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网络任务

2024-10-07

物流信息网络任务(共9篇)

物流信息网络任务 篇1

1 物流信息网络协调机制

1.1 物流信息网络任务协调机理

现代物流朝着网络化、信息化和模块化的方向发展, 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内部分工逐渐深化, 随着物流业务的分工不断深化, 多数企业将自己的业务作为发展的重要项目, 结合了不同形式的合作方式促进自身业务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互相合作共同开拓市场已成为物流业务的发展趋势, 而物流网络在业务推广中成为了新的模式, 利用网络范围内的资源整合、任务协调来完成。

物流网络任务协调主要是将企业的物流服务项目规划为网络资源, 以此实现工作任务的合理安排, 对网络中适合运用的资源进行规划, 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有效配置, 并把网络资源结合于物流子任务, 在这种结合的形式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在互相配合的形势下完成物流任务。这说明, 物流网络任务协作在物流网络使用中意义重大, 以信息共享、信息系统、任务协作为主是物流网络正常运行的重要方式。

建立物流网络任务协调的模式, 需按照以下三个流程进行: (1) 把流任务划为子任务; (2) 以最佳的网络资源配合子任务的完成; (3) 对子任务实施检验集成。这种物流任务协调机理保障了物

3.2.2加强4M的管理

TQM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预防性”, 变“事后把关”为“事前预防”, 变管结果为管原因。在服务质量形成过程中, 影响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人 (Man, 全部员工) 、设备 (Machine, 所有设备) 、材料 (Material, 所有资源) 、方法 (Method, 作业方法和条件) , 简称为4M。物流企业为了提高服务质量, 应加强对四大因素的管理, 即4M管理, 具体做法如下:

人是四大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 不论是设备的操作、检修、保养, 还是资源的验收把关, 以及作业方法的遵守和改进, 都依靠工人的智能和积极性, 因此, 应加强TQM思想和方法的宣传教育, 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 加强员工的技能训练。对于设备, 不仅要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定期的检修, 尽早发现设备运转的不良状态, 分析其原因, 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调整;还要进行预防性维护, 防患于未然。对于材料 (即服务过程中使用的所有资源) , 要加强验收检查, 改进保管方法, 避免材料的碰伤、变形和变质等。对于“作业方法”, 应该将最佳的作业方法予以标准化, 程序化, 形成书面文档, 并向员工彻底说明并要求其严格执行, 及早消除影响服务质量的隐患因素, 控制和提高服务质量。

3.2.3推行“5S”活动

“5S”活动, 是指对生产现场的各种状态不断地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循环。物流企业在提高物流服务的过程中, 可以推行“5S”活动来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服务质量, 具体做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杜琳琳唐山市缸窑房产物业管理公司赵立鑫

流网络整体利益最大化, 而对物流任务进行分解使得每个物流子任务的完成所需要的资源需求门槛不高, 对物流资源的可选择性增加, 有利于产生有益的竞争环境和增强网络可靠性。

1.2 物流信息网络任务协调过程

物流网络的运行情况必须以客户的实际需要为主, 并结合物流任务形成的相关物流活动以及具体的运行情况, 主要涉及方面包括了服务、成本、效率、环境等, 这些对于物流任务的完成有影响。

(1) 任务分解物流网络中存在物流需求并承接物流任务的节点成为协调节点。物流节点在一般情况下是难以独立解决的物流项目, 需要寻找合作伙伴, 根据网络中物流资源的能力恰到好处地分解任务。任务分解过程中需要结合公共信息平台的作用, 这样可以时刻关注网络上的物流资源动态, 熟悉相关的工作绩效记载, 以便更加合理地分配物流任务;网络中能够担工作任务的物流业务节点在得到物流任务信息时能够积极组织协调节点进行交叉。

(2) 当子任务资源遇到对动态的环境或企业业务发生变化时, 企业可以把物流任务与物流资源相互结合起来运行。而物流网络则把物流任务不断分解, 以变成有效的物流组织来结束子任务。物流子任务结合物流资源能够让拥有物流资源的物流组织跟物流任法如下:

整理:是彻底把需要与不需要的人、事、物分开, 再将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处理, 以改善作业现场, 提高工作效率。

整顿:是把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和定位, 对整理后需要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 明确数量, 并进行有效地标识, 以便在最有效的流程下完成作业。

清扫:把工作场所清扫干净, 设备异常时马上修理, 营造一个明快、舒畅的工作环境。

清洁:是对前三项 (3S) 的坚持与深入, 并将上面的3S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 经常保持工作环境处在美观状态。

素养:是“5S”活动的核心, 努力提高人员的素养, 培养每位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 并遵守规则做事。

物流企业将TQM的理念与方法引入到企业的质量管理中, 是物流企业服务质量获得控制、改进和提高的基础, 是物流企业开创品牌、开拓市场的支撑, 对促进企业整体的发展、增加竞争优势具有重大的意义, 是物流企业发展的一种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柴邦衡.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M].机械工业出版社.[2]王占祥.新编企业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

[3]陈其林.企业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务实现结合, 当物流任务资源匹配后, 可利用物流组织调整控制物流资源, 以很好地完成物流任务。

(3) 子任务集成物流网络的动态特性使企业在进行物流任务和集合时不能采用静态方法。研究时, 假定在物流任务分配时刻, 物流网络中的物流任务、物流资源以及物流组织常常会不断发生改变, 能将其当成任务分配的对象, 处理时需运用新型的算法。当物流任务在完成过程中, 物流网络会随即发生变动, 这就引起了物流任务、物流资源也随之变化, 这时需要企业运用不同的方式做进一步协调处理。

2 物流信息网络任务协调的实现

2.1 实现基础

2.1.1 信息系统集成

物流信息网络主要是利用资源之间的互相配合补充。其根本在于以物流任务为主, 以科学分配网络的各个要素、以完善组合, 形成有效的协同功能与结构, 这样能够促进放大系统功能得到最大发挥。集成涉及的内容包括系统运行环境的集成、信息的集成、应用功能的集成、技术方法的集成与人和组织的集成。

2.1.2 物流信息网络的模块集成

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 企业所面临的是不断追求个性化产品的客户、与日俱增的市场竞争环境。一旦企业把客户的满意度和公司的利润率看得同样重要时, 一种新的业务模式就会出现:根据细分客户群的需求提供最大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围绕着客户的需求, 在不同的环节进行合理分配, 如:生产、供应、销售等, 这样才能建立起客户为中心的商业运营模式。物流服务被模块化, 模块化的服务可以重复、交替地建立一系列职能、程序和服务版块, 通过物流网络中定义好的标准化“界面”来实现交互。模块之间、企业之间通过整体运作而获得的价值关联, 为提供物流服务模块的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成长机遇。

2.1.3 物流信息网络的集成特点

物流信息网络并不只是简单的信息集成,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信息交流下的信息共享。在物流信息网络运作过程中, 把顾客的需求信息贯彻到网络中每个成员企业及其运作的始末, 既要保证成员企业子目标与物流总体目标一致, 而且能使物流网络运行的效率大大提高。物流网络的优势是“无等级、无中心”的结构。“无等级、无中心”结构设计是采用网格理念, 可以彻底改变当前物流信息自上而下逐级下达, 然后自下而上实施反馈的信息流动方式, 实现了网状、多路由、可控制、多方式、端到端的有序流动。模块化结构保障物流网络功能实施。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SOA架构的中间件产品的出现, 模块化系统结构给IT系统建设带来更多的灵活性。物流网络中的节点是由模块组成, 模块可以不受组织结构的约束, 可以自由搭配, 按需组合成所需的网络结构。

2.2 适应网格环境的物流信息网络体系结构

(1) 网格与适应网格环境的物流信息网络目前最有影响的体系结构是五层沙漏结构和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OGSA立足于“五层沙漏结构”, 建立在Web Service技术上研制出的。服务为中主是OGSA最基本的思想, , 将整个网格看做网格服务的集合, 能够基于简单基本的服务形成更复杂、更高级、更抽象的服务。

(2) 适应网格环境的物流信息网格体系结构在物流信息网络的运行中积极运用网格技术实现了物流网络的资源的有效结合, 以此构建能满足网格环境的物流信息网络。而不断言研制连接整体网格的中间件和物流信息服务借口, 是促进网格资源有效分配利用的重要措施。

3 物流信息网络任务协调机制的评价

3.1 评价的意义

分析物流信息网络对物流管理者来说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同时也会对物流信息网络的开放、共享、互通提供一个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从网格性能的角度来分析网络结构不仅能从理论上探讨物流信息网络的可行性, 又能对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特别是针对中国物流行业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的现状指出了一条可行的技术路线。

3.2 绩效评价的程序

针对物流网络任务协调机制这一新型的运作模式来评价物流网络的绩效水平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明确绩效评价目标;获取绩效评价信息;形成评价框架;设计关键绩效指标;确定评价标准;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法做出判断。

3.3 物流信息网络评价方法

常用绩效综合评价方法是指对以多属性体系结构描述的对象系统做出全局性、整体性, 就是对评价对象的全体, 根据所给的条件, 采用一定的方法对每个评价对象赋予一个评价值, 再据此得出判断结论。绩效综合评价就是把反映评价对象的各项指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评, 给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模型, 物流网络绩效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 只有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评才能做到全面客观的评价。要使得现有方法理论很好地满足物流绩效评价工作的要求就必须结合物流网络的运作特点, 分析其对模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韧.物流信息网络任务协调机制[M].北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2]王之泰.物流工程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

[3]青木昌彦, 安藤晴彦.模块时代—新产业结构的本质[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3.

[4]宋玉涛.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5.

物流信息网络任务 篇2

现代物流是企业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效益的第三利润源泉,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加快,现代物流正在成为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世界上一些大的财团和跨国公司纷纷抢滩中国大陆参与物流投资与建设, 一方面对加快我国物流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使国内物流竞争更加激烈。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提高物流业的竞争力。

一、现代物流

所谓物流,并非仅仅是把货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传统物流包括:(1)运输功能,(2)储存功能,(3)装卸搬运功能,(4)包装功能, (5)流通加工功能,(6)物流信息加工与处理功能等。以上是普通商务活动中典型的物流作业。在电子商务与网络支持下,现代的物流不但具备以上这些功能。还增加了一些增值性的物流服务。增值性的物流服务包括以下几层含义和内容。

(1)加快反应速度的服务。快速反应已经成为物流发展的动力之一。传统观点和做法将加快反应速度变成单纯对快速运输的一种要求,但在需求方对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它也变成了一种约束,因此必须想其他的办法来提高速度。

(2)降低成本的服务。前期的物流成本高居不下,有些企业根本承受不了。但可以通过采用比较适用,投资比较少的物流技术和设施设备,或推行物流管理技术,如条形码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提高物流的效率和效益,降低物流成本。

(3)延伸服务。向上可以延伸到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可以延伸到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决策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物流系统设计等等。

二、物流信息化

物流,并不仅仅是把货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更重要的是把货物“运动”的信息准确地传递给顾客,而互联网技术恰好为此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概括来讲信息网络是现代物流的生命线,就是因为信息网络时代所造就的电子商务给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特别是这场革命所引致的产业大重组将把现代物流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产业重组的结果,实际上使得社会上的产业只剩下二个行业,一个是实业,包括制造业和物流业。一个是虚业,就是信息业,包括广告、订货、服务、金融、支付和信息处理业等。

信息交互与信息共享是现代物流高效运行的前提,有效的现代物流管理需要有准确的、实时的需求信息、供应信息、控制信息做基础。因此,信息流贯穿于现代物流运作的全过程,既有供应信息,又有需求信息,同时还有供应链及其成员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等。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信息共享的重要性,供应链成员企业间只有做到信息共享,才能使信息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有效降低供应链物流的总成本,实质性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三、信息网络对现代物流的作用

随着网络电子商务的发展,商品的交易时间已经可以达到马克思所言的“等于零或者趋近于零”的境界,电子商务使商品交易发生了巨大的革命,不仅时间缩短,交易速度加快,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商业交易的交易成本。1、用网络解决“物流商务”。网上提供物流信息资源、物流手续网上办、网上供需衔接、网上物流协议、网上配货等等。2、在网上实现物流管理。用网络实现远程数据交换,用网络指挥和调度物流,优化物流及配送线路。3、用网络解决设备广告,设备展览会,网上交易,网上结算。4、用网络支撑、优化、改造、提升物流实体。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现代物流的支撑远不止这此,从发展看,一些新的概念、新的业务模式因信息技术的支持而孕育出来。例如“虚拟”概念的引入,产生了“虚拟仓库”、“虚拟仓储”,对它们含义,我的理解这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上的所谓“仓库系统”。一个现代的大型物流企业,不一定自己有多少运输工具,多少仓库面积和设施,但一定要有一批高素质员工、一套按现代观念对物流管理的软件和相对齐备的网络信息硬件设施。它就可以利用经济杠杆和有效的协议来调度各种需要的物流设施,完成对客户的各种承诺。

可以设想,今后现代物流企业,在库房、场地、运力等基础设施上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减少基建投资,但必须拥有一套先进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和可靠的通讯网络系统。从而使大型现代物流(服务)企业的投资大幅度减少,但其服务的能力、效率和质量却大大提高,效益也会同比增长。

四、如何用网络优化物流

随着网络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中介作为一种工具被引入了生产、交换和消费中,人类进入了电子商务时代。由于电子工具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使交易各方的时空距离几乎为零,有利地促进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这“三流”的有机结合。对于某些可以通过网络传输的商品和服务,甚至可以做到“三流”的同步处理。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给全球物流带来了新的发展,使物流具备了一系列新点:1.信息化,2.自动化,3网络化4.智能化。

用网络优化物流。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大大提高物流效率,而且可以通过这一优化和提升使物流成本降低、利润增加,而改变它的传统形象,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依靠信息技术提升现代物流管理水平

近年来物流行业取得了飞速发展,这不仅仅是由于经济发展所促进的,还与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配送中心如果没有计算机管理,没有畅通的信息网络系统,是绝对做不到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的。如海福公司,它承担着IBM、美能达、华为、联想、NEC、LG、三星十多家电子企业的物流业务,配送品种五花八门,涉内涉外手续繁多,且对配件、料件的配送正确性及时间性要求非常高,不得有丝毫差错,靠什么保证?当然靠一套完整可靠的、建立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基础上的业务管理软件系统、再加上全体员工的认真负责。

六、建立科学的物流信息网络系统

一套有效的、先进的、科学的信息网络系统,对保证企业对客户各项服务承诺的实现,是非常重要的。物流过程中信息的流动是跨企业、跨地区、跨国家进行的,物流信息必须实现跨地区实时传输、远程数据访问、数据分布处理和集中处理的结合、多个异地局域网连接等功能。

物流信息网络任务 篇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物流企业可以利用网络化的自身技术优势,将原本分散不易管理的物流环节进行统一整合规划,为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当下物流企业发展经济背景的前提下,总结我国物流企业在网络化管理时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为信息时代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模式的探究提供建议。

【关键词】

信息时代;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

0 引言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当下的物流企业呈现出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大量的外来物流企业涌入国内市场,不仅分割了国内的物流市场利润,还给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和潜在威胁。因此,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增强国内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化带来的技术提升,促进国内物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综合实力获得长足提升。但是,在网路技术运用方面,国内物流企业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时代中物流企业网络化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营者市场观念的转变,对于物流管理的观点有了较大改善,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已经渐渐从经营者管理理念中消失。也正是因为如次,我国的物流行业也不再是以前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配送等企业的无序集合,规模性物流企业的成立,多功能、规模化和网络化的物流管理涌入市场。但是,我国物流行业总体发展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物流企业经营规模小、市场份额少、优化服务少、高素质人才少、竞争融资能力弱等问题存在,除此之外,还存在货源不稳定、网络分散、管理秩序差等问题。通过对物流企业存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

1.1物流观念落后

这是我国物流企业面临的背景性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和时代特征。由于许多企业经营者在经营企业时,坚持企业建设大而全或小而全的理念,很不理解将企业物流转移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管理的行为,也没有从长远角度理解物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的重要意义,只是单纯的将企业利润狭隘化处理,怕自己的钱被别人赚去,却不知这种物流管理观念不仅徒增了自己企业的管理成本,还影响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对于一个企业的物流管理而言,不仅仅是运输费用这么简单,还要包括包装、装卸、储藏等多个方面,不仅需要花费管理者的精力,还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压力。而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具有集约化管理的经验和能力,却苦于没有用武之地,逐渐减少了自身服务项目。据调查显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利用率仅仅达到了21%。

1.2物流企业规模偏小

我国物流企业仍旧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除了新兴外资和民营企业外,大多数从事专业物流的专业企业都是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商业、物资、粮食、运输等行业转变而来,条形化分割严重,整合力度不够,集约化优势不明显,很难形成真正的规模效益。

1.3物流渠道不畅通

物流渠道不畅通不仅仅表现在硬件设备方面还表现在,网络经营不合理,信息技术水平落后等方面。比如,许多物流企业都存在着有网无点的问题,没能真正的建立起运用良好的网络,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及普通用户之间建立起有效沟通,导致物流业务不足,企业运输能力过剩等浪费。另外,还有许多物流企业搭建了良好的网络化运用平台,但是技术配备仍旧有所欠缺,没能真正的将条形码等技术广泛的运用到实际中去。尤其是对于大宗货物的而言,仍旧处在低端化运输阶段。

1.4服务功能少

大多数物流企业主要针对的是单项或分段物流,主要包括点对点城市,储存和运输功能上,相关包装、配货等增值服务不多,对于企业而言缺乏差异化的吸引性,对于自己物流企业发展而言更是不能形成良好的物流服务供应链,难以真正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1.5物流人才缺乏

我国物流企业分散性较强,还处在起步阶段,许多从事物流行业的人才都是从其他行业转变而来,甚至是在其他行业受到挤压才转向物流企业的。另外,我国虽然在高职高专教育方面已经开设了物流专业的教育,但是这些人才还没有真正渗透到企业中来,没能给物流企业带来真正的管理力量。这就导致我国物流企业人才缺乏,管理无序,机械化运用程度低的问题。

2 信息时代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模式建立的构成要件

2.1加强物流企业网络化宏观指导

国家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应该将充分重视物流市场带来的巨大效益,重视对我国物流企业的宏观指导。例如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标准建设,使信息化制度更加清晰明确,形成相应的体系来共享物流信息。另外,还需要从大局角度而言,制定网络化规划纲要,加快我国的信息化步伐。

2.2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实行电子商务管理

中小物流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缺陷,向成本低、效益高的电子商务项目发展,借助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和技术,主动降低成本获取合作机会。同时,还需要将成本较低的网络化技术引进到企业管理中,如条形码、RFID技术等,逐步完善自身网络化建设,逐渐树立企业优势。

2.3充分利用后发优势

认清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技术日新月异的特征,充分利用我国物流企业起步较晚的后发优势,选取最先进的技术要件作为支撑,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服务能力,缩短技术更新周期,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比如,当下物流企业最新的手持设备、无线射频技术等都能够较为成熟的利用,形成差异化发展思路。

2.4注重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物流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还需要提升其职业素养,设置企业内部的信息机构和专业人员,这样才能保证物流企业信息的浪费和流失,最大限度的提高信息的利用价值。因此,在企业人才培训中要有所侧重,注重对企业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培训。

2.5注重创新

物流企业的网络化和信息时代背景下任何一种产物一样,既具有鲜明的规律又不是千篇一律,在任何一个发展时期和发展领域都能够给人们带来惊喜。因此,物流企业在进行网络化模式建立时要注重创新和适应,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一味模仿,特别是对中小物流企业而言,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要突出重点步骤,抓住企业发展关键环节,围绕企业和市场需求寻找突围路径,谋求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鄢飞,董千里.物流网络的协同效应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2]董千里,尚鸿雁,刘小东,白永江.物流信息平台的区分及规划构建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3]鄢飞,董千里.陕西区域物流网络构建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物流信息网络任务 篇4

关键词:任务驱动,物流信息系统,实践教学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本课程实践教学中的适用性

《物流信息系统》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物流信息系统》课程既概述物流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 又讲授物流信息技术的运用、物流信息系统的操作等实务内容, 其应用性与综合性较强。教师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 必须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更是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物流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物流信息技术与物流信息系统的操作等能力的重要途径。

任务驱动教学法 (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 , 也叫任务型教学法, 是20世纪80年代首先由Breen和Krahake等人提出的教学理念。它是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 即“在做中学, 在学中用”。该教学法以学习性的工作任务为中心, 在实施任务时, 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组织者、学生为实施者的学习方式, 可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在“做”中学, 非常符合《物流信息系统》实践课程操作性强这一特征。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物流信息系统》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对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教学, 教师应先根据工作内容、实训目标确定学习任务, 再让学生围绕教师给定的学习任务制订方案、实施方案、完成任务,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 获得新知识并提高技能。

本文以“商品入库及出库作业”这一实训项目为例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物流信息系统》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过程。该实训项目不同于仓储课程中的“商品入库与出库作业”, 仓储课程中“商品入库与出库作业”旨在让学生掌握商品出入库的基本流程及方法, 在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中, 该实训项目旨在让学生掌握自动化立体库的操作、仓储管理信息系统 (以下简称WMS) 的操作、编制并打印条码的方法、RF手持的操作使用方法等。

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过程分三个阶段:课前准备、组织课中教学过程以及课后总结。本例的教学任务是“商品入库及出库作业”, 应准备的教学资源有:物流实训室、自动化立体仓库、RF手持、条码打印机、WMS软件、供入出库的货物、任务设计书等。进入实践教学后, 课中教学过程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组织实施。课中教学过程组织如表1所示。

最后, 教师还要针对任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优点、各组的团队协作情况、获得的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

三、结束语

由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实施过程可以看出, 该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 让学生通过一系列行动, 在“做”的实践中, 掌握职业技能、学习专业知识;通过分析任务、资料搜集、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总结方案以及自评和互评等过程, 较好地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综合能力。实践证明, 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到《物流信息系统》的实践教学中, 对于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分析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操作物流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的能力等有较为显著的作用, 有助于高职高专院校实现培养高端应用型技能人才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志宁.基于“任务驱动”《物流管理基础》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物流与采购研究, 2009 (15) :109-111.

[2]Nunan, 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10) .

物流信息网络任务 篇5

随着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 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得到加强, 同时也暴漏出很多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物流行业信息化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同时物流信息网络面临诸多安全问题, 本文论述的是以现代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为基础, 从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进行体系模型的讨论, 希望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 特别是网络安全的设计实施方面提高借鉴。

1 物流信息网络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

物流信息网络基于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下, 很多机密性数据在网络上传输和在数据库中存储。这些重要的数据如果不能很好的进行安全处理就会产生很多安全性问题。数据的安全性、安全的通信、用户管理、访问控制等方面面临非常多的安全问题。对于物流信息网络的安全性, 我们从网络OSI开放系统互联模型层次结构进行分析, 从物理层, 网络层, 系统层, 应用层及管理层等几个方面考虑。网络的物理层安全风险主要指网络周边环境和物理特性引起的网络设备和线路的阻断, 进而造成网络系统的阻断。网络层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如数据传输、网络服务等。系统安全漏洞和病毒威胁, 电子邮件传输, 数据库访问等方面。

2 物流信息网络安全体系模型分析

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商业系统网络安全是非常重要性的。结合目前国内外商业物流系统的建设情况, 同时借鉴美国DISSP计划中的安全框架, 我们提出了适合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体系结构模型。该模型由安全服务、协议层次和系统单元三个层面描述, 且在每个层面上, 都包含安全管理的内容。该模型在整体上表现为一个三维立体框架结构 (见图1) 。

安全服务取自于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安全体系结构模型ISO7498, 作者在ISO7498的基础上增加了审计功能和可用性服务。协议层次的划分参照TCP/IP协议的分层模型。系统单元给出了信息网络系统的组成。安全管理涉及到所有协议层次、所有单元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的管理。安全管理涉及两方面的内容:各种安全技术的管理和安全管理制度。

2.1 安全服务模型

国际标准化组织所定义的安全体系结构中包括五组重要的安全服务, 这些安全服务反映了物流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这五种服务并不是相互独立的, 而且不同的信息系统应用环境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图2给出了主要安全服务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不同的协议层次, 实体都有主体和客体 (或资源) 之分:在网络层, 对主体和资源的识别以主机或协议端口为粒度, 认证服务主要指主机地址的认证, 网络层的访问控制主要指防火墙等过滤机制;在应用系统中, 主体的识别以用户为粒度, 客体是业务信息资源, 认证是指用户身份认证和应用服务的认证, 访问控制的粒度可以具体到某种操作, 如对数据项的追加、修改和删除。在开放式应用环境中, 主体与客体的双向认证非常重要。

从这一模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对资源的访问控制是安全保密的核心, 而对实体的 (用户、主机、服务) 认证是访问控制的前提。

2.2 网络层次安全模型

基于OSI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建立物流信息网安全体系模型, 如图3所示, 图中给出提供安全服务在7层协议中的位置。

结束语

物流信息平台的发展, 带给物流企业很大的变革, 收益的同时, 物流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对物流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的应用应贯穿整个物流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运行、维护各个阶段。世界上没有一个通用的安全体系, 物流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将随着应用和需求的不断变化而不断的完善;在设计实施物流网络安全系统时, 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进行灵活运用。

摘要: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 物流企业面临很多的信息安全。分析物流信息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结合网络安全与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提出物流信息网络安全体系模型。

关键词:物流,物流信息化,网络安全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泽虹.物流信息网络安全的风险评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 8.[1]张泽虹.物流信息网络安全的风险评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 8.

[2]徐琴, 王永平.物流信息网络的安全风险分析[J].软件导刊, 2008, 6.[2]徐琴, 王永平.物流信息网络的安全风险分析[J].软件导刊, 2008, 6.

[3]陈亮, 章雪岩.大型物流信息系统安全体系设计[J].物流技术2009, 10.[3]陈亮, 章雪岩.大型物流信息系统安全体系设计[J].物流技术2009, 10.

物流信息网络任务 篇6

关键词:网络信息技术,物流地理,高效课堂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物流地理学科的价值越来越得到肯定。所以, 在新课程改革下, 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 通过多角度的应用来构建出高效的物流地理课堂, 进而在提高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 发挥物流地理的作用的过程中, 教师要转变基本的教学思想, 通过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物流地理教学的结合来确保课程价值实现最大化。因此, 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网络信息技术下的物流地理课堂进行论述, 以确保物流地理课堂顺利实现。

一、物流地理课堂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物流地理知识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 都没有接触过, 如果教师采取单一的“灌输式”教学只会让学生感到厌烦, 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所以,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 我们选择了将网络信息技术与物流地理教学结合在一起的方法, 目的就是给枯燥的课堂注入一定的生机。那么, 在物流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 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将枯燥的课堂形象化, 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物流地理的作用

比如, 在教学《中国商业中心的分布》时, 我借助网络向学生展示了一些商业中心, 一是让学生在视觉的推动下了解什么是商业中心, 二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物流地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继而使学生积极地走进课堂活动之中。

(二) 网络信息技术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比如, 在教学《航空运输的商流与物流》时, 我组织学生自主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的内容, 自主对“航空物流与快递 (快件) 物流的关系、中国航空商流与物流运输网”这部分知识进行了解, 并以某物流公司为例进行交流, 以丰富学习内容。

总之, 在物理地理课堂中应用网络技术来辅助教学, 以期能够为地理课程价值的实现, 为学生良好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在物流地理课堂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

在明确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后, 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来从多方面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 在实际物流地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 引导学生在直观、形象的课堂中掌握知识。

例如, 在教学《中国建筑材料工业的商流与物流》时, 为了将抽象的课堂形象化, 在本节课的教学时, 我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建筑材料”的运输工具, 比如大卡车、汽车等, 一来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物理知识,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来能够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 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建筑材料工业的物流知识, 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又如, 在教学《中国规模比较大的铁路物流公司》时, 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几个比较大的物流公司的图片, 并选择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 思考物流公司的现状, 当前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 并鼓励学生借助网络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自主对这些问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当然,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借助网络了解更多的物流地理的知识, 了解国内外的物流地理知识等, 这对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三、网络信息技术下物流地理课堂应用中需注意的事项

网络信息技术在物流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但在整个应用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需要我们注意。

(一)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恰当应用

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常常是为了应用而应用, 并没有真正展示出其价值。就以“中国规模比较大的铁路物流公司”这节课为例, 很多教师就是简单地展示了几张公司的图片, 并没有后续的活动, 导致网络技术的作用根本得不到展示, 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 对网络信息技术的过于依赖

很多教师为了省时省力直接在网上找一些“差不多”的PPT来进行教学, 很显然,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方式是不利于课程价值的实现的, 也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总之,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教师要立足于物理地理教材, 要通过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进而使学生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找到学习的乐趣, 同时, 也为学生地理素养的提升以及物流地理综合应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国楠, 吴晓晨.高职物流经济地理教学改革之浅见[J].科教导刊 (中旬刊) , 2014 (11) .

物流信息网络任务 篇7

一、区域物流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1. 物流信息资源整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信息资源的整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流, 信息资源整合的利益所在就在于区域的规模效益优势, 为区域物流企业搭建一个平台, 使企业充分利用区域资源, 增强市场竞争力。整合区域信息资源的最有效突破口就是整合区域物流信息资源, 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是实现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成功转移的基本保证, 资金流和信息流可以借助比较完善的中介平台 (银行、电信、网络) 迅速完成, 商流作为商品实体的转移必须依靠物流来实现, 而物流的有效实现必须得到及时准确的物流信息。因此, 必须打通物流信息平台, 整合区域内部的物流信息资源, 实行区域统一管理、统一协调, 对区域内的产品整体策划、运输、仓储、配送和管理控制。

2. 物流信息资源整合有利于多元化的需求

面对多元化的需求, 物流企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 要求物流与信息流实现在线或离线的高度集成, 使信息技术逐渐成为物流技术的核心。但是现有的物流信息系统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而无法满足各类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要, 提供的信息增值性不强, 使信息使用者难以把握深层次的信息, 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通过对物流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区域物流信息系统能为物流企业提供区域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 查询和交换等。当客户需要物流企业的服务时, 物流系统可以为客户快捷、方便地匹配信息服务。区域协作和服务的基础是信息的异地共享, 区域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 为异地信息共享和传递提供了有力支持, 使异地虚拟服务成为可能。

3. 物流信息资源整合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信息保障

突发公共事件不断出现, 重大事件发生后, 区域物流企业又是物资运输和调度的承担者, 如果没有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就没有物资调控及时准确的进行。区域物流信息的整合有利于实行物流业的宏观管理, 政府动态地获取物流网络运行中的信息, 政府通过对物流企业运行数据 (这些数据主要产生于各物流企业运行流程中, 包括物量、物流主要发生区域等) 的收集整理。管理部门可以从中提取分析, 制定合理的物流宏观发展战略, 如通过对物流企业运营数据的分析, 来制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等。

二、区域物流信息资源整合的阶段模式

区域信息按照什么样的数据分布来进行信息整合, 往往是区域信息整合中最关键的问题。目前对于区域物流信息整合, 可以采用三种信息整合技术, 分别为逻辑集中而信息物理分布模式, 逻辑集中与信息物理集中相结合的综合信息整合模式及信息物理集中的整合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所长, 有着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实施特点, 需要根据整合所服务的具体的业务和业务的分布情况来判断和选择。建议一般首先采用逻辑集中的模式, 根据需求的逐步发展, 顺次过渡到综合模式、及物理集中模式, 降低选择成本。区域物流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架构如图1所示。

1. 第一阶段———逻辑集中模式的区域物流信息资源整合。

区域物流信息逻辑集中而数据物理分布适用于业务系统分布在多个地方, 由统一的整合平台实现各物理分布之间的数据共享, 可实时访问分布在各处的数据。这种整合实施速度快, 从数据层整合对物流企业原有业务系统影响小, 能够降低实施风险和成本, 缺陷是访问效率受到网络传输能力的局限。

第一阶段整合的主要任务为构建区域物流信息整合架构, 实现区域物流信息数据的逻辑集中、区域信息共享, 而从物理上看, 数据信息仍存储在各地原有的数据库中。第一阶段整合后的效果如图2所示, 区域中心数据逻辑集中成为一个统一的视图。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由于分期建设、或各地业务系统同时开发、或选用了不同的开发商等诸多客观因素, 各地数据标准不一致的现象十分普遍。业务系统中各地的“方言”和“俗语”造成彼此数据的共享和交换都十分困难, 这一阶段整合的关键就在于数据标准规范的设计和推广。

2. 第二阶段———逻辑集中与物理集中相结合的数据信息资源整合。

数据逻辑集中与物理集中相结合模式结合了逻辑集中与物理集中的优势, 可以在实施初期采用逻辑整合, 快速实现统一访问和数据共享, 对访问量大、实时性要求不高的数据逐步实现物理集中, 从而提高访问效率。从实施角度来看, 可以从逻辑集中模式平滑过渡到这种综合模式, 实施风险小。

这一阶段整合的任务在于优化查询访问的效率, 可以作为全面物理大集中的过渡, 如图3所示。整合的关键技术在于数据复制, 根据业务需求, 选择被访问频繁的数据作物理集中, 再根据这些业务数据对实时性的要求和系统负载情况配置复制间隔。整合的数据复制技术, 要求支持准实时的秒级数据同步, 也支持按分钟、小时或天的数据间隔同步。复制控制服务器会以同步间隔为周期, 定期轮询是否产生了需要复制的新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落实到本地。因此, 同步间隔越短, 对系统性能影响越大。实施过程中, 应结合具体的运行环境, 优化这些配置参数, 使整体性能达到最优。

3. 第三阶段———物理集中的数据信息资源整合

区域信息物理集中是将全部物流信息数据放在一起, 由一个统一的数据库服务器来管理, 实现信息数据统一访问, 访问效率最优, 适合大数据量查询访问的决策分析等。缺陷是如果新数据产生在别的业务系统, 则可访问数据的实时性差。另外, 若通过实施信息数据物理集中来整合现有物流信息, 往往风险大、时间长、成本高等。

区域物流信息系统有多个异构的和自治的系统, 每一个系统的数据格式又可能不一致或不完整。这就要求信息物理整合技术能够集成来自高度异构的不同数据源的信息, 同时提供很好的数据可用性、可伸缩性能。整合的目标信息系统可以是新一代业务系统, 也可以是业务系统之上的数据仓库系统, 实现业务分析和发现功能, 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图4显示了信息物理集中的整合模式。

三、区域物流信息整合的原则

从理论上来说, 区域物流信息资源整合涉及情报学、系统论、信息论、运筹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从信息自身的生命周期来说, 信息资源整合贯穿了整合信息采集、加工、服务、评估过程, 涉及到多项技术。从实践上来说, 国内外很多区域已经开展了相关工作,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国这项工作起步比较晚, 各区域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资源整合的目的来选择整合模式, 而不要盲目跟风, 以免造成人员和资金上的浪费。区域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实施过程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全局性原则:信息资源的整合要在充分整体规划的前提下, 了解本区域的实际情况, 发挥自身优势, 既要积极主动地将本区域的物流信息资源整合, 又要注意避免重复建设。

●科学性原则:指信息资源的整合对象、内容、方式要进行科学论证, 切忌随意拼凑。

●整体性原则:信息资源整合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所以在项目实施中应注意考虑信息资源整合对象学科的完整性, 注意全面规划。整合后的资源系统应能反映资源间的内在关系, 使资源得到合理组合, 取得最好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功能。

●层次性原则:指信息资源本身和用户需求的层次性, 要求按多种类型、多种层次、多种方式进行多维整合。

●连续性原则:指信息资源整合的发展性和不间断性。只有通过连续、系统、动态的整合过程, 信息资源才能发挥持续效用, 才具有生命力。

●针对性原则:指信息资源整合的目的性。整合后的信息资源应满足特定用户需求。

四、总结

物流信息网络任务 篇8

物流信息公共网络平台以其跨行业、跨地域、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多方参与、系统扩展性强、开放性好的特点对现代物流的发展构成了有力的支撑。企业使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利用其庞大的资料库以及开放性的商务功能实现企业自身的信息交流、发布、业务交易、决策支持等的信息化管理,可以说使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企业信息化的捷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承担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不同企业间的信息交换枢纽支持,提供车辆跟踪、定位等共享服务功能,提供政府行业管理决策支持等。物流信息公共网络平台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各模块有以下十个主要功能。

1.1 数据交换功能。

提供与第三方电子数据交换的途径,可灵活地配置数据导入导出的方式,支持TXT文本、XML文本和EXCEL文本三种文件格式。这是信息平台的核心功能,主要是指电子单证的翻译、转换和通信,包括网上报关、报建、许可证申请、结算、交(退)税、客户与商家的业务来往等与信息平台连接的用户间的信息交换。数据交换如图2所示。在数据交换功能中,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功能——存证管理功能。存证管理是将用户在信息平台上产生的单证信息加上附加信息,按一定的格式以文件形式保存下来,以备将来发生业务纠纷时查证、举证之用。

1.2 信息发布功能。

该功能以Web站点的形式实现,企业只要通过Internet连接到信息网络平台Web站点上,就可以获取站点上提供的物流信息。这类信息主要包括水、陆运输价格、新闻和公告、政务指南、货源和运力、航班船期、空车配载、铁路车次、适箱货源、联盟会员、职业培训、政策法规等。

1.3 会员服务功能。

为注册会员提供个性化服务。主要包括会员单证管理、会员的货物状态和位置跟踪、交易跟踪、交易统计、会员资信评估等。

1.4 在线交易功能。

交易系统为供方和需方提供一个虚拟的交易市场双方可发布和查询供需信息,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可与发布者进一步洽谈,交易系统可以为双方进行交易撮合。交易处理过程简单描述如下:

终端或自助设备的交易请求上送→加密处理→预处理→加解密→送往主机→处理结果返回加解密→处理结果返回终端或自助设备。

1.5 智能配送功能。

利用物流中心的运输资源对商家的供货信息和消费者的购物信息进行最优化配送,使配送成本最低,在用户要求的时间内将货物送达。通常的解决方法是建立数学模型,由计算机运用数学规划方法给出决策方案,管理人员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智能配送要解决的电讯问题包括线路的选择、配送的发送顺序、配送的车辆类型、客户限制的发送时间。

1.6 货物跟踪功能。

采用GPS/GIS系统跟踪货物的状态和位置。状态和位置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中,用户可通过Call Center或Web站点获得跟踪信息。

1.7 库存管理功能。

利用物理信息平台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整合,使库存量能在满足客户服务的条件下达到最低库存。最低库存量的获得需要大量历史数据的积累和分析,要考虑客户服务水平、库存成本、运输成本等综合因素,最终使成本达到最小。可解决的典型问题包括:下轮生产周期应生产的产品数量;补充货物的最佳数量;补充货物的最低库存点(安全库存)。

1.8 决策分析功能。

建立物流业务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已有数据的分析,帮助管理人员鉴别、评估和比较物流战略和策略上的可选方案。典型分析包括车辆日程安排、设施选址、顾客服务分析。

1.9 金融服务功能。

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网络安全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后,可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网络实现金融服务、如保险、银行、税务、外汇等。在此类业务中,信息平台起一个信息传递的作用,具体业务在相关部门内部处理,处理结果通过信息平台返回客户。

1.10 系统管理。

对整个信息平台的数据进行管理,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安全管理和数据管理等。物流系统涉及方方面面的使用人员,系统管理模块将对这些人员进行集中管理,为这些人员分配不同的模块及使用权限。这样可以保证用户安全地使用自己的模块系统,完成自己的工作与职责,而不会越权使用其他的模块系统。

大型网络化关系型数据库中,安全机制非常完善,可以将数据库使用人员分为多种角色,每种角色可以有多个用户;不同角色,不同用户拥有不同的权限。最高权限者为超级用户,他可以为其他用户分配权限。用户管理模块将基于数据库的安全机制,开发更灵活的权限管理功能。

系统管理模块的功能主要包括:

(1)用户管理:各类用户信息的录入和管理,包括系统用户和成员用户;

(2)角色管理:系统角色的定义和管理;

(3)权限管理:设置各类用户的不同权限;

(4)用户登录管理:用户登录状态的管理;

(5)用户密码管理:修改及设置用户登录密码;

(6)安全管理:物理网络系统是构建在Internet/Intranet基础上的Browser/Server体系构架的应用系统,对各类数据的传输、保密、验证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系统安全管理主要包括数据的加密和数字签名:(1)数据加密:对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严格的数据加密处理;(2)数字签名:对网上传输的数据文件进行有效性确认;

(7)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必然会涉及大量信息数据的产生,对各类数据,均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挖掘,从而为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这些大量的数据都应作妥善的处理与保存,包括:(1)数据备份:提供数据备份支持;(2)数据恢复:异常状况下用于数据的恢复;(3)导出历史数据:以不同形式导出历史数据。

2 公共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

(1)构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要总体规划,分步开发,递进完善。优先构筑公共物流信息基础平台,推动政府相关系统及企业信息系统加入平台。并且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示范工程积极进行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的宣传,注重平台的品牌战略。通过推出平台的认证体系,推动物流信息服务,为企业开发出以平台为基础的丰富的信息服务产品。加快物流信息共享协议开发和推广工作。以各地物流中心、物流园区为基础,通过政府引导、推动和市场运作,根据我国物流的特点开发出实用型的平台;因为各地区发展不平衡,要因地制宜,结合各地实际,发展区域性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在形成区域性的物流信息平台基础上,经过二次整合,形成全国性的统一平台。

(2)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平台本质上是公告物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层部分的加强与完善,不能脱离底层的公共物流信息基础平台而独立地发展,底层可以较多地依靠政府的参与,上层平台层次较低层高,则更多地依靠市场的力量来推动。各地发展经济水平不同,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模式也各有特点。在市场经济相对发达、运输市场发育较为完善的地区,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已经成为物流信息服务企业、物流企业、制造企业、流通企业的迫切要求,他们为了满足各自的需要,自发的组织起来,对地区物流信息业务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成为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力量。由于该平台的建设主要推动力量来自于下层具体企业,市场需求明确,在完成平台建设之后,能使平台在当地的物流信息服务市场中发挥作用,产生效益,收回投资,充分利用物流信息平台资源。因此市场经济发达的地区的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可以在政府提供必要的支持基础上,采用领袖企业联盟的方式实现。但要注意避免将平台的功能过于具体或者陷入具体应用项目的倾向,考虑其独立性和开放性。企业及行业协会等往往是信息化以及信息标准化的一个主要实施和推动力量。在实践中,一些领袖企业的标准最终可能会演变成行业标准,企业产品也可能成为通用商品。如果某个物流信息服务企业的产品在一些领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应用,就有可能将企业的产品标准,通过政府规划物流信息平台的过程上升为通用标准,而向其它企业推广并实施标准化,如“56NET”,它的企业平台可以通过上海市政府规划物流信息平台的机会,提升成为通用平台和标准。

(3)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果物流信息平台还没有建设的话,可以根据国家的规划,不要急于发展物流信息平台,避免重复建设,而要尽可能利用其它地区已建好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信息服务活动更少地受物理空间和地域限制的特点。可以将公告物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尽可能与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一起作为政府引导下的信息化项目进行建设,引进其它发达地区建成的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平台,既减少投资,又能实现资源共享和推进信息标准化。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模式,要以企业化运作为主要形式:以提供在“公共物流信息基础平台”基础上的物流信息服务为中心;形成以发达地区检查的平台为引导、以欠发达地区的参与为支撑的互动局面;以形成区域性、全国性的统一平台为初级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参与国际物流信息化和信息服务市场的竞争为高级发展目标。

(1)将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组织成一个实体:

以组建股份制企业等形式将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组织成一个经济实体,组织相关的软件开发商、物流企业和一些科研单位,并吸纳部分其他物流信息服务企业和物流信息服务需求者,参与到平台的建设中来。同时,也鼓励相关企业和用户与平台以协议的方式共同支持相关标准和框架的推广。

(2)对公告物理信息系统平台进行配套支持:

政府在税收、贷款、人才引进方面给予“公告物理信箱系统平台”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尤其是在其起步发展阶段,使这样的信息服务企业能够得到足够的启动资源。

(3)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并为平台最终整合成为全国统一的平台创造条件:

将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的上下两层的建设相对分离。将“公共信息基础平台”和“公告物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相对分离开,前者与后者的功能和属性不同,前者公益性比后者更突出。因此,也许几个地区有各自的“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平台”,但却使用同一个“公共物流信息基础平台”;而一个“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平台”跨几个“公共物流信息基础平台”,这些形式都是可以的。

3 结束语

现代物流已成为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以现代科技管理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性物流服务。在现代物流中,信息已成为提高营运效率、降低成本、增进客户服务质量的核心因素。在信息平台上,信息流的处理和利用水平决定整个物流过程的运作水平。信息平台的建设,一方面是发展现代物流的核心和关键,另一方面,通过建设信息平台又极大地推动着现代物流向前发展。随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商品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跨国、跨地域、跨行业的物流日趋繁忙,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电子商务向物流领域大规模渗透,信息化成了现代物流的核心。信息化的外延和支撑是信息平台,其应具备数据交换功能、信息发布服务功能、会员服务功能、在线交易功能、智能配送功能。内涵包括信息技术、信息流、信息传输、信息集成库等,也包括诸如询价单、报价单、付款通知单、转账通知单等,还包括交易方的支付能力、支付信鉴等。其中,各种单证在信息中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没有信息网络支撑,无法实现单证的有效确认、传递、审办、复核等流程,就无法形成现代物流产业。因此,建设信息平台,不仅对完善现代物流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发展跨行业、跨区域、跨国度的现代物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施先亮.建设物流信息平台促进现代物流发展[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7):21-23.

[2]董敬欣.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2.

[3]董千里.区域综合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与构建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2(2):32-33.

[4]谈丽萍.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5.

[5]刘小卉.物流管理信息系统[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物流信息网络任务 篇9

1 物流企业业务信息管理, 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科学化的步伐加快, 物流企业的信息管理异常重要, 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使得物流业务信息的价值更加提升, 其管理更加重要。随着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加快, 物流企业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构建起了企业自身的网络信息平台, 形成了与客户沟通互动的网络信息交互媒介, 建立了对物流全过程进行监督、协调的物流业务卫星定位等指挥系统, 构成了物流工作要求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条码技术等。在这其中, 无论是网站还是信息交流的平台, 还是监控协调系统和条码技术, 一切的控制手段都是通过信息量的多少、信息的种类、信息的编码等来实现对信息的识别和传输的。因此, 在物流系统中, 信息流是大物流概念中的核心流, 是统领物质流、资金流的关键内容。在现代物流企业中, 可以说没有信息流, 就没有物流, 就不能承揽物流业务, 物流的过程也就无法进行, 信息管理在现代物流企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 国内物流企业都普遍认识到了物流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各类物流企业纷纷进行物流信息化投资建设, 旨在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以期在物流管理、物流经营、物流决策、物流协调中, 实现快速、高效、准确, 提高企业的信息应用能力, 使信息管理成为物流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2 当前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的基本状况

当前, 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 很多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信息化管理滞后, 主要表现在:

(1) 很多物流企业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物流网站。国内有很多企业, 物流设施比较先进, 各种物流设备齐全, 物流人员素质也高, 应当说具有从事较大物流业务的能力, 但这些企业很多没有重视物流信息化建设, 仅停留于利用现代的通信技术, 电话、传真用的较多, 而缺乏相关的信息化建设, 尤其是很多还没有自己的网站, 物流信息的发布和收集还是局限于传统的方式。

(2) 很多物流企业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信息互动平台。有的企业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 但在建立起自己的网站后, 很多企业网站页面内容简单, 长期不进行内容更新, 对有关物流信息的介绍不全面, 尤其是缺乏网络互动系统。也就是没有实现物流企业与客户在网络上的互动、沟通, 没有建立起信息互动的平台。因此, 这种网站的功能尚未适应物流信息需求的需要, 没有达到及时、即时向客户传输最新物流信息动态, 也没有及时回应客户提出的物流情况的了解和建议, 这种情况阻碍了物流企业掌握市场动态, 也失去了一个与客户沟通、发展和稳定客户市场的重要途径。

(3) 很多企业是物流控制系统尚未建立。对于物流企业来说, 实现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物流过程的管理和物流业务的动态掌控, 这就需要物流企业建立起一个闭合的、通常的信息控制系统, 这个系统从物流配送、运输、包装、仓储、卸载、交货等环节, 都能够跟踪物流每个环节, 动态掌握每一单物流业务的即时进程情况, 并依据此系统可以实时了解每个业务流程的情况、困难, 并做到物流公司的迅速回应, 应急处理等, 它发挥的是协调和控制功能。而很多物流公司没有建立起实现物流动态控制的系统, 使得物流业务停留于传统的管理方法。

(4) 很多企业存在物流信息的标准化滞后的问题。物流信息的标准化即在同一物流过程中使用通用的、统一的、规范的、便于管理的信息编码。不同的信息表明不同的信息内容, 表达不同的物流动态。而很多企业缺乏应有信息软件的使用, 存在编码不明, 标准混乱, 信息表达出现很多错乱、滞后现象。信息编码是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 企业物流信息编码的滞后, 表明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工作还没有做好。

3 从提升物流企业的业务信息管理水平出发, 积极实施物流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策略

物流企业要构建起科学化的管理和经营系统, 走信息化的道路是其必然的选择。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企业的信息管理, 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和经营的准确性、快捷性和科学性。因此, 应立足于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从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出发, 积极实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策略。

(1) 要根据物流业务的需要, 对企业的信息化进行精心规划。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从技术投入到人员配备, 从网站建设到软件投入, 从物流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到对外的业务管理, 从物流信息的动态互动平台建立到经营信息的跟踪、协调等, 都需要建立其基础的网站规划、技术力量规划、系统规划, 进行规模和使用功能的规划等。只有针对企业的需求情况, 按照前瞻性的视角, 通过精心的规划, 才能适应于现在需求, 也能够着眼于未来的规模发展和业务发展。因此规划非常重要, 要有物流信息管理的目标、物流信息的管理的建设方案、实现的步骤和日常的管理等方面。

(2) 要加强硬件投入和资金投入, 确保物流企业信息化目标的实现。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初期需要投入计算机设备、网络条件, 需要购置必要的管理设备和终端设备, 这些需要资金的投入。在这个过程中, 要选当前最为先进的, 因为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很快, 购置最先进的设备可以适应当前信息管理的需要。同时, 物流企业的资金要得到充分利用, 提高其使用效益, 购置的这些硬件的投入要合理, 不能盲目, 做到够用而不浪费。

(3) 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软件投入, 优化物流信息管理的环境。物流信息管理硬件的投入是基础, 没有硬件信息化管理就无从谈起。而软件的投入也非常重要。这其中的软件包括计算机网络软件、物流设备软件、物流控制软件等与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物流业务设备相匹配的软件, 使物流硬件真正发挥作用。应做到购置软件与硬件的匹配, 要选用最新版本, 应购置可升级的版本等, 以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4) 加强物流信息管理的制度整合, 实现物流企业信息化与实际管理的协调一致。在信息化以前, 传统的业务流程是粗线条, 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与现代信息化的管理和业务流程存在不同甚至冲突。因此, 作为物流企业, 应当重视信息化的同时, 做到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业务的制度整合, 调整工作程序, 细化过程管理, 明细管理责任, 讲究工作效率, 强化客户服务, 增强与客户的互动等, 要体现制度与信息化管理流程的一致、协调, 以真正发挥信息化的效益, 真正发挥信息化带来的企业管理效益、经营效率提高的效果。

(5) 重视物流各种信息系统的建立, 实现物流信息管理的合理分工。应根据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的要求, 就物流企业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管理等细分管理模块, 区分不同职责和功能, 实现物流企业信息的分区和功能划分。通常来说, 物流企业的信息检索包括外部的和内部的信息交流系统。内部的信息交流系统主要是内部财务管理系统、内部事物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外部的管理系统包括财务结算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物流查询系统、运输调度系统等。这些不同系统承担不同功能, 分工明确, 但也存在联动和协调。

(6) 物流信息的安全性管理, 保证物流企业的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从内容上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防止商业信息的外泄, 二是防止物流企业的资金被盗。从防范渠道上包括防止信息的传播的外泄, 防范信息的被窃取。目前社会中总有一些因为经济目的和其他目的的人, 故意侵入对方网站, 破解网站密匙、账户密码, 非法获取企业商业秘密, 盗取企业资金等。因此在物流企业信息管理中, 要重视企业的信息安全, 一方面要加强杀毒软件、病毒防火墙的配备, 要购置权威的、正版的防毒、杀毒软件, 保证随时升级, 防范病毒侵入, 另一方要加强网络密匙、网络密码建设, 设置科学、有效的保密措施。同时, 要加强物流公司的保密制度和操作流程管理, 防止因制度缺失造成信息管理的疏漏。

参考文献

[1]何亚欧.重庆烟草构建现代卷烟物流信息系统[J].物流技术与应用, 2010, (12) .

[2]孟令全, 王晓霞.浅析物流信息技术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23) .

上一篇:急性加重期下一篇:郑州市物流业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