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术

2024-11-03

甲状腺术(共9篇)

甲状腺术 篇1

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炎症、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瘤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 等, 其高发群体为因哺乳、怀孕、月经而导致内分泌系统稳定性差的女性。我国是甲状腺疾病的高发国家, 其发病率约为20%, 并随着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增多而逐年增加。该病患者常需手术治疗, 随着手术设备的不断升级和甲状外科的不断发展, 治疗甲状腺疾病的手术方式也日益增多和改良[1]。本研究将2011年9月-2013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4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应用改良术式治疗, 并与传统术式治疗相比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1年9月-2013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9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 其中男16例, 女30例;年龄25~75岁, 平均 (41.67±6.24) 岁;甲状腺功能亢进8例, 甲状腺肿27例, 甲状腺纤维瘤3例, 甲状腺腺瘤6例, 滤泡状腺癌1例,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1例。对照组46例, 其中男19例, 女27例;年龄28~73岁, 平均 (40.92±5.84) 岁;甲状腺功能亢进10例, 甲状腺23肿, 甲状腺纤维瘤4例, 甲状腺腺瘤7例,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治疗组应用改良术式治疗:首先, 按照患者病情采取颈丛阻滞麻醉、全身麻醉, 消毒后铺巾, 使患者颈部尽可能伸展。然后, 于胸骨0.5~1.0 cm处做一长约5 cm的弧形切口, 将皮肤切开后, 借助电切刀依次切开皮下组织和筋膜, 上至甲状软骨切迹, 下至胸骨柄切迹, 两边均超过胸锁乳突肌缘的皮瓣, 将颈前肌群提起后切开颈白线, 对甲状腺的状态进行探查。将颈前肌群分开以使甲状腺完全暴露于视野中。最后, 仔细分离甲状腺悬韧带, 之后切断甲状腺中下静脉, 结扎, 再应用电切刀切除病变的甲状腺, 并将其取出。应用0号线缝合创面, 止血并引流, 缝合切口。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治疗:按照患者病情采取颈丛阻滞麻醉、全身麻醉, 消毒后铺巾, 使患者颈部尽可能伸展。于胸骨2 cm左右部位做一弧形切口, 将颈阔肌切开, 并将上下皮瓣剥离, 对甲状腺进行探查, 切断中静脉、悬韧带, 使上下级游离于术部, 之后结扎附近血管, 电切刀切除病变甲状腺, 之后将切口缝合。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 比较两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 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满意程度比较

治疗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0889, P<0.05) 。详见表1。

2.2 两组各观察指标比较

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详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比较

治疗后, 治疗组共出现不良反应2例 (4.35%) , 对照组共出现不良反应9例 (19.57%)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0595, P<0.05) 。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3.8656, P<0.05) 。详见表3。

3 讨论

甲状腺是人体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内分泌腺体, 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促进机体的生长和发育,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这些年来, 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改善和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而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甲状腺疾病主要分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症等内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与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肿瘤等外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3]。传统的手术方法虽然操作规范、疗效可靠, 但其对甲状腺上下极的血管进行处理时, 使上极紧贴腺体, 下极远离腺体, 对血管进行逐个分离结扎, 易对血管造成损伤, 从而使术野变得模糊, 不便于继续操作[4];且对甲状腺下动静脉进行分离时, 易损伤喉返神经[5]。经过多年的发展, 甲状腺手术也经过了改良。改良术式的主要原则为最大程度保留颈前肌群的完整性, 这就降低了肌肉断面与附近组织出现粘连的几率, 有效防止了瘢痕挛缩导致的并发症的发生[6]。

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了改良术式与传统术式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效果。与传统手术相比, 改良术式具有如下优点: (1) 简化了手术操作过程, 手术时不离断颈前肌群, 节省了手术时间[7]; (2) 术中在颈浅筋膜下疏松组织内进行皮瓣分离, 利于切口的快速愈合, 也可减小愈合后的瘢痕面积[8,9]; (3) 术中对甲状腺上极血管进行了保留, 同时紧贴腺体对下极血管进行处理, 甲状旁腺与残留的甲状腺腺体可保持良好的血液供应, 有效降低了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发生受损的几率[10,11]; (4) 保留了部分甲状腺上极腺体组织, 可防止术后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不良反应或疾病的再次复发[12]。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改良术式可有效治疗甲状腺疾病, 它能明显增加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 手术时间短, 术中出血少, 住院时间短, 治疗费用低, 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患者依从性好, 同时术后不良反应少, 且不易复发, 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改良术式与传统术式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9月-2013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9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46例应用改良术式治疗, 对照组46例应用传统术式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满意程度和各项观察指标, 并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 治疗组的满意度为86.96%, 高于对照组的69.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改良术式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传统术式,改良术式,甲状腺

甲状腺术 篇2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系统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系统护理,最后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比观察组低26.67%。比较2组统计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6254,P<0.05)。结论:术前系统护理可以有效舒缓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有助手术顺利进行。

【关键词】术前护理;甲状腺疾病;体位训练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40-02

据报道,对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术前系统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前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度,使患者能更好的配合手术[1]。我院以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术前系统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患者的作用,观察其焦虑、心率、血压及术中患者对甲状腺体位适应性、手术配合程度等各项指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为(35.8±3.65)岁。其中21例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19例甲状腺腺瘤,5例甲状腺腺癌;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19-53岁,平均年龄为(36.8±2.77)岁。其中19例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16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21例甲状腺腺瘤,4例甲狀腺腺癌。2组患者在其他基本信息(如,家庭环境、婚姻状况等)上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定时巡视、口头叮嘱、用药指导与知识宣教。予以观察组系统综合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系统护理

1.2.1.1术前评估

术前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生活习惯、文化水平、经济状况等基本信息,了解患者病程以及病情发展情况,掌握患者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家族病史及目前全身重要脏器功能状况。对患者的运动功能、意识状态以及血管状况进行评估,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发育成熟度及患者对疾病、手术的态度和对手术的了解程度进行评估。

1.2.1.2术前信息支持系统

用口语化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改手术进行的目的、方法、麻醉方式以及术中如何进行配合等,同时介绍手术团队的职业修养与技术素质。舒缓患者因缺乏对疾病与手术的正确认识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增强患者的信心,从而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在提供信息时,随时对患者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进行评估,纠正患者的误解,使患者正确理解术前各种信息和有关知识。

1.2.1.3 术前体位训练

颈仰卧位是甲状腺手术经常会用到的体位。患者平卧床上,用10 cm高的软枕将患者的肩、背部垫高,头部后仰,使甲状腺和气管得到充分。术前应告知患者经仰卧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患者反复训练,适应该体位,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使患者适应体位并坚持2 h以上[2]。告知患者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应对方法。

1.2.1.4 术前熟悉手术环境

运用图片或者视频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布局和保证手术安全进行的各种仪器、设备,让其熟悉手术时常用的无影灯、手术床、监护仪、电凝器等,使患者获得手术室的直观认识,消除对手术室的陌生感,让患者觉得手术室工作人员是专业有操守的,手术是安全可靠的。

1.2.1.5 术前心理疏导

鼓励患者讲出自己的顾虑和想法,对患者的问题进行耐心、详尽的解答。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文化水平、心理素质及对疾病的认知度等进行个性化宣教工作。告诉患者术中如有什么不适请及时告诉护理人员,护理人员会帮助解决问题,以此减轻患者内心恐惧,稳定患者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手术。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护理效果。显效:患者了解手术注意事项,心情放松,术中颈仰卧位保持2h以上;有效:患者了解手术注意事项,略微紧张,术中颈仰卧位保持;无效:患者对手术产生恐惧,不适应手术体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病患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两组数据的组间差距用X?检验。P>0.05表示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显效32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高达96.67%;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26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0.00%,2组数据具有统计意义(X2=7.6254,P<0.05)。

3.讨论

无论手术大或小,难或易,都会使患者产生一定程度的紧张情绪,这种紧张刺激会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具体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四肢发冷、发抖等症状,以及恐惧、焦虑等病态心理活动,并表现为大汗淋漓、室性心动过速发作等症状。过度的负面情绪会造成心理障碍,加上生命体征的异常波动,可能使机体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双双下降,干扰手术与麻醉等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进而使手术时间延长,危险性增加[3]。

我院本研究中,研究对象共120例,其中显效共计48例,有效52例。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

对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术前系统护理是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的良好措施。帮助患者了解手术与疾病,可以使患者心情得到放松,从而提升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更加积极的配合手术。术前进行系统护理在临床上治疗甲状腺疾病有着重要意义[4]。

参考文献:

[1]钟玲芬,沈丽华,冯玉英,刘鹏.系统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影响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4):133-134.

[2]罗莎.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体位舒适度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12):92-93.

[3]闫志华.甲状腺手术患者行系统护理干预对负性情绪影响[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01):45-46.

甲状腺手术术式进展体会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7年2月至2008年10月间因甲状腺疾病在我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 共20例, 其中男7例, 女13例, 单侧发病者14例, 双侧发病者6例, 年龄26~76岁, 平均34.5岁, 发病1~8年不等, 平均病程2.5年。1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形成, 2例为乳头状癌, 其余17例为腺瘤, 其中1例合并有右颌下腺混合瘤。

1.2 手术方法

单侧腺瘤行一侧甲状腺全切术。双侧腺瘤行主要增大的一侧全部切除, 另一侧行部分或次全切除术。2例乳头状癌的患者单侧肿瘤行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对侧甲状腺大部切除+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行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时常规解剖暴露喉返神经, 避免损伤[2]。手术均行小切口, 术毕皮内细线缝合。术后用负吸球负压吸引, 3 d左右拨除引流管, 平均引出血性液体约50~80 ml/人, 常规换药, 2周后拆线。

2结果

本组20例术中切除瘤体最大为41×28×56 mm, 无手术死亡和甲状腺危象发生。术后出血1例, 近期单侧声带麻痹1例, 无切口感染。20例均得到随访 (随访率100%) , 随访1~2.5年, 共有2例复发, 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 1例乳头状癌。治疗结果见表1。

结果显示:手术治疗有良好疗效, 复发率低。

3讨论

结果表明, 手术治疗对于甲状腺腺瘤等有良好疗效, 尤其对于良性肿瘤, 治疗彻底, 复发率低。术中采用小切口, 术后皮内缝合, 使外观可以让患者接受[3]。手术过程简短, 但对于手术操作精细要求高, 否则在术中术后均可发生意外情况。现就手术应该注意的问题讨论如下。

3.1 避免术中、术后出血

当甲状腺肿大时, 腺体表面的静脉增粗、血管壁薄, 易于破裂, 手术过程动作应轻柔, 切忌过度的牵拉。分离腺体时应在囊内紧贴腺体, 用手指柔软剥离, 避免血管损伤出血。若出血, 应立即压迫止血, 在直视下缝扎出血点, 避免用血管钳损伤其他血管和神经。甲状腺残面渗血多、甲状腺血管结扎线松脱、术后引流不畅等可造成术后出血, 应在术中严格操作。

3.2 气管软化的预防

甲状腺手术后可能出现呼吸困难, 这是气管软化引起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若处理不及时, 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术前检查时应注意甲状腺肿大严重、病程长的患者是否有呼吸气短不畅、声音嘶哑、憋气等症状, 体检时注意是否有气管移位。尤其对于腺体大而质硬的患者, 更应特别预防本病的发生, 事先做好足够的准备措施。

3.3 避免喉返神经损伤

喉返神经损伤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文献报道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0.6 %~1.1 % 。主要原因为在喉返神经的“危险地区” 操作时不慎将喉返神经、牵拉而引起声带麻痹。本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期声带麻痹, 分析原因可能是术中的过度牵拉引起的。避免甲状腺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的关键是掌握喉返神经的解剖, 术中解剖喉返神经, 明视下切除甲状腺肿瘤和气管食管沟淋巴结清扫, 切忌因组织出血而行大块的缝扎。甲状腺切除时尽量保留后被膜, 必要结扎前, 先让患者发声, 避免损伤神经[4]。

3.4 保护甲状旁腺

术中分离甲状旁腺及其血管, 可导致术后血管痉挛, 引起暂时性甲状旁腺供血不足有关, 从而可能发生低钙血症抽搐。本组手术没有该病发生, 甲状腺大部切除时保持背面部分的完整, 腺体下极手术时, 紧贴甲状腺包膜切断进入腺体的血管分支, 上、下极附近不应做过多的分离, 以免误切甲状旁腺和引起旁腺的血供障碍。全切术时, 更应保护甲状腺的血运。注意保护甲状旁腺及下动脉对其血液供应。如发现旁腺被误切下来, 应立即再移植至胸锁乳突肌。

3.5 预防复发

本组术后复发2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复发1 例, 乳头状癌1例。分析原因可能是结节性甲状腺肿足量切除结节后, 残留腺体中仍存在病变组织。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前力求对结节的部位和数量准确评估, 术中要仔细检查, 力求切除所有的病变结节, 有条件者术中送检冷冻切片进一步明确诊断, 避免切除后有微小的结节甚至是癌结节残留在剩余组织内, 致术后出现复发和再发结节, 甚至癌变。

综上所述, 手术对于甲状腺肿瘤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术前应严格检查, 确定手术方案, 并精细操作,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瘤和乳头状癌, 应严格切除, 减少复发。

参考文献

[1]李树玲.新编头颈肿瘤.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 1:8371.

[2]孙明举, 麻滨瑞, 蒋冬平, 等.4912例甲状腺手术并发症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2, 22 (6) :359-361.

[3]徐先发, 王洵, 王春燕, 等.甲状腺外科无喉返神经损伤的可能性.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 13:357-360.

甲状腺术 篇4

【摘要】目的: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对患者术中应激状态和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观察组和开放甲状腺手术的对照组,观察术中应激指标和术后负面情绪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E、NE、R、ATⅡ水平以及术后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有助于控制术中应激状态、缓解术后负面情绪,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腔镜手术;应激状态;负面情绪

甲状腺手术是临床上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常用方法,传统的开放手术切口较大,会在术中造成较大创伤并影响术后美观。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在下列研究中,我们分析了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对患者术中应激状态和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2011年1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1)明确的甲状腺疾病诊断;(2)符合手术治疗指征、排除禁忌症;(3)收住院完善检查后给予甲状腺手术;(4)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共纳入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组者分为给予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观察组和开放甲状腺手术的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32-52岁、平均(37.2±6.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33-54岁、平均(35.9±5.8)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

全身麻醉后取平卧位,头部稍后仰,在胸骨切记上方1 cm处做一长约2 cm的横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切开颈白线,小心切开甲状腺外科被膜,分离带状肌并向外侧拉开,插入腔镜,寻找并结扎甲状腺血管,避开甲状腺后的后返和迷走神经,根据病变情况进行甲状腺全切除或次全切除术。常规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

1.2.2 对照组

全身麻醉后取平卧位,头部稍后仰,在胸骨切记上2 cm处做一长约6-8 cm的横切口,分离肌肉和筋膜,分离甲状腺外科被膜后暴露甲状腺,同观察组相同的方式切除甲状腺,放置引流后、逐层缝合。

1.3 观察指标

1.3.1 应激指标

术中分别采集患者的外周血5ml,3000rpm离心10 min后取血清检测应激反应指标,包括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肾素(R)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TⅡ)。

1.3.2 心理状态

术后1周时,采用HAMA焦虑量表和HAMD抑郁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检验标准: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应激状态比较

观察组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肾素(R)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T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甲状腺是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其合成和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于机体的各项功能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当甲状腺发生病变时,会对机体功能造成严重影响,需要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1]。甲状腺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病变的重要方式之一,包括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腺瘤以及甲状腺癌均需要通过手术切除进行治疗[2]。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需要在颈部做一长约6-8cm的切口,并在术中进行充分的牵拉以保证清晰的手术视野,并防止邻近血管和神经的损伤。这一方面会在术中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不利于术后恢复;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术后的美观程度,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3]。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腔镜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外科手术治疗,HUSCHER也于1997年完成了首例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4]。在这以后,因其术中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美观程度好,腔镜下甲状腺手术被逐步应用于甲状腺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积极的临床价值[5]。在本研究中,我们从术中应激状态和术后心理状态的角度分析了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价值。首先,通过比较术中应激指标可知,观察组患者的E、NE、R、AT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进一步随访术后的心理状态可知,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这就说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应激反应和术后负面情绪均较弱。

综合以上讨论可以得出结论: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有助于控制术中应激状态、缓解术后负面情绪,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征,李伟汉,张浩. 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性甲状腺手术的比较[J]. 重庆医学2013,42(18):3432-3433.

[2]黄汉源. 腔镜与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J]. 河北医药,2013,35(1):35-36.

[3]王新杰. 腔鏡与开放甲状腺手术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应激反应影响的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7):33-35.

[4]叶茂. 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对比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3):89-90.

甲状腺肿瘤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 篇5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45例, 男12例, 女33例;年龄36岁~55岁;平均住院天数为9 d;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 均为轻度喉返神经损伤。

2 护理

2.1 术前基础护理

入院后评估全身情况, 每天早晨卧床时测血压、脉搏、基础代谢率。进行充分而完善的术前准备及各项常规实验室检查。

2.1.1 心理护理

热情接待病人, 介绍住院病房环境、作息时间、主管医生及护士、同室病友。向病人讲解有关甲状腺肿瘤及手术相关方面的知识, 说明手术必要性及术前准备的意义, 手术医师的工作经验及简单操作过程, 使病人对手术有所了解, 消除顾虑减轻心理负担。对精神过度紧张或失眠者, 遵医嘱适当给予应用镇静剂或安眠药物, 使其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身心状态。女性病人应避开月经期。

2.1.2 饮食护理

甲状腺手术病人术前要注意营养,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消淡、易消化饮食为主。术前2周开始禁止进食刺激性食物, 如辣椒、烟酒、浓茶、咖啡等。饭后用漱口水漱口, 注意口腔卫生。

2.1.3 体能训练及体位准备

让病人仰卧、伸颈、垫高肩背部、头后仰, 尽量能使下颌、气管、胸骨处于同一水平线, 充分暴露术野部位。具体方法为:让病人双肩垫高20 cm~30 cm, 头后仰平卧2 h, 每天2次或3次。如病人缺乏有效的体位训练, 术中颈过伸体位可能压迫颈部神经及血管, 使颈椎周围组织疲劳而引起病人烦躁不安, 既影响术中操作又易误伤周围组织、神经及血管, 引起严重并发症。训练体位应根据病人个体差异, 循序渐进地调节坡度和高度。有效减轻病人在体位训练中出现的头晕、恶心等症状。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 学会有效咳嗽及咳痰, 必要时训练床上大小便。

2.1.4 术前皮肤准备

术前做好术野备皮及药物皮试。术日再次检查术区皮肤准备情况, 如毛囊有无炎性反应, 若出现皮肤毛囊炎性反应, 应进行皮肤护理及相应的延期手术, 防止感染。

2.1.5 药物准备

临床最常用的药物为卢戈碘溶液, 口服, 每天3次, 第1日每次3滴, 第2日每次4滴, 依此逐日每次增加1滴至每次16滴为止, 然后维持此剂量。服用碘时, 将其滴于饼干或水中, 切忌直接入口腔, 以免引起口腔黏膜损伤。嘱其多饮水, 加强口腔卫生, 如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 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心率过快者给予口服普萘洛尔10 mg, 每天3次。术前禁用阿托品, 以免引起心动过速。术前12 h禁食, 6 h禁水。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做好病人手术后回病房的交接工作。回病房后, 病人应去枕平卧6 h, 按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定时测量并详细记录。病人血压平稳或全麻清醒后取半坐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切口内积血。让病人发音, 观察有无声音嘶哑或声调降低。麻醉清醒后6 h如无呕吐感可先给予病人少量温水或凉水, 观察有无呛咳、误咽等现象。若无不适感, 可逐渐给予微温流质饮食, 注意食物过热可使手术部位血管扩张, 加重切口渗血。以后逐步过渡到半流质和软食。术后24 h应卧床休息, 减少颈部活动, 可指导病人在床上变换体位, 起身活动时可用手置于颈后以支撑头部, 以免被牵拉。指导病人深呼吸, 有效咳嗽, 并用手固定颈部以减少震动。帮助病人及时排出痰液,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肺部并发症。术后伤口疼痛, 口腔内分泌物增多易致细菌繁殖, 术后1 d~2 d应加强口腔护理, 鼓励病人用含漱液漱口。

2.2.2 切口及引流管的护理

手术野常规放置橡皮片或引流管引流24 h~48 h, 以利于观察切口内出血情况并及时引流切口内的积血, 预防术后气管受压。术后切口局部冰袋持续冷敷24 h, 可使血管收缩, 减少渗血。冰袋不可过重, 以免压迫颈部引起呼吸及引流管不畅。引流管不可扭曲、反折、并防止脱落。引流袋每天更换,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密切观察引流液色、质、量, 一般24 h不超过50 mL, 以后逐渐减少。如出血新鲜, 量多且有血凝块, 应立即报告医生, 拆开切口重新止血。必要时再次手术。病人床旁常规放置无菌气管切开包, 无菌手套, 吸引器等急救物品。

2.2.3 呼吸护理

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 多发生于术后48 h内, 是最危急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发绀、甚至窒息。因此必须密切观察术后病人有无呼吸困难或烦躁不安, 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措施防止窒息。气管塌陷, 喉头水肿, 切口内出血压迫气管, 双侧喉返神经损伤者有发生窒息的可能, 一旦发生窒息, 应立即行气管切开, 急救时通常采用颈前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间插入粗针头以缓解窒息, 抢救成功率达100%。对喉头水肿者立即应用大剂量激素, 如地塞米松30 mg静脉输注。

2.2.4 甲状腺危象的护理

甲状腺危象多发生于术后12 h~36 h, 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高热、脉快、大汗、烦躁不安、澹忘甚至昏迷, 常伴有呕吐、腹泻。因此应密切观察体温、脉搏、血压、意识的变化。术后早期加强巡视, 观察病情, 一旦发生危象, 及时报告医生立即处理。措施包括:降温、吸氧、按医嘱给予碘剂、激素、镇静剂, 冬眠合剂及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溶液补充能量。

2.2.5 特殊并发症 (手足抽搐) 的观察及护理

手术时甲状旁腺被误切、挫伤或其血液供应受累都可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随着血钙浓度下降, 神经肌肉的应激性显著提高, 引起手足抽搐。多发生在术后1 d~3 d, 预防关键在于切除甲状腺时, 注意保留位于腺体背面的甲状旁腺。术后注意观察病人面部、口唇周围和手足有无针刺和麻木感。一旦发生症状, 可适当控制饮食, 限制含磷较高的食物, 如牛奶、瘦肉、蛋黄、鱼类等。给予病人高钙、低磷食物, 如绿叶蔬菜, 豆制品和海味等。症状轻者, 口服钙片和维生素D3;症状较重者, 口服双氢速变固醇油剂, 可迅速提高血钙, 抽搐发作时, 应立即静脉缓慢推注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 mL~20 mL。

3 小结

手术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基本方法, 只要熟练掌握手术要领,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术中操作轻柔, 止血彻底可靠, 合理切除腺体组织, 注意保护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 是预防并发症的最根本方法。手术后密切观察病情, 及早发现并发症, 及时准确处理并发症, 是防止病情恶化的关键。本组发生3例轻度喉返神经损伤者 (声音轻度嘶哑) 经过治疗护理, 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一般是0.5%[2]。甲状腺手术后密切观察病情, 加强巡视, 做好精心护理, 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是甲状腺术后病人恢复的一个重要环节。

摘要:[目的]总结甲状腺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45例甲状腺手术病人在手术前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前预期制订好护理计划并逐一对照实施。[结果]病人通过手术治疗精心护理后, 45例病人均临床治愈。[结论]对甲状腺手术病人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做到精心护理, 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手术,护理

参考文献

[1]熊云新.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48.

甲状腺术 篇6

关键词: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全切术,复发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甲状腺常见疾病, 多发生在缺碘的山区, 中老年女性多见。手术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术后高复发率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一个大难题。随着手术经验及技能的提高及优甲乐 (每片含L-T450μg或100μg) 的应用, 甲状腺全切术无疑成为了结节性甲状腺手术的第一选择。

1 临床资料

1.1 背景

笔者于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间有幸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普外科进修学习, 参加并管理了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住院治疗全过程, 通过5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住院治疗经过, 结合自身工作体会, 认为甲状腺全切术是结节性甲状腺预防术后复发及减少二次手术中喉返神经、甲状旁腺损伤的第一选择。

1.2 一般资料

全组患者50例, 男性5例, 女性45例, 年龄25~50岁, 中位年龄为35岁, 均为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 并发糖尿病5例, 高血压病10例, 冠心病10例, 术前甲状腺彩超均发现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 直径在0.3~3.0cm, 囊实性15例, 实性结节45例, 其中有钙化结节8例, 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者6例。

1.3 手术方法

46例采用局麻加心电监护, 4例因甲状腺肿块巨大或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不除外甲状腺癌可能采用全麻。手术切口采用胸骨切迹上1-2横指沿皮纹“领式”对称横切口, 电刀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 分离肌肉充分显露甲状腺。缝甲状腺牵引线, 紧贴甲状腺真被膜分别分离结扎甲状腺上动静脉、甲状腺中静脉及甲状腺下动脉, 由甲状腺外侧开始向气管方向紧贴甲状腺真被膜逐个离断、0号线结扎甲状腺后侧的血管分支, 术中保持术野为无血状态, 随时注意辨认甲状旁腺并保护之, 分离甲状腺至靠近气管时注意于气管前分离切除甲状腺椎体叶, 冲洗创腔干净, 嘱患者发音及咳嗽, 确认患者无声嘶、声调下降及创腔出血后逐层缝合, 不放置引流管, 术中常规行甲状腺快速病理检查均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1.4 结果

术后仅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低钙症状, 表现为口周及四肢指 (趾) 端麻木, 经口服钙尔奇D1~2片/d, 7d后症状缓解, 无声嘶、呛咳、误咽并发症发生, 术后予优甲乐 (50μg/片) 2片/d, 晨起空腹顿服, 根据活动情况酌情增减, 随访3个月~1年, 无甲亢及甲低表现。

2 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一种病理类型, 多由缺碘引起, 一般由弥漫性甲状腺肿演变而来。结节是复原反应的产物[1], 有的可继发甲亢或恶变。术前诊断主要依据扪诊及彩超, 术后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术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重要手段, 但术后复发是临床中常见的问题, 国外报道为10%~30%[2], 国内报道为18%~30%[3]。

结节性甲状腺肿复发包括真性复发 (新结节形成) 和假性复发 (手术残留的微小结节增生) , 真性复发多由于病因未去除, 比如碘的缺乏未改善, 以及手术导致甲状腺体积减小、功能减低, TSH分泌增加, 刺激甲状腺滤泡过度增生所致。假性复发多与手术方式选择不当, 切除甲状腺组织过少有关。结节性甲状腺肿多在弥漫性甲状腺肿的基础上发生, 增生的结节多无完整的包膜, 在行结节切除时, 常有微小结节的遗漏, 导致假性复发。影响结节性甲状腺肿复发的因素有3项, 即甲状腺多发结节、切除甲状腺重量、术后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4]。因结节性甲状腺肿即使手术前检查为单发结节, 但病变的发生呈“多中心性”, 触诊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 且我们在术中发现临床上所见的单发结节大多为一侧多发结节样腺体的一部分, 通常对侧腺体多伴有明显的微结节样改变。手术范围不够, 术中未全面探查, 极有可能留下微小的结节样腺体组织, 为术后复发留下隐患。因此, 彻底切除病变组织是减少结节性甲状腺肿复发的重要环节。

手术是治疗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唯一的治疗方法。由于首次手术后可使原有的解剖层次破坏、组织粘连、瘢痕挛缩, 使其解剖变位, 再次手术时喉返神经的永久损伤高达1%~12%, 而首次手术时仅0%~3%, 文献报道, 甲状腺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为0.8%~32.0%[5]。而术后复发若行再次手术, 则永久性声带麻痹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分别增加3倍及10倍以上[6], 甲状腺全切术能完全避免术后复发, 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次全切无明显差异, 但术后需应用L-T4 (优甲乐) 终生替代[7]。

L-T4 (优甲乐) 为左旋甲状腺素, 我们的经验是甲状腺全切术后2片/d晨起空腹顿服, 无乏力、颜面水肿等甲低表现, 同时根据TSH检验结果调整剂量, 使TSH水平维持在0.1~0.2μmol/L。但对绝经后妇女可造成骨质疏松、心脏肥大、房颤等不良后果[8], 应值得注意。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巧的改进以及对甲状腺疾病认识的提高, 结节性甲状腺肿行甲状腺全切术, 术后配合终身服用L-T4 (优甲乐) 替代治疗经临床验证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石美鑫, 熊汝成, 李鸿儒, 等.实用外科 (上册)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492.

[2]ZambudioA, RodrignezJ, RiquelmeJ, etal.Prospective studyof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aftertotlethyroidec-tomyformulrinodulargoitersbysurgeonswithexperiencein endocrinesurgery[J].AnnSurg, 2004, 240 (1) :18-25.

[3]屠规益.甲状腺肿瘤外科[M]//.见:屠规益.现代头颈肿瘤外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668-674.

[4]周立新, 周长吉, 等.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的多因素分析及对策[J].临床外科杂志, 2006:14 (3) :151.

[5]徐从高, 杨兴季, 等主译.肿瘤学原理与实践[M].第5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697.

[6]ThomuschO, MachensA, SekullaC, etal.Multivari-ateanalysisofriskfactorsfor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in benigngoitersurgery:prospectivemulticenterstudyin Germany[J].WorldJSurg, 2000, 24:1335-1341.

[7]HishamAN, AzlinaAF, AinaEN, etal.Totalthyroi-dectomy:theprocedureofchoiceformultinodulargoitre[J].EurJSurg, 2001, 167:403-405.

甲状腺术 篇7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术前焦虑,护理干预

甲状腺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主要来自于甲状腺的上皮细胞, 且大多数的甲状腺肿瘤主要起源于滤泡的上皮细胞, 其病理的特征类型主要可分为滤泡状腺癌以及乳头状癌。但预后的情况较好, 滤泡状腺癌的肿瘤生长很快, 属于一种重度恶性的肿瘤, 容易经过血运后转移;乳头状癌在临床上最为多见。甲状腺肿瘤的临床表现特征为:颈部出现逐渐变大的无痛感肿块, 病变晚期声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嘶哑、呼吸困难、吞咽困难以及发音困难[1]。癌变肿瘤多为硬质, 或表面光滑, 边界清楚可见。本研究主要通过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前的焦虑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 并对其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并已经得到确诊的甲状腺肿瘤术前焦虑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男45例, 女35例, 年龄38~78岁, 平均 (55.98±4.24) 岁。患者均经过病理学的研究与头颈部的CT检查, 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 其中单号为对照组, 双号为观察组, 各40例。其中甲状腺癌19例, 甲状腺良性肿瘤61例, 所选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的标准, 且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术前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 (1)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与手术的相关要求给予其高蛋白、高维生素以及清淡的营养补充, 避免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入。 (2) 药物护理:依照患者临床表现的具体情况遵照医嘱给予患者正确的药物进行治疗, 如阿霉素 (用法和剂量:2~3周1次, 每次40~60 mg) 。 (3) 基础护理:由于患者普遍对手术的风险过于担心, 因此常会产生紧张、害怕、焦虑等心理特征, 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及时进行沟通, 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 通过交流与开导, 消除患者的顾虑, 使其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 实行针对性的护理。 (1) 健康教育的护理。制定个性化与集体化的教育方案, 护理人员要通过定期组织甲状腺肿瘤的相关疾病知识讲座, 让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到讨论中, 对其病情的危害性、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治疗的过程、用药的规范、手术后的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等有详细的了解, 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与消极的情绪。 (2)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与患者、患者家属构建愉悦的交流沟通关系, 对患者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有效讲解与解答, 语气上要温和, 态度上要耐心, 根据患者情绪的变化与内心的感受制定合理的疏导方案。 (3) 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要定期对患者的居住环境进行消毒和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的清洁与空气的清新, 室内温度维持在19~25℃, 且湿度保持在50%~60%, 此外, 室内的灯光要尽可能柔和, 避免灯光强烈对患者的睡眠造成影响。

1.3 评价指标

对患者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评价。显效:患者焦虑情况消失, 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有效:患者术前焦虑情况有明显改善;无效:患者术前焦虑情况无改善或加重。患者满意度进行相关评价, 满意:对护理的过程与结果感到满意;一般满意:对护理的过程感到满意, 但结果仍有待提高;不满意:对护理的结果与过程都不满意。患者临床的评判标准包括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以及汉密斯顿焦虑量表[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后临床焦虑抑郁情况及手术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汉密斯顿焦虑量表、焦虑自评量表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观察组手术成功的患者有37例, 成功率为92.5%, 对照组手术成功的患者有28例, 成功率为70.0%, 观察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满意为13例, 一般满意为11例, 不满意为16例, 总满意度为60.0%;观察组满意为20例, 一般满意为17例, 不满意为3例, 总满意度为92.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甲状腺肿瘤主要为分化型的甲状腺癌, 其主要包括滤泡状甲状腺癌和乳头状甲状腺癌两种, 此外还有一些较为少见的肿瘤, 例如甲状腺的淋巴癌、甲状腺鳞癌以及甲状腺转移癌等[3]。在对甲状腺肿瘤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相关护理后,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 由此说明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前的焦虑情况, 使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提高手术的治愈率,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艳.护理干预应用于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4, 11 (12) :41-42.

[2]梁冠冕, 章新亚, 蔡树萍, 等.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前焦虑水平调查与分析[G].//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甲状腺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天津:2014:432.

甲状腺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9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术中冰冻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女性, 年龄35~45 (平均41.2) 岁, 其中桥本甲状腺炎2例, 腺瘤37例, 乳头状癌20例, 滤泡癌6例, 髓样癌4例。

1.2 检测方法

对69例甲状腺肿瘤切除组织, 每隔0.4~0.5cm切一平行切面, 查找可疑病变部位, 根据其大小, 取1~4块, OTC包埋, Leica1850恒温冰冻切片机, 温度设在-16℃~-25℃之间, 切片厚度5~7μm, 快速HE染色, 普通光镜观察, 由二名年资较高的病理医师确诊, 并进行复检,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 (WHO) 分类标准 (2003年) 进行分类、分级, 对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年龄分布

本组69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年龄35~45岁, 其中35~40岁37例, 40~45岁32例, 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38~42岁。

2.2 肿瘤部位

本组69例发病部位位于左侧甲状腺34例, 右侧甲状腺30例, 峡部5例。

2.3 组织学分类

按病理组织学分类:桥本甲状腺炎2例 (2.9%) , 腺瘤37例 (53.6%) , 乳头状癌20例 (29.0%) , 滤泡癌6例 (8.7%) , 未分化癌2例 (2.9%) , 髓样癌2例 (2.9%) 。3讨论

目前的临床数据表明, 甲状腺肿瘤的患者中女性患者的人数要明显比男性多, 在33~46岁年龄段人群的发病率相对加大, 在甲状腺肿瘤的几种不同形态中甲状腺腺瘤为相对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 但临床诊断为腺瘤患者有10%左右病理诊断为恶性, 即使是囊性病变, 临床上也不能排除癌的可能, 尤其是腺癌。

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的主要任务是区别良恶性,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 (占全部甲状腺癌60%~70%) 。女性病人2~3倍于男性。年轻者多见, 但年老者常较为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细心检查大体标本, 不放过任何细小病变,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较硬, 边界不清, 切面灰白色, 细颗粒样, 有时有沙粒体。 (2)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镜下诊断依据主要为核的改变 (毛玻璃样核、核大深染、核形不规则、深的核沟和假的包涵体) , 血管和包膜的浸润不是诊断的必要依据[1]。滤泡癌约占所有原发性甲状腺癌的20%, 滤泡癌不像乳头癌那样具有明显的组织学特征, 滤泡癌和腺瘤鉴别的唯一的组织学特征是出现血管和 (或) 包膜浸润。细胞丰富、实性生长或核的多形性不能确定是恶性, 具有上述特征的肿瘤, 经详细检查标本若缺乏浸润, 则可诊断为滤泡腺瘤或不典型性腺瘤。甲状腺未分化癌常发生广泛浸润, 呈肉样, 白色或棕褐色, 常发生坏死和出血改变, 组织学特征变化较大, 用梭形细胞和巨细胞癌来描速这种高度浸润性肿瘤的主要特征最为恰当, 炎性细胞成分浸润并不少见, 最常见的是中性细胞, 肿瘤常发生硬化和凝固性坏死, 淋巴管浸润极常见, 血管壁浸润也常发生。甲状腺髓样癌是一种呈C细胞分化的恶性肿瘤, 它的特点是可分泌降钙素, 约80%的髓样癌为单发性, 且多数为单侧, 髓样癌主要转移至颈部淋巴结和纵隔, 大体形态上髓样癌常常界限清楚, 但小肿瘤 (<7mm) 则常浸润, 极少数有完整的包膜, 肿瘤较坚实, 呈灰白色、棕黄色或红褐色, 常位于侧叶的中1/3处, 因该处C细胞的密度最大, 镜下髓样癌由片状或束状的多角形或胖梭形细胞组成, 具有特征性的纤细纤维血管间隔, 常见细胞裂隙及间质水肿, 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 典型的具有点彩状染色质, 核仁不清楚, 胞浆呈细颗粒状, 经常为嗜银的, 常常伴有淀粉样物质, 淀粉样物质为粉染的球形或块状无定型物质, 可发生钙化或异物巨细胞反应。

甲状腺肿瘤在大多综合性医院冰冻检查标本中居于首位, 病理科在接到甲状腺疾病冰冻检查申请单后, 应该到病房查看病人的详细资料, 必要时还需自己动手查检肿块的部位和活动度。术中冰冻切片对于临床疑为甲状腺癌的病例诊断是目前最可靠的方法, 外科医生常依据其术中冰冻结果来决定手术切除范围。冰冻切片诊断是外科医生选择手术方式的前提。甲状腺手术冰冻切片过程中, 因冰冻取材的局限性、冰冻切片形态学特殊性, 加之时间仓促, 病理诊断医师的诊断局限性, 因此冰冻切片会出现延迟诊断或误诊, 鉴于上述困难, 无论病理医生多么精明和富有经验, 总会有相当比例的高分化癌冰冻切片不能做出正确诊断。

虽说甲状腺肿瘤在冰冻切片检查工作中有那么多的困难, 但其对于外科医生的诊断和手术的重要性来说, 很多医院还是选择开展甲状腺肿瘤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工作。这就要求病理科医生一定要密切结合临床特点、大体标本的形态特点、特别是镜下观察等综合分析做出正确的诊断。

参考文献

甲状腺术 篇9

关键词: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全切术,疗效,复发率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常见的甲状腺良性病变, 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患者多需手术治疗, 尤其是怀疑甲状腺毒症的巨大肿块及伴随恶性变、导致压迫症状的患者[1], 次全切除术是临床常用治疗手段, 效果显著, 然而切除不完整可导致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复发现象。近年来甲状腺全切术在临床使用广泛, 笔者对我院收治的8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分别给予甲状腺全切除术及部分切除术治疗,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8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 均符合《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男46例, 女34例;年龄24岁~76岁, 平均年龄 (51.30±3.27) 岁;病程2个月~16年, 平均病程 (7.65±2.91) 年;结节直径0.21 cm~5.09 cm;结节数目1~6个, 其中单侧多发性结节63个, 双侧多发性结节17个。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排除甲状腺癌患者, 无妊娠及哺乳期女性。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为4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常规全身麻醉, 患者取仰卧体位, 将其肩胛部位垫高, 保证头颈部处于过伸状态, 以使颈部能够充分暴露。采用小沙袋分别放在头部两侧进行固定, 避免头部移动。切口取胸骨上缘两横指部位, 弧形依次将皮肤、皮下组织切开, 皮瓣向上游离, 并对颈前浅血管进行缝扎, 将舌骨下肌群进行分离后, 将颈阔肌切开, 并将颈前肌群切断结扎, 保证甲状腺的充分暴露。经甲状腺固有膜及外层被膜间间隙分离甲状腺体悬韧带, 并对甲状腺上极血管进行处理。彻底切除结节病灶中腺体, 并对甲状腺峡部进行分离及切断, 切断时需要注意喉返神经的保护, 避免损伤, 止血彻底后避免引流现象, 将切口逐层缝合。参考组:麻醉及体位与观察组患者相同, 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将甲状腺背侧包膜与腺体组织保留, 其余手术方法与观察组相同。2组患者手术完成后分别给予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术中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记录, 术后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 观察其复发率。

1.3 并发症观察

根据术后患者声音改变情况观察是否出现喉返神经损伤, 对于出现声音改变、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者给予喉镜检查, 术后6个月复查未好转者为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观察术后患者是否出现抽搐、手足麻木现象, 给予患者维生素D、口服钙剂药物进行治疗, 半年内恢复则为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反之为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 (116.32±41.98) min、 (76.22±13.19) ml, 参考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 (109.71±39.35) min、 (75.83±12.77) m L。观察组手术时间稍长, 但差异不显著 (t=1.33, P>0.05)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 (t=1.15, P>0.05) 。

2.2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4例轻微并发症, 发生率为10%;参考组患者术后出现5例轻微并发症, 发生率为12.5%,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3

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 观察组术后出现2例复发患者, 复发率为5%;参考组术后出现13例复发, 复发率为32.5%,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11, P<0.05) 。

3 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可表现为甲状腺腺体内不均质的增生结节, 随病情进展可演变为囊性病变, 同时局部出现钙化、纤维化现象[2]。临床研究显示双侧多发性病变患者较多, 而随着疾病进展, 整个甲状腺多出现病变结节, 甚至可引起甲状腺恶性变及功能亢进, 因此在治疗时彻底清除病灶有着重要的作用。避免甲状腺组织及微小结节增生, 减少术后复发, 甲状腺次全切术术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同时复发率较高, 因此近年来全切除术逐渐取代次全甲状腺切除术, 取得显著效果。在手术操作时, 对甲状腺要仔细解剖, 同时避免喉返神经受到损伤, 在分离颈内静脉时避免破裂, 导致气栓及出血现象的出现[3]。在止血时对于粗大血管, 需要常规缝扎及结扎。总之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效果确切, 安全性高, 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治疗彻底, 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谢勇.甲状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206例临床病理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03, 7 (4) :299.

[2]张少强.甲状腺全切术的安全性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1, 25 (18) :817.

上一篇:模糊向量下一篇:历史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