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现状论文

2024-10-09

计算机教学现状论文(精选12篇)

计算机教学现状论文 篇1

1 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首先, 学生对计算机的实际运用能力不同, 一般高职院校的学生均来自不同的地区, 其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 学生接触电脑的机会不同, 就会有一定差距。另外高职学生之前受教育的学校对计算机课程的教育程度不同, 重视计算机教育, 强调实际操作培养培养大学生计算机知识扎实;反之只保证学生通过会考的学校出来的学生基础能力较差。还有就是学生自身原因, 高职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是促使其积极学习的重要原因, 另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其次, 高职计算机教学内容不适应社会发展, 现在高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内容逐渐落后于社会发展要求, 学生在学校学的知识不能满足工作的实际所需。还有计算机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多, 学校教学设计内容广, 但是深度不够, 会使得学生技术掌握不精通。

再者, 理论和实践课程比例失调, 理论和实践的课程时间安排是高职院校最需要注意的教学问题, 高职学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实践课程的设置。

2 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方法

第一, 强化学生自主能力, 提升综合素质

现在高职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水平不同, 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一般学生接受知识是从激发求知欲望, 认识理解教材, 巩固所学, 运用实践到检查回顾知识技能几个阶段。所以, 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激发学生思维, 引导其主动接受知识, 并且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文化积淀, 掌握计算机技术并实现学以致用。

第二, 合理使用教学设备, 加强实验教学

计算机的课程特点是操作性强, 最好采用视频展示和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高职计算机教师要摒弃传统的黑板讲授的教学方法, 要结合运用计算机教室, 实验室和多媒体视频多种方式, 加强实验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强化知识构建, 结合理论知识, 拓展学生能力。争取实现理论应用到实践, 并且提升技能目的。

第三, 结合网络信息内容丰富教学手法

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 基础知识掌握不足, 教师要在计算机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主体学习, 加强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合理使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 学生吸收知识, 自主理解并掌握, 实现自我提升。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实践, 加强学习认识, 理解根本内涵和意义, 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高职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实用型人才, 所以计算机课程要强调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使其自主接收新的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 完善考试形式, 提升教学改革

高职学校计算机考试应该采取实际上及操作的形式, 考察其实际运用能力。可以在再实训课程中加入设计内容, 了解课程本质确定任务内容, 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vb.程序设计课程, 可以组织学生编制一个图书管理系统或工资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序, 以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吸收和掌握。在教学中教师演示教学内容随之让学生操作, 可以巩固所学知识。

3 结论

在分析高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之后, 我们应该明确社会发展, 结合自身教学经验, 采取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 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以此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 从根本上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育水平。

计算机教学现状论文 篇2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现状和分析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现状和分析[文章作者]陈士凡[文章来源]慈溪市教师进修学校 计算机辅助教学(Copm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以越来越受到人民的重视。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利用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教学媒体来进行教学活动,即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师执行教学。计算机不仅能呈现单纯的文字、数字等字符教学信息,而且还能输出动画、视频、图像和声音,能非常容易做到教学信息的图、文、声并茂,这种多维立体的教育信息传播,增强了信息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另外,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学生可利用一定的输入、输出设备,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人机交互作用是计算机媒体所特有的。这些是幻灯、电视等单向电教媒体无法比拟的。而且计算机辅助教育已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就当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际使用和效果上,反映却不尽人意。为此,笔者就当前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初步分析和探索。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现状 现象一:计算机辅助教学大多以“观摩课”的方式成为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点缀,信息技术并没有真正与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这主要是因为在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老师自己开发课件,而开发课件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一位计算机教育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谈到自己开发软件的经验时直言不讳:“虽然CAI是一个好的教学媒体,但也是一项需投入多(时间,人力,经费)产出少的工作,它仅适用于教学中的评比、检查、参观、学习一类装点门面的场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确实了解到大多数学校一般是在上公开课或评比课时,才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教学。 现象二:虽然市场上已经有相当数量的教学软件,但是适用于教学的软件并不多,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是教师自制课件,但是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很多学校普遍存在着这样的情况,由学科老师编写稿本,由计算机技术人员编程实现,开发成小型的教学软件,很大一部分学科老师由于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生疏,使得课件的最佳优势不能发挥出来,且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因操作失误而失败,这就大大抑制了教师自制课件的积极性。现象三:一般我们上课时用的课件都是事先根据教学要求而设计确定的,而现在多数课件的开发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单纯追求直观和生动,忘记了作为主体存在的学生的主动性。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全部教学设计理论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按照这样的理论设计的课堂教学软件。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很容易会进入一种“人灌+机灌”的新的课堂教学误区。而教师也受到定型情节的课件影响,完全围绕着课件讲课,缺少了课堂教学中最为精彩的“即兴发挥”。把原本的“课件辅助教师”变成了“教师辅助课件”。二、现状的分析虽然CAI有着许多突出的特点,并在教育实践中证明是有效的。但是作为新生事物必然存在不足和缺陷,如CAI教学系统一次性投入大,费用高,而且CAI技术要求高。因此限制了许多有经验的学科教师亲自编制课件。CAI课件的制作远没能达到传统教学过程中备课这么方便自由。这也是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展中碰到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但是考虑仔细一下,不难发现:老师很难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开发软件上,如果老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软件开发上,就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组织教学上来,甚至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研究上来。从而出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只在这种公开课、观摩课来进行教学,装点一下门面的这类情况。其实,我们认为教师最主要的任务不在于开发软件,而是如何应用现有的软件把计算机的优势发挥出来。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软件”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课件,而应是面向学科的工具型软件,包括带有学科特色的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实际上,近几年来国内出现了一批有教学应用价值的软件。只要教师能基本掌握使用计算机的能力,稍加培训就能够自如的运用它们来按自己的意愿制作小软件,紧密配合自己的教学过程,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现在有一个用于几何教学的平台叫作“几何画板”它适合用于平面几何、解析几何、射影几何等教学中使用,同时也能用于物理教学中的力学、几何光学与数学模型、几何图像结合密切的部分课程。而且界面简单、容易学习、直观好用,因此这样的软件很受老师的欢迎。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老师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看的`过高,没有根据教学要求来进行课件设计。制作出来的课件有原来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的“电子灌”,因此在设计课件时,不仅要注意软件的设计技巧,更要注意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方法的运用,这才有助于提高CAI课件的质量。 三、寻求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新路子──积件思路 不同的软件是有不同的功能特点和用途的,世界上不存在一种适应各种条件的万能软件。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主流软件都向资源库、平台化、人性化方向发展,显然教育软件也应该走世界软件发展的共同方向。因此,运用积件思想,走素材资源库和制作平台相结合的新思路,是使音乐软件开发和应用走出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径。 积件是一种思想,它是一种关于CAI发展的系统思路,是针对课件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软件开发和应用模式。积件提出者认为,积件由积件库和积件平台组成。积件库是教学资料和表达方式的集合,包括五个部分:⑴多媒体教学资料库;⑵微教学单元库;⑶虚拟积件资源库;⑷资料呈现方式库;⑸教学策略库。积件组合平台则是供教师和学生使用组合积件库并最终用于教学的软件环境。 积件的过程,对课堂教学来说,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针对某一教学阶段和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教学素材,结合教学策略,制作出千变万化的有效课件。 因此,积件是基于课堂教学提出的,方便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源的软件系统。学科教师若能根据教学实际,运用积件思想,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网络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和一些计算机公司推向市场的素材库或教学软件,以及音像市场上所提供的丰富的CD、VCD资源,从中选取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课件,能适应不同教师、不同教学情境的需要,从而彻底改变教学软件在设计、开发和使用上的相互割裂的局面,使CAI在课堂上的运用走出低谷,朝着更为广阔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克东:《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朱万森,梁楚材:《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制作》(计算机教育应用丛书),北京,地质出版社, [3]祝智庭,瞿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制作基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4]王治文:《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及其软件设计》,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 [5]徐平:《积件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电化教育》,19第7期 [6]刘成新,黎加厚:《论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发展的多元化》,《中国电化教育》,年第10期 [7]汪启富,邬美娜,刘美凤,金建梅:《新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发展策略研究》,《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第2期

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与对策 篇3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 教学现状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201-01

1 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1.1 中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偏低

中职教育是一种以实用主义为原则,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它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近年来,在学生扩招政策的影响下,职业学校面临降低录取门槛的困境,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个人素质偏低、学习积极性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使中职教育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对计算机教学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很多人简单的认为,懂得拼音输入法、会使用聊天工具、能浏览网页、会使用Word文档就是熟悉计算机操作,从而在思想上产生松懈,直接导致学习进取心的丧失,学习成绩不见起色,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对计算计课程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1.2 教学设备落后

如今,计算机作为一种常用工具进入千家万户,计算机教学也逐渐走入各中小学的课堂,但由于计算机设备更新不及时,在计算机课堂上甚至仍然存在两人共用一台计算机的情况,学习只能走传统教学的路子,在教师满堂灌的教学中被动地接受,计算机是一门重视动手操作能力训练的课程,学生没有实践的机会,教师理论知识的讲解无异于过眼云烟,转瞬即逝,没有对学生形成有益的影响,教学设备的贫乏,导致学生计算机基础薄弱。在中职阶段,计算机教学软硬件开发相对迟缓,计算机教学理念落后,跟不上计算机发展的速度,计算机硬件配置更新速度慢,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护,使很多新型软件无法运行,不能满足学生正常学习的需要。

1.3 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计算机教学是在信息技术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下催生出的新学科,计算机教师大多都没有经过严格、系统的培训,在教学实践中缺乏过硬的理论做支撑,缺乏相应的经验做指导,面对学生的疑问,很难给出专业的解答。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一成不变,跟不上日新月异的信息发展速度,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严重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阻碍学生在专业化成长道路上前进的步伐。

2 中职计算机教学对策

2.1 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中职阶段计算机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计算机领域内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计算机课程内容的设置,要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一核心,深刻挖掘有益于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个性化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教师可以设置计算机系统操作、多媒体应用、网页制作、三维立体设计等多个模块,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灵活选择。教师还可以把纸质教材制作成电子档,为学生提供多中资料传递渠道,以此激发学生对计算计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热情,加强学习的效果,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以便于更好地实现教学既定目标。

2.2 因材施教,重视实践教学

基于中职院校学生个体学习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在实际教学中,如果继续沿用传统教学的套路,课程内容始终采取一个标准,难免造成不同起点的学生学习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果却大相径庭,因此教师要注意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分层设置教学内容,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使每位学生都学有所得。成就归因理论显示,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成就,可以成为学生继续为之奋斗的良好诱因,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因材施教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另外,教学理论知识的逐一罗列,势必造成学生接收神经麻痹,知识理解不深刻,知识运用不灵,知识体系不健全,所以,在重视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实践锻炼,使学生把理论知识的学习切当的运用于实践,以此使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有加强了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2.3 密切与企业合作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催生了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中职计算机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大批具有实践能力人才的基地,只有清楚的认识到企业的需求,抓住企业的动态,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从而更好的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使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匹配。中职院校应该在与企业密切合作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际动手操作的第一线,切身感受自己将知识创造性的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切实体会自身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自觉向专业需求靠拢,准确把握未来努力的方向,充分激发学习热情,最大限度的挖掘自身潜能,为把自己锻炼成为合格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而不断进取。

参考文献

[1]戴芳.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张艺腾,苏凤梅.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与改革建议[J].河南科技,2013(9):251.

[3]叶丕珍.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3):118-120.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篇4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 ,多媒体,课件与积件

引言

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 (CAI) 在我国高校的实践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 其发展现状及前景如何呢?制约CAI发展的关键要素是什么呢?为此就CAI教学实践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是令人失望的:CAI教学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层次上看, 都处于初级状态, 缺乏理论指导, 未能展现独特的教学价值, 因此也不能为广大教师所接受。来自高校的一些理论文章认为, CAI的实践之所以举步维艰, 是因为“课件”观念的影响, 应当以“积件”的观念取而代之。笔者认为, 就目前我国高校的CAI实践而言, “课件”尚未完成它的使命, 而“积件”还远未成熟。

1. 我国高校CAI实践的简单回顾

我国高校CAI的开展是从80年代初开始的, 那时的主要机型是“苹果”机和“中华学习机”。一些教师用BASIC语言编制了一些教学软件, 这些软件主要是模拟物理过程, 比如平抛, 分子及电子的运动等。由于软件是用语言编写的, 因此这一阶段的软件开发又叫做“编程序”。当时计算机的汉字处理功能及图形功能很差, 所以要编出高质量的程序是十分困难的。由于当时没有计算机专用投影仪, 也没有大屏幕彩电, 所以如何把程序展现给学生, 即如何把软件应用于课堂教学存在困难。以上两方面的原因使得CAI难以推广。

2. 实际情况

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软件是关键之一,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又称“课件”) 的质量是关键之关键, 关系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成功与否, 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生命线。从目前的软件市场来看, 真正能利用到教师课堂教学的软件是比较少的, 对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发展是不利的。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师是关键之一, 教师操作计算机的水平是关键之关键。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计算机辅助教学, 还要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 提高操作计算机的水平。从教师方面来看, 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学科教师是比较少的, 校际之间、地区之间的差异大, 经济发达地区和部分重点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水平相对较高,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起步早, 水平高, 部分教师能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简单制作;欠发达的地区掌握计算机技术的教师比较少, 甚至在部分农村学校缺乏合的计算机学科教师, 计算机教育课程的开设都比较困难, 更谈不上计算机辅助学科的教学。

3.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对策

3.1 加快学校CAI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结合学校课堂教学的实际, 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建设学校CAI教学资源库是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措施, 也是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的关键。学校CAI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主要包括软件的购买和自己开发等方面。

3.1.1 购买软件

软件的购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结合学校教学的实际购买部分教学软件, 如CSC备课系统、武大华软、海北等应用软件;结合学校软件开发的实际, 购买多媒体开发工具, 如Authorware、Director、3DS.MAX等开发工具;除上述软件外, 还需购买部分百科知识类的光盘素材库, 利用其中一些适合学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小的动画、图像等材料, 加快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

3.1.2 结合教学实际, 自己开发制作教学软件

现在一般认为, 计算机“课件” (Courseware) 有这样几个特点: (1) 面向课堂教学, 而不是面向学生自学。 (2) 容量小, 一个课件可以存储在一张或最多几张软盘上。 (3) 结构自由, 一个课件可以是一堂完整的课, 有如一个完整的教案, 体现教学设计, 也可以是一个单独的模拟演示。 (4) 无须刻意雕琢的界面, 无须复杂的交互. (5) 个性化, 课件反映制做者独特的教学观和教学方法。

“积件” (Integrable Ware) 就是基于课件的弱点而提出的。什么叫“积件”?“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体系”。其结构模型分五个层次, 既:核心层, 平台层, 实库层, 虚库层和环境层。可见“积件”是一个大系统, 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从它的素材库中调用自己所需的素材, 然后利用便于操作的工作平台加以组合。比如就物理学科而言, 大到太阳系的运转, 小到原子的内部世界, 有“苹果落地”, 有“鸟撞飞机”;有马得堡的“半球”, 有比萨的“斜塔”, 有火箭上天, 有流星坠地……总之你所能想象到的素材都尽在其中。教师还可以调用教学单元库中的习题, 调用呈现方式, 教学策略。这样一来, 教师对信息的利用简直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 就可能“以不变 (积件) 应万变 (教学实际) ”。

3.2 利用计算机网络, 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方面之一。新的教学软件在网上不断出现, 丰富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软件资源。利用网络教育资源, 加强交流, 既有利于缩小教育的地区差异, 又有利于丰富和提高学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资源和水平, 同时, 也是未来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

4. 结语

综上所述, 目前高校的CAI现状和前景都不容乐观, 仍处于起步徘徊状态。其主要的制约因素不在于硬件设备不足, 不在于没有“积件”, 也不在于课件的先天缺陷, 而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变。只有让广大的教师投入进来, 形成一支制作课件的大军, CAI才能真正地开展起来。要积极推进课件的制做和使用研究, 只有具备了大量的课件“绿叶”, 才能开出积件“红花”。信息时代正以不可抗拒的步伐向我们走来, 相信会有那样一天, 教师们制做计算机课件就象现在制作投影片一样平常, 教师们上课不是夹着教案, 而是提着笔记本电脑。那一天可能不会太遥远。

参考文献

[1]电化教育研究1998.1P69“从课件到积件”作者黎加厚

计算机教学现状论文 篇5

1.1教材内容的不适性和滞后性

目前,应用软件课程的教材主要有2种,传统型侧重理论,内容较为系统,但略枯燥,学生实践操作机会较少,不能很好掌握软件的操作;另一种则侧重实践操作[1],教材内容以案例为主,缺乏基本理论的分析,导致学生应用软件时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会按流程操作。教材的不适性势必影响学习效果。此外,应用软件更新很快,每隔几个月便会出现新版本,例如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从以前的7.0版到最新的CC版,界面和功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教材几年不变,内容陈旧,远落后于软件的更新,教材的滞后性也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1.2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传统应用软件课程的教学常用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教师讲、学生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逐步完成学习的步骤。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习主动性被忽视,影响了教学效果。

1.2.1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①目前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多数仅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到企业或用人单位工作的经历,对应用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缺乏了解,因而难以在教学中对软件的功能有针对性地结合今后的工作岗位加以全面的介绍。

②教学安排欠合理,受计算机实训室的限制,实践课时常安排不足,使学生有效的实践机会较少。

1.2.2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①由于各地初中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程度不一,学生入学时个体差异大。在有限的课堂时间、紧张的教学任务之下,老师很难兼顾所有层次的学生,基础较好的学生觉得教学深度不够,基础不好的学生则难以理解,在课堂上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

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6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应的相关人才需求也正在增加,这就为中职学校培养相关人才带来了良好机遇。中职院校应该把握住这次良好的发展机遇,发挥好职业教育优势,提高计算机办学效率。当前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学习了相关的办公理论,但是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1、学生的操作能力低、综合素质差。职业院校的学生,生源比较差,所掌握的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在计算机的实践课程的时候,学习没有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积极。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注重给予适当的指导,没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导致学生产生了厌学的心理,失去了学习计算机的动力,很多学生虽然很清楚计算机的构成,但是却不能识别主板、显卡、网卡以及CPU等等实物,不能够组装一台电脑。一些学生很喜欢计算机,埋头学习专业方面的知识,不能够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及时沟通,实际上,对于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來说,合作精神、个人修养、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比专业的知识更加重要。

2、教学方法落后。很多教师不能很好地重视实践教学,随意安排计算机实验的内容,经常是随意指定几个习题,就让学生做,也没有很详细的实验指导用书,缺乏一套有利于学生就业的实践教学内容的体系。计算机实践教学大部分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演示法,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学生仅仅需要跟着老师一步步做,表面上看学生是会操作了,但是学生却不能知其所以然。教师不能够利用网络的交互优势,不能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任务,不能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实际问题,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3、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合理的考核机制。专业课程设置当中过于注重计算机理论方面的教学,导致了学生就业产生很大的困难。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能够动手操作的实践型人才,不是仅仅知道理论知识,不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的学生,理论与实践脱离。

实践考核标准不过硬,考试质量不过关。例如在进行一些上机考试的过程中,由于机房数量有限,很难让学生隔一台机器坐一个人,增加了学生舞弊的可能。另外,一些机器上的操作结果是需要立即给出判断的,由于时间比较仓促,因此尺度不统一。加上为个别同学开调实验项目补考有一定的困难,很多教师在把握上就把尽量让学生及格作为标准。因此在部分学生看来,实验的考核无异于部分开卷考试,做得好坏,都是要过的。这也降低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

二、教育教学方法、方式的对策

针对上述现状,计算机专业要找到适合的专业设置,适应社会的需求,能够胜任公司工作的基本要求。

1、实施项目教学。项目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主要是通过完成某个项目而实现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能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在计算机课堂上应该把项目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环节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创造潜能,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逐层深入、逐步求精的学习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给学生以成就感,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模式。通过项目教学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对于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仅是对课堂上的改革,还要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很多学生走出校门发现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不能很好地应用到工作中去,这种学用脱钩的现象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同时也对我国中职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能够弥补单一教学的缺陷,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一定知识学习后到实习企业进行实习,在实习期间发现自己知识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自主、积极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

3、学生自信心培养。中职院校的学生年龄偏小,在受到一点打击后容易否定自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悲观失望、丧失信心、消极、孤僻,这就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这就需要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自信心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或特长进行差异化教学,给学生提出适当的教学目标,在达到这个目标后给予相应的鼓励,同时在建立一个新的目标,让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中职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创设一定的场景,在一些自卑的学生参与进来,让其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得到学生及教师的肯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起他们对成功的追求。

4、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强化实践操作。根据中职生的职业要求特点,教学应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要学好计算机,第一个环节就要加强技能的培训,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同时,教师可以模拟不同专业计算机应用的真实环境,使用多种形式进行授课,增强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性的实践锻炼。

三、结语

总之,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丰富的知识,更要有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和知识的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不是教师能够直接传授的,只有在机房中,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验才能培养起来。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了解学生们的需要,探询适合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左文英.关于中职计算机紧缺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9.

[2] 牛富霞.浅谈如何营造浓厚的计算机教学课堂氛围[J].新课程学习,2011(5):49.

[3] 李红波.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思路[J].高教论坛,2004(1):67-69.

计算机教学现状论文 篇7

( 一) 学生兴趣不高

现阶段绝大多数高校大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兴趣不高,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很难在课堂上学到有用的知识, 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当中去。 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 高校大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 在他们的意识中计算机理论课的学习其实就是在浪费时间, 很多高校大学生在上课期间玩电脑看小说, 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

( 二) 课程缺少实用性

计算机课程是一个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那么学生就会在实践过程中出现茫然的状态。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性不强, 这种现状一方面不利于提高高校大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 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水平的提高。

( 三) 教学模式落后

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 一支笔, 一本书, 一块黑板走天下”, 这种教学方法枯燥乏味, 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极大地降低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有的时候, 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 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 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长此以往, 势必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二、对策

( 一) 改变落后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切实改变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偏差。 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当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 在课堂上采取精讲多练、边讲边练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 实现教学一体化, 打破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界限, 切实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动手能力。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 在观念改变的前提下,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喜欢上计算机基础这门学科了。

( 二)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传统的“ 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不利于高校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树立全新的教学目标, 培养高校大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 并教给高校大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还应该不断地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 引导大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 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大学生的自学能力。

( 三) 创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高校可以与计算机有关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打造校企合作模式, 为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坚实而又牢固的基础。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建立对高校大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学生通过工学结合这种教学模式, 能够切实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 还能够了解社会和企业对自身的要求, 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总而言之,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存在很多问题,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高校必须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创新教学模式, 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只有这样, 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对策 篇8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与对策

计算机教学是高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积极开展高职计算机教学更具实际意义。而从当前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来看,受教育观点、教育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学习积极性较低,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因此应该重视对高职计算机教学问题的分析,正确认识到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终保证计算机教学效果。

1 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总体而言,高职院校在开展计算机教学时存在多方面问题,典型问题主要包括:

1.1 教学观念落后

教学观念落后时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问题,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是导致出现该现象的重要原因。从实际上来看,随着我国课改的不断深入,教材改革得到深化,各个院校在推动教学方案改革的同时,也重视对教学内容、教材的创新。但在实际上,这种创新是具有针对性的,往往局限在高职院校的主修专业上,例如广告院校重视创新广告类教材等。而在非计算机专业的院校中,计算机课程是非主修部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材的更新速度,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同时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教师在操作过程中依然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能有效控制理论讲解与动手实践的时间,将会影响教学。

1.2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功底普遍较低,因此所选择的学习科目多是面向市场需求的,希望通过在高职院校学习而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而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计算机课程往往是“非对口”科目,在学生的潜意识里,计算机课程与自己的就业需求不重叠,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学生难以对计算机学习保持兴趣。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课程的内容十分枯燥,再加之教学方法的影响,在遇到技术性问题时,学生无法独自解决,久而久之,学生出现了逃避学习的现象,遇到困难一直退缩,而不是迎面而上解决问题。

2 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对策分析

从上文研究内容可知,学生缺乏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本节研究中,主要围绕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2.1 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实施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适用于高职计算机教学的一种策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进行层次划分,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这种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最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1)层次划分

先对全班级同学进行摸底考试,并根据考试结果江同学划分为A、B、C三个等级。其中A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较高,具有良好的上级操作能力,能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计算机操作。B级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并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功底,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计算机操作。C级学生的积极性较差,或不具备计算机功底,需要教师进行全面的教学、指导。

2)分层授课

当前高职院校在计算主要采取课内分层方法,保留学生的原始班级,而教师主要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分别对A、B、C三层学生进行相应的授课。其中在A级学生授课时,教师以引导为主,通过多练少讲,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将A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通过布置一些技术性的科目,要求学生进行研究。这种方法保证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兴趣,使其能在自己喜欢的计算机领域进行研究。而针对B级学生,教师应该精讲精练,对学生与引导为主,能在基础知识点讲解的基础上,布置相应的动手研究任务,保证B级学生的计算机素质能不断提高。对于C级学生,教师完全的以基础教学为主,以书本为基础点,向同学传授计算机课程的基础知识,掌握必备的基本技能与知识。

3)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要求教师能够客观、公正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评估,在保证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在计算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总归而言,通过分层教学方法,教师实现了对学生的针对性教学,不仅保证了学生都能学习到自己所需的知识,也有助于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提高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2.2 应用新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学习兴趣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也是提高计算机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开展教学。而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这种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对其进行改革是必要的。

1)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

所谓任务驱动法教学,就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方法的特点十分明显,即通过教学设计教学任务,将本堂课所要表达的内容蕴藏在任务中,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就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而由于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时多种多样的,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良好的令活动,能适应多种情况下的教学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应该包括任务分析→任务研究→任务解决→任务实践,通过这个流程,保证了教师所要讲解的内容都能被学生掌握、理解。

以网络连接知识学习为例,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何才能解决两台计算机同时上网的问题”。在提出问题后,学生就会思考“上网的主要途径”、“上网所需要的硬件设备”、“上网设备之间的关系”等。随着第一个问题的提出,学生会通过小组讨论法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在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后,就立即进行实践:以宿舍的两台电脑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动手操作,若成功联网,则说明研究结果是正确的。而教师也可以在原有任务的基础上添加其他任务。例如,“联网过程中的软件配置方法”、“断网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等。

2)建立完整的计算机课程评价指标

完成的计算机课程评价指标应该包括以下内容:①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任务的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保证平时的实践环节应占有相当的比例。②教师应该注重观察学生的创造力,对于能完成开放式问题的学生,可以给予较高的分数。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尝试引入无纸化考试系统,并建立相应的计算机知识试题库。在考试过程中,学生随机抽取试题,相邻的同学不会获取相同试题。这种做法能避免抄袭现象的发生,使教师更清晰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计算机考试系统可自动评分,迅速且准确,减轻了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也可以避免人为误差及人情分等问题,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3 结束语

主要研究了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相关问题,先研究了当前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总体而言,当前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努力创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产生的影响,大胆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来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米德勇.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科技资讯,2012(7):202.

[2]崔妍.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神州,2013(1):79.

计算机教学现状论文 篇9

1 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1.1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当前社会对计算机相关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导致高职学校难以引入高学历、高素质的计算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 所以高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普遍学历不高, 职称较低, 专业水平上自然也相对较差, 不能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提高, 导致师资力量整体较弱。

1.2 教学设施不足

很多高职学校不能在计算机的教学上投入足够经费, 使其教学设施不够完善, 又因为受传统教学的影响, 学生大部分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再加设备不完全, 导致学生不能专心上课, 有的甚至在实验课上玩游戏, 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就算很多学校不断增加对计算机设备的投入, 但是由于计算机更新速度快、发展迅猛的特点, 即使有足够的机房和计算机设备, 但是跟不上更新的速度, 导致其配置较低, 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不能完成教学要求。

1.3 教学内容落后

计算机的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还是按照课本进行讲解, 教学观念陈旧, 教学内容没有新意, 教学手段老套, 教学方法落后。大部分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完全依靠老师的讲解来学习, 不能积极自主的学习, 缺乏主动性。而且高职计算机的教学内容相对落后, 跟不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脚步, 社会已经进步了一大截, 而教学内容却还和以前一样, 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1.4 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低下

高职学校的目的是培养实用性人才, 所以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是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 尤其是英语和数学方面, 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习对学生的英语和数学有很高要求, 这样就使得很多刚刚入门的学生失去积极性, 学习效率不高, 外加在高职学校的教学中, 仅仅是要求学生通过考试, 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不深入, 掌握不扎实, 很多时候即使成绩很高但是实际操作能力低下, 动手能力不强。

2 高职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对策

2.1 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针对我国目前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分析存在的问题, 考虑教学的学科特点, 结合实际社会情况, 所以在高职计算机教学的改革中, 应特别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比如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编程能力、计算机图形制作和处理等。另一方面是加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 建立学生的学习思维, 让学生能够有兴趣的积极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 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学生不是单单靠在学校掌握的知识就可以应对社会, 而是在未来道路上可以自主吸收知识, 高职学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

2.2 加强师资队伍, 完善教学设施

高职学生基础薄弱, 在学生初学计算机知识时, 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好的老师是良师益友, 想要建立一支好的师资队伍, 就需要高职院校对计算机教师加强重视程度, 首先应该注重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 不仅从学历上提高教师水平, 更应该努力提高专业能力, 让学生从心里佩服教师, 才能更愿意接受教学内容, 其次, 高职院校应该鼓励教师互相交流, 青年教师向资深教师寻求经验, 并组织讲座、公开课等互相学习的内容, 建立稳定的合理的教学队伍。最后, 教师在注意提高知识水平同时要也不要忘了培养实践能力, 让教师在假期去企业进行实习锻炼, 真正的接触市场, 了解当前计算机行业的水平和高度, 弥补不足。

2.3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积极性, 而且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精讲多练, 比如开展编程比赛、网页制作等内容, 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下掌握技能, 提高学习效率。

3 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换代, 其速度之快已经让人们应接不暇, 现在社会几乎各个领域都用到了计算机技术, 所以高职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 是当前形势下必须实施的一项技术革命, 加强计算机各个方面的教学能力, 提高学生能动性, 建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实用性人才, 为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供力量。

摘要:高职教育, 主要是为了培养直接在一线工作的人才, 高职中计算机专业主要培养在生产、服务、管理和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型人才, 目的是使其不仅具有专业的素质更要有实践的技能。然而高职教育中仍存在一些不足, 本文主要对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提出解决对策, 改进课堂内容, 提高课堂效率, 打造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改革,现状和对策

参考文献

[1]张燕.关于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 2012, (61) :24-25.

[2]米德勇.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科技资讯, 2012, (7) :67-68.

计算机教学现状论文 篇10

1 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1.1 高职计算机教学实践性不强

对于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 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只有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有效完成任务, 才能得到有人单位的认同。可见实践教学对于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是多么重要。但是, 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 教学的实践性不是很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 教师主要通过理论方式授课, 在课堂上重视理论的讲解, 实践活动环节欠缺, 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第二, 实践课时安排严重不足。与理论教学相比, 高职实践教学课时数量严重不足, 学生没有更多地时间进行实践练习, 也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可以说, 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实践性不强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影响了计算机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

1.2 高职计算机教学内容滞后

目前, 我国高职院校运用的教材还是原来的老教材, 教学内容明显滞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很多教学内容都是过时的。计算机行业发展日新月异, 每天都会有很多计算机新理论新内容诞生出来, 这些新内容没有在计算机教材中得到有效体现, 影响学生的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 这也是高职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3 不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高职计算机教育中, 更多地关注的是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养, 却很少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 很少关注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导致所培养的学生, 大多缺乏较高的职业素养, 导致学生在毕业后, 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同, 影响学生的就业和发展。

1.4 高职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

在高职院校, 计算机教师基本都是从高校招聘过来的, 他们的理论知识丰富, 但实践能力不足。很多计算机教师教学实践水平低下, 同时又不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 学习新技术, 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很多教师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去, 不能有效改革自己的教学手段, 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提高自己的专业教学技能,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影响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提升。

2 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策略

2.1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在计算机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地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 对于一些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教学内容, 坚决取缔, 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同时, 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 增添一些计算机行业中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方面的教学内容, 能够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 把与学生为了职业相关的一些计算机内容添加到教学中去, 通过积极地更新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展。另外, 教师也需要积极打破传统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 能够根据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 选择教学方法, 能够综合利用情境法, 任务创设法, 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 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学习积极性, 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探索, 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2.2 调整课程结构, 重视实践课程教学

要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 就需要能够调整目前我国高职计算机教学的课程结构, 改变重视理论, 轻视实践的教学模式, 能够增强实践课程教学的时间, 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的指导。在计算机教学中, 教师要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地利用计算机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使学生能够边进行理论学习边进行计算机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能力的能力, 通过加强实践教学, 促进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发展, 促进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

2.3 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 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要通过计算机教学, 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心里素养, 这些都是学生未来工作所必须的职业素养。要通过加强职业素养教育, 为学生的未来成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 针对学生的工作需要, 能够把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挣个教学中去, 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 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高。

2.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要有效解决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有效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果, 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就需要加强计算机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要积极地鼓励教师进行自我学习, 同时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的机会, 引导教师能够参与到培训活动中去, 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同时, 学校要与企业联系, 为教师提供更多地参与计算机实践机会, 使教师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 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为教师有效开展实践教学做好准备。

3 结语

总之, 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 还存在一些问题, 影响学生的有效学习, 比如, 教学内容陈旧, 教学方式落后, 实践教学力度不够, 不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等等, 作为计算机教师, 要积极地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更新教学方法,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 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作为学校也需要积极地为计算机教学提供支持, 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支撑, 以促进计算机教育的更快发展, 促进学生计算机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谢微微.浅谈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 2009 (11) .

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现状及思考 篇11

关键词: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3-0000-02

The Computer Teaching Status and Thinking in Vocational School

Yao Wenjun

(Hunan Xinhuang Vocational School,Huaihua4192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mputer teaching in the vocational schools,according to market nee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students,vocational schools raised the idea of computer teaching.

Key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Computer education;Analysis

本人在职业中专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已经十六年了,经历了几次大的专业课程调整和教学改革,对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需要改革,但必需建立在符合市场需要和职专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否则是没有效果的。

一、当前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

在非计算机专业中计算机课程作为文化基础课与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相提并论,其开设目的只是为了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而一旦通过考试,计算机课就不再开设;而在计算机专业中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则比较纷乱,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如我们学校曾开设过VB语言、微机原理、数据库等较复杂的基础课程。我们不能说这不是计算机课程,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不会或学了一点皮毛,结果只能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相信“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话,人们不会不熟悉。只是由于计算机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历史比较短,没有经验可循,又误认为计算机可代替人们思考,所以在计算机知识的不断更新情况下,只有拼命的“紧跟”,而忘记了思考,表现在教学上自然是“脚采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很多学生毕业之后抱怨在学校没学到东西,因为到具体工作时还经常什么都不会干。到后来我校砍掉了理论模块,只保留了Windows、Office等基础部分、将计算机专业变成了单纯的文字录入专业和办公自动化专业,这又容易压制学习兴趣,缩小了专业的应用层面。

二、职业中专生现状及市场需求变化分析

计算机技能型劳动人员是近阶段社会需求量非常大的实用型人才,社会各个行业都需要既懂得技术又能具体操作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劳动者。

职业中专学生就业定位在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具备基础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相关适应岗位变化的储备知识以及从事本专业的岗位操作能力、初步管理能力等是市场对职业中专毕业生的要求。所以在课程体系上我们要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通过学习计算机基础,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认识到计算机的功能和它在工作、学习、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配置,学习它的基本操作,了解多媒体技术;学会并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录入、排版系统、数据库基础等;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及Windows环境下的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等常用的应用软件;了解因特网的初步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具备分析和处理知识及与人交流的能力。职业教育是培养能够马上适应社会的技术人才,因此,我们的教材也应跟上步伐,一般来说,一本教材用2-3年就要更新。

随着普教和高教的扩招,目前职业中专生源素质很不乐观。因为素质、成绩相对较高的学生进入普教和高教;相对较低的学生才进入职业中专进行技能培养。而这些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一般较差,学习兴趣缺失。加上有些职业中专专业技能教育不系统,没有针对性,对社会现状理解浅薄,使得部分中专生进入用人单位后,“不能干、干不了、干不好、不会干、干不长”的现象屡屡发生。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当前职业中专教育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三、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及解决思路

本人从事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多年,对现阶段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有一定了解。就目前的教学状况而言,现在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尚未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教学没有层次感、资源配置不合理、没有针对性是计算机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职业中专的学生从初中进入中专后,学习的压力和紧迫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就业的压力大大的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使得他们不能进行高深的理论研究,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目前社会上有一大批计算机短期培训机构,他们利用很短的时间培养从事某一方面的技能型人员,这些人员虽然有一定的特长,但是在择业面的选择上相对狭窄。相对于他们,职业中专的计算机教学有一定的优势,能利用较长的时间对计算机各个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

计算机学科发展的非常快,应该打破传统的学科型教学体系,重点突出以能力为主的主体思想,以加强针对性,强化实践性教学。下面谈谈几点具体思路。

(一)做市场调研,做“定单”教学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就业市场多变,为了能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我们应该加强市场调研、岗位需求分析;根据岗位特征、学生特征合理安排课程,少上一些空洞,不切合实际的理论课程。为使开设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能够更适应市场的需求,课程教学适合岗位需求,为了计算机专业的长远发展,2010年暑假我在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学习,学习期间我们对长沙青苹果数据中心、拓维股份有限公司、创智软件有限公司就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如何有效的与市场对接进行了调研。通过两天调查,并得到了可贵的一线资料:

1.目前从计算机专業毕业生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来划分,大致上可以将计算机人才分为以下三类:(1)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对他们的主要要求是技术原理的熟练应用(包括创造性应用)、在性能等诸因素和代价之间的权衡、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等。(3)从事应用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以及大众传媒的技术工作。对他们的要求是熟悉多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从技术上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和配置。

在人才的需求上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面临很大的困境,主要反映在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不能有效的和市场对接,动手操作能力太差,中、高级计算机人才和十分缺乏,尤其是从事计算机行业应用型工作的专门人才。就拓维有限公司的人才比例来看,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0%以上,个别相关部门如原动画、分镜头制作100%需要本科以上学历。

2.调查结果显示,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在企业中所适应的岗位必须具备: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能力、大众传媒等相关技能。

人才的引进要求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但也不回避新员工引进的再培训,但要考虑再培训的成本,再培训必须安排主管以上的员工进行,他们共同担忧的问题是怕有工作经验的员工流失,这样就帮别人培训了与之竞争的技术人才,这是所有企业都很担忧的问题。

3.在对调研中所得到的结果显示:(1)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技术不足、经验不足;(2)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不强;(3)职业道德和纪律性差;(4)知识体系结构不合理,范围狭窄,内容陈旧;(5)沟通能力较弱。尤其是目前中职学生责任心不强。职业道德太差,员工跳槽太频繁,往往更多地考虑个人的待遇,而不太考虑集体和社会利益。而跳槽原因大部分都是个人而并非企业,比如说有了工作经验和一技之长了以后就想往“高处飞”等等,人力资源经理和项目经理都表示不太愿意要那些频繁跳槽的求职者。可见,价值观的问题已经排在专业技术问题前面了。

4.加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是一个大家都认为重要但实际上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易被察觉,也无法提供定量的分析和评价;而一旦出现问题,损失则可能很大。

甚至可以让用人单位来参与课程的设置,让学生提前了解未来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要求,真正实现与岗位接轨,与实际工作接轨。

(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对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学科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教师能顺应形势发展,走出去,多进行专业研究,深入企业了解计算机行业发展现状,多参与课题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除此,还应积极邀请一些计算机行业精英参与教学,吸取他们的宝贵意见,增强专业教师的各方面能力。

(三)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以往职业中专学生毕业只有毕业证,几乎没有任何相关的技能证书,这就在就业中产生了一些问题。完善的考核体系可以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能明确学习目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就业提供方便,使他们有“双证”甚至“多证”,为自主择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以上是本人对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一点思考,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开展计算机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教育工程,还需要我们从事计算机教学的人员共同努力,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有用和急需的人才。

作者简介:

计算机教学现状论文 篇12

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和学习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工具。我国计算机基础教育开始于1978年,当时高校恢复招生不久,仅有少数高校在非计算机专业开设了高级语言课。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高校才逐渐普及计算机基础教育。国家为了更好地督促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于1997年颁布执行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与此同时,一些单位在招聘人才时,通常会要求毕业生具有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这就使得各个高校很重视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但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反馈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不少毕业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脱节,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分析主要有几点:

一是学生基础差异很大。虽然教育部早在2006年就已制定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规划和教学大纲,目标是在21世纪前10年内,要逐步普及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让越来越多的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摆脱“零起点”,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城乡的巨大差异,仍有一部分学生还是“机盲生”,大学新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这是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首先所面临的问题。

二是教学形式单一,实践不够[1]。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练习,才能形成相应的技能。早期计算机设备比较昂贵,学生的上机时间受到较大限制。随着大多数高校硬件条件的改善,学校一般都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计算机设备,但这也是和学校的扩招同时增加的,因此从比例上来分析,仍处于人多机器少的状况。大部分学生除了正常上课的时间外,很少会利于业余时间来练习计算机操作,即使少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占有了计算机,也常常会网上聊天或打游戏,这样学生的上机时间就不能保证,从根本上也就无法提高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质量。

三是教材的不完备,直接导致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效果不好[2]。传统的数理化学科在高等教育中有着较长的历史,其教学大纲中对教学目的、内容有着严格而明确的规定,所用教材一般是统编教材,比较有权威性;而计算机教育引入课堂较晚,各个高校的计算机教学情况差异较大:教学大纲一般是由高校自行修订,尽管社会上有不少关于计算机基础的教材,但相当一部分教材存在严重雷同情况,不少高校在选取教材时,没有分析自己学生的学情,常常会出现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当然无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该文从“211”院校中选取若干学校,同时又选取若干地方普通高校,让它们和重点大学形成对比,来调查分析当前我国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情况。调查从课程设置、实施、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来分析,从中看到未来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趋势。

2.1 课程设置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上,重点大学和普通高校没有什么差别,全部都是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进行开设的。像中山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文科)》,《理科计算机应用基础》,《C++程序设计》,《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动态网页设计与电子商务》。而河南师范大学的是:《大学计算机基础》,《C程序设计基础》,《VB程序设计》,《VFP程序设计基础》,《Java程序设计基础》。从这两个典型的例子可以看出,其实很多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另外,根据各个高校专业的不同,都有各自的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有理工类教学大纲,医学类教学大纲,人文类教学大纲。北京大学根据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的不同需求,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划分为计算机专业(A类)、理科非计算机专业(B类)、文科专业(C类)三类,目的都是为了因材施教,尽最大可能的提高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效果。

2.2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上,在这方面“211”院校与普通地方高校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中以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大学、重庆大学为例,可以看出我国目前重点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施情况:西安交通大学建立数字式教学平台,该平台集成课程网站、上机考试系统、多媒体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等。通过最近几届新生的教学实践,在众多教师制作的课件中优选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将选出的课件再经过专业美工处理,力争在出版社出版发行。与此同时,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由原来采用大批教师人工授课教学模式,转变为采用网络化的数字式授课教学模式,同时实现网上实时答疑,网上提交和批改作业、网上自助式学习和实验、网上自我测评;北京大学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发布在网上,成为网络课程;重庆大学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微机接口及应用等14门计算机课程变成网络课程,供学生自主学习。还有其他的重点大学,它们都有自己的网络课程,这样就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而其它的普通地方高校,从它们的官方校园网上来看,根本没有网络课程。像河南农业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等。可见,它们的教学方式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上机等方法来组织教学。

2.3 教学评价

目前,根据课程的不同,各个高校的计算机基础大多采取笔试和上机考试相结合的考评方式。笔试考察的是学生的基本知识,而上机考试则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从2006年的2门国家计算机基础的精品课程来看,一是西安交通大学的《大学计算机基础》,二是杭州师范学院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由于这两所大学都开发了“无纸化”考核系统,所以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评方式都采取“无纸化”的上机考试,学生通过在上机考试系统上注册就直接可以参加考试。和仍有一大部分的高校仍旧采用笔试考核相比,上机考试更能促使学生积极实践,更有利于技能的掌握。

3 建议与对策

鉴于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上述问题,应该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该文在调查多个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之后,提出以下四点建议[3,4,5,6]。

3.1 计算机基础教学分层、分类规划和实施

由于计算机基础教学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所以不少高校都对计算机基础进行了改革。以中国人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出台的新举措为例,人大对计算机基础教育实行分层、分级教育改革,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允许部分基础较好、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在提前完成全部作业的基础上提前进行期末考试。期末考试的题量和难度与全校期末统考相当,如果学生的提前考试成绩达到70分以上,则可以申请提前结课,结课后学生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更多拓展内容和高级课程的学习上。还有些大学在新生刚入学时,先对学生的计算机技能进行考核,然后让他们进入到不同层次的学习中,对于那些基础特别好的学生允许免修,基础差的学生再划分为若干等级,实行分层次教学。

此外,高校还可以根据专业对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需求的不同,分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比如一些专业,对计算机专业的知识要求相当深入,而另外一些专业,则完全是把计算机当作一种工具使用,因此应依据有限的学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以北京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为例,根据专业不同,有不同的教学大纲,开发不同的教材,争取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努力地学习,最终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达到计算机基础教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3.2 抓好重点基础课程的建设

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础,只有有了好的课程,再加上好的教学方法,才能有好的计算机教学,才能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所以搞好计算机基础教学,就要开发好最基本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各个高校应该分析自己学生的学情,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讲授知识时有所偏重。比如对于会计类专业,应该在数据库方面的知识加以倾斜,以达到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计算机知识相融合,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3 网络平台+数字资源基础上的自主学习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基础教学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从黑板到投影仪,进而到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目前,随着我国高校校园网络资源的开发,学校已经有条件进行网络化教学,大部分高校学生宿舍已经有了网络接口,不少学生还拥有了自己的电脑。同时,学校都在不断的购置计算机设备,学生上机困难的局面已经基本解决,下一步就是探究如何更好地利用校园网中的共享资源,这实际上就是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网络化教学平台是在校园网支持下构建的现代化教学环境。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高校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也应该不断的改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以西安交通大学已经建立的数字式教学平台为例,该平台集成课程网站、上机考试系统、多媒体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等,采用网络化的数字式授课教学模式,实现网上实时答疑、网上提交和批改作业、网上自助式学习和实验、网上自我测评。

此种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的首要前提是“网络平台和数字课程资源”。所以高校要加强自己的网络资源建设,开发优质的课程,把它发布到网络平台上。课程资源系统要具有网上实时答疑、网上提交和批改作业、网上自助式学习和实验、网上自我测评系统等多项功能。在信息化社会,如何去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通过网络环境教学,让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开阔学科视野,让学生学会网络环境中的自主学习。

3.4 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教学目标

信息素养的定义是:能清楚地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的教育实质就是培养大学生快速的获取知识的一种能力。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其就像用纸和笔一样,是人人必备的基本功,这也是现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在教学内容方面,计算机基础课的很多内容都与信息素养有关,例如在讲授网络知识时,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社会信息化的认识,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意识与能力。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方面,通过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到什么是信息化社会的学习模式和工作模式,以及如何获取这种知识的能力教育培养。总之,计算机基础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更为密切,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应该以信息素养为教育目标。

4 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获取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一种很重要途径,该文重点分析了影响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成因,从分层次教学、课程建设、网络平台建设、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当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必然会发生新的变化。但是,只要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师勤于思考,不断改革,就一定能跟上技术的步伐,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月琴.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5):206-207.

[2]刘利萍.计算机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0(4):236.

[3]包杰军.对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6):264.

[4]郭玲芳.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对策[J].宁德师专学报,2010(3):294-296.

[5]尹志军.关于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6):52-53.

上一篇:供电系统的经济性下一篇:物流信息管理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