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显像(精选7篇)
甲状腺显像 篇1
Graves病(Graves’ Disease,GD)是一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病率为1%~2%,主要的治疗方法有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性碘(131I)治疗、手术治疗等[1,2]。对于病情不复杂的GD患者,131I治疗见效迅速、经济、简便、安全,缓解率高、复发率低。根据辐射安全法规,个体化剂量方案被用于确定131I治疗剂量,计算公式[3]如下所示:
其中,D代表放射性131I治疗剂量(MBq),U是24 h摄131I率(%),C是一个常量,通常取3.7 MBq/g,V是甲状腺体积(m L)。由公式(1) 可知,放射性131I治疗剂量正比于甲状腺体积,因此甲状腺体积的精确测定程度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剂量。
在传统的核医学检查中,若甲状腺外形是规则的,甲状腺边界通常使用固定阈值来分割;若外形不规则,则采用手工勾画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来分割[4,5,6]。但是采用固定阈值算法分割甲状腺区域没有考虑到甲亢患者甲状腺核素成像的个体差异性,因而精确度较差,而手工勾画感兴趣区具有费时、冗长和高度依赖操作者等缺点。为了克服这些不足,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阈值的图像分割算法,可以全自动、精确地分割出甲状腺区域,并能够用于甲状腺体积测定。每叶甲状腺体积测定公式[7]如下所示:
其中V、A和L分别代表甲状腺体积、甲状腺正面投影面积和甲状腺的高度,K取0.32。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研究选取南京市第一医院核医学科2015 年1~6 月进行核素静态显像的30 例GD甲亢病人,并测定其24 h的摄131I率。采集设备是西门子双探头SPECT/CT,病人采用仰卧姿势。图像采集参数设置如下:前位视野,矩阵256×256×16,计数300k,放大倍数3.2。
1.2 方法
1.2.1 图像分割流程
本研究提出的图像处理流程分为预处理、图像分割、感兴趣区(ROI)自动识别和甲状腺体积测定4 部分。首先,采用高斯平滑滤波器和取大滤波器对图像进行预处理,以降低图像中的椒盐噪声,突出目标主体甲状腺;其次,采用自适应阈值算法分割出甲状腺区域,并配合使用形态学操作;然后,在分割出的甲状腺区域上设置参考点,得出最大高度和每叶甲状腺面积;最后,使用公式(2) 计算甲状腺体积。图像处理流程,见图1。
1.2.2 图像预处理
受成像原理限制,甲状腺核素显像的图像伴随着高噪声,为了更多地保留甲状腺部分,突出目标主体信息,需要对图像进行预处理来改善图像质量。本研究采取的预处理策略是:首先用高斯平滑滤波器压制噪声,然后用取大滤波器突出甲状腺轮廓。
高斯滤波器由公式(3)[8]给出,其中 σ 取1.4,滤波后图像用Igau表示。取大滤波器由公式(4) 给出,其中Sxy是以像素点(x,y) 为中心的3×3 掩模图像,(s,t) 是Sxy子图像中的空间点。
甲状腺核素显像的图像灰度范围较窄,图像对比度较差,需要进行图像灰度增强。本研究先对预处理图像进行拉普拉斯变换,然后与原始图像叠加,最后进行幂率变换,达到突出图像细节部分,扩展图像灰度范围的作用。所得图像用Ienh表示。
1.2.3 图像分割
图像分割指将图像分成各具特性的区域并提取出感兴趣目标的技术和过程,分割算法有阈值法、边界探测法和匹配法等。本研究采用自适应阈值法提取甲状腺区域,主要步骤如下。
(1)在图像上选取3 个感兴趣区域,分别位于甲状腺边界区域、背景区域和甲状腺区域,尺寸大小均为8×8 ;再引入一个权重因子,可以区分前景目标、背景、甲状腺边界,因此可用于调节阈值,如公式(5) 所示。Ri代表整幅图像的平均灰度值与第i个ROI平均灰度值的比值,Mwhole是整幅图像的平均灰度值,MROIi代表第i个ROI的平均灰度值。
(2)用公式(6) 计算阈值[9]。Ti代表第i个ROI的阈值,GROIi是第i个ROI累积分布函数值的35% 对应的灰度值。
(3)图像二值化。将ROI中小于阈值的灰度值设置为0,大于阈值的灰度值设置为1,根据ROI和图像尺寸大小,共排列249×32 个ROI,对其进行二值化处理,直到整幅图像全部转化为二值图像。
(4)形态学处理。通过膨胀与腐蚀操作排除图像上的小孔。
1.2.4 ROI自动识别
由于甲状腺通常是类椭圆形的,因此可以通过设置参考点来计算其面积和高度[10]。为了达到自动识别甲状腺的目的,本研究设置了8 个参考点,见图2。当甲状腺形状规则时,长短轴距离即为甲状腺的长度,遍历图像中非0 像素点即可求得甲状腺区域面积。当甲状腺形状不规则时,尤其是有所重叠时,将8 个参考点和交叉点分为4 组,每3 个点一组,分别是[Pveur(P1),Plefr(P2),Plur(Q)],[Plefr,Pvedr,Pldr],[Pveur,Prigr,Prur] 和[Prigr,Pvedr,Prdr],将其带入二次贝塞尔公式B=(1-t)2P1+2t(1-t)Q+t2P2,得出4 条曲线,就可以有效地分离两叶甲状腺区域,减少重叠效应。
注:a.设置8个参考点;b.4条贝塞尔曲线。
2 结果
本研究选用甲状腺超声体积测定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将本研究提出的方法与现有的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评价指标为相关度(R2)、偏差(B)、精度(P)、相对误差(RD)等,R2值越大,B、P、RD越小,表明该方法测得值与参考值越接近。
2.1 甲状腺图像分割结果
甲状腺核素显像的图像分割流程的关键步骤见图3,可以看出预处理所得的图像对比度明显提高,得到了一个均匀的二值图像,利用参考点画出的曲线,有效地分割出了左、右两叶甲状腺区域。
注:a.原图;b.预处理结果;c.3个ROI;d.分割结果;e.设置参考点;f.重叠效应。
2.2 不同方法的甲状腺图像分割结果比较
基于不同方法的甲状腺图像分割结果见图4。可以看出,手动分割法的结果比较粗糙;Van Isslt法分割存在过度分割现象,所得的甲状腺区域过大;Pant法分割存在分割不足现象,所得的甲状腺区域过小;本研究所提出的分割方法可准确分割出甲状腺区域。
注:a.手动分割法;b.Van Isslt法(30%阈值分割);c.Pant法(20%阈值分割);d.本研究方法。
2.3 不同方法测定甲状腺体积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比较
以超声测得的甲状腺体积作为参考标准,对4 种方法测得的30 例GD甲亢患者的甲状腺体积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本研究提出的方法的相关度最高(R2=0.99),且精度(P=±2.14 m L)最高,测量偏差(B=0.9)、相对误差(3.2%±4.36%)最低。
2.4 不同方法测定甲状腺体积的相对误差比较
本研究选用相对差异(RD)法评价各方法与超声测定的甲状腺体积的相对变化趋势,计算方法由公式(7) 给出[11],其中VUS表示超声测量的甲状腺体积,Vi是第i种方法测量的甲状腺体积。对不同方法测定甲状腺体积的相对误差求期望和标准差,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具有最小的期望值(3.2)和标准差(SD=4.36)。
3 讨论
13 1I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GD甲亢患者的方法,其中甲状腺体积的精确测定对制定个体化剂量方案至关重要。甲亢的检查与治疗是核医学科的常见项目,考虑到治疗环境,有必要开发一种适用于核医学科的甲状腺体积测定方法,避免过度依赖超声和磁共振测定。在传统的甲状腺静态显像中,甲状腺区域通常由固定阈值分割或者手工勾画获得,但固定阈值分割没有考虑到甲亢病人甲状腺的个体差异;而手工分割耗时,且高度依赖于影像医师,无法保证甲状腺体积测定的精确度,进而影响放射性碘剂量的确定。
本研究提出了基于自适应阈值的分割算法,可以全自动地分割出甲状腺区域,配合参考点技术可以成功计算出甲状腺的最大高度和面积,不论甲状腺形状规则与否。由表1 可知,使用本研究方法测定的甲状腺体积与超声测得的结果具有很高的相关度,且其偏差较低,精度较高,表明该方法的测定效果明显优于其他3 种方法。由表2 可知,该方法测定的相对误差也明显小于其他3种方法。
综上,本研究提出的甲状腺体积测定方法是可行的,有助于核医学科医生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剂量方案。
参考文献
[1]孙云钢,蒋宁一,刘生,等.131I治疗Graves′病后早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1,32(24):3212-3214.
[2]李林,沈绍群.131I固定剂量法治疗甲亢近期疗效观察[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6(5):752-753.
[3]Huang JY,Lin KJ,Chen YS.Fully automated computer-aided volume estimation system for thyroid planar scintigraphy[J].Comput Biol Med,2013,43(10):1341-1352.
[4]Van Isselt JW,de Klerk JM,Koppeschaar HP,et al.Iodine-131uptake andturnover rate vary over short intervals in Graves’disease[J].Nucl Med Commun,2000,21(7):609-616.
[5]杨晓鹏,蔡超峰,潘珩,等.手背静脉图像预处理算法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10):20-23.
[6]谢勇,夏欣,琚生根,等.自适应窗口的图像平滑去噪[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0(3):503-508.
[7]王丽丽,宋余庆.一种医学图像增强算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9):1274-1277.
[8]王崴,王晓军,刘晓卫,等.基于图像复杂度的图像分割算法[J].探测与控制学报,2015,37(3):5-9.
[9]钱卫星,黄丽亚.二维Otsu自适应阈值快速算法的改进[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6(4):427-431.
[10]吴一全,朱兆达.图像处理中阈值选取方法30年(1962-1992)的进展(一)[J].数据采集与处理,1993,8(3):193-201.
[11]李杰,陈国栋.基于改进区域生长算法的肝脏管道图像分割方法[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10):19-23.
甲状腺显像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06—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及附属瑞金医院的12例(15处)良性异位甲状腺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女11例,男1例;年龄7~61岁。 所有患者检查前均无甲状腺手术史。12例患者的基本资料见表1。病灶位于舌、舌下和喉前的单发异位甲状腺分别有2例、 6例和1例,舌及舌骨下、舌及颏下的双异位甲状腺分别有2例和1例;11例无正常颈前甲状腺;7例合并异位甲状腺相关的症状,其中吞咽困难2例,异物感4例,出血1例;5例无明显症状。6例7处因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较轻而未接受手术,6例8处因吞咽困难、异物感和出血接受外科切除手术(3例接受自体移植术,3例接受次全切除术),其中良性甲状腺组织7处,结节性甲状腺肿1处。核素平面、SPECT/CT显像或病理组织学检查作为诊断异位甲状腺的“金标准”。所有肿块通过病理组织学或临床随访(不少于1年)证实为良性。
1.2仪器与方法11例13处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使用Light Speed 16或Light Speed 64 CT扫描仪(GE Healthcare, Milwaukee,WI)。CT增强扫描在核医学检查(核素平面显像、SPECT/CT)后或至少2周前进行。扫描范围从颅底至胸骨上窝。扫描参数:层厚5 mm,视野23 cm,电压120 k V,电流200~300 m As,矩阵256×256。以2.5 ml/s通过肘前静脉注射80 ml碘帕醇(Iopamiro 320,Bracco,Milan)或碘普罗胺(Ultravist 300,Schering),于注射后50~60 s行增强扫描。
4例6处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1.5T MRI显像仪(Signa,GE Healthcare,Milwaukee,WI),表面线圈为头颈联合线圈,扫描参数: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轴位T1WI :TR 600 ms,TE 11 ms ;轴位或矢状位T2WI :TR 4700ms,TE 85 ms ;视野20~24 cm,矩阵256×256,层厚5 mm。 静脉注射对比剂钆喷酸葡胺(Gadolinium-DTPA,Magnevist, Schering)。行常规MRI增强扫描,剂量为0.1 mmol/kg。
核素显像采用GE Infinia hawkeye 4型显像仪,12例15处行核素(99TcmO4-,131I)平面显像(GE Infinia hawkeye),10例静脉注射99TcmO4-111~185 MBq(3~5 m Ci)后20 min显像, 2例分别口服3.7 MBq和5.5 MBq(100 μCi和150 μCi)131I后48 h显像。扫描参数:99TcmO4-和131I平面显像分别使用低能高分辨率准直器和高能通用型准直器,静态平面采集5 min, 采集范围从舌根至上纵隔,矩阵256×56。
3例3处在同一床位行SPECT/CT(GE Infinia hawkeye) 检查,矩阵128×128,放大倍数1.2~1.5。
1.3图像分析CT和MRI图像由2名放射科主任医师判读并达成共识,包括异位甲状腺的大小、形状、密度(CT)、 信号强度(MRI)和强化(CT和MRI)的特点。病灶大小以异位甲状腺的最大直径为准,形状分为类圆形和不规则形, 边界分为清晰和不清晰。CT平扫中异位甲状腺的密度以周围软组织作为参照分为高密度、稍高密度和等密度。MRI平扫中异位甲状腺的T1WI和T2WI信号强度与邻近骨骼肌相比,分为低信号(信号强度小于骨骼肌)、等信号(信号强度与骨骼肌相等)、稍高信号(信号强度大于骨骼肌但小于颌下腺)和高信号(信号强度大于等于颌下腺)。CT和MRI的强化程度分级为低度、中度和高度:密度或信号强度低于或等于相邻骨骼肌定义为低度,大于骨骼肌但小于或等于正常颌下腺为中度,大于正常颌下腺为高度。核素平面显像和SPECT/CT图像由2名核医学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各1名)判读并达成共识。异位甲状腺对核素的摄取在核素平面显像中经目测分为阳性、模糊和阴性;SPECT/CT中, 核素在异位甲状腺中的分布经目测分为局灶和弥漫分布。
1.4病理标准标本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见正常甲状腺组织且无恶性表现即诊断为良性异位甲状腺。
2结果
2.1异位甲状腺的CT与MRI表现异位甲状腺的CT与MRI表现见表1。15处异位甲状腺均呈类圆形,边界清晰, 无局部侵犯,最大直径为1.0~4.6 cm(平均2.3 cm)。 CT平扫中,12处异位甲状腺呈高密度(图1A),其中7处经病理证实为良性异位甲状腺,1处呈稍高密度(图2A),病理提示为出现囊性改变的结节性甲状腺肿,13处异位甲状腺的CT值为72~127 HU(平均96 HU);CT增强扫描中,所有异位甲状腺均呈高度强化,其中4处呈均匀强化,9处呈不均匀强化(图1B、图2B),CT值为119~185 HU(平均150 HU)。
MRI T1WI中,5处呈等信号(图1C),1处呈稍高信号; MRI T2WI中,3处呈等信号,3处呈稍高信号(图1D)。 MR增强扫描中,6处均呈不均匀强化,其中5处呈低度强化, 1处呈中度强化(图1E)。
2.2异位甲状腺的核素平面及SPECT/CT显像表现异位甲状腺的核素平面及SPECT/CT显像表现见表1。15处异位甲状腺均摄取核素(99TcmO4-或131I),14处在核素(99TcmO4-或131I)平面显像中呈阳性(图2C),1处在核素(99TcmO4-)平面显像中表现模糊(图1F)但在SPECT/CT(99TcmO4-)中呈阳性(图1G),病理提示为良性异位甲状腺组织。SPECT/ CT提示核素在2处异位甲状腺中呈局灶分布(图1G,图2D、E),1处呈弥漫分布。
3讨论
异位甲状腺比较罕见,通常由于甲状腺胚胎发育异常在下降过程中停留在舌盲孔与正常甲状腺峡部之间,年轻人常见,多发于女性[10]。异位甲状腺的初步评估包括体格检查、超声诊断和甲状腺功能测定。然而,体格检查和超声诊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师的经验和所使用的设备[11]。本研究回顾分析了15处异位甲状腺在CT、MRI、核素平面及SPECT/CT显像中的影像学特征,为提高异位甲状腺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多数异位甲状腺表现为头颈部单发肿块[4],合并2处[5,12]或3处[13]异位甲状腺的患者较为罕见。对于头颈部出现的肿块,临床医师通常首选CT或MRI检查。既往研究[3,4]显示异位甲状腺在CT平扫中的密度高于周边软组织,但本研究发现在诊断中还需考虑异位甲状腺合并其他病变造成的密度改变,如非常罕见的来源于异位甲状腺的结节性甲状腺肿。 本研究还发现CT增强扫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异位甲状腺, 13处异位甲状腺均呈高度强化,包括出现囊性改变的异位结节性甲状腺肿,这与Kobayashi等[14]的发现一致。与CT相比,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且无辐射风险,但是本研究发现仅依据MRI的T1、T2信号以及强化程度很难做出准确诊断。虽然6处异位甲状腺在T1WI和T2WI中呈等或稍高信号,但是Takashima等[15]认为该信号与一部分非霍奇金淋巴瘤和腺样囊性癌的信号相似;本研究MRI的强化程度也缺乏特征性,结果显示5处呈不均匀低度强化,1处呈不均匀中度强化,而杨本涛等[16]报道异位甲状腺在MRI增强扫描中呈高度强化。本研究还发现15处异位甲状腺在CT或MRI中均呈类圆形,边界清晰且无局部浸润,且多数患者无正常颈前甲状腺,该特征可作为CT和MRI诊断异位甲状腺的一条重要线索。
注:*:含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
图1 女,54岁,舌下异位甲状腺。CT平扫示病灶呈高密度(箭,A),CT增强扫描呈不均匀高度强化(箭,B);T1WI(箭,C)呈等信,T2WI(箭,D)呈稍高信号,MR增强扫描呈不均匀中度强化(箭,E);99TcmO4 -平面显像显示99TcmO4 -在舌根部的摄取分布模糊,正常(F);99TcmO4 --SPECT/CT显示99TcmO4 -呈局灶分布(箭),部分区域(星号)未摄取99TcmO4 -(G)
图2 男,60岁,舌下异位甲状腺(结节性甲状腺肿)。CT平扫示病灶呈稍高密度(箭,A),CT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高度强化 (箭,B);99TcmO4 -平面显像显示病灶呈阳性(箭,C),正常甲状腺未见显示;99TcmO4 --SPECT/CT中99TcmO4 -呈局灶分布(箭),部(星号)未摄取99TcmO4 -(D、E)
对于行CT或MRI检查后拟诊断为异位甲状腺的肿块, 核素(99TcmO4-,123I或131I)平面显像是确诊的最佳方法[17]。 本研究发现,由于99TcmO4-可以被鼻黏膜、唾液腺、口腔等部位非特异吸收或浓聚造成部分异位甲状腺难以诊断,但SPECT/CT可弥补核素(99TcmO4-)平面显像的这一缺点,而且SPECT/CT显示核素在异位甲状腺中呈局灶或弥漫分布。 基于核医学的成像原理,只有有功能的甲状腺组织才能摄取核素。因此,核素在部分异位甲状腺中的局灶分布提示异位甲状腺中的某些部分功能低下,这一特点可以协助医师在实施甲状腺自体移植术中充分保护有功能的异位甲状腺组织, 从而达到较好的移植效果。
异位甲状腺中恶性病变的发生率仅为1%[18],但鉴别其良恶性非常重要。在2001—2013年的英文文献中,仅6篇病例报告描述了恶性异位甲状腺的CT表现(其中4例行核素平面显像)[18,19,20,21,22,23],包括5例乳头状癌[18,19,20,21,22]和1例滤泡状癌[23], 均为单发肿块。在CT平扫中均呈类圆形,高密度,边界清晰, 无局部浸润,5例[18,19,20,21,22]行增强扫描,4例呈不均匀[18,21,22]或均匀[20]高度强化,另外1例呈不均匀中度强化[19],4例在核素(99TcmO4-,123I)平面显像[18,19,20,23]中呈阳性。上述CT与核素显像表现与本研究中的良性异位甲状腺基本相仿,说明异位甲状腺的形状、密度、边界、对周边的侵犯、在CT中的强化特点以及在核素平面显像的结果不能鉴别其良恶性, 病理学仍然是鉴别其良恶性的唯一手段。
对异位甲状腺正确诊断的主要困难在于其发病率低。本研究表明,如果年轻女性通过CT发现舌根或舌下有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晰,局部无浸润侵犯,平扫呈高密度,增强扫描呈高度强化,则需排除异位甲状腺的可能。舌或舌下异位甲状腺必须与其他舌根部肿块相鉴别,良性病变(如舌扁桃体肥大、会厌囊肿和黏液潴留性囊肿[12])在CT平扫中往往呈等或低密度表现,强化并不明显;但部分舌根部血管瘤以及恶性病变(如鳞状细胞癌、淋巴瘤以及神经鞘膜瘤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强化,因此核素平面显像作为一种非创伤性检查对确诊异位甲状腺仍然有较大价值。对于核素平面显像中仍较模糊的患者,或需要自体移植术的患者,可以行SPECT/CT进一步检查,不仅能够提高核素诊断的准确性, 还可了解异位甲状腺中具有功能的区域,使其在手术中得以保护,但是核素显像尚不能准确鉴别同样可以摄取核素的甲状腺癌转移灶[17]。
本研究的局限性:本研究为样本量较小的回顾性研究; 大部分异位甲状腺行CT增强扫描和核素平面显像,行MRI增强扫描和SPECT/CT的例数相对较少;15处异位甲状腺均位于头颈部,异位甲状腺还可以出现在气管、胸腔和膈下, 但是这些部位的异位甲状腺相对于头颈部异位甲状腺更为罕见,有待今后积累更多样本量进一步探讨。
甲状腺显像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1年本院以咽喉痛或颈痛为主诉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255例,男87例,女168例,年龄18~63岁,平均29.5岁,其中行甲状腺静态显像者161例,行甲状腺吸碘率检查者94例。以上病例均经临床确诊,诊断标准为有咽喉痛或颈痛病史,查血为亚甲亢或轻度甲亢,血沉增高,经临床拟诊亚急性甲状腺炎并治疗且随诊至少半年,症状消失及复查甲功呈典型亚急性甲状腺炎改变者。
1.2 检查方法
甲状腺静态显像采用西门子e.cam Variable Angle双探头SPECT机,配以高分辨率低能准直器,检查前肘静脉注射99TcmO4-18.5MBq (5mCi) 后15min后取仰卧位行甲状腺平面静态显像。
甲状腺吸碘率检查则采用甲功仪,检查前患者空腹口服131I溶液18.5KBq (5μCi) ,并于3h及24h取坐位以甲功仪对准患者颈部甲状腺位置测出其3h及24h的吸碘率。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甲状腺静态显像与甲状腺吸碘率阳性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55例以咽喉痛或颈痛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中,161行甲状腺静态显像,其中颈部软组织本底增高、双叶甲状腺显影差或不显影者125例,颈部软组织本底稍增高、一侧或局部甲状腺显影差者20例,双叶甲状腺显影大致正常者16例,94例行甲状腺碘率检查,甲状腺吸碘率降低,且24h吸碘率<10%者88例,另外6例吸碘率大致正常。若以甲状腺静态显影异常为阳性,甲状腺吸碘率降低且24h吸碘率<10%为阳性,见表1。
3 讨论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肉芽肿性甲状腺炎, 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好发于冬春、秋冬季节, 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现在一般认为是病毒感染或某些细菌感染所致的自身免疫性炎症;临床上表现为起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如发热、咽喉痛、颈痛或出现甲状腺部位疼痛, 可放射至下颌,耳部等,因早期甲状腺滤泡细胞有炎症、破坏,实验室检查早期可有血清TSH降低,T3、T4等一过性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以后T3、T4及血沉等可恢复正常。本病的诊断一般不难,但因患者早期常有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史,继而出出发热、咽喉痛或颈痛、吞咽加重等,可能首先就诊于耳鼻喉科、呼吸科等,而容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等;除了有咽喉痛或颈痛的病史,亚急性甲状腺炎早期TSH降低,T3、T4一过性升高期间,可出现心悸、怕热多汗、消瘦等,亦可与轻度甲亢患者合并咽喉炎相混淆,造成诊断上存在一定困难;另外还有一部分患者合并有甲状腺肿大或结节,也可能误诊为甲状腺肿瘤而手术,这都应该引起临床上足够的重视。
以上甲状腺静态显像阳性率与甲状腺吸碘率阳性率比较, 经卡方检验, χ2=0.55, P>0.05, 无统计学差异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辅助检查中以核医学科的甲状腺吸碘率检查及甲状腺静态显像应用最多;目前甲状腺吸碘率检查对于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作用已得到公认,是确诊的标准之一。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因早期甲状腺滤泡细胞有炎症、破坏,其存储的甲状腺素大量释放入血,导致甲状腺吸碘功能明显降低(通常24h吸碘率<10%),而血中TSH降低,T3、T4增高,呈所谓的“分离现象”,对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以后随着病情的恢复则可恢复正常。但是甲状腺吸碘率检查应用起来最大的缺点就是过于烦锁、耗时,患者需空腹口服131I溶液,3小时测定一次吸碘率,而且24h后还需再次测定吸碘率,需2d时间,有的还有2h、4h及24h各测一次吸碘率的,更为烦锁,导致不少患者觉得难以接受。而甲状腺静态显像则较为简便、快捷,只需静脉注射99TcmO4-18.5MBq (5mCi) 后15min行甲状腺平面静态显像,基本上1h内可完成检查,2h左右即可取得报告,患者较容易接受。甲状腺静态显像对亚急性甲状腺炎也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典型的表现为双侧甲状腺显影模糊,边界不清,摄锝功能低下,颈部软组织本底增高,部分也可表现为与颈部疼痛相对应的一侧或局部甲状腺显影差、边界欠清,颈部软组织本底稍增高,这可能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发展过程及程度有关。而单纯的上呼吸道感染或咽喉炎则甲状腺静态显像正常,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则表现为甲状腺摄锝功能明显增高,因而甲状腺静态显像对以咽喉痛或颈痛为主诉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结合临床病史、甲功、血沉等检查,可将其与单纯的上呼吸道感染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等相鉴别。
综上所述,甲状腺静态显像为诊断以咽喉痛或颈痛为主诉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准确的检查方法,阳性率很高,达90.1%,且与甲状腺吸碘率的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我们认为凡是以咽喉痛或颈痛为主诉的怀疑或需排除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均应以甲状腺静态显像为首选检查。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静态显像在以咽喉痛或颈痛为主诉的亚急性甲状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5例经临床确诊的以咽喉痛或颈痛为主诉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 其中161例行甲状腺静态显像, 94例行甲状腺吸碘率检查, 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161例行甲状腺检查患者中, 阳性者为145例 (90.1%) , 94例行甲状腺吸碘率检查, 阳性者为88例 (93.6%) , 经χ2检查, P>0.05, 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甲状腺静态显像为以咽喉痛或颈痛为主诉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准确的检查方法, 可作为以咽喉痛或颈痛为主诉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首选。
关键词:甲状腺静态显像,咽喉痛,颈痛,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26.
[2]张轶斌.张延龄.亚急性甲状腺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488-489
[3]侯永健.放射性核素技术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评价 (附47例报道) [J].中华核医学杂志, 1982, 2 (2) :108.
[4]廖二元, 超楚生.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709.
甲状腺显像 篇4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统计2006-07~2008-06济南军区总医院门诊和住院67例结甲患者, 年龄7~89岁, 平均43.5岁。男12例, 女55例。其中良性病变64例, 甲状腺癌3例。所有病例均经普通超声、SonoCT检查, 并与组织学穿刺、手术及病理对照。
1.2 仪器和方法
1.2.1 仪器
使用Philips-iU22型彩色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5~12MHz, 并具有SonoCT检查成像软件, 采用仪器特别设置的甲状腺检查条件。
1.2.2 检查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颈后垫高, 下颌上扬, 充分暴露颈部。首先应用普通超声观察甲状腺结节的声像特征并测量, 选择最佳图像冻结、存图。再按动SonoCT键进入SonoCT成像状态, 待图像清晰后, 再次冻结图像, 存入光盘及超声工作站, 以备后期比较分析。
1.2.3 图像分析
选择富有经验的超声诊断医师4人对甲状腺结节的边界、细微结构、界面可见度、不同内部回声及伪像和干扰进行分析, 并进行相关的统计。依照强回声伴周边低回声晕圈、强回声、等回声伴周边低回声晕圈、等回声、弱回声、低回声、囊实性混合回声 (实质等回声为主) 、囊实性混合回声 (液性回声为主) 、内部伴有钙化 (细沙状钙化及粗颗粒钙化) 等标准进行分类统计, 依次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Ⅵ型、Ⅶ型、Ⅷ型、Ⅸ型及Ⅸa与Ⅸb二个亚型。
2 结果
2.1 一般结果及超声表现
67例结甲患者术前统计并与组织学穿刺及术后病理对照, 共469个结节, 其中结甲结节407个 (86.8%) , 并存腺瘤15个 (3.2%) , 局限性桥本病结节36个 (7.7%) , 亚急性甲状腺炎局灶状结节7个 (1.5%) , 甲状腺癌恶性结节4个 (其中1例为双叶癌, 0.85%) 。SonoCT显示甲状腺结节良性465个 (99.1%) , 恶性4个 (0.85%) 。Ⅰ~Ⅳ型类结节, 无论为强回声、等回声及周边有无晕圈者均显示率高, 约占结节的60%, Ⅴ~Ⅵ型类弱低回声结节显示率为20%, Ⅶ~Ⅷ型类结节显示率为10%, Ⅸ型类结节回声显示约占10%, 其中, Ⅸa类占6%, Ⅸb类占4% (表1) 。
2.2 SonoCT技术与普通超声对结节结构显示的比较
SonoCT技术使病变内部结构的信息含量增加, 边界和界面可见度提高 (图1) 。而对于以液性病变为主的结节, 在SonoCT条件下其结节侧壁声影则完全被抑制, 侧壁效应消失 (图2) , 从而更清晰地显示结节周边回声特征。对于普通超声所显示的液性回声为主的结节后方增强效应, SonoCT技术则可以完全不显示 (图2B、3) , 或者后方增强区域明显缩小。但是, 对于同类结甲结节内的液性暗区, 其内透声的清晰度则与普通超声所显示的图像无明显差异 (图4、5) 。
A. 普通超声显示结节边界欠清晰;B. 应用SonoCT技术后甲状腺结节声像图
A. 结节侧壁声影消失; B. 结节后方增强效应缩小, 局部增强回声消失
A.应用So-noCT技术后图像;B.普通超声图像
A. 应用SonoCT技术后图像;B. 普通超声图像
3 讨论
结甲的发病率很高, 以中年女性多见。临床对于结甲, 由于其术后复发率高, 手术治疗并非首选。而结甲与甲状腺癌, 特别是甲状腺微小癌的关系极为密切。微小癌常并存于结甲多发结节之中, 使之结节呈多源性特点, 隐匿性强, 从而导致超声图像复杂而无规律, 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所以对于结甲在术前若能做出正确诊断及鉴别, 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仪器的不断发展, 超声能发现临床不能触及的甲状腺2~3mm大小的结节。典型特征如边界不规则、内部低回声或弱回声、微钙化、后方衰减、周围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结节可能为恶性。[2]可为临床明确诊断并确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意见。
3.1 SonoCT技术及特点
普通超声易受多种人为因素影响, 使得图像质量有所降低, 特别是近场图像易出现干扰或显示不清楚。而浅表器官位置表浅, 体积较小, 尤其在近场出现病变时, 易受诸如图像边界模糊、内部回声清晰度差等客观存在的多种因素影响。而SonoCT技术图像所显示各组织结构清晰, 层次分明, 与局部解剖断面图相类同, 恰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SonoCT诊断技术是具有独特获取和处理超声图像的新技术, 是一种多平面的层析摄影图像, 获取于不同视觉角度, 然后将这些图像组合成一定时高帧频的合成图像。在单一扫描时, 具有9个转换角, 使之比普通超声波多9倍的诊断信息, 从而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1]。其特点为:组织分辨率高, 噪音干扰明显减少, 图像清晰度明显提高。对普通超声不能很好显示的病变区域, 乃至遗漏的部分病变, 应用SonoCT诊断技术可加以弥补, 从而提高了细微病变的检出率, 为临床提供更丰富而翔实的信息资料。
3.2 结甲的分类及普通超声图像与SonoCT技术的对比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SonoCT技术对于结甲中Ⅰ~Ⅳ型类结节内部的细微结构、对比清晰度与普通超声图像无明显差别, 其诊断显示率一致。而对于Ⅴ~Ⅷ型类结节内部回声, SonoCT技术图像所显示其清晰度较之普通超声图像有明显提高。其中, Ⅶ~Ⅷ型的结节后方及侧方声影消失, 界面清晰度增高。3例甲状腺癌中共有4个恶性结节, 均为低回声, 同属Ⅵ型类结节, 其中3个恶性结节应用SonoCT技术以后其后方衰减仍存在, 与该技术应用前无明显差别。回顾性分析, 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的边界在SonoCT技术工作条件下多可清楚显示, 而在普通超声条件下, 部分良性结节及恶性结节的边界则显示模糊, 欠清晰。本研究中恶性结节4个, 均为低回声, 其中1例为双叶癌。与普通超声比较, SonoCT技术合成图像光点细致均匀, 解剖层次清晰度高。尤其对甲状腺前层的某些多发的微小结节图像, 普通超声显示模糊而难以确定, 而进入SonoCT成像后, 可清楚显示其病变部位、边界、形态及内部回声,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图像的组织结构细微分辨率。
3.3 SonoCT技术的特点与不足
3.3.1 SonoCT技术的特点
本研究提示SonoCT技术具有如下特点:①易于发现微小结节, 特别针对甲状腺多发结节存在时, 对于密集分布的较小的结节, 尤其是甲状腺侧叶的前层小结节较之普通超声则更易清楚显示, 从而降低了对甲状腺微小结节病变的漏诊率。②可以准确判断结节病变位置, 减少患者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为外科手术及其他检查提供重要的超声影像学信息。③SonoCT技术图像所显示的各组织结构清晰, 层次分明, 图像细密而与局部解剖断面图相类同, 从而提高结节病变的检出率, 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④由于其对结节的界面及内部回声更加细腻、清晰及对伪像的抑制, 又进一步提高了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水平。
3.3.2 SonoCT技术的不足
①在剔除假性钙化的同时, 在SonoCT技术工作条件下的钙化显示率较之普通超声显示率并不高, 特别是针对某些“砂粒”样细小钙化及“簇状”钙化, 本研究出现漏检现象, 而对于较大散在的颗粒状钙化光点则显示清晰。②对于某些结节内部液性暗区或无回声区易与回声极低且均质的实性结节不易鉴别, 故而, 这些结节的SonoCT技术图像与普通超声图像效果对比差别甚小。
参考文献
[1]那桂萍, 周晓东, 王建宏, 等.SonoCT技术在乳腺肿块显像中的临床应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2, 18 (11) :828.
甲状腺显像 篇5
关键词:甲状腺癌,超声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甲状腺癌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5%, 占甲状腺全部肿瘤的2.7%~17.0%, 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左右, 多发于年轻女性, 对生命威胁很大。作者曾总结报告高频超声和彩超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1]。近年来, 随着超声诊断仪的不断改进, 超声显像的分辨力和彩超的敏感性已有很大提高, 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得到进一步改善。我院自1998至2010年以来, 使用高档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癌90例。本结合文献进一步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使用新型彩超检查90例甲状腺癌患者, 男28例, 女62例, 年龄13~74岁, 平均44.2岁。84例发现颈前肿块, 多数近期增大明显, 最短者7天, 最长者达50年, 4例伴有声音嘶哑。其余6例中, 2例因肿瘤位于胸骨后引起呼吸困难伴颈部肿胀而就诊, 4例肿瘤较小 (直径0.8~1.5cm) , 因二维和彩色多普勒显像高度怀疑恶性病变而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65例, 滤泡癌11例, 髓样癌5例, 未分化癌4例, 混合型癌4例, 鳞癌1例。90例中, 17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恶变。
1.2 方法
使用仪器为Philips IV22型和GE Voluson E8型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系统, 探头频率为7.5~12MHz。检查方法为常规直接接触法, 首先测量双叶甲状腺的大小, 然后观察甲状腺肿瘤结节的位置、大小和数量, 边界, 内部回声和后部回声, 甲状腺实质和肿瘤的血流情况。
2 结果
90例甲状腺癌中, 单发甲状腺肿瘤72例, 多发甲状腺结节18例。其中实质性结节79例, 占87.8%, 其余为实质性结节程度不同的液化。肿瘤结节最大为11.8cm×9.6cm, 最小为0.6cm×0.8cm。90例癌结节的二维声像图表现, 86例回声为中低水平, 占95.6% (86/90) , 其中84例为非均匀性, 占97.7% (84/86) , 仅2例 (2.3%) 结节回声均匀;另4例为非均匀性高回声。36例 (占40%, 36/90) 结节内钙化点或砂粒样回声。87例 (96.7%) 癌瘤结节的边界不规则, 多数与周围组织界限模糊, 部分呈蟹足样。90例患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 51例结节内为丰富彩色血流型, 占56.7%;28例为中量血流型, 占31.1%;7例为少量血流型, 占7.8%, 仅4例 (4.4%) 为无血流型。无血流和少血流的结节一般体积相对较小, 本组11例少血流和无血流的结节中, 结节最大直径为0.9~2.4cm, 平均1.47cm。其余79例丰富和中量彩色血流的结节中, 肿瘤体积差异较大, 且彩色血流的多少与体积的大小关系不大。1例直径1.3cm的结节表现为火焰状彩色血流, 本组最小肿瘤0.8cm×0.6cm也表现了丰富彩色血流。49例 (54.4%) 超声提示恶性病变, 其余仅提示了肿瘤的物理性质, 未做病理性质判断。
3 讨论
近几年来, 随着超声诊断仪的不断改进和分辨力和敏感性的提高, 有关甲状腺肿瘤的二维和彩色超声诊断的进一步报道仍不断增加, 对其诊断准确性, 各文献报道间存在差别[2]。提高对甲状腺癌诊断准确性的关键是将其与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等良性病变进行鉴别[3]。根据甲状腺结节回声强度和内部结构的回声状态, 判断其良、恶性是困难的, 本组95.6%表现为不均质的或均质的中低回声, 高回声仅占4.4%。但是仅依据这种低回声水平判断肿瘤良恶性是不可靠的, 因为大多数甲状腺腺瘤和局限性甲状腺炎以及部分结节性甲状腺肿也表现中低回声。肿瘤的边界回声和内部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情况对鉴别良恶性是有帮助的, 本组96.7%癌瘤结节的边界不规则, 多数与周围组织界限模糊, 部分呈蟹足样, 这与绝大多数甲状腺腺瘤边界光滑清晰, 有完整的包膜形成鲜明对照。而结节性甲状腺肿虽然有时边界也不很清晰规则, 但结节性甲状腺肿绝大多数为多发结节, 甲状腺癌瘤很少2个以上。癌结节内丰富的彩色血流表现出瘤体增长迅速, 供血量较大的特点[4]。本组56.7%丰富血流型和31.1%中量血流型也体现了这种特征。另外单发结节内钙化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本组40%癌瘤内有钙化或砂粒样回声, 这在甲状腺腺瘤中几乎没有出现过, 虽然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可以有钙化, 但前者绝大多数为单发, 后者为多发结节, 可为多结节多处钙化, 且钙化灶可以较大。尤其单发的小的甲状腺结节伴有小的钙化, 应高度怀疑癌的可能。本组4例临床触摸不到体检发现的较小癌瘤, 超声检查显示边界较模糊, 欠规整, 有较丰富彩色血流, 其中2例有砂粒样钙化点, 超声诊断促使临床进行了手术治疗。本组根据以上特征, 54.4% (49) 的超声明确提示了恶性病变的诊断, 明显高于以往报道的26.3%。以上资料表明, 新型的高档彩色超声仪, 在甲状腺癌的诊断中的作用逐渐增大。对于超声难以判断良恶性和触摸不清楚的结节, 应行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5]。本组14例触诊不清结节, 超声引导穿刺细胞学检查发现恶性肿瘤细胞, 帮助临床确立治疗方案和手术决心。本组90例中, 31例 (34.4%) 术前对肿瘤的良恶性是不明确的, 术中冷冻病理检查, 才确定肿瘤性质, 使其得以根除。对于单发甲状腺结节伴有钙化, 无论大小都应及早下决心手术, 对于多发结节, 一旦某一结节增长迅速, 就行手术切除, 可以提高甲状腺癌的治愈率。
综上所述, 新型的超声显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提高了甲状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结合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在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 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占江, 蒋苏齐, 吴鸿莉, 等.高频超声显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J].临床军医杂志, 2007, 35 (2) :262-263.
[2]管一帆, 董冰媛.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 2005, 22 (3) :252.
[3]Boris B, Visesl C.Ultrasonic evaluation of benign and malignantnodules in echographieally multinodular thyroids[J].JClini U1-trasound, 1994, 22 (2) :71-75.
[4]Dirk B, Hans J B.Thyroid autonomy with color-coded imagedirected Doppler sonography:internal hypervaaculariztionfor the reeognition of autonomousadenomas[J].J Clin Utrasound, 1997, 25 (2) :63-66.
甲状腺显像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分析2009-06~2010-04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核医学科行131I治疗的诊断有复发或转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纳入标准:(1)成功清除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主要依据为既往治疗剂量的131I-WBS显示颈部无功能性摄碘甲状腺组织;(2)临床诊断复发或转移,主要根据影像学检查(包括颈部B超、CT、MRI、131I-WBS或PET/CT),同时结合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检测结果,最终经穿刺活检证实或临床诊断共筛选出57例患者,男27例,女30例;年龄13~77岁,平均(47.3±15.6)岁;乳头状癌52例,滤泡状癌5例。
1.2治疗情况
患者采用甲状腺激素撤退(停用甲状腺素类药物3~4周)或rh TSH(肌肉注射rh TSH 0.9mg,1次/d,连续2d,次日行131I治疗)介导的131I治疗。57例患者中,52例使用甲状腺素撤退,5例使用rh TSH介导,完成131I治疗前准备,主要根据患者经济或意愿选择。131I治疗前患者血清TSH>30IU/ml。131I剂量参考甲状腺癌NCCN指南和核医学治疗规范,局部肿瘤复发或淋巴结转移患者服用131I剂量为4.44~5.55GBq;肺转移或骨转移5.55~9.25GBq。服用131I后,第5~7天行WBS和SPECT/CT。
1.3显像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行前后位WBS和131I-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使用Siemens Symbia T2型SPECT/CT仪,采用高能平行孔准直器,先行WBS,矩阵256×1024,床速10cm/min,在所发现的常规不能排除污染或生理性等非特异性放射性碘摄取增高部位,行局部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先行发射扫描后透射扫描。SPECT/CT显像矩阵128×128,旋转360°,1帧/5°,15s/帧。CT管电流100m A,电压110ke V,扫描层厚3.0mm,层距1.0mm。迭代法重建(子集4,迭代8),获得的SPECT和CT图像在DICOM工作站完成图像融合。
1.4图像分析
平面图像由2名核医学医师结合患者病情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判读。非甲状腺床区的生理性摄取(包括鼻咽部、唾液腺对称性、胃肠道以及膀胱的摄取),肝脏的弥漫性摄取,体表污染不纳入本研究。其余经视觉判定后认为的放射性摄取增高灶考虑为异常浓聚的转移性病灶。双肺弥漫性转移,或多个病灶融合时病灶数计为1。SPECT/CT图像由1名核医学医师和1名放射科医师共同完成,意见不一致时由3名以上医师共同讨论后达成一致意见。明确浓聚灶的解剖部位,或鉴别转移灶和生理或其他病理性摄取,即认为SPECT/CT具有增益价值。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SPECT/CT与WBS对摄碘转移灶的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灶检出情况
57例术后复发或转移的DTC患者共接受77次131I治疗,WBS和131I-SPECT/CT最终发现的放射性摄取增高灶为269处,经多种影像学检查或病理诊断,最终临床诊断转移灶281处,其中摄碘转移灶236处,不摄碘转移灶45处。WBS共发现215处放射性摄取增高灶,其中201处为转移性病灶(包括12处假阳性病灶)和14处为非转移性病灶(包括7处假阴性病灶);54处WBS未发现的摄碘病灶中,33处或因摄碘能力较弱或病灶较小或靠近颜面部腺体而未发现(其中19处为摄碘非转移灶,14处为摄碘转移灶),16处为病灶融合不能分辨数目,5处误认为生理性摄取。经SPECT/CT融合显像后,236处摄碘转移灶均明确定位。
2.2融合显像的诊断价值
(1)SPECT/CT融合显像补充了平面显像在病灶定位方面的不足。本组1例77岁女性甲状腺滤泡状癌患者,第4次9250MBq 131I治疗后第7天行WBS,结果显示全身多处点状、不规则浓聚灶。131I-SPECT/CT融合显像,所有病灶准确定位于脑、双肺、纵隔、肝、多处骨,诊断全身多发转移(图1)。(2)SPECT/CT融合显像在病灶定性方面也有较大的优势。131I-SPECT/CT融合显像排除了WBS显示的12处假阳性病灶,包括2处体表污染,5处残余甲状腺,4处生理性摄取,1处肺部炎性疾病的摄取(图2);诊断了WBS显示的7处假阴性摄碘病灶,其中1处为甲状腺癌复发(该病灶因靠近口腔唾液腺而漏诊,图3),6处为颈部淋巴结转移。57例DTC患者最终诊断236处有摄碘能力的复发或转移灶,WBS和131I-SPECT/CT显像诊断DTC摄碘复发或转移灶的敏感性分别为80.1%、100.0%;特异性分别为63.6%、81.8%;准确性分别为78.1%、97.8%,见表1。此外,SPECT/CT融合显像还发现了45处不摄碘的甲状腺癌转移灶,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10处,纵隔淋巴结转移10处,肺转移13处,骨转移7处,软组织转移5处。
WBS和131I-SPECT/CT融合显像对摄碘转移灶的检出结果不同(χ2=8.50,P<0.05)。131I-SPECT/CT融合显像对总体及各部位DTC复发或转移灶的检出率均高于WBS(P<0.05)(表2)。
2.3融合显像的治疗价值
131I-SPECT/CT融合显像明确了WBS显示的12处假阳性和7处假阴性病灶,并新发现了40处摄碘转移灶,对摄碘转移灶的诊断价值增加了24.5%(66/269)。另外,131I-SPECT/CT融合显像使临床医师对26.3%(15/57)患者的治疗策略作出调整。根据SPECT/CT融合显像结果,2例患者排除转移减少了131I治疗剂量;5例患者转移灶摄碘差而暂缓了131I治疗(如1例肺转移DTC患者,WBS显示双肺放射性摄取高于本底,131I-SPECT/CT融合显像未证实双肺结节有摄碘功能,故改用维甲酸诱导再分化下的131I治疗);8例患者确诊为转移增加了131I治疗剂量(4例将颈部淋巴结摄取误认为甲状腺组织残留,2例为淋巴结摄取稍高于周围本底而忽略,2例将淋巴结阳性摄取认为生理性摄取)。
3讨论
血清Tg和131I-WBS是诊断DTC术后复发或转移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但131I-WBS作为一种平面显像,不能对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和形态描述,降低了131I全身扫描寻找DTC术后复发或转移灶的诊断价值。CT诊断难以区分正常淋巴结与<1cm的转移淋巴结,也很难准确区分肿瘤复发与手术等治疗后的瘢痕、纤维组织增生等解剖结构改变[3,4],更不易于发现无实体瘤的转移灶。SPECT/CT融合显像将解剖结构和功能信息融合,为甲状腺癌及其转移灶的精确定位定性提供可靠的依据。本研究采用SPECT结合同机CT断层融合显像,弥补了平面显像定位和定性的不足,提高了病灶的诊断准确性,并改进了治疗方案。
本研究中131I-SPECT/CT融合显像对59处放射性摄取增高灶进行了重新评估和判断,排除WBS的7处假阴性以及12处假阳性摄取增高灶,并新诊断WBS未发现的40处摄碘转移灶。Leitha等[1]认为131I-WBS的主要临床问题是由于污染和生理性摄取等因素造成的。本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WBS发现的可疑摄碘转移灶中,1例的假阴性放射性摄取增高灶和7例的假阳性放射性摄取增高灶与炎性[5]或生理性摄取以及体外污染有关。另一方面,由于颈部结构较复杂,WBS作为平面检查方法,缺乏解剖标志,很难对颈部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等进行区别。本研究中WBS发现的12.8%(6/47)的假阴性放射性摄取增高灶和41.7%(5/12)的假阳性放射性摄取增高灶均为残留甲状腺组织。Schmidt等[6]对57例DTC术后患者行治疗剂量131I-WBS和SPECT/CT融合显像分析,结果显示,131I-SPECT/CT重新诊断了WBS的6处颈部转移淋巴结,WBS显示的15处转移性病灶中有11处为残留正常甲状腺组织。由此可见残留甲状腺组织、生理性摄取和体外污染是造成WBS假阳性或假阴性的主要原因。131I-SPECT/CT融合显像能结合CT的优势,对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和定性,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发生。此外,本研究中131I-SPECT/CT新发现40处WBS未发现的摄碘转移灶,笔者认为与扫描速度慢和容易被忽略的低摄碘能力病灶有关。本研究得出的另一结论是,131I-SPECT/CT融合显像对DTC总体摄碘转移灶的诊断率高于WBS。
综上所述,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较WBS的优势在于:(1)定位准确:鉴别全身各部位摄碘灶,特别能准确定位全身多发碘浓聚灶;(2)排除污染,确定生理性、病理性、病理性非特异性摄取;(3)发现了其他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PET/CT)诊断为无摄碘功能的转移灶,并改变了部分患者的治疗策略。总之,131I-SPECT/CT融合显像能更好地检出并鉴别DTC转移灶的部位和性质,提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协助临床医师调整治疗方案,进而改善患者预后[7],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Leitha T,Staudenherz A.Frequency of diagnostic dilemmas in131I whole body scanning.Nuklearmedizin,2003,42(2):55-62.
[2]Yamamoto Y,Nishiyama Y,Monden T,et al.Clinical usefulness of fusion of131I SPECT and CT image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J Nucl Med,2003,44(12):1905-1910.
[3]Akoylu E,Dutipek M,Bekis R,et al.Assessment of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with different imaging methods in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 Otolaryngol,2005,34(6):384-394.
[4]Even-Sapir E,Keidar Z,Bar-Shalom R.Hybrid imaging(SPECT/CT and PET/CT)—improving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functional/metabolic and anatomic imaging.Semin in Nucl Med,2009,39(4):264-275.
[5]Jong I,Taubman K,Schlicht S.Bronchiectasis simulating pulmonary metastases on iodine-131scintigraphy in well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Clin Nucl Med,2005,30(10):688-689.
[6]Schmidt D,Szikszai A,Linke R,et al.Impact of131I SPECT/spiral CT on nodal staging of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at the first radioablation.J Nucl Med,2009,50(1):18-23.
甲状腺显像 篇7
关键词:高锝酸盐,甲状腺显像,131碘,格雷夫病
关于影响131I治疗Graves病疗效的因素和甲状腺显像诊断疾病的报道较多。未见有关99mTcO4-甲状腺显像与131I治疗Graves病疗效关系的报道。本文从定量定性的角度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做一分析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72例患者为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就诊, 经临床确诊并接受131I治疗的Graves病患者, 其中男42例, 女130例, 年龄19岁~52岁 (平均38.60岁) , 病程2008年~32年 (平均2.82年) 。
1.2 甲状腺显像方法
全部患者于治疗前行99mTcO4-甲状腺显像。 (1) 显像仪器:为法国sopha DS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 (single photos emission compute tomographe, SPECT) 。 (2) 显像剂:高锝酸盐 (99mTcO4-) 由成都中核高通同位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裂变型99Mo-99mTc核素发生器制备。经过放射性活度计测定, 抽取185MBq进行静脉注射。 (3) 图像采集:静脉注射99mTcO4-30min后, 患者取仰卧位, 配低能通用型平行孔准直器, 能峰140kev, 窗宽20%, 矩阵128×128, 放大倍数1.0, 采集400k计数, 获得1帧甲状腺前位静态图像。 (4) 图像分析:利用仪器固有程序分别勾画整个甲状腺、颈部本底感兴趣区 (region of interest, ROI) 。取整个甲状腺内平均放射性计数与颈部平均放射性计数的比值为甲/颈比。以上分析均由2名核医学专业医师共同分析。
1.3 治疗及随访
131I的剂量由我科2名或2名以上医师 (其中至少1名具有副高或副高以上职称) 确定, 131I剂量=甲状腺重量 (g) ×每克甲状腺使用剂量 (Bq/g) ÷甲状腺最高摄131I率。甲状腺显像中甲/颈比等指标不作为计算131I剂量的参考因素。本组患者131I的剂量为111MBq~292MBq, 平均203MBq, 甲状腺重量以触诊结合B超进行估算, 一次性空腹口服, 并以1年时的随访结果来判断疗效。根据疗效分为三组:痊愈组、未愈组和甲减组。
1.4 统计分析
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利用ROC曲线判断甲状腺显像中甲/颈比的最佳正常分界值并分别对上述参数进行赋值。甲/颈比<54, 54~81和≥81分别赋值为1、2、3。计数资料做χ2检验;计量资料做多样本均数的方差分析, 结果以 (χ—±s) 表示, 比较各组的甲/颈比。Logistic模型拟合行多因素分析, 按α=0.05水准对所有观察变量进行筛选, 分别各组各参数比较。
2 结果
2.1 131I治疗Graves病的疗效
1 3 1I治疗1 7 2例G r a v e s病患者, 1年后随访:痊愈1 1 8例 (68.6%) , 甲减29例 (16.8%) , 未愈25例 (14.6%, 部分缓解18例, 无效7例) , 总治愈 (包括痊愈和甲减) 率为85.5% (147/172) , 总有效 (包括痊愈、部分缓解和甲减) 率为95.9% (165/172) , 无效率为4.1% (7/172) 。
2.2 甲/颈比与疗效的比较
172例患者中, 甲/颈比<54者37例, 其中痊愈18例 (48.6%) 、甲减15例 (40.5%) 、未愈4例 (10.8%) ;甲/颈比为54~81间者96例, 其中痊愈83例 (86.4%) 、甲减8例 (8.3%) 、未愈5例 (5.3%) ;甲/颈比大于或等于81者39例, 其中痊愈17例 (43.5%) 、甲减6例 (15.4%) 、未愈16例 (41.1%) 。经χ2检验, 不同甲/颈比组间疗效有统计学意义 (P=0.000) 。54<甲/颈比<81组痊愈率最高, 且甲减及未愈发生率均较低。见表1。
注:不同甲/颈比组间总的χ2=51.989, P=0.000, 与<54组相比时*表示P<0.05, △表示P>0.05, 与54~81组相比时#表示P<0.05, ▼表示P>0.05。
2.3 对计量资料的方差分析
对计量资料行方差分析示131I治疗前治愈组、甲减组、未愈组患者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三组甲/颈比分别为63.70±12.40、46.40±27.50和77.80±16.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1=0.007、P2=0.001、P3=0.000) , 见表2。
注:P1为痊愈组与甲减组的P值、P2痊愈组与未愈组的P值、P3为甲减组与未愈组的P值。▼表示P>0.05、△表示P<0.01。
2.4 多因素分析结果
经多项反应Logistic模型拟合, 按α=0.05水准对所有观察变量进行筛选, 结果示甲状腺甲/颈比 (χ2=10.659, P=0.036) 对131I治疗Graves病的疗效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模型拟合信息χ2=150.063, P=0.000 (P<0.001) , 本模型具有显著性意义。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得到131I治疗Graves病不同预后中各因素参照其他预后的相对危险度 (OR) 。结果示甲/颈比每增加1级, 预后为治愈的可能性为未愈的0.806倍, 甲减的可能性为未愈的0.838倍, 治愈的可能性为甲减的1.368倍, 表明随着甲/颈比的增加, 出现治愈和甲减的可能性降低, 而出现未愈的可能性增加;治愈和甲减2种预后比较, 甲减的可能性降低。见表3。
3 讨论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临床实践和应用, 131I作为治疗Graves病的有效方法已经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并不断推广应用, 至今未见治疗前甲状腺显像与131I治疗Graves病疗效之关系的报道。本研究通过多项因素的综合分析, 发现甲状腺显像中甲/颈比与131I治疗Graves病的疗效有关。
正常甲状腺组织具有选择性摄取和浓聚碘的能力, 99m锝 (99m Tc) 与131I属于同一族元素, 与131I比较, 患者甲状腺吸收剂量仅为131I的千分之一, 甲状腺摄99mTc率和甲状腺摄131I率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1,2]。
有学者利用摄99m锝指数[3]等定量分析指标, 从甲状腺摄取99m锝能力的角度来判定甲状腺功能, 对Graves病进行诊断, 研究示84.0%的甲状腺疾病患者摄99m锝率呈现异常, 而98.1%摄99m锝率异常者患有甲状腺疾病[4]。Grosso A[5]等报道131I治疗Graves病后发生甲减和每克甲状腺组织给予碘的平均剂量有关。有报道治疗前患者的甲状腺上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6]、甲状腺腺体存在低回声区[7]及甲状腺大小[7,8]在131I治疗Graves病后发生甲减与未发生甲减的患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可预测患者发生甲减的可能性。但未见治疗前摄99m锝指数与131I治疗Graves病疗效关系的报道。本文研究发现54<甲/颈比<81组痊愈率最高, 且甲减及未愈发生率均较低;甲/颈比小于54, 甲减发生率明显增加;甲/颈比大于或等于81, 未愈率增高。甲颈比影响疗效的主要原因可能为Graves病时NIS表达增加有关, 甲状腺摄取131I和99m锝有相同的机制, NIS表达增加时, 99m锝在甲状腺转换率同样增快, 故甲/颈比高时131I在甲状腺内存留时间短, 甲状腺接受131I照射时间短, 患者不易被治愈, 甲/颈比低时则相反。
因此, 为提高131I治疗Graves病的疗效, 治疗前对甲/颈比偏高的患者, 应适当增加每克甲状腺组织给予131I的剂量, 以提高治愈率。对疏/甲比低的患者有望通过适当减少131I的剂量来减少甲减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蒋娥, 王自正, 姚薇萱, 等.放射性核素显像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4) :459-460.
[2]邓小虎, 周海中, 朱亚林, 等.甲状腺显像和功能测定在亚急性甲状腺炎与Graves’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放射免疫学杂志, 2010, 23 (2) :221-223.
[3]Kidokoro-kunii Y, Emoto N, Cho K, et al.analysis of the factorsassociated with tc-99m pertechnetate uptake in thyrotoxicosis andGraves disease[J].Oikawa S, 2006, 73 (1) :10-17.
[4]汪长银.摄99mTc率在甲状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荟萃, 2007, 22 (4) :240-242.
[5]Grosso A, Traino A, Boni G, et al.Comparison of DifferentThyroid Committed Doses in Radioiodine Therapy for Graves'Hyperthyroidism[J].Cancer Biotherapy Radiopharmaceuticals, 2005, 20 (2) :218.
[6]杨忠毅, 蒋莹, 管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131I治疗Graves病中的应用价值[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8, 28 (11) :1478-1480.
[7]Markovi V, Eterovi D.Thyroid Echogenicity Predicts Outcome ofRadioiodin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Graves’Disease[J].J Clin EndocMetab, 2007, 92 (9) :3547-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