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良恶性占位(共8篇)
甲状腺良恶性占位 篇1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占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乳腺占位性病变的女性患者195例,共234个病灶,所有病灶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UE检查,并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UE对病灶良、恶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共有234个乳腺占位性病灶,病理诊断为良性病灶146个,恶性病灶88个。UE、CDFI血流分级、RI、CDFI血流分级联合RI对恶性占位性病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性、准确性分别为(87.5%、95.2%、92.3%)、(69.3%、71.9%、75.2%)、(76.5%、62.2%、68.7%)、(55.7%、84.9%、73.9%);UE诊断正确病灶数为216个,误诊病灶18个,而CDFI血流分级联合RI正确诊断病灶数为173个,误诊病灶61个,UE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准确性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P<0.05)。结论:UE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于多普勒超声,但也存在一定的误诊率。因此,联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可进一步提高UE对乳腺占位性病灶良恶性的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超声弹性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乳腺占位病变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高。超声弹性成像( UE) 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超声检查新技术,其在乳腺疾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UE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是通过探测肿瘤硬度获得彩色成像[1]。本研究对乳腺占位性肿瘤的超声弹性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两者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收集2012年7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拟诊为乳腺占位性病变的女性患者195例,年龄20 ~ 83岁( 45. 2±9. 7) 岁。就诊原因: 疼痛83例,乳头溢液63例,乳头内陷28例,橘皮样改变21例; 触诊均能触及肿块,腋窝淋巴结肿大35例; 肿块位置: 左侧106例,右侧89例; 从发现肿块至确诊的时间1 ~ 6个月,平均3. 3个月。
1. 2 检查方法
采用东芝SSA-790A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8 MHz。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双侧乳房,先用常规二维模式对双侧乳腺扫查,确定病灶后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肿物内血流情况,选择血管条数最多的肿块切面进行血流分级,根据Adler法[2]分为4级,良性0、Ⅰ级,恶性Ⅱ、Ⅲ级。获得血流分级后进行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血流阻力指数( RI) ,以RI = 0. 70为临界值,< 0. 70为良性,≥0. 70为恶性。再行UE检查获取肿块硬度特征,弹性评分参照罗葆明等[3]改良5分法完成,1 ~ 3分为良性,4 ~ 5分为恶性。
根据病灶区显示不同颜色进行弹性评分[3]: 1分,病灶全部或大部分呈绿色; 2分,病灶中心区呈蓝色,周围呈绿色; 3分,病灶区内呈绿色、蓝色比例相当; 4分,病灶全部呈蓝色或内部仅少许呈绿色; 5分,病灶区内及周围组织均呈蓝色。
1. 3 统计学处理
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根据血流分级、RI、弹性评分计算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脉冲多普勒超声及UE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UE与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脉冲多普勒超声对良恶性肿块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采用χ2检验,P <0. 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学软件为SPSS19. 0版本。
2 结果
2. 1 病理结果
195例患者中共有234个乳腺占位性病灶,病灶直径为7. 6 ~ 47. 8 mm,平均( 21. 7±8. 0) mm,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良性127例,共146个占位性病灶( 102个为纤维腺瘤、26个为纤维囊性乳腺病、5个为炎性病变、10个为导管内乳头状瘤、2个为不典型增生、1个为纤维脂肪瘤) 。诊断为恶性68例,共88个占位性病灶( 75个为导管内癌、5个为小叶癌、3个为叶状囊肉瘤、2个为乳腺导管骨肉瘤、1个为黏液腺癌、1个为湿疹样癌、1个为髓样癌) 。
2. 2 UE 评分与病理结果对照
良性组病灶的UE评分主要在3分以下,恶性组病灶评分大多在4分或以上,良性组及恶性组的UE评分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1; UE对恶性占位性病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性、准确性分别为87. 5% ( 77 /88) 、95. 2% ( 139 /146) 、92. 3% ( 216 /234) 。
2. 3 CDFI 血流分级、RI 与病理结果对照
良性组病灶CDFI血流分级主要在0、Ⅰ级,恶性组病灶Ⅱ、Ⅲ级,良性组及恶性组的UE评分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2; CDFI血流分级对恶性占位性病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9. 3% ( 61 /88) 、71. 9% ( 105 /146) 、75. 2% ( 176 /234) 。
个
CDFI检查出有血流的150个病灶中良性82个,恶性68个。良性病灶RI大多≤0. 70,而恶性病灶大多 > 0. 70,见表3。RI对恶性占位性病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性、准确性分别为76. 5% ( 52 /68) 、62. 2% ( 51 /82) 、68. 7% ( 103 /150) 。
个
2. 4 CDFI 血流分级联合 RI 与病理结果对照
以病灶CDFI血流分级为0 ~ Ⅰ级或Ⅱ ~ Ⅲ级且RI≤0. 70为良性病变,CDFI血流分级为Ⅱ ~ Ⅲ级且RI > 0. 70为恶性病变,良性、恶性病变在CDFI血流分级联合RI诊断中的分布情况见表4; CDFI血流分级联合RI对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性、准确性分别为55. 7% ( 49 /88 ) 、84. 9% ( 124 /146 ) 、73. 9%( 173 /234) 。
个
2. 5 UE 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比较
234个占位性病灶中,UE正确病灶数为216个,误诊病灶18个,而CDFI血流分级联合RI正确诊断病灶数为173个,误诊病灶61个,经配对设计χ2检验,UE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准确性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9. 647,P = 0. 00) 。
3 讨论
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女性人群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尤其重要。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乳腺占位性病灶的良性恶性的超声特征进行研究,认为CDFI、脉冲多普勒血流检测技术及二维灰阶可作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标准。CDFI、脉冲多普勒血流检测可观察到肿物内的血流情况且可获得血流动力学参数,有助于肿瘤的鉴别诊断[4]。据研究[5,6]证实,肿瘤组织可释放大量的血管生长因子促进肿瘤内部新血管的生成,且随着肿物的生长,血管数量不断增加,血管分布也不断更新,肿瘤血管可出现扭曲扩张、动静脉短路等形态及功能异常。因此,乳腺恶性肿瘤血管多迂曲不规则呈网络状结构,血流丰富且流速快;而良性肿瘤血管少,以点状、断续细线状、血流速慢为主要特征。本研究中CDFI血流分级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较低,仅为69. 3% 、71. 9% 、75. 2% ,其原因可能受以下因素影响: ( 1) CDFI只能显示小血管水平,微小血管则无血流信号[7]。( 2) 病灶内有无坏死或液化灶可直接影响其多普勒血流信号的显示,若其内部存在坏死或液化,则通常无血流信号[8]。浸润性肿瘤通常生长较快,组织往往因血流供应不足而发生液化坏死,因此CDFI则不能显示其内部的血流信号。( 3) 肿块位置若较深、直径较小、血流速度低或血流不丰富亦可能不显示血流信号。( 4) 肿块越大,血流信号也丰富。因此,本研究中被误诊的7例纤维腺瘤直径 > 11 mm,最大直径达55 mm。( 5) 误诊为恶性的3例乳腺炎病灶可能是炎症早期组织充血使血流信号丰富引起。因此,仅通过检测血流信号丰富程度判断病灶的良性、恶性会产生部分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恶性肿瘤在生长的过程中会破坏宿主器官及组织的大部分微血管,并通过释放血管生成因子促进新血管形成,并由外部侵入内部,同时恶性肿瘤细胞侵入血管,于血管内形成栓子,由于癌组织内部缺乏淋巴管网致使静脉回流不畅而呈高阻力状态[9]。本研究根据RI > 0. 70标准作为良恶性的诊断截点,结果显示其敏感性为76. 5% ,特异性为62. 2% ,准确性为68. 7% ; 将CDFI血流分级联合RI诊断,敏感性为55. 7% ,特异性为84. 9% ,准确性73. 9% 。无论单纯使用CDFI血流分级或RI,还是两者联合应用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较低,其原因可能是: 恶性肿块硬度程度明显高于良性肿块[10],当肿块较小时,其二维声像图呈难以确定的中间型,由于新血管较少,难以探测到血流信号,此时良性恶性间则存在相互重叠现象。由此可见,CDFI血流分级和RI对乳腺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虽然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其假阳性和假阴性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应用前景。
UE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超声检测技术,其可用弹性系数来衡量组织的硬度,弹性系数越大则表明组织硬度越大。Minhua等[11]研究指出,乳腺内各组织弹性系数不尽相同,弹性系数由小到大为: 脂肪 < 乳腺 <乳腺纤维化 < 非浸润性导管癌 < 浸润性导管癌。UE即是以此为依据获得病变组织硬度,进而判断病灶的良恶性情况。因此,UE有效克服了CDFI血流分级和RI诊断的不足,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本研究结果显示,UE对乳腺良恶性占位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为87. 5% 、特异性为95. 2% 、准确性为92. 3% ,较CDFI血流分级和RI明显提高,尤其是肿块内新生血管较少、血流速度慢、血流信号难以显示时,UE能较准确地做出鉴别。但乳腺内各组织间弹性系数也存在一定重叠,故而UE也可能会对某些病变亦做出错误的判断。如本研究中有11个良性病灶误诊为恶性,可能是由于良性病灶内存在机化、纤维化、钙化等[12],病灶内有新鲜出血或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灶较大压迫导管使其变小能力降低时均可引起评分增加,出现假阳性。另有7个恶性病灶误诊为良性,可能是因为病灶内出现液化坏死使评分偏低[13]; 某些病灶如髓样癌、叶状囊肉瘤等组织内含较多癌细胞,而间质所含纤维及胶原组织较少可致评分降低; 病灶若向皮肤表面明显突起引起皮肤表面不平整,探头加压可使肿块受力不均致使评分降低,出现假阴性。
总之,UE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于多普勒超声,但也存在一定的误诊率。因此,联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可进一步提高UE对乳腺占位性病灶良恶性的诊断准确率。
甲状腺良恶性占位 篇2
【关键词】超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中图分类号】R73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90-01
甲状腺结节是中年女性常见疾病,结节分良性、恶性,恶性在初期有一定隐匿性,故早期鉴别诊断,及时判断恶性肿瘤,可以制定治疗方案,以免病情恶化或转移,造成不可逆转的局面。诊断时,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是常用的定性诊断技术,为了探讨哪种技术在诊断时更直观更准确,本研究选择了有超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和术后病理详细资料的病例进行分析,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2月,有甲状腺结节的患者103例(186个结节),包括男27例(35个结节),女76例(151个结节);年龄24-71岁,平均(36.5±0.6)岁;其中单发结节46例,多发结节57例;位于右侧52例,左侧46例,位于峡部5例。结节直径大小在0.3-12.6cm,平均(8.4±0.2)cm;所
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影响实验因素,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平素未发现淋巴结肿大,体检时行常规超声检查发现发现甲状腺结节,重新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予以手术切除,切除后组织切片做病理分析。
1.2.1常规超声:仪器国产凯信公司生产的KX3000超声诊断仪,工作电压220V,工作电流0.25mA,探头频率3.5-4.5MHz[1]。患者坐位或仰卧位,颈部自然后伸暴露颈部淋巴,医生以涂抹耦合剂的探头置于淋巴位置,扫描淋巴的边界,通过回声查找结节位置,根据密度判断有无衰减和钙化,根据经验判断良恶性。
1.2.2超声弹性成像:仪器采用日本Philips公司生产的HDI5000彩超仪,工作电压220V,工作电流0.25mA,探头频率7.5-12MHz,内设灰阶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3套模式和分析软件[2]。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先进行二维超声和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病灶位置,打开弹性成像模式,横、纵切面各角度观察,确定结节的位置、边缘、大小、数量、形态、内部回声、血流分布、有无钙化等情况。用探头轻压,调整取样框,探头在病灶部位上下振动,声束尽量与皮肤和病灶垂直,当处于最大切面时,调整实时双幅显示,冻结满意的稳定图像,对病灶进行弹性分级,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对比颜色、硬度变化。(弹性图中红色是平均硬度,绿色是低于平均硬度,蓝色是高于平均硬度。)血供类型:分Ⅰ型-Ⅳ型,分别是结节内部无血流、结节周围有血流、结节内部有血流和结节内有弥漫性血流[2]。每个病灶检查3次,稳定的图像分析结果相同作为最后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
1.3诊断标准
常规超声诊断标准:采用超声半定量评分法作为标准:形态:0分为规则,2分为不规则,1分为二者之间;边界:0分为清晰,2分为不清晰,1分为二者之间;纵横比:0分为小于1,1分为大等于1;有无声晕:0分为周边有完整声晕,1分为无声晕或无完整声晕;内部回声:0分为囊性(囊性为主),2/3无回声区,1分为有等回声、稍强或混合性回声,2分为有低回声;钙化:0分为无钙化,1分为粗大钙化,2分为细砂粒样钙化。各特征得分相加后,恶性为得分在4分以上,良性为得分3分及以下[2]。
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标准:采用百胜公司的Ⅳ级评分法,根据超声弹性成像中,结节颜色的不同判断,0级为囊性病灶,红蓝或红蓝绿相间;Ⅰ级为均匀綠色病灶;Ⅱ级为以绿色为主的蓝绿相间病灶;Ⅲ级为的蓝绿混杂分布或蓝色为主病灶;Ⅳ级:蓝色病灶。良性为Ⅱ级以下,恶性为Ⅲ-Ⅳ级[3]。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0分析结果,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常规超声诊断结果:186个结节中,良性结节162个,恶性结节44个。
弹性成像诊断结果:186个结节中,良性结节132个,恶性结节54个。
术后病理诊断结果:186个结节中,良性结节132个,恶性结节54个。
弹性成像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完全一致,其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都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常规超声、与弹性成像或术后病理的诊断结果比较,良性结节的准确性100%,敏感性70.97%,特异性22.73%,恶性结节的准确性81.48%,敏感性23.66%,特异性1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弹性成像诊断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成像技术,原理是受压组织形变后,通过超声射频回波时延得到内部各部分组织的位移数据[3],推演出诊断部位的应变情况,将应变情况用彩色编码化成可视化影像,得到病灶部位的硬度,通过用绿色、红色、蓝色覆盖面积的大小,分析结节的病理类型,只要结合临床经验鉴别异病同像或同病异像即可[4]。虽然常规超声对甲状腺结节诊断率也较高,但获取的信息有限,更无法收集有关硬度的信息,需要医生通过回声结合触诊判断,所以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超声弹性成像差,建议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时,应用超声弹性成像。
参考文献
[1]黄继,俞力.甲状腺结节的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与病理对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1(29):76-78.
[2]赵向忠,赵文莉,李丽琪.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联合应用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10):1306-1307.
[3]巩海燕,林红军,叶新华,等.实时组织弹性成像鉴别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的价值[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2,32(8):1131-1136.
甲状腺良恶性占位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并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该院病理检查确诊的乳腺的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病人130例, 选入标准: (1) 患者均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乳腺占位性病变, 确定良恶性; (2) 患者无心、肝、肾系统疾病; (3) 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 并愿意做出相关配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 分为彩超组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即UE组, 各65例患者, 其中彩超组年龄17~57岁, 平均年龄为 (37.5±6.1) 岁, UE组年龄18~59岁, 平均年龄为 (38.8±5.7) 岁, 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 按照统计学方法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患者分为两组, 彩超组患者选择合适的超声检查仪器, 超声检查仪器选择探头频率在6~12 MHz之间, 在常规超声下找到乳腺内占位性病变的区域, 然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了解乳腺占位性病变的情况和其病变四周的血流分布情况, 根据检查进行病变的良恶性区分。超声弹性成像组即UE组, 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完成后, 将仪器调整至超声弹性成像模式, QF控制在60~80之间, 显示弹性图和灰阶图, 根据检查结果, 进行病变诊断。
1.3 观察指标
(1) 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乳腺良恶性占位性病变诊断标准为:根据ADLER评判标准, Ⅰ级以下为良性, Ⅱ级以上为恶性; (2) 超声弹性成像对于乳腺良恶性占位性病变诊断标准是根据五分法, 良性病变为1~3分之间, 恶性病变在4~5分; (3) 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结果, 以病理组织检查结果为衡量标准。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的各项指标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指标间比较, 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的各项参数
UE组检查的敏感性, 特异性, 准确性都优于彩超组, 统计学显示, 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超声组与UE组检查结果统计
统计可见, UE组检查结果更接近病理检查结果, 见表2。
注:#表示彩超组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表示UE组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3 讨论
乳腺疾病在女性群体中逐年增加, 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3]。乳腺疾病若为恶性, 大多采取手术治疗, 不仅影响患者形体外观, 也对患者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且手术治疗后也需进行长期的化疗以防止病情复发。乳腺疾病若早期发现并早期能根据影像学检查做出准确的诊断, 有利于医生进行乳腺占位性疾病的良恶性区分, 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相应的后续治疗, 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 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恶性疾病患者的生存率, 生存质量, 延缓患者生命, 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4]。
目前临床上对于乳腺疾病的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使用多见, 有方便快捷、经济的优点, 同时能显示病灶内部的血流变化, 并根据血管血流变化进行良恶性区分[5]。乳腺恶性肿瘤由于生长迅速, 新陈代谢快, 其组织内的血液供应十分丰富, 良性病变生长缓慢, 其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大, 根据ADLER评判标准, 良性病变为0级和Ⅰ级, 恶性病变为Ⅱ级和Ⅲ级[6]。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占位性病变时, 如果病变范围较小等, 则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 使检查的准确率下降。超声弹性成像即UE技术, 通过显示病变区域的弹性图和灰阶图, 根据病变区域的弹性值来区分良恶性, 恶性肿瘤由于硬度大, 病变的弹性差, 根据五分法评判标准与良性病变区分[7]。超声弹性成像受病变的范围影响小, 即使病变范围小,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漏诊, 而超声弹性成像也能准确发现并做出诊断。根据五分法, 良性病变为1~3分之间, 恶性病变在4~5分。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也有其缺陷, 对于病灶的弹性系数相似或者相近的区域难以做出区分, 其准确性也稍有欠佳, 但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相比, 在乳腺占位疾病的良恶性诊断中仍有优势。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 UE组敏感程度、准确度、特异性分别为94.9%、96.1%、97.3%, 这与陈宏平[8]研究报道显示的研究结果相似, 其研究显示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诊断敏感程度、准确度、特异性分别高达95.1%、95.8%、95.9%, 与该文研究结果相似。且该次研究结果显示, UE组确诊良性93例、恶性37例, 与病理结果更为接近。
综上所述, 对于临床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的诊断, 选择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更有优势, 临床可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莹.高频B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 (6) :197-198.
[2]郑飞.彩超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 6 (7) :40-41.
[3]刘磊.乳腺良恶性病变应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的诊断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 22 (10) :47.
[4]宋明月, 熊霞, 古凌凤.高频B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5, 36 (12) :1414-1415.
[5]赖春山.高频B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应用以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6, 13 (1) :68-71.
[6]于波.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 2016, 10 (13) :135-137.
[7]李艳辉.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作用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 2014, 35 (2) :132-133.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超声诊断 篇4
甲状腺结节性病变在外科是常见的临床征象,在成人中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较常见,并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因此,运用快速、准确、简便的方法判断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对明确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近年高频彩超的发展,超声检查可发现2mm~3mm的微小病变,同时具有方便、无创、即时等优点,超声已成为甲状腺检查的首选方法。本报告采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进行检查,鉴别其良恶性,寻找一种更准确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帮助。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呈“H”状或蝶形。因它是距离体表1 cm~1.5cm的浅表脏器,故是超声诊断的良好对象之一。构成甲状腺结节二维声像图的物理学基础,主要基于其组织中细胞、间质成分的多少,细胞分化程度,是否有囊腔形成,间质中有否出血、坏死、纤维化、钙化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甲状腺结节患者36例,男8例,女28例,平均年龄(43.1±5.5)岁,均于术前行超声检查,术后取得病理结果。通过观察分析36例结节的二维图像、内部与周边血流及血流动力学的特点,诊断结果与病理对照。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GE-LOGIQ4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MHz~10MHz,声束与血流方向夹角小于60°,取样容积直径2mm。收集、整理患者术后病理结果。
首先观察甲状腺结节的数目、测量大小,并重点观察结节的边界、形态、周边声晕、内部结构及回声,以及有无钙化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结节内部及周边的血流分布情况。结节内部血流采用Alder分级:①0级:结节内无血流信号;②1级:结节内可见(1~2)个点状或短棒状血流信号;③2级:结节内可见(3~4)个点状血流信号或一条管壁较清晰的血管;④3级:结节内可见多条彩色血流,呈网状或片状,或2条管壁清晰的血管。启动脉冲多普勒(PW),测量对照组甲状腺及甲状腺结节患者结节内部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取其3次的平均值。同时观察是否有颈部肿大淋巴结并详细记录检查结果。
2 结果
(1) 3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良性病变27例(72个结节)其中结甲21例,腺瘤5例,桥本氏1例;恶性病变9例(17个结节),其中乳头状腺癌7例,滤泡性癌1例,转移癌1例。7例甲状腺癌中,合并结甲4例,合并腺瘤2例。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对照,超声诊断良性结节的符合率为86%,恶性结节符合率为66%。恶性结节中,纵/横比≥1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且在结节的边界、形态、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周边晕环、后方回声等多个方面与良性结节有明显差异,存在一定的规律。恶性结节内血流的平均PSV和RI均高于良性结节,并且频谱形态存在明显差异。
(2)结节数目与结节性质的关系单发结节1 1例,多发结节16例,二者之间并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恶性甲状腺结节:二维超声表现为低回声结节,呈融合性团块状、边界欠清、结节内回声不均匀,大多直径大于1 cm,周围有声晕,结节内及周边显示有较丰富的血流信息,部分出现钙化为沙砑样囊实混合性结节,结节的实性部分基底不清晰,有血流信号转移时颈旁及甲状腺周围可见肿大的淋巴结。良性结节:二维超声表现为低回声结节,一般直径<1.0cm,边界清晰,无声晕,形态尚规则,部分显示有少量量的血流信息或无血流信号。声像图表现为甲状腺肿大的同时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定的结节,其间为增生的纤维组织所分隔结节呈实性表现时,边界多不清楚,结节也可呈囊性表现或囊内含有乳头改变、有时滤泡内黏稠的胶质钙化,声像图上表现为斑片状强回声伴声影,而这种强回声多为孤立的、弧形的、粗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常多发,显示少血流或无血流,多属良性病变。有人认为恶性肿瘤中血流信号呈点状,串珠状或细线状,而良性肿瘤血流较规则而平滑。由于甲状腺结节的多源性,构成了声像图的复杂性。尤其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或伴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时,给诊断带来困难。因此,对此类可疑结节应定期随访,并结合T3、T4、TSH、TMA、TGA作诊断,必要时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细胞学检查。
3.1 结节数目
有学者认为甲状腺单发结节多为恶性,多发结节则多为良性病变的特征。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甲状腺结节中,单发或多发结节直径大于10mm,患者发生甲状腺癌的可能性与结节数目无关,而每个结节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则随着结节数目的增多而降低。因此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判定要力求慎重,对多发结节应格外注意,要考虑到良恶性结节并存的可能性,单发结节并非均为恶性,恶性结节的多发显现也是一样存在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在老年人中居多,多发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清,血供不丰富。病变早期临床表现往往不明显。低回声,囊实混合回声应随访,囊实混合性伴乳头,不均质融合性结节,有血流,伴钙化等应警惕恶性可能,并仔细扫查颈部淋巴结。
3.2纵/横比(A/T)
A/T是指结节前后径与横径的比值。良恶性结节A/T的差异性可能与结节的生长特性有关,恶性结节呈浸润性生长,且其后方回声的衰减亦使结节的前后径增大,另外,恶性结节周边的微小浸润在超声仪器上不易发现亦可造成A/T的增大。但A/T≥1不能作为单独诊断标准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
3.3 结节的边界和晕环
良性结节的边界多光滑,可有包膜。恶性结节常无包膜,瘤细胞向周围正常组织浸润生长,边界模糊。但边界模糊对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特异性较低,吕珂等研究发现30.8%的良性结节也可显示这一特征;而部分分化程度较高的甲状腺癌浸润性生长不明显,癌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界较清楚,甚至形成假包膜,与良性结节鉴别较困难。良性结节的晕环检出率明显高于恶性结节,且良性结节晕环的边界多清晰,宽度均匀、完整;而恶性结节的晕环边界多模糊,宽度不均匀,多有断续。
3.4 结节内部结构和回声
本文中病例囊性和囊实混合性结节大多为良性,但需注意部分恶性结节亦可呈囊性及囊实性混合病变。良性结节多表现为等、高或混合回声;恶性结节大多为低回声或者弱回声。恶性结节后方回声可减弱或消失,也可保持不变;而良性结节后方可不变或增强。但需注意伴有钙化的结节声影可造成后方回声失落,而有囊性变的结节后方则可回声增强。结节内微钙化高度提示恶性。良性结节较少伴有钙化,若有钙化多为粗大、弧形钙化,边缘多光滑,恶性结节内钙化多数呈细小点状、簇状钙化,后方伴声影。甲状腺恶性肿瘤由于癌细胞生长迅速,肿瘤中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易出现钙盐沉积从而导致钙化,也可能是因为肿瘤本身分泌的一些物质如糖蛋白和黏多糖导致钙化。
3.5 结节血流分布及血流动力学特征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均可探及血流信号,恶性结节的血流信号较良性结节明显丰富,但良性结节中腺瘤的血流亦可较丰富,尤其是较大结节的血流较丰富,与甲状腺癌较难鉴别,应该特别注意。对结节内血流频谱的研究发现,恶性结节中常表现为高阻频谱,恶性结节内血流平均PSV和RI均高于良性结节。
4 结论
其它征象中,颈部淋巴结转移及向颈前肌群浸润生长对恶性结节的诊断有一定帮助,而良性结节则一般较少有上述改变。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综合分析二维及彩色多谱勒超声图像特点可提高良恶性结节诊断的准确率。
总之,超声不仅能检测出微小病灶,而且能形象描述出病灶的血供情况并检测出血流动力学参数,能对临床手术及治疗提供很大帮助,是诊断甲状腺结节疾病的重要手段。
摘要:综合分析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探讨利用超声诊断,提高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的准确性。
关键词: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超声检查,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377-378.
[2]吕珂,姜玉新,张晋熙,等.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3,12(5):285-288.
[3]周源.超声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6(5):79-82.
[5]赵玉珍,等.肝脏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前后血流灌注定量分析[J].医疗设备信息,2007(9):85-87.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鉴别诊断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200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诊治为甲状腺肿物行手术切除患者310例, 其中男180例, 女130例, 年龄16~65岁。发现甲状腺结节行手术切除, 术前有彩超报告, 术后病理结果:甲状腺腺瘤186例, 甲状腺乳头状癌78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22例, 甲状腺淋巴瘤10例, 甲状腺囊肿5例, 甲状腺炎症9例, 超声报告与病理吻合率为90%。
1.2 方法
使用AXSONX3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5~10MHz;患者仰卧位、头后仰、部分暴露颈部, 全面扫查甲状腺及其周围, 结合吞咽动作, 重点检查可疑区域。
2 结果
回顾分析超声描述, 超声诊断, 对照病理报告, 总结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超声特点, 比较其共同点及其各自特点, 见表1。
3 讨论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决定临床治疗方案, 然而除部分典型病例容易确诊外, 大部分病例不易准确定性, 良恶性结节在数目、形态包膜、内部回声、血供方式等各方面存在相当部分交叉, 多发结节并不一定是良性, 不能排除部分恶变、良恶性结节, 可能共存。良性结节表现有部分恶性特征, 恶性结节表现为一些良性特征如甲状腺癌多无包膜、无声晕, 但滤泡状癌可有不规则包膜, 一些乳头状癌可有清楚晕环, 恶性结节早期表现边界清楚, 表现良性特征, 微小癌更不易发现, 因此, 对甲状腺结节应综合分析其特点, 周围甲状腺实质的改变, 颈部有无淋巴结肿大, 结合临床特征, 可明显提高超声诊断准确性。不论体检和超声特征如何, 所有最大直径超过10mm的结节, 都应该穿刺检查, 小于10mm的需定期随诊, 临床不能扪及的结节而超声特征高度怀疑恶性病变时, 应该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1]。对一些超声表现良性结节, 应定期随诊。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超声特征, 鉴别良恶性, 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通过2000-2011年我院310例甲状腺肿物切除后的病理结果与超声诊断对比分析, 探讨超声在鉴别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10例患者切除结节, 超声诊断符合率约90%。结论:超声检查简便无创, 可重复检查, 随诊观察是甲状腺检查的首选方法, 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判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
参考文献
小儿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超声表现 篇6
关键词:超声检查,小儿,甲状腺肿瘤
小儿甲状腺肿瘤无论良性, 还是恶性发病率均较低, 多半是无意中被发现, 临床上将甲状腺腺瘤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舌管囊肿等时有发生, 而且触诊也难以区分良性与恶性甲状腺肿瘤, 我们应用彩色超声检查, 旨在通过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超声表现特点, 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为我院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 住院患儿, 并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男4例, 女11例, 年龄6~15岁, 平均年龄11.5岁。病史从1周~6年, 良性11例, 恶性4例。术前诊断结甲3例, 甲状舌管囊肿2例, 超声及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腺瘤及腺瘤囊性变。
1.2 方法
应用Nas-1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线阵式探头, 频率5~7.5MHz, 患儿平卧位, 充分暴露颈部, 沿颈前甲状腺区域纵、横切, 必要时斜切, 清晰显示病变区, 并描述其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 以及边界是否清楚, 同时了解周边及其内部血流情况和颈部有无淋巴结肿大。
2 结果与超声图像表现 (表1)
2.1 甲状腺腺瘤11例, 肿物长径1.5~5.0cm, 前后径1.3~3.3cm, 两者之比值约1.0~2.0cm. (≥1.0) 。左侧叶5例, 右侧叶5例, 峡部1例, 边界清楚, 7例内部回声为中等或低回声4例, 呈囊实混合性, 其内部分呈中等回声, 低回声或高回声, 少部分或大部分呈无回声, 有者伴细分隔。4例肿物周边及或内部引出较丰富血流信号。病理切面呈粉白色, 质软、胶冻样7例, 呈囊实性, 内容物为褐色粘液者4例。
2.2甲状腺癌4例, 肿物长径2.8~3.6cm, 前后径2.4~3.5cm, 两者之比值0.85~1.1 (≤1.0) , 但其中1例比值为1.5, 肿物呈圆形, 分叶形或不规则形, 边界不清楚, 或部分清楚, 未显示包膜样回声, 1例周边呈低回声, 中央呈密集点状强回声, 3例呈不规则强弱不等回声, 其内大部分呈不均质低回声, 少部分呈强回声, 分布不均, 并可见不规则的液性区, 3例周边及内部血流较丰富, 与原发灶回声相似。病理结果为1例滤泡及乳头状混合型, 有砂粒体形成, 3例为乳头状癌, 切面呈灰黄色, 质韧, 1例硬如骨头。
3讨论
小儿甲状腺腺瘤和癌均属少见, 文献报道发病率仅占2.4%多数是恶性, 但本组中以甲状腺腺瘤居多 (11例, 约73%) , 甲状腺癌少 (4例, 约27%) , 女孩 (10例) 多于男孩 (5例) 与报道一致, 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虽然有交叉现象, 但是通过仔细扫查, 认真观察肿物的大小、形态, 边界及内部回声的特征, 是能够区分良恶性的, 尤其是肿物内部出现砂粒体的强回声光点, 颈部淋巴结肿大, 并且回声与甲状腺内肿物相似, 肿物生长快, 对恶性甲状腺肿瘤的超声诊断非常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钧澄, 李桂生.现代小儿外科治疗学[M].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3:102.
[2]钱蕴秋.超声诊断学[M].陕西: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2:178.
[3]夏焙, 吴瑛.小儿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69.
[4]吕珂, 姜玉新, 张缙熙, 等.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3, 12 (5) :287.
[5]贾译清.临床超声鉴别诊断学[M].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236.
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方法 篇7
1 临床表现
大多数TN病人无任何症状,临床上常因患者自我发现颈前部肿大的结节,或者是因例行体检时触诊或B超发现的TN而就诊;少数病人会出现吞咽困难、发声困难或声音嘶哑、疼痛、颈部压迫感、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下降,此时应高度怀疑TC的可能,需进一步检查。但无症状的TN并不代表其中没有TC的存在,对于无症状的TN同样需要综合各种检查,以排除TC。另外,还必须询问病人是否有头颈部放射性照射史、TC的家族史,这两者是目前比较确定的导致TC的危险因素。
2 查体
触诊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是鉴别TN的重要方法,经验丰富的甲状腺专科医师通过触诊能对TN的良恶性有初步的判定,其依据的是TN的大小、质地、表面光滑度、周围界限、活动度等,但由于一部分TN位于甲状腺内较深位置,无法触及,因此对于TN的鉴别应当包括可触及的TN和不可触及的TN。在B超测定TN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两者具有同样的恶变风险[4],因此不能因为TN不能触及而认为是良性病变;据统计,>1.0cm的TN相对于<1.0cm的TN更有可能转变为临床表现明显的TC;迅速增大的实性TN应高度怀疑TC。所以,动态地观察TN的大小对于辨别TN的良恶性极有帮助。美国甲状腺学会(ATA)将TN>1.0~1.5cm作为甲状腺FNA的其中一个标准。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TN质地硬,并且单发、固定,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或伴有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应当首先考虑TC。
3 实验室检查
3.1 甲状腺功能(Function of thyroid,TSH)
是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具有功能的TN极少出现潜在的恶性。低血清TSH、同时甲状腺同位素扫描(ECT)为热结节,说明TC的可能性极小,因此只有当TSH正常或者下降时,才考虑做下一步检查以排除TC,故TSH对于鉴别TN良恶性有一定意义。
3.2 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
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前体蛋白,用灵敏的方法能在多数正常个体血清中检测到。血清TG升高是甲状腺功能紊乱的非特异性指标,如单纯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及TC等均可发现血清TG升高。因此TG最不能作为诊断TC的特异性指标,但可用于测定肿瘤TG的分泌能力。
3.3 甲状腺自身抗体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应结合血清TG检测来作为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但还可用来检测术后肿瘤复发。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和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只作为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标志物,对于鉴别TN的良恶性并无多大帮助。
3.4 降钙素(Calcitionin,CT)
循环中的CT绝大部分是由甲状腺滤泡旁C细胞合成分泌的。血清CT的升高可作为早期诊断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的标准之一,具有很高的特异性[5,6,7]。另外,还可通过激发CT兴奋试验、五肽胃泌素(Pg)兴奋试验、钙兴奋试验来诊断MTC。
4 影像学检查
4.1 超声 超声检查是鉴别TN的重要方法。超声诊断良性病变的依据有:(1)多发病灶;(2)病灶周边有完整“晕环”;(3)病灶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4)有粗大钙化影像;(5)血流丰富程度多数为Ⅰ或Ⅳ级,血流分布多数为Ⅰ型;(6)血流阻力指数高于0.6,血流峰值速度低于12cm/s。诊断恶性病变的依据有:(1)单发病灶;(2)病灶形态欠规则,边界欠清晰;(3)内部不均匀低回声;(4)有细沙粒样钙化影像;(5)血流丰富程度多数为Ⅱ或Ⅲ级,血流分布多数为Ⅱ型;(6)边界不整或包膜疑有浸润,与颈前肌粘连,颈部淋巴结肿大(纵径/横径≤2);(7)结节内血流丰富,血流峰值速度高于25cm/s,阻力指数(RI)>0.8。灰阶超声特点对鉴别良、恶性非常重要,彩色超声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但血流指数测定对鉴别良、恶性病变意义不大。对于单发或多发病灶的良恶性鉴别,也有文献指出并无相关性,临床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有一部分TC患者伴有其他多发良性结节。但相对而言,超声鉴别诊断TN的准确率较高,直观,无创伤,可作为TN鉴别的常规检查方法。
4.2 CT CT是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表现有:甲状腺内低密度结节、密度不均、内有不规则坏死区、伴有钙化、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等。谢榜昆等[9]总结了46例T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出以下几点作为TC的CT特征性表现:(1)CT显示瘤周“半岛状”瘤结节、瘤周“强化残圈”征是TC的特征性表现;(2)细沙粒状钙化、混合性钙化及“囊内壁钙化性结节”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性表现;(3)未分化癌最易侵犯甲状腺外周结构,其次是滤泡状癌,乳头状癌外周侵犯最少;(4)甲状腺周围器官组织浸润、颈部淋巴结转移是诊断TC的肯定征象;肿瘤密度不均匀、形状不规则、边缘模糊是诊断TC的重要指征。尹成方[10]回顾了26例实性为主的TC的CT征象,同样表现为病变区甲状腺体积增大、肿块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可合并不规则坏死及钙化,与有关文献的报道基本相吻合。
4.3 PET-C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T) PET-CT将PET与CT相结合,PET扫描提供高质量的体内功能图像,CT提供高质量的解剖图像,PET-CT融合图像进一步提高了对肿瘤诊断的准确性。高明等[11]报道30例原发TC,术前PET-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灵敏度达100%,特异度85.7%。同时,也有个案报道18F-FDG PET/CT探测到早期TC[12]。
4.4 MRI MRI现已成为诊断甲状腺病变的重要手段,国外有关TC的MRI研究已有较多报道,而国内报道甚少。关玉宝等[13]对MRI检查发现,31例TC患者中27例有病灶,4例未发现原发病灶(以颈部淋巴结转移首发,甲状腺内未见病灶)。其中20例与绝大多数肿瘤在MRI上的表现一样,T1WI上呈低等信号,在T2WI上为高信号,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MRI检查的真阳性17例,真阴性10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2例。诊断正确率87%,敏感性83%,特异性89%;并总结出瘤周不完整包膜样低信号影是TC的MRI特征性表现,甲状腺周围组织器官浸润、颈部淋巴结转移是诊断TC的肯定征象,肿瘤边缘模糊、形状不规则及信号不均匀是诊断TC的重要指征。MRI能够较好地显示小病灶,详细提供病灶的形态学信息并准确判断肿瘤侵犯范围。但由于瘤周不完整包膜样低信号影出现率较低,而对于一些直径较小(≤3cm)、未侵犯甲状腺周围组织及未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肿瘤,MRI在定性诊断方面仍存在困难。田贵森等[14]也报道了18例颈部肿物多呈T1WI低信号、混杂低信号,T2WI均为不均高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其中l5例肿物也表现为边缘不规则。此外,MRI对钙化的检出不如B超、CT敏感,文献报道[15,16]细沙粒状钙化是TC特征性表现之一,所以MRI结合B超、CT检查有助于甲状腺肿瘤的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
4.5 同位素扫描(ECT) 根据ECT检查,TN的功能从高到低分别为热结节、温结节、凉结节、冷结节。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其中冷结节最有恶性的可能,但据报道,约有20%的冷结节可能是恶性的。刘辉等[8]回顾227例TN,用ECT扫描的冷结节有47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23例,甲状腺腺瘤13例,TC 10例,桥本氏甲状腺炎1例。可见表现为冷结节的TN以结节性甲状腺肿居多,因此ECT对于鉴别诊断TN缺少准确性及特异性。可配合以动态显像:结节处血流丰富,则恶性可能性大,结节处血流灌注减少,提示良性病变的可能性大;99mTc-MIBI显像:原冷结节处有99mTc-MIBI填充,则提示恶性病变,反之提示良性。笔者认为,应当结合临床综合考虑。
5 甲状腺细针抽吸活检
用细针穿刺TN,抽得微量细胞后涂片,进行细胞学检查,可以明确鉴别TN的良恶性。常在B超引导下进行穿刺,可提高确诊率。尽管如此,仍然有10%左右的误诊率,并且检查的主观性、准确性依赖于训练良好、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可并发出血引起血肿、损伤喉返神经及气管,减少了其在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
6 基因诊断
在所有非遗传性肿瘤中,TC的一级亲属患病率最高,可达8.6%,提示TC的发病涉及某些基因的异常。已有些文献报道,某些基因或信号传导因子的异常与TC相关。Huang等[17]用基因芯片的方法检测120000个基因,得到8例TC中有24个基因的表达增高(>2倍),如与乳头状癌相关的MET、DPP4等基因,并筛选出可以作为TC诊断的候选基因:N33、DPP4、CITED1和CHI3L1。但是究竟哪些可真正作为TC基因诊断的工具,尚需进一步研究。Takano等[18]进行了一个深入的TC基因诊断的研究,通过RT-PCR技术检测到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未分化癌的癌胚纤维连接蛋白(Oncofetal fibronection,OnfFN)mRNA的表达,发现术前诊断的敏感性可达96.9%,特异性达100%。但OnfFN仅见于甲状腺乳头状癌,而未见于其他甲状腺病变。对于TC的基因诊断,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当中,相信不久的将来会用于临床,能准确从TN中筛选出TC。
甲状腺良恶性占位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术前高频超声发现甲状腺结节并经手术治疗的7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131例、女性577例, 年龄为19~81岁, 平均年龄 (44.4±16.5) 岁, 病程1周至16年。病理结果显示, 良性结节584例, 恶性结节124例, 其中乳头状癌97例, 滤泡状癌18例, 髓样癌6例, 未分化癌3例。
1.2 诊断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 (德国西门子公司) , 探头频率设置为5.0~7.5 MHz。检查时, 患者取平卧位, 头向后仰, 充分暴露颈前部。708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均证实为甲状腺结节, 仔细探查并记录双侧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部位、质地、边界、血流及颈部淋巴结, 重点观察结节内部有无钙化, 钙化灶的数目、形态、分布。
通常将甲状腺结节钙化灶分为2种类型。 (1) 粗大钙化:钙化结节的直径>2 mm, 超声表现为片状、弧形或其他不规则形态的强光团; (2) 微小钙化:钙化结节直径≤2 mm, 超声表现多呈针尖样、颗粒样、点状、沙粒样强回声[2]。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钙化灶情况及病理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钙化率比较
超声检查发现, 584例良性结节患者中总钙化灶、粗大钙化以及微小钙化患者分别为101例 (17.29%) 、51例 (8.73%) 和50例 (8.56%) ;124例恶性结节组患者中总钙化灶、粗大钙化以及微小钙化患者分别为100例 (80.65%) 、28例 (22.58%) 和72例 (58.06%) 。其中, 良性甲状腺结节主要以粗大钙化灶为主, 恶性甲状腺结节主要以微小钙化灶为主。良性结节组与恶性结节组的总钙化灶、粗大钙化及微小钙化率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表1) 。
2.2 不同性别甲状腺恶性结节钙化情况比较
124例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中, 男性患者32例, 女性患者92例, 男女间总钙化灶、粗大钙化及微小钙化灶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2.3 合并钙化恶性结节构成分析
100例合并钙化的恶性结节中有微小钙化灶72例, 其中乳头状癌63例 (87.50%) , 滤泡状癌6例 (8.33%) , 髓样癌2例 (2.78%) , 未分化癌1例 (1.39%) 。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 碘摄入过多或过少等因素影响, 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高, 尤其是甲状腺癌的检出率明显上升, 且呈年轻化趋势, 这对甲状腺疾病的明确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发现病灶及鉴别病灶的性质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近几年, 临床研究发现, 超声显示甲状腺内钙化灶与甲状腺癌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尤其微小钙化灶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成为临床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首选检查指标[3]。一般甲状腺结节内有25%出现钙化阴影, 马斌林等[4]报道, 甲状腺癌中总钙化发生率为81.9%, 微小钙化发生率为52.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70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超声发现201例钙化灶, 检出率为28.39%, 病理证实的124例甲状腺癌患者中总钙化发生率为80.65%, 其中微小钙化发生率为58.06%, 提示钙化是甲状腺结节较常见的超声表现, 在临床工作中认真仔细观察结节内钙化灶情况有助于恶性肿瘤的诊断。
甲状腺良性疾病出现钙化通常是由于在增生和代谢交替发生的过程中, 出现甲状腺内纤维组织增生, 影响甲状腺滤泡的血运, 造成甲状腺出血、坏死, 血肿吸收后结节囊发生性变, 形成结节壁钙化或纤维隔带钙化, 表现为结节边缘片状、团状、弧形粗钙化, 后方伴声影。而甲状腺癌中由于癌细胞生长迅速, 肿瘤中血管及纤维组织多见, 组织过度增生易出现钙沉积从而导致钙化, 也可能是肿瘤本身分泌的一些物质, 如糖蛋白和黏多糖导致钙化, 表现多呈沙粒样、点状[5]。丁久香等[6]研究发现, 甲状腺良性疾病中钙化发生率为21.4%, 甲状腺癌的钙化发生率为77.5%;SEIBERLING等[7]研究结果显示, 甲状腺良性疾病中钙化发生率为38.7%, 甲状腺癌的钙化发生率为78.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甲状腺恶性结节中总钙化灶为80.65%, 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的17.29%, 与上述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此结果表明, 甲状腺结节钙化灶的发生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了良性和恶性甲状腺结节中钙化灶的情况, 结果发现79例粗大钙化灶患者中良性结节占64.56% (51/79) , 122例微小钙化灶患者中恶性结节占59.02% (72/122) ;术后病例证实恶性甲状腺结节中的钙化灶主要以微小钙化灶为主72.00% (72/100) 。该结果提示, 临床上B超发现甲状腺结节不同特点的钙化灶对于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尤其发现微小钙化灶应高度警惕甲状腺癌的可能, 其也可作为甲状腺癌的主要诊断指标。
就性别而言, 甲状腺肿瘤多见于女性, 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4倍, 但本研究结果显示, 不同性别间总钙化灶及微小钙化灶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甲状腺结节合并微小钙化是否为甲状腺癌与患者性别无明显相关。DAS等[8]研究发现, 微小钙化区镜下组织形态为癌及癌周砂粒体形成。存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砂粒体由乳头尖端局灶梗死引起钙盐沉积于凋亡细胞而形成, 乳头进行性梗死导致了层状结构, 即为砂粒体[9]。在光镜下, 砂粒体为圆形、分层状、嗜碱性钙化球, 直径5~100μm, 几乎在其他甲状腺癌中看不到, 是乳头状癌的特征性表现。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 甲状腺癌在超声影像学上的特点与微小钙化有密切联系, 尤其对乳头状癌特异性高达87%~97%[10,11]。本研究结果与之亦相符:100例伴有钙化的甲状腺恶性结节中微小钙化灶72例, 其中乳头状癌63例, 滤泡状癌6例, 髓样癌2例, 未分化癌1例。因此, 微小钙化是预测甲状腺癌尤其是乳头状癌的特异性指标[12,13]。
综上所述, 甲状腺结节钙化灶的特点与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关系密切, 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尤其对微小钙化灶患者, 临床应提高警惕, 高度怀疑乳头状癌的可能性, 建议尽早手术明确病理、及时治疗, 这样便可大大减少甲状腺癌的漏诊与误诊。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钙化灶的特点与甲状腺结节性质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0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超声资料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 比较甲状腺结节钙化灶的特点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708例患者中超声显示甲状腺结节合并钙化灶201例, 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恶性结节100例, 占49.75% (100/201) 。201例中微小钙化灶为122例, 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恶性结节72例, 占59.02% (72/122) 。术后病理确诊的良、恶性结节中总钙化率分别为17.29% (101/584) 、80.65% (100/124) ;粗大钙化率分别为8.73% (51/584) 、22.58% (28/124) ;微小钙化率分别8.56% (50/584) 、58.06% (72/124) , 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不同性别间恶性结节中钙化灶及微小钙化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00例合并钙化灶的甲状腺恶性结节中微小钙化灶72例, 其中乳头状癌为87.50% (63/72) 。结论 甲状腺钙化灶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恶性结节钙化率高于良性结节, 微小钙化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