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化价值(精选9篇)
物流信息化价值 篇1
1 物流运营管理未来发展——物流信息化建设
在当今社会服务业所占的比例逐渐的增多,其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是产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而言,现在已经走上第三产业发展的道路上来。服务业对于社会发展来说创造的价值也在逐渐的升高,渐渐超过第一二产业。信息化社会时代的到来,使得许多的传统业务所产生的价值有所减低,给企业之间的竞争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现在互联网也逐渐的渗透进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网络交易也变得生活化起来,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在企业方面也引起了新的竞争规则。物流企业向信息化进行转型也成为了一种社会发展的趋势。在我国物流企业是产生于一个传统社会体制之中的,所以其传统因素的改造也是比较的繁重的,就目前来说我国的物流业务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传统形式内,无论是在硬件还是在软件上与现代化的物流企业管理水平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仅从运输搬运的手工操作这一项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2 信息技术在物流运营管理中的价值分析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物流业在不断的调整自己以期获得与世界物流业的同步发展,缩短与其它国家之间的距离。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尤其是科技技术的应用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距离,使得我国的物流业在国际上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这些问题可能是在协作方面,如在物流内部的部门之间以及与其它企业之间的协调性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而不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市场竞争力。在成本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不合理的运输导致在运营上的浪费,或者是积压物资或者是运输费用不合理的增加。也就是说在运输方面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运输网络系统;也可以是速度方面的问题。
2.1 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方面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竞争的核心性的要素,新技术的引起可以再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其利润价值,也是其不断发展的一个智能性的因素。对于生产领域来说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其重要的目的,物流业也自然如此。所以物流业务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就成为一个突出的战略性的任务。在运营管理方面不断的加强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系统的适应性,通过对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的了解和梳理,形成一个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同时把这种物流运行与软件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成熟的物流与供应链软件产品,从而为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把信息化系统落实到具体实践之中,从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之中提高其运营效率。同时由于在物流领域里一般是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所以必须考虑客户的需求,并且以此为信息建设的一个参照,通过新的技术的应用实现供应链主体之间的信息沟通。所以说以客户服务水平为核心对物流管理运作进行改进建设,同时结合可恶需求来构建物流信息系统,并在不断的实践进程之中实现对于该系统的完善。
2.2 共享型的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方面
物流活动涉及运输、包装以及配送等环节,在运输方面涉及到各个类型的运输模式,可以是空运也可以使车类运输或者是海运等;其服务类型是涉及各个方面的,如电子、日用品等,所以说构建一个共享型的物流信息平台系统是一个很好的措施,它可以把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以及阶段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优化其操作。但是我国现在物流系统建设方面缺少有效的物流软件,依然是专线为主,而且企业之间在编码以及GPS等一些代码方面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也就在信息系统方面呈现出各自为政的局面,使得彼此之间失去了有效的信息沟通以及连接。所以说应该在信息标准以及规范方面与国际结果,这是我国物流业运营管理走向国际的一个条件,在这个基础上构建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从而降低企业在信息沟通以及应用服务模式方面的成本。在已经构建的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平台与供应链之间各个环节之间的连接,使得我国的物流运营能够更加合理有效,从而实现共享型信息平台的最终确立。
2.3 物流增值服务方面
从目前来看那些具备健全的物流设施以及很强的整体性的物流设计年来的混合型企业其发展的潜力是很大的,而且其生存的竞争空间也是很乐观的。而且他们具备信息技术与实施能力融为一体,提供一站式整体物流解决方案的能力、所以说在我国,物流企业实现基本的物流服务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自己。以市场为导向,不断的走向纵深化的道路上,同时不断的拓展其业务的范围,发展其增值物流服务,开展广泛的业务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于生产领域的高质量的要求,客户的一体化物流服务的要求也在相应的提高,这也让是我国物流运营管理的一个外在的发展动力,基于此物流企业必须不断的调整自己以适应社会以及个体的需求。不断的加强供应主体之间的联系,增强其相互的依赖性,而且对于物流公司之间也要加强沟通,在构建信息平台的基础上不断加大补充力度去完善这一系统,增强系统的弹性、
3 结论
物流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发展较快的领域, 在物流运营管理之中新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渗透进其各个环节中, 而且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引进, 如信息分类编码技术以及射频识别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 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物流运营管理效率一定会不断的提高, 从而促进整个物流业领域的整体进步。所以我们要不断的进行加大新技术的研发以及借鉴力度, 把信息技术的新研究不断的投入到物流运营管理之中, 加大其国内以及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摘要:科技已经从上个世纪开始被大规模的应用到社会生产领域,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社会已经初步形成, 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更是加强了这一进程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等也是一个推动性的因子, 经济以及技术的发展已经把整个世界连为一个整体。商品与各个生产要素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进行自由的活动, 使得物流业务开始在各个国家之内不断的发展的同时也开始朝向国际化的方向来发展, 而与此同时现行的物流业务管理模式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确切的说是需要对物流运营管理实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以顺应时代的发展, 因为信息化技术对于物流运营管理来说意义重大。
关键词:物流,运营管理,信息技术,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叶凌翔, 吴哲敏.信息技术在物流运营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7) .
[2]王欢.物流企业成本优化管理的规划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12 (21) .
物流信息化价值 篇2
07级资环莫保20074198003
一、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特点
1、专业化。社会分工导致了专业化,导致了物流专业的形成。物流专业化本身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在企业中,物流管理作为企业一个专业部门独立地存在着并承担专门的职能,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内部物流需求的增加,企业内部的物流部门可能从企业中游离出去成为社会化的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另一个方面,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出现了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提供着各种不同的物流服务,并进一步演变成为服务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专业化的物流实现了货物运输的社会化分工,缩短了供应链,可以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减少资金占用和库存,提高物流效率,在宏观上可以更优化地配置社会资源,充分地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下面是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示意)
2、系统化。(1)从商品流通过程来看,现代物流涉及生产领域、流通领域、消费及后消费领域,涵盖了几乎全部社会产品在社会与企业中的运动过程,是一个非常庞大而且复杂的动态系统。(2)就现代物流系统所借助的基础设施而言,涉及多个管理部门,有交通、铁道、航空、仓储、外贸、内贸等多个领域,还涉及到这些领域的更多的行业。(3)从商品的存在状态来看,商品流通过程就是商品在地理位置上的移动过程,商品借助运输工具发生位移的起点和终点就是现代物流体系的节点。比如,我国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圈,即环渤海物流圈、长江三角洲物流圈、环台湾海峡物流圈和珠江三角洲物流圈。与此同时,在内陆腹地,也有许多城市在规划和建设物流园区以及区域性的物流圈。从而从全国的角度看,形成了庞大的而且是多层次的物流网络,各个地区的物流园区是这个网络的节点,这些节点之间、节点与区域性物流圈之间、物流圈与物流圈之间都不应该是互相割裂的。(4)现代物流是个多层次多环节的系统。从宏观的层次说,包括国家级物流规划、省市级物流规划、经济运行部门的物流规划和企业物流规划,不同层次的物流规划应该扮演不同的角色,实现不同的功能。从具体的物流作业流程角度看,物流系统指的是装卸、加
工、仓储、保管、备货、分拣、运输等具体物流环节的组织方式,没有完好的作业流程也不可能实现物流的高效率和低成本。
3、信息化。从发达国家物流业现在的情况来看,在物流过程中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已经非常普遍。物流信息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设施自动化和经营网络化。设施自动化是指货物的接收、分拣、装卸、运送、监控等环节以自动化的过程来完成。设施自动化涉及的技术非常多,如条码技术、电子交换数据、数据管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多媒体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通过这些自动化的技术设施,可以实现货物的自动识别、自动分拣、自动装卸、自动存取,从而提高物流作业效率。经营网络化是指将网络技术运用到物流企业运行的各个方面,它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上的网络化和对外联系上的网络化。发达国家的物流企业都有完善的企业内部网和外部网,货物运行的各种信息都会及时反馈到内部网的数据库上,网络上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安排调度,自动排定货物的分拣、装卸以及运送车辆、线路的选择等;企业的外部网一般都与因特网对接,用户在因特网上就可以下定单、进行网上支付,并且对自己的货物随时可以进行查找跟踪。没有物流系统的信息化,物流系统在实现一体化和协调运作上就会有很大的困难。
4、标准化。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设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个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如果没有相适应的物流接口标准,很难想象其链接的难度和成本。对物流企业来说,标准化是提高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对消费者而言,享受标准化的物流服务是消费者权益的体现。
5.国际化。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国际分工导致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经济合作,在上述国际化过程使物流业向全球化方向发展,物流企业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从事国际物流服务,如配送中心对进口商品从代理报关业务、暂时储存、搬运和配送、必要的流通加工到送交消费者手中实现一条龙服务。甚至还接受订货、代收取资金等。现代物流国际化,要求物流的发展必须突破一个国家(或
地区)地域的限制,以国际统一标准的技术、设施和服务流程,来完成货物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
6、环保化。物流环保化,是建立在维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传统直线型的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采取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态度和全新理念,去设计和建立一个环型的循环的物流系统,使达到传统物流末段的废旧物质能回流到正常的物流过程中来,同时又要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现代物流系统。现代物流环保化强调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
二、现代物流的价值分析
1、现代物流的国民经济价值。
威廉·配第、罗雪尔、马克思、马歇尔、B·豪伊尔、理查德·索斯塔克、罗纳德•H•巴罗、杨小凯等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对物流的核心—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都做过精辟的论述。我国一些学者也认为,特定条件下,物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物流对国民经济起支柱作用,或者物流与其他生产活动一起支柱作用的国家,已有一定数量,这些国家处于特定的地理位置或特定的产业结构条件下,物流在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中能够发挥带动作用和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作用,能够成为国家或地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能造成主要就业领域,能成为科技进步的主要发源地和现代科技的应用领域。事实上,现代物流的发展正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日益突出,是全球信息化速度最快的产业部门之一,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美国、加拿大两国物流业产值达7110亿美元,2000增加到9000亿美元左右。现代物流活动是城市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中枢的具体表现,以日本为例,东京、大阪神户和京都三大经济圈的物流总量在日本全国比重长期保持在 44%以上,不仅对日本经济发挥了支持作用,也使日本能够充当东亚经济的生产总值中枢。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影响不仅是物流业产值在GDP中占有较大的份额,而且还体现在抗御经济危机的能力上。1997年开始爆发的东南亚经济危机,以新加坡、香港为代表的将物流作为支柱产业的国
家和地区表现出很强的抗御危机的能力,使人们对物流产业形态和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又有了进一步的更深刻的认识。
2、现代物流的区域经济价值。现代物流作为某一地区的主导部门往往是同与它有联系的若干部门一起构成一个主导部门综合体系。现代物流主导部门的核心由铁道、公路、水运、空运、仓储、托运等行为主体组成,它们通过三种影响带动其它产业的成长:后向效应,指物流产业对某些供给资料部门的影响;旁侧效应,指物流产业对所在地区的商业、物质业、供销、粮食、外贸等行业及地区经济的所有行业的供应、生产、销售中的物流活动的影响;前向效应,指物流产业对物流新工艺、新技术、新原料、新能源、新装备工具出现的诱导作用。而由物流基地形成的各种等级的物流中心或物流园区,成为地区大小不一的增长极,通过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带动有限地区内经济增长,比如,日本和和平岛物流园区、阪神商业综合物流园区、荷兰鹿特丹物流园区以及遍布美国大城市群的配送中心都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其中日本的东京、阪神和京都三大经济圈的物流总量占日本全国物流量的比重长期保持在44%以上,不仅对日本经济发挥了支持作用,使日本能够充当东亚经济的生产总值中枢,还优化了该地区的物流结构,繁荣和完善了市场体系,提高城市经济档次。同时,物流中心和物流基础设施线路又不断发展形成区域性物流网络,在地区发展中发挥“点---线----轴”开发效应。区域物流网络是由多个收发货的“节点”和它们之间的“连线”所构成的物流抽象网络以及与之相伴随的信息流动网络的集合。这里所说的收发货节点是指各级设备齐全的物流中心。连线是指国内外众多收发货节点间的运输连线,如各种海运航线、铁路线、飞机航线以及海、陆、空联合运输航线。这些网络连线代表库存货物的移动——运输。在物流网络形成过程中,社会经济要素在“点”上集聚,并由线状基础设施联系在一起而形成“轴”。“轴”对附近区域有很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轴线上集中的社会经济设施通过产品、信息、技术、人员、金融等,对附近区域有扩散作用。扩散的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作用于附近区域,与区域生产力要素相结合,形成新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3、物流的企业经济价值。现代物流的企业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企业物流运营的可变成本是物流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通过采纳先进的物流设备和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物流成本。这些可
变成本包括:物流工作单执行(配送)的劳动力成本、库存保有成本、运输开销、配送网络的费用等等。根据汤浅和夫(1997)的研究,物流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约在9%。英国物料搬运中心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物流费用在整个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费用比例高达63%。估计我国的物流费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还要高。日本在近20年内物流业每增长2.6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就增加1%。而在美国,物流产业的规模已达到9000亿美元,几乎是高技术产业的两倍。同样是在美国,由于服务费高涨,产品的制造成本已不足总成本的10%,而与储存、搬运、运输、销售、包装等活动耗费的时间相比,产品的加工时间只有这些活动耗时的1/20,可见降低物流成本潜力很大。除了物流费用以外,现代物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还体现出一种对时间成本节约的追求,从商品供应方来看,这种快速的商品流动节约产品进人或转移过程中的时间成本,特别是在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的替代产品的出现的时间都有短期的性质,市场占有率的竞争十分激烈,控制产业的进入的时间成本因而显得愈加重要。早在60年代,彼得·杜拉克就预言:物流领域是经济增长的“黑暗大陆”,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是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
物流信息化价值 篇3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的今天, 现代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得到迅猛发展。在价值链管理下, 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已经不能够适应这种新环境下的企业管理要求, 就需要在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新的会计信息系统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国内外研究表明, 会计信息系统研究甚多, 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逐步完善, 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理论或实践的进步也随处可见;然而针对物流企业的还很少, 而且现代物流业正在起步, 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很多地方物流产业被归为高科技产业并得到重视和发展, 但是相应的研究还比较少。
二、物流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特点
(一) 基于价值链的会计信息
在会计信息系统中, 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 它在企业经营过程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存在状态, 如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固定资产等, 它以货币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物流企业以价值链为核心, 将企业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融合, 构成价值的流动。企业的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物流系统效率不断提高, 这为“三流”的一体化整合创造了条件。信息流是资金流和物流的基础;资金流和物流是信息流的结果。例如:徐工集团将重型机械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徐州某物流企业, 即产生物流外包业务, 徐工集团通过现金支付, 支票付款或银行转账从而产生资金流和信息流, 最终进入运输、装卸等物流过程。
(二) 代收代付的会计核算方式
物流企业在接收发货人的货物和交付给接货人货物时, 会依靠自身的信誉发生代收代付款业务。代收代付有两层含义:一是代替客户收取服务款项;二是代替客户支付服务的款项。某些属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代收业务流程为:企业接受客户委托, 发货人将货物交给物流企业, 企业进行核实并开货物单据。核对后将货物交给营运部 (对于远距离、易挥发物品合理计提折旧) 并通知发货人, 运到指定目的地交给接货人并开具运输费用发票。在装货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其他应收单据, 比如人工费、运输费等。
(三) 明细账复杂繁多
物流企业成本的构成复杂繁多, 按照成本项目划分可以分为物流功能成本和存货相关成本, 其中物流功能成本指物流活动中产生的成本, 包括运输成本、包装成本、仓储成本、搬运成本、流通加工成本、物流信息和管理成本。存货相关成本指企业在物流活动中产生的与存货相关的流动资金占用成本以及存货风险、存货保险成本。大部分物流企业都有四级明细科目, 这是物流企业典型特点。
三、价值链视角下物流业会计信息系统原因分析
(一) 会计信息不能满足价值链管理的需求
价值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以市场和用户需求为导向, 把企业上下游的资源整合起来, 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价值链条。企业采用价值链管理是以企业实现价值增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基于波特价值链理念的一种管理模式。它能促进企业价值链中的每一链条实现价值增值, 从而使企业的总价值增值。而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全封闭式系统, 它强调的是会计业务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把会计业务处理过程全部限制在会计信息系统内部, 把上游系统固定为系统内的会计核算系统, 割断了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业务系统之间在业务上存在的内在联系, 在处理内容上也往往只与企业资金有关, 不能满足价值链管理的需求。
(二) 会计核算体系不完善
物流企业在会计核算上的突出特征是代收代付业务, 所以在会计信息系统中要体现出代收代付业务子系统。由于现在的会计信息系统没有该子系统, 因此企业会计业务基本处于手工处理状态, 若加上子系统便会使信息流通, 便于客户查找核对。在收代付业务中也会产生内部交易, 某些手续费不入账, 这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确切的说, 内部控制是为了确保企业目标以及为此拟定的计划能够实现。多数企业在采用代收代付的会计核算方式下, 内部控制泛化, 在企业的COSO报告中, 控制已不在是管理的一部分, 管理和控制的职能和界限已经模糊;内部控制无人负责。代收代付方式下比较混乱, 不单独成立权威的、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 这就执行有效的监督和健全内部控制都比较困难。
(三) 成本分配方法不明确
物流企业采用会计核算获得成本数据, 即通过会计凭证、账户以及报表对有关物流所耗费用予以连续、系统和全面地记录、计算和报告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一方面收集得到的数据不完整, 另一方面不能企业成本与各项活动之间的联系, 导致经济活动不同的成本被合并, 这就使物流成本中的间接费用分配不合理。
四、基于价值链的物流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改进建议
(一) 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条件
(1) 信息系统建设必须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工程的关键是让领导亲自参加与应用。 (2) 成功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必须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总体规划, 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分步实施, 既要着眼于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又要强调企业当前的基础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充分考虑企业的现状以及要求。 (3) 对于大型的物流企业建设会计信息系统, 需要对国内外实施相应会计信息系统的情况进行实地考察, 充分吸收和借鉴同行业完备的会计信息系统。
(二) 会计信息系统下的子系统的改进
1、账务处理子系统。
账务处理子系统包括:初始化、凭证处理、审核记账、账簿输出和期末结算, 各个部分由各自的功能。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 完善该子系统就优化了企业大部分会计信息, 进而加强了企业财务上的内部控制。使用ERP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可以解决传统会计业务下会计信息供应不及时, 会计信息重复录入, 与企业的价值链管理接轨。ERP系统下的会计信息采集原理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其他的管理子系统结合起来, 当会计经济业务发生时, 财务部门将原始数据按照编码录入, 储存于数据库。会计部在需要数据时直接从数据库中调用进行加工处理。同时ERP系统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者合为一体, 物流业务人员在处理业务时将同时产生信息流, 定期传递给整个系统。
2、应收应付款子系统。
现有的应收款系统中以发票、费用单、其他应收单据为原始凭证, 记录业务所形成的往来款项, 处理应收款的回收、坏账、转账等情况, 提供票据处理的功能, 实现对应收款的管理。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加其他处理功能, 比如远程处理协助的功能, 方便用户之间的交流。应付款管理处理应付款的回收、坏账、转账等情况, 提供票据处理的功能, 实现对应付款的管理。
3、成本费用子系统。
物流企业通过ERP系统对货物进行识别, 同时得到统计数据。成本费用子系统和其他相关系统都存在联系, 通过账务处理子系统可以归集其他间接费用, 通过固定资产子系统归集固定资产,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予以分配。ERP系统对归集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将成本费用进行计算并分配得到成本费用分配表。改进后的成本费用子系统如图1。
(三) 完善价值链下的物流企业会计信息系统
基于价值链的思想, 企业可以将产品数据管理 (PDM) 功能、数据仓库 (DW) 和联机分析处理 (OLAP) 功能纳入ERP系统。在企业ERP系统下, 结合现代内部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 使整个物流企业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结构, 对物流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设计。如图2所示:物流企业通过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对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和装载处理, 并通过一系列数据库处理形成标准会计信息;再通过对数据库进行挖掘、分析、总结, 得到目的库, 将目的库用于人机交互系统供企业内部 (财务人员和非财务人员) 和企业外部使用, 通过Internet输出并传送, 使得企业得到相关的会计信息。
五、结语
本文基于价值链管理思想针对于物流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在结合理论和案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将价值链管理思想运用到了物流企业中。针对徐州地区具代表性物流企业在会计信息系统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 即建立一个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 可以使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得到合理的配置, 实现企业增值, 完善价值链下的物流企业会计信息系统。
摘要:当期经济全球化开始席卷全球, 物流企业快速发展, 价值链管理逐渐成为企业一种新型竞争战略, 第三方物流企业同时也需要在这种竞争战略环境下开发适用于自身的会计信息系统。基于此种背景, 本文研究发现价值链下的物流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不能满足现代物流企业的管理要求。通过分析国内外会计信息系统现状, 从价值链的角度提出在ERP环境下进行改进, 完善物流企业会计信息系统, 以解决物流企业在会计信息系统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价值链,会计信息系统,ERP系统
参考文献
[1]刘胜春, 李严峰.第三方物流[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2:15-20.
[2]谭薇.会计信息价值链视角下的内部控制探讨[J].商业会计, 2013 (02) :50-51.
[3]高艳玲.基于价值链的物流企业成本管理探析[J].物流技术, 2012 (09) :168-170.
[4]胡杨, 陈岩.基于价值链管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价值增值研究[J].北方交通, 2009 (04) :143-145.
[5]谭艳艳.基于价值链管理的会计信息系统重构[J].会计之友, 2010 (02) :70-74.
[6]黄清煌, 宋震.全球物流价值链下我国物流企业战略选择[J].物流技术, 2012 (02) :65-67.
[7]朱其忠.物流价值链的优化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1 (24) :56-57.
[8]David Simi chi-Levi, Philip Kaminsky.The Supply China:concepts, strategies and case studies[J].2009 (144) :270-179.
物流信息化价值 篇4
国内企业在保持了多年的快速发展势头后,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已成为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与之相应的是,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尚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尤其是在物流信息化方面落后更多。但是,要大幅降低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以信息化技术和管理思想来带动物流行业的全面发展,并构建全社会的“大物流”系统。
降低成本信息化势在必行
目前,“大物流”概念已经在国外得到普遍的认可,其是指企业的自有物流(车队、仓库、人员等)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信息与资源共享,以实现更大限度的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减少物流总支出、降低运营成本。“大物流”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物流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西方发达国家,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大物流”系统十分发达,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利用率超过了75%,而在我国尚不足30%。长期以来,我国过去一直没有重视“大物流”的概念,每个企业都有各自一套大而全、信息闭塞的物流系统,往往是旺季忙不过来,淡季又造成大量的人力和设备闲置。而社会“大物流”形成之后,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选择购买第三方外包物流服务,将企业自有物流与第三方物流有机合理地配置起来,将完全能够避免物流业重复建设、成本过高、管理混乱的现状。
过高的物流支出削弱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面对物流行业出现的各种弊端,有关专家提出了几个方面的解决思路。首先,要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水平,信息化建设是重中之重。过去企业热衷于搞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有物流,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信息闭塞、物流需求无法与外界进行实时沟通。只有利用信息化管理和互联网技术,才有可能使企业将物流需求信息迅速传达到第三方物流,并从中得到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以实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其次,在全行业信息化程度提高的基础上,构建社会“大物流”势在必行。在全社会的“大物流”系统中,第三方物流将担负起主要的`物流配送作用,而企业自建物流将退居次要地位,起到第三方物流的补充和辅助作用。多数企业除了必备的车辆和仓库以外,尽可能地多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专业服务,起到投资少、见效快、大幅降低物流成本的作用。
信息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我国物流业存在着严重的重复建设和地方割据现象。这种现象表现在:企业盲目扩张自有物流经营范围,从而使设备及人员利用极不充分,造成了巨大的资金闲置和浪费;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缺乏全国范围内的大型物资流通。同时,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混乱、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也导致了国内物流产业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快速发展。整合物流资源成为当务之急。
“小”(经营规模小)、“少”(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竞争能力弱、融资能力弱)、“散”(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是我国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信息化能从根本上解决物流企业的这些问题。信息系统是构建现代物流的中枢神经,通过信息在物流系统中快速、准确和实时地流动,可以使企业能动地对市场作出积极地反应,并指导企业调整生产经营活动。
物流信息化的特点主要在于它与传统物流相比,具有以下优势:信息化管理,利用自动化设备收集和处理商流、物流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对物流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信息对物流活动进行指导和
物流价值链与家电物流 篇5
我国家电企业多年来的竞争策略以价格战为主,试图从收入成本角度,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竞争力。随着“家电下乡”政策的普及和深入,家电品无论是采用连锁销售模式还是区域销售模式进行分销,都会造成物流成本较高且难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家电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也仅仅是将物流成本及风险间接地转嫁到了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下游渠道商及最终顾客身上。[1]这种矛盾的解决,可借助“物流价值链”的思想来构建一种新的家电物流模式,能够让家电产品所经之处的物流链条上的各个部分实现价值的增值。
1 价值链及价值链管理
关于价值链(Value Chains),Michael E.Porter认为:一定水平的价值链是一个特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反映了企业历史、战略、战术以及这些活动本身的根本经济效益,…高效的价值链设计、价值链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库存的可见性和生产的良好协调,会使库存水平降低、物流作业更为有效。[2]价值链列示了总价值,并且包括价值活动和利润。其中利润是总价值与从事各种价值活动的总成本之差。而价值活动又由两部分组成: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3]如图1所示。
价值链管理(Value Chains Management,VCM)的概念源于这样一种观点,即企业应该从总成本的角度考察其经营效果,而不是片面地追求诸如采购、生产和分销等功能的优化。价值链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价值链各个环节加以协调,实现最佳业务绩效,从而增强整个公司业务的表现。高效的价值链设计、价值链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库存的可见性和生产的良好协调,会使库存水平降低、物流作业更为有效,并能改善订单实现率及其他一些关键的业务功能。当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只是单独地完善自己,而不是把其目标和活动与其他部门整合在一起的时候,整个链就会出现不尽人意的表现。[4]
总之,价值链管理是一种基于协作的策略,它把跨企业的业务运作连接在一起,以期实现市场机会的一个共同愿景。
2 家电物流价值链
2.1 物流价值链的产生
将价值链的思想应用于物流领域,即所谓物流价值链,是指在企业物流流程价值关系中,一系列上下游相关利益方依顺序相互链接的、具有内在价值利益关系的网络。物流价值链是供应链内在利益关系的本质反映,是供应链的原动力。而通常意义上的“物流合同”则是价值链关系被具体化为供应链的约束形式,也是博弈后的一种行为规范。在传统的价值链结构中,物流的价值并未得到完全的体现,物流被隐藏在了价值活动的后面。传统的价值链观认为一定水平的价值链是一个特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反映了企业历史、战略、战术以及这些活动本身的根本经济效益,其基本活动可以分为内部后勤、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市场销售、服务。物流的内容仅在内部后勤(即工业物流)和外部后勤(商业物流)环节有所体现,但这仅是物流内容和价值的部分内容。[5]如果把传统的价值链从生产与流通的角度进行整合和设计价值链结构,价值链就是从另一个角度,将价值融入物流当中。供应链着重“物品(Article)”在物流运作上的流动过程,而价值链除了注视“物品”的流动,更加着重“资金”和“价值”在物流运作上的流动过程。因此,价值链和供应链都是物流运作上的两大组成部分。
物流价值链实际上是企业价值链和企业供应链的一部分。它既包括企业原材料供应和成品交付过程中的外部物流活动,又包括企业内部生产所发生的内部物流活动。一般而言,外部物流主要由其他专业公司完成,而内部物流由企业自身完成,但随着社会专业化分工的进一步发展,许多公司都倾向于将内部物流和供应链上的外部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这种趋势在家电、汽车、食品等行业的渠道分销中特别明显。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在供应链下的物流所面向的是对实体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并纳入到一体化的管理之中,而在价值链下的物流所面向的是对价值策略进行总体运筹,并从物流价值这一终极层面用统揽全局的思想来使物流效率达到最优。因此,有物流参与其中的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就构成了一条物流价值链。物流价值链上“价值”的产生和流动如图2所示。
2.2 家电物流价值链的构成
在“家电下乡”背景下,基于物流价值链的思想,家电物流方式可由区域分销模式向RDC(Regional Distribution Center,区域配送中心)物流模式转型。家电RDC物流模式类似于直供分销模式,这种模式下不通过中间批发环节,直接对零售商进行供货。其一般做法是:家电产品在家电企业CDC(Central Distribution Center,中央配送中心)生产下线后,根据市场需求直接进入分布在全国各个区域的RDC。家电企业在一级市场设立分支机构,直接面对当地市场的零售商;在二级市场或设立分销机构或派驻业务员直接面对二三级市场的零售商或三级市场的专卖店,所有零售商均直接从家电企业所设立的RDC进货。[6]对于“家电下乡”产品,RDC物流模式取消了中间流通环节,家电企业能够控制自己的零售网络资源,避免了现有农村物流在运输、配送和仓储上的不足,能够通过降低整个家电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极大程度的真正实现“惠农”和家电企业、物流企业多赢的局面。
基于价值链的家电RDC物流模式,通过RDC为契入点,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家电企业构成物流价值链联盟,并将价值链管理方法导入家电物流活动中进行“价值创造活动”,对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使顾客从最终产品消费中所得到的价值链环节中的各项活动所创造的价值的有机和,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家电企业在价值链上提高了核心竞争力和经营效益,形成多方共赢。[7]基于物流价值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家电企业构成的联盟,其任务就是要检查每个“价值创造活动”中的成本和绩效,整合物流价值链上的各个资源要素和环节并寻求改进,进而实现价值最大化。家电物流价值链的基本结构如图3所示。
3 结论
虽然从形式上看,物流价值链和物流供应链并没有明显的区别,但从实质上讲,物流价值链是物流供应链的本原。物流价值链从“价值”这一角度,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构建包括客户企业在内的物流价值链联盟,促进由生产商、渠道商、物流服务商及顾客构成的物流价值增值,并提升联盟企业的竞争力。将物流价值链的思想应用于家电物流中,可以RDC为切入点,实现家电物流模式转型,通过对家电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分销企业及客户之间物流流程的对接与重组,在创造“物流价值”的基础上构建相对稳固的家电物流价值链联盟,从而形成家电物流的第四种模式——基于价值链的家电RDC物流模式。
参考文献
[1]周兴建.家电物流的“中心”突围战[J].物流时代,2009(3):42-43.
[2]Michael E.Porter.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38-40.
[3]Hymer,Stephen H..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A Study of Direct Investment[M].Cambridge.M.A:MIT PRESS,1976.133-136.
[4]Garliss Y.Baldwin,Kim B.Clark.价值链管理[M].北京新华信商业风险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译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55-58.
[5]周兴建.物流:从供应链到价值链[J].物流科技,2007(12):48-49.
[6]周兴建.基于RDC的物流模式研究[R].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2007-2008),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257-267.
提升物流园投资价值 篇6
我想讲一下我们园区的具体做法。第一, 政府主导下进行市场化运作, 有利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我园区历年来累计对园区的基础设施及有关专业平台累计投入达14亿元, 包括铁路集装箱中心站, 投入3亿元;完成整体拆迁, 投入3亿元;投入3亿元完成了高桥汽车货运站保税物流园区、公路口岸及联检大楼项目;国内综合物流园项目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开工, 明年年底完工, 总投入2~3亿元;投入了3亿元完成了园区内的配套道路及市政设施, 包括台南二道、台南五道的升级改造工程;投入了5000万元兴建了湖北省电子口岸;投资了8000万元新建了一座22万伏变电站, 配套园区及周边;投资了7000万元兴建了日处理2万吨污水处理厂一座。物流园区土地资源配置, 进行了精心调控, 将有限的土地绝大多数控制在园区。
我们认为, 之前的投入有如下几点作用:便于引进高端物流企业, 可适当让利于企业;有效收回设施投入;能有效控制低端物流企业入园;有利于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 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 有利于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园区的组织架构, 对外是专业的保税物流中心公司, 对内属于政府下面的派驻机构, 管委会。典型的一套人马, 两个牌, 对园区的管理、运作起到了很好作用。
第三, 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 能够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例如在我区内有一个很大的专业市场, 开发过程中, 政府没有有效控制土地资源, 将土地卖给企业, 结果价格过高, 入驻企业没有达到预期数量, 市场人气不足, 专业化和规模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至今日, 天地华宇、德邦、卓越亚马逊、顺丰快递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进入, 都是我们园区让利在先的结果, 而企业在进驻以后, 就得到了壮大, 同时也收回了成本。上述企业入园之后, 我们利用管委会的职能给企业带来了很多好处, 为园区创造了大量税收, 保证了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 物流园区应该做好科学发展规划, 规划先行。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园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生态环保的原则, 制订了《园区战略发展研究》和《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功能, 将园区划分为物流集中发展区、先进制造业集中区、公共设施服务区和现代生态宜居区四大区域, 整个园区呈现出网格状分布。
而在招商工作上, 东西湖保税物流园引进了TNT天地华宇中国区总部、顺丰速运全国公路集散中心、德邦物流华中区总部、盛辉物流华中区总部、苏宁电器区域配送中心、白云边城市配送中心、中铁联集湖北公司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物流项目。这些现代物流企业的入驻, 提升了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 完善了城市的物流配送体系, 促进了物流标准的推广和物流新技术应用等等。
物流信息化价值 篇7
1 物流标准化的概念与内涵
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现代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物流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部各物流环节、物流功能要素如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
物流标准化是物流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手段,通过指定标准、组织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达到整个系统的协调统一,能加快流通速度,减少物流环节,保证商品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从而较大地提高经济效益,这些当然是物流标准化的基本作用,物流标准化还有一些对企业管理形成策略性影响的作用,下面一一进行剖析。
2 物流标准化的决策性意义
2.1 有利于形成综合性的物流服务方式
目前我国已经确立了物流基础模数标准、物流包装模块及尺寸标准、托盘和集装箱及一系列的装卸搬运设备和运输车辆等技术标准,因此在运输领域形成了集装箱多式联运,这是一种现代化的综合性的运输方式,可以实现门到门的运输服务,转运时不需要换装,实现了运输工具、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的集成和优化,方便、快捷、安全。但如果仓储行业中的仓库、货架、储罐等技术标准也完整明确的话,即运输子系统、仓储子系统和装卸搬运子系统的技术标准能够相互配套、相互衔接,将更有利于企业提供多功能的一体化的物流服务。目前物流市场上综合性的物流服务方式比较缺乏,大多都是形式单一的基础性物流服务,实现物流标准化有助于形成综合性的物流服务方式,从而提高物流企业在物流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2.2 促进物流过程的再造
任何一种形式的物流服务,都包含多个物流环节,以储存为核心的物流业务,涉及如验收、入库、上架、养护等环节,确定了各物流要素的工作标准后,就可以采用业务流程管理方式,打破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将各相关职能部门串成一条流程链条,通过业务流带动各节点部门的运作,即按作业流程或具体任务带动各节点部门的运作,同时设置一个专门部门(如业务管理部)负责整条业务流程链上的部门协调和监控管理,当然这个部门还可以对外负责订单的处理与客户关系管理,它拥有较高的管理权,任何一个节点职能部门都应接受其管理和监控。在这个再造的过程中,物流标准化特别是物流工作标准、管理标准与信息化技术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通过再造物流过程带来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是物流企业当前值得思考的一个全新课题。
2.3 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形成物流供应链
供应链是指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直至将产品送给消费者手中的战略合作关系的“链化企业”,作业流程包括采购、存储、销售、配送等都是物流活动的“集成”过程,如图1所示。
目前物流市场上还没有一家物流供应商能够完全依靠自身实力提供上述集成的复杂的所有服务,物流供应商之间的联盟也就应运而生。现代企业生产方式从过去的大批量生产向精细的准时化生产的转变,要求采购和供应实行准时采购和准时供应,同时,顾客需求的瞬时化和多变化,要求企业以最快的速度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以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这种环境下要求物流系统具有和制造系统协调运作的能力,物流系统必须具有敏捷性和快速反应能力等特点,因此多个物流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必须加强,企业之间的接口要实现无缝对接,在战略上形成供应链管理思想。物流标准化实现后,特别是物流信息标准的确立,就可搭建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各个物流企业建立的商品信息数据库有效沟通,避免了“信息孤岛”,使电子数据交换、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得到实际应用,各个物流企业在此基础上就可以结成物流供应链。快速反映能力是当前物流企业的特征能力,因此只有建立物流供应链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物流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4 提高客户服务水平而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
物流的职能是提供一种完成商品在空间位置上的物理性移动的服务,因此客户服务水平是决定物流企业在市场上有没有竞争力的法宝。客户服务水平取决于客户对服务水平的感受,如果物流企业能够制定出科学的物流服务标准,客户也就可以量化对服务水平的满意度。例如,量化快递这种物流活动的到达时间,目前物流市场上各个快递公司的标准各不相同,同样从上海到长沙,有的两天,有的却需要七天,时间这个服务指标就决定了竞争力的差别。目前一些公司已采用订单准时交送的百分比、货损货差率、账单准确的百分比等指标为标准量度服务水平,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结果便是客户重视物流公司的关键,并把物流公司看成是提供高水平服务的合作者,物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就取得了竞争的优势。
3 结束语
物流企业可以利用标准化来发挥竞争优势,物流信息标准可以增加物流企业之间战略上的联盟,共享同质资源,互补异质资源,加快信息的交流和反馈速度,增强对市场的快速应变能力;物流服务标准可以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物流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可以优化物流企业作业流程,提高运作效率,打造新的物流过程。但物流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必须与物流企业的实践相结合,广泛考虑各种现实条件,经济性是标准化的主要目标,也是标准生命力的决定因素,因此物流企业在进行管理决策时,一方面要考虑标准化的意义,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标准化的经济性。另外,物流标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物流企业在进行管理决策时必须要考虑到物流标准具有动态性的特征,及时建立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新的物流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1]黄中鼎.现代物流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孙晓波.物流标准化对物流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分析[J].物流科技,2006,29(1):1-2.
[3]刘应元.面向现代国际贸易的国际物流运作标准与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6,489:43-44.
[4]赵洪珊.试论我国现代物流标准体系的构建[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2004,24(1):44-47.
对逆向物流价值的思考 篇8
一、逆向物流的分类及比较
(一) 逆向物流的分类。
为了对逆向物流做进一步的分析, 我们需要对逆向物流进行分类。当然, 不同的分析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比如有的文献按逆向物流形成的原因将逆向物流分为投诉退货、终端使用退回、商业退回、维修退回、生产报废与副品以及包装回收等六类。也有按回流物品的特征和回流流程, 将逆向物流分为低价值产品物料逆向物流、高价值产品的零部件逆向物流及可以直接再利用的产品的逆向物流等三类。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则将逆向物流分为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两类。本文将逆向物流分为退货逆向物流和回收逆向物流。
1、退货逆向物流。
退货物流是指下游客户将不符合订单要求的产品, 根据销售协议规定将接近有效期限的产品或者有瑕疵的产品退回给上游供应商 (包括产品召回) , 其流程与常规产品流向正好相反。在这个流程运行中, 客户处于主动地位, 企业处于对客户需要的响应地位。
2、回收逆向物流。
回收物流是指将最终客户所持有的废旧物品, 或者他们不再需要的物品, 或者包装材料 (包装器具, 如酒瓶等) 以及用于物流配送的专用器具 (如托盘、集装箱等) 回收到供应链上游各节点企业, 通过检验分类, 进行再加工、再分销或者报废处理的过程。在这个流程运行过程中, 企业处于主动地位, 下游客户处于被动响应地位。
(二) 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比较。
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在构成和职能方面有共同点, 都具有包装、装卸、运输、储存、加工等环节。但是, 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的运作起始点完全相反, 但前者绝不是后者的简单逆行, 二者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1、起终点数目。
正向物流中, 产品通常是由一个起点向多个目的地移动;逆向物流正好相反, 产品由多个起点向一个目的地移动, 这种区别直接影响了物流的管理运作。
2、不确定性强, 预测难度大。
由于逆向物流产生的随机性, 使得企业很难确定产品的回收时间、地点及数量。但是, 逆向物流的终点是可以确定的。
3、产品与包装的质量。
逆向物流产品的包装多数已经破损, 因此对退回产品的运输难度要远远大于对新产品的运输。
4、运输路径的明确性。
与正向物流不同, 管理人员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来决定各种退货的去向, 还要考虑生产商对于退还商品的处理的特殊规定。
5、库存管理。
正向物流中关于库存管理的理论研究很多, 但是这些研究都是基于一定的假设基础之上的, 而有些假设对逆向物流并不适用。
6、信息系统应用。
与正向物流不同, 几乎没有企业会对逆向物流进行物流过程的全程跟踪。由于企业通常对逆向物流不够重视, 所以对信息系统的应用并没有普及到这一逆向流程中。
逆向物流是相对于传统的正向物流而言, 它包括正向物流中的库存和运输, 但它更强调从消费者手中回收用过的、过时的、损坏的或者不满意的产品和包装的流程, 而不是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因此逆向物流也是正向物流的补充与扩展。逆向物流曾经一直被看作是一项必须支付的成本、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或“绿色”使命等, 但现在很多企业已经把它看作是一项能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决策活动。
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物流业发达的国家, 更多的工商制造业意识到应将逆向物流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中, 使之成为压缩成本、提高利润的着眼点。同时, 也有很多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注意到逆向物流所带来的商业价值空间。
二、逆向物流潜在价值分析
随着用过产品数量的激增, 新环境法规的产生和追求最大利用率及高效率的动因, 迫使企业去认真对待逆向物流———这个相对较新的新型供应链领域。通过对这个领域的机会和潜在价值的分析, 企业可以占据领先竞争对手的地位。
(一) 从再售渠道中增加收入。
对于一些滞销商品, 或是性能状况较好的回收商品, 经过适当的加工、包装、处理后, 可再次出售。有时再售的价格会高于原销售的价格, 例如每台售价236元的无绳电话被退还给制造商后, 制造商把这批电话卖给一家回收公司, 而该公司把这些电话经过翻新改造后, 以高达354元的零售价格在第三国家市场上重新出售。
(二) 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忠心程度。
合理利用逆向物流中的废旧产品可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加强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度。一些研究表明:Nike公司利用回收旧跑鞋获得的收益来修建公众篮球场和田径场, 作为它支持公益事业的行动;同样, Kenneth公司从消费者手中收集旧鞋子, 捐给需要的人。虽然这两家公司的回收行动在运作上付出了一些成本, 但是他们的行为提高了自身品牌的价值, 赢得了消费者的忠诚度。
(三) 有效的流程管理可降低成本。
许多产品或零部件可被回收再利用, 但需付出些成本, 即回收的产品或零部件必须经过翻新或处理才能和新产品一起出售。有效的流程管理可削减逆向物流的运作成本费用, 提高管理的效率。例如, 目前美国85%的企业设置了回收品注册码, 消费者如果退货的话, 通过注册的方式不仅可以快速地拿到退款, 而且还能帮助企业了解有多少客户可能退货, 以便准备足够的仓储空间。
(四) 回收库存的有效管理可提高资产运转率。
按照库存管理的思想, 回收品不同于新产品, 回收品可带来增加值, 因此应采取有效地回收管理策略来加速回收品的周转和利用。如一家生产日用消费品的厂商, 通过设置有效的“门槛” (即有利用价值的回收品才能回收入库) 和采取高效的回收流程将回收品的库存周转率从10天缩短为3天。处理过程延迟也意味着增加库存成本, 折损回收品的价值。
三、体现其价值的方法
由于逆向物流中回收品的分散性、不确定性及包装的不规范性, 难以充分利用运输和仓储的规模效益;许多回收品需要人工的检测、判断和处理, 极大地增加了人工的费用, 同时效率也很低下。因此, 只有实施有效的管理方法, 才能充分挖掘逆向物流中潜在的价值。
在产品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逆向物流的需要, 使其便于将来的回收和利用。例如, 如果能在设计装配件时, 考虑减少装配过程中螺栓的使用数量在不影响其功能的前提下, 就会大大降低产品的分解成本, 加快产品的分解和收集过程。
建立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对产品和零部件使用条形码, 可实现产品的实时跟踪, 而且实时的产品状况和损坏信息可以帮助物流经理了解逆向物流系统的需求。
挖掘潜在的可回收物资。美国的废料经销商现在每年从1, 000万辆废旧的汽车中提取95%的铝、钢铁及黄铜和紫铜等, 然后卖给二级回收市场。他们正在投资开发新的回收系统, 考虑怎样把那些现在抛弃的废旧品再回收, 如橡胶挡风雨条、泡沫坐垫和合成塑料及玻璃等, 以便再利用。
物流园区的开发价值分析 篇9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逐步形成经济特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等特殊经济区域,它们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推动着中国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空间格局的演变。到目前为止,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般没有突破市级行政区域范围,聚集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在土地集约利用和工业“退城进园”的背景下,各地的工业(产业)园区(聚集区)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而且可以升格或类型转化,在地方经济发展中也扮演着特殊经济区的全部或部分角色,物流园区便是产业园区中的一类。随着我国以生产投资为主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完成,从投资集聚向物流集聚扩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更为重要的是,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客观上要求经济从生产型向流通型延伸,更好地完善国内市场体系,提升生产循环速度和质量,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物流园区和开发区在建设背景、目的和内容,以及价值追求、经济职能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它兼有公益性和经营性,能够同时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现阶段大部分物流园区产品属性更偏向于经营性主导。从经营性视角来看,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都属于工业地产开发范畴,前者是目前我国工业地产市场的主要载体,其运作主体一般是管委会下设的开发公司,后者属于以普洛斯为代表的工业地产商开发模式。那么,作为工业地产新形式的物流园区开发能否为地方经济发展增添活力,能否让投资者如愿以偿,能否让人民群众得到方便和实惠,实现民众、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多方共赢?我们将从物流园区的公益性价值和经营性价值来分析这个问题。
2 物流园区的公益性价值
物流园区及其地产开发属于物流产业的范畴,它们共同构成了物流经济的一部分,而地方物流经济的发展是由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这一外在动力以及地方经济发展阶段这一内在条件共同决定的,并且外在动力往往发挥诱导性作用,对地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我们主要从物流经济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物流产业和物流园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等方面来论述其公益性价值。
2.1 发展物流经济的战略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方式、居民消费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革,技术尤其是信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使得物流基础平台日趋完善,电子商务等新交易方式的出现以及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等,为物流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外在动力。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物流产业的发展(见表1),地方政府根据经济形势和自身条件促进物流产业发展是顺应国家和区域产业发展趋势,有效利用外在动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从政策演进看,我国物流经济发展经历了三次重要转折。一是,物流在我国初入WTO时并不在产业开放范围,2002年通过的《关于外商投资现代物流管理规定》突破了这一门槛,体现了国家发展物流的迫切需要。二是,2006年确立了物流产业在国家产业发展规划中的地位,国家从战略层面谋划物流产业的发展。三是,2011年的两个政策文件对物流产业的发展模式和要求提出明确要求,更具体规划物流业的发展。可见,物流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也将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之一。
2.2 物流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物流是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物耗以外的第三利润源,物流产业是一国或区域产业发展水平、经济运行质量和综合竞争力的综合性体现。
第一,物流业是一种推进型产业,并且前后关联效应强,能带动关联产业的迅速发展。物流业既涉及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又涉及运输、仓储、包装、进出口、信息管理、通讯等许多行业,同时还将向保险、金融、餐饮、商务、旅游等行业辐射,带动整个区域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也使区域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另外,零售业和制造业是物流市场的助推器,物流产业的发展会反过来促进包括零售业和制造业在内的各产业进一步发展。
第二,提升区域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现代物流可以在区域范围内运作第三方或第四方物流,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企业物流系统的局限,使各企业能够集中精力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产经营环节,以增强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区域企业综合竞争力提高。同时,现代供应链物流模式也促进了以核心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在地理上的集中,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第三,物流业的发展对人力资本投资产生重大影响。现代物流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GPS(全球卫星定位)、GIS(地理信息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RFID(射频识别)、IOT(物联网)等先进物流信息技术需要大量的高端人才来研发、运营和维护。现代物流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的劳动特别是最后一公里的“末端服务”都要靠人力来完成。因此,现代物流的发展影响社会人力资本的投入,通过充分利用社会上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四,提高区域信息化、现代化水平。现代物流需要通过现代通讯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来完成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与集成,实现企业内、外部之间以及各物流节点之间的无缝连接,所以,必须构建高效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提供现代物流的信息技术支撑,才能使现代物流的效用得到发挥。此外,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需要发达的物流配送体系来支撑,而发展现代物流必然带来信息流的同步发展,激发区域管理者和企业开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化建设的热情,提升区域整体的现代化水平。
第五,物流业的发展可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地方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一方面,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完善社会物流网络必须加大对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投资,该项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比重较大,虽然数额巨大、回收期长,但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明显;另一方面,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区位时,把物流发展状况作为考察内容来判断项目投资的效益,政府和企业都认为现代物流网络是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一个地区的物流网络、物流体系对招商引资的重要作用,也进一步说明现代物流通过影响投资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作用。
2.3 物流园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物流园区是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型业态,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物流的组织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物流园区兼有经营性和公益性,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要同时考虑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区域物流系统的基础平台承载了众多物流需求主体和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则是吸纳这些物流量的重要结点,具有天然的公共属性。将区域物流诸多活动作为整体进行优化,管理和调控区域物流供需、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缓解交通压力、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均是政府的公共责任,也是人们的公共需求,物流园区建设则是满足这些公共需求的一种物流基础设施。
其次,物流园区可以促进区域综合功能的提高。作为流通业务聚集的物流园区可以通过将企业的仓库、运输服务、流通中心或配送中心等相关产业聚集在特定区域内,有利于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减轻道路、环境和能源的压力,有利于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和形象。同时,物流园区的住房、道路、桥梁、管网、游园等建设,可以逐步完善区域综合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对于培植产业基础、打造现代专业市场、优化提升传统商业、培育特色商业也具有重要作用。
再次,城市化进程需要物流企业“退城进园”。很多城市建成区的土地利用状况已不能满足城市集约发展的需要,迫切面临城市改造升级。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区域出现了中心城市与副中心城市、卫星城市和谐共生的多中心城市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按照现代城市规划理念设计的城市新区,中心城市、老城区和城市副中心、新城镇等被赋予了不同的城市职能,促进了相互之间物流商贸的发展。原有零散分布的物流企业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不断上升,逐步退出核心区域,向远郊聚集,位于交通节点、具有区位优势的交通地段逐步形成物流企业的聚集区域,物流企业“退城进园”的速度加快,最终成为其追求规模效益的自觉行动。
最后,工业聚集区等园区的发展需要物流园区的支撑。工业园区能发挥集群效应,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力,工业的聚集与发展必将推动物流活动的聚集与发展。工业园区内部要进行统筹安排,发展一定体量的物流园区,最终达到工业园区各个环节、各个要素之间的人员、货物有序流动。而现代物流园区不仅包括仓储、运输和加工制造等用地,同时还囊括了与之配套的信息、咨询、维修、综合服务等设施用地,物流园区越来越外化成一个小型的工业园区,兼有经济开发功能。各地蓬勃兴起的工业园区发展需要物流园区的支撑。
3 物流园区的经营性价值
政府和企业已经认识到,现阶段大部分物流园区的产品属性更偏向于经营性主导,他们在关注其社会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其经济效益,而随着地产开发概念的延伸,物流园区从经营性视角来看即属于工业地产中的物流地产范畴。
3.1 开发成本低廉
物流业是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即使在土地资源收紧的大背景下,物流地产商也比较容易拿到廉价土地,而影响物流地产利润的关键是土地成本。由于物流地产项目大多位于城市郊区和边缘地带,土地价格相比中心城区便宜,而物流园区占地面积较大,一般对地方政府来说是大项目,属于招商引资中可以“一事一议”的项目,地价自然更加便宜。同时,物流地产的资金门槛比房地产要求更高,投资者一般是大企业,他们的议价能力也比较强。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纯粹的住宅地产开发,地方政府在取得土地收益后在土地批租年限内就没有太多收益了,而物流地产的出发点是将地产资源与其他资源整合,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聚集中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能给地方带来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持续增加地方税收和就业。因此,地方政府往往以较低的价格出让土地给物流地产项目,如果投资者有持续大额投资合作的意向,土地价格可能会更低,甚至不排除零地价的可能。
物流地产属于工业地产的范畴,工业用地是指工业类土地使用性质的所有毛地、熟地,以及该类土地上的建筑物和附属物。工业类土地上的建筑物用途有较大的范围,其中包括工业制造厂房、物流仓库及工业研发楼宇等。据统计,工业地产成本远远小于商业地产,工业用地的基准地价只有商业用地的1/4,甚至更低。对开发主体而言,土地成本优势对投资物流园区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在很多地区,特别是一些落后地区,政府间的“逐底竞争”依然很严重,除了土地政策优惠外,物流园区一般还可享受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另外,物流园区前期开发所需的轻钢等建筑材料的成本也相对较低。
3.2 盈利模式较多
一般认为物流地产是根据顾客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地点,建成相关物流设施后,再转租给制造商、零售商、物流公司等客户,而开发商通过产权的转让或收取租金等形式来回收投资成本和获取利润。所以物流地产兼有地产、工业或商业、投资等多重特性。物流地产回报率一般为8%~12%,相比住宅开发动辄20%以上的利润率较低。但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大,住宅等物业类型的利润空间日趋下降,风险不断增高,物流地产稳定的租金收益显得尤为宝贵,越来越成为投资者青睐的投资领域。
首先,物流园区一般不在城市中心区,但处于交通方便、经济活跃的地段,在城市扩张的进程中,土地升值潜力巨大,开发商获得高额土地级差地租的可能性大。其次,一般有部分储备土地作为物流园区的配套设施用地,储备土地上可建设写字楼、商业或者酒店物业,这类经营性物业虽然对投资的现金流要求高,但对于资金比较充裕的开发主体而言,具有长期持久的投资收益回报。更为重要的是,园区经营比较灵活,根据园区的不同发展阶段可有所侧重。一般而言,对于初创期的物流园区,厂房出租和仓储是主要的盈利模式,到开发中后期,物流产业的衍生链条越来越庞杂,物流园区的盈利模式将日趋多元化,可以为进驻企业提供横跨整个供应链的全套服务,包括物流运作服务(运输、保税仓储、流通加工、中转、分拨和城市配送等),物流综合服务(采购、通关、结算、物流金融、物流保险等),物流信息采集与发布、物流研发与咨询服务(国内外物流学术研究、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物流行业管理服务(行业资质、信用管理、企业评级等)等。
3.3 融资渠道宽广
我们认为,物流、电子商务、地产和金融这四个领域结合在一起是物流园区未来发展最具吸引力的地方。物流金融这一概念运用到物流地产业便有了意义及功能上的衍生,物流地产商不再是单纯的物流金融的受益者,更是物流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不仅拓宽了其业务范围及盈利渠道,而且有助于物流地产业的持续发展。通常,物流地产商在融资时会考虑三种方式,即向商业银行贷款、供应链增值和自我套现增值。虽然一般企业在融资时会首选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但这种做法借贷双方的风险都较大,因此,银行为了避免呆账、坏账的出现,通常对此类项目的审批比较严格、过程较长、且利息较高,很多企业在时间和金钱的双重压力下会寻找更为合理的融资手段,供应链增值和自我套现增值两种融资方法因此得到了企业和学者的关注。
所谓“供应链增值”是指物流地产商的服务不仅仅局限于为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提供传统仓储等服务,而且还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务,在拓展服务范围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增值利益。这样,投资物流地产便从单纯依靠长期租金收益逐渐转变为收益来源多元化的有巨大潜力的投资项目。而“自我套现增值”是将不动产证券化,通过发行有价证券等形式来筹集资金,即在西方比较流行的不动产投资信托(REITs)。从国际惯例来说,REITs是一种以发行收益凭证的方式汇集特定多数投资者的资金,由专门投资机构进行房地产投资经营管理,并将投资综合收益按比例分配给投资者的一种信托基金。REITs在性质上等同于基金,少数属于私募,但绝大多数属于公募。目前,我国的RE-ITs还只能采用私募方式,发行受益凭证和房地产基金股份筹资,但未来发展潜力较大。它属于多元化组合投资,股本金低,持股灵活,具有较高的流动性,能有效降低风险,市场回报高。另外,物流园区的整体或部分资产还可以被包装成为公司上市的一个卖点。
4 结语
由于近年物流费用的飞涨,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以及住宅、商业地产的调控,物流地产、医疗办公地产、文化创意地产、旅游地产、教育地产、园区地产等地产形式兴起,电子商务、房地产、金融、物流等领域的大企业纷纷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大肆圈地,进行土地综合开发,地产开发的外延因此有了很大的拓展。物流地产后期经营要求更加专业、更加综合的管理能力,所以国内至今涉及物流地产的开发商并不多,很多企业都是看准了其开发价值,特别是土地升值空间而进行圈地,在土地一级开发之后再转租,或待地方政府换届后伺机变更土地用途,囤地以开发房地产。我们梳理了新世纪以来国家鼓励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认为这些政策措施是地方政府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状况加快发展物流产业的重要外在动力。物流产业以其较高的前后向关联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提高区域人力资本水平和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改善区域投资环境。物流园区以其公益性成为推动区域综合功能提高,促进工业企业“退城进园”,支撑工业园区等各类园区发展的重要力量。从物流园区的经营性视角来看,物流园区属于工业地产中的物流地产范畴,具有开发成本低廉、盈利模式较多、融资渠道宽广等特点。综合以上分析,物流园区同时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价值,也因此成为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业追捧的对象。当然,物流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很多问题,如政府如何确定物流园区的战略定位,避免区域间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企业如何选择物流园区的运营模式,规避投资风险;政府和企业如何合理规划并利用物流园区的公益性和经营性,使物流园区和物流地产开发摆脱圈地和囤地之嫌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各方的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高进田.特殊经济区发展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3)
[2].杨开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10.9
[3].陶君成.物流园区与开发区的差异研究.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3(1)
[4].向先文等.我国物流园区产品属性研究.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31(12)
[5].邹毅刘力.物流园区:地产投资新视野.北京房地产.2009.5
[6].姜华.论发展现代物流与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系.管理世界.2005.9
[7].王成志.2008中国物流地产发展报告.物流工程与管理.2008.10
[8].梁晨.城市物流园区公共属性的探讨.物流技术.2009.28(12)
[9].张晓姣.我国物流地产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特区经济.2008.9
[10].赵沛楠.多方角力,物流地产大幕重启.中国投资.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