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胰腺炎论文

2024-05-23

性胰腺炎论文(共11篇)

性胰腺炎论文 篇1

摘要:目的 对复发性急性胰腺炎 (RAP) 进行病因分析, 为减少或避免该病复发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6例RAP, 根据临床资料进行病因分析。结果 RAP主要病因为胆系疾病、合并高脂血症和脂肪肝以及饮酒史。结论 胆囊切除术不能很好地预防RAP, 降脂治疗和控制饮酒可预防和减少RAP的发生。

关键词:胰腺炎,胆系疾病,高脂血症,脂肪肝,饮酒,降脂,预防

复发性急性胰腺炎 (recurrent acute pancreatitis, RAP) 是指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 而每次发作缓解后不遗留胰腺功能或组织学改变的胰腺炎症。该病具有反复发作、胰腺无明确影像学改变的特点, 即每次发作具有典型急性胰腺炎 (acute pancreatitis, AP) 的临床表现, 且在急性发作期过后, 胰腺组织和功能都可恢复正常, 不遗留不可逆的组织损害或永久的外分泌和 (或) 内分泌功能障碍。RAP是AP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 其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 反复发作可能会导致慢性胰腺炎[1]。

本文通过对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1995至2009年收治的反复发作AP 2次或2次以上的16例患者进行病因分析, 以期对该病的临床预防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吉林省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消化内科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的AP患者106例, 其中RAP患者16例。16例RAP患者中男性11例, 女性5例, 年龄24~75岁, 平均44.7岁。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2003年上海会议制定的《关于中国急性胰腺炎的诊治指南 (草案) 》, 全部病例均有持续性上腹疼痛, 经体检、血尿淀粉酶测定、腹部B超、胰腺增强CT检查确诊为AP。

经保守后症状消失, 进食无不适, 淀粉酶及其他检验指标正常, 出院后再次出现AP症状和体征, 淀粉酶升高, 实验室、影像学检查排除慢性胰腺炎者, 确诊为RAP。

1.3 观察过程

详细记录可能的诱发因素, 如胆系炎症、胆系结石、饮酒史、高脂血症、脂肪肝、糖尿病等。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复发病因

复发组中有饮酒史、合并高脂血症、脂肪肝的患者多于初发组, 两组的病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而胆系疾病、合并糖尿病者两组比较无差异, 结果见表1。

2.2 实验室检测

16例RAP患者, 血尿淀粉酶均高于正常值上限的3倍, 全部16例白细胞均升高, 伴肝功能异常者5例。

2.3 辅助检查

B超、CT检查:胰腺增大13例, 胰周渗出4例, 胰腺囊肿3例, 伴胆石症5例、胆囊炎3例、胆管扩张2例, 高脂血症和 (或) 脂肪肝5例。

RAP病因复杂, 其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临床上, AP的复发率为10%~20%[2], 任何导致AP初次发病的因素均可导致AP。70%~90%的RAP病例可从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B超、CT、MRCP或ERCP找到复发原因[3]。在西方国家, 胆源性因素及酗酒是RAP的最常见病因, 占70%[4]。本组分析结果与国外报道一致。胆源性因素包括急性或慢性胆囊炎、合并胆道系统结石、胆道蛔虫症等。由于在70%~80%的正常人群中, 胰管和胆总管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降段前形成为2~5mm的共同通道, 因此, 但壶腹部出口狭窄或梗阻, 致使胆汁排出障碍, 胆道内压力超过胰管内压力, 则胆汁可通过共同通道逆流入胰管;胆石移行过程中胆总管和壶腹部损伤或胆管炎症导致Oddi括约肌功能不全, 致使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胰管, 激活胰酶;或炎症水肿、痉挛导致胰管胰液流出道梗阻;甚至胆汁反流, 使胰管内压力增高, 导致胰小管破裂, 胰酶漏入间质并破坏胰腺组织及胰管系统, 使胰管扭曲变形, 造成炎症和 (或) 梗阻[5]。故胆道系统疾病合并RAP时应彻底治疗胆道系统疾病, 以避免其成为慢性胰腺炎的病因。

近年来, 我国北方地区饮酒人群和人均饮酒量剧增。本组资料结果显示, 酒精性因素占31.25% (5/16) , 仅次于胆源性因素。酒精引起RAP的可能机制为: (1) 酒精对胰腺腺泡细胞有毒性作用, 可损伤胰腺腺泡细胞的细胞膜, 导致胰腺酶的外逸; (2) 酒精刺激胃泌素的分泌, 引起胃酸分泌增多, 致使肠道的胰泌素也分泌增多, 进而引起胰液和胰酶分泌亢进, 酒精又能直接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 Oddi氏括约肌痉挛, 使胰管梗阻导致胰管内压力增高[6]; (3) 大量饮酒可引起血中三酰甘油升高、脂肪肝从而引起RAP。

AP发作时, 因全身应激反应及胰岛功能受损, 可导致一过性高三酰甘油血症, 高三酰甘油血症又使胰腺炎的病理损害加重。可能机制为血黏度增高致使胰腺微循环障碍;或来自胰腺外的脂肪、血清脂质颗粒聚集栓塞胰腺血管;或胰腺及其周围高浓度的三酰甘油被胰脂肪酶水解后, 局部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 超出白蛋白的结合能力, 产生组织、细胞毒性, 损伤胰腺腺泡细胞和小血管, 导致胰腺炎的发生[7]。

综合分析: (1) 胆源性因素是导致RAP的主要原因。对此, 国内外均缺乏非常有效的预防措施, 多项研究表明, 胆囊切除术并不能很好地防止AP复发[8]。 (2) 高三酰甘油血症合并饮酒是导致RAP的重要因素。积极寻找高三酰甘油血症病因, 并给予降脂治疗, 减少饮酒量, 是预防和减少急性胰腺炎发作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Sanogyi I, Maritin SP, Venkatesan T.Recurrent acute pancreatitis an algorithm icapproach to identification and eliminantion of inciting factors[J].Gastroenterology, 2001, 120 (3) :708-717.

[2]Klain JE, Pearson RK.Evidence-based approach to idiopathic pancreatitis[J].Curr Gastuoentirol Rep, 2002, 4 (2) :128-134.

[3]Lehm an GA.Acute recurrent pancreatitis[J].Can J Gasttoenterol, 2003, 17 (6) :381-383.

[4]Steinberg W, Tenner S.Acute pancreatitis[J].N Engl Med, 1994, 33 (12) :1198.

[5]王吉耀, 廖二元, 胡品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517.

[6]杨冬华.胰腺炎病因研究现状[J].中华消化病杂志, 2003, 23 (8) :517.

[7]马应杰, 冯素平, 贾克丽, 等.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脂及临床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 2005, 22 (2) :120-121.

[8]薛惠平.复发性急性胰腺炎32例病因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6, 26 (2) :219.

性胰腺炎论文 篇2

生活中由于长期的酗酒吸烟、久坐、易怒等各种不同的原因引发的腺体充血,特别是被动充血,是引发前列腺炎的常见原因中一个重要的致病要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这些诱发因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抵抗疾病侵犯。

二、尿液刺激

医学上称尿液刺激为化学因素,这是由于尿液中含有多种的酸碱性化学物质,若是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失调,就会导致其后尿道的压力过高,若是前列腺管的启齿处有损伤时,就会形成尿酸等各种刺激性的化学物质返流进入腺体,进而诱发疾病。

三、病原微生物感染

64例急性复发性胰腺炎临床分析 篇3

【关键词】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

当患者两次以上被确诊急性为急性胰腺炎发作,发作期间疾病临床表现、体征基本或完全缓解,且无慢性胰腺炎影像学改变的病人即为复发性胰腺炎[1]。本文对我院2006年9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4例ARP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找准ARP发病原因后,对内镜治疗ARP的疗效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9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4例ARP中,男性33例,女性31例,年龄25-86岁,平均(42.3±13.9)岁。

1.2 选取标准 经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其他化验指标如血糖和肝、肾功能都恢复正常,可以进食低脂食物,并康复出院;出院后病情发作,尿淀粉升高,经试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为ARP;之前未接受手术或内镜治疗者,满足以上三点的ARP患者可列入选取范围。

1.3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法,将患者以往病史、发病原因、患病情况及内镜治疗效果等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发病情况 64例患者中,年龄在25-35岁9例,占14.1%;36-45岁22例,占34.4%;46-55岁13例,占20.3%;56-65岁11例,占17.2%;65岁以上9例,占14.1%,患者距初次发病2-40个月复发,平均5.7个月,平均复发1.5次,1年内复发56例,占87.5%。

2.2 发病原因 经超声内镜细针穿刺活检发现胰腺肿瘤3例,占4.7%;原发、继发高血脂症性胰腺炎4例,占6.2%;饮酒过度引发的酒精性胰腺炎5例,占7.8%;经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发现有梗阻性黄疸、肝内外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及胆囊炎,即胆源性胰腺炎49例,為主要发病原因,占76.5%;不明原因特发性胰腺炎3例,占4.7%。

2.3 治疗及转归 64例ARP患者中,内镜治疗:以明确胆源性病因49例患者为主,43例取得成功,4例取石未成功,2例插管未成功;保守药物治疗:8例患者中治愈5例,2例好转,1例因呼吸衰竭、休克转入ICU,并15天后死亡;手术治疗:7例患者中4例治愈,2例好转,1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例高龄患者采用塑料支架置入术,5例采用腹腔镜下胆管探查取石术。

3 讨 论

3.1 ARP常见病因 近几年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发病因素主要是由先天性胰腺分裂、胆总管囊肿、环状胰腺、药物副作用、毒素、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等,在64例ARP患者中,有49例是由胆源性病因引起,为主要患病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人群增多,这些因素会加剧胰腺炎的发生,在本组病例中,36-45岁发病人群较多,在首次发病后半年就会出现复发[2]。研究发现,因个体差异酒精对胰腺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人体胰腺腺泡细胞具有代谢酒精作用,酒精可直接产生毒性作用,当遇到适当的触发因子,酒精代谢物就会作用于腺泡细胞,引发腺体损伤。酒精量持续性增加胰腺伤害月大,因此戒酒对预防、降低胰腺炎复发有积极作用。急性胰腺炎最终可能会转成慢性胰腺炎,部分ARP患者需要长期控制饮食,所以必须重视ARP的反复发作,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2 治疗方法 胆管结石引发急性胰腺炎,可能是结石堵塞造成括约肌水肿,括约肌功能紊乱引发胆胰管共同通路阻塞,引发甚至加重胰腺炎。对于伴有胆道疾病的ARP患者,特别是胆石症的患者要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否则胆道梗阻会造成胰腺炎再次发作。

在本组病例中,采用内镜治疗法,有47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插管成功,36例取石成功,10例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在采用内镜取石病情稳定后,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例高龄患者采用塑料支架置入术,5例采用腹腔镜下胆管探查取石术。采用内镜治疗法,ERCP造影剂排空情况是判断疗效的重要指标,造影剂排空加快说明胆道压力明显下降,随着胆胰液排出,结石也容易排出,降低胰腺炎的发生[3]

近年来,许多临床资料显示,内镜治疗ARP不仅安全,且具有B超和MRCP等检查方法无法替代的优势,对胰胆管下段狭窄、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的病人进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可以有效解决胆道梗阻,大幅降低胰腺炎的复发几率。因此,内镜治疗法对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治疗,以及非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有积极意义。

3.3 总结 ARP的患病原因有很多,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患病原因、患病史、复发情况等进行具体分析,去除诱因,降低ARP发生率,如由高脂血症引起急性胰腺炎患者,要采用低脂饮食及规律服用降脂药物,这是防止高脂血症诱发急性胰腺炎的关键,对酒精引起急性胰腺炎患者,要注意戒酒,防止酒精毒性对胰腺的损伤[4]。采用内镜治疗法,安全、有效,且具有针对性,对降低ARP复发率及慢性胰腺炎的预防有积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唐井钢,相锋,王林恒.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对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治疗价值[J].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2):196-197.

[2] 马扬,鲍世韵,余小舫,等.胆管微小结石引发的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J].中国内镜杂志,2004,8(3):45-46.

[3] 黄勇坚,曾芝兰,龙春头,等.胆源性急性胰腺炎216 例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1):266-267.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临床探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65例, 其中男性40例, 女性25例;年龄最小的15岁, 最大的47岁;病程最短的1年, 最长的8年;发病次数最少2次, 最多7次。所有患者均出现持续性的上腹部疼痛, 并经本院相关体检, 实验室检查 (血尿淀粉酶、腹部B超) 被确诊为急性复发性胰腺炎[2]。

1.2 方法

(1) 临床诊断:存在一次以上胰腺炎病史;再次发生持续性的上腹部疼痛;经本院临床体检、查血、B超、CT检查确诊为胰腺炎[3]。 (2) 病因诊断:进行肝功检查、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胰胆管成像检查、血脂检查确定患者的患病原因。 (3) 临床治疗:a.保守治疗:给予患者禁食, 进行胃肠减压、抗炎、抑制胰腺分泌、维持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同时进行相关中西医结合治疗。使用中药方剂清胰丸 (柴胡、黄芩、胡黄连、白芍、木香、元胡、大黄、芒硝) 治疗, 每丸9g, 每日2次, 每次服用1丸[4]。补充液体治疗, 主要给予补充胶体液、晶体, 禁食者每日给予补充3000~4000mL液体, 从静脉输入。给予抑制胰酶分泌药物, 给予抑肽酶每日10万U~20万U, 治疗1~2周。如果患者同时存在高烧、白细胞数量增高等情况应及时并用抗生素治疗。c.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T管引流、胆总管探查、胆囊切除、胰腔灌洗、清除胰腺坏死组织等手术。

1.3 临床效果评价[5]

治愈:无论经何种治疗方式, 在去除病因后, 胰腺炎没有再次复发;有效:无论经何种治疗方式, 病因没有被根除, 存在复发风险;死亡:无论经何种治疗方式, 因为疾病进一步的发展而死亡。治愈率=治愈/总例数×100%;有效率= (治愈+有效) /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病因

65例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中, 24例由于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 21例由于胆总管下段存在结石, 15例由于患有高三酰甘油血症, 3例由于存在胆总管囊肿, 2例由于存在特发性胰腺炎。

2.2 治疗结果

本组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手术治疗25例, 保守治疗40例, 其中治愈54例, 有效9例, 死亡2例 (手术治疗1例, 保守治疗1例) , 治愈率83.08%, 有效率96.92% (表1) 。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为一种临床十分常见的急腹症, 按照临床发病情况可以分成急性胰腺炎以及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没有发作史, 而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是指反复发作的患者, 其中包括以前只发作一次的病例。目前的研究发现,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病因十分复杂, 确切病因还尚不十分清楚。但是从目前临床发病病例来看, 大多数和一些疾病的状态以及药物使用有直接关系, 临床发现最为常见的原因有酗酒、饮食不良、胆源性、存在感染、受到外伤、手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失常、代谢失常等有关。通过相关临床报道可知, 大约60%左右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会合并存在胆结石。为探讨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收集本院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65例, 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本组65例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中, 24例由于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 21例由于胆总管下段存在结石, 15例由于患有高三酰甘油血症, 3例由于存在胆总管囊肿, 2例由于存在特发性胰腺炎;本组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手术治疗25例, 保守治疗40例, 其中治愈54例, 有效9例, 死亡2例 (手术治疗1例, 保守治疗1例) , 治愈率83.08%, 有效率96.92%。2例死亡病例中, 1例保守治疗患者是由于患有高三酰甘油血症, 胰腺炎的复发发展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虽然本院进行了积极治疗还是出现了死亡;另1例手术治疗患者是由于胆总管下段存在结石, 在手术治疗中虽去除了病因但忽视了进一步的临床检查和治疗, 没有系统的完成治疗干预。综上所述, 临床治疗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关键是寻找患者的原发疾病, 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积极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本院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65例, 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65例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中, 24例由于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 21例由于胆总管下段存在结石, 15例由于患有高三酰甘油血症, 3例由于存在胆总管囊肿, 2例由于存在特发性胰腺炎;本组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手术治疗25例, 保守治疗40例, 其中治愈54例, 有效9例, 死亡2例 (手术治疗1例, 保守治疗1例) , 治愈率83.08%, 有效率96.92%。结论 临床治疗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关键是寻找患者的原发疾病, 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积极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复发性,胰腺炎,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邓茂升, 杜蕊明.急性复发性胰腺炎30例病因分析[J].临床荟萃, 2003, 18 (1) :18.

[2]冯素萍, 马应杰, 方立峰, 等.急性复发性胰腺炎46例临床及ERCP检查结果分析[J].临床医学, 2004, 3 (2) :14-15.

[3]常江, 李旭, 柳利明.急性复发性胰腺炎23例分析[J].国际消化病杂志, 2010, 30 (3) :189-190.

[4]黄东兰, 吕小平, 赖铭裕.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及预后分析[J].广西医学, 2005, 27 (11) :1787-1788.

有关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之初探 篇5

【关键词】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035-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168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115例,男女比例0.46:1;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82岁,平均年龄为(47.43±2.12)岁;全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持续性上腹部疼痛、恶心、腹胀、呕吐以及腹膜刺激征等临床表现;发热121例(占72.02%),休克2例(1.19%),显性黄疸56例(33.33%);初次发病患者86例(51.19%),再次发病82例(48.81%),已切除胆囊17例(10.12%);经彩色多普勒或者CT检查发现,存在胆囊或者胆管结石的125例(50.59%),存在胆道蛔虫3例(1.78%),存在胆囊炎但无结石的40例(23.81%);经检查确诊水肿型胰腺炎121例(72.02%),出血坏死型胰腺炎47例(27.97%);所有患者进行血生化检查发现,ALT全部大于40 U/L,有128例ALT大于150 U/L ,有72例血清直接胆红素大于40 μmol/L ,血尿淀粉酶全部存在显著性增高。

1.2 方法

1.2.1 手术治疗 有101例患者在入院24小时-72 小时内进行急诊手术治疗,进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治疗,有11例进行胰包膜切开+小网膜腔引流治疗。

1.2.2 非手术治疗 有67例患者给予非手术治疗,进行胃肠减压,给予水电解质补充,应用生长抑素进行早期治疗,同时给予能透过胰腺屏障广谱抗生素药物治疗。进行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其病情明显缓解后,进行延期手术的28例,11例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9例进行开腹手术,8例进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Oddi括约肌切开手术。

2 结 果

所有患者经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均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没有死亡病例产生,手术治疗并发切口感染8例,腹腔脓肿1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治疗疗程最短的20天,最长的60天。

3 讨 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为一种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并发症多的临床疾病,临床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是进行手术治疗[1],但经临床观察发现,手术治疗的创伤比较大,术后并发症比较多,临床治疗效果也存在一定争论。168例患者全部给予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研究认为,存在胆道梗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临床一般主张进行早期、积极的手术治疗,其手术主要以解除胆道梗阻为目的[2],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保守治疗后延期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如果延后时间太长,容易导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复发[3],并且经临床实践发现,保守治疗延期手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可采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较比开腹手术具有显著的创伤炎症反应轻和免疫功能干扰少的优势[4]

综上所述,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给予早期急诊手术或者非手术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急性胰腺炎的病情发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建勋.老年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12):1162-1163.

[2] 胡险峰.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83-84.

[3] 莫瑞祥,胡虞乾,杨威,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方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J].广西医学,2007,29(3):415-416.

胆石性胰腺炎86例临床分析 篇6

关键词:胆石性胰腺炎,诊断,治疗

胆囊炎胆石症与胰腺炎关系密切,胆石性胰腺炎是胰腺炎的一种重要类型。我院于2001—2008年手术治疗胆石病人801例,证实并发胆结石性胰腺炎86例,现将有关问题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6例胆石性胰腺炎,占同期因胆囊结石行手术治疗病人的21%。男31例(36.0%),女55例(64.0%),平均年龄55.6岁(26~89岁)。均经手术证实诊断。胰腺呈慢性炎症改变者40例(46.5%),急性水肿型改变者37例(43.0%);出血坏死型9例(10.5%)。

1.2 主要临床表现

全组均有中上腹部疼痛,伴有肩腰背痛者34例,寒战、发热17例,黄疸16例,伴有精神症状者3例,休克者5例,腹膜刺激征者18例,2例合并糖尿病。

1.3 辅助检查

术前血尿淀粉酶检查升高2~4倍者18例(20.9%),其是升高1、2倍者52例,占60.5%。35例ALT升高,17例超过150U/L。本组病例均行B超检查,部分病例在B超筛选的基础上进行了CT检查,尤其对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结合增强扫描可以明确出血程度、坏死范围等情况。B型超声扫描(BUS)检查:10例(11.6%)发现胆管结石、胆管扩张,76例(88.4%)胆囊多发性结石,5例(5.8%)仅有胆管扩张(胆管内径>1cm),未发现胆管结石。

1.4 治疗

本组病人急诊手术17例(19.8%),保守治疗后择期手术69例(80.2%)。手术方式包括胆囊切除、胆囊造影取石、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胰腺被膜切开减压,胰床引流,胰腺坏死灶清除或胰腺不规则切除加术后局部灌洗。

2 结果

本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及慢性胰腺炎病例无手术死亡及近期内与本病有关的死亡。9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死亡2例,1例术后死于多器官衰竭,1例死于严重感染,占本组病例总数的2.3%,占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组的22.2%。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

胆囊炎胆石症是胰腺炎常见病因之一。病人胆囊内存在结石,在结石排出的过程中反复在胆总管下端嵌顿,致胆管和胰管共同通路受阻。直径<5mm的微小结石,在通过壶腹部进入肠道时,常造成壶腹部损伤,导致胰管开口受阻,引起胰腺炎性反应。胆囊炎、胆石症病人发作时也能引起奥迪氏括约肌各种病变。如水肿、充血、开合失常、炎性狭窄等。在胆石性胰腺炎中,胆汁和十二指肠液返流是胰酶激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内外毒素、病毒、缺血等均能激活上述酶原。胰管开口受阻,而胰腺炎分泌旺盛,胰管内压迅速上升,防御机制被破坏,使胰腺充血水肿发生急性化学性炎症。本组有5例因胰腺炎在内科长期治疗未能奏效。B超检查诊断为胆囊炎胆石症。后经手术切除胆囊方得以控制。说明胆囊炎、胆石症对胰腺均有影响。

3.2 诊断方法

本组病例均行B超检查,部分病例在B超筛选的基础上进行了CT检查,尤其对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结合增强扫描可以明确出血程度,坏死范围等情况。有资料提示胆囊结石病人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病例中临床上有急性胆管炎表现者仅占7%。另外,胆石性胰腺炎可能会因结石较小或结石碎屑,胆管扩张不明显,临床上黄疸较轻,术前影像学难以发现胆管结石的直接或间接征象,或者结石已通过壶腹部排出等原因将导致其病因诊断困难。戴梦华等[1]认为实验室生化检查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病因的诊断,对于ALT≥100U/L、TBIL≥39.33μmol/L者,应考虑到急性胆石性胰腺炎的可能。因此,对胆总管轻度扩张或血清ALT,及胆红素轻度升高者,应考虑胆管结石的存在。

3.3处理原则

引起胆石性胰腺炎胆管结石常为继发性结石,结石多较小,以小于3mm者较为常见。对此类结石,经胆囊管行胆道镜检查,较术中胆管造影,更有助于胆管内细小结石的发现。另外,经胆囊管胆道镜检查同时可行取石术,可避免行常规的胆总管切开探查及T管引流术,从而缩短病人的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2]。存在胆道梗阻的重症胆石性胰腺炎应采用急诊手术或早期手术以解除胆道梗阻,不存在胆道梗阻的胆石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应等同于非胆源性重症胰腺炎,在急性反应期内应行非手术治疗[3],待炎症消退后,根据胆道病变情况,需手术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手术时机以1周~1个月内为佳,以免疾病再次发作。

参考文献

[1]戴梦华,赵玉沛.胆石性胰腺炎的实验诊断.胰腺病学,2002,2(2):74-76.

[2]王雨,田伏洲,李旭,等.几种易引起胆石性胰腺炎的胆石症特点(附65例分析)重庆医学,1999,28(3):163-164.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手术时机探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74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经CT、B超以及血内淀粉酶或尿淀粉酶检查结果确诊, 所有患者均具有明显的胆绞痛病史。按照手术时机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早期手术治疗组和延期手术治疗组, 每组各37例, 早期手术组男21例, 女16例, 平均年龄 (42.8±2.6) 岁, 原发疾病:胆囊结石18例、胆总管结石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1例。延期手术组男20例, 女17例, 平均年龄 (43.4±2.4) 岁, 原发疾病:胆囊结石21例、胆总管结石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9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常规禁食、抗感染、抗酸、营养支持以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治疗基础上行手术治疗。早期手术治疗组患者在发病72 h内行手术治疗, 其中, 26例患者行单纯胆囊切除术, 11例患者行胆总管探查术联合T形管引流术, 延期手术治疗组患者在发病72 h后行手术治疗, 其中23例患者行单纯胆囊切除术, 14例患者行胆总管探查术联合T形管引流术。两组患者均彻底清除胰腺周围的坏死组织, 并对胰腺周围进行多管引流。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治愈率、死亡率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包,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 (%) 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早期手术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分别为 (23.6±3.5) d和 (4.8±1.4) 分, 均低于延期手术组患者的 (31.7±4.1) d和 (14.6±1.9) 分,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早期手术组患者治愈率为91.9% (34/37) , 显著高于延期手术组患者的78.4% (29/37) , 早期手术组患者死亡率为5.4% (2/37) , 显著低于延期手术组患者患者的21.6% (8/37) ,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此外, 早期手术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0.8%, 明显低于延期手术组患者的27.0%,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延期手术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发生的早期机体会释放大量炎性反应介质, 内脏血管出现痉挛, 导致肠黏膜缺血和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 促使细菌及内毒素移位, 容易引起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 因此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预后不佳, 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手段。由于手术时机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有重要影响, 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对于提高临床疗效, 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认为无论是早期手术还是延期手术, 在进行手术前均应先进行保守治疗, 这是因为患者自身有胆道感染, 胰腺坏死组织易并发感染, 因此应积极地进行抗感染、抗酸、营养支持以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在手术时机选择方面本研究表明:早期手术 (发病72 h内) 能够提高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愈率, 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缩短住院时间, 总体疗效优于延期手术治疗 (发病72 h后) , 这与孙民献[4]报道一致。早期手术可以帮助患者尽早解除胆道梗阻, 防止胰腺进行性坏死, 同时可以取出结石, 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避免胰腺感染, 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对于早期手术患者应严格掌握如下指征[5]:①梗阻型胰腺炎;②非梗阻型患者如轻症胰腺炎、经24~48 h的保守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或进行性加重者;③暴发性胰腺炎。

综上所述, 在积极保守治疗基础上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实施早期 (发病72 h内) 手术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改善患者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合理的手术时机。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74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 按照手术时机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早期手术治疗组 (发病72 h内) 和延期手术治疗组 (发病72 h后) , 每组各37例, 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治愈率、死亡率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早期手术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分别为 (23.6±3.5) d和 (4.8±1.4) 分, 均低于延期手术组患者的 (31.7±4.1) d和 (14.6±1.9) 分,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早期手术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延期手术组患者, 而死亡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延期手术组患者,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积极保守治疗基础上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实施早期 (发病72 h内) 手术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手术时机

参考文献

[1]吕厚君.41例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 19 (3) :30-31.

[2]关养时, 陈旭辉, 李晓强.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指征和时机选择探讨[J].海南医学, 2012, 23 (6) :105-106.

[3]马超.不同手术时机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 2011, 32 (30) :6331.

[4]孙民献.不同手术时机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疗效对比[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4, 26 (3) :279-280.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诊治体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按胰腺炎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 生命体征平稳者, 经B超、CT、MRCP证实有胆囊结石而无胆管结石及胆管梗阻扩张者;排号单号为研究组, 双号为对照组。

1.2 一般资料

研究组男8例, 女14例, 年龄28~65 (46.5±4.5) 岁, 病程3~6 (4.1±0.7) h。对照组男10例, 女12例, 年龄26~68 (45.1±5.0) 岁, 病程2~7 (4.4±1.0) h。

1.3 胆道情况

研究组均为首次突然发病, 均伴有发热 (37.8~39.5℃) 、上腹部压痛;B超下可见胆囊内多发性结石, 肝内外胆管结石无检出, 胰腺体积明显增大;CT扫描明确胆囊结石, 7例胰周有积液;血淀粉酶指标明显升高, 范围900~18000U/L;白细胞计数 (10.5~19.0) ×109/L;其中合并高血压4例, 糖尿病2例。对照组均为首次突然发病, 均伴有发热 (37.6~39.0℃) 、上腹部压痛;B超下可见胆囊内多发性结石, 无明显肝内外胆管结石, 胰腺体积异常增大;CT诊断胆囊结石, 均未见肝内外胆管结石及梗阻;5例胰周有积液;血淀粉酶指标升高, 范围700~14000U/L;白细胞计数 (12.5~18.0) ×109/L;合并高血压3例、糖尿病4例。

1.4 治疗方法

入院后禁食少饮, 并进行胃肠减压治疗, 视病情程度选择性进行预防性抗生素应用, 应用生长抑素等抑制胰腺外分泌等药物及对症治疗, 明确病因后研究组于发病72h内予以LC术, 2例胰腺炎重症患者予胰腺被膜切开置管引流术。手术均顺利完成, 不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4~14 (平均7.2) d腹痛、腹胀缓解或消失, 发热消失, 腹腔引流管于术后6~14d拔除。对照组于胰腺炎治愈后3个月行LC术, 其中1例于胰腺炎治愈后1个月复发, 治愈后3月作LC术。

1.5 疗效评价标准[1]

血细胞检查白细胞指标正常, 胰腺炎症状消失并血清淀粉酶指标正常为治愈。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病例均获得治愈。手术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但在住院时间及费用方面两者差异显著, 见附表。门诊随诊3个月~8年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

3 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 其中以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AGP) 最为常见[1], AGP主要是由胆道结石、炎症等引起的胰黏膜屏障受损、胰管梗塞、胰液外溢、胰腺组织自我消化等引发, 由于在解剖学基础中胆管与胰管存在共同通道, 因而当发生胆管炎症等疾病时均可引起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痉挛、狭窄等, 进而引起胰液、胆汁流出受阻发生返流或溢出, 胆汁中的胆汁酸对胰腺产生严重损伤, 导致胰腺组织自我消化、胰黏膜屏障损伤等, 继发性引起全身炎性反应[2]。近期临床研究表明, 胆道结石同样是引起AGP的主要原因, 其中复发性AGP诱因中胆道微结石因素约占30%, 通过资料分析可知, 多发性微细结石更易引起急性胰腺炎[3], 因而我们认为患者出现典型的突发上腹剧痛, 体征轻微;血淀粉酶测得值>500u (Somogyi法) , 尿淀粉酶测得值>1000u (Somogyi法) ;并可排除暴饮、暴食、饮酒、高钙血症和高脂血症;B超或CT平扫+增强发现胆石症者, 胰腺体积增大, 边界模糊, 胰周积液等典型的胰腺炎改变者, 即可诊断为AGP。在制定AGP治疗方案前, 一定要注意AGP的具体治疗指证, 其中判断有无胆道梗阻性病变是AGP手术指证的重要环节, 对易发生胆道梗阻性病变的患者采取急诊手术治疗已获临床广泛认可[4], 而无胆道梗阻检出的患者治疗原则较为多样, 即为炎症早期 (1~7d) 进行急诊手术遏制病情恶化趋势, 或在炎症消失后待患者机体状态良好时进行手术治疗 (择期手术) , 择期手术主张整个治疗在一次住院期间进行, 避免因院外因素导致疾病治疗效果不佳或发生AGP复发, 但在择期手术时机的选择上仍存在争议, 主要由于AGP在保守治疗后进行饮食生活恢复过程中复发AGP可能性仍较高, 同时因为胆道病变为实质性存在, 因而在复发后存在病情加剧的可能。文献报道, AGP经非手术治疗, 缓解后6个月内复发率达21%~61%[5], 故随着LC术经验的积累, 我们认为AGP在发病后72h内行LC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同时安全性较高, 可极大程度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但手术需谨慎仔细, 先分离胆囊三角, 分清“三管一壶腹”结构, 钛夹夹闭胆囊颈管, 以防将结石挤入胆总管。对于胰腺炎较重者, 我们常规切开肝胃韧带及胃结肠韧带, 切开胰腺被膜减压, 胰周放置2~3根腹腔引流管, 这样可以引流炎性渗液, 减轻胰腺内的压力, 改善胰腺的血液循环, 减少胰腺坏死, 减轻腹胀症状。术后需要应用抗生素、生长抑素进行感染预防及抑制胰腺外分泌, 并及时纠正患者发生、腹胀、腹痛等症状。胰腺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早诊断、早治疗对彻底解除病因、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既有重要意义。一般发病后72h内行LC手术难度不大。总之, 对于AGP入院后72h内行LC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同时安全性较高, 可极大程度上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摘要: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AGP) 疾病发作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的可行性及实用性。回顾性分析22例AGP患者 (研究组) 在发作早期行LC治疗与22例AGP患者 (对照组) 3个月后择期行LC治疗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完成LC术。与对照组比较, 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AGP患者发病早期即行LC是可行的。

关键词:胰腺炎,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发病早期

参考文献

[1]王春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诊治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 2014, 30 (15) :59-60.

[2]吴孟超, 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833-1837.

[3]秦双伟, 艾可为, 寸向农, 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案及手术时机的选择[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24) :4512-4513.

[4]孙枫林, 李晓军, 马杨, 等.胆囊微小结石与胆源性胰腺炎关系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0, 13 (6) :499-500.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护理体会 篇9

关键词:胆源性,胰腺炎,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AGP86例中男42例, 女44例, 年龄19~82岁, 平均52.6岁。胰腺炎及重症胰腺炎的诊断符合199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入院后48h内APACHE-Ⅱ评分≤8为轻型, APACHE-Ⅱ评分>8为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如下: (1) 有胆绞痛病史, 并有急性胰腺炎的症状、体征, 莫菲氏征阳性; (2) 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40μmol/L或碱性磷酸酶 (AKP) >225U/L, 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75U/L; (3) 血和尿淀粉酶高于正常值3倍以上; (4) 影像学提示急性胰腺炎和胆囊结石或肿大, 胆总管结石和扩张; (5) 排除其它类型胰腺炎。根据入院时胆道有无梗阻分为梗阻型和非梗阻型。本组轻型非梗阻型A G P 4 7例, 轻型梗阻型AGP18例, 重型非梗阻型AGP10例, 重型梗阻型AGP11例。

1.2 方法与结果

轻型非梗阻型AGP47例先行禁食, 胃肠减压, 补液, 抗炎, 抑制胰腺分泌, 维持水,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在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腹部体征消失、全身情况稳定后 (入院后2周左右) 施行胆道手术。47例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10例, 术中发现胆总管内有结石;保守治疗后好转3例, 拒绝手术出院失访;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28例, 术中均发现有胆囊结石, 其中20例经胆囊管行胆总管造影均无异常。

轻型梗阻型AGP18例, 先行保守治疗, 症状缓解后8例, 于入院后2 周行胆道手术痊愈。36~72h手术10例, 均为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 术中根据情况加行胰周、腹腔引流术, 均痊愈出院。

重型非梗阻型AGP10例, 经积极保守治疗成功后在20~60h施行胆囊切除术, 其中4例同时行胆总管探查术, 均痊愈出院。重型梗阻型AGP11例, 先行保守治疗, 3例梗阻缓解, 症状改善后约3个月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治愈, 入院后10h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 36~72h手术7例, 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 其中4例加行胰包膜切开减压, 胰腺坏死组织清除, 胰周、腹腔引流。手术患者中8例治愈, 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

2 护理

(1) 心理护理:由于疾病知识的缺乏和剧烈的腹痛使患者产生强烈的恐惧、焦虑感, 护理人员此时应关心体贴安慰患者, 向其讲解疾病产生的原因、发展及转归, 解除疑虑;及时清除呕吐物, 更换污染的衣物和床单, 使患者舒适, 取得信任;由于病程长, 因此卧床、禁食时间长, 输液量大, 患者易产生厌烦、焦躁心理, 护理人员应与家属一起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耐心地倾听其主诉, 给予认真解释, 以取得配合。 (2) 休息与体位: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保证睡眠, 以降低代谢率及胰腺、胃肠分泌, 协助采取舒适的体位, 可取斜坡位或半卧位, 利于呼吸, 便于腹腔渗液引流至盆腔。 (3) 病情观察急性胰腺炎病人大多病情重, 腹痛难忍, 且病情变化复杂, 用药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变化, 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本组有2例重症胰腺炎在使用生长抑素治疗期间发现腹部体征加重, 病情恶化, 及时中转手术。另外部分病人在治疗中出现呼吸困难, 及时给予吸氧;恶心呕吐、腹胀严重者给予胃肠减压;高热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低血压、少尿者及时补充血容量、利尿;每天测定水电解质及酸碱度, 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发现失衡及时纠正。 (4) 疼痛护理: (1) 确定患者疼痛确实存在, 教会放松疗法、听音乐等, 分散其注意力。 (2) 给患者取舒适体位, 如弯腰屈膝侧卧, 按压疼痛部位可适当减轻疼痛。 (3) 禁食和胃肠减压, 减少食物和胃酸刺激胰液分泌。 (4) 遵医嘱给予解痉、镇痛处理, 如给予肌内注射654-2等解痉止痛药物, 以通畅胰胆管, 减轻胰管内压, 疼痛严重者可同时加用吗啡。 (5) 营养支持护理:因食物及酸性胃液进入十二指肠刺激胰腺分泌消化酶, 加重胰腺炎症, 因此, 在急性期应严格禁食、禁饮, 同时行胃肠减压, 口渴者可含漱或湿润口唇。因此在此期间肠外营养 (PN) 是保证营养支持的最佳途径。PN可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病情平稳后应尽早改为肠内营养 (EN) 。目前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采用的是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法;待血和尿淀粉酶降至正常, 腹痛、腹胀等症状消失后, 给予低糖、低脂饮食, 但要注意忌油腻食物。 (6) 控制感染:因急性胰腺炎40%~70%有继发感染, 胆源性胰腺炎多数伴胆道感染, 且有报道重症胰腺炎的死亡原因中80%是感染, 所以控制感染十分重要, 需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护理中应确保抗生素现用现配, 且按时定量的使用。

3 出院指导

(1) 注意休息, 避免劳累, 保持良好的心态; (2) 饮食应少量多餐, 忌暴饮暴食, 给予易消化、低脂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 忌烟酒和油腻食物;不随便服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等能引起胰腺炎的药物; (3) 如发现消化不良、腹痛、腹胀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倪国华, 江娩南.成人护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398~399.

性胰腺炎论文 篇10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胰性脑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119-01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特点是起病急、病情复杂、病情进展迅速,并且并发症多,患者的病死率高达30%~40%,是外科的疑难重症[1]。胰性脑病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的异常精神状态,最初由Lowell提出,rothcnmich和von ham于1941年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的定向力障碍、意识模糊、激动伴幻想等定义为胰性脑病(PE)[2]。胰性脑病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死率极高。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1~63岁,平均45.6岁。其中胆源性胰腺炎11例,暴饮暴食致酒精性胰腺炎5例,肿瘤性胰腺炎3例,不明诱因1例。发病时间:8例于发病后一周内出现;12例于发病后15~30d出现。

1.2临床表现:患者均有烦躁、瞻望等精神异常症状,对光反射迟钝,四肢感觉异常,腱反射消失或亢奋。胰性脑病诊断标准:胰性脑病无可靠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标准可以诊断。通常临床以无其他原因导致的、发生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期间的神经、精神异常,均可诊断为胰性脑病。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患者,按照患者的精神、神经症状不同,可以分为三类:①抑郁型:20例中6例,患者多见嗜睡,神情淡漠,昏迷,肢体僵硬,痴呆;②兴奋型:20例中10例,以头痛、烦躁、多语、失眠、幻觉、定向力障碍为主;③混合型:20例中4例,兼具兴奋型和抑郁型两种表现。

1.3治疗结果:15例患者中,死亡4例,治愈11例。

2护理

2.1心理护理:该病起病急、发展迅速、病死率高,患者及其家属往往伴有极大的心理压力。患者对于病情容易产生恐惧,情绪低落等情绪,缺乏基本的治疗信心;加上该病死亡率高,患者往往产生恐惧焦虑情绪;患者还担心医疗费用过高,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而此类患者手术后插管较多,给患者和家属也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和精神刺激,并且因为插管导致患者活动受到限制,也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部分患者由于通过互联网自行查询此类疾病相关只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疏导,接收到错误信息,甚至出现睡眠不安,做噩梦等心理压力大的问题。这些原因归其原因是由于患者缺乏对此类疾病的正确认识,对疾病产生了恐惧、焦虑情绪,对治疗和住院手术费用产生了担忧和焦虑心理。针对患者的这些情绪,护理人员要给予正确引导。在患者病情稳定,对患者和家属给予适当的健康教育,正确讲解此类疾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此类疾病虽然被传说是死亡率极高的疾病,但是随着医学的进步,此类疾病的救治成功率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对于救治成功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需要患者和家属的密切配合,这需要护士多次、准确的传达给患者和家属。告知患者家属要给予患者充分的亲情、感情支持,多鼓励患者要对战胜疾病有充分的信心,刺激患者的生存欲望,积极配合治疗。有研究证明,充分的感情、家庭与社会支持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患者救治成功的重要因素。而此类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就是社会和家庭的孤立。

2.2药物使用方面: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是由于大量胰酶(胰蛋白酶、PLA2、血管舒缓素、激肽)入血,引起神经细胞中毒、水肿、代谢障碍;并且由于静脉淤血、微小出血灶、脑软化等,因此而引发患者出现多种神经、精神症状。PLA2呗激活后,导致脑磷脂转变为溶血性卵磷脂,溶血性卵磷脂直接作用于脑细胞,破坏血脑屏障,导致出现脑水肿、出血、坏死和神经细胞的脱髓鞘改变。生长抑素类药物可以减轻胰酶负担,对于消除病因,缓解症状有一定作用。在患者用药期间,要注意药量,密切注意患者输液时候的滴塑,要保持匀速输入,使用微量泵调整好输入量。注意观察患者用药时候的不良反应,注意观察输液部位有无输液外渗导致的皮肤症状,注意好患者的精神和意识。

2.3营养支持: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患者营养消耗量极大,给予患者充分的营养支持是患者治疗过程中极其重要的部分。术后早期给予患者为场外营养支持,给予TPN维持营养,患者病情稳定后,给予鼻空肠置管。置管时注意避免管腔的畅通,切忌发生阻塞情况,保证营养管的正常使用。肠内营养管要放置屈氏韧带以下,第1~2天为启动期。营养液浓度应该由少到多,浓度由低到高,速度由少到多,使患者逐步适应。准确记录患者每天液体出入量,保证患者体内酸碱度和电解质平衡,注意观察评价患者肠内营养效果。

2.4管道护理: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患者手术后留置管较多,这也是此类患者护理中的特点之一。患者在腹腔内有多根引流管,除了胆道和空肠造瘘管;冲洗管和吸引引流管等,加上其他管道,患者的引流管可能多大10根左右。因此给患者带来了极大不便。除了患者和家属看到数量如此多的管道会产生恐惧、焦虑、不知道怎么处理的无措等心理,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患者和家属帮助。首先要保障管道通畅,观察引流液体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多少。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挤压、弯折,防止管道堵塞。

2.5康复运动:患者长期卧床,护理人员要帮忙患者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进行下肢活动,防止下肢产生静脉血栓。

3讨论

胰性脑病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之一,死亡几率高,早期诊断困难。患者在病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综合症状,救治的成功与否直接与护理措施有极大关联。对于此类患者给予充分、个性化的护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蓓,陈惠蓉,王世萍,等.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0):25.

性胰腺炎论文 篇1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腹部B超及C T检查, 提示胰腺损害, 有不同程度胰周及腹腔积液, 确诊为创伤性胰腺炎。15例中男9例, 女6例;年龄12~63岁。交通伤5例, 坠落伤3例, 腹部击打伤、腹部挤压伤、医源性损伤各2例, 锐器伤1例。单纯胰腺损伤5例, 合并肾挫伤4例, 合并小肠损伤3例, 合并脾破裂2例, 合并结肠损伤1例。淀粉酶:增高9例, 逐渐增高3例, 正常3例。血压下降5例, 其中1例少尿、胃肠出血, 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出现多脏器衰竭。患者伤后或术后均出现上腹部疼痛向腰背部放射痛, 有腹胀;有频繁恶心、呕吐、发热, 查体时全腹部膨隆, 伴压痛、反跳痛,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6例伴肛门排便、排气停止。

1.2 治疗

1.2.1 保守治疗

5例, 均有腹膜炎。B超及CT检查提示胰腺肿大, 周边有少量渗出液4例。其中医源性损伤、腹部挤压伤引起各2例, 坠落伤引起1例;淀粉酶正常3例, 逐渐增高、增高各1例。保守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液, 抗生素, 抗休克抑制胰液分泌, 制酸、营养支持, 中药等措施。其中1例B超或CT提示胰腺周围小网膜囊见液体潴留, 而主胰管完整, 在B超或C T引导下行穿刺置管引流。

1.2.2 手术治疗

10例, 均为重症胰腺炎。单纯胰腺损伤3例, 合并其他脏器损伤7例。术中所见:胰腺组织弥漫性或局灶性坏死, 同时伴胰周脂肪坏死, 大网膜及肠系膜可见灰白色皂化斑, 伴有大量腹水。脾破裂2例是浓血性液体, 余8例腹腔内有600~1200ml淡血性渗液。

术式:单纯被膜减压胰周围引流, 单纯胰腺裂伤缝合修补加外引流术5例;胰腺损伤并脾破裂行脾切除加胰尾切除2例;空肠破裂修补加胰腺不规则性切除及坏死组织清除术, 胰周引流术2例;横结肠修补加胰头部远侧端横断损伤与空肠套入式R o u x e n y式吻合1例。

1.3 转归

行保守治疗的5例全部治愈。手术治疗的10例: (1) 单纯胰腺裂伤缝合修补加外引流术治愈4例; (2) 胰瘘3例, 其中2例行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治愈, 另1例因持续性胰瘘, 死于多脏器衰竭; (3) 术后并发胰周脓肿2例, C T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胆道镜治疗后治愈; (4) 并发胰腺囊肿1例, 出院后3个月行胰腺囊肿空肠R o u x e n y式吻合后治愈。住院2 0~5 1 d。

2 讨论

2.1 诊断

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很困难, 容易造成漏诊, 所以在诊断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在手术探查多脏器损伤时, 要对胰腺细致检查, 如发现胰腺肿胀, 呈暗紫色或黑色, 腹膜、大网膜有皂化斑和脂肪坏死, 胰周组织水肿, 胰被膜有点片状出血、坏死要考虑胰腺炎。若术中探查见胰包膜张力明显增高伴胰周渗出、腹腔大量褐色渗液及皂化斑等, 可诊断创伤性胰腺炎[1]。 (2) 血、尿、腹腔穿刺液淀粉酶升高。若腹腔穿刺液的淀粉酶升高, 创伤性胰腺炎可能性很大。但诊断性腹腔穿刺阴性时, 不能马上排除胰腺损伤, 因为胰腺损伤早期, 渗液仅局限于后腹膜或小网膜内。 (3) 有进行性腹胀、腹痛, 肛门排气停止。 (4) 有高热, 心率快, 血象高, 全身中毒症状逐渐加重。 (5) B超及C T检查, 诊断胰腺坏死。

胆道手术是外科手术创伤后胰腺炎发生的主要原因, 但任何上腹部或腹膜后手术均可能造成胰腺损伤, 诱发胰腺炎。如果患者上述手术后有不明原因持续加重的腹胀、腹痛、发热、腹膜刺激症状, 腹腔引流持续不减少或有增加, 引流液淀粉酶增高, 血尿淀粉酶均有明显增高, 应考虑术后胰腺炎。本组2例医源性胰腺炎都是胆道手术引起:其中1例为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探查术, 另1例为十二指肠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2.2 治疗

2.2.1 保守治疗

确诊为单纯性损伤性胰腺炎, 临床症状及体征轻, 无其他严重复合伤的患者, 治疗上采取保守治疗, 主要予心电监护、抑制胰腺分泌等对症支持治疗。本组5例予保守治疗, 全部治愈。创伤性胰腺炎患者采用B超或C 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的适应证, 应严格限制在以下两点: (1) 胰腺外伤及其并发的急性胰腺炎均较轻; (2) 没有损伤到主胰管, 没有导致明显的胰腺坏死[2]。

2.2.2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方式根据胰腺损伤的部位、类型, 胰腺炎症、坏死程度, 及有无主胰管损伤来决定手术方案。 (1) 外伤性胰腺炎胰腺损伤浅表创伤, 仅行清创加外引流即可; (2) 对主胰管未损伤的胰腺实质和被膜破裂给予清创加缝合修补加外引流术; (3) 有胰尾损伤严重可胰尾连同脾一起切除; (4) 有胰腺组织坏死时, 一般选择不规则性病灶切除加局部引流; (5) 如伴有胰头部主胰管损伤, 则缝合近端胰腺裂口, 远端施行胰腺空肠Rouxeny式吻合。缝合近端胰腺裂口, 远端施行胰腺空肠Rouxeny吻合, 易发生胰瘘[3]。本组行横结肠修补加胰头部远侧端横断损伤与空肠套入式Rouxeny式吻合1例, 后发生持续性胰瘘死亡。但笔者认为, 发生胰瘘, 只要引流通畅, 大多还是可治愈的。

参考文献

[1]孙昀, 耿小平.创伤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11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J].肝胆外科杂志, 2012, 20 (5) :335.

[2]肖雪明, 游振辉, 林强, 等.创伤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J].实用临床医学, 2010, 11 (5) :43.

上一篇:税收法律关系下一篇:混凝土的冬季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