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文化

2024-09-30

物流企业文化(共12篇)

物流企业文化 篇1

物流企业文化是指物流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是物流企业信奉并附诸于实践的理念, 经过时间的积淀而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等的总和。

物流企业管理是指根据商品流通的客观规律要求, 应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科学管理方法, 计划、组织、指挥、监督、调节物流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过程, 以求用最少的消耗, 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 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一、物流企业文化对物流企业管理的作用

作为亚“文化”的企业文化, 物流企业文化对物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文化意味着一个公司的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成为公司员工活动和行为的规范。

1. 物流企业文化体现物流企业的形象和精神。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现代物流企业, 从领导水平到员工素质, 从产品质量到管理设施, 从环境建设到产品开发, 无不渗透文化的因素, 无不体现着物流企业形象。物流企业的良好形象本身就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和资产, 从现代管理理论看, 物流企业精神反映物流企业群体的理想目标, 显示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宗旨, 代表物流企业的未来和前景, 使物流企业的每一成员都能够自觉自愿地为实现组织目的做出贡献, 从深层推动物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发展。

2. 企业文化是物流企业的一种内涵。

有别于周围环境的物流企业自成系统, 其内部各种机制的协调运行离不开企业文化。一方面, 企业文化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与价值取向, 培育和发展企业文化, 能够提高物流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增强物流企业员工的满足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 企业文化对物流企业的重大决策、公司的长远目标、策略以至规章制度的执行都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3. 企业文化成为物流企业成员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

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现代物流企业管理成功的关键。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 是从非计划、非理性的感情因素出发协调和控制人的行为, 既充分发挥个人的自主性和创新精神, 使个体行为自觉地与他人趋向一致, 构成团结协作的整体, 为实现物流企业目标而努力。

4. 物流企业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具有物流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物流企业要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结合企业实际, 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本物流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总之, 物流企业文化对物流企业管理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用共同的价值标准培养物流企业意识的一种手段, 可以统一成员的思想, 增强物流企业的内聚力, 加强职工的自我控制。它能激励职工奋发进取, 提高士气, 重视职业道德, 形成创业动力。它是一个物流企业改革创新和实现战略发展的思想基础, 有助于提高物流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它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 使组织产生极大的协同力。它有利于树立物流企业形象, 提高物流企业声誉, 扩大物流企业的影响。

二、物流企业文化对物流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物流企业文化作为物流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能力, 对物流企业的经营绩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物流企业经营绩效的好坏, 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强度和力度, 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的关系。优秀的物流企业文化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物流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

1.物流企业文化的核心所体现出的企业共同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使物流企业领导层与企业员工在物流企业经营目标上容易达成共识, 在物流企业经营理念的指引下, 通过对物流企业目标的一致认同, 从而凝聚成一股巨大的竞争能力, 最终达到物流企业经营目标, 实现物流企业价值最大化。

2.良好的物流企业文化体现出一种优质的管理, 具体表现为物流企业内部规范的管理制度、领导层的先进管理理念、员工的科学行为方式等等, 从而实现企业运作的最高效率, 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实现物流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3.良好的物流企业文化通过多种传达体系最终塑造出优秀的物流企业品牌, 通过企业品牌的辐射力和感召力, 从而吸引更大范围内资源的聚合, 物流企业得以滚动式发展, 实现良性循环, 取得最佳效益。

4.具有良好物流企业文化的物流企业, 在其经营过程中体现出一种良好的经营道德和伦理意识, 为物流企业争得外部公众的认同, 创造出良好的经营环境, 为物流企业赢得宝贵的社会资源, 从而大大降低物流企业的外部运作成本, 最终实现物流企业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反过来, 一个具有优良经营业绩的物流企业, 会越发认识到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舍得花大力气加强物流企业文化建设, 实现物流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的互促互动和良性循环。而经营效益差的物流企业, 往往认识不到或者没有精力顾及物流企业文化建设, 易局限于眼前的经济利益, 认为物流企业文化的投入得不偿失, 从而限制了物流企业经营向更高层次的跨越, 愈发难以摆脱困境, 出现了物流企业经营的恶性循环。

总之,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物流企业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又面对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 迫切需要提高管理水平, 提升竞争能力。加强物流企业文化建设, 有助于增强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有助于促使物流企业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的进一步清晰, 有助于有效提升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品牌形象。物流企业文化是物流企业的灵魂, 是推动物流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重视与培养适当的企业文化, 物流企业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方虹.物流企业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3].张德.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4].谭伟东.西方企业文化纵横——当代企业管理思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5].沙因.企业文化生存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6].魏杰.中国企业文化创新[M].上海发展出版社, 2006

[7].周三多等著.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物流企业文化 篇2

1.企业理念:新品牌、新概念、新形象、新产业。

2.经营理念:最安全、最时效、最便捷、最可靠。

3.企业精神:团结、奋进、务实、高效。

4.***作风:恪尽职守、雷厉风行

5.生存理念:居危思进

6.市场理念: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7.用人理念:任人唯贤

8.服务理念: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9.个人修养:仁、义、理、智、信。

10.管理工作原则:管理上无情,同事间亲情。

11.企业目标:建百年****,创物流先锋。

12.提倡和反对的十种人:

提倡团结上进的人;反对不思进取的人。提倡廉洁自律的人;反对贪图私利的人。提倡观念更新的人;反对行政模式的人。提倡创造实效的人;反对弄虚作假的人。提倡提高素质的人;反对骄傲自满的人。提倡努力创新的人;反对消极懒散的人。提倡热爱服从公司的人;反对私重公轻的人。提倡提供信息建议的人;反对泄露机密的人。

提倡维护企业利益的人;反对传播谣言的人。

提倡正视自己的人;反对能上不能下的人。

13.员工宣言 :

我以成为***公司的员工而自豪,我要以振兴长通为己任,朝气蓬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

我保证以发自内心的真诚和体贴入微的服务对待客户,追求完美,创造完美,创造卓越,直到让客户满意,认同,亲近,感动。我要以一颗感动的心对待同事,是他们的协同和支持使我成功,我要用加倍的勤奋和奉献回报他们。

我的荣誉和尊严来自于集体,我要象关心父母一样关心集体,并尽自己的全部所能,助她成功。

我们的竞争力源于创新,我要用全部激情和智慧创新差异,让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我们面对的世界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我必须重视效率,只争朝夕,决不让机会失之交臂。

我从事的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行业,极小的失误都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我必须时时谨慎,处处小心,遵纪守法,严以律己,规避风险,杜绝差错。

物流企业文化 篇3

关键词 信用文化 中小物流企业 信用管理

一、企业信用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信用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起源而产生的,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人之所以守信或信任他人,是受到文化中提倡诚信的道德伦理的影响。德国社会学家尼古拉斯·卢曼在《信任与权力》一书中写道:“在任何情况下,信任都是一种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本身从属于特殊的规则系统,信任既受心理影响,也受社会系统影响。”社会学家郑也夫在《信任论》一书中也提到社会信任是一个社会长期的文明、文化养育出来的东西,是无价之宝。

信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其对企业信用管理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与企业文化相似,信用文化是企业内部产生的与信用相关的道德风俗、意识形态、价值观等非正式约束。信用文化不同于法律、法规等正式约束,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无明确的条文及强制力,而是通过舆论、集体价值取向、道德评判等方式来规范信用活动。信用文化具有广泛性、民主性、共赢性和特殊性等特征。

1.信用文化的广泛性。信用文化的广泛性是指大众性群体文化。适用于社会经济领域中各个行业,促进各个行业的进步与创新。美国经济学家米切尔·彼得森在其论文《贸易信用:理论与实证》中提出了信用文化具有普遍适应性,即不分人群、种族、国籍、阶级,人类都会受到信用文化的影响。在企业内部,信用文化可以应用于各个层次的管理。企业建立良好的信用文化,可以对员工起到教化作用,提高顾客满意度,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2.信用文化的民主性。信用文化的民主性是指信用文化是以非强制性、非 指 令 性 为 主 要 特 征。提到信用文化具有民主性,李雄文也提到要凸显信用文化民主性的特征。信用文化是一种教化和内化管理,通过道德、伦理的观念深入人心,逐渐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和员工心里,它不像是刻板的条文和强制性的规范。

3.信用文化的共赢性。信用文化的共赢性是指利益链上的每一方乃至潜在的第三方社会都可以赢得各自所需的利益。共赢之道是企业持续发展所应坚持的道路环节。共赢性就是要求企业在生产、管理、销售、售后等环节要充分考虑供应商、分销商、客户和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诚信办事,不损害各方的利益。共赢性不仅符合信用文化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互动过程中情感道义规范方面的特征,也充分体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互动行为中必备的规则意识。

4.信用文化的特殊性。信用文化的运用应结合每个行业的特点,而不是笼统地以一个标准将其运用于各行各业中。JohnB·Caouette提出:“良好的信用文化意味着避免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观点来看待世界。”不同行业有自己不同的特征,不同行业适用不同的企业文化,这说明信用文化是有特定适用性的特点。

在不同行业中,通过信用文化建设为企业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进而提高整个行业诚信道德水平的例子不计其数。物流行业作为我国一个新兴行业,更是一个以信用为基础的服务行业。目前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我国物流行业的信用缺失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中小物流企业来说问题则更为严重。

二、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规模不大,资金不足,造成信用管理缺失。中小物流企业往往由于资金和管理的问题不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例如,配送范围不如大型物流企业大,运送工具不如大型物流企业先进,运输合作商实力不如大型物流企业强等。正是因为中小物流企业在规模、资金以及声誉等方面与大型物流企业相比没有优势,因此直接造成了其与客户达成协议时成本高昂,信息获取能力弱,发展资金不足,竞争成本高等后果。

2.夸大自身实力,履约能力不足,造成信用缺失。许多中小物流企业为了一己利益,盲目夸大自身实力,签订超出实际能力范围达不到客户要求的合同,最终造成违约。而事实上,从2004年起,这种中小物流企业不遵守信用,诸如私自携款潜逃,将货运风险转嫁货主的事件屡见不鲜,久而久之,客户就会流失,对企业产生不良的信用印象。

3.人员流动性大,物流企业缺少以信用为核心的文化氛围。中小物流企业发展迅速,对应聘者的学历和素质要求不高,导致大量从业人员流向中小物流企业。同时,企业内部缺少以信誉为主导的管理规范,员工缺少诚信方面的教育培训,没有以信用为核心的内部文化氛围,企业信用缺失,发展举步维艰。要改变中小物流企业这些信用问题,塑造良好的企业诚信形象,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这在无形中就增加了中小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使企业陷入不良循环中。国外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对信用文化研究较早,具有丰富的经验,我们应予以借鉴。

三、对国外企业信用文化建设经验的借鉴

日本企业最早开展企业信用文化建设,它们把企业信用文化体现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日本企业创造了新的生产方式,使日本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日本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方式。另外,欧美发达国家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在企业信用文化建设方面也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美国高盛集团的信用文化建设。

1.日本丰田公司精益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方式以其“零缺陷、零库存”的理念而闻名世界。精益生产重视全面质量管理、团队工作及并行工程,良好的企业信用文化促使精益生产能够顺利进行。丰田公司的企业文化中有这么两条:一是“上下同心协力,忠诚于公司事业,以产业成果报效国家”;二是“切戒奢侈浮华,力求朴实稳健”。正是这样正直、诚实的信用理念被运用到公司的每个阶层,使精益生产方式在运行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忠诚度,在管理层和员工之间建立信用关系。装配线上的工人只要感到“这不行、这不合格”时就可以立即使整个生产线停车。这需要管理者与工人之间、工人与工人之间都存在着强烈的信任感才可以做到。

利用信用文化的“软环境”来引导员工高效地工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效果,这也恰恰体现了信用文化的民主性。这种成功的生产方式及其所蕴含的良好企业信用文化运用到物流企业中,能有效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并赢得客户信任。纵观世界成功企业,它们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通过信用文化的建设,确立服务顾客、诚信为本的价值观,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赢得企业长久的效益。

2.美国高盛集团的信用文化。美国高盛集团是一家国际领先的投资银行业和证券业的集团公司。高盛集团的出众之处在于华尔街上广为流传而却少有公司真正拥有的一种概念:即公司文化。在高盛的公司文化中有这么一条:“正直和诚实是我们业务的核心。我们希望我们的员工在他们所做的一切,无论是在他们公司的工作,还是在他们的个人生活都要保持高度的道德标准。”这条信用文化时刻给高盛的员工传达着诚信的理念,警诫员工永远不要让公司承受信用问题所带来的风险。高盛集团认为,如果一家银行、财务公司或保险公司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其客户会很快转移到其他服务提供者那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正直为人,诚信服务。

在国外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下,信用文化被广泛运用到制造业、金融业等涉及人们生活的各行各业。在日本和美国两个案例中,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行业的公司都同时注重了提升信用的价值。丰田公司装配线上约束工人行为的不是强制的规章制度,而是深入人心的诚信道德观念的企业信用文化。高盛集团通过良好的信用文化培养出来的守信行为,在电储电池公司收购案中使电储电池公司免于被收购,自己也声名大噪。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丰田公司的信用文化也别于高盛集团的信用文化。丰田公司讲究工作稳重、朴实,而高盛集团则注重对顾客诚实,为人正直。这些都体现出信用文化的广泛性、民主性、共赢性和特殊性等特征。国外企业通过信用文化建设为企业带来良好的信用形象和经济效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于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四、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用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在信用文化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外企业信用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信用问题,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力度,提高企业信用层次。

1.培育信用为先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以信用为先的企业精神,则是指全体员工在处理同级工作、上层交流和顾客服务时都以守信为第一前提的思想和态度。如高盛集团中的“正直和诚实”是物流企业业务的核心。培养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高度的道德标准,培育信用为先的企业精神。中小物流企业因为企业战略随环境变动而转移,其组织结构缺乏秩序,比较分散。这样的企业环境更需要一个良好的企业精神来凝聚员工的向心力。

培育信用为先的企业精神是企业信用文化的一种高层次表现形式,需要企业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巧妙结合。纪律和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刚性管理,柔性管理则是开展思想工作,培育共同价值观,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刚柔并济,以柔性管理保证刚性管理,刚性管理强化柔性管理。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不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信用管理,自身信用为先的企业精神则是中小物流企业最好的无形资产,通过培养自身信用为先的企业精神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诚信意识。

2.注重信用文化中“人”的因素。这里所说的“人”的因素不仅包括人的行为,还包括人的思想。丰田公司流水线作业上对每位员工所赋予的权利和信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信用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中小物流企业要建立信用文化,首先要改变人的思想。因此,在中小物流企业内部要树立守信守约,持续发展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形成就会直接影响到每一位员工的行为。

“人”不仅包括普通员工,还包括企业管理者。管理者作为企业信用文化的创立者和宣传者,首先要树立诚信意识。现实中,部分中小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为谋取私利,夸大自身实力以牟取利益,擅自挪用客户的代收货款,更有甚者则携款潜逃。这样的不良作风只会使企业员工有模学样,变本加厉。

比如私自偷换顾客托运的物品,乱收费等,使企业经营处于一个恶性循环之中。人是信用的载体,管理者应领悟信用的真谛,坚持诚信经营。给企业中其他员工提供可供仿效的榜样。积极弘扬诚信意识,坚持信念,将信用渗透在日常工作中的每个角落,让员工明白守信不仅有利于公司,而且更有利于个人自身发展。

3.制定企业内部信用奖惩制度。信用奖惩制度是企业经营时间活动中形成的企业内部关于信用的法规,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必须遵守和执行,从而形成约束力,它是企业信用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它是企业精神的表现形式,更是信用物质文化能够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由于中小物流企业涉及的人群多,人员流动性大,必须要有相应的信用制度来确保员工行为守信。

同时,信用奖惩制度还可以是企业内部对信用行为的各种表彰、奖励活动,或者是对失信行为的批评惩罚。它可以把企业中发生的某些事件戏剧化和形象化,来生动地宣传和体现企业的信用观,使员工通过这些特殊的活动来领会企业信用文化建设的内涵,使企业信用文化“寓教于乐”。

4.结合行业特点,提供合适的信用服务。企业信用文化的最外层的表现形式就是物质,而中小物流企业的物质表现形式就是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所以,结合自身行业的特点,提供符合自身发展的服务就是中小物流企业建立良好信用文化的第一步。因此,中小物流企业要结合自己特点发展精品线路,专注于某一区域的配送服务,巩固老客户,发展新客户,再从小片向全面发展;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让客户时刻知道自己托运货物的动态;联合第三方 (如 保险公司)为客 户 提供更 有保障 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颖.国外企业信用文化建设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研究,2004(8).

[2]周瑞玲.论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内部机制的构建[J].经济师,2006(7).

[3]赵霞.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诚信管理建设探讨[J].经济师,2008(5).

刍议物流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篇4

一、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第一, 强化以人为中心。文化应以人为载体, 人是文化生成与承载的第一要素。企业文化中的人不仅仅是指企业家、管理者, 也体现于企业的全体职工。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强调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

第二, 表里一致, 切忌形式主义。企业文化属意识形态的范畴, 但它又要通过企业或职工的行为和外部形态表现出来, 这就容易形成表里不一致的现象。建设物流企业文化必须首先从职工的思想观念入手,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哲学思想, 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 防止搞形式主义, 言行不一。

第三, 注重个异性。个异性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文化本来就是在本身组织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经营特点。物流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这一点, 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企业有了自己的特色, 而且被顾客所公认, 才能在物流企业之林中独树一帜, 才有竞争的优势。

第四, 不能忽视经济性。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 企业文化是一个微观经济组织文化, 应具有经济性。所谓经济性, 是指企业文化必须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服务, 要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 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实际是一个企业战略问题, 称文化战略。

第五, 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也是这样, 它应该是在传统企业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增值开发, 否则企业文化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 也就没有生命力。增值开发就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借鉴, 弃其糟粕, 取其精华。

二、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第一, 不断提高管理者素质。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的领导者都是从传统企业发展起来的, 并且是靠传统经验的积累来管理企业, 领导者的素质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管理的需要, 而企业的领导者又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倡导者和建设者, 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企业文化又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企业最高领导者的价值观、经营哲学和领导风格。因此, 企业领导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 提高自己的科学管理能力以及深化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全面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及企业文化各部分内容的关系, 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文化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道路。

第二, 坚持以人为本。“企业即人, 人为企业之本”。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在物流企业内部体现为全面理解人, 尊重员工的人格, 重视员工的价值, 发挥员工的才智;在物流企业外部表现为以客户为中心, 全心全意服务于客户。 (1) 营造尊重个人的文化氛围。在物流企业走向电子网络化的过程中, 企业内部的交流沟通方式有了改变, 领导和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员工之间相互距离缩短了, 这就物流企业文化充分体现尊重个人的精神。尊重员工有利于物流企业在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留住人才和造就人才。 (2) 加强培训, 提升物流企业员工素质。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行业。企业需要的物流人才不是仅仅会管理仓库或者懂得某种运输方式、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的人才, 而是具有较为全面的物流操作和管理知识、可以同时胜任多个岗位、能够对所执行作业进行全程全方位监控、优化和提升, 并能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快速成长的复合型物流技术管理人才。因此, 加强企业员工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 执行流程制度化。企业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 对其规划属于公司整体战略部署, 麦克尔·波特提出了著名的“五力模型”, 成为了竞争战略的经典名著, 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做好战略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严峻, 公司战略虽然已经成为很多企业考虑的问题, 但实际工作中忽略了战略的实施。“战略靠执行、执行靠制度、制度靠流程”, 在公司战略确定以后, 应该把每—个环节都应以制度文件规范下来, 从而形成上下贯通, 纵横交错的制度网络。每一个岗位都有一个节点, 每一个节点上都有一个熟悉各种规程和制度要求的员工。只有当一个企业从生产到生活、从质量到环保都能以文件的形式把格式制化, 把奖惩制度化, 战略才可能有效执行。物流企业不同于生产企业的流水化生产, 各个物流环节的衔接, 很大一部分依靠员工的执行能力。制度化为员工工作提供了坐标, 企业文化体现在所有员工的活动细节中。

第四, 重视品牌战略的实施。在如今的物流行业, 企业数量众多, 良莠不齐。品牌是物流企业向客户展示实力的最有力工具, 是客户认识物流企业最主要的途径。而物流企业的品牌文化正是孕育在物流企业文化中。因此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打造响当当的物流企业品牌。首先, 品牌的创立应当与物流企业识别系统 (CIS) 的历程同步。导入CIS系统是创建品牌的必由之路。在创建品牌的过程之中, 必须形成与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相适应的物流企业理念、服务理念、经济理念, 必须设计突出物流企业特色的各种标识, 必须统一物流企业员工行为规范。其次, 抓好物流企业服务品牌推广工作。 (1) 要利用各种传媒来宣传企业品牌; (2) 依靠提高员工素质来保护品牌; (3) 要以搞活物流企业机制来促进品牌; (4) 以品牌效应、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销售效率, 扩大企业效益。

摘要:物流企业文化, 是指物流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 逐步形成的, 由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帮助物流企业在纷繁的市场环境中树立独特的企业品牌, 使企业焕发恒久的生机。本文分析了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并提出了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企业文化,物流企业,建设,原则

参考文献

[1]乔昕:论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得与失.中国商贸, 2009, (7) :212-213

论物流企业文化的构建 篇5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论物流企业文化的构建

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加入WTO,不断开放国内市场,拥有雄厚资金、成熟管理模式的国外知名物流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在如此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如何提高中国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问题的关键。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的利器,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中国物流企业领先于竞争对手的关键性力量。因此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就成为了物流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物流企业的文化建设

物流企业文化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之中,企业从一开始诞生,无论是小企业和大企业,就有了文化。物流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关键点不在于文化的有无,而是文化是否成熟。

每一个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管规模大小,都必有其独特的文化雏形,这些雏形刚开始可能是来自创业者的某种直觉,它是用来指导和约束员工的成文或不成文的条例和规范,并有意识或无意识对企业员工进行灌输,使之融入企业管理行为中,自觉自愿地遵守所形成的约束激励机制,久而久之,就逐渐形成企业自己独特的价值观、道德观,从而形成一种企业凝聚力,使之推动企业高速发展,达到物流企业文化之真正内涵。

物流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它是物流企业做事的方式,无论物流企业规模的大小,凡是物流企业都有物流企业文化。针对初创的物流小企业,一般不要盲目学习物流大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观念,要对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地摸索,在不形成条文不影响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下逐步完善,形成企业自己特色的物流企业文化。

物流企业文化其实质是人文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企业家文化,物流企业经营者文化,物流企业领导人文化。没有优秀企业家就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物流企业文化。企业家在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静态地看,企业家与物流企业文化呈现出内在结构一一对应的关系。企业家的知识、能力和品质等要素成为物流企业文化生成的原生酵素,决定着物流企业文化的性质和风

格,并制约和向导着物流企业文化的个性和发展;另一方面,在物流企业文化塑造、控制、发展的动态过程中,企业家又扮演了定位、创建、控制、变革等举足轻重的角色,从而成为某一物流企业文化动态模型中第一位的活跃因素;物流企业文化考验企业家毅力和胆略。没有优秀企业家就很难创造出优秀的物流企业文化。因此,物流企业文化建设首先应当解决好企业领导人和各层次负责人的文化观念建设问题,实现这些人的高文化素质构造。

二、我国物流企业文化的现状

(一)传统文化继续发扬。

我国现代物流企业多为传统运输企业转型而来,保持着我国特有的“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和“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特色。中远现在世界各地有五千多个外国雇员。这些人与中远的国内员工一样,都以被评上中远劳模为荣。中远形成了“尊重劳模、关爱劳模、崇尚劳模、争当劳模”的行动氛围,是我国国企特有的劳模企业文化特色,对国企员工的行为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二)克隆文化有所成效。

我国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模式各种各样,更多成功的例子是在借鉴国外成功物流企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建设而来。如:在我国快递行业发展迅速的民营企业“宅急送”从日通公司“宅急便”的发展中寻得成功经验,公司从成立到战略目标、市场定位、业务模式、网络结构等,都借鉴日本“宅急便”这个原型,同时它也不断吸收了像UPS、联邦快递、中外运等先进企业的基因。这一模式的成功要点在于,企业发展战略要有前瞻性,在体制上、机制上确保战略自标的一致性。

(三)品牌建设执行不到位。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据不完全统计,企业总数已达几十万家,但真正能够在世界上叫得响的牌子,却是屈指可数。而国际上的物流企业,诸如DHL、UPS、FedEx、EXEL、TNT等品牌却在我国市场上已经有了极高的知名度;相较于这些外来品牌,在国内已经经营了几十年的老传统国有企业转型过来的像中外运、中远物流和中海物流、中邮物流以及新兴的宝供物流等本土品牌,普通民众却陌生得多。.

(四)文化独创性不强。

由于体制、传统的关系,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市场竞争主体地位不强,企业领导者的主观能动性不高,这就使得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表现出独创性不足,企业文化雷同化的程度十分严重。如职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企业精神大全》,收集了北京33家企业的企业精神表述,它们几乎都是用大同小异的标语口号表述出来的。20家使用了“团结”一词,14家使用了“创新”一词,12家使用了“求实”一词,分别占总数的60.6%,42.4%和36.4%。

三、构建物流企业文化的意义

现代物流企业间的竞争,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物流企业文化力的较量,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民营物流企业迅速消亡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企业内部没有形成与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物流企业文化理念和物流企业文化氛围,构建企业文化的主要意义有:

(一)优秀的物流企业文化是物流企业战略战术制订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优秀的文化能够突出物流企业的特色,形成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而且物流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有利于物流企业制定出与众不同的、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

(二)物流企业文化是战略战术实施的重要手段。

企业战略制订以后,需要全体成员积极有效的贯彻实施,正是物流企业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辐射等作用,激发了员工的热情,统一了企业成员的意志及欲望,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物流企业文化与物流企业战略必须相互适应和相互协调。

一个物流企业的文化一旦形成以后,要对物流企业文化进行变革难度很大,也就是说物流企业文化具有较大的刚性,而且它还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会在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强化。当物流企业制定了新的战略战术要求企业文化与之相配合时,物流企业的原有文化变革速度非常慢,很难马上对新战略战术做出反应,使企业原有的文化很可能成为实施新战略的阻力,因此在战略战术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内部新旧文化的更替和协调是战略战术实施获得成功的保证。结语

结语现代物流企业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效益的竞争,也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物流企业文化力的较量,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民营物流企业迅速消亡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企业内部没

有形成与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物流企业文化理念和物流企业文化氛围。要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物流企业文化,使其真正成为企业发展乃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核心动力,应该在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上实行全员参与的民主管理,强化企业的创新意识,培养职工的评价意识,激发职工的竞争意识,激励职工的创新意识,建设有创造力的学习型企业,打造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营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氛围。只有所有的物流企业都能够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并建立起属于企业自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成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只有形成了一个良性发展的现代物流企业群体,才能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物流行业,才能使一个物流企业始终处于物流行业的顶峰。

参考文献:

陈莹.物流企业文化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

李晓龙等.现代物流企业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骆温平.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品物流形:延续中国传统文化 篇6

工作室开得顺理成章,但就跟所有缺乏社会经验但心怀满腔热血和激情的年轻设计师一样,张雷和他的团队在寻找未来发展方向上几经彷徨,做了很多种尝试,也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失败。“虽然最后都失败了,但是我们每次都很认真。”张雷做出这样的总结。

品物流形最初的尝试是在概念产品设计方面。他们于2005年就斩获了伊莱克斯全球设计竞赛的亚军,那是中国的设计师第一次拿到这个奖。这一年,品物流形获得了包括iF和红点奖在内的十几个国际性奖项的概念奖。对于初创阶段的品物流形来说,这些奖无疑是实力的证明,也能够帮助这个新生设计工作室迅速提升知名度。但是,每个奖项都有自己本身的偏好,真正成熟的设计品牌,需要有自己的强势概念,而不是围着奖项转。拿奖,是方式,是阶段,而非终极目标。

2005年,张雷跟他的团队接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他们要开发一个高科技含量的果汁机。这个果汁机的功能听起来让人觉得兴奋

它用红外传感器检测数据,可以检查水果的营养含量,有指纹识别系统,还能给出健康饮食的建议。品物流形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款果汁机的设计和开发当中,最终开发出了这项产品,但是他们仍然将本次尝试视为工作室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失败,失败原因如下:一、技术含量高导致产品成本高,每台售价在七八千左右才能勉强收回成本;二、技术含量高导致性能不稳定,产品功能过于复杂,每个功能都可能会出现问题,而且很难检测出具体出错误的部件。

之所以可以将这次失败定位为“重要”的,是因为通过这次折腾,品物流形找到最终的设计方向,也形成了自己的设计原则_用自然的态度造物,追求技术最小化,节约能源,节省开发的消耗。

2008年,张雷把品物流形交给同事,只身前往意大利学习汽车设计,完成自己多年的梦想。在异国他乡,他见识了很多不同国家的设计,接触到世界各地的设计师。作为一名中国设计师,他悲哀的发现,中国设计一直缺席。他希望能够告诉意大利什么是中国设计,中国设计师在做什么。意大利设计对于传统的延续启发了张雷。于是,品物流形有了自己的设计品牌——品物。品物的核心,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这个设计品牌2009年进入米兰展,是第一个进入米兰展的中国设计品牌。

现在的品物流形一共有来自四个不同国家的十二名设计师。他们带着故土的设计风格和工作方式,跟中国设计师一起探索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之路。多元文化的碰撞,也许能够解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和迷惘,让品物流形的中国传统延续之路越走越长。

项目名称:2009荷兰设计周“中国设计再思考”第二站

项目时间:2009年

项目介绍:2008年品物流形设计团队开始探索中国设计方向,以“中国哲学”为主题的设计作品亮相2009年米兰家具展。此次荷兰展览是上一次展览的延伸,设计团队希望通过更深层的思考再次触及中国设计。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自然的劳作与收获,再创造,这样的一个循环系统形成了长期的“农”式精神,本次设计探索,将农的精神与传统工艺相结合,试图通过我们的理解与巧思,将中国式的自然理趣融入在一场设计探索中。

项目名称:品物流形“中国设计再思考”第三站2010米兰家具展——反思·进化Rethink&Evolution

项目时间:2010年

项目介绍:以“反思·进化”的中国思维方式为主题再次回到米兰,我们希望用不同的角度更深地触及中国设计。反思、进化,是典型的中国思维,是品物流形对中国设计方法的探索。我们以此为题,希望用这个方法,向欧洲诠释中国设计本质。反思,指我们需要停下脚步,看下身边的事物,很多不曾注意的细节都会出现在你的眼前。进化,指为你的反思寻找一个自然形成的解决方案,而非刻意创新。进化所强调的观点是道法自然,是用尽量少的设计,顺应自然规律,对产品进行改进。这次的米兰展有四件作品获DESIGN REPORT提名。

DESIGN vs.张雷

DESIGN:你的公司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张雷: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做概念产品设计,拿了很多奖。之后,我们做过很长时间的技术研发,团队里面甚至有一个技术小组来做技术开发和应用。后来我们开始跟品牌合作,做一些品牌的产品和产品线的设计。现在我有两个品牌,一个是品物流形,一个是品物。品物流形是我们的设计公司,品物是这个设计公司旗下的生活用品品牌。品物流形就是以自然的态度造物,这是核心。品物是在探索传统和未来的关系。

DESIGN:你觉得跟同行比起来,品物流形有些什么优势?

张雷:我们的优势在于对传统和未来相结合方面的探索,以及设计团队多元化、相互独立又相互连接,这能让大家一直保持新鲜感。我们一直都在研究全新的课题,以便让设计师有特别大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设计潜能。我们团队里的每一个设计师都非常有才华。而我们也为这些特别有才华的设计师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我的任务就是每年找两个有相当难度的设计项目去挑战他们的极限,这些极限也能够帮设计师保持对设计的兴奋度。

DESIGN:请问你如何帮助企业做品牌设计?

张雷:我们做的品牌设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VI或者CI。2006年,我们把产品设计和品牌联系到一起去寻找品牌的核心价值,然后将其应用到产品里面去。产品设计是品牌一个重要的表现载体。我们帮助客户寻找核心价值。

DESIGN:你希望能够跟怎么样的客户合作?

张雷:我们会请客户用一句话概括出他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他能表述的出来,我们会很愿意跟他合作。如果他没办法表述出来,那可能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他不知道,但是希望寻找。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很乐于跟他合作。但是如果他完全不在乎这个,那他就是我们没有兴趣合作的客户。我认为找到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从工厂变成品牌的必经之路。

DESIGN:你在意大到学习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张雷:在意大利学到的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如何在延续自己的文化,而不是保护自己的文化。我在罗马看到一个很老建筑,是一个石头建的破房子。他们没有试图去修缮那个石头房子,而是基于石头房子建了一个新的玻璃房子。让石头和玻璃在一起,产生关系。这是一种很典型的意大利思维,让最古老的文化和最前沿的设计可以联姻。所以我们在后来做的展览,名称已经变了,叫“Future&Tradition”,传统的未来。后

来我们做的“品物”的解释也是传统的未来。我们受这个影响很大,我们希望能够把传统做到很前沿。如果一个国家是时尚的,那它一定拥有悠久的历史。在欧洲没有人会觉得美国时尚,但是法国和意大利很时尚。中国也有悠久的历史,但为什么没人认为中国时尚呢?因为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已经断代了。现在大家都喜欢从一张白纸开始建造自己的东西。其实如果我们想要走到前沿,就应该从我们的历史当中重新去挖掘,并与当下前沿的东西结合。比如说我们做的“余杭纸伞”的设计,其实我们只做了三把雨伞的改进设计,剩下的还有九个产品,其中有灯具、有椅子。椅子是用糊伞的纸做的。用纸来做椅子是一个非常前沿的设计手法,但是我们采用的又是三百年前做纸伞的一个工艺。将传统与前沿结合,我认为这是我们从意大利学来的最重要的一点。

DESIGN:你的设计师团队里面有来自不同国家的设计师,他们是否具有截然不同的设计风格?

张雷:不同国家的设计师确实有非常强的本国设计的特征。而作为这个公司的创始人和领导者,我希望他们都能够保持住自己本土风格和工作方式。德国设计师Chris的设计非常的严谨,精确而且注重细节。塞尔维亚设计师的设计装饰性非常强,而这种装饰又是为功能服务的。俄罗斯设计师在形式上非常多变而且丰富,艺术修养很高。当然这些特征都有优缺点,但是我看重的是整个团队的合作。

DESIGN:你对品物和品物流形未来三年到五年有什么样的规划?

张雷:品物很简单,它就是传统的传承。我希望人家在国外提到中国设计是什么样子的时候能够用品物作为代表。而品物流形,我们希望它是一家很中国的设计公司,未来希望继续帮助企业做品牌。

DESIGN:在设计行业当中,你是否有榜样和目标?

张雷:国外设计圈里,榜样其实有两大派。一派是美式的设计公司,他们不提及文化,不提及传承,认为设计是理性的,可以通过推理得出结果。另一派是欧式的,他们觉得设计是感性的,是有感情的,也强调设计当中的文化。我大学本科时候受到的教育是美式的,一个学生经过四年的本科学习就可以成为设计师。但是欧洲这边好的设计可能需要几代的磨练和传承。我们同时受到两种设计思维的影响和冲击,希望在这种冲击之下,我可以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项目名称:2011年米兰展余杭之伞

项目时间:2011年

项目介绍:因为品物流形位于杭州余杭,一直想为余杭传统文化的延续做些事情。2010年8月,张雷到余杭的乡下考察,认识了4位60多岁的纸伞师傅。他们有了一个想法,希望为已经消失的杭伞,做一次探索性的设计尝试。

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思考 篇7

关键词:物流企业,企业文化,文化建设措施

目前,我国国内已经注册的物流企业已有70多万家,数量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但按照《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GBT19680-2005),真正在国内具备一定实力的A级物流企业仅仅500多家,而其无论从数量上和服务质量上与现代物流要求还是相距甚远,我国物流企业要不断做大做强,要应对国际化的挑战、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其中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近年来很多物流企业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使得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就笔者所了解的现状,现在很多物流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认真改进。

1 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1]。简言之,它是一种氛围、理念,形象和团队精神的总和,是企业的灵魂。但很多物流企业在实施企业文化建设中,往往忽略了企业文化的管理职能,以致出现了很多问题,使得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流于表象,严重限制了企业文化作用的发挥。这些问题主要有:

1.1 认识过于简单

正如宅急送老总陈平所说,“企业文化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凝聚战斗力、凝聚人心的无形的精神力量,然而很多人把这一点看得太简单了”。我国现代物流企业多为传统运输企业转型而来,不少国有企业现有的企业文化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企业文化的延续,国有物流企业的领导往往把企业文化建设混同于精神文明建设,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职工生活等,实际工作中,领导往往更多的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工会、团委工作等方面投入较多,他们更注重内部的企业文化而不是以客户和绩效为导向,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还缺乏深入的思考。而在民营物流企业中,企业家对客户服务倒是比较敏感,但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往往是急功近利,老板经常是制定一大堆规章制度,强制员工去执行,或者花重金请一帮“空降兵”来管理,但这往往很难得到员工的认可,在员工内部甚至极易产生抵触情绪。

1.2 规划不够明确

很多物流企业往往只是在口头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但在其发展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物流企业其实更多的是关注资产、收入、员工等“量”上的数字,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企业规划的重点,即使有,也由于企业领导层对企业文化缺乏深刻的理解,所以其规划也很含糊。这点从各大物流企业的网站上、年度规划等可以很轻易的看出。规划的模糊就导致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上往往流于形式。在这方面,Fed Ex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对手。Fed Ex有它独特的企业文化———PSP,员工、服务、利润。这个规划就高度凝练,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此外,他们对于企业文化的具体实施也是非常具体详细。仅以其在职工教育上的投入而言,每年对员工的培训投入都在成倍增加,员工的培训从品德、仪表到对客户说话的语气,甚至走路速度等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类似这种规范的结果是员工举手投足间自然表现出与众不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所表现出的外在气质很容易就能赢得客户的信任。而这反过来又会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企业的凝聚力也就由此而产生。

1.3 工作不够深入

很多物流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往往还停留在口号上,更多的只注重表层硬文化建设,一味在视觉识别上大做文章,比如在企业宣传材料、员工工作场所环境及员工形象等投入较多,而对业务流程重组、制度建设、教育和领导力水平的提高等高层次文化重视较少。这种外表光鲜的工作如果没有内在精神作支撑,是很难长久并且很容易被眼光锐利的客户看出其不足的。比如笔者曾经到某知名物流企业参观,之前所看的公司资料,领导介绍都做得非常到位,但参观过程中所见的一个似乎微不足道的现象:公司门口墙壁上几行清晰可见的脚印,这使我们对该公司的好感大打折扣。很显然,连自己的员工都对公司工作“用脚投票”了,又凭什么要客户对这个企业给与信任呢?

此外,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对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考核问题。目前,很多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基本还处于探索阶段,在考核评估方面更是缺乏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致使即使有了很多措施也很难得到具体实施,更没人对其评估后提出改进措施。

2 建设物流企业文化的应对措施

无可否认,当前物流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还是有很多问题存在的,至于为什么出现这么多问题,笔者以为一个较大的原因在于当前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剧,很多企业过于看重眼前的经济利益了,重经营轻管理,自然就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一直难以做好。针对以上问题,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让它能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需要做的事情主要有:

2.1 提高认识,全员参与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物流企业要适应这种要求,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与发展就一定要靠企业所有员工的积极参与[2]。但物流企业一般存在经营活动分散的特点,它不像生产企业,活动空间范围比较集中,比如运输型物流企业生产活动的流动性、活动范围的易变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管理的控制难度加大,使得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很难达到高度一致,而事实上,员工的认同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认同的关键则是参与。企业文化要被全体员工所认同,就必须在本企业范围内进行全方位导入,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员工特别是各级骨干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把员工的思想和行为统一到塑造优秀企业文化的方向上来。使企业上下具有统一的目标和行为规范。而在我国,企业文化往往会打上很深的“头文化”的烙印,因此领导们的带头参与认真落实又是个很关键的因素。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上下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因此应该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公司文化的各项内容,鼓励大家快乐工作,但绝不能急功近利,否则事倍功半。

2.2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长远规划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能否真正体现这一点,是检验企业文化优良与否的一块“试金石”。毕竟,企业文化的措施需要由人来创造、实施、丰富和发展。《企业文化》一书的作者、哈佛大学教授狄尔和甘乃迪曾对美国约80家著名公司作过一次深入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所有的公司中,有三分之一的公司是以追求利润为最高目标的,但这些公司并不一定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另外三分之二的公司则是以追求一些崇高的信念、价值、理想为最高目标的,却取得了卓越的绩效。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中心,实行人本管理,充分反映人的思想意识和心智模式,将每一个员工都融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真正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者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用科学的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积极、认真地做好长远规划,并能亲身参与其中,只要企业文化建设真正从上到下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在具体的实施中就会顺利得多。

2.3 流程制度化、提高执行力

企业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3],对其规划属于公司整体战略部署,麦克尔·波特提出了著名的“五力模型”,成为了竞争战略的经典名著,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做好战略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严峻,公司战略虽然已经成为很多企业考虑的问题,但实际工作中忽略了战略的实施。“战略靠执行、执行靠制度、制度靠流程”,在公司战略确定以后,应该把每一个环节都应以制度文件规范下来,从而形成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制度网络[4]。每一个岗位都有一个节点,每一个节点上都有一个熟悉各种规程和制度要求的员工。员工只有按照各种规定好的技术要求和经济指标,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才智,才能够创造出生动的绩效来。只有当一个企业从生产到生活、从质量到环保都能以文件的形式把格式制度化,把奖惩制度化,战略才可能有效执行。物流企业不同于生产企业的流水化生产,各个物流环节的衔接,很大一部分依靠员工的执行能力。制度化为员工工作提供了坐标,企业文化体现在所有员工的活动细节中。

2.4 加强细节管理、创建学习团队

当前,很多物流企业的内部管理可以说极不规范[5],我们在与国外大客户的物流业务洽谈上,往往他们提出的要求我们无法满足,这倒不是客户的要求有多么苛刻,而是我们确实在这方面没有那么规范到位。比如说,某物流公司的外国客户,在与该物流公司洽谈时,摈弃了一般国内企业常作的先与管理者商谈的模式,要求直接与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见面。并且所考察的都是一些企业平常所忽视的东西,例如驾驶员的工作记录。通过与一线操作人员的面谈,很容易掌握企业基层的基本素质。企业的华丽的宣传材料,领导的夸夸其谈,在细节面前变得有些空洞。当然,并不是说宣传材料无关紧要,这个简单的事例只是表明,我们的物流企业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标准来规范所有的员工与经营活动,具体措施可以认真按ISO标准实施各项制度,加强对各项措施的考核[6]。

此外,企业文化发扬光大还有赖于成员的不断学习,企业文化的灵魂不易改变,但是具体表现要不断发展,只有建设学习型团队,才能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更好的发挥企业文化内涵。

3 结论

现阶段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一些解决问题应对措施。实践中,还应注意,企业文化在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万能的。从根本上讲,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完善,要靠广义文化下的产权制度、公司治理结构等。而这正是我国物流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物流企业的软肋。物流企业文化的建设一定要和我国的物流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公司的具体情况和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企业文化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王伟.物流企业战略与模式[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3]林平凡,詹向明,等.企业文化创新-21世纪企业竞争战略与策略[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4]丁力.现代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探讨[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1,2:14-16.

[5]刘冬生.论物流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途径[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5:27-28.

关于物流企业文化及其构建的探讨 篇8

一、物流企业文化的内涵

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企业文化在短期内不会给企业带来一分钱的利润, 但是如果企业没有成熟的企业文化, 那么这个企业将永远都无法真正的成长起来。

物流企业想要打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 必须以企业文化为出发点, 企业发展也必须建立在企业文化这个基石之上。现代企业, 从领导者的个人魅力到员工的综合素质, 从环境建设到产品的研发, 企业的内部管理无一不渗透着企业文化, 无一不是体现着企业形象。企业形象其实是一种无形资产, 它在提高员工归属感、依赖感的同时, 也在提高着消费者的忠诚度, 从而赢得社会、行业与社会公众的认同与支持。从现代管理理论来看, 企业的意识形态, 也就是企业精神表明了企业的经营理论与发展方向, 它代表一个企业肩负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 这种神圣感能够将能够使员工的思想达到统一, 进而将所有员工的力量凝结到一起, 突破层层障碍, 推动企业不断成长。

如果说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一种有形的管理方式, 那么企业文化实质就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 它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位员工, 从非计划、非理性的感情因素入手, 来影响人们的行为, 协调人们的行为。而且这种软件性的、非理性的管理方式往往能够达到管理制度所达不到的效果, 它不但可以使每一位员工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 同时还能够使他们的行为趋于一致性, 从而迸发出难以想象的力量。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 他可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 但是团队是互补的, 它可以达到完美的境地, 同样企业是由若干个团队所组成的, 只要每一个人都对企业文化认同, 并且将意志力全部集中到一点上, 那么这个企业就是无坚不摧的、战无不胜的。

二、物流企业文化的构建

1、企业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物流企业在对企业文化进行构建时,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不仅仅是物流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 它也是所有企业文化构建时都必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甚至“以人为本”原则也成为了衡量一个企业文化是否成熟的关键所在。因为, 企业所有制度的制定、执行、完善都是由人来创造、实施与完成的, 人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缺少的重要因素, 只有实现以人为本, 充分考虑到人的思想意识, 人的心智模式, 将人的意识形态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之中, 从而使企业的每一位员工产生一种认同感、归属感, 进而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 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良好氛围, 使每一位员工都会尽最大努力, 最终实现自身与企业的共同发展。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者要高瞻远瞩, 从企业发展的长远出发, 创新思维, 积极的对企业文化进行构建, 加强宣传, 使企业上下都能够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为企业文化的构建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融入“本土文化”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企业面对多元化的竞争, 必须意识到自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展开业务的, 这就需要企业对不同地域的客户的文化背景进行了解, 并且尽量不要涉及对方文化的敏感领域。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 加强跨文化意识是企业必须要掌握的。特别是物流行业, 其自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它需要跨越多个地区进行业务拓展, 同时新客户多数也来自于不同的地域, 企业必须要考虑到自身的企业文化是否与外来文化产生冲突。只有对这些进行深入分析, 广泛的了解, 在能够避免潜在的冲突。所以, 物流企业在进行全球范围内的业务拓展时, 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 有必要融入“本土文化”。当然融入“本文文化”的前提是不以迷失自己的文化为前提, 再吸收“本土文化”中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那部分内容, 在避免文化冲突的同时, 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3、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

物流企业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 因此在构建企业文化时必须与自身的经营特点相结合, 避免高屋建瓴, 不切实际。当然, 物流企业文化也不能与传统企业文化相差太远, 物流企业文化是建立在传统企业文化基础上的, 是对传统企业文化的升华与创新, 是物流行业特点与传统企业文化相融合的产物。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从创业到发展, 再走向成熟, 达到巅峰所总结出的经营理念、价值观、道德准则等等, 企业所处的阶段不同, 其文化也不同。所以物流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时必须要考虑到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同时物流企业还有积极的对其他行业的文化精髓进行借鉴, 以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

总结:

综上所述,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 是科技、人才等硬性指标的竞争, 同时也是精神、理念等软件性指标的竞争。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在重视科技研发、人力资源开发以及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 还要关注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能否被员工所认同, 能否被行业所认同, 能否被社会大众所认同, 是这个企业能够长远发展的外在表现。

参考文献

[1]李维刚、张晓东、康伟:《培育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必要性分析》, 《物流科技》, 2010 (07) 。

[2]白立影、李玉峰:《树立战略观念之下的现代企业文化》,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 (03) 。

[3]宋倜、魏连雨、李云华:《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思考》,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0 (02) 。

第三方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篇9

一、企业文化概述

1. 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或企业集团内部共享的价值观体系,是该企业或企业集团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为内部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1,2]企业文化的概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涵义:(1)企业文化存在于各种类型的企业中。企业文化的概念是从国外引入的,人们最初认为,只有国外的企业才有文化。实际上,无论何种性质的企业,都有文化,包括我们的国有企业。(2)企业文化是一个价值观体系。企业文化是由多个层次构成的一个体系,其核心是价值观,是企业内部成员所共有的的价值观念。(3)企业文化是长期形成的。任何企业的文化都是在长期的实践当中逐渐积淀形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企业都有文化,无论时间长短,区别在于文化的强弱。

2. 企业文化的特征:

(1)无形性。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企业环境和容貌、企业成员行为、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等都是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但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念,却是无形的;(2)稳定连续性。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企业的发展相依存,带有稳定连续性。这一特征决定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是长期持续的;(3)开放性。在今天这个日益开放的世界里,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完全封闭,企业文化也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4)独特性。企业文化和企业的发展历史紧密相连,不同的企业,发展历史不同,企业文化也就不同,具有独特性。(5)软约束性。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主要形式是通过价值观、企业精神、道德规范、模范人物带头等软性的约束力量对员工进行熏陶、感染和引导,潜移默化的使员工产生对企业的认同感,主动做出对企业有利的行为。

二、企业文化在第三方物流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方物流简称3PL,是接受客户委托为其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以及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GB/T 18354-2006)。作为买卖双方之外的专业的物流服务提供商,企业文化在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企业文化可以增强第三方物流的凝聚力。

近几年,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物流呈现出急速扩张的势头。很多物流从业人员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对什么是物流一无所知,自身目标和企业目标往往不一致,导致很多损害企业发展的事情出现。同时,物流是一项涵盖范围很广的活动,一个物流任务往往需要第三方物流的多个部门甚至多个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如果企业内部或者企业间的凝聚力不强,可能导致任务无法完成。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念的树立,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凝聚力,促使大家齐心协力去实现共同的目标。

2. 企业文化可以降低第三方物流运营成本。

第三方物流提供的是专业的物流服务,其运营成本就是其服务成本,决定了物流服务的价格。物流和其他行业不同,一开始就是一个微利行业,为了在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的行业中脱颖而出,成本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企业文化从最深层次的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念,一直延伸到企业的规则制度,员工行为和最终的产品和服务。通过树立勤俭节约的企业文化,第三方物流可以把成本控制贯彻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利用软性的约束,更有效的达到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 企业文化可以有效激励第三方物流内部员工。

由于我国企业员工大多处于较低的需求层次,物质激励成为企业最常使用的激励手段,效果一度非常明显。但随着员工物质生活的满足,物质激励的效果大不如前。企业文化通过共同价值观念的塑造,本身就是一种激励机制。第三方物流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员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认同,员工的任何对企业有利的行为都能得到及时的奖励。这样的企业文化自然能够激励员工不断创新、不断进取,共同实现企业目标,这是简单的物质激励所无法实现的。

4. 企业文化可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不仅可以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还可以在企业外部起到辐射作用,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我国第三方物流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致使整个行业的形象不佳。通过构建顾客至上的企业文化,并进行适当的宣传推广,第三方物流可以对客户和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施加影响,不仅可以改善企业自身形象,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能起到推动作用。

5. 企业文化可以提高第三方物流的管理水平。

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发展时间非常短,很多人,包括物流管理者对什么是第三方物流,如何对第三方物流进行有效的管理都知之甚少。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管理水平普遍偏低,从各大电子商务网站居高不下的物流投诉和媒体众多的物流负面报道就可以看出来。企业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体系,其中既包括规章制度等强制性约束力量,也包括价值观、企业精神等软性约束力量。通过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的构建,可以从多个层面提高第三方物流的管理水平,保证员工思想和行为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

三、第三方物流企业文化体系构建

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精神,一种价值观念,其有多个层次,有众多的表现形式。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从多个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才能真正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文化体系的构建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1. 表层文化建设。

表层文化又被称为物质文化,其处于整个企业文化体系的最外层,是由企业全体成员创造出来的能够从表面体现出来的企业文化。对第三方物流来说,这是企业文化的物化部分,是企业内外的每一个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被人认同。

(1)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很多第三方物流为了降低成本,只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无论什么样的客户,得到的服务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差别。但实际上,不同的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标准化服务会导致客户的不满和投诉,严重的还会引起客户的大量流失。为了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第三方物流必须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物流服务,也就是按照客户的要求量身打造物流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如日本的宅急便看到打高尔夫的人越来越多,但是高尔夫球杆过于笨重,不便携带,于是推出了球杆的寄存和即时送达服务,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需求,获得市场的好评。定制化服务的提供对内可以帮助员工树立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思想,对外可以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表层文化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

(2)创建良好的企业环境和容貌。长期以来,内部环境和容貌建设往往被第三方物流企业所忽视,实际上,这是表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全天候运营,员工长期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会影响身心健康和劳动效率;客户看到这种脏、乱、差的环境,对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也会产生怀疑。因此,第三方物流必须努力创建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容貌,使员工在长期枯燥的工作过程中感受到企业的人文关怀,也给每一个和企业直接接触的外部利益相关者留下好的印象,愿意为企业提供支持和帮助。

2. 中介文化建设。

这一层次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具体包括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第三方物流企业仅仅有表层文化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内部成员行为、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方面完善企业文化,奠定企业文化的坚实基础。

(1)严格规范领导者行为。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各个层次的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建立者和执行人。如果领导者说一套,做一套,不严格遵循企业文化,就会使整个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我国一些企业中广泛流传的“文化无用论”,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第三方物流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必须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来规范领导者行为,要求各级领导者成为践行企业文化的典范,如果领导者违反了企业文化,要受到比一般员工更重的处罚。

(2)树立文化践行模范人物。企业文化的执行仅靠领导者带头是不够的,毕竟一个企业内的领导者数量少,力量有限。要鼓励符合企业文化的行为,第三方物流必须从一般员工中寻找一定数量的模范,作为典型来宣传推广,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如一些企业每隔一段时间评选一次模范员工,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以此来鼓励广大员工积极践行企业文化。

(3)建立独具特色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对企业文化的一种强制性的约束,如果缺失或者不完善,企业文化就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企业文化具有独特性,相应的规章制度也是独具特色的。每个第三方物流企业都必须根据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建立自己的规章制度,包括领导体制、企业结构、规定与纪律等,并完善配套的落实机制。

(4)提出高标准的道德规范。近年来,企业管理中常常出现管理道德和经济效益冲突的情况,一些企业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违反了道德和伦理。道德作为一种软性的约束力量,短期内不会产生经济效益,但从长期来看,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第三方物流应根据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建立高标准的道德规范,明确从道德层面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并对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给予表彰和奖励。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道德氛围来向外界传递友好的信号,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广泛认同。

3. 深层文化建设。

深层文化也被称为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内外因素影响逐渐形成的一种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念,处于整个企业文化体系的最深层次。对第三方物流而言,这一层次是整个企业文化的核心,决定了企业内所有成员能否团结一致去实现企业目标。

(1)培养员工团队精神。物流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内容,第三方物流服务目标的实现要依靠企业内多个部门,众多员工的配合。因此,企业深层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企业可以通过岗位轮换、采取工作团队结构、对团队成果实施奖励等方式使每个员工在熟悉自身工作的同时,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内容和难点,促使大家主动团结合作来实现企业目标。只有第三方物流的所有员工目标一致,齐心协力,才能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实现企业的整体效益最佳。

(2)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的树立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以顾客为本,物流是一种无形的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树立以顾客为本的价值观念,充分满足顾客需求,才能获得市场认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现实中,虽然很多物流企业提出了类似的口号,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取得好的效果。要树立以顾客为本的价值观念,第三方物流首先要加强相关的思想教育,使企业的每一个员工认识到顾客的重要性;其次第三方物流要经常性的开展市场调研,随时掌握顾客需求,并想方设法予以满足;最后,企业要建立奖惩制度,奖励好的行为,惩罚不好的行为。多项措施并举,使员工了解到只有时时刻刻想着顾客,企业及其员工才能生存和发展,才能真正做到以顾客为本。

二是以员工为本,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很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不高,缺乏足够的物流专业培训。为了规范员工行为,很多企业采取了高压政策,员工犯一点错误,就会受到严厉的批评和惩罚。在这样的环境下,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受到了压制。一有机会,员工就会选择跳槽,这是物流行业招工难,人员流动率高的主要原因。员工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三方物流的管理者必须树立以员工为本的价值观念,重视员工,尊重员工,采取各种措施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员工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只有这样,员工才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全心全意去实现企业目标。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有效运行的内在驱动力。第三方物流只有多管齐下,从多个层次构建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才能实现“文化制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

(责任编辑:周诚;本文已经通过中国知网检测)

参考文献

[1]史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顾越英.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流通经济,2011,(10):73-76.

[4]卜梅兰.后危机时代物流企业文化建设思考[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5):59-61.

基于成本控制的物流企业文化建设 篇10

关键词:企业文化,物流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伴随我国物流行业整体环境的不断变化, “知识社会”, “服务社会”理念推广, 加强物流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物流企业文化品位, 塑造物流企业发展的文化力, 已经成为物流领域普遍的共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是企业生生不息的源泉。物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建设, 这对于物流企业来讲, 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 通过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渠道和手段。

一、物流企业文化建设总体形势分析

“物流的核心是整合, 整合的途径是协同, 协同的关键是文化。”从中不难理解, 企业文化对物流整个行业发展的重要性。物流产业在我国的21世纪是朝阳产业, 体现了物流产业在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当代物流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管理水平和经济实力的竞争, 更是物流企业文化力的较量。一个成功的物流企业, 其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战略战术制定的关键要素, 是实现企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从目前来看, 我国物流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可以说是喜忧参半。

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成效来讲, 多数物流企业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越来越高, 能够认识到,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 可以规范企业行为, 实现企业制度化的建设和规范化运营, 能够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来打造企业品牌, 不断提升企业整体形象和知名度, 而且企业文化能够培养创新精神, 打造鼓励创新和积极创新的良好氛围, 还能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和和谐性。从当前来看, 物流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 总体上有克隆国外文化的特征, 在借鉴国外成功物流企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建设而来。但无论从认识的高度来看, 还是具体的实践, 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 与成效相反的是, 我国物流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首先, 物流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缺乏独创性, 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口号上, 实际却根本无法看到企业的文化沉淀, 也就无法通过企业文化的差异化彰显企业竞争力;其次, 由于当前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服务意识的欠缺, 导致从业人员流动频繁, 这对于企业文化的培育是极为不利的;再者, 一些大型物流企业由于政治色彩严重, 导致管理层的个人思想可能会对企业原有的文化和理念产生影响。

总体上来看, 伴随我国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以及国外知名物流企业的不断涌入, 在市场竞争逐步加剧的现实情况下, 我国物流企业势必将会逐步建设起自己的企业文化并努力完善实践。

二、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分析

现代物流企业间的竞争, 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的竞争, 更是物流企业文化力的较量, 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1、企业文化是支撑物流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要获得长久稳定的发展, 就要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物流企业文化, 使其真正成为企业发展乃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核心动力。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强化企业的创新意识, 还可以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打造高效的人才队伍, 为企业发展长久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和思想动力。

2、企业文化能够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物流企业竞争力可以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来打造属于自己的竞争优势, 因为文化是不可复制的。在其他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 企业可以通过塑造共同的理念, 产生属于自己所独有的经营理念和战略, 为企业节约交易成本和管理费用, 能够最大化地加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更有效地团结和激发员工, 从而造就出与众不同的核心竞争力。

3、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战术制定的重要基础。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突出物流企业的鲜明特色, 形成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 有利于物流企业制定出与众不同的、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由于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 发展还不成熟, 与国外物流发达的国家相比, 传统经营理念束缚严重, 短期行为泛滥使得物流企业很难壮大和健康发展。因此, 塑造物流企业文化, 更合理地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战术是企业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企业战略制定以后, 需要全体成员积极有效地贯彻实施, 正是物流企业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辐射等作用, 激发了员工的热情, 统一了企业成员的意志及欲望, 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物流企业文化建设思路探析

1、以培育“企业家文化”为起点。物流企业文化是支撑物流企业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和动力源, 对于一个物流企业的成长壮大是至关重要的。当良好的企业文化一旦确立, 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 这就相当于在物流企业的深层结构中“装”上了一台马力十足的发动机, 源源不断地提供给物流企业创新、进步的精神动力。但是, 企业文化也是人文化, 它的建立和培育离不开人的参与以及人们的主观意识的影响, 物流企业经营者、领导者的个人思维和观念都会左右企业文化的建设, 因此没有优秀企业家就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物流企业文化, 企业家的知识、能力和品质等要素成为物流企业文化生成的原生酵素, 决定着物流企业文化的性质和风格, 并制约和向导着物流企业文化的个性和发展。良好的物流企业文化应该从企业家文化的建设开始。

2、培育企业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企业文化的建设, 离不开社会对企业本身的认识。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可以使得企业更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可, 提高物流企业的经营业绩, 引导企业经营方向, 把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紧密结合, 与上下游企业合作共赢, 为社会就业、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如何去整合社会存量资源, 发展绿色物流, 千方百计为客户降低物流费用, 也都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 物流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必须建立一种自己的文化, 适应深化改革与不断创新的需要。改革创新是许多物流企业提出的共同理念, 反映了一种潮流。因为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应当讲, 不同的企业、不同阶段的企业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

3、坚持以人为本, 品牌建设势在必行。“企业即人, 人为企业之本”。企业首先要完善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留住优秀人才。企业要制定优惠的人才吸引政策, 以吸引优秀人才的加盟, 除此之外, 也要把眼光放宽, 积极引进国外高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 提高现代物流运作水平。引进人才后还要有人性化的管理体系, 尊重人才的个人精神, 注重员工的职业规划;其次, 在引进的基础上, 还要不断对已有的人才进行优化, 培养自己的人才。这可以通过企业加大对物流相关专业的研究和投入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 还可以对员工进行职业再教育, 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最后, 就是要用好人才, 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政策。要有健全的人才配置机制, 做到人尽其才, 还要有良好的竞争机制, 以实现人才的人身价值, 通过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把企业各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把人才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除了人才建设, 品牌建设也刻不容缓。品牌是物流企业与客户沟通的工具, 是客户认识物流企业最主要的途径, 所以, 对客户来说, 物流企业的品牌文化就是客户眼中的物流企业文化。这一方面要求企业要强化品牌意识, 还要对品牌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突出品牌个性。总之, 只有物流企业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 并建立起属于企业自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成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

参考文献

[1]孙国海.基于企业竞争力视角的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 2013.

[2]张跃, 柴勇.我国大型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物流技术, 2013.1.

物流外包:企业物流发展的新趋势 篇11

[摘要] 物流业务外包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就目前我国企业物流的实际情况来看,实行物流外包的企业还很少,物流外包业务也仅局限于基本业务,并且对物流外包的满意度也普遍偏低。因此,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物流外包的重要性,科学合理地进行物流业务外包,正确选择第三方物流外包商,全过程管理和监控物流外包。

[关键词] 物流外包 核心竞争力 第三方物流

外包(Outsourcing),其本意就是“外部寻求资源”。一个企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如何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最大的功效是企业经营者最关心的问题。企业物流外包就是将其非核心的物流业务的一部分或全部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运作,以充分利用专业物流公司的专业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增强企业自身竞争能力的一种管理策略,是企业物流发展的新趋势。

一、企业物流外包的作用

物流作为企业的支持和辅助业务,一直是企业外包业务的首选对象。从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物流业务外包可以给企业带来以下好处。

1.有利于企业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

核心业务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内涵。一般上根据企业的战略定位、资源的占有状况、技术设备的配置和产品的竞争力,来确定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核心业务是指在技术、人才和资源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同时又是利润重要来源的业务。而非核心业务则是企业的非主营业务,如制造型企业的物流、财务、IT、设备维修等。物流外包就是把企业非核心业务的物流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从而把资源集中在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上,以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一般工商企业的自身物流技术、信息系统、运输网络等方面都存在局限性,往往滞后于其核心业务的发展。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则在这一领域拥有优势。通过将运输、仓储等相关业务交由更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操作,利用其专业化的物流优势和规模效益,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投资和运营成本,有利于企业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核心业务的开发。

2.有利于企业降低物流成本

降低物流成本是物流业务外包的又一原因。通过外包,企业可以降低因拥有运输设备、仓库和其他物流设施所必需的投资,从而降低企业的资金占用成本,由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本企业自身所不及的经验和管理方法,将物流業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更有效的运营物流系统,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获得规模效应。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整合许多客户的作业,在客户中分享资源,分摊物流设施的投资,降低单个企业的物流费用。如 HP公司,其在美国的11家工厂,原来各自处理自己的进货和产品仓储和分配工作,供应线路混乱,协调复杂,经常出现运输车辆空驶,效率低下。1993年,HP公司将其物流业务外包给从事货物配送的Ryder Integrated Logistics Company, 精简了资金的仓库和卡车运输业务,并由后者统一管理各个工厂的物流业务。结果在1994年,HP公司仅原材料运到工厂所需费用一项,就比过去减少了10%以上。

3.有利于企业保持灵活性

物流业务外包的另一个原因是企业为了保持企业的灵活性,避免在物流设施上进行过多的投资,使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和产品的变化及时调整物流网络与物流战略。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将企业的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物流外包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支付服务费用,而不必在自己内部维持物流基本设施来满足需求。对于业务呈现季节性变化的企业,物流业务外包对企业赢利性的影响就更为明显。对于这样的企业,配置物流设施的能力是根据需求旺季确定还是根据需求淡季确定,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无论怎样配置都可能造成物流能力的浪费或不足。而通过物流业务外包,企业就不必担心业务的季节性变化。

二、我国企业物流外包现状

1.物流外包实施率低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出版的《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3年调查报告显示:第三方物流服务已经成为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的一项主要选择内容,大部分企业以部分物流业务外包的形式利用社会化物流服务。但只有53.3%的企业对物流业务进行了外包,还有46.7%的企业还没有进行物流业务外包。虽然比起2001年中国仓储协会组织的第三次全国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结果:仅有20%左右的生产企业和13%的商业企业实施了物流外包的数据高出了许多,但我国企业采用物流外包战略的比例仍然偏低。而且在已进行物流业务外包的企业中,外包物流业务量占企业物流业务总量的比例也明显偏低,70%以上的企业外包物流业务量占总物流业务量的比例在50%。

2.企业外包的物流业务仍集中于基本业务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3年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外包的物流业务内容仍集中于传统项目,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中转运输、仓储保管和市内配送等领域,物流系统设计和物流信息管理等高增值、综合性服务的外包比例仍较低。企业外包物流业务类型情况(表)。

资料来源:《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3) 》

3.企业对物流服务商的满意度较低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3年调查报告显示:随着企业物流外包比例的提高,企业与物流供应商的交往不断加深,对物流供应商的期望也在提高,2003年度调查显示,企业对外包后的物流服务基本满意的达到了60.7%,不满意的占8.9%。可见我国物流企业虽然在满足工商企业的低层次物流需求方面,尚能令大多数客户满意,但企业对物流供应商提供的物流服务的满意度仍然较低,特别是如何提高令企业感到特别满意的物流服务产品,仍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实施物流外包的措施

1.从战略高度认识物流外包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企业对物流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习惯于搞小而全、大而全的经营模式;要与第三方物流企业成功合作,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经营模式,从战略的高度重新认识物流,并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

(1)认清当前企业竞争态势,寻求新的竞争优势。当前企业竞争环境复杂,竞争内容呈现出动态化特点。全球一体化趋势使得国内市场国际化,我国企业的竞争对手也从传统的同行企业扩大为相关行业企业。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与所采取的竞争行为也会因时间、地域、竞争对象以及顾客的不同而变化,企业竞争的主题日趋多元化。企业必须认清当前竞争态势,不断探索新的竞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打破传统观念,树立第三方物流理念。目前我国市场状况己进入买方市场,企业利润已进入微利时代,通过在生产领域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的空间已经非常狭小。企业经营者寻求成本优势和差别化优势的视角开始转向物流领域,物流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和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被“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观念束缚,企业自营物流现象普遍,物流不仅不能成为竞争优势和利润源,反而成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障碍。第三方物流不仅使企业能集中于核心竞争力,还能获益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经营能力,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因此企业必须打破自营物流的传统观念,树立第三方物流理念,积极寻求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

(3)积极进行企业内部改革,做好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的准备。引进第三方物流服务是企业经营方式的重大改变,它对企业物流绩效和物流成本等方面将产生积极影响,但同时它也需要企业内部进行大量的改革,才能使第三方物流为企业带来预期的竞争优势。使用第三方物流有可能引起企业内部人员的排外和抵触情绪,促使物流部门人员削减,产生人员培训需要,增加人力资源部门工作,需要新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要求整合双方的信息系统。因此企业高层领导必须参与外包物流过程,加强外包物流的宣传和动员工作,拟定富余人员安排方案和相关人员培训方案,制定物流成本的核算体系,加强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为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做好准备。

2.确定物流外包的服务范围

企业拥有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企业不可能在所有业务领域都获得同样的竞争力,必须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因此,企业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自身企业的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并把非核心业务的物流进行细分,确定哪些项目自营,哪些项目外包,以何种形式外包。一般来说,下列物流业务应该外包出去:

(1)合作者能完成得更好;

(2)合作者能够以更低的费用完成;

(3)合作者能以更快的速度完成;

(4)需要在不同文化的国家进行的;

(5)在企业内部进行代价太大的;

(6)投资回报率较低的。

确定物流外包项目后,应成立物流外包项目小组,这支队伍至少要覆盖法律、人力资源、财务和外包业务等领域。然后确定具体的物流外包计划,包括项目分几个阶段,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3.谨慎选择第三方物流供应商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信誉、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物流外包战略的完成,应慎重选择物流供应商。选择时应基于能够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重点考虑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能力、成本、经验、灵活性等因素。一般来说,选择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评价指标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投入指標:物流供应商拥有的固定资产、人力、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如:是否拥有现代化的仓储设施与运输工具,是否拥有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

(2)能力指标:物流供应商的服务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迅速修复物流障碍的能力和个性化增值服务的能力;

(3)兼容指标:企业与物流供应商负责人的观念和理念、处事风格、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兼容性,是否愿意与企业成为长期合作伙伴等。

4.进行物流业务外包的全过程管理和控制

为了使物流外包业务顺利进行,必须把管理和控制贯穿全过程。企业对物流供应商既不能约束过紧,影响他们积极性的发挥,也不能放任自流,影响物流外包业务的质量。物流外包企业应把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纳入自身的整个管理体系中。(1)要明确物流外包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各自职责和工作范围,双方要承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2)物流外包企业要帮助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业务流程和资产的梳理,包括目前企业有哪些流程?流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目前是如何操作的?现在有哪些资产?应如何处理这些资产?(3)协助物流供应商制定物流外包后的工作流程、规范项目标准、KPI指标,确定相关的对应接口人员、费用标准、结算方式、异常问题处理方式等。最后,对物流供应商的管理、质量、成本和绩效进行监控与考核。监控的手段可以直接与客户沟通,可通过企业内部其他部门人员的反馈意见,可通过KPI指标和现场监控等方式了解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运作状况,并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效益直接挂钩。

总之,物流业务外包强调的是物流供应链上企业间的合作,强调企业集中资源发展其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越来越被推崇的新型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宋玉:是自营,还是外包[J].物流世界,2001,(1):11~13

[2]刘小群:物流外包的动因、风险及其管理[J].商业经济文荟,2004,(1):63~65

[3]Hum Sin Hoon, etc. Report on The Logistics Futures Survey, Department of Decision Sciences, Faculty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01

[4]王淑云:基于核心能力的物流外包[J].企业经济,2004,(2):76~77

[5]张巍李静芳:企业物流外包决策[J].现代物流,2001,(4):29~31

[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运行局、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7]中国物流网 http://www.china-logisticsnet.com

物流企业文化 篇12

因此, 如何在动荡、多变的环境中, 寻求自我发展及壮大, 就成为民营企业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本文尝试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 来探讨民营企业如何通过完善自我、建立优秀的公司文化, 来提升竞争能力、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企业文化理论发展沿革

企业文化理论最初产生于美国学者对日本企业界实践经验的提炼与总结。最早提出企业文化概念的人是美籍日裔管理学家威廉·大内。他在“Z理论”中认为“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它们独特的企业文化”, 这一观点引起了管理学界的广泛重视, 吸引了更多的人从事企业文化的研究。在随后的企业文化专著如:帕斯卡尔和阿索斯合著的《日本的管理艺术》, 特累斯·迪尔与阿伦·肯尼迪合著的《企业文化》, 托马斯·彼得斯和罗伯特·沃特曼合著的《追求卓越》。上述四部著作一起构成了所谓的“企业文化新潮四重奏”。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企业文化研究的高潮。

2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概念与内涵

威廉·大内在《Z理论》一书中给企业文化下了较完整的定义:“传统和气氛构成了一个公司的文化。同时, 文化意味着一个公司的价值观, 诸如进取、守成或是灵活———这些价值观构成职工活动、意见和行为规范。管理人员身体力行, 把这些规范灌输给职工并代代相传。”他认为只有在组织内部培养出共同的目标和信任感, 经营上才可能成功。事实上,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 企业领导及其领导下的大多数职工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观念形态、价值体系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内容包括愿景、使命、价值观、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 其中价值观居于核心地位。如图1所示, 企业文化是一个由核心层、中间层和外围层构成的多层次的系统, 根据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物质层, 企业文化的各个层面是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

理念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 主要是企业的精神文化层面, 指的是核心价值观、愿景、使命、道德规范、心理认知和行为取向等诸方面的观念形态。不同的企业除了接受大文化的精神影响外, 一般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支柱, 从而形成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企业文化现象。这些精神文化通常成为指导和支配企业多数成员行为的思想意识。精神文化的特点相对于物质文化来说, 看不见, 摸不着, 却无时无刻不通过物质形态表现出来, 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3民营企业文化现状分析

3.1民营企业文化的特征

(1) 血缘性、亲缘性、地域性。

这是民营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一般民营企业都是家族治理, 其创办、经营, 一般需要依赖自己的家庭成员或者亲戚好友。这一方面有利于企业的稳定, 有助于对企业的掌控, 但另一方面也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使外部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无法融入企业 (当然, 也有例外) 。

(2) 企业制度建设滞后。

既然民营企业靠血缘性、亲缘性来组织、管理企业, 则企业的人治氛围必然浓厚, 使得企业运营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 而员工则处在企业边缘, 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与认同感, 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可以说, 在很多时候, 指导企业运营的是家族管理者的主观判断, 而非基于制度的考量, 从而制度并没有取得它应该占有的位置。

(3) 私营企业家至上。

企业的创立者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开拓、进取、创新的精神, 能力强, 敢说敢干, 事无大小都亲自过问, 企业的经营效率较高, 这样的领导在企业小规模的时候是有效的;但当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 产品结构复杂化之后, 再依靠一己之力, 就勉为其难了。因此, 民企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领导体制, 充分发挥众人的智慧与力量, 把企业家从日常繁杂事务中解放出来, 专门思考、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方向、目标等影响全局的大问题, 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 员工参与程度低。

一个优秀的企业, 必要强调人的重要性。日本企业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与它们强调全员参与有着重要的关联。如果不能把员工视为企业的一分子, 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员工的潜力、发挥他们的能力, 那么要做大做强企业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民营企业, 由于上述原因, 员工参与度一般较低, 员工觉得自己是“外人”, 觉得自己是“工具”, 从而严重阻碍了员工能力的发挥。

(5) 急功近利。

也许有很多私营企业家并没有想过要做一个长久的企业, 从而没有把目光放得更长远,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唯利是瞻”。在企业的初创阶段这样做有一定的合理性, 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 但企业稳定之后, 短视却会带来更多的潜在风险。

3.2对民营企业文化认识的几个误区。

3.2.1有用与无用之辨。

很多私营企业家认为“这个叫做文化的东西是很好, 但是现在企业小, 一切都很简单, 所以现在根本不需要企业文化。”因为, 企业文化无法解决产品质量的问题, 也无法解决产品销售不畅的问题, 诸如此类。其实, 每一个企业, 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 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某种文化, 只是强弱有所不同。企业文化的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 所以, 与其让其自生自灭, 还不如顺势而为, 塑造一个能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优秀的企业文化。

3.2.2企业文化万能论。

企业文化的塑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也是一个反复、碰撞的过程, 因此, 企业文化并不是包治百病的药方。“企业文化是个筐, 什么都往里面装”。这种认识跟上面的“无用论”正好是两个极端。其实也是对企业文化价值的一种误读。企业文化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统摄人心, 来传导它的凝聚、导向、协调作用的, 是一种深层次的、无形的力量。

3.2.3私营企业家文化与企业文化。

企业创建者的价值观、理念对企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个企业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的管理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决定的。企业文化并不等同于企业家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体认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 需要员工的参与, 需要员工的自觉接受、践行, 因此纯粹的从上而下的企业文化, 如果无法被员工集体认可、接受, 还是无法发挥作用。毋庸置疑, 私营企业家的良好的观念、价值判断, 却可以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注入有益的元素。

4民营企业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透过以上对民营企业文化现状及认识误区的分析, 我们可以深刻理解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基础。

下面以宁波金星物流企业为例, 结合前面对企业文化的剖析, 来说明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做法。1995年, 小学教师出身的梁仁方开始创业。当时, 公司仅有一辆装载量为0.9吨的货车, 50平方米的仓库兼办公室, 6名工作人员, 经过12年的发展, 截止2006年, 年营业额突破亿元, 年货运量达45万吨, 综合实力排名位列宁波市道路运输行业前三甲, 先后被评为“2006年度宁波市十佳道路货运企业”、“浙江省现代物流重点联系企业”、“宁波市十佳成长型物流企业”, 相继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认证和中国物流AA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认证, 金星物流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按梁仁方总裁的说法, 是文化因素对公司发展起了强劲的推动作用。

4.1确立公司核心价值观。

梁总在创业伊始, 就提出“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的愿景, 凭着“只要有毅力, 只要坚持, 就有希望”的价值取向, 倡导“进取、务实、创新思想、节约、执行力”的价值观念, 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再比如百度公司, 其核心理念是“为人们提供最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

作为理念层的核心价值观, 是企业文化的灵魂, 是企业制度、行为规范的指向。因此, 建立与企业发展战略方向一致的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基础。

4.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与业务流程。

金星物流在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后, 如何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规范、合理的业务流程就成了一项紧迫的任务。在前面我们提到企业管理制度层是公司愿景、价值观的落实, 是连接行为层与理念层的中间层。如果说, 理念层是“软”的部分, 那么企业制度规范则是“硬”的部分, 只有理顺了业务流程、建立起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 才能保障企业文化理念落到实处。而企业管理制度则涵盖了企业领导决策体制、企业组织架构、具体管理制度。

4.3企业文化离不开领导者的倡导与示范。

每一个企业无疑都打上了缔造者独特个性的烙印。领导者的言行无形之中在起着示范与榜样的作用。例如, 金星物流公司为了厉行节约, 梁总和员工一起在公司食堂就餐, 生活非常节俭。

4.4以人为本、全员参与。

真正有效的公司文化离不开员工的参与。金星公司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工作热情, 经常对员工进行培训, 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 并制定了奖惩制度。从而强化、塑造着员工的观念与行为取向。

4.5建立结果导向的企业文化。

打造执行文化是根本。企业文化离不开企业管理, 管理与文化, 本身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由于金星物流是服务型企业, 所以对顾客需求的反应程度, 对顾客需求的满足程度, 都关系着企业的前途命运。因此公司对员工的执行力有着严格的要求, 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指标体系, 强化了员工执行的意识与行动。

4.6创新应成为文化塑造的牵引力。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企业现在面临的是一个动荡多变的环境, 企业文化的建设不可能无视环境的变化, 因此, 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随着企业内外部因素的变化而革新。推陈出新是永恒的话题。

5结语

本文仅仅对企业文化进行了一个粗浅的分析和阐述, 现实中的企业文化建设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能对民企塑造、建设企业文化有所助益的话, 也就达到了本文的目的。

诚如美国管理学者汤姆·彼得斯, 南希·奥斯汀在《寻求优势》一书中所说:“一个伟大组织能够长久生存下来, 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或管理技能, 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 以及这种信念对于组织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

参考文献

[1]陈忠理.企业文化竞争力提升路径分析.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1.

[2]刘平.论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当代经济, 2009, 4.

上一篇:把握教材让课堂更精彩下一篇:就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