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优先于经济建设(共9篇)
文化建设优先于经济建设 篇1
文化建设优先于经济发展
辩一陈词:谢谢主持人,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对方辩友:
大家好!
首先,我们来了解相关的定义。何为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即为发展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各项文化事业的活动,既是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思想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那么什么又是经济发展呢?发展经济学中开宗明义的指出,经济发展指的是社会财富的增加,投入结构的变化,产出的增加,生活水平提高等多方面的变化。
在此,允许我方重复辩题。文化建设应先于经济发展,首先,应当明白我们的前提,那就是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文化建设,都一定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益的先进方面,很明显,讨论愚昧的文化和落后的经济谁先谁后并没有任何现实意义;其次,我们要讨论的是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是动态的变化过程,而不同于静态的文化与经济;再次,文化建设是否应先于经济发展,先于,就提示我们,我们不讨论二者孰轻孰重,我们要辩论的话题在于二者时间上的先后和逻辑上的引导关系。
文化建设为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能够引导经济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发展。
历史告诉我们,文化建设内容之一的思想解放,在引导经济发展上有着决定性作用。欧洲的文艺复兴,法国的思想启蒙,俄国的百科全书,中国的真理标准讨论,都是由于思想文化的大讨论,才带来生产关系大变革,生产力的大跃进,经济建设大发展。
回归现实,假想我国文化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那么中国社会就会变成暴发户和乞丐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可以想象吗?
不论是国家发展,还是文明演进,不论是制度沿革还是个人发展,无一不在告诉我们:文化建设引导着经济发展,所以,文化建设 理所应当 要先于经济发展!谢谢!
辩四陈词
谢谢主席,大家好!
对方辩友用优美而又没有标点符号的语言向我们一直阐述经济发展要优先于文化建设,但是辩论赛毕竟不是诗歌朗诵,更不是相声小品表演,辩论的讲究的是真凭实据和逻辑的演绎!
高尔基说过:“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创造出来的。”如果没有了人的存在和发展,没有了人的存在就没有了物化的知识力量,没有了物化的知识力量就没有了经济发展的动力,没有了动力,那经济发展又从何说起呢?难道对方辩友学习的专业就是要造空中楼阁么? 我可以原谅因为知识的匮乏而导致思维狭隘的一己偏见,但是我不能看着对方辩友就这样一直偏执下去,下面我将针对对方辩友的错误之处给出正确的答案。
我们不否认文化与经济同等重要,但我们更应认识到,文化建设是我们为发展更好的经济迈出的第一步,文化在带领着经济向前更好更快发展。对方辩友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故发展经济就应该优先于文化建设,那么按对方辩友的逻辑是不是建高楼就要最先建地基而不是先画设计图呢?是不是诸如“我爸是李刚”“李天一事件” 等都不需要政治文化法律的约束和制裁呢?是不是我国只需要向苏联一样优先发展经济而不需要我党的指导方针呢? 我亲爱的对方辩友,首先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人类文化建设的推动,取决于人的发展,没有人类文化建设的社会无法发展经济,其次社会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人整体素质的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如果社会成员不具备社会经济发展所要求的素质与能力,那么这个社会要实现发展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说持续和谐发展。所以,我方认为文化建设应优先于经济建设。
攻辩小结
我从以下几点阐述我方观点:一.文化建设有利于国家国民素质的提高。在任何国家内,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都是该社会的文化“以文化之”的结果。在此,文化并不仅仅意味着“知识”和“学历”,或者说其主要内容并非“知识”和“学历”,还包括形成社会良俗的道德规范。文化建设与国民的素质紧密相关性,决定了文化建设具有价值属性。
二.文化建设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如果说市场是只“无形的手”,那么文化则是“无形的心”。对一个企业或者是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来说,沉淀在群体灵魂深处的文化认同这“无形的心”,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文化竞争力才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三.文化建设有利于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生活质量指的是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而精神尤其重要.固然现在有绝大部分人不为物质生活而发愁,但是他们的精神生活呢?为什么现代人会感到幸福感缺失呢?是因为人们过于追求物质,过于注重攀比,没有平和的心态,没有良好的素质。所以文化建设有利于人们心里素质和正确心态的培养,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发展。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文化建设应先于经济发展”
辩二、三资料:
1、文化先行,教育于民。使人德才兼备,有了发展经济的人力资源。在科技为主的今天,人才是必不可少的。现在毕竟不同于往时,有人有地便可,这不是农业社会了。经济的发展需要人才作为支撑。用人才发展经济,再以经济培养人才,才能形成良好互动良性循环。
2.、抛开文化谈经济,发展的再好也只可能是一个经济大国,只有在文化基础上发展经济,才可能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这就是中美的现状。事例的话,从古到今各国的各个政权的任何改革,都必定是从文化开始的。不论是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改革,学习借鉴的都不会是简单的模式,而是文化方面的制度,理论,然后结合自身状况进行实践,最后才能取得成功。依样画葫芦只能治得了一时之痛痒。
3.体现文化的最直接途径就是教育,所以你可以从一些国家国发展过程中对教育的重视以及投入比例进行论述。(如二战后德国、美国的发展史等等。)另外一些比如民俗文化,比如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体现了文化对经济的导向作用。
4.文化建设应先于经济发展。这个论点的时代性更强,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大。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靠文化的力量反作用于经济,引导经济发展。在近代社会,西方列强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制度先进、文化先进的国家是首先富强起来,大家记住,我说的是富强而不是富裕。比如,西班牙人和英国人能够抢遍全世界,并不因为他们的钱多,他们当时主要的力量来自制度和文化。还如二战之后的战败国日本,他仅仅用了四十年就能以大国的风采比肩美国。他们不是仅仅是因为经济发展好,日本的成功首先在于通过“变革制度、改良文化、引进技术”再一次重新崛起。20世纪的中国,正处于崛起的关键阶段,可是我们却只学会的“引进技术”这一项。我们应该重视文化的建设,去年流行的一本书叫《大国崛起》,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全书的主要观点就是制度与文化建设,对成为世界强国的关键作用。文化建设为什么先于经济发展?
文化要素是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现代社会,物质消费与文化消费日益融为一体。只有具有文化含量、文化品位、文化个性,不仅满足人的基本物质需要,而且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产品,才能在产品竞争中胜出。我们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就一定要增加产品的文化含量...5.我觉得文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是如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文化也是促进我们经济社会又好又能快发展的重要动力。
6.无论是文化自觉,还是文化自信,即便是文化自强,文化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无数事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文化是精神力量,这点没有错,但文化也是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今我们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文化形式多样,文化的表现方式多种,文化从一个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力量。
文化从一个方面是经济社会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以来,对于文化地位和作用的定位,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逐步清晰的过程,越来越认识到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正是立足于时代和实践新发展,文章以新的视角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得出了文化是经济社会的重要支撑。对我们来说,以前经济发展一靠改革,二靠科技,而文化发展的结果现在要加上一条,就是也要靠文化。经济文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新趋势,文化与经济相融合产生的竞争力成为一个国家最根本、最持久、最难替代的竞争优势,文化便成了经济社会的重要支撑。7.文化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是靠综合实力,而综合实力的竞争就是软实力的竞争,硬实力是综合国力的指标,但仅靠硬实力代替不了文化的发展,可软实力要不断打造,不断塑造。文化已经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责任。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仅伴随经济的强盛,而且伴随文化的昌盛。而中国共产党不仅要致力于经济发展、国家富强,而且要致力于社会的文明进步,形成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我们党通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仅有责任实现和发展好人民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也有责任保障好人民的文化权益、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让文化的阳光普照人民大众,让人民群众在文化沐浴中生活得更加幸福。
我国通过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步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的增长极,文化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是力量,文化更是发展,只要重视文化,发展文化,文化也会伴随着改革、科技一起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8.你没有文化没有知识出去打拼也只能被骗得团团转,没有文化,给你一片肥沃的田地你不会去耕种,所以,我方认为文化建设优先于经济建设。
人类的文化建设应先于经济建设,原因有如下:
第一点:经济的发展最忌讳的就是盲目,只有文化才能避免这种盲目。人活着总是有其目的性的,这个目的就是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而发展经济只是一种达到这个目的手段,所以确定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必须放到发展经济的前面,而确定这个目的的过程,就是文化建设的过程。
第二点:没有文化,就不可能发展经济。我很难想象没有文化的社会,怎么样去发展经济。我甚至更难想象没有文化,如何可以成为一个社会,一个社会是需要社会的组织关系,礼仪文明的。而这一些必定属于文化建设的范畴。
第三点:人类不可以没有经济,但更不可以没有文化有这样一个故事,进化论的作者达尔文在一次航海考察的中,来到一个落后的部落里,当时天气很寒冷,但是当地的土著穿得却很单薄,于是好心的达尔文就把自己的一床红色的毯子赠与这里的一名土著,可是让达尔文没有想到的是,这名土著并没有用这个毯子去御寒,而是把毯子剪成条状,绑到自己身上跳舞。没有文化,即便经济搞上去了,人类最终还是会崩溃的在自己的心理上!
文化要素是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现代社会,物质消费与文化消费日益融为一体。只有具有文化含量、文化品位、文化个性,不仅满足人的基本物质需要,而且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产品,才能在产品竞争中胜出。我们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就一定要增加产品的文化含量。文化资源是企业发展和竞争的重要资源。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文化成分越来越多,文化品位越来越高,企业整体素质就越高,竞争力就越强。不注重文化建设的企业,在竞争中必然处于弱势,即使风光一时,也难以持久。文化优势也成为地区经济发展日益重要的环境优势。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文化底蕴、文化氛围和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重要的软环境。文化软环境越好,越有利于产业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发展水平越高,越能够在经济全球化中把握主动,占据有利地位。一个文化落后或有文化缺陷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很难提高,即使获得一时的增长,也难以为继。总之,文化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提高经济质量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看待和把握当今世界文化经济发展的态势,深刻认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自觉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文化动力。这就是文化建设为什么先于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
文化建设对经济的发展起引导作用,能够让经济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发展不至于“出轨”。
1、经济发展=钱财丰盈,钱财丰盈依靠人才培养
2、对方肯定会说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钱财。这样看来貌似钱财比人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更根本,但实际上这是一个伪命题。没有人,“创造钱财”就失去了主语,而且一个人的成才并不一定需要丰富的钱财,可用凿壁偷光悬梁刺骨之类的典故证明“成长更多的靠自身努力,而不是钱财。相反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很多伟人自小就贫困。可见成才跟有没有钱关系不大。”把对方这个命题驳倒,你就差不多成功了。
3、上面的立论成功之后对方还可能从这个点来突破:经济发展是宏观上的问题,一个人的成才可以靠自己努力,但整个社会人才的丰富,必须有经济基础,以促进教育的发展。这一点比较难驳,但也不是不能驳。你可以这样来破:即使是从宏观层面上来讲,一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更多地依靠人才,而不是钱财。以朝鲜和韩国为例,二战结束时两国经济状况完全相同,一个依靠苏联支持,一个依靠美国支持,苏联对朝鲜的经济支援并不比美国对韩国的支援少多少,但是现在两国经济的差距不可谓不大,究其原因,是教育体制的问题,一个国家的教育服务于意识形态的控制了,所以人才被体制杀死,一个国家尊重自由,人才得到充分尊重,经济也由之走上良性道路。可见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决定性的因素不是直接得到钱财,而是尊重人才。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正暗合了这个道理,有了人才钱财自然会丰盈起来。文化建设为什么先于经济发展?文化要素是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现代社会,物质消费与文化消费日益融为一体。只有具有文化含量、文化品位、文化个性,不仅满足人的基本物质需要,而且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产品,才能在产品竞争中胜出。我们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就一定要增加产品的文化含量。文化资源是企业发展和竞争的重要资源。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文化成分越来越多,文化品位越来越高,企业整体素质就越高,竞争力就越强。不注重文化建设的企业,在竞争中必然处于弱势,即使风光一时,也难以持久。文化优势也成为地区经济发展日益重要的环境优势。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文化底蕴、文化氛围和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重要的软环境。文化软环境越好,越有利于产业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发展水平越高,越能够在经济全球化中把握主动,占据 有利地位。一个文化落后或有文化缺陷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很难提高,即使获得一时的增长,也难以为继。总之,文化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提高经济质量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看待和把握当今世界文化经济发展的态势,深刻认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自觉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文化动力。这就是文化建设为什么先于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文化建设对经济的发展起引导作用,能够让经济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发展 不至于“出轨”。‘我方认为是人的发展先于经济的发展,因为只有人发展了,才有人去发展经济因为经济发展要搞文化。比如说你今天赚了多少钱,这个东西多少卖出这都与计算有关,而计算又是文化知识。当今世界,文化同经济相互交融体现在许多方面:文化已经渗透到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个环节,成为经济竞争的重要内容。传媒、娱乐、旅游、信息、咨询、律师等高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具有巨大竞争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商品设计、生产、销售过程中的文化因素日益加强。劳动者的精神意志、道德情操、文化素养,管理者的管理方式、管理水平等企业文化因素对于经济的影响日益扩大。因此,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快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问题:
1、文化建设先于经济发展就如同人类社会先于人类的经济发展。如人类早期就有宗教,而当时哪有什么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完全是按人类的文化要求发展。
2、经济发展好比一座大厦从无到有,先有设计,然后才用砖瓦堆积。而设计就是文化,先有文化的发展,才有经济大厦的建成。
3、文化有认识功能,从文化的认识功能也能说明先有文化建设后才有经济发展。驳斥对方的话,我提供的这两个方向可以驳:(1)、请问是古代社会经济好还是现在的经济好?或古代人们能用的资源多还是现在用的资源多?如果对方说是现在,你就可以说如中国的文化早就有了,而且现在还在发挥作用。说明文化建设先。(2)、建设大厦是先画图还是先堆积砖瓦?
4.如果没有科技,没有教育,没有人才,生产力如何能提高,经济建设又如何进行呢?难道山顶洞人拿两块石头,就可以创造如今的经济增长、国富民裕吗?
5.如果不依靠文化建设,运用知识,制定出合理的方针、方案等文化纲要,确定经济建设的方向与目标,经济建设又如何开展呢?
6.事例:日本战后得到美国的援助金,没有投放市场而是大力发展教育,五十余年后的今天日本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这不正证明了文化建设优先发展的优越性?
辩驳
1.【经济决定文化】
(1)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相对独立性,不一定非要与经济同步发展。
2.【物质基础决定意识形态】
文化建设可以分为意识和非意识两种,而对方所说的物质基础决定意识形态,则过于片面,无法正确阐述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3.【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对方辩友犯了概念不清的错误,物质基础所指的是资本、是财富,绝非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指的是提高国家对百姓富裕安康生活的物质支撑和保障能力,与为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毫无关联。
(2)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相对独立性,不一定要与经济同步发展,更不能说是由经济所决定。
(3)我们今天的辩题是建设,既然开始建设了,那就已经有物质基础了,否则别说文化建设,连经济建设都寸步难行。4.【经济是基础】
我们不否认经济的基础地位,可是基础就要优先发展吗?假如有这样一个场景,你现在饿了,可是下一节又是体育课。食物能量是基础吧,难道你要先去食堂吃饭吗?
【可是如果我都要饿昏厥了,难道还是先去上体育课吗?】 对方辩友所说的饿昏厥了,放在辩题中就是指经济极度困乏。抗战时期,我军物质极度匮乏,经济贫困程度极高,可是凭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文化精神建设,我们最终不还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吗? 6.【新航路开辟】
新航路开辟建立在当时先进的航海技术以及人们对资本积累的思想渴望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建立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积累了原始资本,发展了资本主义,发展了经济。7.【文艺复兴】
本质: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期间,人文主义的兴起,艺术风格的更新,近代自然科学的开始发展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一切都是文化建设,而文艺复兴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做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准备,也就是印证了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观点。
(应对产生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已经出现,可是资本主义者却无法在当时教会神学的文化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所以资本主义者需要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做好思想文化的准备,如果没有文化建设,在当时经济建设无法进行)8.【大跃进】
当初中国政府缺少建设思想,中国民众没有科学知识,却先发展经济,农产品要几十倍的增长,铁盆铁锅都要去制钢,这不是很滑稽吗? 9.【古代变法】李悝变法、吴起变法、邹忌改革、申不害改革、商鞅变法,都涉及到了唯才是举,也就是要重视人才,重视知识,最终推动了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的发展,没有这些人才,没有他们的思想方针,经济又如何进步呢?
10.【以色列】土地贫瘠、资源短缺的以色列,坚持走科技强国之路,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使得经济较快发展,201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3万美元。没有技术,生产力又如何能提高,经济又如何发展?
文化建设优先于经济建设 篇2
首先,对方辩友总是在强调文化的重要性。文化是很重要,但因此就一定要优先进行文化建设吗?那经济发展也很重要啊。对方辩友是不是在赞成我方观点:经济发展要先于文化建设呢?
对方一辩混淆概念,他将文化的产生等同于文化建设。请问文化的产生与文化建设是同一个意思吗?
对方二辩说有文化就不会饿死,那为什么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呢?对方辩友连这基本常识都弄错了,又何谈文化,更甚于文化建设?
对方三辩在问答中一直在说文化和文化建设,却始终不谈经济建设为什么要先于经济发展,这点我很疑惑。
下面我将进一步阐述我方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文化是意识,经济是物质。意识必须依托物质才能实现其真正价值。相应的,文化建设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依托才能发展起来。没有经济发展后物质财富的积累作铺垫,文化建设只能是空中楼阁。不优先发展经济文化建设只能是零发展或微发展。只有优先发展经济才能将文化建设得更好,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换一个角度来说,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是为谁服务的?是人民。人们最需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是生存问题。如果连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满足不了,文化建设从何谈起?
回归现实,西部地区还有多少孩童生活在贫困之中?非洲地区又有多少儿童连饭都没得吃?他们不想上学吗?想!但想有用吗?没有经济发展的带动,没有物质条件的投入,那些孩童只能是空想奢想。文化建设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只能是纸上谈兵而已。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说,经济是主体,文化是客体,经济是主干,文化是枝干。不优先发展经济,会致使社会畸形发展,文化建设更得不到保证。只有优先发展,民主、科教、国防、文化等方面才能发展起来,才能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才能向共产主义社会迈出成功得一步。
经济发展先于文化建设,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对方辩友的提问,我方已从理论、历史、现实等多方面给予了回答。若对方辩友还有什么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请点击。
文化建设优先于经济建设 篇3
——以浙江农林大学后勤集团文化建设为例
吴通苗 蔡永华 俞月华
摘要:我校后勤集团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企业文化和品质服务的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积极发挥后勤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提升集团服务品质,形成了企业文化建设与创先争优活动相融互动、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提高了集团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为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后勤服务保障。
关键词:文化建设
创先争优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思想观念的更新、体制机制的变革、资源配臵的优化、利益格局的调整,而优秀的文化孕育着强大的力量,对于高校后勤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发挥着独特并重要的作用。
在构建集团文化理念体系中创先争优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是企业文化的内核和文化建设的纲领,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也是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准则。创先争优活动是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导向,而人的思想和观念更新无疑是争创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后勤集团将企业文化理念体 系的构建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一方面通过广泛研讨进行全面总结提炼,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宣传成为员工思想共识。经过集团上下和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我校后勤集团提炼形成了以“和”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包括集团定位、集团使命、集团愿景、集团精神、集团宗旨、集团作风以及集团价值观等;组织编辑了《集团文化手册》,以阐明集团文化的基本理念(MI)及其内涵、集团行为规范(BI)、集团视觉形象(VI),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了集团的整体形象;制定和实施了《集团品牌建设工程》,确立了“浙农林大后勤”的品牌定位,通过构建品牌管理维护体系和传播体系,塑造和展示我校后勤品牌形象;利用各种文化宣传载体,在员工中广泛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使集团文化理念深入人心,融入各类服务之中。集团征集和汇编了员工工作格言,激励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组织管理人员开展读书活动,并汇编读后感,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水平和文化素养。
在完善集团管理制度体系中创先争优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后勤集团通过大力开展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把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渗透到管理、技术、安全、经营、服务等各个方面,切实加强集团与个人、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有效联系,将集团先进的理念和思想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员工发挥聪明才智的巨大能量。根据集团文化核心理念,后勤集团制定出台了《集团道德准则》、《领导行为规范》,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领导干部行为,树立领导干部形象,为员工当好标杆、树好榜样;不断完善《员工手册》,规范和约束员工行为,规定员工权利和义务。根据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结合行业实际,集团相继制定或修订了集团层面制度59个,部门层面制度251个,形成了近60万字的制度汇编稿,进一步促进了服务工作的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使后勤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有依。以打造学习型、创新型组织为目标,通过办好职工学校和建立两级培训管理体系,加强员工培训进修,不断提高员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并建立了培训考核制度,将部门培训工作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制定出台了《管理研究成果奖励办法》,近年来员工在各类刊物上公开发表理论文章50余篇,并编辑了《高校后勤改革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截至2011年底,骨干员工大专以上学历员工137人,较2007年提高了48%;中级以上职称77人,较2007年提高了27%,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明显优化。
在全面提升集团品牌形象中创先争优
品牌是企业文化的凝结。后勤集团把创先争优活动有效融入到各类集团文化展示平台和窗口环境文化建设中,引导各级党组织、党员和职工立足本职岗位与工作特点,在具体实践中践行集团核心理念、推广集团品牌,不断提升集团品牌的认知度、知名度和美誉度。按照“浙农林大后勤”的品牌定位,重新设计并完善了集团标识系统,将文化外化为集团服务形象,统一集团对内、对外宣传的标识,并在集团办公楼、后勤生活区、工作服、工号牌、宣传品等物质载体上全面加以推广宣传。以标准化建设为契机,按照个性化要求,集团对主要公寓、楼宇、食堂和超市进行文化氛围营造;对行政办公楼实行开放式、零距离办公,并设立了集团展览室和集团文化墙,使集团文化理念进一步具象化,充分发挥集团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在全省高校率先投入使用高校后勤服务综合平台——浙农林大后勤服务大厅,大厅秉承“服务从心开始”的服务理念,为师生提供了一站式、零距离服务,使得浙农林大后勤服务品牌深入人心。制作集团宣传画册和宣传片,不断完善一网一报一刊等宣传阵地,为集团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进一步扩大集团影响力。举办饮食文化节、公寓文化节、校园花卉艺术节和职工文化艺术节等文化品牌活动,拉近了后勤和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彼此的沟通和理解,为丰富师生文化生活、服务育人成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集团成立了球类俱乐部、合唱团、舞蹈队等文艺团体,举办各类职工文体活动,积极参加学校各类比赛,展示集团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
在选树后勤服务先进典型中创先争优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后勤集团以典型引路、以模范带动,积极开展各类先进典型选树工作,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比工作、比奉献和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通过每年举办“优质服务月”活动,连续开展“十 佳后勤服务之星”评选,及时推出一批师生认可、影响广泛的的先进典型人物。设立“后勤服务奉献奖”,对在我校后勤战线上工作满30年的事业编制员工和连续工作满10年的合同制员工进行表彰,弘扬后勤人“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老黄牛精神。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设立以“立足岗位,争当先锋”为主题的党员示范岗,通过支部推荐,从中心主任到基层一线,共授予十位同志“党员示范岗”荣誉称号,引导广大党员和员工向先进看齐,在工作中“比学习、争先进、做实事”,并督促党员结合自身承诺,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精心组织“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月”活动,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集团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积极为广大师生员工办实事、办好事、办难事,践行“以人为本、真诚服务”的集团宗旨。
我校后勤集团已基本形成了理念先进、特色鲜明、氛围浓厚的企业文化新格局,在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在学校、浙江乃至全国高校塑造了良好的浙农林大后勤集团形象,多次获国家、省级荣誉,集团连续三年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评为“全国高校后勤信息与宣传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作 者: 吴通苗 浙江农林大学后勤集团总经理 蔡永华 浙江农林大学宣传部新闻中心主管
创先争优当先锋 基层建设上台阶 篇4
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重点;以深入开展“争先创优”和“争创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全员的政治思想、廉洁勤政服务观念为根本,紧密联系国税分局基层的税收工作特点,积极组织、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党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促进了依法治税和税收收入的增长,行风税风得到转变,融洽了征纳关系,树立了国税的良好形象,为完成各项税收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税收收入连创新高,两大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抓学习,强核心,增强先锋意识,构筑坚强保垒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分局党支部立足税收工作和人员思想实际,围绕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协作型、廉洁型”班子为主体,采取丰富多彩的学习载体和学习形式,积极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等政治理论、法律法规方面的学习,真正把国税基层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打造成基层国税工作的坚强堡垒和政治核心。一是强化学习,提升素质。牢固树立“学习就是责任、学习就是生存”的理念,坚持集体学、自觉学、外出学、双向学,不断创新学习方法,更新学习内容,将每周二、五定为“政治学习日”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不论工作如何繁忙,任务如何繁重,都坚持学习日制度不动摇。在学习方法上坚持学原文、做笔记、写心得相结合,努力提高运用政治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全体党员的带动下,全员努力学习蔚然成风。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眼创新,增强活力。整体学习过程中,党支部班子始终坚持将党的十七届三、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国税基层工作以及发展镇域经济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坚持不懈地创新制度,增强观念,改进管理方法,进一步激发了全员同志干事创绩的积极性,增强了国税基层工作的蓬勃活力。三是团结协作和衷共济。党支部班子成员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制度,利用党员学习日活动召开民主生活会,会前认真准备、广泛征求全体同志意见,会上认真讨论,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后跟踪检查,落实整改措施,并向上级报告,向群众公布,使民主生活会成为增强班子凝聚力的有效途径,在人、财、物管理方面,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持民主管理和“阳光作业”,班子成员之间形成了互相提醒,互相帮助,和谐共事,和衷共济的良好氛围。四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党支部书记靳洪洋已近退休年龄,但对工作一丝不苟,细致认真,抓党务、耐心疏导教党员,支部工作抓的有声有色,在他的带领下支部成员带头廉洁自律,带头严格执法,带头顶住“说情风”,不收“人情税”,对发现的问题“不捂”、“不盖”,发现违纪一起严肃查处一起,严肃党纪法规,对下属不偏袒,不怂恿。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全体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实践技能有明显提高,党性修养和先锋意识不断增强,积极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的热情不断高涨。
二、抓管理,建机制,增强创建意识,力求高效规范
基层创先争优工作是一个持久性的工作,为使其真正的落到实处,云阳分局党支部进一步完善了创先争优工作机制,从健全组织,确定方案到监督、检查、考核,一点一滴抓落实,做到既注重约束又注重激励,既注重部署又注重检查,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一是健全组织。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成立了由分局长余壮志同志任组长,靳洪阳同志任副组长,李海林、曾祥军、乔玉海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靳洪阳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争创活动的指导、督办、宣传、落实等日常工作,并实行管理责任制,余壮志同志为活动开展的第一责任人。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先争优及“双争”活动方案。方案目标的确定到任务的分解和措施的落实,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划,环环相扣,以确保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三是建立和加大督导检查机制。“创先争优”工作在基层抓落实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首先是分局按照个人立项,督导检查,问题反馈,情况通报的程序建立了督察制度;其次为便于广大纳税人和群众监督,在办税服务厅,设置了意见薄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在厅外设置了投诉箱,定期两人开启并负责记载投诉内容及时处理投诉意见。并另外定期组织现场观摩会的形式落实督察制度,现场进行点评,开诚布公地指出问题和差距。四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在抓管理的过程中,分局紧抓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在激励措施上,大张旗鼓的选树个人先进典型和岗位标兵,把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和奖励。近年来我们培养和宣扬了“扎扎实实为纳税人服务”的典型副局长曾祥军、“舍小家顾大家全心抓收入”的典型税干李杰的先进事迹,对全局工作起到了有效地推动和鼓舞作用。五是完善综合监督机制。先后修订和完善《限时承诺服务制度》,《文明单位建设制度》、《思想工作制度》、《班子理论学习制度》、《廉政监督管理办法》等10余项制度和办法,把创先争优的内容涵盖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室文明建、设队伍建设和税收实际的各个方面,使活动开展的即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三、抓队伍,促素质,增强团体意识,构建和谐团队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重点立足于“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这个目标,从狠抓党员的思想建设,抓队伍的形象建设入手,着力于在“教育、引导、严管、厚爱”上下功夫,强化和谐团队建设,分局上下形成了风正、气顺、劲足的良好政治局面。一是“教育”。首先对税干队伍开展经常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高政治思想素质,认清政治方向,奠定比较扎实的思想基础;其次进行经常性的职业道德教育,认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适时进行节日廉政提醒,重大税务案件查前警示,并适时邀请县纪委和检察院领导到分局做党风党纪和法制教育报告,引导党员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廉政防线,还不断进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热爱岗位教育,使大家明确公私界线、义利界限、荣辱界线,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幸福观和美丑观。二是“引导”。通过组织人员参加县局的诗、书、画、影廉政作品创作活动,挖掘税干的艺术潜能,营造高雅进步的文化氛围;结合每年的重大节日,不失时机地开展了以“阳光心态”为主题的演讲竞赛“假如我是纳税人”等活动,使这些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形式成为潜移默化提升队伍凝聚力的有效载体,形成了和谐稳定,风清气正的良好干事创业气氛。三是“严管”。分局党支部始终把队伍作风建设作为助推各项工作开展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以倡导大局观念,树立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机关作风,倡导法制观念,树立依法治税,秉公执法的工作作风;倡导廉洁勤政的观念,树立勤俭节约、健康正派的生活作风为主题,在队伍内开展了“三倡导、三树立”活动,从整顿“会风、作风、学风、文风”做起,把干部作风整顿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确保活动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通过落实老干部待遇、节日上门慰问老干部活动,激励他们发挥余热,献计献策,支持国税工作;每年召开一次税干家属座谈会,征求对国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积极营造拴心留人的和谐氛围。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促进了队伍素质的增强,全员树立了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新风尚,增强了国税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抓服务,促发展,增强效益意识,巩固创建成果
文化建设优先于经济建设 篇5
张华镇教管会:黄希波
在“创先争优作风建设年”活动中,根据县教育局“创先争优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学习资料的要求,我对照其进行查摆问题定目标,经过认真检查、同事评、领导点,认真讨论,查找出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制订出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整改措施,自己努力落实到位,对查摆阶段发现的问题整改措施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学习方面
1、对政治学习活动不够主动。满足于自认为地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往往单位政治学习布置什么学什么,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掌握的不深不透。
2、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没能把政治理论学习同自己的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前认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主要是党的领导干部,与我们普通教师关系并不是很大,我们只要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
3、学习不够深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自己在学习上的问题表现为一方面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些理论的学习未能做到深刻领会,没有掌握其精髓、灵魂,没有做到时时、事事用这些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另一方面,对涉及自己工作所需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运用不熟悉,导致自己开展工作不能得心应手。第三,没有充分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没有做到活学活用,导致自己的工作水平提高缓慢。
(二)、思想观念守旧,安于现状。长期的工作中,习惯于按部就班、唯书唯上、照抄照搬,不能打破老框框,不能探索新路子,工作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三)、创新精神还有差距。(1)、思想不够解放。缺乏 突破传统教学方式上的弊端的勇气,没有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三个代表”关于教育的精神实质,在教学工作中缺乏对现在生源素质普遍较差这一问题提出有创造性的可行方法。(2)、工作不够大胆。自主解决问题的信心不足,在一些教学问题的解决上有看的现象,等其他人提出了再一起解决。
二、针对上述问题和存在的不足,今后我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正和完善自己的工作。
针对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种种问题,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反思,加以改进,时时开展自我批评,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行动上要增强奉献意识,不计得失,尽力尽心干好每一项工作,做到不抱怨、不计较、不拈轻怕重,待人宽,对己严,勇于奉献,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理解共产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并将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提高自身的政治和思想文化素质。
2、在强化服务意识上下功夫。作为一名镇学籍管理员,我将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保持保量的完成县局及镇教管会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加强与同志间的思想交流,做到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以诚相待。
3、增强创新意识,工作争强当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更新观念,大胆工作,工作中勤于思考,多发现问题,多想办法,转变作风,扎实工作,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紧贴中心任务和本职工作。
4、加强道德素质修养,树立文明形象。实践共产主义文明新风,敬业爱岗,甘于奉献,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风扎实,勤奋工作,做实践职业道德的模范。
5、经常反思,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按照“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行有所果”的思想和忠诚党的事业,力争成为知识型、谋划型,务实型,开拓型,复合型的学区干事。
总之,在这次“创先争优作风建设年”活动中,我还要进一步按照县局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去要求自己,深刻领会“创新争优”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并转化到自己的工作实际中去。努力通过这次活动,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文化建设优先于经济建设 篇6
教学目的:
通过教育,使同志们了解我党干部作风建设的历史,增强对作风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树立起争先争优的意识,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教育时间:2015年5月30日
教育方法:集中学习
授课人:xxx 授课对象:机关全体党员、村班子中的党员
一、党的作风及作风建设的历史
党的作风,是反映一个党的特征和品格的整体精神风貌,它是全党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并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容。
我党作风建设的历史:
民主革命时期,形成了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三大作风,反映了我党对待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和对待同志的正确态度,成为党的建设进程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向全党提出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的优良作风使全党在伟大的胜利面前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为我们党执政提供了作风上的保证。
改革开放后,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长的情况,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鲜明地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重要论断,有力地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进入新世纪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用“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规范自己的言行,改造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具体内容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十七大召开前,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这就是: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要真抓实干,务
求实效;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要顾全大局,令行禁止;要发扬民主,团结共事;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这八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既是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进一步实现领导干部作风好转的鲜明标志。
综观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进程,我们深刻地感到,党始终把思想作风建设视为党的生命放在首位,努力探索不同历史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和干部作风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不断丰富党的作风建设的深刻内涵并努力实践,从而确保了党的先进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保证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
二、深刻认识全面加强新形势下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政治路线确立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是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带头人,干部的作风如何,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关系着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反映着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这是党中央从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的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必须常抓不懈,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作风看似无形,实际上又无处不在。
良好的干部作风,是一种看不见的战斗力。电视连续剧《亮剑》的男主人公李云龙,把一支部队作风的铸造和形成,归结为这支部队组建时主观的性格。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政党来说,同样如此。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所在之处,往往会成为所有人仿效的榜样,成为一种精神、一种风气、一种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进而转化为战斗力。
良好的干部作风,一向是人民群众的期盼。战争年代,人民群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从党的干部身上认识我们党,决定跟党走的。而在价值观多元化、生存方式多样化的今天,人们也仍然企盼和希望作为执政党的各级干部,能够始终保留战争年代所形成的那些优良作风,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同人民群众心连心。
良好的干部作风,更是一种时代的召唤。新世纪新时期,我们的党风建设与时俱进,在绝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中,也形成了包括重视学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爱民等很多富有时代特点的良好作风。没有这样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我们在改革、建设和发展上取得的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是不可想像的。
但也不可否认,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下,由于受到一些消极腐朽思想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冲击和影响,一些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不思进取、漠视群众、独断专行、以权谋私、贪图享受、骄奢淫逸等
等。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但严重干扰了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破坏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有效执行,损坏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其消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因此,全面加强新形势下干部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干部作风的进一步好转,是我们党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
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树立争先争优意识
我们必须以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围绕中心工作搞好党风建设,抓好各项工作,为全乡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为此,党员干部在加强作风建设上要作出表率,在学习、服务、务实、节俭、守纪、团结、廉洁、情趣上争先争优。具体来说:
1、要带头学习政治理论,在深度和广度上争先。党员干部业务方面的学习自不待言,而政治理论的学习也十分必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习是进步的源泉。党员干部要把学习政治理论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立身之本,要通过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并以此为基础树立正确的
职业观、道德观。坚持在服务工作中忠实履职,加强道德修养,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切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文化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2、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在服务上争优。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们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听取群众的呼声,代表群众的利益,我们的事业就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建设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抓好机关作风建设,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这是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效能机构的具体表现。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干部,理应在服务工作中高标准、严要求,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盼,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与群众建立和谐关系。
3、要自觉提高工作本领,在务实上争优。服务群众,优化环境,需要真才实学。因此,党员干部要多学习、少应酬,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不能满足现状,固步自封,不能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以上级主管部门为指导,潜心钻研业务,努力掌握服务本领,多办实事、办好实事,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取信于民。
4、要做到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在守纪上争先。我们党的宗旨和党的先进性,要求党的每一个成员尤其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成为遵守党的纪律的模范,成为维护全局利益、整体利
益的模范。因此,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的原则,为了全局和长远利益,要勇于牺牲一些局部、眼前和个人利益。
5、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在维护团结上争先。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最重要的组织纪律和政治纪律。一个班子、一个团队,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更好地团结共事、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党员干部一定要强化民主团结意识,要有宽广胸怀,要有容人之度,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不搞无原则的纠纷,要善于共事,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吸纳忠言,要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发挥整体合力,在团结中干事,在干事中团结。
6、要讲操守、重品行,在生活情趣上争优。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从小事、小节、小处着手,讲操守,重品行,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明辨是非,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革命气节。要注意净化自己的社交圈,坚持择善交友,对那些怀着个人目的来拉拉扯扯的人要保持高度警觉。坚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娱乐活动和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活动。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既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既要立言,更要立行。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自觉遵守《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若干规定》,廉洁自律,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把干部的作风建设引向深入,为锻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的效能队伍而努力奋斗!
文化建设优先于经济建设 篇7
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xx县国土资源局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落实双保方针、构建和谐国土”为目标,抓住关键环节,找准切入点,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将创先争优活动践行于各项国土资源管理任务中,积极维护健康有序的国土资源环境,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
一、将中心工作与创先争优紧密结合。在落实“十二五”规划建议、扎实开展保经济发展和保耕地红线的“双保工程”、加快xx煤炭资源勘查工作步伐、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加大xxxx等建设用地供应与监管、积极做好土地整理复垦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等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维护权益、服务民生工作过程中,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及时总结各基层分局所、内设机构在践行创先争优活动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有效举措,以创先争优活动的高标准、严要求进一步提升国土资源工作的精神内涵,着力推进各项业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将党风廉政建设与创先争优紧密结合。注重把在全系统开展的“两整治一改革”专项治理行动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一方面为争创活动注入新的内容,丰富了内涵,另一方面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平台,以更高的标准和尺度来推进“两整治一改革”廉政专项行动,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自去年8月19日中纪委、最高人民检察院、监察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两整治一改革”专项治理专项行动以来,在全系统集中开展了以针对国土资源系统现行制度、关键岗位、核心业务和重点环节为主要内容,重点查找了土地出让、矿权审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地质灾害项目实施、项目招投标、征地补偿、财务收支和干部管理等8个方面可能存在的制度漏洞和廉政风险点排查及防控体系建设。经全面排查,共查找出可能发生腐败行为和不作为、乱作为的廉政风险点xx个。针对排查出的廉政风险点,各基层分局(所)、局各内设机构认真填写了《行政工作职责表》、《行政工作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流程图》、《科室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表》和《科室工作人员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表》,局党组会议讨论研究,最终形成了《xx县国土资源局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措施》,为预防和制止全县国土资源系统不廉洁行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将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常态化与创先争优紧密结合。我局通过召开创先争优专题研究会议、民主生活会,创新领导点评方式,建立健全创先争优“三诺四评三公开”展示台,认真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强农惠农抓落实”活动,结合县上确定的帮扶村,扎实开展了执法调研活动,将集中解决各单位在业务开展、思想作风、队伍建设以及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创先争优工作的实效,努力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文化建设优先于经济建设 篇8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加瓦
中共**县委副书记、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总队长***
(2012年1月)
今年2月,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我被安排到**县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总队长,挂职县委副书记。下派以来,本人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求真务实,勤政廉政,团结和带领广大指导员积极开展工作,有效的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将近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找准角色定位,主动融入环境
作为挂职锻炼干部,我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积极调整好心态,主动适应工作队总队长和县委副书记的角色转变,摆正自己的位置,开展工作做到指导不指挥、帮助不替代、监督不对立,对内当好指导员的领头雁和书记的助手,对外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在组织上积极融入班子队伍,在工作上紧扣中心任务,在行动上主动贴近群众。摒弃机关单位开展工作的被动性和规律性,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主动意识,谦虚谨慎,求真务实,努力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对自己的要求。
二、加强学习调研,提高指导能力
为了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指导员工作,我认真学习了中央、省、市有关“三农”的政策文件,坚持吃透政策精神,增强政策观念,提高政策水平,使自己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全新的系统认识。通过与各级领导干部交流思想、请教工作,查阅年鉴、史志、文件等资料,深入基层、重点项目进行调研,切实加深了对**县情的认识,特别是通过党代会报告、县委全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及县委书记的讲话准确把握住了**未来的发展目标
1和方向,自觉主动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指导员工作放到全县工作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规划、去推动;下派头3月,我和县新农队办的工作人员一起走村串寨,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摸清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了开展工作的针对性。
三、转变作风,树立良好形象
作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总队长并挂职担任县委副书记,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到全县广大指导员队伍建设的成效,为此,按照“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要求,做任何工作都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农民的需要和现实的条件,做到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超越农民的承受能力,不搞瞎指挥,不做表面文章,不摆花架子,不弄虚作假。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牢记“两个务必”,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在各项工作中精打细算,严格把关,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坚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注重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在群众中树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的良好形象,使自己经得起组织的考验、群众的监督,为指导员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
四、加强领导,推动规范管理
一是健全管理制度,工作行为进一步规范。通过广泛深入调研和意见征求,组织县新农队办工作人员起草制定了《**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新农村指导员的职责任务、工作纪律、请销假制度、信息上报等内容,并坚持和完善了学习培训、汇报交流、工作例会、考核考勤、督查指导、保障激励、重大事项报告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阶段性工作布置、跟踪管理等机制,有效的加强了对工作队和指导员的管理,形成了以制度管人、管事的体制机制。二是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作得到落实。要求各乡镇党委健全完善新农队管理制度,把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和指导员管理工作列为议事日程,做到与其他中心工作一起部署、一起督查、一起落实,并定期不定期深入到各村开展调研检查、看望新农村指导员,过问他们的工作情况和生活情况,切实加强各项具体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三是开展学习交流,提高指导员工作能力。充分利用每月一次的工作例会,让各工作队队长在工作交流中促进学习,促进交流,并传达学习省市县有关文件、会议精神,使上情及时下达,情况清楚明了。四是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指导员工作生活条件。农村工作条件比较艰苦,为了使新农村指导员能够安心工作,通过请示县委主要领导,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了每个派出单位为指导员配备****元工作经费的规定,为新农村指导员驻村开展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定期到每个派驻点看望新农村指导员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上碰到的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鼓励他们全心全意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工作中。
五是加强沟通协调,多办实事好事
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向有关部门协调了经费***多万元,为基层解决了新建老年活动室、环境卫生整治、厨房修缮等实际困难。督促指导员向派驻单位及有关部门多汇报、多请示,为基层争取到位项目**个、资金****多万元、物资折价**万元。严格监督指导员发挥“村情民意调研员、政策法规宣传员、富民强村服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制度建设督导员、组织建设指导员”的六大员职责,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截至目前,第五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共走访农户****次****户,结合实际帮助驻村制定发展规划**个,提出合理化建议**条,被采纳**条;向**人次宣传了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为群
众办实事**件,组织发展特色种养殖项目**个;参与调解群众纠纷**件。
六是服从工作大局,积极搞好服务
文化建设优先于经济建设 篇9
有力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融入中心创建和谐企业
——汽车运输公司在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稳步提升、互促互进”,明确活动寻标对标中的“标尺杆”
(一)开展党性教育活动,促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开展党员“学好两本书”活动,要求所属党支部采用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的方式对规定学习内容进行认真学习,保证学习时间、人员、内容、效果,支部学习有记录、党员学习有笔记。同时开展“五个一”特色活动。
(二)开展作风建设活动,促进四好领导班子建设。2010年10月9日,召开了“领导班子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专题民主生活会,严格按照程序和制度召开,集团公司组织部部长王歧刚参加了会议。2010年11月底,组织了一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回头看”职工满意度测评工作,所列的6项17科提出整改的问题全部得到了落实,职工满意测评为100%。深入扎实开展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摸实情、听实话、办实事”活动,2010年12月6日起,领导班子成员到所属基层党支部召开了现场办公会,并根据确定好的课题进行多种形式的广泛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下发了《汽车运输公司领导干部下现场制度》,对下现场的次数和服务内容进行了规定。
一1一
(三)开展“强基固本”活动,激发争做“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热情。
2010年9月6日,召开了创先争优活动第二阶段推进会,回顾总结第一阶段活动情况,进一步研究部署活动任务,细化活动方案。2010年底,厂区运输一队党支部、通勤车队党支部接受标准化党支部验收。所属七个党支部按照集团公司标准作出了支部承诺,接受群众监督。
(四)开展“亮牌示范”活动,掀起争做“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热潮。
为进一步增强党员身份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于2010年10月8日长假过后第一天,在共产党员岗位上悬挂了“共产党员车、共产党员岗”标识,公开身份,接受监督,明确责任,自树形象。2010年10月29日召开了优质服务保供气“十八字承诺”活动,在通勤车厢里张贴18字服务承诺。唤醒党员意识、赋予党员使命,增强党员责任,明确党员工作目标,我们开展了党员责任区活动,以党员为“圆心”划片包保群众,体现党员先进性,合拍于安全生产运输的“中心”工作。开展了“党员示范岗”活动,通过树典型、抓典型,发挥党员典型示范作用,围绕“安全创效、服务创优”的中心工作,通过党员民主评议、“四优、四有、四齐”竞赛活动、党委督查评议、领导评议、群众投诉评议等五项内容,选树突出的党员为 “党员示范岗”。
二、“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增加党组织在生产运输中的“含金一2一 量”
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实际,务求实效;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上下联动,整体推进” 的基本原则开展各项活动。厂区运输一队党支部为建立安全生产运输第一层安全屏障,形成全员保护安全第一道基础保障机制,把控源头、安全预防、监督无障碍,开展安全保护“递钥匙”活动。厂区运输二队党支部把创先争优活动移到了生产装卸的第一关口,通过班组管理班前列队出车,延伸了安全管理方向,由岗前培训延伸到了支部书记安全讲话,提升了严肃性,使“一人一事”的教育变为“一事多人”的学习。
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安全生产运输实际相融合,以流程式的活动模式外化于安全管理实际中,形成安全生产运输的“大习惯”,达到全程管控的“大安全”,把真正的“管思想”安全大格局根植于每一个员工的心中,把创先争优活动的点,落在行动上,成为安全生产运输的助推器和保护伞,提升完善党组织在生产运输工作中的作用。
三、“对标定位,全面提升”,建设检验活动效果的“试金石” 为引导广大党员向先进学习,创一流业绩,激发广大党员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公司开展了创建“党员示范岗”活动,发挥“一个党员一盏灯,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先锋示范作用。把真正优秀的共产党员选树出来,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号召全体员工向他们学习,进一步推进创先争优第三阶段的工作,真正实现党员精细化操作,把党员的思想、行动、智慧凝聚到公司的转型跨越发展、安全
一3一 生产运输、优质服务工作上来,涌现出更多的“五好”先进党支部和“五带头”的优秀共产党员。
四、“系统总结,完善机制”,打造企业发展与党建共赢的“粘合剂”
创先争优活动从2010年6月开始,到现在已经两年的时间,经过了4个阶段,现在已经是系统总结、完善机制的阶段,公司所属党支部继续按照公司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完成好最后一个阶段的各项工作,展示好创先争优活动取得的成果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果;搞好整改总结工作,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行系统全面地回顾,认真总结经验和成绩、查找不足和差距;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评选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学习型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
五、扎实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努力实现汽车运输行业标准件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动力
(一)开展“两项活动”是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各级会议精神的根本要求。
充分认识活动开展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活动开展和促进的内在关系,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和上级的部署要求上来,扎实推动活动不断深入。
(二)开展“两项活动”是公司转型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做起,保持思想纯洁、勤奋学习;
一4一 作风纯洁、勤勉自励;队伍纯洁、勤恳做事;凝人心、鼓士气、聚合力,为公司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开展“两项活动”是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实现打 造汽车运输行业标准件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按照党建工作“5468”的模式,把班子建设抓在手上,队伍建设放在心上,不断提高干部科学管理、服务基层的本领,培养一批善于学习、勤奋工作的业务骨干,把保持党的纯洁性作为一种起码的党性修养、作为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作为一种坚定的信念操守、作为一种必备的工作素养,作为领导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
(四)努力实现“两项活动”的目标任务。
开展这两项活动,重点解决了现实在在的问题,并取得了实效。
一是我们的队伍中不同程度存在着对党员的义务履行不够,岗位上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不充分,通过活动的开展解决了党员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
二是面对转型发展中的新业务、新知识、新任务,广大职工缺乏主动学习、渴望学习、刻苦学习的愿望,通过开展活动解决学习意识不强的问题。
三是面对当前公司转型发展的紧迫性缺乏清醒的认识,得过且过,安于现状,缺乏强烈的事业心,通过活动的开展解决了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
(五)“两项活动”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全面提升了公
一5一 司党建水平。
一是以强化三项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了组织工作水平。强化班子建设,凝聚了核心力量;强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升了团队素质;强化党组织建设,实现了党建工作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
二是以构建大文化格局为重点,不断提升企业软实力。构建文化广场“六位一体”文化阵地;规范员工手册、员工行为,践行服务理念,树立安全运输的品牌形象。
三是以为群众办实事重点,营造和谐稳定的大环境。精神引领,创造文明和谐环境;以人为本,搭建施展了个人才华的平台,创造充满爱心的大环境。
【文化建设优先于经济建设】推荐阅读:
五优建设06-15
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评先选优评选细则08-17
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与社区文化建设09-13
文化建设应先经济建设12-18
党建文化校园文化建设06-14
企业文化管理文化建设08-28
建设执行文化05-11
建设精神文化07-11
文化人才建设09-28
文化氛围建设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