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流管理实务

2024-10-07

企业物流管理实务(精选12篇)

企业物流管理实务 篇1

企业物流管理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 物流管理实务课程的内容包括生产制造企业或者服务型企业的采购、入库以及出厂的具体物流流程、客户服务等。通过实践教学, 引导学生探究解决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拓学生的思维。

1 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相当多的教学工作者认为实践教学偏重“硬实践”, 硬实践是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教学还包括“软实践”, 软实践是指理论知识的运用、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专业技能的形成等活动。软实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侧重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 在改革传统实践教学方法时, 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1 系统性原则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实践人才, 最佳的实践方法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完美结合起来。现如今, 高职院校的教材基本具备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并且实践教学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所以, 教师应该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 积极开发和探索系统性的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方法呈现网状结构, 各种教学方式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

1.2 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是实践教学方法与理论教学方法最本质的区别, 企业物流管理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如果没有接触过, 只靠想象是学不好这门课程的。企业物流管理实务课程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 比如, 仓储、配送、信息系统、生产运行管理以及物流信息技术等课程。要想全面认识和了解企业物流管理实务的全貌, 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必须遵循直观性原则。专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 采用视频、图像、文字、虚拟等方法带领学生进入企业物流管理领域。

1.3 情境性原则

遵循情景性原则, 让学生在有意义的社会背景中学习,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 在与现实生活相似的情景中开展教学活动, 妥善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其次, 保证情景中的学习过程与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过程相似。问题的情境性有助于知识的应用和专业技能的迁移, 问题的真实性有助于深入学习。

1.4 主动性原则

学习的过程是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 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所以, 在设计和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时, 需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促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主动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与其他学生讨论问题、交流经验, 合力解决问题, 进行小组项目活动, 为小组的荣耀负责;在学习的过程中, 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将学生置于尽量真实的情景中;教师充当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

2 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在高职院校建立初期, 教学内容一般都是参照本科的教学体系;在高职教学改革时期, 教学内容过分地强调职业化, 从而导致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为了提高高职院校教学内容的职业性与高等性, 高职学校需要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保留教学课程的完整理论体系, 将教学内容与企业物流管理流程结合起来。教学内容应该以项目形式呈现, 每个项目都是围绕工作过程展开, 具体有三个项目:第一, 以某企业的发展为教学背景, 模拟企业物流管理操作流程;第二, 为学生提供客户服务、客户关系处理的实践机会;第三, 调查和分析某企业的物流管理流程以及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制定降低成本的方案, 并将解决方案在企业物流实训室物理再现或仿真再现。

3 加强教材建设

首先, 高职教育具有较强的特殊性, 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基本都是理论实训一体化课程, 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 不断出现新的课程模式, 即使是根据高职院校教育层次专门编写的教材, 也随着课程模式的改变而不断更新。其次, 目前, 我国市场的高职院校教材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教学内容与教学结构体系还不够完善, 亟需改进。再次, 高职院校的办学具有地区性特征或是典型的行业背景, 每个高职院校对教材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 在编写教材时, 需要参照国内外的优秀教材, 根据本学校的招生特点、社会的岗位需求以及企业的发展动态, 再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 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编写合适的校本教材和配套的实训手册。校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实训一体化课程、企业物流管理实务、项目实施注意事项、项目操作程序、项目实施对学生的要求。实训手册的内容包括:每个实训项目涉及到的软硬件设备、使用说明以及历届优秀学生作业汇编。

4 高职“企业物流管理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

4.1 宏观教学法-项目引导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将宏观教学法贯穿在项目引导、项目递进、项目拓展以及项目答辩等四个教学项目中。引导学生走进企业物流管理、客户服务、企业采购以及课程综合实训中, 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社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其一, 项目引导阶段。此阶段教师应该充当导游的角色, 正确引导学生进入教学项目。学生应该了解项目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流程以及其他相关知识;其二, 项目递进阶段。此阶段教师充当的是导师的角色,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最后再完成大的教学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其三, 项目拓展阶段。在项目拓展阶段, 教师充当的是项目经理的角色, 学生需要独立完成教学项目, 而教师则负责过程控制与考核;第四, 项目验收阶段, 此阶段教师充当的是项目评估师的角色, 学生需要演示和汇报自己的工作, 教师则通过学生的演示和报告考核学生的各项能力。

4.2 微观教学法

微观教学法主要包括以下教学方式:

小组团队和角色扮演教学法。教师应该将小组团队与角色扮演教学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在开学时, 将《企业物流管理实务》课程学习指南发给学生;在课堂教学时, 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向学生展示企业物流管理的全貌。同时, 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建立完整的工作单元, 即由学生扮演生产企业供应链上的各个角色, 在工作单元内选出组长, 组长的职责是负责工程项目的进度, 给组内成员安排任务, 编写岗位说明书以及组织结构图等。每个小组大约有4-6名成员, 每个小组应该明确分工, 保证每位成员都有任务可做。比如, 核心企业、原材料供应商、客户以及核心企业的内部分工等。每个小组根据分配的角色和任务, 分工合作, 合力完成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各项任务。通过这种教学方式,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也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 提高了学生的统筹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归纳与演绎法。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归纳与演绎法,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比如, 教师在进行“走进企业物流管理”与“课程综合实训”等项目教学时, 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完成教学项目, 如果教师采用归纳与演绎法, 需要积极引导学生逐步选择更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学习小组应该根据自己具体的业务项目需求, 优化小组的设计方案。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 学生能够了解到每种解决方案的优缺点以及在企业开发中通用的最优的方法。接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不断改进和完善方案。最后, 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方案, 学生互评, 选出班级最佳方案, 并模拟实施。

任务叠加与问题牵引教学法。任务的布置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完成上一个任务的基础上, 逐渐叠加任务, 像滚球一样, 直到任务全部完成。比如, “走进企业物流管理”项目主要包括认识和了解企业物流管理、企业物流管理的调查以及企业物流管理改进方案等三个部分。第一步, 需要了解企业物流管理的全貌;第二步, 调查企业物流管理的具体运营状况, 并根据教师的规定和要求编制调查报告;第三步, 收集和整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走进企业物流管理”项目的三个任务是相互联系的, 学生完成第二个任务之后, 则对企业流量管理的全貌有全面的认识, 完成第三个任务之后, 则对企业物流管理的运行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而第三步制定的解决方案, 要求在“课程综合实训”项目中, 在企业物流管理模拟实训再现解决之前的现场与改进之后的变化。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 每项任务都设置了具体的问题来推动学生前进, 每项任务都是相互联系的, 侧重培养学生的吃苦、勤奋的精神, 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

4.3 融教学科研为一体,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如果教师完全按照教材进行教学, 一方面,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 不利于高职教师进行校企合作项目、高职教改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因此, 需要增加校企科研项目的教学内容, 并将其改编成教学项目, 加大高职教改项目的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上的推广, 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实现高职教育和企业需求的接轨。因此, 需要将校企科研项目归入到学生的专业课程项目中。通过较大的企业科研项目教学, 将企业的情景放置在课堂教学中, 促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 也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 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思想的更新。

5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时, 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主动性原则以及情境性原则, 合理调整教材内容, 加强教材建设, 灵活运用宏观教学法、归纳与演绎法、小组团队与角色扮演法以及任务叠加与问题牵引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融教学科研为一体, 以此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推动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

摘要:企业物流管理实务是一门涵盖了生产制造型企业或者服务型企业内部物流各个环节的综合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主要是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科研有机结合起来, 以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因此, 需要加强对高职“企业物流管理实务”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视。文中介绍了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并提出了“企业物流管理实务”实践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物流管理实务,教学方法,原则

参考文献

[1]胡子瑜.高职课程企业物流管理实务实践教学方法的探讨[J].物流技术, 2011, 30, (09) :254-255.

[2]胡子瑜.高职企业物流管理实务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31, (09) :128-129.

[3]黄京华.以职业能力引导物流管理专业企业实训课程的开发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11, (23) :262-263.

企业物流管理实务 篇2

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对企业管理者的决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否提升企业管理者决策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已成为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作为领导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决策艺术和决策水平,对决策主体、决策思维、决策程序、决策成本、决策手段进行创新,从而正确引导领导活动顺利进行,促使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

企业;管理决策;艺术;创新

作为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决策是现代企业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对企业的兴衰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决策更是一门艺术,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实际经营活动中不仅要遵从管理决策的科学规律,更要对决策方法进行创造性运用,将其转化为具有一定适用性的决策能力,使决策主体多元化、决策思维全局化、决策成本精细化、决策环节程序化、决策手段定量化,有效实施决策艺术,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目的性及管理战略规划的科学性,适应当前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

一、企业管理决策艺术的内涵

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由此可见,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内容,决策职能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企业管理决策在广义主要指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决策系统的管理水平,而狭义上主要指企业领导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从各种方案中做出的科学决定,对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做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决策艺术不仅是企业管理者学识、智慧、经验及个人风格的综合体现,更是其凭借深厚的决策理论、丰富的决策经验在管理决策活动中,对决策方法的创造性运用。企业管理决策艺术贯彻于企业全部管理活动中,是领导者表现出的艺术化的领导方法,所产生的影响深刻而长远。其内容主要包括:把握企业决策环境、对象、条件、方向、目标的战略决策艺术;处理企业员工与员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等人际关系决策艺术;选择时机、随机决断的战术决策艺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决策艺术;适度与换位思考决策艺术等。

二、企业管理决策艺术的特点

企业管理决策艺术是管理者知识、智慧和经验的综合运用,具有一定的个性化和创造性色彩,与其他管理活动相比,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随机性。企业管理决策受到企业管理环境复杂性的影响,随着企业管理目标、管理情景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经验性。决策是需要经过领导者对偶发状况的艺术化处理而最终做出的决定,不仅仅是领导干部的个人决断,更源于企业管理者的经验、原则和阅历。第三,多样性。企业管理决策艺术贯穿企业决策全过程,在决策层次上,有宏观、微观、战略、战术、一般、特殊之分,而在决策程序上,也分为信息收集艺术,目标设置艺术,方案设计艺术,方案优化艺术既执行反馈艺术等,但大多受到情景和管理者素质影响,呈现出多样性。第四,创造性。创造作为企业管理决策艺术核心,是决策活动的最优化状态,要求企业决策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依据决策客体,采用创新思维,凝练为科学的领导方法,突出领导者决策的创造性与权变性。

三、企业管理决策艺术的创新与实践

(一)决策主体多元化。决策虽然是企业管理者重要的职能,但是由于受到企业管理者自身知识水平较低、经验匮乏等因素的制约,决策艺术运用过程中往往会过于主观,因此要想发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管理者不能单纯依靠自身经验、学识,而要使决策主体多元化,通过博采众议、集思广益,发挥其整体功能,丰富决策信息来源渠道,为决策艺术的运用提供丰富的理性思维和不同的信息资源。首先,管理者树立民主意识,切忌独断专行。尽管决策活动是企业管理者重要职能,但是其作为高级思维活动,对管理者综合素质具有较高要求,如管理者过于独断专行,不仅会导致决策过于武断,而且会对企业管理活动造成巨大损失。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树立民主意识,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风格,使领导者的见解和群众的智慧有机融合,博采众议弥补自身知识、经验和能力的不足。其次,决策主体团队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分工日益复杂,企业生产方式也逐渐向集团化方向发展,企业规模及市场发展带来的庞大信息数量让企业管理者很难独立完成收集、整理、分析、判断、归纳、利用等活动。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最大程度扩大管理决策主体结构,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中层管理者、营销人员等企业活动主体的作用,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与创造性,形成具有较强信息处理能力的决策团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团体的作用。最后,决策主体外向化。企业的生产经营往往具有广博性、多结构性,企业与社会之间相互交叉影响。企业管理者应该充分重视行业协会、专业化组织、政府机构、高校等外界资源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的作用,将行业专家、业界精英等社会力量引入决策团队中,认真汲取多方实据,提高外界对企业决策的扶持力度,共同制定出指导企业经营生产活动的科学决策。

(二)决策思维全局化。决策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创造性的决策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作为领导者,应该学会总揽全局,统筹协调各种关系,系统而全面地制定决策。所谓决策思维全局化,就是企业管理决策符合整体利益的原则,对决策活动反复考量、比较、思考,选择最优化方案,将企业长远利益、全局利益、短期利益、局部利益综合考虑在内。首先,“大小兼顾”。决策在大方面要考虑企业全局、系统和整体,而在小方面要考虑企业特定机构、局部及个体利益。企业管理决策者要根据市场发展动态,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将企业纳入全行业、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去进行对比把握,凸显决策艺术的前瞻性和发展性。其次,“长短兼顾”。决策活动中,要考虑长期发展目标与利益,将决策视作动态发展过程,而短期方面,要注重短期效益目标和短期利益。科学决策要做出动态的长短兼顾的系统性思考。将决策活动、决策领域向远延伸,认识和把握长远未来。第三,决策思维要“正负兼顾”。一方面要看到企业决策系统积极一面,在正确信息中确定决策目标与途径,另一方面要发现企业决策系统中不利因素,进而针对问题寻找适当对策,通过权衡利弊保证决策的正确性。第四,“内外兼顾”。21世纪管理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和瞬息万变,所谓内外兼顾就是企业要形成开放性决策系统,将企业决策和外部环境、内部企业环境进行整合,不但要考虑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价值取向、生产结构、经营方式、人员构成等因素,还要考虑宏观政策环境,科技环境、竞争环境,通过对企业内部运行稳定和谐的一致性和对外部市场竞争持续不断地适应性的创新型决策,才能促进企业获得有利地位,长远发展。

(三)决策成本精细化。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产品的生产周期、市场周期都被极大缩短,导致企业运营节奏较快,决策上低成本和执行上高成本的矛盾逐渐凸显。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使决策成本精细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首先,建立成本核算和考核机制。管理决策活动中,企业管理决策者要根据具体战略,提前制定成本考核机制,对成本进行管理。成本核算内容应该包括:信息收集、方案制定成本、人员成本、机会成本、风险成本及时间成本等,同时对具体成本进行量化规定和考核,将成本定性向成本定量核算转化。第二、将有限的能量用在决策上。随着企业管理变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所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化,牵扯的因素越来越多,把有限的能量用在决策上,考虑周详、调研充分、计划精确,才能真正解决高成本、高难度执行的问题。第三、决策活动要“分工、分权、分责”。工业化时代,企业生产力日益提高,专业分工不断细化导致职能专业化与管理权力的日益分散,因此企业管理者要从决策成本方面考虑,在管理中开展分工、分权、分责活动,在战略高度对重要问题,进行组织、计划、协调管理,而决策执行中的具体事宜则下放到中层管理人员去具体承担负责,更有利于用有限的精力做出科学的决策。

(四)决策环节程序化。规范化的决策程序能够为企业决策活动的开展提供完整的思路和步骤,对于保证决策活动的稳定性和可行性具有重要作用。努力把握行政决策的重要环节,不断创新管理决策的程序,才能有效实施决策艺术。可以将企业管理决策程序划分为以下内容:首先,确定决策目标,进行信息收集。企业管理决策时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与实施,管理者在发现发展机遇或问题后,必须要先确定决策活动的目标,既:企业发展总体要求和效益目标。在决策目标确定后,企业决策者要建立专门负责团队,通过不同渠道和手段,对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收集并开展调研工作。第二,检验决策数据,确定决策方案。企业决策者可以通过企业经营情况与信息资料对比及资料关联性分析对所收集信息进行针对性检验,确定收集资料对企业决定的价值,并根据资料价值分析决策目标需求,提出可选择性决策方案。第三,决策方案综合考量,确定最优方案。决策方案评价与选择是企业管理决策艺术实现的基础,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对不同决策实施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与选择,以寻找到最具可行性和针对性方案。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方案招标、专家评议等措施,对不同方案进行科学分析,为最终决策效果的发挥奠定基础。第四,决策方案完善、实施。企业决策活动关系其未来经营管理质量,因此在确定执行方案后,企业管理者切忌操之过急,而要试点尝试或试探性执行,“以点带面”,先在特定范围内执行,对原方案进行修正与完善,根据修订结果全面展开,在企业内全范围推广。最后,检查追踪,建立反馈机制。决策实施方案的开展执行并不是决策活动的终结,企业管理者还必须要对决策活动进行检测跟踪,并最大程度收集相关信息并及时调整决实施手段。成立专门调查机构或组织,对市场反应进行调研,当市场情况发生变化时,需要领导及时调整决策,适应发展需要,勇于开拓创新,优化决策过程,保持决策的连贯性。

(五)决策手段定量化。当代科学技术,信息技术、云计算技术、数学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应用逐渐拓宽,使决策的定量分析成为现实可能,使领导者能够掌握准确的数据与信息,把握瞬息万变的动态过程,及时地对企业经营中的问题做出正确的抉择。因此当前企业管理决策者必须从经验决策转到科学决策上来,充分认知定量的概念,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将移动终端、传感设备、统计数据及交易数据等资源,通过定量分析提供的大最数据,切实把决策对象的变化规律控制在科学预测的范围之内。一方面,企业管理决策者要树立信息化思维,在决策活动中,管理者必须重视网络技术在数据收集、分析的作用,为决策活动作正确判断提供可靠依据和支持。同时决策者要运用信息数据驱动决策,以海量数据逐渐代替管理者主观经验判断,把握决策的发展动态和趋势,提高决策科学性。另一方面,构建现代信息平台,提高内部员工数据利用率。决策者可以通过构建现代信息平台优化决策相关信息渠道,减少决策信息收集成本、决策监督管理成本,让决策程序得以简化,最大程度减少因信息传输而造成的决策失误和延迟,进而提高决策的执行力度和执行效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继伟.行政领导的决策艺术[J].延边党校学报,(2).

企业物流管理实务 篇3

关键词:会计管理;理论与实务;评价

1.引言

近几年,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经济环境在不断变化,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且环境中满是各种不确定性。该种环境在给企业战略管理创造空间的同时,也使其面临各种挑战。战略管理一旦形成,企业内外协调、面向未来等特征也就日益显著。企业会计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战略的成功与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得到了财务学界和企业家们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文将以企业会计管理问题为出入点,通过对企业会计管理中的理论与实务问题展开探讨,旨在为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提供实践参考。

2.企业会计管理存在问题

2.1管理者素质有限。管理者的素质对会计工作有很大影响。企业管理者不重视会计管理的地位,缺乏有效的会计管理理论及方法,企业会计管理仍停留在“记账”或“算账”上,会计核算流于形式。有些小规模企业的财务主管缺乏基本的专业素质,或是直接由管理者个人亲属来兼职会计或出纳工作,甚至出纳人员接管财务工作等,管理职责不明确、越权行为屡见不鲜,这无疑扰乱了整个企业的管理秩序,使得暗箱操作、财务监控不当、会计失真等现象频发,会计管理形同虚设,从而极大地降低了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很多懂管理、经营经验丰富的人无法融入企业,其工作主动性大大降低,这对于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开展以及未来发展,均有很大影响。

2.2政府管理力度偏小。政府在会计监管体制上存在下列问题:会计监管体制不合理,使得会计监管目标无法顺利实现。该协会中的上下级均为纵向管理关系。从该角度分析,财政部门和注协的关系并不清晰,不利于提高双方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协会功能不明确,会计监管体制不完善,使得会计监管目标出现很大偏差,进而引发会计监管责任的亵渎,在功能、权力行使方面无法保持独立,监管工作也就无法顺利开展。监管主体方面,其权责仍有待明确界定。我国会计监管部门有多种,各机构间的职能出现重叠,多头监管现象大量存在,使得监管部门的职能被异化,甚至主次不分,上述弊端都会不利于部门间的协调,进而引起无极的监督。

2.3代理记账的限制。虽然大不分小企业管理者,潜意识里都希望在企业内设立独立的会计机构。然而,基于成本效益考虑,不少小企业仍在沿用聘请会计服务机构来进行代理记账,或者是聘请兼职会计完成记账的做法。该类会计服务机构或者是会计兼职人员无法很好地融入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中,因而也就无法将会计核算工作与企业管理决策联系起来。此外,小企业支付给会计服务机构或者是会计兼职人员的工资相对较为稳定,其工作业绩和小企业的经营绩效无直接关系,这无疑降低了会计服务机构或者是会计兼职人员融入小企业管理的主动性。

2.4融资环境的约束。相对而言,小规模企业的资金需求不大。借款费用中的固定费用占比要高于大企业,此时小企业的借款成本也就相应增加。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企业贷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申请贷款小企业必须提供会计师事务给出的全面审计报告或者是抵押物等,这无疑增加了小企业获取贷款的绝对、相对成本,其贷款成功的幾率也相应下降。在经济水平较高的沿海地区,不少小企业宁愿选择向私人或是地下钱庄借款。如此一来,小企业的融资功能也就无法充分体现,这无疑降低了小企业开展会计管理的积极性。小企业弱化会计管理工作,与其融资的外部环境间无法互相促进,甚至可能显著恶性循环。

3.加强企业会计管理的对策建议

3.1加强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意识。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应逐步强化管理观念,形成先进的管理意识,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可靠支撑。(1)市场意识。企业管理活动应和市场接轨,将内部管理机构调整为与市场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使其在功能及运转方式能与市场竞争相适应,实现企业管理行为的市场化。(2)创新意识。企业管理的创新力对其竞争力水平及效率有很大影响,同时也是企业生存及发展的必然要求。(3)服务意识。企业管理机构与职能科室应积极为生产服务,各工序、各生产环节间互相服务;企业应提供质高价廉的多样化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

3.2加强对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第一,加强会计从业人员学历教育。各级学历教育单位应强化素质教育,具有前瞻性,并积极寻找会计人才学历教育的新途径及方法,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会计人才。

第二,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在正式上岗前,企事业单位应对会计从业人员开展岗前培训及教育,鼓动其自学,使之形成终身学习意识。

第三,鼓励会计人员开展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有助于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企业领导及个人应转变意识,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其内容应涉及会计前沿性、理论与实务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等方面。此外,主管部门还应重视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管理与考核,促使其业务素质的不断提升。

3.3加大力度推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为认真落实《企业会计制度》,本文给出下列建议:1、企业管理、会计人员和相关业务人员应提升其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思想意识及自觉性,使之全面了解《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发展的需要。2、逐步提升企业管理及会计人员的会计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如条件允许,企业还可开展《企业会计制度》学习知识竞赛,以调动员工学习的主动性,使其专业知识水平得到提升,并能在实践中运用《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技巧。3、摸清家底、清产核资。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中,应先了解该类资产的真实价值,并计算出实际的资产损失,以便为才应计提做好减值预备。

3.4建立一套适合小企业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企业绩效评价系统,在企业管理控制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构建步骤主要包括:首先,将绩效评价指标划分成3个层次;其次,分清各指标的实际权重;再者,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小企业会计信息用途各不相同,因而必须为之建立针对性的财务分析评价系统,也便对企业自身的财务情况、经营绩效以及现金流量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价,进而有效提升小企业财务分析的价值及外部融资能力,使其内部管理效益得到改善。

4.结论

总之,在现有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假如会计核算脱离了财务管理,其存在价值也会失去。基于此,我们应高度重视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在提升企业资产收益率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其内部管理结构,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开辟道路。(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陈海赟.浅谈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3)

[2]王蕾.对中小企业会计管理问题的思考[J].商业现代化,2007,(06)(下)

[3]秦少卿.化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困境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7,(02)(中)

[4]张焕.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J].经济科学出版CHINAS.2012.

[5]卢新国.《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情况分析及对策,会计研究,2009(12)

[6]乔臻.浅谈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策略[J].经营管理.2013(13)

[7]刘振云.刘娟.浅谈中小企业经营与发展中的会计管理[J],中国商贸,2011(6)

[8]麦琼丹.竞争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探讨[J]市场论坛,2009(5)

[9]任家华.政府在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中的作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4)

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实务浅探 篇4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目标,问题,建议

固定资产是企业持有的, 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企业完善固定资产管理, 是健全企业财务管理的必然要求, 也是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的要求。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赖以进行的主要劳动资料, 具有耗资多、价值大、使用年限长、风险大等特点, 在企业资产中处于重要地位, 固定资产的结构合理与否、资产状况好坏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都直接关系到企业效益的好坏, 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 企业管理好固定资产异常重要。根据固定资产的在企业经营中的运用, 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可概括如下: (1) 准确把握固定资产需要量, 避免盲目购建, 造成资源浪费。 (2) 合理降低固定资产采购成本, 提高经营效益。 (3) 确保固定资产质量, 优化资产使用效果, 提高效率。 (4) 健全固定资产管理行为, 减少管理错误, 避免舞弊行为。 (5) 规范固定资产财务核算, 准确计提折旧以及减值准备。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不到位

在生产运营过程中, 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和管理工作不能很好地予以重视, 固定资产不能优化配置, 不必要的浪费等情况屡屡皆是。比如在资产的购置上, 许多企业都会经常出现事前监控差、预算编制随意、资源浪费等情况, 有的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采购时, 既没有提前进行规划决策分析, 也没能很好地明确采购的责任人, 造成固定资产的采购效率低下。

(二)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不规范

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 经常出现资产的使用部门、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缺乏沟通, 各行其是, 尤其是在管理部门将资产交付使用部门后, 对资产使用的管理制度明显欠缺, 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得不到有效控制, 导致固定资产出现闲置甚至丢失现象, 随意报废和重新购置等资源浪费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

(三) 企业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不完善

在日常对固定资产使用上,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无法落实, 如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人权责不明晰, 无法明确职责分工;又如固定资产没有专职人员管理, 管理工作无从落实等。

三、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我们可以从动态与静态两方面来理解。从动态的角度看, 固定资产管理强调资产增加、减少等变化形式, 包括:购建和移交、借用和租赁、闲置和停用、报废和清理等。从静态的角度看, 主要指固定资产相对保持稳定的形态反映, 包括:固定资产编号, 固定资产卡片管理, 固定资产档案管理, 固定资产相关报表等。根据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 结合企业经营管理需求, 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强化。

(一) 加强固定资产购建与验收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的购建应采用预算管理制, 企业对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制定计划, 根据计划进行预算, 并采用相关指标予以考核, 以有效控制固定资产投资, 增强资产的使用效率。通过制定计划、编制预算, 可以避免投资的盲目性, 使固定资产投资有充足的资金保障, 同时又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时, 必须严格办理验收, 可由多个相关部门人员组成验收小组, 认真履行实物数量核对、所附备件检查、设备性能察看、价格核查等职责。

(二) 实行固定资产的归口分级管理

即由企业财务部门统一规划、协调, 区分固定资产的不同类别进行归口管理, 企业的各相应职能部门履行资产管理职责, 再按各项固定资产使用的具体单位, 由各级使用班组和个人负责日常保管和使用, 并同岗位责任制相结合, 以便做到层层负责, 落实到位, 强化固定资产的安全保管, 保证有效利用。

(三) 坚持固定资产定期盘点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 盘点工作是确保资产数量与质量的重要环节, 应由固定资产的使用单位定期对实物进行盘点、清查, 确保账实相符, 避免资产流失。必须明确, 固定资产盘点不应停留在简单的账实核对上, 而是要认真进行固定资产的逐项核查。通过盘点确认固定资产实物状况, 还可据此准确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盘盈和盘亏的固定资产, 要落实责任人和原因, 按规定报批后, 由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 管理人员相应地调整固定资产的卡片记录。

(四)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1) 完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入账、验收、分配、使用、处置等制度, 处理好清产核资, 记录清晰, 做到账账相符, 账实相符。 (2) 提高资产运营效率, 盘活闲置资产, 通过租赁、承包、转让等各种形式, 促进闲置固定资产保值、增效, 以不断提高固定资产总体质量。 (3) 对固定资产管理设置不同考评指标, 针对固定资产卡片的一致性、资产增减变化记录的及时性、资产盘点的周期性等, 对相关指标进行考评, 从而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五) 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现代工商企业管理实务 篇5

作者:杜慧锋http://huifengsiyao.blog.163.com/

在实践管理中好多企业的管理者对工商管理中一些专用管理术语含糊不清,这样既影响管理体系的运行,又使各部门的职能(岗位职责)界定不清,管理效率低下,最终影响了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根据相关资料和多年的经验总结了一些实践中常见的管理术语供读者学习。

管理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管制”和“处理”,管制是依据法律或规章、制度、规程,要求人的行为和事物的运行不得超越规定;而处理则是对不符合“管制”中要求的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职能人、事或机构本身具有的功能或应起的作用。

管理职能分为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领导(指挥和协调)、控制等五个基本职能。

行政管理行政的含义是执行或行使管理权利。宏观上指国家机关依法进行管理,微观上指企业行政部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规程的要求对企业内人或机构进行的管理。

人事管理人事指对企事单位工作人员的招聘、斟选、录用、培训、考核等工作,其中事是指对人所做的工作量和质的考查。人事管理顾名思义是对人事进行管理的工作。

行政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区别行政管理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规程的要求对企业内人或机构进行的管理;而人事管理是对企业内工作人员进行招聘、斟选、录用、培训、考核等,并依据职务说明书(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对人所做的工作量和质的情况进行考查其的符合性的管理工作。

MBA工商管理硕士。

MPA公共管理硕士。

CEO(Chief Executive Offcer)首席执行官。

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JIT(Just In Time)准时生产方式。基本思想:“只在需要的时候,生产需要的数量”。

CIMS(Computer Inter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网络计划技术是利用网络图对一复杂的器件或一项大型工程、大型活活动进行全面计划的技术。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9001:2000《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2000年12月15日ISO/TC176发布的第二次修订版本。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OHSM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企业宗旨是指企业应该遵从的意愿或成立时确定的目的。企业方针是指企业发展的方向和任务。

企业目标是企业(阶段性)所要达到的的标准。

企业理念是指企业的经营哲学和行为规范,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哲学、经营宗旨、企业精神、企业道德等要素组成。

经营哲学是企业在经营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企业表明对自己承担的使命和所起的作用的总体看法。方法论是指企业经营者和企业员工对与企业实践中发生的各种关系和事件所持有的态度和采取的处理方法。

管理体系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机构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管理体系是指在管理中若干部门或事物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有时也称管理团队。

注册资本公司在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

法人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利和负担义务的组织,分社团法人和企业法人。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全部的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公司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注册资本)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法人代表即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利和负担义务的组织,所选派的代表者;分社团法人代表和企业法人代表。

股东会现代组织的权利机构,负责组织的重大决策和董事会成员的任免。

董事会现代组织的执行机构,执行股东会的决议,为股东会负责,并有权任免经理。

监事会现代组织的监督机构。监督董事会及其经理对有关制度的执行情况,并为股东会负责。

经理全面负责组织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并为董事会负责。

体制关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的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工作部署的制度。

机制指有机体各部分(组织机构)的构造、功能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

市场营销指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并同别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过程。

市场营销渠道指配合起来生产、分销和消费某一生产者的商品和劳务的所有企业和个人。

分销渠道是指某种商品和劳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过程中,取得这种商品和劳务的所有权或帮助所有权转移的所有企业和个人。物流指通过有效地安排商品的仓储、管理、转移,使商品在所需的时间到达需要的地点的经营活动。

条形码是一项自动识别技术,是商品国际化的标志,分原印码和店内码。我国商品使用的前缀码为690、691。

销售即商品的出售。

经销经过第三方出售商品。

代理某人或组织委托对方代表自己销售或处理相关事务的委托关系。根据授权的大小分为总代理和地区代理。

PDCA循环质量改进的方法,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总结(Action)。

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

会计循环会计上将按照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主要环节的会计基本程序及相应方法成为会计循环。

数学等式1+1=2;1-1=0,即数学运算只有唯一答案。

管理等式1+1=1,甲企业与乙企业相加等于丙企业,即两企业合并后成立一家新企业(原企业解散),为企业合并策略;1-1=2,甲企业减乙企业等于丙企业和丁企业,即一家企业分散后成立两家独立的新企业法人,为企业分立策略。管理中的方法不唯一,答案也不唯一,但目标是唯一的——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对社会的贡献最大化、对社会的责任最大化。

管理幅度是指管理者所管辖下属人员或部门的数量。

探讨虚拟企业的会计实务处理 篇6

关键词:虚拟企业;会计实务;会计假设

虚拟企业是随着社会化分工程度的日益提高和现代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而产生的。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迫使人们对企业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1989年美国国家工程院和国家科学院联合发起对当前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的研讨会, 并在美国国防部的资助下成立了以美国的13 家大型制造企业为核心的领导组, 带领百多家企业对如何建立“灵活型制造企业”进行了研究, 要求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具有既灵活又密切大联合管理机制,以适应目前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问题。由此开创了虚拟企业与虚拟经营的新模式。

一、虚拟企业的特点

(一)企业组织界限模糊

以科斯为代表的交易费用学派认为,企业是作为价格机制替代物出现的。企业在“内化”市场交易同时产生了额外的管理费用,当市场交易费用节省的数量与管理费用的增加相等时,企业的边界就定格于此。所以,传统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界限是清晰且泾渭分明的。虚拟企业这一概念跨越了企业边界理论,使单个企业能够将属于其他企业的大量外部资源纳入自我发展的轨道,企业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因此,虚拟企业并不是法律意义上完整的经济实体,它没有固定的组织机构和众多的组织层次,企业界限明显趋于淡化和模糊。

(二)组织结构的扁平化

组织构建中一种可靠的结构原是具有最少的层次,即拥有一个尽可能“平面”的组织。传统企业大多都采用工业经济时代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式的纵向管理模式,这使得企业的管理链条过长,缺乏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柔性与敏捷性,导致企业面对市场的反应“如恐龙般迟钝”。虚拟企业则有所不同,虚拟企业通过社会化协作和契约关系,使得企业的管理组织扁平化、信息化,削减了中间层次,使决策层贴近执行层。企业的所有部门及人员更直接地面对市场,减少了决策与行动之间的延迟,加快对市场和竞争动态的变化的反应,从而使组织能力变得柔性化,反应更加灵敏。

(三)动态性

虚拟企业一方面打破传统实体企业组织机构的层次和界限,各成员企业出于自身利益或某种战略考虑,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组成松散型的网络合作关系,成员间是一种富有弹性的伙伴关系而没有隶属关系。虚拟企业不同于以资产为纽带所构建的现代企业或企业集团,常常以项目、产品或者市场机遇为基础组建,一个企业也可以同时参与几个虚拟企业。虚拟企业组织形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虚拟企业是一个“市场机会驱动型” 组织,它的组成到解散完全取决于市场机会的存在与消失。当市场机会出现时,虚拟企业开始组建、形成并运作;当市场机会消失时,虚拟企业便告解体。

二、虚拟企业对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

虚拟企业强调在合作中形成竞争优势,它的建立要以企业的信息化、结构扁平化和市场法制化为前提。这种要求对于我国目前实施企业虚拟化的条件还有欠缺,但是,这种依靠信息技术加强合作,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和组合现有资源,提高竞争力的经营思想,对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首先,企业必须要重视利用外部优势 ,一个企业不可能拥有经营所需用的全部资源,这是我们必须明白的一个事实。近几年来的企业改革和重组中,不少企业仍然没有跳出“大而全”的圈子,试图把企业搞大搞全,做到“万事不求人”,这种做法显然还宥于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不利于建立一种健康的市场经营济体制。当前企业应该一方面利用自身的有限资源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应利用信息网络寻找外部优势,借助虚拟企业形式,使其为我所用,形成合作竞争优势。

其次,企业应该树立合作竞争观念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也日益全球化,市场竞争无企业界限和无国家界限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每个企业的实力都是有限的,无法担保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靠合作来弥补自己某一方面的不足,从而增强自己的实力。因此树立合作竞争的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再次,企业应当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实现企业之间优势资源的共享和协同运作,没有强有力的信息支持是不可能的。企业信息化也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没有信息,就没有应变能力,就没有市场,企业也就没有生命力。 事实上,每个企业的经营资源都是有限的,按合作竞争的观点,每个企业应该集中使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建立起自己的核心优势,即编织一个“最安全的篮子”。但许多事实表明,我国的很多企业不是多元化经营做得不够,而是缺少自己的专长。如何构造并经营好自己的专长,是当前我国企业应该考虑的战略重点。

虚拟企业是为了适应市场挑战和实现企业长远利益最大、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聚合在一起的紧密合作的企业群。虚拟企业无疑将成为21世纪最有竞争力的企业运行模式,现在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了初步发展,中国的许多企业也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融入虚拟企业中,中国的许多企业已经成为外国企业的“合作者”和“盟友”,但能够成为“核”的寥寥无几。培育中国虚拟企业的“核”已经是当务之急。过分追求企业的兼并,扩大企业规模既不适合中国国情,也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企业应把注意力集中在提高企业的柔性、敏捷性等适应当代市场要求的企业核心能力上。

参考文献:

[1]葛家澍.2004:《建立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总体设想》,《会计研究》,第1期:P23.

[2]韩晶.2004:《虚拟企业的运作模式及其对我国企业组织创新的启示》,山东经济出版社.

作者简介:段洋(1991—),男,汉族,江西宜春市人,研究生,硕士,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研究方向:公司理财。

出口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实务探究 篇7

精细化管理就是按科学化要求, 精确精细实施管理, 不断提高管理的实效, 它要求工作要日清月结, 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及时处理等。笔者结合外贸出口企业财务核算和管理工作多年的实践, 对外贸出口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作如下四个方面的探究, 以期对当前外贸出口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预期利润目标的实现有所裨益。

一、目标预算管理

目标预算管理作为每年目标制定的必须程序, 已越来越多地被企业领导人所熟悉, 也越来越发挥其指导和控制全年工作的作用。科学而又合理的预算不但能够帮助企业确定正确的目标, 同时能帮助企业在业务行进过程中不断有杠杆可以对照, 如果上下发生偏差, 会不断进行调整, 而不至于偏差太远, 从而达到实现预想的目的。为进一步完善目标预算管理, 结合当今外贸出口业务的特点:汇率由固定改变为不确定, 退税率也经常发生变化, 原来单一因素影响利润的情形改变为多维因素的影响, 我们引入了“成本保利点”和“报价直除系数”的概念, 对成本的分析和把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下面就出口企业举例分析:

假设:年初制定2亿美元的出口目标, 0.7亿元人民币的利润目标, (盈利水平为0.7/2=0.35元/美元) , 人民币汇率的平均值为6.56, 按企业历年常规经营数据给出每美元费用水平为0.55元, 该出口企业的商品退税率为13%, 那么, 可以得出:

步骤一:

6.56 (收入) -0.55 (费用) -0.35 (利润) =5.66

5.66即为该出口商品的成本 (保利点)

步骤二:

还原成工厂的合同价则为

5.66×1.17/[ (17%-13%) +1]=6.37

6.37即行业中所说的直除价 (报价直除系数) , 也就是说, 在退税率13%、汇率6.56条件下, 每接单1美元, 支付给工厂的价税合一价≤6.37元, 方能达到出口2亿美元, 盈利7 000万元的目标。

步骤三:

5.66 (成本) +0.55 (费用) =6.21

6.56 (汇率) -0.35 (目标利润) =6.21 (验算)

6.21即行业中所说的换汇成本, 也就是说, 在退税率13%、汇率6.56条件下, 每接单1美元, 换汇成本≤6.21元, 方能达到出口2亿万美元, 盈利7 000万人民币的目标。

因此, 业务在接单操作过程中, 以直除价6.37或换汇成本保利点6.21为杠杆, 做到心中有数, 上下略有浮动, 可不影响最终目标利润的实现。6.37自始至终可指导执行人承接订单的过程。

当然, 不同的目标利润, 不同的费用水平, 得出不同的成本保利点, 得出不同的报价直除系数, 这一方法投入实践后, 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二、确保收益为前提, 择机锁汇

谈到外贸出口业务, 自然离不开汇率, 从2005年7月21日, 人民币开始实行浮动汇率以来已累计升值超过25%。面对人民币升值的扑朔迷离, 出口企业怎样确保预期的收益呢?

上文谈到假设1美元的人民币汇率是6.56, 就目前的汇率趋势情形下, 怎样保持我们的汇率为6.56, 财务部通常的做法是:在汇率高于6.56时, 做押汇, OA贴现, 福费廷等, 早收汇, 早实现收益, 但有的方法有成本, 有的方法受条件限制。按照企业每月出口计划将一定比例的份额择机锁定远期汇率, 不失为补充的办法。这里的择机是指远期汇率符合业务的汇率目标价位区间。

远期锁汇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 远期锁汇的目的是控制风险, 保证预期收益;第二, 远期锁汇的特点是消除汇率的不确定性, 帮助业务从容报价, 不患得患失;第三, 外汇收入确定的前提下, 业务员可专注降本增效。

当然, 做远期锁汇也要有一定的科学方法:第一, 要先做好调查, 了解业务心中能接受的汇率目标价位区间, 业务的目标价位区间便是我们锁汇的指南;第二, 密切关注汇率, 天天跟踪汇率变化, 捕捉业务目标价位区间的机会;第三, 要价比三家, 力争有竞争力的价格;第四, 尽量全年平均做, 以获得汇率波动有高有低的平均值。

如果汇率不升值, 变成6.61, 锁汇也并没有造成损失, 表面上看结果亏了0.05元, 其实是少赚了0.05元, 预期利润也已确保, 这很自然, 就像钱永远挣不完一样, 人们永远都不能穷尽一种方法的极限。如果汇率升值了, 变成6.51, 那就多赚了0.05元。

三、吃透政策, 紧跟形势, 降本增效

外贸出口企业很多时候要顺势而为, 要顺应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为, 特别是要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 吃透政策、合理运用政策往往能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 在这一方面财务部门可以发挥其独到的优势, 有所作为。

2009年下半年起, 国家再调退税政策。以纺织服装行业为例, 面料是成本的大头, 面料退税率由原来的15%提高到和成品一样为16%, 如果面料要退税, 原来一定要将面料开至加工厂, 再由加工厂开成衣发票给外贸企业, 外贸企业方可退16%的税。但面料开至加工厂, 由加工厂再开出, 增加了开票加工厂的销售收入, 这部分销售收入产生的地方税费则由外贸出口企业来承担。税改后, 面料工厂可直接将面料增值税发票开至外贸出口企业, 再辅以“委托加工协议”即可办理16%退税, 那么企业就免去了加工厂含开面料收入的地方税费 (有的地方高达2%~5%) , 一年下来, 节省成本将是可观的。

2009年年初国家借贷政策放宽, 曾经出现过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率与借款利率倒挂现象, 有的企业财务部门抓住时机大力推广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付款方式, 利他利己。加工厂拿到银行承兑汇票后, 立即贴现, 利息低, 现金回流快。企业则通过办理银行承兑汇票, 减少了资金占用。财务管理不但要有敏感性, 还要与时俱进。近来, 国内信用证业务作为支付方式和融资方式也已被大企业使用, 既可以向工厂按时付款, 也免去了保证金, 也简化了企业的付款手续, 融资费用也低于银行贷款利率。

今年初, 国家出台新政, 只要是增值税票都可以抵扣进项税 (除汽车油艇外) , 这是一个利好。实际中, 如车辆加油时也是可以有增值税票的, 是可以抵扣的。可预先将款打入卡中, 等消费完后, 向加油站索要增值税发票。100万元可节省14.53万元。

四、日清月结, 清产核资, 高效管理

财务要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 无疑要把财务单元期间内的每一笔发生业务准确无误及时记录, 日清月结, 也就是要做到“今日账, 今日毕”, 每月无银行未达账。原来手工记账时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在资讯发达的信息化的今天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但要确保高效执行, 企业财务管理还得把每月“无未达账”作为考核财务工作者财务工作效率的考核指标之一, 要刚性要求, 刚性执行。这样, 自觉不自觉地每月就形成了无未达的习惯。当然, 一开始实现起来较难, 可循序渐进, 一开始可以规定允许有当月未达2~5笔, 慢慢演变提高。人的潜能无限, 不怕做不到, 就怕你想不到。有的企业好几年的未达账未能解决, 这样的财务自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要赶紧大胆改革创新, 快速行动。任何困难, 及时处理, 及时解决, 越早越好, 否则困难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清产核资作为每年一项常规工作, 是财务部保证公司资产优良的不可缺少的财务工作之一。清产核资, 顾名思义, 清理和查核资产, 保证资产的优质和及时流转性。每年定期花2~3个月把企业滞销一年的库存和长期未结的往来清理出来, 给业务部门限定处理时间, 不处理者视同自愿放弃权利并承担成本损失。业务在接单创利第一线, 后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理, 就需要财务部门定期清理, 提示风险, 提供解决建议, 财务应协同业务一起共同努力, 各个击破, 不留任何潜亏到下一年, 以利下一年轻装上阵, 打下良好基础。

日清月结和清产核资, 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虽然两者可视作两项日常的基础财务管理工作, 但能真正做到, 得到认真贯彻执行, 对企业的日常业务经营和真实财务状况的反映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利于经营单位的风险防范, 便于管理层及时决策。

以上是笔者在外贸出口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这些方法在笔者所服务的企业中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实践的检验,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俗话说, 财务管理, 管和理缺一不可, 管是理的基础, 理是管的升华。管理就是生产力, 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表现形式,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如何使得优秀的财务管理理念在执行中不走样, 管理到位, 发挥作用, 取决于企业财务团队的管理素质, 取决于企业对财务团队工作的支持, 也取决于财务团队和业务团队的协作程度。

经济形势变动之时, 既是挑战之时, 同时也是机会诞生之时, 2007年汇改以来, 有很多外贸出口企业损失惨重, 一蹶不振, 也有很多外贸出口企业从远期锁汇中获利, 从而愈战愈勇。即使在当前出口形势严峻的环境下, 同样会有一些外贸出口企业在逆风中飞扬, 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无疑为企业的腾飞插上飞翔的翅膀。

参考文献

[1][美]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年5月版.

[2]杨国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http://www.docin.com/p-25441200.html.

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实务操作 篇8

一、合同和结算报告的管理

现代企业的经济往来, 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合同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能否实施有效管理, 把好合同关, 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开发周期长, 从开工建设到竣工验收决算, 短则三年、五年长则十年、八年, 合同关系自始至终是一种法律关系, 是约定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文件, 合同管理也应当是自始至终的全过程的、全方位的管理。

房地产公司的财务部门虽然是合同管理的辅助部门, 但却是合同履行过程中各项财务数据提供的直接部门, 合同的数量大、查找频率高, 所以合同管理的实用性、可行性显得尤为重要。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可能使用像恒润基合同管理系统等合同管理软件, 但对于一般中小开发企业来说使用EXCEL表格就能满足要求, 只是在合同内容的设计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按照合同内容进行分类编号, 如工程合同的前期拆迁合同、建筑安装合同、基础设施建设合同、以及销售代理合同等等要逐级分类、编号, 同类合同要归集在一起, 以便于日常使用以及成本费用的归集和核算管理。二是合同中的合作单位名称、合同名称、合同主要内容、合同的签订时间记录准确、完整。三是合同的总金额或按照结算报告据实结算要标注明确。四是工程方面的合同需对质保金比例及质保期进行明确。房地产公司的合同结算是合同履行的主要环节和内容, 把好合同的结算关至关重要, 这既是对合同签订的审查, 也是对合同履行的监督。财务部门要将结算报告与合同对应进行管理, 在原合同内容的基础上, 增加结算报告编号、结算报告时间、结算金额、以及工程结算的质保金金额及质保期等内容, 形成一个完整的合同执行情况表。对于涉及合同内容较多的, 也可以将合同结算情况表与原合同情况表分别建立EXCEL工作表, 但必须要保持编号的一致性, 方便核查使用。

合同和结算报告的管理问题不涉及房地产会计的专业账务处理问题, 却是财务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

二、销售发票收据的管理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发周期长, 销售收入少则几千万、几亿, 多则几十亿、上百亿, 而一套开发产品的收款次数少则两次、三次, 多则四次、五次, 甚至还有一套产品购买后又退回多次销售的现象, 那么其收款及退款的次数就更多了。销售收入数量之大、收款次数之多就决定了销售发票收据使用数量之大, 而发票收据的使用、查找及分类汇总管理的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了。

税务机关的发票管理系统开始施行后, 可以直接借助于发票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取得基础数据, 但是对于未使用税务系统的情况下, 自行建立一个发票收据的数据库就显得非常必要。随着现代办公软件的普及应用, 建立一个EXCEL工作表, 从收取第一笔销售款开始到收取最后一笔销售款结束, 涵盖整个项目的全部收款过程。

工作表的建立内容要齐全, 包括发票收据的本数编号、发票收据编号、开具时间、开发产品类别、开发产品编号、购买人名称、收款金额、收款方式以及具体的收款时间、收款开户行等涉及发票收据的所有内容全部列示, 这样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就建好了。数据库具有数据、资料信息的查找功能, 财务数据的内部核对功能、财务数据的编辑汇总功能、销售数据的复核功能等。

当然, 数据库的建立需要根据各自企业不同的特点及项目的大小建立, 不能千篇一律, 对于大的项目可能需要依据产品类别建立多个数据库, 但基本的建立方法和功能是相同的。

三、财务辅助台账的管理

现代房地产开发企业尽管使用了功能强大的财务软件, 但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周期长的突出特点, 跨年度数据的分类整理汇总问题是财务软件无法解决的, 所以财务辅助台账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 直接决定着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水平。针对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业务特点, 有两大类科目需要建立辅助台账, 一类是往来类和成本类科目, 另一类是损益类科目, 下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 往来类和成本类科目的台账主要是预付账款或应付账款科目、产品开发成本科目。

预付账款或应付账款科目虽然通过财务软件设置往来科目可以清晰反映往来情况, 但是其只能反映账面上的企业付款金额和合作单位开具发票金额的预付账款的借贷余额情况, 并且财务软件的缺陷即进行年度结转后不能再反映前一年度已发生明细, 另外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 与合作单位的往来账务可能涉及项目开发的全过程甚至是项目竣工决算后的质保期间, 鉴于上述情况往来科目台账的建立非常必要。往来科目台账的建立, 首先要结合上文所述的合同和结算报告的管理的内容, 针对每一个合作单位, 甚至是以合作单位的每一份合同为基础, 建立EXCEL工作表, 具体内容包括单位名称、合同编号、凭证日期、凭证号、付款金额、开票金额、账面余额、合同或结算报告金额、应开票金额、应扣质保金额、应付款金额, 具体操作一方面依据账面发生情况逐笔进行登记, 另一方面及时将结算报告情况登记入账, 完善台账内容, 使台账能直观、全面反映企业与合作单位的所有情况。成本类科目和其他往来科目可以根据企业情况, 按类别或月度、年度进行登记, 以满足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

(二) 损益类科目的台账主要有销售收入 (包括取得预售资格的预收账款) 、销售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等。

损益类科目在月度年度结转后余额将为零, 年度内可以反映累计情况, 而房地产开发周期长并且需要按照项目进行清算的特殊性, 客观要求建立台账进行管理。销售收入 (包括取得预售资格的预收账款) 台账的建立要在销售发票 (收据) 数据的基础上, 根据账务处理的特点增加凭证编制时间、凭证号, 保留开发产品类别、开发产品编号、购买人名称、收款金额、收款方式等内容, 形成对应于销售收入 (预售账款) 明细账的每一凭证的明细台账, 台账需要按照产品类别分别建立, 以便于按照各种核对查找需求分类汇总收入金额, 最大限度实现对收入情况的各种管理需要。除此之外, 其他损益类科目可根据企业自身管理需要按月度或其他分类方式建立台账, 实现对开发项目的合理、有效管理, 以及满足对所得税及土地增值税汇算清缴的最终清算需要。

摘要:针对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以及财务账务系统的局限性, 本文主要从合同和结算报告的管理、销售发票收据的管理、财务辅助台账的管理三个方面对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实务操作进行论述, 包括各方面管理的必要性及其实际操作方法和技巧。

浅谈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实务操作 篇9

一、合同和结算报告的管理

现代企业的经济往来, 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 合同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能否实施有效管理, 把好合同关, 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按照合同内容进行分类编号, 如工程合同的前期拆

迁合同、建筑安装合同、基础设施建设合同、以及销售代理合同等等要逐级分类、编号, 同类合同要归集在一起, 以便于日常使用以及成本费用的归集和核算管理。

(二) 合同中的合作单位名称、合同名称、合同主要內容、合同的签订时间记录准确、完整。

(三) 合同的总金额或按照结算报告据实结算要标注明确。

(四) 工程方面的合同需对质保金比例及质保期进行明确。

房地产公司的合同结算是合同履行的主要环节和内容, 把好合同的结算关至关重要, 这既是对合同签订的审查, 也是对合同履行的监督。财务部门要将结算报告与合同对应进行管理, 在原合同内容的基础上, 增加结算报告编号、结算报告时间、结算金额、以及工程结算的质保金金额及质保期等内容, 形成一个完整的合同执行情况表。对于涉及合同内容较多的, 也可以将合同结算情况表与原合同情况表分别建立EXCEL工作表, 但必须要保持编号的一致性, 方便核查使用。

二、销售发票收据的管理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发周期长, 销售收入少则几千万、几亿, 多则几十亿、上百亿, 而一套开发产品的收款次数少则两次、三次, 多则四次、五次, 甚至还有一套产品购买后又退回多次销售的现象, 那么其收款及退款的次数就更多了。销售收入数量之大、收款次数之多就决定了销售发票收据使用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而发票收据的使用、查找及分类汇总管理的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了。

(一) 建立发票收据数据库。税务机关的发票管理系统开始

施行后, 可以直接借助于发票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取得基础数据, 但是对于未使用税务系统的情况下, 自行建立一个发票收据的数据库就显得非常必要。随着现代办公软件的普及应用, 建立一个EXCEL工作表, 从收取第一笔销售款开始到收取最后一笔销售款结束, 涵盖整个项目的全部收款过程。

(二) 工作表的建立内容要齐全, 包括发票收据的本数编

号、发票收据编号、开具时间、开发产品类别、开发产品编号、购买人名称、收款金额、收款方式以及具体的收款时间、收款开户行等涉及发票收据的所有内容全部列示, 这样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就建好了。数据库具有数据、资料信息的查找功能, 财务数据的内部核对功能、财务数据的编辑汇总功能、销售数据的复核功能等。

三、财务辅助台账的管理

现代房地产开发企业尽管使用了功能强大的财务软件, 但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周期长的突出特点, 跨年度数据的分类整理汇总问题是财务软件无法解决的, 所以财务辅助台账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 直接决定着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水平。针对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业务特点, 有两大类科目需要建立辅助台账, 一类是往来类和成本类科目, 另一类是损益类科目, 下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 往来类和成本类科目的台账主要是预付账款或应付

账款科目、产品开发成本科目。预付账款或应付账款科目虽然通过财务软件设置往来科目可以清晰反映往来情况, 但是其只能反映账面上的企业付款金额和合作单位开具发票金额的预付账款的借贷余额情况, 并且财务软件的缺陷即进行年度结转后不能再反映前一年度已发生明细, 另外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 与合作单位的往来账务可能涉及项目开发的全过程甚至是项目竣工决算后的质保期间, 鉴于上述情况往来科目台账的建立非常必要。

(二) 损益类科目的台账主要有销售收入 (包括取得预售

资格的预收账款) 、销售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等。损益类科目在月度年度结转后余额将为零, 年度内可以反映累计情况, 而房地产开发周期长并且需要按照项目进行清算的特殊性, 客观要求建立台账进行管理。

销售收入 (包括取得预售资格的预收账款) 台账的建立要在销售发票 (收据) 数据的基础上, 根据账务处理的特点增加凭证编制时间、凭证号, 保留开发产品类别、开发产品编号、购买人名称、收款金额、收款方式等内容, 形成对应于销售收入 (预售账款) 明细账的每一凭证的明细台账, 台账需要按照产品类别分别建立, 以便于按照各种核对查找需求分类汇总收入金额, 最大限度实现对收入情况的各种管理需要。除此之外, 其他损益类科目可根据企业自身管理需要按月度或其他分类方式建立台账, 实现对开发项目的合理、有效管理, 以及满足对所得税及土地增值税汇算清缴的最终清算需要。

(三) 建立房地产企业的风险预警体系。

一个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l) 监测功能: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跟踪、记录和计量, 考核实际情况与目标、预算、定额、标准之间的差异, 分析偏差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查找出财务危机的踪迹。 (2) 预警功能: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 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 财务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 提醒经营者及早做出准备或采取对策, 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 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3) 诊断功能: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企业诊断技木对企业营运状况之优劣做出判断, 可以及时、准确地找出企业运行中的弊端及病根之所在。 (4) 矫正功能:据监测、诊断的结果, 对症下药, 使陷入危机的企业回复到正常运转轨道上来。

以上从合同和结算报告的管理、销售发票收据的管理、财务辅助台账的管理、风险预警体系四个方面对房地产公司的财务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论述, 涉及内容较少, 有待进一步完善提局。

企业物流管理实务 篇10

收购目的

大型软件企业收购小微软件公司, 主要有以下投资目的:

1、技术收购。大型软件企业对不具备的专业技术, 如:中间件技术、远程数据传输技术和复杂的BI技术等, 通过收购专业小型公司来实现。用友软件收购时空超越、尚南等案例具有代表性。

2、跨行拓展。企业管理软件涉及多领域、多行业应用, 收购一家特定领域的管理软件小微公司, 通过收购其无形资产、收编团队, 结合公司的品牌、渠道和资本优势, 拓展市场空间。

3、项目避险。大型软件公司针对复杂大型项目进行定制开发, 也会放大项目实施的失败风险。收购一家前导性的小微软件公司, 借此形成重大项目交付所需要的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 是这类收购的直接目的。

4、笼络人气。这类收购相对较少见, 且注重的是短期目标。一般为关联收购, 或者是上市软件公司为了持续的“市场声音”, 而刻意做出的有节奏收购。

收购方式

大型管理软件企业收购小微型软件公司, 一般采用完全并入的吞并式。常见方式有现金收购、期权收购、混合方式收购。因资产交易的规模有限, 定向发行股票的收购方式并不常见。

1、现金收购。这种方式最为常见。一般附加条件或选择期权, 如被收购的管理团队和股东必须在约定期限内完成一定任务指标, 才能达成分阶段付款。收购后的整合风险, 主要由收购方承担。

3、期权收购。作为收购的支付方式, 收购方授予被收购方一定数量的股票期权。被收购方获得期权增值激励, 并部分承担收购后的整合风险。

3、混合方式收购。即一部分采用现金收购, 另一部分则使用期权收购。混合收购使双方的风险分担更加平衡, 即有利于激励, 也有利于保证资本收益, 因而经常被采用。

估值方法

小微型软件公司一般轻固定资产, 软件等无形资产靠团队能力维系, 市场缺少可参照估值的标的公司, 现金流非常不稳定, 资产估值难度非常大。直接采用绝对、相对估值方法都不太适用, 需要将理论估值方法进行调整, 以准确估计收购价值。

1、现金流折现法 (DCF) 估值。小微型软件公司股利分红不稳定, 不具备采用股利折现方法DDM的条件。作为被收购标的小微软件公司, 一般具备一定的经营存续期间, 可假设其历史经营现金流平均增长率g, 作为未来平稳增长率。小微软件公司基本以股权资本为主, 可采用“面向股东的自由现金流”FCFE (Free Cash flow to Equity) 作为现金流变量。假设投资股东的预期回报率为r, 下一年公司经营现金流预计为FCFE1。则公司价值V的计算公式为:

在确定公式中几个参数数值时, 可参考公司近年经营的平均值和行业内可参照公司的平均值进行平滑。特别注意r、g两个参数的选择, 对最终价值V的影响较大。

2、净现值 (NPV) 估值。针对为重大项目的交付目的而进行的收购, 可采用净现值NPV法估值。使用所收购公司的软件产品, 来实施交付重大项目, 可将大部分或一定比例的收购付款, 作为项目投资的一部分, 计算NPV和内部回报率IRR, 以验证收购价格是否合理。为了简化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合理假设全部项目收款作为此类收购的投资。第一步:按照项目合同的分期付款方式, 获取未来各付款期项目付款CFn;第二步:按照项目预期回报率, 折现各期付款现金流CFn为现值PV;第三步:假设报出的收购价格为P, NPV=PV-P, 如果NPV>0, 则收购价格处于合理范围。

如果需要提前计算所出资的价格P的参考值, 公司有要求的项目回报率IRR, 可以直接推断价格P=PV, 此时, NPV=0, 且CFn折现为PV时, 采用的折现率即IRR。

3、市销率估值。相对估值法中用市销率估值小微软件公司较为合理。首先参照收购前的市销率, 以此为主来确定价格。根据收购前小微软件公司近年的平均销售额S, 参考行业合理的市销率, 经调整后, 作为计算价格的市销率参数M, 则目标公司的价格估算P=S*M;

另外, 考虑和预测收购后该业务板块的市场销售额平均净增加值S’, 计算价格P’=S’*M。利用P’作为价格P是否合理的校验, 以及收购报价时讨价还价的参考, 或者作为报价上限的一个标志。

4、回收期法。估计被收购企业能为收购企业带来的利润 (一般为经济利润或经营现金流) 增量, 在多少年内能够抵消所支付的价格, 以确定收购价格是否过高。回收期法因需要预算未来的利润增长, 不确定性较大, 一般作为辅助方法。

收购后的整合

1、整合方式。针对小微软件公司的“吞并式”收购后整合, 主要有两种组织整合方式:第一, 以独立业务板块、事业部的方式, 整合加入公司的主营业务体系, 补上缺口;第二, 将收购后的标的公司, 吸收合并到主体公司已有业务板块, 加长优势。

2、效绩考核及文化融合。绩效考核体系是文化融合的制度推手, 是“量化的”企业文化载体, 对整合工作至关重要。

第一, 对于新加入的独立业务板块, 绩效考核设计要兼容公司顶层设计和新加入团队的诉求, 发挥协同效益。第二, 对于并入现有业务板块的收购, 尤其对以项目交付为目的的收购, 可修改使用现存绩效体系, 兼顾新老团队成员的要求, 减少文化冲突。第三, 对新加入团队, 要以组织培训为先导, 吸收适当成员进入管理岗位, 建立包容能力的企业文化。

合理并购、准确估值、平稳操作、共赢发展, 是管理软件行业走向强大的必然要求。不仅在软件业, 在其他高新领域都是值得研究、亟待深化的普遍问题。

摘要:管理软件行业技术更新周期短、市场变化快。大企业并购拥有创新专业技术的小微公司, 是缩短技术更新时间、增强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对小微软件公司并购整合, 需要从实务和理论两个方面加以探讨。

关键词:资产估值,软件企业收购,估值方法,业务整合

参考文献

[1] .CFA Institute, 《Equity》, Pearson出版, 2012年;

[2] .CFA Institute, 《Corporate Finance》, Pearson出版, 2012年;

[3] .上海证券交易所, 《用友软件2011年报》及系列临时公报, 2011年;

[4] .上海证券交易所, 《东软集团2011年报》及系列临时公报, 2011年;

企业物流管理实务 篇11

随着金融风暴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深入,四处充斥着企业裁员的消息,从世界五百强到身边的个体工商户,从国企到外资或三来一补企业频传裁员、降薪、放假消息;全球金融海啸来势凶猛,引发各企业的裁员、解雇、降薪大潮。但是,裁员、解雇的条件及程序非常严格,操作不慎则会给用人单位带来巨大用工风险,如何裁员,如何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可能承担的风险,是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企业面临社会责任和生存抉择

选择回馈社会的企业是受人尊敬的,如温州25家企业作出承诺并向全市百家民营企业发出倡议:坚守社会责任,不减薪、不裁员,不减少福利,难关面前与员工同舟共济。正如龙永图不久前所言,「现在能在逆境中撑下去的企业老板,为他们的员工保住了饭碗,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但,选择生存,在危机到来时保住生存的现金流,期待在将来能提供就业机会企业同样应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

一、裁员、降薪、放假相关法律规定Q&A

1、关于裁员

Q:用人单位什么时候可以裁员?

A:《劳动合同法》40、41条规定:△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与用人单位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要裁减人员的。

根据 《劳动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的规定,「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客观情况」是指发生不可抗力或出现致使劳动合同全部或者部分条款无法履行的其它情况。主要包括:企业迁移、资产转移、企业改制、部门撤并、经营方向或经营战略重大调整、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等。在此,需要强调的是,适用《劳动合同法》第40、41条的关键在于「客观情况的发生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如果没有达到「无法履行」的程度,则应继续履行而不能适用本条的规定。例如,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或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企业内部承包、企业分立或被兼并等情况虽然属于「客观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不必然导致劳动合同的履行发生变化。另外,当出现「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客观情况时,用人单位并不能直接解除劳动合同,而应当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劳动合同,双方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时,才可以依据规定解除双方的劳动合同。

Q:裁员应履行什么程序?需要支付待通知金吗?

A:应当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待通知金);当裁员超过20人或者超过职工总数的10%时候,还需要提前30天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Q:裁员还有什么特殊规定?哪些人不能裁?

A:规定了用人单位裁员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应当优先留用3类人:(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三)家庭无其它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且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裁减人员后,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对于经济性可以裁减的人员,法律虽然已做出明确规定,但是出于对特殊人群的保护,以下人员是不得裁减的:(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Q:裁员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吗?

A:经济性裁员需要给付经济补偿金,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前12个月平均工资),不满1年按1年计算,不满半年按半年计算。

Q: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达到减少员工人数的目的?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A:△员工因个人原因辞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用人单位与员工协商一致,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包括2008年前、后所有工作年限。

△劳动合同期满终止,需要支付该员工2008年1月1日之后工作年限的经济补偿金。

△员工严重违纪或失职造成重大损害等情况,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及《员工手册》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无需提前通知,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2、关于降薪

Q:企业有权自主调整劳动报酬(降薪)吗?

A:劳动报酬是劳动合同必备条款,企业无权单方予以变动,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一经约定,双方当事人必须严格依约履行。

Q:几种情形下企业可以降薪

A:第一,通过书面协议来减薪。《劳动合同法》第35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上述规定实际上否定了用人单位单方变更,或者实际变更劳动合同的形式,即使是当事人以口头或默示的自愿变更也属于违法。劳动合同法只允许自愿的书面变更。

第二,降低福利性、奖励性的报酬。实践中,很多企业的工资制度一般都分为保障性的报酬和福利性、奖励性的报酬。前者一般通过合同明确约定,如基本工资、标准工资等,而后者主要是依据经营状况、员工绩效、表现等来支付的绩效奖金、年终奖等。对于福利性、奖励性的报酬,如果没有在劳动合同明确约定,用人单位可以根据生产经营状况,通过修订规章制度、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予以调整。

Q:用人单位不合法随意降薪,会有什么不利法律后果?

A:第一,劳动者可以申请支付令。《劳动合同法》第30条第2款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第二,劳动者可以提起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不但要返还克扣的工资数额,还可能被裁决支付克扣工资数额25%的经济补偿。

第三,劳动者可以随时提出被迫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有「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情形,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与此同时,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标准是每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Q:用调休、补休减少加班费的支付是否合法?

A:对于周六周日上班可以用调休、补休的方式减少加班费的支出,但法定节假日不能以调休补休,且加班费的支付周期为当月。

3、关于放假

Q:暂时不裁员,但为节约成本是否可以让员工放假?

A:用人单位因订单或其它原因,部分或者整体停产、停业的,可以让该部分员工放假,但需完善停工放假通知,该通知需公告每位停工员工。

Q:停工期间需要支付工资吗?按什么标准支付?

A:非因员工本人过错,用人单位部分或者整体停产、停业的,停工员工停工期间的工资按下列标准支付:(1)江苏省规定:用人单位非因劳动者原因停工、停产、歇业,在劳动者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应当视同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支付其工资。深圳市规定:停工在一个月以内的,按员工本人标准工资的80%支付;(2)江苏省规定: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可以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按照双方新约定的标准支付工资;用人单位没有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当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八十支付劳动者生活费。深圳市规定:停工超过一个月的,按不低于最低工资的80%支付。

Q:员工请长假是否需要发放补贴?

A:员工因个人请事假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其事假期间的工资。

Q:企业发放停工期间工资可否要求员工按时报到、定时考勤?

A:目前法律并无明确规定,一般而言,如果用人单位在停工通知中明确要求按时报到、定时考勤的,员工应依规定办理报到、考勤。

Q:放假期间是否需要购买相应社会保险?

A:江苏省规定:发假期间用人单位须同时承担应当由劳动者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深圳市则无明确规定。一般而言,用人单位仍需按原社保缴费方式缴费。

二、裁员、降薪、放假实务分析

1、相关媒体报导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导,2008年12月12日,比xx企业员工接到一份内部通知:自通知下发之日起,全体员工开始实行每周双休制。由此,比xx企业每月可节省下上千万元成本。据称,这仅是比xx企业近期一系列变相减产、压缩成本措施中的最新一项。《每日经济新闻》说:比xx企业在实施降薪么?绩效奖金标准下降到了17%?,王xx:集团没有降薪,只是取消周六加班,实行周六周日双休制。关于业绩奖,这是随着各个企业的业绩和经营情况来定的。

△另据《竞报》报导,碧xx企业2008年32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目标只能完成一半。「我们公司从11月就开始不断劝说员工离职。」一位被碧xx企业劝退的销售向记者大吐苦水,「今年碧xx企业光销售人员就裁了40%以上。」记者了解到,碧xx企业裁员的方式有些蹊跷,不是直接解雇,而是大规模降薪,或者放长假。有内部人士透露,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节省赔偿款。记者了解到,碧xx集团其它部门包括设计、物管等也在不断地降薪减员,一些高级白领的降薪幅度接近50%。记者就这些问题向碧xx企业方面核实时,对方没有做出响应。

2、实务操作分析

△珍惜每位员工,与员工相扶相持,共克时艰实现双赢。

与员工充分沟通,在不违反最低工资标准的前提下,管理层、员工主动降低薪资,变更劳动合同及薪资,对于薪资调整的干部、员工,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必须向其发放岗位薪资调整通知书,并请员工签字确认后,由人力资源部存盘。

与员工充分沟通,进行岗位调整,收编管理岗位,调整岗位工资;对于岗位调整的干部、员工,人力资源部必须向其发放岗位薪资调整通知书,并请员工签字确认后,由人力资源部存盘。

△不刻意裁员、降薪、放假以平常心应对员工自然流失。

员工辞职,及时审批,及时办理工资结算;企业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员工另觅高枝。

劳动合同到期终止,不再续签劳动合同,企业需支付2008年1月之后的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应注意需在到期日送达终止劳动合同通知并3日内结算薪资。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按法律规定,需支付该员工自入职以一年一个月的经济补偿金。

在企业支付能力不足的情况时,要充分沟通,协商,征得员工同意。对愿意配合裁员的员工出台较法律规定打折的经济补偿方案,然后由员工签署自愿辞职的档,同时发放相应补偿;

△经济性裁员

需依法提前一个月通知或给付待通知金,并给付经济补偿金。

△停工放假

对于不愿接受补偿方案的员工给予多一样选择,可以在合法前提下降低当前用工成本,但须按法律规定支付停工期间生活费。

△其它

有少数企业用停止加班、增加工作负担、集中培训、不批准请假休假、严格规章制度处罚等损招劝退员工极易造成企业与员工的对立,会引发员工不满,影响其它员工工作情绪、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程序,易引起劳动争议发生,切不可滥用。

三、结语

如何在社会责任和生存两难的抉择中做到用人单位与员工的双赢,且赢得社会尊重,援引深圳市宝安区劳动局局长陈长贵在与台资企业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工会有关负责人进行了现场联机的谈话作为本文的结语,希望能对企业也有所启发:

「金融风暴中,企业确实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企业必须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不能因为遇到困难就抛开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不管工人。」「和谐劳资关系,是双方的事情。身为员工,面对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也要理解企业,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企业物流管理实务 篇12

一、企业人工成本处理的比较

(一)原制度下的做法。

长期以来,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终极目标。企业生产经营责任制的核心是利润指标完成情况,与此相对应,对职工的收入分配采取月度预发基本工资加上年终以利润实现情况为依据的兑付绩效工资。由于原制度对于企业生产成本没有完全成本的硬性规定,加之利润实现时已为期后,绩效工资一般于季度末预提,待当年年度财务决算审计结束后,于次年调整预提绩效工资差额,视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处理,与之相匹配的职工养老保险、教育费附加等按比例支出的项目也需要做相应调整,相关支出均在企业“管理费用”中反映。

(二)新会计准则的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对职工薪酬的计量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外,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分别不同情况处理:应由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成本;其他职工薪酬,计入当期损益。新会计准则在成本核算方面,进一步完善了成本补偿制度,对职工薪酬全部进行对象化,体现了产品全成本概念。

从企业管理和实务操作实践看,新会计准则关于人工全成本的要求,能够促使企业强化职工分配制度和经济运行管理。也就是要求企业管理者预前考虑人工成本,对于人工成本既要算得准确,也要分配合理,避免以利润决定职工利益分配,这样既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调动企业管理者深化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主动性,更有利于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为此,有必要建立新的企业经济责任制及与之匹配的职工薪酬分配体系。

二、实务操作衔接构想

(一)转型处理的条件和环境。

本文所探讨的看似是一个会计处理变化带来的职工薪酬分配问题,但其实是涉及个人利益和分配制度的问题,所以应审时度势,评估解决该问题的条件和环境是否有利。综观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总体国策,改变单一以利润确定分配的做法可谓正当其时。首先,创新社会要求企业必须从传统的产品生产向创新发展转型。其次,环保和节能要求促使企业必须制订环保和节能任务目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从企业精细化管理出发,要求企业强化预算管理,加强产品质量等诸多方面的工作,以增强企业立足市场的综合力。

(二)转型处理的模式和方法。

在新制度下建立新的企业经济责任制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总的来说,就是坚持“化整为零,关口前移”的原则,具体说就是将企业原制度下以单一利润指标考核兑现,转变为多指标考核、生产经营期内按期兑现。方法为:企业设科技(管理等)创新奖、节能环保奖、产量奖、节约奖和利润指标等多个奖项,并对各项业绩按月考核,将发放的奖金及其他配套职工薪酬按新制度规定计入相应的收益对象,力争在期末考核的利润余额达到最小额,使企业各项成本费用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反映。

三、构建企业配套管理手段的设想

在新制度要求下建立新的企业责任制,实现新的分配制度,至关重要的是要有配套的企业管理手段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建立完善的企业预算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企业预算管理制度并付诸实施是新企业经营责任制得以实施的基础。各项单项奖和利润总额是否能够在预算中得到准确的体现,取决于年初预算的精准度。预算过程管理需要对各项指标不断进行修正,并以调整后的额度为重要依据实时兑现各项奖金,使企业预算与责任制兑现捆绑式进行,既能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也能增强责任制兑现的准确度。

(二)强化经济责任制管理。

强化经济责任制管理是新企业经营责任制得以实施的核心。经济责任制在某种程度上是企业与职工一定期限内的合约性文件,短期利益往往更能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制订并执行好责任制至关重要。

(三)合理设定单项奖励指标。

上一篇:宏观经济与证券市场下一篇:继电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