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成本

2024-08-02

物流系统成本(共12篇)

物流系统成本 篇1

随着现代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物流管理已成为煤炭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企业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计划、采购、仓储管理和费用支出等的有效控制,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1 煤炭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

煤炭企业物流成本是指企业在进行供应、生产、销售等过程中所发生的运输、保管、输送、库存等方面。主要包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 (进货与出货)、存储成本、运营成本、营销成本。与流通企业相比,煤炭企业的物流成本大都体现在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之中,具有与产品成本的不可分割性,物流成本直接影响产品成本。

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管理研发经历了了解物流成本实际状况、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收益评估、物流盈亏分析5个阶段。在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实践中,达到物流成本管理第4阶段(物流收益评估)水平的企业不多,多数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水平还都处于第3阶段(物流成本管理)。

在我国,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构成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并确认了最需要展开的功能成本分析和动态的成本计算能力。但是由于我国工业化总体水平较低,许多会计核算方法成为解决物流成本问题的障碍,对物流过程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仍然存在着困难,严重影响了企业物流合理化及管理水平的提高。货物卸货、搬运、暂存、包装、资讯、准时配送等方面失控,企业物流专业化技术水平不高、物流不合理、物流运作能力低下。

物流管理水平的低下决定了物流成本管理水平较低,组织间交易成本高,物流成本水平居高不下。从物流成本管理经历的5个阶段看,我国煤炭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大多还处于了解物流成本的实际状况,即对物流活动的重要性提高了认识的第1阶段。只有少部分企业达到了物流成本核算,即了解并解决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的第2阶段(但核算水平较低、了解和解决问题的层次也不深),物流部门落后于生产部门,物流成本管理远远落后于生产管理。

随着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很多企业开始采用网络化、信息化的物流系统来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但在煤炭企业中,直接用于物流成本管理的系统功能还比较弱,这主要与煤炭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粗放型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有关。但随着煤炭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的改变(如资源税的增加等),降低煤炭企业的物流成本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采用数字化的物流成本管理措施和手段将是必然的趋势。

2 煤炭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物流成本管理关系到企业成本竞争优势的建立。在我国绝大多数煤炭企业管理实践中,物流成本衡量的计算体系尚未确立。能明确本企业物流成本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的企业少之又少,报表上所反映出来的物流成本仅是向企业外部支付的物流费用,只是物流成本的“冰山一角”,因而无法真正了解物流的全部成本,实现物流成本削减也就变得十分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行财会制度和核算方法不利于物流成本管理

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在研究物流成本时指出,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不适合现代物流的费用管理,不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导致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甚少,存在很大的虚假性。目前,我国企业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主要是按照劳动力和产品来分摊企业成本的,企业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科目来核算物流成本,企业的“损益表”中没有物流成本的直接记录,因而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做出准确的计算与分析,无法完整统计物流成本,使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无从下手。

(2)物流量规模小制约物流成本的降低

我国第三方物流还处于发展初期,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重基础设施建设,轻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缺乏标准化的运作程序,无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难以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目前,国内大多数煤炭企业的物流业务,物流量小,达不到规模经济,并且物流设施和技术落后,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仍然以手工作业为主,各环节之间信息得不到适时共享,使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难以开展,物流成本较高。

(3)物流成本横向比较存在困难

各企业通常是分别对物流成本进行计算和控制的,即各企业是根据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物流成本,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各企业间无法在物流成本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也无法得出确切的行业平均物流成本值,难以建立物流成本比较优势。

3 煤炭企业物流成本分析

目前煤炭企业的物流成本主要由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和隐性成本构成。下面就这几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1)运输成本

运输距离越长,单位商品的运输成本越高。单车运载的商品数量越大,运输成本越低。所以理想的运输服务系统应该是在运输距离固定的情况下,追求运输商品数量的最大化。而在运输商品数量不足的情况下,追求运输距离的最小化。理想的运输服务系统的解决方案是将长距离、小批量、多品种的商品运输整合起来,实施统一调度分配,并按货物的密度分布情况和时间要求在运输过程的中间环节适当安排一些货物集散地,用以进行货运的集中、分捡、组配。实行小批量、近距离运输和大批量、长距离干线运输相结合的联合运输模式。

同时,运输路线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运输成本的大小。在运输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同一物资在同一路线上的往返即对流现象的发生。同时,在交通图成圈时,要防止运输迂回的出现。

(2)库存成本

物流系统中的库存成本是指和库存系统的经营有关的成本。一般情况下,库存成本由订货成本、保管成本、缺货损失费几项构成。对库存成本的分析可通过建立库存控制模型来进行。考虑到存储系统作为物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合理库存对于降低库存成本是非常必要的。

除了合理库存以外,配送环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库存成本。配送中心对商品库存成本控制的实现,主要靠配送中心对供货商的近距离快速反应能力和对多家使用部门需求的均衡预测来实现。

(3)管理成本

在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物流资源成本、设备成本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条件下,中国的物流总成本应该是比发达国家低得多。但据统计资料表明,美国去年的物流成本占整个GDP的9%,这一比例在中国没有准确的统计。然而,从各方面的资料以及对国外类似阶段的物流状况的比较分析看,中国的物流成本高于整个GDP的16%,也就是说,针对每一个到消费者手上的产品,我国平均物流总成本几乎是美国的2倍。这说明物流过程中除了上面的显性成本外还有着巨大的隐含成本。之所以称其为隐性成本,是因为这部分成本很难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估算。这里主要提出的是物流管理成本。

物流管理成本指为支持商务战略而对材料、在制品和库存成品的流通加以控制的系统设计和行政管理的成本。在物流成本中,管理成本是最难以控制和统计的。在我们国家这种情况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我国企业物流总成本管理的概念比较淡薄,往往只关心直接的仓储和运输成本,而对物流管理成本则基本不予考虑。另外,受基础数据的限制,特别是由于我国有关物流行业的产出及物流成本的统计数据缺乏,以至于对管理成本只能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成本的分析。美国1974~1994年物流成本统计资料表明,管理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基本保持在3.8%左右。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管理水平和管理技术相对落后,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的信息处理水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1%。排除物流总成本基数过高的影响,我国的物流管理成本在物流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亦远远高于美国的3.8%。因此,降低物流管理成本对企业总成本的降低有着重要的意义。

物流管理成本与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关系密切,而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又影响着企业正常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发展信息化系统,可以以相对较小的资金投入,实现物流管理的优化,获得第三利润源泉的回报。而且,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还会促进计划、采购、验收、仓储、运输等环节的发展。比如,计划的提报通过信息平台及时传递到计划管理部门;计划管理部门通过信息平台了解库存情况,或进行利库或下达采购计划,避免库存积压;各单位通过信息平台了解采购情况、到货情况,合理安排生产建设;配送运输部门的作业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支持调度人员对司机的快速、有效的调动,对全过程的追踪管理。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物资库存数量、存放位置、搬运过程、出库、入库等进行管理,既便于物资保管、保养、存取又保证库存结构科学合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不仅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4 提升煤炭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的思路

物流成本管理是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管理,能推动企业物流的合理化进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物流成本的控制,企业应当从思想观念上和管理体制上加以转变,研究制定可行的流程和方法,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坚持运用系统化的方法综合考虑以得出合理的方案,实现企业总成本的最小化。

在物流成本的控制过程中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将与物流相互联系的各项业务环节组合成统一的整体,并将计算机运用到企业物流成本的综合控制中,从系统整体出发,互相协调,为客户、本企业内各部门提供最佳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1)优化物流流程

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应从优化物流流程,改善物流管理入手,从企业组织上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设置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系统化、专业化和数字化;树立现代物流理念,重新审视企业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方式,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物流管理方法,有效管理企业物流成本。

中国神华能源集团神东煤炭分公司做为国内煤炭行业的现代化企业,已深深的认识到优化物流流程的重要性。从1998年前由各矿单独设立物资供应科和库房,实行单独核算;到1998年成立了神东煤炭公司物资供应中心,采取统一计划、统一采购、统一仓储、统一配送的物资管理模式,优化了物流流程,减少了中间环节,对控制库存,减少积压,提高资金利用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完善物流途径

传统的狭义的物资成本概念仅限于物资本身的购进价款,物资的质量成本及延期交货成本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往往没有得到计算、考核和控制。在物流成本构成中,仓储成本比重仅次于运输成本,因此企业应注重仓储成本的管理,完善物流途径,缩短物流运程,减少库存量和周转环节,合理库存,提高保管效率,这是降低物流成本最重要的方法。

(3)再造业务流程

为适应当前的激烈的竞争环境, 企业物流管理部门必须进行以市场、客户为导向的流程再造,变职能管理为流程管理,通过流程再造,建立以效益为导向、面向客户、服务生产建设为宗旨,以使用单位评判作为服务考核结果,既要简化流程,又要不失管控,实现运作效率和运行效果最佳的业务流程,更好地满足使用单位需求。

与流程再造相配套的还包括将原有的基本职能部门的绩效评价指标过渡到基于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新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能恰当地反映企业整体运营状况以及流程各环节之间的运营关系,从而促进和实现整个物流系统在资金流、信息流、物资流、价值流、工作流等环节畅通无阻的高效运行。

(4)恰当选择物流模式

从产权角度看,物流模式大致可以分为自营物流、物流联盟和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实践中,企业应该以物流成本最小化为最终目标,从企业的资金实力、管理能力、物流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及物流市场的交易成本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权衡,选择物流模式。

物流外包作为一个提高物资流通速度、节省仓储费用和减少在途资金积压的有效手段,确实能够给供需双方带来较多的收益,企业选择第三方承担物流服务的情况将会更加普遍。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理想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实行物流外包或局部外包,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之一。如果物流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企业的物流管理协同成本小于委托第三方物流的交易成本则应该选择自营物流。

(5)系统管理物流成本

追求物流总成本的最小化,对于企业构筑和优化物流系统,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和途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和企业降低各项成本的压力,不少企业开始把降低成本的眼光转向物流领域。然而,在实践中发现,不少企业对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只是停留在某一项功能上,而忽视了对物流活动的整合。由于各种物流活动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研究总体效益,以成本为核心,用系统论观点,按照总成本最低的要求,调整各个分系统之间的矛盾,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物流总成本最小化,实现企业的最佳效益。

(6)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

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是物流成本的计算,物流成本计算的难点在于缺乏充分反映物流成本的数据,物流成本数据很难从财务会计的数据中剥离出来。因此,要准确计算物流成本,首先要做好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

(7)实施“寄售和供应链”管理

对于一个煤炭企业来讲,为了控制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物流效率,应该考虑从煤炭生产到最终客户整个过程的物流成本数字化。煤炭企业通过实施“寄售和供应链”管理,即可以保证物资到货时间和质量,还可以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减少企业的资金占用。企业对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实施一体化管理,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发展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比较完善的供应链,尽量减少“中间层次”,减少开支,并能更有效地管理资源,无需承担仓储及存货管理的成本,从而实现供需双方共赢。

(8)构筑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网络系统

局部物流效率优化无法保证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成本上的优势,为此,企业必须借助于现代化信息系统的构建,把物流系统内部各功能要素和外部的战略伙伴有效地联系起来,形成物流快速反应系统。

神东煤炭分公司通过实施EAM资产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资源(计划信息、采购信息、库存物资信息、供应商信息、价格信息等)共享,使计划落实和查询方便、库存信息准确可靠、库存结构科学合理、供货及时快捷,通过构筑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网络系统,优化物流流程、物流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对保证现代化矿井生产的高效运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将企业内部的计划信息、采购信息、价格信息、供应商信息、库存情况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使企业或部门分享信息,充分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而调整不同企业和部门之间的经营计划和行为,从整体上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管理水平。

5 结束语

物流成本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在实现既定的企业生产和销售目标的条件下,降低企业的物流成 本,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物流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分析其成本和收益应从整体考虑,避免子系统间各自为主。也就是说要站的高一点,看的远一点,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

从宏观角度看,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物流成本就是用金额评价物流活动的实际情况。由于物流成本没有被列入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煤炭企业难以按照物流成本的内涵完整地计算出物流成本,而且连已经被生产领域或流通领域分割开来的物流成本,也不能单独真实地计算并反映出来。

从微观角度看,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益。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途径是成本管理,物流成本的控制是对成本限额进行预算,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限额加以比较,纠正存在的差异,提高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同时,单项物流活动成本降低必将导致其它部分成本增加,如果处理不当,甚至有可能导致总成本的上升。物流总成本分析是进行一体化物流管理的关键,运用总成本分析法可以有效管理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降低成本。

总之,通过建立信息化的物流管理系统,对物流总成本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使煤炭企业从全局的角度了解自身的物流运作现状,明确目前关键的瓶颈问题以及突破口,提出解决的方法,以提高企业整体的运作绩效。

摘要:物流成本管理是煤炭企业物流管理的核心,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物流成本的有效管理,不仅推动了物流管理的合理化进程,而且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前,我国煤炭行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低下,运行成本较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提高。

关键词:物流成本,物流管理,对策措施,现状

参考文献

[1]鲍尔索克斯.物流管理[M].李习文,王增东,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3]罗纳德.H.巴罗.企业物流管理[M].王晓东,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戴维J克劳斯,M比克斯比.库珀.供应链物流管理[M].马士华,黄爽,赵婷婷,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5]王健.现代流通中心的系统化构建[J].中国流通经济,2003,17(12):52-57.

物流系统成本 篇2

1.物流企业成本计算对象大致有(ABE)方面。

A.物流范围B.物流功能范围C.物流运

D.物流成本项目E.物流成本计算会计科目的范围

2.生产按其组织的特点可以划分为(ABC)。

A.大量生产 B.成批生产 C.单件生产 D.多步骤生产 E.单步骤生产

3.下列哪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报告期是一致的(AC)。

A.品种法B.分批法C.分步法 D.定额法E.分类法

4.下列哪些属于物流企业主要的作业(ABCDE)。

A.原材料搬运B.设备测试C.订单处理 D.物流会计E.定价

5.作业按照受益对象可以划分为(ABCD)。

A.单位水平作业B.批量水平作业C.产品水平作业D.能量水平作业E.批别水平作业

1.运输形式有(ABCDE)。

A.汽车运输B.铁路运输C.水路运输D.管道运输 E.空运

2.汽车折旧的计算方法通常可以有(BD)。

A.快速折旧法 B.使用年限法 C.双倍余额递减法D.行驶里程定额法 E.直线法

3.汽车运输成本构成内容按汽车运输成本性质可分为(BCD)。

A.不可控成本B.车公里变动成本C.固定成本D.吨公里变动成本 E.机会成本

4.远洋运输业务的特点有(ABC)。

A.航行时间长B.船舶吨位大C.未达应付账款多

D.不支付港口使用费E.不支付港口代理费用

5.航次运行费用内容包括(ABD)。

A.燃料费 B.速遣费C.单证资料费D.淡水费 E.船员培训费

1.下列哪些属于仓储对物流成本的负面影响(BCDE)。

A.避免缺货 B.机会损失 C.陈旧损失D.流动资金占用过多 E.保险费支出增加

2.下列属于仓储成本的有(ABCDE)。

A.仓储持有成本 B.订货成本 C.生产准备成本D.缺货成本 E.在途库存持有成本

3.企业一旦发生外部缺货,可能会导致发生(ACDE)。

A.延期交货B.企业生产停工C.失销D.失去客户E.失去商誉

4.仓储成本的控制方法有(ABCE)。

A.定量订货法 B.定期订货法C.ABC分析控制法D.节约里程法 E.JIT库存管理方法

5.下列方法属于销售存货的成本计算方法的是(CDE)。

A.永续盘存法 B.实地盘存法 C.先进先出法D.个别计价法E.加权平均法

1.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有(ACD)。

A.产品因素B.时间因素C.空间因素D.竞争性因素E.人员因素

2.按照流通环节分类,物流成本可分为运输成本、(ABCDE)、物流信息管理成本等。

A.仓储成本B.包装成本C.装卸搬运成本D.流通加工成本E.配送成本

3.仓储成本主要包括(ACDE)。

A.仓储持有成本B.分拣费用C.订货或生产准备成本

D.缺货成本E.在途库存持有成本

4.按照物流运输、仓储、包装等物流的功能进行成本分类的方法,大体上分为(ABD)。

A.物品流通费B.物流管理费C.供应物流费D.信息流通费E.销售物流费

5.包装成本构成一般包括(ABCDE)。

A.包装材料费用 B.包装机械费用C.包装辅助费用D.包装人工费用E.包装技术费用

1.物流成本管理按其目的和方法可以分为(BC)。

A.物流成本决策 B.物流成本控制C.物流成本降低D.物流成本分析 E.物流成本核算

2.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有(ABCDE)。

A.物流成本预测B.物流成本计划 C物流成本核算D.物流成本分E.物流成本决策

3.物流成本管理的新模式有(ABCD)。

A.成本意识模式B.成本避免模式C.成本节省模式D.成本效益模式 E.成本管理模式

4.物流成本降低的主要途径有(ABCDE)。

A.物流合理化B.提高物流速度C.共同配送

D.建立信息系统E.优化物流服务水平和成本水平

5.物流成本管理的要点有(ABCDE)。

A.确定成本管理对象B.制定成本管理标准

C.实行预算管理D.实行责任成本管理E.推行物流管理现代化

三、判断题

1“黑大陆”学说是一种历史学的研究结论。(F)2物流成本是以物流活动的整体为对象。(T)

3在许多企业中,仓储成本是物流总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成本的高低常常取决于

仓储管理成本的大小。(T)

4.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建立成本考核制度可以降低物流成本。(T)

5.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费用随着信息流量的变化而变化。(F)

6.存货的成本减少,也可以减少缺货成本,即缺货成本与存货成本成正比。(F)

7.高水平的物流服务是由高水平的物流成本作保证的。(T)

8.企业物流成本是原材料成本之外的最大成本项目。(T)

1.“物流成本冰山说”的观点体现的是企业所掌握的物流成本,只占企业物流成本的一小部

分,大部分物流成本并未被管理者所认识。(T)

2.降低物流成本可以以牺牲物流服务质量为条件。(F)

3.物流成本管理的前提是物流成本计算。(T)

4.物流成本控制涉及企业的全部物流活动。(T)

5.加强物流成本管理可以改进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T)

6.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宏观意义和微观意义两方面。(T)

7.物流成本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是微不足道的一项内容。(F)

8.成本避免模式的基本思想是立足于预防,即时刻避免成本的发生

1.品种法是物流成本计算的最基本的计算方法,它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的物流活动。(T)

2.分步法在计算和结转各步骤成本时,可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T)

3.分类法和定额法通称为辅助方法,它们能单独使用。(F)

4.分批法又叫订单法,是指以产品的批别(物流作业批次)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

用,计算产品(物流作业批次)成本的一种方法。(T)

5.成本动因可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两种。(T)

6.为减少工作量,可以把不同动因物流作业合并,建立物流作业中心。(F)

7.对现在和将来重要的物流作业应单独设为一个物流作业中心。(T)

8.每个职能部门中,功能明确的物流作业一般是2~10个。(T)

1.物流运输过程不增加产品的使用价值。(T)

2.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要通过成本降低率来进行。(F)

3.集装箱车成本的计算单位是“千箱公里”。(F)

4.汽车运输固定成本是指无论运输距离长短和运量大小,成本水平总是固定不变的那部分成本。(F)

5.沿海运输业务通常指国际航线运输业务,其航行时间较长,运输距离较长,因此,其成本计

算周期是按照月份来进行计算的。(F)

6.在汽车运输成本中,车公里变动成本是指随行驶里程变动的成本,如按营运收入和规定比

例计算交纳的养路费、运输管理费。(F)

7.大型车组、特型车的折旧计算方法多采用行驶里程定额法。(F)

8.船舶专为修理前往船厂和离开船厂的航行时间属于船舶非营运期,在计算运输成本时要扣

减这部分成本。(T)

9.汽车运输企业的保本点运输周转量是指目标利润为零,也即盈亏平衡时的运输周转量。(T)

10.港口堆存费属于“集装箱固定费用”。(F)

1.仓储就是指库存。(F)

2.仓储环节可以有效地实现物流的增值服务。(T)

3.仓储成本是企业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F)

4.经济订货批量就是指订货成本最小时的批量。(F)

5.保险储备量越大企业的仓储成本越高,因此,保险储备量应越低越好.(F)

6.看板管理是进行货物分类控制的有效方法。(F)

7.先进先出法是先购进的存货先耗用或先销售,期末存货反映最早入库的存货成本。(F)

8.永续盘存制的核算工作量大,但核算手续严密。(T)

1.下列不属于汽车运输成本的直接费用的是(C)。

A.燃油费B.轮胎费C.车队经费D.定车司机的工资

2.汽车运输成本是以各运输车型的(A)为成本计算对象的。

A.运输业务 B.行程C.货物周转量 D.运输天数

3.下列属于按运输成本性质进行分类的是(B)。

A.不可控成本 B.变动成本 C.标准成本 D.机会成本

4.量、本、利分析法最重要的内容是计算(B)。

A.目标利润B.盈亏平衡点C.目标固定成本D.单位变动成本

5.汽车运输业务的成本计算期为(A)。

A.月度B.日期C.生产周期 D.航次

6.沿海运输业务的成本计算周期是(A)。

A.月度B.日期C.生产周期 D.航次

7.按航次计算成本的远洋运输业务,以(A)为成本计算单位。

A.千吨公里 B.千吨C.吨D.吨公里

8.船舶期租费要按照(D)计入船舶已完航次成本。

A.月B.季C.租赁天数 D.航行天数

9.集装箱以20英尺为标准尺寸,40英尺的集装箱换算为(B)标准箱。

A.2B.1.5C.1.8D.1.7

10.远洋船员的服装费属于(C)。

A.航次运行费用B.企业管理费用C.船舶共同费用D.营运费用

1.仓库租赁费属于(A)成本。

A.仓储B.运输C.流通加工 D.包装

2.企业由于缺货带来的损失属于(C)。

A.订货成本B.生产准备成本C.缺货成本D.库存持有成本

3.利息费用属于(B)成本。

A.仓储维护 B.资金占用 C.仓储运作 D.仓储风险

4.企业为生产一批货物而进行的更换模具的费用属于(B)。

A.订货成本 B.生产准备成本C.缺货成本 D.库存持有成本

5.如果客户同意在下一次规则订货时补充所缺货物,这属于缺货损失中的(D)。

A.失销B.失去客户 C.失去商誉 D.延期交货

6.以运输条件来看,一般运输条件便利,运输周期短的商品应保持(B)的库存量。

A.较大B.较小C.一般D.都可

7.“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是指(C)库存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

A.定量订货法 B.定期订货法C.ABC分析控制法 D.JIT库存管理方法

8.(A)货物应列为A类货物。

A品种不多,资金占用量大B.品种多,资金占用量小

C.品种多,资金占用量大D.品种不多,资金占用量小

9.物流企业购进商品的存货成本包括进价和(D)。

A.运输费B.装卸费C.合理损耗D.按规定计入成本的税金

10.平时只登记存货收入数,不登记存货发出数,而是在期末通过计算倒挤出存货发出数的方法属于(B)。

A.永续盘存制B.实地盘存制C.移动加权平均法D.个别计价法

1.物流成本的削减,对(C)具有乘数效应。

A.企业利润的减少B.企业资产的增加C.企业利润的增加D.企业资产的减少

2.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称为(A)

A.物流成本B.物流收益C.物流价值D.物流价格

3.一般来讲,产品的价值越大,对其所需使用的运输工具要求越高,仓储和库存成本也随着产品的价值的(B)。

A.增加而减少B.增加而增加C.增加而不变D.减少而增加

4.降低物流成本是企业的(C)。

A.“第一利润源泉B.“第二利润源泉” C.“第三利润源泉” D.“第四利润源泉”

5.著名的管理学权威彼得·德鲁克曾经讲过:“(C)是经济领域里的黑暗大陆。”

A.仓储B.运输C.流通D.配送

6.效益背反理论主要包括(D)与服务水平的效益背反和物流各功能活动的效益背反。

A.物流价格B.物流收益C.物流价值D.物流成本

7.产品密度越大,相同运输单位所装的货物越多,运输成本就(C)。

A.越高B.越低C.不变D.以上均不是

8.若在目标市场建立或租用仓库,也会增加库存成本。这是由于(B)因素对物流成本的影响。A.产品B.空间C.竞争性D.时间

9.现代物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追求(C)的最小化。

A.物流效益B.物流价格C.物流总成本D.物流价值

10.物流成本可以按其所处的领域不同可分为生产企业物流成本和(A)物流成本。

A.流通企业B.运输企业C.配送企业D.销售企业

1.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是追求(D)的最小化。

A.局部物流成本B.各个部门的物流成本

C.设备费、运输费、仓储费D.物流总成本

2.在计算物流成本之前,首先要明确物流成本的(A)。

A.计算范围 B.计算方法C.含义D.特点

3.伴随着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并体现物流活动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称为(B)。

A.物流价格 B.物流成本 C.物流价值 D.物流效益

4.物流成本管理的对象是(A)。

A.物流B.成本C.物流费用 D.运输费用

5.(A)是根据有关成本数据和企业具体的发展情况,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动趋势做出科学的估计。

A.物流成本预测 B.物流成本分析C.物流成本决策 D.物流成本核算

6.(B)是对物流过程的优化管理。

A.物流成本横向管理B.物流成本纵向管理

C.计算机管理系统D.物流成本综合管理

7.(D)模式是力求在工作现场上不消耗无谓的成本和改进工作方式以节约将发生的成本支出。

A.成本意识 B.成本效益C.成本避免 D.成本节省

8.(A)是在企业的物流活动中,针对物流的一个或某些局部环节的开支所采取的策略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物流成本目标。

A.物流成本的局部控制B.物流成本的综合控制

C.运输环节的控制D.物流过程的控制

9.物流成本管理的环节包括(D)。

A.运输B.包装C.仓储D.以上均包括

10.(B)是指运用预算的方法,设定成本费用标准,将实际物流成本(费用)与预算标准作比较,发现并纠正不利差异,提高经济效益。

1.物流成本费用的分配要遵循(C)原则。

A.相关性B.权责发生制C.受益D.重要性

2.物流成本计算程序的第一步是(A)。

A.确定物流成本计算对象B.审核和控制各项费用和支出

C.确定成本项目D.归集和分配物流成本

3.下列企业中(D)属于装配式多步骤生产。

A.发电业 B.纺织业 C.造纸业 D.汽车业

4.下列哪种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的物流活动,并且管理上不要求计算各步骤成本的物流企业(C)。

A.逐步分项结转分步法 B.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 C.平行结转分步法 D.分批法

5.在定额管理制度比较健全的企业中,为了加强物流成本的定额控制,还可以以定额成本为基础,计算出物流活动的实际成本,这种方法是(D)。

A.品种法 B.分批法 C.分步法 D.定额法

6.(B)成本计算方法的成本计算期要求与生产任务通知单的签发和结束相一致。

A.品种法 B.分批法 C.分步法 D.作业成本法

7.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是指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成本,可以以(A)成本项目,综合计入下一步骤的成本费用明细账中。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管理费用

8.下列方法中(C)各步骤不计算所消耗上一步骤的成本,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其他各项费用,以及这些费用中应计入到最终物流作业总成本的“份额”。

A.逐步分项结转分步法B.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 C.平行结转分步法D.分批法

9.一项作业一般不多于(C)个密切相关的操作。

A.5B.10C.15D.20

10.能够引发发货部门物流成本发生的成本动因是(B)。

企业物流成本的战略成本动因分析 篇3

关键词:战略成本动因;物流成本;企业

引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市场上的一些企业越来越注重对物理成本的控制以及提升物理系统的服务水平。物理成本作为以往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黑色地带”,受关注的力度较少,企业的物流成本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战略成本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因是影响企业物流成本的基本因素,必须得到有效控制。

一、物流成本的战略成本动因及其类型分析

(一)企业物流系统的内部战略成本动因分析。(1)投资性战略成本动因。一般而言,投资性成本动因是在企业物流系统的建设时就应该确定,不宜经常性的调整,主要包括了物流设施的位置和刚性布局、物流固定资产的技术水平两种。一是物流设施的地理位置和刚性布局。合理的物流配送中心位置,虽然能增加土地成本,但是会提高物流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刚性布局主要包括了仓库大门的位置、月台位置等一时难以变动的设施布局。二是物流固定资产的技术水平。这主要是指在企业的物流系统中,各种设施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先进性。(2)经营性战略成本动因。经营性成本动因与投资性成本动因相比,调整的成本更低,因此也就更容易调整,主要包括了物流资源的利用率、物流作业质量、物流人员的综合素质、物流系统中的软技术和非刚性布局等。物流资源的利用率上,利用率越高,物流作业的成本就越低,物流资源包括了物流设施和物流人员等。物流作业质量上,物流作业的质量越高,物流作业成本就越低,如良好的包装能降低产品对仓储和运输的要求,进而降低仓储和运输的成本。物流人员的综合素质上,物流人员综合素质越高,工作效率就会越高,物流成本就会下降,相应的物流作业质量会得到比较可观的改善。

(二)企业物流系统的外部战略成本动因分析。(1)产品特点。产品特点是指产品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选取和采购、产品性质、产品密度、产品质量、产品加工工艺与流程、产品价值、产品的易损性等[1]。企业物流以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成品为对象,对不同特点的产品实施物流会产生不同的成本,如越容易损坏的产品,物流成本就越高。(2)物流服务水平。物流服务水平反映了企业的客户对企业物流系统和物流作业服务的具体评价和要求。一般而言,客观要求的服务水平越高,物流系统的投入成本就越高。(3)制造中心的选址与生产布局。企业制造中心的选址对企业物流成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制造中心与客户和主要供应商的距离、制造中心所在地区的外部自然环境等;生产布局方面,企业应该合理安排不同工序车间和设备的位置,建设不同车间之间的距离,降低物流成本。(4)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为了保障企业产品的供应率和生产的正常运行,如果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想不密切,合作松散的话,企业的物流成本就会增加。反之,如果企业与上下游企业联系密切的话,就能以订单为驱动力进行生产和采购,进而减少物流在运输上的资金投入,降低物流成本。一般而言呢,上下游企业主要是制造企业的供应商和销售商。

二、各类战略成本动因之间的关系

整体而言,在企业物流成本的各类战略成本动因中,外部成本动因处于决定性地位,而内部成本动因影响着外部成本动因,见图1。

图1  企业物流成本的战略成本动因关系图

由图1可知,企业物流成本的内部战略成本动因受产品的特点和物流服务水平影响,物流设施的刚性布局和地理位置的选择受生产布局和制造中心选址影响,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联系影响着内部战略成本动因中各项经营性成本动因。在内部战略成本动因中,投资性成本动因影响了物流系统的硬件条件,决定了物流系统的固定成本;经营性成本动因影响了物流系统的软件条件,决定了物流系统的可变成本[2]。在经营性成本的动因中,各类动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如物流系统中合理化的非刚性布局能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和物流的质量;软性技术的使用能有效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物流质量和物流人员的素质;提高物流资源利用率能增加物流人员的工作经验,提升物流人员的综合素质,而物流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能促使物流质量的提高。

结语:总之,战略成本动因作为导致企业物流成本发生变化的根源性成本动因,对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产品特点、物流服务水平、物流作业质量、物流人员素质等都是影响物流成本的重要战略成本动因,企业在运营管理中,必须针对这些战略成本动因采取相应有效的对策,以更好的控制企业的物流成本,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长征.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和措施[J].中国商贸,2014,25(21):11-12.

物流系统成本 篇4

危险品, 通常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毒性、腐蚀性和放射性等危险性的化学物质。这些危险品在一定条件下是安全的, 但因某些因素的影响, 也会在存储、运输、装卸搬运等环节发生燃烧、爆炸、中毒等事故。这些事故的影响通常是巨大的, 且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危险品的运输和仓储中承担了较为重要的任务, 其运输和仓储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了企业的高度关注。而企业物流系统安全事故的出现不仅会降低企业本身的收益, 而且可能会影响人民的生命、财产乃至全社会的稳定。因此, 对企业物流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和加强就显得尤为必要, 而企业在决定物流系统安全性上投入的金额时, 通常会面临成本和效益相互矛盾的问题, 如何去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 确定合理的投资额以使得企业综合效益最大。

2 成本和效益的含义

企业的物流系统成本具有难以识别性, 人们往往只是认识到物流成本中非常局限的一部分, 而大部分的成本是难以观察和识别的。物流成本通常分为物流运作成本、物流管理成本、物流信息成本。物流运作成本涉及到企业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以及配送所带来的成本。物流管理成本是指一定时期内, 企业为完成物流管理活动所发生的全部费用。物流信息成本是指一定时期内, 企业为完成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等活动所发生的全部费用。

企业物流系统的效益也具有难以衡量性的特点, 其收益主要来源于时间效益、空间效益、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运营成本的节约等, 效益通常是多方面的。而在本文中所研究的成本是指企业为了增强物流系统的安全性运营而投入的成本, 效益是指投入资金由此所带来的各类危险性事故发生的损失值的减少。

3 成本效益模型的建立

本文以物流管理中经常提到的二律背反原理作为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二律背反指的是物流领域普遍存在的两种物流要素、物流活动或物流职能之间损益关系相互矛盾的现象。较为常见的是物流成本的二律背反。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运输服务水平的增强, 运输成本不断增加, 而运输服务水平的提高帮助企业进一步降低库存成本。但是对于企业来说, 所追求的是总成本的最低, 因此企业需要确定最佳的运输服务水平从而使总成本最低。

本文所建立的模型是为了解决物流系统安全运营投入的成本和由此带来的收益之间矛盾的问题, 当企业在物流系统安全性运营方面增加投资, 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各种危险性事故等发生所带来的所失, 也就是效益的提高。投入的成本越高, 带来的收益也越高, 但是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并非一味的加大安全运营投资就可以降低总运营成本, 因此有效地对成本和效益进行协调使得总成本最小显得尤为必要。

3.1 模型的假设

(1) 事件Ai发生的概率以及事件Ai发生造成的期望损失都是关于投入资金x的函数。

(2) 在物流系统安全运营上投入的资金越多, 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越小, 事故发生时所造成的期望损失也越小。

3.2 符号的说明

x:企业F在物流系统安全运营上投入的资金x;

Ai:造成企业物流系运营出现问题的事件, i=1, 2, ...n;

pi (x) :事件Ai在投入资金x时发生的概率;

E (Li|x) :在投入资金x时事件iA发生造成的期望损失;

f (x) :总的期望损失。

3.3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总期望损失方程式建立如下:

总期望损失由投入的资金和安全性事故给企业带来的期望损失两部分构成, 模型建立的目标是使总期望损失最小。我们通过对x求导, 并令导数为0, 从而得出最佳的投资额x的数值。求导结果如下:

3.4 图形解释

从图2中可以看出, 总的期望损失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所要确定的便是总期望损失函数曲线的最低点, 也就是最佳的投资水平。

3.5 模型的说明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pi (x) 和E (Li|x) 的含义。pi (x) 是一个主观概率, 是基于评估者对于事件发生的概率的基本认识。在这个模型中使用主观概率是因为客观概率是客观存在的, 比如说扔一枚硬币, 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是1/2, 这是通过多次重复的试验而得到的一个数值, 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大, 频率趋于一个稳定值, 这个值便是概率。而在该模型中, 由于资金投入所导致的安全性事件发生的概率是无法通过大量的试验来得知的, 所以选择的是主观概率。期望损失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是基于评估者对事件Ai发生造成的期望损失的评估。

其次所要明确的是pi (x) 和E (Li|x) 的函数曲线是如何确定的。企业的评估者根据个人的背景知识以及历史数据, 对于不同的投入值x赋予概率值, 通过不断地对于x赋予概率值, 最终可以得到一条关于x的平滑曲线, 该曲线便是概率曲线。同样地, 期望损失的函数曲线也可以通过对x赋予不同的值, 根据评估者的背景知识和历史数据, 得到事件Ai发生时的期望损失值。

3.6 模型的总结

成本效益分析模型是一个在实际的企业物流系统风险管理背景下的基本投资模型。当决策者考虑在减少运营风险时成本和效益之间的矛盾时, 该模型对于企业的决策者来说具有指导意义, 它为决策者提供了一种研究最佳投资额的方法, 帮助企业实现损失的最小化, 从而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并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竞争优势。

4 总结

危险品物流事故具有低概率、高危害的特性, 而事故一旦发生, 将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也会给社会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 对物流企业来说, 加强物流系统的安全性显得尤为必要。而企业在加强物流系统安全性问题上会存在成本和效益相矛盾的情形, 有效地建立成本效益分析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地去解决这个问题, 从而实现整体收益的最大化, 帮助企业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增强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杨头平.企业物流系统成本分析与控制优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8.

[2]物流管理专业系列教材编写组.物流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物流成本管理论文 篇5

物流的成本管理是企业物流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针对目前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解决思路。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当企业在降低产品成本(第一利润源)和提高市场销售额(第二利润源)都已经达到了相对的发展极限后,企业把眼光转向了物流领域。有数据表明物流成本的比重在企业中逐年提高,比如20世纪70年代,美国商品的全部物流费用就占了商品总价值的一半以上,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目前一般物流成本也占商品总成本的一半以上。

现代物流应运而生,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泉”,就是因为在流通领域存在很多不应有的费用支出。而物流要真正成为第三利润源就必须要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把物流成本降下来。可以说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做好物流成本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物流成本及管理的概念、特点、问题进行探讨,并尝试提出对策。

一、物流成本及物流成本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物流成本是指产品的空间移动或时间占有中所耗费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的说,它是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搬运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保管以及信息处理等各个物流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总和。

物流成本管理则是通过对物流活动的管理达到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

由于物流成本不是面向企业的经营结果,而是面向客户服务过程的,所以,物流成本的大小就具有以客户服务需求为基准的相对性特点。这是物流成本与企业其他成本在性质上的最大区别。物流成本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会计核算信息的不对称性

我国企业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主要是按照劳动力和产品来分摊企业成本的, 企业多数物流成本通常混杂在制造成本、销售成本和一般经营费用当中,没有单独的科目来核算物流成本,因而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做出准确的计算与分析,使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无从下手。

2、物流成本消减具有乘数效应

即因物流成本减少而产生的效益要大于物流成本本身所减少的数额。这说明物流成本的消减,对企业利润的增加具有乘数效应。

3、 物流成本横向比较困难。

目前,企业是根据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物流成本,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各企业间无法在物流成本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也很难使企业在对比中提高。

4.、物流成本的效益反背规律

虽说成本费用之间都存在效益背反规律,但在物流成本中最能体现这种规律,例如当订货成本费用增加(减少)时,相应的库存成本费用就会减少(增加)。因此,在进行成本费用筹划时就必须考虑整体的最佳成本费用。

二、 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物流管理起步较晚,对物流成本管理的认识和方法研究不够,因此,我国企业的物流管理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物流成本及其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首先,物流成本包括很广泛的内容,并非我国企业界普遍认为的物流成本就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所发生的相关成本或是一般企业发生的运输费用。其次,对物流成本消减具有乘数效应的特点理解不深。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对物流成本进行科学界定和核算,致使隐含的物流成本乘数效应不能体现,企业对其重视不够。

2、缺乏科学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政策指导

我国物流成本核算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对物流成本没有分列记账。 (2)对于物流费用的核算方法失误,不能从外部把握企业实际的物流成本。(3)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分散进行。无法得出产业平均物流成本值。(4)对物流成本的组成不能清楚地划分。(5)不能从销售关联角度清楚地划分计算分类项的物流成本。 (6)没有从物流的“收益递减”法则来对物流成本进行管理。

3、缺乏相应的方法体系

由于没有相应的政策指导,大多数企业把采用计算机和网络加强联系以及时了解物流情况看作物流成本管理的全部。

三、物流成本管理的对策

1、改变思想观念,树立现代物流理念

我们要改变传统观念,就要学习现代物流思想,只有对现代物流思想有了深刻认识,才能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

2、优化企业物流流程。

设置专门的物流管理的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物流管理方法,有效管理企业物流成本。

3、实现业务流程再造。

为适应竞争态势,物流管理部门必须进行以市场、客户为导向的流程再造,变职能管理为流程管理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客户、以客户评判作为服务考核结果、体现运作效率和效果的流程,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4、恰当选择物流模式。

物流模式大致可以分为自营物流、物流联盟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以物流成本最小化为最终目标,从企业的资金实力、管理能力、物流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及物流市场的交易成本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权衡,选择物流模式。

5、实施产品制造全过程管理。

为了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企业管理应从过去关注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转向关注从客户到供应商的产品全过程跟踪管理。

6、建立统一的物流成本制度,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

在现有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对物流费用单独核算,增设“物流成本”科目,通过明细核算,做到经济责任明确,提高可控成本的可控性。

7、构筑现代物流信息网络系统。

局部物流效率优化无法保证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成本上的优势,因此,企业必须借助于现代化信息系统的构建,把物流系统内部各功能要素和外部的战略伙伴有效地联系起来,从整体上降低物流成本。

8、强调物流成本的绩效考核。

物流成本管理的好坏,需要有一个科学的绩效考核系统。通常,有效的物流成本绩效管理要具有以下六个特征:

(1)需要与企业的竞争战略相一致。

(2)需要具有平衡性与全面性。

(3)需要以内外部标杆作为绩效目标的基础。

(4)具有积极性和可行性。

(5)考核指标高度可视化,受到企业全体员工的监督。

物流系统成本 篇6

当前配送线路的基本情况

伴随社会进步、烟草行业的持续性发展,卷烟营销面临着前所未有机遇和挑战:烟草营销网络的形成、发展和壮大,越来越多的客户成为烟草公司卷烟营销的对象,原有的卷烟营销思路和方法也逐渐与烟草现有的营销现状产生矛盾。按照营销的4C理论,对于买方成本的控制是提升公司营销能力和盈利水平的重要手段。复杂的地貌和相对分散的卷烟零售客户分布,使公司卷烟配送工作不得不面临的客观限制条件。

随着公司的发展,和卷烟销售网络的进一步发展、辖区内卷烟零售客户数量的增加,部分线路出现了运力吃紧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之相关的卷烟销售方面的问题一个个浮出水面,摆在了公司卷烟营销管理部的面前。

分析问题:

从反映的情况来看,公司卷烟营销面对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客户在不同访销日的分配不够合理;配送线路不合理,部分线路过长,部分车辆在部分时段配送工作量太大;销售计划受卷烟配送量的限制,不利于均衡销售;不同拜访日的客户因为销售计划的变化,得到卷烟数量不合理,产生了部分客户对于公司销售不满的现象。

从表面上来看,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上文提到的复杂的地貌和相对分散的卷烟零售客户分布;二是公司发展的零售客户数量的增加(由1100多户发展到1300多户)和公司营销网络在辖区中的扩展和向山区的延伸。

但是公司现有18辆送货车,按照每辆100万支的额定装载量,每天的送货量在600万支左右。问题的症结不在现有的卷烟配送能力上,而公司在物流流程和资源应用上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往,送货都是县、自然村为单位,进行线路的划分。按线路进行访销。由于各地方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同,新增的卷烟零售客户数量也不同。而客户增长较多的线路,访销、送货压力就大,客户增加较小的线路,访销、送货压力就小。所以造成部分线路送货压力过大,同时,又有部分线路的物流资源处在空闲状态的现象。

不合理配送的表现形式

资源筹措不合理。配送是通过筹措资源的规模效益来降低筹措资源成本,从而取得优势。

库存决策不合理。会增加客户实际平均分摊库存负担,也会使社会财富积压,造成浪费。

价格不合理。配送的价格应低于客户自己进货、提货、运输、入库之成本总和。

配送与直达的决策不合理。一般的配送总是增加了环节,批量大的商品由供应商直接送货更经济。

送货运输不合理。车辆达不到满载、即时配送过多、过频、对流、迂回、無效、重复等运输都不合理。

经营观念不合理。经营观念不合理会损害配送企业的形象,配送优势也无从发挥。

卷烟配送线路优化难点及具体措施

卷烟配送线路优化难点。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公司卷烟营销发展的问题,公司专门召集了全部卷烟营销战线的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电访情况:按照国家局对于电访员工作的规定,一个电访员一天可以访问130户零售客户,按说现在公司有1300多个零售客户,按照分三批进行访销的方式一天平均有430多户,公司的12名电访员,应该能够完成访销任务。但是,由于一、四访销日和二、五访销日中访问的客户在客户总数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每逢这几个工作日,我们都要加班加点进行电访,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拜访当日全部的零售客户。要完成卷烟销售任务难度相当的大。”

配送情况:公司的卷烟销售时大时小:有的时候车辆要超载行驶,在个别特殊的时候还要在市场和仓库跑两趟。但有些时候,有部分的车辆却基本没有什么装载,在跑‘空车。就拿周五来说,跑城网的车由于送货的对象基本是四类户,一辆车拉上30-40万支烟就跑上一趟,但是跑县上的辆车,单单在路上就要消耗接近3-9个小时的时间,卷烟配送量大又要在不同的县之间迂回送货,压力相当大。

卷烟销售情况:随着公司客户数的增加,公司的货源分配在市区客户和县区客户之间的分布不均横程度加大:在对市区进行电访销售时,每天430多万支的销售计划基本上是可以保证全部完成的。而在对县区的电访销售中这个比率则基本在50-60%之间徘徊,日销售变化量太大。”

只有从公司的卷烟配送方式上动手,优化工作方法,理顺货流通道,将线路精确到户,本着均衡分配,效率最优的原则,进行单车运输总量的测定,将送货线路进行调整。

卷烟配送作业的执行

配送计划的执行

按配送计划组织进货。当配送点库存商品数量不足或不符合配送计划时,要根据配送计划组织进货。

配货发运。仓储理货部门按配送计划将客户所需的商品进行分货、加工和配货,进行适当的包装。按配送计划将各客户的商品组合、装车和发运。

送达。安全、经济、高效地将商品送达客户,并由客户在回执上签字,交财务部门结算。

实施及时化作业JIT(Just ln Time)。配送中心及时化作业是指商品适时、实时和即时地调配,不超前、不等待。

配送中心及时化作业:生产供应及时化;传递信息及时化;送达及时化;库存管理及时化。

卷烟配送线路优化的实施。为了有效地降低了物流配送成本,不断提高了配送效率,按照“突出服务、注重效率、优化流程、提高素质”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挖掘潜力,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积极对配送线路进行合理优化整合,特制定送货线路优化管理办法,具体如下:

线路优化实施的基本原则:科学分析,注重实效的原则。操作便捷,可行性强的原则。优化配置,节约成本的原则。安全及时,优质高效的原则。

确定目标:以效益最高为目标的选择,计算时以利润的数值最大为目标值;以成本最低为目标的选择;以路程最短为目标的选择;当成本与路程相关性较强时,以吨公里最小为目标的选择,在“节约里程法”的计算中,采用这个目标。

配送绩效估

配送绩效评估可以通过人员利用率、车辆利用率等评估指标来反映。

人员利用率。评估配送人员的工作分摊(距离、重量、车次)及其作业贡献度(配送度),以衡量配送人员的能力负荷与作业绩效,确定是否增添或减少司机人手,在保证安全驾驶和成本控制之间取得平衡。

人员利用率可以用以下指标评估:

人均配送量人均配送量=配送量/配送人员数

人均配送体积重量人均配送体积重量=配送总体积重量/配送人员数

人均配送距离人均配送距离=配送总距离/配送人员数

人均配送吨公里人均配送吨公里=配送总吨公里/配送人员数

人均驾驶时间人均驾驶时间=总配送驾驶时间/配送人员数

车辆利用率。评估和设置最佳的配送车辆产能负荷,以避免折旧、损耗速度过快,以及可能发生的额外成本(过高的维修费、耗油费),并用来判断是否应增减送车数量。车辆利用率可以用以下指标评估:

平均每台车配送金额平均每台车配送金额=配送总金额/总配送车辆数总配送车辆数=自有车数+外用车数

平均每台车配送吨公里和平均每台车配送距离平均每台车配送吨公里=配送总吨公里数/总配送车辆数

平均每台车配送距离=配送总距离/总配送车辆数

满载车次比率满载车次比率=满载车次/总配送车次此指标反映对车辆的空间利用率。

空车率空车率=空车行驶距离/配送总距离

物流系统成本 篇7

逆向物流能够为企业及其供应链带来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 不少国家和企业已经从逆向物流中得到了巨大的利益, 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一、逆向物流成本发生流程分析

我国的物流成本约占G D P产值的25%。在劳动力成本、物流资源成本、设备成本均效率相对不高的情况下, 供应链中显然会产生巨大的隐含成本, 这其中除了库存成本的因素之外, 导致成本畸高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反向物流成本.下面以家电产品为例, 对逆向物流成本的发生流程进行分析: (1) 回流物品的资源化选择可分为以产品回收为特点的再制造和以材料回收为特点的再循环, 其中因再制造能够最大化回收原产品的附加值, 是最优化的资源化形式.不同的资源化选择方式对逆向物流的要求不同, 其中, 再制造要求物流中保证末端产品的完好性。如对家电产品因非合同原因或个别配件不合格引发的商品退回, 就会对回流产品有很高的包装要求。另一方面, 对于废旧家电的再循环则需要尽量减少末端产品的运输体积和运输成本, 可以预先根据材料的各种形状进行必要的拆解分类并建立低成本的运输通道。 (2) 末端产品在用户认定报废后, 通过用户运送或者收购人员 (企业员工或第三方物流企业) 收集的形式被运送到收集点。根据产品的品质情况和法规规定, 采用不同的计费方式。例如报废家电由用户将其送到最近的回收处理中心, 或企业上门去取 (收费服务) 。然后经评估师评估, 决定先决定该家电产品是否具有可再制造性, 如有, 则对末端产品进行合适的包装和储存;如不具有再制造价值, 则评估其是否具有可再循环性, 如果有, 则进行必要的拆卸、分类, 减少产品体积, 明确运送目的, 将相同材料的零件包装后储存, 如不具备资源化价值, 则直接进入环保处理。末端产品形成批量后, 根据资源化工厂的需求情况, 及时运输, 以保证资源化工厂生产中对末端产品的需求, 这里的每个环节都可以根据适当的成本动因对相应的作业成本进行计算和归集。

二、逆向物流系统体系结构

1、逆向物流系统的结构特征

从物品反向流动本身来看, 逆向物流系统结构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系统的高度复杂性。从消费者或终端市场退回或回收的商品在时间、地点、数量、质量和类别上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从而增加了系统对逆向物流有效控制的难度。此外不同物品的物流还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 这也会进一步增加系统的复杂性。 (2) 系统目标的多样性。即系统结构的设计除了要满足效益成本和供应的要求外, 还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国家行业标准等因素。 (3) 系统具有天生的供需失衡本性, 即回流物品的供应常常与生产商的需求不匹配。 (4) 系统具有“从多到少”的特性, 即系统物流从多个方向向着少数地点汇聚.回流物品是逆向物流的原材料, 这一点与正向物流系统是不同的。

2、逆向物流系统的体系结构

(1) 对逆向物流成本发生起点进行控制。在逆向物流流程的起始入口, 建立完善的电子产品评估检验指标体系和培训高素质员工, 对有缺陷或无依据的回流物品进行审查, 加速逆向物流流程。首先要辨识退货原因, 如积压返运原因、产品质量原因、非正常合同原因等;其次, 在检验退货时, 根据公司退货政策, 仔细核对退货单据注明的退货原因是否与实际相符, 确定退货的必要性和成本, 降低无谓损失。第三, 将退货检验视为一项常规性工作, 随着企业产品线扩展和新品种开发加快, 应及时将产品更新信息传递给逆向物流检验人员, 定期进行质量知识和标准的培训, 减少“隐性流失”。 (2) 构建低成本逆向物流传输网络。建立分层次集中式回流物品处理中心, 这是逆向物流系统高质量运营的物质基础和前提。逆向物流追求不同层次的目标, 例如:资源缩减、重复利用、再生循环、废弃处置等.逆向物流首先强调产品生命周期的资源缩减, 使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活动量最低化;其次是重复使用, 物流管理者应尽量使产品零部件的材料本身的形态被多次重复使用;再生循环是经过物理或化学处理后, 使废弃材料再资源化的过程;废弃处理才是最后的选择.因此, 要根据企业产品回流的不同层次的目标, 从成本效益最优化出发来分层次建立必要的一级、二级甚至更多层级的回流物品处理中心, 利用低成本运输通道进行连接, 并据此建立树状逆向物流运送网络。 (3) 建立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为了更好地管理逆向物流, 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自动采集回流物品信息, 进行归类和分别处理, 直接跟踪回流过程及处理成本, 对每次回流物品原因及最后处置情况编订代码, 统计回流商品的回流率、再生利用率、库存周转率等, 以便管理者进行实时跟踪和评估。在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基于供应链思想设计的信息系统还能实现制造商与销售商间共享退货信息, 为服务商提供包括质量评价、产品生命周期在内的各类营销信息, 使退货在最短时间内分流, 为企业节约大量的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

企业实施逆向物流战略决策时, 应对产品回收的成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作周密分析论证, 同时要考虑到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另外, 逆向物流业务是由供应链上各企业共同运作的, 因而企业要与供应链上其他企业充分协商, 并结合整个供应链的业务能力集体做出决策。总之, 在实施逆向物流战略时, 只有做到科学决策、周密计划、精心组织, 企业才有可能实现其预期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宇, 唐春勇.逆向物流的有效管理策略分析[J].软科学, 2004, 18 (1)

基于系统化的物流成本控制 篇8

1 物流成本及其控制

1.1 物流成本涵义

企业物流成本是指产品在空间位移(包括静止)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资源的货币表现,是物品在实物运动的过程中,如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1]。

其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伴随着物资的物理性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设施的费用;二是物流信息的传送和处理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和设施的费用;三是对上述活动进行综合管理的费用。具体包括:从事物流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及各种补贴;物流过程中的物质消耗;物资在运输、保管过程中的合理损耗;再分配项目的支出;在组织物流的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费用;由产品空间运动引起的费用等。

1.2 物流成本控制

1.2.1 涵义

物流成本控制是指根据计划目标,对成本发生和形成过程以及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和条件施加主动的影响,以保证实现物流成本计划的一种行为。通过物流成本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2]。

1.2.2 系统角度分析

所谓系统化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要素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且实现特定功能的整体特性。只有按照物流系统化的理论去重新研究分析物流各环节的成本控制,方可避免企业仅满足于降低局部成本,而忽视物流的系统观给企业带来的实质性的成本效应。

而大多数企业对物流成本控制采取的途径主要是对物流成本进行局部控制。物流成本的局部控制就是在企业的物流活动中,针对物流的一个或者是某些局部环节的支出所采取的策略和控制,以期达到预期的物流成本目标。而物流成本概念是一个系统性的概念,将它割裂开来进行局部性的控制,将难以达到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增效挖潜的目的。

2 用系统观点建立物流成本控制目标函数

目前,国外用成本理论等多种方法来研究、评价企业成本控制,但它们无一例外的用企业或企业行为的某一侧面的研究来代替整体,而往往忽视了物流服务作为一个企业大系统在多方面、全过程中各环节、各方面优势组合。这往往令企业管理者在全面观察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现状、控制效果和发展趋势时找不到一种系统、全面、逻辑性强的方法,缺乏一套完整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的方法。由于构成物流成本的元素众多,各种费用互相关联,工作千头万绪。所以要让管理者合理地、全面地控制企业物流成本,就必须从系统观出发,明确任务,确定工作优先级,有序受控地开展,最终获得系统的利润。

2.1 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模型———以制造业为例

由于行业域不同因而物流成本构成也不尽相同。作为特定行业的生产企业———制造业,其物流成本控制较为匮乏。而为了实现制造业物流总成本最小化,协调企业各物流环节之间的矛盾,实现物流成本的系统化控制十分必要。根据制造业物流系统组成,应该在采购、储存、生产、销售等主要环节进行成本控制管理[1]。

2.1.1 采购成本控制

采购成本高低对物流总成本的大小有重要影响,因此制造业采购部门应设法降低原材料在采购中的各项费用。采购部门内部应该确定中长期生产目标,明确品牌规划,选择诚信可靠的供应商,并且根据各方面情况,采用科学方法确定采购时机与采购批量,以降低采购成本。采购部门在追求其自身部门最小成本化的同时,也受到控制中心的控制,以降低总成本为最终目标[4]。

2.1.2 存货成本控制

大多数仓储成本不随存货水平变动而变动,而是随存储地点的多少而变。仓储成本包括仓库租金、仓库折旧、设备折旧、装卸费用、货物包装材料费用和管理费等。而存货持有成本包括存货资金占用成本、存货服务成本、存货风险成本和调价损失等。对于企业而言,要严格的控制其仓储成本,并且追求最佳的就是“零库存”,但是为了满足市场的供需变化,不影响其销售和生产必须合理控制其存货量。

2.1.3 生产过程成本控制

生产过程成本控制,关键是控制和减少生产源头的浪费。生产部门不仅可以节约物料消耗,还可以降低相关水、电费用开支,降低流动资金成本;加强各环节质量管理,减少次品数量,降低返工成本,达到节约生产总成本的目的[4]。但是作为一个控制点,控制中心要合理的调整其费用,使其总体最优。

2.1.4 销售成本控制

销售部门应该选择合理的包装、搬运、运输方式,尽量降低其销售成本。但是也不能盲目的追求局部最优,应该从整体出发考虑,比如漂亮的包装会增加销售量和增加服务质量,但同时也会增加其包装费用,两者往往是矛盾,这就需要控制中心采取整体最优的措施。

2.1.5 客户服务成本控制

很多制造企业都设有客户服务部门。通常是为客户服务:售前免费咨询和售后服务等。这个部门增加了企业的开销,但是它间接地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吸引了更多的客户。该部门也受控制中心影响,在满足整体最优的基础上,来实现其部门的局部最优。

2.2 目标函数

物流成本控制是个系统工程。物流系统成本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规律。即通常所说的“二律背反”。“效益背反”指的是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矛盾。即当某一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存在另一个或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也如此。比如就储存和运输(即包含在销售成本)两个环节而言,各自都有自己的最佳方案。追求储存的合理性,则会牺牲运输的合理性,也就是一方成本降低,而另一方成本增大。在考虑减少仓库数量时,显然是为了降低保管费用,但是在减少仓库数量的同时,就会带来运输距离变长、运输次数增加等后果。从而导致运输费用增大。如果运输费用的增加部分超过了保管费用的减少部分,总的物流成本反而增大了。这样减少仓库数量这一措施就没有意义了。所以物流成本得以降低的关键在于从物流的整体来考虑,而不是片面的强调某一环节。本文提出:制造业主要是从采购、仓储、生产、销售和客户服务五个控制点来调整其物流总成本,使其物流总成本到达最小值时,同时其五个控制点的成本也是相互约束的。

这里就应用了运筹学知识,建立了以物流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5][6]。

目标函数说明:该函数是以五个控制点为节点,把其控制点内部的物流成本作为局部控制。而控制中心则整体控制五个节点,使其物流总成本最低。但是应注意物流成本各项目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物流成本中某一项目的变化将会影响其他组成项目,从而波及物流总成本发生变化。所以控制中心则运用该目标函数来调整,当某一环节成本改变,则会影响另外一个环节成本改变,只要两则加起来在合理范围内使其总成本最低就好。如果两个环节相互影响则用约束条件(1);如果是三个环节相互影响则用约束条件(2);如果四个环节相互影响则用约束条件(3)。根据约束条件限制,调节各个控制点成本花费,是其总成本最低。例如:调整结果可能运输成本不是最小的或者库存成本不是最小的,但是运输和储存加起来总成本一定是最小的。

3 系统化降低物流总成本的对策

本文是将制造业整个运作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并由五个控制点组成了物流成本控制系统。只有通过不断优化物流成本控制系统的结构,才能实现物流成本控制系统的最大效应,最终实现企业物流总成本最小化。

3.1 采购与生产环节的合理衔接

实际中各部门可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很难使物流系统的运作协调一致。企业整个物流活动缺乏连接,就容易出现断流现象。避免因原材料供应大于生产需求,造成额外的库存成本,以及因原材料在数量、质量、时间的不合理供应造成的生产能力的闲置浪费,从而增加了两者总成本。所以必须合理地衔接采购和生产环节,使其供应量与生产需求量趋于平衡。

3.2 销售与生产环节的协调控制

部门之间如果不能合理地协调控制,可能就会造成其他环节的成本增加。产销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上保持一致性,物流运作过程才能顺畅,才能降低物流成本[1]。生产的产品越多,所需要的仓库越多,如果销售环节不能按时完成销售任务,必然增加库存成本,这样就会造成仓储环节的成本增加。

3.3 供应与销售环节的交叉控制

销售与供应环节经常发生交叉,这样可以采用共同装货,集中配送的方式,把外销商品的运输与从外地采购的物流结合起来,利用回程车辆运输的方法,提高货物运输车辆的使用效率。同时,还有利于解决交通混乱现象,促使发货进货业务集中化、简单化,促进搬运工具、物流设施和物流业务的效率化,从而降低供应和销售的成本,实现企业物流成本系统控制的目的[1]。

3.4 客户服务与其他四个环节紧密联系

客户服务无疑会造成成本增加,但是当顾客将不满意信息反馈给企业后,比如是商品某一处不好用,经企业分析后可知是某采购的原材料出现了问题。这时,企业就能马上换购其他原材料,这样不但节省了其采购商品评价选择成本,而且也会因及时为客户解决问题,得到好评而吸引更多客户,从而增加了销售额。所以客户服务与其他四个环节是紧密相连的。

3.5 增强企业员工的物流总成本意识

各个部门员工都只看到局部的成本最小化,没有考虑从产品制成到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高效率。所以以流通全过程的视角来控制物流总成本,应树立员工的物流总成本意识,使员工对物流总成本最小化在思想上完全理解、接受并在工作中切实付诸实施。这样才能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整体领域,即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全生命周期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业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3.6 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

局部物流效率优化无法保证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成本上的优势,为此,企业必须借助于现代化信息系统的构建,把物流系统内部各功能要素和外部的战略伙伴有效地联系起来,形成物流快速反应系统。通过将企业订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做到用户需求信息资源的共享,企业充分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及时调整经营计划,避免无效作业,减少作业环节,消除操作延迟,从而在整体上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孙庆峰.企业物流成本系统化控制[J].现代物流.2006(10):28-29.

[2]李维刚.企业物流成本分析与管理[J].财会月刊.2004(4):37.

[3]刘巧娣.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途径研究[J].江苏工业技术学院.2006(2):29-31.

[4]延玉清.烟草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初探[J].零陵学院学报.2004(4):72-73.

[5]谢庆红,曾国平.现代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障碍及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5(5):107-109.

[6]汤代焱.运筹学[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7]张晓燕.多层面分析成本构成稳步增进物流效益[J].营销与管理.2004(24):19-20.

物流系统成本 篇9

(一)强化钢铁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钢铁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也就是向客户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以及更具针对性的服务,不难看出,竞争已经演变成了供应链的竞争。由于钢铁企业生产与制造的特殊性,物流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较大,表明企业做好物流成本控制不但能够提升服务水平,还能强化市场竞争优势。

(二)满足钢铁企业的发展需求

(1)符合物流市场范围的变化趋势。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内钢铁企业的业务范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业内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有57%的钢铁企业产品在国内多地均有销售;40%的钢铁企业产品远销国外,3%的钢铁企业产品仅销售到周边市场。随着经济融合程度的提高以及现代物流系统的发展,钢铁产品的这种流动性将会越来越高,意味着钢铁物流的范围会更大。

(2)符合物流业务范围的变化趋势。由于钢铁企业不断提高对物流服务的要求,因此物流市场的完善程度与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当前,钢铁企业对物流不满意的原因主要包括: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不准确、信息不完整等。这些因素不但降低了供应链的价值传递效率,还严重影响了服务质量。基于此,很多钢铁企业都希望能够和更加成熟、专业的物流商合作或者自己成立物流园,可见钢铁企业已意识到优化供应链物流系统的重要性。

二、钢铁企业供应链物流成本控制系统优化设计

(一)设计标准

(1)总体标准。一是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达到投资最少、成本最低的标准。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指的成本是指可变成本,并不包括钢铁企业的固定成本;投资最少则是指钢铁企业以最少的物流体系投资获得最大的收益;上述都是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进行的,否则所有工作的收效将大打折扣。钢铁企业选择物流方式主要有:委托和自运,但这两种方式都很容易产生较高的可变成本,因此钢铁企业在投资时候必须仔细权衡投入与可变成本之间的关系。二是提升网络信息服务质量。钢铁企业应提升网络信息服务质量,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进而强化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不但会考虑产品的价格与性能,还非常关心产品能否按照合同约定时间到达指定的收货地点。因此,钢铁企业可以应用电子客户关系管理(ECRM)系统,通过网络传输物流信息,让客户能够及时了解物流信息。ECRM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向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按照客户的具体要求提供相应的管理信息,并根据客户的反馈及时调整服务内容(见图1)。实际上,钢铁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取决于很多因素(见图2)。虽然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钢铁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但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是选址战略,因为其直接关系到后续所有物流方案的制定与实施,钢铁企业在构建供应链物流成本控制系统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2)效益背反。一是物流成本与客户满意度。实际运营过程中,钢铁企业想要提升物流效率就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当然也能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不过,如果出现供货延迟、运输方式不当等情况,客户的满意度就会显著下降,企业的物流成本也会随之提高。因此,钢铁企业物流成本与客户满意度的均衡点是处于客户完全满意之下的。二是物流成本要素之间。第一,运输与库存成本。实际上,需时最短或者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并不一定是钢铁企业的最佳选择,主要原因在于大批量的钢铁产品如果长时间存放仓库,会导致很高的库存成本。所以,钢铁企业无论在采购环节还是在销售环节都必须综合考虑运输成本与库存成本之间的平衡。企业的最佳选择是运输与库存成本之和最低的运输方式。第二,仓库选址与物流成本。钢铁企业在选择仓库地址时,不但要考虑后续的运输成本,还要考虑物流服务水平。具体而言,如果是大宗采购的客户,那么如果在其周围安排更多的仓库,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输成本;但随着仓库数量增多,相应的库存成本也会提高,当然物流服务水平也会提高。因此,钢铁企业必须综合考虑仓库选址与物流成本之间的平衡,企业的最佳选择是收益与物流成本之差最大的仓库选址方式。

(二)基于时间的供应链物流成本控制优化

(1)多元化分拨战略。结合当前钢铁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钢铁企业的业务情况,钢铁企业可以按照客户特点、产品属性、销售情况等实行多元化分拨战略。如果客户采购的批量不同,那么可以从不同的储货点供货,主要是考虑到产品批量与运输成本之间的关系。如果客户进行大宗采购,那么应尽量直接供货,主要是考虑到库存成本的问题。大宗产品入库、保存与出库都是非常艰巨的工作,会产生很高的库存成本,因此钢铁企业应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尽量按照客户要求将生产出来的产品直接运送到客户指定的收货地点,从而降低库存成本。

(2)混合战略。一是运输混合。不同运输方式的效率、成本都有所区别,钢铁企业在选择运输方式时应重点考虑时间与成本。一方面,缩短运输时间能够降低库存压力、减少保管费用;另一方面,缩短运输时间会提升运输成本。因此,钢铁企业在选择运输方式时应对比不同运输组合的总成本,总成本最低的组合就是企业的最佳选择。二是集中运输。规模经济是指当经济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因为固定成本的分摊效应而使平均成本降到更低水平,从而提升利润水平。不过,应用到物流系统中,规模经济与客户需求多样性存在明显冲突。虽然可以使用延迟策略来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可很多时候还是要用其它方式运输零星的产品,导致物流资源严重浪费。基于此,钢铁企业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实施集中运输策略。

(3)延迟战略。这种战略主要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钢铁企业根据销售预测来安排生产计划,如果在接到客户订单之后再生产,就能有效降低库存成本。时间推迟,就是在企业还未接到确切订单的情况下按照销售预测将产品运输出去;形式推迟,就是企业在未接到订单的情况下按照销售预测生产产品。不难看出,延迟战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控制不好,不但无法帮助钢铁企业降低物流成本,还有可能导致物流成本提高,因此在使用时应更加慎重。

(三)基于作业的供应链物流成本控制优化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钢铁企业逐渐将管理眼光由自身内部拓展到企业外部,这无疑使物流成本管理面临很多新问题。由于传统物流成本是以企业自身作为管理对象,以企业运营情况为立足点,因此所有的成本计算与分析都是以企业为出发点;但现代企业的物流管理冲破这种限制,将物流成本的核算范围拓展到企业外部,想要对这种情况下的物流成本进行准确核算,就必须依靠供应链物流的基本组成部分———作业。

(1)导入作业。钢铁企业在分析供应链物流作业时,首先要明确各作业对整个供应链运行的影响。作业作为最基本的物流环节,也是物流成本产生的基本单元。因此,钢铁企业在分析物流导入环节的作业成本时,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确认作业。钢铁企业一般规模都非常大,而且内部的组织结构也非常复杂,因此,作业活动很多。想要实现对这些作业的成本控制,钢铁企业必须确认哪些作业对供应链物流成本产生了影响,并确定作业中心,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个作业所需的工作量。因为钢铁企业的业务活动相对比较固定,所以很容易建立标准化作业库。需要说明的是,每个作业中心的作业数量不要太多,一般控制在10个以下比较好,因为太多作业会使集成工作变得很困难。

二是作业成本控制过程。结合作业成本控制理论以及钢铁企业的供应链物流成本控制特点,本文整合了钢铁企业的导入作业物流成本控制流程,具体见图3。

三是物流作业成本的结构。做好上述步骤后,钢铁企业就可以分析物流作业,通过分析企业可以找出没有价值创造能力或者价值创造能力低下的作业环节,将它们剔除或者整合,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整合低效作业时,钢铁企业需要注意这些作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适当调整现有的物流管理流程,以便实现最佳的整合效果。钢铁企业的物流作业成本结构如图4所示。

(2)物流成本控制模型。综上所述,钢铁企业可以考虑应用作业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当然,在应用系统之前,钢铁企业需要完成以下工作:首先,划分作业中心,并根据作业中心建立成本中心;其次,为每个成本中心确定具体的作业成本;最后,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具体的产品中。不过,在实际操作中,为了缩短系统的数据处理时间以及提升系统运行效率,往往会按照图5的方式把成本分配到各作业中去。

不难看出,在物流成本分配过程中,钢铁企业直接以产品作为对象将各作业产生的成本直接分配至具体的产品中。

(四)优化设计思想

由于物流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会产生相应的成本,因此,钢铁企业必须做好各环节间的协调与平衡工作。例如:降低运输成本时要适当考虑仓储成本。如果库存过多,企业就需要扩大仓库的面积、安排更多的仓管人员等,无疑会提升物流成本;降低仓储成本时也要适当考虑包装与装卸成本。钢铁企业在使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时,应充分利用系统中的数据,将原材料与产品都看作是处于运动状态的成本对象,并通过合理的方式降低物流总成本。钢铁企业应设计科学的供应链物流系统,遵循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客户最满意的原则,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此降低物流总成本。需要说明的是,钢铁企业在实际供应链物流系统的时候应综合考虑自身的发展战略,以便为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物流基础。

钢铁企业应结合自身的运营实际计算改造物流系统所需的投入与能够实现的收益,并衡量两者之间的关系,只有收益大于成本时,改造才有意义。当然,改造应在保证服务质量或者适当提升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因为就算达到收益大于成本的改造条件,如果服务质量出现明显降低,改造同样也是没有意义。

摘要:近期我国实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钢铁行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受到很大冲击,行业市场已经接近饱和状态。这种环境下钢铁企业很难再通过开发新市场来创造利润,因此只能将眼光聚焦于企业内部的成本与费用控制。供应链物流成本是钢铁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时间和作业两个角度探讨钢铁企业供应链成本控制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设计钢铁企业供应链物流成本控制系统,以期为钢铁企业控制成本、提升利润提供帮助。

关键词:时间+作业,供应链物流,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加强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 篇10

一、加强物流管理采取的措施

1. 成立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管理专门化

对原先分别行使不同物流职能的多个部门的同类业务进行整合, 将设备管理部管理的设备备件库、供应公司辅助材料库、原料公司原料库及二级子分公司所属库房归并整合组建物流公司, 对仓储业务归口统一管理。08年又将铁路运输公司并入物流公司, 至此完成了八钢从物资采购入库、装卸搬运、库存管理、货物发运的企业内部一体化物流。整合后的优点表现在:优化资源, 简化物流管理流程, 节约人力资源, 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 最终降低了物流成本。

2. 建立物资MIS系统, 借助系统实现部分物资效率化配送

经过整合实现了物流管理专门化后, 企业紧接着就开始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 2004年结合八钢计划、采购、生产管理流程研发了物资MIS系统, 该系统涵盖了除大宗原燃料以外的设备、备件、办公用品、劳保、耐材等45万条细目的物资, 使用范围覆盖八钢区域所有子、分公司。系统实现了使用单位请领计划、管理部门审批、仓储部门入库出库、生产单位领用、物流实施配送的信息化管理功能, 实现了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初步构筑, 其作用: (1) 使上述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更准确、更迅速地进行, 提高各环节信息传递速度, 实施物料领用控制; (2) 能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八钢涵盖范围更广、功能更齐全、技术更先进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3) 同时借助该系统实现了部分物资的物流配送功能, 通过效率化的配送降低物流成本。

3. 采用招投标方式解决内部运力不足问题

新疆地处我国内陆, 交通运输工具单一, 只有公路、铁路两种运输方式。随着公司规模逐步扩大, 公司下属运输队运力已不能满足现有需求。对此, 公司采用由公司纪委参与监督的公开招投标方式, 择优选择最低运价、服务最好的车队, 杜绝了其中人为因素, 并与中标车队签订长期运输合同, 有效地降低了物流运费成本。

4. 合理布库减少原料周转倒运次数, 提高库存保管效率

结合生产工艺流程布局, 合理安排各工序消耗原燃料的存储库, 选择最优布库方案, 减少原燃料周转倒运次数, 严禁非特殊原因的二次、三次倒运。在保证物资供应及时性前提下减少设备备件等辅材的库存点, 推行库存管理ABC分类管理法, 搞好库存物品种类的重点管理和库房安排, 提高保管效率。

5. 加强企业内部信息沟通, 合理组织生产

确定物流管理组织内各单位职责范围, 明确物流组织中采购、仓储、运输、计划、生产相互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通过每日生产早调会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 合理组织生产。目前八钢所属矿山资源不能满足产能需要, 需外购原料, 而外购原料品位、质量参差不齐, 特别是遇原料涨价、资源匮乏原供应地供量不足时, 会新增原料来源地。制造管理部作为公司生产、技术组织管理部门, 及时掌握原料来源, 了解各方来料情况, 积极做好前期实验, 为指导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并根据实验效果做出决策, 制定下一步采购运输计划, 防止采购大量质次价高原料入库, 减少损失浪费。

6. 加强采购入库物资的计量、质量管理

原燃料的使用并不是简单地采购就能直接投入到企业的生产, 而必须经过长途运输、必要存储后才能到达生产一线。为保证原燃料在整个流动过程中数量、质量稳定, 企业非常重视计量及质量检化验管理, 增加了相关的计量、质检管理手段, 制定奖惩制度, 对弄虚作假者予以严惩, 对检化验指标违反合同的坚决予以拒付, 以确保企业不受损失。

7. 物流成本纳入绩效考核

在当前金融危机大环境下, 加大对物流成本直接责任单位的考核。例如:09年将“物流成本”、“配送费用”纳入物流公司绩效考核指标, 将“存货周转天数”纳入制造管理部绩效考核指标, 对指标的间接责任单位也实行对口挂钩, 在考核时占一定权重, 目的是强化物流成本各责任单位领导降成本意识, 提升公司整体物流管理水平。

八钢在物流管理过程中实施的一系列措施, 非常有效地控制了贯穿钢铁制造企业整个生产过程的物流成本, 但要使整体物流管理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还需要做很多工作。结合八钢实际本文提出几点建议, 以期对企业强化物流成本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进一步加强物流管理的建议

1. 加快原料信息系统建设步伐

由于钢铁企业涉及面广, 原燃料的采购、运输、仓储、配比使用环环相扣, 如果不能准确地掌握原料信息, 就不能很好地进行生产决策, 不能有效地、低成本地运用原料资源。通过建立原料管理信息系统, 可以加快对原料库存信息的响应速度, 以降低原料采购、供应与生产消耗间的信息不对称等现象。因此, 应尽快在已运行的物资MIS系统技术上开发原料信息系统, 实现原燃料信息化管理。同时将已有的物资MIS系统功能前延, 把采购与供应商间的询价比价环节纳入系统, 使之功能更齐全、更完善。

2. 强化物流成本核算与分析

目前企业财务核算未单独反映物流成本项目, 因此难以对各种物流费用作明确全面的计算与分析。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下, 物流成本不实行单独核算, 而是混合在“材料采购”、“原材料”、“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会计科目明细项目中, 对物流成本界定也非常不明确, 其弊端是企业无法获取物流成本的真实数据, 无法准确评价物流绩效, 自然也无法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结果使物流成本阻碍了成本的降低和利润的增加。如何在我国企业现有的成本核算体系下, 做到对物流成本的全面反映?结合八钢实际, 笔者认为目前不宜对现有核算体系作大的调整, 可以在不影响当前财务会计核算流程的前提下, 通过在现有的各成本费用科目下设置物流成本二级或三级明细科目, 进行独立的物流成本明细核算, 每月在会计系统中读取数据单独生成物流成本报表。其优点:不需要对现行成本计算的账表体系进行调整, 又能提供较全面、系统的物流成本数据资料, 且计算方法较简单, 易被财务人员所掌握。在上述准确、全面的物流成本会计资料基础上, 还可以展开对物流成本各组成项目的跟踪分析。以前对物流成本的分析是根据其归属环节, 分别放在采购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专题分析中, 其弊端:不能全面、综合分析物流成本, 每个责任单位只关注自己的控制点, 缺乏全局意识, 可能造成此消彼涨甚至总体成本升高。改进核算方法后可加强物流成本的综合分析, 以分析数据为切入点完成实质意义上的物流成本降低。

3. 增加物流成本弹性预算编制内容

编制物流成本预算即可以比较及时准确地预测物流成本的未来信息, 从而使物流成本管理工作能够明确方向, 还可明确各种物流成本控制目标, 使每个物流部门、物流管理者为各自的成本控制目标而努力, 有利于发挥各部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为评价物流成本控制业绩提供了标准, 可发现差异, 修正方案, 降低物流成本。但是受市场大环境影响, 原料采购量、内部倒运量、产品销售量等等业务量都会随之发生变化, 仅编制计划期内固定值预算指标显然不能满足评价物流绩效的需要, 因此, 必须引入物流成本弹性预算。

物流成本弹性预算是在编制预算时, 预先估计到预算期内业务量可能发生的变动, 编制出一套能适应多种业务量的预算, 以便分别反映在各业务量情况下所应列支的物流成本水平, 这种预算会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弹性、伸缩性。编制时可把物流成本费用按成本习性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大部分, 由于固定成本在其相关范围内, 其总额一般不随业务量的增减而变动, 因此当各业务量变化对预算进行调整时, 只需调整变动成本即可, 这样编制的预算可获取当前情况下物流成本预算值, 满足物流管理、控制、考核的需要。

4. 从物流全过程降低物流成本, 加强物流成本综合管理与日常控制的结合

物流系统成本 篇11

关键词:标准成本法;物流成本;成本控制

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5%左右,物流费用占生产成本的35%左右,物流开支占销售额的20%左右。因此,科学地预算物流成本、有效地控制物流成本,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一、标准成本法概述

标准成本法是把成本的计划、控制、计算和分析相结合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根据企业的年度利润目标,事先编制预算,制定生产各种产品的标准成本,并以此作为衡量实际成本节约或超支的尺度。

产品成本是由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构成,其标准成本的基本形式表现为“数量”标准与“质量”標准的之积。所谓“数量”标准是指成本定量方面的标准,表示成本的规模和工作总量,如材料的用量、工人的生产工时;而“质量”标准是指成本定性方面的标准,表示成本质量方面的特征,如材料价格、工人的工资率和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成本法要通过成本的差异分析来评价业绩,以此来明确企业各个责任单位的职责,有利于成本的控制。在进行成本的差异分析时,依据一定的原则,对企业各个责任单位日常发生的各项成本和费用的实际数与标准数进行比较,测定其是否达到原定的标准,而日常经济活动中两者往往会产生偏差,差异分析可以通过对成本的“数量”及“质量”的差异分解计算,初步提出的成本差异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指导、限制、调节当前的生产经营活动。

标准成本制度是科学、规范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传统的成本管理使企业普遍存在着物耗高、效率低、浪费大、效益差的现象,表明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着管理落后、观念陈旧、方法僵化等问题,使企业难以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步履艰难。标准成本法则是企业增加盈利的主要途径,也是企业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保障,企业在遵循经济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立成本控制目标,建立成本控制系统,实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法在西方的工业企业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早在20世纪的70年代末,我国就引进了西方的管理会计,也就有了标准成本法的理论,但在实务中的操作性较差。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我国的一些现代化的大企业尝试将标准成本法等管理会计的方法付诸于实践,并且获得了成功。如我国上海的宝钢、河南的安钢就成功地采用了标准成本法,形成了比较科学的标准成本制度,在企业降本增效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物流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顺利加工成零部件,把零部件组装成产成品,然后投入消费市场,物流在创造时间价值和使用价值。物流成本是企业的物流系统为实现商品在空间、时间上的转移而发生的各种耗费的货币表现。因此,成本控制与管理对于物流业尤为重要,而理论与实践都证明了,标准成本法是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的重要方法。但是目前该法还局限于制造行业。本文基于物流企业特点,尝试将标准成本法进行推广应用。

二、企业物流成本预算标准建立

物流成本是指由于物品移动而产生的运输、包装、装卸等费用。它还包括了从生产企业内部原材料的采购、供应开始,经过生产制造中的半成品、产成品的仓储、搬运、装卸、包装、运输以及在消费领域发生的验收、分类、仓储、保管、配送、废品回收等发生的所有成本。根据物流成本的属性和特点,将其划分为:运输成本、仓储及库存维持成本、物流管理费用。一般地,运输成本占物流成本的40%以上,仓储及库存成本占物流成本的20%以上,而管理成本占20%左右。由此可见,物流企业应重点控制运输成本,同时加强库存成本的管理,不可忽视管理成本的控制。本文主要针对这三类成本展开分析。

要构建物流标准体系,首先要对物流业已有的国内外物流标准状况进行调查,掌握最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参考国际、国外物流及相关标准,分析与描述现代物流系统典型工作流程,研究采购、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标准需求,再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分类,进而形成中国现代物流标准的体系结构及标准体系表,作为现代物流标准研究和制定的总体规划和纲要,为物流标准规范体系的形成及物流企业的市场运作提供指导。

1.运输成本预算标准的建立。运输工具与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运输成本,以及运输能力。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具体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合理的、科学的运输成本标准体系。在现有的、正常的运输条件下,以员工尽最大努力达到的水平作为参考标准。

在一定的供应量与需要量下,物流企业一是可以根据不同的运输工具制定标准,选择每天的路程QL作为运输成本的数量指标,选择每天的运杂费及补助P作为运输成本的质量指标,则标准运输成本乘积;二是引入时间指标T,此时运输成本变为QL、P与T的乘积,从而反映了物流的运输效率。SQL与SP选用上述最常用的运:输工具的标准,并制定相应的天数指标的标准ST。

一般地,当供应量与需求量不确定时,可以选择运输量QY(吨公里)作为运输成本的数量指标,运费率RY(元/吨公里)作为运输成本的质量指标。因此标准运输成本YC为:sOY与SRY的乘积。

2.仓储及库存成本预算标准的建立。仓储及库存成本与储存商品的价值大小、储存量、保管条件及保管时间等有关系。物流企业可以按照常规将商品分为三类:A类商品单价较大,数量较少,保管条件最好;C类商品单价较少,数量较多,保管条件较差;而B类商品是介于上述两类之间的商品。在各类商品下,分别以库存量Q作为库存成本的数量指标,库存费C作为库存成本的质量指标,则标准的库存成本SKC为SQ与SC的乘积。标准库存量Q应根据经济订货批量EOQ(EOQ=量,K为每次订货费用,C为单位存货年保管费用)而定。

3.物流管理费用预算标准的建立。物流管理费是指进行物流的计划、调整、控制、监督、考核等活动所需用的费用。物流企业可以选择工作量H作为物流管理费的数量指标,管理费分配率R作为物流管理费的质量指标。因此标准物流管理费用SGC为:SH与SR的乘积。SH为物流企业的标准工时量,而标准管理费用分配率SR为总标准物流管理费用与标准工时量之商。

三、企业物流成本差异分析

标准成本法要通过计算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差,进而分析成本变动原因,并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其计算过程如表1所示。

在分析企业物流成本差异时,可以参照上表的计算公式,同时进行差异的因素分析,通过分解,进一步寻找成本

的变动原因,若其差异大于0,即实际成本超过标准成本,为不利差异;若差异小于0,即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为有利差异,表现为成本的节约。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应奖励有利差异,惩罚不利差异。

四、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应用

标准成本法在物流企业中的运用,与在制造业的应用是有区别的,首先在成本的分类不同;其次是成本的标准不同;再次对成本的差异分析不同,最后,在成本控制的实际应用也有差别:

第一,树立现代物流理念,追求物流成本最小化。通过对物流成本的计划、控制、监督、考核与分析,可以促进物流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合理地利用资源。成本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应变能力和开拓能力的关键,是跟踪价值规律确定的市场价格信息,科学预测合理的物流成本。物流成本预算的结果往往指导着物流的决策。提高全员的物流成本管理意识人是物流企业成本管理良性运行的重要因素,使企业全体人员懂得,加强成本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提高物流系统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是每个职工经济责任的主要部分。因此,不但要求成本管理人员、经济管理人员增强物流成本管理意识,而且要全员增强物流成本管理意识,使物流成本管理组织合理化,管理手段电子化,管理人才专业化,把经济性与技术性很好地结合起来。

第二,物流成本标准设计一定要科学。保证企业物流成本的可比性,需要确定一个物流成本计算的统一标准,用以统一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的口径。对企业的各项活动都要事先从成本角度考虑它的经济性,并加强事前成本管理,开展成本决策,研究各种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比较筛选,从中选出最佳方案,以谋取企业最佳经济效益,使物流成本管理向预防性管理方向发展。使物流企业经营变消极管理为积极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减少盲目性,提高科学性。在方法上,从因果关系来考查物流成本开支的必要性及开支的规模,以成本动因作为费用分配基础。在管理成本形式上力求达到价值形态管理与实物形态(人、财、物)管理的统一。

第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成本管理要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降低物流成本要从健全物流管理体制人手,从企业组织上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要有专司物流管理的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以责任成本进行计算,进行记录、汇集、计算、分配和报告成本信息。而作为控制、分析、评价和考核各责任中心工作业绩的手段。对企业的物流系统进行优化,要结合企业的经营现状寻找一个恰当的物流运作方式。物流系统优化是关系到企业的竞争能力、影响到企业盈利水平的重大问题,应该得到企业上层领导的高度重视,从战略的高度规划企业的物流系统。同时,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个部门在优化物流系统的过程中相互配合。为此,可以使用平衡记分卡,即通过充分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有效地建立起企业信任,包括企业员工之间、经理与员工之间、管理层次之间、顾客与企业之间的信任。现代企业的一大标志是,人和信息相互作用,以及对这一智力资本的有效应用。

平衡记分卡,企业各管理层次和部门都要编制,从而形成上下配合、左右协调的经营战略和行动体系,把会计与财务、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企业与外界保持动态适应,最终赢得企业的竞争优势,不断降低物流企业的成本。预算的起点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基础是准确可靠的市场与内部预测;过程必须全员参与,大家算账,既算自己的目标,也要算他人的目标,以保证责任指标的公平;内容必须包括项目预算、业务预算、分级归口的责任预算和行動预算;时间分为年度、季度、月度预算。同时,要把预算与日常的核算、考评、奖惩及计算机网络管理紧密结合。这样,预算编制、执行、考评、奖惩过程也是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的过程,起到十分明显的沟通企业内外的作用,同时能塑造全员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

第四,完善责任会计,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行为科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环境中人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它主要是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人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规律性,研究如何根据人们行为的规律性来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引导和激励人们勤奋工作,积极进取,从而达到最高限度地利用人力资源来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标准成本制度做得再科学、再严密,如果不落实到每一名职工头上,很可能变成一纸空文。对于完不成成本指标的,不管是经理还是职工都要实行奖罚分明的利益机制。

物流系统成本 篇12

1 物流成本的分类构成及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物流成本由很多费用构成, 这些费用的种类因企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生产企业、制造业、零售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涉及的物流成本各不相同。比如说生产企业可划分为原材料的采购成本、生产及相关成本、逆向成本、销售成本。而作业成本法一般按成本的项目把物流成本划分为物流的功能成本和存货的相关成本两类。物流的功能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仓储保管成本、加工成本等等, 这种划分方法可以优化每一个物流职能, 降低企业各阶段的成本。在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中, 企业把物流费用分配到各种会计科目中, 并不相应的设立单独的物流科目。为完成运输货物这个作业的运输费用, 包括运输人员的工资、运输工具的燃料费用、养路费等等, 一般计入“采购费用”或“制造费用”。货物的保管, 仓储仓库的折旧费, 库存商品的毁损, 存货占用的资金等仓储成本一般计入了“管理费用”或“财务费用”。产品在物流环节涉及的加工费一般计入“制造费用”。为完成货物的包装产生的费用, 比如说包装的技术设计费用, 耗用的包装材料成本等, 一般计入了“制造费用”或者“管理费用”。

我们可以发现物流成本的传统会计处理方法忽略了隐形的成本, 只考虑了显性成本, 从而导致了核算的物流成本范围不全。企业支付给外部的物流费用很容易计算, 而企业内部的物流成本隐藏在不同的会计科目里, 不容易计算, 这些隐性成本是物流成本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实施作业成本法的企业引用了成本动因、作业动因率、作业成本库等新概念, 能把这些隐性成本归类到具体的产品或者作业里, 因而能准确的核算物流成本。

2 物流企业应用ABC法的原理及流程

ABC法是根据不同的可量化的成本动因 (包括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分别设置成本库, 分别把作业中心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出的消耗作业数量分配到成本库里, 再汇总每个成本对象总共耗用的成本。它能把间接费用和资源准确的分配到各个生产环节、各个生产要素, 来尽可能的消除不产生经济增加值的作业, 提高产生增加值作业的工作效率, 促使资源的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状态。

物流企业应用ABC法核算成本的流程如图1所示:

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 通过总分类帐确认企业内、外部可以计量的资源。一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种, 作业环节没有关系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成本费用应该直接去掉。ABC方法不改变所有作业消耗的资源的成本总额, 只是依据资源的动因率及资源的动因量改变了总成本在各个成本对象的分配比例。物流企业可以先将所有的花费重新分类, 再归类到直接成本或者间接成本。

第二步, 分析业务的流程, 确认相关的作业活动, 并划分出作业中心。物流企业要确定作业各个环节的名称及数量, 再把同性质的作业归类到一个作业中心。如果公司的作业链清晰, 作业构成简单, 一般可以把每个部门当做一个作业中心。综合性的物流企业可划出承揽业务、处理合同、运输和货物的配送、物流信息、仓储、加工、包装、行政管理、装卸搬运、报关报检、售后服务等若干作业中心。

第三步, 确认作业动因, 把成本确定到每一个作业活动。确定作业动因是ABC的关键环节。企业在确定作业动因时要考虑到变量的性质要相同和数量要确定, 成本及效益要有明确的投入产出关系, 作业动因和消耗的资源要有密切的关系等等。比如说准备生产的费用和生产总量没有直接关系, 但和准备的次数相关。表1是一些物流作业及其可能的作业动因。

第四步, 分配作业中心成本池 (成本库) 的成本到具体的成本对象, 例如某个产品、某个区域等。在确定了每个成本库的作业发生的原因之后, 用每个中心成本库的总成本除以这个成本库的作业动因数量, 得到作业分配率。企业再把每个成本库的作业分配率和这个成本对象所耗用的作业动因的数量相乘得出这个成本对象分配得到的总间接费用。

最后, 计算成本对象的能直接归类到成本对象的直接成本、总成本、单位成本对象的成本。成本对象的直接成本分为直接材料的成本费用、支付给外部的包括报关报检费保险费等能直接归集到某个项目的费用、人工费用三类分别进行核算。直接成本和分摊到成本对象的间接费用之和就是产品或者服务的总成本。因为作业成本法是完全成本的计算方法, 物流企业的所有服务项目的总成本可以计算得到。用每个成本对象的总成本除以这个成本对象的单位数量就能得出单位成本对象的成本。比如, 按货物的吨数作为单位数量, 就可以得到成本对象的单位吨成本。

3 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物流成本的会计处理措施

综上所述, 对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物流成本的会计处理问题具体阐述:在确保企业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的健全性的情况下, 企业可依据作业成本法设置对应的物流科目二、三级账户, 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设置四级账户, 先把分别记在各个会计科目中的物流费用按作业动因提取再设置相应的物流费用会计科目。企业可以将涉及物流成本的会计科目设置为一级科目, 在原有的会计科目下设置“物流财务费用、物流管理费用、物流直接费用”等二级会计科目, 依据作业链设置三级会计科目, 再依据具体的物流作业的形态设置四级会计科目。企业可根据内部的成本会计的核算情况和财务管理状况来设置具体的物流会计的一级、二级、三级科目, 来保证物流费用核算的准确性。

4 对物流作业的效率和增加价值的幅度进行实时控制, 打造集约化的物流企业。

2009年对我国物流行业来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这一年物流的发展波荡起伏, 在2009年上半年十分萧条, 下半年开始回暖。市场的激烈竞争促使着物流企业向着集约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物流现代化、规模化的集约操作将替代小型物流企业的作坊式的操作。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的到来, 物流企业需要精细的过程和信息化的管理来节省成本减少浪费。物流的信息数据化已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的主要标志之一。2010年相对粗放的物流企业的市场利润在逐步减少, 向集约化方向转变的趋势愈来愈明显。通过本文第二部分的阐述, 我们可以看出物流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能使企业实现集约化。

4.1 举例分析作业活动的效率

A省物流公司主营仓储、货物的运输、配送等物流作业。生产上以机械作业为主, 用电脑进行统计和控制货物的品种和流量。根据公司的业务特点, 我们可以设立卸车、内驳、保管员的验收校队、货物的堆放这四个作业。这四个作业活动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但进货和货物出库的时间是不确定的, 因此作业在每个时间段里的工作量分布的很不均匀, 工人在忙的时侯忙不过来, 清闲的时侯没有事情可以做。企业可尽力提高货物到达的时间及数量的准确性以减少作业的成本。

4.2 分析作业的增值

作业成本计算的方法最早是在设备先进的大型企业出现的, 它的具体运用, 即派遣专门的人员观察企业的全部作业活动, 然后通过专业的计算方法对所观察的企业作业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把分析结果上报给企业管理者后, 他们就能清楚的知道在公司的全部作业活动中, 哪些作业是对公司起重要作用的作业, 哪些是对公司起基本作用的企业。通过这样的认识, 公司的管理层就能快速、准确的作出对公司有利的决策, 尽可能的去掉对公司运作不起作用甚至降低公司运作效率的作业, 提高有可能会为公司的运作做出贡献的那些作业, 对于那些对公司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作业, 要想办法保持它们的优势。通过对作业成本计算方法的运算, 不仅能使公司的管理层提高他们作出计划、控制成本和统筹全局的能力, 通过在公司内部科学精确的实施作业成本计算, 让公司的运作更加有序高效, 使公司以高水平的管理和强硬的实力来对抗同行业的竞争者。很多企业都在运用对企业内部的作业进行分析的方法, 这对企业有多方面的好处, 一方面, 可以满足甚至超过企业客户对企业的期望;另一方面, 它可以使企业获得应得的利润。要想成功的使企业达到这样的目标, 就必须在分析作业在公司内部运作的每一个步骤都非常的谨慎。以下是公司内部运作分析作业方法所要注意的事项:

一方面, 企业管理层在观察确定企业内部各个作业的应发挥得作用时, 需要注意的是要把分析作业所需的费用降到最低。每个公司内部都有很多种作业, 在大型的公司内部作业的种类更是复杂多样。如果对公司的所有作业进行专业观察、确定结果, 就会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这其实是对公司资源的一种浪费。在分析过程中, 公司只需要对那些在公司运作中起关键作用的作业进行确认, 否则会对公司造成一定的财务损失。

另一方面, 通过公司内部各个作业之间的联系进行作业分析的运作, 来提高公司内部各个作业之间的合作效率。每个公司内部的各个作业之间都有着或强或弱的关系, 通过这些作业之间的合作才能使企业高效率的运作。所以在进行一项作业分析时, 要想到与这项作业紧密联系的其他作业, 使它们能更有效率的合作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集约化的物流是为了提高效益, 整合企业的组织形式, 以便协调社会整体的资源, 避免资源的浪费, 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现代的管理思想, 对物流、运输、配送、信息、仓储等环节高效率的整合资源, 降低作业的成本。在物流企业全面实施ABC, 建立具体的成本考核系统, 可以将成本和消耗成本的原因一一对应起来, 理清每个环节的成本, 提高财务核算的信息和经营成果的真实度, 进而为公司的决策提供数据可靠的支持, 做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摘要:本文讨论了物流成本的分类构成, 详细分析了物流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的过程。应用了作业成本法的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可设置相关的物流会计科目以保证核算的准确性。此外, 本文对物流企业作业的效率和增加价值的幅度进行了分析。作业成本法使物流企业向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物流企业,集约型

参考文献

[1]诊断师物流研究会.物流成本的分析与控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2]胡佳佳.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6.

[3]吕靖, 李桂萍, 赵洪初等.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企业成本管理[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07, (8) :47~49.

[4]王华.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上一篇:工厂维修下一篇:量子计算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