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信息管理技术

2024-06-14

现代物流信息管理技术(共8篇)

现代物流信息管理技术 篇1

学科代码:

号:11530929820

3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目:学

院:专

业:年

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浅析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

物流管理中的发展趋势

测 绘 学 院 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

0 0 9 届

浅析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发展趋势

考号:1*** 姓名:朱 元 昌

【摘要】随着突飞猛进的21世界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参透,令人目不暇接。网络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物流业为实践。信息技术在全球经济中已经成为了主宰。本文主要分析了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发展关系;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发展;信息技术与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物流管理 物流信息化 动力 趋向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时期,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参透,令人目不暇接,网络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物流流程为实践,信息技术在全球经济中已经成了主宰。今天在社会中不论任何行业都不能不关注和了解信息技术的变化和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突飞猛进的21世界信息时代,企业物流在市场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主要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演变和提高,发展及经济的全球化,企业将以顾客为核心,使企业物流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企业的建立、整合、精简的企业物流作业流程,是企业在市场上能不能生存的关键。所以在企业物流管理中,要有快速的反应,在我国物流信息系统现有的基础上应用现代新型的现代信息技术,构筑新的专业化物流信息化新系统,实现新规模物流产业发展战略,与整体资源有效的整合运用,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企业物流在市场中可持续发展,有中国特色发展战略,使其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当今世界激烈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

一、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发展关系

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的结合而成,同时也叫做“现代信息技术”。我国有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传输、变化、识别和运用的科学技术。{《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修订版},——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对于信息技术,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描述和理解。

物流—— 2001年8月1日频发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J18354——2001)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进行有机结合”。而《物流术语》中对物流管理的定义为“网络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1} 也就是说企业物流的管理对其原材料、半成品和所成品等物品资源在企业内外流动的全过程进行的计划、实施、控制等活动,用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运程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不断足进物流业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要实现上面的目标,那么就必须很好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其成为物流信息系统行动的指南。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企业物流在我国的现状及问题

根据物流的概念和意义,可以将物流业归为第三产业的范围,我们可以将物流产业与同在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比较,因为旅游业在我国是与国际接触最早,且紧跟世界潮流发展的行业,也是我国的特色发展业之一,我国旅游业的收入平均在几年中为18.7%的速度增长,在现状的情况中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4%速度增长,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增长点。而我国的物流业管理才刚刚进入系统化不久,与现在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管理系统化还比较薄弱,物流产业的基本统计计算数据和指标还没有够明确。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全球企业的采集、仓储、管理、销售、配送等协作关系面向了系统化,信息化。因为企业间的竞争不仅仅是创新、质量,它还包含着物流的竞争,在物流领域中,我国不是资金、技术上的问题,而是知识的深入和观念上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1)我国在现代物流观念认识陈旧,没有在现代企业中得到普遍地发挥应用和深入研究;(2)企业物流管理体制分散,导致我国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3)在我国物流产业的不重视,政策、制度不完善,导致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和发展和滞后,(4)在我国物流专业方面少有人去进行研究、开发,我国的物流信息技术,市场服务系统和网络系统(电子商务)的落后,导致着我国物流业的竞争力处于劣势。但在近几年来,物流业在我国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全国性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正在建立发展中。我国物流业正在进入一个自觉调整的发展阶段,我国的物流业正在向信息化、专业化、一体化方面发展。

(二)、现代企业物流管理在我国发展的基础 信息技术的运用是现代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物流管理的变革和发展,物流信息技术的运用和供应链物流管理方法的实践,都是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信息成为现代物流管理中心,在普及的企业物流中都应用到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因为我国物流业的电子化起步较晚,目前物流信息系统正日益成为我国国内现代企业物流发展的润滑器,提高物流信息系统是当务之急,根据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实际情况,物流信息化的提高可以为三步来实现:第一步、吸收现在所有的经验,做好基础发展信息化工作;第二步、合理应用优化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效益;第三步、通过联盟、供应链所管理实施赢取市场地位。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就是利用现代化技术,在现代企业化管理指挥下进行的管理。现代企业物流的管理基本要求是:费用低、速度要快、服务要好。信息技术的Bar Code(条形码)、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ITS(智能交通系统)等是企业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标志。

信息技术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能提高企业物流的信息管理,缩短物流周期;能对车辆在运行中的管理和利用加强,对降低库存水平,提高企业物流管理资金效率,提高服务水平,满足顾客的需求,GPS/GIS在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中有着重大作用,GPS在物流中普及应用后,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实现四方应用,配货方使用,车辆方使用,运输公司使用,接货方对物流中的车货位置情况了解和掌控,准确地获取信息,利于商务的诚信关系,获得最佳的企业物流流程方案及战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GPS在物流中的应用是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信息技术,GPS在物流管理领域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控车辆的移动目标位置,根据实际情况向移动目标,发出急时的调动指令,GIS/GPS的应用和无线通讯技术的有效结合,再辅以车辆路线的指标最为捷径路程模型,网络物流管理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方案定位模型等能够建立功能强大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使物流变得实时且成本最优,竟争力更强。GIS/GPS系统的应用是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使企业物流管理日常运作流程中数字化,在企业中拥有的物流设备或者客户任何一笔货物都应用精确的数字来描述和记载,不仅是提高了企业运作效率,同时也提高升了企业形象,能够争 3 取更多的客户,能及时的了解客户所需求的物资及服务。GIS/GPS和无线通讯的结合,使流动在不同地区中的运输车辆设备可以得到准确的信息获取,能及时地控制,同时对重要物品的监控和管理。例如:对途中的车辆进行远程的管理,在途中发生故障的车辆和物品能及时的得以解决、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来完成运输任务。企业物流管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驱动力,物流信息化管理措施可以拟为:

1、合理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高完善信息技术的获取及交换平台。

2、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的安全性,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化,制定完善的物流法规制度。

3、建设我国特色的物流配送新型系统,利用电子科技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建立起以最捷径且高端特色的物流系统。

4、建设专门从事企业物流信息技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培训中心。

5、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起物流信息管理应对外部环境条件,实行物流信息管理化,运输、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

三、信息技术与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倾向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是现代化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因为信息技术是现代化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动力和核心,为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工具,信息技术成了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特征之一。目前实行的现代企业物流信息动态采集应用中有:一维条码技术、二维条码技术、磁条码技术、声音识别技术、视觉识别技术、接触式智能卡技术、便携式数据终端等,从这些物流信息应用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全球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来看,现代企业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正成为全球物流范围内重点研究领域,在向高尖端信息技术的深入与研究方向发展。在现代企业物流信息技术管理应用中运用到了上述信息技术已经十分普遍,但在一些新型的前沿技术,如RFID(视频识别)、LED(液晶视频)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方面还比较落后。RFID(视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时自动识别技术,RFID(视频识别)技术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快速读写、视频识别、自动、多目标、定位跟踪管理,RFID(视频识别)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流物品跟踪,信息共享,专家们分析认为:RFID(视频识别)技术应用于物流行业,可大幅度提高物流管理与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LED显示技术应用广泛,在体育场所,LED显示屏可以显示比赛实际情况以及比赛成绩;在交通运输行业,可以显示道路和运营状况;在金融行业可以实时显示股票,汇率等信息;在医院或营业大厅,可以向等候者显示通知,排队叫号信息等;在高速公路,可以显示前方路段信息,引导驾驶员行车等;随着RFID(视频识别)、LED显示技术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RFID(视频识别)、LED显示技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在视频识别、视觉信息、传递的领域内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RFID/LED技术与互联网系统的完善结合是物流信息管理领域发展动力的又一新润滑济。而在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趋势下,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是现代企业物流管理发展的突破点,及时的掌握货物动态和物品品质,信息是企业盈利的关键因素,但是在我国目前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技术中,由于受到了自然、天气、通讯、技术、法规等方面的影响,在企业物流管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中一直受到很大的制约,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需求,借助现代新型的科学技术手段,完善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信息采集技术,成为我国现代企业物流领域中的一个技术突出点.但是我们在享受网络飞速发展带来众多好处同时,也时刻饱受着可能遭受到安全危机,因为信息技术的核心是网络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是通过网络的结合。因为在应用过程中将会有网络黑客的恶意攻击,病毒的肆掠,信息的泄密等,应用安全防范技术,保障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及平台安全,稳定地运行,是企业长期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所以在运用信息技术时要重视物流信息的安全。从而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科技企业物流管理信息技术人才队伍,根据这一模式建立起现代化,信息化的“企业物流配置系统中心,”使我国现代企业物流能够与国际物流业大环境适应,保持我国物流业的竟争 4 力。

四、结束语

对于大多数企业物流管理者来说,传统的物流渠道管理技术,管理工具已经应用多年,利用这些原有的技术进行物流渠道改善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如果将注意力关注在新信息技术与新方法上,应该还是有很大空间,这一点在前面企业物流信息渠道管理上,已经得到了充分证明。同时,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实践中表明,如果一个企业物流管理信息渠道管理能够很好的利用信息技术,对于物流渠道的配送,企业物流的储存管理,企业物流的资源运输已经得到了充分证明。然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从目前各个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实施的情况来看,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尚处于发展阶段。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首先必须明确项目目标,目标不仅是判断企业物流管理渠道项目成功与否的标准,而且还是解决项目冲突的根本性纲领。企业物流管理项目如果有明确的目标,在出现冲突时,才能实现以共同目标、共同利益为纲领,保证项目的正确方向。加强终端信息管理,并以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渠道效率为首要目标。实施企业物流管理渠道终端的信息化,对于终端的企业物流管理需求、运输、储存、配送信息等进行管理,不但有利于提高企业物流管理的执行力,而且在企业物流在物流日常运营、高层决策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物流管理信息化首先就是终端物流资源来源的信息化。在企业物流渠道业务操作上,我国物流目前更多的是通过手工方式进行的,通常一周甚至半个月才总结一次,信息获取滞后,不利于物流对企业中所需求的及时作出反应;整个信息流建立在纸面单据和手工报表上,物流过程准确性和可行性较差;而且信息从物流的应用方传递回企业物流管理层,要经过很多的环节,信息容易失真,容易被破损等,这些方式导致了物流效率的低下。在建设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时必须围绕物流流程的过程进行规划与建设,并围绕企业物流的需求来获取较准确的信息,提高物流在储存,运输中得到及时的调整,以此提高客户的需求满意度和忠诚度。同时在企业物流信息系统进行业务流程中得以梳理和优化,细致完整地了解工作流程现状,并根据信息技术特点对工作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应用这样的方式进行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就能实现信息流的畅通,避免出现信息系统反复修补的现象。我国物流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物流业成为了我国第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要运用先进物流信息化管理理念,借鉴国际跨国企业的先进物流保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及满足企业客户需求,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不断在实践中反思进一步优化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让我国的物流业成为新型的物流信息技术之国,从而在国际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注释:1。贾琳、现代企业管理概论——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生出版社,2008.12

参考文献:

1.《物流信息技术》·王淑荣.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2.《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陈》超.集团经济研究.2006.(2)3.《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肖刚.姜继铎.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6.(2)4.《现代企业管理概论》•主编.贾琳.——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生出版社.2008.12 5

现代物流信息管理技术 篇2

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现代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中国仓储协会每年实施的中国物流市场调研中就可以看出来, 近几年物流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 物流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的比例, 第三次调研时不足40%, 第四次为60%左右, 第五次达77%, 第六次已提高到近80%左右。在第六次的调研中, 物流网络只覆盖本地市场的企业占21%, 覆盖区域市场的企业占28%, 而覆盖全国市场的物流企业的比率已占到51%。可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在稳步推进。同时, 也应注意到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现代物流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反映在:

一是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相对发达国家比较低, 企业之间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很多企业的物流管理仅仅停留在单一系统的运用和基本技术的引进上, 信息化总体水平较低, 物流基础信息缺乏, 数据采集困难, 标准不统一。目前我国有关人员、企业、商品等的基础信息不充分, 同时物流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单证仍然采用纸面和传统的传输方式, 没有电子化。即使采用了电子化的部分信息, 也主要是靠人工录入, 条形码、磁卡、RFID等物流信息采集技术尚未普及使用。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统计, 正式注册使用条形码的企业只有十几万家。此外在物流中常用的各种单证格式和数据代码也不统一, 各地、各行业甚至各企业自成体系, 难以在信息系统中共享。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物流信息化的基础建设。

二是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的整合度低, 很多企业虽然引进了先进的信息技术, 但是没有通过信息技术实施流程革新, 改造物流供应链, 使得信息技术与业务管理脱节, 信息共享与交流机制欠缺。虽然物流信息公共平台成为热点已有一段时间, 各地政府也投资建了不少信息平台或网站, 但是总的来看许多效果不理想, 全面的物流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并没有形成。

三是国内物流监管的信息化水平不高, 与之相配套的物流信息服务业的法规、制度、标准建设滞后。只有规范了相关法规, 改进物流流程中的企业监管和政府监管, 才能保证物品的安全和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是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有限, 创新能力低。国内很多企业的物流管理, 往往只是使用单一信息技术, 对多技术的整合运用能力低。如很多企业仅仅采用了条码技术, 而对GIS、GPS技术整合运用到物流中的却很少。又如EDI技术的运用, 相比国外还处于初级应用阶段。更为重要的是在国内物流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时, 缺乏创新精神, 在管理和技术上的创新能力低, 往往陷入就技术应用而应用的局面。

建立基于信息技术资源的现代物流管理观

信息技术资源架构体系的形成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应用而逐步形成的, 是一个系统。信息技术资源体系实质上体现的是企业信息技术的潜在能力, 主要指企业组织、整合与运用信息资讯与科技的能力, 它不是单一的一种技能, 或者可以购买到的一种科学技术, 它主要包含了企业信息技术基础建设资源, 企业信息技术中人和技术的综合资源状况, 以及企业无形的以信息技术促成的相关资源。这些资源又是来自于企业对信息科技的有效管理、整合利用与创新。信息技术资源体系依赖于其人力、技术和关系资产的状态。这种能力是硬件、软件、共享服务、管理实践以及技术和管理技能的集合。

建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基础资源的现代物流管理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基础资源, 是现代物流管理创新与持续改进的基本能力;企业利用现阶段物流行业的最先进的信息技术, 能够不断提高现代物流管理水平, 并能给予企业策略性的机会。从信息技术基础资源来考虑现代物流管理观, 就是要求使用关键性的信息软件和硬件技术;就是要具备开发跨上下游交易处理系统和整个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能力和战略;就是要能够充分利用因信息技术与物流业务整合而产生的新机会。

建立信息技术人机综合资源整合的现代物流管理观。现代物流管理除了要应用信息技术而外, 还牵涉到企业内外人员。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 关键的是人机综合资源的应用。在现代物流管理中要拓宽员工对信息技术的获取渠道, 强化员工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包括硬件上采取计算机网络等新兴技术, 软件上重视员工的知识技能培训等;同时提高信息技术的传递速度以及对信息技术的认同度, 包括组织结构设计科学合理, 员工之间紧密团结、消除沟通障碍。在现代物流管理中, 员工适应物流技术变革的能力, 往往会促成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的快速开发, 企业物流管理会很快产生一种变革适应力和科技创新力, 这都将推动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人机综合资源能力, 是体现企业物流管理本身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与信息技术的高效整合, 是最具有企业物流管理特色的资源, 也是构建企业物流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通过加强网络技术整合多种物流技术应用, 打造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共享管理观。一个传统的物流企业, 自行建立一个物流信息系统所耗费的资源是巨大的、昂贵的, 我国物流企业迫切需要一个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通过这个公共平台整合行业现有资源, 实现共享, 发挥物流行业的整体优势, 这将会从根本上改善物流行业的现状。通过网络技术建立整合了多种物流技术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真正实现了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物流信息和物流功能的整合与共享。

建立依托技术创新的现代物流管理观。技术创新是现代物流管理思想的核心,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创新, 物流管理也需要创新, 创新能提高企业的物流技术, 降低物流成本, 如通过IT治理和IT技术革新, 企业能大大的控制物流管理的成本和物流信息化投资风险。依托技术创新, 要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 用技术创新推动现代物流管理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优化物流业的竞争环境, 使得整个行业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得到提高。

现代物流信息管理技术 篇3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物流管理 高职教育 课程体系

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引起了教学的深层次变革。有关专家明确指出当前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正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高职层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知识的呈现方式、信息的获取渠道,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终身学习创造了技术条件,并使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让学生在其职业生涯中终身受益。

一、物流管理高职教育的特点

与普通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相比,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教育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培养目标的技能性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专业知识精、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备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相关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组织状况,能胜任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仓储配送中心以及内外贸公司的物流相关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因此,高职学生毕业去向具有很强的基层性,所从事的工作具备较强的技能性。

2.高职院校学生需要长时间操作和训练来熟悉流程与操作技巧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技能型人才,对理论知识要求不高,以够用为度,重点要具备过硬的技能素养,强调高职学生的动手操练能力,并注重面向社会(地区)需求进行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设置。

3.高职院校教师的强调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弱化科研的要求

受到物流管理高职教育目标的影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更注重对学生的技能的培训,而忽视对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培养,导致很多高职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缺乏组织与协调能力,更多的被当做中职层次的学生对待。为了更好的培养高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力倡导并鼓励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的同时,加强对老师科研、教研能力的培养。

4.高职培养目标的定向性决定了其培养过程的多样性

在高职教学形式上,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更要有大量的实验、实习、设计、实训等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教育实施者,既要有学校专职教师,也可有校外兼职教师和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实施双向化,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为学生提供资料、咨询等方面的支持;1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探求者,教和学成为双向教学过程。

二、信息技术对高职教育的影响

1.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课堂灌输是主要的教学方式,注重识记和模仿,强调教师的权威,存在教师劳动强度大、教学效率低、学生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等不足。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形式、方法、学习活动更加灵活多样。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可以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图形等多种方式表示。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功能,将其应用于教学课件的制作上,不仅使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样化、集成化和交互性,大大丰富了课程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且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学生们通过计算机操作,设计软件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大大提高,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拓展其创造性的思维空间。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和学生都成为了的教育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更多是以帮助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出现,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导性和积极性。

2.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教育下的师生关系

以往的高职教育中,“传道”即传授知识和参与学校事务是老师的主要角色。但长期以来,高职教师在工作中,与学生的关系仅仅表现为“施”教者和“受”教者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更多地体现在课堂中。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产生而带来的信息系统彻底改变了这种关系。双方之间的沟通有了手机、计算机、网络以及各种教学(实训)软件等媒介,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交流的形式也从传统的一对多扩展为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等。师生关系在这种交流中所表现的就是一种自由、互为主体的状态。为此,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教师若不善于学习、主动接受新事物,则必将被学生所抛弃。

3.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现代社会,各专业高职学生必备的技能主要体现在对信息技术相关设备软件的使用,既包含基本的操作技能,如计算机的使用与简单维护、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等;也包含专业性强的技术能力,如企业管理软件的应用、网页的制作、数控机床的操作使用等。这自然对教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各专业的高职教师应主动进行相关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努力提高其信息技术能力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努力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不仅能上得课堂,还能下的实训厂房。同时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及时补充新的信息知识。

4.信息技术可以改变高职教师的科研条件

在传统环境下,教师进行科研需要查阅大量的参考书和科技文献,高职教师往往受客观条件所限,难以在教研和科研中有所成就,进而也会影响其专业教学思想与效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前的纸制资料被网络化、数字化的文献资料所代替,查询信息与数据更加方便,效率更高。此外,由于网上资料更新快、动态新,提高了科研的质量和效率,对老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效果也有了很大帮助。

nlc202309012001

三、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高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整合的观念传统、难以协调

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并成为影响教学和课程的重要因素。在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组成的教学系统中,环境因素对教学媒体的影响必将导致教学要素产生相应的变化。信息技术在微观的课堂实施过程中使用需打破很多原有的习惯,这必将对很多习惯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者产生诸多的“反效应”。

在具体教学实施中,上述“反效应”最直接的体现是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下,不知如何定位自身教学,因此有两类教学模型是在教学中常见的:一类是以“教师”为绝对主导的课程教学;另一类是以“学生”为绝对主体的课程教学。

在“教师”为绝对主导的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用来演示知识,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教学中,往往只重视教师的如何“教”,忽视学生的如何“学”。学生的注意力被过多的动画展示不断分散,有效学习的目的未能达到,而且学生被教师的教学思路牵着鼻子走,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忽视,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比如,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来帮助教师说清用其他教具所不能说清问题的教学模式占多数,很少教师会用课件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在以“学生”为绝对主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很多自主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开展分组讨论上网查询、分析资料、成果汇报等活动,但教师对各项活动的指导不够,学生自主学习处于“放羊状态”。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出现了让学生利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有效监控;在讨论时,放任学生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这样,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不仅没有发挥出来,而且教师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

很明显,这两种形式的课程教学模式都有弊端,绝对主导的课程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教育功能,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层次性、主动性与学习的个性化;在绝对主体的课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帮助和指导不到位,在学生还不会走的时候让学生跑,必然会导致看着热闹、实质不牢的结果。

2.教学中物流行业信息化程度低

物流管理专业所培养的高职学生能了解物流系统设计方法,熟悉现代物流运作流程,并能处理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业务,有运用计算机进行物流信息收集、处理、管理的能力,并能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简单的维护;具有对物流作业进行现场组织管理的能力和对现代物流设备的操作能力。在目前的专业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还不能充分满足物流专业教学的要求。比如日常教学中,用来展示理论知识的多媒体技术很普遍,但与物流行业相关的信息技术条形码技术覆盖率低、信息管理软件的使用率也很低。尽管目前对于物流行业来说,有以下软件可以帮助现代物流管理,如物流系统集成软件、制造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供货商管理库存系统(VMI)、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等,但是在目前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的,却是少之又少。

3.物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效率低、存在“换汤不换药”的现象

当前,在软硬件设施有保障的情况下,有些教师已经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比如,创设问题情境,插入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等等。但是信息技术的使用却多停留于“形式”,并没有体现出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给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带来的专业性质的改变,也就更谈不上新型学习环境的形成了。换汤不换药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常常只顾用多媒体技术一路“点击”,缺乏专业性,不仅会影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及时交流,大多数学生往往在“多信息、大容量”的轰击下反而对专业性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没有任何帮助,也就根本谈不上進行有意义的学习。

四、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高职课程的整合策略

1.转变教师观念,树立信息化意识

信息技术运用于高职教育,根本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成为学习者自主学习、资源获取、认识与探索的工具,同时对师生关系、师生心理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融入高职物流管理教学更加凸显学习者的主体性及中心地位。因此,教师要牢固树立信息化意识,努力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增强信息技术的情感意识,实践中坚持三个结合:“自觉能动性与政策激励性”、“自学为主与争取学校培训为辅”、“自主开发与资源共享”相结合。教师只有牢固树立信息化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提高信息技术的选择获取、开发、整合与应用能力。

2.融合信息技术的高职物流管理教材建设

高职物流管理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教材建设要适应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要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内容设置要做到“3个面向”,即“面向专业、面向学生、面向科技”。面向科技,即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材体系中。首先,将信息技术纳入教材内容体系。以其中一门基础理论模块为例,内容可包括运输管理理论教学、运输路线优化与第三方物流软件应用,共计64学时,除了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理论教学外,其中软件应用为l2学时,结合教学内容安排学生上机实训;其次,以物流管理精品课程为平台,构建立体化的内容体系。包括电子版、网络版、静态版、动态版内容体系。

3.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建构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有助于构建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相得益彰、优劣互补的课堂结构。实践证明,在高职教学中,有效的多媒体教学能够使学生保持持续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且每堂课可增加10%~20%的信息增量。但是,多媒体只能定位为辅助教学,重点用来帮助教师讲清楚用其它方法不能很好讲清的问题;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内容进行形象描述;使最新的信息知识得到更好的展示;但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做到理论教学、知识展现、学生操作有机融合,尽量使课件播放时间控制在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内。

4.通过课内实训、集中实训与技能大赛,提高物流操作技能并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物流管理理论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普遍适用的、可以实现的关键技术——物流技能,成为当代社会探究“第三方利润源泉”的重要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教学深度融合的最佳途径是开展实训与技能大赛,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探索认知工具,用观察、归纳和不断训练的手段来学习物流管理的各项技能,用探索与研究的方法来寻求物流效率与成本问题的正解。

五、结论

信息技术应用于高职教育领域,蕴含着“以人为本”、“学生主体”及“个性化培养”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为实现先进教育理念提供了技术、平台和认知工具;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解放了教育生产力,已经成为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趋势。在高职物流管理教学中,教师应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平台,把现代教育理念融会到教学实践中,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旭升.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文化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李冶,汪洪祥.高职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3).

[4]首珩,陈维克,刘志成.对接信息产业的高职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标准与课程体系构建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17).

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篇4

[提要] 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越发?l繁,不同区域间的货物交换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这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物流产业,并为此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受此大环境的影响,物流管理作为提升服务品质的有效手段,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代物流管理的本质目标是借助全部物流信息功能,加强内部协调控制,从而降低物流服务总成本,在此过程中物流信息技术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本文在对物流信息管理作出简要分析与概述基础上,重点就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管理应用

基金项目:2015~2017年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课题:“一呼百应B2B移动电子商务大数据实时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平台建设”(项目编号:201604010103)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17日

一、物流信息管理概述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物流行业的战略布局越发复杂,并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物流本身作为一种服务行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其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可持续发展。本节主要从涵义与现状两个方面探究了物流信息管理,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涵义。不同国家对物流的理解和定义存在差别,就我国的市场经济布局来看,物流既是让物品流通起来,以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方式满足两地间的供求关系。由此延伸,物流管理就是指对整个物流活动进设计、组织、指挥、协调以及控制,使之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新时代,随着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越发意识到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通过一系列技术融入推动其现代化发展。如果没有物流信息技术的支持,物流产业现代化建设将成为一纸空谈,进而限制了其最终发展层次。综合来讲,物流信息有着十分明显的广泛性、复杂性以及实时性等特征,并随着市场经济变化不断更新,这就奠定了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牵涉到了加工、包装、运输、装卸、存储等多个环节的设计与控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此外,物流信息管理还是一个多方参与的过程,对其提出了较高的质量要求。

(二)现状。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物流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根本性体现,同时还带动了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时至今日,受物流行业的影响,物流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加快,在科技领域引发了剧烈动荡。究其根本,物流信息技术万变不离其宗,即仍以通信、软件以及业务管理为主,现已涵盖了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等,极大程度地改善了物流信息管理环境,对推进企业全面效益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注入背景下,物流信息技术的功能价值越发丰富,其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也越发广泛,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本文以物流产业发展为立足点,着重分析了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并相对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网络时代,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人员工作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服务结构优化,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对其健康持续发展大有裨益。现阶段,常见的物流信息技术包括条码技术、RFID技术、EDI技术以及GPS技术等,其在物流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策略表述如下:

(一)条码技术。条码技术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自动采集、输入单元技术,其一经问世快速在物流管理领域应用普及,极大限度地提升了物流效率及准确率。常规来讲,条码技术实现了信息自动扫描设计,相较于传统键盘录入数据的方式,其工作速率提高了五倍不止,尤其是二维条形码的应用更是承载了数千字符信息,并具有一定的自动纠错能力,因而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力且廉价实用的基础信息技术支持。简单而言,条码技术在物流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物品标识与描述方法,同时相关企业可借助自动识别技术、POS技术、EDI技术等,准确掌握物流产品在供应链上的位置,进而有针对性地做出即时反应。例如,在物流产品的收货仓储环节,工作人员可利用手持终端设备,自动扫描和录入相关数据信息,并根据种类划分归置到指定区域,如遇需求情况时可快速、精准的查询到。如此,既有效降低了人工投入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准确性,同时还满足了用户的即时查询服务需求。

(二)RFID技术。RFID即射频识别技术的英文简称,它是一种基于无线电广播通信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可被应用于各种恶劣环境中。相比于条码、Q码等扫描识别技术,RFID表现出了明显的特性优势,包括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隐蔽性增强以及记忆容量大等。此外,RFID属于非接触式无线通讯技术,可将芯片、点线等封装在塑料壳等容器中,因而可免受污染和腐蚀,环境适应性更强,同时还可利用无线射频读写器任意增加、删除、修改存储信息,操作性及应用性便捷。现实生活中,RFID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物流管理的仓储、运输等环节。以物流运输管理为例,企业可将电子标签嵌装到货物运载设备中,并通过RFID技术对相关车辆进行扫描,进而实现不停车监控,大大提升了配送速度。市场经济环境下,面对越发激烈的物流行业竞争,谁能大幅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就越能获得消费者认可,进而占据竞争主动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

(三)EDI技术。通俗来讲,EDI是一种基于电子数据交换的新型技术,它可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按照协议完成贸易、运输、保险、银行以及海关等行业信息的交换与处理全过程。综合而言,EDI技术最大的特点优势就是实现了信息数据无纸化和标准化,现已普遍应用于物流管理领域。在EDI技术的应用初期,其主要服务于美国企业间的业务贸易,但随着后续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它的技术结构更加纯熟,相对成本投入也降低到了一定水平,使得小型企业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全球物流EDI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其反应能力,同时还有效避免了信息重复,为其核心竞争力提升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但需客观提出的是,互联网EDI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也使得相关企业面临着愈发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此外,电子单证的盛行,也导致物流相关企业缺乏纸质单证,一旦遇到法律纠纷则很难处置。因此,企业不单要充分发挥EDI技术应用的便捷性、高效性,同时也需关注其可能引发的信息安全事故,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方案。

(四)GPS技术。GPS的英文全称是Global Positon System,翻译成中文即为全球定位系统,它同时可实现导航、定位、授时等功能,在物流信息管理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物流管理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商业数据信息都涉及地理位置因素。而GPS与GIS的完美结合,实现了对物流车辆的实时调度与跟踪、最佳运输路线导航等,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全面的查询服务,使之对自己的货物动态有精准的了解。GPS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还为车辆考核提供了必需的信息依据,对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有着显著功效。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企业可以软件工程理论为指导,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结合自身业务发展需求,尽可能发挥GPS/GIS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监控和管理功能。此外,还需逐步丰满大众信息服务页面,通过GIS方式更加形象全面地展示相关数据信息。未来随着科技发展,GPS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还需深入探讨,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其服务功能。

三、结语

总而言之,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十分重要和必要。相信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物流信息技术的功能将越发完善,其在物流管理中的地位越发坚实。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本文作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因此,作者希望业界学者持续关注物流信息技术发展动态,并结合物流管理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应用建议。同时,企业自身也需加强物流信息技术引入与建设,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总结更多有效应用策略,从而改善物流管理环境,从根本上控制总成本投入,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综合竞争力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浅析现代物流与信息网络 篇5

发布时间:2011-6-27信息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网络化的趋势,决定了21世纪将是物流业蓬勃发展的世纪。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快速、优良的顾客服务体系,选取合适的供应商和销售商进行采购和营销,以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建立相应的现代物流体系是这种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石油企业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必然选择。现代物流与信息网络的完美结合,更能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现代物流是企业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效益的第三利润源泉,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加快,现代物流正在成为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世界上一些大的财团和跨国公司纷纷抢滩中国大陆参与物流投资与建设,一方面对加快我国物流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使国内物流竞争更加激烈。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提高物流业的竞争力。

一、现代物流

所谓物流,并非仅仅是把货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传统物流包括:(1)运输功能,(2)储存功能,(3)装卸搬运功能,(4)包装功能,(5)流通加工功能,(6)物流信息加工与处理功能等。以上是普通商务活动中典型的物流作业。在电子商务与网络支持下,现代的物流不但具备以上这些功能。还增加了一些增值性的物流服务。增值性的物流服务包括以下几层含义和内容。

(1)加快反应速度的服务。快速反应已经成为物流发展的动力之一。传统观点和做法将加快反应速度变成单纯对快速运输的一种要求,但在需求方对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它也变成了一种约束,因此必须想其他的办法来提高速度。

(2)降低成本的服务。前期的物流成本高居不下,有些企业根本承受不了。但可以通过采用比较适用,投资比较少的物流技术和设施设备,或推行物流管理技术,如条形码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提高物流的效率和效益,降低物流成本。

(3)延伸服务。向上可以延伸到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可以延伸到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决策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物流系统设计等等。

二、物流信息化

物流,并不仅仅是把货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更重要的是把货物“运动”的信息准确地传递给顾客,而互联网技术恰好为此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概括来讲信息网络是现代物流的生命线,就是因为信息网络时代所造就的电子商务给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特别是这场革命所引致的产业大重组将把现代物流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产业重组的结果,实际上使得社会上的产业只剩下二个行业,一个是实业,包括制造业和物流业。一个是虚业,就是信息业,包括广告、订货、服务、金融、支付和信息处理业等。

信息交互与信息共享是现代物流高效运行的前提,有效的现代物流管理需要有准确的、实时的需求信息、供应信息、控制信息做基础。因此,信息流贯穿于现代物流运作的全过程,既有供应信息,又有需求信息,同时还有供应链及其成员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等。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信息共享的重要性,供应链成员企业间只有做到信息共享,才能使信息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有效降低供应链物流的总成本,实质性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三、信息网络对现代物流的作用

随着网络电子商务的发展,商品的交易时间已经可以达到马克思所言的“等于零或者趋近于零”的境界,电子商务使商品交易发生了巨大的革命,不仅时间缩短,交易速度加快,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商业交易的交易成本。

1、用网络解决“物流商务”。网上提供物流信息资源、物流手续网上办、网上供需衔接、网上物流协议、网上配货等等。

2、在网上实现物流管理。用网络实现远程数据交换,用网络指挥和调度物流,优化物流及配送线路。

3、用网络解决设备广告,设备展览会,网上交易,网上结算。

4、用网络支撑、优化、改造、提升物流实体。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现代物流的支撑远不止这此,从发展看,一些新的概念、新的业务模式因信息技术的支持而孕育出来。例如“虚拟”概念的引入,产生了“虚拟仓库”、“虚拟仓储”,对它们含义,我的理解这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上的所谓“仓库系统”。一个现代的大型物流企业,不一定自己有多少运输工具,多少仓库面积和设施,但一定要有一批高素质员工、一套按现代观念对物流管理的软件和相对齐备的网络信息硬件设施。它就可以利用经济杠杆和有效的协议来调度各种需要的物流设施,完成对客户的各种承诺。可以设想,今后现代物流企业,在库房、场地、运力等基础设施上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减少基建投资,但必须拥有一套先进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和可靠的通讯网络系统。从而使大型现代物流(服务)企业的投资大幅度减少,但其服务的能力、效率和质量却大大提高,效益也会同比增长。

四、如何用网络优化物流

随着网络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中介作为一种工具被引入了生产、交换和消费中,人类进入了电子商务时代。由于电子工具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使交易各方的时空距离几乎为零,有利地促进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这“三流”的有机结合。对于某些可以通过网络传输的商品和服务,甚至可以做到“三流”的同步处理。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给全球物流带来了新的发展,使物流具备了一系列新点:1.信息化,2.自动化,3网络化4.智能化。

用网络优化物流。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大大提高物流效率,而且可以通过这一优化和提升使物流成本降低、利润增加,而改变它的传统形象,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依靠信息技术提升现代物流管理水平

近年来物流行业取得了飞速发展,这不仅仅是由于经济发展所促进的,还与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配送中心如果没有计算机管理,没有畅通的信息网络系统,是绝对做不到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的。如海福公司,它承担着IBM、美能达、华为、联想、NEC、LG、三星十多家电子企业的物流业务,配送品种五花八门,涉内涉外手续繁多,且对配件、料件的配送正确性及时间性要求非常高,不得有丝毫差错,靠什么保证?当然靠一套完整可靠的、建立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基础上的业务管理软件系统、再加上全体员工的认真负责。德国的森克国际公司是一个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跨国公司,他们的一份材料上介绍:我们承担着许多国家企业的运输任务,货物价值从几万美金到几百美金,运输条件有防震、恒温、无菌等要求的、有的要求特殊包装,还有的客户订货后要求我们监督包括所订设备不同部分在不同工厂甚至不同国家制造,使之能按进度完工并运到总装厂。工作这么复杂、要求这么严格,缺乏高级信息网络或者高素质的人才均不可能完成。可以看出,要使对用户承诺的各项高标准的服务能圆满完成,必须有很好的网络系统。

六、建立科学的物流信息网络系统一套有效的、先进的、科学的信息网络系统,对保证企业对客户各项服务承诺的实现,是非常

现代物流信息管理技术 篇6

制造过程及其所涉及的硬件(包括人员、生产设备、材料、能源和各种辅助装置)以及有关的软件(包括制造理论、制造工艺、制造方法和制造信息等),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制造系统。

国际生产工程研究学会CIRP 的定义:“制造系统是制造业中形成制造生产的有机整体,在机电工程生产中,制造系统具有设计、生产、发运和销售的一体化功能”。制造技术则是按照人们所需的目的,运用知识和技能,利用客观物质工具,使原材料转变为产品的技术总称。也可以说是完成制造活动所需的一切手段的总和。是将原材料和其它生产要素经济合理地转化为可直接使用的具有高附加值的成品/半成品和技术服务的技术群。

世界自由贸易体制进一步完善;全球交通运输进一步完善;全球通讯网络建立;国际经济合作与交往日益紧密。用户或市场对产品的要求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

交货期短(T:Time to Marker)

质量优良(Q: Good Quality)

价格低廉(C: Low Cost)

服务优良(S: Sigh Service)

环境清洁(E: Clean Environment)

知识创新(K: Knowledge Creation

未来制造业的特征

 1)满足顾客的个性需求

 2)工艺、设备和工厂的可重构性

 3)人力资源是未来企业资源的核心要素

 4)制造企业全球化特征

 5)虚拟企业和团队能力建设

 6)企业文化氛围的形成和创新

 7)本土化是21世纪企业的重要特征

什么是先进制造技术

现代物流信息管理技术 篇7

现代化物流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物流信息技术, 它指的是在物流作业各个环节当中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物流运作。物流信息技术是一套完整的技术, 包括采集数据的条形码技术 (Bar Code) , 物流自动定位的GPS定位技术 (GPS)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EDI) 、射频识别技术 (RFI) 等等。

二、现代化商场仓储管理

现代化商场仓储管理包括这样几个基本活动:货品入库前进行检验、货品的装载、货品的运输、货品的搬卸、货品的仓储和货品的配送。

传统的仓储管理模式以及仓储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商场仓储管理的要求, 日益剧增的配货需求正在倒逼商场仓储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的改革。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步在商场仓储管理中得到了应用, 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物流信息技术实现商场仓储管理的现代化将成为仓储仓储管理的必然趋势。

三、现代化商场仓储管理中应用物流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现代化商场仓储管理中应用物流信息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对商场仓储管理的可控性进行了保障;二是对商场仓储管理的安全性进行了保障;三是让商场仓储管理更富有个性化及柔性化。

1. 对商场仓储管理的可控性进行了保障

商场仓储的管理有着非常严格的日程安排, 在这种背景下更需要对仓储物流进行可控性的管理, 以此保证仓储物流的通畅性, 确保所需的货物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指定的仓储现场。

商场仓储管理当中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物流的实时跟踪”、“库存与仓储管理控制”、“调度配送优化”, 为商场可控性的仓储物流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技术保障。例如, 在仓储管理当中通过物流的实时跟踪技术对装载有货物的车辆、船舶等进行实时的跟踪记录, 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物流运营当中商品的物流现状透明度, 对相关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仓储方面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接收到A物品, 对A物品的物流运营情况进行查询, 更加物流信息的更新情况就能够很快的找到物流问题的根源。

2. 对商场仓储管理的安全性进行了保障

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商场仓储管理的安全性。在物流信息技术当中, 先进的搬运技术、包装技术、实时物流跟踪技术以及仓储技术不仅确保了物品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仓储现场, 而且由大批量的物品物流信息、仓储信息等相关信息组成的检测性大数据为不同物品物流体系的确定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基础, 在很大程度上为物流经营活动的合理控制以及合理调节提供了预警性方案, 一旦有紧急的情况发生, 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便会给出紧急处理方案, 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确保了商场仓储管理的安全性。

3. 让商场仓储管理更富有个性化及柔性化

商场各类商品出入库时段、仓库分布、目标客户需求等呈多样化的特点, 要求商场仓储管理的柔性化和个性化。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中物流实时跟踪、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和配送调度优化等技术, 以及网络化的物流协同工作信息平台将为商场物流及仓储管理的柔性化和个性化管理提供技术基础。

四、物流信息技术在现代化商场仓储管理中应用实例

现代化商场仓储管理包括这样几个基本活动:货品入库前进行检验、货品的装载、货品的运输、货品的搬卸、货品的仓储和货品的配送。物流信息技术在现代化商场仓储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 电子数据交换 (EDI) 技术在现代化商场仓储管理中的应用

EDI是英文单词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缩写, 它指的是一种行政事务处理, 依据公认标准, 对事务进行结构化的处理, 这种处理通过计算机以及通信网络实现了商业文件的自动传递与自动处理, 常见的电子数据交换 (EDI) 技术有国际贸易当中出现的采购订单、提货单、装箱单等数据的交换。

在现代化的商场仓储管理当中电子数据交换 (EDI) 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这种技术Wie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搭建了互动交流的平台, 通过EDI的自我描述性以及可延伸性实现了企业之间电子通讯文件的自动传送、处理以及储存。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在现代化商场仓储管理当中的应用使得资讯的搜索更加的精准快捷。

2. 条形码技术在现代化商场仓储管理中的应用

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能够见到物品包装上条形码, 这种条形码由一组平行相邻且宽度不一的条与空组成, 它代表数字以及字母信息。条形码的信息需要特殊的扫描装置以及译码装罩进行处理。在对条形码进行扫描时, 通过光电转换实现条形码中的条与空的宽度所对应的信号进行电信号转换, 同时对信号进行进一步的放大。放大后的电信号通过译码器进行处理, 计算机便可识别这些信号。

五、小结

总而言之, 在现代化商场仓储管理的建设当中, 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物流信息技术, 进一步建立健全商场仓储管理的物流配送体系, 真正实现传统的商场仓储管理向信息化的商场仓储管理的转变, 结合流通企业物流上下游环节来实现整个商场仓储管理现代化的共赢。

参考文献

[1]沙尔旦尔·帕尔哈提.物流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的影响--以新疆企业为例.新疆大学, 2011 (09) .

[2]张教赟.浅谈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管理观察, 2010 (01) .

现代物流信息管理技术 篇8

关键词 信息管理 物流信息技术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属于交叉学科,我校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中,结合西部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确定了信息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为制造业信息化方向和物流信息化方向,将人才培养目标行业化,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当前物流业的行业地位在广西区域经济中越来越显突出,物流发展面临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泛珠”三角区域的开发与合作、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等四大机遇,物流信息化人才需求量增大。因此面向物流领域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已成为我校“立足广西,服务区域经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物流信息技术”是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课程以物流信息技术的功能即在物流作业过程中信息的收集与传输、存储与处理、定位与追踪为主线,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为核心,系统介绍条码技术、RFID技术、EDI技术、GPS、GIS技术等理论基础知识、实现原理、功能构成、解决方案及其应用,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型、应用型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物流信息管理素质,使学生掌握物流信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熟悉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具备规划、设计、开发和运用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1 信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物流信息技术课程通常包括和物流业务活动相关的一些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课程教学具有一定挑战性,常见的问题如下:

(1)教学内容重复,更新较慢。课程部分章节内容与信息管理类专业的其他课程(如:管理信息系统)存在重复编排的现象,致使教学内容重复讲授,学生上课缺乏积极性,不便于掌握较新的知识。此外,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更新较慢,现有的教材理论知识体系已经落后于物流企业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差,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不足。

(2)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基本上沿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缺乏物流技术类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动手实践环节的培养。教师虽然在部分章节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受困于缺乏物流企业第一线的资料,导致多媒体教学也只是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课程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没有充分确立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导致大多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课程教学方式简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考核方式片面。考核方式主要是依靠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少考虑考核方式如何有益于教学,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生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体,大都附和重复、疲惫应付、无创意地接受。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导致学生的动手技能缺乏,不知如何將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践中去。

(4)实践教学设备匮乏。由于实验室经费有限,RFID设备、手持式条码扫描仪、固定式条码扫描仪等物流信息技术实验室设备采购数量很少,不能满足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需要。实践教学设备的匮乏是导致学生实践环节薄弱、动手能力差、对理论知识理解不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2 信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

2.1 改进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突出条形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射频技术(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运输系统(ITS)等技术的应用性,演示合理运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方法,加大多媒体光盘内容的比例,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多的多媒体内容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应该充分利用各种专业论坛、搜索引擎文库、专业数据库等多种途径获得物流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补充到课堂教学中,大胆使用最新技术文章和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物流信息技术发展前沿趋势的相关文章。

2.2 改进教学方式与手段

结合学生的专业基础与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等。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主,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通过一系列具体案例的讨论与思考,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的学习氛围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分小组形式进行案例讨论,每个小组须形成一个统一意见,这就培养了学生有理有据地以自己的观点说服别人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

2.3 改进考核方式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添一些新的考核方式,比如小论文写作方式等。小论文写作是一种很好的考核方式。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各种专业论坛、搜索引擎文库、图书馆数据库等获得物流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专业文献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通过论文写作的方式使专业知识进一步 “内在化”,该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改进实践教学模式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的理论转换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场所。在经费有限的前提下,应尽量建设经济实用的实验室,提高学校物流信息技术设备利用率,降低采购和维护保养成本。另外还可以租赁物流企业设备进行实践教学,将实习地点从学校向物流企业第一线倾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3 结语

本文基于信息管理类课程教学任务与要求,分析了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实践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通过教学改革有效提高学生的技能,这不但是社会、企业对人才最真实的要求,而且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下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无疑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基金项目: 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1JGA081)“面向广西区域经济的信息管理类本科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姜显亮.提高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2] 王道平,王煦.现代物流信息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颜单实验幼儿园绩效考核细则下一篇:女警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