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和机构建设

2024-08-29

队伍建设和机构建设(共7篇)

队伍建设和机构建设 篇1

森林是地球之肺, 湿地是地球之肾, 土地沙化是地球的癌症,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统, 这个形象的比喻, 说明森林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纵观部分省内, 自然条件严酷, 森林植被稀疏、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仍未有效遏制, 生态问题仍是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造成这种局面的形成, 除了自然条件恶劣外, 另外原因有如下四个方面:

1) 人们对森林认识上的不足。特别是农村, 对原有森林不加以保护, 任意砍伐树林, 随意侵占林地。把生态的日益恶劣归罪于自然条件的严酷。

2) 林业生态工程没有放到议事日程上来加以重视。一些生态工程也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或只作为地方官员的政绩来加以粉饰, 或因资金的缺乏没有让生态工程进一步持续深入下去。

3) 林权制度改革还有待于深入推行。因历史的原因, 集体林权的所有制深入到基层还麻烦多多, 制约了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无法实现林业分类经营走, 转换经营的机制, 增强发展的活力。

4) 对大力发展林业生态产业, 改革林业生产方式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们要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增强加快林业发展和搞好生态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尽快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围绕全省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 以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为目标, 进一步调整完善林业建设思路, 明确发展目标、战略重点, 落实推进措施, 以加快发展、提高质量为重点, 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 保护与发展并重, 质量与效益并举, 加快推进现代林业建设, 努力构建全省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不断提升林业功能, 充分发挥林业效益,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由此, 提出采取以下六个方面的措施:

1) 要大力加强生态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全民族的生态道德素质。可以通过各种媒体, 举办关注森林、森林论坛、森林城市建设等等活动。让全民都参与进来, 提高他们爱林护林的认识, 更要让他们投身于全民植树活动中去。

2) 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发展林业要立足于增加资源、改善生态, 满足全社会人们在物质、文化、生理、心理、交往等方面全面发展对林业的需要。同时在林业发展中注意解决包括农民在内的生产经营者的收人问题, 保护合法权益, 解决广大林业干部职工增加收人,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问题, 特别是解决贫困林场、森工企业和自然保护区贫困职工的脱贫以及基本设施建设问题。要让林业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也步入小康社会建设的行列。

3) 要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 推进生态保护和治理, 主要建立一些大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大的生态工程。从全省的地理的实际情况出发, 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 推进森林的覆盖面。

4) 要大力深化林权制度改革, 改革林业生产方式。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系, 拓展林业资金投入渠道, 积极探索政府扶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业主投资兴林的路子, 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农民及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体系。把林业生态建设放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谋划, 坚持“全社会办林业, 全民搞绿化”的方针, 全面推进“绿色小康村”和“绿色小康户”建设,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不断发展壮大林业特色产业。造林绿化既要加快生态建设, 又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自然优势,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步伐, 尤其要扩大特色经济林建设规模, 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 加快中药材、山珍、干鲜果品以及地下矿藏的系列开发,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增加林业行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收入。多争取林业外援项目的同时, 进一步扩大林业对外开放, 加大对外交流力度。

5) 大力弘扬创新生态文化、弘扬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价值。要积极探索全民义务植树新办法, 建立健全造林绿化的长效机制, 深入推进全民义务植树运动, 把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尽快在全省范围内掀起声势浩大的全民义务植树新高潮。

6) 大力推进法制建设, 不断地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主要体现在推进依法治林进程, 依法规范造林、管林、用林行为, 把林业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要进一步完善各项森林灾害应急预案, 强化森林灾害防控能力, 不断提高发现、控制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的应急能力。要加大依法治林力度, 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保障森林资源安全, 构建平安和谐林区。

如果上述六个方面的措施能够得到落实, 那么多年后, 应该会取得一些比较显著成效, 可以预见的是:

一是生态体系建设会持续加强, 全省森林资源会持续增长, 生态功能不断增强;

二是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林业产业发展势头很强劲;

三是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会出现一个好的开局。生态文化建设的管理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都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生态文化产品也会不断日益丰富,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也会在不同层面、广泛深入地开展。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在人们心里也越来越得到强化。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的重要纲领。生态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 已成为当今社会科学、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持,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 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 承担着建设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的历史重任, 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负有重大的使命和光荣的任务。

关键词:林业产业化,生态文明,林权制度改革,动因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智光, 我国林业产业现代化的战略体系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 2005.

[2]程云行, 张春霞.林业产业组织创新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 2003.

[3]廖福霖.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和现实形式[J].林业经济, 2001.

队伍建设和机构建设 篇2

一、正确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

1.实效性: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只重视视觉效果,还要尽量避免直接从网上下载或照搬照套,应该多一些出自师生的作品。

2.传承性:校园文化建设不能急功近利,应该学会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日积月累,才能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

3.方针性: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紧扣教育方针,学校的办学思路和育人目标要与学校日常工作紧密联系,做到有思想,有内容。

4.教育性: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有利于提高师生的积极性,增强凝聚力,形成核心精神,传递正能量,为立德树人营造良好的环境。

5.整体性: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只有光鲜的外表,更应该追求深层次的内涵——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应该齐头并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有形式又有内容。

6.持续性: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注重整合资源,拓展资源。

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是育人的重要途径。为此必须充分挖掘潜力,广泛运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1.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品行教育(主题有:文明礼貌教育、做人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安全教育(主题有:饮食交通、防火防电、防山体滑坡、防溺水等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有:适应新环境、克服心理压力、做生活强者、正确面对失败等);习惯养成教育(主题有:做诚信的人、有责任的人、自信的人、成功的人等);感恩教育(主题有:感谢父母、老师、名人激励我成长)等。

2.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实现中国梦的理想教育,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是难得的机会。在庄严的国旗下,严肃的氛围中,让每位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熏陶,正能量的感染。让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这个平台锻炼自己的能力,升华自己的灵魂,升旗仪式已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渠道。

3.充分展示活动成果,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板报等设施,发挥其宣传作用,努力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成立红领巾广播站,除了宣传学校的好人好事、班级之星、校园之星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不同栏目。如新闻播报,了解校内外、国内外重大新闻,让学生从小学会关心家事、国家事、天下事;生活万花筒,让学生学会了很多生活的小常识;故事天地让学生从寓言故事、名人成长经历中学会做人的道理,成功人士必备的一些特质等。利用宣传栏大力宣传“教育教学”成果,营造你追我赶的教学竞赛和学习竞赛氛围,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让黑板报成为学校的宣传窗口,有力地配合学校工作,提高教育实效。

4.积极开展课内外活动,搭建个性发展平台。只有积极开展课内外活动,才能让学校生机勃勃。为全面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搭建形式多样的展示平台。如“法制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国防教育”、书画比赛、艺术节、欢乐课间、快乐星期五、田径运动会、游园活动等,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5.开展校园之星、班级之星评比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树立可学的师生楷模。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让每个人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不但可以树立自信,形成健康的心理,还能挖掘学生无穷无尽的潜力。班级之星和校园之星的评比,不但能树立正面典型,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起到标杆立意的作用,还能营造你追我赶,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6.认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大力展示“国学经典文化”,浓厚读书氛围,熟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认真创建独具特色的物质环境、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加大经费投入,科学规划校园整体布局。使学校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美丽幽雅、温馨和谐。

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是创建和谐教育、温馨校园的关键,必须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制定有利于调动师生积极性的各项规章制度,让全体师生有章可循,自觉遵守,让每个人都有主人翁精神,每个人都有集体荣誉感。

重视精神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处处是教育之地。力求让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体现出学校文化特有的底蕴。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育人目标、校风、学风、校训、办学愿景、核心精神等,既要让师生看得见,更要体现在行动上,形成浓厚的学风、端正的教风、良好的校风。最终实现全校上上下下拧成一股绳,形成一个有凝聚力、有战斗力、有学习力、有感召力、有决策力、有创造力的团队,有这样的团队做支撑,学校的各项工作必将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创建出一个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优质校园,能熏陶人、影响人、塑造人。我们没有理由不全力以赴为之奋斗,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为我们美丽的校园更有灵气和内涵。

家风建设与党风、政风和民风建设 篇3

——家风建设与党风、政风和民风建设 家风就是在一个家庭里,由父母、长辈教导给下一代的,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一个好的“家风”能使一个家庭人才辈出;一个好的“家风”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家风还关乎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家风建设是党风、政风和民风建设的基础,做好家风建设,有利于推进党风、政风和民风建设。

家风与党风、政风及民风建设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那么一种关系。家风,是每个家庭的事情,关乎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性格品行,同时家风也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行为方式、作风做派都会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风是法律与规章制度所不能替代的,它影响着每一个家庭角色在转化为社会角色时,对公共秩序和法律法规的恪守程度。每个人的言行最终也将成为他人衡量整个社会文明的一把尺。因此,家风建设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现代社会被分割成无数个家庭单元,做好每一个家庭单元,弘扬优秀传统家风可潜移默化的影响整个社会规范。家风好,则党风清,民风淳,国风正。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思想性格的塑造厂,家教是人生价值的奠基石。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风不仅是民风社风的组成要素,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所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身教重于言教,为人父母、长辈,对于养成好的“家风”其作用举足重轻。每个人都生长在一个小家庭里,从一出生便耳濡目染,学习着长辈们的做人做事,为人处世的一切态度。一个家庭如果没有良好的家风和规矩,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身为长辈者既不守国法,又不重道德,甚至与邻里关系恶劣,打架斗殴,家庭暴力,教导出的家中小辈就难免会缺乏教养,不知礼义,任意随便,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家庭培育出的后代到了社会上,久而久之,就不免成为社会的败类,国家的蛀虫。更糟糕的是,家风的败坏不仅会造成一代人的精神缺失,还可能代代相传,将不好的门风一直延续传播下去。反之,良好的家风则会教导一代又一代的人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家风带世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领导干部的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细胞;家风是党风、政风的构成,领导干部的家风是党风、政风的重要构成。党风即党的组织和党员在思想、政治、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贯行为和态度;政风则是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作风,包括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等,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是反应党风和政风的一个重要“窗口”,关系到党和政府乃至整个国家的社会形象。因此,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是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的国家大事。如果身为领导干部做不到加强自身修养,也管理不好自己的家,那么,他凭什么作为一个领导,又凭什么去领导别人,更遑论去治国平天下了。不正己,难服众。新时期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年代早已破灭,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群众的代表,更要以身作则,带头搞好家风建设。自觉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时时刻刻不忘廉洁,事事处处保持廉洁,坚持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奉献社会的价值取向,砥砺自我,在奉献中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家人模范遵守党纪国法,模范树立良好家风,净化党风、政风,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的家风和民风建设,进一步促使社会风气的好转,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家风建设是民风建设的基石。民风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被广泛认可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处世态度和行为习惯。国之本在民,人民群众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民风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和价值取向。民风问题关系着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无数“小家风”形成一股“大民风”,家风是民风的根基、是基础、是本源,是民风的基本单位。优秀的家风对民风建设具有正面引导和积极推动的作用,全面推进民风建设必须立足于家风建设,以家风建设为基础,传承、弘扬和发展优秀家风,以家风带民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良好家风作为家庭传统美德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十分深远的教育意义,其传承和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政治清明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贯彻和落实家风建设主要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深入推进家风建设要树立创新意识。家风建设要与时俱进,在新时代应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为传统家风注入体现新时代精神的新要求,才能更好地实现对传统家风的传承。古往今来,每家每户的家风不尽相同。家风建设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积淀、传承和弘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传统家风有其时代的局限性,部分封建文化和封建思想已不适用于如今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但仍有许多脍炙人口名言警句,教导着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教导我们不管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忆苦思甜,不忘勤俭节约,杜绝奢侈浪费;“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指引我们立身做人的气节志向不能因为外界因素而轻易改变,应保持本性,勿忘初心;“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古人讲究仁孝礼仪,是为做人的根本。如果有利则往,无利则返,便不成人。还有“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等,古人做人的操守,正是现今时代人们所缺乏的珍贵品质,对传统家风的批判继承,有利于弘扬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德,也是家风传承的根基。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构建和谐社会。

另一方面,深入推进家风建设要搞好局部,建“小家”为“大家”,通过家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形成。

与人为善,于己为善;与人有路,于己有退。一个人如果不孝敬父母,不尊重老人,那么有一天,当他年老时,他拿什么来要求自己的后代,让他们孝敬自己,尊重自己,赡养自己呢?一个人如果对邻居无礼,对亲戚朋友不屑,他人有难,视若无睹,那么当自己有难,自然也不会有人来帮助扶持。家风、党风、民风、政风,良好的社会风气要从自身做起,只有做好了自己,才能感染、教导别人,从而起到一个正面影响的、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全面推进家风建设要从小家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以点点滴滴,汇聚成江河,带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队伍建设和机构建设 篇4

一、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的有关原则和制度

(一)建设用地的概念

1、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商业、工矿、仓储、公用设施、公共建筑、住宅、交通、水利设施、特殊用地等。

2、建设用地的特征

3、建设用地的取得途径 ①依法拨用国有建设用地;

②依法拨用办理了农用地转用的国有农用地; ③依法征收农民集体建设用地;

④依法办理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农民集体农用地; ⑤有偿使用国有土地;

⑥依法办理了农用地转用的农民集体农用地,常指乡(镇)村集体企业、公益事业和农民建房用地。

(二)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的原则

1、实行统一管理的原则

2、实行规划控制和计划管理的原则

3、“开源”与“节流”并举,以“节流”为主的原则

4、依法补偿、妥善安置的原则

(三)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相关制度

1、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2、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3、征收土地公告制度

4、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5、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

6、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

7、建设用地备案制度

二、农用地转用管理

(一)农用地的概念和范围以及农用地审批的地位和作用

1、农用地——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2、农用地转用——是指现状的农用地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以及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报批后变成建设用地的行为,又称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3、农用地转用审批的地位和作用

(二)农用地转用审批的权限、依据和条件

1、农用地转用审批的权限 国务院审批

①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国务院有关部门、国家计划单列企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按土地利用计划申请城市分批次用地。省级人民政府审批

①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批准立项的单独选址建设项目。

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人口在50万以下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按土地利用计划申请城市分批次用地。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审批

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由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的,则该乡(镇)所在地的镇区及所属村庄、集镇的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的农用地转用,可以由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

2、农用地转用审批与土地征收审批的关系

3、农用地转用审批的依据 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②土地利用计划;

③建设用地供应政策,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制定。

4、批准农用地转用的条件 ①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②纳入了土地利用计划;

③已履行或能够履行耕地占补平衡的义务;

④占用林地的经有批准权的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领取了《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

5、符合建设用地供应政策

三、土地征收管理

(一)土地征收的概念、特证、基本原则

1、土地征收的概念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将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并给被征地的农民集体和个人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的法律行为。

2、征地行为的特征

①统一性。②控制性。③补偿性。④强制性。

3、征地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①落实土地基本国策,保障经济建设用地的原则; ②维护被征地农村集体和农民合法权益的原则,以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为标准;

③完善征地公开制度,增强征地工作透明度的原则。

(二)依据

(三)征地程序,实行“三公告一登记”制度 ①告知(拟征地情况公告)

②确认(拟征地调查结果)

③各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编制一书四方案 ④征地批准 ⑤征地方案公告 ⑥征地补偿登记

⑦征地补偿安置公告及组织听证 ⑧征地实施

⑨备案

(四)征地批准时效

农用地转用和征地批准文件有效期为2年。

(五)关于腾地问题

一般情况用地经依法批准,并全额支付了征地补偿安置费后,被征地单位应清场腾地。对于征地补偿费用全额支付后,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拒不领取征地补偿费用,拒不腾地的,由市州、县市国土资源部门依法责令限期腾地;逾期不腾地的,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六)征地补偿安置费用

1、补偿原则及依据

①《土地管理法》第47条规定: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而不是根据征用土地之后的用途来确定。②补偿费用的计算

年产值:按湘政办发〔2005〕47号文件规定的统一年产值为准。

倍数:按《土地管理法》、湖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和郴政发〔2002〕20号文件规定执行。最低倍数,执行湘国土资发〔2007〕22号文件规定。

2、其他相关费用

①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②耕地开垦费 ③耕地占用税 ④防洪保安资金 ⑤植被恢复费

⑥新菜地开发基金

⑦专业鱼池,精养鱼池开发基金

(七)被征地农民的安置

1、安置的基本原则,是保证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

2、安置途径 ①保险安置 ②货币安置 ③留用地安置

④投资入股安置

⑤农业安置(移民安置)⑥招工安置

四、临时用地管理

依据《土地管理法》和《湖南省临时用地管理办法》。

(一)临时用地范围

1、工程项目的材料堆场、运输通道和其他临时设施确需临 时使用土地的;

2、架设地上线路、铺路地下管线、进行地质勘探等需要临时使用土地的;

3、采石、挖砂、取土需要临时使用土地的;

4、为选择建设地址对土地进行勘测需要临时使用土地的;

5、因从事经营性活动需要搭建临时性设施或者存储货物临时使用土地的;

6、其它需要临时使用土地的。

(二)临时用地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工期较长,一般不超过3年。

(三)临时用地批准权限:审批机关是各级政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1、临时使用基本农田,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2、临时使用其他耕地,由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3、临时使用其他土地的,由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四)临时用地的审查报批资料

1、书面申请报告;

2、临时用地的地形图(或勘测定界图);

3、临时建筑平面位置图;

4、临时用地合同及支付临时用地土地补偿费凭证,有青苗的还应支付青苗补偿费;

5、环保、林 业、规划等其他有关部门意见;

6、占用耕地的,要提交土地复垦计划书。

(五)注意事项

1、审批机关:是各级政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2、临时使用的土地上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3、临时用地在10日以内,且不改变地形地貌的,可免办批准手续;

4、临时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还应当依法确定临时用地补偿方案;

5、临时用地及地上建筑物和其他设施不得转让、抵押。

五、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及资料组织

(一)依据

(二)建设用地的报批可以分以下四种情况组织资料

1、城市(乡镇)分批次建设用地

2、城市(乡镇)“圈内”单个建设项目用地

3、乡(镇)村集体建设项目只转不征建设项目用地

4、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

(三)城市(乡镇)分批次建设用地报批资料的组织

即经省政府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的用地,涉及到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实行分批次办理,报省审批。

城市(乡镇)分批次建设用地报批材料

1、文字材料

①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报批单;

②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呈报)意见;

③建设用地项目呈报说明书,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批次用地报批的主体即申请用地单位为市、县人民政府; ④建设拟占地土地权属情况汇总表; ⑤补充耕地的验收文件;

⑥市、县人民政府土地开发利用论证报告; ⑦建设用地预审报告;

⑧拟征土地的公告及组织听证的相关材料,被征地农民不要求听证的,需出具书面意见; ⑨规划、财政、林业等有关部门意见或手续。

2、图件材料

①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和勘测定界图; ②土地利用现状图;须标明拟占用地的位置和范围,并加盖国土资源局公章或土地权属认定专用章。

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乡(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图复印件;须加盖国土资源局或规划审核章。④补充耕地位置图(在1:1万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标注)和补充耕地竣工验收图(采用1:2000实测图)。

(四)单独选址建设项目

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的范围:一般指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建设项目。申请用地规模必须符合行业用地定额标准,供地方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报批材料

1、文字材料

①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报批单; ②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 ③建设用地申请表;

④建设项目用地呈报材料“一书四方案”; ⑤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书;

⑥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和其他项目批准文件; ⑦初步设计批准文件或其他设计批准文件;

⑧是否压覆重要矿床证明材料和压覆重要矿床评估报告; 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⑩拟征土地公告及听证相关材料,被征地村组不要求听证的要出具书面意见; ⑾规划、财政、环保、林业等有关部门意见或手续。

2、图件材料

①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和勘测定界图; ②拟占土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③补充耕地位置图和补充耕地竣工验收图; 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复印件;

⑤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或线型工程平图。

(五)城市(乡镇)“圈内”单个建设项目用地报材料

1、文字材料

①市、州人民政府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报批单;

②市、州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呈报)意见;

③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 ④建设拟征(占)地土地权属情况汇总表(未颁分土地权证的,加附土地权属证明); ⑤按权限划分的省或市、州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充分耕地的验收文件; ⑥建设用地预审报告书;

⑦计划、规划、财政、环保、林业等有关部门意见或手续。

注:计划部门意见是指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基建投资计划等。

2、图件材料

①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和勘测定界图;

②拟占用土地的1:1万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标明拟占用地块位置和范围,加盖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印章或土地权属认定专用章); 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图(附相关部位复印件,加盖市、州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印章或规划审核章); ④经批准的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⑤补充耕地位置图(在1:1万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标注)和补充耕地竣工验收图(采用1:2000实测图)。注:耕地补充边补边占的,附补充耕地位置图和补充耕地协议;涉及规划局部调整的,加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的报告、说明和方案。

(六)乡(镇)村集体建设项目只转不征建设用地报批材料

1、文字材料

①市、州人民政府农用地转用报批单;

②市、州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呈报)意见;

③建设用地呈报说明书、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 ④建设拟占地土权属 情况汇总表;

⑤按权限划分的省或州、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补充耕地的验收文件; ⑥具体建设项目用地汇总表;

⑦规划、财政、林业等有关部门意见或手续。

2、图件材料

除农民建房用地外,其他乡(镇)村集体建设用地图件材料要求同附件一,农民建房涉及占用耕地的,应有补充耕地位置图。

建设用地管理及审查报批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实施条例》

2、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3、《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规定》(国发〔2004〕28号)

4、《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17号)

5、湖南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报国务院批准的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湘土资发〔2000〕78号)

6、《关于建设用地备案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7、《关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用地有关问题的通知》

8、《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

9、《征用土地公告办法》

10、《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04〕238号)

11、《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布湖南省征地年产值标准的通知》(湘政办发〔2005〕47号)

12、《湖南省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暂行办法》(湘政办发〔2000〕17号)

13、《划拨用地目录》

14、《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国土资发〔2006〕296号)

15、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的通知

16、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修订《建设用地定额指标》(试行)的通知

17、湖南省临时用地管理办法

18、《湖南省征地程序暂行规定》(湘政办发〔2005〕51号)

19、《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规划和建设局建设项目报建流程 篇5

(只限行政划拨用地的建设项目、经营性用地建设项目不再办理)

1、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表;

2、表明拟选址用地的位置、范围的1:500标注建筑红线的现状地形图;

3、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4、涉及乡镇的项目应附各镇对此项目的意见; 办理时限

从受理之日起7个工作日

二、建筑设计方案审查意见书 申报材料:

1、建筑设计方案审批申请表;

2、建筑设计方案;(1)总平面布置图;

(2)建筑单体平、立、剖面图(2个以上不同方案);(3)建筑方案效果图(2个以上不同方案);(4)计划批复文件;

(5)其他需要说明的文件、图纸等; 办理时限

从受理之日起7-15个工作日

三、建设工程施工图文件审查备案通知书 申报材料:

1、审图机构出具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报告(原件一份);

2、四川省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审查合格书(原件一份);

3、审查合格的施工图纸(建施部分蓝图)。办证时限

从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

四、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申报材料:

1、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表;

2、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3、总平面设计图或初步设计方案;

4、总平面设计方案审查意见;

5、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图;

6、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划拨用地除外)

7、其他需要说明的文件、图纸等; 办理时限

从受理之日起7个工作日。

五、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申报材料:

1、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表(原件一份);

2、土地权属证(审查原件,收复印件一份);

3、建设项目计划批准文件(复印件一份);

4、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合格书及审查备案通知书(复印件一件);

5、审查合格的建筑施工图(建施部分一套);

6、建筑设计效果图及施工图设计文件(建施图纸)数字光盘(一份);

7、消防审查意见书(复印件一份);

8、其他需要说明的文件、图纸等;

9、文件和图纸装订成A4规格。办理时限

从受理之日起7个工作日。

六、建设工程白蚁预防

申请材料(直接到白蚁办办理):

审查合格的建筑设计图纸:

1、总平面图;

2、底层平面图;

3、如有地下室的应提供地下室平面图。办理时限 即办

七、建设工程项目报建 申报材料:

1、《什邡市建设工程项目报建》原件一式四份;

2、《什邡市居住(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通知书》原件一式二份;

3、立项批文复印件;

4、银行资金证明;

5、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6、有受监理的应提交《工程建设监理单位资质审查登记表》一式四份及派驻监理人员岗位证复印件; 办理时限

从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八、招标投标备案

申报材料(直接到招投标站办理):

(一)工程招标备案

一、办事流程

对所提交备案资料进行审查

二、申报材料 1.建设工程报建表 2.招标方案核准书

3.委托招标的代理合同(附招标代理公司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及代理该项目从业人员证书复印件)4.委托工程量清单编制合同(附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复印件)5.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书

6.资格预审文件(实行资格预审时提交)7.招标文件

三、承诺时限

从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

四、收费标准 不收费

五、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条例》、《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七部委30号令

(二)招投标情况书面报告备案

一、办事程序

对符合要求的备案资料予以备案

二、申报资料

1.工程招标投标开标会议记录 2.评标专家抽取备案表

3.中标人投标文件(国有投资工程提交)4.评标报告

5.外地队伍入什注册登记表 6.中标通知书

三、承诺时限

从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符合标准的给招标人核发招标备案通知书,招标人发出已备案的中标通知书

四、收费标准 不收费

五、法律依据 同上

九、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证 申报材料:

1、《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登记书》原件一式三份;

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书一份;

3、中标通知书、招标合格通知书或免于招标通知书;

4、经审查通过的全套施工图一套;

5、施工图审查报告书;

6、《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备案表》原件一式二份;

7、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8、施工企业建造师、安全员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生产能力考核合格的证明材料;

9、公司企业对项目机构设置任命文件;

10、已买意外伤害保险证明材料(保单复印件);

11、设计单位对审图意见的回复;

12、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即:安全员、质监员、材料员、施工员、建造师)原件的扫描件;

13、监理公司监理员、监理工程师压证(原件);总监证复印件;

14、文件和图纸装订成A4规格。办理时限:

从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

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备案 申报材料(直接到建筑业管理科):

1、施工合同(原件一式九份,或根据发、承包双方需要),其中一份合同留合同备案机构;

2、中标通知书(非招标工程不提供);

3、中标人的投标报价书。办理时限 即办件

十一、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申报材料:

1、《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申请表》原件一式两份;(在四川建设厅网上申请许可打印件);

2、立项批文;、3、规划两证一书;

4、中标通知书;

5、质量监督证;

6、企业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

7、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按工程总造价5%

8、施工企业为该工程从业人员购买的工作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证明;

9、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时,所列出的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复印件;

10、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持证上岗执行压证施工(建造师、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

11、现场项目总监,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备案登记表;

12、施工组织设计。办理时限:

从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

十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申报材料:

1、商品房预售许可申请表;

2、开发企业的《营业执照》和《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

3、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

4、规划设计方案和主要楼层或户型的平面图、剖面图;

5、建设主管部门出具的符合预售条件的工程进度证明;

6、已完成基础以上的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证明,以及《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样本;

7、商品房预售方案。预售方案应当说明预售商品房的位置、面积、竣工交付日期等内容,以及明确标示有物业管理用房位置和面积的总平面图。

8、前期物业管理合同及方案。

9、白蚁防治证明。

10、房产测绘报告书。

11、什邡市商品房预售楼盘申请表。办理时限:

从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

十三、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

申报材料(直接到规划建设管理科办理):

1、建设工程规划验收申请表(原件一份);

2、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复印件一份);

3、土地权属证明(复印件一份);

4、已批准的规划总平面图(原件一份);

5、建设工程规划放、验线管理记录(原件一份);

6、消防验收审查意见(原件一份);

7、符合规划部门要求的竣工测量的数字化地形图或竣工测量凭证(饮食地形地貌、建构筑物、室外工程、配套设计;比例为1:500);

8、建筑工程房产测绘报告;

9、文件和图纸装订成A4规格。办理时限

从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

十四、建设工程竣工验收

申报材料(直接到质量安全监督站):

1、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2、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实验报告;

3、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

4、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

5、规划、公安消防、环保、城建档案、气象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准许使用文件;

6、视工程具体情况按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文件。办理时限 即办件

十五、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 申报材料(直接到质量安全监督站):

1、备案资料(复印件);

2、存档资料;

3、留站资料(复印件);

4、质量评定资料;

5、质量保证资料;

6、技术管理资料;

7、视工程具体情况按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材料。办理时限 即办件

十六、建设工程档案预验收

申请材料(直接到城市建设档案馆):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 50328-2001)基本内容;

1、立项的所有文件

2、建设用地、征地、拆迁的所有文件;

3、勘察、测绘、设计的所有文件;

4、招标的所有文件;

5、开工审批的所有文件;

6、财务的所有文件;

7、建设、施工、监理机构及负责人名单;

8、监理的所有文件;

9、施工的所有文件;

10、竣工图的所有文件;

11、竣工验收的所有文件。办理时限

从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

十七、乡村规划许可证 申请材料:

1、申请表;

2、立项批文;

3、国土用地批文;

4、环评批文;

5、施工图审查报告及备案书;

6、消防审查意见;

7、乡镇对项目的意见;

8、用地红线。办理时限

队伍建设和机构建设 篇6

独立学院的专业建设改革, 既要考虑母体高校的办学现状、优势和学科基础等, 又不能照搬母体高校的专业结构。这样的就要充分利用民办机制运作方式, 注重与市场、社会结合, 专业设置主要为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服务。同时学院要兼顾长远和目前利益, 在开设短线、热门专业的同时兼顾学生长远利益的发展, 在专业设置上不仅要考虑独立学院现有的资源, 还要考虑社会和学生的需要;在考虑社会的需要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导向作用, 不应盲目迎合市场, 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和学科建设发展空间需要。

1.1 及时调整学院的专业体系。

经常对现有的专业进行盘查和论证, 必要时可以重新进行优化组合, 提高各学科资源利用率, 充分发挥独立学院灵活性的特点, 开设一些普通高校不愿办、不能办、不能及时办的专业。而且是社会近期有需求、并且还要有发展潜力、市场前景好的新专业。

1.2 专业建设要做好前期的调研。

在设置专业的前期充分论证市场需求, 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学院培养学生的办学成本。对于一些就业形势良好的专业进行设置, 特别是一些在学院所在地的优势专业和长期需求大的专业放在首要位置。

1.3 考虑到生源的特点和需要。

在对生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开设一些符合学生实际需要和长远需要的专业;考虑学生和家长对热门专业的趋同, 要考虑这些专业的设置, 适当满足生源的需要。

1.4 加强特色、品牌专业的建设。

一方面, 加大投入, 学院应拨出专用资金优先扶持新的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建设;另一方面, 应充分利用母体高校的专业资源, 整合母体高校优势资源, 为特色专业的创办提供智力支持。

2 教学团队的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是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 来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与改革, 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交流, 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团队作为一种团队形式, 除了具有团队的目标性、互补性及合作性等共性外, 还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即团队结构的梯次性、团队效果的长期性与稳定性。所谓团队结构的梯次性, 系指在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相对优化;团队效果的长期性与稳定性是针对育人成果的滞后性和教学成果作用发挥的潜在性而言的, 它不像科研团队那样成果容易显现并可进行量化评估。对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评价最终归结为对“人”的素质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评价标准又具有多维性。这就决定了教学团队的建设必须要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在不断优化结构的同时注重长远的建设和发展。

3 课程建设的核心

3.1 课程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3.1.1 好课程建设必须要提高认识

质量是高等教育办学的生命线, 要提高教学质量, 就要从教学的最基本建设--课程建设做起。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要充分调动教师, 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和建设。教师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工作, 其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经验丰富, 了解学科课程发展的最新动态, 担负课程建设的具体工作, 因此, 应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 重视课程建设。各部门领导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3.1.2 搞好课程建设要有明确的质量标准

独立学院教育的基本功能, 是社会需要检验教育质量的尺度。多样性是教育质量第二属性, 是保持和传递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 也是培养公民素质, 发展科学技术文化, 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开发和应用等。要建立出一套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的合格课程、重点课程、优秀课程建设的质量标准。

3.1.3 搞好课程建设, 要认真分析课程的现状

搞好课程建设必须根据课程的现状, 结合目前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抓主要矛盾。对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大的关键是课程建设, 如对一些开课率高, 授课面广的主干课程, 给予重点资助;从课程设置中确立一批覆盖面宽、直接影响学生理论基础与基本技能的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作为重点课程进行建设, 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抓好专业主干课建设, 以重点课程建设带动相邻的系列课程的建设。学院应设立课程建设与奖励专项基金, 要把重点课程建设和优秀课程评选作为一项整体工作, 坚持评建结合, 以建为主。

3.2 建设优秀课程, 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3.2.1 课程体系改革

要以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专业特点、办学层次、招生规模以及各门课程在整个培养计划中所处的地位, 制定出全校课程建设目标, 对课程及其结构进行整体优化和改革, 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这条主线,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3.2.2 强化系列课程建设

系列课程包括主干课程和分支课程, 以主干课程适应学科的发展, 以分支课程适应学科间的交叉, 融合新兴学科和前沿学科。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作用, 由他们参与开展各学科和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合作, 切实解决系列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 前后衔接和专业课的内容更新等问题。主干课程为必修课, 分支课程为选修课、讲座等, 加大选修课的比例, 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选择性和学习兴趣。

3.2.3 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是高师课程建设需要

建立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是搞好课程建设的关键。教师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 建立一支职称结构合理, 学术水平高, 教学科研能力强, 热心教学工作, 有敬业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 是促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培养21世纪人才的可靠保证。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 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应根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工程, 鼓励一部分中青年教师在投入教学时, 给予时间上和精力上的保证。通过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规范教学管理制度, 强化教师的敬业精神, 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 建立一支业务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相结合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 注意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通过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 发挥学术造诣深, 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加强教学研究活动, 将老教师的作用与中青年教师培养相结合, 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通过学术活动, 沟通信息, 加强协作, 更新知识, 增进学科间的校际间的交流, 通过校内外各种培训班培训, 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 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通过科学研究, 促进教师科研思维能力, 业务能力, 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充实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授课质量;通过实行真正的教师聘任制, 引入竞争机制, 创造良好气氛, 使广大教师积极承担教学工作。

可以说独立学院的各种建设还是起步阶段, 可以借鉴一些普通高校好的地方, 但也不能照搬的拿来主义。要有自己的特色, 也要有切合实际的应用性。独立学院的建设任道重远啊。

参考文献

队伍建设和机构建设 篇7

一、广东省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建设的总体情况

广东省长期以来积极探索培育和完善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从1999年起就开始建立土地有形市场,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了专门的二级市场交易平台,促进了土地有形市场的正常运作和健康发展。目前,广东省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总体情况良好,为增加土地供给、促进集约节约用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东省经济发达地区的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尤为活跃。在广东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的交易形式中,转让和抵押的宗地数量相对较多,出租的情况较少甚至没有。由于在广东许多地区,国企改制都已经完成,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对国企划拨土地的处置已基本完成,所以划拨土地作价出资和授权经营的情况也较少。从交易主体看,二级市场相比一级市场政府垄断不同,呈现出主体多元化特征,既有含农村集体和镇街道下属企业在内的各类经济组织,也有个人,还有各类房地产开发公司。从土地用途看,类型多样,既有工业仓储,也有商住用途。

二、广东省培育和完善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制定并出台规范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的有关政策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2008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修改出台了《广东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专设“第六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交易管理”,对国有建设用地包括出让和划拨两类土地的转让、出租和抵押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严格明确的规定,对规范二级市场交易具有指导意义。广东省政府1998年出台了《广东省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标拍卖管理办法》(粤府令第39号),以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行为。广东省政府2002年出台了《广东省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管理规定》(省政府第79号令),其中涉及规范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有关规定。2003年,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出台了《广东省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规则》、《土地交易机构内部工作制度》、《土地使用权交易成交证明书》(粤国土资(利用)字[2003]231号),其中《广东省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规则》专设“第三章土地使用权转让前期工作”。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出台了《关于加快金融机构抵债土地处置的若干意见》(粤国土资发[2004]73号),明确了金融机构抵债土地的四种处置方式。

广州市2003年印发了《广州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则的通知》(穗国房字[2003]309号),同时要求实施《广州市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规定(试行)》。佛山市出台《佛山市土地市场管理办法》(佛府[2002]34号),专设“第三章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和“第五章土地使用权抵押”,对土地使用权转让、抵押中的一些具体细节问题予以了明确;还出台了《佛山市实施<广东省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管理规定>办法》(佛府[2004]24号)。佛山市所辖各区还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出台了相关规定,如:禅城区制定了《佛山市禅城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公开交易规则》(佛国土资禅[2007]93号);顺德区制定了《关于规范土地使用权转让审批的通知》(佛国土资顺[2007]154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房产管理工作的通知》(顺府办发[2007]103号)、《关于规范以土地作价出资入股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审批的通知》(佛国土资顺[2008]3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市场管理的实施办法》(顺府办发[2011]25号)。广东省通过完善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地方土地市场管理,优化土地公开交易环境,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加大对土地市场的调控力度,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明确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纳入土地公开交易平台,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广东省国有建设用地转让严格按照《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广东省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管理规定》、《广东省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规则》等相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规定实施。符合公开交易的转让行为主要参照一级市场出让的交易规则和交易程序。广东省政府2002年出台的《广东省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管理规定》(省政府第79号令),明确规定属于以下四类情形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必须在土地交易机构公开进行,“1、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公有经济成分占主导地位的公司、企业土地使用权转让(含以土地使用权为条件进行的合营合作建房);2、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但必须依法经过批准,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3、为实现抵押权而进行的土地使用权转让;4、判决、裁定需要拍卖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按规定必须进行公开交易的,严格按规定执行。如不按规定进行公开交易的,则不予以办理土地变更登记。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在土地转让过程中,要求国土证、出让合同、地块资料、转让合同(样本)等有关信息必须在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网站予以公布,从而保证信息的全面公开,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网站已成为各房地产企业了解土地交易信息的重要渠道。在申请人申请公开转让时,要求他们提供国资部门或授权经营管理部门同意转让的批文作为申请要件,广州国土房管局根据转让的相关规定进行严格审查,确保转让的公平、公正。在受理协议转让案件时,为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严格审查转让人的股东及工商登记情况,在明确转让人不属于公有经济成分占主导地位的公司、企业,才同意办理协议出让。

3.对改变土地使用条件、土地用途转让的要补交土地出让金,对土地转让改变为经营性用途的一律实行招拍挂,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

《佛山市土地市场管理办法》规定,“通过出让、转让方式受让土地或利用划拨土地改变用途增加容积率的,土地使用者必须向市政府缴交地价或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佛山市禅城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公开交易规则》规定,“(七)对原以出让或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建设用地拟改为经营性用地的,须经原用地审批机关和城市规划部门(城市规划区内的)批准。(八)拟转让的土地上建有合法建筑物,依据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规划设计条件,该宗地仍有可利用土地且能分割发证,该部分可利用土地的转让也应进行公开交易”。

佛山市国土资源局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出让、转让可以采用公开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在佛山市若国有建设用地转让作为经营性用途的,要求必须按照招拍挂程序进行。

4.严格界定土地转让条件,加强土地出让批后监管

佛山市规定,从2007年11月1日起,停止受理纯土地转让或再次流转申请,此类土地转让应严格按照《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8条和第39条规定并达到土地出让(流转)合同约定的条件后方可转让。申请转让地块的地上建(构)筑物已建成的,必须在用地者取得地上建(构)筑物产权证书后,方予以受理其转让申请。

广州从化市最近成立了市国土局批后监管办公室,该专门机构挂靠局用地科,主要监管内容有,土地开发程度、土地闲置状况、容积率调整、土地用途改变等。

5.明确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的具体交易程序和提交的材料

广东省土地市场交易根据交易对象不同采用两种不同的交易形式,分土地使用权交易鉴证和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具体以佛山市土地使用权转让为例:(1)土地交易签证。土地交易签证范围包括私人成分的公司、企业或个人的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下列土地使用权转让情形在土地交易中心办理签证手续。①母公司和全资子公司之间及其全资子公司之间的土地权属变动。②以出让方式(不含补办出让)取得的商业、住宅、办公用途的土地使用权人成立单项房地产公司而引起的土地权属变动。③承接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烂尾楼盘而引起的土地权属变动。④将已抵押给金融机构的土地进行处置,该金融机构和抵押人双方同意以地抵债,将土地使用权过户给该金融机构名下。⑤拟交易的土地上建有合法建筑物,依据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规划条件,该宗地无可利用土地的,且有主管部门同意处置的意见。交易双方填写《土地使用权交易鉴证申请表》后,按照镇(街)国土所审查、送行政服务中心收件、交易中心审查、土地交易中心主任审核后报主管局长审批、发件等程序办理。(2)土地公开交易。公开交易的对象包括:①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公有经济成分占主导地位的公司、企业土地使用权转让(含以土地使用权为条件进行的合营合作建房)。②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但必须依法经过批准,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③为实现抵押权而进行的土地使用权转让。④判决、裁定需要拍卖的土地使用权转让。⑤拟转让的土地上建有合法建筑物,依据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规划设计条件,该宗地仍有可利用土地且能分割发证,该部分可利用土地的转让。申请人如实填写《土地使用权交易申请表》后,按照镇(街)国土所审查、送行政服务中心收件、交易中心审查、组织公开交易等程序办理。在成交确认后,转让方与受让方签订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竞得人凭成交确认书原件及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三、广东省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广东省在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特别是在土地使用权转让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

1.对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的监管难度较大,隐性市场大量存在

一些现行规定中不属公开交易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在转让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一是由拍卖行等中介机构执行拍卖的土地使用权交易中,一些不良拍卖行同有关企业、个人操控土地交易、黑箱交易等干扰土地交易的现象,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很难取证。二是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的规定,在符合城市规划的条件下,需先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土地登记手续,并完善其上盖建筑物的报建、验收等手续后方可申领房地产权证。但是,仍有部分村(居)委会、股份合作社在未供地以及未完善地上建筑物手续前私下将土地及地上违章建筑在中介拍卖行拍卖,从而要求为其完善用地手续。根据政策,这一情况不能办理,但是村集体所得款项已用完或分完,不予办理而村集体也无法退钱,由此引发了一定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三是未能纳入公开交易范围的土地使用权转让由于没有固定场所、没有固定的信息发布渠道,买家与卖家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土地资源不能及时充分利用,同时考虑到缴税的问题,为减少交易成本、规避各类交易管理费用,许多买卖双方存在“双合同”现象。土地使用权转让主要涉及营业税、印花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转让的有关交易成本较高,成为隐性市场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2.职能交叉,管理体制不顺

以土地与房产为例:地产和房产分属国土资源部门和建设管理部门管理,土地和房产分开办理。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先由国土资源部门补交出让金、补办土地出让手续,后由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房产审核手续、出具交易证明,再由国土资源部门办理土地登记变更手续,最后由房产部门办理房产变更手续。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目前属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纯土地的按揭贷款抵押,由国土资源部门办理,而有地上建筑物或附着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则由房产管理部门管理。本应是一个完整的土地和房屋二级市场,由于地产与房产管理体制的原因,而分割为多个市场。

3.司法裁决土地使用权处置问题较多

根据《关于依法规范人民法院执行和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协助执行若干问题的通知》(法发[2004]5号)等司法解释,“官司地”通常由法院自行拍卖处置,但是由于在处置时,与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和地方法规有抵触,主要表现在:一是法院在处置土地资产时,有的没有考虑企业的土地权属是否合法,未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强迫转让土地使用权或强行拍卖债务人的划拨土地。二是虽然一些地方的司法和国土部门联合出台了协商解决问题的文件,但是只对本地法院有效,对外地法院没有约束。以佛山市为例,2007年以来,市监察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和市发展和改革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我市司法裁决中土地使用权转让有关事项的通知》(佛监发[2007]10号)和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司法裁决涉及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处置有关意见》(佛国土资市综[2007]18号),该文件对协调佛山本地法院和国土部门关系发挥了作用,但对于不在佛山范围内的法院处置一般不按上述文件处理,导致在处置过程中,部分经法院裁决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时发现土地的规划用途为行政办公、道路、绿化、广场等用地,国土部门难以按地块的规划用途确权过户。同时还存在部分通过司法裁决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使用者因不清楚地块情况投诉国土部门的情况。三是根据《广东省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管理规定》(省政府第79号令),司法裁决需要拍卖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必须进入土地交易机构公开进行。但在实际工作中,司法部门以司法独立为由在处置土地使用权时直接委托社会上的拍卖行进行拍卖,根据对比,其成交价与进入土地交易机构的土地使用权在交易价格上存在一定的差距,有土地被低价贱卖、国有资产流失之嫌。

4.部分政策文件的可操作性较差

按照广东省有关规定,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公司、企业土地使用权转让需要进行公开交易,但是何为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占多大比例并没有明确标准,造成界定起来比较困难。还有,按照规定投资完成25%的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但是25%如何计算、如何衡量是很难操作的问题。再如,土地闲置满两年必须收回,但是闲置土地如何界定也缺少明确规定。

四、培育和完善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的对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强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制度建设,出台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办法。笔者认为培育和完善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强化制度建设是关键,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在已有政策基础上,补充完善在实际土地市场管理工作中缺失的内容;同时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内容。如,明确对“何为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投资完成25%允许转让”、“政府何时行使优先购买权”等问题的界定。

第二,建议国土资源部加强与最高法院的沟通协调,在国家层面出台政策以利于地方开展工作。建议出台以下规定:“1、法院在判决裁定处置土地使用权时,应先咨询国土部门意见,确认拟转让的土地权属、功能、国家公布的土地出让最低限价或土地基准地价以及相关内容,并在转让土地使用权前将有关咨询意见告知土地使用权竞买人,要求其按照土地证载用途进行公开交易转让。2、国土部门收到法院送达的有关法律文书后,应及时进行审核或者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3、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的,必须经市(区)级国土部门审核同意。4、依法应当报市(区)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由国土部门审核后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未经人民政府或者国土部门批准的,国土部门不予办理转让手续。”由高法出台规定,可以解决地方层级文件只能对本地区法院有效、对外地法院无效的问题。

第三,进一步重视二级市场建设,降低二级市场交易成本,鼓励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促进合理高效和集约节约用地。应当改变地方只重视一级市场而忽视二级市场建设的现状,进一步重视培育和完善二级市场。调研组认为二级市场大量隐性交易的存在,也有其交易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主要是交易成本较高,各类相关税费负担较重。因此,从培育和完善二级市场的角度来说,降低土地转让的交易成本,将有利于促进二级市场的建设和发育。通过鼓励转让,能够更好地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第四,建立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交易信息查询机制,加强对土地转让的监管。从调研情况看,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很多二级市场的交易情况是不掌握或掌握不充分的,银行、工商管理等其他部门所掌握的情况,国土部门并不掌握。强化二级市场监管的前提是要全面、及时掌握二级市场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二级市场交易信息查询机制,实现二级市场信息的多部门共享,从而强化监管。

第五,建立竞买人、地价评估机构、合作拍卖机构信誉考评制度。一是建立竞买人信誉评价体系,对在土地公开交易及土地出让合同履行过程中有违规违约以及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竞买人,一经核实,记入档案,予以公布,并在此后的两年内取消其参与土地公开交易的竞买资格,同时依法追究其责任。二是对地价评估机构及合作拍卖机构进行业务绩效考评。年度考评不合格的取消其次年参与土地公开交易地价评估或合作拍卖的资格。若合作拍卖机构有违反“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原则的行为,立即终止合作,同时根据有关法律及政策规定追究其相应责任。

第六,建立批后监管机制,加强已供建设用地的管理。加强批后监管,有利于实现二级市场的规范化。建议可以对国有建设用地从批准供地到项目竣工验收期间,依照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划拨决定书、有偿使用合同等,对土地使用权人使用土地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土地批后监管的具体内容可以包括:是否按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土地出让价款;是否按照规定的时限开工、竣工,是否存在土地闲置;是否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土地;是否完成规定的投资强度;改变用途或提高容积率的,是否办理相关手续、补缴土地有偿使用费等费用;是否超期使用临时用地;其他需要列入监管的事项等。

上一篇:羊年除夕短信祝福语下一篇:我,毕业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