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在计算机中的应用(精选8篇)
一体化教学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篇1
技校计算机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探讨
【摘要】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方法,而技工学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受教育者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消化吸收。在教学方式上往往由一位教师或一组教师在共同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进度内容的情况下实施教学,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就技校计算机课程该如何采用一体化教学方式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模式;实例驱动式一体化课程;问题式驱动;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在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多年来,受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技工类学校在教学上仍采用传统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也有实践课程的教学,但仍然偏重于理论教学,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使学生只懂原理,不知道如何动手。因此,职业学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快速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能人才,就必须采取一体化教学。通过一体化教学,可以达到以下几个转变: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从而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一体化教学模式更是打破了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融合起来,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而技工学校将培养技能型人才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以达到毕业即就业的目的。
技工学校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大多是一些应用软件的教学,实践性很强,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除了计算机基础方面的知识,办公软件是该门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现就技工学校计算机课程如何进行一体化教学做一些探讨。
一、了解我们的教学对象
首先,随着职教生源数量的减少和社会普遍存在的“大学热”,职业学校,特别是技工学校生源数量的下降,成为不争的事实,为保证入学的学生数额,在招生时不再去过多的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知识结构的掌握情况,这一现状导致技工学校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水平参差不齐。再者,由于学生生源的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和基础差异,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常用计算机上网和玩游戏,他们认为自己已经会用计算机了,觉得没必要再学习或者学习不够投入;而一部分郊县的学生从未接触或很少接触计算机,他们感觉这门课深奥难懂,操作复杂,有的学生如何开关机都不会。此外,由于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技校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习惯了中学的灌输式教育,对新的教学方法还不能适应,自主性学习的能力较差。总之,用多元智能的观点来看,技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的学生在智能结构与智能类型方面是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对于技校学生来说,他们更善于以形象思维来思考问题,而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可以培养成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的人才。技校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是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没有智力高低之分,只是智能结构类型不同而已,针对以上问题,技工学校的课程开发、场地的安排、教学的组织形式尤为重要。
二、开发任务驱动式一体化教学
从我国技校目前所使用的教材来看,大部分教材仍然偏重于以逻辑理论为主,而对于这些理论知识的如何运用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涉及的还是很少,这与技工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不相符,也不符合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针对这样情况,开发任务驱动式一体化教学模式,才能符合技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目的。开发任务驱动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以任务设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改变学习方式,创设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以及模拟各种工作环境,力图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除了作为熟悉的学生角色外,还能置身于工作环境中,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销售、技术、人事、文秘等各个不同的角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与人合作、表达交流、尊重他人成果,平等共享,自律负责等,树立信息安全与法律道德意识,培养判断性、发展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综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开发任务驱动式一体化课程的关键在于任务的设计,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设计任务,任务必须典型,要能涵盖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并且要把相关知识点作适当的描述和解释;其次,任务要具有实践性和情景性,要与现实中的工作过程相吻合;再者,任务应具有针对性,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来选择或设计任务;最后,最好还具有生动性,例如可以用一个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故事情景把任务串联起来,这样学生在学的时候就好像自己在扮演情景当中的一个角色在完成任务,增加了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任务设置必须成系统,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大部分任务之间应该相互联系,前后连贯,由易到难地编排。为了不断加强学生的技能水平的提高,不但要精心编写教学任务,还要设计大量供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的实际案例习题库,使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加强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技能。
三、建立一体化计算机教室
传统的计算机授课模式先在教室利用多媒体讲理论,再去计算机机房上机。利用多媒体讲解软件操作步骤,等学生去计算机房上机时步骤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这样老师得针对每个学生再重新讲解,既浪费时间,教学效果还不好。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打破这样分离式的授课模式,直接在机房架设投影仪,这样上课时老师在讲解操作步骤时学生可以边看边进行操作,实现了边讲边练。
因此要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授课模式,建设一体化计算机教室。具体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在计算机房中加装投影仪和幕布,使计算机房同时具有多媒体教室的功能,上课时老师一边讲授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并通过投影仪把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学生一边就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实现边讲边练;第二种方式是在计算机房的计算机网络中加装多媒体网络教室控制软件,通过软件的方式用教师机控制学生机,把教师机的屏幕演示内容投射到各学生机的屏幕上,这个功能也可以实现老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的目标。这样教师就可以随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穿插进行,这种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将知识与技能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处在一个真实互动的学习环境中,有助于促进学生获得对一个知识领域的生成性理解,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对自我学习行动的反思。教师在这样一个学习情境中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以及失误、挫折能及时地做出积极反应,帮助学生修正自我建构的路径和方向。所以,建立在现代行动体系教学基础上的教学场地建设,是事半功倍的。
四、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实行班内分层,强化分组合作学习
由于技校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计算机基础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同学计算机基础很好,而有的同学根(下转第148页)(上接第146页)本就没有操作过计算机,在教学中容易形成有些学生“吃不饱”,大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状况,不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甚至会让一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因此要做到因材施教,优化教学过程,就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具体做法是依据学生的原有计算机基础,将班内的学生按一定比例分为A、B、C三层,A层是成绩优秀的学生,B层是中等的学生,C层是基础差的学生。然后成立多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成绩优秀的A层学生担任组长,安排2~3名C层学生,其余为B层学生。在上述一体化计算机教室内按小组安排座位,同一组的学生坐在一起,便于讨论、合作。这种分层分组要注意:1.要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2.各组内男女比例要均衡;3.组内学生个性要互补。
教师在授课时,以C层为教学起点,重点面向B层,同时准备1~2个具有一定难度的案例题目供A层学生练习。学生在上机操作时,教师下来指导,同时各小组组长在完成自身任务的前提下也要帮助指导本小组的其他成员,他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其实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自己,同一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互相帮助。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也优化了教学效果,弥补了教师个别指导时间不够的问题。实施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在学习小组中同学间可取长补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寻求别人帮助,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通过开发计算机案例式一体化课程、建立一体化计算机教室、采用班内分层的教学组织形式,基本上可以形成计算机类课程理论实践紧密联系的一体化教学体系。与此同时,为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教师的角色也要发生转变,教师也要努力成为集理论教学和操作技能教学于一身的一体化教师,这是一体化教学得以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并且教师还要有出色的组织能力和课堂局面的控制能力,能在教学起到很好的指导和组织协调作用,使课堂活而有序。
一体化教学是针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职业学校学生的教学形式,能有效地将课堂和实践结合起来,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今后就业所必须的操作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因此,在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中引入一体化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技能,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一体化教学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篇2
技校计算机类课程大多是一些应用软件的教学, 实践性非常强, 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 除了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外, Office办公软件是这门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 现就技校计算机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进行一些探讨。
1 深刻认识教学对象
技校学生是我们的教学对象, 用多元智能的观点来看, 这些学生与同龄的普通高中学生相比, 在智能结构与智能类型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总体来讲, 他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具有另类智力特点的青少年, 而以形象思维为主者可以培养成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的人才。他们与普通高中学生是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 没有智力高低之分, 只有智能结构类型的不同, 这就决定了两类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 因此它们是两类不同的教育, 不能用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来培养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于是技工学校在课程的开发、教学场地的安排、教学组织形式上都要有别于普通高中。
2 开发案例式一体化课程
现行的教材大多数还是按学科课程思想编写的, 偏重于学科体系逻辑结构的陈述, 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这与培养职业型人才要解决的“怎样做”、“怎样做更好”问题不相适应, 给教师的教和技校学生的学都带来很多不便, 不符合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因此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 开发建立在现代行动体系教学基础上, 能呈现实际工作过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 已成为当务之急。
现行许多计算机教材中的软件操作教学内容就像是看软件说明书一样, 只是按菜单讲解各个命令有什么作用、怎么操作等, 大多没有实际的典型的案例, 十分枯燥, 即使是很简单的操作也会让学生觉得很难学, 学了也容易忘记。因此在教材编写中, 要改革现行教材的写法, 精心编写一些典型的, 基于实际工作过程和情景的案例, 运用案例将学生带入到实际工作过程中去。
开发案例式一体化课程的关键在于设计案例,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设计案例, 案例必须典型, 要能涵盖课程的相关知识点, 并且要把相关知识点作适当的描述和解释; (2) 案例要具有实践性和情景性, 要与现实中的工作过程相吻合; (3) 案例应具有针对性,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来选择或设计教学案例; (4) 最好还具有生动性, 比如可以用一个故事情景把案例串联起来, 这样学生在学的时候就好像自己在扮演情景当中的一个角色在完成任务, 增加了趣味性,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案例必须成系统, 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大部分案例之间应该相互联系, 前后连贯, 由易到难地编排。
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除了精心编写教学案例以外, 还要设计大量供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的案例习题库, 让学生在大量的上机练习中不断强化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技能。
3 建立一体化计算机教室
传统计算机课程的教室安排是分为两部分: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房。通常老师讲解部分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学生上机实践部分是在计算机房进行。由于技校计算机课程大多是讲软件的操作, 在多媒体教室讲了的操作步骤, 等学生上机房操作时又忘记了, 老师又要重新讲, 这样浪费时间, 事倍功半, 教学效果不好。这种理论与实践分割的教学场地安排, 与以培养操作技能为主的技校教学不相适应, 不符合技校学生形象思维的智力特点。
因此要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授课模式, 建设一体化计算机教室。具体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在计算机房中加装投影仪和幕布, 使计算机房同时具有多媒体教室的功能, 上课时老师一边讲授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并通过投影仪把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 学生一边就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进行操作, 实现边讲边练;第二种方式是在计算机房的计算机网络中加装多媒体网络教室控制软件, 通过软件的方式用教师机控制学生机, 把教师机的屏幕演示内容投射到各学生机的屏幕上, 这个功能也可以实现老师边讲解, 学生边操作的目标。这样教师就可以随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穿插进行, 这种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将知识与技能紧密联系, 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 学习处在一个真实互动的学习环境中, 有助于促进学生获得对一个知识领域的生成性理解, 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对自我学习行动的反思。教师在这样一个学习情境中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以及失误、挫折能及时地做出积极反应, 帮助学生修正自我建构的路径和方向。所以, 建立在现代行动体系教学基础上的教学场地建设, 是事半功倍的。
4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实行班内分层, 强化分组合作学习
由于技校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 计算机基础也有很大的差异, 有的同学计算机基础很好, 而有的同学根本就没有操作过计算机, 在教学中容易形成有些学生“吃不饱”, 大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状况, 不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甚至会让一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因此要做到因材施教, 优化教学过程, 就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具体做法是依据学生的原有计算机基础, 将班内的学生按一定比例分为A、B、C三层, A层是成绩优秀的学生, B层是中等的学生, C层是基础差的学生。然后成立多个学习小组, 每个小组由成绩优秀的A层学生担任组长, 安排2~3名C层学生, 其余为B层学生。在上述一体化计算机教室内按小组安排座位, 同一组的学生坐在一起, 便于讨论、合作。这种分层分组要注意: (1) 要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 (2) 各组内男女比例要均衡; (3) 组内学生个性要互补。
教师在授课时, 以C层为教学起点, 重点面向B层, 同时准备1~2个具有一定难度的案例题目供A层学生练习。学生在上机操作时, 教师下来指导, 同时各小组组长在完成自身任务的前提下也要帮助指导本小组的其他成员, 他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 其实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自己, 同一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互相帮助。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也优化了教学效果, 弥补了教师个别指导时间不够的问题。实施分层合作教学模式, 在学习小组中同学间可取长补短, 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寻求别人帮助,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通过开发计算机案例式一体化课程、建立一体化计算机教室、采用班内分层的教学组织形式, 基本上可以形成计算机类课程理论实践紧密联系的一体化教学体系。与此同时, 为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教师的角色也要发生转变, 教师也要努力成为集理论教学和操作技能教学于一身的一体化教师, 这是一体化教学得以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 并且教师还要有出色的组织能力和课堂局面的控制能力, 能在教学起到很好的指导和组织协调作用, 使课堂活而有序。
一体化教学是针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职业学校学生的教学形式, 能有效地将课堂和实践结合起来, 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 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今后就业所必须的操作技能,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因此, 在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中引入一体化教学, 对提高教学效果, 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技能, 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摘要:技工学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在培养技能型人才, 但在教学方式上仍很大程度地沿袭传统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 理论与实践有所脱节, 而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 能有效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就技校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一体化教学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案例式一体化课程,一体化教师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一体化教学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师,教学模式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就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以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实现从以知识体系为主的教学模式到以能力体系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因此我们需要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教育改革,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含义
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的是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培养和运用,也就是以职业或岗位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为从业能力的基础;以能力表现为教学目标、教学进程的基准;注重“学”,并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组织课程与实施教学的一种系统方法。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依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学会”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训室为中心的转变。一体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素质优良、技术过硬的技能型人才。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体化教学是集理论、技能训练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单从某一个方面努力是不能奏效的,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才能保证其顺利实施。一体化教学具有以下特点: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构成了一体;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训课教材构成了一体;教学环境一体化,即理论教室与实训教室构成了一体,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理论课与实训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为了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我们需要培养一体化教师、编写一体化教材、创建一体化实训基地、采用一体化考核方式,这样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1.培养一体化教师
教育部近几年正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为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我们首先要培养一体化教师。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不仅要做到深刻理解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能够在教学中很好地贯彻一体化教学思想,能够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为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教师的角色也要发生转变,教师要努力成为集理论和实践教学于一身的双师型教师,这是一体化教学得以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并且教师还要有出色的组织能力和课堂局面的控制能力,能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很好的指导和组织协调作用,使课堂活而有序。
2.编写一体化教材
一体化教材的编写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核心,打破传统的教材体系,根据实际需要,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工作岗位技能有机整合,进而形成新的教材体系。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确保理论上是先进的,应用上是可操作的,内容上是实用的,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深浅适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一体化教材的使用可以促使教学过程实现“三个结合”,即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岗位要求与技能训练相结合、职业能力与技能鉴定相结合。
3.采用一体化考核方式
考试制度作为培养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是评价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重要途径。只有合理的考核方法,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才能给学生学习的动力。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后,考核方法也要相应改变。考核方法将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考核方案,通常是将知识、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结合在一起。例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的考核,不但要考核理论知识,还要考核动手操作能力,以形成性评价作为本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即:考勤+实训任务成绩+综合项目成绩。具体做法是:考勤:即每次学生的出勤情况,占总成绩的20%。实训任务成绩:实训任务多为基本操作,要求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占总成绩的40%。综合实训项目:是一个较全面的检测,占总成绩的40%。这样每次课程均和期末的考核成绩有关,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课。
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突出了技能训练这个职业教育核心。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了部分理论知识难学难懂的心理障碍,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有效迎合了学生对操作实践充满兴趣的群体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教师努力钻研业务,苦练操作技能,提高了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实践证明,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符合当前我国计算机人才培养需求的主流模式,虽然在实践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困难,但相信经过广大计算机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摸索和总结,一体化教学模式一定会得到更长远的发展,为我国的信息产业化培养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淑晓,《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职业教育研究,2009.3
2.郑宝昆,《计算机专业“教学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8.4
3.邢保红,《对计算机一体化教学中最优化方案选择的一点尝试》,湖南农机,2010.7
一体化教学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篇4
2.1提高对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的关注度
理实一体化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应用,要求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践技能训练二者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为的是能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且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为技能的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开展理实一体化汽车维修教学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一定程度的`自由,他们可以协助正在操作的学生。但是对于课堂的纪律教师应进行有效的管理,防止因某几个人的不遵守纪律而导致课堂秩序混乱,进而影响到整体的教学效果。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是最终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例如在关于变速器拆装教学过程中,规范课堂纪律并正确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相关的工具,对学生尽快的掌握拆装的顺序以及应注意的事项就至关重要。教师在紧抓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的同时,应秉着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态度,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2.2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理实一体化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理论的有机结合,想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假如学生想干就干,想学就学,教师对此也不闻不问,这样长此以往,一些学生肯定会一无所获,经过一定次数的实践操作训练,学生应该能够学到不少相关的知识并积累大量的心得,并且可以较为熟练地进行实际操作。但要是教师不注重课堂的教学质量,漠视课堂效率,默认或无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训练中装错了只需重新返工,致使学生在学习中没有紧迫感,逐渐的就会失去对学习的积极性。作为一个教师应坚决这种心态与心理,在具体的课程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分组操作比赛,并指派学习好的学生充当裁判的角色,并时刻表扬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鼓励有待提高的学生,这样以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够满足学生的好胜心,进而好学生继续努力,落后的学生奋力追赶。
2.3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传统的乏味、枯燥的理论教学方法极其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疲劳与逆反心理。专业所要进行的大量实践所需的知识在教材中往往是没有的,相关的理论介绍与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差距。为了更好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的讲接充分的与实践相结合。例如,汽车维修中最为典型的怠速不良故障,针对这一故障的检修教学难度很大,并且学生不易理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先进行实践中处理怠速不良的相关操作,并告知学生哪些故障原因是最容易导致这一现象的,再加以理论知识指导具体的操作过程,就可以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故障发生的原因以及采取准确的解决办法,从而取得优异的教学成果。课堂教学离不开实践,更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有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进而使自身得到知识与实践的全面均衡发展,从而逐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也就是说,如果能把理论内容延伸到实践中,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
3结语
浅谈一体机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篇5
自2012年各学校配备电视电脑一体机以来,经过我和一线教师的学习、实践与摸索,我们看到了新技术是怎样走进课堂教学的过程,并切实地感受到了这一新技术是怎样成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助手、朋友、伙伴的。本文结合一体机在实践应用中的层次划分,为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体机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探讨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一体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层次
总结各学校应用一体机的实践经验,从应用策略上由低到高的层次划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等同于已有的传统课堂教学功能。这是在一体机应用初始阶段部分老师的应用方式。由于这些教师信息技术基础比较薄弱,面对新事物、新技术时,他们在心理上有胆怯感。此时,教师的首要需求是技术的支持。其应用主要表现在:
(1)替代黑板的功能。与黑板相同的书写、绘画和擦除功能,这些功能很大程度上已使白板替代了黑板的使用。
(2)部分特殊效果的简单应用。如拉幕、探照灯、拍照等,这些功能简单使用。
在这一层次,我们时常会看到教师出于心理上的原因而避免使用白板的现象,这样他们心中会有安全感,至少这样做可以保证课程按照自己原有习惯的方法进行,不会出现大问题。可见,面对新技术时,突破技术障碍和心理障碍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一体机白板软件特有教学功能的应用。教师已经熟悉一体机操作的应用方式。教师已经较熟悉白板的特性,心理上也开始接受这个新鲜事物,甚至逐渐依赖白板了,但这一层次的课堂教学仍以教师主导为主要特征。此时,教师的需求已从技术逐渐转向资源开发利用。其应用主要表现在:
(1)熟练应用一体机的各种功能。教师可以在白板上熟练操作,可以面向学生站在一体机面前了,这个变化使教师从远离学生集体又回到学生集体当中。
(2)一体机技巧的应用。教师根据一体机白板软件的功能和应用技巧设计出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特别是白板对动画、视频的随时暂停控制与标注的使用,使教师能够更加自主地应用现有的多媒体资源,弥补了以往很多课件交互性较差的缺陷。
3.一体机白板软件交互功能的充分发挥。此时,教师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将一体机白板软件所带有的交互能力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中,并将已有多媒体资源自主设计制作成白板资源,整合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了。此时,教师主要精力集中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教学设计上。此时其应用主要表现在:
(1)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例如,通过使用一套物理和化学实验软件,学生可以在交互白板上尝试或完成实验操作过程。这可用于实验复习课。这时白板不仅仅属于教师,更重要的是它也属于学生了。学生获得了一个实践参与的机会,充分体现了交互、参与的新课程理念。
(2)课堂教学过程的记录和保存。一体机交互白板软件可以记录下白板上发生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细节。而白板软件提供了一个脱离白板环境可以阅读白板特殊文件格式的小程序,这一功能方便了学生随时复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3)鼓励学生参与交互白板的资源建设。这也是实现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方法。由于一体机交互白板的易学易用,加上现在信息技术教育的日益普及,学生参与意识的增强,很多学生通过观察教师上课使用和课间的尝试,对白板功能的掌握甚至比教师还快。此时,教师鼓励学生结合他们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协助教师设计课堂教学中所需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各种图片,也可以是Flash动画,还可以是可用于数理化课程中的各种几何图形、物理化学的仪器设备图等。根据不同的学科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些活动的参与形式可以是学生个人,也可以是学生小组共同完成。
以上是交互白板的几个应用层次。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黑板就是教师与教学内容交互的界面,现在一体机的白板替代了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新交互平台。我们要充分发掘这个新交互平台中蕴涵的教学策略,使这一技术真正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突破。
二、交互白板应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1.为了技术而技术,为了白板而白板。由于一体机白板软件易学易用,对于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师来说,层次一向层次二过渡是很快的,有的教师经过一两个小时的培训就可以基本掌握交互白板的大多数常用功能。目前,我区大多数教师处于这两个应用层次。当教师和学生熟悉了白板的功能后,还会出现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为了技术而技术,为了白板而白板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体机白板软件的各种应用效果和技巧是为我们实际的教学活动服务的,教师在备课阶段应该是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巧妙选择白板软件的功能,使教学内容变得更直观形象、更简单明了,而不是为了应用一体机白板软件的“华丽”效果忽视教学的课堂效果。
2.丰富有效的白板资源的缺乏。教师进入应用层次三后,教师熟练地使用一体机白板软件的各种功能,尤其是注释库、资源库和链接等功能的使用增多,这是交互白板充分整合已有资源的优势体现。此时开发适用于交互白板的教学资源成为各学科教师的主要任务。
三位一体教学法在中药学中的应用 篇6
中药学内容复杂,文字内容较为难懂,中药学是学生学习中医专业的基础环节,学生必须深刻掌握,并能理解运用,基于中药学的难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效率偏低,我们适时的开展了“三位一体”教学方法,改变以往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手法,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带领学生贴近知识、记忆知识、理解知识,“三位一体”教学法是我们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拓展出来优秀教育模式,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指的是对中药学中药性、功效、临床应用的有机结合,通过典故、多媒体教学、现代中药研究等把知识进行强化、结合,使分散的知识点结合成知识链,利用感性的传输模式对学生进行中药学教育,通过“三位一体”的方法,提高课堂的活力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教育内容的传授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有益于学生对中药学的理解和研究。二、三位一体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1、中药谚语、典故的引入
中药的认知是广大人民在长久以来的经验中得来的,知识的累计来来源于实践和经验的累计,由最初的“口耳相传”逐渐走向文字的记录,在中药学的教学中,谚语、典故的引入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不仅可以将知识灵活的传授给学生,还普及了中国的历史文化。谚语和典故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有学习热情,吸引其注意力,有效的融会贯通。中药学的课堂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适当的引入谚语和典故,可以缓解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精神松弛度。例如,如紫苏是名医华佗发现一只水獭吃螃蟹中毒后打滚,就近找到一株紫色的草,服后症状消失,因该草服用后能让人舒服,故名“紫舒”,久而成“紫苏”。通过故事吸引学生,还使学生当即记住紫苏“解鱼蟹毒”的功效。有些内容作为中药传统文化知识,在教学中恰当引用,可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和民族自豪感。如在介绍白芍时,可由“白芍飞上天,木通不见边,陈皮一条线,半夏鱼鳞片,肉桂薄肚片,黄柏骨牌片,甘草柳叶片,桂枝瓜子片,川芎蝴蝶双飞片”的民间赞誉引出中国著名的药都—樟树,因为自古就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美誉,引出樟树药都的重要特点是中药饮片的加工精美,历史上形成了有名的“樟树帮”,其药工切出的药片“薄如纸,吹得起,断面齐,造型美”,具有相当的饮片水平和质量工艺等相关内容。但需要注意的是,对谚语、典故的引入要有一定的尺度把握,以对应知识为基础,在适当的时间起到辅助作用,不能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方法。
2、多媒体课件的视觉刺激
随着现代科技的推广,多媒体应用于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当今社会的进步,网络软件和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快捷,教师可以通过制作PPT、下载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利用科技技术实现课堂的生动与感性,加深学生对药材的记忆和理解。直观、实际的课堂感受,可以提升学生对药味的认知度,中药学中涉及的多种药物、植物、药性理论等,依靠口述灌输收效甚微,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以原型为基础,进行相应的图谱、视频的制作,通过科技方式,使学生直接的认识到中药,而且多媒体的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在看到自己以前见过的某种植物、动物、矿物时,学生会显示出极大的热情。如苍耳子、香附、紫苏、马齿觅、蒲公英等等路边比比皆是,很多学生以前也都见过,甚至都吃过某些可以食用的药物,一看到图片展示出来,立即交头接耳,所谓“趁热打铁”,这个时候再讲述中药基础知识,学生一般都印象非常深刻。同时,也可使学生知道中药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日常信手可用来防治疾病,从而树立学生的学科信心,改变中医无用的错误想法。
3、有关中药的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知识的强化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中药学的理论学习最终目是进行实践和操作,以医术愈他人,所以,在现代的中药学研究和临床病案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样的深入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有自我思考的意识,加强专业课的巩固。
(1)有关中药现代研究知识的介绍
中医临床专业在讲授中药学课程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因此要以教材为基础,但又不能被教材所束缚,在学生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应该将学科发展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成果等信息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述有关中药现代研究知识时,同样要把握好适度原则,针对学生层次,有选择地讲述。比如现代中药研究的热点问题—抗癌中药,在讲到麻黄的抗癌作用时,提到麻黄可以阻断肿瘤局部血管的增殖,从而杀死癌细胞,就是目前所说的“饥饿疗法”,学生显示出极大的兴趣,课后还讨论自己听过的抗癌疗法,虽然很多机理并不理解,但起码表现出学习积极性,这时可以适时鼓励他们去查阅相关资料,慢慢理解。再如川芎、丹参、当归、三七等药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机理复杂,需要很多生理、病理、药理知识,这时不必讲的很深,可以提出有关中药新剂型问题,像川芍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三七注射液、三七片、三七粉等等,展示中药开发具有广大前景。总之,有关中药现代研究的问题同样要把握好度,在学生接受能力范围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的,有侧重地讲解。
(2)有关临床应用知识的介绍
在学习中药学时,学生虽已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两门课,但介绍病案,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中药又是一门临床奠基课,临床应用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在此出现矛盾之处,就是临床知识介绍的尺度,应以提高学生自觉性为主,简要介绍典型的、简单的名家用药以及教师自身用药经验。如在讲到中药附子时,以伤寒大家范中林老中医最为典型,引病例:1948年,一位11岁的极期肠伤寒患儿,昏迷倦卧,面色灰白乌暗,形体枯瘦,脉微细欲绝,手冷过肘,足冷过膝,甚至通体厥冷。然后让学生分析此病病机,大多数都可辨出阴寒极盛,阳气欲脱。此时再续论,当时某专家认为不治,范老用附子,每剂500g,连用13剂康复,经检查愈后良好。这样,就可使学生理解并记住附子回阳救逆的功效,了解有关附子用量的问题,课堂气氛非活跃,课后还有学生问到相关问题。反之,如果去引用复杂病案,或名家有分歧的理论,会迷惑学生,甚至使学生失去学习中医的信心。
三、结语
一体化教学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篇7
关键词:技工教育,工学一体化,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计算机组装、系统设置、软件安装、测试、维护及系统优化、常见故障诊断与处理的职业能力,从而达到国家“微型计算机安装与调试维修工”高级工职业资格能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特点决定其适合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是分开的,容易导致理论和实践相脱节;而工学一体化是把“学习”和“做工”融合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做学教”,很好的把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融合在一起。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材内容相对滞后,并没有和最新生产技术接轨;课程体系的设计也很少真正和行业需求对接;而工学一体化,是一种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以工作项目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模式,重视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更适合工厂和行业的实际需求。
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工学一体化教学平台的搭建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工学一体化的实施需要一个专业的平台,这个平台主要由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两大块构成。
在硬件方面,首先要给学生打造一个工学一体化教室,这个教室即是学习理论的教室,又是学习操作技能的实验室,更是实践锻炼的生产车间。这个教室也就是工作室、车间、厂房,它除了需要一些传统的教学设备,还需要专业生产设备,真正可以实现生产投入的设备。这个教室既在教学,也在生产,真正使学习和工作相融合,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
软件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师资队伍。首先,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要求授课老师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要有熟练的操作能力,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行业工作经验。其次,在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教材的制订、课程体系的设计也是尤为重要。在工学一体化模式下,教学的开展必须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以工作项目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模式;所以在设计课程体系的时候应该坚持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开发、以课程模块确定课程设置,以岗位技能确定培养方案,使理论、实践、生产相互融合。
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工学一体化课程的实施
1.教学目标的定位
国务院在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以此培养目标为指导的技校教学目标必然要求培养大量具有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生产、服务、经营等专门技能人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专业的学生,要达到国家“微型计算机安装与调试维修工”高级工职业资格能力,必须具备计算机组装、系统设置、软件安装、测试、维护及系统优化、常见故障诊断与处理等职业能力。计算机设备的更新日新月异,为了学生真正适应社会、行业的需求,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能力分析变得至关重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工学一体化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与行业不断变化的需求相结合,需要定期邀请行业的专家对授课过程进行把脉,实现教学目标与不断更新的行业需求相对接。
2.教学方案的设计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使工学一体化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并达到最佳效果,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其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是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的工作项目设计、评价方案设计。工学一体化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工作生产相结合,学生通过对技术(或服务)工作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根据学生未来的岗位工作过程,制订相符的工作项目,是教学设计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确定了工作项目后,就是围绕项目,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创建教学情境;把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等化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的内容就是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最终达到学习和工作一体化。
3.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采用形式单调理论讲授和较为简单的操作演示,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单方面输出信息,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免受到影响。在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在工学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独立自主的完成工作任务;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则负责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引导。学生独立设计解决方案、自主选择工作方法。
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工学一体化工作任务的制订
1.教学过程采用工作任务的模式
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课程结构,它的过程特点是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并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活动。这种模式是任务驱动法的深化和发展。为了教学内容真正与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对接,就要从实际工作领域中提炼一定数量的典型工作任务,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学习内容等效为微型计算机安装与调试维修工典型工作任务。
2.工作任务模式的优点
利用典型工作任务来实施教学任务,具有多方面的优点:1.以工作任务的模式实施教学,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2.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学生可以独立自主的设计工作实施方案,自主选择劳动工具、工作方法;3.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在工学一体化的模式下,学生在贴近真实工作环境的情境中进行作业,让学生更实质的接触到行业工作环境,提升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提升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典型工作任务实例分析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工学一体化工作任务是提炼自微型计算机安装与调试维修工的日常典型工作。下面以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作实例说明。
典型工作任务:台式计算机组装。
(1)工作情境描述:一位顾客来到XX电脑公司商务部,提出要组装一批计算机,要求价格在5500以内,由于本批计算机将应用于图片处理,故要求尽可能的提高显示质量和图片处理能力,同时确保整体性能。接到商务部分配的任务后,要求工程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样机的配置方案和样机的组装,以给客户展示。
(2)知识要求:1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2熟悉流行的计算机组件的价格和性能。
(3)职业能力:1查阅技术说明书,独立完成计算机的组装并安装操作系统,2熟练使用工具软件对硬件进行测试,3能与客户沟通,根据客户需求列出配置单。
(4)任务完成过程:每4名学生组成一个工作小组,根据客户需求,各小组讨论得出配置方案并派代表演示他们的配置方案。确定好配置方案后,各小组自行选择工具、计算机组件,完成计算机的组装。最后,在组装好的计算机上安装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上台展示任务成果。
(5)相互评价及教师点评。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比,采用工作任务的模式,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改变了以往学生对微机组件功能和参数死记硬背的局面;学生自主设计配置清单,更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整个过程也更好的锻炼到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构建科学的考评评价体系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二是理论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因此,工学一体化的考评评价体系,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多元性的评价模式;应该以语言或文字描述评价结论,而不是以分数衡量;学生在设计好的情境自主地完成指定任务后,对彼此知识、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最后,老师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性点评。
五、结束语
一体化教学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教学 理实一体化 双师型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课。其理论知识抽象,专业性较强,而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学习起来很吃力。并且大多数学生畏学厌学心理严重,在理论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以致专业理论考试只能应付。进入实操实训阶段,由于理论知识掌握不好,只能盲目地模仿操作,因而理论与实践完全脱节,难以形成系统技能。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恰恰是以分析企业岗位(群)工作任务为出发点,依据岗位工作任务特点组织课程教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解决了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体现了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顺应了社会发展。
一、理实一体化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复合型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的实践应用中,对课程、教材、实训场地、教师等各方面提出了更合理、更严格的要求。
1.课程设置模块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设置中,要注意与计算机网络专业和规模大小相适应,集中表现在教学大纲、课程模块和教材内容的设置。传统的课程设置中,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大量涌现,职业学校的课程应该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来设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从而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使之学而有用。
实行课程设置模块化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设置中,把课程分为四大模块:网络设备基础模块、小型网络组装与配置模块、小型组网技能强化训练、常见网络故障分析解决模块。其中小型网络组装与配置是其核心模块。
2.教材编写项目化
传统的教材不能满足职业学校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因此编写配套的一体化教材迫在眉睫。教材编写应依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具有时代性、合理性、实效性。教材应围绕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在课程专业知识上尽量弃用繁琐、陈旧的理论知识,坚持实用、好用、可扩展的原则,设计涵盖就业所需知识点和技能点的经典实训项目,同时对实训强度进一步加强。为使教材不与社会脱节,同时具有时代感,应大胆地在教材中引入当今社会流行的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在教学安排中,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能听得懂,做得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实训场地综合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这就要求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必须在同一场地,也就意味着实训场地必须能承担各种教学任务。首先实训场地要具备充足的网络设备,能承担起学生配置、组网、调试等各项要求,同时为了能在实践中随时可以讲授课论知识,要有一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黑板等一些教学辅助设备,以便在实训当中穿插理论教学,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练、边总结,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4.教师队伍双师化
即使所有条件具备,如果教师仍然只能讲理论而不能胜任实践教学,那一体化教学也是空谈。所以要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关键,就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所谓双师型,就是教师专业理论掌握扎实,实践操作能力熟练,且对实训当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有分析解决的能力。
二、理实一体化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分析
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改变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通过采集学生反馈意见,调查分析发现,学生们普遍认为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师生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学生对科任教师也给出了更高的评价。
三、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总结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在于把理论与实训有机融合。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否成功,取决于是否有好的教材、好的教师、完善的实训场地,先进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相信在别的课程中也能取得不凡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志东.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6).
[2]黄玉琳.对一堂“理实一体化教学”研讨课的剖析[J].现代阅读,2011(7).
【一体化教学在计算机中的应用】推荐阅读:
评价激励在技师层级一体化教学中的有效应用09-02
一体化教学在《C 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05-31
高职计算机一体化教学07-15
“三位一体法”在古文学习中的运用08-28
触控一体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06-09
一体化应用08-23
建筑一体化应用08-21
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应用09-23
钻割一体化技术应用06-16
一体化平台的应用服务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