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法建设

2024-10-08

工法建设(精选9篇)

工法建设 篇1

1 概述

近年来, 国内许多城市都开始进行地铁建设, 使城市地铁线网规模扩大明显, 城市交通服务能力在空间上得以有效提升。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 地铁还要继续增加营运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实现公共交通畅通的社会责任。

2 地铁暗挖车站建设概述

2.1 地铁建设趋势。

本人曾参与北京地铁十四号线第十八标段的建设工作, 众观近几年北京地铁线路建设, 地铁线网规划愈加优化、线网布局更密, 北京地铁目前换乘站均为地下两条线路换乘, 随着新的地铁线路建设, 未来将会在同一站点实现多条线路换乘, 以地铁车站为核心的地下结构将增加多层综合体, 地铁轨道位于地下结构的最下层, 依据现在实施的技术标准及现有运营线路, 未来的地下车站结构拱顶将会达到35~40米, 这样就要面对富水深埋的难题。

2.2 地铁深埋结构的技术难点。

北京地区在进行地铁建设中, 35米以上的地下结构建设由于采用传统的浅埋暗挖工法已不能实现, 会出现诸多技术困难,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地下的地质条件愈加复杂, 在同一深度, 地铁结构的地质条件却可能完全不同。如京西地区地质条件可能是中风化砾岩及漂石层;而京东地区地层偏软, 技术风险更可能是由于地层的固结沉降。二是地下结构建设中胡最大难题是水文地质条件多变。京西地区水流量大, 并且能持续补给;京东地区由于地层透镜体导致的富水条件下的治水措施有待于确定。三是结构不断深埋使地下结构受力增加, 最突出是支护结构变形的控制, 如建设措施不当会加大沉降控制难度;尤其是新建的地下结构穿过原有建筑物的影响范围更大, 必须要采用稳妥的措施防控沉降。四是地铁暗挖车站工期较长, 效率不高, 因此, 要综合考虑车站建筑布局、建设工艺创新等方面因素, 有效解决实际建设中遇到的困难。

3 新管幕工法的技术优势

3.1 新管幕工法建设过程。

采用新管幕工法结合区间盾构建设地铁暗挖车站的施工过程如下:3.1.1采用包围地铁车站外轮廓的大直径钢管 (约为2米-2.3米左右) 在横通道内顶进。3.1.2对上述管间地层沿大直径钢管纵向进行注浆, 尤其对车站下富水层加强注浆, 钢管顶进过程中, 盾构从站台层通过车站。3.1.3将站厅层的拱部用钢筋绑扎后进行混凝土浇筑。3.1.4上一工序混凝土浇筑强度达100%后, 去除站台层管间钢板, 安装好支护钢板、防水钢板及支护钢管, 拉通施作站台层边墙结构的空间。3.1.5站台层侧墙用钢筋绑扎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贯通车站拱部及边墙。3.1.6上一工序混凝土强度达100%后, 开挖车站范围分段、分层下部土方, 补充内侧部分钢管焊缝。3.1.7将盾构管片拆除, 设置边墙下的钢管内支撑, 继续向下挖直至结构基底。3.1.8车站仰拱部分防水及结构进行施工, 完成中柱、中板, 将中板与边墙结构连接。车站隧道如是环向结构, 必须纵向分段进行。

3.2 新管幕工法的优势。

新管幕工法采用大直径钢管顶进地层, 可及时进行注浆, 能有效控制地层变形。地铁车站土方开挖前在钢管围合空间内完成衬砌结构, 能够约束地层应力释放, 明显控制车站沉降, 而其他浅埋暗挖工法开挖土方后才能形成受力体系。地下开挖便于使用大型机械, 车站在结构受力角度上对于地下结构受力性能优于传统的车站结构, 可有效发挥各部分承压性能。钢管顶进期间, 能灵活采取措施处理遇到的地下水层。有利于保护地下水资源, 有效降低对周围既有建筑物的沉降影响。地下开挖期间, 形成的边墙对于排水具有明显隔离作用, 进一步减少降水范围。

新管幕工法建设方案可扩展性明显, 能按照实际工程情况成为复杂工序的技术平台。不但能用于困难节点的实施, 而且也能在全车站使用, 为各工艺实施提供了空间, 采用合适的方式建设以应对各种地质条件。

4 关键技术探讨

4.1 创建作业面。

新管幕工法顶管工序实施前, 要创建主要包括竖井和横通道的工作面。竖井下要穿越富水地层, 可利用成井技术实现竖井治水封底。地下顶管作为横通道结构, 一定要在顶管施工和盾构到达前实施完毕。

4.2 顶管作业在富水条件下的选择。

顶管作业参考掘进方式, 分为人工顶管和机械顶管两种。机械顶管在深埋条件下实施效果明显。富水条件下为保证掘进安全, 降低地层损失, 宜采用泥水平衡方式实现掘进。顶管机前设置破碎装置在卵石地层效率高。设备作业可靠, 基本不受人为因素影响。长程顶进应采用设置中继间顶进方式以提高工序可实施性。钢管节段间采用制式接头, 还能设置防水构造。

4.3 管周注浆及管间注浆。

管周注浆是为控制顶管期间的群洞效应, 在顶进过程中需及时进行管外注浆和后期补偿注浆。主要材料为高浓度触变泥浆, 顶进就位后采用水泥基浆液对触变泥浆进行置换。管间注浆是指钢管间有土体, 后期切割侧壁连通管内空间以作车站永久结构, 切除钢管侧壁前应对管间部分土体注浆加固, 可采用水泥基注浆材料处理, 具体指标受地层情况影响。

4.4 地下水治理。采用新管幕工法建设地下暗挖车站要遵循以下几个治水原则:

一是利用地层注浆、结构闭合等方式将地下水堵在作业面外, 实现暗挖无水作业。二是利用降水削减水头, 采用跟随洞内降水, 为开挖或焊接创造有利条件。三是慎重排放地下水, 尽可能避免由于降水导致的地下水沉降等突发情况。四是关键时可运用冷冻法进行治水, 为大面积或局部开挖创造条件。

5 相关技术的发展

5.1 车站建筑形式与标准。

在现有基础上, 逐步开展涵盖车站风格、灾害防控、换乘方式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 确定车站外观, 在此基础上逐步确定结构断面、与工程建设筹划的关系。

5.2 地质勘察。

为掌握深埋条件下地铁建设的地质参数, 应对规划建设位置地层预先进行地质勘察, 详细了解水文地质情况并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5.3 专用设备。

针对不同建设工法特征及实施步骤, 开展相关专用设备、专用工具的研究, 着重关注设备的高效化, 并针对实际工程情况评价各机具的适配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新管幕工法对于地铁暗挖车站建设具有明显优势。在实际建设中, 要重点考虑待建区域的地质条件及环境, 在富水地质条件下采取适宜的技术措施, 以提高地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慧林, 李汶京.夯管围幕配合顶进式框架地道桥下穿高速公路关键技术[J].市政技术, 2006, 5.[1]杨慧林, 李汶京.夯管围幕配合顶进式框架地道桥下穿高速公路关键技术[J].市政技术, 2006, 5.

[2]谭富圣.NTR工法在地铁暗挖车站工程中的应用[J].市政技术, 2009, 3.[2]谭富圣.NTR工法在地铁暗挖车站工程中的应用[J].市政技术, 2009, 3.

[3]邢凯, 陈涛, 黄常波.新管幕工法概述[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9, 8.[3]邢凯, 陈涛, 黄常波.新管幕工法概述[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9, 8.

工法建设 篇2

一、工艺概述

本工程落地窗可利用窗下墙(梁)和窗间墙(柱)起到防火分区的作用,玻璃幕墙的防火措施则是在幕墙设计中加设防火层。幕墙防火除按建筑设计防火分区外,在水平方向以每个自然楼层作为防火分区进行防火处理。具体做法是:用1.6mm厚镀锌钢板将主体结构和幕墙框架之间缝隙铺满,在其上铺满不少于110mm厚的防火岩棉,确保火灾情况下楼层之间不会窜火,同时避免烟囱现象产生。本工程耐火等级为一级,窗墙部位耐火极限3小时。

二、防火棉安装

1、防火隔断板安装

安装防火棉之前先安装防火托板,防火托板是通过射钉和自攻钉分别固定于楼板砼结构和横料上,防火托板采用1.6mm厚镀锌钢板。

就位后的防火板一侧固定在防火隔断横染上(或可当作防火隔断横梁),用拉钉固定,一侧与主体连接,用射钉固定,在安装中先在横梁钻孔,用拉钉连接钻孔时要注意对照防火板上的孔位钻孔。

选择适当的拉钉在钻好的孔处将防火板与横梁拉锚固。注意如果拉钉不稳要重新拉锚。

将拉好拉钉的防火板从下向上紧靠结构定位,然后用射钉枪将防火板的另一侧钉在主体结构上。

2、防火棉安装

为满足幕墙的防火性能和保温节能的要求,在幕墙设计中必须考虑防火和保温的措施。防火除了安装防火隔断板上,还要在板内堵塞防火岩棉。

1)安装工艺流程:

工法建设 篇3

旋喷注浆法 ( Jet Grouting) 就是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入至地层预定深度后, 以高压设备使高压水射流 ( 30 MPa ~40 MPa) 从喷嘴喷射出来, 以高压液流的冲击力破坏土层并与土体混合成新的固体, 从而加固土体的一种方法[1]。

本文主要结合地铁施工中的地基加固需求, 就全方位高压喷射工法 ( MJS工法) 与新型摇动式双高压旋喷工法 ( RJP工法) 进行比较, 根据各自的优缺点, 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进行调查研究, 为地铁工程施工中加固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1 全方位高压喷射工法 ( MJS工法)

1. 1 施工原理

MJS工法, 即全方位高压喷射工法, 该工法在传统高压旋喷工艺的基础上, 开发了独特的多孔管和前端装置, 同时把水泥等硬化材料泥浆的配料、加压输送、喷射、地层切削、混合、强制排泥、集中泥浆等一系列工序作为监控对象。在倒吸水和倒吸空气适配器的作用下, 能将地下的废泥浆强制抽出。其设备的钻头上装有地层内部压力传感器和排泥阀, 并且能够自由控制排泥阀门大小, 当地层内部压力显示异常时, 可以通过调整排泥阀门的大小顺利排浆, 从而使地层内部压力变得正常, 以防止由地层内部压力过大而导致的地面隆起, 从而大幅度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也进一步保证了成桩直径, 确保地基加固的效果[2]。图1为MJS工法工艺原理图[3]。

1. 2 施工特点

综合各研究成果, 可以发现MJS工法有如下特点:

1) 成桩直径大, 质量好。

在MJS施工中, 由于其钻头底部的特殊喷头, 在喷射水泥的同时, 其周边的环状空气喷环中也有压缩空气的喷出, 并在水泥喷射流的周围形成空气保护膜, 以减少空气压力的衰减, 从而扩大喷射半径。

2) 对周边环境影响小, 超深施工有保证。

传统的施工法中, 废泥由钻杆与原状土之间的间隙排出。但随着施工深度的增加, 气升效果会越来越弱, 另外, 当间隙堵塞的时候, 地层内压力增加, 高压喷嘴的喷射效率会下降, 会造成地面隆起等负作用。MJS工法能够克服这个难题, 它采用多孔管钻进, 多孔管中间有一个60 mm的泥浆抽取管, 在倒吸水和倒吸空气适配器的作用下, 能将地下的废泥浆强制抽出。该设备的钻头上装有压力传感器和排泥阀门, 并且能够自由控制排泥阀门大小, 当地层压力显示异常时, 调整排泥阀门的大小即可使浆液顺利排出, 使地层压力恢复正常。这样减少了施工队周边环境的影响, 并保证了超深施工的效果。

3) 对环境污染少。

MJS工法采用专用排泥管进行排浆, 多孔管中间有一个60 mm的泥浆抽取管, 在倒吸水和倒吸空气适配器的作用下, 能将施工产生的废泥浆强制抽出,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可以360°全方位施工。

MJS工法采用摆喷形式, 加固体的形状可为扇形。通过调整喷射角度, 360°范围内皆可施工, 对施工条件的适应性强。特别是能实施超深地基加固及水面下的施工。

1. 3 工程案例

上海轨交9 号线东延伸工程金海路站与已运营12 号线金海路站成T字换乘, 12 号线金海路站为地下2 层 ( 南北向布置) , 9号线金海路站为地下3 层 ( 东西向布置) 。12 号线换乘段地墙厚800 mm, 深35 m; 9 号线西侧基坑标准段地墙厚800 mm, 深34 m, 开挖深度约18 m。为控制降承压水对运营12 号线区间隧道的影响, 需对西侧基坑换乘段12 号线止水帷幕及9 号线北侧局部止水帷幕加深至43 m。考虑到止水帷幕加固深度超过原有地基加固技术所能达到的范围, 因此, 设计采用MJS工法进行加深处理。MJS大直径旋喷桩的设计桩径2 400 mm, 桩间距700 mm, 桩顶深度18 m, 桩底深度43 m。

实际施工中也验证了MJS工法在这种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通过良好的施工组织, 圆满地处理了各类较高的环境要求, 加固引起的施工沉降较小, 对12 号线区间隧道的影响均在可控范围之内。但另一方面, 由于这种方法较为特殊, 其施工速度慢, 造价较高, 因此也使得其使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2 新型旋喷加固方法———双高压旋喷工法 ( RJP工法)

MJS工法虽然有前述的诸多优点,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之处, 主要有施工工艺复杂, 施工效率较低, 施工成本高, 这决定了MJS工法更适用于环境复杂、变形要求严格的工程, 而限制了其在一般工程中的应用。为了满足大多数工程在施工效率、施工成本等方面的要求, 一种新的工法———RJP工法应运而生。

2. 1 施工原理

双高压可摇动旋喷工法中有两个喷射流, 一是压缩空气和超高压水形成的喷射流, 二是压缩空气和超高压水泥浆形成的喷射流。这两个喷射流对土体进行两次切割, 与此同时水泥浆与切割下的土体混合形成大直径的水泥加固体。RJP工法的概念图见图2。RJP工法与传统工艺相比施工速率更高效快速, 且加固质量高。

2. 2 施工特点

1) 经费更低, 工期更短。在RJP工法中使用极小摩擦阻力的喷射头, 独立的喷射搅拌, 以及上段和下段分别安装的喷射部件, 这些改进对喷射搅拌效率的提高和施工速度的提高起到较大效果[5]。

2) 排泥和位移更低, 搅拌效率的提高使得排泥量减少。同时针对加固体体积所投入的水和混合泥浆的总注入量的减少使得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减小。

3) 该工法工艺相对简单, 成桩直径大, 成桩质量好。

2. 3 工程案例

该方法已经在国内有了施工案例。如天津地铁5 号线某新建车站与已运营的地铁1 号线车站呈十字交叉换乘, 新建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深度43 m, 而既有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深38. 2 m, 两者墙趾标高相差4. 8 m。为保证新建车站主体基坑的降水效果, 须将原地铁车站38. 2 m深地下连续墙加深; 同时为加强新旧地下连续墙接缝处的止水效果, 在接缝外侧进行止水加固。因加固深度超过原有地基加固技术所能达到的最大范围, 因此设计采用双高压大桩径旋喷桩工法 ( RJP工法) 对新旧地连墙接缝及换乘段原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进行加深处理。该桩的设计桩径为1 800 mm, 桩间距1 200 mm, 桩顶深度分别为4 m, 23 m, 33 m, 桩底深度43 m。同时, 为保证止水效果, 双高压旋喷桩与地连墙搭接600 mm[6]。

该工程的顺利实施验证了双高压旋喷加固在提高软土地层的强度, 提高止水性能以及对周围环境影响方面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 结语

1) 传统的旋喷加固方法虽然具有适用土质广泛, 旋喷桩控制性好, 所用材料来源广阔, 价格低廉等优势, 但同时也有成桩半径小, 作业效率不高, 总体成本较高的缺陷。

2) 全方位高压喷射工法 ( MJS工法) 可以“全方位”进行高压喷射注浆施工。具有成桩直径大, 桩身质量好; 对周边环境影响小, 污染少, 超深施工有保证的优点。同时也具有施工工艺复杂, 施工效率低, 施工成本高的缺点, 这决定了MJS工法更适用于环境复杂、变形要求严格的工程。

3) 双高压旋喷工法 ( RJP工法) 与MJS工法相比, 具有原理简单, 施工效率高, 造价便宜的优点, 可以进一步地在地铁工程中进行推广。

摘要:介绍了全方位高压喷射工法 (MJS工法) 与双高压旋喷工法 (RJP工法) 的施工原理及特点, 并结合工程实例, 分析了两种旋喷加固工法的优缺点, 指出RJP工法与MJS工法相比, 具有工艺简单、施工效率高、造价低廉等优点,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旋喷注浆法,MJS工法,RJP工法,施工原理

参考文献

[1]王道富.旋喷注浆法在上海地铁建设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界, 2002, 5 (8) :42-44.

[2]张志勇, 李淑海, 孙浩.MJS工法及其在上海某地铁工程超深地基加固中的应用[J].探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 2012, 39 (7) :41-45.

[3]张鹏飞.MJS工法在后世博园通道下穿综合管沟中的应用[J].中国市政工程, 2015 (1) :56-59.

[4]余暄平.国内外高压旋喷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6, 7 (4) :185-189.

[5]胡晓虎, 川田充, 中西康晴, 等.RJP高压旋喷工法及其在日本的工程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 2010, 32 (S2) :1-5.

预拌砂浆施工工法 篇4

1前 言

建筑砂浆是工程施工中使用量大面广的建筑材料,由于传统的砂浆在现场搅拌人为因素影响其质量比较严重,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能得到良好有效地控制,且配比不精确而造成水泥等原材料的浪费,极易对施工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传统现场拌制的砂浆已无法满足现代化施工的要求,正在为适应新的需求而发展而革新。因此一种适合现代建筑业发展,具有优良特性的新型建筑砂浆——预拌砂浆得到了广泛应用。

国外已从上世纪70年代就全面推广应用预拌砂浆,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发、推广、应用,不同规模的生产线已能生产出不同品种的砂浆产品供施工使用。同时为使预拌砂浆能够替代传统砂浆,国家及部分省市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规定来引导预拌砂浆的发展。工法特点

2.0.1 施工质量容易得到保证。不同用途的砂浆,如砌筑砂浆、抹灰砂浆、地面砂浆、砌块专用砂浆等,对材料的抗收缩、抗龟裂、保温、防潮等特殊性能及施工性能要求不同,大规模自动化工厂生产的干拌砂浆许多微量化学添加剂保证了产品满足这些特殊的质量要求,而且产品质量可靠且稳定。

2.0.2 施工效益好,使用干拌砂浆能提高施工速度。由于优良的科学配方使干拌砂浆获得了比传统砂浆优越得多的施工性能,施工速度及效率明显提高,能够缩短施工工期。良好的作业性能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于配比精确科学,节约原材料,减少了人工配比不精确而造成的原材料过量损耗,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

2.0.3 环保利废。生产干拌砂浆的原材料大部分为工业废料,如粉煤灰、矿渣、混凝土废渣等,使有害物质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减少了废渣对农田土地的占用节地环保。

2.0.4 施工现场安全文明。减少了现场水泥仓房、灰、砂堆地,避免了占地和扬尘等施工弊病,有利于施工现场的文明和安全。

2.0.5 改善施工人员的工作条件。由于干拌砂浆在工厂机械化生产,减少了 工人的预制用工,且和易性好易于施工操作,施工环境得到改善,施工人员的生产生活环境也随之得到提高。

2.0.6 利于提高工程科技含量。采用科学配比机械生产改变了传统砂浆的落后状况,且可享受国家特定奖励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政 [2008]156号)中规定:特定建材产品(其中包含混凝土、砂浆等)销售自产货物中掺总废渣比例不低于30%,可免征产品增值税。适用范围

凡使用砂浆作砌筑、抹灰、装饰的工程施工都可适用预拌砂浆。工艺原理

预拌砂浆又称干拌砂浆、干混砂浆或干粉砂浆、砂浆干拌料,主要由胶凝材料、细骨料及掺合料和化学试剂等经干燥、计量、混合系统均匀后,袋装或散装运至施工现场加水搅拌直接使用的砂浆制品。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 工艺流程

5.1.1砌筑施工流程:

基层处理 →搅拌砂浆→砌筑施工

5.1.2抹灰施工流程:

基层处理→搅拌砂浆→墙面充筋→涂浆上墙→抹平压光 5.1.3地面施工流程:

基层处理→搅拌砂浆→涂浆→抹平压光 5.2 操作要点 5.2.1 砌筑施工

砌体施工应按《砌体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的规定执行 1)砌筑砂浆施工前应按规范对砌体材料进行处理。

2)砌筑砂浆可实现薄层施工技术,薄层可施工灰缝厚度3~5mm(建议8~12mm), 2 薄层施工采用齿型抹刀,可减少砂浆用量,提高效率。可用原浆勾缝,但必须随砌随勾。水平灰缝厚度不得大于15mm,垂直缝不得大于20mm。5.2.2 抹灰施工

抹灰施工应按《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的规定进行 1)基层处理:清除基层浮灰,油污附着物,保证基层清洁,基层不需浸水,不需要甩界面剂,抹灰施工完成后非特殊情况不需养护。

2)搅拌砂浆:将干混砂浆直接倒入搅拌机加水进行搅拌,然后运送到施工作业区域。

3)墙面充筋:准备标筋工具,3CM钢钉,施工线,2m靠尺,线坠,铁抹子。用2m靠尺和线坠拉通线测量墙体的平整,并用钢钉固定施工线,拉线吊垂直,找方正并控制房间的内净尺寸。充完筋检查墙面有无高出充筋厚度,高出的应及时修凿。加气砌块墙和混凝土墙交接处应使用纤维网格布(宽度200~350mm)。(注意:充筋时应保证抹灰厚度越薄越好)4)涂浆上墙:将搅拌的砂浆直接涂抹上墙。(注意:超过两小时的砂浆不能上墙使用),砂浆在砌体平整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薄层施工(厚度3~5mm,建议8~15mm),如需分层施工,抹灰砂浆的每遍涂抹厚度宜为7~9mm,应待前一遍抹灰层凝结后,方可涂抹后一层。当采用机械喷涂施工时,应符合《机械喷涂抹灰施工规程》JGJ/T105的规定。5)抹平压光:

①根据墙面的大小找合适的刮板进行刮平,刮平完后可将所刮下的砂浆用于找补然后用抹子压实(砂浆的开放时间为2个小时); ②压光时间要掌握好,砂浆用手压不再粘泥时压光最好。③用泡沫搓板沾水搓浆然后用铁抹子进行压光直到表面光滑平整。

3(注意:干混砂浆压光时与传统砂浆有所不同,压光时要用力反复揉搓)5.2.3 地面施工

1)应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和地面基层状况,决定是否需要预先润湿基层。

2)在铺设地面砂浆层前,应将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和积水等清除干净。

3)对松散填充料基层应铺平压实,对光滑表面应凿光表面。4)整体面层的抹平和压光应在砂浆凝结前完成。5)砂浆面层与下一层应结合牢固,无空鼓、裂纹。

6)地面砂浆的施工应按《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的规定执行。

6材料与工具

6.1材料 预拌干混砂浆、界面处理剂、自来水

6.2工具 砂浆搅拌机,种规格铝合金专用刮板(0.5m、1.5m、2m、2.5m、3m)平锹,大小水桶,灰槽,2m靠尺板,线坠,钢卷尺,施工线,铁抹子、木抹子、捋角器、专用泡沫搓板等。质量控制 7.1 生产企业应设置专项试验室和质量安全管理机构,试验室负责人应为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专职试验员配置不少于3-5人,质检员不少于2人,均应相关专业大专以上毕业或初级以上职称,并持证上岗。

7.2 监理单位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严把质量关。

1)按标准要求旁站检查预拌砂浆交货检验过程,严把预拌砂浆进场质量。2)督促施工单位按标准规范及使用说明书要求贮存、使用预拌砂浆,并按验收规范要求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

3)对使用不合格预拌砂浆和不按规定操作行为予以制止并及时向工程质量 4 监督机构报告。

7.3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加强对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及生产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加强对预拌砂浆应用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全过程中的监督管理。重点应检查如下内容:

1)用于预拌砂浆生产的原材料的质量及贮存。2)配合比的设计及试验过程。

3)生产及试验仪器设备的检(校)定证书的有效性,以及生产试验环境。4)预拌砂浆生产过程及配合比执行和计量情况。5)相关人员的配备及质保体系运行情况。

6)型式检验、出厂检验、交货检验、进场复验过程及结果。7)预拌砂浆贮存、使用、施工及验收过程。

8)依据相关标准抽取检测预拌砂浆原材料,出厂及交货检验砂浆抗压强度试件及预拌砂浆产品。

7.4 生产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责令停建、停产(停止供应)整改,涉及工程质量的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鉴定,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录不良行为并公示。

1)未办理建设手续擅自开工建设预拌砂浆搅拌站的。

2)生产企业或外埠生产企业未经审查同意擅自向施工单位供应预拌砂浆的。

3)未按规定对计量设施及主要试验仪器检定的。4)产品型式检验报告过期仍生产供应的。

5)原材料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及原材料混仓使用的。6)未按要求进行出厂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7)配合比未经设计及试验确定生产的。8)质量、安全、环保体系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

7.5 施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责令其整改并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鉴定。

1)使用未经审查同意生产企业产品的。

2)未按要求进行交货检验、进场复验及检验不合格的。

3)经抽样检测产品质量不合格仍使用的。4)使用超过保质期且无重新验证预拌砂浆的。劳动组织与安全要求

8.1 劳动组织:施工现场预拌砂浆拌制一般2-3人,每台班可拌制8-12m3。8.2 安全文明要求

8.2.1 操作人员应戴好安全帽和安全防护,防止干拌砂浆粉尘污染;装卸时应轻抬轻放,开线解袋不可用锨直插;注意回收包装袋,保护施工环境。8.2.2 用电机械应做好接地接零和用电安全。8.2.3 预拌砂浆应做好存放防止受潮、雨淋失效。

8.2.4 拌制好的砂浆应做好密闭运输,防止洒、漏、流、淌。

工法建设 篇5

钻具打滑通常和钻机的作业地质密切相关,一般而言,打滑现象多出现在泥岩、砂质泥岩、硬塑性黄土以及粘土地质中。前三者的打滑原因相似,旋挖钻机在钻进泥岩(或者砂质泥岩、硬塑性黄土)地层时,由于泥浆侵入了钻齿与原生岩层的接触面,从而降低了钻齿与原生岩层之间的摩擦力,致使钻齿在原生岩层的表面滑动而不能有效地切入岩层,于是就会出现钻具打滑难以进齿的现象。打滑现象是泥岩类地层钻进的一大难题,要提高施工效率就必须要必须解决好这一问题。

案例分析

南京市凤凰居民小区的桩基工程施工采用的是三一SR150C型旋挖钻机,配置摩擦杆和双底捞砂钻斗。成孔桩径为80 cm,桩深为24~26 m。地质情况从表层至终孔依次为杂填土层、淤泥层、淤泥质黏土层、黏土层和风化泥岩层。大部分施工地层从16 m深度开始进入泥岩层。虽然黏土层和泥岩层力学性质好,自身不容易塌孔,但由于其上层存在淤泥层,为防止淤泥层发生塌孔事故,则必须使用护筒和静浆护壁钻进。而泥岩遇水出现软化,表现出很强的黏性。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泥岩层钻进打滑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泥岩在泥浆作用下软化,加压打滑、糊钻、卸土难。

打滑现象处理

泥岩钻进打滑有2种类型,即托底打滑和切削打滑。

托底打滑

钻进时,钻渣吸水后变成黏性很大的塑状黏土物质糊在钻齿和钻底上,使钻齿失去了切削作用而无法继续钻进。提钻前反转钻斗关闭斗底时,由于斗底已无任何阻力,斗底会与钻斗一起反转而无法关闭,在提钻过程中,斗内渣土掉出。二次下钻后,齿尖直接插入渣土内,钻斗底板面直接压在渣土上,随着钻斗旋转钻进,把掉下的渣土高低不平及缝隙完全压实,当渣土不能再压缩时,底板面被渣土托住,斗齿便在之前划出的沟槽内反复地旋转,形成托底打滑现象。

针对托底打滑的现象,一般采取的处理思路是这样的:①如果孔内虚土是软泥,可以快速反复操作动力头正转加压和反转加压,瞬间对钻斗有巨大的冲击力,使斗齿和虚土之间产生摩擦力,加压力在瞬间传递到虚土上,把虚土切削挤压进入钻斗。②如果孔内虚土较多,又是硬泥岩,可以换一个直径略小的短螺旋钻头解决打滑。小直径螺旋钻头与孔壁之间有一些间隙,掉下的泥土在钻杆钻头的重量和加压力的作用下被挤到旁边,钻头接触到实土即能正常钻进。提钻后,被挤压到旁边的虚土掉入小直径的孔内,没有掉入孔内的渣土被二次下钻的大直径钻斗挤压到孔内,从而大直径钻斗可以正常钻进。

硬泥岩打滑

硬度较大的泥岩在泥浆的润滑作用下,摩擦系数降低,钻杆提供的加压力不足,钻齿很难切削钻进,因此将在斗齿和泥层的接触面上形成一个光滑面,从而导致在硬泥岩层中出现打滑的现象。

针对硬泥岩打滑的工况,一般需要参考对地质的预先评估,采用“预防和处理并重”的思路:因为硬泥岩的经验承载力多在500 kPa以上,所以往往需要巨大的加压力才能被切削破碎,故要在施工之前就要给钻机配套装备上机锁钻杆以及短螺旋钻头和双底入岩钻斗,这样的装备在进行钻进时将会很好地克服和预防硬泥岩打滑的现象。

调整操作方法使用摩阻杆钻进时应持续加压,切入地层负载上升后,持续钻进,通过负载的大小来调整加压的幅度,使得钻齿切入原生岩层后能够始终维持切入的状态。使用机锁杆时也需要控制钻机的加压方式,当履带前方快被加压支起时,说明加压过急或者不进齿,此时不可以继续加压,而应当停止加压以确定原因,比如是否地层太硬、是否钻具存在缺陷、是否被糊住导致托底等。如果地层变化不大,每斗钻进的时间和深度也应该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如泥岩层中的单斗进齿深度在40 cm左右为宜。在钻进结束之后反转关闭斗底时,应当尽量在钻进有负荷时进行,此时斗底具有一定的阻力,能够防止斗底与钻筒一起反转。反转不宜超过2圈,反转过多会磨平孔的台阶,从而将会加大下次钻齿进入原生岩层的难度。

改制钻头一般而言,要遵循如下原则对钻头的斗齿进行布置:斗齿布置成犬牙交错状;钻齿之间相互的角度应设置在50°~53°之间;适当减小导向齿的长度。

在该工地上,对钻头进行改制的方式是:把钻斗齿数少的一侧齿座垫高,且掘进角增大3°~4°,另一侧维持原状不变,具体见附图。

解决效果

通过换用机锁钻杆并对钻斗进行改制之后,结合操作方式的调整,较好地杜绝了该工地上泥岩层钻进打滑的现象。使得钻进不再困难,平均成孔时间也提高到了每小时3颗。

工法小结

桥梁顶升施工工法 篇6

关键词:桥梁,顶升工法,工艺原理

1 概述

在城市修建的桥梁, 因其使用功能不满足城市要求, 但为节省资金仍需保留桥梁主体结构, 避免大量建筑垃圾的生成, 减少对通行道路交通的影响, 采用顶升工法施工将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工法特点

2.1 采用液压顶升控制系统, 顶升设备集中控制, 操作简便, 稳定性好, 安全可靠。

2.2顶升工法占用土地少, 配套设备少, 投入劳动力不多, 减少了大量的高空作业。2.3即可合理利用技术性能良好桥梁主体结构, 节省大笔资金, 避免了大量建筑垃圾的生成, 又可缩短工期, 减少对通行道路交通的影响。

3 适用范围

桥梁主体结构良好, 更换支座、桥梁整体抬高、平移等。

4 工艺原理

采用PLC液压同步顶升控制系统, 限位技术和顶升监控等多项技术, 利用原有桥台帽梁为反力基础, 对上部板梁结构用钢垫板分配的方法进行托换, 采用顶身为53mm的超薄千斤顶进行顶升, 千斤顶安装在板梁肋板位置, 顶升过程中利用1cm~3cm不等的钢板或精加工的10cm高的钢支撑垫块作为支撑垫块。待顶升到0.5米高度时, 更换大行程千斤顶进行顶升。顶升完成后用钢筋混凝土临时支撑桥梁体系, 然后现浇混凝土接高桥梁盖梁结构或更换支座等。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 施工步骤。

桥梁顶升施工顺序:场地围场→材料设备进场→临时支撑、永久支撑加工→管线架高或接长→搭设水中施工平台→桥台伸缩缝凿除→千斤顶安装液压设备安装→在板梁下方安装千斤顶→安装PLC液压控制系统→封闭桥梁上部交通→桥台伸缩缝分开→系统调试→正式顶升→千斤顶及分配梁拆除→台帽、盖梁接高→恢复交通。5.2施工要点。5.2.1反力基础。利用帽 (盖) 梁作为反力基础, 对帽梁顶面进行找平后, 千斤顶布置在帽梁上, 千斤顶布置在相邻两片板的肋板位置处形成帽梁———梁底的顶升托换体系, 千斤顶与梁板下设置钢垫板;5.2.2顶升托架。板梁底部进行找平, 安装钢分配垫板形成托架。5.2.3顶升控制系统采用PLC液压同步顶升控制系统, 该系统已在上海音乐厅整体顶升与平移工程, 天津狮子林桥顶升工程、天津北安桥顶升工程、浙江余杭东湖路 (跨铁路) 立交桥等多项抬升工程中成功运用。5.2.4千斤顶选用。a.型千斤顶:顶升时采用顶身长142mm, 底座直径为180mm, 行程70mm的小行程千斤顶, 千斤顶顶力为160吨, 每片梁下布置一台千斤顶。全桥顶升时布置42台千斤顶。b.型千斤顶:待顶升到0.5米后, 更换采用200吨的大行程顶升, 千斤顶高约376mm, 底座直径330mm, 行程为150mm。千斤顶倒挂安装在顶升的板梁部位。5.2.5顶升行程监测。采用精度为1mm的拉线传感器。5.2.6顶升支撑垫块。将钢板更换成高度为10cm的带法兰的专用钢支撑垫块, 以增强其稳定性。临时支撑垫块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垫块, 垫块两侧预留钢筋, 以便相邻垫块间连成整体结构。5.2.7顶升控制系统。整个顶升过程中, 所有超薄千斤顶均在PLC系统的同步控制下, 并配合精加工钢垫块, 故可以克服因千斤顶行程短而需多次托垫存在的风险。5.2.8限位。顶升后, 梁体坡度发生变化, 为避免顶升过程中桥梁产生水平位移, 设置限位装置。限位分纵、横向限位。限位装置为三角形牛腿的形式, 通过植筋的方法植入台身正面和两侧挡块的位置。5.2.9支座垫石接高。根据顶升高度, 提前预制钢筋混凝土垫块, 垫块两侧预留钢筋。待顶升到位后, 将预制的钢筋砼垫块放在支座垫石位置处, 并将钢筋混凝土垫块浇筑至盖梁内, 形成整体结构。5.3顶升要点。5.3.1顶升准备。顶升前在桥面上布置若干标高和中线观测点, 精确测量各点的标高值及桥梁偏移情况, 并做好记录, 在取得设计认可的基础上, 确定各点的精确顶升高度。并作好如下准备工作:a.顶升系统可靠性检验。b.成立顶升指挥系统。c.顶升液压系统布置。d.顶升系统测试。e.确定观测点。5.3.2试顶升。为了观察和考核整个顶升施工系统的工作状态以及对称重结果的校核, 在正式顶升之前, 应进行试顶升, 试顶升高度10mm。试顶升结束后, 提供整体姿态、结构位移等情况, 为正式顶升提供依据。5.3.3正式顶升。试顶升后, 观察若无问题, 便进行正式顶升。顶升总流程:同步顶升系统配套测试→顶升准备→设定一次行程→同步顶升→到达行程→安装临时支撑油缸缩缸→油缸下加垫→重复顶升、缩缸等过程→达到预定施工所需高度→固定临时支撑→柱加高加固→拆除临时支撑。全过程实施检测及支墩保护。5.4劳动力组织:现场管理人员:2名, 现场技术人员2名, 机械工18名, 钢筋工5名, 混凝土工3名, 维修工2名, 电工1名, 辅助工人6名, 合计39人。

6 材料与设备

本工法无需特别说明的材料, 采用的机具设备主要:160T及200T液压千斤顶数台、顶升液压设备1套、PLC控制系统1套、植筋工具、混凝土施工机具。

7 质量控制

7.1 每次顶升的高度应稍高于垫块厚度, 能满足垫块安装的要求即可, 不宜超出垫块厚度较多, 以避免负载下降的风险;

7.2顶升关系到主体结构的安全, 各方要密切配合;7.3整体顶升过程中, 认真做好记录工作;7.4顶升过程中, 应加强巡视工作, 应指定专人观察整个系统的工作情况。若有异常, 直接通知指挥控制中心;7.5结构顶升空间内不得有障碍物;7.6在施工过程中, 要密切观察结构的变形情况;7.7顶升过程中, 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入施工现场。

8 安全措施

8.1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严格遵守国家和安徽省颁布实施的有关安全生产规定。

8.2在桥梁的顶升施工中, 首先应制定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的施工方案, 确保桥梁的结构安全及施工的顺利进行, 避免异常情况的发生。8.3加强安全教育, 利用各种形式做好安全宣传, 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自觉遵守各项安全制度和纪律。8.4在施工区域内和生活区域内及道路上设置照明系统, 保证夜间施工照明和生活区内的办公和生活照明。8.5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按要求分别设置安全警示和行车避让标示牌, 制定现场安全防护的具体措施。

9 环保措施

9.1 遵守施工废、弃渣规定, 对施工生产产生的建筑垃圾按有关规定处理, 运渣运料车辆采取有效措施, 做到不污染道路和环境。

9.2详细进行现场平面设计, 合理布置临时设施, 堆放大宗材料, 成品半成品和机具设备, 不得侵占场内道路及安全防护等设施, 保证场内施工流线的畅通、合理及科学。9.3保持场内排水系统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保持场容场貌的整洁、道路畅通, 随时清理建筑垃圾。

1 0 效益分析

本工法采用液压顶升控制系统, 顶升设备集中控制, 设备配套少, 投入劳动力不多, 避免了地面施工产生的大量场地占用。合理利用技术性能良好桥梁主体结构, 减少了大量的高空作业, 本工法造价1500元/m2, 如采用常规施工工艺, 将桥梁拆除重建, 则需3000元/m2, 则本工法节省了大笔资金, 该工法施工将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1 应用实例

工法建设 篇7

案例分析

贵州六盘水帝都新城楼盘项目于2011年9月进行桩基础施工。工程地质主要为杂填土、中一弱风化石灰岩地层,溶洞强烈发育。石灰岩的单轴抗压强度为60~85 MPa。其桩孔孔径分别为1.0 m、1.2 m和1.5 m,孔深18~25 m。

该工地先后有冲击钻机和某品牌280型旋挖钻机在6号楼和7号楼施工,共打了11根桩,均未成孔,最后对这11根桩全部进行了填埋。冲击钻机宣告彻底失败而离场,而某品牌280型旋挖钻机也被转至地层较软的3号楼施工,平均每2天1根桩。三一钻机为SR360II型,配套钻杆为Φ580-4×15机锁钻杆。用户要求三一旋挖钻机首先要能把1 1根废桩处理好,然后再进入难度最大的7号楼进行施工。

问题分析

虽然冲击钻机撤场,某品牌280型旋挖钻机被迫转场,但是SR360II型旋挖钻机的结果也不容乐观。据施工现场反馈,三一SR360II竟然也打不动石灰岩地层,用户抱怨很大,急需解决旋挖钻机“有劲使不对”的问题。

三一工法工程师赶赴现场之后通过查看岩样,并详细分析地质勘察报告,判断了岩石的旋挖可钻性,认为该工程的主要地质难点在于灰岩、溶洞层的钻进,并且在回填土与石灰岩(伴生有溶洞)地层中,地层软硬不均,岩石面为偏斜面,形成了“半边岩”现象,这些正是给旋挖钻机施工造成困难的原因所在。作业中的SR360II型旋挖钻机,其所配钻具只有4个截齿捞砂斗,和地质的适配性较差。要提高施工效率,必须对钻具配置和操作方法做出针对性改进。

解决措施

改进钻具筒钻和捞砂钻头的改进原则是增加钻具的导向结构,预防卡钻和筋板变形,有利于保护钻具和预防卡钻。

选用合适的钻具岩溶地层较易出现斜孔事故,所以对钻具的导向能力和扶正性能要求较高。为了加强钻具的导向性和扶正作用,嵌岩筒钻、嵌岩双底捞砂斗以及土层双底捞砂斗必须使用直筒型式,切记不能选用锥形筒。对于直径小于1.8 m的钻具,其筒体高度至少1.5 m;直径大于1.8 m的钻具其筒体高度要在1.2 m以上。

使用加长筒钻在钻进深度距离接近“半边岩”的平面处0.5~1.0 m时,开始减慢钻进速度,并且要换钻具,使用特制加长筒钻。筒钻的高度需要加长到2.0 m以上,以加强导向和扶正的作用,有助于防止斜孔事故的发生。

使用清渣钻具工程要求钻孔沉渣厚度小于5 cm。在干成孔作业的情况下,清理孔底沉渣建议采用2种方式:一是清底钻具清孔,另一种方式为气举反循环方法。前者成本低,效率高;后者清孔效果好,但成本高。针对本工程采用了清渣钻具进行处理。成孔后,用清渣钻具捞取2斗,下钢筋笼之前再捞取2斗,效果较为理想。

操作方式的调整

在钻进过程中,要结合钻具的选用以及作业面的情况变化来相应地调整钻机的操作方式。

在选用嵌岩双底捞砂斗钻进时,操作采用轻加压钻进,禁止加大压力钻进以防出现斜孔而卡钻。操作注意事项如下。

第一,钻进深度距离人岩的平面处0.5~1.0 m时,开始减慢钻进速度,并且要换钻具,使用特制筒钻。筒钻的高度需要加长,最好做到2.0 m以上,加强导向和扶正的作用。第二,待钻进深度距离入岩的平面处0.5 m时,采用点浮动的加压方式,控制动力头输出大扭矩、低转速,通过感受负载和振动的情况,判断是否进入了岩石界面。如果进入了岩石界面,因为“半边岩”的存在,钻齿受力不均匀,钻机振动较大。第三,确定进入岩石界面之后,停止使用加压,关闭浮动,使用主卷扬吊着钻杆进行钻进,尽量减小加压力;动力头输出大扭矩、低转速,动力头转速控制在6~8 r/min。钻进入岩超过0.5 m以后,再使用点浮动加压方式钻进。然后,使用特制筒钻进尺1.5 m左右,然后使用直筒双底嵌岩捞砂斗再钻进1.0 m。之后按照上述方式使用特制筒钻继续钻进。

解决效果

在三一工法工程师进行现场支持的期间,SR360II型旋挖钻机共完成16根桩,包括前期由冲击钻机和某品牌280钻机打坏的11根废桩,以及7号楼工地上岩石硬度和溶洞分布较为复杂的5根桩。施工效率基本上稳定在一天3~4根桩,作业效益较高,满足了客户的期望。施工的成功证明了SR360II型旋挖钻机对于大型溶洞及偏岩地层的施工能力较为可靠。

工法小结

坡屋面西瓦施工工法 篇8

1 技术特点、难点

坡屋面的结构层为现浇混凝土,屋面坡度较大,混凝土的浇捣质量控制难度大,混凝土的坍落度要严格控制;坡屋面的坡度、结构尺寸较难控制,造成屋面、屋脊坡面找坡施工难度大。

西瓦横向排列要求各个坡面水平交圈、坡向排列要求顺直、无起伏,斜屋脊要求坡向顺直、角度准确并与平屋脊结合严密;平屋脊与各个坡面结合完好。坡面平瓦紧靠屋脊的部位应铺贴严实,防止雨水进入基层导致渗漏。要求每一片西瓦必须严格按控制线、按标饼铺贴。

坡屋面的屋面组合形式变化多样,相互交接形成的屋脊、檐沟等线条较多,屋面排瓦、放线较困难。

因西瓦为陶瓷材料易碎,屋面坡度较大,西瓦、砂浆等材料运输、搬运困难,同时存在施工安全问题。

2 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在现浇混凝土基层坡屋面盖西瓦的建筑施工。

3 西瓦简介

⑴西瓦类型有平瓦、脊瓦、檐口瓦、沟瓦、盾瓦等。

⑵平瓦尺寸如下(图1):

实际尺度:(A×B×C)———310×310×15mm;

有效尺度:(a×b)———260×260mm;

用量———16片/m2;

重量———3.5kg/片。

⑶西瓦纵向放样与施工剖面图(图2):

⑷西瓦安装及使用示意图(图3)。

4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4.1 工艺流程

⑴总体施工工艺流程:基层检查处理→防水砂浆找平→弹线、西瓦预排→基层洒水湿润→水泥浆拉毛→檐沟处贴沟瓦→屋面贴檐口瓦→由檐口至屋脊贴平瓦→贴平屋脊瓦、盾瓦→贴斜脊瓦、盾瓦→清理。

⑵平瓦铺贴工序:做标饼、拉线→弹线、干摆西瓦→铺砂浆→铺贴第一排瓦→依线调整西瓦→檐口瓦钢钉、钢丝固定→瓦面砂浆清理→铺上一排瓦、重复以上工序→干摆屋脊两侧平瓦→沿屋脊拉线画出平瓦的切割线→将平瓦运至外架或檐沟处集中切割→铺平瓦、上部端口砂浆灌实→铺贴脊瓦→铺贴盾瓦→清理。

⑶脊瓦及与之相交的平瓦处理工序:与屋脊相交的平瓦安排在脊瓦施工过程进行施工。

⑷排瓦图:排瓦原则是横向由檐口向屋脊逐排翻排,坡向由中心线向两侧逐排翻排,非整块瓦放在屋脊处,线间距为26cm,檐口瓦挑出15cm。排瓦时,须考虑到脊瓦、沟瓦、檐口瓦、盾瓦的尺寸和位置。

图4为梯形和三角形的屋面排瓦图。与脊瓦交接的平瓦,须先现场弹线、裁剪后才能铺贴。

4.2 操作要点

⑴坡屋面结构找平是西瓦施工的关键工序。先找出屋面结构控制线,测量屋面实际尺寸,综合考虑做出标饼,然后依标饼找平。找平必须满足檐口处同一线条位置在一条水平线上。如结构误差较大,必要时须进行特殊处理。

⑵西瓦弹线和预排。同一个屋顶的屋面,各坡面的排瓦水平控制线必须交圈、闭合,这样才能保证各坡面西瓦横向平齐。

⑶沟瓦施工。因沟瓦面低于平瓦面,须在找平的基面上按沟瓦线找出放沟瓦的槽,然后坐浆铺贴沟瓦。沟瓦铺完后,再铺平瓦。

⑷平瓦施工。平瓦由檐口向屋脊逐排往上铺贴。檐口边的一、二、三排瓦,铺贴要求坐浆饱满,且用钉钢和铜丝固定。三排瓦以上的西瓦,铺贴要求“一铲灰、一片瓦、一揉挤、一清理”。铺贴瓦既要保证瓦片安装位置准确,粘贴牢固,又要保证与下一排瓦片的搭接尺寸正确,保证瓦片上、下、左、右间距一致,横向平直交圈,坡向顺直、无起伏。

⑸屋脊处西瓦的交接处理:

(1)弹线、裁剪坡面平瓦(见图5中(1))。

(2)将裁剪好的平瓦逐块铺砌好并与下一排瓦进行搭接,并将其上口(与屋脊相交一端)用水泥砂浆填灌严实(见图5右图所示)。

(3)挂线砌屋脊盾瓦(见图5中(2)),砌设时要求其与平瓦尽量结合严密,并且保证其上口在同一坡向线上,无高低起伏现象。

(4)用砂浆铺贴脊瓦(见图5中(3)),确保屋脊瓦下口与盾瓦尽量吻合,减少缝隙。

(5)在屋脊的瓦缝间的砂浆干燥前,用调色砂浆将其补色抹平,保证其颜色和西瓦的颜色一致。调色砂浆的配合比应严格控制。(见图5中(4))。

⑹注意事项:

(1)瓦屋面完成后,应避免屋面受物体冲击,严禁任意上人或堆放物体。

(2)瓦伸入天沟、檐沟的长度应为50~70mm。

(3)沿山墙封檐的一行瓦(若有两坡水屋面),要用1:2.5的水泥砂浆做出坡水线,将瓦封固。

(4)靠近屋脊的一排瓦应用砂浆窝牢。

(5)脊瓦搭盖间距应均匀;脊瓦与盾瓦、平瓦间的缝隙用水泥砂浆填实抹平,并抹调色砂浆,以保证与瓦的颜色一致。

(6)屋脊和斜脊应平直,无起伏现象。

4.3 成品保护

⑴瓦片铺设一排清理一排,保证施工完的部分不再被污染。

⑵沿屋脊留材料运输道及施工人员通道,设爬梯。

⑶砂浆应稍干些,控制用水量防止流淌污染。

⑷与屋脊交接处的平瓦,先拉线划出瓦片切割线后在檐沟或脚手架上切割,然后铺设。切割后产生的垃圾集中清理,确保不污染西瓦屋面。

⑸为避免施工人员站在已施工好的瓦上操作,斜屋脊瓦可采取由上至下进行铺设。

5 材料

⑴西瓦应边缘整齐,表面整洁,不得有分层,露砂、裂纹等缺陷。沟瓦与平瓦、脊瓦与盾瓦应配合适当。

⑵沟瓦、平瓦、脊瓦、盾瓦等各种瓦的尺寸要求准确,同种瓦形状规格应一致,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大小不一,宽窄不一,缺棱少角、翘曲变形并且瓦的颜色必须相同、光泽一致、无裂纹。

⑶西瓦运输时应轻拿轻放,不得抛扔,碰撞;进入现场后应分规格、种类堆放整齐。西瓦的堆码方式应注意,沟瓦、平瓦、脊瓦应“立式”堆码。

⑷坐铺西瓦砂浆采用1:1:4水泥石灰砂浆。

⑸西瓦采用砂浆坐砌,其固定钢钉长度宜为7cm。

⑹屋脊盾瓦与平瓦间的接缝,采用调色水泥砂浆进行补抹。调色水泥砂浆要先进行现场试配,当其干燥后的颜色与西瓦相同后,方可进行抹缝,并且记录最终试配的配合比,以后严格按此配合比进行调色砂浆的配制。

6 机具设备

⑴运输砂浆的设备:砂浆搅拌站(采用预拌砂浆)、斗车、塔吊、井架等。

⑵铺贴西瓦的机具:切割机、灰铲、灰桶、麻线等。

7 劳动组织及安全

7.1 劳动组织

铺贴工作,一个屋面设置一个班组负责,班组人数根据屋面作业面的大小确定,一般由8人组成,铺贴技术工人4人,拌制和运输材料的小工4人。

7.2 安全措施

采用本工法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⑴坡面钉防滑木条,保证人员上下安全。

⑵外架挂立网、水平网进行安全防护,外架与檐口相接处应满铺脚手板进行封闭,确保施工安全。

⑶沿斜屋脊挂简易爬梯,以便施工人员上下和材料运输。

⑷施工人员要求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穿防滑平底鞋,对身体不适的施工人员不许上屋面施工。

⑸外架上的材料堆放不要过多,并且要分散堆放。

⑹施工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后方可进行施工,施工全过程必须在工长和质检员的监护下进行,晚上、雷雨天、风力五级以上天气禁止施工。

8 质量要求

⑴屋面工程所用的材料应符合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屋面坡度应准确,沟瓦应是顺直畅通。

⑵找平层表面平整度不应大于5mm,并不得有酥松、起砂、起皮现象。

⑶节点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封固严密,不得开缝、翘边。水漏口及突出屋面设施与屋面连接处,应固定牢靠,密封严密。

⑷防水层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表面应平整,不得起壳、起砂和裂缝。

⑸基层应平整、牢固,瓦片排列应整齐、平直,搭接合理,接缝严密,并不得有残缺瓦片。

同层排水工法研究 篇9

住宅排水管道同层布置设计 (简称“同层排水”) , 所有卫生间器具的排水横管不穿越楼板至下层, 在同一楼层内敷设并与排水立管相连接。《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 规定:住宅的污水排水横管宜设在本层套内。《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 规定:住宅卫生间的卫生器具排水管不宜穿越楼板进入他户。《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规定:排水支管应以本户为界。国家标准图集《住宅厨、卫给排水管道安装》03SS408也针对同层排水做出了一些标准设计。

为了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管理、帮助多数施工企业及时掌握建筑施工新技术, 搭建先进的施工技术平台, 提高全省施工整体水平, 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但对于同层排水施工, 还需要总结吸收省内外的先进技术, 优选精炼再创新, 并使其规范化、系统化、产业化, 而且内容涵盖建筑施工工程, 这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组合创新工作。

本课题主要是在前人已有方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的实验研究, 通过具体模型的制作, 得出适合于企业的工法和图集;

本课题完成后将对四川省同层排水规范及图集的编制有一点的指导作用, 对于未来全国同层排水规范的制定也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 我们得到降板的最小高度, 为施工中降板高度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更好让用户得到实惠, 为房地产商在方案选择时提供了依据。

1 国内外现状

同层排水技术在欧洲建筑给排水系统中是典型, 普遍的管道布置方式, 同层排水系统标准图 (选自最新的欧洲标准EN12056《建筑内部重力式排水系统》的标准图) 。目前国内尚没有关于同层排水的具体规范, 但在最新的给排水规范中已有所反映, 例:标准中提到“住宅卫生间、卫生器具排水管不宜穿越楼板进入他户”。在国内的标准图集中, 也提到了同层排水技术在设计中的尝试:江苏、广东、上海、山东、陕西、云南、贵州、中南地区、北京、安徽、广西、江西等省直辖市相继出版了TTC型同层排水设计图集, 上海在同层排水标准制定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在四川省只是参照其他省市工艺方法或比较成熟的具体的同层排水专利。目前采用的同层排水系统有:管道井式同层排水系统, 其主要特点是在墙体上突出一部分, 做成管道井样, 给水排水管道均隐蔽其内;排水集水器同层排水系统, 其主要特点是在楼板架空层内设置排水集水器, 卫生器具排水管均接入排水集水器后集中排放;降板同层排水系统, 主要特点是降低楼板的高度, 将排水管道敷设在楼板内;卫生间地面局部提高系统, 主要特点是不降低本层楼板的高度, 通过增加卫生间地面的高度敷设管道。

2 作用及工艺流程

2.1 作用

1) 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城镇建设是我国一项长期发展战略, 四川建筑企业今后数十年内将处于稳定快速发展期, 本套规程编制成功后, 填补了四川省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全方位地满足、适应新时期四川建筑施工企业的客观需求, 有力推动了四川建筑业进一步发展, 同时也为兄弟省市提供借鉴, 并对规范四川建筑施工市场, 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施工质量和保证四川建筑业健康发展产生巨大作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

2) 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依据同层排水施工工法进行施工和管理, 可节约施工工时和材料费。执行同层排水施工工法中的规定, 工前对工人进行培训, 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后, 减少了返工率和保修率。同层排水系统洁具更节水。以下实例:在汇乐花城小区商住楼项目中, 避免传统排水管穿板而产生渗漏水维修费用5000元×10℅×750=3.75万元;在汇乐月亮湾小区A、B商住楼项目中, 避免传统排水管穿板而产生渗漏水维修费用8000元×10℅×330=2.64万元;在汇乐国际小区35#、36#商住楼项目中, 避免传统排水管穿板而产生渗漏水维修费用8000元×10℅×924=7.392万元。

3) 对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

同层排水系统让室内排水系统模块化, 系统布局、结构较传统排水方式更为合理, 用水设备和管道安装施工更加集中, 能有效缩短工期, 所采用的污废合流方式节省了材料成本和安装成本。对以后的建筑体系及功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建筑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创新工作也有积极的作用。

2.2 工艺流程

1) 同层排水系统由隐蔽式水箱系统、后排水马桶、侧墙地漏、洗脸盆系统, 妇洗器系统, 淋浴房系统, 浴缸系统等排水设备和排水支管、管件组成。

2) 管材采用HDPE (高密度聚乙烯) 管, 用专用焊机热熔连接。

3) 隐蔽式水箱系统、后排水马桶、侧墙地漏、洗脸盆系统妇洗器系统、淋浴房系统、浴缸系统等排水设备均为模块化结构, 并配置安装固定挂 (支) 架, 易于安装。

4) 同层排水系统选用上述专用排水设备, 与管道连接在本层接入排水立管。

根据实际运用, 同层排水的工艺流程如下图1:

3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3.1 结论

1) 本系统利用同层检修防积水地漏各卫生器具共用水封;

2) 降板高度最低可以达到150mm, 有效提高了建筑净高;

3) 降层板下的横支管不易堵塞且检修方便;

4) 立管、支管中的水、气二相流更为合理;

5) 增加了余水收集系统不易产生漏水;

6) 采用采用局部降层板式同层排放, 降低工程造价;

7) 解决了降层板积水的排放问题;

8) 消除渗漏隐患, 二次改造及维护方便, 在本层完成, 不需打扰下层住户。

3.2 存在的问题

1) 随着建筑技术的飞快发展, 高层、超高层建筑大量出现, 新技术、新材料和结构不断涌现, 做好建筑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创新工作, 待研究成果经运用检验后在修订时加以应用, 不断提高建筑使用质量;

2) 内部的填料要求承压性能好, 透水性高, 质量轻。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材料满足要求。

摘要:同层排水技术, 在国内外应用的比较广泛。本文主要是在前人已有方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的实验研究, 通过具体模型的制作, 得出适合于企业的工法和图集;完成后将对四川省同层排水规范及图集的编制有一点的指导作用, 对于未来全国同层排水规范的制定也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 我们得到降板的最小高度, 为施工中降板高度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更好让用户得到实惠, 为房地产商在方案选择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同层排水,降板高度,排水工法

参考文献

[1]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S].

[2]GB50015-2009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S].

[3]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4]王增长.建筑给水排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上一篇: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下一篇:中国行政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