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源性重症胰腺炎

2024-06-28

胆源性重症胰腺炎(共10篇)

胆源性重症胰腺炎 篇1

重症胰腺炎 (SAP) 是临床常见的重症急腹症之一。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其临床特点为发病凶险, 并发症多, 病死率高, 为25%~40%, 其中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手术治疗是其重要治疗方法之一。由于手术创伤会加重胰腺损伤并导致全身应激水平下降, 因此, 手术前后护理尤为重要。本文对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48例的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 男性26例, 女性22例。年龄36~78岁。48例全部手术, 胰床引流、腹腔引流及胆道引流11例, 胰床引流、腹腔引流、胆道引流及胃空造瘘37例。术后并发症17例, 死亡4例, 占8.3%。

1.1 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 对手术的顺利实施及术后治疗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术前护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2 加强卫生宣教

术前向患者简单介绍胰腺炎的常见病因, 临床症状, 治疗原则及避免刺激性食物, 勿暴饮暴食, 禁烟酒, 术后禁食, 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及作用等知识, 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床下活动, 使患者初步了解自己的病情, 做好接受治疗的心理准备, 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1) 常见病因:主要有胆道疾病, 胆道梗阻, 酗酒, 暴饮暴食, 某些病毒和细菌感染等, 血管病变, 药物诱发及手术和外伤等。 (2) 临床症状: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寒战、高热、休克、腹膜炎等。 (3) 治疗原则:对症状轻微, 发病时间短的胰腺炎患者, 常采用非手术治疗, 包括禁食和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 酸碱平衡和必要的营养支持;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使用抑肽酶抑制胰蛋白酶活性;使用善得定抑制胰腺分泌等措施。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 根据不同病情可采取切开胰被膜引流术, 腹腔灌洗术及坏死胰腺组织清除术等手术方式, 清除胰腺坏死组织并建立有效的胰腺周围引流。 (4) 要求患者术前绝对卧床休息, 以松弛腹肌, 减轻疼痛, 并利于胃管引流和使腹腔渗出液流至盆腔, 防止膈下脓肿。

1.3 禁食和胃肠减压

禁食和胃肠减压是重症胰腺炎发作时采用的首要措施。因食物中酸性食糜进入十二指肠, 促使胰腺分泌旺盛, 胰管内压力增高, 加重胰腺病变。通过禁食和胃肠减压, 可以避免呕吐, 也要避免食物和胃酸刺激十二指肠分泌大量肠激素而增加肠液的分泌, 从而在禁食期间往往因腹痛、口干、不能进食而出现精神萎靡不振, 心情有烦躁, 此时要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 使其明白进食后刺激胰腺分泌胰液, 胰管压力增高, 不利于炎症的消除和机体的康复。

1.4 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整体护理的逐步实施, 针对本病的心理护理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重症胰腺炎起病急, 来势猛, 疗程长, 治疗费用高, 加之躯体所经受的各种不适, 以及疾病的反复与波动, 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致使患者情绪不稳定, 易冲动;有的很快出现焦虑症状, 甚至发展为悲观、消沉, 临床医护人员要与家属一起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 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 在尊重患者个性和人格的基础上, 耐心倾听患者诉说, 深入其内心世界, 发现并挖掘患者身上的长处和性格中的积极因素, 进行心理分析和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 使其一步步摆脱心理上的困境, 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以期早日康复。

1.5 术前准备

(1) 术前要绝对禁食, 并放置胃管引胃肠减压, 引流胃液, 减少对胰腺的刺激, 使胰腺得到充分的休息。 (2)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备皮, 抗生素皮试, 交叉配血型等。 (3) 向患者简单介绍手术经过手术所需时间, 手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措施, 交待患者及家属手术前后要注意的事项, 手术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 让患者及家属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2 术后护理

2.1 胰床引流管及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行胰床灌洗、引流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一个主要环节, 有效地冲洗能清除胰腺坏死组织, 防止胰床脓肿和胰腺假性囊肿的产生: (1) 了解双管在腹腔内的位置, 做到心里有数。 (2) 连接好注水管与吸水管, 保证注入液体有效地吸出, 以免腹膜吸收产生水钠潴留。 (3) 灌洗温度在39℃左右, 特别是冬季, 要防止冷刺激诱发寒战。 (4) 防止双管折叠、扭曲、受压及被坏死组织堵塞等情况发生, 尤其在变换体位时更应注意引流管是否脱出。 (5) 准确记录灌洗与引出量,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等,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2 胃管及胆道引流管的护理

这二者均起到了降低胆道、胰管、胃肠道的压力作用, 能使胰液产生减少, 胰酶激活减少, 控制胰腺炎的进一步发展。要保证两管通畅, 准确记录出入量, 使引流保持在最佳状态, 细致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与量, 同时要看护好患者, 防止误把引流管拔掉。

3 营养支持护理

重症胆源性胰腺炎不仅由于消化功能障碍, 经口摄入停止, 且由于炎性反应, 分解代谢增强, 处于负氮平衡, 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因此合理的营养支持, 是挽救患者生命和提高疗效的关键。我们对本组患者实施的营养支持疗法分3个阶段, 即肠外营养—空肠营养—口服营养。在进行肠外营养时应循序渐进, 根据患者的承受力调整营养补充剂量和速度, 不能一味地追求正氮平衡。实施2周后, 再过渡到空肠营养, 这时提高患者免疫力, 保证所需营养素, 促进切口愈合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空肠营养实施15~30d后, 再过渡到口服营养阶段, 口服营养的应限制脂肪食物[1]。

4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术后治疗中, 要积极预防并发症, 主要措施有:根据细菌培养报告合理运用抗菌素;医护人员在各种操作中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并加强基础护理。对于已发生的并发症, 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和护理。 (1) 水电解质条乱:患者因禁食, 频繁呕吐及胰液渗出等原因引起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护理中应注意患者有无腹胀, 手足抽搐, 评估四肢肌力, 密切监测电解质及血液酸碱度, 根据检验结果及时治疗。 (2) 消化道出血:这是胰腺坏死组织侵袭, 消化液不断刺激腐蚀导致腹腔内组织靡烂, 穿孔所致, 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配合医师做好相应处理。 (3) 急性肾衰竭:表现为少尿或无尿, 电解质紊乱等, 护理中要保持导尿管通畅, 记录每小时尿量, 观察尿色、性质、测定尿比重, 并及时报告医师做相应处理, 如给予利尿剂, 进行血液透析等。 (4) 呼吸功能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气促、呼吸频率升高, 这时医师会做紧急处理, 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帮助患者呼吸, 护士要为患者吸出气管内的分泌物, 保持呼道通畅, 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及深度, 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根据其报告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调整氧流量及吸氧方法, 并按医嘱予以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 (5) 心力衰竭:50%~60%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术后出现异常心电图, 护理中应观察患者心率及心律的变化, 有无咳嗽, 咳痰及痰量和性状, 有无双下肢水肿, 并记录24h尿量, 监测中心静脉压, 控制输液速度[2]。 (6) 胰周脓肿的护理:胰周脓肿的患者密切观察体温, 注意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保持引流管通畅。 (7) 切口裂开的护理:术后患者应加强营养, 给予白蛋白, 脂肪乳等深静脉营养[3], 患者要咳嗽, 咳痰时用于按压切口进行咳嗽, 咳痰防止切口裂开。密切观察伤口情况。此外, 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还可能出现胰性脑病、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临床治疗中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采取有效措旅, 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

5 健康教育

现代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强调整体护理,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患者出院后康复的指南, 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1)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胰腺炎易复发的特点, 强调预防复发的重要性。 (2) 定期复查, 若有不适及时就医。 (3) 嘱患者规律饮食, 禁暴饮暴食, 禁烟、禁酒, 生活有规律, 不宣过度劳累, 避免感冒。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确保身心健康[4]。

参考文献

[1]樊晋, 田军, 张雪梅, 等.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 2l (1) :55-56.

[2]郝艳军, 郑长青.重症急性胰腺炎内科综合治疗的护理55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5) :10-11.

[3]李维勤, 李宁, 黎介寿.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支持[J].肝胆外科杂志, 2003, 1l (1) :8-9.

[4]伍雪冰, 陈永彤, 方文, 等.重症胰腺炎的评估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 (6) :523.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外科治疗体会 篇2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胆源性;外科治疗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由于胰管与胆总管的“共同开口”或 “共同通道”,在急性胰腺炎中,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发生相当普遍。最常见的原因有胆结石、感染、胆管蛔虫病、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壶腹部括约肌痉挛、壶腹部狭窄等[1]。其特殊性在于其发病原因为胆道疾病所致,病情复杂且变化多端,何时解决胆道问题,怎样解决胆道问题,成为临床工作讨论的一个焦点。该疾病发病急,进展迅速,死亡率高达 20%~30%,必须及时处理[2]。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24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25-88岁,平均51.2岁。24例中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16例,其中其中单纯胆囊结石6例,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18例。20例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黄疸。所有病例均经生化检测及B超、CT检查,诊断明确。

2诊断标准[3]

(1)急性上腹痛,伴恶心、呕吐、腹胀;(2)上腹部压痛、反跳痛;(3)血尿淀粉酶升高;(4) B 超或 CT提示:胰腺肿大,质地不均,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或胆总管扩张;(5)能排除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胰腺炎(酒精性、高钙血症、高脂血症和外伤等)。

3治疗方法

3.1非手术治疗 患者入院后禁食,予以胃腸减压,抗生素,静脉补液,胃肠外、鼻-空肠营养支持、制酸以及抑制胰酶分泌等治疗,对血糖升高的患者予以胰岛素静脉泵控制血糖,密切观察血压脉搏体温及腹部体征的变化,监测血尿淀粉酶、血糖和血白细胞总数等。

3.2手术治疗 轻型16例,早期手术(48 h内)4例,限期手术(住院期间)6例,择期手术(3周至3个月)6例。重型8例,早期手术3例,非手术治疗后择期手术5例。手术为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钳或胆道镜取石;并且采取清除坏死组织以及胰周多管引流。

4结果

全组24例手术病例均获痊愈。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例,胸腔积液1例,急性肝功能损伤1例,胆道残留结石1例。肺部感染及胸腔积液经抗感染及对症处理均痊愈。急性肝功能损伤经保肝治疗,术后1周复查肝功能正常。胆道残留结石后期经胆道镜处理痊愈。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7.4d。术后随访半年未发现复发病例。

5讨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由于结石嵌顿于Vater壶腹部或小结石通过壶腹部时致Oddi括约肌痉挛水肿,致胆汁逆流和胰管内高压引起一系列反应所致[4]。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病变特点是同时存在胆管和胰腺损害,非梗阻性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无论轻症或重症早期采用非手术治疗,待胰腺炎的症状控制后,择期手术治疗胆石症,以防胰腺炎的复发。梗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轻症早期宜行非手术治疗,在非手术治疗的同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型胆源性胰腺炎向重症胆源性胰腺炎转变,或伴有化脓性胆管炎症,应立即中转手术治疗,去除胆管梗阻,充分引流胆汁胰液,阻断轻型胆源性胰腺炎向重症胆源性胰腺炎转化。重症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主张急诊手术,解除胰腺和胆管梗阻。手术方式应视个体情况而定,胆囊切除术为其基本方式,伴有胆总管结石、蛔虫、胆总管扩张则同时行胆总管探查加 T 形管引流术。在手术处理胆管结石的同时不一定处理胰腺炎本身,而在处理胰腺炎本身的同时应处理胆管结石。

患者术后应遵循综合治疗的原则[5],其中包括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应用药物以抑制胰酶分泌,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防治感染情况发生,同时可控制消化道出血,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对抗生素进行选择时一般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与喹诺酮类联合使用,可通过“血胰屏障”,同时使用甲硝唑可有效防治厌氧菌的产生,治疗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临床在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时,应对患者的病情作出明确诊断,以做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6]。 针对轻症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措施,重症患者应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治疗。同时,术后对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进行密切监测,对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77-581.

[2] 张金文. 外科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0):140-141.

[3] 章由贤,林华鹏,戚峰等.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1,17(2):224-226.

[4] 李明武. 1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0,18(1):87-88.

[5] 陈志军,周华放.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68 例外科治疗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3):36-38.

[6] 徐大勇,陈健,胡宪明,等.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对比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19):28-33.

胆源性重症胰腺炎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6月—2009年12月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1例, 女26例;年龄25~84岁, 平均56岁。胆源性胰腺炎诊断标准为: (1) 急性上腹部疼痛, 伴恶心、呕吐、腹胀; (2) 上腹部压痛、反跳痛; (3) 血尿淀粉酶升高, 肝功能提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谷氨酰转肽酶 (GGT) 、总胆红素 (TBI) 升高; (4) B超、CT、MRI提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伴导管扩张; (5) CT或MRI示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改变; (6) 本组所有病例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组、急性胰腺炎诊断与分级标准[2], 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 并排除原发性胰腺炎。

1.2 治疗方法

将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为2类, 总胆红素<21mmol/L为重症非梗阻型, 总胆红素>21mmol/L为重症梗阻型, 对所有的患者进入ICU行重症监护实行保守治疗。

治疗措施: (1) 禁食、禁饮, 持续胃肠减压; (2) 积极抗休克,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3) 予以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抑制胃酸及胰液、胆汁分泌; (4) 内窥镜置鼻胆管引流; (5) 中药清胰汤胃管注入导泻, 减轻腹胀;给予中药生脉静滴, 应用激素改善全身中毒症状; (6) 应用广谱抗生素, 首选头孢吡肟+奥硝唑。

1.3 并发症

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单个脏器功能不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急性肾功能不全 (ARF) 、应激性溃疡、凝血功能障碍等]、多器官功能衰竭 (MODS) 、休克腹腔脓肿、腹腔大出血、消化道瘘、脓毒血症、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中毒性脑病。为反映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采用计分的方法, MODS 4分, 休克和单个脏器功能不全2分, 其余1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重症非梗阻型22例, 重症梗阻型25例 (胆囊切除+T管引流术35例, 胆囊切除+T管引流术+胰床引流术12例) 。各型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病因分布见表1。

重症非梗阻型患者, 早期手术较延期手术住院时间长、并发症计分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在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重症梗阻型早期手术较延期手术住院时间长、并发症计分高、死亡率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注:APACHEI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

3 讨论

因胆、胰管梗阻, 胆汁反流及细菌感染是引起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 且胆、胰管具有共同的开口, 解除胆、胰管梗阻是治疗的关键, 早期手术行胆道引流除去梗阻, 迅速降低胆道压力, 缓解胰管内压, 切开胰包膜, 可防止胰腺进一步出血、坏死, 终止病情发展。但部分学者认为, 24~48h行手术治疗, 患者在急性反应期因机体受各种物理和化学感染等损害的侵袭, 造成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乃至衰竭, 此期重点在于血流动力学改变。

对于重症非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 应根据胰腺坏死是否存在感染来决定手术时机, 尤其CT、B超提示胰周感染和脓肿。而重症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如果短时间内梗阻不解除, 胰腺病变会进行性加重, 病情迅速恶化, 死亡率高, 此类患者宜早期手术治疗。

因此, 对于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准确掌握手术指证、时机及术式, 既是治疗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关键, 也是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3]。决定是否手术、适时手术均视病人具体情况而定, 不能过分强调保守治疗而放弃手术, 也不能过分强调手术, 给一部分患者造成不必要打击。应实行个体化治疗方案, 对提高疗效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建新, 金洲祥, 王向昱, 等, APACHE-O评分系统对急性胰腺炎预测价值分析[J].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7, 12 (6) :593-594.

[2]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学组.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诊断分级标准[J].中华外科杂志, 1997, 35 (12) :773.

胆源性重症胰腺炎 篇4

【关键词】胆源性胰腺炎;胆总管;非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7.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108-01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gall stone pancreatitis ,AGP)是由于胆总管下段结石阻塞或十二指肠乳头炎平水肿造成胆汁胰液的排出障碍引起,随胆总管结石发病率的增加,AGP的发病也有增加的趋势。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共收治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关于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1]。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12~83岁,平均年龄54岁,经影像学及手术证实有胆囊结石43例,胆总管囊肿4例,胆总管结石或扩张3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胆囊癌1例,胆道有阻塞性黄疸表现者3例。胰腺炎严重程度诊断标准参照APACHE-Ⅱ评分标准:入院24 h内APACHE-Ⅱ≤8分为轻症AGP,共48例,APACHE-Ⅱ > 8分为重症AGP,共8例。

1.2诊断标准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①有胆道疾病史;②血淀粉酶超过正常3倍以上;③肝功能损害伴黄疸;④影像学检查提示胆囊或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⑤部分病例经过手术探查证实。胆道梗阻诊断标准:①血清总胆红素持续升高;②影像学或手术中发现胆总管扩张;③胃肠减压管中无胆汁引出。

1.3临床表现本组患者经入院体检:T38℃~38.9℃,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中腹偏左有压痛,其中轻度腹膜刺激症25例,巩膜黄染31例。实验室检查WBC14.0~20.0×109/L,血清淀粉酶升高,平均约610μ/dL(酶比色法),尿淀粉酶升高,平均920μ/dL(酶比色法)。

1.4方法23例轻症AGP患者行非手术治疗,首先实行禁饮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维持有效循环血量;针对胆道感染及通过血-胰屏障的抗生素及抗厌氧菌药物。改善微循环。应用甲氰咪胍,生长抑素等抑制胰酶合成与分泌。同时,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以防止向重症发展。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血、尿淀粉酶,行B超或CT检查了解胰腺病变情况。其余25例轻症患者和8例重症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胆囊切除,27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1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胰包膜切开引流术。

2结果

23例轻症AGP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后,48h内病情均有所好转,白细胞、血清淀粉酶及尿淀粉酶均有所下降,平均住院2W出院,于出院后4~6个月后行胆囊切除术。其余25例轻症患者和8例重症患者行手术治疗,也获得满意疗效,T管引流者于出院后4W造影证实胆道通畅,一次性拔除,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3年,平均2.4年,无胰腺炎再次发作。

3讨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因胆道疾病引起的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病情变化快,病死率较高。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不断增加,有报道胆源性胰腺炎约占急性胰腺炎病因的60. 8%左右[2]。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既要遵循胰腺炎的现代治疗原则,又要兼顾胆管疾患的处理,否则很难达到治愈的目的,且有较高的复发率。针对部分轻型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非手术治疗作为一种基础的治疗手段,我们认为应贯穿于整个病程[3]。关于手术时机的选择,首先,要详细了解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发病的病因和时间,动态观察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演变,可将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增高及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作为选择手术时机的重要依据。术前的基础治疗,不仅能缓解症状,而且也为下一步手术治疗创造条件,术后的基础治疗则可阻止各种炎症反应,避免并发症[4]。大多数轻型胰腺炎经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部分重型胰腺炎也可治愈。术中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尽量兼顾彻底解决胆管问题。对于非手术治疗成功者在胰腺疾病稳定好转后1~2个月解决胆管问题,以防复发。本组资料中,23例轻症AGP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后,平均住院2W出院,于出院后4~6个月后行胆囊切除术。其余25例轻症患者和8例重症患者行手术治疗,也获得满意疗效,随访1~3年,平均2.4年,无胰腺炎再次发作。プ凵纤述,急性轻型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应以非手术治疗为宜,急性重型胆源性胰腺炎早期亦主张非手术治疗,一旦病情发展需急诊手术。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胰腺炎诊治草案[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2,8(2):111-113.

[2]赵玉沛.胆源性胰腺炎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的探讨[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2,8(2):95-96.

[3]李华,李光明.重症胰腺炎的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2):88-89.

[4]安宏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89例诊治分析[J].河北医药,2006,28(2).

胆源性重症胰腺炎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0例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中男49例, 女41例, 年龄19岁~84岁, 平均年龄 (56.19±2.14) 岁;Balthazar分级:C级11例, D级24例, E级55例。按照随机 (抽签) 方式将90例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 (单) 和对照组 (双) 各45例, 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 经临床检查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制定的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诊断标准; (2) 排除恶性肿瘤患者; (3) 排除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病变者; (4) 排除精神类疾病者; (5) 排除合并其他外科疾病者; (6) 排除血液、免疫系统疾病者; (7)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 APACHEⅡ) 不小于8分; (8) 排除处于妊娠、哺乳、产褥等特殊生理时期女性人群; (9) 患者对非手术治疗方法具有良好耐受性, 可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 (10) 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

1.2.2 研究方法

研究组患者给予早期非手术治疗, 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实施择期外科手术;对照组患者早期即实施外科手术治疗。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完成2组外科手术操作, 记录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死率。

1.2.3 早期非手术治疗

接诊后立即给予实验室 (血胆红素、血尿淀粉酶等) 、医学影像 (肝胆胰B超、胰腺增强扫描) 检查掌握实际病情。立即禁食禁饮 (一般需持续7 d~9 d) , 开放有效静脉通路并提供相关治疗药物静脉滴注, 如洛赛克 (离子泵阻断剂) 、善宁 (生长抑制素类药物) 、西咪替丁 (H2受体拮抗剂) 等, 肠外营养支持 (静脉输注) 提高机体抵抗力, 抗生素 (甲硝唑、先锋V、氟哌酸等) 预防或治疗感染, 补液维持体内水分、电解质、酸碱度平衡 (补液量3 000~4 000 m L) 。根据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其他对症处理措施:伴发胆管蛔虫者需给予30 mg鲁米那 (每天口服3次) ;伴发呕吐、肠麻痹等情况者需给予3 d~4 d持续的胃肠减压处理;剧烈疼痛者可给予50 mg度冷丁肌肉注射止痛;严重呕吐者需提供止吐剂 (10 mg胃复安肌肉注射) ;处于吸收期的炎性包块者需给予理疗 (红外线照射) 促进吸收及消散。患者经上述早期非手术治疗后2周~3周, 待其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实施外科择期手术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7.78%) 、病死率 (6.67%)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31.11%、病死率15.56%)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起病急、病情重、情况复杂多变, 若未给予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将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2]。近年来, 由于多种因素 (生活环境、结构、压力、习惯等) , 胰腺炎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 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数量也随之增加, 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目前临床上对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是否实施早期手术仍具有较大争议, 部分学者认为尽早实施手术 (炎症早期1 d~7 d) 可尽快缓解病情, 有效预防胰腺进行性坏死发生率, 缓解或消除各项临床症状, 对获得满意疗效具有积极意义[3]。但仍有学者认为, 早期手术将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加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因此提出早期给予非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全身脏器状态, 利于获得更为满意的预后及安全性[4]。本文研究结果可知, 对照组给予早期手术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31.11%、病死率15.56%, 治疗及预后效果并不理想;研究组给予早期非手术治疗, 待病情稳定后实施择期手术治疗,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17.78%) 、病死率 (6.67%)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治疗及预后效果较为满意。

虽然对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给予早期非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及安全性, 但在期间需严密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一旦出现异常 (病情迅速恶化、继发感染等) 需立即中转外科手术治疗, 以免贻误患者治疗时机造成严重后果。本文中研究组45例患者虽在早期非手术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中转手术情况, 但仍需注意。早期非手术治疗中转手术指征: (1) 无法控制的胆管感染; (2) 出现其他外科并发症; (3) 胰腺坏死组织继继发发感感染染;; (4) (4) 早早期期非非手手术术治治疗疗期期间间病病情情好好转转后后再再次次恶化。若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在早期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出现上述任意一项则需立即中转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原则为简单有效, 除常规切除胰腺外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如胆管梗阻者需在有效解除梗阻的同时适当将胰腺坏死组织清除, 即给予胰周间隙、胰腺被膜 (切开) 引流;胰腺坏死伴感染者需彻底清除已经坏死的胰腺组织, 并适当将清除范围扩大;多器官功能衰竭、腹腔室间隔综合征、腹内压上升等异常情况需将机体腹腔内渗液彻底清除, 彻底冲洗腹腔。

综上所述, 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非手术治疗方法及中转手术指征, 接诊后首先给予早期非手术治疗稳定病情, 以利于择期手术获得更为理想的疗效及预后, 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胡文秀, 要瞰宇, 韩志强, 等.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3, 12 (2) :156-157.

[2]袁晋华, 仝巧云, 盛崇明, 等.ERCP治疗晚期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三例并文献复习[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1, 28 (12) :694-695.

[3]杨廷旭, 张正坤, 孙庆棠, 等.老年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与手术治疗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4) :840-841.

胆源性重症胰腺炎 篇6

关键词:胆源性重症胰腺炎,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鼻胆管引流术,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或经皮经肝穿刺胆囊引流,血液净化

近年来, 微创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已经取得很好的疗效, 血液净化作为治疗胰腺炎有效方法, 在临床上也广泛应用。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监护室2006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55例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的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 探讨微创联合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5例, 男性35例, 女性20例, 年龄24~78岁 (平均年龄43.6岁) 。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胰腺外科学组关于重症胰腺炎诊断和分级标准, 且均经CT和 (或) 彩超证实, 肝内外胆管扩张和 (或) 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胰头或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物、急性胰腺炎影像学改变 (胰腺肿大、胰周渗出、部分坏死等)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 把所有患者分为两组, 单纯微创治疗+常规治疗组 (A组) 29人, 血液净化+常规治疗组+微创治疗 (B组) 26人。在性别、年龄、入院APACHEⅡ评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合并症情况如表1所示, 所有患者均合并肝功能损害。

*P<0.05

1.2 方法

(1) 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白细胞计数、血及尿淀粉酶、血糖、血钙、谷丙转移酶 (ALT) 、血肌酐 (Cr) 、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等, 结果如表2所示。并记录机械通气时间、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感染性休克纠正时间、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 (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禁食水、胃肠减压、解痉、止痛、抑制胰酶分泌、选择性应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改善微循环、吸氧等综合治疗。监测患者血常规、血及尿淀粉酶、血气分析、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血糖变化。所有诊断ARDS患者均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控制液体入量。血液净化采用连续性血液滤过+血液灌流治疗, 血管通路采用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 应用Aquarius机器, 滤器为美国百特公司生产的HF1200血液滤过器, 灌流器为珠海丽珠有限公司HA330型树脂灌流器, 置换液为上海长征富民金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血液滤过置换液, 并依据具体情况调整电解质浓度, 置换量2~3L/h, 应用肝素抗凝。每24h更换滤器一次, 每日行灌流2~3次, 每次2h。每24h超滤量根据输液量、尿量及水肿程度不同予以调整。A组患者, 行EST+ENBD 20人, PTCD 9人, PTBD 2人, 其中EST+ENBD患者中有2人因ENBD管阻塞, 又行PTCD术。A组中有4例行ERCP后明确患者系肿瘤压迫胆管致急性重症胰腺炎, 故于胆总管内放置支架一枚, 解除梗阻。B组所有患者均在确诊后3~48h行微创治疗, 其中行EST+ENBD 22人, PTCD 5人, PTBD 2人, 其中EST+ENBD患者中有3人因ENBD管阻塞, 又行PTCD术, B组中有2例行ERCP后明确患者系肿瘤压迫胆管致急性重症胰腺炎, 故于胆总管内放置支架一枚, 解除梗阻, 并在发病后3.5~24h内行CVVH+血液灌流。根据患者血常规变化必要时输单采红细胞、血小板等支持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感染性休克纠正时间、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 如表3 所示。

3 讨论

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存在胆胰共同开口狭窄、胆胰梗阻等特点, 解除梗阻使胆汁、胰液引流通畅, 是切断胰腺炎发展的原始环节。因此, 胆源性胰腺炎一旦确诊就应该早期手术、解除梗阻[1]。充分胆液引流减压, 降低胰管压力, 减少胆汁反流对胰液的激活, 能够有效阻断胰腺炎的病理进程。微创治疗胆源性重症胰腺炎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明显的特点。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急诊行ERCP检查, 根据病情及时行EST+ENBD和 (或) PTCD和 (或) PTBD治疗, 若梗阻原因系结石患者治疗效果好。两组共死亡5人, 均为恶性肿瘤患者。此类肿瘤患者即使放置支架, 但仍无法逆转患者病情, 最终多因肿瘤后合并感染性休克、肠梗阻等死亡。A组中1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消化道大出血, 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 后在导管室行血管造影检查, 发现系胃左动脉一小分支破裂出血, 行栓塞术后血止。最后患者痊愈出院。胰腺炎合并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发病率较高, 但合并大出血者临床较少见。本研究中, 胆囊内泥沙样结石患者共36例, 经积极的介入及血液净化治疗后病愈出院。出院后随访患者5个月, 有3例出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再次行ERCP+ENBD治疗后痊愈出院。此后, 均择期行胆囊切除术。两组患者经治疗, 在机械通气时间、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感染性休克纠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但在治愈率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

重症胰腺炎的严重全身反应与局部感染程度并不平衡或根本无关, 而是由于重症胰腺炎时机体产生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及内源性有害物质。已经入血的炎症介质若不及时清除, 会造成多器官损害。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能够迅速降低血胰酶水平, 减轻对组织器官的直接化学损伤, 并遏制由此引起炎症递质对组织器官的再次损害;而且血液净化能够有效减轻SAP引起的SIRS的程度[2]。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 容量波动小, 溶质清除率高, 控制液体平衡、氮质血症, 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渗超滤的特点。等渗超滤有利于血浆再充盈,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稳定, 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CVVH治疗不应局限于某个阶段, 力求早期治疗, 有效干预SIRS, 防治MODS。Honore等[3]研究发现, 从入住ICU至开始CVVH的时间早晚与患者的病死率相关, 同时研究认为CVVH时间越长, 清除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及磷脂酶A2 (PLA2) 效率越低, 故CVVH治疗时, 尽量12~24h更换一次滤器。

总之, 通过对既往55名患者救治的回顾, 本人认为对于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微创治疗具有创伤小, 并发症少, 疗效确切等优点, 联合应用血液净化治疗, 通过调节促炎和抗炎因子的平衡, 改善机体免疫麻痹, 减轻器官功能损害, 明显缩短病程。

参考文献

[1]张圣道.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 (2000年杭州会议) [J].中华外科杂志, 2001, 39 (1) :46-48.

[2]杨朝辉, 杨军, 汪勇俊.连续性血液滤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诱发组织器官损害的保护作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4, 16 (4) :232-234.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手术时机探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74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经CT、B超以及血内淀粉酶或尿淀粉酶检查结果确诊, 所有患者均具有明显的胆绞痛病史。按照手术时机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早期手术治疗组和延期手术治疗组, 每组各37例, 早期手术组男21例, 女16例, 平均年龄 (42.8±2.6) 岁, 原发疾病:胆囊结石18例、胆总管结石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1例。延期手术组男20例, 女17例, 平均年龄 (43.4±2.4) 岁, 原发疾病:胆囊结石21例、胆总管结石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9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常规禁食、抗感染、抗酸、营养支持以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治疗基础上行手术治疗。早期手术治疗组患者在发病72 h内行手术治疗, 其中, 26例患者行单纯胆囊切除术, 11例患者行胆总管探查术联合T形管引流术, 延期手术治疗组患者在发病72 h后行手术治疗, 其中23例患者行单纯胆囊切除术, 14例患者行胆总管探查术联合T形管引流术。两组患者均彻底清除胰腺周围的坏死组织, 并对胰腺周围进行多管引流。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治愈率、死亡率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包,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 (%) 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早期手术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分别为 (23.6±3.5) d和 (4.8±1.4) 分, 均低于延期手术组患者的 (31.7±4.1) d和 (14.6±1.9) 分,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早期手术组患者治愈率为91.9% (34/37) , 显著高于延期手术组患者的78.4% (29/37) , 早期手术组患者死亡率为5.4% (2/37) , 显著低于延期手术组患者患者的21.6% (8/37) ,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此外, 早期手术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0.8%, 明显低于延期手术组患者的27.0%,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延期手术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发生的早期机体会释放大量炎性反应介质, 内脏血管出现痉挛, 导致肠黏膜缺血和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 促使细菌及内毒素移位, 容易引起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 因此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预后不佳, 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手段。由于手术时机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有重要影响, 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对于提高临床疗效, 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认为无论是早期手术还是延期手术, 在进行手术前均应先进行保守治疗, 这是因为患者自身有胆道感染, 胰腺坏死组织易并发感染, 因此应积极地进行抗感染、抗酸、营养支持以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在手术时机选择方面本研究表明:早期手术 (发病72 h内) 能够提高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愈率, 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缩短住院时间, 总体疗效优于延期手术治疗 (发病72 h后) , 这与孙民献[4]报道一致。早期手术可以帮助患者尽早解除胆道梗阻, 防止胰腺进行性坏死, 同时可以取出结石, 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避免胰腺感染, 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对于早期手术患者应严格掌握如下指征[5]:①梗阻型胰腺炎;②非梗阻型患者如轻症胰腺炎、经24~48 h的保守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或进行性加重者;③暴发性胰腺炎。

综上所述, 在积极保守治疗基础上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实施早期 (发病72 h内) 手术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改善患者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合理的手术时机。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74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 按照手术时机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早期手术治疗组 (发病72 h内) 和延期手术治疗组 (发病72 h后) , 每组各37例, 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治愈率、死亡率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早期手术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分别为 (23.6±3.5) d和 (4.8±1.4) 分, 均低于延期手术组患者的 (31.7±4.1) d和 (14.6±1.9) 分,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早期手术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延期手术组患者, 而死亡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延期手术组患者,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积极保守治疗基础上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实施早期 (发病72 h内) 手术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手术时机

参考文献

[1]吕厚君.41例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 19 (3) :30-31.

[2]关养时, 陈旭辉, 李晓强.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指征和时机选择探讨[J].海南医学, 2012, 23 (6) :105-106.

[3]马超.不同手术时机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 2011, 32 (30) :6331.

[4]孙民献.不同手术时机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疗效对比[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4, 26 (3) :279-280.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诊治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示

1.1 一般资料 本组 217例, 男 113 例, 女 104 例, 年龄 32~78 岁, 平均 55 岁。 所有病例均经生化检查, 血尿淀粉酶、CT、B 超及MRI检查, 诊断明确。

1.2 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均有下列临床表现: 1) 上腹痛, 腹胀, 伴恶心呕吐。2) 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3) 血尿淀粉酶均不同程度升高, 肝酶及血胆红素不同程度增高。 4) B 超、CT 或MRI 检查提示胰腺不同程度肿大, 周围渗出, 部分病例出现坏死灶, 且发现胆囊结石或胆囊肿大、胆总管扩张或合并结石, 不同程度胸腹水。胆囊结石136例 (62.67%) , 胆管结石22例 (10.13%) , 胆囊结石与合并胆管结石59例 (27.18%) 。

1.3 临床诊断根据2001年“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1]分为非梗阻性和梗阻性两类, 217例中154非梗阻性胆道因素, 无胆道梗阻等所致的急性胰腺炎; 63例为梗阻性胆道因素, 胆总管结石致胆道梗阻, 伴有胆管炎的急性胰腺炎;按诱发病因区分为胆囊源性胰腺炎186例和胆管源性胰腺炎31例。

1.4 治疗方法 全组217例均先进行药物保守治疗, 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抗生素、生长抑素、解痉止痛、中草药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的应用。

2 结果

大多数病例 (173例, 79.72%) 均能使病情缓解或治愈后施行择期手术、有35例 (16.12%) 需急症或早期手术。单纯胆囊切除术134例 (64.42%) ,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或取石术62例 (占29.80%) ,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或取石+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12例 (5.76%) , 急诊手术死亡1例, 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3 讨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由胆道疾病诱发的胰腺炎, 诊断上满足以下条件即可:1) 血尿淀粉酶升高, 血脂肪酶升高;2) 腹部B超检查, 胰腺肿大和胰腺周围液体积聚, 胆道结石及胆道扩张;3) 腹部CT检查及核磁有较B超更佳的诊断价值;4) 核磁胆道水成像明确胆道扩张, 结石或梗阻。

绝大部分胆源性胰腺炎为轻型, 经禁食、补液及抑制胰酶分泌治疗后好转, 再择期行胆道手术后治愈, 本组184例 (84.79%) 为轻型。本人认为此病的治疗不能一概而论, 必需有个体化的治疗方案。1) 首先, 给以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抑制胰腺分泌药物应用等治疗。2) 边治疗边观察, 症状减轻, 继续保守治疗, 等症状缓解, 血尿淀粉酶正常, 1~4周后, 择期手术治愈。较大部分患者属于此类 (79.72%) 。3) 观察期间, 腹痛、发热等症状加重, 黄疸加重, 血尿淀粉酶增高, 可立即手术治疗。这一类患者为少数 (16.12%) 。手术方法选择, 若经检查明确无胆管结石的存在, 则施行胆囊切除术。若有胆管结石则要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若为多发性或肝内外胆管结石, 伴或不伴有反复发作性胆管源性胰腺炎而胆总管直径增粗者, 应尽量取净结石后考虑施行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若胆总管口径不粗或其末端有狭窄者, 则应施行Oddi.s括约肌切开成形术。如因胰腺坏死而需急症施行手术或经探查发现胰腺坏死者, 均应作局部病灶清除和引流术。近年来, 随着微创技术的应用, 也可以先行LC, 然后行EST, 现正在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赵玉沛.重症胰腺炎治疗草案.中华普通外科学杂志, 2001, 16 (11) :699-700.

[2]钮宏文, 戴坤阳, 李里, 等.胆源性胰腺炎的胆道探查及其意义.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1, 13 (4) :200-201.

[3]张中林, 刘志苏, 孙权.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后影响因素分析.肝胆外科杂志, 2003, 11 (1) :16.

胆源性重症胰腺炎 篇9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选择不同时机手术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A组接受早期手术(发病72h内)治疗;B组接受择期手术(入院2~4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预后结局。结果:A组术后Apache II评分明显低于B组,住院时间较B组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9.30%,无患者死亡,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9.53%,死亡率11.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宜实施早期手术治疗,能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关键词】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老年;早期手术;择期手术;预后

【中图分类号】R657.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6-0089-02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为临床常见的急重症,占急性胰腺炎50%以上。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主要由胆道炎症、结石等因素引发胰管梗阻,从而产生胰腺黏膜屏障损伤、胰液外漏、胰腺组织自我消化等临床综合征[1]。目前,手术为胆源性急性胰腺炎首选治疗方案,但是目前对于其手术时机存在争议。本研究对老年胆源性急性胆囊炎分别实施早期手术及择期手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选择手术时机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6例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制定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A组:男性18例,女性25例,年龄60~77岁,平均年龄(70.2±6.9)岁;胆囊结石19例,胆总管结石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7例。B组:男性17例,女性26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70.9±6.5)岁;胆囊结石18例,胆总管结石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6例。纳入标准:符合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具有手术指征;签署知情同意书;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肾、肝、心功能不全者;血液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或免疫疾病者。两组患者结石类型、年龄及性别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使用抗酸药、禁食禁饮、抗生素、调节酸碱度及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A组接受早期手术(发病72h内)治疗,B组接受择期手术(入院2~4周)治疗;A组28例接受单纯胆囊切除术,15例接受胆总管探查术+T管引流术;B组30例接受单纯胆囊切除术,13例接受胆总管探查术+T管引流术;术后均清除胰周坏死组织,进行多管引流。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住院时间;Apache II评分由年龄评分、急性生理学评分(APS)、慢性健康状况评分(CPS)三个项目组成,其中APS有12项参数,每项0~4分;年龄评分0~6分;CPS2~5分;理论最高分71分,分数越高表明病情越严重[3];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TX-*3]±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pache II评分与住院时间比较 A组术后Apache II评分明显低于B组,住院时间较B组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预后比较 A组并发症发生率9.30%,无患者死亡。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9.53%,死亡率11.6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主要由胆道结石所致,壶腹部胆石嵌顿或迁移,产生Oddi括约肌水肿及痉挛、胆、胰管梗阻,引发胰液及胆汁难以排出,或者胰液及胆汁逆流,因胰酶异位激活促使胰腺组织自身消化,形成胰腺及胰周、全身性炎症反应。目前,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取出结石,解除胆管及胰管梗阻,从而起到控制病情发展作用。但是对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手术时机,尚存在一定争议。有学者认为[4],早期手术可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利于患者恢复;也有学者认为,早期手术难度较大,延期手术可取得更为满意效果。

为探讨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最佳手术时机,本研究分别对两组患者使用早期手术及择期手术治疗,结果显示,A组Apache II评分与住院时间均较B组短(P<0.05),表明早期手术更加利于患者病情恢复,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5]。

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因自身机能衰退,病情发展更快,特别是伴有胆道梗阻患者,有中毒症状,导致黄疸进行性加重,需要实施早期手术防止病情恶化,挽救患者生命[6]。多数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伴有化脓性胆管炎,会加快炎症发展,导致器官衰竭;通过早期手术解除梗阻,引流胰液及胆汁,有效配合抗炎治疗,可取得更为显著效果[7]。有学者研究认为[8],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可尽早将胆道梗阻解除,从而阻止胰腺进一步坏死,可提高其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从本研究结果中可发现,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39.53%,死亡率为11.63%,显著较A组高(P<0.05)与以上学者报道一致,进一步证实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早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择期手术并发症较多,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全身功能失代偿,产生应激反应,若经药物治疗未有效控制炎症,产生脏器功能衰竭,可能导致患者死亡[9-10]。

综上所述,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应接受早期手术治疗,可及时控制病情发展,挽救患者生命,控制并发症发生率,也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姜书勇,庄岩.十二指肠镜与腹腔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及感染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85-86.

[2]张海清,张学利,单远洲,等.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观察[J].热带医学杂志,2015,15(3):351-354.

[3]任艺,邵旦兵,刘红梅,等.MEWS评分 SC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在评估急诊危重患者预后中的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8):711-714.

[4] 汤亲青,方茂勇.41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胆囊切除术疗效分析和手术时机体会[J].肝胆外科杂志,2015,23(3):176-178.

[5]杨颜梦.早期内镜治疗和开腹治疗对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血清学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9):1238-1241.

[6]刘继东,阎玉矿,廖红霞,等.腹腔镜早期手术联合清胰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45(8):764-767.

[7]杨俊,唐德涛,邓兵,等.内镜介入联合腹腔镜灌洗治疗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3):384-386.

[8]陈洁,邓登豪,刘军,等.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120h内内镜治疗的价值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3,19(2):145-148.

[9]胡文江,王燕鹏,刘军,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5,42(6):379-382.

[10]毛伯能,张学俭,曹惠明,等.ERCP技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43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4):592.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护理体会 篇10

关键词:胆源性,胰腺炎,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AGP86例中男42例, 女44例, 年龄19~82岁, 平均52.6岁。胰腺炎及重症胰腺炎的诊断符合199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入院后48h内APACHE-Ⅱ评分≤8为轻型, APACHE-Ⅱ评分>8为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如下: (1) 有胆绞痛病史, 并有急性胰腺炎的症状、体征, 莫菲氏征阳性; (2) 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40μmol/L或碱性磷酸酶 (AKP) >225U/L, 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75U/L; (3) 血和尿淀粉酶高于正常值3倍以上; (4) 影像学提示急性胰腺炎和胆囊结石或肿大, 胆总管结石和扩张; (5) 排除其它类型胰腺炎。根据入院时胆道有无梗阻分为梗阻型和非梗阻型。本组轻型非梗阻型A G P 4 7例, 轻型梗阻型AGP18例, 重型非梗阻型AGP10例, 重型梗阻型AGP11例。

1.2 方法与结果

轻型非梗阻型AGP47例先行禁食, 胃肠减压, 补液, 抗炎, 抑制胰腺分泌, 维持水,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在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腹部体征消失、全身情况稳定后 (入院后2周左右) 施行胆道手术。47例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10例, 术中发现胆总管内有结石;保守治疗后好转3例, 拒绝手术出院失访;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28例, 术中均发现有胆囊结石, 其中20例经胆囊管行胆总管造影均无异常。

轻型梗阻型AGP18例, 先行保守治疗, 症状缓解后8例, 于入院后2 周行胆道手术痊愈。36~72h手术10例, 均为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 术中根据情况加行胰周、腹腔引流术, 均痊愈出院。

重型非梗阻型AGP10例, 经积极保守治疗成功后在20~60h施行胆囊切除术, 其中4例同时行胆总管探查术, 均痊愈出院。重型梗阻型AGP11例, 先行保守治疗, 3例梗阻缓解, 症状改善后约3个月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治愈, 入院后10h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 36~72h手术7例, 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 其中4例加行胰包膜切开减压, 胰腺坏死组织清除, 胰周、腹腔引流。手术患者中8例治愈, 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

2 护理

(1) 心理护理:由于疾病知识的缺乏和剧烈的腹痛使患者产生强烈的恐惧、焦虑感, 护理人员此时应关心体贴安慰患者, 向其讲解疾病产生的原因、发展及转归, 解除疑虑;及时清除呕吐物, 更换污染的衣物和床单, 使患者舒适, 取得信任;由于病程长, 因此卧床、禁食时间长, 输液量大, 患者易产生厌烦、焦躁心理, 护理人员应与家属一起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耐心地倾听其主诉, 给予认真解释, 以取得配合。 (2) 休息与体位: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保证睡眠, 以降低代谢率及胰腺、胃肠分泌, 协助采取舒适的体位, 可取斜坡位或半卧位, 利于呼吸, 便于腹腔渗液引流至盆腔。 (3) 病情观察急性胰腺炎病人大多病情重, 腹痛难忍, 且病情变化复杂, 用药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变化, 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本组有2例重症胰腺炎在使用生长抑素治疗期间发现腹部体征加重, 病情恶化, 及时中转手术。另外部分病人在治疗中出现呼吸困难, 及时给予吸氧;恶心呕吐、腹胀严重者给予胃肠减压;高热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低血压、少尿者及时补充血容量、利尿;每天测定水电解质及酸碱度, 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发现失衡及时纠正。 (4) 疼痛护理: (1) 确定患者疼痛确实存在, 教会放松疗法、听音乐等, 分散其注意力。 (2) 给患者取舒适体位, 如弯腰屈膝侧卧, 按压疼痛部位可适当减轻疼痛。 (3) 禁食和胃肠减压, 减少食物和胃酸刺激胰液分泌。 (4) 遵医嘱给予解痉、镇痛处理, 如给予肌内注射654-2等解痉止痛药物, 以通畅胰胆管, 减轻胰管内压, 疼痛严重者可同时加用吗啡。 (5) 营养支持护理:因食物及酸性胃液进入十二指肠刺激胰腺分泌消化酶, 加重胰腺炎症, 因此, 在急性期应严格禁食、禁饮, 同时行胃肠减压, 口渴者可含漱或湿润口唇。因此在此期间肠外营养 (PN) 是保证营养支持的最佳途径。PN可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病情平稳后应尽早改为肠内营养 (EN) 。目前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采用的是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法;待血和尿淀粉酶降至正常, 腹痛、腹胀等症状消失后, 给予低糖、低脂饮食, 但要注意忌油腻食物。 (6) 控制感染:因急性胰腺炎40%~70%有继发感染, 胆源性胰腺炎多数伴胆道感染, 且有报道重症胰腺炎的死亡原因中80%是感染, 所以控制感染十分重要, 需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护理中应确保抗生素现用现配, 且按时定量的使用。

3 出院指导

(1) 注意休息, 避免劳累, 保持良好的心态; (2) 饮食应少量多餐, 忌暴饮暴食, 给予易消化、低脂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 忌烟酒和油腻食物;不随便服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等能引起胰腺炎的药物; (3) 如发现消化不良、腹痛、腹胀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倪国华, 江娩南.成人护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398~399.

上一篇:房地产档案管理下一篇:贝前列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