毒双手, 操作时手法宜轻柔, 用力适度均匀, 不损伤皮肤, 冬季应注意保暖。我们在按摩乳房的同时, 耐心向产妇介绍泌乳原理、母乳喂养知识以及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相关知识, 为其树立母乳喂养信心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观察指标

观察产后4 d乳房肿胀发生率, 产后1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乳房肿胀的基本诊断:乳房疼痛、水肿、皮肤绷紧、乳汁不畅等。乳房肿胀程度:Ⅰ度触之如嘴唇, 为轻度肿胀;Ⅱ度触之如鼻尖, 为中度肿胀;Ⅲ度触之如额头, 为重度肿胀[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表2。

例 (%)

由表1、表2可以看出, 产后乳房按摩可使产后乳房肿胀发生率降低 (P<0.01) , 纯母乳喂养成功率提高 (P<0.05) 。

3 讨论

3.1

虽然常规母乳喂养指导可以促使产妇早泌乳, 减轻乳房胀痛, 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但剖宫产产妇因术后切口的疼痛、静脉输液、留置导尿、体位受限等诸多因素害怕给新生儿喂哺, 因此难以保持至少每天6~8次的婴儿吸吮, 从而影响母乳喂养。并且中小城市市民大多文化素质不高, 未做到定期产检和到孕妇学校上课, 因此对孕期乳头护理及母乳喂养知识了解不够, 并且初产妇乳头皮肤较薄, 乳腺管不通畅, 容易产生乳房胀痛。如果乳汁得不到及时排空, 乳汁淤积成块, 则乳房胀痛更加明显, 表现为乳腺胀满, 伴硬结, 触之痛感, 出现肿胀及沉重感, 以致影响泌乳及丧失喂养信心, 甚至发生急性乳腺炎, 从而影响到母乳喂养成功率。

3.2

乳房按摩可以改善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促使乳腺管通畅, 乳汁分泌旺盛;可以松解乳房基底部与胸大肌筋膜的粘连, 保护乳房组织的弹性。有研究者还认为, 在产后2 d~3 d内积极进行乳房、乳头按摩, 可使乳房、乳头组织疏松, 使乳汁顺利通过乳腺管汇集乳窦处, 按摩还促使乳房变软, 乳头和乳头颈弯曲度增加[3], 易于新生儿吸吮, 缓解产后乳房胀痛。本资料研究结果与该结论一致, 即乳房按摩能促使乳腺管通畅, 降低产后乳房肿胀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效果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3

产后乳房胀痛是产科临床的常见症状, 一旦发生给产妇及家属带来身心上的苦恼, 影响母乳喂养和家庭和谐。自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以来, 为转变护理理念, 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我科护理人员把每项工作从细节抓起, 即孕妇住院待产期间进行全面的母乳喂养知识健康宣教, 产后4 h~12 h内即开始给产妇进行系统的乳房按摩, 各班护士准确记录每次按摩时间、次数, 并严格做好交接班。乳房按摩的原理:运用推、拉、按、揉对乳房、乳头产生刺激, 使局部血液循环畅通。其可减轻产妇乳房胀痛的痛苦, 树立母乳喂养信心, 增加母婴感情, 增进家庭和谐, 密切护患关系, 是一种无创的护理技术。简便易学, 无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社区、基层医院均可开展, 能够充分体现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值得产科临床推广应用。

3.4

为了确保乳房按摩每天1次, 护士对家属进行了一对一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乳房按摩方法和注意事项、用物的准备等;培训考核合格, 方可允许顺产产妇在家进行乳房按摩和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乳房按摩对乳房胀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产妇按自愿方式随机分成2组各60例, 实行常规母乳喂养指导的为对照组, 实行常规母乳喂养指导+乳房按摩的为观察组。比较2组产妇乳房肿胀及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乳房肿胀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纯母乳喂养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产后早期乳房按摩能预防产后乳房胀痛, 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关键词:产后,乳房胀痛,乳房按摩,母乳喂养

参考文献

[1]桑未心.妇产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60.

[2]何国平.实用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611.

浅谈口腔疾病与全身性疾病的关系 篇10

1营养缺乏

1.1 尼克酸缺乏病

又叫烟酸缺乏病, 也称糙皮病又称蜀黍红斑。口舌痛是早期或唯一的表现, 早期常因口舌痛到口腔科就诊, 同时伴有食欲不振、胃肠胀气、倦怠、失眠、心悸、头晕、健忘、焦虑等, 往往易误诊为神经衰弱。检查可见口舌炎变, 舌面表皮糜烂、充血、水肿呈猩红色, 颈、手、下臂、足踝等显露部位, 两侧对称的伸面皮炎。早期状似日晒所引起, 慢性期则有灰棕色素沉着, 同时有轻重不等的腹泻, 每天可达10余次, 以液体粪为主;以及谵妄、幻觉与思维错乱等中枢神经症状, 用烟酸或烟酰胺治疗有效, 而只做口腔局部治疗是无效的。

1.2 维生素B2

缺乏症 口角炎与唇炎是首要症状, 口角一侧或双侧有白色糜烂, 唇部干燥发红, 并可出现结痂、裂缝、出血、脱屑等, 张口每感刺痛。舌部灼痛也常见, 舌面乳头充血炎变, 常伴有肥厚水肿, 但表皮糜烂很少;同时阴囊瘙痒, 有干痒性皮炎或皮脂溢出性皮炎;眼部烧灼感、畏光、流泪、眼睑边缘皮肤干燥、角膜周围充血;有时有知觉减退、麻木等肢体感觉异常, 用足量维生素B2 治疗有显著疗效。

1.3 维生素B12与叶酸缺乏

病变无特征性, 口舌肿痛, 经久即趋萎缩, 同时出现胃酸缺乏、腹泻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血象、骨髓象、胃液分析及用维生素B12 和 (或) 叶酸试验治疗有助于诊断。

1.4 铁质缺乏

除口舌痛外, 临床上可见萎黄病、低色素性贫血、胃酸缺乏、胃肠疾病、钩虫感染等, 血象、骨髓象及足量铁剂治疗有助于诊断。

1.5 维生素C缺乏症

主要有齿龈水肿、灼痛与出血, 常因牙齿松动而咀嚼困难。全身症状可见黏膜、关节出血倾向, 尤以反复的关节出血及骨膜下出血所致的关节挛缩、肢体疼痛为显著症状, 严重的可有胃肠道与尿路出血。如单用止血药物疗效差, 足量维生素C治疗疗效显著。

2造血系统疾病

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在口、舌、咽及齿龈表现肿痛, 出血或坏死, 尤其以单核细胞型白血病更为明显, 所以一定要作血象和骨髓象助诊。

3感染

猩红热患者病程3~4 d, 舌乳突有弥漫性肿胀充血, 出现“莓样舌”, 口腔黏膜炎变, 但疼痛不明显, 而咽炎与淋巴结炎引起的疼痛较显著;麻疹患者, 在病程第2、3天口腔黏膜出现麻疹黏膜斑, 同时口腔黏膜充血、水肿, 但口舌痛一般轻微, 以上两病多见于儿童;梅毒黏膜斑可见口腔与舌的任何部位, 浅表的白色或灰白色斑, 如有继发感染, 要与烟酸缺乏鉴别, 可作康-华氏反应来助诊。

4中毒

汞中毒时, 口腔黏膜、舌与齿龈均可有极度红肿、糜烂与溃疡, 除见口舌痛、牙齿松动、口臭、流涎外, 齿龈边缘可见蓝色线条;口腔炎亦可见于铋或铅中毒, 齿龈每出现黑色线条;在肾功能衰竭的终期, 口腔黏膜可有糜烂、出血或坏死, 口舌痛常见。

5过敏

各种抗原性物质与药物局部接触、吸入或内服, 均可发生过敏反应, 发作急骤, 唇舌、软腭肿胀与灼热瘙痒, 称为“血管神经性水肿”, 除口腔表现外, 全身有过敏现象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6结缔组织病

乳房疾病 篇11

1. 了解引起疾病的主要病原

资料显示,目前已发现的可以引起原发性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四大类,共150多种。但在奶牛生产中,大多数病原由于不具备致病条件而不引起发病,临床中常以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支原体、大肠杆菌、化脓性放线菌等病原引起的奶牛乳房炎为多见。

2. 掌握病原的发病特点

无乳链球菌是高度传染性病原菌,大多为亚临床感染,偶尔有急性暴发,一般不引起明显的脓肿或纤维化,但可以导致感染腺体的慢性感染,从而长期地减少奶产量;停乳链球菌比无乳链球菌传染性弱,但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时间却比无乳链球菌早;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奶牛通常表现为亚临床感染,除了降低产量外,病变乳区还会纤维化和形成微小脓肿,造成永久性实质破坏;支原体可导致牛群的急性地方性乳房炎,随后可转变为慢性乳房炎,临床特征为乳区肿胀但无热痛反应,泌乳异常,且常伴有关节性跛行和呼吸道症状;大肠杆菌多感染舍饲牛,严重的可引起乳房坏疽和出血性乳房炎,多见于高产奶牛以及产后泌乳高峰时期;化脓性放线菌是奶牛皮肤的常见菌,该菌感染时常引起严重的化脓或脓肿,绝大多数感染发生在干奶期,并因干奶牛处于泥泞、潮湿、肮脏的环境而发病率增加。

3. 清楚病原的感染途径

无乳链球菌主要通过挤奶人员的手或消毒不彻底的挤奶杯传染;乳头末端的创伤、挤奶卫生条件不好则会促进停乳链球菌在牛群中扩散;乳头和乳房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感染源;支原体经由挤奶工人、挤奶机械及共用的乳房清洗液进行扩散;大肠杆菌来源于牛粪与污染的环境,主要经乳头管侵入乳房;化脓性放线菌常随蝇类叮咬乳头而扩散。

4. 熟知病原的发病症状

奶牛患无乳链球菌性乳房炎时,很少表现出全身症状,但在感染初期可能会出现间歇性发热;停乳链球菌性乳房炎病例常见乳区肿胀、发热、捏粉样,并伴有异常分泌;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在急性发作或感染初期,奶牛表现发热、轻度厌食,患部乳区肿胀、疼痛、微热,乳汁呈奶油状或含脓,或稀的乳汁中散布着凝块、絮状沉淀;支原体性乳房炎的早期乳汁为水样,并伴有沙粒样絮状物,经过几天,乳汁可变为淡棕黄色浆液样物质,还有凝块、絮状物或脓;大肠杆菌性乳房炎的典型症状是炎症乳区温热、肿大,乳汁较正常乳稀薄、呈水样或浆液样,并伴随有发热、食欲不振、瘤胃蠕动减缓、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腹泻等全身症状;化脓性放线菌引起急性乳房炎时,奶牛表现发热,乳区坚实、发炎,分泌的乳汁呈水样并伴有块状以及米粒状凝块。化脓性放线菌引起亚急性乳房炎和慢性乳房炎时,奶牛不表现全身症状,但乳房极度坚硬、肿大,大部分乳汁中有牙膏样物或乳汁浓稠。

乳房疾病 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共裕社区居民256人进行乳房自我检查调查, 针对妇女进行乳房自我检查的方法宣教指导, 年龄18~69岁, 平均年龄45.6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52人, 高中126人, 初小78人。

1.2 方法

1.2.1 乳房自我检查是妇女自愿的、有意识的进行自我保健的内容之一。

它的优点是经济、便捷、很少受时间限制以及对人体无损伤等, 能及时发现一些乳腺疾病, 甚至乳腺癌。对居民进行调查, 主要包括:职业、文化程度、居住环境、饮食习惯、月经婚育史、家族史、是否进行乳房的自我检查及是否掌握乳房自查方法等。

1.2.2 向人们讲解乳腺病变的高危因素及早期症状。

(1) 乳癌的高危因素[1]:指在某些特定人群中乳癌的发生机会高于正常人群的一些因素。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黄瑞雪认为包括以下几种:①有肿瘤家族史, 尤其是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者。②未哺乳或哺乳不正常者, 终生未生育或高龄生育者。③一侧已患乳腺癌者。④月经初潮早于13岁, 绝经年龄迟于55岁者。⑤营养过剩, 中年后明显肥胖者。⑥长期应用激素药物, 接触有害、有毒物质和射线者。 (2) 乳腺病变早期症状[2]:①肿块对于成年妇女来说, 一旦发现乳腺中有能触及得到的任何肿块, 必须予以重视, 以排除癌的可能性。乳腺癌的生长速度一般较慢, 但又有快有慢, 在妊娠期或哺乳期生长就较迅速。肿块也有大有小, 愈小则转移的机会也越少, 而治愈的机会则越多。所以, 女同胞们在检查乳房时必须仔细, 以防遗漏。肿块的形态多呈不规则而偏于圆形或长圆形, 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 质硬。早期乳腺癌的肿块, 用手指可以自由推动, 但如果它已侵犯到胸大肌或胸壁时, 则推动要受到限制。②疼痛感:大多数患者开始并无疼痛感觉, 只有少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 主要是有隐痛、钝痛、牵拉痛或针刺样痛, 多为阵发性, 只有在晚期才出现持续性疼痛。③乳头改变:乳头主要有两方面的改变, 一是乳头回缩、深陷、固定不动, 或者略有抬高;二是乳头溢液, 可溢出纯血性、浆液血性、乳样或水样液。④局部皮肤改变:当癌组织侵犯皮肤时, 可使皮肤局部下陷, 形成所谓的“酒窝”症状;当真皮水肿, 表面呈“橘皮样”改变;当癌侵犯皮肤并使皮肤破溃后, 则形成“溃疡”。⑤乳房轮廓的改变:正常乳腺具有完整的弧形轮廓, 若此种弧形出现任何缺损或异常, 如皮肤某处隆起或凹陷, 是乳腺病变的表现, 可能是早乳腺癌的表现。

1.2.3 自我检查法。

一般乳腺自查应每月1次, 对于月经规律的妇女, 乳房自我检查的最佳时间通常是月经来潮后第9~11天。因此时雌激素对乳腺的影响最小, 乳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乳房充血量少、柔软, 较容易摸到肿块, 发现病变。对于已经停经的妇女, 可选择每月固定时间进行检查。乳腺自我检查的方法很简单, 一般可在起床、睡觉、更衣、洗澡时进行。美国癌症协会推荐以下三种乳腺自检方法[3]。 (1) 对镜自照法:面对镜子, 两手叉腰, 观察乳腺的外形。然后, 再将双臂高举过头, 仔细观察两侧乳腺的形状及轮廓有无变化, 乳腺皮肤有无红肿、皮疹、浅静脉怒张、皮肤褶皱、橘皮样改变等异常, 观察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 是否有抬高、回缩、凹陷, 从乳头里有无分泌物溢出, 乳晕颜色是否改变。最后放下两臂, 双手叉腰, 两肘努力向后, 使胸部肌肉紧绷, 观察两侧乳房是否等高、对称。 (2) 平卧触摸法:平躺, 右臂高举过头, 并在右肩下垫一小枕头, 使右侧乳腺变平。将左手四指并拢, 用指端掌面检查乳腺各部位是否有肿块或其他改变。指腹缓慢、稳定、仔细地触摸乳房, 在右乳房作顺或逆向前逐渐移动检查, 从乳房外围起至少三圈, 直至乳头上下或放射状方向检查, 但应注意不要遗漏任何部位。同时, 一并检查腋下淋巴结有无肿大。最后, 用拇指和食指间轻挤压乳头, 观察有无乳头排液。如发现有混浊的、微黄色或血性溢液, 应立即就医。用右手同样的方法检查左乳房。 (3) 淋浴检查法:淋浴时, 因皮肤湿润更容易发现乳腺问题。方法是用一手指指端掌面慢慢滑动, 仔细检查乳腺各个部位及腋窝是否有肿块。注意事项:在触摸时, 正确的手法是并拢手指以指腹轻轻触按乳房, 不能用手指提、抓、捏, 否则很容易将正常乳腺组织误以为肿块。女性朋友在乳腺自查时, 如发现异常, 应及时就医, 从而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1.2.4 预防。

产后哺乳可降低发病的危险性, 保持心情的舒畅、情绪的乐观是乳腺增生的最好防御武器, 尽量不吃避孕药, 低脂肪饮食, 少吃动物内脏。 绝经后的妇女注意控制体重, 防止肥胖, 肥胖对乳腺癌预后也有影响。同时注意胸罩穿戴要得当, 过紧、过厚、透气不良, 会影响乳房淋巴液的正常循环, 不能及时清除有害物质, 久而久之, 易使乳腺细胞发生病变。

2结果

结果显示:大多数妇女从未进行乳腺自我检查, 有12人做过自我检查但方法不正确, 也未坚持每月查。通过指导妇女掌握乳腺自我检查方法, 在2年内自我检查发现异常, 来医院经专科医师临床检查后, 选择彩超或钼靶进一步检查、诊断, 其中乳腺增生133例, 乳腺纤维瘤10例, 乳腺非典型增生1例。

3讨论

乳腺疾病是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乳腺疾病, 尤其是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且逐渐年轻化, 中国的乳癌罹患人数越来越多。但多数乳癌病人就医太晚, 显见妇女自我乳房检查率太低, 且因医学知识偏差或个性保守摸到乳房肿块后, 不愿就医。早期乳癌多无明显症状, 偶尔发现乳房硬结, 大轻甚至消除患儿的痛苦, 且操作简单, 同时可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观察乳房自我检查在乳腺病变早期诊断方面的有效性。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共裕社区居民256人进行乳房自我检查调查, 针对妇女进行乳房自我检查方法正确保健指导, 观察指导后自我检查发现异常主动来医院检查的情况。结果:与无乳房自检相比, 乳房自我检查可提高乳腺病变检出率。结论:乳房自我检查对乳腺病变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加强宣教指导, 以提高其重要性。

关键词:乳房自我检查,乳腺疾病,早期诊断,宣教指导

参考文献

[1]李树玲, 主编.乳腺肿瘤学 (M) .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7:344-347.

[2]金宗浩, 主编.乳腺增生和乳腺癌 (M)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37-47.

上一篇:选题编辑下一篇:问题引导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