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体会

2024-05-11

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体会(共11篇)

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体会 篇1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 是乳腺受到物理、化学、微生物刺激所发生的反应, 其特点是乳中的体细胞, 特别是白细胞增多以及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变化所致。中兽医称“乳痈”, 认为是由于防养管理失宜, 邪毒侵入乳房, 与积乳互结, 乳络受阻致病。

乳房炎给奶牛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而且许多疾病也通过乳传染给人, 危害人的身体健康。本人从2005年先后收治21例, 治愈21例, 治愈率100%。有一些体会, 供同仁参考。

1 病因分析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 发生乳房炎的主要因素是饲养管理不当, 牛舍潮湿, 粪便不及时清除, 洗乳房用的水不清洁以及不正确的挤奶方法等, 使病原体附着乳头上继而侵入乳房, 病原也可通过消化道、生殖道及损伤的皮肤进入体内, 经体液转至乳房而引起感染。根据乳房及乳汁有无肉眼可见变化, 乳房炎分为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

2 治疗

2.1 乳房炎的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在预防上, 应适量限制精料和饮水, 并尽可能地把病牛关在清洁、干燥、温暖的厩舍内, 保持安静。中药用公英瓜萎散加减。方剂:公英瓜萎散, 蒲公英, 瓜萎, 贝母, 乳香, 没药, 当归, 穿山甲, 白芷, 赤芍, 甘草。共为细末, 黄酒引内服。

2.2 方解

本病为痰, 湿, 血郁结散, 化而为炎, 改成为疽, 故以化痰利湿, 活血祛瘀, 消肿止痛为治疗原则。方中以蒲公英清热解毒, 消肿散瘀;瓜萎、贝母清热散结;当归、乳香、没药养血活血, 祛瘀止痛;穿山甲活血、通经、下乳、消肿排脓;白芷、赤芍祛瘀止痛。诸药配合, 则肿消痛止, 更以甘草调和消药, 解疮毒。临床中如肿痛严重, 可加清热解毒, 行气散结的地丁草, 金银花, 连翘, 乳汁不利的加通草, 路路通, 王不留行等清热消肿, 通则下乳。

3 典型病例

3.1 病例1

朔北李家堡村李某某的黑白花奶牛4岁, 2胎, 产后有乳, 乳汁较稠, 含絮片, 乳房硬、肿、红、热, 触之敏感, 乳头根部较硬, 挤奶困难。

处方:蒲公英100g、鱼腥草100g、瓜萎60g、贝母20g、乳香20g、没药20g、白芷40g、当归60g、赤芍40g、地丁100g、二花30g、连翘40g、莪术40g、三棱40g、穿山甲20g, 研末灌服, 经3天治疗, 病牛痊愈。

3.2 病例2

朔北阿家堡村阿某某的黑白花奶牛2岁, 初产, 产后无乳, 乳房痛肿, 有结块, 乳头根部有结节物, 挤奶困难, 乳汁粘稠, 呈点滴状排出。

处方:蒲公英120g、瓜萎60g、乳香30g、没药30g、白芷40g、当归80g、赤芍30g、地丁40g、二花30g、连翘40g、漏芦90克、五不留行40g、路路通50g、鱼腥草90g、穿山甲20g, 研末灌服, 第4天检查, 乳房恢复正常, 乳汁正常。

3.3 病例3

朔北代同庄村温某某的黑白花奶牛6岁, 有犊, 乳房红肿, 食欲减少, 接近废绝, 乳汁灰白, 有血, 体温微升, 触觉敏感。

处方:蒲公英120g、瓜萎70g、二花60g、连翘60g、当归80g、鱼腥草120g、地丁100g、白芷40g、赤芍40g、地榆70g、仙鹤草70g、甘草20g、穿山甲20g, 研末灌服, 每日1剂, 共用2剂, 第3天检查, 明显好转。本病根据症状判为脓性出血性乳房炎, 所以, 方中加鱼腥草以排脓, 加地榆、仙鹤草收敛止血, 由于患牛有犊, 而乳香没药有活血, 破血的功效, 易伤胎犊, 故方中减去。

4 小结与体会

对乳房炎的治疗, 历来采用抗生素, 也用磺胺类和呋喃类药物, 这种单纯的西医疗法对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但其可引起病原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菌性和抗生素在乳中的残留。用本方治疗, 乳房炎没有产生抗菌性, 对乳品的质量也无影响, 而且治愈率极高, 临床实践表明本方对隐性乳房炎也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对某些病毒、真菌及钩端螺旋体也有抑制作用;瓜萎、乳香、没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流感病毒以及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当归能使血肿程度下降, 对主动脉的病变有保护作用, 因而对生殖系统有活化、增强抗病力的作用, 同时降低局部的血流量, 这些对抗炎性反应、对治疗乳房炎非常有利。

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体会 篇2

规模牧场奶牛乳房炎的综合管理

奶牛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产奶,奶牛的乳房就相当于一个产奶机器,如果这个机器出了故障或运转不良,就会影响产奶量.中国不同地区临床乳房炎发病率为5%~30%,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40%~80%,平均产奶量损失10%~20%,100头牛的养殖场每年产奶量损失约15万元(不包括治疗、医药、拒收弃奶等的损失).

作 者:朱仙玉 李峰 高士宝  作者单位:朱仙玉(山西奶牛保健与疾病防控实验室,030000)

李峰,高士宝(华诚睿光(中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030000)

刊 名:北方牧业 英文刊名:BEIFANG MUYE 年,卷(期): “”(14) 分类号:S8 关键词: 

中草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研究概况 篇3

关键词:奶牛;乳房炎;中草药

中图分类号:S858.23;S853.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08)07-0021-02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奶牛养殖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新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对乳及乳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在客观上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奶牛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但是乳房炎的发生,严重地影响了牛奶的产量和质量,导致奶牛过早淘汰,使养殖效益降低,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加之在治疗该病的过程中,由于大量使用抗生素等化学药品制剂,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及各种抗生素的药物残留,形成抗生素奶,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1 西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不足之处

乳房炎的常用治疗原则为抗菌消炎,改善环境,增强奶牛自身的抵抗力,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新生霉素、利福霉素、环丙沙星等抗生素是抗菌消炎最常用的药物,疗效较好。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奶牛乳房炎时,虽可达到杀菌的目的,却起不到长期促进乳腺恢复的作用,痊愈后患病奶牛产奶量下降,而且所产的牛奶长期不能食用,有些微生物能对抗生素产生顽固的抗药性,使乳房产生蜂窝组织炎,因此选择对病原微生物敏感、抑菌强度大、特异性高、对环境稳定的新药来防治奶牛乳房炎,已成为当前奶牛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2中草药在治疗奶牛乳房炎方面的优势

中草药主要以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质为原料,是动物体最易吸收的纯天然物质,含有多种生物有效成分,且毒副作用甚微,几乎无残留、无抗药性,不污染环境,尤其是在治疗奶牛乳房炎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提高奶牛产奶量

添加中草药能够促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增强乳腺代谢活动,提高奶牛产乳性能。董禄用大瓜萎散治疗奶牛乳房炎,治疗后比治疗前产奶量大大增加:而抗生素治疗后比治疗前产奶量减少8.1%。

2.2中草药能辨证施治奶牛乳房炎

根据乳房炎的发病机理和中药药理学理论。以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通经活血、消肿止痛、活络通乳为原则,补气升阳、扶正祛邪。从而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动态平衡,达到防治目的。中草药可直接或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间接抑制或杀灭乳房炎的病原菌。同时中草药又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2.3增强机体免疫机能

中草药有效的免疫活性成分主要为多糖、甙类、生物碱、挥发性成分和有机酸。这些活性物质可以增强动物抗体的生成,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且能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同时一些生物制剂如微生态制剂等与中草药结合在一起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加强机体的防御能力,清除氧自由基及修复被损伤的乳腺细胞等。

2.4 中草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疗程短,见效快,经济实用

中草药不仅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还具有调节机体免疫机能的作用,通过行气活血、散结消肿、通经下乳等功能,在治愈乳房炎的同时,还有增强奶牛乳汁分泌功能。李德鑫用“乳炎消”注射液治疗奶牛急性乳房炎,治愈率较高。顾怀君用“乳康灵”拌料治疗急性乳房炎,有效率96%,隐性乳房炎转阴率为98%。高纯一等用“公英散”加味拌料治疗奶牛乳房炎,有效率达92%。

2.5 中草药复方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抗菌、抗炎作用

通过对中草药剂型的研究及临床试验表明:中草药能够明显增强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提高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力。金凤等报道,用党参、黄芪、当归等中药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药效明显。

2.6补充营养成分,增强物质代谢

中草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及活性物质,可改善营养成分及结构比例,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加强乳腺代谢活动,增强消化吸收功能,改善机体造血机能和血液循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奶牛生产性能,增加产奶量,改善乳汁成分。中草药对预防和治疗奶牛乳房炎有积极作用。杜健等发现在日粮中添加“增乳保康散”饲喂奶牛,能显著提高产奶量,同时能补充奶牛机体的营养成分,并增强物质代谢。

3 中草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

3.1 中草药添加剂与生物制剂结合防治奶牛乳房炎

两者结合防治奶牛乳房炎具有很好的效果。生物疗法是直接利用活的生物治疗疾病的方法。在人医方面有许多报道,但在动物疾病防治方面所做的研究较少。国外学者利用水蛭素具有抗凝、抗水肿、止痛和预防生成血栓、降低血管痉挛和小动脉压、提高组织供氧、使免疫系统活化、抑制致病性微生物等作用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胡平用绿草素结合生物疗法治疗奶牛乳房炎获得显著效果。

3.2 中草药添加剂防治奶牛乳房炎

杜健等发现用“增乳保康散”添加饲喂奶牛,不但可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而且隐形乳房炎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大大减少。

3.3 中草药复方治疗奶牛乳房炎

刘运镇等观察了中药“乳炎灵”注射液(用连翘、蒲公英、金银花、黄芩、党参制备)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试验,结果显示该药临床使用安全、抑菌效果显著,每头每天提高产奶量9%;魏宁等报道,选择给药后血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升高率为药效学指标,对中药复方制剂“乳炎平”(黄芩、蒲公英、金银花、党参等8味中药制成的注射液)进行了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量效关系表明,在一定的给药剂量范围内,“乳炎平”对血清中SOD活力的升高率呈现量效相关;通过时效关系研究,表明“乳炎平”灌胃0.25~9h后,血清SOD活力显著提高,在5h后达到最高点。

4中草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前景与展望

4.1 中草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前景

中草药在治疗奶牛乳房炎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目前已经有多种中草药产品投放市场,其中一些中草药复方制剂和中草药提取物制剂在治疗奶牛乳房炎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且有的治疗效果与青霉素相当。有的甚至优于青霉素,一些学者对治疗奶牛乳房炎中草药制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中草药治疗乳房炎是通过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抗菌功能来实现的,因此开展中草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研究,不但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和绿色食品消费的要求。

4.2 中草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发展方向

(1)加强对中草药制剂质量控制标准的研究,因为每味中草药均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它们的有效成份和无效成份之间也没有绝对的界限,又在不同情况下相互转化,同时又因为它们的产地、采收季节、储藏和炮制方法等不同,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应该首先严格把握检验关,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控制,其次根据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对制剂进行质量控制,以使制剂具有稳定的疗效。

(2)大力开展中草药制剂、剂型的研究,根据现代制药技术和方法。可以开展乳房透皮吸收剂、肌肉注射剂、穴位埋植剂等不同剂型的研究,研制出适合兽医临床应用的剂型。

(3)开展药理学、中药学、药剂学、药物动力学、免疫学以及临床兽医学等多学科协作研究,研制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

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技术 篇4

1 乳房炎的症状

1.1 急性乳房炎

患有急性乳房炎奶牛的乳房患部有程度不同的充血、肿胀、温热和疼痛。乳房上淋巴肿大, 乳汁排出困难, 泌乳减少或停止, 乳汁变稀, 内含凝乳块或絮状物, 有的混有血液或脓汁。严重者体温升高, 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

1.2 慢性乳房炎

患有慢性乳房炎的奶牛多无明显症状, 个别病牛体温略高, 食欲减退。少数有明显症状, 乳房患部有结块, 泌乳量减少, 乳汁变稠略带黄色, 内含凝乳块, 由于结缔组织增生变硬而丧失泌乳能力。

2 治疗方法

2.1 急性乳房炎的治疗

急性乳房炎须采取全身用药和部位用药相结合的办法。全身用药使用四环素4~5g、糖盐水2000ml, 或红霉素400万~600万IU、5%葡萄糖溶液1500ml静脉注射, 每日一次。部位用药可采用以下方法:

2.1.1 封闭法

急性乳房炎多采取乳房基底封闭, 每个乳叶注射0.25~0.50%鲁普卡因50ml。

2.1.2 灌注法

先将乳房患部乳汁挤净, 用0.5%环丙沙星100ml加入青霉素160~240万IU, 患病乳房一次灌注, 每日2~4次。若乳汁中含有絮状物或凝血块较多时, 宜用0.1%雷夫奴尔溶液冲洗后, 再灌注抗菌药。

2.1.3 热敷法

乳房炎后期, 可用20%硫酸镁溶液热敷, 同时按摩乳房。

2.2 慢性乳房炎的治疗

对于慢性乳房炎, 采用中药防治, 可取得较好疗效。药用蒲公英、鱼腥草、夏枯草各300g (均为鲜品) , 海藻、昆布、浙贝、瓜蒌、皂角刺、牛蒡子、连翘各150g, 甘草70g, 干品碾末后分6等份, 用前3味鲜品煎汤冲调, 每日3次, 每次1份。连用几剂, 直至乳房患区硬结消散。

3 治疗体会

⑴急性乳房炎发展很快, 治疗越早越好, 且应采用综合疗法, 单一方法往往延误病程。

⑵药量要足, 在彻底治愈后方能停药, 否则可能复发或转为慢性乳房炎, 造成损失更大。

⑶乳房炎病例若乳中带血, 治疗中应辅以凉血止血中药。

摘要:本文根据临床经验介绍了奶牛乳房炎的病症、治疗方法和体会, 以期对奶牛养殖场 (户) 防止乳房炎给予指导和帮助。

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 篇5

关键词:乳房炎 预防 治疗 病因 环境 管理

1、临床症状

奶牛乳房炎全年皆有发生,从每年6月份开始,以7~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主要发生于泌乳初期和停乳时。

1.1隐性乳房炎

乳房和乳汁都无肉眼可见异常,而乳汁在理性化性质、细菌学上发生明显变化。pH值在7以上,呈偏碱性,乳内含奶块、絮状物,氯化钠含量增加至0.14%以上。

1.2临床型乳房炎

乳房和乳汁均有肉眼可见的异常。乳房轻度发热,由于痛感而拒绝哺乳和挤乳,患者侧肢跛行。乳汁分泌减少,乳汁中有絮片、凝块,有时呈水样,乳汁颜色、味道异常。急性炎伴有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沉郁、泌乳减少或停止。

2、乳房炎发病的原因

2.1自身原因

2.2 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2.3 营养因素

3、预防措施

3.1 搞好环境卫生

牛舍、运动场应该清洁、干燥,及时清理粪便、积水、泥泞。垫草应干软、清洁、新鲜,并且要经常更换。定期对运动场和牛舍进行消毒(每隔15天用消毒液喷雾消毒1次),乳房炎高发季节应加强消毒。改善畜舍环境,使畜舍通风良好、向阳性好。经常刷拭畜体,保持乳房清洁。

3.2 加强饲养管理

必须按照科学的饲养标准和饲养制度规范饲养奶牛,保证奶牛机体处于最佳生理功能。给予营养全面的配合日粮,注意各生产阶段精粗饲料的合理搭配和青绿、多汁饲料的饲喂量,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如维生素A、维生素E、硒、锌和铜等,禁喂变质饲草料。

3.3 规范挤奶操作,注意挤奶卫生

良好的挤奶操作程序是预防乳房炎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必须严格遵守。挤奶前应将牛体后部刷擦干净,用已消毒的毛巾擦洗干净乳房,用消毒药液浸泡乳头或喷雾消毒,消毒后再挤奶,最好是一牛一巾,挤完奶15分钟之后,乳头环状括约肌才能恢复收缩功能。

3.4 定期检查

加强对乳房炎的监控,对每头成年母牛定期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发现后及时进行治疗。

3.5 接种乳房炎疫苗

乳房炎疫苗是一种预防乳房炎的特效疫苗,能有效预防乳房炎,特别是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具体使用方法:肩部皮下注射3次,5ml/次。

3.6 加强干奶期奶牛乳区的护理

制定科学的干奶方案是切实可行、省事省钱的预防方法。干奶期对乳房炎进行预防和治疗,能显著减少一个泌乳期乳房炎的发生,例如做好干奶前的饲养管理,特别是对高产奶牛的营养和饮水控制,在最后一次挤净牛乳后,向乳房内注入长效抗菌药物,并连续7~10天每天一次乳头药浴。

4、奶牛乳房炎的治疗

治疗原则,消炎、杀菌、止痛,恢复乳房功能。

4.1 干奶期奶牛乳房炎的治疗

进入干奶期后,由于停止了挤奶,乳房内的白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数也随之骤然减少。又加上取消了每日的乳头药浴,因此在干奶后的3周内,极易发生环境性病原菌的感染。牛群可显著降低下一个泌乳期的乳房炎发病率。

4.1.1 干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步骤

停奶应选在预产期的55~60天之前。最少不得低于40天。否则乳腺的损伤组织和乳腺分泌细胞得不到充分修复和补充。一般有逐步停奶和一次性停奶两种方法,为了配合于奶牛的治疗,降低新感染率,最好采用一次性停奶:对于日产奶量高于lOkg的牛,在停奶前3~4天。要逐步减少饲料及水的喂量。

干奶期乳房炎治疗常采用乳房灌注法。但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如方法不当,反而会将环境中抗药性强的细菌带入乳房。这些环境中的病菌比寄生在乳房内的病菌对乳房造成的损伤更广泛,更严重。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可按下列方法进行操作:将奶完全挤干净:挤完后迅速进行乳头药浴;用干凈毛巾或纸擦干乳头上多余的浴液;用酒精棉球对乳头消毒,一个棉球只能消毒一个乳头,先消毒外侧的一对;灌注药物时先从近侧的一对乳头开始,为了避免感染。乳针不要插入的太深,6mm即可。灌注后要按摩乳房,一支针头只能用一个乳头,再进行一次乳头药浴。

4.2 奶牛初乳期的乳房炎防治

奶牛初乳期即奶牛分娩后7天以内挤奶的时期。由于此时期多数奶牛患有乳房水肿,以及红、肿、热、痛的炎性反应,使奶牛拒绝挤奶。初乳期无法清奶,当乳房给药时,药物的吸收效果差。水肿的乳房在奶牛休息时易发生挤压,至使乳房局部循环发生障碍而引发肿块,进一步继发乳房炎。

4.2.1 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对有出血性的乳区,应补充钙剂后再进行清奶,防止发生瘫痪,然后再进行乳房输药。在生产上以冷却疗法最为简单、经济、快捷。方法是每日挤奶3~4次;在每次挤奶后用4"C的生理盐水500~1000mL,一次性输入患病乳区,同时肌注止血药物。原理是冷刺激作用于乳房内部,使受伤的组织和血管都能收缩,同时生理盐水的体积也能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

5、总结

对临床型乳房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往乳头里送药,常用抗菌类药物,但隐性乳房炎最好不用抗菌素药物,以免造成牛奶废弃。生产中常用一些有效的消毒剂(如双氧水等)进行药浴或乳头中注入,并结合用硫酸镁热盐水清洗按摩,效果显著。乳房炎的种类繁多,致病原因各有所异,所以对乳房炎的治疗原则首先要查明发病原因和类型,取得正确诊断,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除腐败坏死型乳房炎之外,其它类型的乳房炎均有治疗的价值和治愈可能。在生产中,着重以预防为主即实行“防重于治”的方针,以减少奶牛乳房炎的发生。遵循正确的挤奶程序,创造良好的环境,采用科学管理方法是减少乳房炎发生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杨靖,阚远征.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及预防[J].中国奶牛.2006. (9) .

[2]高志彬.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及预防要点[J].中国畜禽种业.2006. (12) .

[3]杨冲,何太国,徐正国.规模化奶牛场乳房炎预防综合措施[J].奶牛杂志.2007,6.(36).

[4]苏光华,张元跃.预防奶牛乳房炎的措施[J].湖南农业.2007.(1) .

奶牛乳房炎的无抗治疗 篇6

目前国内外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仍以抗菌药物为主,但大量使用抗菌药物使得牛体内和牛奶中药物残留严重超标,直接影响到人类身体健康。在人们对畜产品药物残留问题越来越关注的今天,寻找一种能够取代抗生素,向市场提供“无抗奶”已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共同愿望。近年来用无抗药物莲参注射液治疗奶牛乳房炎已突显优势。下面笔者就如何无抗治疗奶牛乳房炎总结如下。

1 临床症状

奶牛乳房炎按临床症状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 1 浆液性乳房炎

乳房患叶肿胀、体积增大,皮肤紧涨、发红,触诊乳房增温,有硬结,质地坚硬,疼痛剧烈,乳量减少。乳汁稀薄,含有絮状物,黄白色或血清样。患侧乳房上淋巴结肿胀。

1. 2 卡他性乳房炎

乳管乳池卡他: 最先挤出的乳汁含絮片,随之乳汁不含絮片。

乳房乳池卡他: 患区红肿热痛,乳汁稀薄如水,含有絮状物和凝乳块。

1. 3 纤维素性乳房炎

全身症状明显,体温高达40 ~ 41℃,患牛精神高度沉郁,食欲减退甚至废绝,走路跛行。患叶肿大、坚硬、增温、疼痛,乳房上淋巴结肿大。乳量急剧降低或停止泌乳,只能挤出少量黄色乳清、脓汁,有时有血液。压迫乳池时有纤维蛋白凝块,呈现捻发音。

1. 4 化脓性乳房炎

患区红肿热痛显著,乳量剧减,乳汁混浊含有絮状物,淡红色,苦咸味。出现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等全身症状。

1. 5 出血性乳房炎

乳房皮肤上有红色、紫红色斑点。乳汁水样,淡红色或红色,混有絮状物、血凝块,具有呼吸加快、心率增加等明显的全身症状。

1. 6 坏疽性乳房炎

患区出现紫红斑,乳房肿、硬,剧痛,乳房皮肤发凉,呈紫褐色或暗褐色。有的出现气肿,触之有捻发音,叩之有鼓音。组织分解时排出浅红色或红褐色油膏样物,恶臭味。伴有食欲不振、反刍停止、剧烈腹泻、体温升高等全身反应。

2 牛乳房炎的无抗治疗

根据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选择以下治疗方案。

2. 1 冷敷、热敷疗法

炎症初期进行冷敷,制止渗出。2 d后应采取热敷,促进吸收,消散炎症,每日2次。但对化脓性乳房炎、坏疽性乳房炎炎症初期不能进行冷敷,后期包括出血性乳房炎也不能热敷。

2. 2 乳房封闭疗法

2. 2. 1静脉封闭疗法0. 25% ~ 0. 50% 盐酸普鲁卡因溶液200 ~ 300 m L,一次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2 ~ 3次。用药期间及停药后3 d为奶废弃期。

2. 2. 2会阴神经封闭疗法部位在阴唇下联合,即坐骨弓上方正中的凹陷处。局部消毒后,左手拇指按压凹陷处,右手持封 闭针头向 患侧刺入1. 5 ~2. 0 cm,注入0. 25% 的盐酸普 鲁卡因溶 液10 ~20 m L,如两侧乳房均患病,则两侧均注射。

2. 2. 3乳房基部封闭疗法封闭前1 /4乳区: 可在乳房间沟侧方,沿腹壁向前、向对侧膝关节刺入8 ~10 cm; 封闭后1 /4乳区: 可在距乳房中线与乳房基部后缘相距2 cm处刺入,沿腹壁向前,对着同侧腕关节进针8 ~ 15 cm。每个乳叶注入0. 25% 的盐酸普鲁卡因溶液50 ~ 100 m L。

2. 3 全身应用莲参注射液疗法

莲参注射液按每千克体重0. 3 m L一次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 d。

3 奶牛乳房炎的预防

1) 奶牛场应设管理和生活区、生产和饲养区、生产辅助区、畜粪堆贮区和病牛隔离区,各区应相互独立分隔,生活区与其他各区应相距50 m以上,并位于地势较高的上风口。

2) 保持牛舍、地面、运动场的清洁和干燥。定期对牛舍、运动场地、用具、运输工具、水源进行消毒。

3) 严格按奶牛饲养标准配制日粮,保证日粮中营养的充分和平衡,特别是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充分和平衡。

4) 正确使用奶牛榨乳机。对已发生乳房炎的奶牛进行隔离饲养和治疗,并严禁患有乳房炎的奶牛上机榨乳。

5) 做好隐性乳房炎的检测。泌乳奶牛每月进行一次检测,干乳前10 d进行1次,对检测呈阳性的奶牛及时治疗,直到呈阴性为止。

6) 注意挤奶卫生,浸浴乳头。干奶期用复方( 长效) 青霉素油剂灌注乳房。

7) 选择与主要病原相对应的疫苗进行接种,接种方式按疫苗说明书进行。

4奶牛乳房炎无抗治疗体会

1) 奶牛乳房炎是泌乳奶牛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对该疾病应以预防为主,加强运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2) 奶牛在发生瘤胃酸中毒、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结核等疾病时,要注意及时治疗,避免继发乳房炎。

3) 治疗乳房炎时要注意类型的区分,以便采取有效治疗。

4) 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饲料搭配要恰当、全价,禁止饲喂霉变或质量不佳的饲料。

奶牛乳房炎的分类及治疗 篇7

1 乳房炎的分类

1.1 非临床型或亚临床型乳房炎

乳房和乳汁均无肉眼可见变化, 要用特殊的试验才能检出乳汁的变化, 通常称为隐性乳房炎。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有两种, 一是体细胞记数法, 就是计算每毫升乳汁中的体细胞数, 这是确诊隐性乳房炎的基准, 也是与其他方法作对照的基准, 一般每毫升乳中体细胞数超过50万, 即定为乳房炎乳, 但根据中国农科院中兽医研究所试验表明, 即使向乳头内注入注射用水, 乳中的体细胞数也可增至400万/ml以上, 故一般认为在100万以下就可定为正常, 国外也有报道, 在泌乳中期细胞数超过100万/ml, 才疑为炎症, 用这种方法判定最为准确, 但操作繁琐, 不宜在临床中应用。二是CMT法, 是美国Califomia Mastitis Test的缩写, 这种方法的检出率很高, 可在现场迅速做出诊断, 其方法是用CMT诊断试剂加入等量的乳汁中混匀, 如果乳汁没有变化不出现凝块, 则认为是阴性反应, 是健康的奶牛, 此时乳汁中的体细胞总数在O~2万个/ml;如果乳汁有微量沉淀, 但不久即消失, 则为可疑反应, 此时体细胞总数在2~50万个/ml, 也可认为是健康的;如果乳汁部分形成凝胶状, 为弱阳性反应, 体细胞总数在50~80万个/ml, 理论上则为患有乳房炎;如果全部形成凝胶状, 静止后附着于皿底, 则为阳性, 甚至强阳性, 体细胞总数在80~500万个/ml, 甚至超过500万个/ml。我国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中兽医研究所发明了LMT法 (LanzhouMastitisTest) , 其效能与CMT基本一致, 判断标准同CMT。

1.2 临床型乳房炎

乳房和乳汁均有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 乳汁中含有絮片、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的炎性反应, 即可认为是临床型乳房炎。一般轻度临床型乳房炎乳汁中有絮状物或乳凝块, 有时呈水样, 颜色发黄或发红, 乳房轻度发热、疼痛或不热不痛, 有的肿胀, 重度临床型乳房炎乳区红、肿、热、痛, 乳汁分泌异常, 乳量减少, 并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食欲废绝等。根据炎症性质可分为浆液性乳房炎、卡他性乳房炎、纤维蛋白性乳房炎、化脓性乳房炎和出血性乳房炎。患有浆液性乳房炎时, 患牛泌乳减少, 乳汁稀薄含有絮片, 乳房红、肿、热、痛, 乳上淋巴结肿胀, 乳房皮下和叶间结缔组织有浆液和大量白细胞渗出;患有卡他性乳房炎时, 患牛乳汁呈水样外观, 含有絮片、凝块, 乳房红、肿、热、痛, 乳腺上皮细胞变性脱落, 有的出现全身症状;患有纤维蛋白性乳房炎时, 患牛乳汁呈水样外观, 奶量减少, 乳房红、肿、热、痛, 乳上淋巴结肿胀, 乳静脉怒张, 纤维蛋白沉积于组织内, 体温升高到40℃以上;患有化脓性乳房炎时, 患牛奶量剧减或停止泌乳, 乳汁呈水样外观, 含有絮片, 乳区萎缩硬化, 发热、疼痛, 乳房内有脓肿, 有时脓肿破溃, 出现较重的全身症状;患有出血性乳房炎时, 患牛奶量剧减, 乳汁呈水样外观, 含有絮片及血液, 乳房部分皮肤有红色斑点, 乳上淋巴结肿胀, 乳房深部组织及腺管出血, 挤奶时剧烈疼痛。

全世界约有22亿头奶牛, 其中约1/3患有各种类型的乳房炎。尤其是隐性乳房炎感染率非常高, 控制难度也非常大。据统计, 在经济损失上, 临床型乳房炎只占30%, 而隐性型占70%。我国每年因隐性型乳房炎造成的损失约达1.35亿元, 其危害严重, 经济损失巨大, 尤其是在奶牛业迅猛发展的今天, 乳房炎所造成的产奶量下降、奶源污染, 甚至患病奶牛的淘汰等危害更是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2 试验和检验

2.1 试验目的

通过分析现阶段奶牛养殖场, 乳房炎致病菌的耐药情况, 正确指导临床科学用药, 力求针对性用药, 防止盲目用药, 为防治本病提供用药参考。

2.2 检验方法

采用美国加里佛尼亚快速诊断法 (CMT法) 检验隐性乳房炎。

2.2.1 方法步骤

用温水将乳房擦洗干净, 继用0.2%新洁而灭擦洗乳房, 再用75%的酒精溶液消毒乳头, 然后带上灭菌手套进行人工挤乳, 弃去头两把乳, 将四个乳区的乳挤到相应的乳汁检验盘上, 倾斜检验盘60度, 排除多余的乳汁, 加入2ml的试剂, 立即水平摇动检验盘, 使乳汁与试剂充分混合, 10s后观察, 判定标准见附表。

2.2.2 乳样的采集方法

首先将患病乳房进行消毒处理, 用温水将乳房擦洗干净, 0.2%新洁尔灭擦洗乳房, 再用75%的酒精溶液消毒乳头, 然后带上灭菌手套进行人工榨乳, 弃去头两把乳, 排除污染的杂菌, 第三把乳开始用灭菌锥形瓶接住, 大约采集20ml左右, 然后迅速将灭菌锥形瓶在酒精灯上火焰消毒, 塞上灭菌棉塞, 标明牛号、乳室、日期后放入冰桶, 送回实验室进行细菌检验, 如当天不能检验, 则放入4℃冰箱保存, 一般不应超过48h。

2.2.3 细菌的纯化

将分离出有乳房炎的乳样各取10mL, 加入灭菌离心管中做好标记, 以2500 r/min离心15min, 弃去管中上层液体, 留取底部沉淀物。分别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培养基, 置37℃恒温箱培养24h。并对可疑菌落镜检。

2.2.4 细菌的纯培养

取扩大培养24h的菌落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进行鉴别, 取典型菌落接种于肉汤培养基进行纯培养。

2.2.5 生化鉴定

根据菌体形态、溶血情况及染色特性初步判定细菌类属。各类细菌按相应生化特性作进一步的鉴定。

2.2.6 细菌的生化试验及运动力检查

取37℃、18h肉汤纯培养物, 进行常规生化试验。

动力学检查:用灭菌的接种针穿刺接种, 置22℃恒温箱中培养后观察结果。

采用纸片扩散法, 即用吸管滴加纯培养菌液1滴 (约0.02mL) 于营养、鲜血琼脂平板上, 用L棒将菌液均匀涂布, 加盖后放置10min左右, 待平板面稍干, 用镊子将药敏纸片平放在琼脂平板上, 并轻压使其紧贴平板表面药敏纸片一旦接触平板即不再移动。用直径为90mm的平皿, 贴纸片7张, 两纸片中心距离不少于24mm, 纸片与平皿边缘不少于15mm。贴好纸片的平板, 置37℃培养24h。参考世界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 推荐的纸片扩散标准判定结果。

2.3 检验结果

在调查的4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中, 共有7头患有临床型乳房炎, 发病率为17.5% (7/40) , 21头患有隐性型乳房炎, 发病率为52.50% (21/40) , 乳房炎共有70.00% (28/40发病率。在123个被检乳区中, 患有临床型乳房炎的乳区有8个, 乳区阳性率为6.50% (8/123) , 患有隐性型乳房炎的乳区有40个, 乳区阳性率为32.52% (40/123) 。

3 乳房炎的防治

3.1 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在14种抗菌药物中头孢氨苄、新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氨苄青霉素等5种抗菌素的抑菌效果较好, 而诺氟沙星、链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的抑菌效果较差。其中氨苄青霉素、利福平、头孢氨苄、青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对无乳链球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呈现高敏反应;新霉素、恩诺沙星、利福平、四环素、林可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大肠杆菌对新霉素、氨苄青霉素、恩诺沙星敏感。

3.2 防治

奶牛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 篇8

1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

1.1 病原体感染

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是由多种非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有细菌、霉形体、真菌、病毒等80多种。较常见的有23种, 其中细菌14种, 霉形体2种, 真菌及病毒7种。

1.2 其它因素

如气温突然升降、病原菌大量繁殖。牛舍不及时清扫, 易使乳房脏污;运动场坑凹不平, 有灌木丛或障碍物, 乳房容易受到外伤。挤奶员的手、擦洗乳房用的布和挤奶杯消毒不严。挤奶方式的影响, 机器挤奶牛群比手挤奶牛群发病率高4~5倍或更高;高蛋白、高能量的日粮能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但同时也增加乳房的负荷。此外泌乳量、泌乳阶段、胎次以及乳头形态、不同乳区、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会引起乳房炎。

2 乳房炎预防

2.1 接种乳房炎疫苗和药物预防

(1) 乳房炎疫苗是一种预防乳房炎的特效疫苗, 特别是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具体使用方法为:肩部皮下注射3次, 5ml/次, 第1次在牛干奶时, 30d后注射第2针, 产后72h注射第3针。 (2) 盐酸左旋咪唑为驱虫药, 但可增强牛的免疫力, 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泌乳期口服7.5mg/kg体重, 肌肉注射5mg/kg体重, 21d后再用药1次, 以后每3个月重复用药1次。或者在干奶前7d用药1次, 临产前10d再用药1次, 以后每3个月重复用药1次。2.2搞好环境卫生牛舍保持干燥, 通风, 向阳, 保持厩舍清洁, 及时清理力度, 更换垫草, 定期消毒, 特别在夏季高温季节, 更应加强消毒, 避免应急反应, 卫生管理是奶牛乳房炎预防的最好办法。

2.3 加强饲养管理

根据奶牛各阶段需要, 给予全价日粮, 配合青绿饲料, 添加奶牛专用益生素, 禁用霉变饲料。在干奶期开始添加维生素E硒粉, 对乳房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2.4 规范挤奶操作

挤奶前, 先用温水把乳房洗净, 再用热水热敷和按摩, 促使下乳顺畅充盈。挤奶时, 操作人员的双手、揩乳布及设备要清洁消毒。挤奶的姿势要正确, 力量要均匀, 机器挤奶真空压力不能过高, 不能过快抽奶, 尽量不跑空机, 每次挤完奶后乳房存奶量不超过0.2kg。

3 乳房炎治疗

3.1 西医用药

以抗菌消炎、解热镇痛为主, 改善血液循环为辅。常用的抗菌药物有青霉素、链霉素、克林霉素等。乳基封闭疗法, 即在乳房前叶或后叶的基部上紧贴腹壁刺入8~10cm, 每个乳叶注入0.25%~0.5%盐酸普鲁卡因溶液100~200ml, 并加入青霉素160万IU。当并发全身症状或乳池注入困难时, 可肌注或静注抗生素。或在5%的碘酊中, 按10%加入樟脑粉配制, 将患部用45~50℃温热水洗净, 擦干, 充分按摩乳房, 挤净乳汁及絮状物, 然后把药水倒在刷子上, 由下向上涂擦, 直到乳房发热为止。涂擦间隔时间不得少于8h, 否则引起乳房表皮脱落。

3.2 中药疗法

奶牛乳房炎的诊断与治疗 篇9

1 发病原因

1.1 病原微生物感染

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体共计80余种, 包括多种细菌、病毒、真菌、霉形体、藻类等。较常见的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 (包括溶血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及链球菌 (包括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粪链球菌) , 占发病总数的80%~90%, 肠道杆菌、化脓棒状杆菌、蜡状芽孢杆菌、放线杆菌等多为混合感染。

1.2 挤奶操作不当

机械挤奶时机器压力太大;机械故障或奶牛排乳反射不良, 乳房内剩乳太多;内衬老化或破损, 没有及时发现、更换, 造成乳头损伤感染。手工挤奶时, 不是拳握式而是手指捋奶, 造成奶牛乳头和乳腺损伤。挤奶后挤奶机清洗消毒不彻底, 或乳房、挤奶用具、毛巾等消毒不严。

1.3 应激反应

饲喂、挤奶时间不固定、粗暴鞭打牛等应激反应, 引起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下降60%~98%, 奶牛抵抗能力下降, 易被致病菌感染而患乳房炎。

1.4 营养不良在日常饲养中, 饲料配比较为单一, 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能量过高, 使奶牛抵抗力下降。

2 症状及诊断

2.1 临床型乳房炎乳汁及乳房出现明显异常, 大多表现出全身症状。

(1) 急性症状:乳区红、肿、热、痛明显, 体温升高至41℃, 食欲减退甚至废绝, 走路困难;乳汁呈黄白、黄褐或红色, 有的乳汁黏稠呈黏液状。

(2) 亚急性症状:体温在40℃以内, 出现大量凝乳块, 食欲减退, 其他症状略轻于急性乳房炎, 急性与亚急性区别不明显。

(3) 慢性症状:多由急性、亚急性乳房炎不合理治疗发展而来, 乳汁反常, 黄稠, 出现凝乳块, 产奶量下降, 乳汁在试管中分为上下2层, 上层为清水样, 下层为乳汁样。触诊时乳房有硬结, 患病奶牛全身症状不明显。

2.2 隐性乳房炎

乳房及乳汁无肉眼可见的炎症或异常, 但产奶量受到影响, 经乳汁检查, 病原菌数达50万个/m L以上, 白细胞和脓球数量众多。用加州乳房炎试验 (C.M.T) 即可确诊。

3 治疗

3.1 物理疗法用硫酸镁溶液热敷患部乳房, 挤出乳汁, 每次约10min, 3~4次/d。

3.2 乳房冲洗灌注法

挤尽乳汁, 往乳池中注入生理盐水或5%的碳酸氢钠溶液100m L, 反复冲洗乳房至挤出液清亮为止, 再注入抗生素或中药制剂如”乳肿康”20m L, 2次/d。

3.3 乳房封闭疗法用普鲁卡因青霉素素进行腰旁神经干、乳房基部及会阴神经封闭。

3.4 生物疗法

该法对顽固性、反复性发作的乳房炎有较好的疗效。无菌采患牛乳区牛奶约500m L, 加入4m L甲醛溶液, 充分震荡混匀, 放置37℃恒温培养箱72h, 间隔6h震荡一次约30min。然后无菌分装置2~8℃保存备用。临用前做无菌试验, 验证无菌后, 加入青链霉素各100U/m L。每头牛一次肌注20~30m L, 1次/2d, 连用4~7d。一般7d后乳房肿胀或硬结逐步消失。

3.5 免疫增效剂

左旋咪唑具有免疫活性, 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以7.5 mg/kg.bw拌料, 对奶牛隐性乳房炎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且预防作用良好。

3.6 全身疗法

对有体温升高等全身反应的, 要进行补液、强心、消炎、补充钙和维生素C、调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

3.7 中药疗法

二花80g、公英90g、紫花地丁80g、连翘60g、陈皮40g、青皮40g、板蓝根80g、生干草30g, 黄酒为引, 水煎内服, 1剂/d, 一般2~7d即可治愈。

4 预防

4.1 奶牛及时干乳, 干乳时每个乳区注入红霉素30万U, 可

有效预防产前产后乳房炎。干奶后10d和预产前10d, 乳头药浴2次/d, 使用0.3%~0.5%的洗必泰, 使用时现用现配, 药液应浸泡到乳头基部, 效果较好。

4.2 产后及时清除从阴道内排出的恶露, 消毒尾根及外阴部。

4.3 搞好奶牛环境和牛体的卫生, 可大大减少乳房炎致病菌

感染的机会。要保证牛舍污水排放通畅, 牛舍地面清洁干燥, 牛床垫料使用合理, 运动场地面平整, 无积水, 无积粪, 奶牛场定期消毒, 经常刷洗牛体。

4.4 加强营养, 要供给全价日粮, 做到饲料的合理搭配, 尤其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及预防 篇10

关键词:奶牛;隐性乳房炎;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5-0025-02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对奶牛养殖业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乳房炎是指奶牛乳腺受到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刺激所发生的一类炎性病理变化,其特点是乳汁发生了理化性质变化,白细胞数量增加,以及乳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乳房炎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两种。我国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为33.41%(9.7%~55.6%),隐性乳房炎平均阳性率为73.91%,乳室患病率为44.74%。奶牛乳房炎不仅造成奶牛产奶量下降、乳品质改变,甚至可致乳区化脓、坏疽、失去泌乳的能力,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由于临床上应用大量抗生素类药物,存在药物残留的风险,影响了牛乳的品质。因此奶牛乳房炎的防治越来越受到畜牧工作者的重视。本试验对雅安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主要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旨在为有效降低该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提供参考。

1 材料

2015年5月22日在四川雅安某奶牛场对86头健康状态的泌乳期(2~7个泌乳月)荷斯坦奶牛的344个乳房进行采样。清晨第一次采样时,手工采集乳汁前手经严格的清洗和消毒措施,然后清洗乳头并消毒,在采样时头一、二把奶遗弃。将采集到的鲜乳样本现场进行测试判定,对检出的阳性奶牛乳区患病情况汇总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2 检测方法

2.1 观察法

肉眼观察每头奶牛奶汁的颜色、黏稠程度、有无血红色、脓汁等。

2.2 触摸法

用手触摸每头奶牛的乳房皮肤,感觉乳区温度高低、乳房有无肿块及触诊时奶牛有无疼痛表现等。

2.3 兰州乳房炎检测法(Lanzhou mastitis test, LMT)

分别吸取每头奶牛的4个乳房的乳样2 mL,盛入相应的检测皿中,然后将检测皿倾斜60°,使多余的乳汁样品流出检测皿外,以控制样品的量。取样完成后,在每个检测皿中加入等量的检测试液(2 mL),并立即放平检测皿做旋转摇动,使待检测乳汁与检测试液充分混匀。如被检样本为乳房炎乳汁,一般经10~30 s即可在检测皿底部出现不同程度和不同量的黏性或胶性凝集物[1]。

3 结果与分析

3.1 肉眼观察与触诊

待检乳液肉眼观察均无异常,触诊奶牛乳区也未见其乳区有差异或致乳牛疼痛。

3.2 奶牛不同乳区隐性乳房炎的发生情况

经LMT检测86头奶牛的344个乳房。有40头奶牛患病,患病率为46.5%。其中阳性乳房为154个,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44.77%。其分布情况为:左前58个,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16.86%;左后36个,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10.47%;右前32,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9.30%;右后28个,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8.14%(表1)。

3.3 不同乳区间隐性乳房炎的发病关系

经LMT测得不同乳房在相应乳区的发病率存在差异。左前、左后、右前和右后乳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分别为67.44%、41.86%、37.21%和32.56%(表1)。结果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在各个乳区均可发生,且各乳区之间的发病率不存在差异性。

4 预防与治疗

4.1 预防

预防推行标准化饲养管理,做到精、青、粗饲料搭配合理,建立青绿多汁饲料轮供体系,并以奶定料,按牛给料;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建立稳定、训练有素的挤奶员队伍;搞好环境卫生,保持牛体清洁,改牛床铺垫草为铺沙土(黄沙或河沙)或炉灰渣;做好夏季防暑、冬节保温工作,牛舍保持安静,减少应激,使奶牛生活在最佳的环境中。

此外,还需要加强挤奶卫生保健,严格执行挤奶操作规程,做好以下工作:

(1)坚持乳头药浴。将配好的药液(0.5%洗必泰、0.5%~1.0%碘伏、0.1%的新洁尔灭等)装入药浴杯中,于挤奶后立即进行药浴,以浸入半个以上乳头为佳。

(2)使用干奶药物:应用商用干奶药物,于干奶时注入乳头。

(3)定期普查。每个季度对每头成母奶牛进行1次隐性乳房炎检测,了解防治效果,制定防治措施;及时淘汰病牛,对病情严重而疗效不明显的病牛,应及时淘汰。

4.2 治疗

一旦监测发现奶牛存在隐性乳房炎,就需进行治疗。实践中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应用盐酸左旋咪唑。每季度用LMT法或体细胞检测仪等对奶牛普查一次,阳性者口服盐酸左旋咪唑(每千克体重8 mg)或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5 mg),21 d再用药1次,以后每3个月重复用药1次。盐酸左旋咪唑为驱虫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帮助牛恢复正常的免疫功能,防治效果明显[2]。

(2)干奶前7 d用盐酸左旋咪唑1次,临产前10 d再用药1次,以后每3个月重复用药1次。

(3)补充亚硒酸钠或维生素E。每头奶牛每天补硒2 mg,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降低隐性乳房炎发生率(尤其在缺硒地区)[3,4]。

(4)用中草药对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防治[5]。

5 小结与讨论

乳房炎是奶牛养殖的基础病,也是重要疾病之一,防治不当将导致奶牛场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与多种病原微生物有关,病原微生物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到乳房中,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发生[6]。因此要注重养殖场地的卫生情况、挤奶工作者消毒是否彻底、垫料等是否干净卫生[7]。在饲养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将养殖技术、圈舍环境卫生等进行制度化以确保饲养环境的安全。在本次调查的奶牛场可见,奶牛隐性乳房炎如不进行检测,仅凭眼观等几乎不能诊断出该疾病,且检测的344个乳房中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已达44.77%。这可能与地区环境气候、饲养条件不佳、挤奶工作没能做到完全消毒、奶牛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泌乳周期和奶牛年龄等有关[7]。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奶牛乳房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绪川,王兴亚, 张科仁,等. 奶牛隐性型乳房炎现场诊断法—兰州乳房炎试验[J]. 中国农业科学, 1983,16(2):87-92.

[2] 李增举,成建国. 盐酸左旋咪唑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试验[J]. 山东农业科学,1998(2):47-48.

[3] 蒋 昊,殷骁潇,杜玉兰,等.补饲硒和维生素E对泌乳水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3,25(4):878-883.

[4] 张 雯,张乃生. 硒对奶牛乳腺炎的调节作用及抗炎机制[J]. 动物营养学报,2015(4):1021-1027.

[5] 王 新,张秀英. 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兽药杂志,2004,38(2):43-46.

[6] 张宝珣,董 航,李培培,等. 奶牛乳房炎发病原因与预防概述 [J]. 山东畜牧兽医,2015(11):72-73.

奶牛乳房炎的中西药治疗 篇11

1 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也可分为浆液性、化脓性、出血性、坏死性和坏疽性,在临床中还是按临床症状来分。

1.1 最急性乳房炎

发病突然,发展迅速,多发生在1个乳区,患病乳区明显肿大、坚硬,皮肤发紫,疼痛明显,奶量急剧减少,只能挤出1~2滴黄水或淡血水。全身症状明显,食欲废绝,体温升高到41.5~42.0℃,呈稽留热,心跳、呼吸加快,精神沉郁等。

1.2 急性乳房炎

发病过程相对比较缓和,乳房肿大,皮肤发红,疼痛明显,质地硬,乳房内有肿胀硬块,全身症状较轻,体温正常或稍升高,食欲减退,奶量下降,乳汁呈灰白色,内含有乳凝块或絮状物。

1.3 亚急性乳房炎

发病缓和,乳区的肿胀、红热和疼痛不明显,食欲、体温和脉搏正常,没有全身症状,奶量稍减少,奶稍稀薄,呈灰白色,常在挤奶最初含絮状物或乳凝块。

1.4 慢性乳房炎

由急性转变而来,反复发生,病程长。没有全身症状,乳房局部温度降低,乳汁稀薄并有异味,呈黄或淡黄色。奶量下降,以至1次仅能挤出数十毫升。乳房实质萎缩,间质增生,体积缩小。

1.5 隐性乳房炎

乳房和乳汁没有肉眼可见的变化,但乳汁在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产奶量下降但不明显,乳中体细胞含量增加。

2 治疗

2.1 西药治疗

(1)消炎,抑菌,防止败血症。青霉素80万U,蒸馏水50mL,乳头内注入,每日于挤奶后注入。青霉素300万U,或四环素30万U,静脉或肌内注射,2次/d。

(2)全身疗法:对于重症病牛可用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1500mL、25%葡萄糖液500mL,维生素C和维生素B各适量,静脉注射,2次/d。为了防止酸中毒,可用5%碳酸氢钠液500mL,一次静脉注射。

2.2 中药治疗

(1)藕节汤:藕节50g、瓜蒌250g、牛蒡子40g、黄芩40g、栀子20g、二花50g、连翘30g、皂刺10g、枇杷叶50g、大青叶80g、王不留行50g、陈皮20g、青皮20g、柴胡15g、天花粉30g和甘草10g,水煎灌服。

(2)二花消痈汤:紫花地丁、黄花地丁、夏枯草各100g,鱼腥草30g,大蓟根150g,芙蓉根100g,水煎灌服。每日1剂,连服1~3d。

(3)瓜蒌牛蒡汤:瓜蒌60g,牛蒡子、花粉、连翘、金银花各30g,黄芩、陈皮、生栀子、皂角刺、柴胡各25g,生甘草、青皮各15g。共研末,开水冲服。用于热毒壅盛型初期,以消肿止痛,通经解毒。

(4)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各30g,炙甘草60g,煨生姜20g,薄荷15g,水煎服。用于气血瘀滞型初期,以疏肝解郁,清热散结。

(5)麻连甘草汤:生麻黄50g,连翘50g,生甘草100g,水煎灌服。热盛者加公英、地丁、二花、野菊花各35g;体寒者加鹿角霜、当归各30g;乳汁不通或脓汁排出不畅者加王不留行。

(6)透脓散:黄芪60g、炮甲珠30g、川芎30g、当归45g、皂角刺30g,共为末,加白酒100mL,水调灌服。用于成脓而未溃期,补气养血,脱毒排脓。

(7)八珍汤:熟地黄、白芍、当归各45g川芎30g,党参、炒白术、茯苓各60g,炙甘草30g,水煎服。用于脓肿溃后气血两亏者,以气血双补。

上一篇:农机工程下一篇:加强管理计算机安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