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城中村改造(共8篇)
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城中村改造 篇1
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城中村改造
——以山东省阳信县为例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新阶段,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同时也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任务,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关键所在,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城中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称谓,是在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下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问题越来越突出,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现,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严重制约我国城市化的有序推进,已成为困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笔者围绕阳信县城的城中村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
“城中村”产生的根源是城市与农村分割的二元结构制度,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城中村住户虽然在个人收入方面得到了城市化发展的益处,但是在公共设施公共服务方面还远远跟不上城市化的进程,依旧过着现代都是“边缘人”的生活。像无序的街道、逼仄的建筑,脏乱差等现象一直被当做城中村的标签,基础设施缺失,规划管理无序,布局结构混乱,环境卫生、消防安全、治安等问题突出,道路泥泞、污水横流、垃圾成堆、供水电力通讯杂乱等现象严重,极大地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影响了城市的整体面貌。因此,城中村改造是改善居民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味、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城中村改造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城中村改造后将带来三个方面的改变:一是环境的改变,城中村高起点、高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居住与商业办公兼容,各种市政配套设施齐全,绿化、净化、美化达到有关要求。二是住房条件的改变,旧房换成采光充足、通风良好、结构合理,水、电、气、暖、有线电视等居住配套设施齐全的新房。三是村民个人收入的改变,城中村改变后将成为功能齐全的综合区域,蕴含着巨大商——
机,将会给安置在该区域内的村民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为村民从事第三产业提供良好的区位优势,村民个人收入将大大提高。
2、有利于进一步深化社会公共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优化社会公共管理方式,解决居民的居住、出行、医疗、教育、社保等保障问题。能够稳步推进村级管理体制转换,推动城市建成区内的城中村和整体性拆迁的行政村逐步实施“村改居”,成建制建成社区居委会,建立相应的社区组织,实行社区统一管理;探索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行资产清核、股份量化,建章立制、规范运行,进一步推动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创新。
3、有利于培育现代新市民。城中村改造与开发,可以进一步强化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加强对改造后城中村农民转变为社区新市民的培训力度,提高社区新市民的公民道德、法律法规、城市管理、健康生活等方面知识的普及性教育,提升城中村新市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市民意识、城市意识、环境意识和文明意识。
二、阳信县城中村改造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阳信县域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社会长期处于欠发达状态,现在又处于追赶赶超的关键时期,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尤其是城中村改造中存在诸多棘手的问题。
(一)目标任务艰巨。该县城中村不仅面广量大,而且分布较散,规划区范围内有城中村36个,其中金阳办和信城办30个、河流镇6个,涉及农户4550户,人口约15400人。从数量、布局来说,如此之多的分布点是周边其他县城所没有的。城中村的形成有其特殊背景,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对城中村的改造刚刚起步,如何迅速找到一条适合县情的政府投入少、推进速度快、投资效益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工作路子,实现“破题”,对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了严峻考验。
(二)体制与配套政策滞后。城中村失地村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是城中村改造的内在要求。目前,城中村改造各项工作还在进一步探索中,运作体制和协调机制尚需健全,相关部门间政策措施和工作的衔接有待加强,部门合力效应未实现最大化。对村民变市民过程中所涉及的剩余土地和集体财产的处置问题,以及村里拆迁建房、就业养老、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尚未制定相关配套政策规定保证实施。——
2(三)拆迁补偿要求高。城中村村民对拆迁补偿存在过高期望,由于城中村住宅面积大,建筑成本高,尤其是住宅用于经营的住房,每年还可为业主带来相当可观的租金收益,其所需要补偿安置的成本巨大。而且,业主对于拆迁普遍有抵触情绪,这给改造单位带来巨大的改造成本与风险,令开发改造的村集体(开发商)望而却步。此外,业主倾向于只接受住房补偿,进一步加大了规划的困难
三、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建议
阳信县城中村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是长期的城乡二元制结构造成的,实际也是城市发展中多重原因造成政府职能缺失的历史欠账。推进城中村改造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社区、培育新市民、建立新生活、倡导新风尚、构筑新体制”的要求有序科学合理的推进。
(一)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加强领导。政府要认识到城中村改造工程是一项个长期复杂的工程,必须要立足大局,主动支持服务,努力化解矛盾,推进工作,有序科学合理的推进,这对于促进我阳信县域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政府职能经历了从建设城市到管理城市、再到经营城市的阶段。而城中村改造以改善城市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是经营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要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城中村改造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消除村民思想顾虑。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化和提升经营城市理念,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
(二)制定目标,加强规划,保障落实。首先要坚持道路建设与城中村改造相结合,着力于城中村的土地规划、确权和整理,科学布局,通盘考虑,有效衔接,借力推进,从而有效掌控一部分土地资源,为全面实施城中村改造奠定基础,做到坚持规划引导,积极推动成熟项目。根据县城开发建设即期和中远期目标,制订计划,明确改造任务。其次要加强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积极推进“阳光规划”,提高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度。根据县城总体规划、住房建设规划编制城中村改造总体规划,统筹规划县城建成区与城中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城中村所在地的道路交通、给排水、电力、通讯、燃气、供热、垃圾收集等基础设施系统。——
要根据县城总体规划和工作要求,依据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结合实际情况,经过科学论证和规定的程序审查,制定适宜城中村整治、改造的技术规定,指导规划与建设,保障公共安全。
(三)以人为本,破解拆迁难题。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拆迁工作。这项工作是城中村改造的难点,能否完成拆迁是城中村改造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一是要科学制定补偿标准。通过市场化评估的办法确定补偿标准,全面真实地反映被拆迁房屋和安置房屋的市场价值,切实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二是要切实规范拆迁程序。严格拆迁程序,所有拆迁项目都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从房屋评估、补偿,到拆迁、安置,从政策到具体标准,一律张榜公布,全程接受群众监督,保证拆迁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做到依法拆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三是要妥善安置群众生活。在多方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改造村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安置地点,按拆迁面积给予相应的住宅房,做到各项配套设施齐全,居住舒适。在生活保障上,可以将商业门面按户或者按面积分配给居民,也可适量划拨给村委会预留地,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确保长远生计有保障。
(四)开拓思路,借鉴经验,探索适合阳信县域实际的改造模式。目前城中村改造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政府投资改造。政府总揽,拿出资金拆旧建新,鼓励村民融入城市生活。其优点在于有利于整体规划与推进,能最大地实现土地价值;缺点是前期拆迁安置成本高,政府财政资金有限,难以做到平衡。二是引入市场主体开发带动,即市场化改造模式。通过引入外部资金,以开发的形式带动城中村的改造。其优点在于可以缓解政府资金的压力,缺点是政府让利于开发商,当然这也是正常的“双赢”做法。三是村级集体和村民参与改造,即半市场化的改造模式。
滨城区彭李街道办事处 在拆迁实施过程,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不搞一刀切的灵活政策,凡是政策允许,都可大胆使用,适合那种办法就用哪种办法。一是对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强,集体经济实力相对雄厚的村居,走自我拆迁,统一规划,自主开发的模式,使村居收益实现最大化,如菜刘居委会、卜家居委会;二是鼓励村居联合开发。对班子凝聚力较强,开发有积极性,但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通过村居联合、责任共担、利益共享、联合开发,如南石、于庙;三是招商引资,借助外力,互利共 ——
4赢,实现城中村改造,如山柳杜、湾刘;四是政府回收。根据村居所处地点和地类,由政府与办事处、村居协商土地价格,政府提供拆迁资金,村居在规定时间内拆迁完毕后交给政府,由政府统一招牌挂,如山柳刘、马家。
(五)统筹兼顾,推进配套改革。“城中村”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绝不能单项突进,应当采取配套措施,加快农村体制向城市体制的整体转换,促进传统农村居民向现代城市居民演变。一是要深化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在拆迁改造之前,村级应当对集体资产全面进行清产核资和产权登记,处理不良资产和债权债务,明确集体资产的享受对象人和享受份额。集体资产应优先用于解决社员的生活保障问题,有较多集体资产或集体土地的,应实行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在“城中村”改造后已经没有土地、基本没有集体资产的,可以按照法定程序在处理剩余资产后集体经济组织可以终止。二是要加快推进撤村改社区工作。安置小区应按城市社区要求配建社区管理用房及活动用房,在迁居安置小区后,村民委员会向城市社区转换,社区管理服务费用由政府承担。三是要推进原村民与城市居民的保障一体化。城中村改造后,村民实行户籍性质转换,享受市民待遇,允许没有工作单位的农转非人员以城镇自谋职业人员身份参加城镇养老保险。
(崔保庆 中共阳信县委党校)——
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城中村改造 篇2
“城中村”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已划定为城市的建设区域,但却保留并实行着农村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和农村社会管理形式的农村社区。
以上这类社区的出现究其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我国的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同时城市建设也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化加速,城市用地急剧膨胀,将边缘地带的村庄及耕地也包围起来,土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蚕食”殆尽,村民的谋生手段也发生了改变,即出现了“城中村”。
“城中村”是自发的发展模式,村民建房各自为政,造成了今天城中村杂乱无章,环境较差的局面。“城中村”的失地农民也意识到环境问题,村庄面貌亟需改善,但是,其改造的社会、经济成本十分巨大,村民很难接受,从而产生了社会矛盾。针对以上情况,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认真研究和分析“城中村”的改造对策与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二、长治市“城中村”的现状分析
“城中村”的区位好,交通便利,房屋供应充足,房租低廉。“城中村”部分出租房屋是违法建筑,空间布局混乱,居住环境较差。
(一)人口特征明显,社会治安混乱
长治市外来人口大部分居住在捉马、附城、化家庄、史家庄、李家庄等村,给城市管理带来不少问题,加上出租房屋分散,管理力度不大,是社会治安事件的高发区。
(二)经济特征分析
1. 村集体经济形式混合存在
“城中村”村集体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尤其是土地出租、物业租赁为主业,经济收入依赖于租金和征地补偿金。附城村紧临长治市客运中心的位置,村庄主要收入靠租赁等,经济效益较好。化家庄村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有效地发展工、商、服务业,成为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
2. 一产向二、三产业转移
“城中村”经济已经逐步摆脱了传统农村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村民为了得到更多房租,他们总是压缩自己的生活空间,同时乱搭乱建私房以供租赁。这种“以地生财、以地收租”的情况在客观上推动了当地工、农、商的综合发展,使得“城中村”的经济重点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三)“城中村”规划出现真空,管理不到位
长治市“城中村”的规划处于真空状态,主要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发展迅速,城市的空间格局也发生重大变化。城市规划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两者相互缺少协调、沟通,以至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互脱节,两个部门各自为政,两项规划两张皮。有城市规划,而无用地计划;或有用地计划,而无城市规划,甚至有的仅凭土地文件搞建设,使得在原宅基地上无序建设,脱离了规划的控制和指导。
(四)“城中村”的土地问题
1. 土地利用率不高
“城中村”的土地利用处于混沌状态,土地使用者采取变通的手法套取土地。政府现在不允许农民宅基地内私自建房,土地部门虽然核发土地证明,但是建设部门不允许建设,造成“城中村”土地利用率不高。
2.“城中村”失地农民的生活令人担忧
长治市“城中村”的村民几乎没有耕地。以南关村为例,该村现在仅有耕地70多亩,承包户为14户,其余农民均无地可耕。失地农民靠蹬三轮车、拣垃圾谋生,已是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大量的农民成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游民。各村因征地问题导致了许多村民集体围攻村委会,上访告状,甚至出现恶性事件。
(五)村庄空间布局杂乱,配套设施不全,建筑质量差
长治市“城中村”住宅大都是沿袭农村习惯建造的,空间布局杂乱。村庄道路曲折、狭窄,断头路多,许多地方不能通车,不能满足出行需求,生活质量差,更不能满足应急防灾所需。有不少“城中村”虽然通水、电、气等管线设施,但大部分管线都是明线,混乱布设,不成系统,污水横流;垃圾乱丢,公厕奇缺;没有菜市场,多为沿街道摆摊。
“城中村”的建筑类型新旧夹杂,质量差异大,大体分为三类:一是近期建造的钢筋砼结构住宅、质量较好,但仅占“城中村”建筑总量的20-25%,以二层居多。二是上世纪70-80年代建造的砖混结构住宅,占“城中村”建筑总量的60-75%,以一层为主。三类是七十年代以前建的木、石、土结构,陈旧破烂,占“城中村”建筑总量的3-5%。总体上看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土地利用率低,建筑呈无序分布状态,再加上近几年村民乱搭乱建出租房,更加影响了房屋的质量和村容村貌。
(六)“城中村”政策体制的矛盾
改革开放后,一些政策体制逐步发生改变,但其核心制度如土地体制、就业制度、医保制度、住房制度等仍然存在“重城镇轻农村”的问题。长治市“城中村”在空间上属于城市的范畴,人口管理却仍然由村委会管理。
三、“城中村”改造的思路
(一)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改造
“城中村”改造不仅有利于合理利用城市用地,优化城市空间,落实城市规划,而且更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推动经济增长。市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和指导,各“城中村”改造采用市场运作方式具体实施,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改造,可与投资商联合改造,也可以通过招商等方式进行改造。
(二)加强规划管理力度,促进城乡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完善规划体系,扩大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面,始终做到规划走在建设的前面。将规划管理工作延伸到“城中村”,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来指导“城中村”的改造,加快规划编制审批速度,缩短审批周期,为城乡协调发展保驾护航。真正做到合理利用土地,改善空间环境,促使村庄改造后能够融入长治市的整体环境中,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土地资源国有化,房屋产权清晰化
1. 土地国有化的管理
实施改造“城中村”的集体土地依法转为国有土地后进行管理,“城中村”建设土地的使用要符合“城中村”改造的详细规划。对转为国有的农用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由原使用者继续使用。城市建设需要时,依法办理有关手续并给予合理补偿。“城中村”建设用地按下列方式供地:用于安置村民住宅用地、道路用地、市政设施用地、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安置村民就业的企业用地,按划拔方式供应;其他商业、娱乐、旅游、商品房开发、企业等用地,按有关规定,以公开出让方式供地。
2. 房屋产权清晰化
“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房屋应及时办理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登记。核定的回迁房擅自出售、转让、出租、抵押的免除优惠政策,由土地、房管、规划等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罚后补办手续,补交有关税费。“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必须对房屋产权界定合法、合理,避免矛盾的深化,同时要符合房屋拆迁条例等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城中村”村民的利益。对于违法建筑要强行拆除,促进“城中村”改造的合理顺利进行。
(四)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有计划地全面改造
对“城中村”改造的范围进行总体评价后,要进行专项调查研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法。结合当前长治市城市建设的需求,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改造村庄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做到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做到与城市的总体形象相协调,并与传统的村落风貌和历史文化特色相结合,丰富城市景观和城市的空间布局。同时,改造要引导村民就业,参与经济发展。长治市附城村的改造规划中,将原有街道取直作为城市次干道,临街建筑底层做商业设施,增加村民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同时,还注意保存村中历史文化文物古迹等标志性的景观建筑,对村里的“老槐树”和府君庙的保护措施严加规定,延续附城村及至长治市的历史文化脉络。
四、“城中村”改造与城乡统筹规划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一)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经营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土地是城市发展的基本资源,城市是土地资源最集约的利用方式。当前,“城中村”的土地使用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的粗放使用、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流失等。大部分招商引资的项目不是按照规划进行的,而是“业主规划”,进而带来的是规划的局限性和短期性,而不顾长远利益。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土地使用性质的变更,防止土地资源流失。
(二)确保“城中村”改造的资金到位,专款专用
“城中村”的改造不但拆迁量和工程量浩大,改造资金需求量也很庞大,只靠政府的资金是不能支撑整个改造和建设的,应该更多地强调筹资渠道的多元化和集聚化。加强资金的管理,特别是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的资金,必须保证到位。“城中村”的改造是开发商投资的按照规定进行优惠,该征收的要严格征收,以利于发挥各项资金最大效益。同时,在整个改造过程中要加强各项资金的审计监督,防止腐败出现,加强对“城中村”改造中问题的解决,以利于发挥村民和村集体的积极性。
(三)“城中村”改造的相关社会问题
“城中村”的改造涉及面广,影响大,关乎村民的切身利益,保障村民改造前后的利益不受损失才能够推进改造,因此,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就业政策、教育政策等相关规章制度尤为重要。通过“城中村”的改造,真正做到既改善了城市居住环境,城市形象,更应做到村民变市民后,生活富裕,充实,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兵弟.关于城乡统筹发展方向的认识与思考.城市规划.2004/6
[2].邹德慈.必须科学地认识城市土地问题.城市规划.2004/7
[3].吴晓.“城中村”现状调查与整合.规划师.2004/5
[4].闫小培魏立华周锐波.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关系协调研究——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为例.城市规划.2004/3
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城中村改造 篇3
【关键词】城中村;城市;经济发展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原来的城郊村变成了城中村,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很多城中村迫切要求改变现状,改善人居环境,以城中村改造为契机,整合城市资源,已经成为很多城市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一种模式。
一、城中村改造的出现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城市人口日趋膨胀,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多城市迅速向外扩张,扩大城市规模,建设新区。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多是跳过城市边缘区的村庄,在外围建设城市新区,这符合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因为城市边缘区村庄由于土地价格偏高,而且由于村庄搬迁补偿等问题的存在,很多城市都是选择在村庄以外的地区发展,在新城形成一定的规模,具有一定的城市功能后,原来的城市边缘区就会成为城中村,城中村在景观、功能上都是与城市不协调的区域,在城市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城中村的城中村改造就会被提上日程。
二、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分析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城中村是必然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中村的城中村改造也将是必然的。
1.城中村在景观、功能上都是与城市不协调的区域。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中村村民成为了城市的特殊组成部分,这些城中村村民已经慢慢融入了城市的生活习惯中,享受着城市发展带来的物质文明,与城市居民有区别的仅仅是身份和居住环境。城中村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基本上不能承担城市功能,在景观上与城市面貌极不和谐,突现出强烈的城乡二元结构,成为城市发展中的“瘤”,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对城中村进行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发展必然的趋势。
2.经济发展,条件成熟。
进行城中村改造,没有强大资金的支持,只能是纸上谈兵,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财富的积累,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村民财富的增加,城中村的改造就会有财富作为后盾。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城中村的改造就会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否则在条件不成熟、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进行城中村改造,其结果只能是差强人意、半途而废,激发社会矛盾。
3.村民要求进行改造的愿望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中村的村民在意识、行为上已经成为了城市人,已经具备了城市人所具备的素质,但是在身份上还是村民,在居住环境上与城市居民存在明显差距,这就使得很多村民想改善居住环境,改善周边基础设施条件,过上真正的城市人的生活,所以这部分人是愿意进行城中村改造的,也是村庄改造的动力。
三、城中村改造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城中村由于其历史原因的复杂性和区位条件的特殊性,在进行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优势条件和劣势条件同时存在。城中村由于基础设施条件差,建筑结构密集、混乱等原因,在拆除新建时会有很大的困难,而且由于其在城市区域内,拆除成本会很高,但同样如果改建好,由于其明显的区位优势,开发商就会获得很大的利润,村民在拆迁的过程中会获得高额的土地补偿金,这些补偿金可以用来发展村集体经济或用于村民养老、教育、医疗、就业等各项社会保障,以改善村民的生活待遇。同时为了改善城市面貌,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当地政府也会大力支持进行城中村改造,会出台各种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村庄进行城中村改造。
进行城中村改造可为村民、为城市带来很多的益处。一是可以改变原来与城市极不和谐的村庄现状,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化水平;二是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进行统筹规划,在房屋改造、道路建设、地下管线铺设等方面按照城市建设的需要进行有计划的建设,避免了今天建一点,明天修一点的建设模式,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重复建设;三是可以改善村庄的人居环境,使村庄人居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使得他们成为真正的市民;四是在满足村民自己用房的同时,也可以将剩余住房出售,此时政府可以采用宏观调控的方式,按照农民经济适用房的销售模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销售,以解决部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紧张的情况;五是通过城中村改造,村集体可以获得部分土地出让资金用于村民的社會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四、城中村改造的实行
1.规划先行的原则
城中村改造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高起点、该标准制定城中村改造规划,在规划中,尽可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村民的意愿。
2.加大宣传力度,耐心说服群众。
在进行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会有一部分人不愿意进行拆迁,这些人或者是安于现状,对现在的居住环境有着深厚的感情,不愿意改变,或者是对拆迁安置补偿办法不满意。所以在进行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宣传到位,向村民说明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从大局出发,对村民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这是一个在城中村改造中最艰苦的工作。有好多的拆迁改造往往会因为一个、两个人的阻止而多年不得实施,对这些人除了进行耐心的说服外,必要时可采取法律手段,但不可粗暴拆迁,野蛮拆迁,避免引发社会矛盾。
3.制定周详的拆迁安置方案
在进行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必须制定周详的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尽最大可能的满足村民的愿望,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拆迁安置补偿法律、法规执行,必要时可以对率先同意拆迁的城中村进行奖励。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必须采取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安置时可采取发放租房补贴或建设临时安置用房的办法进行安置,让村民自己选择。
4.在进行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与市有关部门协调,争取财政支持,争取减免有些行政收费,尽最大可能降低成本,这样在最终销售时,村民可获得最大利益。
5.在进行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在行政审批过程中,协调有关部门在用地、规划、报建、消防、竣工验收、办证等方面实行特事特办原则,提高行政效率。
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 篇4
一、直屋村的环境卫生现状
(一)直屋村的环卫状况及不良影响
直屋村位于县城西郊,紧靠全村共304实施清扫保洁。由于长期积累,房前屋后垃圾成堆(调研期间,环卫处帮助清理清运垃圾60余吨),垃圾逐渐向塘水面垃圾漂浮,池塘为污水塘,水沟为臭水沟,是远近闻名的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
一是损坏了仙居对外形象。紧靠进出县城的道路,的对外整体形象。
二是降低了广大村民生活质量。高,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内涵也在不断提高。他们既讲究吃得好,住得好,穿得好,也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洁的村容,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三是影响了精神风貌。村容状况代表了一个村的整体风貌,环境卫生虽然是却可反映出村民的(二)造成环卫不洁的主要原因
1、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淡薄。城乡结合部由于地处城乡交界处,农村气息较为浓厚,虽然村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很难在短期内改变,乱搭乱建、部由于其优越的区位、廉价的房租,的集聚引发了某些对环境卫生有严重影响的产业人口200多人,的二次污染。人(其中党员35外来人员进出我县,对生活的环境质量也有很高的要求。“精神风貌35省道和高速公路出口处,分35人),外来人口都会经过这样的村,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改变村容不洁现状的愿望较为强烈,尤其是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比较淡薄,而且这些区域还聚集了大量的外来民工,加上管理较薄弱,使大量外来人口在此集聚,大量回收的废物堆放在村前屋后,5个自然村,200多人。村内没有环卫设施,没有“垃圾村(城中村)不洁的村容村貌会损坏我县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大量的垃圾,如垃圾回收业。8个村民小组,“小事”,但但由于农村长乱堆乱放、在城乡结合外来人口直屋村有外来造成了环境户,1119省道边上堆放,村内露天粪坑林立,没有一座卫生公厕,村内沟”。以上这些问题是
像直屋村的大部分城乡结合部村与县城紧密相连,影响了他们的健康;”。乱扔垃圾等现象比较普遍。———目前,他们大多从事垃圾回收行业,2、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在城乡结合部尤为明显。城乡结合部是县城扩张后形成的一个新概念,其本质上还是农村,由于村集体经济的不足(直屋村的村集体年收入仅为8万元),“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些基础设施严重缺乏或者比较落后。由于环卫设施配套不足,缺乏有效管理,造成垃圾无序堆放污染环境的现象。
3、干部的思想认识还没有真正到位。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相对中心城区而言不仅位置偏僻而且先天不足,因此,不少干部就会认为现在要求城乡结合部村做到长效管理是不切实际的,还为时过早;或认为这都是政府的责任,与己无关;或认为搞城乡结合部村环境卫生吃力不讨好,只有付出,没有收益;这些观念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表面应付、得过且过,甚至熟视无睹,不愿化力气改善环境质量。
4、垃圾成份复杂,不可降解垃圾增多。以前的农村,垃圾多用于田间地头作肥料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成份越来越复杂,产生了大量塑料袋等不可降解的垃圾。而且大量高效的农业肥料代替了“垃圾肥料”,垃圾在农村已无“用武之地”。
二、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产生了被城市包围或紧接于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村,这些地方属于县城规划范围,在生活方式上日益接近城市,但还没有纳入整个城市管理范围,从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在我县,直屋村的环卫状况并不是个例,我县的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普遍存在垃圾乱堆乱倒乱处置现象,已经成为市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一定要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快仙居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管理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要求。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打造农村新环境,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条标准。其中,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村容整洁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一个村的村容村貌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它不仅反映了这个村的经济发展状况,也反映了这个村的精神文明程度。一个整洁的村容村貌,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必然明显改善,也才能与所相连接的城市相适应、相协调,才能为城乡统筹发展创造重要条件。目前,我县正在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的环卫建设管理工作应当首当其冲,率先垂范。
(二)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管理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净化环境卫生,改善人居环境,这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个重大的民生问题。抓好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的环境卫生工作事关广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可以让广大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村民共享我县文明建设成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三)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管理是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迫切任务。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涉及面广,要求高,环卫建设管理状况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属于县城规划区范围,部分也在创建之列。但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的环卫状况与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长期重视不够,环卫工作基础薄弱,存在的问题很多,可以讲,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既是创卫的重点,也是创卫的难点。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管理,就是要解决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的垃圾出路问题,破解城区创建进程中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难题。目前,我县的创建工作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管理,实现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工作规范化,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四)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管理是城管工作向城郊延伸的务实之举。
城中有村、城郊相连,这是发展中城市的基本特征。城中村、近郊村、城郊结合部均与城区紧密相连,这些地区环境卫生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整体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城中村、近郊村既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也是城市做大、做强、做优、做美的基础。城管部门作为环境卫生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突出城乡统筹发展的主题,加强对城郊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指导,将城市管理工作向城郊延伸,这是新形势下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城管部门有责任加强对城郊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指导,不断创新城管走进社区、城管延伸城郊的工作理念,把加强城中村及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作为城管工作走进社区、向城郊延伸的重要举措,作为城管工作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具体行动,不断探索适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城乡统筹城市管理模式。
三、创新方法,立足长效,全力推进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
从我县的县城实际出发,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管理不可能全面铺开,一步到位,要因地制宜,创新方法,循序渐进。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培育村民新观念。从根本上说,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的素质的高低,所以必须把对村民的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运用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抓好文明素质教育。村两委要与每户家庭签订卫生保洁责任书,提出一些硬指标,促使家庭这个细胞做好保洁工作。另外,村两委要充分注重发挥村规民约在环境卫生管理中的自我约束作用,通过全体村民制定村规民约,明确卫生保洁义务,以此作为村民共同遵守的准则。开展主题鲜明、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使村民潜移默化地增强卫生意识,自觉养成文明的卫生行为习惯。在整治和创建过程中,可组建村巡逻队,劝阻不文明行为,督促村民、外来经商人员、打工者养成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
(二)科学统筹村庄规划,培育设施建设新起点。要做好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保洁工作,环卫设施建设是基础。应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在做好村庄规划时,将环卫基础设施纳入整个村庄体系,统筹规划,统筹建设。在规划过程中,要把握分级负责的原则,科学合理安排。即:县里主要负责垃圾中转站的建设与改造,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各街道要按照城镇环卫设施设置要求,在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居住区、道路、河道等处放置垃圾桶,合理设置垃圾房,建造垃圾收集转运点,配置相应的垃圾清运车辆和设备。城管部门将根据城郊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要求,协调、指导垃圾中转站的建设与改造。同时,在规划时,要充分发挥现有环卫设施设备的作用,做到生活垃圾收集、清运、中转运输等环卫设备设施城郊(乡)共享共用。
城中村改造论文 篇5
城中村是在城乡二元体制束缚下,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出现的特殊产物,“城中村”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资产流失、管理体制不顺,管理难度较大、人口构成多元,社会治安堪忧、公共设施缺乏,环境问题严重、村民素质较低,就业问题严峻,所以“城中村”问题现已经成为影响城乡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障碍。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中村改造,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必然选择。1.改造城中村,是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平台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分析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宁波如何继续保持关键在提升城乡统筹力,空间在城郊,潜力也在城郊。因此,必须把城郊接合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着力打好这场硬仗,努力形成城乡互动、交融发展的新格局。
2.改造城中村,是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城郊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必然要求。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在扩大,城市的功能在强化,解决“城中村”问题势在必行。因此,改造城中村是一种方向、一种趋势,既顺应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又符合城郊新农村建设要求,使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并驾齐驱。
3.改造城中村,是改善城郊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迫切要求。宁波城郊农民的房屋大多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受历史原因的影响,村民住房困难比较突出,村内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严重缺乏,农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呼声非常强烈。改造城中村,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城郊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是政府职责和群众愿望的有机统一,也是一项为民造福的民心工程。4.改造城中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由于受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城中村成为城市管理不到位、农村管理不着边的“游离体”,“脏乱差”、“假伪劣”等问题屡禁不止。如果不及时解决,很可能出现贫民窟,成为社会最不稳定的地区,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改造城中村,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城乡公共秩序,使城市发展、城中村发展与村民发展融合和谐。
但是在城中村的改造中,依旧存在不少的问题。
关于拆迁政策方面:
一、是拆迁补偿政策灵活性不够。随着《物权法》的实施和房地产市场的变化,有些“不适应”拆迁现状的问题日渐凸显。因此在不改变相关政策文件规定的补偿标准的前提下,制定适当的方案。即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又要顾及一部分人的利益。比如现行的住房困难家庭捆绑政策与农村宅基地建房批地的捆绑政策不一致,而且该政策对无房户和独立享受困难户界定有一定的盲区。需对现有的住房困难家庭政策进行修正,与宁波宅基地管理政策保持一致。
二、同区不同街道(镇)补偿办法的冲突。同在江北区,在同一时段各街道往往会有不同的拆迁补偿办法。老百姓会有互相的比较,认为拆迁补偿吃亏了,就会造成拆迁难度,有的甚至不同街道,但相邻的两个村,拆迁补偿标准不同,造成拆迁部门也难以向拆迁户解释,造成拆迁的被动。
三、政策的合理性值得商権。按照法律规定,村民应该享受同等的宅基地使用权,但目前往往是有一定关系的,活动力强的,早早享受了足额的宅基地使用面积,而那些经济困难、老实巴交的或是因为规划限制没有享受应有的宅基地面积的,在拆迁中往往享受不到应有的权利。如无房户拆迁时最多享受人均30平方,然而他可能就永远丧失宅基地申请权,同样的村民,只是因为政策,而不能享受同等的权利,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在制定政策中,要兼顾合法性和合理性,如可以规定每个村民应享受多少面积,对意见建房投入给予评估,给予补偿,这样应该更合理一点。
四、政策可操作性差。国有土地上非住宅拆迁补偿,按照目前政策只能货币补偿,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大多数被拆企业要求落实企业迁建用地,以便生产和经营能顺利进行。因此在江北区适当区域划出一片土地,作为有发展前途的企业迁建用地势在必行。
关于安臵方面:
一、安臵滞后引发不少矛盾。征地拆迁安臵在政策上讲是先安后拆,但落实不好是相当普遍的现象由此而引发不少的矛盾,拆迁安臵机制不规划是唯一引发矛盾的根源。征地拆迁补偿本应通过市场机制来运作,而实际工作中大多又因为市场不健全或市场机制缺位而形成既非纯粹的政府行为又非规范的市场行为,形成利益分配不清晰不规范,造成农民对基层政府的普遍不信任情绪,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危及社会稳定。
二、拆迁过渡期过长(往往耗上好几年时间)。过渡期过长导致农民失业的情况增加,被拆迁农民无法正常的经商、打工、务农,政府虽然补偿农民这部分损失,但不补偿其他可得利益损失。如孔浦朱家安臵房地块共有128户,自2004年7月26日开始签订房屋拆迁安臵协议以来,绝大部分住户积极配合拆迁工作,签订了房屋拆迁协议,但至今尚有11户村民因各种原因尚未签订协议,成为“钉子户”,村集体仓库因集体仓库补偿价格严重偏低,未能及时签约。针对朱家地块安臵房迟迟未开工的现状,市,区在2007年8月出台了货币回购政策,但至今尚有11户钉子户和集体仓库尚未签约,因间隔时间长达5年,导致拆迁主体,过渡费不明确,引发群众上访,严重影响了拆迁工作正常开展。
三、房屋安臵(或者叫产权交换)适应性不够。经调查分析:并不是所有农民都愿意住进公寓小区,甚至可以说大多数农民不愿意住进小区,他们更倾向于自己再要一份地建房而不是商品房。问及原因,他们谈到住进公寓邻里关系就冷淡了,锄头、钉耙带进去也觉得别扭,种田也不方便,住着觉得不自在。原来自己种菜,用井水,生活开销少,现在要买菜,用水,用电都需要钱,另外还要支付一笔不少的物业费,原有的传统生活行为模式、人际关系被打破,感到生活无所适从。
四、安臵房小区物业管理缺失。安臵房小区的物业管理一向来是个比较大的难题。小区里的住户都是原本村里的农民转变过来的。无论是经济能力还是生活习惯等都与一般小区的住户有一定差距。物业费交不上来,物业公司处于亏损状态的话势必在绿化养护,清洁卫生,小区保卫等方面都出现问题,使安臵房小区变回到原本城中村的脏乱差的局面。因此在给予物业公司一定数量的商业用房外,是否可以由政府出资,对安臵房小区的物业费用进行补贴。使小区物业能够正常运行。
队伍建设方面:
据调查涉农街道(镇)拆迁办现在工作人员除了少量同志有编制外,大多数人员均为临时聘用人员,显然于所承担的工作量不相适应。今后随着重点项目的不断推进和拆迁建设任务日益繁重,拆迁量和难度都将不断增加,更需要大批热爱拆迁建设工作的人员长期从事。因此建议各街道抽调一部分懂法律政策,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员充实到拆迁办。以便于拆迁队伍的稳定性,更有利于拆迁工作的连续性。
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现有如下几点思考:
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是做好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首要前提。由于改造工作政策性非常强又错综复杂,政府从实际出发对政策常有调整,这就要求对参与拆迁安臵工作的干部要进行相关法律政策的学习和培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锻炼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2、坚持原则,依法征拆是做好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重要基础。在拆迁安臵工作中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有关的安臵与补偿政策,坚持一个尺度,保持拆迁补偿、安臵政策的连贯性、一致性和严肃性,减少拆迁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倡导“无情拆迁,有情操作”,切实保护拆迁安臵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拆迁工作程序上,坚持依法、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让普通百姓参与拆迁全过程,接受群众监督,尤其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环节,让群众参与决策,实施阳光拆迁。如对拆迁区域规划方案、拆迁补偿方案,要征求被拆迁农民的意见;根据被拆迁农民投票表决的选择意见通过公证摇号选定拆迁评估机构;聘请被拆迁人代表,参与拆迁全过程的监督,使被拆迁农民从被动拆迁转化为主动参与配合拆迁,使拆迁安臵工作做到文明拆迁,阳光拆迁。
3、关注民生,依靠群众是做好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关键环节。工程动工前期,要由街道(镇)分管城建的领导、干部牵头,分别召开村民代表、户主代表会议,统一思想,对征地拆迁补偿标准达成共识,把民主管理体现到征地拆迁和安臵工作中去,体现到城市化推进中去,以此为突破口使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在拆迁安臵工作中,因为利益的牵动,总有部分村民会提出一些过高的要求,从而与拆迁人产生纠纷,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影响拆迁安臵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此,要遵循“宜调不宜裁,宜解不宜结”的原则,太慎用、少用或不用强硬和强制手段,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被拆迁代表、专家、联村干部、村民代表的作用,在重大决策、重要环节上广泛发表意见,并在处理纠纷召开的听证会上进行说服、动员工作,以达到完成拆迁安臵工作的目的。
4、开拓思路,力求创新是做好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有效途径。农村土地对于
昆明城中村改造名单 篇6
(共计335个)
五华区(51个)
一、普吉街道
(一)联家社区
1、王家桥村
2、尹家村
3、林家院村
4、吴家营村(居民小组)
5、范家营村(居民小组)
(二)大塘社区
1、谷堆村
2、大塘村
3、小屯村(居民小组)
4、观音寺村(居民小组)
5、大河埂村(居民小组)
(三)普吉社区
1、小普吉村(居民小组)
2、大普吉村
二、莲华街道
(一)校场中路
1、豹子头村
(二)虹山社区
1、苏家塘村
2、莲园村
(三)马村社区
1、上马村
2、中马村
3、下马村
4、沙沟埂村
三、红云街道
(一)麦溪社区
1、麦溪村
(二)北仓社区
1、浪口村
2、尚家营村
3、北仓村
(三)右营社区
1、上庄村
2、右营村
3、岗头村
四、黑林铺街道
(一)昭宗社区
1、依禄村(居民小组)
2、小团山村(居民小组)
3、河底村(居民小组)
4、昭宗小村
5、昭宗大村(居民小组)
(二)团山社区
1、前所村(居民小组)
2、后所村(居民小组)
3、黑林铺村(居民小组)
4、班庄村
(三)海源社区
1、龙院村
2、上峰村
3、海源寺小组
(四)梁家河社区
1、梁家河村(社区居委会)
(五)沙沟社区
1、沙沟居民小组股份合作社
五、大观
(一)棕树营社区
1、东区社区
六、华山
(一)桃园社区
1、小菜园村
七、丰宁街道
(一)洪园社区
1、麻园村
2、菜家村(七组居民小组)
3、黄土坡白村
4、洪家营村(村民小组)
5、新发村(村小组)
八、龙翔办事处
(一)潘家湾社区
1、潘家湾大村
2、潘家湾村
3、赵家堆村(居民小组)
4、李家堆村(居民小组)
官渡区(102个)
一、关上街道
1、香条后村(新村)
2、香条前村(新村)
3、关坡村
4、和甸营村
5、福德小村
6、社德大村
7、护福村
8、双桥村
9、长村
10、高家村
11、双凤第一居民小组(太平寺村)
12、双凤第二居民小组(螺蛳堆村)
13、双凤第三居民小组(宏德村)
14、双凤第四面楚歌居民小组(万德村)
15、双凤第五居民小组(双凤村)
16、小街第一居民小组(小街子村)
17、小街第二居民小组(含张居村、青棚玉龙村、梁家
18、日新村
19、苏家村20、苏凤村
21、上苜蓿村
22、中苜蓿村
二、金马街道
1、金马街道上凹村
2、下凹村
3、马军场村
4、金马寺大村
5、金马寺下村
6、太平村
7、十里铺村
8、大桥村
9、阮家村
10、朱家村
11、刘家村
12、牛街一、二、三社(牛街大村)
13、牛街新村
14、小羊村
15、大羊村
16、凉亭村
17、大树营大营村
18、大树营中营村
19、大树营后营村
三、太和街道
1、宋旗营新村
2、南窑村
3、佴家湾村
4、前卫营村
四、吴井街道
1、岔街署光新村
2、董家湾村
3、菊花村
4、太乙桥村
5、五里多村
6、新草房村
五、官渡街道
1、官渡社区一、二、三、四组(秀英村)
2、官渡五、六组(螺峰村)
3、官渡七、八组(尚义村)
4、官王家庄村
5、西庄村一、二、三组(西庄村)
6、西庄村四、五、六组(六谷村)
六、小板桥街道
(一)羊甫社区
1、大羊甫村
2、小羊甫村
(二)小板桥社区
1、一、二、三组(大街村)
2、四、五组(东西廊村)
3、六组(郭家小村)
4、七、八组(织布营村)
(三)鸣泉社区
1、一、二、三组(鸣泉村)
2、新治村民小组
3、陈旗营村民小组
4、一、二、三组(竹园村)
(四)晓东社区
1、晓东村民小组
2、土桥村民小组
3、雨龙村民小组
(五)云溪社区
1、第一、二、三村民小组
2、林家围村民小组
3、永丰村民小组
4、三家村民小组
5、阿角村民小组
6、时家湾村民小组
7、白得邑村民小组
(六)金刚社区
1、一、二居民小组(金刚村)
2、三居民小组(余家村)
3、居民小组四(团结村)
(七)中闸社区
1、小板桥街道中闸社区第二居民小组(赵家村)
2、三居民小组(王家村)
3、四居民小组(杨二甲村)
4、向化一二居民小组(向化村)
七、六甲街道
(一)盘龙社区
1、一组张家庙村
2、二组、三组叶家村
3、四组严家村
(二)陈家社区
1、陈家营
八、矣六
(一)矣六街道
1、一、二、三、四组(子君村)
2、广卫村
九、阿拉乡
(一)阿拉社区
1、公家村
(二)普照村委会
1、西邑村
2、常村
3、河岸村
4、普照小村
5、小麻苴村
6、大麻苴村
7、高桥村
8、普照村
9、小石坝
(三)石坝村委会
1、阿拉乡大石坝
2、阿拉乡小新村
盘龙区(67个)
一、东华街道
1、蒋家营村
2、周家营村
3、石闸村
4、迎溪村
5、新草房村
6、小龙村
二、拓东街道
1、苏家村
2、东站新村
3、唐家营村
4、东庄前村1—30号
三、茨坝街道
1、蒜村
2、茨坝村
3、花渔沟
四、鼓楼街道
1、敷泽村
2、桃源街村
3、粟树头村
4、席子营村
5、水晶村
6、伍家庄村
7、大厂村
8、凤凰新村
五、联盟街道
1、张官营村
2、小厂村
3、廖家庙村
4、王旗营村
5、新发村
6、麻线营村
7、下河埂村
8、小坝东村
9、小坝西村
10、上马新村
六、青云街道
1、沐东村
2、郭家凹村
3、何家院村
4、虹桥村
5、龙池村
6、黄土坡村
7、长地埂村
8、青龙村
9、苏家营村
10、云山村
11、伍家村
12、白龙寺村
13、刘家营村
七、金辰街道
1、罗丈村
2、三竹营村
3、大白庙村
4、小庄村
5、金刀营村
6、马家营村
7、任旗营村
8、老李山村
9、波罗村
10、羊肠小村
11、清泉村
八、龙泉街道
1、落索坡村
2、瓦窑村
3、龙头村
4、大波村
5、麦地村
6、棕皮营
7、小窑村
8、羊肠大村
9、司家营
10、清水河
11、雨树村
12、竹园村
西山区(115个)
一、马街
(一)梁源
1、梁源村
(二)张峰社区
1、止峰村
2、中峰村
3、下账在村
4、张家村
5、沙地村
6、兴隆村
7、陆家村
(三)马街社区
1、马街上村
2、马街下村
3、马街中村
4、马街村
5、新渔村
(四)明波社区
1、明波村
2、心村
3、河尾村
(五)普坪社区
1、小围村
2、干沟尾村
3、龙船甸村
4、下普坪村
5、上普坪村
6、大石咀村
7、小石咀村
8、董家村
(六)大渔社区
1、苏家村
2、大渔村
3、杜家村
4、小渔村
(七)积善社区
1、海源庄村
2、积上村
3、积中村
4、积下村
二、金碧
(一)刘家营
1、刘家营村
(二)严家地
1、严家地村
(三)卢家营
1、卢家营村
(四)弥勒寺
1、弥勒寺村
(五)西坝村
1、西坝新村
三、永昌
(一)永联社区
1、豆腐营村
2、黄瓜营村
3、螺蛳湾村
4、老鸦营村
(二)马家社区
1、大营村
2、丰盛村
3、解家桥村
4、沈家沟村
四、福海
(一)大坝社区
1、渔堆村
2、郑家河新村
3、大坝村
4、河尾村
(二)福海社区
1、马家堆村
2、彰家楼村
3、平桥村
4、福海大村
5、福海小村
6、陆家营村
7、韩家湾村
(三)河北社区
1、西坝村
2、五家堆
(四)陆家社区
1、高朱村
2、陆家营村
3、邬大村
4、邬小村
5、庄稼塘村
(五)新河社区
1、新河村
(六)杨家社区
1、杨家地村
2、李长官村
3、李家地村
4、卢家地村
5、王家地村
6、田家地村
(七)周家社区
1、庄房村
2、长竹沟村
3、新堆上村
4、新堆下村
(八)船房社区
1、船房村
五、前卫
(一)南坝社区
1、谭家营村
2、南坝村
3、马洒营村
4、积肖村
5、民胜村
(二)官庄社区
1、何家院村
2、官庄上村
3、官庄下村
4、前卫营上村
5、前卫营下村
6、陈顾村
7、粟牙村
(三)红庙社区
1、红庙寺村
2、楼房村
3、徐家院村
(四)太和社区
1、赵家地村
2、永胜村
3、太家地村
4、永富村
5、渔户村
(五)拥护社区
1、四道坝村
2、曹家场村
3、大庄村
4、二庄村
5、孙家湾村
6、李家场村
7、陆家场村
8、江家场村
9、李家湾村
10、陶家湾村
六、棕树营
(一)土堆社区
1、土堆村
(二)近华社区
1、大观楼村
2、新农村
3、白马庙村
(三)鱼翅路社区
1、六合村
2、新村
3、红庙村
4、上粟村
5、下粟村
6、江家桥村
说明:
浅析城中村改造中的政府行为 篇7
一﹑城中村改造中政府角色定位及作用分析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多方努力, 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对于我国来说, 全部采用政府主导的城中村改造模式是行不通的, 尽管政府主导的改造方式有它不可取代的优点, 但是从纯经济的角度来说, 这样的资源配置方式并不是最高效率的, 所以应该适当地利用市场机制来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这就使得政府必须重新考虑自己在城中村改造中应该承担的角色问题。具体说来, 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的角色应该是规划者、引导者和监督者。
1.政府作为城中村改造中的规划者。政府作为城市的管理者, 应该首先做好城市规划, 科学合理的制定城市的发展路线, 为城市的健康发展做好第一项工作。面对城中村问题, 地方政府要深入调研, 在城市整体规划的指导框架下, 因地制宜地制定城中村的改造方案。不同城市城中村的情况各不相同, 同一城市不同区域的城中村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所以要区别对待, 不能生搬硬套, 要符合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
2.政府作为城中村改造中的引导者。政府作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特殊主体, 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解决社会的公共问题是其首要任务, 但是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强制执行都能取得好的结果。在城中村改造工作中, 首先, 政府应该利用宣传的力量引导广大城中村村民认识到城中村改造是历史的必然。其次, 政府要运用市场经济的力量引导资源配置, 从而可以减少改造工作中面临的阻力。
3.政府作为城中村改造中的监督者。政府必须充当裁判员, 为维护公平创造必要的制度环境。为了避免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及漏洞, 政府必须要加强其监督职能, 做好城中村改造整个过程的监督工作, 在保证政策顺利实施的同时,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二﹑城中村改造中政府行为的法律约束机制
城中村改造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味、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是建设文明、生态、和谐、城市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我国城中村改造起步较晚, 相关改造法规还不是很完善, 因此, 我国的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 对政府的行为边界进行法律约束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说来, 城中村改造中的政府行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约束:
(一) 建立政府行为的法律审查约束机制
这是城中村改造中政府行为法律约束机制最重要的部分。法律审查约束机制的核心是对权力的制约, 对改造行为的审查。审查是政府部门行使监督权, 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基本保证, 只有把好审查关, 才能做到开源节流, 为改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避免监督的盲区和权力的滥用, 还必须辅以规范的约束机制, 这种约束不仅包括政府部门的自我监查, 纪检督查, 还社会公众的民主监督。政府信息公开是最受群众欢迎、最容易被群众掌握的民主监督形式。但要做到完全意义的信息公开, 首先要畅通信息通道, 其次要扩大群众知情权。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载体, 及时将应公开内容进行公布, 增加工作透明度, 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民主监督权。尤其是关于拆迁安置、补偿等相关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 均坚持信息公开, 拒绝暗箱操作, 保证公平和公正, 从源头上防止腐败。
(二) 建立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体系
首先, 要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含义, 将“社会公共利益”分层次对待, 严格区分广义和狭义的“公共利益”, 同时将国家对集体土地的征收权严格地限定在狭义的“公共利益”范围内, 即同时符合公共使用的性质, 和公共利益的用途, 从而避免法律由于模糊造成的对“公共利益”的扩大理解和缺乏统一标准的现实困境。
其次, 完善和强化国家土地管理法, 进一步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承包经营权主体、经营管理者, 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明确集体土地流转的范围、主体, 明确地方政府包括乡镇政府在集体土地流转中的地位、职责、作用。修订和完善民商法、经济法、行政法, 要将农民集体成员作为集体土地流转主体凸现在这些法规中, 并对集体土地受让主体、权利义务, 以及用途方向等加以严加规定和限制。
最后, 对失地农民的保障机制应该落到实处并予以法律上的确认, 确立征地合理补偿的法律原则, 明确征地补偿标准。使政府在依法行政的时候有具体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
(三) 建立健全城中村改造政策法律法规体系
城中村改造市场已出现畸形, 公众的切身利益和公共利益受到威胁, 在一定意义上讲已经危及到公共安全。城中村改造是一次社会变革, 也是一个资本运营和利益博弈的过程, 只有均衡各方利益, 创造共赢的制度安排, 才能保证城中村改造的顺利进行。由政府单一投入的做法, 会使政府背上沉重的资金负担。
故而, 政府不应包揽城中村改造的一切事务, 但也不能把城中村改造工作推给村民, 推给市场了之。确立政府责任已经成为未来城中村改造发展的关键。只有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 强化政府责任, 规范城中村改造中政府的行为, 形成对政府及其官员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才能保证政府、村集体、村民、投资者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因此, 应尽早制定和出台《城中村改造法》, 作为规范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法律, 将城中村改造工作列为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一级政府的职责范围, 明确规定城中村改造中政府应尽的义务、职责及政府责任, 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的基本目标、基本定位, 并明确划分其权利、义务与责任等问题。
摘要:政府作为国家公权力的直接实施者, 其行为和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城中村改造的各个重要环节。文章试从政府行为角度, 通过分析城中村改造中政府政策与相关法律制度进而对政府行为边界的法律约束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政府行为,法律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培林.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J].中国社会学, 2002, (1) .
[2]李津逵.城中村的问题[J].开放导报, 2005, (6) .
[3]黄常青.城中村改造中的若干法律问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7, (1) .
[4]崔艺红.“城中村”改造模式的法律选择[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7, (2) .
[5]崔艺红.城中村改造中集体土地国有化的法律途径及其补偿问题的法律思考[J].中国物价, 2007, (8) .
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城中村改造 篇8
【关键词】内控审计;城中村改造;运用
随着中国经济稳步进入了新常态模式,城镇化建设也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全国各地城镇化都在高速发展,城中村改造也成为了各级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然而随着城中村改造的步伐加速,我们经常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出现的极端事件,暴力拆迁事件层出不穷,违规拆迁屡见不鲜,自焚乃至以命抗拆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聚焦了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城中村改造的规范运作问题。
一、城中村改造中的问题及分析
在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加盖、赔偿不能达成一致、违法拆迁、扬尘、安全事故、质量问题、延期交房、回迁安置问题等,造成上访频次高,群访社会负面影响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城中村改造主体文化理念存在着业绩观、形象观的问题,没有将百姓利益放在首位。
2.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运营不规范,拆迁评估监管不力,拆迁安置程序混乱,监督公示不到位,造成了各种违法拆迁等负面社会现象的发生,以至于百姓利益受损。
3.城中村改造中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不全,内部控制等管理工具缺失,是造成城中村改造出现问题的主要成因。
4.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监督控制缺失,缺乏第三方的监督,相关信息渠不畅通也是造成上访的原因。
二、如何解决城中村改造的问题
如何规范城中村改造业务?如何解决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内部控制审计就提到日程上来。
1.开展城中村改造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由于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多,各业务流程接口以及相关政策都存在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因此规范城中村改造工作,搭建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监管,通过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审计,促进整个城中村管理体系的提升就成为规范城改业务的关键。
(1)内控体系建设基础阶段
组织架构上设立内控工作领导小组与内控推进工作小组直接对内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保证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通过编发《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等相关内控管理制度,赋予内部控制推进工作小组人员开展城中村改造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及开展内控审计的权力。
内控推进工作小组通过开展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各部门以及城改工作小组的权责界定、做好各部门管理制度、城改业务流程的梳理工作,理顺单位内部层级之间、部门之间的权责;实现制度无遗缺、无重复。
(2)内控体系建设搭建阶段
针对单位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宅基地审核、动迁评估、收房拆除、财务审核、信访接待等各业务层面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的制定,对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各业务的全流程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建立有效的防控措施。
(3)体系推广实施阶段
对城改内控体系进行测试、改进和推广实施,通过测试改进使城改内控体系紧贴城改业务实际,达到可操作、能执行的目的,通过推广实施使城改内控体系融入日常经营管理活动。
(4)评价与持续优化阶段
针对已运行的城改内控体系,进行自我评价和持续优化。通过实施该阶段工作实现对风险的动态管理,对内控体系的持续优化、对城改内控运行的跟踪督导,保证城中村改造内控体系落地。
2.如何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运用内控审计
在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时应遵循有效性、全面审慎性、独立性原则,在实施城改内控审计过程中对被审计部门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及内部控制过程的有效性进行测试与评价。
(1)明确城改内部控制审计范围及重点内容
城改内控审计范围主要包括了城中村改造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及沟通、监督五个方面,同时重点关注宅基地审核、动迁评估、收房拆除、财务审核、信访接待主要业务流程,使得审计内容贯穿于主要的经营活动中。
①城中村改造的控制环境包括了城改的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组织结构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城改理念、文化等。重点审计方向是城改治理结构是否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是否落实、政策宣传及宅基地审核等业务小组岗位职责是否明确;人力资源结构是否合理、引进开发与使用退出环节机制是否健全;城改过程中的社会责任是否履行,包括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安置房质量控制、治污减霾措施是否得当;城改中是否以阳光拆迁、法制拆迁、和谐拆迁为主题文化开展相关工作。
②城中村改造的风险评估主要包括识别和分析影响城改目标实现的各类风险、对城中村改造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建立城中村改造风险管理体系。重点审计城改各业务环节中风险是否被准确识别并制定相应应对策略。
③城中村改造的控制活动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控制活动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2。例如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动迁人不得与村民单独接触评估,必须有监管人员在场,三方共同开展评估等,避免了评估人员与村民的相互勾结,套取利益的腐败行为。
④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如工作联系单、公文流转系统等;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及时、准确、完整地記录所有信息、保证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及有序运行,建立反舞弊机制。
⑤城中村改造的监督主要包含城改方案是否进行了公示;政务公开内容是否进行公示与监督;相关工作流程、补偿标准及过程是否给予公示监督。通过对相关工作记录的审计,保证监督的透明、公平、公正。
内控审计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制度建设是否完善、工作流程是否完备、制度执行是否到位、工作记录是否完整、相关决策是否合法合规、工作人员能力是否足以胜任等内容,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点。因此在内控审计的全过程中,上述问题的全过程关注也是城中村改造内控审计的重中之重。
(2)内控审计的业务流程
①编制年度内控审计监察工作计划。
②确定检查内容。内控推进小组根據批准的年度内控审计和监察工作计划,结合具体情况,编制具体检查计划,确定具体的检查时间、范围和检查方式,并组织实施。
③下发《内控审计通知书》。由内控推进小组将审计范围、内容、方式、时间、要求等通知被审计部门,被审计部门依照内控部的要求准备所需资料。
④实施审计。内控推进小组,进驻被审计部门。召开检查准备会议,然后查阅被审计部门的有关原始工作记录和相关资料;通过访谈,对被检查部门进行调查,取得证明材料,并形成审计工作底稿;最后召开审计终结会议,将此次审计情况与被审计部门交换意见。
⑤提交《审计报告》。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写出正式的《审计报告》。
⑥通报审计结果,同时下达《内控审计整改通知书》。
⑦被审计部门整改。
⑧整改结果检查及评价。内控推进小组根据《内控审计整改通知书》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被审计部门的实际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填写复检意见对整改结果进行跟进。
⑨当检查整改结束后,内控部会根据整改事项的重要程度,对被审单位的检查整改事项进行后续检查。
(3)内控审计的实施方法
内控审计的实施方法主要通过个别访谈、穿行测试、抽样检查等方式进行,依据获取到的证据,形成内控审计工作底稿。在判断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时,应当充分考虑下列因素:
①是否针对风险设置了合理的细化控制目标。
②是否针对细化控制目标设置了对应的控制活动。
③相关控制活动是如何运行的。
④相关控制活动是否得到了持续一致的运行。
⑤实施相关控制活动的人员是否具备必需的权限。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后,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认定,区分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及一般缺陷,以此评价被审计部门内部控制的设计及运行是否有效。
3.内控审计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中的探索
内部控制审计是对内部控制体系中各项管理的再控制,所有的内控管理行为都有人的因素参与。因此,为了提高内控审计的效用,大力推进内部控制工作,通过内控审计,将内控审计结果与具体工作人员的利益挂钩,即对于积极促进并完善内部控制工作的相关部门和个人给予绩效奖励。同时,对于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缺陷且整改不及时的给予绩效处罚。通过与绩效结合,大大促进了内部控制审计的效用。
三、内控审计在城改中的运用效果及反思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由于整个城中村改造参与方众多,过程漫长,工作环节繁复,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通过内控审计来严格控制政策执行、完善内控体系就显得意义重大。
1.内控审计在城改运用后的效果
通过内控审计,促进了城改业务对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遵循,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业务流程不断规范,内控体系运转顺畅,整个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无重大投诉和上访案件。
通过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内控体系的完备性增强,内控的缺陷呈现了下降趋势,单位全员的内控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单位的整体绩效也大幅度提升。通过内控审计出现的不合格项逐年降低。
2.内控审计在城改运用中的反思
内控审计是不断提升内控意识的有力管理工具。内控意识的提升是整个城中村改造内控实施的基础,也是内控审计的目的之一。通过内控审计与员工绩效考核挂钩,使得单位全员的内控意识逐步增强,在开展工作的同时,内控意识已经融入到工作人员的管理行为中。
综上所述,在当前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的新常态下,城中村改造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历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城中村改造中的内控审计也为整个经济工作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其有效防范风险,提高城改业务的效率和效果,增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为城改业务合法合规提供了合理保证。
参考文献:
[1]陈锋,城中村改造模式探讨[J] ,华南理工大学,2012.
【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城中村改造】推荐阅读: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05-21
全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意见05-27
城乡环卫一体化定义及发展思路10-12
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和特点分析10-27
破除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度瓶颈的有效路径10-25
关于积极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意见07-28
关于加快城乡一体发展实施意见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