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论文:PBL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教学中的应用(精选10篇)
计算机教学论文:PBL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1
计算机教学论文:
PBL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针对数据库原理课程在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通过分析该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环节的特点,在相关实验环节,引入PBL教学法,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际开发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PBL教学法;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库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了高等院校经管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模型的特点和关系代数等相关理论,同时掌握SQL语言并能熟练使用E-R图完成概念模型的设计,掌握关系数据库设计中规范化理论和数据库应用开发过程。在此基础上还需站在数据库设计者的角度,研究数据存储及优化、事务管理等知识。在实践环节还需要学生掌握SQL SERVER或ORACLE 等大型数据库系统。能够结合VB、C++、ASP.net等前台高级开发语言,完成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引入了PBL 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相关知识,提升学生实际开发能力。该方法的引入,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2]。
1PBL教学法概述
1.1PBL的概念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它是1969年由美国的医学教授 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先提出,更多的被应用于医学领域。近几年来,在我国其他专业领域开始尝试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下,围绕某一具体问题研究和学习的过程[3]。
1.2PBL教学法的特点和作用
PBL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学生的一切学习内容是以问题为核心开展的。相关问题必须是学生在其未来所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可能遇到的“真实场景”,是非结构化问题,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和过程,偏重小组合作探讨和自主学习。学生能够在该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和协作增强能力,由于是以学生为中心,故学生必须承担起自主学习的任务,而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认知学习技巧的教练。各小组在每一个问题完成和每个课程单元结束时要进行小组评价和每位学生的自我评价[4]。具体流程如下:
PBL教学法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新技术的不断进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PBL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PBL教学法还可提高教师对相关学科的理解和掌握[3-4]。
2PBL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教学中的实现
2.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5]
1)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目前数据库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安排等方面的矛盾。所以,教材的选择很重要。不同的教材,侧重点不同,有些教材侧重理论,而有些教材侧重实践,甚至有些教材直接从某一个数据库产品切入的。
侧重理论的教材会因过于抽象而造成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学习热情的降低;侧重实践的教材会造成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相关理论基础的缺失,所以教材的选择要二者兼顾。
2)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无论是SQL语言的训练、E-R图的设计、规范化的理解和巩固、还是相关理论中的查询优化、缓冲区管理、索引和事务等,若不能充分引入实例加以辅助,就无法实现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巩固,也就无法真正实现应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具体问题。
3)实践中相关问题的交流。数据库管理系统相关产品存在着品种的多样性和版本更新的快速性,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涉及所有新内容,这就需要发挥学生们的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进行思考和资料查阅,并在实验课上讨论交流,实战演练,充分借助Internet等手段的优势,完成各种形式的交流和互动。
2.2PBL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为适应PBL教学法,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我们选择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施伯乐主编的《数据库系统教程(第3版)》作为教材,王珊、萨师煊主编的《数据库系统概论》作为辅助参考教材。这是基于理论和实践并重,更多侧重实践的考虑。
PBL教学法的主要思想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主动学习和小组讨论,实现对课程中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充分理解。学生带着问题和教师互动、效果将非常突出。典型的PBL教学法则包括了问题的定义、解决和迁移等3个步骤。问题的定义是指由教师给出针对具体问题的要求,并辅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分析。解决是指由学生相互协作,通过各种方式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是指由教师完成对学生成果的评价和分析。
(1)问题的定义。针对相关专业学生的特点,我们在课程进展到SQL 查询语言后,给出多个可选题目,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某一方面的内容。对于开发环境选择上,我们原则要求前台开发环境采用VISUAL BASIC6.0,后台采用 SQL SERVER2000。作为大三的学生之前学过C、VFP等基础课程,选择VISUAL BASIC6.0和SQL SERVER2000是因为学生们既有一定的基础,也增加了一定的挑战,安装环境要求不高,并且相关资源较为丰富。教师还给出了一个已经开发好的、编译过的参考例程,供学生们参考学习。
我们给出的题目包括企业人事管理系统、服装进销存管理系统、汽车销售管理系统、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具有实用性的系统,要求学生针对所选题目,完成数据库系统的需求分析、概念模型设计、逻辑模型设计、物理模型设计和系统的优化及方案评价等。以开发汽车销售管理系统为例,学生需要完成的内容如图2所示。
图2汽车销售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过程
(2)问题的解决。学生接受任务后兴趣很高,小组成员互相分工,采取了各种方式保证任务的完成,通过借阅图书资料、网上查询、加入论坛和QQ群等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大家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地分析、思考和探索相关问题。事实上,学生将面临的难题很多,包括如何连接数据库、窗体和控件的设计、表的呈现、表中的属性值如何读取以及数据的更新和查询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等待大家齐心协力的一个个克服。
其中一个小组的学生选择开发汽车销售管理系统,在教师所给大目标的前提下,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克服了诸多困难。如:通过ADO方式或ODBC方式完成了数据库的连接、完成了对数据库中表的各种复杂查询、实现了对表中元组的查询和更新等。甚至还完成了借助于水晶报表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各种形式的输出等。通过这一环节,作为教师也感受到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模仿力、动手能力等都是非常强的。
(3)问题的迁移。作为最后一个环节需要各小组在教师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相关设计开发任务。由各个小组分别展示各自成果,其他小组的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互动,最终教师给出点评。这个环节学生们的热情很高,不仅仅是因为这一环节关系到学生们的实验课成绩,更多的是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和不同小组间成果的比较。事实上,无论结果如何,学生们都通过这个环节学到了课堂上学习不到的内容,不仅仅是技术本身,还包括互相学习、互相协作的乐趣,以及同学间的友谊,这些对他们走向工作岗位都是很重要的。
2.3需思考的问题
PBL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技巧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教师不但对本课程内容熟练掌握,还应当扎实掌握相关专业其他课程的知识。比如:高级程序语言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并应具备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缜密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应掌握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
PBL教学法的顺利开展,还要求学生们主动配合,从准备资料开始,到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查找资料、分组讨论研究设计、教师总结等几个环节。这样的学习,投入在前期准备工作和课后交流研究的时间和精力,远远大于上课的时间和内容。因此需要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相互学习交流,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
3结语
针对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的教学,目前有很多的建议和讨论,为适应数据库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以提升教学效果。尽管进行PBL教学法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难度,但随着相关知识和经验的积累,PBL教学法必将成为一种有效果和高效率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10.[2] 施伯乐,丁宝康,汪卫.数据库系统教程[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12.[3] 赖维玮.网络环境下PBL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北京: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8):72-74
[4] 曹蕾,罗敏敏,毛晓鸿,等.“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中的PBL教学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7(24):46-48.[5] 张荣华.“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09(9):21-22.
计算机教学论文:PBL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2
1 PBL教学法简介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的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学生自学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小组教学法[3]。此种教学方法是以认知心理学和信息加工心理学为基础的,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项目),从而学习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强化自主学习的能力(self-directed learning)。
2 PBL教学法在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中的应用过程
在基于PBL模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起着指导的作用。其主要思想为: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主动寻找学习中的问题,然后运用其已有的各种知识和科学方法以小组讨论或独立探索的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实现对课程中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充分理解。典型的PBL教学法则包括了问题的定义、解决和迁移等3个步骤。问题的定义是指由教师给出具体问题,并辅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分析。解决是指由学生以独立探索或相互协作方式通过各种手段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迁移是指由教师完成对学生成果的评价和分析。作者在多年教学经验基础上,针对PBL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个包含四个环节的教学方案: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方案讨论和优化→总结和评价。下面具体说明各个环节的设置。
2.1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PBL教学中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教师参与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问题设计的适当与否是PBL学习成功的关键。一个好的问题能够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其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中对“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这部分的教学目标,提出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的实验非十进制的实例”和以一些具体的数制转换及编码表示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索,使其学习更有针对性和成就感。
2.2 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和解决问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我们采用学生自愿报名和老师调配相结合的分组方法,以5~7人为一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和记录员。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组织协调工作,以及与教师之间的联系。记录员负责记录每次讨论的时间、内容、组织发言情况等。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借助图书、网络检索和QQ群等多种方式来完成任务。每个小组一起学习,相互帮助,使得学生由原来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思考和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2.3 方案讨论和优化
在方案讨论和优化这个环节中,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对自己求解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发言,指出其合理的地方,对其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指正,通过点拨、提示等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习题的求解中,针对有些习题中“1”较多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用高中数学中等比数列求和的公式解决,提高做题的效率[4];针对课本中求负数补码的方法(先求反码再加1)可能会在加1的时候产生进位,引导学生得出负数求补码的简单方法——符号位为1,真值中最后一个1以前的各位按位求反,而最后一个1及其后的0保持不变。
2.4 总结和评价
作为PBL的最后一个环节,每个小组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的习题。各个小组分别展示其求解结果和步骤,其他小组学生提出问题并相互评价,教师点评并比较各自求解方法的优缺点,最后老师进行总结评价。这个环节中,教师一方面要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具有系统性和条理性,另一方面还要对某些知识适当扩展和延伸,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可对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难点重点再次强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学到了课堂上学习不到的内容,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互相学习、团队协作的精神,而这些对他们以后走向工作岗位都是很重要的。
3 PBL教学效果与评价
为了评估PBL的教学效果,作者在两个班(人数分别为75和80)作了对比实验,其中一个班采用PBL教学方法,另一个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PBL教学班的同学,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参与意识、协作意识、网络信息检索能力等。结果显示,95%的学生认为PBL能显著的提高其上述几个方面的能力。为对比“数据在计算机中表示”这部分的教学效果,作者对两个班进行了考试。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和填空题,考试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较之非PBL即传统教学方法,PBL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
当然,PBL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PBL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施教者,还是一个主持人,必须了解每一位演讲学生的准确信息,提高教学组织能力,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同时,我们在PBL实践中还发现,每个组的学生代表在为同学讲解PBL问题时,出现了时间控制不好,占用时间过多,不能按照预定计划实施理论授课;极少数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将自己置于一个旁观者的角色,不找资料,讨论时不发言,最后的问题答案由小组其他成员完成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去解决和完善。
4 结束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教学改革都需要用教学实践来检验和完善。经过近一个月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认为,PBL教学法适合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较之传统教学方法,PBL教学方法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研究、探索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增强团队协作的意识、促进教师的知识更新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尽管在PBL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但随着相关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教学法会日趋完善,必将成为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模式。
摘要: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一问题,将PBL教学法应用于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教学中,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学实践证明,此次教学改革是科学有效的。
关键词:PBL,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
参考文献
[1]莫小梅.《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关于数制转换的教学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33):9561-9563.
[2]龚沛曾,杨志强,李湘梅,等.大学计算机基础[M].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6-69.
[3]李泽生,冼利青.麦克玛斯特大学问题学习法[J].复旦教育论坛,2003,1(3):85-88.
计算机教学论文:PBL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 教学法;中职计算机教学;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方便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也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计算机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构成部分,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怎样将学生培育成为素质高、动手能力强、专业过硬的应用型人才,这是摆在高职高专类院校计算机专业面前的亟需解决的难题。
一、PBL教学法的相关理论
1.PBL教学法内容简析
PBL教学法,其英文名称为Problem-Based Learning,在此教学法中让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动行动者,而不是一味被动接受,老师只起引导作用,让学生围绕所设问题,自主组建讨论组进行分析探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借此途径让学生将学习与生活关联看待。此教学法实施后,提高了学生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群体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以后就业间的微妙联系,认识到对问题的主动发现、主动分析、主动解决的重要性。
2.PBL教学法特点
(1)问题的特点、影响。作为PBL教学法要素之一的问题,它是教学法实施所要围绕的中心,好的问题能够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能够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讨;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设定问题时一定要注意质量,最好是无明确答案或者是问题本身存在矛盾性,当然问题要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由此可使学生在开发自身潜能的同时,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主动学习知识的观念和能力。
(2)学生的活动特征。PBL教学法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真实情景展示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中教师只负责引导,学生和教师通过互动交流,从而形成合作关系;在整个的学习探讨过程中,主动对潜藏的问题进行发掘、分析,并借助各类查询工具获得信息,从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计划;就学习环境而言,是亲自参与的、相互协助的;讨论组成员人数为5-6人,在不同环境下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活动结束后对自己本人表现、队员表现及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3)教师的活动特征。在PBL教学法中教师的身份为导师,同时也是学生的好伙伴。在定义概念或课程选择上通常会通过设定结构不良的问题进行,从而提高学生们迁移知识的能力。
二、在中职学校开展PBL教学法的步骤
组建讨论组进行小组讨论作为PBL教学法实施的基础,能够使学生之间形成彼此帮助、相互协作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集体协助下获得关于解决问题的各类资料,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进而对解决问题的大致方向达成共识,而这也是进行小组讨论的必要性体现。
1.展示真实情景,提出问题
问题的设定要依据学习内容展开,如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时,就要按照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考虑到学生们的知识背景、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来设定问题,借助多媒体的方式对真实情景进行展示,从而为问题的设定提供情景前提。问题提出后,分小组进行讨论,每位成员在翻阅资料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见解,然后在小组发言,成员在对所有见解进行整合后,开始集中讨论,小组记录员将讨论内容进行大致记录。教师在小组讨论中针对小组的综合讨论意见进行方向上的指引,使其朝着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前进,但在引导过程中不能遏制学生创造性和独特性等特点的发挥,确保学生思维的充分开拓。对于学生而言,当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查阅资料,就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答案的同时,也要注意与其他小组的及时交流,观察并思考其他同学的解题思路,进而实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
2.自主学习,搜集资料
在自主学习阶段中,教师是主导,学习者是主体,学习者通过教师的引导发掘潜在的某些问题,而各小组成员根据问题进行分工,借助各类搜索工具搜寻与问题相关的资料。
3.交流讨论
就问题答案,由于每位成员考虑问题的角度及方法不同,所以在见解上存在差异,因此要在尊重他人见解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互换意见,对存在的不足作出补充,对精辟的见解予以嘉奖,最后对所列出的所有见解进行综合归整,得出解决问题的理想答案。若对问题不能达成一致则需重新讨论。
4.归纳总结,作出结论
经过分析-归纳-再分析-再归纳的讨论过程,最后使大家对答案达成共识,各小组成员再进行讨论,将相似的见解归为一类,存在分歧的见解归为一类,再对有分歧的意见进行进一步讨论,如此反复,作出最后定论。当各小组汇报结束时,教师要对学生所作的汇报作出点评,要对学生们在对待新型教学方式观念上的改变作出褒奖。教师在肯定学生们的同时,就存在的问题作出纠正,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变,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增强。就PBL教学法而言,“问题”使其开始,但最后还是要回归至“问题”本身。
参考文献:
[1]牛丽江.解读PBL中的师生角色,中国高等教育,2006(7).
[2]李敏.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基于研究的学习”模式分析,教学研究,2005(11).
计算机教学论文:PBL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4
【中图分类号】R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87-01
“Problem-BasedLearning”(P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法首先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引入医学教育。其核心在于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员为向导的教学方法,尝试采用课堂提问、典型病例讨论、相关知识比较、课后布置思考题等多种PBL教学模式,对传统的“我讲你听”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围绕教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新性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由于该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学习,有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基本一致,因而受到全球各高等院校的高度关注,并在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本着领会PBL教学模式思想,取PBL教学法精髓,让学生成为教学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在确保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在精神科学教学上进行以下的探索与实践。在精神科临床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法两年来,总结了一些实践经验,现汇报如下。
1重视课堂提问,进行启发式教学
精神病学是一门专科性很强的临床医学学科,传统的精神病学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授课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当听众,因此学生上课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消化吸收率不高。如何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学习、思考呢?我们在精神病学授课中采用课堂提问方式,实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将每堂课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容易混淆的知识汇编成各种问题,穿插在每堂课讲课过程中,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的兴奋状态,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扣重点,让学生理解透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设计典型临床病例,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教学时数少,教学内容多,加上精神疾病临床症状较多,治疗方案错综复杂,使学员容易搞错搞乱。虽然死记硬背可以应付考试,但造成学员对精神疾病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不愿意去学习思考。如何提高学员对精神疾病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授课教员的一大难题。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对生硬的书本内容不感兴趣,但对临床病例中的各种症状、检查、治疗却兴趣盎然,由于刚刚进入到临床阶段,有些学生对精神科病人感到恐惧不愿意去接触病人,没办法了解病人的症状体征。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典型的临床病例进行讨论以及各位带教老师的临床经验作为示例,使学员对精神症状有深刻印象,进而激发了学员对精神疾病的学习兴趣。
3布置课后思考题,培养自学能力
每次讲课后布置下次要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这就需要培养学员课后的自学能力,这种自学能力在学员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能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积极投入到自学当中呢?我们认为布置思考题,同时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是非常重要的,把授课的重点、难点内容及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问题,通过课后思考题的形式布置给学员,同时将相应的参考书提供给学员,让学员们在课后进行学习、思考与判断,在下一次上课时进行统一讲评,学员们可以通过教员的综合讲评,看到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加深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
4要想收到预期效果,需要师生密切配合
计算机教学论文:PBL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5
李 彬
(南方医科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广州 510515)
摘 要:本文分析了PBL教学法应用于《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针对每个教学环节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案。通过教学实践,说明该教学法可行,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关键词:PBL教学法 管理运筹学 数学模型
《管理运筹学》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本科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提供构建、求解数学模型实现有限资源合理利用的系统知识,其目的就是要为该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的规划优化方法。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了解管理运筹学对优化决策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的特点,掌握线性规划、对偶理论、灵敏度分析、运输模型、动态规划等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针对各种类型的具体问题构造相应的数学模型,还要具有求解各类“管理运筹学”模型的能力,能将模型结论与实际环境相融合,从而获得原型结论。
《管理运筹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运筹学》是按照数学课来实施教学的,目前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着重数学理论、轻实际应用的现象。过多地讲授了数学理论,而忽略了管理运筹学的特色和运用运筹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方面,仅仅是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学生用一只笔写作业、参加考试,存在着讲授方法单
一、考试方法传统、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等问题。如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任课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运用PBL教学法改革《管理运筹学》教学
改革《管理运筹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从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入手。这样,PBL教学法就特别适合应用于《管理运筹学》的课程教学中。依据PBL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全面改革该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重新整合各个知识点,提出以问题为基础的管理运筹学课程启发式教学法,必将能够解决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显著地改善教学效果。我们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取得了一些经验。具体的应用过程如下: 2.1 教材的选用
根据PBL教学法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非常重要。我们更换了原有的教材,引进了以案例教学为中心的新教材。新教材以案例为中心,突出实际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方法,强化计算机的应用,弱化数学理论的推导。虽然新教材并不是为PBL教学法设计的,但其教学理念与PBL教学法的思想同出一辙,为顺利实施PBL教学法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针对教材存在的不足,还自编了部分教学内容。
2.2 问题的设计
设计问题是PBL教学法的基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实际严重脱节。教学中所提的问题仅仅是为了组织教学,说明相关的数学理论。而PBL教学法是直接从实际问题出发来组织教学,将数学理论隐含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从而达到让数学理论服务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因此,每个问题的提出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要与生活和科学实践的真实情景联系在一起,与教学要求的基本概念、基本结论和基本方法联系在一起。另外,问题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由于近年来国内MBA教育的兴起,很多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通过MBA的学习提出了大量在工作中遇到的能够用运筹学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另外,近年来盛行的各级数学建模竞赛也从日常生活和生产科研实践中挖掘了很多实际问题。这些实际问题中有许多可以选为适用于本课程PBL教学法的问题。问题涉及很多管理领域,主要包括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运输计划、投资计划、设备管理和存贮策略等。
2.3 学习活动的设计
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下列方面:(1)组建团队
根据自愿原则,由学生组成2~3人的研究团队,团队中各个成员根据自身的特长在问题分析、数学理论、计算机应用、论文撰写等方面进行分工合作。(2)选题
每个团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从老师提出的多个实际问题中,选择其中的两个问题进行研究。
(3)查阅文献、学习数学理论
每个团队确定研究的问题后,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现场调查、咨询相关业务专家等方式获取和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团队成员通过讨论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所涉及的数学理论和数学方法,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4)建立数学模型
根据问题的类别确定相应的数学方法,在合理的假设和抽象归纳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5)求解数学模型
通过计算机编程,求解数学模型。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其真正体会到计算机的强大计算能力,为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计算机打好基础。
(6)撰写论文
问题解决后,要求撰写一篇论文,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总结。除了包括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等必要内容外,还要写出研究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体会。
(7)课堂报告
各个团队在课堂上向全体同学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老师和其他同学通过提问和质疑的方式参加讨论。(8)总结
学生根据报告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完善和修改论文,最后提交给老师。这些论文将作为平时成绩计入考试成绩中。
体会
尽管PBL教学法在《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才刚刚开始,还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但是已经显示了其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一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非常积极的态度,论文撰写认真细致,课堂讨论发言积极,普遍反映收获很大。
为了更好地实施PBL教学,还需要解决许多问题,主要有:1)需要编写与PBL教学法相配套的教材;2)由于本课程是考研课程,还要处理好PBL教学法与考研应试教学的关系;3)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还需要由其他课程配合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计算机教学论文:PBL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6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通常是指在临床前期课或临床课中,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pbl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以问题为基础和导向;
(2)以学生为中心;(3)注重合作学习。pbl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目前已经得到了各国教育界的普遍认同和肯定。
二、pbl教学模式对医学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在医学教学改革中引入pbl教学模式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医学教育的教学内容
pbl教学模式强调了要对医学教学的教材以及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和调整。目前,多数院校医学专业在招收学生时,普遍文理兼收。针对文理学生不同的基础特点以及学习方式,pbl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内容要注重联系实际,注重问题的引入和知识的渗透,要求教学结构重点突出,有的放矢。此外,pbl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的优化,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2.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pbl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并且从医学学科出发,通过合理的情景创设和问题引入,结合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学习特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了由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的转变,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灵活应对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1.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的质量以及提问的方法直接关系着医学教学是否能取得成功。为此,教师在确定提问原则以及提问方法时,必须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控制好问题的难易程度,通过精心设计引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并可以尝试安排学生自主提出一些问题。在设计问题时,主要应考虑三方面内容:(1)是否与学生认知实际以及学生基础相结合;(2)难易程度是否适中,提问的把握是否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3)学生是否可以通过学习自主提出一些问题。
2.小组讨论及实施
合作学习是pbl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之一。在医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一定的原则划分为多个讨论小组。分别安排各小组围绕某一病例诊断等问题展开具体的讨论。其中,小组人数以8~10人为宜。通过小组讨论,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1)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2)学生自学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研讨。无论何种方式,教师均应作为各小组中的一员来参与讨论。通过个人发言和集体补充发言的方式来进行讨论,最终将讨论结果整理形成发言稿。针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提问。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各小组学生的表现以及表达、沟通等方面能力的改善情况,并及时记录评分。在最终的陈诉环节,可以采用组长发言,组员补充的方式来进行,同时组员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通过讨论逐步形成讨论热点。
3.学生考核
通常,在应用pbl教学模式时,会在课程中段及结束后进行统一考试。考核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参与讨论的次数、讨论的质量、资料复习、书面报告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综合评估,全面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情况以及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等。在考核方式上,可以由多位教学人员共同组成考核小组,分别对医学教学中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讨论情况、协作情况等进行评价。此外,在评价中,应注重主题考试和最终的综合考试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在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的同时,深化医学教学改革。
计算机教学论文:PBL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7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 应将项目的选择、具体的成果展示、教师的评估总结以及现代化教学与实验手段融为一体, 这是搞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
2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结。
项目教学法中所谓的项目活动是指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 (具有学习和研究价值并且是学生们感兴趣的事物) 进行深入地、直接地了解、观察, 从亲身经历中获得经验和学习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活动。项目活动可以在全班开展, 也可以只组织一部分对此项目感兴趣的学生参加。学习者自发的兴趣是项目活动开始和展开的源动力。
(2)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项目教学法并不是日常教学的全部, 它只是教学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却不可能替代全部的正规教学。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以及生活和生存的能力。
(3) 发挥教师创造性。
项目教学法是一套教学策略, 教师借此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深入地学习。此教学法有一个灵活但较复杂的框架指示出教与学活动中的特征。教师正确实施项目教学时,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被极大的激发, 自觉地学习并高质量地完成项目作业。它有一套完整的体系, 要求教师有极大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经常需要临时调整。
(4) 推动教学改革。
项目教学法的引用可以帮助教师实施整体教学, 推动教研、教改及课程设置改革。项目活动的实行要求教师灵活掌握时间, 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及兴趣发展, 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并相应提出或设计出既发展个性又注重全面平衡的教与学方案。
3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项目教学法一般按照以下五个教学阶段逐一开展。
(1) 明确项目任务:
通常由任课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 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 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2) 制定计划:
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 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 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3) 实施计划:
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 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
(4) 检查评估:
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 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 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5) 归档或应用:
项目工作结果应该归档或应用到企业、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例如:作为项目的维修工作应记入维修保养记录;作为项目的工具制作、软件开发可应用到生产部门或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4项目教学法的设计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必修课程, 是学生从事软件开发尤其是信息系统开发必备的基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中的核心知识点是与数据库相关的一系列操作如何使用SQL语句实现, 如数据库的创建、数据表的定义 (包括表与表之间的关系) 、视图的定义、事务处理等。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授课教师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 对上述知识点进行讲解时都会列举一些简单的例子, 并进行演示和解说。虽然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操作, 也能独立地写出运行正确的SQL语句, 但是因为上述知识点在逻辑结构上是连贯的统一整体, 彼此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较强, 这种单一的知识点例证法所起到的作用很小, 当学生面临独立地设计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统数据库时还是没有整体观念, 以致数据表设计结构冗余, 为程序开发增加了很多工作量。鉴于上述原因, 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点的讲授紧紧围绕一个完整的项目, 从以下几个步骤完成知识点的讲解。
第一, 采用E-R模型建立项目中所涉及的操作对象。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接触的项目都是有实际意义的, 项目中所有操作的数据都具有真实性。采用E-R模型对这些数据进行建模, 捕捉在项目中需要的有价值的属性是数据库项目成功的关键环节, 也是避免数据库中冗余数据表出现的核心所在。
第二, 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库。
E-R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库的方法书中都有介绍, 然而在实际项目中由于关系数据库中的表结构复杂, 表与表之间的关联关系错中交叉, 处理到位将会为项目开发节约大量重复劳动。
第三, 关系数据库的SQL语句设计。
可视化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在关系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中大部分直接采用了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操作界面进行设计, 而忽略了SQL语句的编写。众所周知, 关系数据库分为大中小型, 每一种类型的数据库提供的操作界面也不同, 如果仅仅针对单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如SQL Server 2000, 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就会大打折扣。然而, 采用SQL语句的教学就打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限制, 在查询分析器中编写标准的SQL代码, 这种代码具有很强的移植性。
第四, 针对目前教学单位提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如SQL Server
2000 简体中文版实施整体数据库设计的演示与解说, 以检验学生编写的SQL语句, 并指出与之相对应的操作界面。
通过上述步骤将一个完整的项目数据库展示在学生面前, 从感性上向学生教授了在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如何设计数据库的基本技能, 使得学生在设计数据库时不再迷茫。
5结语
项目教学法是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工作项目为参照点设置整个课程体系, 要以项目课程为主体, 以任务为参照点设计课程的学习项目,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 以典型案例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要选取典型案例组织教学活动, 使工作任务典型化具体化, 以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和感性认识, 并通过所获得的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马志诚, 陈敏.教育机器人在创新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8, (12) :96-98.
[2]孙兴民.构建高职高专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12, (4) :53-55.
[3]杨刚, 白锋, 石光明.新形势下以项目为中心的嵌入式教学与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 (7) :8-10.
[4]王艳.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实践探索[J].中国市场, 2007, (12) :193.
[5]谌素华, 王维民, 黄和等.实验项目开放式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 (2) :142-144.
[6]黄晓玲, 段凤云, 赵建科.基于“项目目标法”的实践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25, (3) :279-286.
计算机教学论文:PBL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程控交换原理;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066-02
《程控交换原理》是通信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理论基础较差的情况,对教师所授内容难以理解和消化,学生被动式的“填鸭”学习,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严重影响课堂效果,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非常迫切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寻求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PBL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正适应这一要求,它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社会竞争力。
一、PBL和案例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式的教学法,其主要内容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激发问题对学习的指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有学者认为PBL法能很好诱导学生的自主思维,但因其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学生课堂学习缺乏系統性,因而在高职院校推行时存在很多困难。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一些典型案例,通过创立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以上两种方法相比,可取之处皆来自于各自的优势。PBL教学法从问题的主要细节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法则从整体现象着手,综合考虑,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整体看问题的能力。若两种教学方法能够结合起来,各取所长,那对我们的课程教学效果来说将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二、应用于《程控交换原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
《程控交换原理》这门课程为电子类或通信类及相关专业学生必修专业课之一,目的是使学生深刻理解交换及其相关基本概念,深刻理解不同信息传送模式的技术特点,牢固掌握各种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交换相关技术等,因此对本门专业课的学习十分必要。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积极性被大大扼杀,创造性被泯灭,已无法适应当今时代对人才的培养要求。改革教学方法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培养适应新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因此专业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三、《程控交换原理》课堂教学应用研究
1.课堂教学的研究。《程控交换原理》讲述了程控交换机硬件结构、数字交换原理、信令系统及计费原理等相关知识。教师在课程整体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式教学法,每章教学以实际工程案例驱动,在具体章节授课的环节结合采用PBL教学法。本门课程涉及的具体工程案例有:①小型独立电话局的配置;②局内电话业务的开通;③局间电话业务的开通;④计费业务的配置和查询等。在课堂教学中,每当要开展新的知识时,首先要将该章节的重点知识的有效部分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先明白这部分知识点的可用之处,然后再逐步引入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并演示案例相关内容的制作过程。这样系统地讲解下来,学生不但可以掌握知识点的用途和特征,还能够在熟悉之后灵活运用这部分知识点开发相应的项目。如讲述交换机硬件结构时,首先引入实际的工程案例——小型独立电话局的配置。接下来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①交换机硬件结构如何?②交换机各组成模块如何配置?③小型电话局配置流程如何?④C&C08交换机如何配置?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了解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结构,引出本章节要讲的内容。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针对性强,能够很好地实现跟教师的互动配合,有力地改善了教学效果。
2.实现方法。①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我院通信技术专业2010通信1班、2班、3班、4班的学生共计136名,均为通过全国统一高考录取的学生,每班学生的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均无显著差异。随机将4个班级分别定为传统法教学组、PBL教学组、案例法教学组和PBL和案例法结合组。任课老师相同,教材内容相同,教学时间相同。研究时间从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②课程设计。PBL组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精心挑选工程案例并设计好相应要提出的问题。学期开始时要求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做好预习。教师在课堂讲述的过程中适时向学生提问并及时引导学生回答,然后重点给学生分析实际工程案例。案例组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按传统模式完成教学内容,与传统组的不同在于,每章内容结束后引入相应的实际工程案例供同学分析。结合组将PBL组和案例组教学模式相结合,不同的是实际工程案例以教师自述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然后以教师自我反问的形式诱导学生思索相应问题。教学过程包括组织小组→提出问题→信息收集→小组汇报→归纳总结5个阶段。同时在第一节课堂上向同学们发放33份问卷,要求在最后一节课结束后全部收回。③课程考核。参加考试人数为136人,无缺考和代考现象。
从考核结果看,由于结合组同学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曾经查阅参考书籍,因此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延伸,同时组员之间经常开展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就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大大提高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所以在最后的课程考核中结合组同学不仅对基本理论掌握较好,而且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回答够全面、够准确,要点突出。因此,结合组较其他教学组同学考试平均分明显要高。
3.教学评价。PBL和案例教学相结合模式中的评价是一种建立在学习目标完成程度上的评价,其重要作用在于能提供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直接反馈,从而使课程制定者能清楚地连接该专业课程的实际情况,并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PBL和案例教学相结合模式的应用过程提供依据。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包括对学生、授课老师和整个课程完成情况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推理能力、交流能力、评价技巧和职业行为等5个方面。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作用、榜样作用、必备技能等。发放的33份PBL教学质量评价表和调查问卷全部收回。评价和问卷中涉及的问题有:是否接受此种授课方式;是否提高学生参与度;是否使课堂气氛活跃;是否更好将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是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其批判性思维、开阔视野、锻炼表达及语言组织能力等。结果表明学生对PBL和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内容及教师教学态度普遍评价较高。
PBL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新方法符合更新教学观念,增强创新意识,深化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平等的交流思想,探讨科学知识的过程,看作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创新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正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
参考文献:
[1]钟伟弘.PBL教学法在高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实践[J].职业,2011,(26).
[2]秦霞,刘红.PBL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药理学中的应用性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9).
[3]朱毅,宋旸.案例法在《数据结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1,(79).
[4]杨春波,张丽.浅谈PBL教学法与案例式教学法在高校教学中的结合应用研究[J].科学时代,2011,(1).
[5]蒋英英,冀洪海.PBL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J].新课程研究,2008,(6).
[6]郭小芹,王越,等.PBL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的初步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09,(11).
[7]台保军,王革,等.PBL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J].口腔医学教育,2007,(23).
[8]杨春波,雷国华,刘海青,徐静,薛慧.PBL与案例式教学法在高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结合应用[J].计算机时代,2011,(12).
[9]曾金莲,谭湘德,罗春香,王军,张海燕,李文龙.PBL法和案例法相结合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8,(11).
[10]李向群,曾希君,王新,高娟,王娟.案例式教学法在“VisualFoxPro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9,(9).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培养优秀青年教师项目(dxz07001)
计算机教学论文:PBL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9
欢迎下载百度文库资源 资料均是本人搜集
PBL教学法在药物分析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邹纯才,鄢海燕,郭敏,胡琦艳,张文芝(皖南医学院药学系,安徽 芜湖 241002)
摘要:目的:探索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新的形式和方法。方法:在实验课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含量的教学中对部分学生采用PBL教学法,同时以同年级的其他学生为对照。结果:PBL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在自学、团队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所涉及的内容经课堂操作及实验报告测试掌握较好,平均成绩较高。结论:在药物分析实验课程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可行。关键词:PBL教学法,药物分析, 实验教学
The application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experimental teaching
ZOU Chun-cai, YAN Hai-yan, GUO Min, HU Qi-yan, ZHANG Wen-zhi
(Department of Pharmacy,Wannan Academy of medical, Anhui Wuhu 241002,China)Abstract: Goal: To investigate a new form and method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Method: Uses the PBL teaching method to determinate the content of Atropine Sulfate Injection with the acid dye colorimetry to partial students, the others as the comparison.Result: The PBL teaching method is helpful in training the students to study independently, the team cooperation, to analysis and solve the problems.The test results and the average examination results are well.Conclusion: Uses the PBL teaching method in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feasible.Key word: PBL teaching method, pharmaceutical analysis,experimental teaching
PBL的全称“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起源于2O世纪5O年代美国的医学教育[1,2]。目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国内外多所医学院校的基础课、临床课和实验课中进行了部分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3~5]。PBL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启发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即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为探索这一教学法,我们对药学系2005级药学专业本科学生在药物分析实验课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含量的教学中进行PBL教学尝试。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与教师 以2005级药学专业本科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随机选择药学1班的28名同学
邹纯才,男,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药物色谱、光谱分析
为PBL 教学法实验班,药学3班为传统教学法授课对照班,学生的性别、年龄 及与药物分析较为密切的基础课分析化学的学习成绩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实验班和对照班均由药物分析教研室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相同教师任教。1.2教材与内容
实验班和对照班均采用皖南医学院药学系药分与药化教研室自编的《药物分析实验指导》,教学内容选取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含量。1.3方法
实验班按PBL教学法进行,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选定的内容编写PBL提纲,提出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及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及查阅文献,达到对实 验原理加以解释说明;对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加以讨论;对实验中所用的 实验仪器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加以补充;对本实验如缺少实验指导中所给出的实验仪器、实验试剂,该如何调整加以讨论。教师辅导答疑、总结,效果评估。将学生随机分组,每组2人。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辅导及解答疑难问题,帮助学生学会使用检索工具查阅资料,寻找答案。教师在分组讨论中就学生争论的焦点及分歧最大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及下一步要求。学生按照相应的要求根据具体的问题针对性学习基本教材,查阅图书及期刊杂志进行自学,围绕指定的问题进行交流,并做好记录,汇总及提出应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在课堂讨论中,由每组选出的代表做本组总结发言,另一同学可做适当补充,各组间进行讨论,并提出疑难问题。讨论及答疑结束后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对实验过程中学生再次所遇到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解答,完成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2 结果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实验效果进行客观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对实验内容的理论,操作方式方法,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应变能力,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并对实验课的分数(含课堂操作分数及实验报告的分数)进行统计学处理。测试成绩结果见表1。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P<0.01)。对实验班实验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参照文献[4]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含有10个问题,每个问题分为好、一般、差三个等级。调查结果见表2。
表1 对照班与实验班测试成绩
分数 95~100 90~94 85~89 80~84 xs
实验班(n=28)对照班(n=28)8 18 2 92±5.1 8 17 1 87±4.9
表2 PBL教学实验班学生调查结果
项目
调动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习兴趣 提高参与意识
好 26 28 一般
差
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28 促进自学 增强团结协作 加强师生沟通 增强文献训练 应继续实施 3 讨论 28 28 23 26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8 药物分析是药学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内容多,学时有限,上课学生较多,这对PBL教学法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实验课教学采用小班制,为开展PBL教学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PBL教学法实验班与传统教学法对照班的测试成绩均呈正态分布,但实验班学生平均成绩较对照班学生平均成绩高5分。虽然测试中所涉及的内容在对照班的实验课教学中老师进行过传授,但由于对照班的同学多是在较短时间内被动的接受,效果相对较差。特别是在实验过程中,传统教学法对照班中学生的想法往往很唯一,那就是尽快完成实验,获得数据,形成实验报告。而对于实验班的同学通过PBL学习过程,可以逐步提高其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查找相关信息、应用知识、融会贯通并举一反三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通过PBL教学法加强了团队协作,促进了师生沟通与合作,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责任感。
PBL教学法有利于教学相长。学生思维的扩充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促使老师不断学习,使得老师在组织教学中加大了知识的广度与信息的更新,并且可以从学生的讨论中得到某些启示。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讨论与探索对课堂管理、时间安排和实验安全上给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打破教与学的界限,打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那种束缚与被束缚的关系,创设一种严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教学环境,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严肃性与严谨性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PBL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但如何在规定的学时内对更多的内容采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还有待于进一步地进行探索。参考文献:
计算机教学论文:PBL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10
PBL(Problem-BasedLleam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玛斯特(McMaster)大学首创,是指围绕由教师精心准备的临床病案,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利用多种资源寻求答案,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相关知识。PBL教学理念是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从而学习和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医学遗传学是遗传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人类遗传病的发生发展、传递规律、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是医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运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虽然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的整体掌控,但是单一的教学方式极易引起学生兴奋点的降低和学习疲劳。因此,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时运用临床病案的PBL讨论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率。我们将在2010级口腔医学专业医学遗传学教学中运用了临床病案的PBL讨论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获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在相关章节里,经过教师精心准备,对于不同遗传方式的遗传性疾病选择典型临床病案,每个病案包括病史、体征、各项检査结果和完整的家系材料,并提出一系列引导式问题。授课前把病案通过Email或学习委员发放给学生,学生根据病案所提出的问题,提前预习教材,分组(每组5名人),小组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借助图书馆或网络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讨论和课堂汇报。最后教师点评、总结。此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寻知识,克服了以往传统教学中由老师灌输,强制学生掌握知识,导致学生在死记硬背中忽视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等缺点。为此,我们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将临床病案的PBL讨论式教学法应用于医学遗传学教学实践中,通过生动,有趣的病案讨论把相关医学遗传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激发并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介绍如下。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我校2010级口腔医学专业1班共39名学生作为实验组,2009级口腔医学专业1班共38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男女生比例和人学成绩相当,两组学生基础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实验设计。实验组采用临床病案的PBL讨论式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两组在教材、教师、教学时数等方面完全相同。
3.教学方法。(1)对照组: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精心制作教学课件,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进行教学。(2)实验组:基础理论部分以传统的讲授式进行教学,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分子病及遗传性代谢病、遗传性肿瘤、遗传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等章节以结合临床病案的PBL讨论式教学法进行教学。选择典型临床病案,让学生分组准备(每组5>6人),并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最后教师点评、总结。
4.教学效果评价。(1)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学生对课堂效果和授课方式进行评估(以问卷调査的形式实现)。(2)期末考试:课程结束后’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出A、B两份卷,试题类型参照学校要求,涵盖掌握、记忆、理解、运用及综合分析等方面。两份卷子难度系数相当,随机抽取一份进行期末考试。
5.统计分析。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二、结果
1.期末考试结果(见表1)。实验组平均分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成绩优秀人数和良好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17.9%和43.6%,明显高于对照组(优秀人数和良好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2.6%和21.0.05);成绩中等人数(实验组占33.3%,对照组占23.7%),10.5%)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临床病案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及格人数(实验组占5.1%,对的PBL讨论式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照组占42.1%)和不及格人数(实验组占0%,对照组占学法,差异具有显著性。
2.课程满意度结果(见表2)。实验组学生对课程感兴趣度、课程形式满意度上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说明此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对学习医学遗传学的兴趣和热情。
3.问卷调查结果(见表3)。临床病案的PBL讨论式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的教学方法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巳经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同,不少学生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提高了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崭新的“探究”教学理念这三方面的认可度最高,说明此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了学生理解、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良好的医学思维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三、讨论
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在有限的课时内通过对典型临床病案的分析,将医学遗传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系统、连贯地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应用医学遗传学理论和技术分析解决临床实践中的问题是我们此次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的目的。在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以授课为主,学生是以听为主,很少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因此,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往往是为了应付考试被动学习,课程结业后对本门课程的知识大多都遗忘了。作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而实施。
为了提高医学遗传学的教学效果,我们教研室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收集了一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遗传病教学病案,并在每个病案后面附上引导学生思维的主要问题。教师通过典型病案将学生引人一个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査阅资料、预习教材,分析病案中疾病的临床特征、遗传规律、传递方式、发病机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使学生在学习中从被动接受知识者变为主动探寻知识者,培养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临床病案的PBL讨论式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验组医学遗传学教学过程中,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学生在学习成绩和对课程满意度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生问卷调查情况显示’学习效果自我评价非常好。对于这项教学改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乐于参与。
【计算机教学论文:PBL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教学中的应用】推荐阅读:
一体化教学在计算机中的应用07-26
计算机在初中数学辅助教学中的应用01-06
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12-23
计算机网络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08-27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10-12
浅谈Virtual PC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的应用06-06
层次分析法在影响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中的应用01-28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作用01-23
德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