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共7篇)
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篇1
急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是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 出现严重低氧血症, 短暂时间内患者出现呼吸浅慢、意识丧失、心跳骤停等, 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及早治疗相当重要。传统药物治疗效果较差, 仍存在较高的死亡率, 有创机械通气作为目前临床常用方法, 能够迅速纠正缺氧、减轻心脏负荷, 抑制病情进展, 从而实现患者康复。为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临床方法及效果, 该研究对该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8例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88例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 男43例, 女45例, 年龄36~86岁, 平均年龄 (50.7±4.3) 岁, 原发病: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38例, 风湿性心脏病16例, 急性心肌梗死9例, 风湿性心脏病8例, 病毒性心肌炎9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 妊娠高血压2例。患者均伴随呼吸困难、烦躁、咳泡沫痰等临床症状,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为44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进行比较。
1.2 纳入标准
有诱发或产生急性肺水肿原发病因;双肺闻及喘鸣音、湿性罗音, 端坐呼吸下口唇发绀, 心动过速、大汗;急性发作患者出现咳血性或白色痰, 呼吸困难, 伴或不伴涉死赶或烦躁感。脉搏血氧饱和度<90%, 呼吸频率>25次/min, 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意识清楚。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立即给予抗心衰治疗, 经利尿、镇静、吸氧、强心、扩张血管、解痉平喘等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口气管插管, 采用PB840呼吸机通气治疗, 呼吸频率25次/min, 吸气压为30 cm H2O, Fi O2为80%左右, 通气量为8 L/min。低氧血症未出现明显改善, 则采用PEEP治疗, 吸气压<20 cm H2O, 压力为13 cm H2O, PEEP≤8 cm H2O, 采用呼气末正压 (PEEP) 与压力支持通气 (PSV) 综合通气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面罩吸氧治疗, 治疗中对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等基本体征进行观察, 同时记录患者各项参数变化, 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
1.4 撤机指征
患者意识恢复, 病情稳定, 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 呼吸率均<25次/min, 恢复自主呼吸, 胸片显示未出现肺水肿征象, 血气分析指数均正常。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肺部湿啰音消失、口唇发绀、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变化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动脉氧分压、血气p H值、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是心肌病、急性心肌缺血、高血压急症患者常见病症, 当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超出正常值时, 肺毛细血管组织间液体平衡被打破, 水分渗出, 从而形成肺泡水肿, 导致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窘迫、低氧血症及双肺啰音等, 及时纠正缺氧, 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改善,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有着重要作用, 有创机械通气能够快速补充氧气, 改善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现象, 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改善, 同时可增加肺顺应性, 减少肺血流量, 有效增加心肌供氧, 促进患者的康复。该次研究中,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 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 P<0.05, 由此可知, 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效果显著, 能够快速缓解临床症状, 促进患者康复, 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该院自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8例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为44例,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该基础上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面罩吸氧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各项参数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 (P<0.05) , 治疗后两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动脉氧分压 (PaO2) 、血气pH值、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SaO2) 均有明显改善 (P<0.05) , 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常规积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有创机械通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 有利于患者早日患者康复。
关键词:有创机械通气,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参考文献
[1]黄伟飞, 林发旺.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无创通气的疗效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9, 9 (5) :389-390.
[2]连宁方, 朱蕾, 王齐兵.持续气道正压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犬呼吸和呼吸功能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5, 28 (6) :382-384.
[3]高伟波, 薛晓艳, 朱继红.有创机械通气在急性肺水肿中的应用及预后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9, 8 (8) :860-863.
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篇2
1病例介绍
患者, 女 57岁, 于2010年1月7日因”右眼视物模糊, 右侧头痛3 d, 加重伴恶心, 呕吐5 h”就诊我科, 患者既往高血压9年, 冠心病3年, 现口服药物控制。查体:体温36℃, 脉搏86次/min, 呼吸24次/min, 血压140/95 mm Hg, 一般情况良好。专科情况:视力:右指数/眼前, 左0.8, 眼压有56.32 mm Hg, 左23.43 mm Hg, 右角膜上皮水肿, 周边前房极浅, 瞳孔散大固定, 直径约8 mm, 左眼未见明显一场。初步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立即给予布林佐胺目水点双眼各一次, 2%匹罗卡品目水点右眼每10 min一次, 20%甘露醇250 ml静脉点滴。注射完毕后患者出现呼吸急促, 咳痰, 心悸, 脉快, 血压升高。急请心内科会诊, 立即给予30%酒精湿化氧气吸入, 强心, 速尿20 mg, 西地兰0.2 mg, 地塞米松10 mg静脉推注, 1 h后症状缓解, 脉率减慢, 血氧饱和度95%以上, 诊断为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甘露醇所致) , 后再未用甘露醇, 未出现上述症状。
2讨论
甘露醇为国内神经内, 外科应用最广泛的药物, 其对于脑外伤, 颅脑手术后的脑水肿, 脑肿胀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甘露醇进入机体循环系统后, 不易从毛细血管内透入组织, 故血浆渗透压升高, 将组织间液水分吸收入血, 产生组织脱水, 同时因短时间内回心血量增多, 加重心肺负荷、如患有高血压, 高血脂, 冠心病, 肺部疾病等慢性心肺功能损害, 则可能导致心源性肺水肿的发生。故对年老体弱者, 有高血压, 冠心病等心肺疾病的患者, 在应用甘露醇时应减量或控制滴速, 同时严密观察血压, 脉搏, 呼吸等情况的变化,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
参考文献
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及ICU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共43例, 将其分为2组, 对照组22例, 男14例, 女8例, 年龄61岁~78岁, 平均年龄71岁;其中高血压心脏病7例, 冠心病9例, 心肌炎1例, 急性心肌梗死5例。治疗组21例, 男13例, 女8例, 年龄65岁~80岁, 平均年龄73岁;其中冠心病9例, 扩张性心肌病6例, 高血压心脏病4例, 急性心肌梗死2例。入选患者入院时均有明显急性左心衰竭症状 (胸闷气急、端坐呼吸、双肺广泛湿啰音, 口唇及肢端发绀等) , 入院后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 (Pi CCO) 提示血管外肺水 (EVLW) >7 m L/kg, 检测脑钠肽 (BNP) >500 pg/mL。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均无明显差异。
1.2 研究方法
入院患者均使用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 (Pi CCO) 容量监护仪监测EVLW。2组均予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规范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机型号为ZX7M-PB840, 美国泰科公司生产, 通过硅胶口鼻面罩与患者连接。模式均设为S/T, 吸氧浓度40%~50%, 备用呼吸频率12次/min, 吸气末气道正压 (IPAP) 初始设置为8 cm H2O, 呼气末气道正压 (EPAP) 初始设置为4 cm H2O, 根据患者主观感受及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等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心率、BNP、动脉血氧分压、呼吸频率及EVLW等指标的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21例患者经规范药物抗心力衰竭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24 h后症状明显好转, 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 差异有显著性, 见表1。与对照组相比, 心率、动脉血氧分压、BNP、呼吸频率及EVLW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3 讨论
急性肺水肿系指肺血管内的液体过多地渗入肺间质和肺泡引起的综合征, 肺顺应性下降,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而致换气功能障碍, 多见于可引起急性左心衰竭的各种疾病, 如: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心脏病等。临床表现为端坐呼吸, 常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 烦躁不安, 口唇紫绀, 容易发生呼吸肌疲劳[1]。部分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因呼吸肌无力及气道分泌物增加致二氧化碳潴留[2], 引起呼吸衰竭。故一些患者即使给予充分吸氧及良好的药物治疗, 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仍不易纠正。而使用无创机械正压通气可以明显减轻肺水肿[3,4], 改善通气及气体交换, 从而起到临床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如下原因有关[5,6]: (1) 无创正压通气导致胸腔内正压形成, 压迫胸腔内大静脉, 使回心血量减少, 减轻心脏前负荷, 从而减少肺淤血, 减轻肺水肿形成。 (2) 无创正压通气致肺泡内压升高, 减少肺水肿时肺泡毛细血管的液体渗出, 减轻肺间质水肿及肺泡水肿, 防止肺泡和小气道萎陷, 改善肺顺应性及气体交换。 (3) 无创正压通气可减少呼吸肌做功, 缓解呼吸肌疲劳, 降低耗氧量, 改善动脉氧饱和度。BNP是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多肽, 为天然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 拮抗剂, 可促进尿钠排出[7,8,9], 心力衰竭时室壁张力、心室负荷增加是刺激BNP分泌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中治疗组经过抗心力衰竭治疗24 h后BNP水平明显下降, 说明在无创正压通气作用下可以减轻心脏负荷, 改善心功能。EVLW由细胞内液、肺间质内液和肺泡内液组成, EVLW的变化与肺水肿的发展密切相关。通过监测EVLW来进行危重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管理, 比传统方法更为可靠和有效[10]。本研究使用Pi CCO容量监护仪监测EVLW, 结果亦提示治疗组患者EVLW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 再次说明了无创正压通气对于肺水肿的治疗作用明显。
近年来,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11], 其在临床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本研究再次证实了其对心源性肺水肿临床治疗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摘要: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3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22例, 给予强心、利尿及扩血管规范药物治疗;治疗组21例,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24 h后监测2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脑钠肽 (BNP) 、动脉血氧分压及血管外肺水 (EVLW) ,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24 h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BNP及EVLW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在规范药物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无创正压通气能够显著减轻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关键词: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心功能不全,药物治疗,无创正压通气
参考文献
[1]俞森洋.机械通气临床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321.
[2]王长征, 秦俭.无创正压通气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0, 13 (4) :398-399.
[3]Li XY, Fan L, YE P, et al.Mechanical ventilation treatment 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left heart failure combin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J].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China, 2006, 81 (4) :344-347.
[4]Chang ZZ, Wu ZB, Li M, et al.Clinical study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treatment ofsevere 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J].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 2005, 20 (1) :51-53.
[5]刘梅.无创正压通气在抢救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 6 (2) :235-236.
[6]孙文宇.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的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 2011, 17 (4) :237.
[7]ClericoA, Levine TB, Olivari MT, et al.Plasma norepinephrine as a guide to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N Engl J Med, 1984, 311:819-823.
[8]Maisel A.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a potential novel"white count"fo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J Card Fail, 2001, 7:183-193.
[9]Boomama F, Van der Meiracker AH.Plasma A-and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s:physiology methodology and clinical use[J].Cardiovasc Res, 2001, 51:442-449.
[10]孙辉明, 邱海波.血管外肺水监测及其临床应用[J].国际呼吸杂志, 2006, 26 (9) :697-700.
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7年5月—2010年5月住院治疗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56例, 其中男32例, 女24例, 年龄46~75岁, 中位年龄62岁。肺源性心脏病3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22例, 风湿性心脏病6例, 冠心病21例, 扩张性心肌病4例。纳入标准:①患者有产生急性肺水肿的原发病;②患者临床有急性发作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等急性肺水肿症状;③临床体征有端坐呼吸, 两肺湿性罗音及喘鸣音、心动过速等;④PO2及SaO2短时间内急剧下降。将56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强心、利尿及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面罩吸氧, 吸人氧流量为10L/min。观察组给予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 根据PO2、PCO2水平, 调节氧流量 (40%~80%) , 选择自主呼吸模式 (S/T模式) , 呼吸频率14~18次/min, 吸气压力由8cmH2O开始逐渐增加到10~15cmH2O, 呼气相气道压力由4cmH2O逐渐调压6~8cmH2O。当患者病情稳定达到有效指征者考虑脱机, 改用面罩或鼻导管吸氧。
(2) 无创正压通气的应用指征:
①中至重度呼吸困难;动用辅助呼吸肌或胸腹矛盾活动;②血气异常 (pH值<7.35, PaCO2>45mmHg, 或氧合指数<20mmHg) [2]。
(3) 疗效判定标准:
①有效:血压、HR、RR等生命体征稳定, 双肺湿罗音减少到双肺野1/2以下, SaO2≥0.92;②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以方差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观察组28例患者治疗后有26例患者症状好转, 肺部湿啰音减少, 呼吸频率减慢, 心率降低, 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好转, 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28例患者有20例症状好转, 治疗总有效率为71.4%。
2.2 两组治疗前后各参数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指标均有所改善, 和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1)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各项参数改善更显著, 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 ,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是内科常见的危重症, 其病死率高达10%~20%。迅速有效地纠正缺氧, 改善心功能, 减少并发症, 是抢救心源性肺水肿的关键[3]。随着经鼻、面罩实施无创通气的逐渐增多, 证实了无创通气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正在成为急性呼衰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4]。
本组56例患者治疗后4h, 观察组与对照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指标均有所改善, 和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意义 (P<0.01) , 两组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各项参数改善更显著, 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 ,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本组28例BiPAP呼吸机治疗的患者治疗后有26例患者症状好转, 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28例患者有20例症状好转, 治疗总有效率为71.4%。观察组患者缺氧及心衰症状能迅速地被纠正, 血氧饱合度及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明显。BiPAP呼吸机改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机制为: (1) 正压通气造成胸内正压, 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降低前负荷, 缓解肺淤血; (2) 机械通气可在不降低动脉血压的情况下减少左室后负荷; (3) 改善肺泡和肺间质水肿, 促进水分由肺泡区向间质区分布, 增加肺的功能残气量, 减少肺泡陷闭导致的动静脉分流[5]。
综上所述, 无创通气是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 可迅速纠正患者心衰缺氧症状, 改善心功能, 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且具有操作简便、无创伤、并发症少的优点。无创通气的合理应用可以成功救治相当一部分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 使之免于气管插管, 是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一种有效手段。
(±s)
参考文献
[1]杨瑞玲.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处理[J].中外医疗, 2008, 27 (30) :57-57.
[2]钟海江, 王亚峰.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58例分析[J].心脑血管防治, 2009, 9 (3) :226-227.
[3]李新科, 赵伟和.经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J].重庆医学, 2005, 34 (4) :575-576.
[4]杨葵花.经鼻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J].医药论坛杂志, 2007, 28 (21) :84-85.
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9年6月至2012年4期间所收治的心源性急性肺水肿患者70例, 其诊断所采用的方法及结果均符合WHO所发出的相关标准[2], 在进入重症监护室前, 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 对照组35例, 治疗组35例。对照组, 男20例, 女15例, 年林范围45~72岁, 平均年龄71.2岁, 因冠心病导致发病的6例, 高血压导致的8例, 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4例, 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1例。I型呼吸衰竭患者14例, II型呼吸衰竭患者6例。治疗组35例, 其中男21例, 女14例, 年龄范围42~71岁, 平均年龄69.8岁。因冠心病发病的患者5例, 因高血压发病的患者10例, 因风湿性心脏病发病的患者4例, 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的患者2例。16例患者出现I型呼吸衰竭症状, 4例患者出现II型呼吸衰竭症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原因等因素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因而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心源性休克、急慢性气道梗阻, 气胸以及肾功能严重衰竭的情况 (患者血清肌酐浓度>256 μmol/L) 或是其他神经功能方面的损害而无法实施无创机械通气的因素。
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的无创通气设备是有瑞思迈VPAP-II双水平系列的沙利文多功能双水平无创呼吸机, 选择自主呼吸模式, 氧流量控制在5~8L/min, 吸气时压力设定为8~20 cmH20, 呼气时压力设定为2~10 cmH2O, 患者同时接受强心、利尿、血管扩张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辅助其呼吸, 与治疗组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手段。
1.3 疗效判断标准
患者血压、HR、RR等基本生命体征符合医学标准, 且双肺湿啰音明显减少到发病时1/2以下, 或是达到正常标准的一半, 即SaO2≥0.92, 且动脉血流正常, 则表明治疗有效, 反之, 则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A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并采用t检验对数据进行校验, 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疗效
经过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后, 治疗组35例患者在30 min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 其中3例患者在接受机器辅助2 h后才撤机, 其余患者均在1 h内撤机。撤机后, 患者能够实现自主呼吸, 且面色正常, 未出现缺氧, 大汗、口唇青紫等情况, 双肺湿啰音明显减少, 部分患者的湿啰音现象完全消失。经过X线片复查后发现, 患者肺门处血管、肺纹理、肺小叶等均出现明显的改善,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 并未出现因呼吸机导致的气压性损伤或是循环衰竭的情况。具体检测指标间表1。
2.2 治疗前后的指标变化见表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aO2为动脉血氧分压, PaCO2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1 mm Hg=0.133kPa
3讨论
心源性肺水肿是当前心血管疾病领域中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主要是因为其是一种由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而成的一种急性肺部疾病, 对患者的生命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当患者肺部出现水肿时, 肺泡会因为肺组织间的液压增大, 而出现萎缩塌陷, 同时肺部出现积水后, 对于患者的呼吸将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3]。肺水肿一般采用氧疗的方式进行治疗, 但是普通的鼻导管吸氧以及常规药物治疗, 对于心源性肺水肿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患者死亡率较高[4]。主要原因在于此类患者往往失去意识, 自主呼吸能力较差。机械通气是通过机械装置将空气、氧气或是空氧混合气体压入患者的体内, 或是模拟自主呼吸的方式, 使患者肺部产生间歇性膨胀, 从而改善其缺氧情况与呼吸功能。采用BIPAP呼吸机, 在较高呼吸压的作用下, 患者可以获得更多的氧气, 即便在患者失去意识, 无法自主呼吸的情况, BIPAP也能有效地帮助患者实现呼吸, 从避免患者出现呼吸系统衰竭的可怕后果。呼吸可以自动调节吸气压力与呼气压力, 因此, 具有更好的舒适感, 且不会产生因气管插管所引起的并发症, 对于急性肺水肿具有十分明显的疗效[5]。
从本研究的情况来看, 治疗组35例急性肺水肿患者经过无创机械辅助呼吸治疗后, 均出现明显的改善, 且上机时间较短, 并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 或是不适感, 例如胃肠胀气, 颜面皮肤破损, 或是漏气等。由此可见, 无创机械通气, 对于降低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所引起的低氧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6],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呼气末正压能够有效地增加患者气道内的压力, 从而增加患者肺泡内部的压力。②降低肺内动静脉分流, 改善通气, 增加残气量。③减轻左右心室的符合, 降低心室跨壁压, 改善左心功能, 减少回心血量。④降低患者的耗氧量, 减少患者呼吸频率。
综上所述, 采用无创机械通气, 对于治疗组治疗急性肺水肿效果显著, 患者缺氧情况改善明显, 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降低气管插管或是切开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无创呼吸机在治疗急性肺水肿方面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其可以有效地增加患者气道内的压力, 增加患者氧气的吸入量, 降低患者呼吸频率, 其所具有的自主呼吸模式, 可以让患者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实现自主呼吸, 降低患者体内的耗氧情况, 无须插管, 无明显并发症, 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7]。因此, 如果在治疗过程中, 遇到急性肺水肿患者, 且采用常规治疗无明显效果时, 应该立刻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
参考文献
[1]MASIP I, BETBEsE A I, PAEZ I, et al.Noninva-sive 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 versus conventional oxygen therapy in 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 arandomized trial.Lancet, 2000, 35 (6) :2126-2132.
[2]秦英智.关于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机械通气策略.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4, 16 (9) :641-642.
[3]叶飞, 杨松, 陈绍良, 等.无创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应用.中国综合临床, 2005, 21 (3) :195-196.
[4]刘鸿梅, 耿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护.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 (4) :353-354.
[5]Rusterholtz T, Kempt J, Berton C, et al.Noninvasive 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 (NIPSV) with face mask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edema.Intensive Care Med, 1999, 25 (1) :21-28.
[6]Hilbert G, Gruson K, Vargas F, et al.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im munosuppressed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iltrates, fever, and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N Engl J Med, 2001, 34 (4) :481-487.
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试验组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56~79岁;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原发基础疾病分别为冠心病24例,扩张性心肌病12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55~78岁;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12例,原发基础疾病分别为冠心病25例,扩张性心肌病1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处理,主要给予利尿、扩张血管、镇静及强心等治疗,同时经面罩辅助通气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呼气相气道正压,依次从4cm H2O逐渐增加至适当水平,不超过6cm H2O,同时保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95%,适当调整患者的吸氧浓度;再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吸气相气道正压,依次从8cm H2O逐渐增加至适当水平,不超过20cm H2O,每3分钟调节1次,每次增加2cm H2O,通气时间4h以上。
1.3观察指标及效果判定标准观察比较2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及临床疗效。效果判定标准[2]:(1)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呼吸、紫绀等)显著缓解,肺部啰音明显减少,生命体征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正常;(2)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肺部啰音有所减少,生命体征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基本恢复正常;(3)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肺部啰音无变化或加重,生命体征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异常。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7.23%,高于对照组的6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2.2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2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属于心力衰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死率高,预后差,临床治疗该病症主要对患者实施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但效果不显著,因此临床上常对患者实施通气治疗[3]。本研究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实施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由于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能有效减少患者呼吸肌做功,避免呼吸肌疲劳,达到减少出现酸中毒的效果;同时该种疗法能有效扩张患者的肺泡及呼吸道,减少组织氧消耗量,增加氧和指数,达到迅速提高血氧饱和度的效果;此外,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能有效增加肺泡毛细血管周围的压力,减少血液渗出,达到减轻和缓解肺水肿的效果[4]。在治疗过程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采用S/T模式,能较好协调自主呼吸与控制通气问题,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总有效率高出21.27%;且2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相比于常规治疗,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痛苦,促进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处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7.23%,高于对照组的65.96%(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血气分析,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毕晓锋,林珮仪,江慧琳,等.两种无创通气模式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疗效比较[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7):736-740.
[2]宋金书.经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40):97-98.
[3]吴红栋,张研,吴莎莎,等.两种无创正压通气模式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观察[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2,17(6):413-415.
心源性水肿临床护理体会 篇7
关键词:心源性水肿,护理
心源性水肿是指由于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机体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过多的现象。最常见病因是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右心衰竭, 也可见于渗出性或缩窄性心包炎。选择临床2011年以后收治的40例心源性水肿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0例心源性水肿患者, 其中男性30例, 女性10例。年龄54~76岁, 平均66例。冠心病17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13例, 扩张性心肌病10例。
2护理
2.1 体位
严重水肿尤其伴有大量胸腔、腹腔积液的患者因肺受压及横膈抬高, 使呼吸运动受限而产生呼吸困难, 原则上取坐位或半卧位, 以便横膈下降, 增加肺活量, 减轻呼吸困难[1];下肢水肿者应减少站立或坐位时间, 尽量平卧, 抬高下肢, 以减轻水肿;阴囊水肿者可用托带托起阴囊, 以利于水肿消退, 同时注意局部皮肤护理, 防止破溃。
2.2 适当休息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休息的意义。运动不仅增加氧及能量的消耗, 增加心脏负担, 也使蛋白分解增加, 加重肾脏负担;此外, 运动使肾血流量减少, 醛固酮分泌, 肾远曲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多, 故运动可加重水肿。休息则可增加肾血流量, 提高肾小球滤过率, 使尿量增加, 减轻心脏负荷[2]。因此, 轻度水肿者应限制活动;重度水肿者, 尤其心、肝、肾功能减退时, 应卧床休息, 有利水肿消退。
2.3 合理饮食
饮食原则应给予低盐、低热量、易消化饮食, 少食多餐, 以免加重消化道淤血。钠盐限制程度应根据水肿程度、心力衰竭程度及利尿剂治疗情况而定, 一般每日食盐量应少于5 g (5 g盐为料瓶盖的半瓶盖) 。除钠盐外, 限制其他含钠多的食品和饮料, 如发酵食品、腌制食品、香肠、味精、罐头、碳酸饮料等。
2.4 维持体液平衡
定期测量体重和腹围, 每天在相同时间、相同服装、相同体重计测量体重。定期测体重, 时间宜安排在早餐前, 嘱患者排尿后。必要时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 以观察水肿的情况。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予利尿剂, 非紧急情况下, 利尿剂的应用时间选择早晨或日间为宜, 避免夜间排尿过频而影响患者的休息。观察用药后疗效及副作用, 注意观察尿量、体重变化及水肿消退情况, 监测血电解质变化, 随时调整剂量, 及时补充电解质, 防止出现电解质紊乱。
2.5 用药护理
用药期间记录每日尿量, 观察水肿有无消退, 伴随症状有否减轻或好转, 以判断疗效。利尿药尤其是强排钠利尿药可导致低钠、低钾血症等药物不良反应, 出现软弱无力、恶心、呕吐、腹胀, 肠蠕动减弱或消失, 心率早期增快并有心律失常, 心电图示T波低平、倒置, 可出现u波提示发生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主要表现为肌无力、肌痉挛、口干、眩晕、胃肠功能紊乱等。代谢性碱中毒主要表现为易激动、神经肌肉过度兴奋, 严重者可有强直性痉挛。利尿药不宜在晚间服用, 避免夜间因排尿影响睡眠。
2.6 加强皮肤护理, 防止皮肤破损与感染
严重水肿者, 由于循环及营养不良, 皮肤抵抗力低、弹性差, 破损后易发生压疮。将下肢抬高, 增加静脉回流, 减轻下肢部位水肿。避免腿部及踝部交叉重叠, 可衬软垫。鼓励患者经常自己翻身、使用便盆时动作轻柔, 勿强行推、拉, 防止擦伤皮肤。故应保持床单干燥、柔软、平整无皱, 嘱患者穿柔软、宽松的衣服。给患者翻身或使用便器时勿强行推、拉, 防止擦破皮肤。协助和指导患者经常更换体位, 骨头突出部位使用气圈或气垫床预防压疮发生。肌内注射时严格消毒, 深部肌内注射, 按压针孔防药液外渗, 如有外渗, 用无菌巾包裹。水肿局部皮肤每天擦洗, 涂滑石粉或爽身粉。局部按摩, 促进血液循环[3]。避免过冷或过热的刺激, 使用热水袋保暖时水温不宜太高, 防止烫伤。定期观察水肿部位和皮肤受压部位的情况, 注意有无发红、破溃现象,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用热水袋保暖时, 水温不宜太高, 防止烫伤。肌内注射应进行严格皮肤消毒并作深部肌内注射, 拔针后用无菌棉球按压避免药液外渗;如有外渗, 局部用无菌巾包裹, 防止继发感染。
2.7 水肿的自我观察与护理
告知患者测量体重、腹围、下肢周径, 记录每日出入液量, 对判断水肿的消长及药物疗效有重要意义, 指导正确测量和记录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当出现严重的全身水肿, 体重增加过快、过多, 或在夜间、劳累后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时, 可能为早期心力衰竭的表现, 应及时就医, 以防延误治疗。指导患者进行皮肤护理并了解其意义。
参考文献
[1]第六次全国缺氧和呼吸病理生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 2003年
[2]吴岩, 叶珩.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BiPAP呼吸机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