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诊疗研究状况论文

2024-06-30

胰腺癌诊疗研究状况论文(共6篇)

胰腺癌诊疗研究状况论文 篇1

1病历资料

患者女,66岁。主因“皮肤瘙痒、尿色加深、皮肤发黄1个月余,大便颜色变白1周”入院,不伴腹痛、肝区隐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消瘦等。入院前查肝功示:总胆红素(TBIL)188.1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42.1μ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516.7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07.8U/L,谷氨酰转移酶(GGT)644.0U/L,碱性磷酸酶(ALP)708.0U/L;血淀粉酶(AMY)121.0U/L,LIP133.6U/L;尿BIL+++,UBG(-),BLD++,淀粉酶771.0U/L;红细胞沉降率(ESR)25.0mm/1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4.3mg/L,铁蛋白641.9μg/L;CA系列(-)。腹部彩超:梗阻性黄疸,肝内外胆管、胆囊、胰管扩张,梗阻部位壶腹部,壶腹占位可能性大;CT示胰头占位病变。以“梗阻性黄疸、胰头占位性质待定”入院。查体示:皮肤明显黄染,双侧巩膜黄染;腹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入院时考虑梗阻性黄疸诊断明确,胰头占位性质不明,胰头癌可能性大,但患者肿瘤标志物无异常,同时多项炎性指标升高,血及尿中淀粉酶升高,不能除外慢性胰腺炎可能,此外,彩超提示壶腹癌可能。拟入院后进一步完善ERCP、PET-CT、超声内镜等检查,行减轻黄疸、保肝治疗,同时复查肿瘤相关指标、腹部彩超,争取明确诊断,检查结果见表1。

患者复查CA19-9正常,同时结合超声内镜及PET-CT表现考虑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可能,遂查IgG4,结果正常(92mg/L)。至此,因患者病情复杂、诊断不明,遂提请我院胰腺会诊中心行病例讨论。

2诊断与治疗

胰腺会诊中心讨论结果:患者胰头存在密度不均的占位,边界不清,但与胰腺癌一般表现不同,其他肿瘤证据不足;病史及影像不支持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但不除外其他类型胰腺炎可能;患者胰管扩张,胰头有梗阻,需手术解除,可手术探查、术中穿刺,根据冰冻病理结果决定手术方式。

经过充分保肝及术前准备后,患者于入院第7周行“剖腹探查、Whipple术、胃造瘘、空肠造瘘术”,术中冰冻病理提示:纤维组织中见腺癌浸润。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顺利拔除各引流管,术后病理回报:胰头高分化腺癌,侵及胆管壁及十二指肠壁达黏膜下层,累及胰周脂肪组织;胃断端、小肠断端、胆总管断端及胰腺断端未见癌;淋巴结转移癌(大弯侧0/5,小弯侧0/4,胰周1/11,肠周0/3),分期:T3N1M0,ⅡB期。

术后1个月转入肿瘤化疗科继续治疗,术后6个月里行6个疗程吉西他滨化疗,第2个疗程和第3个疗程化疗间行1个疗程胰头区放疗。截至目前,患者精神、睡眠、食欲可,大小便正常,体重略增加,无明显不适主诉,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证据。

3讨论

胰腺癌的临床症状取决于肿瘤所在腺体的部位和进展情况,早期胰腺癌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直到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甚至远处转移时才表现相应症状,如消化不良、恶心、体重减轻、黄疽、脂肪泻、疼痛和抑郁等,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进展期。正如本例患者,梗阻性黄疸是壶腹周围癌及胰头癌最常见的症状[1],胰管的梗阻可以引起胰腺炎发生。对临床上怀疑胰腺癌的患者和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应首选无创性检查手段进行筛查,如B超、动态螺旋CT和血清学肿瘤标志物等。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并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结合可提高阳性率,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

所有临床上怀疑胰腺癌或发现胰腺导管扩张(狭窄)证据的患者应该遵循胰腺专用规程(即三期断层成像加薄层扫描)通过动态螺旋或螺旋CT进行初始评估。据报道,应用该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在满足以下标准的情况下,能预测较高的可切除率(80%),这些标准包括:(1)无胰腺外肿瘤;(2)肠系膜上-门静脉非梗阻性汇合的证据;(3)无肿瘤侵犯腹腔干或肠系膜上动脉(SMA)的证据[3]。其他的一些研究显示,通过CT提示肿瘤可切除的患者中,70%~85%的患者可以进行切除。

CA19-9有助于鉴别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同时也是胰腺癌术后监测的指标之一。CA19-9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即在良性胆道系统阻塞中可有升高,在Lewis抗原阴性的个体(约占胰腺癌患者中10%[3])中会出现假阴性。同时需强调术前作为基线的CA19-9值须在胆道系统通畅和胆红素正常的情况下测得才具有临床意义[4]。本例胰腺癌患者入院前已明确发生梗阻性黄疸,但两次查血CA19-9均正常,表明其很可能为Lewis抗原阴性。

目前针对胰腺癌相关临床检查中,除CT外,ERCP、EUS及PTCD已比较普遍,同时PET-CT在有条件的医院应用也逐渐增多,但均各有利弊,临床实践中,往往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正如本例患者。

ERCP可以显示胰胆管解剖结构,同时可以进行刷片和灌洗取得细胞学诊断证据。本病例这样的梗阻性黄疸需要放置胆道支架的患者特别适合行ERCP,既能帮助诊断,又能解决胆道梗阻,如果ER-CP未成功,则可选择行PTCD减黄。关于术前减黄的必要性一直存在争论,支持者认为术前减黄可改善肝功能从而减低手术并发症[5];反对者则认为术前减黄拖延了手术时机并且可能增加并发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6]。2011年《NCCN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仍推荐患者在出现胆管炎、发热时或可能切除性胰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时进行术前胆道引流[4]。

胰腺癌的组织学诊断通常在EUS引导(首选)或CT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FNA)活检而获得。据报道,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胰腺肿物的敏感度约80%。对于肿瘤可切除的患者,EUS引导下的细针穿刺(FNA)活检优于CT引导下的FNA,因为EUS-FNA相对于经皮方式活检的腹膜播种风险更低[7]。在首发症状无梗阻性黄疸的患者中,EUS-FNA在排除恶性肿瘤方面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在有梗阻性黄疸和胆道狭窄的患者中,EUS-FNA的准确性欠佳。

PET/CT扫描作用尚不明确。在高危患者中,可在常规胰腺CT检查后考虑使用PET/CT扫描,以便检出胰腺外的转移灶。PET/CT不能代替高分辨率增强CT[3]。

正如本病例,胰腺癌在某些情况下与慢性胰腺炎、良性病变或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较难鉴别且治疗方案完全不同。细针穿刺可因为细胞数过少、穿刺位置不佳或其他因素造成假阴性。对于病理不能诊断胰腺癌但临床高度怀疑的患者,术前行活检取得病理并非必须,通常情况下,手术均能使患者获益,而且,为了诊断而一味推迟手术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延误治疗时机[8]。对于诊断为转移性胰腺癌的患者,优先推荐获得转移灶的病理证实;在手术过程中发现不能行根治性切除时,对术前未行病理检查的患者需进行胰腺癌组织活检;对于计划行新辅助治疗者,治疗前须先行获得病理诊断,对于临床诊断或高度怀疑胰腺癌,经重复活检仍无法得到病理证实者,经过有资质的专家讨论和多科会诊后,并取得患者或家属充分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可谨慎进行下一步治疗[4]。

经典的Whipple手术仍是胰头癌的标准术式,目前,世界范围内,Whipple手术的病死率已经较低,数项研究发现,在手术量大的中心,Whipple手术的病死率明显低于手术量小的中心。因此,有文献建议,Whipple手术应在每年至少有15~20例的中心进行[9]。与传统的Whipple手术相比,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保留了幽门和近端十二指肠。PPPD减少了手术创伤,有报道认为PP-PD可减少术后倾倒综合征、脂肪泻、吻合口溃疡等并发症,并且不增加术后胃排空障碍。但尚无一致的数据提示保留幽门能使患者在术后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或营养状态。因此PPPD仍然是一种虽未经证实、但不失为经典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胃窦切除术的可接受的替代手术方式。但需指出的是保证肿瘤的R0切除是选择手术方式的前提,因此PPPD手术适应证应严格掌握,当肿瘤已经侵犯十二指肠或者第5、6组淋巴结时应选择Whipple术而非PP-PD。本例患者在术中探查时就已明确肿瘤侵犯到十二指肠及胆总管壁,因此手术方式选择了传统的Whipple术。

接受了根治性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建议术后给予辅助治疗[10]。辅助化疗或辅助化放疗仅仅考虑用于术后充分恢复的患者;理想情况下治疗应在术后4~8周内开始。应对患者术后且在辅助化放疗开始前进行基线状态评估,包括CT扫描和CA19-9水平,明确是否存在疾病远处转移。而且,如果化疗在化放疗之前进行,应该考虑在全身化疗后通过CT进行再次分期。有研究结果显示,单纯辅助化疗和辅助放化疗的结果类似[11]。因此,在一些中心(主要在欧洲),患者仅接受术后化疗,而在另外一些中心(主要在美国),专家仍然认为放疗是有益的,因此患者往往接受辅助化放疗。

术后若考虑行全身化疗+同步放化疗,建议选择基于氟尿嘧啶(FU)或吉西他滨的同步放化疗;放化疗前或后,行5-FU+亚叶酸钙(LV)或吉西他滨全身化疗;若行单纯辅助化疗,单用吉西他滨和5-FU+LV两种方案均可[3]。NCCN专家组推荐当给予术后放疗时,剂量应在45~54Gy(1.8~2.0Gy/d),强烈推荐使用CT模拟和三维放疗计划,治疗体积应基于术前CT扫描结果和手术中所置入的夹子(如果放置的话)确定,应包括原发肿瘤和区域淋巴结所在部位。本例患者病理分期为T3N1M0,ⅡB期,有局域淋巴结转移,化疗方案采用了单用吉西他滨,同时术后辅助治疗中接受了1个疗程的胰头区放疗。截至目前,随访结果显示,治疗效果良好。

本病例特点鲜明,虽然以胰头癌常见的梗阻性黄疸起病,但是在影像学表现、PET-CT结果及CA19-9等方面均无明显胰腺癌特征,给诊断带来一定难度。但是患者不能除外胰腺癌可能,同时明确合并胰管梗阻,因此行剖腹探查指征是明确的。针对类似病例行剖腹或腹腔镜探查,根据探查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式是完全合理的。

胰腺癌诊疗研究状况论文 篇2

关键词:心理护理,乳腺癌,不良情绪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于女性中的恶性肿瘤。据资料显示, 我国妇女当中乳腺癌患病率约是全身恶性肿瘤中的7%~10%[1]。我院从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对30例乳腺癌患者予以心理护理, 可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观察的对象均为我院从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所收治的乳腺癌住院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 且通过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年龄从28~66岁, ;病变部位:左乳36例, 右乳2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30例。两组间在年龄、婚姻状况、病变部位等一般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变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包括指导患者服药、密切关注病情、并发症的预防、定时测量体温、早期的功能恢复锻炼和疼痛护理等。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的措施: (1) 有效沟通。在患者住院初期即进行沟通, 了解患者心理、家庭支持等情况, 了解患者有无存在何种不良情绪 (如抑郁、焦虑) , 然后护士应该对乳腺癌相关知识进行辅导, 告知乳腺癌并非不治之症, 并强调心理健康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2) 初期护理, 对于刚刚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 护士要密切注意其动态, 观察其日常行为, 防止其轻生。同时要告知乳腺癌目前临床上并非无法治愈, 只要积极配合治愈的机会还是较大的, 并许诺医生和护士都会尽全力协助其战胜病魔; (3) 个体化护理。对于不同不良情绪的患者采取个体化的干预, 如有焦虑的患者要多对其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回答;面对恐惧的患者重在进行乳腺癌相关知识的宣讲, 以消除患者对疾病的紧张心理;而抑郁的患者可以告知形体的美丑只是一时的, 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为家人继续付出和享受回报; (4) 化疗心理护理。化疗期间患者会出现呕吐、胃口差、脱发等不良反应, 从而令不良情绪更严重, 为此在化疗前应该对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告知, 要患者有心理准备, 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要积极予以处理, 同时可邀请其他康复的患者现身说法, 增强患者信心[2]。

1.3 疗效判定

参考张国仙的相关评价标准[3], 在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对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进行评价。两种问卷均是临床心理学当中广泛应用的自评问卷, 具有良好信效度, 得分越高说明心理问题越严重。

2 结果

护理组护理前的SAS、SDS得分分别为 (67.3±4.2) 和 (53.2±2.8) 分, 护理后为 (45.1±3.2) 、 (33.0±3.1) 分;对照组护理前的SAS、SDS得分分别为 (66.9±4.3) 、 (52.7±3.0) 分, 护理后为 (64.5±3.8) 、 (48.6±3.8) 分。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SD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但护理后SAS、SDS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情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多年来, 恶性肿瘤都被认为是不治之症, 众多女性被确诊为乳腺癌之后, 会有强烈的心理反应, 产生不同种类的不良情绪。因此针对乳腺癌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 在医学模式往“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的今天, 显得越发重要。肖静[4]等都曾采用心理护理手段对乳腺癌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护理, 并取得良好效果, 提高生活质量。

经过临床实践后, 我们发现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情绪改善非常重要。先通过有效的沟通建立起良好护患关系, 为今后的治疗效果起巩固作用。然后针对不同患者的不良情绪, 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 采取针对的手段以消去特定不良情绪。最后, 针对患者在化疗上所出现的躯体不良反应, 进行心理护理, 予以积极关注, 必要时可邀请已康复患者现身说法, 增强患者的信心。对于诊断初期都难以接受患癌症的事实, 通过心理护理, 能慢慢让她们接受后能很好地配合手术及术后的综合治疗并保持愉悦的情绪和良好的人生态度。

结果显示, 采取心理护理后, 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有显著降低, 是现今护理模式当中值得提倡的其中一种。

参考文献

[1]石竹.乳腺癌病人的术前术后心理护理[J].西南军医, 2011, 13 (4) :727-728.

[2]陈彩连.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不良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36) :72-73.

[3]张国仙.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6) :287-288.

胰腺癌诊疗研究状况论文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0年4月~2011年3月选取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盛京医院乳腺外科进行根治术术后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77例。纳入标准:(1)临床和病理诊断为乳腺癌;(2)年龄18~65岁;(3)手术方式为改良根治术;(4)意识清楚,无智力障碍,对诊断知情并对本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男性乳腺癌患者;(2)合并较严重的认知及精神障碍;(3)由于复发或转移而致此次住院并行二次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4)合并其他严重疾病。

1.2 方法

首先获得医院医学科学研究伦理委员会批准。在研究对象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研究人员在病室内与研究对象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访谈。

1.3 评估方法

1.3.1 一般情况调查表

由研究者设计,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有无转移、医疗付费形式、病理分期、化疗疗程、家族史、化疗副作用的数量等。

1.3.2 简明心境问卷(profile of mood states-short form,POMS-SF)[3]

是一个测查心境状态的标准工具,该问卷由30个形容词组成,每个项目为5级评分,从0(一点也不)到4(非常地)。问卷包含6个分量表:紧张-焦虑(TA)、抑郁-沮丧(DD)、愤怒-敌意(AH)、疲乏-迟钝(FI)、迷惑-混乱(CB)、精力(VA),其中前5个为负性情绪,6个分量表之和构成总分。前5个分量表总分越高表明心情越不好,第6个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精力越充沛。POMS-SF己被我国学者迟松等[4]进行了初步修订,经过检验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次测量中POMS-SF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28。

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中文版[5]。量表有5个维度36项,包括生理状况7项,社会/家庭状况7项,情感状况6项,功能状况7项,附加关注9项。所有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法:即一点也不、有一点、有一些、相当、非常5个等级。正向项目直接计0~4分,逆向项目反向计分,总分为各分量表的分数相加。万崇华等[6]进行了信、效度的研究,证明该量表具有很好的信、效度。本次调查FACT-B总量表信度值为0.882。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偏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乳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

见表1。

2.2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化疗期生命质量和情绪状况

本次调查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应用FACT-B测得的生命质量得分情况为生理状况(17.14±5.25)分、社会/家庭状况(18.28±5.59)分、情感状况(16.80±5.20)分、功能状况(12.61±5.86)分、附加关注(22.29±5.33)分,FACT-B总分(87.13±20.40)分。应用POMS-SF问卷测得情绪状况的得分情况为:紧张-焦虑(6.28±3.99)分、抑郁-沮丧(5.07±4.48)分、愤怒-敌意(4.85±3.38)分、疲乏-迟钝(6.65±4.25)分,迷惑-混乱(5.249±3.56)分、精力(6.80±4.73)分,POMS-SF总分(21.28±17.86)分。

2.3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化疗期情绪状况和生命质量的相关分析

在排除了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化疗疗程、家族史、病理分期、有无转移、副作用数量等人口学变量和医学特征的影响后,进行情绪状况与生命质量的偏相关分析,见表2。

注:a为P<0.05;b为P<0.01

3 讨论

生命质量是个体对其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等有关生活状况的体验,是一个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状况、主观满意度等多维度的概念[7]。乳腺癌患者不仅面临着疾病本身带来的困扰[8],还要面临着心理和社会压力的挑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质量。Engel等[9]研究报道手术放化疗治疗使患者机体活动能力和自理能力下降,造成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受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患乳腺癌对患者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心理打击,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常导致患者产生情绪应激反应,这种负性情绪还会影响到病情的进展与预后[10],本研究探讨了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化疗期患者情绪状况与生命质量的关系,发现患者POMS-SF中的负性情绪维度紧张-焦虑、抑郁-沮丧、愤怒-敌意、疲乏-迟钝、迷惑-混乱和POMS-SF总分与生命质量各维度和FACT-B总分呈负相关,正性情绪维度精力与生命质量各维度和FACT-B总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果说明术后化疗期间乳腺癌患者的负性情绪对生命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影响患者的总体生命质量。近代身心医学已证明,躯体疾病可导致情绪障碍,如焦虑、悲伤、恐惧等,通过对大脑皮质中枢的反作用,可加重躯体疾病,导致机体的生理功能渐下降[11];另一方面患者术后面对形体、心理、社会、职业和性生活等方面的改变以及术后化疗副作用带来的痛苦,导致患者负性情绪的产生,负性情绪的出现使患者回避社会交往,生活态度消极,丧失参加社会活动的兴趣,这些都会影响到患者术后的生命质量。因此,在患者根治术术后化疗期间,应注意评估患者的情绪状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帮助其减轻负性情绪,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化疗期患者情绪状况和生命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简明心境问卷(POMS-SF)和中文版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对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化疗期患者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化疗期患者生命质量各维度和FACT-B总分与POMS-SF中的负性情绪维度紧张-焦虑、抑郁-沮丧、愤怒-敌意、疲乏-迟钝、迷惑-混乱和POMS-SF总分呈负相关,与正性情绪维度精力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化疗期患者的情绪状况与生命质量密切相关,在临床护理干预中应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以改善其生命质量。

胰腺癌诊疗研究状况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该院自收治的确诊为双侧乳腺癌患者共12例, 都为女性患者, 绝经患者有4例。依据双侧原发性的乳腺癌诊断标准, 该研究组患者均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 其中, 共8例为同时性的双侧乳腺癌。第1侧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在33~58岁, 平均年龄为41.7岁;第2侧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为34~59岁, 其平均年龄为45.3岁。8例为同时期发现病变患者, 4例为异时发现病变患者, 全部为首发在左侧的乳房, 患者两侧病变的发生时间间隔最短的为1年, 最长的为11年。患者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共3例, 有肿瘤家族史的共6例, 有双侧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共3例。

1.2 病理类型

该双侧乳腺癌的病理类型相同的患者共4例, 分别是双侧浸润性小叶癌于双侧浸润性导管癌。其它8例患者的病理类型中, 有2例患者左乳浸润性导管癌和部分黏液癌, 右乳属于混合型癌;有2例患者属于左乳的单纯癌和右乳的浸润性导管癌;有3例属于左乳的浸润性小叶癌与右乳的导管内癌;另外2例患者为右乳浸润性导管癌与左乳浸润性小叶癌。

1.3 治疗方法

针对右乳导管内癌变患者需进行右乳单纯切除术, 其它的患者则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以后患者均配合进行全面的放疗以及化疗, 并依患者孕激素受体以及雌激素受体的阳性表达情况, 配合患者的内分泌情况进行治疗, 可以再辅以中医药进行综合治疗。

2 结果

乳腺癌根治术1侧 (8.3%)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0侧 (83.3%) , 保乳手术1侧 (8.3%) 。手术的成功率为100%。手术以后5年内每隔6个月进行1次随访, 5~10年每隔1年进行1次随访, 该12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 有3例异时性的双侧乳腺癌失访, 其余随访32例患者中, 有7例患者无病生存;有4例出现了胸壁转移或者骨转移, 给予其胸壁转移灶的放射治疗和化疗以后带瘤生存;有1例患者出现死亡, 该研究组患者5年和10年的总生存率达71.6%和49.5%。

3 讨论

该研究组中的12例患者的双侧乳腺癌都属于双侧原发性的乳腺癌, 占到同期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的2.1%, 这和国外相关的报道比较一致[4]。另外, 乳腺是成对存在的器官, 因两侧乳腺共同受内分泌或其他致癌因素的作用, 另外, 患者两侧乳腺之间又有血液及淋巴互通, 所以两侧的乳腺既能同时患癌, 也能先后出现患癌, 或者是单侧患癌后导致对侧乳腺受累[5]。针对单侧发生乳腺癌的患者, 如果其一侧乳腺癌的发病年龄<50岁, 存在家族病史和放射治疗史, 那么其对侧就存在很大的发病危险, 该研究组中的病例就有比较明显的家族既往病史。

对于双侧乳腺癌, 则存在着原发性与继发性的差别, 另外, 双侧原发性的乳腺癌又具有异时性与同时性的时间不同。同时性的乳腺癌双侧发病间隔时间较短, 通常是≤6个月, 而异时性两侧乳腺癌则是指双侧发病时间间隔往往要>6个月[6]。因此, 针对患者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应和因对侧转移导致的双侧继发性乳腺癌区别对待。该研究组中的病例有4例双侧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不同, 有1例患者两侧病变的发生时间间隔为11年, 由此都可以得到确诊, 另外还有2例患者在双侧乳腺的组织中, 可分别发现小叶原位癌的结构, 依据该标准也可最终确诊, 因此, 该组中患者均为原发性的双侧乳腺癌病例。

原发性的双侧乳腺癌一经确诊, 则治疗的主要原则和单侧的乳腺癌一样, 不论是首发还是后发, 都需要运用以手术为主要方式的综合治疗手段[7], 并要依据病情状况配合进行放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以及中医药的治疗。不应当由于是双侧乳腺癌, 就轻易地认为属于疾病晚期就放弃积极的治疗。因为早期的发现和诊断并进行早期的治疗, 能够防止出现转移, 这也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关键[8]。患者一侧乳腺癌实施手术以后, 那么患对侧乳腺癌的概率要比正常人高出2倍至6倍, 所以在检查时, 对于患者对侧的乳房检查必须同时进行。从临床的病理类型进行研究, 第一侧属于导管浸润癌的患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应当重视是不是存在双侧乳腺癌发生的可能性;对于第一侧癌属于小叶癌和多中心癌患者, 也应当作为预防的重点[9]。通常应当把一侧乳腺癌手术以后的前6年作为重点的预防期。有相关报道表明, 双侧非浸润癌的预后效果为最好, 而一侧非浸润癌另一侧浸润癌的预后次于其后, 而双侧浸润癌患者的预后效果为最差。

参考文献

[1]余科达, 狄根红, 柳光宇, 等.原发性双侧乳腺癌预后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 2006 (1) :93.

[2]隗立兵, 康骅, 海涛, 等.老年乳腺癌140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15) :115.

[3]李建芳, 韩晨光, 王佐妤.22例双侧异时原发性乳腺癌临床分析[J].武警医学院学报, 2008 (5) :230.

[4]Carmichael A R, Bendall S, Lockerbie L.The long-term outcome of synchronous bilateral breast cancer is worse than metachronous or unilateral tumours[J].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 2002:446.

[5]陈华军, 余汉毅, 唐文飞, 等.38例老年乳腺癌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 (8) :139.

[6]陆莉, 肖秀娣, 徐雪松, 等.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1例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 2010 (15) :76.

[7]郭榆江, 刘晓, 黄燮民, 等.双侧原发性乳腺癌25例分析[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5 (5) :247.

[8]吴小红, 刘爱宁, 蔡东焱.原发性双侧乳腺癌32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 2008 (47) :335.

胰腺癌诊疗研究状况论文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2 01 1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进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 (1) 病理学或影像学诊断为原发性乳腺癌的女性患者; (2) 行根治性手术, 术后病理切片切缘阴性; (3) 术后1年以上, 无明显精神障碍、心理障碍和认知障碍; (4) 愿意参加本次调查者。排除标准: (1) 收集资料时肿瘤已复发; (2) 合并其他肿瘤或严重慢性疾病,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通过查阅病历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 记录联系方式, 如电话、家庭地址及单位地址等。通过电话联系患者到医院术后复查, 并完成问卷调查。不能 (不愿) 到医院复查或电话无法联系者, 通过家庭地址或单位地址上门寻访并填写问卷。问卷调查由受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与患者面对面完成, 受访对象在回答问卷过程中如有疑问可随时咨询。

1.3 调查内容及评估标准

1.3.1 一般情况

应用自行设计的量表调查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职业、手术方式、病理分期、术后化疗等情况。

1.3.2 疲劳状态评估

采用简易疲乏量表 (BFI) 对疲劳状态进行评估[2]。评分范围为0~10分, 0分表示无疲劳, 1~3分为轻度疲劳, 4~6分为中度疲劳, 7~10分为重度疲劳。

1.3.3心理状况评估

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HADS) [3]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该量表由焦虑和抑郁两个分量表组成, 焦虑和抑郁总分范围各为0~21分, ≥7分提示有焦虑或抑郁症状, 分值越高, 焦虑或抑郁越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Spearman秩相关分析用于评估中重度疲劳和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1 5 9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 其中因肿瘤复发14例 (8.8%) 、合并其他疾病12例 (7.5%) 、死亡3例 (1.9%) 而排除, 5例 (3.1%) 未参与调查, 原因为无法联系3例、消极拒绝2例, 最终纳入调查的实际人数为125例。术后至完成调查的平均时间为 (2.2±0.7) 年。调查对象均为女性, 年龄22~73岁, 平均 (48.6±17.1) 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2例 (41.6%) , 中专或高中39例 (31.2%) , 大专及以上34例 (27.2%) ;婚姻状况:已婚110例 (88.0%) , 未婚、离异、丧偶15例 (12.0%) ;家庭月收入:<4000元32例 (25.6%) , 4000~8000元71例 (56.8%) , >8000元22例 (17.6%) ;职业:脑力劳动者47例 (37.6%) , 体力劳动者54例 (43.2%) , 无业或离退休人员24例 (19.2%) ;手术方式:改良根治术101例 (80.8%) , 保乳手术24例 (19.2%) ;病理分期:Ⅰ期38例 (30.4%) , Ⅱ期70例 (56.0%) , Ⅲ期17例 (13.6%) ;放疗情况:有42例 (33.6%) , 无83例 (66.4%) 。

2.2 乳腺癌化疗患者疲劳状况

疲劳状态:无34例 (27.2%) , 轻度63例 (50.4%) , 中重度28例 (22.4%) ;心理状况:正常61例 (48.8%) , 抑郁31例 (24.8%) , 焦虑33例 (26.4%) 。

2.3 中重度疲劳影响因素

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 年龄 (r=0.41, P<0.05) 、焦虑 (r=0.53, P<0.05) 和抑郁 (r=0.4 3, P<0.05) 与中重度疲劳呈正相关, 而婚姻状况 (r=-0.13, P<0.05) 、家庭经济水平 (r=-0.19, P<0.05) 与中重度疲劳呈负相关;文化程度 (r=0.12, P>0.05) 、职业 (r=0.09, P>0.05) 、手术方式 (r=-0.07, P>0.05) 、病理分期 (r=0.08, P>0.05) 、放疗 (r=0.12, P>0.05) 与中重度疲劳无关。

3 讨论

化疗后疲劳给患者躯体、心理、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带来了负面影响, 随着乳腺癌生存期的延长, 生活质量的改善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 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乳腺癌临床治疗和研究的重要指标。Wang等[4]对30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疲劳的研究显示, 化疗前患者均无疲劳出现, 但化疗结束后所有患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疲劳, 其中58.9%的患者轻度疲劳, 21.1%的患者中重度疲劳, 而且疲劳持续时间达几个月之久。本次调查发现, 72.8% (91/125) 的患者有疲劳症状, 22.4%的患者为中重度疲劳, 表明疲劳在乳腺癌术后化疗生存者中具有普遍性, 即使手术时间已达数年, 并且在没有肿瘤负荷的状态下。同时, 乳腺癌患者伴有较明显的心理改变, 本文资料中24.8%和26.4%的患者分别有抑郁、焦虑症状。

本研究分析了乳腺癌患者中重度疲劳与社会、心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调查结果表明, 年龄与中重度疲劳呈正相关, 原因在于随着年龄的增大, 患者身体机能下降, 导致疲劳感增强。有研究显示, 年龄较大的乳腺癌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要低于年龄较小者, 这也可能是中重度疲劳与年龄呈正相关的原因之一[5]。本文资料显示, 中重度疲劳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乳腺癌患者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心理应激状态, 可导致机体功能失衡, 出现如睡眠障碍、肌肉疼痛、胃肠功能紊乱等情况, 从而加重疲劳感[6]。本次调查发现, 婚姻状况与中重度疲劳呈负相关, 已婚患者比离异或丧偶患者疲乏程度要轻。这是因为离异或丧偶患者通常在物质、精神上得到的支持较少, 同时离婚的沮丧或丧偶后的悲痛也会影响她们的自我照顾能力, 从而加重疲劳感。而已婚患者有来自配偶的物质支持和精神鼓励, 疲乏程度往往相对较轻。本文资料还显示, 家庭经济水平与中重度疲劳也呈负相关, 较高的家庭经济收入可为患者提供较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同时在治疗上可选择的余地较大, 所以减轻了患者的疲劳感[7]。

乳腺癌患者化疗疲劳状态是一个症状束, 采取有针对性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8]。由于此期患者多在家里休养, 医护人员更多的是与患者家属接触, 要做好健康宣教。同时, 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心理疏导, 加强随诊, 嘱其必要时到心理门诊就诊, 与患者家属共同为其康复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9]。本次调查的优点是样本数量较大, 较全面描述和分析了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疲劳状况及影响因素。缺陷主要是结果可能存在偏倚, 因为5例未参与调查, 可能低估了疲劳发生率;另外, 本研究属于横断面调查, 难以判断观察指标间的因果关系。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疲劳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符合条件的125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为调查对象, 完成简易疲乏量表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调查, 应用Spearman秩相关评价中重度疲劳和各种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化疗后72.8%的受访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疲劳, 24.8%的患者有抑郁症状, 26.4%的患者有焦虑症状。年龄、焦虑和抑郁与中重度疲劳呈正相关, 而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水平与中重度疲劳呈负相关。结论 年龄、情绪改变、婚姻状况等社会、心理因素与中重度疲劳密切相关, 给予系统化整体护理可能会更有效地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疲劳状态, 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疲劳,焦虑,抑郁

参考文献

[1]王珊珊, 高建, 牛丽霞, 等.对癌症患者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预期的调查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 (20) :2373.

[2]Jeste N, Liu L, Rissling M, et al.Prevention of qualityof-life deterioration with light therapy i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fatigue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undergoing chemotherapy[J].Qual Life Res, 2013, 22 (6) :1239.

[3]Fafouti M, Paparrigopoulos T, Zervas Y, et al.Depression, anxiety and general psychopathology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a cross-sectional control study[J].In Vivo, 2010, 24 (5) :803.

[4]Wang SH, He GP, Jiang PL, 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cancer-related fatigue and personality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fter chemotherapy[J].Psychooncology, 2013, 15 (10) :1002.

[5]Tan XF, Xia F.Long-term fatigue state in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J].Chin J Cancer Res, 2014, 26 (1) :12.

[6]马贞, 于明薇, 徐雯洁, 等.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与抑郁、焦虑情绪的调查[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2, 17 (11) :984.

[7]姜萍岚, 王曙红, 蒋冬梅, 等.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与疾病特征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 21 (35) :4443.

[8]刘青.系统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28) :27.

胰腺癌诊疗研究状况论文 篇6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乳腺癌患者86例, 年龄22~68岁, 平均45.3岁, 所有患者均已婚。文化程度:小学11例 (12.8%) , 初中38例 (44.2%) , 高中及中专28例 (32.6%) , 大学及以上学历9例 (10.5%)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 其中观察组年龄22~66岁, 平均45.1岁, 文化程度:小学5例, 初中19例, 高中及中专14例, 大学及以上学历5例;对照组年龄23~68岁, 平均45.4岁, 文化程度:小学6例, 初中19例, 高中及中专14例, 大学及以上学历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的心理状况调查, 了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 然后根据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措施: (1) 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调查, 掌握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 (2)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让患者将自己心理的状况表达出来, 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向患者介绍疾病的治疗方法, 术前、术后的饮食注意事项, 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鼓励患者手术并给予更多的关爱, 在消除疾病带来的痛苦的同时, 减少患者因乳腺的不完整带来的心理伤害, 多与患者沟通, 以便了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 (3) 针对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状况及时疏导, 面对绝望的患者, 要说明手术治疗的效果, 让患者为了儿女为了家庭积极配合治疗,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消除对手术怀有的恐惧心理, 以及害怕手术失败、害怕乳房手术后破坏女性曲线美等思想顾虑。尤其年青女性担心手术造成的生理缺陷而产生强烈的恐惧和焦虑[4]。 (4) 术中护理干预:在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后, 患者能够自愿接受手术治疗, 在手术过程中, 要用和蔼的语言问患者, 介绍手术的布局, 降低对手术的恐惧感, 麻醉医生要耐心介绍麻醉过程, 对待恐惧、紧张的患者要耐心解释, 切勿粗言粗语。 (5) 术后的护理:要耐心介绍术后注意事项, 饮食搭配、活动锻炼、复查时间等, 让患者严格遵守。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疾病认知达标例数、按时复查例数比较:经过人性化护理管理后, 疾病认知达标例数、按时复查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护理后,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水平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和抑郁水平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经过护理后, 干预组焦虑和抑郁水平评分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的满意度97.7%, 对照组的满意度83.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讨论

乳腺癌围手术期的不同阶段患者的心理反应不同, 一旦确诊为乳腺癌后, 患者会出现怀疑、恐惧、内疚、焦躁不安等心理反应。另外, 这个时期患者出现明显的信息需求, 最重要的是有关手术方法、术后能恢复到何种程度等。特别是晚期乳腺癌或手术效果不良的患者术后临床不良反应较多, 而且身体机能状态也较差, 很多患者出现严重抑郁、绝望, 甚至有自伤的可能[2]。恢复期主要是角色改变的不适应, 应付复发的恐惧、社会交往障碍等。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 (1) 犹豫和否认心理; (2) 隐藏和沉默心理; (3) 焦虑和恐惧心理; (4) 悲观和悲哀心理; (5) 渴望与绝望心理。本组资料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调查, 掌握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 并针对不良反应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由此可见, 加强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和患者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况及护理经验。方法: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乳腺癌患者86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3例, 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的心理状况调查, 了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 然后根据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进行护理干预。结果:经过人性化护理管理后, 疾病认知达标例数、按时复查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后,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和抑郁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经过护理后, 干预组焦虑和抑郁水平评分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的满意度97.7%, 对照组的满意度83.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加强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乳腺癌,围手术期,心理状况分析

参考文献

[1]陈红丽, 周易.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手术与康复影响的探讨[J].上海护理, 2003, 3 (3) :7-9.

上一篇:演讲稿关于高考三分钟下一篇:《简爱》读后感600字九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