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优化探讨

2024-10-13

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优化探讨(共9篇)

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优化探讨 篇1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优化探讨

作者:蒋晶

来源:《财会通讯》2013年第05期

一、引言

对于任何一个现代经济体而言,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不仅仅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成本的高低,还直接关乎该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在国际上早已将一个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作为衡量该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就我国而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是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物流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不仅没有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现代物流公司,并且对物流企业管理的理论研究落后,在物流规划、物流企业管理、合理化运输、物流信息系统等方面与世界一流的物流公司相比(FedEx等)比仍有较大差距。对于一个优秀的企业而言,高效的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物流企业而言也是如此。财务管理不仅贯穿物流企业管理的始终,还影响着“第三利润”的形成。基于此,一个完善的财务支撑体系对构建和提升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从这一背景出发,从财务的视角来优化物流企业的资源的配置,提升其综合管理效能,以帮助我国物流企业实现发展壮大的目标、从而使我国逐步实现物流现代化的目标,二、文献综述

有关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著作较为丰富,从战略和系统研究的代表观点是:James C.Van Horne所著的《财务管理基础》中以企业管理的角度,结合企业发展的目标,从投资、融资和资产管理三个方面阐述了财务管理的定义,介绍了资本预算的方法和进行财务分析的工具。而在汤谷良主编的《高级财务管理》中,将财务管理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把企业发展的战略与财务管理相结合,提出了财务战略管理的思想。

在物流企业管理上,汝宜红(2005)从物流管理基础理论入手,系统的论述了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管理的思想、从项目管理、概念,物流管理的演变和发展趋势,现代物流管理的方法。物流着重资源管理、质量管理、服务管理和成本管理的角度分析了物流管理的内容。张大成(2005)从管理的角度,以物流企业为主体,分别从企业管理的基本要素、基本职能、基本模式等方面系统的阐述了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

有关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专门研究较少,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费连才(2006)以实际案例为依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思路,就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依次分为事前预测、事中跟踪和事后反馈三大板块。支燕(2006)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按照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在逻辑规律安排,介绍了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主要有物流企业财务报表的解读,收益与风险研究,物流企业资本预算的方法以及物流企业短期理财。

三、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信息化与系统化的财务理念 一方面,缺乏总体的财务管控,使得整个企业的管理都处于粗放的发展模式。由于物流企业组织结构的在空间上具有极大的分散性,这与财务管理的集中性要求有着天然的冲突,如果没有科学有效的财务集中管束,这势必造成企业经营的粗放化。另一方面,正是由于组织结构在空间上的分散性,这极大增加对整个企业的财务监督管理,进而使得在总体上很难形成财务核算体系,也难以现实和国际物流会计接轨。

(二)财务信息系统与物流业务系统的兼容处理 随着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物流业务处理方面已经基本上实现的数字化,但是在这一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往往将着眼点放置于经营业务维度,而忽视了财务信息的要求。例如,由于物流企业业务的特殊性,基层业务员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承担财务的职责,由于其本身财务素质能力有限,使得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极其容易发生。

(三)物流企业存在天然的融资瓶颈 由于物流企业的核心资产是其网络和渠道,缺乏大量的固定资产,这使得其从金融部门获得资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加之物流企业属于国民经济基础行业,投资回收期较长,也很难获得各种社会投资资本的青睐。

四、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一)经济环境因素 经济全球化和资本流动的国际化决定了物流企业的业务触角已经延伸到全球的各个角落,意味着经济资源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这使得物流企业需要面临全球化的竞争,同时也享受着全球化带来的红利。因此,传统的财务管理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需要对财务系统进行整合。

(二)政治环境因素 政府对产业的支持和抑制决定了整个产业的发展状态,就现目前而言,我国政府实施的是振兴物流业的产业政策,并配之以众多扶持措施,这对物流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也为物流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效能提供了难得机遇。

(三)金融环境因素 金融市场是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直接场所,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资金供给的增加和金融创新力度的增强,这为物流企业的筹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振兴物流业发展战略,也为物流企业争取资本市场支持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五、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优化对策

(一)宏观维度的框架布局 首先,政府需要实施一系列扶持政策缓解物流企业的融资困难,降低经营负担,帮助其做大做强。在十二五规划中,振兴物流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扶持现代物流企业发展,降低其经营负担是十分必要的。具体而言,应该从两个维度来考量。一方面,加大对其投入支持。从信贷优先投放、政府财政补贴、政府财政贴息方面来鼓励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物流企业;而另一方面,由于物流行业行

业特点是一体化,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因此,对其的宏观政策的支持必须以其行业特点为基础,统筹相关政策,特别是加快推进物流业营业税改革试点。其次,物流企业应该结合当前的发展阶段来确立自身的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目标不仅仅决定了整个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向,还受到物流企业本身的业务特点的制约。因此,在确定整体目标时需要树立实现价值“双大”(用户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成本“双小”(用户成本最小化、企业成本最小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同时由于物流企业一体化的特点,对物流企业成本的控制不能仅仅着眼于某一部分的成本控制,而是要树立整体管控的思维,即要求综合成本最低。例如在物流仓库的投资上,不仅仅要考虑仓库的相关成本,还需要考虑整个物流链的上的其他成本(增加或减少的运输成本,客户的流失成本等)。

(二)微观层面的改进策略 主要包括:

(1)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由于物流企业组织结构的在空间上具有极大的分散性,只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才能有效的掌控企业的经营轨迹,优化资源的配置。总体要求是要将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于一体,严格控制和科学考核相结合。一方面,需要在树立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的基础上,逐步分析预算指标,明确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的目标和责任,并配之以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也迎来了高速增长期,企业的实际发展很容易出乎预算的规定。因此,在全面预算的管理中,需要坚持目标设定的原则性和执行考核的灵活性。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管理的严肃性,也能保持组织的灵活性,从而更好的适应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2)提升综合的筹资能力。在科学的资金预测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战略规划和资金成本控制的相关目标,综合运用各种筹资渠道,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一般而言,企业都会运用银行贷款融资,这是当前物流企业的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但立足于长远,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这不仅能提升企业本身的知名度,还能增强其对银行贷款的融资能力。从日常经营的角度而言,笔者建议可以多使用预收账款的模式进行融资。虽然物流企业是服务提供商,但是其经营有着和产品提供商一样的稳定性,对于大型客户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的客户,可以考虑向其收取一定比例的预收款(当然物流企业也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这不仅能增强业务的稳固性还能有效的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降低相关成本。

(3)实行财务集中管理,业务分级负责的“双模式”。由于物流企业的业务面广、数量巨大,这使得其经营模式是向下倾沉的。这势必带来财务风险。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实施财务集中管理的模式。即在保持业务模式不变的基础上,将财务管理的权限相对集中,通过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方案、资金集中管理方案、全面预算管理方案、责任成本管理方案、完整的财务分析方案、财务人员委派方案,达到对公司经营状况、资金状况的全过程监控,从而妥善处理好母公司与下属公司之间的财务管理关系,处理好统一性与自主性、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做到既能灵活地集中财力,保证生产重点的需要,又有利于调动下属公司的积极性。

(4)推动财务信息化与业务信息化的融合。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往往将注意力放在提升业务效能方面,忽视的财务维度的考虑。因此,在以后的更新和升级的过程中需要特

别关注财务信息系统与业务体系的整合。具体而言,一方面,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财务人员参与,要考虑财务部门的相关述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物流企业目前还存于快速发展期,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投资还相当旺盛,因此,需要将网络财务逐步融入到企业的资源规划系统中,只有如此才能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率,进而提升整个企业的盈利水平。参考文献:

[1]郑军:《大物流背景下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化》,《商业时代》2012年第31期。(编辑 杜 昌)

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优化探讨 篇2

现代物流的崛起, 已经成为第三产业的一个核心增长行业, 我国的物流产业相对来说起步较晚, 对财务管理来说, 相关体制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 这些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 同时也严重的制约着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在我国物流业二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 已经在慢慢地培育一批优秀的物流专家和企业家, 物流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的上升中, 但是目前, 在我们国家的现代物流企业中, 还是有很多的企业不重视财务管理在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没有充分的发挥财务管理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一、物流企业与财务管理的相关介绍

(一) 物流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动力

物流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她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产业。在国际上, 物流发展水平的高低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综合国力的高低。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经济组织, 按照现代物流企业从事活动的范围划分, 可以将其分成两类:第一类主要是从活动中去赚取利润, 经营活动表现为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 它是专业化的来进行各种与商品流通相关的经济活动。而第二类主要目的是适应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倾向, 它不是为了去从事专门的商品流通, 所以在企业内部开发出了一条自身物流活动的供应链和物流作业系统。作为是一个刚兴起不久的服务产业, 这些年的发展速度还算可以, 它的行业规模以及行业数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地上升。现代物流业在国际上已经成为经促使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动力。

(二) 财务管理在物流企业中的目的

物流企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企业, 它既不属于生产领域, 也不属于消费领域, 它是一种专门从事商品流通方式的企业, 根据市场供需之间的情况, 有计划的进行购销和储运等一系列活动, 活动的目的是要使得社会的生产与再生产能够正常的进行, 同时可以大大降低用户生产的产品从生产到进入市场的成本, 这样可以使得在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去最小化的降低用户的成本。

而物流企业自身的经营目标上, 则是最大化自身企业价值的同时, 最小化自身的运营成本, 从而获取利润, 维持正常运转和发展。那么为了实现这个管理目标, 就得充分考虑到货币资金的使用价值, 为自己筹划相应长短期计划, 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并降低资金使用风险, 这样就必须做好财务管理活动。

财务管理活动在物流企业中的管理活动可以分为三类:事前的财务规划, 事中进行的财务控制以及在事后的反馈活动。而在事前的财务规划中, 包括了相关的财务预测及预算决策, 事中进行的财务则包括对成本的管理和对预算施行的管理。事后的反馈活动则包括了报表的编制和财务的分析, 评价财务管理在具体实行过程的效果。一个物流企业若想要提高自己的经营效益, 就必须去具备有高水准的财务管理能力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这样才可以对企业的财务业绩进行一个准备的评判。

二、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分析

虽然物流企业这些年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与国际上的其他企业相比较, 我国的物流业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服务水平上和服务质量上都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 资金的缺乏及在融资方面的障碍

如果想要同国内外的同行进行竞争, 那么就必须采取转型措施。改变传统的物流经营模式, 改变规模小和本土化的经营现状, 向着大型化以及国际化进行转变。但是要成功的进行转型, 大量的资金支撑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当前我们国家的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经济效益不理想和信用不足这些问题, 如果是单看自身的力量来筹集所需要的大规模资金是很困难的, 虽然有些已经在寻求独立的和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但是银行等信贷金融机构对于贷款的限制条件很多, 审核及资金的发放所需要的时间长, 同时融资成本也很高。

而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上长期缺乏, 中介机构不健全的缺乏, 使得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都不足。要解决这样的困境, 急需政府的支持, 需要政府的政策保证, 从而为融资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 缺乏对资金的管理利用能力

我们知道要解决物流企业的资金问题, 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起着关键的作用, 而对于物流企业本身的经营特点来说, 获得金融机构的投资或支持是有一定困难的, 即使可以获得银行的贷款, 所要承受的融资费用和风险都很高, 这大大的增加了物流企业在融资方面的成本。而在资金的利用上, 由于存在着自身规模不足, 面临的风险大的问题, 财务管理人员总会倾向于尽快的将资金回收过来, 因此在资金利用方面, 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短期性和过于追求眼前利益的局面, 从而忽视对自身规模的扩大化和长远利益。

资金管理方式的松散以及落后也是一直困扰着物流企业发展的普遍问题, 而这样就会出现诸如资金的盲目使用和重复投资等问题。当前, 物流企业在资金的储备上普遍面临的是资金的不足, 这就使得资金周转起来非常困难, 而资金管理方式的落后使得这个问题更加复杂, 有些集团的下属企业中可能会存在有多余的资金, 而有的却明显的资金不足, 另有一种是明明资金够用, 但是出于其他的目的去向母公司要资金, 这种局面无形中就加深了企业在整体的资金运作上的负担和经营风险水平, 严重影响资金的统筹使用, 影响企业未来整体效益水平。

(三) 财务监管方面力度不够

由于物流企业经营的特点, 特别是大型的物流企业, 都是跨地区经营, 下属机构会存在机构庞大和组织结构复杂等问题。集团企业对于下属公司的财务管理活动以及相应的财务监督体制和力度都不足, 制度难以落实下来, 而既能算账又懂管理的财务管理人员屈指可数, 这样的话, 会计基础工作就会存在工作薄弱及财务核算的不规范等问题。

其次, 对于物流企业的财务监管, 大多还是停留在事后监控的方式上, 对于事前的规划和事中监督的比较缺乏, 导致无法及时纠正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 财务信息弄虚作假

当前, 我国物流企业采集财务信息的手段仍然很落后, 这样导致难以实时追踪财务信息。财务信息基本上依赖于财务人员的报告, 而企业的财会人员由于受到个人业务能力及利益方面等影响, 可能会做出不同程度的虚假信息。使得企业管理者无法了解到企业真实实际经营情况。

三、针对财务管理优化的相关建议

(一) 寻求多种融资方式

企业筹资的方式有很多种, 可以采取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式, 也可以去向银行等金融部门申请贷款, 但是每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条件要求, 这些风险的大小和融资要求都不一样, 这个时候, 企业可以从自身实力和发展状况出发, 为了降低融资的风险和成本, 来选择一种最适合的融资手段。同时也可以去拓展和开发一些新的融资方式, 可以考虑去引进外部资金以及寻求国外的资金投入, 利用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 来为物流企业注入相对充足的资金, 以方便企业进行转型。

证监会应当适当放宽对物流企业的融资审批门槛, 鼓励扶持经营管理好和有潜力的物流企业上市融资。相关金融机构, 尤其是政策性的银行, 应当积极的调整信贷的结构, 以支持物流企业的发展。国家也可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以提供政策性的支持手段。

(二) 完善资金管理水平, 提高资金利用率

要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使用效果。必须合理的使资金来源和使用方式得到配合。要准确的预测资金的回收时间。然后合理地分配资金,

完善财务管理活动的运行原则, 评估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 以降低投资风险, 把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以及反馈控制结合起来。

(三) 加强监管水平

从物流企业的特点出发, 合理优化财务机构完善财务管理体制, 在各单位内部设立会计监督管理制度。加大对下属分支机构的内控水平, 使得企业的会计行为得到规范, 同时应当进行科学学的预算, 使企业将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等手段结合起来。

(四) 培养高素质的物流企业财务人员

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不断的提供给财务人员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同时还要设置奖惩分明政策, 吸引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加入, 同时在计算机使用能力和统计分析判断能力上要加大培养。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从而使得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韩蓉.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 2011 (7)

[2]段理慧.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J].大众商, 2009 (7)

[3]徐维维.物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交通财, 2010 (1)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困境之探讨 篇3

【关键词】物流;逆物流;电子商務;体制

一、目前企业物流的主要困难

企业物流与物流企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企业物流涉及到所有经营性质企业的物品流动。在企业解决自身物流难点的同时,也催生了很多物流企业的迅速发展。无论是企业本身还是局限于物流企业来谈,中国物品的快速交换需要一个强大的流通网络才可以完成。

基于地方政府对于铁路、公路、高速公路、快速轨道的建设是企业物流的根本。在此基础,受到人力成本、流通总成本的共同影响,使得我国企业在产品流通方面存在几大比较大的问题:一是流通成本过高,二是流通环节过于繁杂,三是流通效率自然低下。

企业在物流成本的控制上,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是物品流通渠道是否有效,企业在选择物品流通渠道时应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根据企业求的最大发展利益进行考虑。在企业没有能力自建流通网络时,应积极采取与物流公司的紧密合作,在运输线路以及运输成本上,需要双方根据市场规则来制定。

限于外资物流的强大背景,企业物流在选择物流企业时会考虑外资企业,不过这不一定符合刚刚起步的企业,外资企业的物流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比较高,收费也就较高,这无形中增加处于起步阶段中的企业成本,因此,选择物流企业作为合作者的时候,需要考虑是的企业本身的承受能力,是否能够最大消毒的节约成本,以为更好的发展预留下空间。而对于中国本土的物流来说,应该尽量的学习外资物流的经验,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以弥补自身因资本的薄弱而造成的不足,应在最大的限度内为本土的更多的中小企业赢得发展机遇提供优质的可靠的物流服务。

二、逆物流管理要点

退货是企业遇到的麻烦之一,在企业发展初期必须考虑退货成本,努力控制退货率,以求的客户信任和长期发展。在不同商务领域的退货率是不同的,在企业追求最小退货率的同时,应该着重考虑所退货物的问题出在哪,考虑如何改进同客户的关系,以及如何维护第一次合作的客户的退货。缺乏统一的诚信管理体制,将使企业无法发展起来,逆物流的管理要点应该作为明细提出并分解到各个部门加以严格实施。重视逆物流将使企业赢得尊重,使得发展空间更大。

减小逆物流造成的损失,需要企业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体系,遵循行业国家标准,使得消费者在退货时能够选择其他适合的产品作为替代。同时也为企业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第三方的平台及时发布企业信息,发布所退物品的存量和质量标准,将有助于企业成为一个开放的企业,是减小逆物流的主要策略。在第三方平台,将有效的利益第三方软件系统平台,对接电子商务,使得消费者在退货时感到不适那么的繁琐,能够体验到企业对消费者的认同和服务意识的强烈。

三、建立信息网络平台

企业信息平台的网络平台的建立是现代企业物流的必须要素,网络平台的建立需要借助IT企业的技术,因此在于IT企业的企业关系中,应该提升为战略性的企业关系,在网络信息平台上,将涉及到企业形象,企业产品,最主要的是企业流通渠道的多样化,市场份额的占有率是企业的重要指标,也反映了企业在某一个时间段内的发展状况。受IT技术的不断更新于发展,企业的网络信息平台会呈现不断发展变化的态势,这有利于企业的物流渠道的更加畅通,有利于企业在自身形象的广泛传播上处于时代前沿。同时,由于信息平台广泛传播,企业之间的横向竞争愈来愈激烈,这就要求企业在追求物流成本的整体控制下,提升企业形象,提升产品质量,提升服务质量。

另一方面,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将直接客观的反应企业的物品价格变动区间,是消费者最直观的可视自由平台,对于消费者选取合意的物品有着极大的购买欲望的吸引力。所有消费者的汇总是企业的重要数据,通过对数据库的彻底有效的分析,可以为企业的物流的高速发展提供最为直接客观的数据分析,将大大降低企业的不要的物流开支,企业通过对数据的比对,来研究最为客观有效的销售渠道,物流因素的直接控制,使得企业发展有所突破。

四、物流管理柔性化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需求由大批量、标准化转变为小批量、个性化、快速化。企业需要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量体裁衣”,生产也由传统的大规模、机械化转变为以时间成本为基础的弹性方式,整个生产作业过程呈现出柔性化的特征。

与之相适应,物流管理也需由刚性化过渡到柔性化。在物流配送的商品种类上,应突破传统的经营方式,适当拓展原先有限的业务范围,根据客户的具体定制要求进行配送,使物流品种灵活多样。在配送时间上,以高效的信息网和方便快捷的配送网为基础,做到快速反应、敏捷配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为用户提供适宜的物流解决方案。

网络营销之所以目前的发展遇到障碍,是因为有一道很不容易绕过的“槛”,那就是物流。目前,网上支付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物流(送货)问题不解决,即使追捧者再多,也不可能有大的发展。大规模的网络营销必须有高效率的物流系统作支撑,否则,它通过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下来的成本,将消耗在物流上,无法直接反馈给消费者,从而无法凸显网络营销的优势。可以相信,未来网上购物的送货将更多地由具备良好物流条件的企业如专业物流企业、连锁店、速递公司等来承担。

因此,加强企业物流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企业走出困境,扭亏增盈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企业降低成本,完善服务,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能力的长远大计。特别虽面临21世纪全球范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强企业物流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张成海,张铎. 供应链管理及其面临的问题. 铁道物资科学管理. 1999.1

[2] 姚建明.蒲云.周国华.赵正佳.多品种供应的多供应商选择模型及分解算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8 vol(40)4:

[3] 唐纳德·沃特斯,《物流管理概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优化探讨 篇4

1物流企业经营现状

我国物流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技术水平上都存在较大差距。从表面上看,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单一,物流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但通过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物流企业缺乏对现代物流深层次的研宄,缺乏成熟的、适合客户需要的经营模式。

2先进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分析

借鉴国外先进物流理论和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结合我国物流业的现状以及物流发展过程中实际情况,推出我国物流企业经营发展的新模式,以期能够为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效益。

2.1物流服务延伸模式。所谓物流服务延伸模式,是指在现有物流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向两端延伸,向客户提供更加完善和全面的物流服务,从而提高物流服务的附加价值,满足客户高层次物流需求的经营模式。如仓储企业利用掌握的货源,通过购买部分车辆或者整合社会车辆从事配送服务;运输企业在完成货物的线路运输之后,根据客户的要求从事货物的临时保管和配送。这种模式对于从事单一功能物流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来说,不仅可以拓展物流服务的范围,而且达到提高物流服务层次的目的。

2.2行业物流服务模式。行业物流服务模式是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在拥有丰富目标行业经验和对客户需求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在某一行业领域内,提供全程或部分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主要特点是将物流服务的对象分为几个特定的行业领域,然后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宄,掌握该行业的物流运作特性,提供具有特色的专业服务。行业物流服务模式集企业的经营理念、业务、管理、人才、资金等各方面优势于一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在国内,行业物流服务是近年来我国物流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服装、家电、医药、书籍、日用品、汽车、电子产品等行业或领域纷纷释放物流需求,极大的丰富了物流市场。

2.3项目物流服务模式。项目物流是指为具体的项目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类需求主要集中在我国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综合性的展会、运动会中,如三峡水电站、秦山核电站、国家体育馆等基建项目以及奥运会、展览会等大宗商品的运输物流服务,实施这种模式的物流企业必须具备丰富的物流运作经验和强大的企业实力。“中外运物流”在项目物流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长期以来,中外运在国内外建设了完善的业务经营网络,在为国内各大外贸公司提供全面运输管理服务的同时,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生产物资实行国际多式联运,同时为我国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和运动会承担物品运输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2.4定制式物流服务模式。定制物流服务是指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某个客户,为该客户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程物流服务模式,涉及到储存、运输、加工、包装、配送、咨询等全部业务,甚至还包括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协调等在内的其他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强调与客户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采用定制式服务模式不仅能保证物流企业有稳定的业务,而且能节省企业的运作成本。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其确定最合适的物流运作方案,以最低的成本提供高效的服务。

2.5物流管理输出模式。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在拓展国内企业市场时,强调自己为客户企业提供物流管理与运作的技术指导,由物流企业接管客户企业的物流设施或者成立合资公司承担物流具体运作任务的服务模式。采用管理输出方式时,可有效减少客户企业内部物流运作与管理人员的抵制,使双方更好的开展合作。采用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时,可以利用客户企业原有设备、网络和人员,大幅减少投资,并迅速获取运作能力,加快相应市场需求的速度。

3对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思考

3.1经营模式是物流模式成功的关键。在物流市场被普遍看作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市场以后,进入物流行业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行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竞争已经由单纯的价格竞争开始走向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的竞争。今后的五至十年,将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物流行业将重新洗牌。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创新而被淘汰出局;那些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企业则会打牢市场根基,确立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通过企业整合、重组,将会在各个地区产生若干家大型的现代物流企业。其中,有的将会成为具有全国性物流网络,能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前面所述的几种经营模式,便是那些具备勇于开拓创新精神和敏锐市场洞察力的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这说明,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成功的经营模式是企业获得盈利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目标就是寻求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只有找到了适合于企业的经营模式,传统储运企业才真正完成了转变。

3.2经营模式是现代物流服务理念的体现。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顾客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企业对于物流服务的准时性、及时性、全面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物流企业针对客户的经营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在提供服务时,要仔细分析客户的需求,了解客户的经营规律,以便提供精确的物流服务。经营模式体现了物流企业的现代物流服务理念,企业在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必须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思考物流合理化问题。

3.3经营模式的选择要结合物流企业的实际。能适用于多个企业,关键是经营模式必须与企业实际相适应。因此,企业在选择经营模式时要注意结合自身优势,对物流市场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同时,依托原有资源,利用现代物流理念来改善企业的经营,使选择的经营模式能够给企业带来最佳的经济效益。

例如,大量中小型采用传统物流手段的物流企业,他们不具备实施项目物流或物流咨询服务的能力,但可以采用加盟连锁或者物流联盟的形式,依托在大型物流企业周围,提供专业性、阶段性的物流服务。它的选择能够促进企业各项工程的运作,也能提高经济增长点,经济增长点也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优化探讨 篇5

2.1 构建采购计划子系统

在物流采购管理平台的构建中,现代企业要进行的第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行采购计划子平台的构建。在物流采购管理中,采购计划是采购工作实施的基础,现代企业进行采购计划子系统的构建,可以将采购的具体内容等进行全面展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构建采购计划子系统需要完成三项内容。第一,在采购计划子系统中,对采购的基本流程和标准进行梳理。有了基本的流程和标准,进行采购计划管理的实效性会得到大大提升。第二,对采购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进行明确。通過这方面内容的明确,采购计划制订中的错误会得到明显的减少。第三,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将采购的所有工作进行逻辑分析和归类。通过此项工作的实施,采购计划子系统的全面性和内容联动性的目标便可以达成。简言之,积极进行采购计划子系统的构建,为管理打好基础,现代企业物流采购管理平台的运用效果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2.2 构建供应商管理子系统

构建供应商管理子系统是物流采购管理平台构建的第二项重要内容。就供应商管理子系统的构建来看,其主要内容也包括三项。第一,供应商的名称、基本信息以及基础特色等,需要在平台中进行统一展示。有了这方面的内容,企业在有采购需要时,可以对比平台展示的基本信息进行供应商的选择,这样,供应商的具体选用会更加科学。第二,在供应商管理子系统中,要加入更新系统。这样可以及时地对供应商的信息进行更新,企业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掌握供应商的变化。第三,在供应商管理子平台的构建中,企业需要对供应商的基础竞争项目以及标准进行明确的恒定,这样可以避免供应商之间出现不正当竞争。简而言之,即利用供应商管理子系统进行供应商的甄别和选择,企业的采购质量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2.3 构建采购物流子系统

在采购物理管理平台的构建中,第三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进行采购物流子系统的建设。采购物流子系统的建设主要由三方面共同组成。第一,货源地的信息系统。现代化企业的发展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较强,所以在货源地进行信息系统的建设,企业物流可以有效地对货源信息进行查询。第二,物流企业信息链系统。物流企业负责货物的运输,其信息链的构建能够在货物运输的过程中,不仅使发货商了解货物动态,收货方也可以了解货物的动态。第三,企业收货信息系统的构建,此系统的建设主要是对到货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总而言之,实现货源地、货物运输和收货地3方面信息系统的建设,整个采购物流子系统的功能将得到完善,其在具体管理中的作用也可以得到发挥。

2.4 构建采购绩效评估子系统

在现代企业物流采购管理平台的构建中,最后一项重要的内容是,进行采购绩效评估子系统的构建。此系统的构建目的主要是,对其他系统的工作进行有效评价,这样可以发现整个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针对问题进行改善。就目前的采购绩效评估子系统的构建来看,一是需要对绩效评价的项目进行基本设定,这样,绩效评估的随意性问题就可以得到避免。二是需要对绩效评估的标准性数据进行构建。有了标准的数据,评估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效果会得到明显的加强。三是需要对评估的体制以及评估的流程进行分析,保证评估的真实性。简言之,采购绩效评估系统是推动采购工作效率性和质量性提升的重要系统,积极进行此系统的建设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可以有效帮助现代企业提升物流采购管理平台的效率。

3 结 语

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部门设置全面,管理标准统一。从目前的企业具体实践来看,物流采购对企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实现物流采购管理平台构建的现实意义十分巨大。本文全面性地探讨现代化企业发展物流采购管理平台的原因和原则,并就构建方案做出分析,现实意义巨大。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锋.有关现代企业物流采购管理平台构建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4).

[2]李翔,叶欧,张鹏伟.基于云计算的印刷企业供应物流信息系统[J].包装工程,2016(21).

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优化探讨 篇6

【摘要】: 本文通过对厦门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分析,以经济学理论和物流基本理论为依据来分析厦门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经济环境,指出它所具有的优势与缺陷所在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所必然要走的一条路,是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产业。

【关键词】:物流 产业 厦门 经济环境

1、厦门物流产业的现状分析

1.1、物流产业的概况

物流涵盖全部社会产品在社会与企业中的运动过程,涵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及全部社会再生产过程,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领域。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看,所有的工农业产品除加工与生长期间外,几乎都处于物流过程之中。以机械产品制造为例,其生产加工时间仅占10%左右,而物流时间占90%,很大一部分成本消耗在了物流过程之中。从社会再生产的流通角度看,凡是转化为商品的工农业产品都需要通过物流实现资源配置。

国民经济各领域的物流经济活动在横向上构成了物流产业。这个产业以铁路、公路、水运、空运,仓储、托运等行业为主体构成,同时还包含商业、物资、供销、粮食、外贸等行业的一些领域,涉及机械、电气化中的物流装备生产行业和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的供应、生产、销售活动中的物流活动。

1.2、厦门市物流业的主要特点

1.2.1、增长迅速,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

2008年,全市完成客运量5182万人次,增长16.6%,客运周转量94.54亿人公里,增长22.7%;货运周转量359.84亿吨公里,增长3.3%;港口货物吞吐量4261万吨,增长25.2%;集装箱吞吐量287.17万标箱,增长23.2%;空港旅客吞吐量突破500万人,达557.64万人,铁路到货发送量1012.78万吨,增长19.3%。物流业在厦门市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2、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运输能力迅速提高

2008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4.65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其中基础设施投资99.19亿元,增长50.1%;在全市投资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投资49.73亿元,增长54.1%。全年共完成港口建设投资12.4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倍,海沧1#、4#、5#、6#、7#、9#号泊位、嵩屿1#、2#、3#号泊位、东渡港区18#泊位、20#泊位、十万吨航道二期、旅游客运码头等项目建设进展加快。海投物流、空港物流、保税区二期工程、建发物流、国贸物流等用于物流园区基础设施的投入达3.57亿元。此外象屿码头、国际货柜、华硕物流、速传物流等物流企业不断增加新的仓储运输设备,大大提高了企业竞争力,一个以海港、空港、信息港“三港”为中心的现代化、立体化、网络化的流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1.3、厦门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1.3.1、物流经济发展状况

按照物流业的统计界定,根据厦门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和2008年相关国民经济资料,到2008年底,全市物流企业共有从业人员10.95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9.1%;拥有资产839.21亿元,实现收入1335.84亿元;交通运输业全年完成增加值79.03亿元,占GDP的比重达8.9%;完成货物运输量3043万吨,客运量5182万人次。虽然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厦门市的现代物流体系已具有一定规模,但离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厦门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仓储配送设施、区域物流合作及物流信息化方面都有了较显著的发展,从而具备了较好的发展物流产业的基础设施条件。为了提高厦门的经济竞争力,发挥厦门作为东南沿海中心(海西龙头)城市的辐射和吸引作用,厦门市政府把发展物流产业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有效地促进了厦门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在口岸进出口贸易物流需求市场方面。厦门已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2009年外贸进出口总值为328亿美元,占福建省的60%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005.27亿元,外商投资企业完成进出口总值203亿美元,私营企业实现62.36亿美元。此外,厦门对台进出口贸易额达28亿美元,台湾成为厦门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厦门作为闽西南五市和闽粤赣十三市区域协作中心城市,通过区域经济协作机制,与其他十二市共同签署了闽粤赣十三市物流合作协议并初步编制了《闽粤赣十三市区域物流合作发展规划》,这为加快推动区域经济的协作融合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也为厦门物流业主动服务和辐射周边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厦门经济多年来保持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保持在1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居福建省第一,已有近80家全球跨国公司在厦落户。厦门的制造业、服务业正处在升级换代和高速发展时期,对外贸易额持续增长。

1.3.2、不断扩大的厦门物流业需求市场

“十五”以来,厦门立足闽西南地区,着力培育物流需求市场和拓展物

流服务腹地,物流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在制造业物流需求市场方面,目前仅厦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达1731家,初步形成了机械、电子、化工产业集群,完成工业总产值2736亿元,外商独资、中外合资等三资企业创造了全市85%以上的工业总产值。其中有全球500强的41家跨国企业投资厦门市72个项目。工业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相关配套服务的物流业快速发展。在商贸业物流需求市场方面,随着新型商业业态建设的推进和新型商业经营模式的导入,物流需求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厦门已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2008年外贸进出口总值为397.8亿美元,占福建省的60%以上。其中厦门对台进出口贸易额达30.5亿美元,台湾成为厦门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1.3.3、快速发展壮大的厦门物流企业

随着厦门物流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物流经营环境的不断改善,众多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纷纷看好厦门物流业的发展,并落户厦门。联邦快递、DHL、TNT、日通、新加坡叶水福、港中旅华贸、中远、中海、中外运、中邮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纷纷来厦投资经营物流业,其成功的经营模式和出色的经营业绩,对促进和推动厦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本地一大批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贸易、商业流通企业等开始向现代物流服务型企业转变。厦门港务、象屿集团、建发、国贸泰达、速传、海投、晋联、华商等物流企业迅速崛起,不但成为厦门市知名的物流企业,而且也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物流企业。自2004年后每年都有6-8家厦门企业上榜入选中国物流百强企业。其中厦门象屿集团位列国内第4位。据不完全统计,厦门市目前拥有物流及相关企业2000余家。

2、现代物流产业经济在厦门的地位和作用

2.1、物流产业经济在厦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为国民经济基础。在国民经济中,物流平台的直接作用是支持现代物流的运作,而现代物流的运作都是服务于国民经济各个产业,所以在这个运作的背后,支持的是厦门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运行。这就是国民经济基础地位的表现。这有一点必须要指出的是,物流平台不仅仅是对物流的运行起到承载和支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支持人的流动平台的一部分,或者是物流和人的流动共用的平台。所以,对于旅游、文化、政治等活动也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整个厦门国民经济的基础。

2.2、厦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10年来,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2009年,我市完成物流业增加值123亿元,对GDP的贡献率已达7.6%左右。目前,物流业已成为继机械、电子、化工后厦门市的又一支柱产业。

3、厦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3.1、物流企业发展不平衡,现代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企业仍集中在公路运输、水上运输、批发餐饮等传统物流行业,“第三方”物流

企业、现代电子商务、专业物流配送经营企业少,科技含量不高,缺乏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手段。

3.2、物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劳动生产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的物流“储运”状态,物流企业信息化、网络化水平低。

3.3、现代物流园区内存在资源重置的问题,管理体制尚不能理顺,如海关监管上存在一、二线重复监管,企业入区退税难等问题,影响功能政策正常发挥。

4、促进厦门现代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随着近几年厦门物流业的迅猛发展,社会物流总额呈现连续增长的态势,物流业已经成为厦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促进现代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加以配合和推进。

4.1、出台相应的财政扶植政策。

物流企业目前属于“高投入、低收益”的行业,为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青岛,天津等城市纷纷出台产业政策和相关的财政扶持政策。为确保厦门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可参照其他城市的做法出台相应的财政扶植政策,以推动厦门市物流产业政策的落实,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实现物流业的整体推进。

4.2、优化行政资源配置,推动现代物流园区各项资源整合根据“现代物流园区”功能政策特点,可优化行政资源配置,推动区域资源整合,推进区域海关与地方海关功能整合,加快整合海关管理资源,努力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和企业运行成本调整,实现“一区多园”优化资源配置,最终实现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产业集聚效应。

4.3、提供有效公共产品,构建共享的信息平台

提供有效公共产品,如推动现有各类的信息化系统整合,推进具备全面保税功能的统一公共平台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促成特殊监管区域海关与口岸海关共享物流信息等,为逐步实现“一次报关(报备),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打下良好的软、硬件基础,为现代物流园区现代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4.4、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集聚,推动现代物流业扩大规模

设立“现代物流企业”发展金,由象屿保税区财政每年拨出部分可支配才力,在预算支出中设立现代物流园区,现代物流企业在现代物流园区内租用仓储用房的,用“现代物流企业发展金”给予补贴,相当于在一定年限内(2年以内为宜)免费提供仓储用房。对积极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并成功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现代物流企业落户现代物流园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招商引资奖”。

4.5、培植和发展本地物流企业

在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与厦门物流产业,保持整个物流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建议通过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方式,扶持一批本地物流企业,努力促成有潜力和有代表性的厦门物流企业(例如象屿集团)上市,打造在海西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本地物流发展商。如:对这些长期在现代物流园区内从事现代物流业的本地物流企业,可在其上市前,采取的按照其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用“现代物流企业发展金”给予一定比例的扶持。

4.6、重视人才,启动人才奖励金。

积极制定政策,创造条件吸引一批具有物流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熟悉现代物流业运作规则,擅长战略规划、营销策划能力的精英加盟到我市物流行业队伍中,提高整个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综合能力。如可在“现代物流企业发展金”中设立人才奖励金项目,对能对现代物流园区现代物流业发展作出有效调研,提出积极对策和建议的人才给予相应的奖励

4.7、积极推进区域物流协作区的建立,拓展经济腹地

厦门位于珠三角和长三角之间,面向台湾,遥望东南亚,北靠闽粤赣广大地区,其前方经济腹地经济发达,两侧经济腹地经济发展较快,后方经济腹地经济发展较慢。后方的闽西龙岩、三明以及江西南昌、新余等地与厦门的经济互补性强。随着闽西南五地市和闽粤赣十三地市区域经济协作的加强和区域内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协作区内与物流相关的企业交互在协作区投资兴业、设点成立公司的现象非常普遍,协作区内产业的分工协作也越来越明晰。这说明区域内物流市场出现了相互包容的趋势,同时,互为腹地的特征也开始显现,这种发展态势必将使彼此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厦门市必须进一步拓展对内对外联接通道,重视和加强区域经济协作和联动发展,不断拓宽港口发展腹地,延伸港口辐射半径,促进海峡西岸形成共生共荣的经济整体。

4.8、加快从低增值业务向高增值业务的转变,大力发展港口经济

港口是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交汇点,随着港口腹地范围的不断扩大,衡量港口区域辐射能力的重点己从地理位置、集疏运条件、装卸及存储服务水平扩大到物流整体水平。未来港口之间的竞争不再是点与点之间的竞争,而是整个物流体系和供应链的竞争。厦门港作为为中国沿海的主枢纽港口,南来北往的航线在厦门港停靠,进行货物的交换,同时可以兼顾对台湾区域的货物分流和聚集,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参考文献:

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优化探讨 篇7

一、我国生产制造企业物流发展现状

制造企业物流是以企业经营为核心的现代物流活动,是具体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它渗透在生产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如图1所示:

我国的生产制造企业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对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工序的改进、加工或组装技术以及加工设备的更新,而与此相关的生产线的设计、设备的布置、物料的存储及流动、对订单的反应、库存控制等方面,却很少受到关注,因而车间在制品、原材料的存量往往会居高不下,这些问题对设备的利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多的连锁反应,造成了不良影响。

企业的物流状况直接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也就是企业的生产运作体系。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生产型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物流运作模式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和改进,但在我国很多生产企业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传统的运营模式不适合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造成很多问题的出现:

不能迅速对客户订单或客户的个性需求做出反应;

供应商管理有缺陷,采购提前期过长;

各部门缺少合作,信息共享程度小,传递速度慢,经常失真;

车间在制品存量过高,库存时高时低;

设备和人员的工作计划不合理,时紧时松,设备和人员出现突发事件。

目前,国内有些企业也引入了发达国家的一些先进管理模式,但却没有起到预期效果。本文对比分析了几种发达国家比较常用的物流管理模式,并对其应用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二、几种物流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随着经济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发达国家生产企业的物流运作模式也在不断地改进。我国很多生产制造企业也已经认识到企业供应链管理以及供应链环境下生产物流运营模式的重要性。现就几种主要的物流管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

1. JIT“拉动式(Pull System)”物流管理模式

JIT(Just In Time,准时制)是现代物流管理的基础,其管理思想认为企业应用“准时化”策略,尽量做到低库存,以改善企业生产的财力、劳力的浪费和低效率问题。它的核心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向合适的地点输送合适数量和质量的物品,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利润。JIT管理的对象是制造过程的“产品流”,管理的核心是作用于生产现场的“看板管理”(Kanbans),依此协调各个部门的合作,JIT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管理技术之一。

JIT物流管理模式的运作,首先,从最终产品装配出发,由下游工序反向来启动上游的生产和运输。每个车间和工序都是“顾客”,按当时的需要提出需求指令;前序车间和工序成为“供应商”,按顾客的需求指令进行生产和供应,没有需求就不进行作业。需求信息流逆向拉动物流,这种方式称为拉动模式。其物流管理模式可用图2表示。

JIT的主要缺点是:(1)实施过程中,需要一定的企业管理基础,注重员工、企业、设备等的功能与合作,尽量维持生产的稳定和能力平衡,要求较高;(2)JIT要求产品品种相似并且有稳定的生产周期;(3)实施过程中要求零库存,但因市场和生产的波动,控制一定的库存量很有必要;(4)整体计划性较弱,在企业战略管理中,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2. ERP——企业资源计划/MRPⅡ——制造资源计划

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是在物料需求计划的基础上扩充完善起来的以企业计划控制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其核心内容是以产品订货和需求预测来制订主生产计划,然后依据物料清单和提前期制定零部件的投入产出计划。车间按计划制造零部件,再将实际完成情况反馈到计划部门,并将加工完的零部件送到后续工序,而不用考虑后续工序是否需要。因而MRPII采用的是“推动式”控制方式。

MRPII以企业计划控制为主体,信息处理的速度快,能够对生产过程中的制造信息进行追踪更新,从而达到应用信息系统对整个生产制造过程进行优化和决策的目的。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在MRP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顾客满意度为中心面向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它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生产活动、供应商的制造资源进行整合,管理范围扩展为整条供应链,其目标是客户满意和服务创新,从而体现了用户需求的宗旨。这种模式克服了MRPⅡ通过计划滚动进行事中控制生产过程、实时性较差的缺点。ERP采用的也是“推动式”控制方式。

ERP/MRPⅡ这类“推进式”控制方式,要保证各个生产环节的物流输入和输出按计划要求按时完成。而实际操作中,也存在各种问题,比如外界各种因素和需求会变动,该模式的运行中经常有异常事件发生,提前期的预测不准,造成“计划变化滞后”的情况,各车间、工序之间的数量和品种都难以衔接,交货期难以如期实现等。为了解决这些矛盾,通常采用调整修改计划,设置安全库存,加班加点,加强调度控制力度,增加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等措施。同时,也要发生相关的库存费用、人工费用、管理和投资费用;因此,ERP/MRPⅡ系统虽然比较完善,但也难以单独做到准时化高效生产。

3. BPR——企业业务流程再造

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重建,以达到“在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的目的,使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ge)”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BPR是继TQM(全面质量管理)、JIT、WORKFLOW(工作流管理)、WORKTEAM(团队管理)、标杆管理等一系列管理理论与实践成功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也是现代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之后,原来的业务流程不能在新环境下做出快捷的反应,即使信息技术发展较快,但传统的管理模式下的操作模式无法适应企业管理的发展。为了改变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竞争优势,必然要对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和企业外部的合作伙伴进行重新调整,从而使得整个物流供应链的物流效率和效益有所提高。因此,BPR的实施要求用全局思想、系统观点来确定企业的整个供应链作业流程,追求全局最优,以使重建后的新组织对市场的反应更敏捷。

4. TOC物流管理模式

TOC(Theory Of Constraint)约束理论是以色列物理学家及企管顾问Eliyahu M.Goldratt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继MRP和JIT后的又一项组织生产方式,是关于企业识别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的瓶颈或约束,并进一步指出如何实施必要的改进来消除这些约束,并做好非瓶颈部分的资源配置,从而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TOC通常由一套解决瓶颈问题的流程和一套日常管理工具组成,生产企业应用TOC模式,能够将在制品积压的数量压到最低,从而解决瓶颈工序造成的生产成本的浪费。

但是,TOC主要是针对车间工序的物流控制系统,不能代替MRPII的全部功能,所以在整个企业的运营过程中TOC要发挥作用还需要与其他模式结合。

5. 混合型的物流管理模式

生产企业的各类物流管理模式各有其优缺点,单独某一种模式的应用都不会起到令人满意的效用,因此目前研究最多的就是多种模式相结合的集成化的物流管理模式。比如,“推动式”和“拉动式”相结合,MRP和JIT相结合、ERP/JIT与TOC相结合、网络计划和MRPⅡ相结合等多种方式。除此之外,还有学者提出了基于供应链的计划与控制模型等针对某些具体生产方式的计划与控制模型。虽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集成模式在企业实际管理运营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效果,但是企业生产物流系统优化的方法和技术的趋势还是往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其主要发展方向有以下四个方面:

(1)ERP与JIT的集成应用研究;(2)ERP与TOC的集成应用研究;(3)ERP、JIT与TOC的集成应用研究;(4)CAX、PDM与ERP的集成方法研究。

三、生产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选择和发展

现代生产制造企业选择整体的物流操作模式时,往往都是根据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做出合理的选择,其中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企业的物流成本、企业管理水平、人员素质、资金能力、产品物流特性、产品技术特征等。

企业对物流有较高要求,如果物流成本在经营成本中占较大比重,则企业对物流配送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业务处理能力,因此企业采用自营物流模式,如果企业的物流能力较弱就需要加强自身的物流能力,否则很难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对企业的物流经营活动有着较大影响;当企业自身资金实力较弱时,并且物流对于企业来讲比重不大,这时完全可以采取第三方或第四方物流模式,使得企业可以把精力放在自己的强项方面。

然而,生产制造企业在选择应用何种具体的物流管理模式时,还必须要慎重考虑企业的物流管理目标以及不同物流模式的优缺互补性,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合适的物流管理模式来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益和服务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高田娟马涛:生产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J].商业研究,2005(9)

[2]邵燕华:中小企业物流模式选择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7(8)

[3]李玉民严广全:基于MRPII和JIT集成的生产物流管理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06(7)

[4]余祖德位雅莉:企业的物流战略及其模式选择探析[J].物流科技,2004(1)

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研究 篇8

【关键词】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途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现代物流企业在数量及规模上都有了大幅扩展,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物流企业内部管理活动的主线,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直接制约影响着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要提高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构建至关重要。

一、现阶段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构建及实施中暴露出的相关问题

首先,物流企业预算管理效果不佳。物流企业业务活动涉及面较为广泛,如物流企业物资的储存、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都会产生一定的成本信息数据,这就需要物流企业一方面做好物流网络的一体化建设,以做好业务流程及财务信息数据的对接;另一方面要借助全面预算管理,开展相应的收支及现金流预算。但从实际情况看,受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预算环节较多、财务状况不够透明、预算可执行性不高等因素影响,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收效甚微。

其次,物流企业会计核算环节权责利不够清晰。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会计核算作用及地位较为显著,在该环节系统构建上,面临如下问题:1.受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度及健全度不高的影响,会计核算较易出现财务信息失真问题。2.由于会计核算环节没有设置相应的预警及监督机制,增大了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舞弊现象的几率。3.负责会计核算工作的人员在权利、责任及义务认知上不够清晰,出于成本节约的考量,物流企业疏于对会计核算岗位进行细化分工,岗位兼任现象时有发生,致使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及业务运营面临较大的风险隐患。

第三,物流企业流动资金管理效率不高。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中,流动资金管理是物流企业获取利润收入,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纵观现阶段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由于物流企业没有采取先进的资金管理模式,在资金使用及调配流向上,简单依赖财务报表等数据,一方面无法全面了解资金的具体使用方向及使用效果;另一方面如财务报表编制出现偏差,会进一步对物流企业管理者的经济决策的准确制定造成阻碍。而在现代物流企业流动资金的具体管理环节,受制于物流企业经营特点,如分公司数量较多等,会导致流动资金的归集、调配、预算及管理上较为滞后,既会造成流动资金的闲置,又可能因资金调配不规范,预算失准而引发资金的浪费现象,最终导致物流企业流动资金利用率及管理质量低下。

二、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构建途径分析

1.完善财务预测、预算管理及财务决策模块,全面推行财务预算管理

针对物流企业业务特点,要强化财务管理的事前财务预测工作,通过对物流企业资产负债情况、总业务量、利润表项目等因素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分析,确定物流企业融资量,然后借助回归直线方程对物流企业业务量及物流企业资金需求量相关参数进行计算,最终测算出物流企业资金需求额度。在物流企业预算管理及财务决策环节,要充分重视预算管理在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结合物流企业的治理结构,对企业各管理部门及岗位人员的预算管理职责加以明确,并做好财务预算编制、预算指标分解、预算执行过程,如收益、成本费用开支、现金流信息的控制、预算执行效果评价及纠偏等,使物流企业预算管理能够得以真正发挥其财务监督及财务控制的作用。在现代物流企业财务决策模块,可以采用定量及定性相结合的决策方法,以提高决策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2.着力构建及实施现代物流企业的财务集中管理机制

在现代物流企业的资金筹集、资金投放、物流成本管控及利润的分配等诸多环节中,涉及到大量的流动资金及业务利润,要对这些资金及利润进行有效管理及控制,进而提高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及资金利用效率,应着力构建及实施现代物流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机制。相关要点如下:1.保障现代物流企业下属分支机构资金使用基本需求,在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基础上,探索财务集中管理模式。2.财务集中管理要覆盖物流企业资金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财务信息分析、财务风险防控等方面,并对上述方面制定相应的财务集中管理方案,一方面理顺现代物流企业总部与下属分支机构之间的财务管理关系及流程;另一方面要借助于企业流动资金的集中管理及实时监督,达到财力集中而又不损害各部门财会人员工作积极性的目的。

3.提高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现代物流企业在业务上分布较为广泛,需要对物流市场需求方的业务需求加以实时判断及响应,也需要在财务管理实践中做好相应的信息数据传递及共享,这就要求现代物流企业注重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在現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及完善上,一方面要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软硬件进行升级,并将财务管理信息平台贯穿到现代物流企业各管理部门及岗位中,以便及时收集整理财务信息数据;另一方面要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中突出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编制、财务信息数据分析计算等模块的功能,使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可以在信息化技术保障下,实现更加精准全面的管控效果。

三、结语

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及综合性,需要根据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业务及资金管理活动特征,构建相应的财务管理系统架构。在现代物流企业具体实施财务管理系统构建实践时,要注重从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全面预算管理、财务集中管理模式、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等多个模块加以完善,促进现代物流企业竞争力及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振江.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构建[J].中国总会计师,2014,(6):114-115.

[2]张乐.关于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5):88-89.

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优化探讨 篇9

在新常态下,企业的发展与生存环境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企业的内部管理也要不断的进行创新,转变管理理念,这样才有利于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说,财务管理是重要的一个部分,财务管理的发展需要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在当前财务管理活动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需要实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改进财务管理的手段,提高管理的效率,才能够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在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需要对现有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实行精细化管理,才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一般来说,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可以理解为在财务管理中以“细”为核心,细化相关的财务活动,对企业的每一个岗位、发生的每一项业务,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工作规范与流程,落实到实处,并且扩大财务管理的业务范围,在公司的各个生产环节与生产领域中,都开展精细化管理,通过发挥监督的作用,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增加公司的利益,并进一步挖掘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潜在价值。通常来说,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主要围绕现金流的流动展开,主要集中在筹资、投资、运营及分配上开展财务管理业务。而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掌握企业的财务信息,制定财务分析报告,然后制定出相关的财务计划,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企业来说,实行财务管理的精细化,能够在维护企业现金流平稳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经济效益,并促进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二、精细化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精细化财务管理活动强调的是细,从而能较好的落实企业开展的每一项财务管理活动,并获得较为准确、真实的财务数据,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财务计划书,为企业的重大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二)降低企业运营时的风险性。在企业的发展中,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并且企业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来说,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只有通过改善管理的手段,转变管理的理念,加强监督,才能够有效的降低风险。在企业实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资产管理,资产管理能够有效的对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尤其是对企业的各项资金的管理,能够避免资金的闲置,并且维持资金的平稳运行。除此之外,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活动可以让企业实时的掌握资金的运转情形,对各个生产环节来说,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风险,加强对生产成本的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生产决策的科学性。

(三)提高运营效率。运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中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重要环节。财务管理活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分析企业运行时产生的财务数据与财务信息。企业在实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能够规范财务管理的程序,对各个财务活动的工作流程进行重新的规定,并严格的落实到相关的部门与每个财务岗位上,加强财务人员的职责意识,并且在管理中,赏罚分明,积极的激发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这样能够及时的发现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提高企业运营时的经济利润,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特点

当前企业由于发展的需要而实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有利于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精细化财务管理从理论与实际应用两方面综合来看,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首先,精细化财务管理具备有较为规范与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手段,能够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效率。其次,精细化财务管理致力于将财务活动细化,能够针对性的解决财务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加以改善,并且还能够扩大财务管理活动的业务范围,延伸到企业生产与发展的各个过程。最后,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活动对财务人员的要求更加的高,规范的财务处理流程,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现代企业实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活动,能够弥补传统财务管理上存在的不足,能够站在企业整体的角度上,整合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对企业的资金、固定资产、存货的资产的使用,并且对企业的内在与潜在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强化管理流程与改善管理手段,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利润,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四、现代企业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路径措施

(一)树立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意识,完善财务管理模式。管理者能够引领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对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要促进企业发展,扩大规模,并提高内部管理的效率,就需要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下,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积极的寻找现有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加以完善,甚至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另外,企业管理者要加强资金的投入,加强企业员工与部门负责人精细化管理意识的培训力度,通过组织各种团队活动或者是讲座等形式,来提高他们对财务管理手段的认识程度,增强对精细化财务管理活动运行的整体认识程度,了解其中的工作流程,引导员工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的活动中来,由此来提高管理的效率。

(二)建立健全精细化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分支,对企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在企业的内部管理过程中,要着重改善财务管理体系的不足,推动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发展。其中,企业需要明确职能机构的划分,明确每一个员工与每一个部门人员的职责,对管理人员来说,要确保每一个管理人员都了解自身的管理职责与工作范围,并要严格的按照管理流程与管理规范来开展相关的活动,这样有利于构建精细化财务管理实现的平台,从而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在建立精细化财务管理流程时,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上,仔细的考量企业的生产环节、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来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三)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程度。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程度的高低逐渐成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规模扩大、人员增多,涉及到的信息量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管理的难度。因此,在推行精细化财务管理时,要重视建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来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效率。企业人员在执行工作时,要有财务管理的意识,熟练的掌握相关的财务处理工作以及使用财务处理的软件,并且还应该不断的进行探索,在结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形的基础上,根据企业业务的需要,适当的细化管理模块的内容,由此来建立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进而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不断朝着信息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不断的发生改变,企业为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要加强自身的内部管理的建设,尤其是财务管理,不断的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的实力与竞争力,才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总的来说,发展精细化财务管理,能够将财务管理活动与生产的各个环节联系在一起,做到细致的管理,加强监督,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且促进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作者:辛艳 单位:西安银桥乳业(集团)有限公司临潼分公司

参考文献:

上一篇:1415上学校工作计划下一篇:小屯乡党员创业带富导师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