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

2024-08-25

德育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通用12篇)

德育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 篇1

德育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这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这已是我们的共识,如何将认识落实到行动,使德育真正“到位”、“就位”,还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我们一般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思想政治老师和语文老师的任务,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关系不大,特别是与计算机老师更是“不搭界”的。但事实上,如果在学科教学中没有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德育工作就不能真正到位,加强德育工作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对于我们计算机教师来说,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就明确指出了,要在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即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下面试从三方面来论述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

l、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所谓习惯,就是指由重复和练习巩固下来并完全变为某种动作的需要,它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注意这个问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并注意计算机病毒的查消,以确保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持久地开展计算机教学。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各项规则,使学生养成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当然,这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其关键在于以下几方面: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即要使学生明白,遵守机房规则,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循循善诱、晓之以理,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即屏幕上出现如下信息“你可以安全地关闭计算机”时,才能关闭电源,而不能直接关闭电源,并且使他们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位教师,不管你是否自觉,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本活的遵规守纪的教材。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即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应有良好的习惯。而教师师表美的作用,从德育角度讲,至少有三:能够发挥德育主体的德育潜能;能够促进学生的榜样学习;能够改善道德教育效能。比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所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如果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用户文件分

门别类地存放的良好习惯。反之,如果教师不注意这个问题,由于学生的模仿心理很强,学生就会照猫画虎,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甚至可能使学生也养成了类似的不良习惯。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此外,培养方法也要得当,即要注意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可以靠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

2、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有的放矢,才能使学生养成正确使用公共计算机的好习惯。同时,根据习惯形成的特点,既要注意从早抓起,防微杜渐,高度警惕任何不良习惯的滋长,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又要注意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坚持到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今天,计算机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但是,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通过计算机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

首先,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自觉遵守政府有关部门制订的关于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性政策和规定;(2)自觉遵守学校的计算机管理部门制订的关于使用计算机的有关规定(3)不设计、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4)养

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的习惯(5)支持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 ……

其次,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必须在计算机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使计算机这一信息处理工具,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乃至社会进步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可通过实例(CIH病毒、爱虫病毒……)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危害性。它会破坏计算机存储的数据,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的崩溃,甚至使Internet瘫痪。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同时,要加强培养学生有关知识产权和软件保护的意识。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的工作一刻也离不开软件,否则它就是一堆废铁。

还比如,有关软件产权的知识,软件的研制和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软件是人类智力的创作成果。然而,计算机的软件虽然难于创作却极容易被复制。为了发展和繁荣计算机软件产业,要加强学生有关知识产权和软件保护方面的意识,注意结合我国的《计算机保护条例》(已于1991年10月1日开始执行),使学生明白: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侵权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从小培养学生使用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的意识,促进计算机应用事业的发展。

此外,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已逐步进入了家庭,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日益增加,上网冲浪成了时尚。网上聊天,收发电子邮件成了时髦话题;网上游戏使部分学生留恋忘返;因此,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已经迫在眉捷。比如说,上网的学生一般对“黑客”充满了神秘感,有一种偶像崇拜。报纸、杂志上的有关报道:美国的商业网站连续受到黑客袭击,黑客入侵政府网站……都令学生想入非非,有的甚至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不道德的,甚至是犯罪。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钻研各种网上编制技术。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他们很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网上环境的破坏者。作为计算机教师,对学生进行网上道德教育是一刻不能停的任务。

3、教学中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人际关系是指表示人与人之间相互效交往、联系和影响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协调人们在活动中的行为,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活动效率。任何个人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成员,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生活的,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他必然要同其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

比如,我在教学中采用的,用合作来体验神奇的网络优势,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合作是网络平台的最大优势。

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由小组代表将课下在网上搜集一些计算机应用技巧或心得,介绍给我们大家听。为了能让自己小组的“招数”赢得大家佩服的目光,学生们不但课上勇于亲自探索尝试,甚至课下还经常浏览各类计算机书籍,到各大论坛切磋探讨,以获取更多更实用的计算机知识。学生收集到的东西可谓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有时连我这个计算机专业毕业从教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师也不得不为之惊讶,原来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还有很多。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强了实践能力,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教师可充分利用在线功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得到及时迅速的反馈信息,大大减少了教学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双向交互,既加大了学生参与度,又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查找、处理信息)。

这样,知识的共享使虚拟合作成为可能,学生间的小竞赛是对合作学习的另一种诠释,小组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出谋划策,给课堂赋予生命意义,学生真正体验到了与人合作学习的愉悦。

德育工作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把握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注意渗透的生动性。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把握本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时,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生动性。

德育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 篇2

一、在计算机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在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时,应先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恐惧心理(主要包括对所学的知识没能掌握又要马上进行上机实践);依赖心理(依赖老师的讲解,没有自学的主动性);焦虑心理;自责心理;冲动心理;异性心理等。造成这些心理状况的原因主要有学生特定的生理和心理、学习成绩以及学生个性中的一些不良缺陷。

中职校园与初中、高中是完全不同的,具有较强的社会气氛,学生们又在年龄较小的阶段进入了中职校园。他们离开家庭,走进校园,更早的接触社会,独立性不断的增强,不断的形成成人性格。但因为认知方面的原因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挫折,由此也会产生心理上的矛盾与问题。

计算机教学的目标一般包括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及情感目标,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如在教学电子邮件内容时,我们设定这样的教学目标:通过邮件的收发掌握电子邮件的方法与知识;培养学生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发布的技能、礼仪。在完成这些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健康的学习心理,让学生明白独立性强但不能拒绝交往,从而提高自制能力,提高情绪自控能力等,实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二、通过计算机教学活动,来纠正中职生偏激的思想及心理

中职生一般都比较排斥文化知识课的学习。大多数中职生因为初中成绩不好,没能进入高中学习,对理论性强的文化课不“感冒”,而爱好动手型的实践活动。他们虽然希望自己在中职学校能学业有成,能够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重视,但因中考过后遭受了一定的冷遇和歧视,自卑心理较强,对老师、学习会有排斥心理。许多中职学生认为自己是中考的失利者,常常不相信自己,往往会否定自我。并且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年轻气盛,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部分学生如果没能完成学习任务或是没能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容易发生情绪波动,甚至有过激行为。

中职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偏激的思想及心理。面对这种情况,计算机教学中可以侧重于合作、探讨等活动来正确地引导、纠正。比如在教学“Power Point演示文稿”时,为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可以让学生分组制作PPT,进行演示评比,这种合作竞争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的意识。有比赛就有输赢,但如果失败组的同学不能正视自己的失败,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对获胜的同学产生嫉妒的心理,这样容易使教学效果得不偿失。面对这种问题,教师在指导他们完成任务的同时,要引导他们走出偏激思想和心理的阴影。

三、构建宽松的课堂心理环境,养成良好的个人心理特征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课堂整体表现出的一种氛围,如活跃,沉闷等。这种氛围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心理,不同的课堂心理环境,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实践、学习动机注意力等都会有所不同,所以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中职学生正处于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有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切新鲜的事物会产生强烈的兴趣。但因为年龄等种种原因,认知结构和思想模式都偏于简单,对真伪、善恶、美丑的甄别能力较差。在计算机教学上表现为缺乏耐心,被计算机网络游戏所吸引,对专业知识不感兴趣。

因为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教师心理健康,心情愉悦,情绪稳定,所以,教师自身如果有较好的心理健康素质,那么营造的课堂环境也会相对愉悦的,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相反,教师情绪不稳定,心情糟糕,就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氛围。因此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积极乐观,真诚的去与学生交流,这是构建一个较好课堂环境的前提。其次,要建立师生间、同学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是老师跟学生的互动,相互之间的关系更亲密,更和谐就更容易接受对方,老师有教的热情,学生有学的兴趣。计算机教学中,师生、同学之间多互动,能增进彼此的了解,克服“怯生”心理。现在学生老师都在广泛的使用QQ、微博、人人还有博客,师生同学之间可以成为好友,成为各自的粉丝,关注各自的状态了解各自发生的事情,这很有助于增进师生、生生间的关系,养成良好的个人心理特征。

四、加强计算机教学课后反馈

课后小结、课后评价,可以增加师生的互动交流,增进情感,延伸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小结及交流,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心理方面的一些问题。通过课后评价及反馈,学生可以更好的认知自己,让自己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完善,树立学习计算机的信心。反馈的方式有很多,不单单是交作业的形式,比如可以让学生制作PPT进行课堂讲演,让学生通过邮箱的方式交作业,甚至可以通过微博状态来表达对课堂的意见。形式很多,这也是由计算机的特点来决定的。

德育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 篇3

【关键词】德育;中职;计算机教学;思考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我们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在接受教育掌握知识的同时要求学会做人,做文明守礼,懂纪律,讲礼貌的人。但从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只重视了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提高,却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而德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职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分辨能力不强,计算机展现的却是一个充满诱惑、缤纷多彩的世界。因此,教师在学生初次正式接触计算机这门课程时,要意识要德育的重要性,并认真渗透到教学中去。

一、德育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中职的学生德育素质薄弱,抗诱惑力不强,分析辨认能力差,我们要加强德育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为什么要加强德育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呢?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计算机是一把双刃剑。掌握熟练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一边享受着计算机带给我们的便利,直接获得庞大的信息量,畅通无阻的社交网络,丰富的娱乐生活,简单便利的工作方式等等;一边又提防着计算机带来的消极影响,计算机病毒的入侵,资料信息的泄露,网络诈骗,色情垃圾信息的污染。正确引导学生积极使用计算机,就会使他们受益匪浅,若放任自流就会导致学生误入歧途,所以我们作为计算机教师,不仅承担着教授他们知识的责任,更是要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责任感和信息道德,才能抵制不良信息的污染,自觉地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因此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中渗透德育是使中职学生养成强烈的信息责任感和良好的信息道德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中职学生在运用计算机是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应有的计算机应用公德意识。如学生在上机时删除或更改他人文件夹中的内容,随意下载软件,破坏公共财产。二是同学间缺少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抱认真的态度,彼此抄袭或网络复制,不能积极讨论,攻克难关。三是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诱发心理障碍。网络对于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中职生来说充满的诱惑力,而网络自身存在很大的缺陷,管理不当,往往会使学生沉迷网游、网恋,甚至诱发网络犯罪。

综上原因,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迫在眉睫,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着手。

二、德育渗透计算机教学的建议

第一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树立德育典范。

自古以来我们都强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作为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教师在教学中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挖掘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做道德教育的有心人。

第二是结合学生特点培养正确德育观。

大禹治水在疏不在堵,所以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有效疏导方式进行道德教育。从思想上根本解决问题,必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心理疏导。教师要掌握方法把握好度对学生进行教导,如果态度强硬就会遭到学生的反感,甚至让学生与你对着干,情况更加恶化,没有任何实际效果。一方面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网络,展开多种计算机应用活动,结合道德教育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多加入一些网络,结合切身感受,使他们真切了解到网络运用不当带来的危害,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

第三是用实例融入教堂。

计算机教材更多的关于计算机的操作技巧的学习,并没有正式的将德育纳入教材的范围。而处于青春期叛逆的中职生,面对老师的说教总是感到厌烦和不耐,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当前大事或大家关心和熟悉的内容为引导,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2011年,是建党90周年,要求学生在流行歌泛滥的今天学习《闪闪的红星》等红歌。根据计算机中Flash功能,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歌曲,依据歌词自己制作视频,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歌词深刻的了解,唤起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怀,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另一方面深化了道德教育,让学生忆苦思甜,让学生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珍惜现在,努力学习。

计算机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但要德育束缚个人的行为,才能最大的发挥计算机的作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如何更好地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其更好地推动智力因素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新世纪高素质职业人材,将是一个长期而重要的课题,也是我们中职教师一生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玉珍.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内江科技,2006年03期

[2]邹丽萍.信息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与高校德育发展新趋势[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德育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 篇4

如果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那么转化思想就是数学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数学思想的灵魂。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知识的教学中,学生不断使用转化策略探究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逐步领悟了这一思想方法,达到一定的自主应用的水平。本文,笔者将通过“圆柱的体积”这一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应用转化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和深化“转化”这一核心思想。

一、在经验再现中,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对学生进行转化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学,必然要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会转化这一思想方法的价值。学习“圆柱的体积”时,学生是有经验的,即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等。笔者在课的开始环节呈现渗透转化思想的数学小故事让学生回忆转化思想,能够为新知学习作准备,更重要的是体会到转化思想的价值。

【教学环节1】

1.呈现数学小故事,引入转化思想。

学生通过阅读故事内容,在笔者的引导下体会转化思想在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2.回忆旧知。

师:关于转化我们是有经验的,你们还记得吗?

基于学生的学习经验,通过数学小故事巧妙引入转化思想;通过问题唤醒学生对转化思想的回忆,在他们的脑海中再次集中呈现这许多应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实例,学生再一次感受转化思想在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探究及体积计算中的价值所在。

二、在生活情境中,感受转化思想的灵活性

在本课的新知探究环节,笔者创设用转化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学生在运用该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不同方法的特点,在灵活选择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深化对转化思想的认知,感受转化思想的灵活性。

【教学环节2】

师:请用转化思想求生活中圆柱体的体积。

课件呈现:求一杯水、一块橡皮泥、一个大立柱这些圆柱形物体的的体积。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 :把圆柱形的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测量并计算。

生 :把圆柱形的橡皮泥投入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器中淹没,测量容器中升高那一部分水的体积,就是橡皮泥的体积。

生 :我可以先用橡皮泥转化成长方体,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方法,再用计算的方法求出圆柱的体积。

师:同样是圆柱形的橡皮泥,同样是转化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前两位同学用了不同的方法,都达到了求出橡皮泥体积的目的。生 把橡皮泥转化成长方体的目的有所不同。

师:你的目的是找到求圆柱体积的方法。能和同学们分享你的想法吗?你为什么不像他们那样直接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方法求出体积?

生 :因为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大小不一,材质也各不相同,如果都用转化的方法去求体积十分麻烦,如果有了圆柱体体积计算的方法,就可以直接运用公式,测量一两个数据进行计算就可以了。所以我使用转化的目的是找到圆柱体积计算的方法。

师:橡皮泥怎样转化成长方体?也用刚才同学介绍的方法吗?

生 :要想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方法,转化时要注意找到转化前后的长方体和圆柱体各部分的联系。

这一环节,笔者借助求生活中三种不同的圆柱体体积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调动的经验,展示多样的转化方法。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充分感受到转化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虽然同样使用转化的方法,但转化的目的各不相同。学生操作的等体积变形的转化,圆柱的底面积与高都发生了改变,这样的转化对推导圆柱体积计算没有帮助,而切割法在等体积变形的基础上,底面半径和高在转化后的长方体中得以保留。这样的转化是需要周全的考虑的――圆柱的体积与什么有关?转化时要寻找圆柱的底面半径、高,与转化后长方体长、宽、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问题,学生在转化思想的已有经验(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交流逐步明晰。在各种转化方法的对比中,在不同思维的相互碰撞中,学生对转化思想的认知得以深化,运用时的灵活性得以提升。

三、在实际运用中,感悟转化思想的策略性

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中,利用转化思想来探究计算的方法――把小数乘除法转化成整数乘除法,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用转化思想推导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三角形、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圆形转化成近似长方形。转化思想的渗透是层层推进的,每一次的运用都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转化是探求这些新知的重要策略。

【教学环节3】

1.小组合作探究:应用转化思想推导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填写探究表(图1)。

2.汇报展示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1)演示:转化成什么?怎样转化?

(2)推导:转化后的图形与转化前的有什么联系?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

3.质疑: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

笔者放手让学生应用转化思想,再一次经历“转化图形→寻找联系→推导公式”的过程,自主探究圆柱体积计算的方法,深化其对转化思想的认识,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这是学生对转化思想策略性的重要体验。

四、在回顾反思中,提升转化思想的魅力

学到圆柱体积计算,学生对转化思想方法的认识和运用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这些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回顾相关知识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反思中激发学生的联想,转化方法的应用价值将会在学生的大脑中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

【教学环境4】

1.观察:看一看已学过的三种立体图形和它们的体积计算公式,你有什么发现?

2.猜想:根据这些发现,你会产生什么样的联想?

3.验证:这些联想有道理吗?

在完成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探究后,笔者创设能够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的机会,把之前学过的图形转化信息串联起来,在学生的脑海里有意识地沟通、联系,形成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最终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圆柱、三棱柱等直柱体最终都可以转化成长方体的认识。在知识和方法储备充分的情况下进行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对转化思想的魅力又有了进一步的感受,促使学生做学习的有心人。

作为教师,跳出这一课,我们应该看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少到多,由浅到深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变化与发展都是学生不断自我体验、自我实现的过程。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从自身知识基础与经验出发,把新知转化成旧知,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新知识结构的建立,从而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增强他们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新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注重德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篇5

赣州四中

赵梅英

[关键词] 德育

英语

教学

渗透

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巨轮已经鸣笛启航,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无任观念、知识、能力还是习惯等,都已经难以承载当今现代教育的热切希望。教育是未来的事业,教育的使命是让人从无知走向睿智,从幼稚走向成熟;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全面呈现,促使我们教育者,必须确定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认识现代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理解新世纪必须进行的创新教育、个性教育、通才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英语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英语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学中体现的激情和精神面貌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教师为学生树立的所有道德榜样中,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最具感染力。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不能仅仅靠说教,教师只能以某些过程或知识点为依托展开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即利用活动对人进行教育引导,实现教育无痕渗透、无痕育人的功能。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5 Section A What do you do ?时,谈到职业,我总结:无论将来干什么,作为学生的我们,现在都应该努力学习,把基础打扎实,树立服务意识,将来才能成就一方事业; 在教学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10 Section A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时,课本里涉及到去过中国的长城、故宫、圆明园等。我给学生先介绍我第一次到长城、故宫、圆明园的感受,特别是当我步入圆明园,看见那东倒西歪的柱子时,我心情十分沉重。我给学生描写了我的所见、所感。国家兴亡,人人有责,教育学生要好好学习,用科技振兴祖国,增强国家实力,让学生记住落后就要被打的历史教训。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明确各自肩上的重任,对自身、对社会、对国家未来发展要有强烈地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英语教学中,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进行总结和自我评价。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润物细无声”应该是德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的最佳描述,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发挥教育机智,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无痕渗透和有目的培养,可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收获人生成长的非智力因素。

1、礼貌待人教育──“Sorry”,“ Thank you” 不离口

礼貌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准。良好的礼仪修养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和道德。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然而今天,我们不仅要保持这一文明传统,还要赋予它新的时代内容,初一的教材,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学会了征求别人的意见时,可以礼貌地说“May I „?”给人造成麻烦时道声“Excuse me.”别人有困难时,主动询问“Can I help you?”别人诚心道歉时也不忘道声:“That’s OK.That’s all right.” 迟到时说 “ May I come in ?”初次见面,要说 How do you do!见面时要说Nice to meet you.Glad to see you 同样对于“Thank you” 这一更为常用的礼貌用语,在教学中,我也侧重于学生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并时刻加以提醒:如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说“Thank you”;接受别人的赞美时,要说“Thank you”;接受别人的礼物时,也要说“Thank you”。因为只有对生活时刻怀有感恩之心,才能真正体验心灵上的满足与快乐。

2、学会关爱他人——The world is full of love.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往往不懂得关心别人、爱护别人。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加以引导,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更让学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如在学习My birthday party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互相讨论应该为自己的父母、在节日或生日时做点什么? 如在教师节,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贺卡,并写上祝福语:“Happy Teachers’ Day!”(教师节愉快!);在母亲节、父亲节更可写上“I love you,mom.or You are the best father in the world!”(我爱你,妈妈/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和想象力,而且还促进他们形成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情感品质。在学习“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一课,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首先插播一些动物在大自然中的精彩片段,让精彩片段唤起学生对动物的热爱。通过课文的学习、讨论,让学生明白: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好动物,从而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使学生真正懂得世界充满爱。

3、学会思考,增强自信

在学到爱迪生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介绍爱迪生的生评;通过学习,组织学生讨论向爱迪生学什么。有的说:做一个爱思考的人,有的说:做一个锲而不舍的人,有的说:爱迪生不仅属于美国,他也属于全人类。

是的,信念是一种无坚不催的力量,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让学生记住:奇迹是执着者塑造的,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自信、执着、富有远见、勤于实践,会让你握有一张人生之旅永远的坐票。让学生感悟人生,树立目标。

4、遵守规章制度,讲公共道德

中学生正处于走向社会的准备阶段,他们与社会的接触日益广泛,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明显增多。教育他们提高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使他们了解社会公共生活的行为准则,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是他们社会化的需要。在学到保护环境一课,我根据学生实际,在学生中展开讨论,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比如回收塑料瓶,不乱扔纸屑,不随地吐痰,爱护公物,多种树等。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做到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学习带有时间状语从句的复合句时,我备课,有意设计一些例句,如:当我们在路口看见红灯时,我们应怎么办?当我们进入微机房时,我们应怎么做?当我们在阅览室时;当我们放学离开教室时;当别人有困难时,等;在学习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例句;教室必须每天打扫。课内课外都应该说英语。每年都应种树,等。通过学习,学生的内心得到洗礼,思想得到飞跃,道德得到了升华.热爱生活,不怕困难,充满自信是我们所追求的.在我们的教学中,生活中还有许多生动鲜活、值得我们去挖掘的德育素材。我们应善于发掘、注意创新,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教学,从而融情感、品质于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让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善、美的情感空间,使他们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把握情感品质的内化力量,让他们在语言的天空中感受纯我本色吧!

德育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 篇6

柳河一中 刘芳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这无疑是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核心。此外,安全环境保护教育、价值观念教育、意志品质与理想前途教育等也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从幼稚到成熟急剧变化和发展的过渡时期,此间他们模仿力强,可塑性大,有着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容易接受教育影响,适时的德育教育对他们的一生起着定向和奠基的决定性作用。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的渗透德育教育,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化学知识,还有利于在道德品质方面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下面是我对如何将化学课堂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的结合到一起的一些感受:

一、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化学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适时进行辩证法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在进行物质结构理论知识的教学中,通过介绍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的不停运动,明确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论教育。

在“氧化一还原反应”一节的教学中,氧化与还原是两个对立的概念,它们存在于同一反应中,相互依存,既对立又统一。学生可以从氧化还原反应认识到--事物的运动是充满矛盾的运动,这是辩证法的核心。

量变到质变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观点。元素周期律是量变到质变最典型的例子,即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规律。此外,结合相关内容,还可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从而逐步树立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化学知识中蕴藏着许多哲学道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挖掘,注意寻找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结合点,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使学生对学习化学知识理解得更深,掌握得更牢固,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逐步养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指导自然科学学习的良好习惯,使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同时得到升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熟。

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侯德榜博士,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一生曾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把自己的艰辛努力发现的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科学家的这些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通过我国古今科技方面的巨大成就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渗透并培养社会责任感

通过化学实验渗透安全意识教育:高中化学教材安排了许多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实验。实验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实验正常进行,要对学生强调安全知识及急救措施的教育。化学实验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中所涉及到药品及有毒或有害物质,特别是有毒气体直接危害师生健康。因此,在实验中,老师应对学生强调,做实验时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绿色化学”的环境保护意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化学教材,讲述环境保护知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正在遭受日益严重的污染,让学生产生保护环境的紧迫感,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

四、渗透优良品质的教育

渗透挫折教育:有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就自我放弃,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差。针对这种现象,可利用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化学家的奋斗史,结合教材内容,来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勇气。在进行相关知识教学的同时,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顽强勤奋的优良品质,勇敢地面对暂时受到的挫折,冷静地思考,并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去寻找正确的道路,明确在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挫折在所难免,但挫折未必是坏事,只要正确对待,不断地吸取教训,获得成功。发扬科学家顽强不屈,勇于创新的精神: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通过灵活应用化学知识来揭示事物本质的教学,进行揭露迷信、拒绝伪科学、拒绝毒品、珍爱生命、崇尚科学的教育:化学诞生于生产、生活实际,随生产、生活的需求而发展。所以,灵活运用化学知识来认识、剖析、解释、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大有裨益。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品质: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是一个人优良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个人的心理品质,不仅制约着教师本身的行为,而且影响着学生。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规范操作的实验,工整的板书,准确无误地使用化学用语,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个化学问题,都是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的好机会,同时也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自我提高。

德育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 篇7

2004年10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提出在其他课程教学中,应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

我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从事中专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深深地体会到在课堂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同时也深深地知道,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时代的迫切需要,是一个民族兴旺强大的思想基础。

那么如何才能在做到传授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呢?

一、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德育点

深入钻研教材,备好课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前提条件。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我们可以在备课的同时,把一些枯燥的文字,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转化为与我们生活、品德教育相关的实例,从而达到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比如:从计算机硬件到软件(Windows系列),都是“美国人的天下”。世界上第一台电脑也是在美国诞生的。我引导学生正视这一现实,并通过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对比两国的计算机发展情况,使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水平与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差距,产生危机意识,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又比如:讲到对磁盘进行格式化时,一定要十分慎重及小心。一定要得到主人的允许和在磁盘数据安全备份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这项任务的操作。否则,会承担非常严重的不利后果。

又比如:涉及回收站时,可以引申到要培养学生讲卫生的习惯,树立其环保意识。

二、充分利用课堂,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环节,是教育过程中最核心关键的环节。离开课堂教育,所有的教育都是一句空话。如何在课堂中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呢?

1. 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每位教师,不管你是否自觉,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本活的德育教材。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楷模。我们必须做好学生心中的榜样。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应有良好的习惯。比如:上课不迟到,不无故旷课。上课不接电话,不吸烟,不随地吐痰等。

2. 要从小事抓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机房行为习惯。

有句名谚说得好:看鹰看飞翔,看人看行为。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一课。比如进机房要带鞋套,在机房不乱丢失纸屑,不在机房吃零食;不迟到,不旷课;爱护计算机,爱护公共财产;不随便删除电脑里别人的文件。违反这些行为既不道德,有些甚至可能犯法。计算机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上好这第一课,并且在以后的授课中一定要落实。绝对不要走过场,走形式。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有好处的。

3. 在课堂中把前面备好的德育点讲授出来,让学生亲耳听到,并且感受到。

4.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比如:让学生用IE浏览器搜索资料,要他们搜索一些关于吸烟有什么危害的资料,(因为有少数男同学吸烟)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在PPT一章中,让学生自己做贺卡,这样可让学生由课堂学习延伸到生活实际。这样的贺卡既美观,又能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化设计与创造性思想。在“母亲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中,班级里的绝大部分学生都自己动手制作贺卡来赠送给母亲或老师或祖国。这样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创造设计去取代用父母给的钱来消费购物,一方面巩固了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对学生良好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外,学习了电子邮箱的使用后,我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通过电子邮箱发给同学和老师。这样,既使学生熟练掌握了邮箱的使用,又加强了同学之间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对今后的学习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再者,让学生用PPT做个人简历,写入自己的座右铭、人生理想等。

三、在课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课堂以外,教师可以面对面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也可以通过QQ, EMAIL, MSN等现代工具,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用正确的言语引导学生。

以上是我个人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一些思考。将品德教育渗透到计算机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品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和思想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自然而然地渗透,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让我们都来关心他们的成长,正确地教育与引导,用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过硬的专业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

摘要:本文由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引出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点措施。

浅析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8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德育教学;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TP3-4

一、计算机教育中渗透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如今,计算机和网络正在不断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网络如同信息高速路源源不断的向用户输送丰富的信息。网络是开放的,信息的来源是多样化的,提供的信息自然也就鱼目混杂。学生面对网络中如此纷繁的信息,容易沉迷于其中,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一方面来说,网络可以给予学生丰富的信息和精彩的娱乐活动,但是另一方面来讲,网络中也充斥着许多的不良信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更应渗透德育教育。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师来说,在教学生计算机技术的时候,应该同步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用途,引导学生健康上网,理性使用网络,成为网络的驾驭者。

二、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习惯

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中职学校学生大多是中考的落榜生,不仅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而且在行为习惯、组织纪律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学生来到机房实训粗暴使用计算机设备,随意拆卸硬件设备,在机房玩游戏,下课后直接就离开了教室,任由电脑处于开机状态,椅子杂乱,键盘乱摆,垃圾乱扔。这些不良行为在实训过程中经常发生。在实际的计算机课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在这方面加强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在下课以后强调完成这些事情以后再离开。除此之外,应该引导学生严格遵守机房规章制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和作风。

机房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训场所,机房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在机房上实训课相对教室里上课更难管理,其原因是学生抵制不了网络的诱惑,没有能遵守机房管理制度。在进入讲授新课之前,建议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课程的规则、实训的纪律。比如规定学生实训中要固定使用一台计算机,对设备的好坏要负责。不仅如此,培养习惯还要从早期抓起,在信息技术课开始就有意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把不良的习惯从源头除去。

(二)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德育模式

1. 开展话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德育靠教师单方面的灌输,教学效果收效不高,若能将教师和学生纳入互动情景中,效果会事半功倍。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激活师生对话,通过话题将学生引入互动中。互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话题探讨、专题演讲、合作学习等。以网络德育为例,这些年出了不少青少年由于网络交友遭受网络侵害的事例。青少年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情感体验在这一阶段飞速的发展,他们渴望情感体验,渴望与人交流,虚拟的网络世界给他们带来倾诉的空间和对象。但是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有些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随意向他人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有的学生因约见网友而受到伤害;有的学生因为沉迷网络游戏造成角色自我迷失。对于这些问题,除了给学生讲授典型案例,笔者认为结合精心设计的课堂讨论往往效果更好。例如在学习到网络伦理相关章节时,设置了讨论环节:“应不应该向网友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的气氛很热烈。最后,由对问题进行了深入总结。通过对问题的討论形式,学生们加深了认识,增强了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

2. 以任务为驱动,创设体验式德育

体验时代到来,服务经济走向体验经济,商家用体验式营销凝聚买气。同样德育也可以利用体验式教学提高知识的渗透。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体验,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课程的德育渗透效果。许多中职学校学生有较重的网瘾,总认为计算机课就是上网课。对此,在上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我进行了一次主题教育。首先,我播放了一些青少年沉迷网络而堕落的视频案例,并引出了如何合理使用网络的话题。然后布置了一篇调查任务:“关于我校中职学生使用网络的调查”,对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形式等信息进行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很高,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调查报告,在报告里列出了本校学生的上网行为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任务,学生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网络不良行为的认识,并增强了对网络游戏等行为的自觉抵制。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活动任务中获得了体验,增强了认识,有利于道德教育成果的内化。

(三)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

事物总有两面性。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发展和应用,教师应该对互联网带来的正面影响有深刻的认知.虚拟网络让学生沉迷其中,但网络同样可以成为很好的教育平台。利用网络建立虚拟社区开展模拟活动,例如“性教育”“毒品危害”等论题可以在虚拟社区进行。虚拟的社区,虚拟的情景,虚拟的身份和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也可以通过网络建立聊天群组,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更大胆更自由的表达的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在实际的教学中让学生先搜集有关互联网方面的知识,并相互探究,从而让他们自己认识到互联网对现代生活的意义,并且认识到网络对他们的帮助。在这之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虽然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环境,但是也应该有一定道德,遵守其中的规则。不要因为互联网的虚拟性,就肆意地运用,破坏互联网的环境。根据信息教学的相关教材,着重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总之,我们教师应该将计算机知识的传授当作基础,将德育教学当作教学的目标。在日常的实际教学中将计算机知识的传授和德育进行有机结合,从知识的讲解到实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又树立了健康的德育观念。

参考文献

【1】梁强.网络信息社会下的中职德育教育[J].新校园,2014(4)

【2】牛率仁.如何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J].成才之路,2011(20)

德育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 篇9

《数学课程标准》在分类目标中指出:“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那么如何做好自己的本份工作——在数学统计教学中渗透德育,下面就结合教学案例谈一下浅显的认识。

案例:在教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一课时,教材在94页提供了4种颜色的花,让学生统计喜欢哪种颜色的花。教学完例题,学生已掌握了初步的统计知识,教师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把统计知识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师:我们的学校是花园式的学校,你们在校园里都见过哪些树? 生:柳树、桃树、银杏树。师:你们知道这些树各有多少棵吗? 生:不知道。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块去统计校园里的树。

经过实践活动,师生共同收集、整理出了数据,银杏树22棵,柳树8棵,桃树12棵。

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你能想到什么? 生1:银杏树比柳树多14棵。生2:桃树比银杏树少12棵。生3:柳树和桃树共18棵。学生提出并解决了很多数学问题,教师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追问了一句:“在统计校园的树时你们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们的学校很美,我很喜欢这个学校。

生2:我们的学校是花园式学校,我们要爱护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师:我们的学校很美,我们要爱它。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从小就要学好它。

反思;

“伟大的目的产生伟大的毅力。”“坚强的意志源于崇高的理想。”教师应通过生动形象的思想教育,以及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比如:案例中学生通过对校园里树木的统计,不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受到了思想的熏陶,产生了爱校、爱护花草树木的情感。学习了统计后,还可以让学生统计塑料袋个数的活动,加深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并且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丢弃塑料袋的行为会对大自然造成污染,唤起他们的环保意思。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作用 篇10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集体主义精神以及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与行为意志,掌握学生的整体动态,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那如何将德育完美的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呢?这是小学课程改革的重点所在,也是社会对小学教育的关注重点所在。

一、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

教师本身就是教育的表现者。作为教师,他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影响孩子。教师是学生心中的一面镜子,他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比如,在课堂上教师迟到早退、教学态度不严谨等不良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体育教学中,本来就没有多少课本知识去学习,体育教师的言行举止占据了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例如,在课堂教育中教师也难免会犯错,当教师讲课错误被学生指出后,教师如果能够在一堆小朋友面前承认错误肯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肯定会成为学生现在乃至将来学习的榜样。教师是学生的启蒙导师,他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就是对学生最好的道德教育。为此,小学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德育修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启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赖,才能向学生去诠释德育的真正含义。

二、趣味教学,游戏中进行德育渗透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体育教学中仅仅是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与锻炼,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教师也就很难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灌输德育思想。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欢乐中接受道德的教育。例如,在小游戏“抢救伤员”时,教师可以在游戏之前简单向学生介绍抗战时期白求恩大夫无私奉献的事迹。要求学生在游戏中向白求恩大夫学习,团结友爱,严谨认真,使学生在游戏中培养起团结友爱的道德素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趣味教学将德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仅完成了体育教学任务,更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素养。

三、潜移默化,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马卡连柯曾经有一句话说:制度越明确,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行为习惯的基础。同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想真正将道德教育渗透进去就必须根据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措施与要求,为学生道德教育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还应将体育教学的常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讲道德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明确的道德准则。例如,在上课排队中,教师要做到严格规定,给学生规定明确的是非行为界限,学生始终生活于规范化制度化的环境中,逐步形成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热爱集体的良好思想。一个好的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小学生作为一个可塑性极强的个体,只有在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中才能更多的接受道德教育,真正发挥道德教育的价值。

四、借题发挥,合理运用突发事件

由于体育活动大多是在室外进行,在教学活动中难免发生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情。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这些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可以将一些不利事件转化为有意义的道德教育,更可以利用事件的突发性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赛跑比赛当中,经常有学生摔倒。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并在比赛过后对此事进行讲解,通过对该学生的鼓励与表扬,激励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突发事件无论好坏,一般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合理运用突发事件,将德育渗透其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更容易使学生接触并养成一些优良的品质。

德育是小学课程教育的重点所在,而体育教学却是一门很难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的学科,因此,要想将德育渗透到小学体育课程中,就必须充分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推广德育教学。

德育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 篇11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教学 德育渗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个人的计算机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国的中职学校已经普遍展开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计算机基础知识不仅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内容,也是中职学校所有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和检测的标准化要求。现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没有特别注重对学生德育的培养,造成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很多不良行为。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中职学校在计算机课程实施的时候,教师应该采取相关的措施,把德育渗透在课程中,间接开展德育教学工作。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一)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现行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目标是培养有道德文化修养的人才。在中职学校中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技能之外的道德教育,是现代社会人才选用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也是中职院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虽然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网络诈骗,网络陷阱等现象充斥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对学生的行为造成不良影响,并且现在很多中职学校的学生沉迷在虚拟的网路游戏中,荒废了自己的学业。所以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加强德育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计算机技术领域出现的众多不良行为。

(二)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学校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重要场所,人的素质跟学校的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主要场所,所以在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与德育的教学结合起来,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融入德育教育,为学生中和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现在我国中职学校教育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职学校都有开展相关的德育课程,例如《思想道德修养》、《职业道德规划》等。这些课程设置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把教材的知识刻板的对学生进行传授,课堂的气氛压抑,使得学生对其传授的德育知识产生厌恶和抵触的心理。并且现在很多中职学校把德育的教学表面化和形式化。现在的学生多数对计算机知识非常感兴趣,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结合生活实践,在计算机基础知识课堂中渗透德育内容,让德育的教育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其次,学生都存在个性的差异以及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实施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因材施教。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措施

(一)通过文本输入教学,培养学生德育水平

中职学校的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后,会进行相关办公软件知识的学习。例如,word、excel,基本是以文本输入为主体的教学。教师应该专注文本知识讲授的机会,编写一些和道德素质课程有关的文本内容,让学生进行文本输入。学生在对照文字输入的时候,自然对文本的内容会有不同程度的思考,通过思考文本中德育性的文字内容,加强了计算机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渗透。但是在这类方式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课堂气氛压抑,学生缺乏积极性的现象。所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就成为计算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竞技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实践积极性,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打字的速度,还可以促进小组之间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学,培养学生的德育水平

现在的网络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普及,并且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网络信息中涉及的知识越来丰富,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而网络信息也由此滋生了很多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内容,中职学校的很多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看待事物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正确的网络知识的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教会学生能够区分网络信息的利弊。教师也可以通过网路环境与学生进行交流,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因为很多学生没有勇气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利用网络渠道对个别学生展开德育教学。

(三)通过网络与学生交流,培养学生德育水平

中职学校的学生因为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社会实践经验,所以很多学生性格内向,没有在众人面前发表意见的勇气。计算机网络聊天为这些学生创造了一个发表观点的平台。教师可以利用社交软件,建立一个班级讨论群,组织班级的学生在群组里畅所欲言,积极的展开与教师关于知识问题的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言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德育工作的渗透提供便利的条件。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在这个规程中,不但能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技能的传授,还能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更好的適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牛率仁.如何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J].视野_德育与成才,2014(09)

[2]牟玉峰.如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农村教育研究,2014(15)

德育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 篇12

幼师学校是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摇篮, 德育是幼师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幼儿园教师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幼师专业的学生的政治倾向怎样, 精神状态如何, 思想觉悟高低, 道德素质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亿万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我国的幼师学校在教育发展中, 一直把教书与育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幼师专业的学生的道德水平和人格修养, 得到了社会普遍肯定和认同。然而, 近年来由于生源不足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幼师学校生源素质整体下降, 学生的道德修养严重欠缺, 自我约束能力普遍较低, 一些幼师专业的学生心理问题突出, 甚至出现实习上岗中的虐幼事件。因此, 如何提高幼师专业的学生的品德和道德, 已成为当今幼师教育的一个重点课题。

幼师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很多, 党团组织、学生管理干部、班主任等, 这些为德育工作提供了多条实践途径, 但很多学校却忽略了科任教师的作用。学生以学习为天职,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 各科教学在时间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在教育内容上又十分广泛, 因此, 要想使德育的效果更好, 就不能让课堂成为德育的洼地甚至盲区。德育如果仅仅依赖于专职的学生管理干部来负责, 或者徘徊在零散的课外教育活动中, 而不深入到学科领域或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 就会缺失一个十分重要的育人渠道, 要想完成相关德育目标几乎不可能。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起到的是隐性的教育功能, 对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甚至具有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替代的功效。但在一些幼师学校, 科任教师 (除了思想政治课教师) 似乎与德育工作关系不大。许多人常常是“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课堂上只“授业”而不“传道”, 在德育方面无所用心, 无所作为, 教书而不育人, 何谈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如果学生以此效尤, 很难设想将来她们会成为怎样的幼儿园教师。科任教师的德育工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教师本人的楷模作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 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教师只有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 才能有效影响学生。幼师学校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其自身言行、气质和思想道德也对学生时刻起着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加强自身政治学习, 努力提高道德水准, 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起到表率作用。有其师必有其生, 幼师专业的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又会将这种正能量传递给广大幼童。

二是课程教学的德育渗透。《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按照不学生科特点, 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给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指出:“文化课教学应结合课程特点, 充分发掘德育因素, 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专业课教学应结合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 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创业精神教育。”因此, 作为幼师学校的教师,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学科都有育人的职责, 并强化自己在学科领域里渗透德育的意识,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素养, 力求将知识教学、能力培养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 让学科教学真正成为师范德育的主渠道。

二、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艺术

课程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以下简称渗透教学) , 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是掌握方法。达尔文 (Darwin) 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那些关于方法的知识。”好的教学方法就是一门艺术。在渗透教学的方法艺术上, 应该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一) 在“寓”字上作文章, 找准渗透点

渗透教学贵在寓育人于教学之中, 德育和智育浑然一体, 绝不能搞成两张皮。《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师范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的通知》中指出:“要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的德育因素, 找准各科教学进行德育的有机结合点, 加强德育渗透。”教材里可以进行德育渗透的内容非常广泛, 涉及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教育。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去发现和挖掘这些教育点, 找出其与所授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 又学会做人的道理。有些人认为, 能够进行渗透教学的学科, 主要是专门的思想政治课以及语文、历史这样的人文学科, 其他课程只能是牵强附会, 这显然是对德育的狭隘理解, 是一个认知误区。雕塑家罗丹 (Auguste Rodin) 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我们也可以说:“课程中不是缺少德育, 而是缺乏发现。”只要用心研究, 任何课程都可以找到许多德育渗透点。例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理科教学, 除了介绍我国一些科学家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以外, 根据理科教学的特点, 还可以充分挖掘许多渗透教育的要素, 如勤于钻研和攀登科学高峰的意志品质、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严谨周密的思维能力、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等。理科渗透教学主要是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已故的北京市22中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 在总结学生数学成绩明显提高时说到:“这绝不是仅靠学好知识和提高能力所能达到的, 而是靠人的素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最根本的是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二) 在“渗”字上下功夫, 选好切入点

渗透教学要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和润物无声, 不能为渗透而渗透, 弄成贴标签、生拉硬拽、搞成形式主义。有些教师习惯在讲课开头或结束时不伦不类地加上几句和思想品德有关的教诲, 有的教师把语文、历史等课程上成了思想政治课, 这些都显得非常生硬, 当然会导致学生的反感, 失败在所难免。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 掌握好教育要点的切入时机和火候, 使知识传授和教育要点之间平滑过渡。搞渗透教学, 教师需要在有意挖掘出教材的德育因素之后, 通过巧妙的教学方法, 采用学科教学的语言 (而不是生硬的政治教育语言) , 让学生在汲取知识营养的同时, 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渗透教学不能搞急功近利, 不苛求立竿见影, 而要有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夫, 使德育通过正常教学渗入学生的心田, 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实效, 这也才是渗透教学所追求的教学境界。

(三) 在“透”字上求效果, 讲究着力点

一要吃透教材, 二要研透学生, 三要讲透道理。渗透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认知能力, 紧密结合教材内容, 用心施教, 力争把道理讲透, 让学生心悦诚服, 万不可流于那种水过地皮湿的、肤浅的教育形式。渗透教学一定要努力做到知识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 不要强求一律, 未必每一节课都有渗透的要求。在进行渗透教学时, 如果缺少真情实感、缺少对教材的深入钻研、缺少对德育的深层次的思考, 或者说渗透的时机不成熟, 渗透点、切入点没有找准, 就不要急于去渗透, 否则会一脚踩空。渗透教学重在实效, 要么不讲, 要么讲透, 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三、幼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作为幼师学校的一名计算机教师, 如何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笔者认为除了具有爱生重教、尽职乐教等普遍的师德修养之外, 还需从职业特点和学科实际出发, 表现出优良的职业品德, 比如, 计算机教师自己首先要起表率作用, 带头遵守机房守则, 规范电脑操作规程。平时上课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对号入座, 讲究机房卫生, 爱护机器设备, 不要乱敲鼠标、键盘, 不要用手触摸显示屏等。下面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 就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谈谈我的看法和做法。

(一) 在计算机基本知识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进取精神

在计算机发展简史、硬件系统的研制、系统软件的开发等章节, 我们可以渗透很多德育。如近期“申遗”成功的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算盘——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我国现代计算机发展迅速, 研发领域有国防科大的“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 产业领域有影响广泛的珠海金山公司、深圳腾讯公司、北京百度公司等, 特别要提及“二王”的事迹:一是王选教授的“精密汉字照排系统”, 一是王永民教授的“五笔字型” (王码) 输入法。前者是计算机技术与中国出版印刷业的成功联姻, 使中文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 大步跨进“光与电”的时代, 王选因此被誉为“当代毕昇”。后者则同样是一个伟大的励志故事:贫农出身的王永民, “十年磨一剑”发明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98规范王码” (其一级根码中“我是中国人”真是耐人寻味) , 同时推出世界上第一个汉字键盘输入的全面解决方案及其系列软件, 以多学科最新成果之运用、集成和创造, 在世界上首破汉字输入电脑每分钟100字大关并获美、英、中三国专利。

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 教师也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在计算机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如“中国芯”的缺乏、国产软件竞争力的偏弱。又如Microsoft公司于2001年推出了中文Windows XP操作系统, 而我们迄今尚无成熟的国产操作系统, 以此告诫学生要树立忧患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计算机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任重道远, 需要从娃娃抓起。幼师专业学生在日后工作中, 可以有意培养幼儿对计算机的兴趣, 让他们立志将来为计算机民族工业和我国的信息技术作出贡献。

(二) 在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教学中, 注入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感

在办公软件教学中,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有自我教育意义的材料让学生编辑, 有意在教学中渗入人文素养。例如使用Word时编辑亲子活动简报, 使用Excel时制作幼儿在园表现及身体素质情况的统计表, 使用Power Point时制作幼儿题材的精美课件等, 这些都能培养学生热爱幼儿的职业情操。

又如在讲述Word中的自选图形时, 可先教会学生绘制一些基本图形, 然后要求其用这些基本图形组成一些美丽的图案。学生在玩乐中既掌握了知识, 又培养了创造的成就感, 提升了审美能力。

(三) 在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基础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法纪和文明教育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师范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的通知》中指出:“要积极探索和充分发挥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德育工作中的特殊作用。要重视研究它对师范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观念、生活方式和身心健康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重视研究其传播面广、速度快、管理难度大等特点给师范生德育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 务必要重视加强引导和管理, 使其在中师德育工作中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

在本章教学中, 要对学生进行网络使用的法纪和道德教育, 如学习和了解《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制定计算机网络使用守则并进行培训、考试, 成绩合格者才有资格使用校园网。网络是把双刃剑, 教师在教学本章知识同时, 特别要培养学生在使用计算机网络中的法纪意识和道德观念, 学会保护知识产权、防治电脑病毒、维护信息安全等, 并向学生解释诸如发送病毒或伪造的电子邮件、发布虚假的博客信息或谣言、传播包含暴力或色情内容的图文等行为是错误的。要培养幼师专业学生文明用网的习惯, 将来在其工作中也就能正确引导幼童使用网络。

(四) 在上机操作实践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科学钻研与协作精神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技能课程。教师在指导和辅导学生上机实操时, 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当学生操作不顺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怕困难、培养其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在操作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可对学生进行分组, 引导组员共学生习提高, 从而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精神。许多幼师专业的学生在理科学习上缺少毅力, 往往动口不动手, 教师更要因利势导, 将他们的思想活力转化为行动能力。

总之, 就算是理科课程, 也可以实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正如《现代教学引论》指出的:“各种科学知识无不反映人们一定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各种科学知识无不反映科学知识的内在属性, 科学性和思想性是互相渗透、统一的。”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 教师只要能有意识地进行渗透教学, 充分结合本学科特点, 在传授科学知识和培养操作技能的同时积极地艺术地进行德育渗透, 则可以使该课程成为落实德育目标的一个重要载体, 从而为幼师德育实践作出有益探索, 甚至提供一个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范本。

四、小结

渗透教学是难度非常大的课堂教学, 一位教师是某门学科、课程传授知识的能手, 但未必就是渗透德育教学的能手。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 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 (渗透点) , 并结合幼师专业的学生的认知水平, 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切入点, 进行有意有机有序地渗透, 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训练职业技能的同时, 受到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幼师学校的德育任务艰巨, 教师更应该重视和研习渗透教学, 不断提高渗透教学的水平和效果。文以载道, 学以载德。教师既要用心“栽花”教好书, 更要用心“插柳”育好人, 做到教书育人两不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师范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的通知[Z].[2000-01-26].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25/201001/81966.html.

[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Z].[2004-10-25].http://wenku.baidu.com/link?url=QhHO7OCEl_G_Wh8D6nSt448cVom6Rf6j_PtFCfI7DGwSE4jGwikLYAeOGw41ZcuLg1REu56A_mDJ2hPXtK1cZvpcotrA6r7_rEoqFQgZFPa.

[3]郑湘晋.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载体[J].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8 (6) .

[4]温寒江.现代教学引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1988.

[5]聂现云.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渗透研究[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2 (4) .

上一篇:国际经济学习题练习下一篇:前台会务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