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关系医学

2024-06-19

护患关系医学(共7篇)

护患关系医学 篇1

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特曾指出:“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生和病人, 或者更广泛地说, 医学团体和社会, 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护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进行一切护理工作的前提与关键,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 护患关系不可避免地受到医学观的影响, 随着医学模式的演进而变迁。

1 各医学模式时期的护患关系

1.1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时期的护患关系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出现在大约1万年前的原始社会, 是指远古时代的医学模式。远古时代, 人们认为世间的一切是由超自然的神灵主宰, 疾病的性质和原因的原始概念是恶魔致病观[1], 是神灵的惩罚或者是妖魔鬼怪附身。这种对疾病的神秘主义观点决定了氏族和部落成员对病人态度的特殊性质, 常常认为病人是被神灵所抛弃的人, 对他不闻不问, 听其自然。即使是医术的效果也被视为是神明的圣迹。此期的医护是同源的, 他们对于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干预, 被认为是对神的旨意的执行, 医护的早期形象, 也就是神的形象, 神主宰着人世间的一切, 医者与病人之间的关系就完全被神与人的关系所代替了, 医护患之间是一种松散、无序的关系[2]。此时的巫医在国家权力以及社会中都有很高的地位、具有权威性。

1.2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时期的护患关系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开始出现,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鬼神致病的观念产生了怀疑, 此期的代表人物有:希腊的希波克拉底[3], 他摈斥各种神学思想, 认为疾病是人体的平衡状况受到干扰导致的, 并非鬼神引起;中国古代的战国名医扁鹊的“病有六不治”中的“信巫不信医, 六不治也”的思想, 历来作为医与巫斗争的典范[1]。当时的医者兼医、药、护于一身, 具有“医中有护”“医护合一”的鲜明特点。在这一时期, 医者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受严格的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的影响, 群众看病为求医, 有求才施, 所以有“医不叩门”之说, 医疗决策权都在医者一方, 而病人则是被动的接受, 然而这种地位在封建等级制伦理关系中是一定的、相对的, 医者在同封建皇家贵族相比时显出了差距, 是处于“仆人”的地位, 医者只有“叩头请命”, “君饮药臣先尝之”, 治愈疾病, 可得到丰厚的赏赐、宠遇, 但一有差池, 便人头落地, 甚至祸及九族, 他们之间的医护患关系属于主仆隶属关系[4]。

1.3 机械论和生物医学模式时期的护患关系

机械论和生物医学模式从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 在“机械文化”的影响下, 盛行着以机械运动解释一切生命活动的观点, 如把人体看成是由许多零件组成的复杂机器, 心脏是水泵, 血管是水管, 四肢活动是杠杆, 饮食是给机器补充燃料, 大脑是这架“机器”的操纵盘等。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真正始祖” 的弗兰西斯·培根明确提出了包括人体在内的整个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法国著名的科学家笛卡儿为此还专门著书立说出版了《运动是机器》一书。其后不久, 一名不甘示弱的法国医生拉马特利抛出了一本《人是机器》的书, 其中心思想:人是一架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 体温推动它, 食物支持它, 疾病是因机器某部分失灵, 需要修补完善。在这一时期诊断工具和“修补工具”得到了不断完善和精致化, 如意大利生理学家圣托里奥把定量实验法引入医学研究中, 这促使他发明了多种医用护理仪器, 如脉搏计、空气温度计等, 并写下了著名的《论医学测量》[5]。医疗设备的出现代替了以往的医生护士在诊治护理的过程中与病人直接的、密切的交往, 并将医护患关系机械化、物化和非人性化了, 把二者简单地看作是一种操作与被操作、修补与被修补、施令与被动服从的关系, 忽视了对病人的关心、尊重以及在心理社会方面对病人的应有的安慰和指导[5]。

1.4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时期的护患关系

1977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Engel 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需要新的医学模式”, 认为对于疾病和健康问题来说, 无论是致病、治病、预防和康复, 都应将人视为一个整体, 充分考虑到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特点, 综合地考虑各方面的交互作用, 而不能机械地将他们分割开, 并指出:“生物医学逐渐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是医学发展的必然”。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原有的高尚医德要求之外, 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新的医德要求:高度弘扬医学人道主义精神, 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尊严、地位和自主权, 平等对待每位病人, 塑造并维护医护患之间的平衡关系, 医学目的由原来的“治疗疾病, 延长生命, 降低死亡率”拓展到“预防疾病、减少疾病发生率和优化生存环境、增进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此期医护工作分离, 护患关系开始进入明确阶段。根据1976 年, 美国医生萨斯和霍伦德的观点[6], 将护患关系区分出3种基本模式:①主动-被动型, 适用于意识丧失的病人 (如全麻、昏迷) 、婴幼儿、危重、休克、智力严重低下、某些精神病人。护士处于主导地位, 要求病人绝对服从任何处置和安排。②指导-合作型, 适合于病人意识清楚状态下的急性病及急性传染病情况。在护理活动中, 病人有一定的主动性, 可以向护士提供有关自己疾病的信息, 也可以提出意见和要求, 但护士的权威仍是决定性的。③共同参与型, 多用于慢性疾病且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水平的病人。在这种模式下, 病人不仅是合作, 而且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的治疗护理活动护患双方有同等的主动性和权利。在临床实践中, 护理人员同特定的病人间的护患关系类型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病人病情的变化, 可以由一种模式转向另一种模式。

2 结语

近年来,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 医患、护患纠纷明显增多, 护患关系也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因此, 由古溯今, 理清医学模式演进与护患关系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 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护患关系的本质及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 从而构建一种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徐天民, 程之范, 李传俊, 等.中西方医学伦理学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8:18.

[2]冯兆棣, 冯同强, 崔伯生, 等.医患关系的文化背景[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995, 11 (6) :669-671.

[3]Cruzcoke R.Hippocratic philosophy[J].Rev Med Chil, 1999, 127 (5) :611-614.

[4]李霁, 张怀承.医学模式的演进与患医关系的变更[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4, 17 (2) :8-12.

[5]金中杰.论医学模式的演变与医学教育课程的设置[J].卫生职业教育, 2003, 12 (1) :6-9.

[6]史瑞芬.护理人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66.

护患关系及护患沟通技巧 篇2

1 护患关系的性质

护患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 但不同于一般的人际关系, 是帮助者与被帮助者之间的关系。有时还是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 即帮助系统 (包括与病人相互作用的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 和被帮助系统 (包括寻求帮助的病人和家属、重要成员等) 之间的关系。每个人在不同时期可以成为帮助者或被帮助者, 如朋友之间相互帮助, 父母是子女的主要帮助者, 但子女有时也可帮助父母。护患关系的特点是护士对患者的帮助一般是发生在患者无法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的时候, 其中心是帮助患者解决困难, 通过执行护理程序, 使患者能够克服病痛, 生活得更舒适。因而作为帮助者的护士是处于主导地位的, 这就意味着护士的行为可能使双方关系健康发展, 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 但也有可能是消极的, 使关系紧张, 病人的病情更趋恶化。

2 护患沟通的形式

2.1 语言性沟通

语言性沟通又有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等不同形式。口头语言沟通在护患交往中应用较为广泛;书面语言沟通在护患之间主要用于健康宣教资料, 在医护人员之间主要用于各种医疗文件的记录等方面。

2.2 非语言性沟通

非语言性沟通就是不使用语言文字, 运用身体运动、姿势、表情、眼神和触觉等进行的沟通。它可以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非语言性沟通的主要目的是表达感情, 维持自我形象, 验证语言信息的准确性, 调节互动, 维持护患关系。

3 护患沟通的应对措施

3.1 树立良好形象, 提高整体素质水平

护士工作形象的好坏、技术的熟练程度等不仅对治疗十分重要, 对护患沟通也有着很大影响。鉴于患者的社会职业、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 人们对疾病的态度各异, 要使这些千差万别的人达到治疗康复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 护理则是一项最精细的服务艺术。服务艺术是指护理工作者在履行自己的使命中, 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 同时又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以及矢志为人类健康服务的高尚品质。

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 护理教育有了很大的进步。本科毕业护士已纷纷涌向各大医院, 但不能否认还有一部分护理水平较低的护士。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熟练的操作不仅使病人获得安全感, 而且会使病人对护士产生敬意。所以要求护士操作正规,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动作熟练、稳妥、协调、灵活。如果护士自身业务素质不高, 加上缺乏一定的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工作繁忙时对患者问造成护患纠纷的发生题解释不当或解答态度生硬, 就会造成与患者的沟通不当, 引起护患纠纷。

3.2 转变思想观念, 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

过去在护患沟通方面, 护理工作者也做了不少工作, 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主要是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在作崇, 普遍认为护士就是服药、打针、测血压、测体温。俗话说“三分治疗, 七分护理”, 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患者的心理护理, 至于如何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怎样与患者沟通可有可无, 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而在整个护理学中就没有把心理护理提高到理论上, 更没有具体措施加以强调, 但是这个问题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过去曾有过类似的教训:如某医院患者跳楼, 问题归根到底是患者的心理问题, 而我们医护工作者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缺乏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沟通。如果对此问题有足够的重视, 就可以避免上述类似的悲剧发生。因此我们需要转变观念, 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针对不同文化层次和职业特点的病人, 护士要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掌握与病人和家属沟通交流的技巧, 充分尊重、理解病人和家属的选择, 时时处处给予患者人文关爱和服务。

3.3 态度真诚, 努力做到心灵沟通。

护士除了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高尚的医德外, 同时应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 面对患者的种种渴望, 最重要的是以诚待人。护理人员的情绪稳定对患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护士的眼睛、手势等一切言行都表达内心活动, 患者是很敏感的, 在无声中就会与护士进行沟通。常言道:“赠人以言重于珠玉, 伤人以言重于剑戟”。护理人员美好的语言可对患者产生积极的治疗作用, 经常对病人说一些安慰性、鼓励性、积极暗示性语言, 就会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 促进疾病的康复, 密切护患关系。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和破坏性语言, 以免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 使病情恶化而导致护患关系紧张。个别护士因为工作累, 工资待遇低, 频繁的夜班轮换导致情绪波动甚至心理失衡, 如果此时不能从主观上加以调节, 客观上给予指导, 就很容易导致心理失衡。只有去掉潜意识的不良因素, 兢兢业业的工作, 以良好的形象、真诚的态度取得患者的合作与信任, 才能与患者达到语言及心灵上的沟通。

3.4 相互理解, 健全纠纷化解机构。

在护患沟通中, 护士要关爱尊重患者, 同样患者及家属也要理解信任护士。众所周知, 医疗服务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业。在护患沟通中, 一方面要求护士具备高度的责任心, 尊重生命, 珍爱生命, 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高度负责, 另一方面真诚地希望患者及家属给予理解和支持, 能够密切配合护士的护理工作, 尊重护士的劳动, 适时给护士以信任、鼓励, 缓解她们在工作中的紧张情绪和顾虑, 这样护患沟通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另外, 可以针对医患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成立专门的医患关系调处机构, 抽调专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和监管, 既要做好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监管, 也要做好患者以及家属的安全宣传教育, 引导其落实安全措施, 防止因安全事故引起的护患关系紧张。

护患关系医学 篇3

1 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

在医院, 护士与病人的相处频度甚至超过了医患相处, 因而将护患关系称为医院第一人际关系亦不为过。如何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 须先找出引发护患矛盾及纠纷的因素。

1.1 护士方面的因素

门诊与临床的护理工作不一样, 门诊护士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不同地位、不学历、病种多、病情复杂的病人, 门诊工作是单一机械的, 没有连贯性, 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护士在工作中会养成古板机械的态度和姿势, 面部表情生硬, 没有笑容或笑容机械不带感情, 缺乏应有的同情心和责任心, 对病人态度冷漠、漠不关心, 对病人的询问厌烦, 没有做到凡事为病人利益着想, 没有设身处地地为病人解除疑难问题, 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另外由于工作的繁重、紧张, 护士急于完成工作, 没有时间倾听病人的倾诉交流, 可导致对护士工作的不满;而有的护士则经常离开工作岗位, 医生呼叫病人时没有及时把病人领进, 造成医生诊室里无病人或病人太多, 影响诊疗。有的护士职业素质差, 缺乏事业心, 对工作缺乏责任感, 掌握的理论知识单一、不够全面, 无法回答病人的各种提问或对提问回答的不够详细, 病人不理解, 均会造成纠纷[2]。

1.2 病人方面的因素

门诊看病的人数太多, 有的病人为了能挂到好的专家号, 半夜就到医院排队挂号, 就诊时又总是有熟人插队, 病人本身身体疲惫, 自然会产生烦躁情绪;有的病人为了早点看病, 趁叫号护士不注意就溜了进去;有的病人下午的号想早上就看;有的病人冒充某位医生的家属直接进入诊室。对病人所迫切了解有关自己病情的实况与变化及详细情形, 护士掌握知识不够全面, 容易发生误解, 造成病人对护士缺乏信任感, 从而影响关系。

2 防范对策

矛盾的激化对双方都不利, 对医院来说, 失去了登门求医的顾客, 失去了很多创造经济效益的机会。对病人来说, 延误了最佳疾病治疗的时间, 因此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是护患双方的共同愿望, 这需要护患双方的共同努力, 相互理解和沟通, 才能达到目的, 具体来说, 护士应做到以下几点。

2.1 仪表

衣帽整洁, 长发盘起, 工作服应整洁、得体、美观, 方便工作, 给人以端庄大方、工作严谨、认真负责的感觉, 从而使病人对护士的第一印象就产生责任感情绪。

2.2 态度

对待病人要诚心、友善、热情、有礼, 态度要自然端庄, 给病人一种易于接近的感觉, 不可冷漠傲慢和盛气凌人。

2.3 语言

语言是护患之间的“桥梁”, 更是一种护理的手段。很好的语言能给病人带来精神上的安慰, 语言表达是一种技术, 也是一门艺术, 护士应善于把握灵活的运用。首先, 语音不要过高, 语速不宜过快, 要善于引导病人谈话, 并要耐心听取病人的陈诉, 不可心不在焉, 应认真仔细地了解病人的心理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给病人, 多采用安慰性、鼓励性、积极暗示性的语言, 绝对避免粗声大气或使用消极的伤害性语言, 通过和病人的交流, 使病人感到温暖, 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4 行为

护士应正确运用解释、安慰、劝导、暗示等方式, 根据病人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等因势利导, 切勿动作粗暴、漫不经心, 给病人带来不快乐和痛苦。

2.5 知识

护理工作的主要对象是病人, 其次是病人的家属, 故在工作中既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各项生理指标, 还要注意病人及家属心理变化。所以, 护士不仅要有护理专业知识, 还要有相应的人文、心理、社会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 就会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表现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在工作中对病人的情况明察秋毫, 及时了解不同病人的需要和病人不同时期的需要, 从而调动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技能予以满足。在解答诸多询问中, 要正确运用, 认真对待, 不可含糊其辞, 更不可用简单的“不知道”来回答病人及家属。加强法制学习, 增强法律意识, 在保护病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同时, 要相应的学会保护自己。只有有了对病人和生命的爱心, 才能在护理工作中体现“个性化的护理”, 赢得病人信任、家属认可, 才能有效地缓解护患之间的矛盾, 及时地化解纠纷。

3 讨论

病人对陌生的环境会感到生疏和孤独, 需要有人理解和受人尊重。护士和病人的关系是平等的, 护士必须不断充实自我, 加强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 不断学习有关人文、社会知识。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 培养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医院应完善各种护理制度, 定期对各种护理制度的实施概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修正, 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护理是爱心、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让我们拥有更大的包容力, 让我们共同携起手学习护理学多方面知识, 把自己锻炼成为具有高度知识素养, 掌握现代科学和护理学的新一代护士,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参考文献

[1]宋利萃, 全姬淑, 蔡红玉, 等.沟通技巧在新型护患关系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24 (4) :130.

护患关系医学 篇4

护患关系是指护士与病人在特定环境中交流互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人际关系[1]。护士与病人接触时间最长、机会最多,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 对病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甚至会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对疾病恢复的信心。护患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病人和护理人员情绪, 影响护理效果和病情发展, 甚至影响疾病的预后和病人安危。如何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减少护患纠纷已成为护理管理者关注的焦点, 也是建设和谐医院的重点内容之一。

1 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

1.1 护士方面的因素

护理队伍年轻化, 工作阅历不深, 综合素质不高, 职业道德意识不强, 他们潜意识认为护理工作就是照顾病人的低贱工作, 把自己的不满情绪带到工作中去, 对病人态度生、冷、硬, 从而导致护患关系紧张。部分护士理论知识基础不扎实, 业务技术素质不过硬, 对病人提出的疑问不能清楚解答, 差错事故时有发生, 使病人产生不信任感, 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现有在岗临床护士中, 80后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他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人际交流能力, 不能做到换位思考, 因而在与病人沟通时常常发生障碍。

1.2 病人方面因素

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 住院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与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对疾病的预后期望值过高, 忽视了护理工作是高风险的职业特点, 一旦治疗效果不理想便迁怒医护人员, 引起护患纠纷。 少数病人或家属自身素质不高, 不尊重护士的人格, 任意指责, 言语粗鲁, 甚至无理取闹, 影响护理工作的开展。 医疗市场的竞争、医院经营理念的改变、医疗费用过高等使病人对医院产生不信任感, 从而影响护患关系。特别是在一些医疗纠纷中, 某些媒体认为病人是弱势群体, 态度无原则地倾向他们, 甚至出现报道失真的情况, 更加激化了护患关系。

2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促进病人早日恢复

护士绝大部分工作都是直接面向病人, 很多护理工作需要病人密切配合, 护患之间只有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提高护理质量。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可以使病人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 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恢复;也可激发护士的学习热情, 努力为病人提供高水准、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以满足病人的要求。

2.2 有利于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传统观念认为, 提高护理质量就是提高各项操作技能, 忽视病人心理、社会及情感方面的需要, 一旦他们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各种非医源性纠纷。近几年众多的医疗事故、纠纷中, 医疗 (护理) 过失性纠纷下降, 无过失性纠纷上升, 医 (护) 源性过失降低, 非医 (护) 源性原因增多, 医 (护) 患沟通不畅是一个重要原因[2]。因此, 良好的沟通是维护和谐护患关系的润滑剂, 也是有效防止纠纷发生的方法之一。

3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对策

3.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医院应将沟通技巧、建立和谐人际关系、职业道德教育以及伦理人文等知识纳入教学课程。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 让他们树立“以人为本”的职业意识和敬业精神;让他们铭记护士基本职责, 即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与减轻痛苦。

3.2 注意护士仪表

在护理服务行业中, 面对广大的护理服务对象, 护士的举止应优雅大方、规范得体、着装整洁、步履轻盈、面带微笑、发不过肩、不浓妆艳抹。良好的印象能使护士在短时间内赢得病人及家属的好感和信任, 对提高护理质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3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提高综合素质

定期举办护理操作比赛, 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以精湛的技术赢得病人的信任和好感, 为护患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新的护理模式给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还应具有心理学、医学伦理学、人际关系学、美学、健康教育等方面知识。丰富的知识能使护士具备高度的灵敏性和洞察力, 及时准确地发现病人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并及时解决。

3.4 提高沟通技巧

3.4.1 言语要规范、礼貌

病人及家属对护士的语言及态度特别敏感, 他们希望得到尊重。护理人员称呼病人应因人而异, 力求准确恰当, 避免直呼其床号、姓名, 以免引起病人反感, 影响护患沟通。

3.4.2 内容要有针对性

与病人交谈不是闲聊, 而是有目的的交谈。针对病人急切想了解的病情应尽早回答。围绕病人病情的治疗、护理, 将话题限制在需要掌握的信息范围内。

3.4.3 语言应通俗易懂

护士在与病人交流前, 一定要了解他们的文化程度、职业习惯、心理状态、性格等, 以便选择对方易接受的语言进行交流。

3.4.4 积极暗示

人身处逆境时, 面对疾病的折磨, 他们悲观失望、意志消沉, 护士应满腔热情地鼓励和安慰病人, 用乐观自信的情绪去感染病人。在与他们沟通时多讲述一些成功治疗该病的典型病例, 让病人看到希望, 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 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恢复。

3.4.5 非语言沟通

在为病人进行治疗时, 要善于使用非语言交流, 即通过面部表情、体态、动作、触摸、保持适当距离等方式增强语言交流的效果, 以达到护患间在思想、情感、信息等方面更流畅的传递和沟通[3,4]。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 有60%~70%是非语言沟通方式, 故与病人进行非语言交流非常重要[5]。

4 小结

和谐的护患关系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作为护士, 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还应具备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美学、健康教育等方面知识。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综合素质。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 应尊重病人的人格、维护病人的权益、保护病人的隐私。作为病人, 不仅要主动配合, 而且还要积极参与疾病治疗、护理的讨论。病人亦可以从护士那里获取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治疗、护理内容及有关的医学护理知识, 主动接受治疗和护理。总之, 和谐的护患关系不仅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减少医疗纠纷, 还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晓虹.护理心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1998:202.

[2]王化悟.41例非医疗过失引起的医疗纠纷原因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1999, 6 (2) :37.

[3]曹力燕, 刘荣玉.非语言交流在外宾门诊急诊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3 (7) :422-423.

[4]李源增.加强护患沟通改善护患关系[J].护理研究, 2005, 19 (7C) :1383-1384.

护患关系医学 篇5

1 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护患关系中的交往、沟通艺术是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是融洽护患关系的基础, 也是体现护士素质修养、水平高低的标准, 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护士的特殊岗位决定了要直接面对患者, 在配合医生治疗患者机体的疾病同时, 既要考虑患者本身的心理需求, 又要顾及患者家属的情感需求, 恰当的沟通, 能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的紧张和焦虑, 让患者轻松接受检查治疗和各项护理操作[3]。从这个意义上讲, 沟通也是一种护理。

2 护患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护患关系到底如何?从三级以上的大医院到最基层的乡镇卫生院, 当前都存在着一个共性, 护患之间或关系平淡, 或存在“矛盾”, 或是“消费”关系, 缺乏理解, 缺乏交流与交往, 笔者认为, 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即双方期望过高、护士不够热情、患者过分挑剔。

2.1 双方期望过高

护士期望患者随时服从安排, 从而实施有效的护理, 患者及其家属期望护士有高超技术和真诚, 双方的期望值如果达不到满足时便产生矛盾。

2.2 护士不够热情

有的护士虽然技术娴熟, 但她们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对患者态度不够热情, 导致护患关系不和谐。有的护士因由于工作繁重, 没有挤出时间与患者交流, 导致患者对护士不满。

2.3 患者过分挑剔

有的患者因疾病原因情绪容易激动, 要求高, 对护士过分挑剔, 影响护患关系。大多数患者缺乏医学知识, 护士与患者交流时, 患者只想听“到底有多严重”、“到底多久能治好”、“到底要花多少钱”之类的话, 对于疾病以外的问题很难交流, 使双方交换的信息受到限制, 容易发生误解, 引发纠纷。

3 加强护患沟通的方法

要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必须加强护患沟通, 要加强沟通必须掌握方法和技巧。

3.1 语言沟通

语言重在通俗易懂、亲切、温暖、善意和礼貌, 切忌求快, 更切忌粗暴, 特别要讲究说话的表情、态度、语气和方式, 创造温馨、和谐、融洽的气氛, 让患者及其家属对就医环境首先感到心理上的满足[4]。当然, 沟通时还要注意不能千篇一律, 应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选择让患者及其家属容易接受的沟通语言和交流方式, 达到沟通的目的。其次, 护士还要学会倾听, 因为沟通是双向行为, 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因此, 当患者及其家属用在表达意思时, 护士要认真倾听, 不能顾左右而言他, 这样才能使沟通便变得顺畅, 达到沟通的目的。

3.2 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是相对于语言沟通而言的, 是指通过身体动作、体态、语气语调、空间距离等方式交流信息、进行沟通的过程。使用非言语沟通可以加强语言沟通所表达的意思或加深印象, 使语言表达得更准确、有力、生动、具体。护患之间沟通时谈话的内容固然很重要, 如果这个时候能用非语言的方式表示出对对方的关心, 可以进一步促进护患感情交流、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常用的非语言类沟通有:

3.2.1 用起码的尊重加强沟通 尊重患者是沟通的基础, 在日常护理中, 应该将患者看成是一个具有完整生理、心理、社会需要的综合体。护士与患者沟通首先要注意礼节性的沟通, 体现护士对他们的尊重, 在此基础上, 认真做好各项护理操作, 以得到他们的信任, 让他们愿意并乐于与护士交流, 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3.2.2 用温馨的微笑加强沟通 当患者刚入院时, 护士一定要运用微笑与患者进行沟通, 它可消除患者的陌生感, 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 给患者带来愉快的心情, 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感。

3.2.3 用体谅的眼神加强沟通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护士用体谅的眼神表达对患者痛苦的同情, 能使患者产生一种安全感, 给患者带来良好的心境。

3.2.4 用端庄的仪表加强沟通 护士端庄的仪表、大方的举止可消除患者的疑虑, 给患者以心理上的安慰。

3.2.5 用恰当的触摸加强沟通 恰当的触摸可以使不安的患者平静下来, 对于加强语言沟通起到积极的作用。

3.2.6 用娴熟的技能加强沟通 临床护士要在长期的护理中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总结, 熟练掌握专业理论及相关知识, 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术。娴熟高超的护理技能, 能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 也是建立和维系护患关系良好的重要环节。

3.2.7 用积极的情绪加强沟通 护士在工作中的情绪对病人有很大的影响, 积极的情绪使病人开朗, 焦急的情绪使病人焦虑和悲观。护士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 塑造积极健康的护士形象, 使护患之间不受情绪的影响。

总之, 护患沟通是护士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 同时也是一门特殊的艺术, 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一名护士, 掌握好沟通的技巧, 尤其是掌握好非语言类沟通的技巧并加以运用, 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卢仲毅.从医患关系现状看医患沟通在医学教育中的必要性[J].重庆医学, 2003;4:385.

[2]陈卫春.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 2007;7 (2) :60.

[3]陈天艳.护患沟通的重要性、认知现状及促进护患沟通的对策[J].现代护理, 2006;5:13.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篇6

1 重视护患沟通

成功的沟通能使双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也是社会服务窗口文明程度的反映, 是把握与患者沟通能否成功的关键。传统观念认为, 护患沟通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解释与交代, 局限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中, 护士掌握的信息也有局限, 只能以主观臆断来猜测患者情况, 导致沟通效果不佳。随着现代护理理念的深入, 护患间的沟通必须要得到重视。首先尊重患者是沟通的基础其次沟通需要时机的把握以及恰当的方式[1]。由于护理对象在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等方面的不同, 这就要求护士在沟通中要针对患者个人情况, 采取不同方法, 抓住契机与患者进行沟通。另外交流与倾听是达到有效沟通的直接手段, 掌握病人心理特征是护患有效沟通的关键。

2 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护士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着临床护理的质量和医疗水平, 影响着护理学科的发展与完善。护理职业道德是护理社会价值和护士理想价值的具体体现, 它与护士的职业劳动紧密结合。良好的职业道德需要有人文知识做基石。同时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 充分发挥治病救人, 救死扶伤,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3 人性化护理

人性化护理的本质就是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为核心, 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 使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的一种护理方法从而使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健康满足的状态[2]。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 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 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 真正把“以病人为中心”推向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轨道[3]。人性化护理的思想内涵体现在“我能为患者做什么”, 即针对不同的患者, 及时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 使患者的健康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最佳状态[4]。

4 掌握患者心理动态及尊重患者

患者的心理动态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很大的影响。大部分患者住院后或多或少存在心理负担, 如担心疾病的预后、家庭经济负担等, 表现为情绪忧郁焦虑。此时, 护士要给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消除思想误区, 与她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另外患病后入院感到茫然, 无所适从, 想念家人及孩子, 此时希望护士多与他们谈心, 尽量缩短与医护人员之间的距离, 尽快适应医院新环境。此外护士也要注意维护患者利益和尊重患者隐私。患者入院治疗是因为其生理机体或心理精神方面出现问题, 这就需要护士恰当地运用沟通技巧和护理艺术, 得到患者充分的信任, 了解患者既想得到必要的治疗而又不愿公开的病情隐私。这时护士必须无条件地为患者保守隐私, 增强患者的信任, 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5 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指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 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 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 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遇到一些患者对治疗、护理工作不配合, 或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此时如果护理人员能够运用换位思考, 就容易理解患者和家属的“无理要求”了。假如我是患者, 我需要医护人员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给予什么样的帮助。换位思考的核心就是以患者为中心, 把患者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临床护理工作优劣的基本尺度。患者满意是护患交流服务的最高目标。让患者参与护理决策, 更符合患者的意愿, 更能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性, 增强自信心。工作中视患者为亲人、朋友,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关注患者的痛苦和对健康的担心体谅患者在医院生活上的不方便和经济困难等[5], 设身处地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 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 让患者满意, 给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 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6 扎实的理论与娴熟的技能

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能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关键, 它能使护士在日常护理中沉着稳重、果断干练、有条不紊地工作, 做到胸有成竹, 让患者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同时能利用自己深厚的专业知识, 精湛的护理技能, 敏捷准确观察到病情变化的征兆, 在正确执行医嘱完成治疗的同时, 不仅操作熟练, 而且要协调、准确、敏捷、姿态优美, 尽量减轻患者的不适和痛苦, 服务中做到“四多”:即多走几步, 多问几声, 多跑几趟、多留笑脸;“三勤”:即勤观察, 勤动手, 勤动口;“三戒”:即戒冷漠, 戒急躁, 戒生硬[6]。让患者在接受护理技术服务中感受到关爱, 体验到温暖, 这样会给患者及家属留下良好的映象,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繁忙与辛苦给予理解和同情, 融洽了护患关系, 减少了护理纠纷, 有益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通过上述工作方式我科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医疗纠纷显著下降, 护患关系和谐, 深受患者及家属好评。如何搞好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总结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小明.妇科护理中有效沟通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 2008, 4 (4) :85-87.

[2]宋月梅.人性化护理对住院患者心理应激的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 2004, 11 (11A) :2316.

[3]谢凤勤.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运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13 (11) :15-17.

[4]袁剑云, 田民, 王鸿飞.理念与护理教育[J].中等医学教育, 1997, 15 (4) :1-5.

[5]毛芸芳.护患交流中的换位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8) :2251.

护患关系的沟通技巧 篇7

1 日常护患沟通技巧

1.1 护患沟通时注意尊重病人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 相相互互尊尊重重在在沟沟通中至关重要。我们对病人要象社会上对邻居、对朋友一样, 尊老爱幼, 讲礼仪、懂礼貌, 而不应认为他是病人, 有求于我们, 他卑我尊。因此我们更应该以尊重的态度来对待病人, 医务人员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轻微的点头和一个温柔、亲切的表情, 一个侧身让患者先走或让路的动作, 这些都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创造出一种互相尊重的氛围。

1.2 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由于患者职业、年龄、文化层次、社会背景不同, 采用的沟通方式也各有不同。如与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沟通, 可用些简单的、常用的医学术语, 同时可以讲得渗透些;与文化层次较低人的或老年人沟通时语言要通俗易懂, 可能的话用地方语言, 讲的速度要慢些, 必要时可以重复;与患儿沟通应爱护、关心、抚摸;对不同国籍、不同民族患者要尊重他们的风土人情和习惯。

1.3 护患沟通时用恰当的称谓

交谈时得体的称谓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在称呼上如果不是“三查七对”时尽量不直呼其名。大多数医护人员比较年轻, 有些老年患者年龄相当于医护人员的祖辈父辈, 直呼其名往往会让病人觉得非常不舒服, 此时最好称老先生“某老”、“您”。如知道对方职业为医生、教师等, 还可以称呼“某大夫”、“某老师”等, 或年长的称“老刘、李叔、张伯”, 年轻的称“小王、小张”, 关系非常熟悉的三字姓名还可以免姓称名, 更显亲切。千万不要只呼床号。

1.4 护患沟通时要面带微笑

护理人员真诚的微笑能使病人消除陌生感, 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 因此, 护理人员面带微笑接待病人是进行沟通的重要条件。护理人员常常面带欣然、坦诚的微笑, 对病人极富感染力。

1.5 护患沟通时注重心理疏导

焦急、恐惧、需求心理是病人共同的心理特征, 疑惑、无助、伤感而寻求尊重、理解、关怀是病人的共同情感反应。对此, 在护患沟通时, 护士要善于运用心里疏通引导法, 应以亲切、耐心、体量、关怀的态度倾听病人诉说主观感觉, 根据病人的认知程度, 针对性运用医学知识和护理临床实践经验, 帮助病人分析治疗的利弊, 认真恰当的解释疑问, 进行有意识的积极引导, 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 实现心理认同。

1.6 护患沟通时要学会宽容

由于医学信息的不对等和患病时的特殊心理, 病人可能会提出一些莫名奇妙的问题或无理要求, 甚至自己的过错反迁怒于护士。此时, 护士要以宽容的态度, 应能够体谅病人的语言和行为, 只要在工作期间, 就要“扮演”好护士的角色, 一切从病人的感觉和需要出发, 尊重并维护病人的利益, 形成“忍屈伸, 利他人”的工作态度。

2 特殊情况下的沟通技巧

2.1 愤怒的患者

一般情况下患者的愤怒都是有原因的。此时护士不能失去耐心, 被患者的言辞或行为激怒, 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尽量让患者表达和发泄焦虑或不满, 从中了解他们的需求, 缓解他们心理上的压力, 解决他们的问题, 稳定他们的情绪, 使其身心尽快恢复平衡。

2.2 病情严重的患者

患者病情严重或处于危重状态时, 与患者沟通的时间要尽量缩短。对有意识障碍的患者, 护士可以重复一句话, 以同样的语调反复与患者交谈, 以观察患者的反应。

2.3 要求太高的患者

一般过分要求的患者可能认为自己患病后没有引起他人足够的重视或同情, 从而以苛求的方式引起他人的重视。此时, 护士应多与其沟通, 允许患者抱怨。在对患者表示理解的同时, 可用沉默或倾听的方式使其感受到护士的关心和重视。但对其不合理要求要进行一定限制。

2.4 悲哀的患者

当患者患了绝症或遇到较大的心理打击时, 会产生失落、沮丧、悲哀等反应。护士可以鼓励患者及时表达自己的悲哀, 还可应用鼓励、发泄、倾听、沉默等技巧表示对患者的理解、关心和支持, 多陪伴患者, 使其尽快度过悲哀, 恢复平静。

总之, 沟通要求:一是要用心去沟通;二是沟通中要体现人文关怀和利用眼神、肢体语言来加强沟通的效果;三是要把握好沟通的时间和机会, 注重沟通技巧。除了自己之外, 还要依靠护理团队。毕竟, 个人不可能一直都当班的。针对新发现的、正在处理的问题, 在交班的时候给下一班也交待一下, 一些工作就可以更好的延续。

摘要:临床护理实践中, 护患之间的沟通是产生护患关系的基础。护理人员需要应用适当的沟通技巧去收集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健康资料, 以制定护理计划满足患者多方面的需求,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上一篇:甲状腺肿瘤手术论文下一篇:物流信息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