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管理实务

2024-10-09

物流信息管理实务(共6篇)

物流信息管理实务 篇1

双语教学自推出, 即饱受争议。赞成者认为, 我国的英语教学学用脱节, 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及教学效果, 双语教学的开展可以改进现状。反对者则强调, 我国不具备双语教学的师资、教材等条件。

笔者作为高校英语专业教师, 同时具有物流工作实践及相关专业学习经历, 以《物流管理实务》课程的讲授为例, 尝试以双语教学模式备课及授课。

1 课堂教学三要素:教师、教材、学生

1.1 教师

双语教师不仅是一名专业教师, 还是一名语言教师。专业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在职培训、出国进修等方式加强语言功底、并借鉴国外现代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 掌握相应的教学策略。而英语专业教师, 则需要经过更多外贸物流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培训。最好是有相应的工作实习或实践, 才能更好地教授这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

(1) 各高校的培训课程:现各高校均举行不定期的面向学科教师的双语教师培训课程, 如从国外大学特邀外教主办强化培训。参与这些课程可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英语水平, 以便更好地驾驭授课内容。英语专业的教师, 则至少应参加物流管理课程的本科课程学习, 特别是外贸物流实务课程, 最好能取得此专业的学士学位。另外出国留学是提高双语课教师业务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之一。

(2) 教育部IBTQ项目:2005年8月通过的“国际双语教学资格证书”项目, 是国内唯一经教育部批准的全国性双语师资培训试点项目, 并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全国统考, 教育部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予以认证。此项目培养在职教师国际化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授课技巧和地道的英语表达能力, 通过国际标准的专业师资培训和严格考核, 培养熟悉国内外文化、具备双语教学能力、掌握世界前沿教学理念及方法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双语教师。

1.2 教材

课程需选定一本中文教材为主教材, 并辅以适宜的外语原版教材及专业词汇书籍。

笔者教授的物流管理实务课程选择了蒋笑梅的《物流管理实务》作为主要中文教材, 另外选取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Donald J.Bowersox所著“Supply Chain Logistics Management”作为英文教材。该书语言精确、简洁易懂, 有对应中译本, 适宜作为双语课程的教材。此外还选择了华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英语》作为补充教材, 供学生随时查阅专业词汇。另外, 教育部国际教育交流服务部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为接转国外民间友好组织对华赠书而专门设置了国际赠书转运机构, 有大量原版海外教材可从其购买。

如果购买不到学生上课所需的原版教材, 教师可参照原版教材, 自己编辑讲义。这样做一是英语地道, 二是降低了费用。教师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和授课时间, 参照多本参考书对原版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另外也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参考国外优秀大学的教学资料, 如MIT开放课程等。

1.3 学生

学生是授课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学生的英语水平要达到听懂学科内容并能正确表达的程度。若暂时达不到上述水平, 教师应先采取适宜的中英文授课比例进行授课。

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效果与学习者的专业知识背景密切相关, 坚实的专业基础有利于双语课程的理解和学习。因而, 学生必须修读预修课。物流管理实务之所以考虑引入双语教学的方式, 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已经修完了《物流管理》、《国贸实务》等中文预修课程。

2 课堂实践

课堂教学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及对教学的反应, 决定授课的中英文比例, 尽量做到中英文教学合理分配与有机结合。

笔者在课程中, 遵循“先少后多, 先易后难, 循序渐进”的原则, 分四个阶段设置授课内容和英语比例。入门阶段:专业英语词汇的讲授并引入专业背景与术语, 中文与外文解释相结合;初级阶段:双语并重, 提供概述性提纲进行预习;课程主要阶段 (精讲部分) :全英文授课学习重点内容, 结合精选案例及相关理论, 指导学生阅读及回答问题, 提高英语思维理解能力, 课本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双语实践阶段:以应用写作为主, 撰写英文往来函电, 训练学生操作及处理实际问题能力。鼓励学生从模仿开始, 逐步达到流利、熟练地用外语写作物流文件信函的能力, 提高双语教学的实效。

每个章节结束后, 安排进行外文重点复述。一是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是锻炼学生的双语思维。设定10min英语“互问互答”, 学生提出问题由同学解答, 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见解, 有利于养成用英文讨论的习惯和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教学方式要多样, 如通过游戏的“概念猜词”等方式, 对重要的概念和术语进行复习,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外采取小组互助等方式, 进行数据处理、案例分析, 通过讨论共同完成一篇小论文。由此可避免教学模式的僵化, 并营造一种让学生自由探索的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

3 课程考核

改变以往仅由教师考核的模式, 增加督导专家和学生的双向考核。

(1) 对教师的考核:课堂授课成效应由校督导组进行考核。同时通过座谈, 请学生就教材、讲义、课件、课堂讲解提出自己的意见。根据反馈, 教师可进一步修订调整教授内容及模式。针对特定的授课对象形成有机系统的讲义及课件。

(2) 对学生的考核:由教师通过笔试、口试 (平时) 考核。总评成绩是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 鼓励学生平时积极参与和重视课堂互动, 避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课程的目的及考核应从四个方面进行:听:能没有听力障碍地听懂模拟的物流实践交流活动、及相关音频视频材料。说:选取大家有兴趣又有争议的问题, 组织同学展开外语讨论。选择外语水平较高的同学担任主持人, 全体参与, 最后自行总结评价讨论结果。读:提高快速准确阅读外文函电及主要合同条款的能力。写:锻炼学生用英文撰写基本物流函电,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前景展望

双语教学是高校本科教学的一个创新和改革,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努力迎接这一挑战。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双语教学利于学生从不同方向和不同层次进行发展, 利于学生适应社会多元化的需求。我们或许可以将双语教学和专业课程的改革创新结合起来, 探索双语教学在高校本科教学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斌华.中外比较.双语教育的界定、属性与目的[J].教育发展研究, 2005 (6) .

[2]赵小雅.HELLO, 双语教学[N].中国教育报, 2004, 1, 5.

[3]陆效用.质疑双语教育[J].文汇报, 2002, 4, 30.

[4]杨振常.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M].科学出版社, 1999.

物流信息管理实务 篇2

一、实习目的《物流运输管理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教材以专业操作技术指导为主要内容,依据专业教学要求和课程教学计划安排,结合理论学习的进度安排本次实践性认识学习。旨在增强学生对运输设施、设备、作业流程、信息系统的感性认识;为把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以灵活运用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习内容

1、熟悉物流运输的职能、方式和管理原则

2、熟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

3、初步掌握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单据的填制、运费的计算、运输计划的制订、运输调度组织、运输过程的监控

三、实习步骤及要求:

1、查阅资料或上网了解:现代化运输实用管理技术

2、现场参观与实践:

参观或调研背景是一家以运输为主要经营方式的物流企业,假设该企业不允许出现运输延迟,根据学生人数分组,分为运输销售、运输作业、运输跟踪、运输财务等4个部门。

(1)运输销售部门负责了解和掌握如何处理客户订单和填写运输发货单。

(2)运输作业部门负责了解和掌握如何调度、入库、出库和运输。

(3)运输财务部门负责了解和掌握如何做运输明细账与财务账(此处只要求做出会计分录)。

(4)运输跟踪部门负责了解和掌握如何向客户发出实时、24小时的服务状态及流转信息。

3、同时要熟悉和了解:

半自动化运输一体化业务流程

运输调度中心的业务流程

物流运输企业的现场管理

物料的接货、装卸、验收、理货、分拣、配装等运输作业的现场操作

四、实习时间安排

2010年11月29日——2010年12月22日

具体安排如下:

11月29日:上午实习动员,学习实习任务指导书

11月29日下午----12月21日全天分组调研

11月29日下午----12月21日每晚检查实习日记

12月22日撰写递交实习报告

注:视具体情况,实习内容将做适当调整。

五、实习指导教师

史健

六、实习考评

1、成绩评定:实习成绩从实习态度(20%)、实习日记(10%)和实习报告(70%)三个方面进行评定,采取“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级记分。

2、考核标准:

优:实习态度认真,积极主动,按时按量完成规定任务;按时、工整地提交实习报告,报告内容正确、充实、有独到见解。

良:实习态度良好,能完成规定任务;按时、工整地提交实习报告,报告内容正确、充实。

及格:实习态度一般,能按时提交实习报告,但报告质量水平不高。

物流信息管理实务 篇3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教学设计课件设计

ERP企业信息化管理实务是经管学院2012年新开设的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采用任务型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ERP电子沙盘实训室,以校企合作企业提供的真实ERP应用软件——易飞ERP系统为操作平台,结合7x24小时在线学习平台E-learning、百度云、班级群、我校精品课程资源库,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完成企业供应链业务流程的相关操作。

易飞ERP系统提供的初始账套是2010年1月1日上线的成功集团基础数据,老师按照ERP基础信息设置、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存货管理等各个子系统,通过分解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形成各个模块的典型任务,每个任务均给出相应的资料,将教、学、做有机融合,通过学生不断练习,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与具体的工作岗位职能,并在此过程中掌握ERP系统的操作方法和技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岗位意识、职业技能和适应能力。

在开课之前,我与50多名高校教师一同接受了企业组织的培训。培训期间,企业培训老师业务水平高,老师学员中不乏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学习能力足够强,学习热情和主动性高,可是一轮培训下来,老师们没听懂,不知该如何动手,两次参加工信部认证考试合格率很低。

有这么好的教学平台,如此优秀的教学对象,为什么没有收获好的教学效果呢?

经过认真思考,我认为有以下两点原因:(1)培训老师开展教学的时候,没有备教学对象,培训老师对于这套软件非常熟悉,总是认为这样讲大家都能接受,其实教学对象没能跟上。教学是一种教和学的沟通,只有老师的表演,这个课堂必定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2)忽视了教学课件的作用。培训老师认为:我讲的是软件应用,演示软件的操作即可,但是ERP与其他应用软件不同,是大型管理软件,是将企业从人到物到运营流程全部IT化,各管理模块之间的关联性非常强,一个单据的录入需要若干个子程序的准备,前期基础设置不同,后期单据的管控也大不相同,老师讲得越细,学生反而越糊涂。

面对高职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差的学生,应该怎样避免这种不良后果的发生呢?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上,首先我是一个学生,我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亲身感受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好的教学设计需要合适的载体将它承现出来,PPT课件就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载体,不同的课件设计带来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最初我的课件是软件操作的截图,一次课程用下来的PPT幻灯片页数达到100多页,我采用的是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法,可是讲的时候学生听不进去,做的时候学生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较认真仔细的同学即使一步一步照着做下来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多的同学会因为一个程序卡壳导致后面步步走不下去而选择放弃,教学效果不佳。

我再一次进行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的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都没有问题,究其根源就在于载体:课件PPT的设计上!

不使用课件,或者使用设计不合理的课件,势必使学生在使用ERP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因为对企业各系统之间各司其职,协同合作的概念理解不清,就会形成“用了ERP就是找死”这种概念。

因此我加强了课前预习的管理,每周请企业合作方反馈学生在E-learning平台的学习时数,重新设计课件,对在E-learning中已经详细介绍的部分不再占用多的篇幅,课件的重点放在厘清流程,理顺各作业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各作业流程中需要哪些部门哪些岗位的人员参与,作业重点和关联是什么,你不能做这个作业不是系统出问题,而是你应该联系哪个部门的哪个人员该做什么,每个企业ERP的流程是依据各企业自身的运营流程优化重组而来,程序是定好的,必须要对运营流程融会贯通,才能正确使用ERP达到为企业服务的目的。

以优化之后的一个教学单元——销售管理日常业务流程课件为例。

本次教学分为8个环节,每个环节全部设置了导航链接,引导学生找到需要的信息,每张幻灯片根据幻灯片内容设置了高亮显示,定位该张幻灯片在文件中所处的位置。

在目标告知中提醒学生预习、学习和复习检测环节和手段。情境导入中利用流程图介绍一般企业销售业务流程。利用图示展现销售业务场景和工作任务。提醒学习任务。手绘人物矢量图如创造画面感,身临其境。在岗前培训和归纳总结环节添加二级导航,强化销售业务流程。在岗前培训环节,每个流程突出作业目的和业務场景,提供使用屏幕录制软件自行录制的业务操作视频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在归纳总结环节提炼作业重点,画出流程图并合理应用动画强调各部门分工合作及作业时点、各作业之间的关联。岗前培训环节的重点是指导学生由不会到会,归纳总结环节的重点是提炼,能够分析和解决问题,由会到精通。巩固练习环节设计触发器,使学生在自测时能够根据点击的选项给出知识点提示。

在授课时使用这个课件开展教学之后,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E-learning学习时数超过规定时数10倍以上,认证复习题的完成情况也非常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ERP企业信息化管理实务这门课程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套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这套系统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是科学生产力,全面信息化能够极大地优化企业运营业务流程,各系统协同合作,提高企业营运效益,掌握一套ERP软件的精髓,从而举一反三,日后在工作岗位上接触到各种ERP软件时能够很快上手。

参考文献:

[1]王贞惠.浅析信息化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与视觉传达[J].新西部(理论版).2013(8).

[2]刘斌.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思考—对信息化教学本质的再认识[J].现代教育技术,2013(3).

[3]ERP应用教程编委会ERP应用基础教程[M].立信会计出版社.

[4]ERP应用教程编委会ERP供应链管理应用教程[M].立信会计出版社.

物流信息管理实务 篇4

1 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相当多的教学工作者认为实践教学偏重“硬实践”, 硬实践是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教学还包括“软实践”, 软实践是指理论知识的运用、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专业技能的形成等活动。软实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侧重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 在改革传统实践教学方法时, 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1 系统性原则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实践人才, 最佳的实践方法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完美结合起来。现如今, 高职院校的教材基本具备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并且实践教学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所以, 教师应该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 积极开发和探索系统性的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方法呈现网状结构, 各种教学方式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

1.2 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是实践教学方法与理论教学方法最本质的区别, 企业物流管理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如果没有接触过, 只靠想象是学不好这门课程的。企业物流管理实务课程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 比如, 仓储、配送、信息系统、生产运行管理以及物流信息技术等课程。要想全面认识和了解企业物流管理实务的全貌, 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必须遵循直观性原则。专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 采用视频、图像、文字、虚拟等方法带领学生进入企业物流管理领域。

1.3 情境性原则

遵循情景性原则, 让学生在有意义的社会背景中学习,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 在与现实生活相似的情景中开展教学活动, 妥善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其次, 保证情景中的学习过程与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过程相似。问题的情境性有助于知识的应用和专业技能的迁移, 问题的真实性有助于深入学习。

1.4 主动性原则

学习的过程是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 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所以, 在设计和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时, 需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促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主动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与其他学生讨论问题、交流经验, 合力解决问题, 进行小组项目活动, 为小组的荣耀负责;在学习的过程中, 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将学生置于尽量真实的情景中;教师充当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

2 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在高职院校建立初期, 教学内容一般都是参照本科的教学体系;在高职教学改革时期, 教学内容过分地强调职业化, 从而导致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为了提高高职院校教学内容的职业性与高等性, 高职学校需要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保留教学课程的完整理论体系, 将教学内容与企业物流管理流程结合起来。教学内容应该以项目形式呈现, 每个项目都是围绕工作过程展开, 具体有三个项目:第一, 以某企业的发展为教学背景, 模拟企业物流管理操作流程;第二, 为学生提供客户服务、客户关系处理的实践机会;第三, 调查和分析某企业的物流管理流程以及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制定降低成本的方案, 并将解决方案在企业物流实训室物理再现或仿真再现。

3 加强教材建设

首先, 高职教育具有较强的特殊性, 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基本都是理论实训一体化课程, 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 不断出现新的课程模式, 即使是根据高职院校教育层次专门编写的教材, 也随着课程模式的改变而不断更新。其次, 目前, 我国市场的高职院校教材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教学内容与教学结构体系还不够完善, 亟需改进。再次, 高职院校的办学具有地区性特征或是典型的行业背景, 每个高职院校对教材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 在编写教材时, 需要参照国内外的优秀教材, 根据本学校的招生特点、社会的岗位需求以及企业的发展动态, 再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 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编写合适的校本教材和配套的实训手册。校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实训一体化课程、企业物流管理实务、项目实施注意事项、项目操作程序、项目实施对学生的要求。实训手册的内容包括:每个实训项目涉及到的软硬件设备、使用说明以及历届优秀学生作业汇编。

4 高职“企业物流管理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

4.1 宏观教学法-项目引导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将宏观教学法贯穿在项目引导、项目递进、项目拓展以及项目答辩等四个教学项目中。引导学生走进企业物流管理、客户服务、企业采购以及课程综合实训中, 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社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其一, 项目引导阶段。此阶段教师应该充当导游的角色, 正确引导学生进入教学项目。学生应该了解项目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流程以及其他相关知识;其二, 项目递进阶段。此阶段教师充当的是导师的角色,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最后再完成大的教学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其三, 项目拓展阶段。在项目拓展阶段, 教师充当的是项目经理的角色, 学生需要独立完成教学项目, 而教师则负责过程控制与考核;第四, 项目验收阶段, 此阶段教师充当的是项目评估师的角色, 学生需要演示和汇报自己的工作, 教师则通过学生的演示和报告考核学生的各项能力。

4.2 微观教学法

微观教学法主要包括以下教学方式:

小组团队和角色扮演教学法。教师应该将小组团队与角色扮演教学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在开学时, 将《企业物流管理实务》课程学习指南发给学生;在课堂教学时, 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向学生展示企业物流管理的全貌。同时, 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建立完整的工作单元, 即由学生扮演生产企业供应链上的各个角色, 在工作单元内选出组长, 组长的职责是负责工程项目的进度, 给组内成员安排任务, 编写岗位说明书以及组织结构图等。每个小组大约有4-6名成员, 每个小组应该明确分工, 保证每位成员都有任务可做。比如, 核心企业、原材料供应商、客户以及核心企业的内部分工等。每个小组根据分配的角色和任务, 分工合作, 合力完成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各项任务。通过这种教学方式,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也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 提高了学生的统筹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归纳与演绎法。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归纳与演绎法,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比如, 教师在进行“走进企业物流管理”与“课程综合实训”等项目教学时, 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完成教学项目, 如果教师采用归纳与演绎法, 需要积极引导学生逐步选择更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学习小组应该根据自己具体的业务项目需求, 优化小组的设计方案。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 学生能够了解到每种解决方案的优缺点以及在企业开发中通用的最优的方法。接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不断改进和完善方案。最后, 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方案, 学生互评, 选出班级最佳方案, 并模拟实施。

任务叠加与问题牵引教学法。任务的布置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完成上一个任务的基础上, 逐渐叠加任务, 像滚球一样, 直到任务全部完成。比如, “走进企业物流管理”项目主要包括认识和了解企业物流管理、企业物流管理的调查以及企业物流管理改进方案等三个部分。第一步, 需要了解企业物流管理的全貌;第二步, 调查企业物流管理的具体运营状况, 并根据教师的规定和要求编制调查报告;第三步, 收集和整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走进企业物流管理”项目的三个任务是相互联系的, 学生完成第二个任务之后, 则对企业流量管理的全貌有全面的认识, 完成第三个任务之后, 则对企业物流管理的运行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而第三步制定的解决方案, 要求在“课程综合实训”项目中, 在企业物流管理模拟实训再现解决之前的现场与改进之后的变化。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 每项任务都设置了具体的问题来推动学生前进, 每项任务都是相互联系的, 侧重培养学生的吃苦、勤奋的精神, 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

4.3 融教学科研为一体,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如果教师完全按照教材进行教学, 一方面,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 不利于高职教师进行校企合作项目、高职教改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因此, 需要增加校企科研项目的教学内容, 并将其改编成教学项目, 加大高职教改项目的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上的推广, 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实现高职教育和企业需求的接轨。因此, 需要将校企科研项目归入到学生的专业课程项目中。通过较大的企业科研项目教学, 将企业的情景放置在课堂教学中, 促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 也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 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思想的更新。

5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时, 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主动性原则以及情境性原则, 合理调整教材内容, 加强教材建设, 灵活运用宏观教学法、归纳与演绎法、小组团队与角色扮演法以及任务叠加与问题牵引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融教学科研为一体, 以此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推动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

摘要:企业物流管理实务是一门涵盖了生产制造型企业或者服务型企业内部物流各个环节的综合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主要是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科研有机结合起来, 以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因此, 需要加强对高职“企业物流管理实务”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视。文中介绍了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并提出了“企业物流管理实务”实践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物流管理实务,教学方法,原则

参考文献

[1]胡子瑜.高职课程企业物流管理实务实践教学方法的探讨[J].物流技术, 2011, 30, (09) :254-255.

[2]胡子瑜.高职企业物流管理实务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31, (09) :128-129.

物流信息管理实务 篇5

物流情景实训是指将物流实际工作过程中的若干个工作场景和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实物道具、编制小品、搜集相关案例、假设工作情境等, 并借助于一些图片情景、音像情景等, 让学生通过现场演练的方式, 将相关物流岗位的工作流程直观、形象、连贯地再现出来, 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 并能迅速掌握相关物流操作技能的一种实训模式。这一实训模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 使学生在近似于物流实际工作环境和氛围中进行体验, 使原本生硬的书本知识鲜活起来, 避免了枯燥乏味的机械训练。实践证明, 这一实训模式比较形象、直观, 实训效果好, 能够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二、物流情景实训组织与实施前的准备

1. 物流情景实训项目的设计。

物流情景实训项目应来源于物流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中的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 真正体现物流行业的典型的工作过程, 应具有直观性、技术性和应用性特征。为此, 需要教师下企业调研, 走访专家, 既要弄清楚物流企业的主要职业岗位, 还要对主要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职责进行分析, 梳理、归纳出该职业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此外, 还要通过进一步调研分析, 弄清楚要切实履行好这些典型工作任务, 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在此基础上, 根据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能力,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 以项目设计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可行性、开放性”为原则, 设计具体的物流情景实训项目。需要注意的是, 设计的情景实训项目大小要适当, 难易要适度, 每一个实训项目既要能相对独立, 又要使相互之间有循序渐进的梯度, 并做到环环相扣, 形成项目链, 让学生沿着这条链子不断攀登, 建构职业能力体系。另外, 相对来说, 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比较薄弱, 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设计的情景实训项目要能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情景实训项目时, 尽量做到游戏化, 将教学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融入到游戏中, 使学生的游戏过程和实训过程合二为一, 这种集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合作性、虚拟现实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游戏化情景实训项目, 适合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行为习惯, 是高职物流实训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2. 物流情景实训企业化氛围的营造。

如前所述, 物流情景实训是通过现场演练的方式将物流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典型工作任务再现出来的一种实训模式。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 必须创设类似于现实物流企业的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职业氛围, 这样才能提高实训效果。我们在《医药仓储管理实务》的情景实训教学中, 建立了医药仓储实训室, 实训室配置了现实医药仓储企业的主要设施、设备, 有立体化仓库、自动堆垛机、自动分拣系统、电子辅助拣货系统、电动叉车、托盘、自动打包机等, 还建设了小型冷藏库、恒温库、阴凉库, 仿照现实医药物流企业的做法, 实训室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全部上墙, 学生进入实训室需要打卡。此外, 我们还配发了工作服、胸卡, 实训室整个就像一家真实的医药仓储企业, 学生一进入实训室就融入到职业氛围中去了, 上课就像上班, 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实训, 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 使他们兴致盎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并能促使学生自觉按照工作过程和任务要求开展实训, 也提高了学生实训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

3. 物流情景实训学习团队的组建。

物流情景实训的学习主体是学生, 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实训活动, 是情景实训组织实施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就目前高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基础而言, 让他们独自完成一个完整的实训项目存在着相当的难度, 为此应善于采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所谓合作学习, 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这一学习形式, 能够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有利于形成多边的教学交流, 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都能得到有效激发, 实训技能普遍提高。具体做法是:对于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情景实训项目, 教师按照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动手能力的强弱、学生脾气性格、男女生等进行搭配,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数人, 让学生自己确定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担任的角色 (同一个实训项目中学生担任的角色可以进行轮换) 。同一小组里, 确定每个人在小组中的责任, 这种责任必须是相对独立的, 以制约、促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自觉行动起来, 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物流情景实训的组织与实施过程

物流情景实训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目标的学习训练过程, 我们以《医药商品入库接运与验收》的实施为例概要说明这一实训模式的主要过程。

过程一:教师下达情景实训任务, 讲解任务实施的细则和要求, 提示与回顾完成该项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

过程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讨论, 并和教师进行交流, 为任务的完成制定工作计划。教师帮助学生审定工作计划, 关注计划中的预期成果及未来的自查项目, 关注工作进度, 制定项目进度检查计划。

过程三:学生针对工作任务通过分析、思考, 或小组内进行分析讨论, 形成具体的工作方案, 并听取教师的指导, 修正工作方案。教师听取学生的决策意见, 提出可行性方面的建议, 提供指导意见, 帮助学生确定工作方案。

过程四:学生按照工作计划表, 撰写角色台词, 完成表演脚本, 并进行演练。教师观察学生分工协作完成任务的实施过程, 考察学生在项目实施中的表现, 关注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 监控实施过程, 控制项目进度, 必要时进行干预, 对实施中出现的分歧或遇到的困难及问题进行协调、咨询、指导与帮助。

过程五:学生对项目完成的情况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 修改不足之处, 填写检查记录, 完成检查表, 进行项目任务完成情况的演示、汇报;小组之间进行互查。教师检查学生的完成结果, 听取组内汇报, 检查学生是否按计划进行操作, 实施进度如何, 能否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 完成的质量如何, 是否达标。

过程六: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及其每一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在本项目学习训练过程中的知识运用能力、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二是对学生在项目活动中的表现情况, 如出勤情况、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是否听取教师和组员的意见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 分析任务完成出现偏差的原因, 和学生一起讨论项目任务的实施安排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以及今后改善的措施, 给每一个学生打分。学生总结学习的收获与体会, 自评完成任务的质量。

四、结束语

物流情景实训模式契合高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基础, 迎合高职学生好动、好奇的心智特点, 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 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 促成学生职业素质的发展, 使学生能尽早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钱芝网.医药运输管理实务情景实训项目设计[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3, (9) .

[2]何璇.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初探[J].教育与职业, 2012, (5) .

[3]朱小荣.高职课堂项目化教学应用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12, (3) .

物流信息管理实务 篇6

一、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教材建设的必要性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 曾被命名为“现代物流专业、物流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等, 后被正式规范为“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 专业代码:121900。其培养目标为,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 掌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能够从事现代物流企业、企业物流的运输、仓储、配送、营销计划、客户服务、市场调研、信息管理等一线工作, 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1. 实训教材的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根据中职生源现状及社会发展对中职生的需求, 2009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综合职业能力, 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中职生培养目标。因此中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改革, 而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教材建设。

据有关学者研究表明:现行的中职专业教材内容陈旧, 不能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 且部分教材不符合新规范、新标准, 更缺少配套的实训类教材, 从而造成中职专业教材与培养目标相脱节, 难以适应培养初中级技术人才的要求。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因专业设置较新, 教材体系的成熟度更低, 所以需要进行教材建设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无论是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大环境, 还是基于中职教材的现状, 抑或是为了达成中职学生培养的目标, 都需要我们思考怎样编写更适合于中职生特点的实训教材。

2. 实训教材的建设是专业发展的要求

职业教育的培养思路是围绕市场办学校、依托行业设专业, 因此专业的建设与地方经济的特点是分不开的。以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为例, 淮安着力推进“发展大流通”在内的五大建设和淮安港口物流的发展, 大力发展“化工、农业、新材料、高新产品”四大新兴物流。围绕地方物流发展的特点, 我校设置了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两个方向:仓储与国际货代。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需要能够适应物流发展的变化, 但已有教材很难满足这样的条件, 因此有针对地开发校本专业教材是适应专业建设需要的必然。

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教材建设的关键

《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支持和引导职业院校依托企业开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要求, 具有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华东师范大学职教所徐国庆博士在《课程涵义与课程思维》一文中说:“如果把一所学校比喻为一个工厂, 那么课程就是这个工厂的生产线, 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工人在生产线上生产产品的过程。”按照这种说法, 教材可以看成是“生产工艺流程”, 是“工厂生产线”中极其重要的环节, 中职教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职学校能否培养出具备初中级技术能力的劳动者。因此, 中职教材建设是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训教材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突出中职教育特色, 符合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中职教材的建设应该适应专业变化, 突出职业性和应用性, 还要体现超前性、指导性。结合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特点及地方对物流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教材需关注以下内容:

1. 具有仿真性与岗位性

实训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以适应企业的工作需求, 因此编写实训教材要注意资料的仿真性。仿真性越高, 学生的感性认识越强, 实训效果就越好。应该深入物流企业进行调研, 根据从物流企业一线获得的资料来编写实训教材。如《物流单证》涉及仓储、运输及货代等多种类型企业, 单据有上百种之多, 比如入库单、提单、装箱单等都应使用企业的真实单证, 以提高教材编写的真实性。

物流实训教材应突出物流岗位, 如仓管员、信息员、单证员、业务员等岗位。编写实训教材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 以加强就业上岗能力为重点, 以强化技能训练为特色, 着重培养学生在物流企业中的岗位职业能力, 教会学生怎样做, 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得好。

2. 编写人员结构合理

实训教材侧重操作技能、作业方法、管理案例, 因此, 仅仅依靠理论型的教师难以胜任编写任务。教材编写人员应由多种职业岗位教师并有企业实战人员组合而成。实训教材的编写应由教师提供编写思路, 内容由校企双方共同确定, 企业人员提供各种真实单、证、票以及工作流程和岗位分工职责等资料, 教师加以整理, 使之系统化, 采用多板块、多步骤递进的教学法。我校《物流单证》的编写正是采用了这样的人员结构方式, 主编由既有企业实战经验又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担任, 参与编写的人员既有专门从事物流教学的老师, 又有仓储、运输、货代、国贸及港口企业的人员, 这样的结构使得本门实训教材的编写达到了较高的仿真度。

3. 构建立体化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教材体系

学生的个人能力有强弱, 为了满足学习者个性化、自主性和实践性的要求, 物流实训教材应该改变以往教材形式单一的现状, 促进优秀教学资源有机整合与合理运用, 形成立体化的教材体系。立体化教材包括主教材、物流实训指导书 (学生用) 、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学生实训报告、物流实训视频演示、电子课件、试题库、教学网站等内容。《物流单证》在编写过程中开发了实训教材、实训指导书及试题库等教学资源, 结合外购的物流单证实训系统, 能够满足学生进行个性化、自主性学习的需要。

三、以《单证实务》为例的实训教材编写思路

《单证实务》课程是我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项目化实训课程,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要求学生在了解流程的基础上, 熟悉各种单据的使用及学会制作各种物流单证。教材的编写遵循“课程为专业服务, 专业为人才培养服务”的思路, 紧密结合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精心选取实训素材, 将技能培养、大赛训练、培训考证相融合。教材以国际贸易中的出口流程和进口流程为导向, 将实训课程分为出口和进口两大模块, 在每个模块中各给出一个典型的国际贸易背景材料, 然后将每个模块按工作过程的节点设计成若干项目, 每个项目由若干任务组成, 在这些项目中将仓储、运输及国际物流相关单证进行融合。这种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内容, 便于教师采用实例训练、情境体验、角色扮演等教学法, 让学生亲自体验不同角色下的物流单证的工作内容,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热爱思考的习惯, 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1. 实训项目的设计思路

国际贸易一般分为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两种形态, 为国际贸易提供物流服务的统称为国际物流。在实际操作中出口与进口有不同之处, 因此本课程实训项目的设计分为出口物流与进口物流两个模块, 并各给出一个相应的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的案例。在此背景下, 以流程为出发点, 按照流程中的物流环节来设计教学任务。基于每一个物流环节利用实例进行相应的单证实训操作, 使学生学会物流单证的制作, 同时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形成创造条件。比如在出口模块中设置“报检备货”, 在此项目中设计货物的生产、出口报检、拣货出库等任务, 将报检单、拣货单、出库单等物流单证涵盖, 便于学生基于工作流程来理解所实训的内容。这样的设置便于分项目进行实训, 也便于基于整个出口或进口流程进行实训。

2. 实训项目的内容

在出口模块中设置租船订舱、报检备货、国内运输、出口申报及提单的缮制等项目, 在每个项目中设置若干任务, 既包含订舱委托书、托运单、配舱回单、出口货物报检单、设备交接单、出口报关资料、提运单等国际物流单证, 又包含拣货单、出库单等仓储单证和公路货物运单、集货单等公路运输单证。在进口模块中设置进口申报、国内公路或水路运输、货物检验入库及在库保管等项目, 这些项目涵盖了进口申报的相关单证、国内段水路运输、公路运输等相关单证以及货物的验收入库及在库保管等任务, 涉及进口报关资料中的报关单、提货单, 公路运输单证中的运输计划、到货预报表等及仓储单证中验收单、入库单、盘点单等物流单证。

针对中职中专学生基础知识差、自主学习能力差等特点, 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注意实用性和趣味性。心理学研究表明:针对一般人的阅读心理, 可接受的一篇短文的字数在400字左右时效果最好。因此, 该套教材中的“知识链接”、“材料阅读”等均在400字以内。另外, 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 在《单证实务》的编写中还加入了“拓展阅读”模块, 供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自学。

四、结语

《单证实务》实训教材用于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已有一年的时间, 主要用于正常教学的物流单证项目实训、技能大赛训练及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培训等方面。从对学生的座谈及近年来的技能大赛成绩、单证员考试的通过率方面来看, 本教材用于实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种基于实际工作流程, 由校企共同参与的教材编写思路值得在其他的实训课程中作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12〕9号.

[2]葛志凯, 王海丽.中职专业教材现状及其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职业教育研究, 2012.09.

[3]徐国庆.课程涵义与课程思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7) .

[4]黄裕章.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物流实训教材的现状与思考[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1.

[5]李蕾.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材的编写思路[J].科技信息, 2011, (14) .

上一篇:计算机教学现状论文下一篇:服务接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