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肿瘤手术论文

2024-06-19

甲状腺肿瘤手术论文(通用10篇)

甲状腺肿瘤手术论文 篇1

甲状腺肿瘤病程一般较短, 病情发展速度快, 多表现为颈前区肿大、疼痛, 触诊为质地较硬的核桃状肿物, 位置一般不固定, 患者做吞咽动作时可见肿物跟随吞咽动作活动。临床治疗方法多为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相结合。若甲状腺肿瘤不存在分化癌, 则一般选择手术治疗, 但单纯的手术治疗效果并不显著, 所以在手术治疗的同时还应有131I、甲状腺激素和外照射等治疗方法同时辅助治疗[1,2]。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 通过对比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分析总结甲状腺肿瘤手术治疗的疗效和临床经验,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 其中男23例, 女27例, 年龄20~68岁, 平均 (36.8±16.7) 岁。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治疗方法,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5例。对照组中单纯性甲状腺肿14例, 甲状腺炎5例, 甲状腺腺瘤5例, 甲状腺囊肿1例。观察组单纯性甲状腺肿12例, 甲状腺炎6例, 甲状腺腺瘤5例, 甲状腺囊肿2例。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前进行甲状腺功能化验、超声检查以及核素扫描 (ECT) , 确诊为甲状腺肿瘤后进给予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根据中医理论采用保守治疗, 扶正祛邪, 标本兼治, 治疗时局部与整体相结合, 在治疗局部的同时调理全身状况, 即中医治疗的辨证论治, 在临床治疗中采取“三联疗法”。观察组根据患者病情和相应的身体状况进行甲状腺肿瘤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 当肿瘤局限在腺体的一侧时, 切除甲状腺患侧腺体以及峡部, 还应切除对侧大部分腺体。当癌细胞浸润至甲状腺左右两叶时, 需切除两侧全部腺体以及峡部。当肿瘤的恶性程度较低时, 治疗应采用血道转移的方法, 手术时可选择性行治疗性颈清扫术, 对病变腺体以及相关组织进行清扫。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 当肿瘤性质为良性时, 可切除一侧全部甲状腺叶, 同时选择性性颈清扫术对病变腺体以及相关组织进行清扫, 当病变为单纯性甲状腺肿时可切除全部的甲状腺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甲状腺肿瘤的康复的评价标准拟定, 显效:颈前区肿大、疼痛等临床症状完全好转, 经临床常规检查未出现异常情况;有效:颈前区肿大、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得到缓解, 经临床常规检查手术部位出现细小囊肿, 需要进一步治疗;无效:临床症状未发生任何变化或加重;复发:术后2个月内再次出现颈前区肿大及疼痛症状则为复发, 需进一步接受治疗。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1个治疗周期内, 对照组显效9例, 有效8例, 无效8例, 复发5例。观察组显效12例, 有效12例, 无效1例, 复发2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3 讨论

甲状腺肿瘤是女性常见的肿瘤之一, 多表现为颈前区质地较硬的肿块。常见的甲状腺肿瘤病变状态有囊肿、良性病变、恶性病变三种[2], 而良性病变也有腺瘤和畸胎瘤等不同的病变形式。甲状腺肿瘤病程较短, 前期一般无明显的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者因颈前区肿物而就诊。触诊可发现多为单个、边界明显的肿物, 肿物质地硬、表面光滑、移动度好, 可随患者吞咽动作移动, 大多数肿物无压痛, 当肿物体积过大时, 会压迫和影响临近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 造成其他系统的症状。核素检查可以发现, 大多数甲状腺肿瘤属于温结节, 当肿瘤性质为囊性病变时核素检查可能为冷结节。虽然甲状腺腺瘤属于良性病变, 但在很多因素的影响下会有10%左右的患者发生癌变[3], 所以当患者在早期发现甲状腺腺瘤病变时应及时入院治疗, 以免发生癌变加重病情。一般甲状腺肿瘤的患者都采用手术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疗效好, 复发率低, 被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所接受, 尤其是小切口手术, 切口较小, 外观影响较小, 优势明显。当甲状腺肿瘤瘤体较小时多变现为单个肿物, 手术中可以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或硬膜外阻滞等麻醉方式, 由于手术部位靠近喉返神经, 极易造成喉返神经的损伤, 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应确保患者有清醒的意识。当甲状腺肿瘤肿物表现为实体性的结节时, 核素检查必不可少, 在各种性质的病变中大约有10%~20%的冷结节存在癌变[4], 可能为癌肿, 当肿物增大速度较快, 在短时间内体积增大明显、移动度减低时怀疑为未分化癌。当甲状腺肿瘤癌变以后, 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存在淋巴转移, 当病情严重、肿物过大甚至会引起声音嘶哑、临近组织器官疼痛难忍, 当肿物压迫气管时还可能造成呼吸困难等表现, 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关键, 早期手术治疗能有效避免转移。当对甲状腺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时, 腺瘤的包膜是手术的难点, 因为腺瘤位置和薄厚程度有所差异, 包膜寻找方式也有不同, 一般在甲状腺前方的腺瘤只需要稍微切开即可找到;当流体位置较厚或在甲状腺中央部位时, 腺体较厚, 所以需要切开的组织也相对较厚, 找到包膜后应钝性分离, 无法分离时应及时结扎;由于甲状腺供血丰富, 所以手术过程中出血较多, 因此, 当肿物切除后应及时缝扎止血, 防止失血过多, 操作过程中应避免损伤喉返神经;当发现肿物包膜不完整且无法有效止血时, 应对肿物进行切片检查, 确认是否存在癌变, 一旦腺瘤发生癌变, 应及时行根治手术。本研究通过对比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证明手术治疗对甲状腺肿瘤的治疗更有效彻底。

综上所述, 甲状腺肿瘤因病变性质不同, 预后差别也很大, 因此应注意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防止良性肿瘤的癌变导致病情加重, 相对于保守治疗来说, 手术切除能有效的控制病情,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甲状腺肿瘤的治疗意义重大, 而且可根治, 复发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仁红, 王琴.甲状腺肿瘤手术时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损伤的预防[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4) :121-122.

[2]余子刚.甲状腺肿瘤手术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35) :160.

[3]林继升.甲状腺肿瘤手术166例临床分析[J].健康必读, 2012, 9 (5) :55-56.

[4]吴峻峰, 李桂芳, 邱文秀, 等.浅谈甲状腺肿瘤手术临床诊断与治疗[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10 (11) :6352-6353.

甲状腺肿瘤手术论文 篇2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临床

甲状腺肿瘤属于一种慢性颈部病变,发病部位位于颈前部,呈现为核桃性,较硬[1-2],可随喉部吞咽的上下活动。肿瘤早期阶段,无任何明显症状,不痒不痛,对患者生活质量几乎无任何影响。甲状腺肿瘤的病况进展变化较大,肿瘤可在短时间内快速生长变大,使得患者颈部变粗,进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我院通过对81例患者采取普外科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方案进行治疗,现将治疗效果和临床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1例于2009年12月-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81例对象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跨度在19-51岁,平均年龄35.7岁。81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中,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甲状腺瘤以及甲状腺囊肿的人数依次为25例、20例、26例以及9例;所有选取对象均接受甲状腺功能化验、B超检查以及ECT(核素扫描)等检查,检查结果与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标准完全相符合。将81例选取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以及病况上均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39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根据中医对甲状腺肿瘤的辨证论治疗法,从患者生命体征和整体病况出发,在进行局部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有目的性调理,扶正祛邪,标本兼治;采取临床上常用的“三联疗法”进行治疗。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取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对于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对肿瘤集中且局限在一侧的腺体,应该将患侧肿瘤腺体及同峡部分采取全部切除,同时根据患者对侧腺体的实际病变程度,对病变部位进行大部分切除;对于甲状腺癌处于低恶性的患者,可以斟酌使用血道转移的方案进行治疗,手术医师应该根据腺体肿瘤的病变程度,有选择性的采取治疗颈清扫术进行治疗;若是良性肿瘤,应该根据患者甲状腺囊肿的实际病变程度,对一侧甲状腺叶采取有选择性的切除,同时实施有选择性的颈清扫术;对于单纯性甲状腺肿瘤,可以采取全切除术实施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上述选取对象出院后,随访1年,将随访反馈数据进行汇总处理,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组间对比采取t检验法,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39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后,其中治疗效果为显效和有效的人数依次为19例和13例,总治疗有效率为82.1%;观察组42例患者接受普外科手术治疗后,其中治疗效果为显效和有效的人数依次为26例和14例,治疗有效率为95.2%;两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发现对照组有3例病情复发,复发率为7.7%,观察组有5例患者病情复发,复发率为11.9%,两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甲状腺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多发和常见,特别是甲状腺肿物,提高本病的诊治关键是早期及时正确的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有易复发的特点,部分患者会转为甲状腺微小癌,超声可诊断出近80%的恶性病变,其病程长、生长较为缓慢、患者自感有压迫症状和不适、肿物感,术前有较低确诊率。近年来,B超和CT在临床检查中的广泛应用,及穿刺细胞学的飞速发展,為早期正确诊断提供了有利条件。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但不同的学者对手术切除的范围有不同的看法,但治疗原则是要避免癌变和复发的发生,防止切除过多的甲状腺组织。

正常成年人甲状腺的重量约为25 g,女性略大稍重。当甲状腺重量超过35 g时,提示甲状腺肿大。应及时进行诊治。甲状腺肿瘤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2~3。发病年龄范围为18~60岁。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不同。另外,行为方式也会对甲状腺癌的发生产生一定影响。吸烟、饮酒、碘摄取量等都是甲状腺肿瘤的危险因素。临床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步骤包括:①判定有无甲状腺肿瘤;②确定肿瘤是否有功能性;③明确区分甲状腺肿瘤是结节性还是弥漫性;④鉴定甲状腺肿瘤是无痛还是有痛;⑤明确甲状腺肿瘤的类型和病因。临床上对于甲状腺肿瘤的治疗主要采用普外科手术方法,但是应严格进行术前检查,选择最佳的手术时间,术后进行密切观察和随访,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

此疾病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头颈部肿瘤,该肿瘤常见于女性群体。根据甲状腺肿瘤的发展阶段,可以将病情的严重程度分成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其中良性肿瘤患者占据主要地位。良性甲状腺瘤对人体的危害较小,肿瘤小时,不会患者生活产生任何影响,但若是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随着肿瘤的增长,会对颈部的食管、气管以及喉部神经造成严重的影响,进而产生吞咽及呼吸困难,声音走样嘶哑等症状,若是发展成恶性肿瘤,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治疗存活率也会随之降低。因此,一旦发现该病,就应该及时就诊,接受治疗,避免肿瘤进一步恶化。

综上所述,采取普外科手术对甲状腺肿瘤患者进行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而采取临床保守治疗,其病情复发率较低,因此,临床医师可以采取普外科手术联合保守治疗对该类型患者进行综合治疗,这样有利于提升治愈率,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复发率,这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汤涛.甲状腺肿瘤手术临床探析[J].医学信息,2013(6):110-111

甲状腺肿瘤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探讨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我住院治疗的甲状腺肿瘤患者60例, 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及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确诊, 排除首诊为甲状腺肿瘤但病理为甲状旁腺肿瘤者和非甲状腺原发的甲状腺区肿瘤者, 排除严重的肺、心、肾等脏器功能不全及手术禁忌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男16例, 女14例, 年龄29~69 (47.67±2.27) 岁;单侧病变21例, 双侧病变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8例, 甲状腺腺瘤6例, 甲状腺囊腺瘤6例。对照组男17例, 女13例, 年龄26~68 (47.94±2.46) 岁;单侧病变20例, 双侧病变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9例, 甲状腺腺瘤6例, 甲状腺囊腺瘤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甲状腺彩超检查, 并行甲状腺功能检测正常;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胸透等均无异常。观察组患者采取微创治疗, 取平卧位, 头稍后仰, 颈封联合局部浸润麻醉, 在胸骨上缘正中2cm处做一弧形切口, 长度约1.5cm, 由浅至深逐层切开皮肤, 分离甲状腺/带状肌, 上提吊拉钩, 小心置入腔镜镜头, 用超声刀对甲状腺进行仔细切割, 切割完毕后胶皮膜引流, 皮肤逐层缝合, 术后常规抗菌消炎。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手术方式实施切割, 体位及麻醉方式同观察组, 在胸骨上缘正中位置2cm处做一弧形切口, 长度约4cm, 甲状腺与带状肌分离方法同观察组, 用高频电刀切割甲状腺肿瘤, 之后的步骤同观察组, 术毕常规抗菌消炎。详细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 并评估两组临床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术后一般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多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甲状腺肿瘤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因此, 早期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是提高该病的预后的关键措施。临床中, 结节性甲状腺肿容易复发, 部分病例可转为甲状腺微小癌, 由于该病病程较长、生长缓慢、患者仅感压迫症状和不适肿物感, 因此术前确诊率较低。随着B超和CT技术在临床检查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穿刺细胞学的不断发展, 该病的检出率越来越高, 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大大改善了该病的预后。目前, 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 其中传统开放手术切除甲状腺肿瘤技术已非常成熟, 具有操作简单, 术野暴露清晰的优点, 能彻底切除肿瘤, 但具有创伤大、出血多、术后瘢痕明显的缺点, 限制了其在中青年患者的应用。微创技术可明显的减少瘢痕长度, 效果明确, 近年来在临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发现, 微创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多于对照组, 提示效果显著, 与目前的临床研究结论趋于一致。临床上常用的微创手术均是在M iccoli术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良、改进的, 入路包括乳晕乳沟入路、锁骨下途径入路、颈前小切口入路、颈部入路及胸壁入路等。我们认为, 以上不同的手术路径各具优缺点, 如经乳晕乳沟者优点为适应证范围广, 可同时实施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及双侧甲状腺的全切除手术, 缺点为皮下分离范围大, 术后易形成明显的褶皱;锁骨下入路者能将颈部的瘢痕转移至锁骨下, 具有一定的美容效果, 但手术操作的空间小[2];颈前小切口腔镜辅助入路者方法类似开放手术, 但操作空间小, 术后颈前仍会留有瘢痕, 影响美观;颈部入路者操作困难, 空间小, 中转开放手术比例高。而胸壁入路既能克服手术操作难度和暴露限制、手术难度大等缺点, 还能克服术后遗留瘢痕而影响美容效果, 在临床应用相对较多。临床使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需要注意当肿瘤病变在甲状腺上极时, 其暴露、游离和切除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此时若过度向下牵拉甲状腺则会损伤喉上神经, 此时切除腺体时需适当放大镜头, 谨慎操作, 其以在被膜内实施为宜;另外, 若在寻找颈白线时看不到明显的组织结构, 需沿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处寻找, 以最大限度缩小皮下分离程度, 有利于术后皮肤的恢复[3]。尽管在临床上关于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的优势仍存在争议, 但我们认为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各具有优缺点, 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微创操作的熟练程度合理选择术式。

摘要:将甲状腺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微创切除术, 评估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多于对照组 (P>0.05) 。微创手术及传统开放手术各具优缺点, 临床医师应合理选择应用。

关键词:腹股沟疝,手术方式,修补效果,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王付春.甲状腺肿瘤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探讨[J].吉林医学, 2011, 32 (30) :6399-6400.

[2]杨振祥, 孙洋, 张珊珊, 等.甲状腺肿瘤217例手术治疗[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 12 (1) :40-41.

彩超对甲状腺肿瘤诊断情况分析 篇4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彩超;诊断价值

甲状腺肿瘤在内分泌系统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肿瘤,绝大多数是女性,在临床上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颈前部肿块,发病率极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1 ]。对甲状腺肿瘤患者给予及时、准确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彩超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提高了临床诊断符合率。现在对我院在2010年03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16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使用彩超诊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彩超对甲状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在2011年03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16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使用彩超诊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占20例,女性患者占140例,患者的年龄在18岁到70岁之间。通过病理检查证实,恶性患者占28例,良性患者占132例;甲状腺瘤患者占10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占54例,甲状腺癌患者占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2],临床症状表现为颈部肿块,通过回顾性分析16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使用彩超诊断的临床资料,探讨彩超对甲状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

1.2方法

1.2.1 所有甲状腺肿瘤患者均给予彩超诊断检查,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把双肩垫高,让患者的头部尽量后仰,尽量把颈前部充分暴露出来,涂抹耦合剂,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进行诊断,使用探头(频率在7.5~10.0MHz之间)对患者的颈部进行横向、纵向以及斜向等多切面扫查,观察甲状腺瘤的形状、大小、包膜、边界、钙化以及浸润等情况,是否出现蟹足样浸润、回声情况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使用彩色超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技术测定其峰值流速以及阻力的指数。把诊断的结果和手术手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观察,探讨彩超对甲状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

1.2.2 对甲状腺肿瘤经过彩超诊断的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观察,对比观察甲状腺肿瘤患者通过彩超检查的血流指标以及峰值流速、阻力指数情况,并做好记录。若周边部出现血流信号,内部没有信号,则表明患者为良性肿瘤,若内部的血流信号较丰富,周边部的血流信号较少,并且是高速动脉血流信号,则表明患者为恶性肿瘤。

1.2.3 选用SPSS18.0软件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P<0.05则说明存在的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02例甲状腺瘤患者中误诊的患者占10例,符合率为90.2%;54例结节性甲状腺患者中误诊的患者占8例,符合率为85.2%;4例甲状腺癌患者中没有出现误诊例数,符合率为100%;甲状腺癌患者在峰值流速以及阻力的指数上均优于甲状腺瘤和结节型甲状腺患者,存在的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甲状腺作为人体最大的具备分泌功能的器官,能够使内分泌产物放于细胞外,其分泌物能够对人体生长发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甲状腺肿瘤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肿瘤,主要的发病人群为女性,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甲状腺恶性肿瘤疾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表现症状不明显,若甲状腺肿瘤的面积较大,则会造成气管压迫,导致呼吸困难,因此对甲状腺肿瘤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彩超显像技术能够对病变部位血流情况进行准确显示,为诊断良、恶性提供了准确的指导,降低了临床误诊率。

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彩超以其操作简便、可重复性高以及无创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能够对甲状腺组织的细小变化进行显示,结合观察甲状腺患者的外在表现和体检,提高了临床诊断符合率。在彩超声像图检查的显示中,甲状腺内出现形态规则的椭圆形或者圆形的肿块,边界较清晰、包膜完整,分布均匀,回声密集、细小。超声诊断显示腺体的两侧叶出现不对称增大,表面上能够发现小结节,粗糙的边界不够清晰,结节的内部出现不规则光点,在不同程度上出现钙化、囊性变。彩超应用于甲状腺肿瘤疾病的诊断中,其优点主要是能够对甲状腺血流的速度和状态变化进行检查,能够对甲状腺患者的二维血流状况进行直接观察,在对甲状腺内血流方向进行显示的同时,对患者血流的速度和性质变化进行辨别,能够更好地判断血管性病变;能够对动脉、静脉进行辨别,能够对分流、返流进行更可靠的分辨;能够更好地分析血流束起源、长度、宽度以及面积。

甲状腺细胞间质的成分减少,周边、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加快了血流的速度,加上内部的血流分布较为紊乱,血管的内径不规则,增加了阻力的指数。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都属于良性肿瘤,其周期和内部的血流较为稀疏,相对降低了峰值的流速。彩超应用于甲状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中,不仅仅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还能够对甲状腺肿瘤的血流情况进行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具有安全、准确性[3],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上述结果显示:102例甲状腺瘤患者中误诊的患者占10例,符合率为90.2%;54例结节性甲状腺患者中误诊的患者占8例,符合率为85.2%;4例甲状腺癌患者中没有出现误诊例数,符合率为100%;甲状腺癌患者在峰值流速以及阻力的指数上均优于甲状腺瘤和结节型甲状腺患者(P<0.05)。说明了彩超应用于诊断甲状腺肿瘤中提高了诊断符合率,能够对甲状腺良性、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和血流信号的分布起到较高的鉴别作用,操作简单,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黄兆仙.甲状腺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图与病理对照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3):248-249.

[2] 郑华萍.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50例的价值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0(1):34-35.

[3] 王涛.彩超对甲状腺肿瘤的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2Z):129-129.

[4] 冯雪峰.彩超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110.

[5] 侯爱勤.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2,28(34):546-547.

甲状腺肿瘤手术论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8例, 其中男13例, 女25例;年龄22岁~68岁;首次手术24例, 同侧二次手术14例;距首次手术时间8个月~10年。

1.2 术前诊断

本组病例术前均经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术中常规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其中良性肿瘤32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6例。

1.3 手术方式

颈前沿皮纹横切口, 在颈阔肌深面沿浅筋膜向周围游离皮瓣, 患侧达胸锁乳突肌外缘, 健侧达胸锁乳突肌内缘, 游离患侧胸锁乳突肌内侧缘达颈血管鞘。在肩胛舌骨肌和舌骨下肌群外侧切开达甲状腺外侧缘, 沿固有被膜钝性分离甲状腺前面, 将肩胛舌骨肌及舌骨下肌群向内牵拉, 此时常需切断肩胛舌骨肌, 甲状腺背外侧即可很好地暴露。游离上极, 骨骼化游离上极血管, 近腺体结扎切断, 将腺体向内牵拉, 此时喉返神经及下甲状旁腺即可充分暴露;游离下极, 注意保护下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的起始部, 有时需沿颈正中切开达甲状腺被膜, 将舌骨下肌群向外牵拉, 腺体向内上方牵拉。上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全程达到完全暴露, 直视下手术切除腺体, 此时需注意变异的喉返神经及喉不返神经, 妥善保护。如为恶性肿瘤, 再行对侧叶次全切除术, 术野置引流, 关闭切口。

1.4 治疗结果

本组手术后无出血及喉返神经损伤并发症, 1例甲状腺癌术后出现了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经药物保守治疗好转。

2 讨论

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 主要功能是合成、贮存和分泌甲状腺素, 甲状腺的血液供应十分丰富, 主要为双侧的甲状腺上下动脉供应, 其与颈部许多重要的器官及神经紧密相邻。颈前区空间狭窄, 甲状腺手术中术野暴露困难, 极易造成医源性损伤, 出现出血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所谓甲状腺手术的核心技术, 就是术中严密止血, 避免术后出血, 术中认识甲状旁腺, 并加以保护, 避免术后甲状旁腺损伤和功能缺失, 术中保护甲状腺喉上神经及喉返神经, 避免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及神经位于甲状腺后部, 甲状腺术中背侧的分离是术中重要且难操作的重要步骤, 且重点是保护甲状旁腺及喉上、喉返神经, 此部位的正确操作是预防甲状腺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巨大甲状腺肿瘤手术时, 受手术空间狭小的影响, 甲状腺背侧暴露困难, 二次手术时, 甲状腺周围的粘连, 极易造成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此类手术中, 术野的良好暴露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2.1 术后出血

甲状腺术后出血是甲状腺手术的并发症之一, 其发生率为0.3%~1%之间[1], 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甲状腺血管断端出血, 文献报道主要为甲状腺上动脉出血, 其次为甲状腺下动脉[2]。血管出血的原因主要是术中对甲状腺上极游离不充分, 上极血管未达到骨骼化游离, 此时结扎血管往往带有较多的肌肉组织, 大块结扎往往随术后肌肉组织坏死, 极易导致结扎线脱落, 引起术后血管出血。其次是术中暴露不良, 对血管的分支没有结扎, 术中受凝血块影响未被发现, 术后血凝块脱落导致出血。巨大甲状腺手术时, 受术野暴露影响, 上极往往暴露不充分, 游离甲状腺上动脉困难, 盲目地结扎或缝合不仅易损伤喉上神经, 且易误扎部分环甲肌。且传统手术对于巨大甲状腺肿瘤为了暴露术野常需切断舌骨下肌群, 此时若术中未对颈前静脉进行缝扎, 手术结束时未对颈前肌肉断端进行水平褥式对端严密缝合, 术后一则颈前静脉断端易出血, 再则肌肉断端因术后张力降低及颈部过度活动而渗血。

2.2 喉返神经损伤

喉返神经的损伤是甲状腺术后最易发生的并发症之一, 报道的发生率为1%~8%。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复发、巨大甲状腺肿, 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永久性为5.1%, 暂时性为3.4%[3], 手术中最易损伤喉返神经的部位为气管食管沟, 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交叉处及环甲膜后方的喉返神经入喉处。损伤主要以离断式缝扎多见, 主要原因是喉返神经暴露不佳, 为了避免喉返神经的损伤, 术中特别强调“识别暴露”。在巨大甲状腺肿瘤手术中, 很难得到对喉返神经的良好暴露, 特别是喉返神经入喉处最易损伤。侧入法更有利于甲状腺背外侧的分离, 能很好地对喉返神经全程进行暴露, 特别对于起始部的暴露更佳。本组38例手术应用侧入法, 术后无喉返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发生。

一侧喉返神经损伤出现声音嘶哑, 术后常可恢复, 若双侧损伤常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此时常需行气管切开术, 因喉返神经损伤并发症较严重, 易引起广大外科医生的重视。喉上神经损伤发生率低, 且较常见的表现为术后饮水呛咳, 短期内即可恢复, 而不为外科医生重视。但喉上神经外支损伤同样可引起声音的改变, 该神经沿甲状腺上动脉下行, 走行于以胸骨甲状肌为上边, 咽下缩肌及环甲肌为侧边, 甲状腺上极为下边构成的“胸骨甲状肌及喉部三角”内, 一般距甲状腺上极3 mm~15 mm, 也有贴甲状腺上极或低于上极水平的。双喉上神经外支的保护、暴露甲状腺上极尤为重要, 本手术方式中, 将舌骨下肌群向内上方牵拉, 甲状腺上级若仍然暴露困难, 此时再结合正中切口将该肌向外牵拉, 即可充分暴露上极血管及“胸骨甲状肌及喉部三角”, 在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上静脉前支的内侧或背侧, 可以见喉上神经喉外支向内侧的喉体走行。以蚊式钳向上分离神经, 再紧贴甲状腺上极骨骼化游离, 即可切断甲状腺上极血管, 妥善保护喉上神经。

2.3 甲状旁腺损伤

甲状旁腺损伤和低钙血症是全甲状腺切除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高达35.5%[4], 甲状旁腺一旦损伤术后极难恢复, 若双侧损伤, 后果较严重, 预防重点在于术中保护甲状旁腺。甲状腺再次手术, 由于既往手术致解剖结构移位、粘连、瘢痕形成等原因, 常导致解剖结构辨认困难, 特别对于甲状旁腺, 尤其当甲状旁腺异位时, 极易损伤, 误切概率大。术中需尽可能原位保护, 且要保证甲状旁腺的血运, 侧入法能很好地暴露甲状腺背外侧, 避开了既往手术所导致的粘连区域, 从未手术区入路, 能更好地暴露及保护甲状旁腺。

总之, 甲状腺切除术侧入法入路可以良好地暴露甲状腺背外侧, 特别对于巨大甲状腺肿瘤和二次手术者, 更利于暴露喉神经, 甲状腺血管及甲状旁腺, 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郑泽霖, 耿小平, 张德恒.甲状腺甲状旁腺外科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381-382.

[2]杨卫平, 邵堂雷.甲状腺术后出血预防和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2, 32 (5) :378.

[3]孙辉, 刘晓莉.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的保护[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2, 32 (5) :358.

浅析甲状腺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本我院就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22例,其中男2例,女20例,年龄27~52岁,平均年龄(35.2±5.8)岁。

1.2 手术治疗

1.2.1 乳头状肿瘤

乳头状肿瘤(包含混合型的乳头状滤泡肿瘤)在甲状腺肿瘤中占60%左右。一般情况下,患者为女性、瘤体较小(直径≤2 cm)及无局部扩散或转移的患者的死亡率及再发危险较低,其预后相对较好。乳头状肿瘤具有较低恶性程度、易发于中年妇女等临床特点[2]。外科手术是对乳头状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乳头状肿瘤的局部受侵或转移、是否有头颈部位的放射治疗史等是患者甲状腺全切术或近全切除术的重要依据,在临床上患者单侧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可以进行改良过的颈部淋巴结的清扫术。

1.2.2 滤泡细胞肿瘤

滤泡细胞肿瘤主要分为广泛侵袭性及微小侵袭性两类,其中微小侵袭性的滤泡细胞肿瘤预后好。反之拥有广泛血管的侵袭性滤泡细胞肿瘤患者的预后相对不良,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出现肺、骨等处的远处转移[3]。侵袭性滤泡细胞肿瘤患者的最好治疗方式为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或全切除术,患者在术后使用放射性的碘对残余的组织进行进一步的治疗,终生使用促进甲状腺激素进行治疗,并使用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或放射性碘扫描进行监测,确定是否再次复发。

1.2.3 未分化的(或分化不良的)甲状腺肿瘤

未分化的甲状腺肿瘤是目前已知的人类最具有侵袭性的实体瘤之一,其致死率极高,但发病率相对较低。未分化的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特点主要有病情恶化迅速,多数患者在确诊后的数月内死亡[4];分化不良的甲状腺肿瘤多数不能对碘进行浓缩等,因此不能使用放射性的碘扫描及治疗,血清测定的TG也无法作为肿瘤的标记物,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学检查等。

1.2.4 髓样肿瘤

髓样肿瘤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当患者检验出髓样肿瘤时应强调对其家族成员进行甲状腺的检测;对于无髓样肿瘤家族遗传史的患者,也不可排除其是髓样肿瘤家族中的先证者的可能性。若在术前诊断髓样肿瘤,通常是对甲状腺结节及肿大的淋巴结的活检时确诊的。在进行手术前需要进行嗜铬细胞瘤生化检查(通常为双侧),若确定时嗜铬细胞瘤,患者在进行甲状腺手术前,需要先去除嗜铬细胞瘤。对与病变持续存在及再发的患者,若条件允许最好进行手术切除。部分患者虽身患肿瘤,但仍可存活数年,其临床症状较少。对于不能进行手术的患者,若其有慢性的腹泻存在,应当及时的给予对症处理。

2 结果

患者行单侧甲状腺手术17例,双侧甲状腺手术5例。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22例患者中乳头状肿瘤14例、滤泡状腺肿瘤5例、未分化肿瘤2例、髓样肿瘤1例,患者的手术时间1.4~2.5 h,平均手术时间(1.6±0.4)h。患者在术后无甲状腺损伤、甲状腺危象及饮水呛咳等并发症出现。

3 讨论

甲状腺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患者的甲状腺内部发现硬而固定的肿块,其表面皮肤不平,肿块在进行吞咽动作时上下的移动性较小。在晚期时会产生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以及Horner综合征等[5]。甲状腺肿瘤手术在临床上主要是指对患者的甲状腺及淋巴结的手术处理。目前,对于甲状腺的切除范围及方式的最佳方案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论。据现有的研究资料表示,目前尚未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单个的小肿瘤(直径<1.5 cm)进行甲状腺全切除手术比部分切除手术(加峡部切除手术)的存活率更高。但是有很多的研究证明部分切除手术后的复发率与全甲状腺切除手术后的复发率相比较偏高。全甲状腺的切除手术在理论上的有利点为可以在术后进行局部或转移的放射性的碘扫描,除此之外全甲状腺的切除手术后的血清Tg水平偏低,可以利用此指标作为特异性的标志物对患者进行随访。全甲状腺的切除手术后的并发症与一侧手术后的相比,其复发的几率较高,并发症主要有甲状旁腺的功能低下及喉返神经损伤等,但不能因并发症的几率较高就不进行甲状腺的全切除手术。因为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易出现低钙、声音嘶哑等并发症,因此在进行手术时具体的切除范围应根据病情与医疗条件、技术等来进行判断,但无论怎样判断,都要符合临床上的肿瘤的切除原则,与此同时还要尽量保留患者的神经等的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提高手术的技巧,加强综合性的治疗是目前有待提高的治疗的努力方向,对于疤痕体质的患者或有美容要求的患者,也可以进行腔镜下颈部的微创手术,降低瘢痕出现的可能。

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甲状腺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2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对其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行单侧甲状腺手术17例,双侧甲状腺手术5例。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22例患者中乳头状肿瘤14例、滤泡状腺肿瘤5例、未分化肿瘤2例、髓样肿瘤1例,手术时间1.4~2.5 h,平均手术时间(1.6±0.4)h。患者在术后无甲状腺损伤、甲状腺危象及饮水呛咳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甲状腺肿瘤是在临床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可引发甲亢的发生,并存在一定恶变的可能,应该尽早进行手术切除。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诊断方法,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丁纪伟,汤治平.甲状腺瘤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研究.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329-330.

[2]叶雪雯,谢绮雯,宋海良.心理干预对甲状腺肿瘤手术前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现代临床护理,2011,10(7):59-60.

[3]毛永红,毛学正.甲状腺肿瘤手术治疗1020例分析.肿瘤研究与临床,2011,23(8):560.

[4]古剑锋,李维,陈浩志.甲状腺肿瘤患者手术的临床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7):123.

甲状腺肿瘤手术论文 篇7

2013年5月-2014年11月收治甲状腺肿瘤患者32例, 在所有患者同意的基础上, 将32例患者分为试验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男9例, 女7例, 年龄27~69岁, 平均 (46±4.3) 岁。试验组男10例, 女6例, 年龄28~71岁, 平均 (47±3.8) 岁。排除甲状腺及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同时, 所有的患者均为第1次手术。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手术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 其中甲状腺肿物切除8例, 单侧甲状腺叶切除5例, 双侧甲状腺叶切除3例。试验组使用电脑高频手术器进行手术治疗, 双侧甲状腺叶切除3例, 单侧甲状腺叶切除6例, 甲状腺肿物切除7例。

评价标准:在手术之后观察和研究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麻醉后切开皮肤到缝合之间的时间) 、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 (术中纱布沾血前后的重量差和吸引瓶中血的重量) 以及术后并发症 (术后伤口是否仍然出血、患者是否存在神经损伤或者低血钙等) 。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运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32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均治愈, 无死亡病例。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 切口长度短, 出血量少 (具体内容请参照表1) 。

术后, 试验组16例患者中, 出现声嘶1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5%。对照组16例患者中, 声嘶1例, 喉返神经损伤1例, 术后出血1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75%。

讨论

甲状腺在人体颈部甲状软骨下方位置, 气管的两旁, 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 主要的功能是合成甲状腺激素, 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1]。甲状腺肿瘤是一种常见的肿瘤, 分为良性和恶性, 良性甲状腺肿瘤有腺瘤, 恶性肿瘤有癌、淋巴瘤等[2]。

采用传统的甲状腺肿瘤手术常常会引起一系列术后并发症, 例如手术后出现的声嘶、出血以及喉返神经损伤等, 对于甲状腺肿瘤患者的康复和未来生活质量的提升会带来不良的影响[3]。但是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电脑高频手术器开始在外科手术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当前国内外很多医生运用电脑高频手术器进行甲状腺肿瘤手术[4]。该手术方式通过电极尖端所产生的高频高压电流与肌体相接触而加热, 从而分离和凝固肌体组织, 产生止血的效果[5]。

甲状腺肿瘤手术的并发症预防可以通过术前、术中和术后3个方面来开展。术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安慰患者的情绪, 做好适当的开导和解释工作。术中采用先结扎后缝扎的方式, 操作轻柔, 避免过度牵拉血管, 尽量保持腺体后被膜的完整程度[6]。手术后, 服用芦戈氏液2周, 一些心率过快的患者可以适当服用心得安, 要指导患者和患者的家属正确的咳嗽方式, 注意饮水时不要被呛到, 半流食且速度不易过快, 适当控制饮食, 给予针对性的营养支持。在术后, 要定期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临床表现, 一旦发生异常, 则立刻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式。

在本次研究中, 手术治疗之后, 32例患者均治愈, 死亡人数0。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 切口长度短, 出血量少。术后, 试验组16例患者中, 出现声嘶1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5%;对照组手术后发生声嘶1例, 术后出血1例, 喉返神经损伤1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75%。通过试验可以看出, 使用电脑高频手术器治疗甲状腺肿瘤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均优于传统手术。同时, 电脑高频手术器治疗甲状腺肿瘤也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所带来的术后并发症,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甲状腺肿瘤手术治疗方式。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手术治疗临床特点及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2013年5月-2014年11月收治甲状腺肿瘤患者32例。在所有患者同意的基础上, 将32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1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试验组采用电脑高频手术器进行手术治疗, 分析和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临床特点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及住院天数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 试验组出现声嘶1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5%;对照组声嘶1例, 喉返神经损伤1例, 术后出血1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75%。结论:采用电脑高频手术器治疗甲状腺肿瘤患者的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能够有效减少术后的并发症状, 具有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等特点。同时, 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手术细致操作和患者思维引导也能够有效预防手术并发症的产生, 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手术,手术并发症,甲状腺肿瘤

参考文献

[1]杜世员, 赵汝莲.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 5 (11) :64.

[2]沈一松, 刘小卫.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特点观察[J].黑龙江医学, 2014, 7 (2) :147.

[3]陈东.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特点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3 (7) :113-114.

[4]董钦生, 周丁华, 姜合作, 等.巨大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防治体会[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 (电子版) , 2012, 7 (12) :656-657.

[5]《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2013年第20卷文题索引[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3, (12) :1432-1440.

甲状腺肿瘤手术论文 篇8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外科治疗

甲状腺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不论其原因或性质如何, 多表现为甲状腺肿大或肿块形成, 甲状腺肿瘤可单发也可多发。另外, 甲状腺肿瘤的恶性率与年龄、性别、是否为结节性甲状腺流行区都有一定关系[2]。现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2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报道如下。

1 材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2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中, 男12例, 女16例, 男女之比为3∶4;年龄20-74岁, 其中30岁以下2例, 31-40岁5例, 41-50岁14例, 51-60岁10例, 61-80岁2例。

1.2 临床资料

(1) 病程长。

28例患者的病史均在3年以上, 最长达32年, 9例患者的病史>10年。

(2) 病情相对稳定, 自觉症状不明显。

患者均以甲状腺肿块入院, 但大多数病例除颈前有肿块外, 一般无其它症状。肿瘤生长缓慢, 对患者生活劳动长期无明显影响。部分患者肿瘤增大到一定体积后, 因其逐渐增大的重力和压迫, 才逐渐产生吞咽困难、呼吸闲难等临床症状。

(3) 绝大多数为孤立性肿块。

肿瘤一般存在包膜或假包膜, 与邻近组织粘连不明显, 主要是膨胀性生长, 有不同程度的活动性。28例中只有2例患者甲状腺肿瘤活动性不好。

1.3 手术方式及病理

对我院收入的2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均实施了外科手术治疗, 并且术后将肿物全部送病理检查。28例甲状腺患者中行单纯肿瘤切除18例, 腺叶次全切除6例, 一侧腺叶加峡部全切除2例, 甲状腺癌根治术2例。其中腺瘤和腺瘤囊性变17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 桥本式甲状腺炎2例, 甲状腺癌2例, 单纯性甲状腺肿l例。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28例全部治愈, 术后未出现抽搐、窒息及气管塌陷, 无手术死亡病例。

2.2 术后并发症

其中6例出现声嘶, 均系首次手术;4例为暂时性声嘶, 出院前恢复正常;1 例喉返神经损伤, 2例为喉返神经切断。1例术中即予喉返神经自体静脉桥接术;1例术后再次探查;1例予以喉返神经结扎松解;1例予以喉返神经自体静脉桥接术, 声嘶逐步好转;合并桥本氏病、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者术后予一定疗程甲状腺素片治疗, 疗效满意。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资料中显示甲状腺肿瘤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4, 这与文献报道[3]比例相近, 女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甲状腺肿瘤可见於于任何年龄段, 尤以青壮年多见;甲状腺肿瘤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颈部肿块, 多无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多数病史较长, 肿瘤生长缓慢, 仅1例患者为发现颈部肿块1周就诊;并且肿瘤多有包膜或者假包膜, 肿瘤活动度较好, 指示肿瘤恶性程度低。本组病例中28位甲状腺肿瘤患者中只有2例为甲状腺癌, 约占病例总数的7%, 因此甲状腺肿瘤多为良性肿瘤, 根据临床资料显示甲状腺腺瘤为甲状腺肿瘤的主要病理类型, 但该肿瘤有癌变的危险 (癌变率可高达10%) , 且有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可能 (发生率约为20%) [4], 故主张应尽早切除。

3.2 外科手术治疗

术式选择上, 包膜完整的肿瘤在临床外科手术时对其行单纯摘除术。对肿瘤与周围组织有粘连、界限不清、包膜不完整的应行一个侧叶切除, 至少应行一个侧叶的大部分切除, 同时应探查对侧叶是否正常。对疑为甲状腺癌患者应争取做快速冰冻切法。确诊为甲状腺癌患者, 如病变限于一侧, 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全切除及对侧腺叶大部分切除, 累及峡部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全切除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 累及双叶者则行全甲状腺切除加周围淋巴结清扫。

本组病例中共有3位患者存在喉返神经损伤, 约占总数的11%, 喉返神经损伤是常见的手术并发症, 有报道指出甲状腺手术常规暴露喉返神经以避免误伤, 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4 结论

甲状腺肿瘤好发于女性, 尤以青壮年为主。甲状腺肿瘤临床指证不明显, 患者多以颈部肿块为主述入院, 少数伴有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 如患者有上述症状, 临床诊断时可考虑甲状腺肿瘤。虽然甲状腺肿瘤多为良性肿瘤, 甲状腺腺瘤是最常见的病例类型;但手术前确定甲状腺肿瘤良、恶性, 目前的诊查手段仍有一定困难, 其术前误诊率为13%~15%, 所以甲状腺肿瘤确诊后应实施手术治疗, 并将肿物送病理检查。

参考文献

[1]王家东.甲状腺肿瘤外科手术2228例临床分析[J].临床研究, 2005, 40 (4) :295-299.

甲状腺肿瘤手术论文 篇9

【关键词】 甲状腺炎;甲状腺恶性肿瘤;临床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2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47-01

在临床上甲状腺炎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甲状腺疾病[1]。但是近年来,这种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我院对收治的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的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为28例,其中男性为9例,女性为19例;年龄在27-69岁之间,平均为(56.0±2.0)岁;病程在0.1-15年之间,平均为(10.2±2.0)年;患者均为我院在2005年2月——2008年5月期间收治。10例患者的甲状腺区疼痛和压痛、10例患者伴有呼吸不畅、8例可扪及甲状腺结节。对15患者采用SPECT进行扫描检查,5例患者显示为“凉结节”、“冷结节”患者10例。但是,SPECT图像显示患者的甲状腺放射性分布比较稀疏。对患者采用甲状腺B超检查,显示为甲状腺“实质性”结节患者为20例,8例患者显示为“混合性结节”。8例采用CT进行检查,6例患者为甲状腺恶性肿瘤、甲状腺腺瘤2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的患者都进行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根治手术,即对患者进行结节所在侧的甲状腺叶进行全切+峡部切除+对侧甲状腺叶次全切手术。8例患者同时还进行了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手术。

2 结 果

所有的患者都经过术中快速切片和术后石蜡切片进行确诊。甲状腺恶性肿瘤的病理分型:15例患者为乳头状腺恶性肿瘤、9例患者为滤泡状腺恶性肿瘤、4例患者为乳头状与滤泡状混合恶性肿瘤。淋巴瘤患者都为B细胞型。

对这28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在6个月-5年,平均为(3.0±1.0)年;2例B细胞型淋巴瘤患者在进行手术后的1.2年死亡。其他患者生存,没有发生患者出现结节复发或者转移的情况。

3 讨 论

临床上,发生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机制主要为:甲状腺炎主要是一种甲状腺慢性炎症,其对患者的甲状腺结构造成破坏,进而影响到甲状腺激素的正常产生[2]。其对TSH的分泌产生一种负反馈刺激,由于受到高水平的TSH的刺激,使得患者的甲状腺出现肿大,进而诱发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发生[3]。对于甲状腺炎患者来说,其存在一定的器官特异抑制性T细胞功能障碍情况,使得患者局部的免疫监视作用出现降低,进而使得甲状腺恶性肿瘤产生和发展。在甲状腺炎组织中存在比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和淋巴滤泡的形成,然而在自身的免疫反应中,对其淋巴细胞的慢性抗原会造成一定的刺激,进而可能会导致淋巴细胞群更加容易出现肿瘤的改变。

在临床上,对甲状腺炎和甲状腺恶性肿瘤并存的诊断比较麻烦。但是,一旦遇到以下情况之一,则需要进行高度重视患者可能发生甲状腺炎和甲状腺恶性肿瘤并存。患者发生甲状腺结节炎,经过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药味治疗之后,患者的结节并没有出现缩小或者出现增大。对患者的甲状腺进行扪诊时,患者的甲状腺只有一叶或者部分叶甲状腺出现质硬和压痛症状,而并不是弥漫性的甲状腺肿大和质硬和压痛患者。在临床上被高度疑为甲状腺炎和甲状腺且能够扪及到确切的结节,对患者采用SPECT进行扫描检查,确诊为“凉-冷”结节,采用B超检查,确诊为实质性的结节患者[4]。

对于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应该对患者采用手术治疗,但手术的范围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手术方法,在决定之前,需要对患者的甲状腺进行探查,主要是对孤立的结节等进行切除并进行病理切片检查。如果能够通过病理进行快速确诊为甲状腺恶性肿瘤,则需要根据肿瘤的大小和分化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龄、恶性肿瘤的转移情况和浸润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于并发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一般比较好,可能是因为恶性肿瘤灶旁边的甲状腺炎症淋巴细胞浸润和血浆中的淋巴细胞出现渗出,对恶性肿瘤症的转移产生一定的抑制效果。

参考文献

[1] 陶四青.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26例临床分析[J].肿瘤学杂志,2011,02(3):150-151.

[2] 张广,张纯海,付言涛,边学海,孙辉.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06(8):625-628.

[3] 王常标,陈国富,李敏江.手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28例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1,04(9):455-456.

甲状腺肿瘤手术论文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41~73岁,病程2个月~23年,平均12年。术前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左室肥厚劳损7例。肿瘤最大18 cm×23 cm。21例检查发现质硬、活动性差,正侧位片显示气管不同程度压迫移位,其中1例术前颈部CT显示气管软化,另11例肿块活动度良好,气管压迫轻微。所有病例中有3例患者不能平卧,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术前氧饱和88%~94%。

1.2麻醉方法患者术前常规禁食8 h,麻醉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入室后连续监测ECG、SpO2及BP,开放上肢静脉。

1.2.1麻醉前准备备纤维支气管镜(Olympus LF-TP,日本)、配套冷光源、润滑剂、门齿咬合垫、6.0~7.5 mm带金属螺旋环的气管导管各一根。纤维支气管镜和气管导管分别擦拭体腔器械导入润滑剂备用,纤维支气管镜(FOB)套好合适的气管导管。

1.2.2麻醉过程(1)用1%丁卡因1~2 ml在口腔、舌根、会厌、梨状窝区喷雾行咽喉部行表面麻醉。(2)氟哌利多2.5 mg、芬太尼1μg/kg缓慢静注。(3)面罩吸入纯氧5 min,插管前静注咪达唑仑0.04 mg/kg,保留自主呼吸,用喉镜挑起会厌,如声门暴露良好,将导管轻轻送入气管;如声门暴露不完善,嘱患者吸气随呼吸气流方向将导管送入气管;如声门不能暴露借助纤维支气管镜将导管送入气管,进行人工辅助呼吸,观察储气囊是否随呼吸运动,听双肺呼吸音,接PET CO2监测,确认导管在气管内及气道通畅后,静注丙泊酚1~2 mg/kg,术中以丙泊酚、维库溴铵、芬太尼、异氟醚静吸复合维持麻醉。(4)术毕,自主呼吸恢复,送患者至麻醉恢复室观察。

2结果

所有患者在慢诱导插管过程中无缺氧发生,SpO2均在95%以上。声门暴露良好插管顺利者15例;6例暴露不良根据呼吸气流插入导管;11例声门不能暴露借助纤维支气管镜将导管送入气管。插管过程中存在轻微呛咳反应,6例患者心率、血压有所增高,增高幅度低于基础值的20%。术后随访32例患者,对麻醉过程均无记忆。1例术后因气管软化气管切开。

3讨论

甲状腺巨大肿瘤手术的麻醉处理关键气管插管过程应确保呼吸道通畅。由于此类患者多存在气管受压移位甚至狭窄和气管软化,麻醉诱导及插管存在一定的困难。选择肌松下全麻快速诱导易出现呼吸道阻塞、通气功能下降、患者易发生低氧血症,对已伴有低氧血症和并发心肺疾病的患者十分不利,易继发面罩通气困难,有危及生命的危险。而清醒插管患者不免出现紧张和恐惧,易诱发恶心、呕吐和呛咳等反应,偶尔患者因痛苦难忍而拒绝接受插管[1],也不利于此类患者的麻醉。神经安定、镇静遗忘、保留自主呼吸下气管插管是较安全的选择。纤维支气管镜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困难气道管理实用规则中推荐的重要工具之一,具有损伤少、成功率高等优点[2]。选择神经安定、镇静遗忘及良好的咽喉部表面麻醉诱导,同时有纤维支气管镜协助使麻醉过程更加安全。

氟哌利多有镇静、镇吐、轻度降压作用,对呼吸影响小。小剂量芬太尼可有效地减弱患者插管的高血压反应。咪达唑仑具有明显的抗焦虑、镇静、顺行性遗忘作用且与剂量相关[3]。插管前静注0.04 mg/kg咪唑安定,患者安静嗜睡,能主动配合[4]。在此种状态下施行表面麻醉和插管操作,患者不会感到痛苦,术后对插管过程多无回忆,插管应激反应也基本被排除。

本组对于术前气管受压移位不严重,且无呼吸困难征象,估计不会发生气管塌陷者,笔者选择诱导后用喉镜暴露声门插管。如插管困难或术前气管受压移位、狭窄严重、颈部CT显示气管软化且有患者不能平卧,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者,选择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气管导管选择较正常细一号带金属螺旋环的导管,以防被压扁而影响通气,且插管深度应该超过气管狭窄部位。

掌握拔管时机,保持气道通畅,待患者意识清醒,对指令有明确的应答,肌张力完全恢复,有足够的潮气量和吸气峰压,无缺氧发生,生命体征稳定后再拔管。拔管前,要将咽喉部及气管内分泌物彻底吸净,先将导管退到声门下,观察有无因气管塌陷、软化所致的通气不畅,无呼吸异常时方可拔出气管导管。同时备好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用具。必要时重新插管和气管切开,使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14.

[2]程平瑞,江伟航,董静毅,等.纤维支气管镜清醒插管时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的效果.中华麻醉学杂志,2007,27:494.

[3]谢荣.麻醉学.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20.

上一篇:上网对学生的影响下一篇:护患关系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