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物流信息平台

2024-10-08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精选12篇)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 篇1

1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与区域物流

信息化社会,市场运作模式和企业经营方式都受到巨大的影响。信息被用来提高经济运行速度,提升企业对市场的反应灵敏度,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流程,进而实现信息技术与企业活动的完美结合,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标志和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开放的物流信息平台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信息交流、业务流通、市场公开的空间,降低了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的投入成本。通过接口技术实现企业物流信息系统与行业物流信息平台或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互联,营造出一个电子商务网络支撑环境,进而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完美结合,加速经济的运行、活跃市场、促进社会发展。

1.1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功能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提高制造业生产力水平,加快电子商务的实施,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其服务的范围是一个区域,可以是一个行政区域,也可以是一个地理区域。它为不同组织、团体之间的信息共享、数据交换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运行模式。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是供需双方决策的界面,是双方获取信息的桥梁。通过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平台的对接,企业可以在平台上拥有一定的权限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和发布自己的信息。对于生产型企业,随着大量的物流业务外包,电子采购和电子销售往往促使这类生产企业选择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或者自己建设综合性的网站,实现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优化物流网络、选择物流供应商等活动。流通型的企业则依赖于物流信息平台的支持管理和扩展自己的业务。总体上,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可以概况为5个主要的方面。

以上功能的实现都基于对客户或者用户服务需求的满足。根据客户的不同,物流信息平台所提供的项目不同,表现出来的功能也会有所不同。

1.2 区域物流的特征

区域经济是一种聚集经济,是物流、商流、资本流、信息流、人流等各种要素聚集在一起的规模化生产,是以生产的批量化和连续性为特征的。但是,聚集不是目的,要素的聚集是为了商品的扩散,如果没有发达的商贸、物流作为保障,大量产品就会堆积在狭小的空间里,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难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基本运转就会中断。物流是进行生产和建设的前提,因此,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合理的物流系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区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区域物流主要包括下面三方面特征:

(1)区域性。区域物流是以区域为范围,以区域地理为前提。区域地理位置的差异是形成区域物流的地理条件,任何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差异,造成了区域经济的差异。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区域物流的基础,不同区域经济的水平、规模和产业形态要求相应的区域物流来保障,也就影响了区域物流的规模和发展水平。

(2)中心性。区域的中心城市对区域物流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主要影响。大中型城市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往往是区域物流发展的中心,如华中的武汉,华南的广州和深圳,华东的上海。区域物流的发展须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区域内的周边地区进行辐射和蔓延。中心城市的物流发展政策会对区域物流发展内容、模式和趋势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这就促使区域物流的发展存在中心性。

(3)距离经济性。不同运输方式通常有最佳的距离范围,公路运输的最佳距离一般在500km以内,尤其是200km以内,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区域经济基本上分布在以上海和广州为核心的200km以内。这也要求物流企业在最佳距离范围内实施有效的物流组织活动,既为顾客提供高水准的物流服务,又获得最佳的企业经济效益,实际上最佳运输距离就确定了区域物流的辐射范围。

1.3 问题的提出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规模和发展水平是区域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经济环境多元化、多层次、高竞争性的现状要求生产企业对市场做出最快的反应,及时、有效地夺得市场先机。物流作为商务实现的最终表现过程,必须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专业化服务,不仅面向区域内的各类有物流需求的生产、流通企业,同时以最快的方式传递政府、行业的信息,高效地对物流市场的运行状况和规范程度作出了显示,这有利于管理部门对区域物流业的监管和引导做出科学的、联系实际的管理决策。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对区域物流业的影响体现了客户对物流的需求。如何合理认识、正确分析这种影响力,是大多数人所忽略的问题。许多研究人员只是主观上知道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对区域物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对这种重要性和影响力的判断只有直观的概念,缺乏深入的理解。本文旨在将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与区域物流业结合起来,讨论信息平台对区域物流业影响力的构成,进而通过模型将这种影响力具体呈现出来。

2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模型评估影响力

设有事物n个要素特征等待评价,这n个要素特征构成对象集A和影响因子集U:

因子权重构成权重集P,如式(3):

其中:式中m表示影响因子的个数,Pi表示第i个因子Ui所对应的权重。

n个特征中每个影响因子的评价集为:

则m个影响因子得到的评价矩阵为:

那么,n个待评价特征的影响力模糊综合指数为:

这时,我们发现B是1×n的矩阵,也即是对事物n个要素特征所作出的影响力评价指数矩阵。令:

其中bj(j=1,2,…,n)是针对事物第i个特征得出的影响力评价指数。

式(6)中,“?”表示模糊算子,在模型中选择如下的计算方式:

2.1 确定隶属函数

隶属函数在模糊数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一般都要通过确定隶属函数来对模糊的元素进行集合归类。模糊集研究和处理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模糊现象,借助隶属函数就可以实现对模糊事物的定量描述,这是将不确定的因素用数学语言表达的前提和依据。隶属函数的建立是在控制实验的基础上获得的,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主观性和经验性。确定隶属函数的方法一般有模糊统计法和典型函数法等。本文采用典型函数法的界下型函数,表达式如下:

式中,f(u)为因子u的隶属函数,a、b、c均为参数,且a>0,b>0,c>0。从式(9)表达式来看,可以表示某因子的影响力大小程度。当影响力因子u的值大于某一界值时(界值为c,表示因子u的最小值)认为具有影响,否则f(u)=0表示不构成影响。影响力因子统计数据u增大,表示影响力大的隶属函数值f(u)也会增大。

2.2 参数计算

在式(9)中,规定b=2,c=umin,a采用下面的方法确定具体值:令u的最大值所对应的隶属函数值(隶属度)为0.99,则有:

在实际计算时,a值偏大。为使a值能够有利于隶属度的计算,我们定义一个经验系数H,通过多次试验可以选择H为0.5,于是得到:a=um姨ax-9 9umin×H。

a,b,c都确定之后,我们可以利用隶属函数(9)求出影响力因子的隶属度,构成因子评价矩阵E。

2.3 计算影响力评价指数

利用因子评价矩阵E和因子权重矩阵P做通过式(6)做矩阵运算即可得出事物n个特征的影响力评价指数矩阵B。bj就是特征aj的影响力评价指数。通过bj的横向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具体的某个特征产生的影响力在整体中的地位。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不同要素中,哪个或者哪些要素对区域物流的影响力最大,有多大的影响力都可以直观地进行说明。在实际对影响力指数计算的时候,特征的选取至关重要,采用不同的选择方式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认识各特征要素的影响力程度。本文从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对象的划分入手,探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影响力大小。

3 影响力模型算例研究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目标市场包括区域内各地的物流场站、物流公司、货主企业、货运市场和政府相关部门等,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有四大类,如图所示。

政府机构:如海关、检验检疫局、工商行政管理局、技术监督局、税务局、商务部等政府部门。平台为该类服务对象相关政策法规的发布、新闻公告等信息展示和相关的服务。物流企业:如运输企业、仓储企业、配送企业、加工企业等。平台主要为该类服务对象提供诸如仓储、配送、车辆调度、运输计划、货物跟踪等物流过程中的动态信息处理等服务。

物流客户:即物流需求方,主要包括贸易企业和生产企业等。该类对象通过平台获取物流服务提供者提供的各种物流相关信息和资源,同时也可以发布自己的需求信息。依据平台提供的信息自由选择满足自己需求的交易对象和服务,与物流服务提供者及相关行业完成在线交易。

相关行业:诸如支付工具提供商、认证机构等。该类角色主要辅助物流服务平台的服务供需双方共同完成物流业务交易等。

下面我们就从四个方面分析、计算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对区域物流的影响力指数。首先根据物流信息平台的服务对象,构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四个要素特征分别为“政府相关机构”、“物流企业”、“物流客户”、“其他行业”。其影响因子为:(1)从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上获取的信息占所有获取信息的比例;(2)利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的业务占所有业务量的比例;(3)某时期内用于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占所有软硬件建设资金投入的比例。为了计算方便,我们采用分值表示相应的比例。从1到5,整数记分,如果分值为1表示比例为20%,分值为5表示比例为100%,以此类推。首先,针对四个要素特征进行三个影响因子评分,得出的影响因子集合为:

由于采用5分制计法,所以umax=5。利用隶属函数(9)计算隶属度,得出因子评价矩阵为:

结合因子权重矩阵P,代入式(6)得到物流信息平台的四个要素特征的影响力指数矩阵如下:

B=P?E=[0.220 0.429 0.527 0.258],所以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对政府相关机构,物流企业,物流客户,其他行业的影响力指数分别为:0.220,0.429,0.527,0.258。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对区域物流的影响力是一个综合评价后应用模型可以量化表示的指标。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区域物流业市场繁荣,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快速成长的历史时期,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物流企业、物流客户等都需要对物流信息平台的这种影响力有及时准确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调整战略,响应市场,进一步在物流信息化、自动化的过程中实现物流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汪鸣.2007年中国区域物流的新进展及2008年展望(一)[J],中外物流,2008,(03).

[2]黄虎.区域物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12

[3]赵英姝.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规划研究[J].物流工程,2007,(10).

[4]崔晓迪,张东亮.区域物流系统的供需分析[J].区域物流,2007,(12).

[5]姚舜,温海涛,樊雪梅.区域物流竞争力系统理论模型构建[J].物流管理,2008,(01).

[6]徐伟,赵嵩正,蒋维杨,基于功能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体系结构研究[J].情报杂志,2008,(07)

[7]崔晓迪,王耀球,基于供需平衡的区域物流耦合系统的研究[J].物流技术,2008,(3).

[8]李志,区域物流产业构成及其基本特征[J].中国流通经济,2008,(04)

[9]谢如鹤,邱祝强,陈宝星,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及其应用[J].工业工程,2008,(01).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 篇2

基于居民健康档案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由一个以动态的(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数据中心,在此信息平台上贯穿人的全生命过程的医疗、保健、预防、康复为一体的信息化系统,在规划区域内对医疗卫生机构、行政管理单位的业务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并有效利用,所有平台上的数据可进行实时交换和信息共享,这是 一个多元化的一个综合管理平台。1.建设目标

第一,建立区域卫生信息数据中心。

第二,建立全民健康档案系统。

第三,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并实现乡村一体化及药品监督管理系统。

第四,实现区域一卡通、双向转诊、一单通等区域协同与OA医疗服务。

第五,实现医疗、医保、新农合系统“三位一体”的运营平台。2.基本建设思路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首先必须要进行整体规划,明确目的和边界。根据各地现状和投入,在三到五年的时间内,可基本建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服务便捷、安全可靠的 信息化体系,提高区域内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和医疗资源的有效使用,提高市民的医疗和健康水平,增强区域性医疗卫生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信息化服务水平,医疗卫生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机制与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基本满足医疗机构、市民保健等公共信息资源的有效使用。3.健康档案的基本内容:①个人基本信息

人口学信息:如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出生地、国籍、民族、身份证件、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

社会经济学信息:如户籍性质、联系地址、联系方式、职业类别、工作单位等 亲属信息:如子女数、父母亲姓名等

社会保障信息:如医疗保险类别、医疗保险号码、残疾证号码等

基本健康信息:如血型、过敏史、预防接种史、既往疾病史、家族遗传病史、健康危险因素、残疾情况、亲属健康情况等

建档信息:如建档日期、档案管理机构等 ②主要卫生服务记录 儿童保健:出生医学证明信息、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儿童健康体检信息、体弱儿童管理信息等

妇女保健:婚前保健服务信息、妇女病普查信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信息、孕产期保健服务与高危管理信息、产前筛查与诊断信息、出生缺陷监测信息等

疾病预防:预防接种信息、传染病报告信息、结核病防治信息、艾滋病防治信息、寄生虫病信息、职业病信息、伤害中毒信息、行为危险因素监测信息、死亡医学证明信息等 疾病管理:高血压、糖尿病、肿瘤、重症精神疾病等病例管理信息,老年人健康管理信息等 医疗服务:门诊诊疗信息、住院诊疗信息、住院病案首页信息、成人健康体检信息等

4.具体应用

1.实现健康一卡通。包括建立医疗便民服务一卡通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便捷化的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建立个人终身健康档案;建立社区健康服务与 绩效考核;建立卫生行政部门掌握的医疗卫生信息。一卡通对区域卫生信息化来说是一个重点,主要通过一卡通使病人到各级医疗机构就诊和获取健康服务的时候能 够获得身份确认,另外也为病人提供从挂号、交费、取药到检查等各个医疗服务环节更加快捷的医疗服务。

2.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共享。按照国家标准,建立起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主要采取健康档案树记录生命周期中的健康活动数据,实现数据集中存放和共享;把生命周期从胚胎发育到死亡过程的各个时间点对健康情况的干扰和措施进行全程记录,包括门诊、住院、妇幼保健等。

3.实现健康信息集中的存放和共享。健康信息主要通过病人就诊获得,集中的几个主要方面包括,病案的首页、门诊处方信息、住院医嘱信息、病历信息、检验报告、检查报告、PACS信息、双向转诊共享,实现区域内社区居民健康活动数据的集中收集、存储,实现对人整个生命周期健康信息的完整记录,并建立针对居民健康 流行病学数据分析,为卫生部门和相关单位及社会提供一个预警信息、健康服务信息、居民健康信息,流行病学的流行状态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等。

通过区域信息共享提高基层医院竞争力。通过信息化手段,把居民在大医院做的检验、检查报告、诊 断、病案首页、用药信息、出院小结、过敏史、阳性PACS报告放在区域平台中,实行双向转诊和远程会诊。逐步扭转大医院人满为患,卫生院门庭冷落的现象,提高乡镇卫生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信息化手段,把病人在大医院里所做的检查资料也能让基层卫生院共享,提高基层卫生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逐步使病 人提高对乡镇卫生院的信任度。

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能力。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共享和业务有机融合,为卫生指挥决策系统、检测预警系统、突发事件报告系统、应急处理系统等骨干应用系统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强疾病检测预警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提高卫生行政部门对各级卫 生机构管理的效率。有了这个平台之后,对所有传染病的监控,比如哪个时候发生发热病人增多时会提示有没有可能发生传染病疫情,以及对卫生行政部门管理效率 和应急指挥能力的提高有非常大的作用。

区域卫生信息化横向连接。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可以进行妇幼保健、计划免疫、应急指挥、疾病管理 等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信息采集和交换,能够使医疗信息与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平台上的子平台进行共享,能够满足社会保险、新农合等外部信息系 统的信息需求,实现系统间的信息传输及共享。现在各个系统互相独立,信息没办法得到交换,没有一个共享的平台,特别对医保新农合外部的信息需求也通过这个 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4.实现居民健康管理及决策的支持

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对个人健康档案统一管理。作为健康档案不实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交换,那么健康档案往往发挥不了它的作用,所以我们通过区域信息平台把健康档案进行统一标准、统一存储、统一管理。

这样,居民能够及时了解健康信息的情况.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每个居民提供服务,上网便能够了解到自身健康的情况,还可以达到健康教育,逐步达到健康干预的目的,做到疾病的早预防、早治疗和早康复。

该平台还能提供对卫生行政部门决策管理的支持。通过提供决策支持,包括居民健康和流行病学数据分析,社会应急预警信息,健康管理的服务信息,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和社区农村卫生服务信息等,能够为政府卫生管理部门及相关的机构提供准确的数据分析。

5.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1.建设医院的信息化系统。

2.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信息化系统,主要由二级以上的机构,为区域信息化网络提供病人在这些医疗机构诊疗的信息,把信息化系统进一步完善。特 别提供临床的检验、检查,这些信息需要医院提供,所以第一步要把骨干医院的信息化进一步完善。通过统一开发,大家共同使用网上信息化软件系统,主要是农村 卫生院综合管理系统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系统。

3.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健康档案首先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建立。病人在各个医疗机构的诊疗活动在档案中能够不断完善,不断更新。

4.建设区域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卫生信息中心和数据交换的平台。

第二阶段

1.建设居民健康服务门户。

2.建设卫生政务协同OA系统。

3.建设安全用药管理系统。用药安全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用药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所以专门在安全用药这块管理加强。

第三阶段

1.建设区域PACS系统,主要通过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提供PACS资料上区域网。

2.建设区域用血监督查询系统,主要对全血管理和用血监督的系统。

3.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管理的业务系统。主要把公共,包括疾控等几块横向纵向整合。6.社会效益

第一,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医疗服务,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纵向把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互联互通,一卡通解决病人在各级医疗机构看病的问题。解决病人不会集中到大医院看病问题,病人能够向基层医院下沉。

第二,实现城市卫生资源的高效利用。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特别是农村医疗资源比较缺乏,通过区域信息化可以把大医院的资源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共享,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有效缓解卫生经费投入的瓶颈,通过这种模式减少资金的投入。

第四,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降低基层卫生机构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医疗机构由于资源缺乏,特别是人才的缺乏,所以往往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诊断的水平不高,通过信息化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能够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第五,提高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

第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政府决策管理的能力。通过信息平台能够对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一些有用的医疗健康信息,使得管理和决策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医疗、社保、新农合三网合一。减少医疗、社保、新农合系统的多次建设,实现一体化平台共 用,增强政府部门之间协调能力,为参保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实时结算和即时补偿诊疗服务,为医保部门提供对医疗机构的实时监控。现在的状况是效率比较低,往 往要几个月没办法跟医疗机构进行结算,所以兑现社保基金往往拖欠,社保部门对医疗机构参保病人身份的核实诊疗费用是否合理也没办法得到监控。各方互相都有 一种不信任,容易产生矛盾。特别是几个网,大家各建各的,也重复投资。现在大家是合作伙伴,一条网解决所有的问题,特别对医保这一块,区域信息化发挥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城乡一体化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通过诊疗活动信息建立、完善和补充 居民健康档 案,实现信息实时交互与共享,建立动态的“活档”,提供健康服务。健康档案一定要是活的,要能够用得上,能够不断的补充完善,不断的更新,这个档案才能够 发挥它的作用,特别是城乡一体化。病人可以在卫生院看病,也可以在乡医院看病,也可以到市里面看病。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对整个医疗过程的信息能够 完整的记录在健康档案里面,对健康档案的利用和使用这个信息有更重要的意义。

7.结束语

总的来说,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以个人健康档案为核心,生命周期为主线,通过对人一生各个生命周 期的健康问题及采取的干预活动的多渠道全动态采集、集中存储,形成一个完整的动态的个人终生健康档案;另一方面,平台通过对个人健康档案的统一管理、全面 共享、数据挖掘,向个人、医疗机构、政府机构等不同服务对象提供各类信息服务。而其三方共建的建设、运营模式,突破传统,为其他地区的区域卫生信息建设提 供借鉴和参考。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 篇3

关键词:区域物流 物流信息系统

一、区域物流业的特点

1、区域物流的含义

区域物流既包含地域概念,也包含经济概念。具体来说区域物流指原材料、半成品、制成品等货物及物品在不同区域或地区之间的流动和转移,即货物及物品供应地与需求地分别处于不同区域的物流称为区域物流。

区域物流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就在于地域空间的差异性。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地政府和企业都积极扶持、发展区域优势产品,如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山西内蒙古的煤炭、山东淄博的陶瓷、福建晋江的服装等等。而他们的消费者几乎遍及全国。当生产者和消费着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区域或地区独立进行时,为了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各自之间的生产与消费目的,就产生了一系列的区域物流活动。

2、区域物流的性质

区域物流产业涉及多种行业,概括来说区域物流具有三个性质,即基础性、服务性和综合性。

(1)基础性。物流业是基础性产业。由于货物的生产与消费是分离的,为了实现生产与消费的统一,就需要物流运输,因此物流对所有生产、流通和消费活动都有影响,它通过交易、仓储、配送等生产、流通条件与手段对国民经济起基础性作用。通过不断输送各种物品使生产者获得原材料、燃料、零配件,以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2)服务性。物流业本身并不提供物质产品,它只是为了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或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需求而从事的运输、配送需求。是为顾客提供专业化服务。说物流业是服务性产业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供应链与客户的关系而言,物流業强调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实现货物及物品由供应方配送到需求方的运输行为;其二:物流服务供需双方的关系而言,物流业强调增值服务,仓储、运输等基本功能之外的附加服务是物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能为客户提供高效、及时、经济的运输行为,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通过向客户提供增值服务而发展的。

(3)综合性。物流业是既是一个庞大的纵向经济领域,从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到消费的整个过程提供纵向各项服务;也是一个为其他所有经济领域服务的横向经济领域,无论是任何产品它的交易成功都需要通过物流业。因此物流业是一个横跨多个基础性、服务性行业,涉及并影响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二、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及核心要素

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核心因素,是所有物流信息平台的交接点。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平台就是要以一定的物流信息交换标准为基础,将企业信息化平台同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互联,最终目标就是建立物联网。通过物联网为物流信息系统中的信息采集、共享和集成提供了一个高效、快捷的网络平台,大大提供物流系统的运行绩效,为物流业务流程的无缝集成提供强大的支持和保障。

企业的物流信息平台是区域物流信息系统的主体要素,其端口必须与公共的信息平台相一致。企业的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划分为供应链、企业、运作职能三个层次的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模型设计规划层面的信息平台,包括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和评价;企业物流的预测及计划层面,即管理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的控制和调度的各项物流活动计划的生成以及与各流程控制的管理。

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物流信息平台功能,一般由物流的共用信息平台、基础信息平台、作业信息平台三部分组成。共用信息平台主要是通过为参与者提供信息沟通的技术平台,建立一套完整的共用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的系统。物流基础信息平台为物流结点内的物流企业的接入提供技术支持;向相应数据库抽取相关信息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信息共享功能。物流作业信息平台主要是向各物流企业提供支持运营作业的信息平台,满足物流企业完成运营过程的各项功能需求,其主要目的是为减少重复建设,满足未自建信息网络系统的物流企业的需求,提高各物流结点信息网络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二、物流信息系统对区域物流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一,物流信息系统是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保证。

物流业是通过他的工作向社会提供的产品是一种无形的产品——物流服务。尽管这种产品不具备实体形态,但是它和其他产品一样讲求质量,只有服务质量好了才能吸引客户。因此,现代物流必须保证按照客户的要求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以最少的时间和最低的商品损耗将商品送达合适的地点。为了保证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必须建立一个高速畅通、动态互联的标准化信息系统。如果信息流通不畅,就不可能形成对物流服务需求全面及时的了解,更难以达到对物流过程的合理、有效的控制,就很难满足货主企业的要求。

第二,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是提高现代物流服务效率的必要条件。

要想实现物流服务的高效率与及时化,现在的标准是为5“R”:即,在适当的时间(RightTime)、将适当质量(RightQuality)的货物(RightCommodity)、在适当的地点(RightPlace)、送达适当的客户(RightCustomer)。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对物流行业的信息实行系统化管理,对各种物流业务的相关数据进行电子化储存与管理,对各个物流环节产生的物流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分析、传递,并向货主提供各种作业明细信息及咨询信息,这对现代物流中心是相当重要的。

第三,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是节约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径。

物流信息系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信息的数字化、快速化、集约化,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对商品信息的标准化操作,建立有关ID代码、条形码或磁性标签等的参数体系,实现了对于商品配送的自动化控制,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1]何青.卜华白.张振文.4PL的供应链整合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借鉴意义[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2 年第02 期

[2]http://85913181.blog.163.com/blog/static/1303222242010820111144394/

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研究 篇4

1 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意义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物流信息技术运用的成熟,物流信息平台已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信息系统是构建现代物流的中枢神经,通过信息在物流系统中快速、准确和实时地流动,可以使企业能动地对市场做出积极的反应,并指导企业调整经营活动。但是作为一个传统的物流企业,自行建立一个物流信息系统所耗费的资源是巨大的、昂贵的,区域物流企业迫切需要一个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支持,通过这个平台整合行业已有资源,实现行业资源共享,发挥区域物流的整体优势,将会从根本上改善物流行业分散运作的现状。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通过对区域物流的共用信息(如交通流背景资料、物流枢纽货物跟踪信息、政府部门间共用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及处理,对区域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完成各类功能(如车辆调度、货物跟踪及运输计划制定等)提供支撑功能;为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提供信息枢纽作用;为政府提供宏观决策支持系统。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本质在于为物流企业提供单个物流企业无法完成的基础资料收集,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为区域各级政府部门共用信息的流动提供支撑环境。

2 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需求分析[1]

物流系统中不同层次的参与者,对信息需求具有明显的不同。在进行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时,要充分分析各参与主体的需求状况,以此来最终确定信息平台所应具有的功能。如:政府部门应注重物流发展的宏观信息及总量信息,以制定合理的行业发展规划与政策;物流企业则需要物流需求信息和货物跟踪信息;一般工商企业更关注物流供给信息等。

2.1 相关政府部门的物流信息需求分析

政府是物流行业的管理者,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与各管理部门电子信息系统对接,如与税务部门对接可实现网上报税、与工商部门接口实现交易的监督、与海关部门接口实现电子报关等。政府部门的需求信息主要考虑实现发布区域物流行业的规范,可以对物流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进行分析,监督物流市场情况并制定政府政策,规划区域发展战略;并且各种管理部门需完成的诸如接受或检查企业的申请,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等活动,也由政府宏观调控。

2.2 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需求分析

物流企业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主要使用者,由于目前大多数物流相关企业规模较小,经营范围单一,只完成物流单一或几个阶段的作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物流企业。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将零散的各个行业和物流企业内部的物流信息系统有效联结,便于物流企业在公共信息平台上发布、查询、接收信息,提高各个作业环节运行的透明度,缩短物流信息交换环节和物流运作周期,提高物流企业工作效率和业绩。

2.3 工商企业的物流信息需求分析

工商企业的主要需求信息是物流企业服务水平信息(如价格、质量、物流满足能力等)以及货物跟踪信息,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3.1 物流服务水平信息

当工商企业选择物流供应商时,需要详细了解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这不仅局限于运输仓储的可靠性,存货的可得性等,物流服务的价格、信誉、专业能力及其设施也在考虑之列。还需要考虑物流企业的专业技术和服务灵活性,并使物流成本与工商企业的生产、营销等成本的总和即总成本达到最小。

2.3.2 货物跟踪信息

货物跟踪信息是工商企业需要从物流企业获得的主要信息,它主要反映车辆状态以及它们在运输过程中的动态信息,包括:车辆本身的信息(承运人、车辆运载能力、消耗成本、车检状况等)和运载信息(车辆调度、运载路线、运载物品、运载费用等)。

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功能要满足区域物流系统中政府管理部门、政府职能部门、物流企业、工商企业不同层次的参与者对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一个有效集成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应可以为物流服务提供商、货主制造商及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一个统一、高效的沟通界面,为客户提供供应链综合解决方案。因此,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功能如表一所示:

3 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结构分析[2]

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结构自下而上划分为:基础层、服务层、管理层三个层次(如图一所示)。

3.1 基础层: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层和基础数据层

3.1.1 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以区域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为基础,作为支撑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物理层基础,主要包括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电信交换网、光纤宽带网、无线通讯网等)和计算机硬件设施等。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将对物流信息平台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3.1.2 基础数据层

基础数据层是对各类物流相关数据库的数据进行采集、组织、存储和维护。主要包括综合交通运输信息、配送路线信息、物流设施基础信息、物流企业基本信息、工商企业基本信息、物流相关政策法规信息,以及车辆需求信息、车辆供给信息、原材料需求信息、供应信息、商品需求信息、仓库需求信息、供给信息、其他物流需求信息。

3.2 服务层

服务层是基于基础层的物流应用服务信息系统,可根据客户在不同时期的要求开发不同的应用系统,包括物流信息服务系统、物流供需交易信息系统等。

3.2.1 物流信息服务系统

物流信息服务系统为客户提供各类信息的查询、检索、共享、交互等服务。如流程查询:查询有关作业的流程状态;在库查询:查询有关的库存状况;在途查询:查询货物运输途中状况;定制查询:按照客户的要求选择查询内容;帐单下载:在线获取结算清单;实时跟踪:查询有关货物的地理位置图形;定制信息:按照需要发出客户所指定的专业信息;咨询服务:在线解答客户在物流活动中的疑难问题。

3.2.2 物流供需交易信息系统

物流供需交易信息系统为供需双方提供规范、快捷的交易方式。如实时查询:客户在网上实时查询库存情况、运输情况和帐单;清单录入:客户可以直接录入作业指令单、订车单、订仓单等;网上下单:客户可以直接输入物流服务的需求;信息反馈:客户对物流服务提出建议或者投诉;网上报价:客户可以在线发出询价请求并得到报价回复;网上交易:物流服务项目的在线查询、交易撮合和电子签约;网上联盟:通过联盟的形式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数据交换:通过EDI方式实现异构信息系统的数据对接;信息外包:以ASP方式实现远程物流信息系统功能外包;项目招标:通过电子招标的形式获得最佳的供货方。

3.3 管理层

该层次主要由物流的供方企业(如:物流、运输、仓储企业等)、物流需方企业(如:生产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等)、物流中介(如:专业货代、物流咨询业)、以及与物流相关的政府部门(如:海关报关通关、出入境商品检验、税务管理、保险、银行结算、工商注册等)各自的信息系统构成。这些不同类型的企业将在公共信息平台的支持下,为企业提供多项优化辅助决策的增值服务(如: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货代管理、报关管理、采购管理、结算管理、合同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数据交换、决策支持等),以及与相关企业、政府部门之间数据信息的交换和查询,从而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与外部信息资源的无缝衔接,做到物流管理的全程无纸化。

4 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分析[3]

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应按计划、有步骤地分为三个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运营主体,以现有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基础和重点,形成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雏形。在此期间主要实现的功能包括:制定相关的业务规范、信息通信的技术标准和协议;实现数据交换平台与各EDI系统之间数据格式的转换,形成数据规范化的定义,完成电子订舱等功能;与海关电子系统连接,实现网上通关业务。

第二阶段:经过第一阶段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已初具规模。在实现上一阶段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物流信息的深化管理与应用拓展,整合社会资源,完成物流信息平台的大部分应用功能。首先随着检验、税务、工商、金融等系统,以及政府系统的建设,平台实现与其连接,提供网上检验、工商注册、报税交税、金融保险和电子政务等功能。其次实现与银行系统连接,平台用户通过网上议价进行运价洽谈,资金通过银行系统连接,并与身份认证系统连接,在资金划转时进行身份认证。最后,确定一批具有开发能力的有实力的ASP服务提供商,完成信息平台与相关ASP服务提供商结合,向中小企业提供ASP服务。信息平台可作为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提供数据库、存储空间等资源。中小企业不必购置硬件设备,就能实现内部业务信息化和共享信息平台数据的功能。同时作为信息平台的运营主体也应开发一些相应的物流应用软件,提供给企业使用,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

第三阶段:在功能和服务上进一步延伸,建设能够支持海、陆、空及多式联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综合性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1]赵英姝.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规划研究[J].中国市场,2007,(41):41-42.

[2]徐伟,赵嵩正,蒋维扬.基于功能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体系结构研究[J].情报杂志,2008,(7):32-34.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 篇5

摘要:现代物流已成为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以现代科技管理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性物流服务。在现代物流中,信息已成为提高营运效率、降低成本、增进客户服务质量的核心因素。在信息平台上,信息流的处理和利用水平决定整个物流过程的运作水平。信息平台的建设,一方面是发展现代物流的核心和关键,另一方面,通过建设信息平台又极大地推动着现代物流向前发展。关键词:信息平台;物流;现代物流

Abstract:The modern logistics has become a cross sectoral, cross industry, cross regional to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he integrated logistics service support.In modern logistics, information has become to improv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reduce the cos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stomer service core factors.In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of information flow determines the whole logistics operation level.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 on the one hand is the core and ke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on the other hand,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grea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Keywords: logistics;logistics information platform

一、现代物流的概念

现代物流(modern times Logistics)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则认为:“现代”物流是根据客户的需求,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流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它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活动。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业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二、现代物流与信息平台的关系

现代物流是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而到来,发展而发展;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就没有现代物流,两者是相伴相生,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由于信息流、商流、资金流都可以在网上快速实现,决定电子商务系统成功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覆盖面大、反应快速、成本有效的物流网络。只有应用物流信息技术,完成物流各作业流程的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物流信息技术指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作业环节中的应用,包括BarCode(条形码)、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ITS(智能交通系统)等,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迅猛的领域,从数据采集技术到物流信息系统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物流产业的信息化进程,从而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了现代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

三、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对现代物流的重要性

进入21世纪,在由生产、流通、消费组成的经济社会中,流通界将起到愈来愈大的作用。有人甚至预言,物流产业的发展有可能代替商流成为经济发展的龙头。然而,现代物流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以现代科技管理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性物流服务,信息流的处理和利用水平决定了整个物流过程的运作水平。没有信息网络支撑,就无法实现单证的有效确认、传递、审办、复核等流程,就无法形成现代物流产业。由此可以看出,信息平台的诞生对推动现代物流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国几乎每天都有不少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正在建设或将建设。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信息平台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到的人呼吁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政府部门更是以文件形式高度重视起来。现如今大到整个国家小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和积极建设物流信息平台,一些地方性物流信息平台更是呼之欲出,一夜之间开遍神州大地。

但是地方性信息平台局限于地方性物流,范围窄,信息量少,大多由于建设时间短,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需完善的地方,对于绝大多数业务面向全国各地的物

流公司、货运部来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如果能建设一个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交流与共享,毫无疑问的将提高整个物流行业的运行效果和发展速度。

四、物流信息平台的构成物流信息平台需要解决各种物流业务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系统集成以及各种信息通道之间的互通互联问题;是一个综合、大型、统一的信息交换的枢纽,遵从相应的标准,提供各类物流相关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物流信息平台体系结构由三个层次构成。底层是公共通信基础设施,中层是提供物流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顶层是各类企业物流信息处理系统。

五、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战略目标

建设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的战略目标是围绕从生产要素到消费者之间时间和空间上的需求,能够处理从制造、运输、装卸、包装、仓储、加工、拆并、配送等各个环节中产生的各种信息,使信息能够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快速准确传递到现代物流供应链上所有相关的企业、物流公司、政府部门及客户或代理公司。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和设计要紧密结合本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10~20年的发展战略。

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原则是:适度超前、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可操作性强。因为物流流程信息平台规模大、使用周期长,所以物流信息平台的设计必须要具有前瞻性,同时又要使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建设现代物流信息平台还不可忽视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信息平台战略规划起点要高,不宜反复修改,避免投资损失,更不能朝三暮四,人云亦云。二是信息平台规划要力争纳入本市或本区域城市总体战略规划,要适应本市或本区域战略发展要求。三是建设信息平台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可盲目,不能好高骛远,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推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

六、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方法

6.1政府的推动

想要推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在中国有更长远和良好的发展,政府的推动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应该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尽快制定物流信息技术保准和信息资源标准,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

务的交换共享机制。并扶持相关行业协会的发展。政府还应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建设和发展,这其中就包括了上述提到的条形码技术和GPS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加速建立信息平台,全国性的信息系统网站或者软件,让这些在现代物流中必不可少的信息技术,可以广泛的应用与各个物流企业当中,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物流企业。

3.2企业的正确发展

在现有的物流企业当中,有很多企业好高骛远,选择不适合自己企业的信息平台和软件,这样就造成了,在成本上就提高了很大的消耗。物流企业本身,还是应该依据自己的倾向,发展和规模,来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信息技术,并不是花了大成本引入了很尖端的信息技术就可以有良好的发展,大多数物流企业都可以应用互联网来得到自己有用的信息,然后通过条形码和GPS信息系统,来达到自己企业的发展。

在日益激烈的物流竞争中,很多小型公司应运而出,又很快的倒闭了,这都是因为现在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很多小型公司也看到了利润,但是没有正确的发展。与其一向无谓的降价,不如和其他的一些小型物流企业合并,相互联合,或者融资的方法,来扩大规模,整合自己和联合企业的文化、体系、理念和技术,资源共享,达到共同的发展。

3.3物流信息整合将各种信息系统和软件针对企业的特点整合。这就像将各个企业领域中的信息整合成一个大的信息平台,各个物流企业通过这个平台,来获取他们想要知道的不管是道路、信息发展、技术应用、人员管理的相关知识。达到让信息的共享,不仅业共同发展,还推动了我国的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这是一个很好的提议。

七、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对现代物流的意义

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的搜集物流过程中的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的各种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合,再通过这一平台发布出去,各个企业可以通过物流信息平台了解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和资料,同时安排自己企业的生产和运营。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可以有效的提高物流行业的经营效率,挺高效益,增强行业竞争,提高整个物流行业的水平。可以说,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地促进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

八、总结

当代物流行业的发展已经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二者的结合极大的提高了物流行业的效率。但是我国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起步较晚,并且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还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不过在全社会都关注物流行业发展的新时期,整个物流行业一定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包健民.物流现代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2]施先亮,周建勤.建设物流信息平台促进现代物流发展[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13).

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突破点 篇6

七大难题

在调研中发现,要建立起经济实用、高效统一、互联互通的卫生信息区域化管理平台需要解决以下主要问题。

1.投资巨大。卫生信息的区域化管理,不仅要具备HIS的功能,还要具备可共享的区域内居民健康档案、病案系统、人力资源、CDC、医学影像、医疗保障、财务管理等众多功能,硬件投资巨大,再加上软件正版化费用。如果采用为医疗卫生单位建立起独立的HIS管理系统,再在HIS基础上添加其他功能的话,像我们这样一个人口70多万、医疗卫生单位近40个的县级区域,投资规模将近千万元。

2.人才缺乏。我县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全县医护(技)人员约2100人,卫生信息人员3人,仅占1.4‰。不仅如此,从业人员年龄老化,计算机基本操作困难。全县31个乡镇卫生院有24个卫生院的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模式,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信息技术人才缺乏成为困扰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一大难题。

3.资源共享。我县36个医院(含卫生院)建有HIS系统的7个,分别使用了4个商家提供的产品,标准不统一,结构不规范,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再加上多数医疗卫生单位未实行信息化管理,信息根本无法进行实时共享利用。

4.实时交换。医疗卫生单位产生的数据如能实时传到管理机关,有利于管理机关对诊疗活动、账务情况、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数据的及时掌控,便于科学决策。数据源的及时准确,成为衡量系统效率的重要指标。

5.存储方式。区域卫生管理功能复杂、信息量庞大,如何减少存储空间消耗和数据的实时交换是我们想要找的结合点。究竟采用集中式存储还是分布式存储方式,成为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6.可扩展性。区域卫生信息化管理功能多样性,不可能一蹴而就,系统的扩展性、高可用性都是影响系统成功的重要因素。

7.线路利用。由于蓬溪县早已建成妇幼保健网络、疫情直报网络、统计直报网络、新农合网络,这些功能分布在不同的网络甚至是不同的区域中,为满足不同业务需求,各医疗卫生单位不得不租用多条线路来解决网络链路的问题,这些医疗卫生单位向运营商支付的线路租赁费用超过20万元/年,而且单位内部布线复杂,运维困难。

应用软件高效易用

设计高效易用的应用软件是平台建设的核心。我们在软件设计上以诊疗活动为主线,以财务管理为重点,以区域内居民健康档案和病案共享为准绳,做到了“规范统一、实时共享、监管便捷、高效易用”。

1.规范统一。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决定基于集中式存储来设计软件,全县使用唯一的数据中心,结合卫生部近几年发布的一些标准进行字典设计,统一了数据字典。体现在软件上就是全县使用一个诊疗目录、一套药品字典,各医疗卫生单位已不具备系统管理权限,只能根据情况选择本单位的诊疗目录和使用的药品字典;网管中心根据各医疗卫生单位的等级进行各类收费价格约束,不允许突破最高限价。再比如实行基本药品目录后全县建立统一的药品仓库,及时更新各卫生院药品库存及需求,便于开展药品网上采购、统一配送,杜绝了医药购销环节中的不正之风。软件产出的各类报表完全符合卫生部的要求。通过这些方案达到了规范统一的目的。

2.实时共享。区域内卫生信息标准的统一,为数据共享提供了条件,任何授权用户都可以实时快速地访问我们提供的共享资源。在软件设计中将居民健康档案和病案共享统一起来,可以对县域内任何建档居民的健康信息进行检索、查阅。授权用户可以查阅相关病人的病案记录、处方信息、检查化验信息,减少了重复检查,为病员的双向转诊创造了条件。在共享方面我们还研发了“一卡通”,建档居民通过一张磁卡即可以实现就诊、查阅信息,甚至可以实现医保、农合的实时结付,大大方便了群众。我们还通过B/S系统向社会提供可以公开的信息进行共享查询。

3.监管便捷。管理部门能以精确到秒的方式对各医院的主要统计指标(包括门诊工作动态、住院工作动态、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汇总处理分析,并以数据或图形方式显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处理得到一批更为重要的关键指标,比如床位周转率、床位使用率、门诊次均费用等等指标数据,也以数据或图形方式显示;还能对各医院的综合能力、运营效率、医疗质量等几十项指标进行一系列数据处理。软件实现了适时传输,管理部门可以方便地对各医院之间、同一医院不同时间段之间进行纵横对比。还可以在系统中心运用统一收费标准,统一采购配送药品,限制价格等手段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涨

4.高效易用。软件设计采用国际规范的E-R(实体-关系)模型,核心数据库使用扩展性好、维护方便、功能强大的64位SQLServer2008,服务端做到了HA,使我们不用再担心异常故障影响系统运行,客户端不保留SQL的任何组件,更不需要提供额外的存储空间。数据采用二进制压缩格式传输,对于大数据量还使用分片分包压缩传输,这样就比传统的文本传输节约5〜10倍的带宽,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要求。在操作界面和功能设计上尽量人性化,最大可能地解决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输入内容尽量少,可以通过“一卡通”的磁卡所存储的信息进行快速录入。软件还提供多种信息检索方式,实现易用性。

集中式管理

效益明显

1.节约运行维护成本。从投资规模看,集中式管理平台采用集中式存储方式,各医疗卫生单位不需要建设数据中心,硬件投资规模大大缩小,服务端正版软件也只需要一套,成本明显降低,现在的投资规模不足50万元,比计划投资节约4/5。平台设计中使用群集技术可以为平台提供较大的扩展空间,满足了成长型企业的需求,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系统使用64位操作系统,充分发挥了硬件效率,再加上优秀的网络设计,整个平台近一年的运行实践证明是安全高效的。

通过集中式管理不仅节约大量财政开支,也能杜绝重复建设,为加快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进程,促进卫生行业的正常有序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通过集中式管理,还能促进医疗卫生行业的长远规划,杜绝资源浪费,加快区域内的医疗卫生资源整合。

2.缓解人才缺乏问题。采用集中式管理,一个县级区域一般配备两名计算机人员就可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医院客户端使用IPSecVPN构建虚拟链接,管理人员在网管中心就可以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大大减少人员需求,从而缓解了卫生队伍信息人才缺乏的问题。

3.信息最大程度利用。平台将多个功能模块整合在一个系统中,数据实时交换,为新医改各项政策的落实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源和有效的监管手段。以病案和健康档案为主的资源共享为病患的双向转诊提供了条件;统一的仓库管理设计也为全面实施基本药物目录制度做好了充分的技术准备。系统的建立有利于医疗机构以及医疗机构与政府管理机构之间有效的数据沟通,有利于科学成果的迅速转换,从而有效提高我县的整体医疗水平。

4.加强卫生行业管理。通过系统进行价格限制,规范了收费,杜绝了搭车收费、分解收费的情况。管理和决策机构通过系统可以对卫生事业进行全面掌控,提升对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也有利于跨行业之间的协作互动;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团结。

链接

搭建经济安全的运行环境

1. 后台核心数据服务器采用联想万全R520系列服务器三台,全部采用64位的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统,其中一台使用Hy搭建4台虚拟机,提供主域、备份域、SQLSERVER2008 的验证服务和补丁服务。其余两台搭建成64位Windows 2008+Sql Server 2008的故障迁移群集,实现高可用性。作为核心服务器,这款服务器不仅扩展性强,也具备一定的硬件冗余,满足高性能易扩展的设计需求。

2. 核心数据服务器通过H3CMSR系列产品进行汇聚,这两台设备工作在双活动状态,互为备份,保证链路的稳定可靠。

3. 再上一层是两个应用服务器群集,一个负责专网业务,一个为专网外用户提供信息访问业务,两个业务网络既相互独立又互为备份。两个群集设备均采用联想万全T280系列,搭建成64位Windows 2008+Sql Server 2008的故障迁移群集,应用软件设计时仅要求这些设备提供访问控制,不提供存储空间,配置可以低一些。这两个群集在整个结构中就是一个转换器,客户端的请求提交到这儿再由它们向核心数据服务器申请读写操作,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服务器发生链接,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等级。

4. 与应用层服务器相连的是H3CSecPath 防火墙,在Internet出口部署了两台高端防火墙,实现多出口,多DMZ区域,多种NAT策略下的双链路冗余部署,两台防火墙设备工作在双活动状态,同时完成对内部网络不同业务应用负载和对外访问的链路负载,H3C高端防火墙在这种高带宽复杂环境下的边界防护(比如对关键服务器、Internet区域保护、实施DDoS攻击防护、应用层状态包过滤等)效果良好。这两台防火墙还充当VPN认证服务器。

5. 由于采用集中式管理,众多功能模块集中在了一个网络中,各医疗卫生单位根据自己的情况只需租用一条ADSL或者光纤线路,选用支持IPSecVPN的SOHU级路由就可以建立起与网管中心高效安全的链接,就可以将妇幼保健、疫情直报、统计直报、新农合等业务全部整合在一条线路来完成,彻底解决了线路租用成本过高的困局,大大节约了成本。

每周卫事

重庆投10亿元建五星级养老院

10月20日,在第三届国际服务贸易重庆高峰会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透露,该院将投资10亿元,兴建全市首家大型五星级综合性养老机构,其中一期项目将在今年12月投入使用,可容纳500多位老人入住。这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全国第一家医院下属的养老机构。

据介绍,护养中心将依托重医附一院的医疗护理技术,每月对老人身体状况进行健康评估,给家人提交健康报告,同时提供专业的医疗、康复和保健服务。老人进入中心后甚至将每人都配有“专线寻呼系统”,随时监控老人所在的具体位置和身体状况。(来源:中国网)

北京统一医保方案年内出台

今年内,北京市将出台把“一老一小”和无业居民医保统一的政策,整合后将建立新的门诊报销制度。据介绍,目前北京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包括了老年人(即“一老”)、学生儿童(即“一小”)、无业居民三类人群,但三类人群医保的参保标准、缴费时间和享受待遇都不同。统一后,北京市就不再有“一老一小”和无业居民单独的医保标准概念,而是统一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畴内。(来源:人民网)

广东试点基本药物制度 药品减价近一成

广东省首批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城市一年多以来收到成效,药品平均减价近一成。在当地,已实施基本药物已有400多个品种,在门诊中的使用率高达90%,基本能满足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需要。患者去基层医疗机构买药排队仅需不到十分钟,且比中心医院的门诊医疗费用便宜了将近一半。到今年底,全省60%政府办的基层医疗机构要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到2011年,初步建立起广东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来源:中国新闻社)

专栏

时刻准备着

中国少先队曾经用过一个呼号“时刻准备着”,这句话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方法也屡试不爽,也可以说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尽管关于信息化的种种好处已经取得共识,但真正推进起来难度还是非常大,这时把握机遇就显得非常重要,这里所说的机遇一般是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当管理和运营急需信息化支持时。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在运转顺畅时可能并未体会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可是当管理和运营遇到困难时,如果我们能够适时提出解决方案和应用系统时,不但能够很快被采纳,而且实施的效率和效果也会好得多。2002年以前我院门诊量并不多,高峰期日门诊量才一千多,平时的门诊量也就几百人。2002年以后,随着门诊量的逐步增多,患者排队现象日益严重,我们适时提出实施门诊医生站、后台摆药和排队系统,采用一卡通“预交金”收费模式可以有效优化就诊流程,解决患者排队问题,这个方案很快被医院领导采纳并全面实施,确实很好解决了上述问题。

二是当重大活动急需信息化支撑时。随着信息化的重要性被各级领导逐步认识,在一些重大活动中信息化往往是展示医院形象和参观的重要内容,这时领导们通常都会高度重视并亲自抓落实,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这些机会并提出很好的解决方案,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近几年我院举办了几个重大活动,每次活动我们都能适时提出很好的解决方案并实施了不少系统。如2002年承办“全军医院管理研讨会”,我院实施了条形码检验系统、门诊医生工作站和后台摆药等系统;2008年承办“南京军区医院成本核算现场会”,我院实施了物资条形码全流程管理系统,实现院、科两级全成本核算;2010年承办“全军数字化医院建设研讨会”,实施了电子病历、辅助决策支持和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等系统。当然,在实施这些系统时,一定要把握一个原则,即要实事求是,要把实际需求与展示内容有机统一,不要成为政绩工程。

能够做到“时刻准备着”也并不容易,要具备几个条件:

一是要有敏锐的洞察力。2000年当我院全面实施总后下发的国家金卫“军字一号”工程(医院信息系统高级版)时,敏锐意识到临床信息化和流程优化是未来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当时就在全军率先研发医学影像系统(PACS)和门诊医生站等系统,并取得成功,现在全军有100多家医院采用我们的系统。2006年我们敏锐意识到集成病人完整诊疗信息的电子病历系统、人性化的患者服务系统、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和以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系统是数字化医院发展方向,就在这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在“全军数字化医院建设研讨会”上充分展示,得到与会领导和代表们的高度评价。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 篇7

1 次发达地区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

根据笔者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等次发达地区的实地调研,次发达地区物流信息化现状可概述如下:

(1)作为物流信息化基础的社会信息化水平偏低,发展资金短缺;

(2)第三方物流发展不足,物流企业信息化层次低;

(3)物流专业人才缺乏,信息技术在物流作业中很少应用;

(4)面向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的细分市场缺失;

(5)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投资运作机制尚未形成。

为了解决次发达地区基础设施薄弱、资金紧缺、人才缺乏等因素和对物流信息化的渴望这一对矛盾,次发达地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应运而生。对于那些迫切想实现物流信息化但又先天条件不足的次发达地区来说,集中管理、统一标准和一对多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服务方式不失为一个更经济、更简单可行的区域物流信息化改造方案。

2 次发达地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及运营原则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实际上是其各构成要素的项目建设,需要重点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系统性。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是对物流各种活动起到承载和支撑作用的标准化系统,因此,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与运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2)实用性。应充分考虑各个服务对象的需求,使系统易于操作,提升工作效率。

(3)开放性。应充分考虑系统兼容性,系统能够满足不同信息源的数据组织利用系统集成的理念整合区域物流资源。

(4)先进性。应采用先进的系统规划、设计理念和计算机软硬件、网络技术进行设计开发,同时减少系统开发和维护的成本。

(5)可靠性与安全性。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是各物流信息子系统的枢纽,因此不仅要有安全可靠的防火墙,保证非关联主体交易的保密与安全,防止交易资料、关键数据丢失,更要有当使用人员误操作时能及时反应并采取行动的措施。

3 次发达地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及运营模式

针对次发达地区先天条件的不足,在此提出适合次发达地区现状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和运行模式———“政府引导、企业主导、联合共建、实体运作”。

(1)政府引导。次发达地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调、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步伐。

(2)企业主导、联合共建。次发达地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运行由当地物流行业中实力领先的企业或引入先进物流企业实施;当地地区海关、交通局、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参与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达到信息系统建设投资少、周期短和见效快的目标。

(3)实体运作。次发达地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运行由完全实体公司承担,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方式进行。

4 次发达地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结构建设及功能分析

4.1 次发达地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结构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通过对物流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交换,提高工商企业的生产率和竞争力,保证物流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实现整个经济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是指具有包括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物流电子交易系统、物流综合服务系统等主要要素支持该地区物流系统规划、运作、协调、控制的信息体系。针对我国次发达地区经济和物流发展现状,提出次发达地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结构,如图1所示。

4.2 次发达地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功能

次发达地区建设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主要目的:实现区域物流信息化,整合区域物流资源,提升物流从业人员的信息化水平,为当地物流企业提供一个展示自身形象的公共平台,为供需双方搭建物流交流交易的平台,为本地现代制造业提供物流服务,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与盈利水平,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根据上述次发达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结构图和其建设目的,该区域型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描述如下:

4.2.1 平台管理系统

平台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角色管理、用户管理、安全管理、日志管理等。角色管理就是指用户进行删除角色、增加角色、编辑角色、角色权限分配等操作;用户管理是指进行增加用户、删除用户、查看选中用户详细信息等操作;安全管理指当系统用户觉得自己的密码已不安全时用户可以修改自己的登录密码;日志管理指进行日志查询、日志删除等操作。

4.2.2 公共数据交换系统

由于连接到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信息系统往往是有各主管部门和单位不同时期各自承建的,很难要求各个软硬件平台在结构上完全一致和统一。但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必须解决这些异构系统和异构格式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问题,解决系统运作不畅的局面。所以公共数据交换系统应该担负起物流信息系统中公共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定义、采集、处理、组织及存储,以及解决异构系统和异构数据格式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格式转换功能,实现区域不同物流信息系统之间的跨平台链接和交互。

4.2.3 物流业务交易支持系统

物流业务交易支持系统是为物流供需双方提供物流供求信息分布、数据交换及电子化的交易平台,并提供完成交易所需的附加服务,实现从原材料的查询、采购,产品的展示、定购到发货、仓储等作业的选择,再到电子支付以及顾客的反馈等一系列的贸易活动。物流业务交易支持系统包括网上报价、网上下单、网上交易、网上招标、信息外包、合同管理、金融服务等功能,其特征为格式规则化、通信交互化、交易批量化、作业逐日化。竞争性的物流信息网络系统是建立在交易系统的基础上,电子交易平台替代传统交易过程中纸介质信息载体的存储、传递、统计、发布等环节,实现商品、服务交易及交易管理等活动的全过程无纸化、直接化、效率化。

4.2.4 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区域的所有物流信息的汇集和共享,具有政府支持性服务功能、行业监管功能、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共享服务功能、城市综合信息共享服务功能、物流企业基础信息共享服务功能及其他公共服务功能等功能。

4.2.5 货物查询跟踪系统

随着通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GPS/GIS技术的广泛运用,物流企业和客户可以利用该两项技术,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实时跟踪货物及运输工具的状况,从而为物流企业的高效率管理及高质量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GPS/GIS综合服务系统包括通讯系统、传输系统、网络、中心数据、车载单元等部分,该系统由三部分组成:GPS/GIS监控中心、GIS电子地图和GPS/GIS车载单元。目前次发达地区的很多运输工具缺乏这种工具或使用的技术标准不统一,系统接口困难;另一方面,该系统需要的技术投资大,且GIS电子地图更新较快,这对于缺乏资金的次发达地区物流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各物流企业只需购买GPS/GIS智能车载单元和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所提供的相关查询服务,便可使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货物跟踪支持功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物流状态跟踪服务。

4.2.6 ASP服务系统

该系统是次发达地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核心模块。次发达地区中小型物流企业由于缺乏资金和人才无法自建和维护企业物流信息系统,而只能依靠传统方式进行物流业务管理。因此,次发达地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不仅为该地区大型物流企业实现物流一体化搭建桥梁,还要为该地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物流信息化服务。应用服务提供商(ASP)为中小企业提供物流应用软件设施租凭服务,与ASP合作搭建物流行业应用服务平台是解决中小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的有效途径,从而使中小物流企业能方便地应用所需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日常管理、仓储、运输等作业的信息化。

ASP服务系统对客户企业提供在线业务应用服务和管理服务的具体过程如下[2]:

(1)ASP服务提供商负责软硬件的购买、安装、构造和维护,客户企业通过软硬件的租赁来获得服务。

(2)企业将有关生产经营活动的数据信息传递给ASP服务系统,由ASP服务系统经软件处理后传递给客户企业使用。

5 次发达地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推广措施

(1)宣传物流信息商品意识。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物流信息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素质,强化物流信息作为商品的意识,实行有偿服务,为物流信息交易活动奠定思想基础并逐渐步入健康轨道。

(2)积极培育各类产品的物流信息市场。物流信息交易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要建立一整套与物流信息商品交易相配套的制度,如委托代理制度、信息保密制度,特别是有关信息采集、传输、反馈等物流信息服务方面的交易规则,以确保物流信息交易有章可循。

(3)引导用户信息反馈,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品信息,采取不同的手段进行收集、加工和传递,促进信息的双向流动。物流信息处理机构不仅要及时将各类产品信息传递给生产者,同时还要将生产者建设发展的项目、行业类别、数量、效益情况及其生活所需的其他物品等相关情况,通过有效的途径反馈给相关产品经销售商及消费者,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在此过程中引导客户对本物流信息平台进行评价,并将此信息反馈回信息中心以提高该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综合服务水平。

6 结束语

本文在分析我国次发达地区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针对性的次发达地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结构框架;在针对次发达地区物流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分析了次发达地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所应具有的功能;最后在结合实际的情况下,提出了促进次发达地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推广的措施。该体系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将次发达地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研究与次发达地区发展现状及其物流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刘伟华,彭岩,任政旭,等.基于GVC和GLVC的我国物流产业升级[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1-3.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 篇8

随着国家对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及现代化信息共享的需求,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根据不完全的统计, 我国目前已建及在建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至少上千家。在规划之中的, 各省市也都建立了相应的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例如:山东交通物流信息平台、湖北物流信息平台、北京物流信息平台、浙江省交通物流信息平台等等。这些都为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 促进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解决物流信息不畅、提高物流整体的服务水平发挥了突出作用。然而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 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在建设中突出表现在 (1) 物流信息数据标准不统一而造成的区域之间无法互联互通; (2) 物流信息系统功能上相互重叠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如何解决区域物流信息化各自为政, 做到行业的规范、物流监管、信息共享。如何对已建和在建阶段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实现标准的统一, 实现物流信息共享与共建是打破物流信息化条块分割所产生的屏障的关键, 是从整体上推进区域物流平台信息化及提升我国物流信息水平的关键。本文正是研究物流信息共享与信息粘滞运行模式对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主要作用, 为区域之间的物流信息平台的互通与共建提供一定的指导。

2 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主要特征

部分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特征可用一张表格分别从主导、管理模式、信息服务、和平台对接这4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从上表可见, 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中政府主导占主要, 其次是协会主导, 也有极少的是企业主导类型。在平台方面, 只有LOGINK实现了区域物流平台的对接, 其他的区域的物流信息平台衔接多数都仅限于本区域的机构。

3 因果关系图的建立

3.1 信息阻滞模型建立

因果关系图是系统动力学的信息回馈环路结构的基本组成, 也被称为信息回馈环路 (Infor-mation Feedback Loops) [1]。环路行为的特性在于消弭目标与现况间的差距。

信息粘滞的概念最早由Von Hippie提出, 其含义为“在技术问题解决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 包括信息的获得、转移和在新环境下的应用, 这些通常是需要成本的, 称为信息粘滞 (sticky) ”[2]。区域物流信息势能是指各区域在其所在地区领域目前所获得的物流信息量;共享信息量是得以在各区域物流平台之间进行正常共享与传播的信息量;国家物流信息势能指的是区域中的先进物流平台掌握信息的量, 此处指LOGINK的信息势能;区域物流信息势能差是区域物流平台期望掌握的信息量与区域物流平台目前所掌握信息的差距;国家物流信息势能差是LOGINK掌握的信息量与区域物流掌握信息量之间的差距;标准数据信息量是出于各平台之间能够互通互联的考虑而设定的各种标准的量;区域之间信息粘滞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得信息无法完全或者部分在区域之间的传播量, 这里的信息粘滞主要受各地方信息传输的标准不统一的影响;共享系数主要表示区域物流通过共享信息来提高区域整体物流水平的百分比。这个系数受区域之间信息滞后者接受标准改造的能力, 共享信息本身的难易程度或者保密性等因素影响;标准数据系数是指LOGINK将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的百分比。它受LOGINK对信息共享的推广力度, 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之间信息共享的激励机制等因素的影响。

影响LOGINK与各省市区域物流之间能够有效互联与互建的因素主要有两种:一是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的标准数据量的制定;二是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及接口改造的驱动力。

假设1: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信息粘滞对国家物流网络的建设起负向作用。

假设2: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信息化差距对各区域之间的信息粘滞有正向作用。

根据说明, 建立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信息阻滞因果关系图, 如图1所示: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 区域物流信息粘滞主要受两个反馈回路 (左边的负反馈环与右边的正反馈环) 作用。

3.2 因果关系图分析

正反馈环为区域物流平台信息粘滞→区域物流平台信息势能→区域物流信息势能差→共享信息→国家物流信息势能差→标准数据量→区域物流平台信息粘滞。在这一反馈中, 区域物流平台信息粘滞程度的增加会造成区域之间交流与合作减少, 使得区域之间的信息势能降低, 而区域信息势能的降低会使得区域之间的现有信息量与区域的期望的信息之间差距进一步拉大, 造成区域物流信息势能差加大。势能差越大, 共享的信息也会相应的减少, 这使得联入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的信息势能差加大, 信息势能差的加大, 会使得标准数据量难以交换, 相应的标准数据交换量就降低。标准数据推广量的减低, 又加大了区域物流平台的信息粘滞。在这一正反馈环中, 区域物流信息势能差与国家物流势能差使区域物流信息粘滞逐渐增大。

负反馈环是区域物流平台的信息粘滞、区域物流信息势能、区域物流信息势能差、共享信息、国家物流信息平台信息势能差、激励机制、区域物流平台的信息粘滞。负反馈环与正反馈环前半部分一致。区域物流平台的信息粘滞降低了区域物流信息势能从而增大了区域物流信息势能差, 降低信息共享, 使得国家信息平台的信息势能差更大, 这迫切需要一定的激励措施, 这一定程度上抑制区域物流信息粘滞。在此反馈环中, 激励机制的出现使区域物流信息势能的不断变化从而使模型不断发展。

4 结论

区域物流公共信息的信息共享与互联, 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是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由随机抽取的部分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分析可见政府主导的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占60%以上。而进行区域间互联的物流信息平台却比较少, 这就要求作为先进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LOGINK做好与其他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政府之间的合作交流。同时我国政府也应该提供一个定期合作交流的平台。将已连入和未连入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省份适时沟通, 对已连入国家公共信息平台且应用比较好的省份给予一定的奖励, 而对未连入甚至未在建的省份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

摘要:文中对我国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特征进行分析, 并通过分析区域物流平台信息粘滞、区域物流信息势能、信息共享及LOGINK的势能差等要素来建立因果关系图, 最终得出激励机制在因果关系图中的重要作用。为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共享与共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因果关系图,信息粘滞,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邵正宇, 周兴建.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09:218-219.

[2]Von Hippie Eric.“Sticky information”and the locus of problem solving:Implications forinnovation[J].Management Science, 1994, 40, (4) :429-439.

[3]刘翠翠.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风险预警及控制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12.

[4]曾款.科研团队内部粘滞知识的产生与转移机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12.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 篇9

1 基于云计算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需求分析

1.1 需求划分

对于需求识别的任务主要是在对KANO问卷统计的基础上将个体需求细分为基本需求 (M) 、拓展需求 (O) 、潜在需求 (A) 和无关特性 (I) 四大类, 通过汇总并依据“大多数原则”得到不同的公众群体对基于云计算的区域信息平台各项服务的探测指标的态度并进行分类, 从而建立起KANO-SPD矩阵, 构造出实施个性化服务时的需求模板;接着对群体 (F) 的需求特征同样按照大多数原则确定需求类别, 得到公众 (Q) 整体的需求信息;最后, 按照不同公众群体所对应的需求特征进行汇总分析, 识别基于云计算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公众群体的类型。其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1.2 个体识别需求

首先通过“KANO问卷法”对个体需求进行识别。首先按照KANO模型的基本原理设计KANO问卷, 为了能够知道公众群体对一个指标的真实看法, 问卷对同一指标进行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调研, 通过公众对指标的不同看法对这些需求进行分类。正向问题主要是看公众对具有该指标时的态度;反向问题则是对不具有该指标时公众的态度。一般采用五个标准记性级别划分。

将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的问题答案填入“KNAO问卷判定表”, 就可以得到对基于云计算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对探测指标的需求分类。KANO评价表是应用KANO问卷调查类型判定的核心标准, 是对KANO调查长期经验的总结。

1.3 基于云计算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整体需求

根据上节中对群体需求识别的方法, 分别对PCL, PCC, PI, PGM, PGF, PS, PZ进行识别需求, 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云计算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KANO-SPD矩阵。

在基于云计算的区域信息平台服务公众需求调研阶段需要根据调研的目的对公众进行细分, 把公众划分为“区域内企业 (PC) ”、“公众 (PI) ”、“政府部门 (PG) ”、“物流园区 (PZ) ”和“服务机构 (PS) ”五类, 并按照各自的不同特征设定一定的指标进行细分。为了在构建平台的实践中按照公众群体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服务设定, 因此, 在需求调研结束以后, 有必要根据需求特征的不同对公众群体进行重新划分。根据上述思想, 基于云计算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所对应的公众群体可以划分为四类, 这里称为“基本用户”、“拓展用户”、“潜在用户”和“无关群体”四类。

我们可以发现“基本用户”为PCL、PCC和PZ, 即地域内企业和物流园区。他们是基于云计算的物流信息平台主要的服务对象, 应该对该群体保持密切的联系, 随时关注该群体的服务需求, 尽最大的可能予以满足。而政府部门、服务机构和公众都属于“无关用户”, “无关群体”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对电子化的公共服务没有兴趣, 平台应该主要通过提高平台上对于用户的服务质量。

2 基于云计算的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绩效评价指标建立

2.1 基于政府视角的绩效评价指标构建研究

政府部门对于基于云计算的区域物流公共平台来说, 是主要的搭建主体和实现平台社会效益的主要推动者。从政府角度来说, 平台的核心目标之一是了解用户的需求及评价平台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大小, 从而调整平台的公益性方法和策略。因此, 对于政府来说, 其评价指标应集中在体现用户的意志、反映用户的需求方面。通过对用户的评价, 政府可以通过关注用户的反应, 以便产生更好地社会公共服务策略。本文从可靠性、柔性、反应速度和营销能力等因素出发, 设计具体的指标和计算公式。

(1) 可靠性:可靠性指的是平台形成的供应链中的协调程度, 绩效主要包括信息发布准时性, 信息发布正确率, 用户抱怨率和抱怨处理时间。

(2) 反应速度:反应速度指的是通过企业发布需求信息开始至整个流通过程结束的时间, 其绩效指标包括信息匹配周期和订单完成周期两个。

信息匹配周期:反应的是用户从信息发布到信息查询匹配的总体反应时间。其中包括信息发布、信息搜索、信息咨询和信息的匹配的时间等等。

订单完成周期:反应通过平台对于订单整个流转时间的总体反应时间。其中包括收到订单、从生产到配送、从配送到产品到达客户手中的时间等等。

(3) 公益能力:公益能力是指政府搭建的平台为企业提供的交换服务能力, 该能力不是以“交易”为目的, 而是已“交换”为目的。其绩效指标主要包括信息免费获取率和应用免费获取率。

信息免费获取率:指平台中用户免费获取的信息与总信息之间的比率, 反映了平台的信息获得公益程度。计算公式为:

信息免费获取率=免费信息数/信息总数*100% (式1-10)

应用免费获取率:指平台的应用托管平台中政府提供的免费软件数量与平台中软件总数量之比, 反映了平台的软件获取公益性。计算公式为:

应用免费获取率=免费应用数/应用总数量*100% (式1-11)

2.2 基于基本用户视角的绩效评价指标构建研究

从表4中可以看出, 基于云计算的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基本用户主要是物流园区, 区域企业 (包括物流企业和客户企业) 。对于用户而言,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平台。

信息共享程度:主要是指企业间信息传递的能力, 其绩效指标主要包括信息失真率和共享数据比率。

3 社会增值服务运作模式

基于云计算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成功构建, 强化了“信息流”的循环功能,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通过该平台收集这些信息, 并进行分析, 并能够对平台中进行的信息查询等社会活动进行监督与制约。由于通过物流平台注册用户的自由性, 任何企业或个人在通过认证后, 都可以进行基于物流的信息查询, 从而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纳入到了整体社会的信息服务中。

4 结论

综上所述, 基于云计算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可以作为整个社会信息网络中的一个重要信息获取平台。在该平台中, 地域内企业、个人用户 (顾客) 和政府职能部门是信息的输入者, 政府管理部门则是信息的分析者与监督者, 信息需求机构进行相关信息查询时, 必须进行身份验证, 并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之下才能进行相关信息的查询, 从而保证了平台信息的安全性及权威性。

参考文献

[1]孙世强, 刘甲学.“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J].现代情报, 2011, 5.

[2]谭狄溪, 政府主导下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规划设计与技术实现[J].交通企业管理, 2011, (9) .

[3]佟维祺, 卢志斌.城市共用物流信息平台构建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1, (1) :38-40.

[4]王德政, 申山宏, 周宁宁.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储存[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1., 4.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 篇10

一、国内外研究相关理论综述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对物流信息系统研究与国外物流的发展是同步的, 起步相对较早, 已经在物流与供应链信息管理研究中取得了很多成果。Stenger (1986) 在《信息系统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过去、现在和将来》一文中指出, 物流管理必须依靠信息技术提供的强大支持, 才能充分发挥效能。Stock (1990) 在《计算机、通讯与信息技术的战略管理:仓库管理的机遇与挑战》文中指出, 在仓库与库存管理中运用计算机和信息通讯技术进行辅助决策是企业面临的一大机遇与挑战, 也是仓库管理的发展方向。此后, 陆续有许多学者将注意力集中到信息技术与物流业的研究上来。他们分别从信息技术与物流业现状, 信息技术对物流的影响, 物流信息系统设计, 信息系统对战略管理的影响, 物流信息系统集成, 物流信息系统协同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998年, 《物流杂志》的“寻找质量”调查发现有五个领域与物流的服务质量有重要关系。按重要性的程度先后排列, 是及时性、服务的价值、信息技术、客户服务以及设备和运作。而最关键的物流能力, 则取决于信息技术、全程跟踪、EDI、网络或电子商务能力。Copacino (1997) 在《电子商务如何影响物流》一文, 以及1999年Huppertz在《市场的变化需要新的供应链思想》中都指出,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 电子商务要求用新的物流理念来看待, 因此也需要有新的物流能力。在电子商务市场中, 新的物流网络需要有处理小而频繁的订单的能力。美国著名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学者Lancioni (2000) 总结前期研究后指出, IT技术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巨大的削减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的机会, 并指出了IT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领域, 如采购运输、订单处理、消费者服务、生产计划和供应商关系管理。K.L.Choy等 (2006) 在《发展集成物流信息系统提升第三方物流能力》一文中指出第三方物流服务是区域物流的核心, 但仍然有部分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与其合作伙伴间还在使用手动交易这类无效率的交易模式, 因此文章提出了一个广义的物流信息管理平台 (Integrated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LIMS) 来解决此问题。此平台将国内外的物流信息服务与物流运作连为一体, 以较低的成本满足物流系统运营需要, 并给出了一个ILIMS的运行实例。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对物流信息系统研究相对较晚, 但近年来在这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其中物流信息平台方向的主要研究成果有:

杨东援 (2001) 对综合物流公用信息平台的体系结构框架和数据组织进行了研究, 强调应优先构筑公共信息平台, 推动政府相关系统及企业信息系统的接入策略, 并完成了上海城市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规划的研究。施先亮 (2002) 认为物流信息平台是通过对共用数据的采集, 为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支撑, 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公用信息的需求, 支撑企业信息系统各种功能的实现;同时, 通过共享信息, 支撑政府部门、行业管理与市场规范化管理方而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崔南方 (2004) 认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总体功能应该满足物流系统中不同层次的参与者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一个有效集成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应该可以为物流服务提供商、货主或制造商以及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一个统一高效的沟通界面, 为客户提供供应链综合解决方案。此外, 该平台还应具备面向中小企业的行业应用托管服务功能, 即面向广大中小物流服务商, 提供高效、低成本的物流管理专业工具。何世伟 (2005) 认为应将物流信息平台划分为园区级、中心级和企业级三个层次。区域信息平台的总体框架是在园区级信息平台上对物流信息平台的横向剖析。公共信息平台与政府管理部门信息平台、物流业务信息平台、政府职能部门支撑信息平台相连接。傅兰 (2007) 分析了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一般框架, 并结合江西省现代物流发展环境特点, 构建了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公共信息平台。

二、国内外物流信息平台案例

1.中国电子口岸

中国电子口岸是经国务院批准, 由海关总署牵头, 会同其他11个部委共同开发建设的公众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平台。它依托国家电信公网, 实现工商、税务、海关、外汇、外贸、质检、公安、铁路、银行等部门以及进出口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外贸中介服务企业、外贸货主单位的联网, 将进出口管理流信息、资金流信息、货物流信息存放在一个集中式的数据库中, 随时提供国家各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数据交换和联网核查, 并向企业提供利用互联网办理报关、结付汇核销、出口退税、进口增值税联网核查、网上支付等实时在线业务。中国电子口岸是中国电子化政府的雏形, 是贸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它有利于增强管理部门的管理综合效能。使管理部门在进出口环节的管理更加完整和严密。它能降低贸易成本, 提高贸易效率。

中国电子口岸自1999年推广应用以来, 各类上线项目累计达到48个, 初步实现了与海关总署、外汇总局、国税总局、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商务部、公安部、铁道部、贸促会等15个部委以及香港工贸署、澳门经济局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13家商业银行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此外, 依托电信公网, 中国电子口岸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建立起了中心结点, 并在全国47个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300多个地级市计划设立接入节点330余个, 通过专线、宽带、拨号等多样化的接入方式, 基本实现了全国范围的网络覆盖。迄今为止, 中国电子口岸入网企业超过36万家, 每日处理电子单证数量多达90万笔。中国电子口岸门户网站每日点击率超过700万次。在严密监管、打击非法贸易活动并为进出口企业及中介服务企业提供便捷贸易服务的同时, 电子口岸正在向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延伸, 加速构建全新模式下的一体化供应链信息系统, 为营造便捷、高效、安全的贸易环境做出努力。

2.国内区域物流信息平台

天津电子商务与现代化物流应用示范工程, 济南和青岛家电、宁波服装、重庆摩托车、徐州农业、上海连锁超市、杭州饮料等具有行业特色的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应用示范工程, 已列入“十五”国家信息项目攻关工程。上海为配合中国电子口岸项目, 整合原上海EDI中心、上海港航EDI中心和上海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并开通亿通网。通过该平台可完成电子商贸、货物通关、货物出运交付等一系列复杂过程。亿通网采取会员制, 目前有近万家会员。

此外, 在一些地区以港口、码头或制造企业的集中区域 (如保税区) 建立中心, 形成了很多物流园区, 物流信息平台也成为这些物流园区建设的重要环节。例如, 广州新白云机场“空港物流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与建设, 是海关与机场合作的信息平台。该信息平台以仓单数据为依据, 将卡口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快件通关系统、电子地磅等与通关系统联网, 使整个物流园区的各作业部门以及海关各管理业务的信息在一个计算机平台上交换, 是实现区港联动的信息化成功案例。

3.国外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1) 欧洲多式联运实时信息平台 (INTRARTIP)

欧洲多式联运实时信息平台项目是运输研究和技术发展项目, 由欧盟部分资助, 其项目是设计并试验一个适用于多方式联运的实时信息平台。该平台将会提供经过选择和标准化的市场数据, 包括组织货物的递送和安排预约、交易协议、契约和有关条件、基础设施能力、路径、设备、时间表、关税、递送的可信度等信息。

(2) 韩国综合物流信息系统

综合物流信息系统是指联结制造业、运输公司、仓库业等物流系统参与方的物流信息传递网, 不仅处理陆运、海运、空运业务, 还处理通关与贸易业务。该系统已经在1996年在韩国实施, 共分三个阶段:1996-1997年:综合物流信息网建设阶段, 进行基本计划建设与详细设计, 中央计算中心与示范服务实施;1998-2000年:服务扩散阶段, 进行商业服务实施与利用活性化;2000-2015年:超高速化与尖端化阶段, 进行电子商务实施与多媒体服务提供。该系统包括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进出口货物信息数据库系统和先进的货物运输信息系统。该平台以国家层面来构建整合物流信息系统, 提高国民物流服务, 促进物流领域信息化。

(3) 新加坡TradeNet (电子大通关系统) 和TradePalette (物流信息转换平台)

TradeNet于1988年开发成功, 让进出口商能在完成全部进出口手续, 在网上向多个政府机关申办所有必要的手续签证或许可证。TradePalette是继TradeNet之后开发的全方位物流信息转换平台。它将物流行业内的各类信息汇总到转换平台, 授权用户通过简单操作可以共享工作上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实现物流业的广泛协同工作效应。任何物流链上的企业可以登录系统, 实现与任何其他物流服务供应商的直接联系, 获得无纸化物流服务。

三、南京都市圈区域内建立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的必要性

南京都市圈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长江流域的开发开放中具有承东启西的枢纽地位, 建设南京都市圈既是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也是新世纪都市圈内抓住重要战略机遇, 加快发展内需的战略选择。

南京都市圈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在2003年“南京都市圈互动发展高层研讨会”上, 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徐从才认为, 为了顺应全国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南京都市圈应采用先导型商贸流通结构, 而建立先导型商贸流通结构首先要建立先导型城市物流网络。经过几年的发展, 南京都市圈的物流网络已经初步形成, 但是同时问题也日渐突出, 由于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滞后, 使得都市圈内的物流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航空港、公路港、海运港以及铁路港之间的物流衔接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政府无法获得宏观管理和调控物流业发展的宏观信息, 物流企业无法获得物流需求信息和货物跟踪信息, 一般工商企业无法获得物流供给信息等等, 所有的这些问题都使得建立一个南京都市圈物流信息共享平台迫在眉睫, 该平台的建立必将推动南京都市圈现代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雷, 何世伟.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研究[J].物流科技, 2006 (4) .

[2]Stenger, A.J Information systems in logisticsmanagement:Past, Present and future.TransPortation Joumal, 1986, Vol.26 No.l, pp65-82.

[3]Tomas.The Quest Continues, Logistics Management&Distribution Report.1995, August.

[4]Richard A.Lancioni.New Developments in supplyChain Management for the Millernium[J].Industrial MarketingManagement.2000 (29) .

[5]K.L.Choy;Stuart C.K.So;Henry C.WLau;S.K.Kwok;Felix T.S.Ch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Performance Management, 2006 Vol.8 No.2/3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 篇11

关键词:医院;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7.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0-0000-02

一、医院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概述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纵深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而医疗行业在近些年也加大了在医疗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医院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就是当前所大力推广的医疗信息技术之一,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也取得了一系列优良的效果。实际上,就医院自身而言,目前对于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例系统的信息化系统等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构建,但作为综合性的信息平台,医疗信息整合平台的构建尚存在不少的完善之处,需要摆脱信息系统依赖于软件公司的状况,将不同的信息平台的功能加以整合。实际上,医疗信息整合平台不仅是一个综合性的信息技术平台,而且在高效操作、安全使用、稳定运行等多个方面都有其自身的一系列有点,其建构的核心在于为居民提供较为完善的服务,从而保障各种医疗健康信息能够在医院与居民之间形成有效的连接。另外,医疗信息整合平台也涵盖着医疗器械使用、药品的使用等多个方面的信息,从而保障整个医院能够在信息化技术的指导下,开展相关工作,并促使医院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融合,而这对于规范医院的医务流程具有保障作用。

医疗信息整合平台的有两功能的实现需要依托于多种信息化技术,例如需要具有较为完善的数据发送与接受装置、信息平台管理器等,尤其是信息平台管理器,需要进行特定的加密措施,以防止医疗信息的泄漏,为医院及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二、医院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内容

目前我国医院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着如数据交换平台、网络通信平台以及数据信息储存平台等,而这些内容也在具体的信息整合技术上加以体现,基本分为医院端与数据处理核心端两类技术端。

(一)医院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

信息共享平台也即通过对医院原有的一系列信息进行数字化的转化,并将其进行整合,从而以电子信息的方式加以呈现,进而使用数字交换技术,将患者的医疗资料、治疗信息、治疗效果反馈等多方面内容在信息平台上进行共享。这一平台的建设重点将是不同信息的整合,并开发出较为安全高效的信息技术,从而保障相关电子化的信息不会被授权机构以外人员及组织获得。医院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具备着多种功能,这包括着能够将患者的需求作为医院工作开展的基础、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治疗、便于不同部门快速的了解患者的信息等一系列優点。

具体而言,这些功能包括着如下部分。首先,以病人为主线,集成病人所有分散在各个医疗机构的诊疗和健康档案信息。其次,以多种方式对集成的患者信息加以利用:一是在病人就诊时,通过医生工作站可以调阅到病人的全部就诊记录、检验检查资料以及健康档案信息。二是在社区服务站点以及当医生下居民家庭为居民提供“六位一体”的服务时,能够调阅到病人的全部就诊记录、检验检查资料以及健康档案信息。三是通过影像共享支撑社区对二级医院医疗资源的利用,通过影像共享实现远程医疗和远程会诊。第三,实时反应当前区域医疗机构的门、急诊及住院病人信息。第四,实现全区医疗机构业务工作统计和分析。第五,实现全区医疗机构资源分配和使用分析。第六,实现对居民健康档案建设情况统计与分析。第七,实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布控和查询的地理信息支持。第八,实现对各医疗机构财务监管。

(二)医院区域医疗信息服务平台

医疗信息平台是为患者进行有效服务的,而对于区域医院而言更是如此,必须对自身的医疗基础的能力进行有效认识,并有针对性的提供完善的服务。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的重点在于建设健康医疗、医疗人员及档案三大子系统,通过这些子系统的建立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总体而言,信息服务系统的构建对于不同患者的医疗资料的归类、入档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帮助,而这最终也便于医院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对于整个的医疗主管部门及国家政府而言,也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医疗水平的提升,并建立居民的健康档案。

信息整合平台的建立,通过对个人健康档案所采集到的海量数据信息的整理、分析、加工、提炼,为所有的档案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有的放矢地实施居民健康的干预、管理和教育;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公共卫生信息服务;为医疗单位提供健康信息共享;为社会上与卫生健康的相关单位提供健康信息服务。充分提升电子健康档案海量信息的价值,为社会各方提供服务,实现多方共赢是本平台建设的根本目标。

三、医院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功能拓展

医院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的建设需要按照科学的流程进行开展,而这些流程实际上也是对信息整合平台功能的逐步完善与拓展。

(一)医疗系统平台功能的拓展

这一功能的拓展也即要求充分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根据医院自身的业务需求以及管理方面的要求,对门诊、住院等医疗环节进行完善,并通过构建DIP的信息技术,整合医院多个部门的信息系统,从而大大优化整个医疗流程。从长远看来,健康咨询、心理咨询、健康检查、康复指导等服务项目将得到普遍开展。既为患者就诊服务,也为健康人群咨询服务;医院逐步向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多功能延伸,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将在其中担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数据挖掘整理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人们事先不知道但又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挖掘的对象是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其目的是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综合、归纳和推理,揭示事件间的相互关系,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起到辅助实际工作问题的求解。

四、医院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应用

医院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的构建对于推动医院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保障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而且也可以确保自身对于患者情况及相关疾病的了解,从而构建自身的医疗数据库,最终带来医疗水平的提升。另外,这一信息系统的建立也使得整个社会医疗状况有所提升。

(一)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

医院的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实际上涵盖着居民整个生命过程的健康信息,而不仅限于患者的就医。这种长期性的信息资源也使得医院能够为不同的居民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健康计划,而所有在信息库中的居民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自身的健康信息。就患者而言,医疗信息整合平台的构建也为患者的就业节省了很多的步骤与时间,而整个治疗信息也将摆脱纸质操作的低效率,便于患者快速得到疾病的治疗。整个医疗信息整合平台都是通过网络与电话等通信方式在医院与居民之间形成了较为有效的连接,因此健康信息的傳递具备实时性的特征,提升工作效率。

(二)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

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实际上是一种数字化的服务技术,对居民而言是医疗费用的减少与医疗的及时性等一系列有点,但反映在医院内部就是其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医院内部管理当中,依托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可以对居民的健康信息进行长期的了解,而这也促使医务人员及医院管理人员都可以快速及时处理居民健康问题[4]。另外,医院也可以掌握居民健康的动态性的信息,从而便于医院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便于医院整体运营成本的降低,也确保医疗资源的有效使用。

通过信息整合平台来建立集成的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完成病人基本信息包括就诊卡、基本档案、电子病历、医院账户等的共享和通用;实现医院经营数据的采集,集中存储归并与统计分析;实现药品物资的申领、配送处理;医生从化验检查电子申请到提交、安排、计费、执行、审核,最后实现电子结算报告查询共享的整个流程的集成;完整的电子病历系统的集成;HIS、LIS、PACS等系统的集成。可以把单一部门级的应用上升到全院级的应用,从而真正实现全院业务自动化并帮助医院提高其核心竞争能力。

通过对居民(病人)全程化健康信息的管理掌握可以提示诊疗安全性,增进医患沟通;居民(病人)可以实现对自己健康信息的自主管理,增进人人参与健康促进的理念和医患良好互动。决策支持,及时掌握本区疾病发生情况及医院业务动态;对资源进行合理调配,降低卫生投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区域卫生决策支持提供保证。支撑改革,更好支撑区域双向转诊机制,有效纵向整合医疗卫生资源。

参考文献:

[1]黎亮,张君雁.医疗数据整合模式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0年第2期

[2]顾卫明.医院数字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J].信息与电脑,2011年第10期.

[3]张平等.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建设和应用[J].中国医院,2009年第1期.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 篇12

根据2008 年初发布的国家标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用开发指南》 ( GB/T22263. 2 - 2008) 中的定义,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指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的, 提供物流信息、技术、设备等资源共享服务的信息平台, 具有整合供应链各环节物流信息、物流监管、物流技术和设备等资源, 面向社会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管理服务、技术服务和交易服务的基本特征。而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在此定义的基础上, 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 构建出覆盖所属区域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自2008 年以来, 随着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功用逐渐被社会所认知, 以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发展迎来了一次高峰。据相关文献的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国已建和在建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至少有上千个, 在规划之中的更是不计其数。目前全国很多省市都建立了相应的区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如: 江苏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湖北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浙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四川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云南智慧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武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长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

虽然很多地方政府、行业、企业都进行了大量投资用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但到目前而言, 在已建成的平台中真正发挥效用的并不多, 大部分平台收效甚微, 失败的项目也较多, 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针对此种情况, 交通运输部多次颁布指导性文件, 特别是2013 年11 月14 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化建设方案 ( 2013 ~ 2015 年) 》。此后, 又正式出台了《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纲要》、《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国家级行业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和《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区域交换节点建设指南》三个文件, 希望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规范和指导。可以预见,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将迎来又一个高峰。

在此背景下, 本文通过对已建成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经验进行分析, 结合已有的相关文献, 以扬州市为例, 对建立扬州市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行分析。

1 扬州市物流行业的现状

根据《扬州市2013 扬州物流年鉴》可知: 2012 年, 扬州市物流运输保持较快增长, 实现货物运输总量12243. 89 万吨、货运周转量252. 71 亿吨公里, 同比增长10. 2% 和11. 5% 。其中: 公路货运量7644. 79 万吨、货物周转量94. 02 亿吨公里, 同比增长11. 1% 和11. 1% ; 水路货运量4599. 10 万吨、货运周转量158. 69 亿吨公里, 同比增长8. 7% 和11. 8% 。港口货物吞吐量8822 万吨, 同比增长4. 4% 。

2012 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111. 39 亿元, 同比增长8. 7% , 占全市GDP比重3. 8% , 占服务业GDP的比重9. 5%[1 - 2]。此外, 扬州机场于2012 年5 月8 日开始启用, 机场距扬州市区约30 公里, 距泰州市区约20 公里。开航当年共保障航班飞行3367 架次, 其中保障运输飞行2387 架次, 旅客吞吐量24.73 万人次 ( 12 月份旅客吞吐量4. 93 万人次) , 货邮吞吐量1510 吨。

扬州市物流行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 1物流潜力未能充分释放, 物流市场专业化程度不高; 2马路货运市场顽疾未能解决, 物流企业总体竞争力不强; 3物流园区分别存在有效需求缺乏等问题; 4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缓慢。

2 扬州市构建区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扬州物流行业虽已初具规模, 但缺乏集约化的物流体系, 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而构建扬州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然选择。构建物流平台的作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整合区域社会物流资源, 降低区域制造业和商贸业的物流成本, 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力。

2有利于推进区域物流企业信息化进程, 增强区域物流企业服务水平, 提高扬州市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有利于促进扬州区域物流枢纽的形成, 增强扬州市在长三角区域中的物流地位和竞争力。

4有利于缓解区域物流土地资源稀缺矛盾, 改善城市综合投资环境, 增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5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市场监管能力和决策能力, 加强物流行业规范化管理。

3 扬州市构建区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思路

根据扬州市的物流现状, 并结合最新颁布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化建设方案, 构建扬州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以遵循以下基本思路: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以政府监管为保证, 以物流园区为核心, 以多式联运与特色物流为突破口, 以信息共享及增值服务为特色, 进而构建出符合扬州市实际需求的区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同时, 构建扬州市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过程可以分解成以下几个平台的集成:

1园区信息平台。各个物流园区信息平台汇集园区内企业集团的物流信息, 同市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相连, 交换信息, 提供本园区内的仓储、装卸、加工等物流信息。

2信息共享平台。税务、银行、海关、公路、水路、航空等部门等各相关企事业单位在政府监管下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所涉及信息和服务接口, 提高物流平台运行效率。

3行业信息平台。行业信息平台功能与公共信息平台相似, 主要负责提供具有行业特点的物流监管、供求信息以及相关的商业化开发和增值服务。

4公共信息平台。主要涉及市政府监管信息; 园区和企业用户之间物流资源和信息, 如地方政府通关信息口岸信息等; 跨省市联运信息; 相关商业化开发和增值服务等。

4 扬州市构建区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存在的可能问题及解决思路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已建成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经验, 并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 发现影响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使用效果的原因, 主要集中在使用平台的用户数量不足 ( 特别是有效的物流供给和需求信息量不足) 、诚信体系不够健全、营运模式三大问题。

本文结合扬州市物流行业现状, 针对以上问题, 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4. 1 针对平台的用户数量 ( 特别是有效的物流需求和供给信息量) 不足的问题

1扬州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 港口物流、铁路物流和航空物流是其重要特色。以港口、飞机场、火车站为依托的物流聚集区, 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物流需求, 建议以发展多式联运为突破口, 以依托港口、火车站、飞机场的物流聚集区为核心, 将围绕物流聚集区而产生的物流业务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并将相关联的物流企业和物流供给资源吸纳到平台中来。不仅能提升物流效率, 为扬州进一步发展多式联运打下基础, 还能够使平台获得稳定的物流供给和需求[3]。

2以扬州大力发展物流园区和商贸园区为契机, 以物流园区为载体, 通过改造园区信息系统, 首先统一各园区的物流平台, 实现各园区的信息化, 在此基础上实现园区和园区间、园区和入住业户间、园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园区和管理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将园区内的物流需求和相关的供给信息转移到线上平台。一方面信息平台的使用, 能增强各园区的实力, 提升园区的工作效率, 增加各园区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平台整合物流供给和需求信息, 提升物流运作效率。

3开发适当的增值服务, 如基于Saa S架构的免费物流软件服务等, 吸纳社会闲散的物流企业进入平台; 借助移动互联网, 打造移动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开发相应的App软件应用服务, 提供实时的信息等服务吸引用户。

4. 2 针对诚信问题的对策

1通过对身份证、营业执照、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营运证等相关证件的认证, 初步保证平台使用用户的真实性。

2为进一步降低物流业务风险, 在进行物流业务匹配介绍时, 优先匹配有实力保证的物流企业, 此后再考虑闲散的社会物流力量, 通过此种办法, 鼓励闲散物流力量挂靠到相关的物流企业。另一方面, 借助扬州“十二五”物流规划中要实施的货运马路市场整合进园的规划, 将闲散物流力量挂靠到园区内物流企业, 凭借物流企业的实力, 降低物流业务风险, 提升物流需求方的信心。

3建立完善的诚信机制。首先对于加入平台的物流企业, 根据企业实力和信息的认证程度进行评级; 此后对每笔完成的物流业务进行评定, 根据物流业务的完成情况, 对企业进行信誉等级认定, 完成业务越多、服务水平越好, 等级越高, 为物流需求方寻求物流供给方提供参考。对于出现违约和发布虚假信息的企业或用户, 可借助行政手段进行现实惩罚, 打击不法行为; 而对于表现良好的企业, 其在平台的表现可以考虑作为现实中企业登记评定和其他优惠扶持判定的依据, 以此来提升用户信心和积极性。

4可以开发网上支付功能, 即供需双方达成协议后, 物流需求方先将物流费用打到平台指定的公共账户后, 此后物流供给方开始相关物流活动, 等待物流活动完成后, 如物流需求方确认无误, 平台才将费用从公共账户转移到物流供给方账户。

5诚信机制的建立, 需要多个政府部分的配合协调, 可以借构建物流平台之际, 理顺关系物流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 使各部门能更好的配合, 提高工作效率, 并实现平台的权威性, 提高平台的公信力。

4. 3 对于营运模式的问题

目前,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规划建设根据投资主体、运营机制和作业方式的不同, 可以分成三种模式。第一种是“政府模式”, 即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维护都由国家直接负责。第二种是“企业模式”, 即信息平台的投资建设及运营完全由企业自己负责。第三种是“协同模式”, 即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 政府监管, 企业运营的模式。结合目前众多平台的实施效果来看, “协同模式”可以作为扬州市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选择, 在建设过程中, 以政府投入为主, 充分发挥政府的号召力与公信力, 制定、完善和管理相关标准, 同时发挥企业在市场运作方面的灵活性, 实时了解市场的实际现状, 与市场紧密结合, 最终形成标准统一, 应用丰富的开放局面[4]。

5 总结

本文通过研究已建成平台的经验教训, 结合扬州市物流现状, 分析了扬州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必要性, 提出了扬州市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基本思路, 即以物流园区为核心, 以多式联运与特色物流为突破口, 以信息共享及增值服务为特色, 进而构建出合理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同时, 提出将物流平台的建设分解为园区信息平台、信息共享平台、行业信息平台和公共信息平台四大平台的建设思路; 最后, 针对平台建设中可能存在的使用平台的用户数量不足 ( 特别是有效的物流供给和需求信息量不足) 、诚信体系不够健全、营运模式三大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希望对于扬州市及其他省市构建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2013扬州物流年鉴编辑委员会.2013扬州物流年鉴[M].2013.

[2]扬州市运输管理处.扬州市“十二五”交通物流规划[M].2010.

[3]交通运输部办公厅.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化建设方案, 2013~2015[M].2013.

上一篇:现代大学组织下一篇:工法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