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甲状腺治疗

2024-09-22

抗甲状腺治疗(精选8篇)

抗甲状腺治疗 篇1

甲亢 (甲状腺功能亢进) 属于高代谢性疾病, 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易激动、怕热多汗、消瘦等, 典型症状为甲状腺肿大、突眼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近年来随着甲亢发生率的逐年上升, 该疾病的治疗在临床中也越来越受重视。 本文就抗甲状腺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 年12 月~2014 年12 月收治的68 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其中男37 例, 女31 例;年龄15~69 (35.43±5.14) 岁; 病程3~24 (10.42±5.28) 个月; 临床表现:体重增加53 例、体重减轻15 例、伴乏力9 例、睡眠质量不佳20 例、多汗36 例、心悸9 例、良性突眼23 例、甲状腺肿大35 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给予他巴唑15~30mg/d, 或者给予丙基硫氧嘧啶150~300mg/d。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可逐渐减少使用剂量。 其中他巴唑可调整为5~10mg/d, 丙基硫氧嘧啶可调整为50~100mg/d。 所有患者均治疗1 年。

1.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 其中甲状腺素水平指标包括FT3 (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 、TT3 (总三碘甲腺原氨酸) 、TT4 (总甲状腺素) 、FT4 (游离甲状腺素) 。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2]: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彻底消失, 甲状腺激素水平在正常范围内;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 基础代谢基本无异常;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与治疗前相较无明显变化, 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 行t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治疗效果经1 年随访发现, 68 例患者治愈28例 (41.18%) 、有效36 例 (52.94%) 、无效4 例 (5.88%) , 总有效率为94.12%。

2.2 患者甲状腺素变化情况治疗后的患者FT3、FT4、TT3、TT4 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附表。

3 讨论

甲亢在临床中较为常见, 现阶段, 临床治疗甲亢进行的药物种类逐渐增多, 主要包括 β 受体阻断药、放射性碘、硫脲类、碘与碘化物等, 碘与碘化物不可长期应用, 如大量使用会增加甲状腺激素合成原料, 导致甲亢病情加重, 故临床通常将此类药物作为术前用药[3]。 β 受体阻断药在甲亢治疗中可作为辅助药物, 不会对甲状腺激素水平造成太大影响, 但该类型药物不可单独应用。 放射性碘药效作用较慢, 适应人群不多[4]。硫脲类药物可作为治疗甲亢的首选药物, 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丙基硫氧嘧啶, 该药对T4 (外周甲状腺素) 向T3 (三碘甲腺原氨酸) 的转化具有抑制作用[5]。丙基硫氧嘧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同酪氨酸碘化作用具有抑制作用, 可确保甲状腺球蛋白、氧化碘两者无法结合, 对患者的免疫反应产生影响, 确保甲状腺素控制在正常范围内[6]。

但值得注意的是, 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可能会诱发不良反应, 主要包括药疹、粒细胞减少等, 严重情况下, 可能会发生粒细胞缺乏症, 但丙硫氧嘧啶的安全性较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 甲硫氧嘧啶的不良反应率较高[7]。一般于用药2~3 个月内, 可发生粒细胞缺乏症, 或者再次用药1~2w后也可出现此类症状, 因此, 患者要定期对白细胞分类、总数进行复查。在用药期间, 如果患者发生关节酸痛、咽痛、发热、乏力等症状, 则需考虑是否为粒细胞缺乏症, 当确诊后, 需及时停止使用药物, 并采取抢救措施。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 患者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 总有效率达94.12%。 另外, 治疗后的患者FT3、FT4、TT3、TT4 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 由此表明抗甲状腺药物的治疗在甲亢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 可以改善甲状腺激素水平, 不过在临床治疗中, 要注重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 一旦观察到异常情况, 需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摘要: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5月收治的6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均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68例患者治愈28例, 有效36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4.12%;治疗后患者FT3、FT4、TT3、TT4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效果较好, 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抗甲状腺药物,效果

参考文献

[1]董全文, 战淑彩.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应用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35) :34-35.

[2]田永红, 贾月霞.不同方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2) :526-527.

[3]雷秋成, 郑楚发, 刘钰瑜. (131) 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对骨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13, 19 (1) :4-7.

[4]杨绍雄, 朱勇, 刘龙清, 等.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 2011, 17 (21) :22-23.

[5]汤海.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4, 33, 12 (3) :73-74.

[6]王海燕, 叶立功, 顿晓熠, 等.丙基硫氧嘧啶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 (10) :2209-2210.

[7]罗志飞.他巴唑与 (131) 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对照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4) :21-22.

抗甲状腺治疗 篇2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抗甲状腺药物;药物性肝病

【中图分类号】R581.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274-01

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类药物是临床上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主要药物,疗效确切,但肝损害的副作用多见。药物性肝损害是指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损害,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多[1]。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出现肝损害的患者没有及时发现或指导治疗不规范,为此,回顾性分析了我科治疗出现肝损害的病例12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4年3月-2011年8月,我院门诊及病房共收治甲亢病人724例,发现有药物性肝损害者120例,其中男45例,女75例,年龄15-72岁,平均年龄37.3岁。有肝损害病例中服药的种类主要有:(1)他巴唑,72例,占60%。(2)丙基硫氧嘧啶,12例,占10%。(3)甲亢平,36例,占30%。服药至出现肝损害潜伏期最短者1周(他巴唑),最长3个月(丙基硫氧嘧啶),2-4周者占64例,占53.3%。

1.2 临床表现 主要为消化道症状,包括纳差、恶心、呕吐、腹胀等,占66%。药物性肝损害主要表现为血清转氨酶升高或胆汁淤积性黄疸,化验室检查常见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直接胆红素(DB)、总胆红素(TB)增高。同时伴有粒细胞减少(0.2-0.4%),药疹多为轻型(2-3%),剥脱性皮炎、关节肌肉疼痛、神经炎、血小板减少很少见(各发现2例)。

1.3 临床治疗过程 目前抗甲状腺治疗仍以长程疗药物治疗为主,有助降低远期复发率。在整个疗程中,避免间断服药,任意停药,有诱发甲状腺危象的可能。故一旦出现药物性肝损害,轻者加服保肝药物,严密观察下减量应用抗甲状腺药,也可以换用其他抗甲状腺药物;转氨酶升高趋势明显或出现黄疸时即应停药,采用其他治疗方法如放射性131I治疗,以免导致肝衰竭。用药前与用药期间的肝功能检查及密切临床随访是及早防治不良反应的重要手段。若出现药疹,一般药疹可加用抗组胺药物或改用其他类型抗甲状腺药物,严重时立即停药并积极抗过敏治疗。保肝药物也不宜过多使用,否则增加肝脏负担,不利于肝脏的恢复。因此,保肝药物应尽量精简,不可过多。

通过以上药物治疗后肝功能持续损害者,建议手术治疗甲亢。

2 讨论

药物性肝损害属医源性疾病,占药物不良反应的10%-15%。药物性肝损害在临床上按损害机制分为中毒性肝损害和变态反应性肝损害。中毒性肝损害的损害程度与用药剂量呈正比,同时伴有多脏器损害。而免疫性肝损害与机体致敏状态有关,临床更为常见。各种损害过程又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临床上以肝病表现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的肝外表现[1]。本组资料中最常见的症状为消化道症状,其次为低热、黄疸、皮疹等。

最近研究表明药物性肝损害有其分子生物学基础,如谷胱甘肽合成酶的基因缺陷会增加引起肝损害的可能性。抗生素药物的应用增加了肝毒性,呈现肝损害增敏效应[2]。故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的患者合并感染时更应慎重用药。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药物性肝损害已上升为全球死亡原因的第5位[3],国内报道药物性肝损害的文献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4],因此药物性肝损害重在预防,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工作,改变一些错误的传统观念,以减少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临床医生应用药物尤其是新药治疗时,应注意监测血常规、胆红素、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对既往有药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用药应特别注意。对肝肾病患者、新生儿和营养障碍者的藥物使用应慎重。一旦出现肝功异常或黄疸,立即终止药物治疗,加用保肝药。对有药物性肝损害史的患者,应避免再次给予相同或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692~1693.

[2] 裴瑛.药物性肝损害112例临床分析.医师进修杂志,1999,13(4):45.

[3] Meier Y, Cavallaro M, Roos M,et al. Incidence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in medical inpatients[J].Eur J Clin Pharmacol, 2005, 61(2): 135.

抗甲状腺治疗 篇3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随机选择2001年1月至2005年3月于我科住院首次131I治疗并且随访一年以上的GD患者共500例 (其一般临床资料及服131I剂量见表1) , 均为一次性投予131I进行GD治疗。其中于131I治疗前曾应用ATD治疗患者430例:包括他巴唑 (methimazole, MMI) 332例, 丙基硫氧嘧啶 (propylthiouracil, PTU) 35例, 两者兼用63例;未曾应用ATD治疗患者70例。放射性131I治疗GD适应症的选择以2004年中华医学会颁布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核医学分册》为依据。

1.2 患者准备

(1) 患者在131I治疗前至少停用ATD 3~14d (剂量:MMI 10-30mg/d, PTU 100~300mg/d) 。治疗期间及服131I后3个月内禁食含碘丰富的食物和药物。 (2) 血清学检查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 、游离甲状腺素 (FT4) 、灵敏促甲状腺激素 (sTSH)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 (TRAb) 、甲状腺刺激性免疫球蛋白 (TSI)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 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TMA) , 以及肝肾功能、血常规等。 (3) 服131I前均行甲状腺最高吸131I率 (RAIUmax) 及有效半衰期 (EHL) 测定, 甲状腺B超和ECT检查。

1.3 确定服131I剂量

根据甲状腺B超检查结果计算甲状腺重量[2], 再依照如下公式计算131I理论治疗剂量[1]:

应用计算所得理论剂量对其进行相应调整, 得到个体化131I治疗剂量, 对患者行空腹一次性投予。

1.4 疗效评价[3]

131I治疗1年后的疗效评价: (1) 临床痊愈:甲亢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血清FT3、FT4和sTSH恢复正常。 (2) 好转:甲亢症状减轻, 体征部分消失, 血清FT3、FT4明显下降, 但尚未达到正常水平。 (3) 无效:甲亢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 血清FT3、FT4水平无明显下降, 或血清FT3、FT4一度恢复正常后又再次升高, 症状再次出现且较前变化不明显。 (4) 甲减: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症状和体征, 血清FT3、FT4低于正常, sTSH高于正常。

1.5 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资料进行χ2检验、Ridit分析等统计学分析, 并绘制相应的统计图, 所用统计软件为SPSS12.0。

2 结果

(1) 不同组别GD患者131I的治疗效果见表2。

由表2可见:未用ATD组, 无1例无效患者, 1年后痊愈率为78.6%, 甲减发生率为11.4%;服用ATD组, 1年后痊愈率为69.3%, 甲减发生率为5.8% (见图1) 。

(2) (1) 对未用ATD组和服用ATD组131I治疗GD疗效进行Ridit (relative to an identified distribution) 分析, 以服用ATD组为总体, 其Rs (-) =0.50, 未服用ATD组R (-) =0.51, Ridit值95%可信区间为 (0.46, 0.56) ; (2) 对服用ATD组和未服用ATD组平均Ridit值行u检验, 结果为u=0.36 (P>0.05) ; (3) 对上述两组数据行χ2检验, 结果为χ2=9.763 (P>0.05) 。

上述结果显示两组间疗效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即是否曾应用ATD不会影响131I治疗GD的疗效。

(3) 对曾应用ATD组, 但应用不同药物的131I疗效进行χ2检验, 结果为χ2=2.719 (P>0.05) ,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曾服用MMI、PTU或两者兼用对131I治疗GD后1年的痊愈率、好转率、无效率及甲减发生率间无显著影响。

3 讨论

131I治疗GD主要通过131I被甲状腺主动摄取, 并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代谢, 在衰变过程中发出β-射线使大量甲状腺组织受到集中照射[4], 甲状腺滤泡细胞被抑制、破坏, 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131I治疗GD的疗效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ATD药物的使用。

现在对于131I治疗前曾接受ATD治疗是否影响131I的疗效尚存在争议[5~11]。ATD治疗GD的作用机制为: (1) 抑制碘的有机化, 阻碍甲状腺激素合成; (2) 缩小碘池, 加速碘的排泄, 缩短碘在甲状腺内的停留时间; (3) 阻止甲状腺对再循环131I的摄取, 降低甲状腺对131I的反应。有些学者[5,6,9,12]指出, ATD增强了甲状腺细胞对射线的耐受性, 进而影响131I的疗效, 使得治愈率降低和甲减发生率增高, ATD增加131I治疗失败的可能性[13]。

而且, 目前国外文献对不同种类ATD药物对131I疗效影响的研究尚存在不同观点:如Santos RB等[14]通过观察100例放射性131I治疗GD患者中MMI、PTU对放射性131I疗效的影响发现, 未用ATD治疗组和MMI组131I治疗的治愈率分别为73.3%和77.8%, 而PTU组的治愈率仅为32%, PTU比MMI组和未用ATD组131I治疗的失败可能性大, 故认为1 3 1 I治疗前G D患者应该避免应用P T U治疗。Bonnema S等[15]亦认为, 131I治疗前服用PTU会降低131I的疗效。

但Braga M等[8]通过对42名首次接受131I治疗GD患者的研究发现, ATD治疗组和未用ATD治疗组131I治疗后甲减发生的时间和治愈率是相近的, 并无明显差异。Andrade VA等[8]报道, 131I治疗前未用ATD组和之前给予ATD组 (131I治疗前停ATD至少4天) 两组中80%的病人均于131I治疗后3月治愈。1年后复发、正常、甲减发生率分别为15.6%及13.8%、28.1%及31%、56.3%及55.2%, 无明显差异。

抗甲状腺治疗 篇4

关键词:甲亢,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代谢紊乱是内分泌科较为常见的疾病, 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引起糖代谢异常, 两病伴发并不少见。有诸多文献提出,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使糖代谢异常, 但关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糖代谢及胰岛功能是否恢复正常目前研究尚少, 且说法不一。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初诊甲亢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前后胰岛素敏感指数 (HOMA-β) 和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 的变化, 并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HOMA-β、HOMA-IR的相关关系, 从而在临床工作中, 对于甲亢合并糖代谢异常的认识及诊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对象为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及病房住院的38例患者, 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现并确诊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2007年《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Graves甲亢:临床甲亢表现, 甲状腺弥漫性肿大, T3、T4升高, TSH降低或伴有突眼、胫前黏液性水肿等。”所有对象均行甲状腺彩超、131I摄取率、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 (TRAb)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Ab) 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 Ab) 检测。同时所有患者均无长期服用激素或其他各种影响糖代谢或甲状腺功能的药物史。

1.2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中纳入的甲亢患者均为首次发现并诊断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诊断后均符合药物治疗甲亢的适应证。开始治疗前化验甲状腺功能的各项指标, 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激素 (FT3) 、游离甲状腺激素 (FT4) 、促甲状腺激素 (TSH) 、TRAb、TPOAb;行甲状腺彩超及甲状腺131I摄取率检查, 化验空腹血糖 (FBG) 、空腹胰岛素 (FIns) 水平以及基本的生化指标。诊断后给予口服甲巯咪唑10 mg, 3次/d, 抗甲状腺治疗。1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正常对照组36例, 为同期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FT3、FT4、TSH、TRAb、TPOAb;FBG、FIns、肝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用稳态模型 (HOMA) 计算治疗前后甲亢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20×FIns/ (FBG-3.5) ]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BG× (FIns/22.5) ][1], 比较治疗前甲亢组、治疗后甲亢组和正常对照组HOMA-β、HOMA-IR的大小, 并分析FT3、FT4、TSH与HOMA-β和HOMA-IR的相关关系。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x-±s) 表示;三组之间均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采用双侧检验方法。

2 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甲亢组TG、ALT、AST、FT3、FT4、FBG、FIns、Hb A1c、HOMA-IR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偏高,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TC、TSH、HOMA-β水平均明显偏低 (P<0.05) ;治疗后甲亢组TG、FIns、Hb A1c仍偏高 (P<0.05) , 肝功能两项指标ALT、AST、HOMA-β恢复正常 (P>0.05) , 但仍存在胰岛素抵抗,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OMA-IR仍偏高 (P<0.05) 。治疗后甲亢组ALT、AST、FBG、Hb A1c、FT3、FT4、HOMA-IR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 (P<0.05) , 而TC、TSH、HOMA-β明显升高 (P<0.05) , 两组的TG、FIn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2。

相关分析显示:FT3、FT4与HOMA-β均呈负相关 (r=-0.424, P<0.05;r=-0.307, P<0.05) , TSH与HOMA-β正相关 (r=0.456, P<0.05) 。FT3、FT4与HOMA-IR相关性不显著, 而TSH与HOMA-IR呈负相关 (r=-0.429, P<0.05) 。关系散点图见图1~6。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 甲亢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胰岛素敏感指数低于正常人, 进一步说明甲亢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受损。甲亢控制后血糖多恢复正常, 同时胰岛功能也在恢复, 胰岛素抵抗逐步减轻。但是本研究中甲亢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仍存在, 胰岛素抵抗指数仍高于正常人, 可能因为抗甲状腺治疗时间与胰岛功能恢复存在时间差。甲状腺激素能拮抗胰岛素的作用[2], 因此甲亢患者常存在糖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3,4]。

临床上甲状腺疾病和糖尿病均为内分泌科最常见的疾患, 已有文献报道两者之间存在关联。祁瑞环等[5]研究显示, 生理范围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增加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Maratou等[6,7]研究显示亚临床甲亢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并且这种状态下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少。余海英等人的研究显示, 和正常人相比甲减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无统计学差异, 而甲亢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较明显[8]。笔者的研究同样显示甲亢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 甲亢好转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减轻, 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甲亢患者糖调节受损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首先, 甲亢患者多伴有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及儿茶酚胺水平增高, 从而影响糖代谢;其次, 甲亢时胰岛素半衰期缩短, 同时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可使肠道葡萄糖吸收增加;因此甲亢患者合并糖尿病或者糖耐量异常的比例较高[9,10]。但是甲功的恢复并不能使患者的胰岛抵抗完全恢复[11], 可能与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增多有关, 因此对探讨临床上对甲亢患者使用抑制胰升糖素分泌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比如二肽激肽酶-Ⅳ抑制剂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等。本研究也显示, 对甲亢合并糖代谢异常的患者仅抗甲状腺治疗并不能使患者的胰岛功能完全恢复, 因此有必要早期针对此类患者的糖代谢异常采取更有效的干预措施。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0.05;△与甲亢组治疗前比较, P<0.05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0.05;△与甲亢组治疗前比较, P<0.05

抗甲状腺治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 01 2年1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共收治新诊断的甲亢患者178例, 均符合《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3]中相关标准。排除标准: (1)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2) 需要手术治疗者; (3) 年龄<25岁; (4) 合并甲状腺危象者。其中男52例, 女126例;年龄34~76岁, 平均 (55.4±17.6) 岁;病程0.5~7年, 平均 (3.2±2.5) 年。患者对1 31I的有效半衰期 (T eff) 3~8天, 平均 (4.5±1.2) 天;每克甲状腺实际摄取13 1I活度2.59~4.44MBq;甲状腺重量24~120g, 平均 (49.5±27.8) g。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9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根据病情给予抗甲状腺药物, 其中35例 (39.3%) 给予丙硫氧嘧啶 (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 50mg/片) 治疗, 初治剂量6片/d, 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 维持剂量1片/d;54例 (60.7%) 给予甲巯咪唑 (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 10mg/片) 治疗, 初治剂量3片/d, 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 维持剂量1片/d。对照组患者初治期、减量期及维持期治疗时间总和均在1.5年以上, 从入组至观察结束时间均不少于2年。

1.2.2 观察组

口服13 1I治疗 (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首先由两位专家共同触诊并参考B超及甲状腺ECT扫描测量甲状腺重量。治疗剂量= (每克甲状腺实际摄取131I活度×甲状腺重量) /甲状腺24小时最高摄131I率, 如Teff短则增加1 31I的治疗剂量。每天1次, 治疗6个月后尚未痊愈的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可考虑再次接受131I治疗, 再次治疗为一次性口服, 总服用次数:76例 (85.4%) 服131I1次, 1 0例 (1 1.2%) 服1 31I 2次, 3例 (3.4%) 服131I 3次, 全程131I剂量范围在111~703MBq (中位数为222MBq) , 1 m C i=3 7 M B q。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疗效, 治疗前后T3、T4、促甲状腺激素 (TSH) 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治疗后随访6个月, 比较复发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均于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治愈:患者甲亢症状 (如多汗、激动、纳亢伴消瘦、静息时心率过速等) 消失, T3、T4、TSH及甲状腺大小均恢复正常, 且维持时间>6个月或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 (有水肿等症状, TSH异常升高, T3、T4降低) ;好转:患者甲亢症状部分好转, T3、T4、TSH及甲状腺大小均有降低但尚未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甲亢症状完全没有缓解或加重, 甲状腺功能检查仍表现为甲亢。总有效=治愈+好转。复发:治疗有效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内再次出现甲亢症状, 甲状腺功能检查为甲亢。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 6.5 4, P<0.01)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 (82/89)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 (58/89)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 9.2 7, P<0.0 1)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3、T4和TSH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3、T4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 TSH水平较治疗前升高, 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效果更为显著,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注:1、2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自治疗前后组内比较, 3、4分别为治疗前和治疗后组间比较

2.3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复发率为2.4% (2/82) ,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2% (10/58)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7 0, P<0.0 1) 。

2.4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 (1.1%) , 停药后恢复正常;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12例 (13.5%) , 其中白细胞减少及肝功能受损各6例, 给予对症治疗后恢复;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 0.04, P<0.01) 。

3讨论

甲亢是一种以机体各系统兴奋性增高及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131I、免疫因子疗法等[4]。手术治疗因创伤大, 术后并发症多, 一般不宜采用。抗甲状腺药物主要以硫脲类为主, 其中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是代表性的药物, 作用机制是抑制甲状腺内过氧化物酶, 从而阻碍吸聚到甲状腺内碘化物的氧化及酪氨酸的偶联, 阻碍T4、T3的合成[4,5]。但是此类药物对肝肾功能有损害作用, 且需长期服用, 停药易复发。

近年, 随着核医学的迅速发展, 131I广泛应用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治。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素的主要原料, 甲状腺细胞对碘化物具有特殊的亲和力, 131I在摄入后能富集于甲状腺中, 选择性地破坏甲状腺腺泡上皮而不影响邻近组织, 其腺体被破坏后逐渐坏死, 代之以无功能的结缔组织, 从而降低甲状腺的分泌功能, 使甲亢得以治愈, 达到类似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目的[6]。因此, 也有人称131I治疗甲亢为“内科甲状腺手术”。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血清T3、T4水平低于对照组, TSH水平高于对照组, 说明131I治疗甲亢疗效显著。主要是因为抗甲状腺药物对甲状腺摄碘过程和已合成的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没有抑制作用, 但是131I可以通过电离辐射作用, 快速破坏甲状腺组织, 减少甲状腺素的形成, 起效快, 作用显著[7]。

抗甲状腺药物需要长期服药。既往报道[5], 甲亢停药后复发率可高达50%以上。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131I治疗甲亢效果持久, 复发率低。白细胞减少及肝功能受损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4,5]。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明131I治疗不良反应较少。但131I具有放射性, 存在致畸及致癌作用, 过量1 31I治疗会导致永久性的甲状腺功能低下[8]。

综上所述, 131I治疗甲亢疗效好, 作用持久, 对白细胞和肝功能的影响较小, 但应合理把握适应证及131I的治疗剂量。

摘要:目的 比较碘131 (1 31I) 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的疗效。方法 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新诊断为甲亢的178例患者, 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9例。对照组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观察组给予13 1I治疗, 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T4) 、促甲状腺激素 (TSH) 水平、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血清T3、T4水平低于对照组, TSH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 31I治疗甲亢疗效好, 作用持久, 对白细胞和肝功能的影响较小, 但应合理把握适应证及1 31I的治疗剂量。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碘131,抗甲状腺药物

参考文献

[1]胡如英, 屠金夫, 蒋飞照, 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甲状腺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1, 26 (8) :648.

[2]苏青.美国甲状腺协会/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甲亢诊疗指南介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3, 29 (2) :后插1.

[3]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J].中华内科杂志, 2007, 46 (10) :876.

[4]晏涛.甲硫咪唑联合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疗效观察[J].徐州医学院学报, 2013, 33 (6) :388.

[5]廖戮缪, 蒙碧辉, 陆丽莹.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功能影响的比较[J].广东医学, 2014, 35 (8) :1249.

[6]蒋宁一, 匡安仁, 谭建, 等.131I治疗Graves甲亢专家共识 (2010年) [J].中华核医学杂志, 2010, 30 (5) :346.

[7]侯莎莎, 王辉, 傅宏亮, 等.影响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疗效的临床多因素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0, 30 (9) :1055.

抗甲状腺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来本院接收诊治的160例甲亢患者, 按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 分别接受碘131治疗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每组80例 (不包含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31碘治疗组中女49例, 男31例, 平均年龄 (41.23±3.3) 岁, 平均病程 (9.1±0.8) 个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中女45例, 男35例, 平均年龄 (42.61±4.1) 岁, 平均病程 (8.8±1.2) 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放射碘治疗:经彩超等相关检查后, 医师根据患者自身甲状腺对放射碘的摄取率计算每个患者所需的放射剂量, 治疗剂量=预计每克甲状腺组织实际摄取131碘剂量×甲状腺质量/甲状腺最高吸碘率。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硫氧嘧啶片 (北京市燕京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1020951) , 起始剂量一般为300 mg/d, 根据患者病情不同可恰当调整, 分次口服, 但日最大剂量不得超过600 mg。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 并将本次治疗效果分为三级, 即显效、有效、无效,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经检查T3、T4以及促甲状腺激素 (TSH) 正常, 甲状腺大小恢复正常;有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好转趋势显著, 相关指标水平趋于正常;无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并无改善。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治疗后对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统计, 同时做出比较, 可以看出使用131碘治疗总体治疗有效率要高于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有效率, 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

对全部患者进行定期回访, 记录患者复发情况, 同时对两组复发率做出相关比较。131碘治疗组复发率为1.25% (1/80) , 抗甲状腺药物组复发率为20.00% (16/80) ,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调节失调会刺激甲状腺过度分泌甲状腺激素引起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及甲状腺肿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但其发病机制未能明确, 易感基因及环境因素通常被认为是最主要原因[3]。甲状腺激素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主要激素之一, 其功能亢进时机体氧化反应增强, 会增加进食但同样消耗增加, 患者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 个别患者还会出现怕热出汗、心悸、失眠等症状, 若不能得到有效治疗, 还会发展为甲亢性心脏病, 最终使患者丧失劳动力甚至死亡。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一直在临床上应用较广, 适合各个人群及年龄段患者, 但治疗时间一般较长, 一般需要1~2年;咪唑类与硫氧嘧啶类是抗甲状腺药物的代表性药物, 但是该种方法治疗下, 患者很容易出现相关不良反应, 例如粒细胞减少、肝功能损伤以及血管炎等, 且治疗后的复发可能性较高, 因此临床运用时要加大不良反应的监控, 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安全[4]。放射碘治疗具有极高的疗效, 一般只需治疗一次且不会复发, 但属于破坏性治疗, 其适合于甲状腺肿大或复发患者的治疗, 但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要禁用[5]。

通过本文观察可以看出, 使用131碘放射治疗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比较好, 疗效远超出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P<0.05) , 根据治疗后的随访结果, 经放射治疗的患者复发率较低, 仅为1.25%, 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患者的复发率为20.00%, 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0.01) 。因此, 在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选出最高效、最安全的治疗方式, 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131碘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 的临床疗效。方法 接受诊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160例, 按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进行比较, 即131碘组与抗甲状腺药物组, 每组80例。治疗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眼突及甲亢复发情况进行观察统计, 并对两组的疗效做出评价。结果 131碘组的总体治疗总有效率98.50%远超出抗甲状腺药物组9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并且患者甲亢复发率1.25%小于抗甲状腺药物组2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131碘对于治疗甲亢患者在临床上具有显著效果, 并且预后复发情况较少, 在临床治疗药物的选择时要加以注意。

关键词:131碘,抗甲状腺药物,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涂冰冰.碘131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最佳给药方法探讨.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13) :1207-1208.

[2]张颖, 李凯军, 何剑峰, 等.碘131与甲巯咪唑对甲状腺眼病发展的影响.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2, 29 (3) :414-417.

[3]许春梅, 朱尚勇, 刘红燕, 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彩超不同声像特征原发性甲亢的疗效观察.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1, 4 (9) :816-819.

[4]刘建滨, 刘晚霞, 刘新峰, 等.131碘治疗甲亢685例疗效观察.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2012, 6 (1) :69-70.

抗甲状腺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甲亢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甲状腺功能亢进诊断标准[2]。病例分组依据:抗甲状腺药物应用情况,90例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除外无法坚持治疗、需更改治疗方案、服用其他药物者。A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3~67(45.12±2.45)岁;病程1 个月~5.9年,平均病程(3.25±0.32)年;体质量42~82(63.95±1.21)kg。B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3~68(45.83±2.21)岁;病程1 个月~6年,平均病程(3.12±0.31)年;体质量42~82(63.67±1.84)kg。C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4~68(45.34±2.29)岁;病程1 个月~6年,平均病程(3.12±0.31)年;体质量42~82(63.67±1.24)kg。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131I治疗,根据24h131I吸收率,给予定量131I(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60249)治疗。A组为联合应用抗甲状腺药物,在研究前和研究过程均使用抗甲状腺药物,给予2.96~4.44MBq/g甲状腺组织实际摄取剂量;B组在研究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给予2.96~4.44MBq/g甲状腺组织实际摄取剂量,在接受131I治疗时停用抗甲状腺药物1个月;C组仅接受131I治疗;

1.3 观察内容和评价标准[3]

观察3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甲状腺激素FT3、FT4水平的差异。疗效评价标准:(1)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甲状腺激素FT3和FT4水平恢复正常或显著改善;(2)有效:临床症状好转,甲状腺激素FT3和FT4水平改善;(3)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

与A组、B组比较,C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总有效率稍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A组比较,*表示χ2=18.215,P<0.01;与B组比较,#表示χ2=14.252,P<0.01

2.2 甲状腺激素FT3和FT4水平

C组甲状腺激素FT3、FT4水平较A组和B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稍好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甲亢为临床常见内分泌疾病,主要以手术、抗甲状腺药物、131I进行治疗,而其中131I治疗是最为主要的方式,其他多种治疗方法一般是在131I治疗前或131I治疗同时进行的,如抗甲状腺药物[4,5]。一般来说,若甲亢为重度,或合并甲亢性心脏病、伴随明显肝功能异常或黄疸、合并重度血细胞减少的甲亢患者,因病情比单纯甲亢严重,不能单纯采取抗甲状腺药物或手术进行治疗,多首选131I进行治疗。131I治疗原理是应用131I所释放的β射线,破坏增生甲状腺组织,减少甲状腺激素的生成,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有研究显示,抗甲状腺药物可对131I治疗甲亢的效果产生一定影响[6,7]。

注:C组与A组比较,*P<0.05;C组与B组比较,#P<0.05

本研究中,A组为联合应用抗甲状腺药物者、B组为131I治疗过程中停用抗甲状腺药物者;C组为单纯131I治疗者。结果显示与A组、B组比较,C组总有效率更高,C组甲状腺激素FT3和FT4水平更佳,这与李爱珍[8]的研究具有相似性,其研究显示服用、未服和停服抗甲状腺药物患者用131I治疗甲亢疗效治愈率分别为62.5%、91.67%和73.91%。停用1个月以内和以上的患者治疗结果也有明显不同,治愈例数分别为11例和9例,说明抗甲状腺药物可降低131I治疗甲亢的疗效,临床工作者在两类药物使用时,应注重次因素。

综上所述,抗甲状腺药物对131I治疗甲亢的疗效有明显影响,导致疗效降低,甲状腺功能下降,在治疗时应注意用药方案的选择。

摘要:目的 观察抗甲状腺药物对131I治疗甲亢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甲亢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131I治疗。病例分组依据:抗甲状腺药物应用情况。90例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联合应用抗甲状腺药物,B组131I治疗过程中停用抗甲状腺药物,C组单纯131I治疗。观察3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甲状腺激素FT3、FT4水平的差异。结果 与A组、B组比较,C组总有效率更高(P<0.01);B组总有效率稍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甲状腺激素FT3、FT4水平较A组和B组更佳(P<0.05);而B组稍好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甲状腺药物对131I治疗甲亢的疗效有明显影响,导致疗效降低,甲状腺功能下降,在治疗时应注意用药方案的选择。

关键词:抗甲状腺药物,131I治疗,甲亢,甲状腺激素

参考文献

[1]Sakr SA,Mahran HA,Nofal AE,et al.Effect of selenium on carbimazole-induced testicular damage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albino rats[J].Journal of trace element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Organ of the Society for Minerals and Trace Elements(GMS),2011,25(1):59-66.

[2]罗志敏.对抗甲状腺药物有不良反应的甲亢患者应用131I治疗的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1):113-115.

[3]张冬梅.甲硫咪唑与131I治疗老年甲亢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1):122,124.

[4]夏俊勇,金晓毛,程义壮,等.131I治疗Graves甲亢后早发甲减的危险因素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8):1376-1378.

[5]黄际远,宋文忠,戴庆靖,等.131I治疗中重度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4,30(11):1144-1148.

[6]Ochi Y,Kajita Y,Hachiya T,et al.A novel hypothesis for the etiology of Graves'disease:TSAb may be thyroid stimulating animal Ig G-like hormone and TBAb may be the precursor of TSAb[J].Medical hypotheses,2012,78(6):781-786.

[7]秦淑兰,邱柳芸,刘小华,等.131I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Meta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9):8799-8803.

抗甲状腺治疗 篇8

关键词:131I,抗甲状腺药物,甲亢

甲亢为临床常见内分泌疾病之一, 131I治疗甲亢在我国已经有60余年历史, 现在越来越被大部分临床医生认识并接受。然而, 广大基层老百姓仍然缺乏认识或“谈核色变”, 害怕它会带来严重副作用。我科在做好科普宣传工作的同时, 采用中小剂量131I联合抗甲状腺药物 (ATD) 治疗甲亢, 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搜集我科2005年12月-2008年12月收治甲亢患者, 符合“核医学”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适应证[1]。共计756例, 男248例, 女508例;年龄12~68岁。病程15d~10余年。初发甲亢253例, 曾行ATD 治疗498例, 术后复发5例。

2方法

对756例甲亢患者采用中小剂量131I (由中国原子高科提供) 即每克甲状腺组织60~90μCi, 据131I剂量=计划用量×甲状腺重量 (g) /甲状腺最高摄131I率公式计算, 并结合患者的年龄、病程、甲状腺大小、硬度、甲状腺功能、ATD治疗时间及吸碘率的高低等确定个体化服药剂量 (多数患者服药剂量在3~8mCi/疗程) , 小剂量<4mCi, 中剂量4~8mCi。中重度甲亢于131I治疗后3~7d开始常规联合ATD治疗 (甲巯咪唑片或丙基硫氧嘧啶片) , 根据病情逐渐减量至停药, 疗程<2个月, 若有过敏、明显肝损害、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者停用并对症处理。

对于重度甲亢、合并心脏病、周期性麻痹等患者先行综合治疗待病情相对平稳后再行131I联合ATD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随访时间:3月内定期来院查血常规等相关检查, 不适随诊, 分别于治疗前、3个月、6个月、1年、3年化验甲状腺功能。未愈及好转的患者服下一疗程均在治疗6个月后。

3疗效判定

随访半年以上, 治愈:甲亢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甲状腺明显缩小或正常, 甲状腺功能正常;好转 (含复发) :甲亢症状体征部分消失, 甲状腺部分缩小, 甲状腺功能未达标或又回升者;未愈:甲亢症状无改善或反有加重, 甲状腺未缩小, 甲状腺功能无好转;甲减:出现甲减症状, 甲状腺明显缩小, 甲状腺功能减低[2]。

4结果

131I治疗患者小剂量77.5%, 中剂量22.5%;1疗程77.9%, 2疗程16.5%, 3疗程以上5.6%。疗效判定:痊愈96.5%, 好转3.5%, 未愈0%, 甲减12%;甲状腺缩小情况:治疗后67.7%未触及, 24.9%明显缩小 (I度) , 7.4%部分缩小 (Ⅱ度) ;甲减发生情况:早发77例, 1年内恢复正常54例, 3年后恢复正常3例, 晚发13例。

治疗后随访3年内甲亢症状2月内较前加重214例, 均及时给予ATD等综合处理, 高代谢综合征、急性放射性甲状腺炎、甲亢性心脏病、周期性麻痹、大部分突眼等得到较好控制, 突眼加重2例, 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未见死亡病例。

5讨论

我们地处基层县级医院, 多数患者来自农村, 苦于对甲亢的治疗方法不甚了解, 而且许多县级医院尚未开展甲亢核医学治疗, 多数患者害怕手术, 只能长期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由于此治疗复发率高, 依从性较差, 久而久之, 许多患者对此病治愈失去信心, 如今, 又有许多个体诊所骗子鼓惑患者说中药能彻底治愈, 使患者蒙受经济损失, 延误治疗, 导致甲亢病情加重, 患者特别烦恼。笔者通过制作宣传栏、发送宣传单、教其上网查询、向患者耐心解释等方式让他们认识该病诊治方案, 消除思想误区, 减少“谈核色变”, 对是否影响生育, 致癌、血液病、永久性甲减等作相关解释。131I治疗甲亢的好处远远大于副作用, 它疗效好, 副作用少, 简便价廉, 复发率低。

我科自开展核医学治疗工作以来, 一直致力于甲亢治疗的经验总结, 力争在早日治好甲亢的同时, 尽量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确保患者的安全。

近4年来, 我们采用中小剂量131I联合ATD治疗甲亢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 有如下优势: (1) 应用中小剂量131I治疗甲亢可以减少急性放射性甲状腺炎的发生, 防止甲状腺水肿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的发生, 必要时应用强的松口服可及时控制病情; (2) 大剂量131I治疗后可能加重甲亢症状及合并症的发生, 增加患者不适; (3) 可以减少因131I剂量因素所致甲减的发生, 若未达到预定疗效可重复治疗, 直至治愈, 便于掌握控制病情的剂量[3]; (4) 对于中重度甲亢131I 治疗后2个月内联合ATD治疗可以较早缓解病情及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4]; (5) 减少大剂量ATD治疗的副作用和手术过多的并发症带来的风险。总之, 笔者认为中小剂量131I联合ATD治疗策略既能使患者早日康复, 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风险, 可作为大多数甲亢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永学, 主编.核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260.

[2]吴华.核医学临床指南〔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199.

[3]魏林凤, 闫锋, 曾本善, 等.小剂量131I治疗甲亢的临床评价〔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03, 10 (2) :78-79.

上一篇:电话录音系统下一篇:审计失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