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占位性病变

2024-05-27

胰腺占位性病变(精选7篇)

胰腺占位性病变 篇1

胰腺占位性病变在临床十分常见, 包括胰腺癌、胰腺良性肿瘤、非肿瘤性病变如局限性胰腺炎等。由于胰腺癌是一种临床表现隐匿、早期诊断十分困难, 但发展迅速、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胰腺血管、淋巴管丰富又无包膜, 因此胰腺癌易发生早期转移, 大多数胰腺癌诊断明确时已属中晚期。由此可见, 如何对胰腺占位性病变做出正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尤其是早期正确诊断胰腺癌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超声微泡造影技术 (CEUS, 以下简称超声造影) 的问世为超声医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现有研究已证明该技术对肝脏疾病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诊断准确率与增强CT相似。但目前超声造影在胰腺疾病的应用方面, 国内外研究均不多。我们应用即时超声微泡造影技术对常规超声及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发现的胰腺占位性病变进行分析研究, 旨在探讨即时超声微泡造影技术在诊断及鉴别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08~2009-12在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经常规超声或增强CT、MRI检查确诊的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42人, 其中男性31例, 女性11例;年龄19~78岁, 平均年龄58.3±14.7岁。病灶位于胰头33例, 胰体6例, 胰尾3例。病灶大小0.9~8.3cm, 平均4.2±1.6cm。根据病变性质, 良性8例, 恶性34例。本研究已除外超声造影未成功病例。

1.2 超声仪器和分析软件

使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C5-2探头, 频率为3.5MHz, 具有超声造影功能, 并配有即时超声微泡造影定量分析软件QLab-Region of Interest (ROI) Quantifi cation Plug-in/Tool (感兴趣区域量化插件) 。造影结果可自动储存于仪器硬盘内, 可在脱机、机动态及逐帧回放。

1.3超声造影剂

意大利米兰Bracco公司生产的超声微泡造影剂六氟化硫微泡 (声诺维, Sono Vue) , 每瓶造影剂 (59mg冻干粉) 用5ml生理盐水制成混悬液, 每例患者用3.6ml。

1.4 检查方法

检查前向患者简要介绍超声微泡造影技术及目的, 并征得患者同意。①入选患者检查前空腹8h以上。②患者取平卧位, 先行常规彩超检查。对可疑病灶进行仔细观察并做详细的文字及图像记录, 包括病灶的位置、大小、边界、内部回声情况、病灶与毗邻组织的结构关系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提供的病灶内相关血流信息。③超声造影检查, 再次确定满意的二维灰阶图像切面, 即同时显示胰腺病灶区域与非病灶区域胰腺实质 (以下简称实质区) 的切面。④开启造影条件, 将仪器条件设置在低机械指数 (MI=0.06) 条件下。每次经肘静脉团注造影剂混悬液3.6ml, 同时启动超声仪内置计时器, 并同步记录即时动态图像, 不间断地观察病灶区及实质区动态灌注过程及增强强度变化, 直至造影剂从病灶区及实质区完全廓清后1~2min, 总观察时间为3~4min。

1.5 超声造影结果分析方法及观察内容

造影结束后, 由2名有超声造影经验的医师共同完成对原始图像资料的观察分析。

1.5.1 分析方法

启动Q-Lab软件, 逐帧回放原始图像资料, 每例均分别在病灶区及实质区设定感兴趣区ROI, 对所存储原始数据进行量化分析, 由Q-Lab软件自动生成造影剂灌注定量曲线, 即时间-强度曲线 (time lntensity curve, TIC) 后进行量化分析。

1.5.2 造影剂灌注时相界定

根据胰腺为完全动脉供血器官的特点, 将胰腺CEUS增强时相分为2期:0~30s为实质灌注早期 (early parenchymatous perfusion phase, EPPP) ;31~120s为实质灌注晚期 (delay parenchymatous perfusion phase, DPPP) 。

1.5.3 观察指标及结果判定

每一观察指标均包括病灶区及正常胰腺实质区。

增强形态:指造影剂微泡分布的形态, 由即时观察及原始记录图像逐帧回放时目测获得。

增强时间:由TIC测得。①始增时间:指造影剂开始增强的时间。②达峰时间:指造影剂达到最大增强强度的时间。③始-峰时间:指造影剂开始增强至达到最大增强强度需要的时间。

增强速度:指病灶增强速度。判断方法是以实质增强时间为基准, 病灶增强时间早于实质为早增强, 与实质同时增强为同增强, 晚于实质为晚增强。

增强水平:由TIC测得。病灶处增强强度高于胰腺实质为高增强, 与正常胰腺实质相等为等增强, 低于正常胰腺实质为低增强。

增强模式:指造影剂微泡分布的形态及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由目测及Q-LAB软件获得。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诊断性试验采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表示, 采用Youden指数比较不同诊断指标的诊断价值。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病理结果

42例患者中,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占位性病变33例, 临床诊断9例。后者中2例诊断为胰腺癌并发肝转移 (CA19-9≥800 U/ml) , 2例术中探查发现胰腺癌广泛转移 (CA19-9≥1000U/ml) , 2例伴有胆总管下段癌, 临床考虑胰头病灶为胆总管下段癌侵犯所致 (CA19-9≥500U/ml) , 上述6例均未能手术切除;1例CT及MRI均诊断为胰腺占位, 因患者伴有低血糖症状, CA19-9为21.18U/ml, 经过半年以上随访病灶无变化, 临床考虑胰岛细胞瘤;2例CT诊断为胰腺占位病变, 患者曾有急性胰腺炎病史, CA19-9未增高, 且经半年以上随访病灶无变化, 临床诊断为局限性胰腺炎。最终确诊结果:胰腺癌34例, 其中腺癌28例, 胰头囊腺癌1例, 胰体部微小囊腺癌1例, 未能分型4例;胰腺良性病变8例, 包括良性内分泌瘤3例, 局限性胰腺炎5例 (其中3例伴有假性囊肿形成) 。

2.2常规超声检查结果

本研究42例患者中, 常规超声诊断胰腺癌24例, 诊断准确率为57.1%;不能确定性质者15例, 误诊2例。

2.3 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42例患者超声造影均明确胰腺占位性病变。

2.3.1 造影剂增强形态

①34例胰腺恶性肿瘤中, 29例表现为由周边向中心的逐渐增强;2例表现为由周围向中央的轮辐样增强;3例表现为病灶中心向周围的结节样增强。②3例胰腺良性内分泌肿瘤均表现为周围向中央的逐渐较均匀增强。③5例局限性胰腺炎中3例表现为周边向中央的逐渐增强, 2例表现为外周向中央的结节样增强。

2.3.2 造影剂增强时间

胰腺良、恶性病变与胰腺实质CEUS增强时间比较见表1。

注:不同时间恶性病变组与胰腺实质灌注组比较, 均P<0.05

2.3.3 造影剂增强模式

42例患者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有5种类型。Ⅰ型:EPPP和DPPP均保持低增强。Ⅱ型:EPPP和DPPP均保持等增强。Ⅲ型:EPPP和DPPP均保持高增强。Ⅳ型:EPPP呈高增强, DPPP呈低增强。Ⅴ型:EPPP呈等增强, DPPP呈低增强。①胰腺癌的增强模式:34例胰腺腺癌中, 30例表现为EPPP及DPPP呈整体不均匀低增强, 其中19例 (55.9%) 病灶周边及内部可见走行迂曲的高增强滋养血管, DPPP造影剂退出时间早于周围胰腺实质;2例表现为EPPP等增强, DPPP低增强;另2例表现为EPPP不均匀高度增强, DPPP低增强。②内分泌肿瘤的增强模式:3例胰腺内分泌肿瘤中, 2例表现为EPPP及DPPP不均匀高增强, 1例表现为EPPP及DPPP等增强。③胰腺炎的增强模式:5例局限性胰腺炎4例表现为EPPP及DPPP不均匀高度增强, 1例表现为EPPP及DPPP呈等增强 (表2) 。

2.3.4 不同指标诊断胰腺癌的价值

通过计算Youden指数发现, 不同的观察指标及两指标组合诊断胰腺癌的准确性不同 (表3) 。

注:CEUS.超声造影;PPV.阳性预测值;NPV.阴性预测值

由表3看出, 始-峰时间:诊断准确性81%, Youden指数最低 (0.514) ;增强模式Ⅰ型: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佳, Youden指数最高 (0.632) , 诊断准确率也较高 (83.3%) ;增强速度:病变区呈慢增强时, 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增强模式接近, Youden指数为0.603, 诊断准确率为85.7%。把不同的诊断指标进行组合, 结果显示增强模式Ⅰ型与增强速度 (慢增强) 组合, Youden指数与增强模式相同, 诊断准确率最高。

2.4 常规超声、CEUS、增强CT及MRI诊断结果比较

常规超声与CEUS、增强CT及MRI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CEUS与增强CT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4) 。

注: (1) 与常规超声比较P=0.000;与增强CT比较, P=0.006;与MRI比较, P=0.02

3 讨论

胰腺占位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病, 但由于胰腺位置深在, 且体积相对较小, 影像学检查对其早期病灶的检出率不满意, 对病灶性质的鉴别诊断困难。近年来, 虽然影像仪器的进展提高了胰腺占位性病灶的检出率, 但当病变无明显血管侵犯、边界不清时, 良、恶性鉴别诊断仍困难。常规超声检查是胰腺占位性病变最常用的筛查方法, 但检查效果易受腹腔内肠气、患者体型等的影响, 难以发现<2cm的胰腺占位。超声造影剂作为真正的血池示踪剂的特点及即时超声造影技术 (CEUS) 在肝肿块鉴别诊断中成功应用的经验表明, 该技术能灵敏显示组织器官或肿瘤内的血管及微循环灌注情况, 这一优势架起了胰腺超声造影与胰腺占位性病变组织病理学血管生成机制之间的桥梁, 使超声造影在胰腺的应用成为可能[1~8]。

3.1 胰腺良、恶性病变造影剂增强时间的意义

造影剂在器官组织及病灶的增强时间及增强模式反映了器官组织及病灶内血流灌注的速度、微血管分布的形态及特点。本研究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显示, 造影剂始增时间及始-峰时间在良性病变与实质间、恶性病变与实质间、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达峰时间在良性病变与实质间、恶性病变与实质间、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①恶性病变共同特点为造影剂在恶性肿瘤内始-峰时间短于胰腺实质, 始增时间晚于正常胰腺实质。胰腺恶性肿瘤细胞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促发内皮细胞增生, 刺激诱发新生毛细血管;肿瘤中有的血管为被肿瘤组织侵犯的残留血管, 血管结构紊乱或易形成动静脉短路[9、10], 可能是造成肿瘤内造影始-峰时间明显短于肿瘤外相对正常胰腺实质的原因。胰腺癌病灶内可见不同分化程度的导管样结构肿瘤组织分散于纤维间质和残存的胰腺组织内, 根据肿瘤组织与残存胰腺组织比例的不同及纤维化程度的高低, 肿瘤内的血供有所不同, 但由于代替了正常胰腺组织的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少于正常胰腺组织, 所以胰腺癌病灶表现为增强晚于正常胰腺实质的低增强灶[11、12]。常规超声显示为低回声肿块的良性病变造影后60%表现为与胰腺实质同步均匀增强、同步减退。②胰腺良性病变如局限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常规超声表现较相似, 但超声造影表现不同。由于局限性胰腺炎病灶内虽可见不同程度的间质纤维化和炎细胞浸润, 但病灶内微血管属于正常的组织血管, 且未受破坏, 其数量和分布与正常胰腺实质大致相同, 所以病灶多与正常胰腺组织同时增强。胰岛细胞瘤增强早于实质, 可能与胰岛细胞瘤间质内有丰富的血窦, 其血供比胰腺实质更丰富有关。本组3例胰岛细胞瘤中2例CEUS表现为肿瘤动脉期明显早于胰腺实质, 退出晚于胰腺实质, 造影剂始-峰时间明显长于正常胰腺。

3.2 胰腺良、恶性病变造影剂增强模式及形态的分析

①恶性肿瘤的造影剂增强模式:34例胰腺恶性肿瘤中, 30例表现为EPPP及DPPP呈整体不均匀低增强, DPPP造影剂退出时间早于周围胰腺实质;3例表现为EPPP等增强, DPPP低增强;另2例表现为EPPP不均匀高度增强, DPPP低增强;从造影剂增强形态看, 有的恶性肿瘤仅见内部散在点片状增强, 有的为肿瘤整体增强。34例胰腺恶性肿瘤中, 29例表现为由周边向中心的逐渐增强, 其中19例病灶周边及内部可见走行迂曲的高增强滋养血管;2例表现为由周围向中央的轮辐样增强;3例表现为病灶中心向周围的结节样增强。②良性病变的造影剂增强模式:如局限性胰腺炎造影后增强程度与胰腺实质一致, 呈较均匀的整体增强;胰岛细胞瘤则表现为由周围向中央的逐渐较均匀高增强或等增强。③肿瘤微血管的分布特点:即造影增强特征与其生物学行为相关。胰腺恶性肿瘤多呈不规则状生长, 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肿瘤滋养血管常位于肿瘤周边, 距血管近的肿瘤细胞生长活跃, 造影后呈增强表现, 远离血管的肿瘤细胞容易退化和坏死, 表现为不增强或弱增强;肿瘤内坏死、陈旧性出血、囊性变多表现为不规则无增强区, 故同是恶性肿瘤, 造影剂增强的模式和形态也可有所不同。局限性胰腺炎与胰实质增强相似的原因、胰岛细胞瘤的增强表现如上所述;部分局限性胰腺炎内部出现无增强区, 且界限较清晰、规则, 可能系坏死区域。

3.3 不同超声造影定量指标诊断胰腺占位病变的价值

为了增加诊断的准确性, 我们采用不同的诊断指标及组合用于诊断胰腺癌, 结果显示:增强模式与始增-峰值时间或增强速度比较, 对于胰腺癌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佳, Youden指数最高 (0.632) , 且诊断的准确性也较高 (83.3%) , 而始增-峰值时间的Youden指数则最低 (0.514) 。把不同的诊断指标进行组合, 发现增强模式Ⅰ型与增强速度 (慢增强) 组合的诊断价值最高, 而包含始增-峰值时间这项诊断指标的组合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都偏低。因此, 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中, 应用多指标参数进行诊断可能更能客观反映病变的真实血流灌注情况, 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 但更有效的组合指标仍需进一步研究。

3.4 CEUS与其他影像学方法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的比较

本组动态增强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80.5%, CEUS诊断准确率为83.3%, 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诊断准确率、常规超声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3.5%, 57.1%, 低于CEUS。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不除外病例数较少, 我们将加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我们认为, 尽管目前超声造影技术对胰腺占位性病变仍不能做出“非此即彼”的诊断, 但仍有可能成为早期诊断胰腺癌的另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因此, 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Hocke M, Ignee A, Dietrich CF.Contrast-enhanced endoscopic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autoimmune pancreatitis.Endoscopy, 2011, 43 (2) :163-165.

[2]Hohmann J, Albrecht T, Oldenburg A.Liver metastases in cancer:detection with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Abdominal Imaging, 2004, 29 (6) :669-681.

[3]Harvey CJ, Blomley MJ, Eckersley RJ, et al.Pulse-inversion mode imaging of liver specific microbubbles:improved detection of subcentimetre metastases.Lancet, 2000, 355 (9206) :807-808.

[4]孟晓春, 刘卫敏, 唐文杰, 等.肝移植术后移植肝非肿瘤性实质病变的MRI诊断.磁共振成像, 2010, 1 (6) :448-455.

[5]Ding H, Wang WP, Huang BJ, et al.Imaging of focal liver lesions:low-mechanical-index real-time ultrasonography with SonoVue.J Ultrasound Med, 2005, 24 (3) :285-297.

[6]罗娅红, 于韬, 王洋, 等.联合应用CT、MRI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磁共振成像, 2011, 2 (1) :42-46.

[7]王文平, 丁红, 齐青, 等.动态灰阶超声造影在肝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3, 12 (2) :101-104.

[8]陈敏华, 戴莹, 严昆, 等.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5, 14 (2) :116-120.

[9]Youk JH, Kim CS, Lee JM.Contrast-enhanced agent detection imaging:value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focal hepatic lesions.J Ultrasound Med, 2003, 22 (9) :897-910.

[10]吕云福.现代胰腺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452-481.

[11]Nagase M, Furuse J, Ishii H, et al.Evaluation of contrast enhancement patterns in pancreatic tumors by coded harmonic sonographic imaging with a microbubble contrast agent.J Ultrasound Med, 2003, 22 (8) :789-795.

[12]Kitano M, Kudo M, Maekawa K, et al.Dynamic imaging of pancreatic diseases by contrast enhanced coded phase inversion harmonic ultrasonography.Gut, 2004, 53 (6) :854-859.

胰腺占位性病变 篇2

关键词:胰腺占位性病变,诊断,CT,超声

胰腺癌为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因其临床表现隐匿, 缺乏特异性, 故早期诊断较为困难, 而早期不能确诊可导致病情恶化, 患者预后极差[1]。有资料显示, 近年来我国胰腺癌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其死亡率已跃居至肿瘤死亡率第7 位, 胰腺癌中位生存期不足6 个月, 而5 年生存率仅为5%。可见, 早期如能及时发现胰腺肿瘤对防止病情进展,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2]。近年来,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超声、CT等被广泛应用于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为进一步探讨CT显像在胰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对我院2011 年9 月—2015 年8 月收治的65 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先进行超声检查, 再给予CT扫描, 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 年9 月—2015 年8 月收治的65 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提示有胰腺占位, 并经病理活检确诊。其中男37 例, 女28 例;年龄28 岁~74 岁, 平均年龄 (53.7±7.4) 岁;病灶直径1.3 cm~8.6 cm, 平均 (4.11±1.96) cm;病灶位于胰头部44 例, 体部5 例, 尾部16 例。

1.2 方法 65 例患者均进行超声诊断, 随后再行CT扫描。诊断前患者空腹6 h, 并对其的血糖水平进行检测, 对血糖过高者使用胰岛素注射控制血糖于6.7 mmol/L以下。CT扫描采取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 采用GE 64 排螺旋CT扫描仪, 参数设置:管电压为120 k V, 管电流为180~220 m As, 层厚、层间距均为3.0 mm, 螺距为1.0。整个扫描过程包括平扫、动脉期以及胰腺期、肝脏期, 动脉期扫描延迟时间为20 s, 胰腺期为40 s, 肝脏期为70 s~80 s, 采取双筒高压注射器, 经由肘正中静脉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碘佛醇320 mg I/m L, 注射速率为3 m L/s。将扫描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 行容积再现重建。由我院2 名经验丰富的读片医师共同分析, 胰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分期参照美国癌症研究联合会制定的胰腺分期标准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取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胰腺占位性病变分期超声、CT及病理检查结果CT检查相对于超声检查, 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更高的一致性。见表1。

2.2 诊断符合率CT检查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 (P<0.01) 。见表2。

3 讨论

胰腺占位性病变临床较为常见, 目前用于其诊断的影像学方法包括超声、CT以及正电子发射断层-X线计算机断层组合系统 (PET-CT) 等, 其中PET-CT对于肿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但因其费用相对较高, 且不是组织学诊断结果, 不能作为胰腺癌诊断的金标准, 因此未能广泛推广。B超以其方便、经济、无创、可重复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怀疑胰腺癌或胰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中, 然而由于B超检查易受多种原因干扰, 如气体、病灶深度等, 故诊断符合率相对较低。

CT检查是胰腺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其具有密度分辨率高、可重复等优点, 不受气体干扰, 对于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 尤其是增强CT扫描既可以明确胰腺肿块情况, 还可了解胰周血管分布以及胰管、胆总管等情况。而对胰腺癌, CT扫描可较为明确地判断出肿瘤血管侵犯程度, 故可对其是否采取手术治疗提供影像学帮助[3]。王静波[4]等用CT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胰腺癌, 发现在胰腺肿胀、被膜样边缘、局灶性密度减低、弥散性强化减低、血管受侵犯与胰管截断、肾脏受累方面, 二者的CT表现存在显著差异。CT除了本身对于胰腺占位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外, 还可在其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及鉴别胰腺病变类型。张栋[5]等在CT引导下经皮同轴细针穿刺活检术对15 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诊断, 15 例活检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一致。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65 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先给予超声检查, 再给予CT扫描, 结果显示, 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6.92%, 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5.38%。CT检查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 (P<0.01) 。由此可见, CT扫描对于胰腺癌分期诊断准确率高, 在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上效果明显优于超声检查。

综上所述, CT扫描对于胰腺占位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彭莉晴, 周静, 张煜, 等.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的对比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 15 (9) :625-627.

[2]邢玲溪, 史秋生, 贾超, 等.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J/C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电子版) , 2014, 11 (5) :429-433.

[3]解骞, 梁宗辉.胰腺CT灌注成像的研究进展[J].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4, 23 (1) :183-191.

[4]王静波, 向子云, 詹勇, 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CT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 2011, 9 (2) :45-48.

胰腺占位性病变 篇3

超声检查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检测比较敏锐, 不过在进行定性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困难, 特别是在局限性炎性包块和恶性肿瘤两种情况中多次发生误诊现象, 因此, 对于鉴别诊断良性、恶性非常关键[1]。利用静脉注射造影增强超声检查能够非常敏锐的检测出血管、微血管的情况, 为诊断病变性质提供了更好的方式[2], 该研究主要分析超声造影在胰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现分析2012年9月—2013年3月间该院收治的33例超声疑似诊断为胰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院收治的33例超声疑似诊断为胰腺病变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增强CT两项检查, 并且之后把两项检查结果与病理做出对比, 患者中包括男19例, 年龄20~76岁, 女14例, 年龄22~79岁, 平均年龄 (27.6±12.8) 岁, 病人病灶的大小程度在1.2~11.3cm之间, 平均大小 (3.8±2.4) cm。

在该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 实施病变手术切除共30例, 临床诊断3例, 均为胰腺癌并发肝转移、脑转移;18例恶性病变, 在这18例中腺癌11例, 其余分别为1例囊性补发乳头状瘤, 1例淋巴瘤, 1例内分泌癌, 1例类癌, 1例小细胞癌, 其中有2例未进行分型;共有15例为良性病变, 在这15例中有9例为局限性胰腺炎, 其余分别为胰岛细胞瘤3例, 囊腺瘤2例, 假性囊肿1例。全部患者的病变部分分别处于四个位置, 分别是胰头11例, 胰体8例, 尾部6例, 体尾部8例。共有27例实性病变, 6例囊实性。

1.2 检查方法

仪器选用SIEMENS公司的ACUSON Sequoia 512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为4C1, 频率是2.5~4.5 MHz, 机械的指数范围能够进行调节, 同时仪器配有CPS成像技术。

所用超声造影剂为微泡造影剂Sono Vue, 取生理盐水5ml给予稀释后混匀, 所用剂量是1.2 m L, 浓度是5 mg/, s F6, 通过外周静脉团注后给予5 m L生理盐水注射来给予冲注。

行超声造影之前做增强CT检查, 并对患者进行常规基波超声扫查, 正确记录所有患者的病变面积、位置、边沿与内部回声, 指导患者反复练习大概5次左右的屏气动作, 固定好探头, 选择CPS造影模式运行, 调整机械指数到0.21, 对患者的外周静脉迅速团注造影剂之后, 仔细观察2 min, 同时给予录像, 造影完成以后, 交给3名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医师仔细观看录像, 并作出最终的造影诊断[3]。

1.3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超声造影时相比较

最终确诊良性病变15例, 恶性病变18例, 正常胰腺实质33例。良性病变、恶性病变与非肿瘤范围的胰腺实质超声造影的开始增强时间、到达峰值时间、开始减退时间以及造影剂渡越时间测值, 见表1。

3组之间的病灶开始增强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中恶性病变超声造影开始增强时间与良性病变和胰腺实质相比稍长, 而良性病变与胰腺实质两组之间相比没有出现显著差异。3组病灶开始减退时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恶性病变与其它两组比较相对较短。

2.2 胰腺良性、恶性病变超声造影时相比较

见表2。

2.3 胰腺良性、恶性病变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比较

见表3。

2.4 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和增强诊断结果

良恶性病变超声造影的正确诊断比例为84.8%, 与增强CT的正确诊断比例81.8%相近, 两者均与常规超声诊断比例54.5%有显著的差异。见表4。

3 讨论

在该次研究中, 胰腺恶性病变超声造影时相与胰腺实质两者相比较, 有47.2%延迟增强, 提早退出;29.5%延迟增强并和胰腺实质一并退出;11.9%与胰腺一并增强, 提前退出, 提早退出。这与肿瘤组织自身的快速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可以判断出造影剂在胰腺恶性病变的渡越时间比胰腺实质短。

在胰腺良性病变中,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局限性胰腺炎以及胰腺癌这三者的声像显现十分相似。在之前的常规超声检查中所显示为局限性肿块, 之后通过超声造影给出有63.1%呈现出与胰腺实质均匀一并增强、一并减退, 因此, 原肿块回声和胰腺实质差异不显著, 不能对肿瘤边沿进行确定。胰腺组织内部纤维组织细胞繁殖, 而血管并没有出现显著的损坏或细胞繁殖, 因此病灶和胰腺实质血供不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中超声造影显示的此项特性为鉴别诊断作出了至关重要的依据。

4 结语

实时超声造影可以反映出更进一步的血流灌注的特性, 可以为胰腺病变的诊断和鉴别作出十分有价值和关键的参考, 其具有较高的诊断率, 能够非常接近增强CT的诊断率, 具有相对较高的临床实践应用价值, 可以在胰腺占位病变的诊断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金赟杰, 丁红, 袁海霞, 等.超声造影对胰腺囊实性病变的诊断及临床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电子版) , 2011 (7) :1408-1418.

[2]邵静, 方苇.超声造影对胰腺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J].福建医药杂志, 2011 (5) :141-143.

关于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超声诊断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样女性乳腺肿瘤患者80例进行超声检查,年龄在16~67岁。肿瘤生长部位:乳腺外上象限45例,占56.3%;内上象限16例,占20%;乳头周围6例,占7.5%,其他部位13例,占16.3%。

1.2 方法:

采用麦迪逊SA-6000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10 MHz。正常乳腺声像图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皮下脂肪组织、乳腺结构,同时查到胸大肌,位于乳腺腺叶深层,为一片均质暗区。

1.3 超声诊断标准。

乳腺囊性增生病[1]:乳腺常明显增大,内部结构紊乱,回声增多增强,可查到分布不均的粗大光点或光斑,还常查及边界不甚清晰的结节状回声,如乳腺导管囊状扩张,则可探及大小不等的囊性图像,囊边缘有时可呈现毛糙状突出光影;乳腺纤维腺瘤[2]:乳腺正常回声存在,其间可探及边缘光滑、境界清楚的肿物,内部分布均匀弱光点,后部回声多增强,如果后方出现声影,则为肿瘤内出现钙化所致。较大的纤维腺瘤囊性变时,可查及液性暗区;乳腺囊肿[3]:多为单发整齐光滑、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肿物,内部为均质的无回声区,囊后壁回声增强,囊肿两侧呈暗区,即“侧方声影征”;乳腺乳头状导管癌[4]:肿物边界不整,内部回声不均匀,含有强回声条索,有蟹足样浸润,后方呈衰减暗区;乳腺髓样癌[5]:肿瘤多呈圆形,边界较清楚且光滑,内部回声比硬癌及乳头状癌强,有时可见边缘不规则的液性暗区,后方多无衰减;乳腺硬癌[6]:肿瘤边界不整、境界不清,内部呈密集强回声,后部回声明显衰减呈衰减暗区是其特点。

2 结果

随机抽样80例乳腺肿瘤B超诊断与最后病理结果相对照,符合率达91.3%,见表1。

3 讨论

超声检查能够对乳腺占位性病变进行定位诊断,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本组诊断符合率达91.3%,但是乳腺肿块存在良恶性交错现象,故超声诊断也有其局限性,特别是对微小病变的误诊率较高。而对其良恶性的判断多依靠操作者的临床经验:圆形或类圆形的肿块,回声均匀、边界清楚良性肿瘤最常见;肿瘤边界较清晰,内部为均质无回声区,后壁回声增强呈“蝌蚪征”或两侧出现“侧方声影征”,多属于乳腺囊肿或生长迅速的肿瘤出现坏死液化;形态不规则的肿块,边界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有时出现条索状或成簇的强回声,导管癌和其他癌肿较大时可产生这些改变[7];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良性肿瘤由于膨胀性占位性效应时,主要是推移和压迫周围组织,恶性肿瘤则表现为正常结构破坏或呈蟹足样生长;衰减特性[8],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尽管目前对病变的诊断上缺乏特征性,但通过反复对乳腺病变的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比较,并且对于超声发现的肿块,无论大小,均密切随访或手术活检,这对进一步提高超声初步定性诊断,还是有可能的。

摘要:目的 评价超声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的病理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乳腺囊性增生病25例,乳腺纤维腺瘤24例,乳腺囊肿15例,乳腺乳头状导管癌4例,乳腺髓样癌2例,乳腺硬癌3例,80例乳腺肿瘤超声诊断与最后病理结果相对照,符合率达91.3%。结论 超声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较高价值,但乳腺肿块存在良恶性交错现象,故超声诊断也有其局限性。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腺占位,超声,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范永省,马洪波.超声对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诊断价值[J].医药论坛杂志,2013,34(2):143-144.

[2]付雪丹.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囊性疾病的价值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7):982-983.

[3]罗绍顺.超声学检查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13,33(8):93.

[4]吴秀平.乳腺肿块超声误诊25例原因分析[J].临床医学,2014,34(7):113-114.

[5]梁淑琴.超声检查乳腺囊性肿块110例诊治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9):105.

[6]郭香琳.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J].中国实用医药,2013,8(5):151-152.

[7]陈九军.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髓样癌与乳腺纤维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4):45-46.

胰腺占位性病变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5例心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是经超声诊断得以确诊的患者, 男性25例, 女性20例, 年龄23~69岁, 平均43.7岁。

1.2 研究方法:

将45例患者先采用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 并记录数据, 然后再对这45例患者采用超声造影检查, 并记录数据, 将2种检查方式的结果与手术病理及临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对比超声造影检查与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准确率。

1.3 仪器与方法:

使用仪器为Philips IE-33超声仪, 选择探头频率为 (2~4) MHz, 患者取侧卧位, 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观察病变部位、形态、大小、活动度、回声征象及与周围心肌组织的对比等, 采用彩色多普勒观察病变部位血流情况。超声造影剂采用Sono Vue (声诺维) , 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5ml混合均匀抽取2.4 ml, 经左肘静脉团注入, 行造影检查, 注意观察病变部位及心肌组织造影增强表现特点, 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 对超声造影诊断为实性肿瘤及恶性肿瘤的患者行手术治疗, 并做病理诊断。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常规经胸部超声心动图发现45例患者中30例为血栓, 余15例为实性肿物, 良、恶性无法判断, 造影增强及希尔不等系数 (TIC) 分析诊断30例血栓、10例良性肿瘤及5例恶性肿瘤, 与病理及临床诊断相一致。

2.2 TIC分析结果:

40例病变部位TIC较心肌组织低平, 且峰值强度明显低于周围心肌组织, 诊断为良性肿瘤或血栓, 余5例病变部位TIC峰值较周围心肌组织高, 诊断为恶性肿瘤, 10例良性肿瘤, 6例行手术治疗, 病理结果为黏液瘤4例, 横纹肌瘤1例, 纤维瘤1例, 余4例临床诊断为黏液瘤。5例恶性肿瘤其中肉瘤4例、淋巴瘤1例。

3 讨论

经研究发现心脏实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 转移性肿瘤的发病率是原发性肿瘤的数百倍[2]。原发心脏肿瘤按照其组织学类型的不同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约占有75%, 其中以黏液瘤最为常见, 另外则为乳头状弹力纤维瘤、横纹肌瘤、纤维瘤、血管瘤、脂肪瘤等;恶性肿瘤以肉瘤最为常见, 其次为淋巴瘤。

在开展超声心动图以前, 心脏内占位性病变通常需要心血管造影或心脏外科手术探查才可以明确诊断。现在, 常规超声心动图是心脏占位性病变的首选诊断方式, 但通常不能对病变组织学类型作出准确的诊断, 区分血栓与肿瘤或在鉴别肿块是良性还是恶性上仍有一定难度, 而判断病变的性质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心肌声学造影的基本原理:造影剂微气泡进入冠状动脉微循环, 通过背向散射信号使心肌视频灰度增加, 从而心肌的对比性增强, 得不到微气泡灌注的血栓灰度无增强。心脏良性肿瘤由于其微血管多有不同程度的机化或血栓形成, 故超声造影剂强度低于正常心肌组织, 恶性肿瘤瘤体内有丰富的新生血管, 造影剂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心肌组织。在本研究中, 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对45例心脏占位性病变中30例作出准确诊断为血栓。余下的15例则未能对其良恶性作出判断。心脏超声造影检查通过观察心肌组织与病变内部造影剂增强特点, 将45例病变分别诊断为血栓30例、良性肿瘤10例和恶性肿瘤5例, 诊断结果与病理及临床诊断一致。

通过多年的实践, 声学造影在其他脏器如肝、肾、子宫、乳腺等部位的临床应用中, 已证实超声造影在肿瘤的检出和定性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研究表明, 在肝肿瘤数量的诊断方面, 声学造影优于常规超声和螺旋CT。与CT和磁共振成像 (MRI) 相比, 声学造影拥有更多的优越性, 如安全性好、无过敏反应, 实时性, 检查费用相对较低。而在本次实验中发现, 超声造影能够较准确地诊断心脏占位性病变的性质, 这对心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 可以运用实时超声造影的方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贺沂.超声造影诊断心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J].医学影像, 2011, 26 (47) :104-105.

胰腺占位性病变 篇6

关键词:超声,眼球占位性病变,临床价值,方法

眼内的良性或恶性肿瘤均会对视功能产生损害, 对患者生活造成影响, 临床常见的眼内肿瘤为葡萄膜肿瘤与视网膜肿瘤[1]。恶性眼内肿瘤影响大, 可全身转移, 一旦得不到及时治疗与控制, 对患者生命将构成严重威胁。所以眼内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鉴别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2]。为了探讨超声在眼球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该研究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42例眼科患者进行分析, 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眼科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50例, 男性患者30例, 女性20例, 年龄8~67岁, 平均年龄为 (40.4±3.2) 岁, 均为单眼发病, 其中左眼32例、右眼18例。

1.2 方法

患者眼球占位性病变的检查均采用意大利esaote Mylab5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3~12 MHz, 患者取平卧位, 并轻闭双眼, 在眼睑表面涂上耦合剂, 将诊断仪探头直接置于眼睑上, 行横向与纵向扫查, 发现病变部位后再行多方位扫查[3]。在使用诊断仪扫查期间, 发现病变后, 应注意观察病变大小、内部回声、形态及视网膜脱离情况, 是否合并玻璃体出血, 并测量病变内血流分布与频谱[4]。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软件包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结果

超声检查与手术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 详见表1。

超声诊断情况: (1) 视网膜母细胞瘤超声:形状为不规则形或玻璃体内半球状, 内部现不均匀回声, 可见不规则斑块状强回声, 病变波及视网膜中央动、静脉; (2) 睫状体黑色素瘤及细胞瘤:病变内血流丰富, 主要表现为睫状体部位半圆形或类圆形病变, 且部分患者见“挖空”征; (3) 虹膜黑色素瘤:内部见均匀回声, 根部为圆形, 但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4) 脉络膜血管瘤:边界清晰, 后极部为半球形实性病变, 内部见均匀回声, 血流信号丰富, 为中等或强回声; (5) 脉络膜转移癌病变:病变形状为扁平, 且表面为波浪状起伏, 内部见低回声, 血流信号丰富; (6) 视网膜下出血:内部见不均匀回声, 呈现为玻璃体内半球状病变, 病变内无明显血流信号。

2.2 手术治疗情况

该研究50例行手术治疗20例, 患者均治愈出院, 见表2。

3 讨论

眼球肿瘤对视功能产生损害, 对患者生活与工作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临床常见的眼内肿瘤是葡萄膜肿瘤与视网膜肿瘤。该研究纳入的眼球占位性病变患者中, 主要的占位性病变类型为: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转移癌、睫状体黑色素瘤、视网膜下出血, 以及睫状体黑色素细胞瘤、虹膜黑色素瘤[5]。为了提高超声诊断与鉴别的准确性, 笔者对常见的占位性病变超声诊断鉴别进行了分析。

3.1 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与鉴别

在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诊断中, 超声诊断辅助诊断的应用价值高。通常, 规模较大医院配备有超声生物显微镜设备, 对黑色素瘤的诊断准确率高, 而基层与规模小的医院, 可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来进行黑色素瘤的检查[6]。

为了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为诊断提供价值高的参考图像, 通常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 以准确确定病变范围及性质, 更好指导临床手术[7]。比如本研究虹膜黑色素瘤1例, 由于病变较小, 超声检查未能显示内部血流信号, 无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睫状体黑色素瘤1例, 由于无典型声像图特征, 增加了与睫状体黑色素细胞瘤相鉴别的难度。但另外1例睫状体黑色素瘤由于显示“挖空”征, 诊断价值较高。

3.2 脉络膜及其病变的诊断与鉴别

在成人眼球内肿瘤中, 脉络膜肿瘤为常见的肿瘤类型之一, 在临床上由于各种因素, 易发生误诊情况。如果脉络膜黑色素瘤突破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及Bruch色素上皮层时, 则彩色超声检查的难度小, 但如果未能够突破Bruch膜, 且不具备典型的“挖空”征及“脉络膜凹”, 由于其二维形态与脉络膜血管瘤相似性大, 就会增加彩色超声检查的难度[8]。该研究纳入的1例患者, 由于无典型的声学特征, 由于在检查过程中, 操作者未进行认真仔细观察, 且内部回声比脉络膜血管瘤还要低, 两者的彩色血流无明显差别, 均显示出比较丰富的血流信号, 因此出现误诊。在脉络膜肿瘤中, 脉络膜血管瘤内回声均匀, 且为高回声病变者, 通常为内部回声最高的眼球内肿瘤, 而脉络膜转移癌病变, 彩色超声检查, 内彩色血流丰富, 但与二维形态特点有明显差别, 其二维形态特点表现为扁平病变, 且隆起度低表面主要呈现为波浪状。视网膜下出血不属于肿瘤病变, 由于其病变形态与脉络膜肿瘤相似, 因此临床诊断时易出现误诊情况, 其超声特点表现为, 球内半球形病变, 且内部见不均匀回声, 相邻球壁及表面探及丰富血流信号, 不过病变内无明显的血流信号显示[9]。

3.3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

儿童常见的眼球内恶性肿瘤之一为视网膜母细胞瘤, 属于临床发病率比较高的眼球内肿瘤之一, 临床诊断时, 易于ROP、PHPV及Coats等肿瘤相混淆, 但是临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 可显示视网膜母细胞瘤二维形态、内部血流信息, 临床诊断与鉴别的难度小。该研究纳入的患者, 凡为视网膜母细胞瘤者, 病变均可见“钙斑”, 且具有典型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相延续的信号, 明确诊断的难度较低[10]。

综上所述, 眼球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 使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 可显示占位性病变的二维形态, 以及病变的血流特征, 对于提高眼球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有效与其他病变相鉴别, 具有重要的意义, 值得在眼球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胡建群, 胡淑芳, 梁平, 等.眼内占位病变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9 (5) :444-446.

[2]郭佩琦, 王燕霞, 马刚, 等.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眼内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29) :87-88.

[3]李佳, 张桂林, 刘虹, 等.眼内及眶内肿瘤的超声及临床手术、病理对照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 2001, 23 (11) :657-658.

[4]魏炜, 艾红, 金晨望, 等.眼球恶性肿瘤影像学诊断及对比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07, 23 (8) :1225-1227.

[5]魏小奇.彩超在白内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美学美容, 2014 (11中旬刊) :231.

[6]邢开宇, 于惠萍, 魏晓莉,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白内障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11) :85.

[7]胡建群, 王亚丽.睫状体肿瘤的超声诊断[J].实用医学杂志, 2012:57.

[8]王小燕, 沈桂新.双眼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1例的高频声像图表现[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1, 17 (2) :153.

[9]Benson SR, Blue J, Judd K, et al.And ultrasound and clinical intraocular surgery, pathology analysis of orbital tumors[J].Am J surg, 2014, 188 (4) :381-385.

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价值 篇7

彩色多普勒超声一般是用自相关技术进行多普勒信号处理, 把自相关技术获得的血流信号经彩色编码后实时地叠加在二维图像上, 即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图像[1]。由此可见, 彩色多普勒超声既具有二维超声结构图像的优点, 又同时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的丰富信息, 实际应用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欢迎, 在临床上被誉为“非创性血管造影”。本文收集2011年~2012年来我院治疗的85例甲状腺占位病变的患者, 进行超声及病理检查进行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1年~2012年来我院治疗的85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患者, 进行彩超检查、用手术病理证实。患者年龄在18~76岁, 平均年龄44.5岁, 病程为半个月~6年。绝大多数无症状, 均为偶然或体检发现, 少数患者有吞咽不适感。

1.2 检查方法

1.2.1 甲状腺生理解剖

甲状腺的外型为H型, 分左右两个侧页, 位于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 每页形状像1个尖端向上的锥体, 中间以峡部连接。峡部有时向上伸出一椎体叶, 可与舌骨相连。甲状腺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 主要有来自两侧的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甲状腺的淋巴汇合流入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气管前、甲状腺峡上方的淋巴结和气管旁、喉返神经周围的淋巴结也收集来自甲状腺的淋巴。手术中处理甲状腺上、下动脉时, 应避免损伤喉上及喉返神经。

1.2.2 检查方法

嘱患者去枕平卧, 超声波细致观察双侧甲状腺, 记录病灶数目、大小、位置, 着重观察病灶探测其位置、形态, 在最大切面上测量量其长、宽、后径, 观察边界, 内壁回声及后壁回声, 有无晕环、钙化、血流分级以及分布特点。

正常甲状腺声像图:横切面皮肤呈强回声带, 皮下脂肪, 浅筋膜包括颈部肌群为低回声, 甲状腺呈蝶形分左右两叶, 中央由峡部相连;纵切面甲状腺位置呈倒八字形, 每一侧叶为圆锥形成或马蹄形, 上尖下圆。

1.2.3 甲状腺疾病超声检查鉴别特点

①甲亢:甲状腺呈弥漫性, 均匀性增大, 左右侧叶基本对称。有时可见颈总动脉及颈内静脉受压外移。内部点状回声密集, 回声正常或稍有增强、减低, 部分可见线样高回声。②甲状腺炎:甲状腺肿大, 探头加压时有压痛, 双侧腺体内可见数处回声减低区, 形态不规则, 边界模糊, 有时可表现为单侧腺体内的单个低回声区。③甲状腺腺瘤:肿物呈圆形或者椭圆型, 大小不等, 内部回声均匀, 一般为低回声和等回声, 少数为强回声, 肿物边界清楚, 整齐, 有包膜, 周边可见晕环。④甲状腺癌:肿物轮廓不清, 边界不规整;内部为实质不均匀回声;癌肿内有坏死液化时, 在实质不均质回声中可显示液性暗区;癌肿向周围组织浸润时, 可显示蟹足样改变;癌肿发生钙化时, 可出现点状或簇状钙化点并伴声影。⑤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囊性无回声, 多发性大多为良性;只有2%~4%考虑恶性。块状, 弧形钙化考虑为良性;微粒样或簇状钙化考虑为恶性;血流:少许血流信号为良性, 内部及周边出现丰富血流, 并有高速血流信号为恶性。

2 结果

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检验相比具体分析详细, 见表1。

3 讨论

超声检查是一项专业很强的技术, 除超声外, 其他检查方法术前鉴别甲状腺占位病变的良恶性存在困难, 高频超声检查是临床医师最可信赖的检查方法[2]。

彩超的优点:可显示血流的运行方向、有利于辨别动脉和静脉、有利于识别血管病变和非血管病变、有利于了解血管的性质、能可靠地发现分流和返流、超声设备易于移动, 没有创伤, 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可在床边进行诊断、价格低廉、该检查无放射性, 安全性高, 可多次重复检查。

本组资料显示, 超声检查良性肿瘤的检出率为82.3%, 恶性肿瘤检出率为17.6%。手术病理检查分别为87.1%和12.9%, 误差为3.33%。B超的诊断误差较小, 可信度大, 对患者的损伤小, 观察肿物内血流信号丰富程度, 并多点取样测量肿物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等, 可向临床医师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依据, 对临床价值和预后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江泉, 赵玉华, 张渊, 等.乳腺肿块血管结构的超声三维灰阶容积、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及灰阶血流成像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 26 (6) :1100-1103.

上一篇:网络更新下一篇:水利管理模式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