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护理(通用8篇)
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护理 篇1
急性重症胆管炎 (ACST) 在临床上的危险性较高, 并发症情况也较多, 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选择, 但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并发症的防治。本文对我院45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的手术治疗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5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 男25例, 女20例, 年龄17岁~56岁。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重症胆管炎, 其中32例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胆管疾病反复发作病史。原发病:胆总管结石23例, 肝内胆管结石8例, 胆管蛔虫症11例, 胰头癌3例。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 术前对患者进行解痉、镇痛、胃肠减压及抗感染及纠正休克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术, 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及T管引流术, 胆管蛔虫症患者采用胆总管切开去虫、T管引流, 胰腺癌患者进行胆囊切除、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进行治疗[1]。在治疗过程中, 给予患者地塞米松加氯化钠冲洗引流管, 进行灌注治疗, 防治黄疸。
1.3 临床护理
本组患者均给予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从患者入院开始, 增加对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 通过谈话交流等, 掌握患者的各种症状及心理情况, 通过介绍专业知识及成功案例, 将患者的病症情况讲解清楚, 放松其治疗压力, 积极配合治疗。进行完整的术前准备, 包括常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查等。确定手术方案后, 进行常规的切口部位清洗等, 针对身体素质较差的患者, 在手术前3 h进行抗生素治疗, 预防术中并发症。在手术过程中, 护理人员陪同进入, 帮助医师进行常规检查, 包括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及血压监测等, 当出现异常情况时, 及时配合医师进行抢救治疗。术后应加强对并发症的防治护理, 特别是引流管护理, 确保患者的体位情况, 防止出现引流管受压、不通畅, 对患者的休克情况予以关注, 并在术前、术后护理当中做好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测、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及肝肾功能、电解质方面的检测,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 及时联系医师进行治疗。预防黄疸、胆瘘、出血出现症状时, 进行治疗护理[2]。
1.4 临床观察
针对急性重症胆管炎进行护理效果观察, 包括护理方法、护理并发症及临床效果进行统计记录, 并针对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总结, 提出临床护理注意事项相等。
2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情况较为顺利, 在手术过程中2例出现休克, 通过临床抢救, 患者情况稳定, 无意识障碍出现。手术完成之后, 4例患者出现黄疸, 给予引流管激素冲洗治疗之后, 患者的情况在3周内缓解, 黄疸逐渐消退。3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减退, 通过保肝治疗, 患者3周内情况稳定。4例患者出现胆汁引流液异常, 有出血症状, 给予止血药物治疗, 配合维生素K静脉滴注后, 患者的出血情况在24 h内缓解, 3 d内停止。在临床胆汁引流的护理当中, 2例患者出现引流管受压、扭曲情况, 通过挤捏引流管、固定后, 引流管恢复通畅;5例患者发生腹腔引流胆汁渗出, 通过充分引流后, 患者胆汁渗出情况消失。
3 探讨
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在临床当中的并发症较多, 且患者手术后容易出现黄疸、胆瘘、胆汁渗出及出血, 需要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对症护理[3]。同时, 由于这种病症的临床危险性较高, 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 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 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心理护理, 减轻其治疗压力。
本组患者整体护理效果较为优异, 通过治疗护理, 无死亡病例,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出现的并发症症状通过临床对症处理后均明显改善, 在治疗1个月后患者基本出院。本组术后并发症多为引流管造成, 在临床护理时需要加强对引流管的护理。
综上所述, 急性重症胆管炎手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但并发症发生情况较为突然, 在护理上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及体征护理;同时在手术前后的护理当中, 需要进行精心安排, 合理地对患者的各种并发症情况进行防治,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在护理中需要对引流管充分关注, 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 提高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整理我院45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的手术均较为顺利, 术后患者出现不同的并发症情况, 通过临床对症处理之后症状消失, 临床整体护理效果较为优异, 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多为引流管造成。结论 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危险性较高, 并发症情况较多, 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可以增加心理护理等, 通过精心护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急性重症胆管炎,手术治疗,临床护理,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李津.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8-79.
[2]沈绚丽, 楼立兰, 张筱风.急性复发性胰腺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J].护理与康复, 2010, 11 (3) :98-99.
[3]秦明放, 赵宏志, 王庆, 等.微创治疗肝外胆管结石阶梯性方案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9, 11 (12) :103-105.
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护理 篇2
【关键词】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围手术期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236-01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 AOSC)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胆道系统的急性炎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腹症,如不及时治疗,将出现感染性休克,死亡率很高。加强围手术期观察和护理可以降低死亡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30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共收治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人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27~70岁。胆总管结石28例,壶腹部占位2例。单纯T管切开取石引流术8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22例。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因为自觉病情严重,患者往往表现出情绪紧张、烦躁、四肢发冷、呼吸急促,此时胡护士应注意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对患者提出的疑问给予积极、明确、有效的回答,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减轻患者的疑惑感。必要时应设专人守护,以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增强其安全感。
2.2术前护理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除可具有胆道感染的Charcot三联症外,还可出现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表现[1]。因此该类病人入院后應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快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留置胃管行持续胃肠减压以防误吸,留置尿管并观察每小时尿量。纠正休克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作好交叉配血准备。行抗休克处理,可遵医嘱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3 术后护理
3.1早期护理
术后继续加强生命体征和尿量的监测,持续低流量吸氧,维持氧饱和度在98%~100%。使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密切观察呼吸运动,注意呼吸频率和节率的变化。次日,即嘱患者取半坐卧位,以利引流,并嘱其加强痰液的体位引流。
3.2 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术后往往有多种多个引流管,包括胃肠减压管、T型引流管、尿管、中心静脉置管和腹腔引流管等。对这些引流管的正确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否则极有可能出现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愈合甚至危及生命,为此应该:①妥善固定各个引流管,尤其T型引流管,以防滑脱,造成急性胆汁性腹膜炎。如果患者不小心造成T管脱落,应行再次急诊手术。②每日更换各种引流袋,更换时务必严格无菌操作,管袋接口部位用碘酒、酒精消毒;③定期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情况,防止管道堵塞造成引流不畅;④尽早拔除尿管,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我们常规次日拔除;⑤尤其注意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避免血源性感染。
3.3 重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3.3.1 T管并发症:
T型引流管可因放置不当如两短臂留置过长、T管直径过粗、缝合过密、T管牵拉太紧使肝外胆管扭曲、T管质量等问题可造成多种并发症[2]。应密切注意T管的日引流量、引流物的性质和颜色。术后3天内引流量比较少,每天300ml左右,往往含有脓性絮状或泥砂样物质。随着肝功能的恢复,T管引流量可达600m1~1000 m1。如胆总管下端水肿消失,则引流量会逐渐减少。术后10~14天通过闭管试验、T管胆道造影无异常后可以拔除T管。老年或营养不良者可以适当延长拔管时间。
3.3.2胆汁渗瘘:
引起的原因主要为胆总管切开探查后T管固定缝合处因炎性水肿致胆汁渗漏,表现为术后24小时自腹腔引流管内流出黄色胆汁样液体,未放置腹腔引流管时则胆汁自T管管壁周围渗出体外,但T管仍能引流出较多胆汁。此时不要误认为大量胆瘘形成,保持腹腔引流管引流通畅,以免形成胆汁性腹膜炎,胆汁渗漏多于术后1周内自行停止。
3.3.3结石残留:
结石残留是胆总管探查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有报道可达33.33%[3]。因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情危重,有时在术后有结石残留是不可避免的,术后T管造影发现胆管中有残留结石。此时应向患者讲明结石残留原因和胆道镜取石的可行性,取得其理解,待以后经T管窦道取石。
4 小结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其病情急,发展快,可有以T管并发症为主的多种并发症,有目的地作好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将非常有利于其术后康复,减少病人痛苦。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32.
[2] 黄延庭主编.腹部外科手术并发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79.
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36例, 全部患者均符合《外科学》[4]中急性重症胆管炎的相关诊断标准, 并根据患者病史和实验室、CT、B超及体检等检查方法确诊。本组36例患者中, 男20例, 女16例;年龄31~76岁, 平均 (46.8±5.2) 岁;其中初发病者13例, 再发病者23例;发病至入院就诊时间为12 h~3 d, 平均 (1.2±0.3) d;其中32例患者有明显腹痛、发热、黄疸及意识改变等症状;15例患者并存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本;CT、B超检查提示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肝增大和胆总管扩张, 单纯胆总管结石24例, 胆总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结石9例, 胆道蛔虫3例;既往有胆道手术史者6例。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经明确诊断后均给予胃肠减压、扩容抗休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治疗合并症、补液、营养供给等综合治疗, 本组36例患者中, 行手术治疗30例, 行保守治疗6例;其中行急诊手术治疗25例, 这25例中, 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24例 (如部分患者既往有胆囊切除病史, 则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 单纯胆囊造瘘1例, 余下5例为高龄、病情重, 在内镜下行鼻胆管引流术, 病情稳定后行手术治疗, 对于部分结石未取净, 可术后8周行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等。
2 结果
本组36例患者经治疗后, 治愈32例, 死亡4例, 病死率为11.1%。其中行手术治疗的30例中死亡2例;行保守治疗的6例中死亡2例, 死亡原因均为并发症所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
3 讨论
急性重症胆管炎是临床外科一种常见的严重急腹症, 有发病急骤、病情重且进展迅速、并发症多及病死率高等特点, 有文献表明[5], 其病死率可达20%~50%, 该疾病一般容易合并胆道梗阻、胆道急性化脓性感染、胆汁排泄障碍等[6], 且多数患者均有反复胆道感染史, 而且该疾病的高发人群以中老年患者居多, 因此极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由于急性重症胆管炎在发生梗阻后会使胆管内致病菌迅速繁殖, 这是由于胆管梗阻能够导致胆管扩张和管内压升高, 而胆汁分泌压在被管内压升高幅度超过后, 肝静脉可能会被细菌及内毒素逆流入侵, 可能引起患者发生肝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及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7]。因此, 对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目前, 临床上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常用方法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8]。在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早期, 患者的胆管尚未完全梗阻, 故而其毒血性的改变症状和炎性反应均较轻, 因而在恢复期内可采取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和进行补血补液等保守治疗的方法, 并进行实时监控重要器官, 若有患者出现休克症状则给予抗休克治疗, 保守治疗方法的药物中如地塞米松能够结合体内毒素而具有抗毒和抗感染作用, 能够使机体细胞免于遭受自由基与炎性介质的损害, 从而使机体细胞得到保护和使休克症状得以缓解。但是如若患者在应用大量抗菌药物后其临床症状仍未见明显好转或改善, 且出现了血压下降、持续高热和明显加重的腹痛等现象则应及时转为外科手术治疗, 另外, 保守的治疗方法难以使急性重症胆管炎的病情发展及恶性循环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因此, 对于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治疗笔者主张首选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的目的是解除梗阻与胆道减压及引流, 而在施行手术治疗时, 手术医师应当要遵循快速、简单、有效、尽量减少出血量及尽量最小化创伤的原则, 不宜过度强调手术的彻底性并避免繁杂的手术操作, 以挽救患者生命为主。笔者认为具有以下手术适应证宜采用手术治疗: (1) 患者有持续性发热、黄疸、上腹痛或右上腹持续性疼痛, 使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 (2) 患者肝脏肿大并伴触痛或肝区有明显叩痛; (3) 患者可见上腹肌进展且伴明显压痛; (4) 患者有血压下降及精神症状。对于有上述手术适应证患者施行急诊手术的时机通常应当于休克发生前, 如若已经有休克症状发生, 则应当先给予抗休克治疗, 待到病情出现好转后视患者具体情况采取手术治疗, 如若有已经给予抗休克治疗但是仍然未见明显好转的患者, 手术治疗则应当赶在器官功能或者并发症发生不可逆损害之前施行, 但是必须注意把握好手术的时机。在本研究中, 我院对36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中的30例采用手术治疗, 6例采用保守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 行手术治疗者占多数, 对于高龄、病情重患者, 可在内镜下行鼻胆管引流术, 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 在明确诊断急性重症胆管炎后给予患者综合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和取得满意预后。
参考文献
[1]于发强, 杜吉明, 苗青, 等.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治疗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9 (35) :108.
[2]林峰, 林枫, 廖伟民.重症胆管炎诊疗56例分析[J].福建医学杂志, 2012, 34 (5) :177-179.
[3]蒋天业, 高山, 任肖燕.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113例治疗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09, 15 (4) :646-647.
[4]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580-581.
[5]左春义, 曹明明.重症急性胆管炎123例手术治疗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 2011, 32 (35) :7556-7557.
[6]丁刚.106例重症急性胆管炎治疗体会[J].当代医学, 2009, 15 (30) :79-80.
[7]徐光海.急性重症胆管炎60例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18 (23) :77-78.
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护理 篇4
关键词:基层医院,急性重症胆管炎,体会
急性重症胆管炎(acute cholecystitis of severe type,ACST)也称为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cholangitis,AOSC),是普通外科临床常见的重症感染性疾病之一,常见发病原因是胆总管结石导致胆道梗阻,胆汁排泄不畅是最常见的梗阻原因,其他原因还有胆道蛔虫、胆道良性狭窄,胆肠吻合口狭窄或肿瘤压迫等。梗阻所致的胆管内压力升高,胆血反流,引起胆源性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很快导致MODS导致死亡。ACST患者一旦发病,因病情重、病死率高,仍为临床外科一大难题,ACST在基层医院,由于受人力及设备等多方面原因的制约,一般二级乙等以下的基层医院很难做出合理的诊断与治疗,导致患者误诊或延误诊断。回顾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总结一些诊疗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3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51例急性重症胆管炎,男62例,女89例;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64.2岁;患者有胆囊结石病史腹痛后继发胆总管结石23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平时无症状的患者首次发病47例,因胆总管结石导致反复发作胆管炎惧怕手术而再次加重者28例,不知自己有胆道结石的患者首次发病44例,胆道蛔虫2例,既往有胆囊切除病史后发现胆管结石7例。合并2型糖尿病24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52例,合并冠心病27例,高血压病43例。
1.2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1.2.1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彩超、MRCP检查了解胆道情况,明确结石分布范围,其中2例为胆道蛔虫。彩超与MRCP基本吻合。
1.2.2 临床表现:
腹痛151例,不同程度黄疸135例,发热139例,精神症状11例,中毒性休克11例,合并血糖升高24例,血压升高43例,局部肺部感染52例。
1.2.3 入院化验结果:
白细胞升高>20×109/L 151例,肝功能ALT、AST,GGT、ALP,TBIL,DBIL均升高130例,只有GGT、ALP升高21例。
1.3 方法
1.3.1 围手术期处理:
入院后患者予以禁食禁饮、吸氧、补液、抗炎、镇痛以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抗生素选用头孢三代或加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药物,并抽血行血培养检查,针对合并症行扩管、降压、降糖、呼吸支持等治疗。7例伴有中毒性休克患者立即完善术前准备,边抗休克边手术解除梗阻治疗。
1.3.2 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术中均行抽取胆汁2~3 m L送细菌培养,术中发现明显胆囊化脓及胆管积脓45例;所有患者均放置T管;术后常规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
2 结果
146例患者顺利康复出院,死亡5例,死于肺部感染2例,死于MODS 3例。术后1个月拔除T管;因胆管化脓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术后再次行经胆道镜取石9例。
胆汁培养结果:151例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共1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3株,革兰阳性菌43株,真菌12株;其中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白色念珠菌等。术后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更换抗生素,体温正常后3 d停药。
3 讨论
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是普通外科临床常见的急诊重症感染性疾病之一,常见发病原因是因肝内外胆管结石、蛔虫钻胆等导致胆道梗阻,梗阻的部位最多见于胆总管下端。造成化脓性感染的致病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最高,其中大肠杆菌最常见,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和克雷伯杆菌次之,厌氧菌亦多见,也可混合感染[1]。梗阻越完全,管腔内压越高;当胆管内压高达2.94 k Pa时,在胆汁中细菌以及毒素可逆行入肝窦,引起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很快导致MODS导致死亡。由此可见胆汁淤积和胆道梗阻是AOSC的最主要原因。而由于胆道梗阻以至于胆管内高压使AOSC进一步发展和恶化[2]。发热、腹痛和黄疸是急性胆道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称为Charcot三联征,在此基础上如果出现休克和精神状态的改变称为Reynolds五联征,这些典型的临床征象仍是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3,4]。临床所见的ACST患者早期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典型的Charcot三联征者少见,Reynold五联征的则更少,但据文献报到典型的Charcot三联征不到72%,典型的Reynolds五联征的患者仅有3.5%~7.7%[5]。因此,在基层医院由于受医疗设备条件及医务人员临床经验的限制,加上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差,对感染、疼痛刺激不敏感,导致患者临床表现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符合,更易延误诊断。因此基层医院的医师应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对患者病史、体征、年龄、合并疾病等多因素全面分析,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监测重要脏器功能,并及时完善实验室、影像学等检查,提高诊断正确率,以免延误治疗。
对于发病迅速,很快合并精神症状和感染性休克表现的患者,因胆道内压急剧增高,胆道感染或化脓,大量细菌产生的内毒素通过肝血窦反流入血液,加上一些患者合并心肺脑基础疾病及糖尿病,可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诱发或加重呼吸、心血管系统及全身代谢系统疾病,使病情危重莫测,导致ACST预后不良。
因此,针对感染应加强抗生素的应用,抗生素的应用一般先根据经验用药,常规选用头孢三代+抗厌氧菌的药物,并入院后常规行血培养,手术患者应常规抽取胆汁培养,便于弥补经验抗生素治疗的不足,作为抗生素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避免滥用抗生素,造成二重感染而使病情复杂化。值得强调的是,任何强效的抗生素治疗均不能代替手术治疗,只有解除胆道梗阻、通畅引流才是治疗ACST疾病的根本所在。目前,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ACST的手术治疗已经多样化,包括:经ERCP+EST,ENBD等内镜治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治疗[6,7,8]。ERCP+EST,ENBD技术因受设备及技术的限制,一般基层医院难于开展,PTCD相对简单易行,可以经超声或CT引导穿刺,但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因结石弥漫分布,引流效果往往不好,且有胆漏、出血的风险。结合基层医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建议对抗生素治疗无效或经内镜、PTCD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宜早期开腹手术治疗,我院目前也尚无法开展ERCP等内镜检查,故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的主要方式,收效良好,手术方法以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减压+T管引流术多见,手术的原则本着黄志强院士的“切开减压、取出结石、解除梗阻,通畅引流”十六字方针原则。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一般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均有手术指征,以发病24 h内手术预后较好[9,10]。建议边抗休克、抗感染边手术治疗,手术操作尽量简化,切忌有急功近利一次取尽结石、解除梗阻的思想,往往导致手术时间显著延长,胆道大出血等风险,术后也极易出现感染性休克,严重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最终导致MODS甚至死亡而得不偿失。我们的体会是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因不能一次取尽结石,需手术后待患者康复、全身情况较佳的时候再经T管窦道用胆道镜取石。对只有胆总管的结石患者,处理相对容易一些,结石一般可一次取尽。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时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记录每小时尿量,注意使用一些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血压平稳,保证各重要器官的供血和供氧,使得脏器功能受损降低到最小程度。术后应加强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注意能量、维生素、微量元素的补充,可在术后第2~3天予以三升袋营养支持,并适当应用一些鱼油脂肪乳、乌司他丁等药物,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及级联效应的发生,以让患者术后顺利康复[11,12]。
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护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收治的70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 其中有女28例, 男42例, 患者的年龄在22~73岁之间, 患者的年龄平均为 (51.5±11.3) 岁, 患者从发病直至入院治疗为1~7 d, 在临床中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休克、疼痛、黄疸、高热以及寒战等症状, 有50例患者白细胞出现异常升高的情况, 48例患者有脓性胆汁伴胆管高压情况。症状合并:有2例患者为肝硬化, 有3例患者为慢阻肺, 有8例患者为高血压, 有10例患者为糖尿病, 有12例患者为冠心病。
1.2 方法
在采取手术以前对患者进行抗休克治疗, 在4 h以内迅速的将2 500~3 000 m L的液体进行体内输入, 晶胶要维持在3:1的比例, 纠正患者酸中毒情况, 并且抗生素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要足够[2]。患者胆管都出现不同增粗的情况, 有4例患者为胆囊坏疽, 有6例患者为胆管结石, 有31例患者为胆囊结石伴有胆管炎, 有29例患者为胆囊结石伴有胆管结石。按照患者病情状况, 将T管引流术与胆囊切除术相结合进行治疗。患者的脓性胆汁情况不同, 并对胆汁采取药敏试验以及培养。70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在手术4周以后, 对患者的总胆红素、AST以及血肌酐的改变状况进行观察。
1.3 统计方法
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使用SPSS15.0,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取t检验。
2 结果
70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在手术4周以后, 与手术之前相比, 总胆红素、AST以及血肌酐降低的比较明显 (P<0.05) 。70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在手术4周以后总胆红素、AST以及血肌酐的改变情况较见表1。
3 讨论
在胆道系统急性炎症中, 急性胆管炎是其中的一种类型, 大多数的患者都是在胆道系统出现梗阻的情况下发生细菌感染, 进而引发急性重症胆管炎。急性重症胆管炎的病情发展的比较迅速, 容易引发多系统器官功能发生衰竭、败血症以及较为严重的休克, 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患者在进行手术以前, 要较为全面的了解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的有关病情及其特点, 对水电解质失调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对酸碱平衡及紊乱的情况作进一步的纠正, 并对患者的血糖进行严格的控制。对于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尤其是年纪较大的患者, 应该保持积极的态度进行手术, 对患者采取抗休克的治疗以及围手术期的相应处理措施。有效的进行扩容是围手术期处理急性重症胆管炎的重点内容, 对胃肠采取相应的减压措施, 足够剂量的对较小肾功能毒性使用抗生素, 对酸中毒进行纠正, 并且采取抗休克治疗。毒素以及细菌会促进炎性介质发生大范围释放, 这样会引发身体炎症反应综合征有关的瀑布效应, 进而氧自由基会引发毛细血管的平滑肌出现痉挛的情况, 这样会造成微循环发生障碍[3]。急性重症胆管炎发生同胆汁内出现的感染性物质经过毛细胆管肝细胞屏障进入到肝血流以及胆道系统内产生高压有着紧密的联系[4]。
该研究主要对70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做进一步研究, 对胃肠进行减压, 采取有效扩容, 对酸中毒进行纠正, 并且采取抗休克治疗, 对较小肾功能毒性使用足够剂量的抗生素, 按照患者病情状况, 将T管引流术与胆囊切除术相结合进行治疗, 将梗阻解除, 并且要将病灶除去, 进而使引流能够维持通常的状态[5], 同时还要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要以准确、迅速、方便以及有效的原则为主, 并且要注意引流的通畅。研究结果显示, 70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在手术4周以后, 与手术之前相比, 总胆红素、AST以及血肌酐降低的比较明显。患有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患者比较容易出现不同器官的衰竭, 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 与患者的健康以及手术的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患者进行手术以前要重视抗休克的有关治疗, 但是不能将重点都放在休克纠正上, 这样主要是为了防止由于过分强调抗休克治疗而失去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患者在早期的抗休克治疗以后, 病情如果得到了稳定或者是情况有所好转, 就可以进行胆道减压引流术。总而言之, 在初期对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 在围手术期采取相应的抗生素、纠酸以及扩容等治疗方式, 能使临床所表现出的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探析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选取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0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 采取有效扩容, 对胃肠进行减压, 足够剂量的对较小肾功能毒性使用抗生素, 对酸中毒进行纠正, 并且采取抗休克治疗。按照患者病情状况, 将T管引流术与胆囊切除术相结合进行治疗。结果 70位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在手术4周以后, 与手术之前相比, 总胆红素、AST以及血肌酐降低的比较明显 (P<0.05) 。结论 在初期对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 在围手术期采取相应的抗生素、纠酸以及扩容等治疗方式, 能使临床所表现出的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急性重症胆管炎,围手术期,处理,临床
参考文献
[1]李秋成, 王晓春, 蔡端, 等.重症急性胆管炎手术时机选择及围手术期并发症 (附142例分析) [J].黑龙江医学, 2009 (5) :122-124.
[2]陈有钧, 胡永兴, 傅祥明.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处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5 (9) :145-147.
[3]徐周纬, 方茂勇, 刘雷, 等.重症急性胆管炎诊治的研究进展[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1 (3) :108-110.
[4]邱醉然, 郑少冰, 肖春霞.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伴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围术期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3) :136-138.
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2例, 男25例, 女17例;年龄42~85岁, 平均63岁;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寒战高热、黄疸表现, 有急症手术指征。
1.2 器械与材料
电子十二指肠镜:日本OLYMPUSTJF-240。配电视荧光屏的X光机和高频电发生器。OLPYMPUS公司生产的KD-211Q-0720切开刀、鼻胆管 (根据鼻胆管需要放置的位置选择不同型号) 及美国波士顿公司生产的黄斑马导丝。
1.3 操作方法
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 找到十二指肠乳头, 将切开刀经内镜活检孔插入乳头开口处, ERCP插管成功后回抽出脓性胆汁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注入造影剂, 以定鼻胆管放置的位置, 经切开刀插入导丝, 退出切开刀并留置导丝, 再沿导丝插入合适的鼻胆管, 在X线下退出十二指肠镜, 最后将鼻胆管由口中用导尿管引出鼻腔, 妥善固定, 接负压引流袋。
1.4 护理
1.4.1 术前护理
1.4.1. 1 术前准备:
(1) 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签检查同意书。 (2) 术前作出、凝血时间、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血淀粉酶及心电图胸片等必要的检查。 (3) 了解有无碘过敏史, 术前常规作碘过敏试验, 如碘试验阳性可选择不含碘的造影剂, 并备好充足的造影剂。 (4) 备好心电监护仪及氧气装置, 准备好抢救器材和药品。 (5) 着装适当, 不易太厚, 协助去除活动性假牙及影响摄片的衣着和金属配饰。 (6) 术前禁食水6~8 h, 术前30 min肌内注射解痉灵20 mg, 度冷丁50 mg, 安定5~10 mg起到镇静、胃肠蠕动减慢和分泌物减少的作用;术前10 min利多卡因胶浆10 ml口服, 使口咽部表面得到快速麻醉, 以减轻进镜时咽喉部的不适感。
1.4.1. 2 术前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及家属对ENBD缺乏相关知识, 易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 同时患者自身的各种不适及病情波动给患者及家属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护士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了解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况, 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介绍ENBD治疗方法及优点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不适。告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使患者放松身心, 消除顾虑, 以良好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
1.4.2 术中护理协助患者取俯卧位, 头偏向右侧, 给予心电监护及吸氧。
当医生进镜时, 嘱患者全身放松, 当十二指肠镜达咽喉部时可做吞咽动作, 出现恶心时, 可睁开双眼, 深吸气, 慢慢吐气。如口中有唾液让其自然流出, 不可吞咽, 以免呛咳。保持无菌操作, 避免器械和附件污染。术中严密观察患者意识、面色, 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变化等, 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抢救。
1.4.3 术后护理
1.4.3. 1 一般护理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休息, 禁食24 h, 于术
后3 h及次日晨抽血查血淀粉酶, 若淀粉酶正常, 可逐渐恢复到低脂半流质饮食。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及抑酶治疗。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 密切注意有无并发症发生。做好患者口鼻腔的护理。
1.4.3. 2 鼻胆管的护理 (1) 妥善固定, 防止脱出。
术后返回病房, 接好负压引流袋, 妥善固定于鼻翼侧、颊部及床旁, 避免引流管扭曲、受压、折叠和堵塞, 确保鼻胆管引流通畅。向患者说明保护好引流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嘱患者尽量卧床休息, 减少活动, 注意鼻胆管在体外的长度, 避免过度牵拉造成脱出。 (2) 注意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化脓性胆管炎胆汁呈墨绿色或棕绿色, 其中可有大量黄白色脓性絮状物及泥沙漂浮, 在梗阻解除及炎症控制后引流液可转为棕黄色或浅黄色。一般引流量为200~500 ml/d, 如引流液突然减少, 应警惕引流管是否有堵塞。 (3) 定时冲洗, 保持鼻胆管的有效引流, 每日用替硝唑20~50 ml冲洗2次, 冲洗时注意无菌操作, 冲洗前先回抽出少量胆汁, 避免冲洗过多过快导致胆管内压力增高[1]。
2 结果
42例患者均引流成功, 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术后2~10 d腹痛缓解, 黄疸减退, 体温正常。其中37例在引流后2周之内行ERCP+ESD+取石, 另有5例因胆石较大, 数量多, 引流后转外科手术治疗。
3 讨论
解除梗阻, 减压引流胆道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关键。文献报道传统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 急诊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6%, 死亡率达6.0%[2]。而内镜下ENBD同样可以有效的解除梗阻, 降低胆道的压力,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 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等优点, 充分体现了微创治疗的优越性。通过对42例因结石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内镜治疗疗效的观察和护理, 体会到做好术前的充分准备和心理护理、术中的密切配合及术后并发症观察和鼻胆管的护理, 保证胆道引流的通畅, 是ENBD成功的关键, 同时也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疗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钟惠珍, 温素莲, 谭萧滢, 等.120例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的护理[J].天津护理, 2006, 14 (2) :4.
[2]王兵, 莫伟明, 谢涛.内镜技术在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腹部外科, 2006, 19 (1) :27.
[3]薛靖.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29例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36) :85.
[4]王承和, 尹迎春, 毕维民.老年人重症急性胆管炎的死因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6) :16-17.
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护理 篇7
关键词: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护理,体会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胆道系统的急性炎症, 是胆道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也是肝内、肝外胆管结石最凶险的并发症[1], 且病死率高, 死亡率约25%[2]。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 可以大大提高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3]。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重症胆管炎患者48例, 男30例, 女18例, 年龄32~79岁, 平均56岁,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畏寒、黄疸和腹部胀痛, 多数有恶心、呕吐和意识障碍。
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对照组24例, 男14例, 女10例, 年龄32~79岁, 平均56岁, 观察组24例, 男16例, 女8例, 年龄32~78岁, 平均55岁。两组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 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 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当P<0.05时, 认为数据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结果
通过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资料发现,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非常容易导致胆道系统的梗阻, 严重时引起感染。正常情况下肝脏所产生的胆汁顺胆管下流, 如果由于梗阻导致的胆管内压力较肝脏胆汁分泌压力高时, 则会造成胆汁的逆流, 进而导致肝内胆管炎和胆管周围炎, 使得肝内屏障的完整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严重时甚至发生功能衰竭。此时大量的细菌及毒素则会进入血液系统, 产生全身性的炎性反应, 如果病情进一步加重, 则引发感染性休克。患者出现寒颤、发热等症状, 并伴发右上腹痛、黄疸、恶心、呕吐、血压低、脉搏细速、意识淡漠等临床表现, 如果抢救不及时, 容易导致DIC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呼吸窘迫综合症、肾衰, 甚至导致死亡[4,5]。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患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 术前准备:术前常规做碘过敏试验, 查出凝血时间, 术前4~6小时禁食, 术前30分予杜冷丁、解痉灵肌肉注射解痉止痛。 (2) 心理护理: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时, 多数情况下伴有意识模糊、血压较低以及体温高热等临床表现, 患者一般情况较差, 具有明显的焦虑、紧张心理。由于患者此时病情较复杂并且较为危重, 再加上患者精神状态不佳不能很好的配合医护人员, 此时护理工作者一定要在进行抢救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 及时的给予关心、鼓励, 多安慰和鼓励患者, 用尽可能通俗的语言对整个手术过程及有可能出现的不适感觉给予大概的介绍, 让患者能够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与医护人员做好配合。同时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 共同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 (3) 病情观察:术前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以及手术所需各项指标进行严密监测。对于任何异常情况要与医生及时做好汇报, 尽可能的杜绝休克的发生。了解患者意识、皮肤颜色及温度的变化[6,7]。 (4) 维持体液平衡:根据患者液体丢失情况、口渴程度、尿量及化验室各项检验结果, 按医嘱调整好补液速度及数量, 如需大量补液时, 要严密观察心、肺、肾的情况, 防止肺水肿及心力衰竭的发生。补充血容量, 抢救休克是该类患者术前准备的最重要而关键性的环节, 建立2条以上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纠正休克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做好交叉配血准备;降低体温;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并按医嘱静滴抗生素。 (5) 术后一般护理:术后将患者安置在重症监护病房, 便于观察和抢救, 向麻醉师和手术医师了解患者术中情况和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了解术中输液、用药情况, 以便合理安排输液和用药时间。血压平稳给予低坡卧位, 以利于呼吸和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 同时使引流局限于盆腔, 有利于引流和降低毒素的吸收。术后常有多种引流管, 根据病情给以患者适当的约束, 各种引流管应妥善固定, 防扭曲打折、防脱, 保持有效的引流。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并做好记录, T管引流胆汁色泽正常, 且引流量减少, 可在术后10~14天, 试行夹管1~2天, 无发热, 黄疸, 腹痛等症状, 可作T管造影, 造影后持续引流时间24小时以上, 患者无不适可予拔管, 造影发现有结石, T管保留6周以上[8]。警惕胆道出血、胆漏、堵塞等发生, 必要时以挤压防止阻塞, 严格无菌操作, 预防感染。做好口腔护理、尿道会阴护理等基础护理, 每日温水擦浴, 协助翻身叩背, 有效咳嗽排痰, 预防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严丽丽.经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5, (19) :1768-1769.
[2] 叶体英.8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 2000, 22 (5) :125-126.
[3] 朱淑贤.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术后护理的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10) :155-156.
[4] 何利敏.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8) :81-82.
[5] 董建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围手术期护理[J].临床医药, 2006, 9 (12) :80-81.
[6] 苏锐, 李群星.急诊内镜介入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石性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对比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 2007, 13 (3) :261-264.
[7] 张淑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治研究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3, 1 (2) :105-106.
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0例患者, 男96例, 女54例;年龄32-86岁, 平均51岁;术前均经B超、CT、MRI检查而确诊患有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1.2 方法
患者均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术, 术后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治疗组结合患者术后具体临床表现做综合评估, 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1.2.1 循证问题
提出待解决的个体化问题如: (1) 预防感染性休克; (2) 术后胆道出血; (3) 术后胆汁漏; (4) 肝功能衰竭; (5) 心理护理。
1.2.2 循证依据
确定关键词:感染性休克、胆道出血、胆汁漏、肝功能衰竭、心理护理。查阅相关文献, 针对文献的科研严密性, 结论可靠性和临床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和具体评价, 并结合以往护理经验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并于实施。
1.2.3 护理干预
术后护理要点: (1) 预防感染性休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色泽及肢端温度、准确记录尿量, 若发现休克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处置, 迅速扩容、纠酸是抗休克的关键。 (2) 术后胆道出血:观察引流液, 一旦短时间内流出大量鲜红色液体, 应立即通知医师, 并更换引流袋, 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立即开放两条静脉通路, 补充血容量, 输入止血药和同型新鲜血, 维持病人有效循环血量, 注意保暖, 必要时置热水袋, 出血无法控制做好再手术的术前准备[2]。 (3) 术后胆汁漏:术后T型管及腹腔引流管应妥善固定, 防止脱落、受压、折叠、扭曲, 术后各种引流管较多, 须在每根管上做好标记, 以便观察和护理[3]。术后腹腔引流管流出胆汁样液体, 腹部突然出现腹痛, 有腹膜炎体征, 应考虑为胆漏或胆道损伤发生[4]。 (4) 肝功能衰竭:术前肝功能受损, 术中失血, 手术应激等因素可能加重肝功能损害, 甚至出现肝衰竭, 主要表现为肝昏迷、黄疸、出血等, 术后宜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皮肤颜色等, 定期检测肝功能, 应用保肝药物等, 患者术前各转氨酶较高, 术后予以保肝治疗, 肝功能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 (5) 心理护理: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 缓解其紧张情绪,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早日康复。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 我们得出循证护理的治疗组在临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手术存在较大风险, 护士要掌握有关手术的理论知识及各种引流管的作用, 全面熟练地操作各种临床护理技能, 有针对性地预防并发症。通过本组护理可见, 在实施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循证护理, 能够使护士主动地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查阅文献、制定措施, 这一系列步骤改变了临床护理凭经验和感觉的习惯和行为, 促使护士主动钻研业务, 寻找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了理论水平, 确保了整体护理质量, 明显降低了术后并发症, 并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时间, 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循证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81.
[2]张进峰.急性重症化脓性胆管炎死亡因素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 2005, 26 (17) :29-30.
[3]杨月芬.1例胆囊切除、肝左外叶切除, 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及腹腔引流术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08, 5 (3) :468-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