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 “一体三度”深入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

2024-08-07

队伍建设 “一体三度”深入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共3篇)

队伍建设 “一体三度”深入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 篇1

“一体三度”深入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

□杨保群

近年来,栖霞市公安局以队伍正规化建设为主体,以政治建警夯实“硬度”、制度管警强化“刚度”、从优待警提升“韧度”为切入点,不断推进新时期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

夯实队伍绝对忠诚的“思想硬度”

栖霞市公安局依托思想教育和典型选树两个载体,教育引导广大民警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一方面,他们坚持常态化与专题化并举的思想教育模式。日常学习中采取“三层次”推进形式:每周二下午集中学习,每月初下发学习计划,每年底开展督导检查,将政治理论学习情况纳入各单位绩效考评,与评先选优直接挂钩,克服了种种困难,激发了民警学习热情。同时,不断深化主题教育,组织专题辅导讲座,让广大民警系统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各项重大部署。每年制订群众不满意问题大整改活动方案,对群众反映的不满意问题分门别类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责任分工,逐一销号整改,征求群众对公安工作意见建议,以整改实效赢得群众满意。2015年以来,共组织专题辅导讲座4次,认真整改群众不满意问题11个,落实各项整改措施36项,征求群众意见建议270余条。

另一方面,他们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坚持表彰奖励向基层倾斜、为实战服务。注重加大选树培育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民警队伍中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群英效应”,通过下发学习决定、召开事迹报告会、开展主题演讲等形式,用身边榜样的平凡事迹教育激励民警,让广大民警比有方向、学有榜样。在此基础上,每年组织开展“十佳民警”、“十佳警嫂”评选活动,进一步提升民警和警务辅助人员的自我认同感,最大限度激发公安民警和警务辅助队伍的活力,打牢全体民警、警务辅助人员牢记使命、忠诚奉献、干事创业的思想根基。该局先后涌现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烟台十大新闻人物”范庆斌,舍己救人的民警姜涛、警务辅助人员乔小平,获评“山东好人”称号的警务辅助人员李升平,烟台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警务辅助人员刘建科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构建队伍精细化管理的“纪律刚度”

栖霞市公安局始终向精细化管理要警力、要战斗力,狠抓“一岗双责”的落实,不断增强纪律管理“刚度”,建立了预警、制度、考核、监督4项机制,将队伍管理纳入制度化轨道。

——推行研判预警机制。他们完善政工系统微信群建设,在开展工作的同时,全面准确把握队伍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全局每名领导干部层层签订《“一岗双责”责任书》,使每一名领导干部紧绷既要抓单位业务工作,又要抓队伍管理这根弦。定期召开队伍管理会议、队伍联席会议、政治工作例会、民警思想状况调研,研讨解决队伍管理、民警执法中存在的苗头性问题。

——制订激励考核机制。开展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把每一个岗位、每一项工作细化量化、责任到人、考核到位,每月对各单位在编在职人员打出分数,排出名次,根据各单位每位民警考核情况,落实奖惩激励相关政策,有效解决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形成良性竞争激励机制。

——完善制度管理机制。他们结合公安工作实际需要,对绩效考评办法进行修改完善,进一步明确7个负责考核的职能部门,切实抓好内务卫生、警容风纪、窗口服务等日常养成教育,使制度执行落地有声、落实有力。对违反规定的,坚决启动诫勉、约谈机制,加大问责力度,形成严管态势。

——创新监督制约机制。在公安内网设立“监督台”,定期在全局通报群众举报投诉情况,凡查证属实的一律按规定问责,绝不姑息迁就,提高民警规范执法执纪的主动性。定期播放警务督察部门拍摄的视频资料,用身边鲜活的实例教育警示民警,时刻警醒民警引以为戒,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违法违纪问题。

提升从优待警的“措施韧度”

栖霞市公安局坚持从优待警的方针,着力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帮助民警,大力倡导“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理念,用正能量关心关爱民警,用“精气神”激励民警。

他们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切实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氛围,引导民警在政治上不断成长,今年新提拔正科级实职领导干部、主任科员和领导班子成员各1名以及副科级领导干部11名,调整副科级干部岗位10名,实现了“提拔一个人、盘活一大串,用对一个人、带动一大片”的效应,极大地提振了队伍士气,激发了队伍干劲。

他们围绕“走好从警第一步”,对新招录的民警举行新警入警仪式;围绕“快乐工作每一天”,对获得三等功以上的民警举行立功授奖仪式;围绕“站好最后一班岗”,举行民警退休仪式,进一步增强民警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

他们开展警营文化建设,组织民警开展登山、拔河、健步走、趣味运动会、书法家进警营等丰富多彩的警营文化活动,进一步增强民警的身体素质和团队意识,用积极向上的公安文化凝聚警心、陶冶情操、激发斗志,取得放松身心和凝聚队伍的双赢效果。

他们依托现有心理健康咨询师队伍,通过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等形式,增强民警心理保健意识,缓解民警心理压力。在继续落实民警休假、体检、保险等制度的同时,积极主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帮助解决关系民警切实利益的子女入学等问题。2015年以来,共走访生活困难、因公负伤、外出执勤等民警16人次,先后发放互助基金8万余元、助困金1万元、慰问金2万余元。

队伍建设 “一体三度”深入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 篇2

强化“以上率下”理念, 实现队伍管理示范化

“上有所率, 下有所进。”模范带头是领导干部应有的人品修养, 也是带好队伍的法宝。分局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将守纪律、懂规矩作为行为准则, 对纪律、规章、制度以身作则, 带头执行, 以上率下, 为民警做好表率。

工作中, 一是各单位一把手、党支部书记自觉将党建作为第一责任, 以加强支部建设为核心, 以提高凝聚力、战斗力为目标, 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 深入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 以党建促队建, 以党务促业务。

二是教导员将队伍管理作为第一要务, 通过每天对警容风纪、值班接待、单警携装、车辆安全、枪支管理、内部安全、信访投诉、隔夜酒晨查等“八项工作”进行检查, 使队伍管理的各项措施制度化、规范化、具体化。

三是副职领导将“一岗双责”作为责任来落实, 坚持业务、队伍两手抓, “严”字当头, 敢抓敢管, 以敢于动真碰硬的态度严管队伍、严格执纪。

强化“制度管人”理念, 实现队伍管理规范化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民警队伍的管理归根结底要靠制度来落实。为此, 分局一是不断完善“每周一课”大讲堂制度、每月政治工作例会制度、每季度队伍思想状况分析研判制度、每半年政治工作总结交流制度。通过规范制度, 统一标准, 狠抓落实, 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使制度成为民警的日常遵循和行为自觉。二是围绕落实正规化建设基础年的各项要求, 建立健全每季度基层所队和窗口单位正规化建设联合检查制度, 对考勤制度、所容队貌、内部安全、工作效率、纪律作风等方面进行提示整改, 讲评打分、纳入考核, 确保各项制度要求落实到位。

强化“日常养成”理念, 实现队伍管理常态化

“绳锯木断, 水滴石穿。”队伍管理同样重在日常、重在坚持、重在养成。为此, 分局一是坚持各科室所队每天早上、下午和下班前“三点名”, 对不在岗民警查明原因, 防止在管理上出现漏洞;对民警出差、外出办案做到及时报告, 了解掌握民警动态。二是对于纪律条规和反面典型案例, 定期利用“每周一课”进行全局通报, 做到逢会必讲、逢节假日必讲, 通过及时警示提醒, 确保警钟长鸣。也就是说, 通过日常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约束, 使民警遵规守纪成为习惯养成。由于措施得力, 近3年来, 分局未发生民警违纪违法问题。

强化“防微杜渐”理念, 实现队伍管理前置化

“千里之堤, 毁于蚁穴。”, 民警日常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遇到的诱惑多, 违纪违法的风险也大。因此, 一是对于思想波动、情绪低落、动力不足等可能造成影响的苗头倾向问题, 及时跟进谈心, 了解掌握思想脉络, 做到抓早抓小、未雨绸缪。二是对有违纪违法苗头的领导干部, 由政治处及时约谈, 情节严重的诫勉谈话;对有违纪违法苗头的民警, 由政治处、监察室联合警示谈话, 情节严重的予以训诫或纪律处分。三是对工作懈怠、不思进取以及8小时以外存在隐患问题的, 确定为不放心重点人, 逐人落实帮教措施, 防患于未然。

强化“从优待警”理念, 实现队伍管理亲情化

队伍建设 “一体三度”深入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 篇3

遂昌县卫生局全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地处浙西南山区的遂昌县被确定为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综合性医改试点工作。遂昌县委、县政府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非常重视,县委书记亲自挂帅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县长主抓医改各项工作,具有浙江山区特色的“新乡村医改”工作得到了有序推进。现将我县医改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着眼“统筹、协调、高效”运行,致力于建立县乡村医疗卫生统筹管理新体制

1、设立县医疗管理委员会和县医疗监事会。立足于强化政府对医疗卫生的宏观管理,在加强卫生行政部门行业监管的同时,设立“两会”,负责对全县公立医疗机构重大发展战略、规划、决策的审议和医疗经营服务行为的监督评价。成立至今,已有一项800万元的门诊楼建设计划被停,810万元的重大设备购置计划被暂缓,同时加快启动实施了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和基层医疗机构设备添置更新行动,有效强化了科学决策,避免了县级医院重复投入。

2、组建县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立足于提升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的综合服务能力和统筹利用效率,促进公立医疗机构“管办分离”。医管中心正式运行后,按照其职能定位,指导县社区卫生总院等有关部门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采购和配送工作,着手开展人事代理制的调查摸底,协助做好乡镇卫生院定编工作,配合 财政部门实施对县社区卫生总院的财务委派制度,着手建立完善对县级医院的投入监管、绩效评估考核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3、组建县社区卫生总院。挂靠县中医院,负责全县乡镇卫生院人、财、物的统一监管,促进县乡卫技人员有序流动和技术设备统筹共享,形成紧密的县乡医疗联合体,突出提升乡村两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挂牌运行后,县卫生局将乡镇卫生院人、财、物交其统筹管理,派工作人员常驻总院进行交接、协助和指导。县社区卫生总院及时成立基层医疗业务指导科,推进卫生院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分配机制,制定绩效考核评估办法,发挥中医医院的学科特长,组织落实基层卫技人员业务培训,制订完善卫生院管理规范,实施医疗质控考核,强化“医防结合”工作格局,以慢病、常见病防治为主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二)立足“基层、基本、基础”重点,致力于建立县乡村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

1、以“优化整合、差异发展”理念提升县级龙头医院服务能力。一是县级医院实行差异化发展。针对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同质化发展等问题,根据不同定位、现有特点与优势,以突出专科建设为导向,对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相关医技科室、人员、设施设备进行优化整合,走优势互补、差异发展道路。县人民医院以做强做精综合性龙头医院为目标,侧重发展西医优势学科,着重提高危急重症、疑难杂症的救治能力;县中医院以做专做特县级中医医院为目标,侧重发展中医药和中西医特色优势学科,提高慢性病、常见病医疗服务能力。医疗资源整合后,两家县级医院在各自专科建设方面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县中医院肛肠外科新增开展PPH手术等3项新技术,其住院病人每月由5、6个增至现在的30多个; 肝病专科初步形成了县级肝病防治写作网络和学科团队,门诊量由300多人增至600余人,住院人次由20余人增至110余人;县人民医院新增无痛胃肠镜、术后镇痛等水平位居丽水市县级医院前列,获得市级重点扶持学科3个。二是建立并强化与省市级大医院的对口扶持关系,完善可视远程会诊平台和网络医疗服务,开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院管理等方面全方位的扶持帮助。县人民医院在浙医二院扶持下着重高危急重症、疑难杂症救治能力提升,县中医院在省中医院帮助下着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在浙一医院帮助下着重肝病、肛肠两大专科建设,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帮助下着重基层卫技人员素质培训。三是加快推进县级龙头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投资6929万元启动县人民医院住院楼项目,投资200万元启动县中医院药剂楼项目。两家县级医院利用在专科建设方面的技术优势和与浙二医院、省中医院建立对口协作关系的优势,充分发挥了在县域内的医疗、预防、保健的龙头作用。

2、以“落实三定、标准建设”载体做强乡镇卫生院。一是落实乡镇卫生院“定性、定编”方案。县编委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定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按每万服务人口15名和每个床位0.7人的标准,全县核定人员编制593个,实行县域内统筹管理。二是落实财政保障。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县财政每月预拨100-120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的日常经费支出。同时,着手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现待县政府常务会议和县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后实施。三是加快乡镇卫生院硬件建设。今年已完成3个卫生院门诊楼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3个卫生院门诊楼改扩建项目,正在积极准备2所卫生院改扩建前期工作。同时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添置和更新仪器设备,为其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供硬件基础。

3、以“因地制宜、多元发展”思路实现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今年8月4日,县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我县乡村两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即建立起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骨干,以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为基础,以驻村责任医生定时定点定人预约巡诊服务为补充的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一是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县政府安排专项资金251万元,全面启动新一轮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到2011年,将完成全县11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改扩建,并新布点建设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二是延伸驻村责任医生制度。在交通不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20分钟就医圈目前难以覆盖到的行政村和人口相对集中的自然村,设置了89个固定驻村医生服务点,由社区责任医生每月定期到服务点为群众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三是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对政府举办的现有的和新布点的共3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员、机构、业务、财务、药品”实行一体化管理,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医护人员实行轮转制度,分期分批到辖区内的服务站工作。四是实施乡村医生承担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任务。根据我县村卫生室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学历、资质、素质较低等实际,将全县90个个私性质的村卫生室纳入乡镇卫生院统筹管理。加强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和对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技能知识的培训带教,让村卫生室承担一定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政府每年另行安排90万元专项资金,根据交通状况、人口密度、服务成本及数量、质量等因素,每年服务1个人口按12元、11元、10元三个等级标准补助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同时,县财政下拨专项 资金,为村卫生室添置更新必要的诊疗仪器设备,提升其服务水平。

(三)抓住“人才、技术、信息、服务”核心,致力于建立县乡村医疗卫生统筹运行新机制

1、建立县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链。保障待遇稳定一批,县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对全县卫技人员实行人事代理制、全员聘用制和职称评聘分开制,逐步建立现代卫生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柔性流动支持一批,实施卫技人员县乡柔性流动制度,实行县域内卫生人才统筹使用、统一调配;开展“百名医生下基层”和“百名基层医生大轮训”活动;推动建立定期下派卫技人员服务制度,卫技人员晋升中、高级职称之前,须到基层服务。培养招聘充实一批,新招聘大中专毕业生须先经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轮训,两年后统筹调配到各乡镇卫生院工作。在岗培训提升一批,通过临床医师在岗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提升县级医院卫生人才的能力和水平。2月底,首批新招聘卫技人员带教轮训、县级卫技人员下基层和基层卫技人员到县级医院轮训全部到位。目前,“双百”活动首轮已考核评估,第二轮活动正在启动。县级医生下基层“写一篇调研文章、交一批朋友、带一个徒弟、抓一个村级示范点、开展一次讲座”的工作要求得到有效落实,广大群众在当地就能享受到了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

2、建立县乡村医疗卫生技术链。根据两家县级医院学科优势和功能定位,利用县医管中心的统筹协调平台及县社区卫生总院的统筹运行机制,建立基层医疗业务指导体系,构建县乡村医疗技术链,形成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传、帮、带、教的业务指导链。近三年每年新增投入100万元,全面实施卫技人员素质提升行动。建立网络视频教育制度,每周开展一次基层卫技人员培训。今年以 来已开展视频教学活动52次,专题讲座17次,有效解决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前存在的“工学矛盾”,“白天做医生、晚上当学生”成为遂昌卫技人员新特色。

3、建立县乡村医疗卫生信息链。投入200万元,建立健全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之间的网络视频教育、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应急指挥和城乡居民电子健康信息等系统,建立并推广电子病历和就诊“一卡通”系统,逐步实现卫生信息的统一高效、互通共享,推动县乡医疗资源的统筹利用。

4、建立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链。利用县乡村医疗统筹体制,依托信息技术平台,落实病人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和分级医疗制度。实行病人在县级与省市级医院之间、县级医疗机构之间、县级与乡镇卫生院之间、乡镇与村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和会诊制度,确保患者得到不间断的服务,积极引导患者“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全年县级医院共向乡镇卫生院转诊1300人次,乡镇向县级转诊686人次,以往只有基层医疗机构往县级医院转诊而没有县级向基层转诊的现象得到改变。

(四)围绕“公平性、可及性”目标,致力于建立县乡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新制度

1、按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在健全组织领导,建立完善财政补助等预案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培训和院内公示等准备工作。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多次组织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督查。结果显示,全县各基层医疗单位都能按要求开展工作,全县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3.40%,次均门诊费用下降达45.54%。老百姓非常满意,称这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的最大的实事、最好的好事。

2、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省率先建立“政府领导、卫生牵头、乡镇筹资、社保理财、财政监管”的新农合运行模式,全县参合率达97.60%,2010年1-11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43.33%。2011年人均筹资水平提升到300元,住院报销标准提到60%以上,基层门诊报销提到20%。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实现了新农合从零起步到赶上经济发达地区参合水平的跨越发展。

3、持续推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制度。建立完善城乡社区责任医生制度、“三定(定时、定点、定人)”承诺预约服务制度、公共卫生月排班服务制度和主动下村入户服务制度,健全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推进慢病集中管理模式,巩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成果。率先在全省提出建立城乡社区“健康指数”,以乡镇为单位开展社区诊断报告,以行政村为单位开展社区卫生与健康年度报告,送交村委会(社区委员会)和乡镇政府审核。

4、推进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遂昌作为全国中医先进县,中医药资源丰富,中医药文化浓厚,民间中草药普及。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引进省级医院技术支撑,落实中医药“四名四进”(名城、名院、名科、名医和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景区)工程,建设“治未病”养生保健中心,大力发展养生保健服务。

二、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前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绝非卫生部门一己之力可以推进。遂昌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能取得阶段性成绩,是县委书记亲自挂帅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县长主抓医改各项工作,党委政府强力推进的结果,更是省市卫生部 门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多次到遂昌具体指导的结果。

2、把握方向是关键。必须把握改革的三个基本方向,即建立“大院带小院、县院带乡镇、乡镇带村级”的城乡医疗卫生统筹发展新机制,建立“稳得住、下得去、干得好”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立“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既重“建”,解决“有场所看病”的问题,也要重“人”,解决“有医生看病”的问题,还要重“改”,解决“有机制保障看病”的问题。

3、创新机制是核心。农村医疗卫生改革要紧紧抓住创新机制这个核心,以均衡配置为导向,建立县带乡、乡带村的联动发展新机制;以效益提升为导向,建立技术设备共建共享新机制;以满足需求为导向,建立县域人才统筹调配和柔性流动新机制。抓住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建设的契机,建立乡(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新机制;抓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机构定性定编的契机,建立县域编制内卫生技术人员一体化管理新机制;抓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契机,建立县乡卫生投入统筹管理新机制。

4、财政投入是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要按照保医疗机构正常运行和发展、保医务人员合理待遇的基本原则同步落实补偿政策,建立稳定的补偿渠道和补偿方式,使基层医疗机构切实承担起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增加财政投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保基金支付方式等完善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补偿机制是医改得以顺利进行的资金保障。

三、面临问题和下步打算

遂昌医改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离中央和广大人民群众的 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是资金压力较大。在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需要财政等各项保障措施的及时跟进。新一轮的县级医院和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建设又需要地方投入大量的资金。

二是基层卫技人员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以药养医”体制被彻底打破,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将实施绩效工资,今后卫技人员尤其业务骨干的积极性如何调动,如何继续发扬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优良传统,需要不断探索完善。

三是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任务艰巨。提高城镇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控制医疗费用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规范医生检查和开药,引导老百姓的合理用药,将成为医疗机构今后的重要工作。

上一篇:美术培训家长须知下一篇:我熟悉的植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