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信息化(共12篇)
物流系统信息化 篇1
从国际经验来看,物流领域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比较普遍和成熟的领域,物流企业正在转变为信息密集型企业群体。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物流企业依托信息技术的支持,物流服务和经营范围已经转向供应链全过程的物流管理和运作,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全面的物流解决方案和一体化的物流服务。而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目前尚不具备这种能力。它们大多停留在提供运输、仓储或货代服务的初级阶段,距离为工商业和消费者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标准运作还有很大差距,不能称其为现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据调查,我国的物流服务企业中仅有39%的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物流信息系统应用的落后已成为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中小物流企业如何突破这一发展瓶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中小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概述
1.1 中小物流企业
迄今为止,世界范围没有一个中小企业的国际标准,不同国家使用各自中小企业定义。我国目前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小企业的定义,通常所说的中小企业,是根据企业固定资产、年营业额、上缴利税和企业员工规模划分的一类企业形态,当前一般是指那些固定资产低于1 000万元、年营业额数百万至数千万元、企业员工不足500人的企业。
物流企业是至少从事运输(含运输代理、货物快递)或仓储一种经营业务,并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对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物流企业的三种类型,即运输型、仓储型和综合服务型。本文所说的中小物流企业是除国内一些超级大的物流企业(如中外运、中海运、中铁快运、中邮、宝供储运等)以外的所有物流企业。
1.2 物流信息系统
1.2.1 物流信息系统及特点
物流信息系统(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LIS)是指使用系统的观点、思想和方法建立起来的,以计算机为基本信息处理手段,以现代通信设备为基本传输工具,并且能够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1]。它具有实时化、网络化、系统化、规模化、专业化、集成化、智能化等特点。
1.2.2 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及结构
1.2.2. 1 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
从功能上讲,物流信息系统是以现代物流思想体系为基础,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计划、管理和控制及作业环节等方面充分利用信息、快速反馈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并辅助决策,提高物流效率和优化供应链的信息系统。目的是在提高物流业务的效率并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具体来说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掌握订单信息并进行存储的功能。
(2)正确掌握物的移动并进行传送的功能。
(3)为顾客提供实时查询物流信息的功能。
(4)科学管理控制各项计划和实施的功能。
(5)准确及时获得各种反馈信息的功能。
1.2.2. 2 基于管理活动层次的系统结构
管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战略规划层、管理控制、作业控制。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1)作业控制信息系统。主要目的是保证作业能有效的高效率的完成。
(2)管理控制信息系统。部门负责人所需要的信息系统。
(3)战略控制信息系统。辅助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做出战略决策。
1.2.2. 3 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物流信息系统是基于管理活动层次的物流系统结构的一部分。物流信息系统的一级目标(主要目标):减少物流周期的不确定性,满足客户对物流服务的可靠性、送达及时性、交付一致性的要求。二级目标(力求达到的目标):经济性、可靠性、可维护性、灵活性、可扩展性、安全性。为了达到系统的目标,物流信息系统应该包括的功能子系统有:物品管理子系统、存储管理子系统、配送管理子系统、运输与调度子系统、客户服务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质量管理子系统等。如图2所示。
2 物流信息系统在中小物流企业应用现状
2.1 中小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应用现状
近几年,在现代物流及第三方物流理念的冲击下,传统物流企业纷纷转型,很多中小规模的物流企业得到了迅速成长,不少企业都发展成为本地的龙头企业,具有了一定规模。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利润并没有随着规模的扩大而提升,相反由于竞争加剧、石油价格的上涨,物流业总费用增速加快,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困扰着企业管理者。虽然很多中小物流企业开始朦胧地意识到物流信息化对企业将来发展的重要性,物流信息化作为物流行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也得到了各物流公司的高度关注,但“物流信息化”到底是什么,怎样实现等具体问题还不甚了解。据调查,我国的物流服务企业中,仅有39%的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可以说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2]。
(1)观念问题。许多企业家认为在现有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下,中小企业获得了蓬勃发展,没有必要非赶信息化这个“时髦”,除非万不得已,不会应用物流信息系统。
(2)人才问题。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业务品种单一,很少能像一些大的跨国公司那样建立起自己的IT团队,它们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企业内部很少能够找到既懂得IT技术又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大多采用外包方式将信息化系统交给外部的管理软件公司去做。由于开发人员不清楚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沟通难的问题导致企业的机会不断流失,同时,由于企业缺乏信息人才,也增大了物流信息系统二次开发的成本。
(3)资金问题。中小企业由于存在实力弱、管理水平低、信誉差的缺陷,在融资方面一直比较困难,以至于许多企业根本负担不起巨大的信息化建设费用。还有一些企业,病急乱投医,盲目地建设大而全的物流信息系统,以至于许多企业由于后续资金不足间接造成了初期投入的浪费。
(4)管理问题[3]。一些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许多业务规则存在很大的人为性和随意性。许多企业组织结构建立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业务流程不清晰,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无法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有些中小企业缺乏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各部门对信息条块分割,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5)标准问题。信息化意味着标准化。目前,物流行业信息标准化缺失严重。企业管理人员认为标准化会降低生产效率,多头管理导致物流行业标准化矛盾突出,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信息格式不统一、接口不统一,也阻碍了物流信息化市场的发展。
(6)信息化水平问题。目前中小物流企业正面临着信息化盲区的困境。众多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不具备整体实施信息化的条件,物流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的专家们在2006年底,实地调查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及中部地区等10个省区市30多家企业,形成《关于我国现代物流情况的调研报告》。报告中提到“目前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程度普遍较低,在北京市,商业企业应用计算机系统的比例不到一半,服务业和运输业的比例更低,分别只有24.3%和18.3%。”在硬件上,许多中小物流企业也就是配备了一台或两台电脑,大多用于财务处理或数据存储,其它应用很少,也没有必要配备服务器。还有很多中小物流企业依靠电话和手工方式完成业务处理,更不用说应用具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物流信息系统了。
(7)物流市场竞争问题。同大型物流企业相比,中小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在物流领域中应用程度普遍落后的现实,是物流市场竞争水平较低、充分竞争市场格局难以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信息技术没有广泛应用的情况下,中小物流企业能够提供的服务比较单一,特别是集中在运输和仓储等传统储运活动方面,中小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只能通过其物流设施能力的提高和价格水平下降来体现。这种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反过来又会影响企业对物流服务企业信赖,从而影响物流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中小物流企业的长期发展。
3 中小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应用对策
伴随着物流市场的逐步扩大,物流企业间的竞争也会愈加激烈。对于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而言,这种竞争固然会带来一定的发展机会,更多的却是挑战。为了突破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瓶颈,使中小物流企业得以顺利实现物流信息化,应用物流信息系统,健康充分地参与到物流市场竞争中,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现提出以下对策。
3.1 提升中小物流企业管理观念
提升中小物流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战略及发展较为滞后的管理观念。企业应清晰地认识到如果企业仍沿用传统的揽货、运输,装卸等非标准的运作方式的话,终将跟不上物流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信息系统意味着标准化,许多企业管理者总认为这种标准化降低了效率,所以中小物流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的积极性不高,其后果就是将企业限制在低水平运作的层面上。因此,要推动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要让管理者提升管理观念,让中小物流企业管理者加入到建设进程中,明确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认识到信息化是提升企业未来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信息化的成果和过程有个合理的预期。
3.2 注重信息化人才培养及储备
虽然并不一定需要企业自己的信息人才进行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但在之后的系统使用过程中还是由他们承担主要的管理和维护任务,因此中小物流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并且可以与开发系统的专业物流软件公司进行定期的咨询与培训,保证自身信息化队伍的先进性。同时,面对市场的竞争需求和企业发展的趋势,这些信息化人才除了从事信息系统得管理和维护外,还需要具备物流信息系统二次开发的能力,为以后应用更加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做好准备。
3.3 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局部解决方案或软件,合理有效地进行物流信息系统的投资与评估
中小物流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选择合适的软件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物流软件供应商们过多关注高端市场,总是喜欢开发功能齐全的软件产品。较低价位、简单易用、适用于中小企业用的软件较少。有很多在信息化建设中进行投资的中小企业往往盲目建立一些大而全的信息系统,不能解决中小物流企业的现实问题,致使更多的中小物流企业不敢投入,造成恶性循环。因此,中小物流企业在进行信息系统的选择时,首先应做企业的评估和调查,分析企业的需求,选择适合企业特点的局部解决方案而不是全面方案。建立一个可供操作的物流信息系统投资评估方式,以解决中小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投资管理过程中的概念化、随意性问题。同时,建立一个以财务指标、物流服务水平指标、功能指标和技术指标四大指标体系为核心的评估指标体系,使得企业能够以业务解决方案为核心,系统的、量化的评估物流信息系统的投资过程。
3.4 调整优化管理组织,运用战略管理思想
今后的物流管理,不能依赖过去保守的管理方法,必须导入革新的理念,确立跨职能甚至跨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需要物流企业在进行管理时,运用战略管理思想,在战略选择阶段,应用SWOT分析法[4],通过对内部优势和劣势的认识,来利用环境中的机会,避免可能遇到的威胁。
3.5 积极开展信息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关系到信息化建设各个方面,因此在信息化建设的起始阶段就要积极开展信息化工作。产品编码标准,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共享标准,物流作业流程标准,管理规章制度标准等,都是必须得到管理者、信息化工作人员和业务人员高度重视的。既要遵循统一的国内国际标准,又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尽管标准化工作较为繁复,耗时耗力,但对于今后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有重要的影响,是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
3.6 提升中小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
中小物流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物流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避开在人力、物力、规模等方面的劣势,而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提高物流各环节信息化程度,顺畅沟通信息,减少库存,节约运力,削减物流成本,满足客户需求,赢取生存机会。不实现企业信息化,就不能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协调行动等具体目标,中小物流企业最终就只能被其他物流巨头或物流新锐兼并或整合。
3.7 作为服务性的中小物流企业,要以客户为中心,运用物流信息系统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客户是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企业获得利润的途径在于其产品或服务被客户所选用,满足客户在某些方面的需求。具体到中小物流企业,由于物流业是服务行业,其产品就是服务,其客户就是广大的生产和贸易企业。中小物流企业一定是以满足生产和贸易(含批发和零售)企业在物流方面的需求为目标,通过企业的服务使客户或者降低占压资金成本,或者减少相关人力成本,或者能提高产成品的价格,从而达到使客户获得更大的利润而中小物流企业也能因而获得利润为目的的。所以,中小物流企业应该将眼光首先放在如何更快更好地向客户提供有别于竞争对手的服务上面,落实到具体操作上就是要以客户为中心,运用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尽可能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4 结束语
对于中小物流企业来说,物流信息化不仅需要政府、物流企业、IT厂商等相关方面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要立足长远,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坚定信息化之路,构建适合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总之,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总体水平还不能满足未来物流发展的需要,随着物流市场竞争的加剧,物流行业和现代物流需求的增加,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将具有巨大挖掘潜力和长远的发展前景。
摘要:随着信息化竞争力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建设将成为物流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而作为新兴物流行业中的绝对多数的中小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应用的落后却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文章对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应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中小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应用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应用对策
参考文献
[1]张树山.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2]王佐.企业如何拓展第三方物流[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1(3):6.
[3]何发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4]周健临.管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物流系统信息化 篇2
相关信息在源头与消费点之间的高效、正向及反向流动与储存进行计划、实
施与控制的过程。
物流的形成与发展:第一阶段:物流系统功能价值的发现
第二阶段:物流经济活动价值的发现
第三阶段:物流利润价值的发现
第四阶段:物流成本价值的发现
第五阶段:物流环境价值的发现
第六阶段:物流对企业发展战略价值的发现
第七阶段:物流产业价值的发现
第八阶段:物流对国民经济价值的发现
物流的主要学说:
1、战略学说
2、第三利润源学说
3、服务中心学说
4、物流冰山学说
5、黑大陆学说
6、效益背反学说
7、成本中心学说
信息的定义:信息就是传递中的知识差
信息的性质:
1、事实性
2、等级性
3、扩散性
4、可压缩性
5、分享型
6、传输性
7、增殖性
8、转换型
1978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伯特.西蒙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的,以计算机硬件、软件、通信网
络及其他办公设备为基本信息处理手段和传输工具,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储存、使用、更新和维护,为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和基层
运作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演变:
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阶段
2、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3、决策支持系统阶段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
1、信息源
2、信息处理器
3、信息使用者
4、信息管理者
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由若干个相互区别、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要素,为了一个共同的目
标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物流系统的定义(LS):是为了实现既定物流活动目标,由物流固定设施、移动设施、通讯
方式、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等要素形成的多层次人工经济系统。
物流系统的层次结构:
1、作业层
2、战术层
3、战略层
服务水平:是物流系统中多顾客的要求作出快速响应的能力,是外部对物流系统评价的重
要标准,它可以从存货可得性、递送及时性、交付一致性、客户满意度来考
虑。
物流信息系统(LIS):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类,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讯设备特别是
Internet等IT技术,结合各类机械化、自动化物流工具设备,利用数据、信
息、知识等资源,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实现对实体物流综合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和一体化,物流业务处
理指挥信息化,以提高整体物流活动的效益和效率,降低整体物流成本,从
而支持企业的现代管理并取得竞争优势的集成化人机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的组成:
1、硬件
2、软件
3、信息资源
4、相关人员
5、物流管理思想和理念、管理制度与规范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
1、实现对企业资源的管理
2、实现对内外业务的支持
3、提供部分决策的支持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供应链长期规划、供应链计划和供应链运作三个层次的“金字塔模型”。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与物流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物流管理信息系统(LIMS)是物流信息系
统(LIS)中与企业业务层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它是LIS的基础。
1、LMIS是LIS的主要数据源
2、LMIS也是LIS对企业内部运营决策和资源调配的最终体现和执行。
物流设备的种类:
1、按照设备所特有的功能可以分为运输设备、仓储保管设备、装卸搬运
设备、流通加工设备、包装设备、信息处理设备等。
2、按照设备在物流活动中的相应位置,可分为固定设备和活动设备。
3、按照设备在物流活动中的服务范围,可分为企业(生产)物流设备和
社会(供销)物流设备
我国物流设备发展趋势:
1、大型化和高速化
2、实用化和轻型化
3、专用化和通用化
4、自动化和智能化
5、成套化和系统化
6、“绿色化”
物流自动化的内容:
1、机械的自动化
2、信息的自动化
3、知的自动化
条码识读器:可分在线式识读器和便携式识读器
RFID的特点:
1、可以非接触识读,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
2、识别无“盲区”,信号穿透力强,可以穿透墙壁、地面、人员、衣物等
物体,可任意调整识别范围
3、抗恶劣黄精能力强,一般污垢覆盖在标签上不影响标签信息的识读。
4、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强
5、对人体无害,环境适应性强
6、可同时识别多个识别对象等
RFID的组成:
1、信号发射机
2、信号接收机
3、编程器
4、天线
RFID系统的分类:
1、EAS技术
2、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
3、物流控制系统
4、定位系统 RFID在物流中的应用:
1、零售环节
2、存储环节
3、运输环节
4、配送/分销环节
5生产环节
数据库的定义(DB):是存放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中的以一种合理的方法组织起来的,与公司
或组织的业务活动和组织结构相对应的各种相关数据的集合,该集合中的数据
可以为公司或组织中的各级经过授权的人员或应用程序以不同的权限所共享。
数据库的特点:
1、最少的冗余度
2、应用程序或用户对数据资源共享
3、数据独立性
4、对数据的定义、操纵和控制,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进行管理和控制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1、数据库及其硬件支持系统
2、数据库管理系统
3、操作系统
4、数据库应用系统
5、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
6、数据库管理员及其他人员
数据仓库的定义(DW):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不可更新的、随时间变化的数据集合,用
以支持企业或组织的决策分析过程。
数据仓库的组成:
1、数据仓库数据库
2、数据抽取工具
3、元数据
4、访问工具
5、数据集市
6、数据仓库管理
7、信息发布系统
数据挖掘的定义(DM):是从超大型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搜索有用的商业信息的过程。数据挖掘工具:
1、神经计算
2、职能代理
3、辅助分析
数据挖掘的应用:
1、零售和销售业
2、银行业
3、航空公司
4、广告 5市场营销
电子数据交换(EDI):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结构化事务数据交换,它是通信技术、网络
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晶,将数据和信息规范化、标准化,在计算机应用系
统间,直接以电子方式进行数据交换。
EDI的构成:
1、EDI软件和硬件
2、通信网络
3、数据标准化
EDI的工作流程:
1、文件的结构化和标准化处理
2、传输和交换
3、文件的接收和自动处理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融计算机图形学和数据库于一体,用来存储和处理空间信息的高
新技术,它把对位置和相关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柑橘用户的需要将空间信息及其属性信息准确真实、图文并茂地输出给用户,以满足城市建设、企业管理、居民生活对空间信息的要求,借助其独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达功能,进行各种辅助决策。
地理信息系统的特征:
1、可用于采集、管理、分析处理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具有空
间性和动态性
2、以地学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目的,以地学空间模型分析为手段,具
有区域宏观分析、多要素综合处理和动态预测能力,可用于产生高
层次的地理决策信息
3、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地学空间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
地理专家思维方式,作用于地学空间数据,产生规划决策信息,用
以完成人力难以完成的工作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1、图形/图像输入系统
2、空间数据库系统
3、GIS工具系统
4、应用软件系统
5、信息输出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利用分布在约2万公里高空的多颗卫星对地面目标的状况进行精
确测定以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它主要用于船舶和飞机导航、对地面目标的精确定时和精密定位、地面及空中交通管制、空间与地面灾害监测等。
GPS的组成:
1、空间卫星部分:24颗卫星组成,均匀分布在6个倾角为55度的轨道面上,其中3颗为有源在轨备用卫星
2、地面控制部分: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和5个监测站
3、用户设备:即用户接收机
GPS的功能:
1、实时监控功能
2、双向通信功能
3、动态调度功能
4、数据存储、分析功能
GPS用于物流业的实施方案:GPS用于物流的实质是实时掌握运力信息,对运输车辆进行
动态定位管理,在物流企业中多是以车载应用为主,一般以“车载设备—监控
中心”的方式出现,多数情况下每个企业都要建立一个专业的监控中心,对于
中小型企业来说,这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而且还存在着系统升级困难的问题。
生产物流系统:是指企业内部担负搬运或输送、储存、加工、装卸物料等任务的物流过程,同时也伴随着相关信息的流动过程,它是生产制造各环节的纽带,其边界起始
于原材料、配套件的投入,终止于成品仓库,像人的血脉一样贯穿于整个生产
过程中。
合理组织生产物流的基本要求:
1、过程的连续性
2、物流过程的平行性
3、物流过程的单向性
4、物流过程的比例性
5、物流过程的均衡性
6、物流过程的适应性
现代生产物流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
1、管理层
2、控制层
3、执行层
影响生产物流管理系统的主要因素:
1、生产类型
2、生产规模
3、企业的专业化协作水平
4、技术管理水平
材料需求计划(MRP):是依据市场需求预测和顾客订单指定产品生产计划,然后基于产品
进度计划,组成产品的材料结构表和库存状况,通过计算机计算出所需材料的需
求量和需求时间,从而确定材料的加工进度和订货日程的一种使用技术。
生产物流管理的特点:
1、根据订货和计划进行生产
2、联合的生产物流管理
3、结算之间的供需调整
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PLMIS):是以管理信息系统为骨架,重点放在生产物流的组织、计划、管理、控制和监督上,对一个组织(单位、企业或部门)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合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它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决策支持系统,同现代化的管理实验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手段结合起来,辅助管理工艺,进行生产管理、物流调配、计划布置、决策分析
生产物流管理系统的功能:
1、立体仓库的管理控制
2、作业管理
3、物流系统状态的监控
4、系统运行情况的统计分析
5、系统数据维护
第三方物流的定义:是指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1、关系契约化
2、服务个性化
3、功能专业化
4、管理系统化
5、信息网络化
第三方物流的优势:
1、集中主业
2、节省费用、减少资本积压
3、减少库存
4、提升企业形象
5、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就是物流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实现物流各项活动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不断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和服务的水平,今儿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特征:
1、信息的标准化和通用化
2、物流信息的动态性强
3、信息的自动识别功能
4、信息系统具备智能化决策功能 第三方物理管理信息系统:是第三方物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是通过对第三方物理企业相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来实现对物理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为物流管理人员及其他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战略及运作决策的人机决策系统。
第八章 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平台
信息平台的概念:所谓信息平台,是在现代软件工程的概念上建立的,实施最大限度的软
件和系统资源的重用,启动数据共享工程,把真正与领域业务需求有关的部分提取出来,把信你基础设施与公共应用支持开发成平台。
物流信息平台的特点:(1)信息化管理利用自动化设备收集和处理商流、物流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对物流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信息对物流活动进行指导和管理。
(2)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整个物流系统具有无限的开放性和拓展能力
(3)信息流贯穿于商务活动的始终,导引着商务活动的发展,起到
了事前测算流通路径、即时监控输送过程、事后反馈分析的作用。
(4)大规模联合作业降低了系统的整体运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系统对单个节点的依赖性,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加。
物流信息平台的构成:1.数据仓库;2.软件。
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平台:是通过对共有数据的采集,为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支撑
信息,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公用信息的需求,支撑企业信息系统各
种功能的实现;同时,通过共享信息支撑政府部门间行业管理与市
场规范化管理方面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
第九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系统开发的周期:1.系统规划阶段;2.系统分析阶段;3.系统设计阶段;4.系统实施阶段;
5.系统运行阶段(p230)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1.计划;2.需求分析;3.软件设计;4.程序编写;5.系统测试;
6.系统运行与维护。
第十章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管理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的基本内容:1.可用性管理;2.性能管理;3.安全管理;4.运行管理;
5.问题管理;6.变更管理;7配置管理;8.服务水平协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 篇3
关键词:Struts;Ibatis;物流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7-0000-01
Modern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
Chen Yi
(Shanghai Hailong Software Co.,Ltd.,Shanghai200081,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made of modern logistics management needs analysis,using Struts framework technology,from the system logic design and technical solutions to achieve both,the general design of the system.
Keywords:Struts;Ibatis;Logistics Management
一、背景
现代物流正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要具有竞争力就必须用信息化技术塑造先进的物流服务形态。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通过建设物流信息系统,提高信息流转效率,降低物流运作成本。
二、现代物流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一)需求分析
开发物流信息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为客户提交订单、为管理员管理订单提供方便,得到客户的及时反馈,从而提高公司的整体水平,提高公司效率。通过对物流企业和相关行业信息的调查,本文设计的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包含车辆管理,客户管理,管理员登录,车辆信息查询,填写发货单,回单处理,发货单查询这些功能,根据上述功能需求,系统功能结构如图2-1所示
(二)数据库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该系统有车辆信息、车辆日志、发货客户信息、发货单信息5个实体,所以需要以下5个数据表。
1.管理员信息表用来存储管理员信息,包括管理员登录名及密码。
2.车辆信息表用来存储车辆信息,包括车主的姓名、身份证、住址、联系电话,以及车辆的车牌号码、具体描述及其运输路线。
3.车辆运行表用来存储车辆运行信息,包括发货编号、车辆信息表的自动编号、车辆使用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及车辆使用描述。
4.发货客户信息表用来存储发货客户信息,包括发货客户姓名、联系电话及地址。
5.发货单信息表用来存储发货单信息,包括数据库自动编号、车辆信息表的自动编号、发货客户信息表的自动编号、发货单编号、回执发货单确认标识、及收货人的姓名、联系电话和地址。
图2-1系统功能结构图
(三)逻辑架构设计
该现代物流信息系统采用Struts框架来进行开发,系统被划分为以下四层:
1.表示层主要负责为用户提供应用服务的图形界面,当用户发出请求后调用相应的业务逻辑处理,并选择下一个页面为用户响应。表示层是根据风格定义设计相应的显示,并把用户的交互信息传递给业务逻辑层,负责提供访问者数据的展示以及操作接口。
2.控制层负责接收来自表示层提交的访问者请求,调用业务层处理业务逻辑。针对具体的业务流程,会有不同的控制器。
3.业务逻辑层接受来自控制层的调用,调用持久层操作数据库。业务逻辑层通过数据持久层与数据库交互,它封装了所有的业务逻辑处理。
4.持久层负责接受业务层的调用,完成具体数据存取操作。该层实现方案采用Ibatis技术实现,其核心组件是SQLMapClient。通过开发核心组件SQLMapClient来连接业务方法和数据源,业务核心部分就不用关心数据层是如何数据库操作的,实现了两者的解藕。另外,数据源可以随意调换。如图2-2所示
图2-2系统持久层实现
(四)逻辑架构实现
本系统采用Struts+Ibatis方案来实现的,数据库使用SQLSever。下面介绍先系统实现思路:
1.配置Web.xml文件。将指定后缀的请求(本配置中是.do)转到相应的的Controller——Struts ActionServlet处理,ActionServlet的配置方式同Servlet,配置文件Web.xml加载Struts文件。
2.配置struts-config.xml文件和Ibatis映射文件位置。Controller通过struts-config.xml文件的配置信息,确定当有请求时应该调用哪个对象来处理,以及处理之后定向到哪个页面。Struts-config.xml配置文件包括配置AdminAction、VehicleAction、ClientAction、CargoesAction等4个控制器文件,以及操作成功后的导向页面。Ibatis映射文件包括数据库连接JDBC、SQL Map映射文件的加载以及SQL Map的配置和优化设定。
3.ActionForm的编写过程编写AdminForm.java、VehicleForm.java、ClientForm.java、CargoesForm.java、RunForm.java,其中内容对各个属性的取值和赋值。
上述这些类均继承BaseActionForm类,而BaseActionForm类继承AbstractActionForm类,AbstractActionForm类继承ActionForm类。
4.Action的编写过程。编写AdminAction.java、VehicleAction.java、ClientAction.java、CargoesAction.java等控制器文件,主要内容是数据验证方法、调用业务逻辑进行数据操作,以及页面导向。
上述这些控制类都是继承BaseAction类,而BaseAction类又继承抽象类DispatchAction类,DispatchAction类继承Action类。
关于本系统应用到的Action和ActionForm文件,这里再强调它们之间的关系:Action通常是发送到服务器端的一个请求,能够集中控制和处理一些与用户交互的操作。ActionForm通常是指与Action相对应的操作的表单对象,它会自动装载来自客户端请求的参数。
5.业务逻辑编写过程。编写AdminService.java、VehicleService.java、ClientService.java、CargoesAndRunService.java等业务逻辑,其中主要是数据操作,包括调用数据库连接操作文件JDBCon.java。
其中,AdminService类用来对管理员基本情况的各个属性执行SQL处理;VehicleService类用来对车辆基本情况的各个属性执行SQL处理;ClientService类用来对发货客户基本情况的各个属性执行SQL处理;CargoesAndRunService类用来对货物和车辆运行基本情况的各个属性执行SQL处理。
6.持久类编写过程。持久类编写过程包括创建POJO(POJO,Plain Ordinary Java Object,即普通的JavaBean)、创建映射文件、创建DAO实现数据操作。其中,创建DAO实现数据操作步骤实现核心组件SQLMapClient的数据的操作,以及通过映射文件实现数据关联、通过配置文件实现延迟加载。
7.视图层。视图层主要是利用JSP页面开发技术。
三、总结
本物流信息系统功能切合现代物流管理步骤,主要功能包括管理员验证、车辆信息管理、物流配货过程管理、发货单管理以及发货客户管理。本系统的特色在于:系统采用Struts框架分层设计,整体层次性好,开发采用模块化管理,有利于团队合作分工及运行期的维护。利用Ibatis技术设计持久层,系统结构清晰,数据库操作与业务逻辑各自独立,有利于系统功能的扩展和性能的提高。并且利用了延迟加载,提升了运行性能。在处理系统中某些类似问题时,通过抽象出通用的业务模块。这种处理方法使开发效率有很大的提高。通过需求分析,设计出清晰的业务流程。这使系统的功能与现代物流管理的实际步骤吻合,更使开发变得有序。
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研究 篇4
关键词:物流信息,系统,功能模块
1物流信息系统的内涵
物流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个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提高企业物流的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有关物流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其中硬件部分包括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网络设备和储存媒体等;软件部分包括用于处理交易、管理控制、决策分析和制定战略计划的系统和应用程序。
物流信息系统应该具有集成化、模块化、实时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特点,作为整个物流系统的指挥和控制系统,可以有多种子系统或者多种基本功能,通常其基本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数据的收集和录入。
物流数据的收集首先是将数据通过收集子系统从系统内部或者外部收集到预处理系统中,并整理成为系统要求的格式和形式,然后再通过输入子系统输入到物流信息系统中,这一基本功能是其他功能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②信息的存储。
各种物流数据在系统中经过整理和加工,成为有用的物流信息并支持物流系统的运行,这些信息需要暂时存储和永久保存以供使用。也就是保证已得到的物流信息能够不丢失、不走样、不外泄、整理得当、随时可用,其存储量、信息格式、存储方式、使用方式、存储时间、安全保密等问题必须认真考虑。而且数据的存储必须要考虑数据的组织,目的是为了数据的处理和检索。
③信息的传输。
必须充分考虑所要传递的信息种类、数量、频率、可靠性要求等因素,保证物流数据和信息在物流系统中,能够及时、准确传输到各个职能环节,这样才能发挥其功效。
④信息的处理。
信息处理一般是简单的查询和排序,也可以求解和预测复杂的模型,信息处理能力是是物流信息系统的最基本目标,也是衡量物流信息系统能力的重要指标。
⑤信息的输出。
物流信息系统的目的是为各级物流人员提供信息,为了便于人员理解,系统输出的形式应力求易读易懂、直观醒目,这也是评价物流信息系统的主要标准之一。
2设计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 系统设计要求
首先,应采用界先进的软件进行构架,包括核心的集成平台,数据库、网络、中间件的服务器等;其次,软件要采用组件化开发和配置,分层设置,采用工作流引擎,保证软件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2.2 系统扩展要求
系统设计在满足企业已有的物流管理基础上,还应考虑企业物流业务流程的不确定变化,在保证软件模块良好的可配置性和算法的多样性,做到预留接口,保证物流功能扩展和升级维护的方便性。
2.3 软件开发标准性要求
物流软件开发必须按国家的相关行业标准进行规范,程序代码设计应层次清楚、逻辑合理,对实现的软件功能程序代码应作中文标注,方便后期维护修改。
2.4 系统编码规范要求
系统应具备统一的编码规范,实现代码的规范统一,和行业统一编码、代码相一致,应满足系统统一维护要求,并且系统涉及的人员、部门、单位等编码设计,要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2.5 信息数据定义规范要求
数据定义规范标准,按照统一技术平台规范标准要求,对数据元定义、数据结构定义、代码表定义进行标准规范,统一数据字典和数据结构。
3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
3.1 物流客户层管理系统
①订单录入:
顾客可以直接录入物资需求及物流服务需求等;
②流程查询:
顾客可查询订单的状态;
③在途查询:
顾客可查询订购物资运输途中信息;
④实时跟踪:
查询物资所处地理位置;
⑤咨询服务:
在线解答顾客在物流活动中的疑难问题;
⑥定制信息:
按照需要发出客户所指定的专业信息;
⑦账单下载:
在线获取支付账单;
⑧信息反馈:
客户对物流活动提出建议或投诉。
3.2 物流作业管理系统
①采购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可实现企业进行“公开、公正、公平”的网上采购,降低采购成本,防止“暗箱操作”,包括采购计划管理、审批管理、网上招标、网上投标、网上评标、合同管理、订货及补货管理、资金结算管理、供应商管理等功能,从流程控制、成本控制、效率控制等方面为企业创造价值。
②运输与配送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可以对运输的货物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并对运输工具的配载进行计算,在GPS以及GIS系统的支持下,不仅可以选择最佳运送路线,还可在网上实现车辆的实时监控,以及对其运送货物的跟踪查询。
③调度管理信息系统:
一般用于物流业务集中调度管理,适用于多址仓库、多式联运、共同配送、车队管理等时效性强、机动性强、需要快速反映的物流作业管理,以应付客户的柔性需求,减少部门之间的沟通环节,保证物流作业的运作效率。
④仓储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可以对所有的包括不同地域、不同属性、不同规格、不同成本的仓库资源实现集中管理。采用条码、射频等先进的物流技术设备,对出入仓库的物资存量检索、容积计算、仓位分配、损毁登记、加工、盘点报告、自动仓租计算等仓储信息管理。
⑤货代报关管理信息系统:
主要对进出口的物资进行管理,该系统能完成代理货物托运、接取送达、订舱配载、多式联运以及报关、商检、卫检、动植物检疫等功能的自动信息管理于一体,满足客户跨境运作的需求。
⑥数据交换信息系统:
主要采用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合作企业之间采用双方都认同的标准格式来传递重要的商业信息如合同、订单等。不仅能保证传递信息的准确性、快速性,还能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3.3 企业物流管理系统
①办公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以降低企业物流管理成本、提高物流管理效率为目的,实现企业物流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和科学化,包括办公管理、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人事管理在内的统一的企业管理平台,通过电子公文传递、资源动态分配、多方网络会议、邮件自动管理、定位信息传呼等实现企业物流管理的无纸化办公。
②合同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通过对合同的规范化、模式化和流程化,合理地分配物流服务的实施细则和收费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分配相应的资源,监控实施的效果和核算产生的费用,并可以对双方执行合同的情况进行评估以取得客户、信用、资金的相关信息,以便客户服务和商务部门作为参考。
③商务管理信息系统:
主要包括物流市场预测、物流方案设计、物流项目论证、物流资源整合、物流绩效评估、物流营销策划等。
④结算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对企业所有的物流服务项目实现合同价格一条龙管理,包括多种模式的仓租费用、运输费用、装卸费用、配送费用、货代费用、报关费用、行政费用、办公费用等费用的计算,根据规范的合同文本、货币标准、收费标准自动产生计算凭证,为客户以及物流企业的自动结算提供完整的结算方案。
3.4 物流决策管理系统
①统计管理信息系统:
按照企业的物流统计要求,对企业物流的各项经营指标及经营状况进行分类统计和量化管理。
②决策支持信息系统:
通过及时地掌握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所产生的信息并加以科学地利用,在数据仓库技术、运筹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挖掘工具对历史数据进行多角度、立体的分析,实现对企业中的人力、物力、财力、客户、市场、信息等各种资源的综合管理,为企业管理、客户管理、市场管理、资金管理等提供科学的决策的依据,从而提高管理层决策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4企业建立物流信息系统的意义
第一,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是节约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径。
物流是企业“第三利润源泉”,其中物流信息要素在挖掘物流领域利润中的作用非常明显。许多国内外企业都建立了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通过对商品信息的标准化操作,建立有关条形码或磁性标签等的参数体系,实现了对于商品配送的自动化控制,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网络化能够使企业通过电子订货系统(EOS)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与上游供应商或制造商及下游顾客之间保持实时联系,从而大大增强了物流服务的灵活性。
第二,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是提高企业服务效率的必要条件。
现代物流服务的高效率与及时化主要表现为7“R”:即在适当的时间(Right Time)、将适当质量(Right Quality)的货物(Right Commodity)、在适当的地点(Right Place)、以适当的条件(Right Condition)及适当的成本(Right Cost)、送达适当的客户(Right Customer)。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对企业的信息实行系统化管理,对各种物流业务的相关数据进行电子化储存与管理,对各个物流环节产生的物流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分析、传递,并向货主提供各种作业明细信息及咨询信息,这对企业是相当重要的。
第三,物流信息系统是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保证。
因此,为了保证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必须建立一个高速畅通、动态互联的标准化信息系统。如果信息流通不畅,就不可能形成对物流服务需求全面及时的了解,更难以达到对物流过程的合理、有效的控制,就很难满足客户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焕荣,杨鉴淞.大型煤炭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J].中国煤炭,2007,5.
[2]殷萍,李松庆.论烟草商业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J].烟草在线,2010,3.
[3]王晓晶.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技术[J].运输物流技术,2009,10.
物流信息系统发展动态 篇5
物流信息系统发展动态
佚名 (-6-14 10:13:16)
目前,企业决定外购或开发物流信息系统的动因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源于市场竞争的逼迫。例如,常有企业为了取得物流外包服务的定单而和系统开发商临时挂钩,快速上线一套系统――因为外包的标书里明确:“有现成的信息系统者优先考虑”;其二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新的应用前景。例如,移动电话的普及使得物流配载状态的通讯跟踪得以实现,从而企业有必要投入一套货物追踪系统。随着中国的产业流通结构和应用科技领域一些新动向的显现,物流市场整体也折射出了一些新的热点。作为物流运营管理重要手段的信息系统,已从过去的学习与尝试阶段,逐步提升到了一个面向客户面向市场、随需而变和应用为先的新阶段。相时而动,对于企业来说,充分了解物流乃至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就显得格外重要。
制造物流风起云涌
有关专家指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重要制造基地,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已形成了规模空前的新兴工业园区,今后这些工业园还将逐渐挥师北上,自沿海地区构筑起从南到北的漫长“制造地带”。这一趋势带动了物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与几年前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引发的物流革命不同,这次是由于制造厂商对原材料采购和库存管理以及成品运输销售的市场需求,直接带来的物流扩张的弹性效应,这也决定了作为与之配套的物流业务具有明显的制造业的特征:譬如说,如果某著名制造企业采取深度直销模式的话,物流企业就要相应地采取“门到门”、“桌面到桌面”的直运直汇运营模式。如此一来,制造厂商自然会从制造的角度进行物流系统战略选择,在ERP和专用物流系统之间进行权衡。从行业经验的角度出发,厂商可以根据自己的生产业务状况和投资能力,首先考虑以下方式:把物流业务外包出去,交由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管理,但是要求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具备物流系统,而且可以与厂商自己的生产计划和财务系统对接;在生产线趋于稳定的情况下,考虑先上原材料和供应商的物流管理系统,然后运作ERP系统;先选择用于生产管理的.模块,然后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包括物流在内的整个ERP系统。
通常情况下,ERP系统只负责定单层面的传递,难以纵向深入到物流的操作层面,特别是涉及到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等模式时,则属于典型的物流系统范畴。所以,在实际作业中,有些厂商特别是多工厂的厂商可同时采用ERP系统并配以专业的物流仓储和运输配送系统。
外资物流先行一步
中国加入WTO后,外商对华投资又掀起了新的高潮。与过去不同,现在的中国已不再是以加工后出口为主要目的、成本低廉的世界工厂,而是有着广阔腹地和客户容量持续稳定增长的内销市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应了这句古话,在跨国企业开始策划在中国进行生产和销售之前,那些与跨国企业有着商务渊源的商社或咨询公司乃至物流等企业早已未雨绸缪,在中国做好了外资企业的物流外包准备。由于资金充裕又有过长期信息化的经验,外资企业在物流系统选型时,往往有“起点高、速度快、业务流程和系统同步设计”等特点。
外资企业在物流系统选型时会碰到的情况,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在跨国公司总部出资的情况下,一般由总部推荐并最终决定系统的类型。基本上尽量采用原来在本国使用过的系统,以保证集团系统的无缝链接。比如日资企业往往倾向于采用日本物流供应商的系统,台资则愿意选择在台湾有业绩的软件产品;由本地出资决策时,企业非常看中系统供应商的品牌和专业经验,首先招标入围国际著名的物流系统供应商;从核心业务考虑,外资企业往往不会自行开发系统,但对相关的系统接口和技术支持服务要求很高;因为有原材料的国际采购和产成品出口的业务,外资企业对系统的功能要求除了通常的运输仓储以外,强调包括进出口通关在内的供应链物流。追求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四流合一。
目前国内物流企业和外资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系统应用技术、自动化和管理经验三方面。
“汽车物流”引领大潮
近期,国际最著名的汽车集团纷纷抢滩国内市场,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价格和速度的竞争也愈演愈烈,降低物流成本以提高物流效率已成众企业的发展之本。
如果说以前是家电物流配送占据了物流系统领域的高端的话,现在则是汽车物流成为“领头羊”。电子看板、准时制、零库存既是生产方式也是物流方式,并且正在被国内其他非汽车企业效仿。
汽车产业涉及销售门店的网上定货、跨国的零部件采购、广域的装配仓储运输和进出口、维修、环保回收、召回等众多而复杂的环节。由于对零部件和整车物流管理的要求极其苛刻,对于物流企业而言,能否通过信息系统就取决于“准确及时地接收采购定单和看板指令并反馈送料等物流运转状态信息”。
具体而言,汽车企业或者相关物流企业在选择系统合作伙伴时,十分重视对方在汽车行业的专业背景和成功案例,所以往往只有那些具备全面实力的著名系统供应商才能成为候选;从实际情况来看,外资汽车企业都有较为完善的物流模式和系统支持,国内企业则主要是生产现场管理为主,基本上没有成熟的系统;当前,汽车企业对系统的选择主要集中在零部件物流管理系统、分销结算系统、销售计划和生产计划系统。生产控制系统、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统、广域采购配送系统和维修服务管理系统则会成为今后的重点。
&nbs
p;
另一方面,由于汽车企业牵涉到的上下游厂商很多,所以这类企业越来越重视供应链管理及系统。
“自动识别”催生商机
目前,以条形码特别是二维条码为主的识别系统在物流和制造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物流识别技术手段也有发生重大突破的迹象。具体表现在新一代的电子标签系统(RFID)和自动分拣系统两大方面。
在电子标签系统领域,非接触式可读写的RFID很可能取代纸张印刷的条码而率先在物流领域掀起一场革命。尽管在读写距离制作成本等方面还存在障碍,不过从读写特性、信息容量和反复使用方面比较,RFID具有巨大的技术优越性。
沃尔玛要求其主要的供货商从起在集装箱上加挂电子标签,美国和日本的电子标签推广中心也正在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日本也已开发出能够同时读写条码和电子标签的识读设备。平台软件厂商纷纷在自己的产品中预设有电子标签的标准驱动接口。
中国最近宣布,将把“加快电子标签的研发和商业应用步伐”作为国家战略。可以预见,一些高端的制造和物流企业将率先从条码系统切换到电子标签系统,打造自身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日前,北京富士通已研制出大容量、可以随时对储存内容进行追加、删除或修改的RFID――具备安全、可靠等特征。应用该系统后,企业将加速业务流程,进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在无限的商机中不断挖掘出新的业务。
在自动分拣系统领域,传统的DPS系统需要电源布线施工,成本比较昂贵,适合于出货频率高、种类多的商品;现在新的系统采用不分正负极的电子标签,不需布线,与库内的无线射频装置组合起来,可实现分拣线上或者仓储区域内的拣货作业的高度自动化,而且安装十分简单,系统成本大大降低。
物流软件重新洗牌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国内从事物流软件开发的公司有500多家,但具备规模的并不太多。国内专业的物流软件公司数量很少,拥有自己的物流软件产品,主要是产品的销售和二次开发,通常难以全面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物流以外的系统需求。
通过近几年的磨合,许多优秀的软件和咨询公司逐渐从软件产品转向物流业务本身,提高了自己的专业咨询服务能力。物流企业也从务虚到务实,悟出了信息化的核心是应用加服务的道理。因为对于大型的物流软件企业来说,要开发一个适合各类企业的软件并非易事。所以,与其说是物流企业选择物流软件,不如说是选择长期的IT合作伙伴。系统供应商之间也已不再是单纯的软件产品竞争,而是品牌质量和服务整体实力的比拼。成熟的市场只能留下少数的优秀供应商,可以说:一场优胜劣汰、强者恒强的系统供应商之间的淘汰赛已经开始。
国际物流中心信息系统架构初探 篇6
关键词:国际物流中心;信息系统;架构
一、国际物流作业信息活动模式
国际物流作业信息活动模式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从第三方物流的观点来分类,二是从国际物流中心作业的角度来分析应包含那些信息模块,最后是从信息分享的方向与协同的理念来定出信息与流程整合。
首先依专业分工与实体作业地点来分类,第三方物流又可归纳成储存与运输二种分工的模式,以确保在仓储及运输两个领域都能有最好的表现。其次,在国际物流的作业中参与的成员虽然很多,若依实体作业来区分也可以把它视为二个以上的国内物流中心作业再加上进出口的报关与海空运(运输)作业来看待,而国际物流中心亦整合了进出口报关作业,提供一致性的服务为其竞争的利器之一。第三,国际物流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由单独的公司来进行所有的作业是不可行的。所以,必须有整体信息运作的架构,方能建构出系统的功能与基本的运作方式。
二、国际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基本构成
国际物流作业中参与的成员虽然很多,按照实体作业来区分可以把它视为二个以上的国内物流中心作业再加上进出口的报关与海空运(运输)作业来看待,这里根据功能大致归纳成以下五个部分:
1、采购管理
采购作业最主要的功能是接受委托客户的委托有条件的办理客户产品的进货事宜,免除客户需时常注意产品于物流中心的存货状况,只需专心于市场的反应即可。采购作业除了可以有效缩短进货作业的前置时间外,尚可以掌握供货商交货日期的正确性。
2、卷标系统
从货物进货开始就将其贴上条形码,条形码上的数据包含货品数据、委托客户数据……于出货时再贴上送货客户数据、交货地点、预定送达时间等等信息,整个物流作业的过程中均需要经过读条形码的动作,以方便客户查询货物情况。
3、客户服务
提供给客户的加值服务大多与信息分析有关。例如,送货客户的交货状况、最近出货变动分析、存货管理信息等,以协助客户实时掌握市场的最新动态,并迅速的响应配合。
4、货况管理
一般来说客户将产品委托给物流中心后,只能被动的通过一些定期报表或向物流中心查询才能得知产品的现况。要获知产品现况最好的方法,是由统一的机构来负责搜集国际物流作业中的各项信息,客户再通过此渠道(因特网)来主动获得产品于交货过程中的各项状态。而送货客户、供货商也能利用此方式来预估,是否需要提高产品库存等等之后续的作业。有了这种渠道,能有效加强上下游之间的伙伴关系。
5、接口管理
国际物流中心的营运活动在于提供来自不同国家的产品、不同对象(委托客户、送货客户、物流合作伙伴、海关)与文件(信息)往来,而各个对象所需耗费的时间、文件数据皆不相同,因此必须有一个专责的系统来规范与转换彼此所需要的信息。
三、国际物流中心信息系统的流程
在信息分享与协同作业方面,国际物流中心信息系统最主要功能是将有用的信息往上游或下游传递并与合作伙伴间的信息流程整合在一起,再根据当时作业现况做最佳化安排。包括:基本数据。基本数据具体包括:产品信息、客户信息和供货商信息。进出信息。进出信息包括:采购信息、进货信息、订单信息、出货信息、拣货信息、简易加工信息和退货信息。财会信息。财会信息包括:请款信息和付款信息。附加信息。附加信息包括:需求信息、交货信息、销售信息和库存信息。其它信息。其它信息包括:装柜信息、关务信息和运输信息。
在国际物流作业流程里参与的机构很多,包含有进出口地之供货商、专业物流公司(运输业者、第三方物流公司、仓储中心、物流中心)、海空运业者、海关以及货主。
若以进口货物的国际物流作业为例,当供货商完成产品生产后,随即委托给物流业者处理,该批货物的物流信息即开始展开信息协同作业的流程,由客户的订单信息转为供货商的出货单、发票(Invoice)以及包装明细表,在并货中心阶段数据已转成收货的订单信息和报关所须的相关文件,经由空运的打盘或海运的装柜作业,会产生舱单的内容,同时出口地的物流业者已将货物信息传递到进口地的物流合作伙伴,一方面成为国际物流中心的进货订单,同时也进行着通关作业和商品审验的文件处理,最后货物经由运输业者的配送作业送到客户手中。这些运送的文件也早已在运输业者的系统之中,等货交到客户手中时,取得货到证明文件,结束进口货物的国际物流作业。
四、国际物流中心的信息协同模式
在国际物流作业流程里参与的机构很多,包含有进出口地的供货商、专业物流公司(运输业者、第三方物流公司、仓储中心、物流中心)、海空运业者、海关以及货主,由单独的公司来进行所有的作业是不可行的。所以,整体信息运作的架构,必须要符合下列理念,方能建构出系统的功能与基本的运作方式。
国际物流中心的物流信息系统,是整个国际物流作业的数据收集点,所产生的信息会对相关作业的伙伴,造成重要的影响,为使运作效率达到最高,必须充分安排各项作业资源与系统的安全控管。
提供客户从选货、运输工具、运送时间、货况追踪至交易成功等过程中所有的信息。
通过信息系统的辅助与物流伙伴的配合,达成快速的收货以及最短时间配送到客户的能力,减少中间的库存。
由于国际物流作业非常复杂而且牵涉的成员众多,通过信息的协同将物流作业的部分信息透明化,让成员间可以互相分享信息以及进行流程整合,这样可以缩短上下游之间产品的流动时间,降低相关企业的成本,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这种协同模式将国际物流中心的信息系统与联盟伙伴本身的物流信息系统进行信息的整合,这种信息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数据交换接口管理
数据交换接口是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共有客户电子数据交换、战略伙伴电子数据交换、报关电子数据交换等三种。其主要功能是帮助物流成员与客户的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例如执行电子数据交换所需要的通讯软件与转换软件。实务上,许多跨组织的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都依赖电子数据交换的技术才能顺利进行沟通,因为它降低了企业与供应链伙伴间的作业成本。另外国际物流中心也是将有关物流方面的处理信息,通过客户电子数据交换,将配送产品、数量、到达时间、地点等讯息传递给委托客户、送货客户。
2、关务系统管理
通过第三方物流业者传递给国际物流中心的进口产品的物流信息,先由关务人员进行确认,再将相关的电子信息透过数据交换接口传送到关贸网络,并等待海关的回复,最后把结果传递给物流信息系统。整个报关作业均由国际物流中心关务人员来负责统筹,可以有效的节省信息传递的时间及作费费用。而此系统还包含查询服务子系统,提供给海关、货主来查询有关报关的相关信息。
3、Web服务器与应用程序
利用因特网的便利性,设置网站提供成员或客户通过联机直接在网站上面做数据传输或查询相关的关务讯息,也可以让客户可以直接在此下订购单。另外设置Web 服务器,可以有效分担Client 与Server 端的工作量,可以提升信息系统的运作效能,并统筹与管理物流作业进一步降低国际物流作业的复杂性。
4、物流信息系统
这一信息系统包含了采购、卷标、出货订单、流通加工、仓储、拣货、出货、财会、营运、设备等系统的物流数据,每个物流作业点完成后会将数据传到Web数据库,在于协议的时间内自动进行与伙伴间的数据交换,定期将货品的状况传递给货主。除了客户关系的管理外,还可以提供更多差异化的信息或物流服务,加强客户的忠诚度。
5、运输管理系统
由于各送货客户的要求不尽相同,为保留各自的运作弹性,因此本系统并不负责送货客户的配送的规划,仅负责汇总送货客户的出货要求给运输者,由运输者自行与送货客户协商并提出配送计划给国际物流中心以便回报委托客户。
6、客户服务系统
国际物流中心除了物流作业外,信息提供也可以提升本身的附加价值。通过信息的分享可以将市场的信息,通过适当的分析后迅速反馈给客户,就好像是一个庞大的商业数据库摆在客户端一样,供客户自行取用,彼此并创商机。
使用这一系统各成员均可以通过国际物流中心来彼此联系,节省各自建立、信息传递、数据转换的成本,日后的货况查询与信息分享也非常便利,对于整体物流作业而言利大于弊。在此系统架构下,对于企业或是战略伙伴的物流作业,并不会额外增加负担,还可以通过系统的辅助做更有效率的安排,进而达到合理的分配储位、多频率的配送、妥善的车辆调度、人员派遣的目标,使得物流成员间各司其职,使企业更具竞争力。由于运输业者保留了本身的物流配送系统,因此运输业者也可针对地域性的不同进行联盟,如此便可将产品送至远处,也因为配送范围变的更广且更多,因此实务上可南货北运或北货南送增加国际物流中心的收益,也可降低配送业者的经营成本,除了可以达到资源共享外,也能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的优点,替物流业者创造竞争优势。
总之,在国际物流中心信息系统系统架构下,除了可以达到资源共享外,也能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的优点,帮助物流业者提高竞争优势。
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崔炳谋.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程国全. 物流信息系统规划[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Explo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 for international logistic center
Huang Haifeng
(Liaoning Shihua University)
Abstract: Smooth operation for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is helpful for shortening supply chain time. However, as well as the input of information equipments,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operation performance and cutting costs to coordinate the sound information system and data sharing between partners.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Logistic Center;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危险品物流信息化调度系统模型 篇7
危险货物种类繁杂、性质各异,且危险性大小不一,通常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和具有腐蚀性等特点。运输过程中如果受热,遇到明火、碰撞、振动、摩擦等,存在着爆炸、火灾、中毒、辐射等重大事故风险。因此保障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己经成为危险货物运输的首要任务,其次才是提高运输效率,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1]。
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进入了一个依靠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全新时代。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利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来提高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水平,完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体系,切实保障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避免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已经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物流信息化理论
1.1 危险品物流特点
根据危险品物流自身特点,结合物流业运作的一般原则,危险品物流具有以下特点:
1)安全性
危险品物流不同于一般物流的最显著特点在于运输货物的特性。一般物流管理侧重于效率和效益,即力图缩短货物流通的时间跨度和路径长度,以求尽可能压缩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然而对危险品物流来说,首先考虑的不是效率或效益,而是安全性。在危险品运输的过程中,保证货物的安全性应摆在第一位。
2)信息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实时掌控危险品的物流信息已不难实现。以网络技术搭建的信息平台将允许管理人员对整条供应链进行全程监控,对实时反馈的信息做出及时判断和决策以保证供应链的顺畅和物流的安全。信息已逐渐成为物流管理的生命线。
3)严格科学的管理。
从事危险品运输要求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物流运作的各个部门需要更好地协作与配合。为保证危险品物流的安全性,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这要求整条供应链处于严格而科学的管理之下,使危险品物流进程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1.2 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系统特征
物流信息系统不仅要满足本公司内部业务处理的需要,同时还要对上下游企业和客户提供服务,总体来说,物流信息系统具备以下特点[2]:
1)开放性。为实现物流企业管理的一体化和资源的共享,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可与公司内部其他系统如财务、人事等管理系统相连接的性能,且系统不仅要在企业内部实现数据的整合和顺畅流通,还应具备与企业外部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行数据交换的能力。
2)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物流信息系统应具备随企业发展而发展的能力[3]。在建设物流信息系统时,应充分考虑企业未来的管理及业务发展的需求,以便在原有的系统基础上建立更高层次的管理模块。
3)安全性。内联网(Intranet)的建立、Internet的接入使物流企业触角延伸更远、数据更集中,但安全性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随着系统开发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网上支付的实现、电子单证的使用,安全性成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首要问题。
4)协同性。物流信息系统要具有良好的协同性,包括与客户之间、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供应链各环节之间及与社会部门之间的协同。
5)动态性。系统反映的数据应是动态的,可随物流的变化而变化,能实时地反映货物流的各种状况,支持客户、公司员工等在线动态查询。
6)快速反应。系统应能对用户、客户的在线查询、修改、输入等操作做出快速和及时的反应。
7)信息的集成性。物流过程涉及的环节多,分布广,信息随着物流在供应链上流动而流动,信息在地理上往往具有分散性、范围广、量大等特点,信息的管理应高度集成,同样的信息只需一次输入,以实现资源共享,减少重复操作,减少差错。
8)检测、预警、纠错能力。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系统应在各模块中设置一些检测小模块,对输入的数据进行检测,以便把一些无效的数据排斥在外。
2 危险品第三方物流企业营运调度流程
1)总体流程设计
首先商务人员从市场客户处接单,手工填写“任务通知单”后,交调度部门排定计划,调度部门根据作业单信息,车、罐、挂状态,驾押人员状态和危险品运输安全信息形成营运通知单,对于车、罐、挂当前状态无法满足作业单要求的,需要形成调罐通知单、洗罐通知单,车队根据营运作业单安排货物运输,监控部门进行在途监控,运输任务完成后,驾驶员带回填写完整的营运作业单(即回单)和装卸双方的磅单。总体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2)调度分作业流程
表1为高度分作业流程。
3 危险品物流调度信息化系统模型设计
3.1 系统建设的目标
通过对我国危险品物流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提出了建立一个敏捷、精益、高效、协同的营运调度管理系统的目标,希望企业通过营运调度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提高运作效率和市场应变力,减少手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降低营运成本,达到“客服质量最好、营运效率最高、营运成本最省、管理手段最先进”的目标[4]。
1)搭建综合管理平台:营运调度管理系统实现经营、调度、财务、设备、安检、人力资源等职能部门和业务环节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构建企业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和管理平台。
2)实现对营运状况的明知:随时随地明确公司及各个办事处各类资源的当前状态,如车、罐、挂的使用情况、驾押人员的安排情况、市场订单情况、订单执行情况、应收应付状况等。
3)实现对企业资源的预知:通过模拟调度等工作,可随时根据可能的订单预测近期的车、罐、挂需求、人力资源需求、资金需求状况,提前做好规划安排工作。
4)实现调度规则有序协同:在调度系统中设置相应的调度规则,辅助调度人员进行调度决策。
5)辅助领导决策:在业务层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上,构建领导辅助决策中心,以直观的图形、预警分析、比较分析等多种方式显示企业中短期变化趋势,实现各级领导对生产全过程的掌控。
3.2 系统功能结构及处理流程
营运调度系统是危险品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核心部分,它通过市场管理对客户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将客户相关信息标准化、规范化。通过WEB服务实现客户网上下单,并提供相应的服务以及订单处理、运输过程跟踪查询功能。将客户需求确认后形成任务通知单,提交调度部门进行调度处理。调度管理部门根据设备部门提供的设备状态表以及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的驾押人员状态表,结合调度台帐,充分考虑客户要求及介质情况,以及其它一些因素进行调度安排。调度完成后,将调度结果运输任务通知单下达给车队。对于需要进行调罐或洗罐的,则形成相应的调洗罐通知单。通过与GPS/GIS集成对任务执行过程进行跟踪、监控。任务执行人员在任务执行完成后进行对任务通知单进行反馈,填写任务的实际执行信息。商务人员根据执行反馈与客户进行费用结算。系统对整个业务过程的相关内容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统计分析,以辅助进行业务处理或管理决策。
图2为营运调度管理系统系统总体结构图。
3.3 危险品物流运输车辆子系统
图3为危险品物流中心系统功能图。
3.4 子系统的特点
危险品调度信息系统的几个子系统分别有以下特点:
1)多标签识别,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和管理;
2)具有数据、话音同时通讯、目标动态跟踪、车辆远程控制等多种功能;
3)中心系统具有完善的管理功能,方便、快捷地自动处理大量数据;
4)危险品物流信息查询方便,实现危险品物流调度信息实时跟踪;
5)系统综合卫星定位系统技术、数字移动通讯系统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构成通信与定位相结合的强大管理网;
6)自动给出动态的最优收运路线,使危险品运输单位在满足有关运行法规的条件下处于低成本运行状态;
7)服务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客户反馈信息进行记录、跟踪处理,通过良好的服务管理使企业能够与客户建立更加稳固的关系。
4 结束语
该文针对危险品第三方物流运输的特点对营运作业程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标准的危险品物流营运调度作业程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以及信息系统技术对其营运调度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设计。该系统具有非接触式识别、实时跟踪调度、数据处理自动化等特点,对规范危险品物流的管理、提高处理效率、降低成本等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第三方物流业的兴起,人们对危险品的运输管理提出了很高要求。信息业的蓬勃发展,使得信息化网络环境的危险品物流管理成为可能。该文通过对危险品调度物流管理系统研究,为危险品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危险品物流,信息化,调度
参考文献
[1]王雅杰.危险品物流管理的瓶颈与对策[J].物流时代,2008,1:46-47.
[2]黄浩,谢阳群.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问题研[J].冶金信息导刊,2007,1:30-32.
[3]王世文.物流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9:12-16.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系统信息化研究 篇8
1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趋于成熟,并且对物流市场进行了规范化管理,他们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方面,很少出现类似我国电子商务物流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我国照搬国外的研究成果是不可行的。
我国学者最近几年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系统与电子商务关系的研究上。国内研究从理论上证明,我国物流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发展物流需同电子商务的发展相适应,但现实结合的不够紧密。
2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特点和物流模式
2.1 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特点
①高度的信息化。
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物流过程中需要物流信息、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电子物流信息处理、物流信息传输和标准化。随着GPS信息系统和各种强大的数据库系统,企业可以清楚地了解在运输过程中货物(地点、品种、数量等)的当前状态。物流过程中的信息将大大提高物流管理效率,保持低成本运营。
②网络。
物流网络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当今世界,互联网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全球网络资源的物流网络,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果你离开网络,物流信息只能内部流通,转让和信息共享就不可能,并且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之间的沟通也将是困难的。
③智能化。
智能化是建立一个高层次的物流信息网络之上的应用程序。物流过程中的操作有大部分操作和决策,只用一台电脑精密计算和智能安排,实现物流智能化,使物流的效率得到提高,整条供应链能够根据客户需求灵活地安排供销,降低“牛鞭效应”,实现低库存和高效率。
2.2 电子商务物流模式
到目前为止,主要的物流发展模式:自营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物流联盟模式和物流一体化。
①自营物流模式。
自营物流模式,是电子商务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的整个物流运作过程中,以自营物流模式的电子商务企业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资金实力和大型企业电子商务公司。第二类是传统的主要制造公司或批发业务的电子商务网站。
对自营物流模式的企业来说,有两个明显的优势:首先,容易协调。自己的物流,供应链是一个网络内部各部门,各个部门都不是独立的个人利益,有共同的目标,而不是更容易协调企业之间的供应链。第二,稳定性高。由于自营物流模式,电子商务企业的控制能力比较强。在公司内部解决问题,因此有更高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整个供应链的波动性和保密性高。
②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模式,又称外包物流或合同物流。第三方物流(3PL)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
它本身不拥有商品,而是通过合作协议或合作的联合,为个性化的物流代理服务的客户在特定的时间内按照特定的价格提供特定的服务。由于技术先进、更完善的配送系统,更快速的交货速度,成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第三方物流理想的解决方案。除了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自营物流系统,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倾向于使用外包。实践证明,高效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满足客户的复杂的物流服务需求,同时降低电子商务企业的负担,以推进社会分工。
③物流联盟。
物流联盟是一个交叉的物流模式,基于前面两种模式的成立,可以降低前两种模式的风险,更容易操作。物流联盟是一个长期共同合作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组织为实现特定的物流目标,而采取的长期联合与合作。其目标是双赢,实现了参加联盟的共赢,有相互依存的、核心的专业化的特点,且强调合作。企业信任对方,共享全部风险和收益,不完全通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也不完全采取的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只要在合同结束时,双方又再次成为单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个体。物流联盟是制造和销售的企业,双方同意建立正式的物流合作,参与联盟的企业之间融合在一起,交换或统一的物流资源,以谋求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的物流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同时仍然保持其独立性。
④物流一体化。
物流一体化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的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和系统。物流一体化是第三方物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物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建立了广泛的代理或买断关系,形成一个更稳定的合同关系,厂家的商品或信息统一相结合的加工订单由部门到店交付。这种模式也显示了交流的广泛性,通过提供用户之间的信息,从而起到调剂盈余和不足,共享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电子商务的时代,这是一个更完整意义上的物流配送模式,先进的形式和成熟阶段的发展,是形成物流一体化的物流产业。
3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系统信息化的主要问题
3.1 较低的物流质量
我国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准确性低,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是因为分销网络的密集度远远不够。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网络终端在我国主要用于大型企业单位。我国电子商务配送的安全性低,货损率高,又不能及时交货,究其原因,其中包括不正确的包装、落后的物流设施、物流和分销管理有缺陷,不同的配送环节脱节,更不用提“无缝连接”,而且我们的电子商务业务、客户服务及分销业务,没有足够的意识。
3.2 高物流配送成本
电子商务与传统零售方面的优势是价格。电子商务企业必须实现经济配送。一方面,在可能的范围内,减少分销成本,另一方面,使配送增值发生。经营的配送需要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为企业和消费者设计专门的方案。
电子商务在我国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之所以无法实现经营的配送是由于我国电子商务物流企业、商业企业和流通企业,是相互分离和相互竞争关系,缺乏利益之间的业务合作,是不能实现任何货物从出发点的配送情况的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也不能有效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3.3 物流便利性不高
在我国存在电子商务物流取货难、查询难、退回棘手的问题。电子商务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一个货物跟踪系统,货出库后,只知道“已发货”,不知道其余的信息。在美国,UPS通过网络发出的每一单货,让客户知道确切的信息,大型流通企业都应该有这样的功能。商品退回困难是一个普遍问题,消费者的抱怨,也影响到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的形象。
3.4 严重浪费资源
B2C,C2C电子商务会的主要特点是“散”。 B2C的商品和消费分散,也分散了C2C业务。在包装和运输的货物方面,偏离了人力和电子商务成本低的优势,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
4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系统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系统、物流及分销系统、仓库管理系统、物流园区、信息技术和其他系统慢慢地成熟,通过大型的B2B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整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作,提供完善的商品陈列和电子交易能力;通过综合物流及分销系统,仓库管理系统,交易结算系统,标准认证体系。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仓储管理服务、交易和结算服务、认证服务、金融和信息服务,建立综合信息平台的大型综合物流及采购,尚待开发。因此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系统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物流与采购一体化。要重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发展:
①物流信息收集功能。
建立大集中的数据仓库,充分利用网络存储技术实现物流信息的安全和可靠的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检索,以及增强数据灾难恢复能力。大力推广使用条形码,激光扫描传感器、传感器、盘点机、非接触式IC卡技术和设备,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以提高收集的原始数据的准确性。
②物流信息交换功能。
推广使用XMI。特别是ebXML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交流,实现物流信息化中的各类异构系统之间的顺利交流,与国际接轨。
③物流信息处理功能。
采集、处理后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和掌握物流业发展的趋势、规律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政府及物流企业提供智能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苏晓雯.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点、问题及对策.商业时代[J],2010,(3).
[2]罗璇.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系统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31).
[3]刘晓芬.浅析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现状、可选模式与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9).
[4]张方.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模式选择研究.硕士学位论文[J],2007.
钢材物流中心信息系统设计 篇9
关键词:钢材,物流中心,信息系统设计
1钢材物流中心的职能
物流中心是集中完成物流七项功能的区域性物流节点,这七项功能包括: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配送和信息处理,其中运输服务和仓储服务是物流中心的主要功能。企业物流中心根据服务的对象不同而分为生产型物流中心和销售型物流中心。生产型物流中心主要在供应链中的上游,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运输、仓储和配送服务,销售型物流中心在供应链的下游,提供产成品的销售、运输、仓储、加工和其他物流服务。钢材物流中心是典型的销售型物流中心,它一方面提供入场钢材企业进行现货交易的功能,另一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完成仓储、加工和配送的功能。
建设钢材物流中心,集中经营销售,有利于促进钢材行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物流信息系统是钢材物流中心的灵魂,通过对钢材市场进行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结构,应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物流机械与设备,推行科学分析与控制,实现物流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因此,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是钢材物流中心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
2钢材物流中心的功能设计
在设计钢材物流中心信息系统的功能时,需要围绕物流中心的业务展开,形成贸易、结算、加工、配送、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物流体系。为适应电子商务的需要,还需要建立电子商务平台,钢材消费者可通过物流中心的电子商务平台,随时了解全国钢材的行情资讯。根据物流
中心的需求,其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架构如图1所示:
这个功能架构是钢材物流中心的总控模块,其功能细化说明见表1。
3信息系统特点
由于钢材业务工作的多样化,现在的钢材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应具有灵活多变的业务处理方式,一般来讲,下列特点是我们在设计信息系统时应该具备的:
(1)实现仓位管理的计算机化。在物流中心进行的仓储空间、仓储设备、仓储编码等工作完成后,系统就可以实现储位的安排,储位的安排可以分成人工安排、计算机辅助安排、计算机自动安排等方式。对于不同的仓库管理模式可以采用不同的储位安排方式,要因地制宜,配合钢材的储存单元来评估选择储位安排方式。表2是不同的储位安排方式与储存单元之间的关系表:
×:不适合△:勉强可用√:适合
(1)个别储存单元:每一储位的储存状况均列入管理状态。
(2)纵深储存单元:以每道纵深的储位为一个管理单元,每单元以放置一种货品为原则,其储存状况均列入管理状态。主要储放设备为后推式料架、驶入式料架、流动式栈板料架。
(3)区域储存单元:以客户单一货品的最常进货批量、最适宜进货批量或最少进货批量为公倍数,设置一个储区作为管理单元,例如6个栈板所占的区域为一个单位,每区域单元储位以放置一种钢材为原则,其储存状况列入管理状态。
(2)钢材批次跟踪。系统对进出仓库钢材进行批次安排,在物流中心的业务操作中进行批次跟踪,在系统中的装卸、运输、加工、配送等业务操作中通过批次跟踪,物流中心和货主能跟踪到钢材的去向、位置和状态,这些跟踪可通过回单管理、GPRS跟踪软件或GPS跟踪器实现。
(3)多仓库、多编码、多计量单位支持。对物流中心来说,可能有分布在不同物理位置上的多个仓库。在设计的物流信息系统中应支持对多个仓库的管理和运作。系统设计上,物流中心管理层应能对钢材信息进行统一安排,而在物流中心作业层的信息可以按仓库进行处理,从而物流中心做到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分布作业。
为了保证信息的唯一性,系统对订单进行唯一性编码,同时保留订单上客户方的编码,以供物流中心与客户对单之用,在数据库设计上,系统可对订单留下增加编码的空间。
钢材物流中心的钢材可采用不同的计量单位,提供各种单位互换功能,比如钢材可以以吨入库、以公斤出库,在建立钢材档案时可计入多单位互换因子,以便系统进行互换处理。
(4)全面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应对物流中心的客户关系进行全面的管理,包括:客户、合同、货物、价格等市场敏感信息的管理,为进一步建立钢材供应链管理系统奠定基础。
(5)开放的平台。为增强系统可维护性,系统应采用面向对象的B/S结构软件设计模式,为物流中心的系统维护、节约商家入场成本打下基础。
系统应提供和其他系统连接的接口,比如和其他商家ERP系统连接的EDI等。
(6)支持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当前钢材物流中心建立信息系统必须规划的模块,通过电子商务可以建立中心钢材的供应链管理,提升中心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因此,系统应该具备强大的网上查询、委托、配送功能,通过因特网建立与钢材厂、商家和重点客户的紧密联系,在网上实现搜索、下单等一条龙物流服务。
上述的信息系统规划是目前钢材物流中心基本的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必将进入物流中心,因此,物流信息系统还要求有与物联网的接口设计,甚至有可能需要重新规划,这是我们信息系统开发工作者的新课题、新任务。
参考文献
[1]周凌云.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刘丽艳.物流中心运作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王微怡.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与建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秦天保.现代物流信息系统[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高可用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 篇10
关键词:高可用物流系统,电子商务,ActiveMQ,多节点服务器集群,MVC,SOA,OOA
近年来,全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凸显,已经成为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物流业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支撑,其建设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如何构建一个稳定、可靠、安全的物流信息系统,已成为大部分企业物流主管、学者和物流工程师所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
每一个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都离不开先进的工业以太网、多节点的服务器集群和稳定可靠的物流信息软件。本文重点分析构建高性能物流信息系统,实现“365×24”运行目标,在工业以太网、多节点的服务器集群和物流信息软件这三个方面的设计思路和模式。
一、工业以太网
工业以太网建设要求网络须具备可靠稳定的信息交换和处理能力,以实现承上启下的系统控制和调度功能,并提供与ERP、PLC接口硬件和相关配置。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带宽等是物流信息系统对网络建设需求的重点。工业以太网拓扑图,如图1。
1. 网络设备冗余布置以及网络设备之间的冗余链路
在各层网络设备均采用冗余布置,每个节点上的网络设备数量均大于一台。网络设备间的链路连接采用单模光纤,尽量降低干扰影响。同时启用生成树算法协议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通过生成树保证一个已知的网络设备在网络拓扑中沿一个环动态工作。网络设备与其他网络设备交换BPDU消息来监测环路,然后关闭选择的交换机接口取消环路,从而实现冗余链路之间的无缝切换。
2. 采用高可靠性和高带宽的网络设备
设备平均无故障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简称MTBF)必须大于300000小时(30年)。
工业以太网网络设备之间采用单模光纤的1000M高速链路连接;网络设备与服务器、PLC之间采用超6类屏蔽双绞线;所有网络设备端口均为10/100/1000M自适应端口;核心交换机背板带宽达到100Gbps,工业以太网的带宽得到有效保证。
3. 综合布线及供电
布线时交换机与PLC、服务器,采用冗余的双绞线链接,各种线缆长度、接线规范符合标准要求、机柜接地良好;各网络设备间的链路连接采用单模光纤,冗余的链路走不同的桥架。所有网络设备均采用冗余UPS供电,保证突然断电后维护人员有足够的时间来正常打开和关闭网络设备,防止浪涌电流对设备的损坏。同时,在网络设计、器件选择、设备安装、桥架布置中充分考虑使用环境电磁兼容性等,避免出现电磁干扰对可靠性的影响。
4. 网络安全性
在网络建设开始时就需考虑采用严密的网络安全措施。通过良好的控制网络,不仅要能够进行定性管理,而且还能够定量的分析网络,了解网络健康状况。有预见地发现网络上的问题,并将其消灭于萌芽状态,降低安全威胁所带来的损失,使网络管理的投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核心层交换机和接入层交换机都可以划分不同的VLAN,通过访问控制来保证接入系统的计算机是受管理的。整个工业以太网仅通过防火墙与外网相连,关闭交换机、防火墙等的所有空闲端口,所有主机与外网的通讯在防火墙的ACL通过MAC地址进行过滤。不允许非接口主机与外网通讯;工业以太网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
5. 网络的可管理性
工业以太网选用的网络网络设备均支持SNMP V1/V2协议,并在监控工作站上安装相应网络管理软件,网络管理软件可作为网络系统的2级网管,提供SNMP、MIB,支持接入到网络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平台(1级网管),并可在1级网络管理平台上自动发现、生成行李系统网络拓扑,对每台运行的网络设备进行图形化管理。
通过网络管理软件完成以下功能:a.网络设备的图形配置;b.网络设备异常报警;c.日志管理;d.网络设备流量报告;e.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运行时常以及当前温度;f.网络设备的访问控制列表ACL配置、主机地址过滤以及数据包过滤策略等配置。通过网络管理运用可以早期发现存在的异常并提早解决,而不是等到出现问题后再处理,保证了网络的高管理性。
二、多节点服务器集群
多节点服务器集群包括数据库集群、数据采集与设备监控服务器集群、物流信息应用服务器集群和域服务器集群等。每一个服务器均与两个交换机相连,服务器的两个网卡通过双网卡绑定软件将其在逻辑上设置成一个网卡,确保任意一个网卡或链路出现问题的时候不影响服务器正常运行。
1. 数据库服务器集群
数据库服务器集群硬件基于Windows双机热备的集群服务器原理构建,包括两台服务器、磁盘阵列、磁带库、SAN交换机等硬件设备,主要用于存储物流信息系统接收到的外部接口信息以及物流信息系统的内部数据,磁盘阵列配备多块热插拨硬盘以支持存储超过1年系统业务数据的联机访问、查询、统计。该集群磁盘管理采用自动存储管理ASM,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 ASM提供了在所有磁盘之上的自动负载均衡,从而减少文件系统中的热点;
(2)当增加或移除磁盘时,ASM可以自动进行联机磁盘重组;
(3) ASM使用了智能存储阵列中用到的冗余特性,存储数据时使用镜像和条带化,这可以提高可靠性和性能。
2. 数据采集与设备监控服务器集群
数据采集与设备监控服务器集群是基于WinCC6.2+WinCC Server(服务器软件)+WinCC Redundancy(冗余软件)套件的方式进行配置来实现的应用级的集群,主要实现设备数据采集、设备故障诊断、报警等功能。
WinCC Server和WinCC Redundancy提供PLC数据通讯服务和冗余服务:WinCCServer和WinCC Redundancy并行运行在两个冗余的服务器上。这两台服务器彼此监视对方,当其中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第二台服务器承担整个系统的控制任务。当故障的服务器恢复运行时,所有消息内容、过程值归档都回录到恢复的服务器上。WinCC具有如下特点:
(1)支持冗余及高效切换;
(2)内置所有操作和管理功能,可简单、有效地进行组态;
(3)可基于Web持续延展,采用开放性标准,集成简便;
(4)集成的Historian系统作为IT和商务集成的平台。
3. 物流信息应用服务器集群
物流信息应用服务器集群是基于ActiveMQ中间件实现的应用级的集群,具有性能稳定及系统可管理性等优点,主要用于调度、路由、追踪货物并控制分拣机正确分拣货物,同时把生产过程中生成的数据存入数据库服务集群。
ActiveMQ是Apache出品,能力最强劲的开源消息总线,具有如下特点:
(1)从设计上保证了构建高性能的集群,支持客户端-服务器,点对点等模式;
(2)完全支持JMS1.1和J2EE1.4规范(持久化,XA消息,事务);
(3)支持多种传送协议:in-VM、TCP、SSL、NIO、UDP、JGroups、JXTA;
(4)支持通过JDBC和journal提供高速的消息持久化。
4. 域服务器集群
域服务器集群是基于Microsoft Windows Server的集群系统,主要用于通讯、域名控制和域名管理服务,具有如下特点:
(1)安全集中管理,统一安全策略;
(2)环境集中管理,利用AD可以统一客户端桌面、IE、TCP/IP等设置;
(3)活动目录是企业基础架构的根本,为企业整体统一管理做基础,为其它服务器集群提供域服务。
三、可靠稳定的物流信息软件
物流信息软件系统主要负责对外系统接口、设备调度、路由管理、处理过程数据管理、货物输送过程追踪、设备管理、备件管理、用户管理以及各种查询、统计等工作。可以采用组件技术、分布式应用技术、冗余技术和最新的web技术实现,系统功能结构如图2。
1. 服务器间信息同步
可以采用ActiveMQ作为信息总线,所有数据通过信息总线实时同步,在一台服务器上生成的信息通过发布进程自动发布到另外一台服务器从而实现数据在两个服务器上的一致。同时两台服务器相互监听,若发现另外一台服务器故障,立即切换到当前服务器运行,切换时间小于50毫秒。服务器间信息同步情况,如图3。
这种分布式的系统结构,在处理分拣区PLC各种请求的时候,物流信息的所有服务器角色是等效的。无论PLC将消息发送至那个服务器,PLC都将得到正确的回复。但是,某些特殊的情况可能使用这些服务器的某一个来进行信息处理,例如需要仅有一个服务器在某一时刻连接到企业ERP系统时,物流信息系统通过“投票运算法则”,选择其中的一台作为“主”服务器连接到企业ERP系统。
2. 系统功能块的实现
物流信息系统开发可采用PUB/SUB模型、OOA方法、SOA方法等技术,同时结合NHibernate工具自动完成表结构到类的转换,可以有效保证代码质量。人机交互界面使用Microsoft MVC4.0框架、使用Ajax进行界面数据更新,可以提高用户体验。人机交互界面使用的MVC结构模式,如图4。
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篇11
[关键词]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第三方物流中小型物流企业基于Internet的物流信息管理
一、引言
我国物流产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大批中小型的物流企业。在全国各地众多的物流园区里,大量的中小物流企业进驻经营。
目前,我国的经济粗放、快速发展,决定了中小型物流产业在我国生存发展的可能性,其行业的组织形式选择仍然以中小型为主。但是,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和整个信息社会的发展同步,至少不应有大的滞后,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企业间的竞争。作为其组织者——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难以全部包容各具特色的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管理。
作为生存、竞争、发展的手段,中小型物流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不容忽视。现在,各种“第三方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比比皆是,但是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的技术、资金等制约,难以承受使用该类系统带来的大幅度的成本增加。因此,设计低成本、体现各自物流特色、适合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在现阶段有很大的必要性。
二、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流分析
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业务来源,一部分是外包形式的第三方物流,还有一部分是合同式物流,再就是非合同但是供需方均默认的业务来源。正由于此,他的信息流并不是非常固定的,临时性的信息流经常出现。
图1 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流示意图
图1中,除了供、需两方和物流企业之间的正常业务信息交流外,增加了左右两边的两根“罗马柱”——反馈信息流。
反馈信息流是随时提供给供、需双方对各自业务的查询,也是物流企业和供、需方保持密切联系的桥梁。
三、设计方案概述
从使用者的技术、设备状况、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使用B/S(客户基于浏览器的使用模式)结构。物流企业和供、需方或第四方、或物流企业的分支机构均使用浏览器用物流企业提供的网址(域名)访问。物流企业方可以凭借自己规定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后台管理。
方案的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设计方案结构图
现在企业的电脑、网络等已经成为普遍的配置,所以使用不带有特殊客户端软件的访问模式,各方均能很容易得接受,从而体现人性化的特点。
四、信息管理设计
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如运输工具、路线,内部管理的单据、凭证和仓库信息等;
二是与客户共同享有的信息,如接货信息、中转信息、分发信息、终点信息等。
1.信息管理界面
图3为信息管理的界面图。包含有本身和其他用户的“查询”、内部的管理“管理”,物流企业(包括其分支机构)可进入“后台管理”,如进行车辆、路线的增加、删除、调整等。
图3 信息管理首页
从首页的信息可以看出,该系统首先体现“服务”,然后体现“管理”。
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仓库管理可以做得比较简洁,进、销、存、财明晰即可。
人性化服务方面,主要是定时和用户进行沟通。在程序中设计有重要节日、月末等时间通过电子邮件、网站的公告板给客户发送业务以及企业之间交往的有关信息。
2.数据库的选择
由于系统的规模不是很大,成本要求低廉,因此直接使用Mcrosoft Office 中携带的Access数据库。今后如扩大规模,转向SQL Server数据库时,也非常方便。
使用ASP或者JSP访问时,有很多成熟的技术可以直接应用,这里不再赘述。
3.信息安全
本信息系统要运行于服务器端,7×24小时运行,所以信息的安全不容忽视。除防范病毒的侵蚀外,更要防范黑客的光顾。设计、使用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数据库本身的安全。设计时考虑数据库的备份设定,不要将数据库访问程序和数据库本身放到同一个目录中,数据库文件的扩展名要作适当的更改,最好改为和网页文件相同的扩展名,如:元数据库文件名字为link.mdb,使用ASP设计网页文件,最好改为link.asp,在相应的数据库访问程序里都作相应的更改。以躲过某些黑客搜索软件的搜索。
(2)数据库备份和更新。设计自动备份程序,且备份地点最好在本地、可移动的媒体上。以方便离线检查、维护。更新数据库是选择当前业务没有变化的时候进行。
(3)密码管理。定期更换管理员密码,并且将密码加密后的明文存放到相应的文件中。
五、运营
信息系统正式运营前,要考察服务器提供者的运行可靠性、出口带宽、上行、下行速度指标是否满足自己的要求。可以按下式计算:
1.域名注册
到ISP机构注册一个顶级域名,以方便客户、自己的记忆。例如,可以到中国万网(www.net.cn)注册一个域名。
2.购买虚拟主机
考虑运行成本,租用虚拟主机比较经济,能支持数据库的虚拟主机每年的价格在400元左右,每月仅40元左右。同样可以到中国万网租用。
3.日常维护
如果有特别的声明,在网站程序编制时,可以将数据库的备份设计成自发动进行。并可以由用户设置备份的频率、位置等。
4.域名推广和宣传
域名的宣传和推广是一个时间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簇而就。除在门户网站上作加注外,还可以加注搜索引擎、注册网络实名。另外还要做到域名无处不在,名片、封装、包装材料、宣传材料上醒目的位置标识自己的域名。
六、结束语
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过程还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本信息管理系统,仅仅是物流管理高级化的一个过度。以物流园区为单位的物流信息化也正在试探中发展。可以预见,以园区为单位的综合物流信息化将会逐渐覆盖到各个企业。如同一个园区设置了一个电话交换机,入住的业户准备一台电话机,插入连线就可以打电话一样。不久的将来,入住企业将自己的电脑接入园区局域网,在园区的信息管理系统上开户、注册、开辟自己的空间、输入自己的业务以及流程、自动生成自己的数据库,就可以将自己的物流业务管理起来。
物流系统信息化 篇12
1 信息化与物流系统的关系
1.1 物流系统:
是指经济活动中包装、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结合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是为了有效达到物流目的的一种机制, 追求以最低的物流成本向客户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1.2 信息化与物流系统的关系
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 物流系统是连接多个生产企业和用户的系统, 受到生产和社会需求的广泛影响和制约。需求、价格、供应、渠道等变动, 都会随时影响着物流的变动。物流系统较生产系统而言, 是一个稳定性较差而动态性较强的系统。为了适应物流系统的不断变化性, 实现时时对物流系统运行情况的掌控, 则需要信息化手段的帮助与支持。
二是,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技术通过切入物流企业业务流程来实现对物流企业各要素的合理组织与高效应用。条码技术的运用、EDI和互联网数据交换的RFID、GPS等技术, 实现了运输产品的全程跟踪, 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应用, 可以实现仓储自动化、装卸机械化、包装标准化, 运输可视化, 从而提高准确率, 减少人工劳动, 降低物流成本, 延伸和拓展物流功能, 实现实时监控。
三是, 信息化已成为衡量物流物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现代物流系统应能对用户的在线查询、修改、输入等操作做出快速及时的反应, 能够支持远程的业务查询、输入, 支持远程处理, 并实现检测、预警和纠错的能力, 这些复杂的功能都需要信息系统的介入。
2 烟草工业企业物流系统信息化系统发展现状
通过研究上述理论发现, 物流系统与信息技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了解当前烟草工业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是一切建设措施的前提。
2.1 物流信息技术虽然在烟草行业已经逐步推广应用, 但是较国外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首先应该是从观念上改变对信息化的认识,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物流系统, 实现对物流活动的监控、分析和共享。
2.2 目前的信息化建设凌乱分散, 各功能模块分散建设, 有的模块甚至是其他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并且关注物流信息系统数据集成的系统很少。物流信息具有开放性、协同性、动态性、快速反应、集成性、远程处理等功能, 系统的构建需要考虑供应链各方使用者的需求, 实现物流中心与客户、与企业各部门的协同, 分散独立的模块无法实现物流信息的集成, 实现资源共享。
2.3 物流标准化程度低。目前, 行业出台了许多烟草工业企业的物流标准, 但是较先进的物流企业还有很大差距。需要研究各子系统的技术标准和业务工作标准, 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 并进一步研究烟草物流系统与社会大物流系统的配合性, 谋求和谐统一。
3 烟草行业物流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
3.1 选用合适的物流信息技术
应用传感技术自动采集和过程控制物流系统;通过应用条码技术、无线射频 (RFID) 技术、定位技术等对原辅料、产品等进行自动化管理, 实现物流追溯跟踪;通过应用数字化检测技术对物流流程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 提升物流运行效率和过程控制水平;结合柔性物流、敏捷物流、精益管理等先进理念, 建立覆盖从采购到销售的全过程的信息系统, 实现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运用现代仿真技术对流程进行建模、仿真及分析, 对过程数据和指标进行监控和反馈;建立统一的网络通信平台, 实现语音、视频、数据的集成, 为辅助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提升指挥调度的智能化水平。
3.2 建立各个物流功能模块的物流信息系统
供应物流系统:原辅料的条码管理, 借助条形码技术, 以系统管理为平台, 以全程痕迹化管理为核心, 利用POS机实现对原辅料基础信息进行快速采集、准确传输和功能分类, 建成外购物品贴码、扫码入库、生产备料、移库管理、拆并、库存查询、库存盘点、配方管理等模块, 实现原辅料仓储的自动化集成和模块化管理, 通过唯一标识、查询盘点、库存自动预警、货位精确管理、战略匹配等功能的实现, 为原辅料生产过程追溯和质量追溯提供了基础数据, 保障了供应物流环节精确化管理。
生产物流系统:充分利用条码系统的信息跟踪功能和配方验证功能, 通过条形码技术和POS机从采购入库到出库投料等各环节扫码, 信息自动存储, 使信息具有可追溯性。同时, 根据配方要求, 与企业生产制造系统MES对接, 电脑自动核对投料信息, 实现了物流投料环节的全过程动态跟踪管理, 保障生产物流环节精准无误。
销售物流系统:一是, 运输方面, 国家局已经建设完成并使用了卷烟在途信息系统, 实现对卷烟成品销售运输的全程跟踪和监控。根据国家局的要求, 进一步完善业务操作流程, 提高了操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并且通过定期检查、汇报总结的方式, 进一步加强在途系统运行的维护工作。积极推进工商物流一体化作业, 加强工商企业在物流技术资源、设施设备资源方面的共享, 同城工业企业使用整托盘运输, 在出库口进行整垛信息写入, 将对应的条码包信息写入托盘的电子标签, 实现基于电子标签的托盘件烟信息与托盘标识的关联。在销售出厂时, 通过RFID读写器读取托盘电子标签, 完成整托盘的出库扫码, 运送至同城商业公司, 进行整托盘扫码入库, 从而优化业务流程, 提高卷烟装卸效率, 减少装卸损耗, 提升物流服务水平。二是, 仓储方面, 实行异址同库, 工业企业在仓储能力过剩的情况下, 可以选择出租部分成品烟仓库给同城商业公司使用, 减少再建设的浪费, 实施库存前置, 实现异址同库, 资源共享。通过信息系统, 将件烟扫码数据压缩形成集成条码信息的条码包, 通过网络交易, 完成所有权的转换。
3.3 构建综合物流管理系统
围绕“全面感知、全面覆盖、全程控制、全面提升”的总体要求, 将原本分散独立的业务系统集成在同一个信息平台, 整合条码管理系统、供应链成品烟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物流在途跟踪系统, 建成为以原料、成品、物资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调度系统、仓储视频监控系统、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物流成本与绩效考核管理系统信息集成为内容, 以监控大厅为载体的信息共享与管理调度平台, 及时掌握企业仓储、运输物流动态, 是提高卷烟物流的管理水平、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的基础支撑平台。
3.4 制定合适的人才培育政策, 重视及培养专业人才。
物流人才应该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物流专业技术水平, 要想实现物流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物流人才是重要的一个环节。物流部门应该制定针对物流信息化的人才培训计划, 针对不同的物流岗位人群, 建立不同的培养架构, 不断提升员工素质。
4 结束语
研究和应用物流信息技术对于烟草企业有着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积极促进信息化与烟草业的深度融合, 通过将信息化贯穿于企业物流运作的全过程, 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物流运营中的作用, 全面支撑物流运营与管理, 全面支撑管控责任落实, 实现运营与管理的高度协同、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 提升了管控力。
参考文献
[1]刘小卉.物流信息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7.
[2]黄均勇, 蒋云.物流信息管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3]李元爱.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物流系统发展研究[J].产业经济, 2011.
【物流系统信息化】推荐阅读:
物流信息系统架构10-18
物流信息系统平台07-04
《物流信息系统》课程08-13
物流信息系统管理07-12
案例物流信息系统09-14
SaaS物流信息系统11-05
物流信息系统实验报告07-26
航运物流管理信息系统09-20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读后感想范文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