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运输管理实务(精选12篇)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 篇1
双语教学自推出, 即饱受争议。赞成者认为, 我国的英语教学学用脱节, 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及教学效果, 双语教学的开展可以改进现状。反对者则强调, 我国不具备双语教学的师资、教材等条件。
笔者作为高校英语专业教师, 同时具有物流工作实践及相关专业学习经历, 以《物流管理实务》课程的讲授为例, 尝试以双语教学模式备课及授课。
1 课堂教学三要素:教师、教材、学生
1.1 教师
双语教师不仅是一名专业教师, 还是一名语言教师。专业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在职培训、出国进修等方式加强语言功底、并借鉴国外现代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 掌握相应的教学策略。而英语专业教师, 则需要经过更多外贸物流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培训。最好是有相应的工作实习或实践, 才能更好地教授这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
(1) 各高校的培训课程:现各高校均举行不定期的面向学科教师的双语教师培训课程, 如从国外大学特邀外教主办强化培训。参与这些课程可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英语水平, 以便更好地驾驭授课内容。英语专业的教师, 则至少应参加物流管理课程的本科课程学习, 特别是外贸物流实务课程, 最好能取得此专业的学士学位。另外出国留学是提高双语课教师业务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之一。
(2) 教育部IBTQ项目:2005年8月通过的“国际双语教学资格证书”项目, 是国内唯一经教育部批准的全国性双语师资培训试点项目, 并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全国统考, 教育部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予以认证。此项目培养在职教师国际化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授课技巧和地道的英语表达能力, 通过国际标准的专业师资培训和严格考核, 培养熟悉国内外文化、具备双语教学能力、掌握世界前沿教学理念及方法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双语教师。
1.2 教材
课程需选定一本中文教材为主教材, 并辅以适宜的外语原版教材及专业词汇书籍。
笔者教授的物流管理实务课程选择了蒋笑梅的《物流管理实务》作为主要中文教材, 另外选取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Donald J.Bowersox所著“Supply Chain Logistics Management”作为英文教材。该书语言精确、简洁易懂, 有对应中译本, 适宜作为双语课程的教材。此外还选择了华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英语》作为补充教材, 供学生随时查阅专业词汇。另外, 教育部国际教育交流服务部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为接转国外民间友好组织对华赠书而专门设置了国际赠书转运机构, 有大量原版海外教材可从其购买。
如果购买不到学生上课所需的原版教材, 教师可参照原版教材, 自己编辑讲义。这样做一是英语地道, 二是降低了费用。教师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和授课时间, 参照多本参考书对原版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另外也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参考国外优秀大学的教学资料, 如MIT开放课程等。
1.3 学生
学生是授课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学生的英语水平要达到听懂学科内容并能正确表达的程度。若暂时达不到上述水平, 教师应先采取适宜的中英文授课比例进行授课。
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效果与学习者的专业知识背景密切相关, 坚实的专业基础有利于双语课程的理解和学习。因而, 学生必须修读预修课。物流管理实务之所以考虑引入双语教学的方式, 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已经修完了《物流管理》、《国贸实务》等中文预修课程。
2 课堂实践
课堂教学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及对教学的反应, 决定授课的中英文比例, 尽量做到中英文教学合理分配与有机结合。
笔者在课程中, 遵循“先少后多, 先易后难, 循序渐进”的原则, 分四个阶段设置授课内容和英语比例。入门阶段:专业英语词汇的讲授并引入专业背景与术语, 中文与外文解释相结合;初级阶段:双语并重, 提供概述性提纲进行预习;课程主要阶段 (精讲部分) :全英文授课学习重点内容, 结合精选案例及相关理论, 指导学生阅读及回答问题, 提高英语思维理解能力, 课本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双语实践阶段:以应用写作为主, 撰写英文往来函电, 训练学生操作及处理实际问题能力。鼓励学生从模仿开始, 逐步达到流利、熟练地用外语写作物流文件信函的能力, 提高双语教学的实效。
每个章节结束后, 安排进行外文重点复述。一是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是锻炼学生的双语思维。设定10min英语“互问互答”, 学生提出问题由同学解答, 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见解, 有利于养成用英文讨论的习惯和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教学方式要多样, 如通过游戏的“概念猜词”等方式, 对重要的概念和术语进行复习,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外采取小组互助等方式, 进行数据处理、案例分析, 通过讨论共同完成一篇小论文。由此可避免教学模式的僵化, 并营造一种让学生自由探索的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
3 课程考核
改变以往仅由教师考核的模式, 增加督导专家和学生的双向考核。
(1) 对教师的考核:课堂授课成效应由校督导组进行考核。同时通过座谈, 请学生就教材、讲义、课件、课堂讲解提出自己的意见。根据反馈, 教师可进一步修订调整教授内容及模式。针对特定的授课对象形成有机系统的讲义及课件。
(2) 对学生的考核:由教师通过笔试、口试 (平时) 考核。总评成绩是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 鼓励学生平时积极参与和重视课堂互动, 避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课程的目的及考核应从四个方面进行:听:能没有听力障碍地听懂模拟的物流实践交流活动、及相关音频视频材料。说:选取大家有兴趣又有争议的问题, 组织同学展开外语讨论。选择外语水平较高的同学担任主持人, 全体参与, 最后自行总结评价讨论结果。读:提高快速准确阅读外文函电及主要合同条款的能力。写:锻炼学生用英文撰写基本物流函电,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前景展望
双语教学是高校本科教学的一个创新和改革,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努力迎接这一挑战。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双语教学利于学生从不同方向和不同层次进行发展, 利于学生适应社会多元化的需求。我们或许可以将双语教学和专业课程的改革创新结合起来, 探索双语教学在高校本科教学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斌华.中外比较.双语教育的界定、属性与目的[J].教育发展研究, 2005 (6) .
[2]赵小雅.HELLO, 双语教学[N].中国教育报, 2004, 1, 5.
[3]陆效用.质疑双语教育[J].文汇报, 2002, 4, 30.
[4]杨振常.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M].科学出版社, 1999.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 篇2
国际贸易系 本人这学期担任08级物流计算机班的物流企业管理实务这门学科。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课前备好课,课后积极的辅导积极的监督学生学好本节课的知识,同时让自己充满激情的上好每一节课。在这个学期结束的时候,将本学科的教学总结汇报如下:
一、师德表现
本学期学科教学工作过程中一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务处的工作思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素质全面发展、坚忍不拔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为社会做出贡献。坚持以“平安、和谐、创新、发展”为理念,加强物流企业管理实务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流企业管理实务这门学科的学习热情。
二、学科教学方面
(一)西方经济学学科教学意义
物流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迅猛崛起,职业教育 及现代物流专业教学也在迅速发展。物流教学系统中《物流企业管理实务》是《物流综合管理》、《物流系统综合管理》、《物流技术操作与物流经营管理》诸学科的基础,其基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物流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系统向学生讲授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的认识,并掌握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的理念、意思、流程,将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的专业知识与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应用到实践,使之成为走向经济社会,跨向经营管理大门的“敲门砖”。
本书是中等职业学校现代物流专业教材,全书内容涉及物流和物流企业概述、物流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物流企业的组织管理、物流企业战略模式、物流企业制度管理、物流企业活动管理、物流企业的经营计划和决策管理等。本书具有操作性的特点:立足于物流企业发展方向、物流企业的管理实务、物流企业的经营战略,提出了更广阔的思路解决方案。又具有针对性:本书对物流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全面性;既有基本知识、基本内容,又有基本方法、基本流程,还配有物流行业国内外经典案例、物流企业实用法律法规。内容详细。
(二)西方经济学学科计划执行情况。(1)知识目标的实现 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现代物流企业的概述,现代物流企业作业管理的概述、人力资源管理的概述。掌握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的职能、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目标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岗位职责管理、让学生学会物流活动的运作过程,物流岗位书的制作、人力资源的制作。(2)能力目标的实现
教会学生学习是时代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的来临,知识更新的周期日益缩短,学生在学校有限的时间内所接受的知识是很有限的,是不可能将教师传授的人类的所有知识全部接受的。事实上,教师也不可能拥有人类的全部知识。学生要在学海中不断汲取知识,就必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所谓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是在学习中要达到成功所必须掌握的手段、途径、工具和方式的总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要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会自学、主动思考和选择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即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学科教学中取得的成绩。
本学期我带的班级是暑假期过来的小物流班,这个班级的学生人少,但是所有的学生都很爱学习,而且学生都很聪明。而且每一个学生都对我非常的信任。通过一个假期的交往,发现自己真的很喜欢他们,他们对我也是非常的喜欢,对此我感觉到非常的高兴,但是我也感觉到自己的压力很大,我怕自己的知识满足不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因此,我在讲课的过程中把自己在企业里的学到的知识揉合到了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在讲课的过程中讲一些企业的用人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尽早的从思想上和社会接触。同时在闲暇的时候和以前的同事联系了解一下现在的物流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
三、学科教学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提高教学能力:作为从是教育时间不长的一名新教师,我的教学能力还有待于大量的提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没有从实际出发,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时刻观察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讲课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反映,做到所教内容学生能够当堂掌握。
(二)提高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从某些方面反应了一个教师的能力。作为一个老师,你的知识水平再高,知识面在广阔,如果你表达不出来,那对于学生来说你就是一个没能力的教师。由于我平时说话语速太快,学生反应跟不上。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把语速放慢,同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把课本知识表达的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三)提高交往能力:学生作为一个个体现在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看法,所以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争取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同时学生也会把你看成自己的朋友,不会存在老师高高在上的观念了,真正走进学生,也才能做到教学相长的平等关系。同时克服个体工作意识,增强自己的团队精神,建立和身边同事的和谐的工作环境,相互支持相互关爱。同时还要积极和社会上的人员交往,从中学到一些知识,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 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 《运输管理实务》课程 ITMC物流沙盘
1 概述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和管理一线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在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人才培养中,运输管理实务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以运输为载体,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在该门课教学中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一直是教研教改的重点。以往有些高职学院尝试通过分析企业运输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工作项目,以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从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理论知识体系上看,课程内容包含了运输系统的各个方面,既包括管理层的战略决策,也包括操作层的具体业务流程操作,因而涉及到的运输职业岗位相对较多,教学实操训练所需的支撑要素较多,造成实训项目设计困难。所以,这些研究成果大多基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学生缺乏实战操作,对知识的掌握比较死板,学习积极性低,无法真正提高职业技能。本文针对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特点,尝试将ITMC物流沙盘引入课程教学,它集知识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学生在模拟运输企业运营过程中,既可以启发学生去思考探索所需的运输理论知识,又可以在实践中去灵活运用知识,真正达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效果。
2 TIMC物流沙盘简介
ITMC物流沙盘是利用信息技术模拟物流运输企业的经营运作。它将学生以4-6人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组建各自的运输企业,并由小组成员分工担任企业总裁、财务总监、营销总监、运营总监这四个角色,来协作完成企业模拟经营。在模拟的经营情景中,每个企业首先要在战略上通过详细的市场预测分析,完成企业战略计划制定、市场开拓、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网点布设、资金筹集等一系列战略决策,其次,在战术层面上需要通过招投标或续约的方式获取运输订单,根据订单情况制定相应的运输计划,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完成派车提货、货物入库、分拣调度、配载计划制定、装车发运、运输线路安排、货物送达、运费结算等一系列业务运作流程的操作。通过三年的模拟经营,学生既可以真实感受到运输市场的企业竞争,直观参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业务流程的操作,又可以根据每年各季度的经营业绩反馈,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战略决策,优化业务操作。因此,ITMC物流沙盘可以很好的解决运输管理实务课程实训项目难以设置、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困难的问题,提升了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职业技能。
3 基于ITMC物流沙盘的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
基于ITMC物流沙盘的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改革,是以ITMC物流沙盘的操作流程为学习情境,根据学生每年在模拟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由浅入深的把学生疑问所涉及的运输管理相关理论知识穿插其中进行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以够用、实用为度,做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真正的教、学、做一体化。具体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安排如下表1所示。
4 基于ITMC物流沙盘的教学改革效果及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基于ITMC物流沙盘的课程教学改革效果
ITMC物流沙盘构建了真实的学习情景,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操作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团队协作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学习模式,通过实操与理论的结合,学生不仅在理论上对运输知识体系有了系统整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它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使职业教育更贴近岗位要求。锻炼了学生的实操技能,提升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拓展了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后续专业课程如物流成本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4.2 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2.1 转变教师角色,提高职业技能
首先,在基于ITMC物流沙盘的运输管理实务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角色的转变。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能作为“选手”参与竞赛,而是变身为教练,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答疑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善于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性、能动性学习,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特长,并针对不同小组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差异化的指导。同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训练平台,如带领学生与兄弟学校进行联赛,参加物流沙盘省赛、国赛等,让学生在实战中锻炼提高。其次,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要完成ITMC物流沙盘与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结合,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运输管理理论知识,熟悉沙盘的运营规则和操作流程,能结合沙盘合理的安排理论教学,同时也需要教师多深入企业参与顶岗实习或挂职锻炼,熟悉物流运输企业真正的运作流程,了解实际运作中的关键控制点及能力的需求点,这样才能更好将物流沙盘简化的但实际操作又必须的职业技能,如运输单证的填制、运费的计算等合理的贯穿在教学之中,从而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改革,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4.2.2 改革考核方式,完善考核内容
传统课程的考核重视的是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实操技能部分很难考核。而基于ITMC物流沙盘的课程改革,是在实操的过程中辅助于理论教学,实操与理论穿插进行。因此,课程改革后对学生的最终考核应包括理论与实操两部分。理论部分以考核运输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主,占总成绩40%,实操部分主要考核对ITMC物流沙盘操作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60%。另外,由于ITMC物流沙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若以小组成绩来考核每位成员的实操成绩,容易混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出现个别学生“搭便车”现象。因此,实操部分又可细化为三部分:一是小组在模拟经营中最终的企业经营成果,占实操成绩50%;二是学生个人的角色模拟完成情况,占实操成绩的20%;三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整体表现,如课堂出勤率、发现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和对团队的贡献度等,占实操成绩的30%。通过这种考核方式的转变,可以更加全面、公平、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2.3 优化课程改革,强化理实一体化
ITMC物流沙盘把运输管理的理论知识体系进行了形象化展示,很好地帮助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但单纯把ITMC物流沙盘作为运输管理实务的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加上沙盘模拟比较耗时,需要的实操课时比较多。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把ITMC物流沙盘和运输管理理论知识更好的配合起来,如何合理分配好理论课时和实操课时的比例,都是今后教学改革需要继续探讨优化的地方。
4.2.4 加强企业联系,深化校企合作
ITMC物流沙盘提供了仿真的企业运作环境,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中,更需要的是走出课堂,带着问题和疑惑到真实的企业中参观、学习,更真切的体会真实物流企业的管理经营,因此,需要深化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不仅为学生学习参观、就业提供基础,也为教师顶岗实习、挂职锻炼、职业岗位调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等提供便利,更可以深入开展企业“订单式”学生培养,满足企业高技能创新人才的需求。通过良性的校企合作的利益分享机制,保证校企合作的深化和持续性,以此促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持续改进。
5 结语
基于ITMC物流沙盘的运输管理实务教学改革,通过对运输企业的经营模拟,将课程理论知识体系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参与中学习,在错误中学习。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能动性,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对象、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以后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袁泓.高职物流专业沙盘模拟教学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
[2]刘晓蔚,张晓慧.高职ERP沙盘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9).
[3]潘意志.任务驱动法在运输管理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7).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 篇4
《运输管理实务》是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之一, 主要培养从事物流运输管理工作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本文将根据运输管理工作的职业能力和核心技能要求, 就高职教育层次《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 课程教学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
1.1 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运输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培养其制订运输计划、签订运输合同、选择运输路线、组织调度运输车辆、评估运输绩效以及运用现代化方式对运输工作进行优化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上岗能力, 为其毕业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在一线进行运输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职业能力要求。
本课程的工作情景为专门的运输企业或物流企业的运输管理部门。根据物流运输工作的岗位设置和工作要求, 将本课程整合为运输管理认知、运输企业管理、运输作业管理、运输绩效管理和运输优化管理五个工作领域, 并进一步划分为十三个学习型工作任务。具体的工作任务及其职业能力要求详见表1。
2 课程改革思路
2.1 改革课程模式。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和《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制定的本课程的课程标准, 按照运输调度工作的岗位任务、核心技能和职业能力要求设置教学模块和具体的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学习完本门课程之后, 能够既达到本课程的专业学习要求, 又具备合格的上岗技能, 同时也能够为将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真正地实现专业教学、技能鉴定和职业培训“三位一体”。
2.2 改革教学模式。
在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采用“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 将具体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项目, 并根据具体的工作任务设计教学内容和实训方案, 使学生能够边学边练, 边交流边思考,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巩固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学习完每个项目之后能够通过专项技能训练任务掌握一项专业技能。学生在学习完所有课程内容之后, 还可以通过课程综合实训任务的实施来检测其对各项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应用水平。
2.3 改革考试模式。
高职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 应当以培养目标为依据, 以知识考核为参考, 注意专业知识的应用。具体考核评价方案依据“技能加态度, 强调素质培养”进行设计, 采用“实训考核+卷面考试+平时表现”的考核方式。具体成绩评定如下:项目成绩=项目实训考核×70%+平时表现×30%;项目综合成绩=∑各项目成绩i×权重i;总成绩=期末卷面成绩×50%+项目综合成绩×50%。
小结:
运输管理实务练习题之多选 篇5
A、两个普零
B、四个危零
C、五个笨零
D、三个危零或笨零 4.下列几种损失,属于实际全损的有()。
A.保险标的物全部沉入海底
B.船只被海盗劫走
C.水泥遇海水完全变质
D.为维持船身平衡抛出部分货物 E.为救火将已着火的货物浇湿 5.运输生产计划由()组成
A.运输量计划 B、车辆计划 C、车辆运用计划D、车辆运行作业计划 1.()表明运输企业能够提供的运输生产能力
A.运输量计划 B、车辆计划 C、车辆运用计划D、车辆运行作业计划 2.班轮运输中货物交付的方式有()。
A、船边交付 B、选港交付
C、变更卸货港交付
D、凭保证书交付 3.运输活动提供的功能有()A.物品移动 B.短时暂存 C.批量经济 D.距离经济 4.按照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分为()和四级公路。A 高速公路 B 一级公路 C 二级公路 D 三级公路 5.零担货物的中转作业方法分别是()
A.坐车法 B.过车法 C.落地法D.换车法1.物流运输中的参与者有()。
A.托运人B.承运人 C.政府 D.公众 E.收货人 2.运输服务的提供者有()
A.单一方式经营人 B.专业承运人 C.联运承运人 D.非作业性质承运人 3.按照使用工具不同可将运输分为()。A 公路 B 铁路 C 水路 D 航空 E管道 4.班轮运输的“四固定”特点具体是指()
A 固定的船舶 B 固定的港口 C 固定的航线 D 固定的运费率 E固定的承运人
5.航空运输业务的种类包括()
A 班机运输 B 包机运输 C 集中托运 D 航空快递
1.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公路运输的优越性体现在()几方面。A.机动灵活 B.驾驶人员容易培训 C.能耗低
D.原始投资少 2.原材料等大批量的货物,价格低廉或容积形状庞大的货物运输适合于那种运输方式()。
A.公路运输
B.水路运输 C.铁路运输
D.航空运输 3.用综合评价法选择运输方式,评价的尺度有()。A.经济性 B.迅速性 C.安全性 D.便利性
4.整车运输是铁路运输的主要运输形式,下列需要用铁路整车运输的货物有()。
A.蜂蜜
B.易污染其他货物的污秽品 C.不易计件的货物 D.未装容器的活动物
5.依据承租人的不同营运要求,租船运输可采用()租船方式。
A.航次租船 B.定期租船 C.包运租船 D.光船租船 1.按照运输距离的远近,可分为()运输市场等。A.短途 B.中途 C.长途 D.远洋 2.不合理的运输表现形式有()A.迂回运输 B.过远运输 C.对流运输 D.重复运输 3.运输活动提供的功能有()A.物品移动 B.短时暂存 C.批量经济 D.距离经济 4.按照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分为()和四级公路。A 高速公路 B 一级公路 C 二级公路 D 三级公路 6.零担货物的中转作业方法分别是()
A.坐车法 B.过车法 C.落地法D.换车法1.选择承运商的评价因素有()A.质量 B.价格 C.能力 D.服务 2.下列的是运输的功能的是:()
A 产品转移 B长期仓储 C 获取利润 D短时存储
3.下列哪些属于运输市场的构成()
A 托运人 B承运人 C 政府 D公众 4.按照运输工具的不同,可以将运输分为()
A 铁路 B公路 C 水路 D航空 E 管道 5.选择承运上的方法有()
A.服务质量比较法 B.运输价格比较法C.综合选择 D.三阶段法 1.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公路运输的优越性体现在()几方面。A.机动灵活 B.可得性高
C.能耗低
D.可达性强
2.原材料等大批量的货物,价格低廉或容积形状庞大的货物运输适合于那种运输方式()。
A.公路运输
B.水路运输C.铁路运输
D.航空运输 3.用综合评价法选择运输方式,评价的尺度有()。
A.经济性 B.迅速性 C.安全性 D.便利性 4.零担货运班车主要采用()。
A.直达式零担班车 B.中转式零担班车 C.沿途式零担班车 D.接力式零担班车 5.按照运输工具的不同,可以将运输分为()
A 铁路 B公路 C 水路 D航空 E 管道 1.零担货运班车主要采用()。
A.直达式零担班车 B.中转式零担班车 C.沿途式零担班车 D.接力式零担班车
2.固定式零担运输又称“四定运输”,其中四定指的是()。A.定时 B.定班期 C.定路线 D.定车辆 3.下列各项属于危险品的是()
A.爆炸 B.腐蚀性 C.易燃 D.放射性物品 4.下列属于特殊货物的有()
A.危险货物 B.超限货物 C.鲜活易腐货物 D.贵重货物 5.选择运输承运商的方法有:()
A 服务质量比较法 B 运输价格比较法 C 综合选择 D 三阶段法 1.铁路运输的优点是()。
A、运量大、速度快、可靠性高 B、准确性和连续性强 C、远距远,规模运输费用低 D、一般不受气候因素影响 2.下列的是运输的功能的是:()
A 产品转移 B长期仓储 C 获取利润 D短时存储
3.下列哪些属于运输市场的构成()
A 托运人 B承运人 C 政府 D公众 4.按照运输工具的不同,可以将运输分为()
A 铁路 B公路 C 水路 D航空 E 管道 5.运输具有的功能是()
A.货物装卸 B.货物位移 C.货物临时储存 D.货物配送 E.货物包装 1.按照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分为()和四级公路。A 高速公路 B 一级公路 C 二级公路 D 三级公路 2.下列的是运输的功能的是:()
A 产品转移 B长期仓储 C 获取利润 D短时存储
3.下列哪些属于运输市场的构成()
A 托运人 B承运人 C 政府 D公众 4.按照运输工具的不同,可以将运输分为()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集装箱运输管理实务;资源库;建设和使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7C-0050-03
随着国际航运业的快捷发展,集装箱化率在我国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却并没有足够的人才与之相适应。从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来看,开设集装箱运输管理专业的院校不足20%,集装箱运输管理专业的人才明显不足,导致集装箱运输管理专业的人才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供需不平衡,这将直接影响我国集装箱运输业未来的发展。因此,加快我国职业院校集装箱运输业的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当前集装箱运输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资源库建设现状分析
笔者实地调研了江苏省内几所五年制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网络调研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心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世界大学城”网络教育学习服务系统,江苏省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江苏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江苏省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展示平台;电话访谈了江苏省现代物流协会。通过对这些高职院校的数字化资源库实地调研和对相关物流企业的调研情况进行分析后,得出资源库建设现状。
(一)资源库都已在建或建成,普遍存在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上表是对江苏省各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数字资源库建设情况的实地调查和数据。从上表我们能够看出,多数高职院校的数字资源库都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之中,不过能够有效利用的仅占10%,甚至有些教师和学生认为这些资源库的用处并不是很大。这一切都说明,数字资源库的有效利用率比较低。
(二)资源库建设基本能满足教师和学生需求
当前,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逐渐成为学生日常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在物流专业也是如此。从解决问题的途径上来看,调查中有64.6%的学生选择上网从资源库查询资料,有49.4%的学生选择和同学进行讨论并且看书来解决问题,有53%的学生选择请教教师来解决问题。从资源库能不能够满足学生需求上来看,有32.6%的学生认为资源库能够满足学生日常学习的需要,有39.2%的学生认为资源库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的日常需求,有28.2%的学生认为资源库并不能够满足学生日常学习的需求。通过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有51.3%的教师反映资源库能够满足自己日常教学工作的需求,有32.4%的教师认为资源库基本上能够满足,只有16.3%的教师反映资源库并不能够满足日常教学需求。
(三)师资力量差,经验不足导致资源库缺乏教育性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是适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而诞生的新型专业,一方面其专业建设内涵如教学素材、教材开发、教学研究、课件开发、精品课程等积累较薄弱,教学资源匮乏;另一方面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中90%以上教师是从相关专业转到物流管理专业方向从事教学工作,不具有正规物流管理专业学习背景,自身缺乏物流知识和资源的积累,这使得课堂教学内容不丰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实际应用能力差。
二、高职物流专业资源库建设的建议
(一)持续更新的建设思路
高职物流专业资源库应当按照“团队组建——调查论证——框架设计——资源建设——推广应用——评价反馈——持续更新”的路径进行建设。教学资源库中媒体类型多样、服务种类繁多、数据量大,需要跟踪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发展不断更新。因此,资源库的建设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滚动发展、不断充实的动态过程。
(二)建设满足实际需求的资源库
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是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及教师交流的需要。加强物流专业集装箱运输实务教材的建设,完善与资源库配套的集装箱运输实务教材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有重大意义。通过与资源库配套的集装箱运输实务教材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和需求。
(三)加强资源库的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建设
建设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学校应具备相应的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学校数字化硬件设备的资金投入,拨出专款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同时,给予政策倾斜,推行社会化措施,促进数字化教学设施的建设,逐步建立遍布全校的校园网、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等,并进行科学管理、优化完善,充分发挥校园网络设施应有的教学功能,从而整体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硬件水平。
(四)迅速培养资源建设的师资队伍
在调查和访谈中发现,不少教师课堂中使用软硬件资源的能力、开发灵活多样的课件的能力、在互联网中顺利快捷地搜索所需教学信息能力均需加强。教师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主导力量,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水平。因此,学校应加大教师信息化培训力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级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资源信息化建设、研发、管理人员培训,从而打造出一支业务能力强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基础设施管理队伍。使教师在所学专业知识之外,加深对教学素材收集与加工过程的了解,掌握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及制作技术,学习应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来传授知识,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使大多数教师能积极参与相关课程课件、网络课程、教学素材库和其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制作,并能熟练使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学校还需积极探索如何应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进行科学评价,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促使教师加强学习,加强应用,从而将基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新方式全面引入教育教学中。endprint
(五)设置专人维护资源库
考虑到物流专业资源库使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学校应指定专业教师对资源库进行定期的维护和内容的更新,并且及时解决教师和学生提出的问题,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提高资源库的时效性和利用率。
(六)资源库栏目设置应多样化,加大与企业的联系
物流专业资源库栏目的设置应多样化,不断加大高职院校与物流企业之间的联系,符合物流企业的发展。在资源库栏目的设置上要及时的补充当下流行的栏目,比如在线咨询、论坛、群组讨论和使用评价等。要及时将物流企业的动态、新的技术介绍给教师和学生。这样,不仅可以使资源库栏目更加具有人性化、交互性和实效性,同时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做好资源库的整合与共享工作
数字化资源的整合是依据一定的需要,将各个相对独立的数字资源系统中的数据对象与功能结构及其关系进行融合和重组,形成一个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资源体系。职业院校应当遵循“整体规划、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的整合原则,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整合策略。
(责任编辑:谢传兵)
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the talent needs of enterprises for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of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 man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set up courses related to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practice training such as logistics management, decla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freigh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construct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 practice training textbooks and resource database i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 curriculum.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 篇7
1基于校企合作的《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改革
1.1课程改革思路。 《运输管理实务》 是学院面向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与专业必修课,学院与合作企业昆山柯尔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此课程,按照“校企合作、教学做合一、产学研相结合、理实一体”的改革理念来设计课程教学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依据市场对运输岗位群相应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该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工作项目与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2]。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增加实习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校企合作,产学结合能最终解决物流教学及物流企业发展问题,以实现双赢。
1.2课程内容改革。该课程按照“市场—产业—专业—课程”逻辑进行课程内容设置,以货物运输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分解教学项目和工作任务,以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从而实现技能培养的有效性。例如:作为运输企业,首先要了解运输市场,为货物制定运输价格;当货主决定托运,要为货主选择运输方式,通过讲述五种运输方式的功能以及特点,结合货物本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从起点到终点有多条线路可供选择,选择最短的运输线路,计算运输费用;签订运输合同,组织运输,与保险公司办理运输保险业务避免出现运输风险。到此,完成整个货物的运输,整个工作过程是以货物运输为主线展开的,实现了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将课程分为五大模块14个项目进行工作任务式的训练,如表1所示。
1.3教学方法改革。在进行《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习情景和具体的项目任务,灵活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法,主要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3.1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将抽象的理论讲授生动化、形象化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增强了教学效果。比如学生对于完成企业运输市场现状调研这一任务,调研成果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上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分析学生在运输市场调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运输市场涉及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展示给学生,加强学生的理解。
1.3.2角色模拟法[3]。角色模拟法就是根据学生今后可能担任的职务,编制一套与该职务实际相似的任务,将学生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学生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例如在水路运输合同签订过程中,教师首先根据题目设计情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定不同的角色,比如托运人、承运人、 货运代理,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托运单的填写、合同洽谈直到最终签订合同的全过程。学生明确自己在模拟企业中承担的角色,通过亲身实践整个运输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来验证所学理论,积极探究没有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所需的各种职业能力。
1.3.3案例教学法。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这个过程中学生很少参与,听没听懂、听懂多少,要到期末考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知识很难与实际结合。在案例教学法中,对于教师提供的案例,学生先要进行消化,通过查阅书中理论知识, 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这一过程学生是主动进行的。经过缜密思考,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给出答案的过程由教师给以引导,也使得教师加深思考,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比如各种运输费用计算这一任务,选择合适的案例, 让学生通过对问题深入剖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
1.3.4团队项目教学法[4]。 整个课程分解为若干项目,在讲完每一个项目后,根据项目涉及的多个任务,教师设计综合实训项目,以团队小组的方式完成,小组完成布置的任务后,由小组代表将成果做成PPT向全班展示,各小组之间就最终成果进行交流,此教学法即可以检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又能增进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和竞争意识。
1.3.5现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就是将课程教学内容由教室搬到实际工作场所的一种教学法,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进行知识的学习,在完成相应的学习或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可以达到使学生提前接触企业,了解岗位工作的目的。首先由企业兼职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组织,向学生演示整个项目执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重点介绍项目的任务是什么,工作完成后需要达到什么效果,然后边操作、边解释,使学生对实际工作岗位流程有所了解。然后学生对有疑惑的地方提出问题,教师答疑。最后根据教师的讲解过程,由学生进行现场操作,教师在一旁观察,评价学生执行的成果。
1.4评价方式改革。课程评价是以科学的方法,通过一定的途径对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活动及其结果作出价值评判的过程, 对课程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反馈作用。在课程评价过程中,首先坚持高职教育的评价理念,树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在课程评价过程中,重视过程性评价,做到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形成让学生、教师、学校、企业等多方真正参与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5]。具体标准如表2、表3、表4、表5所示。
2校企合作方式
该课程通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平台,调整教学方向以及教学内容,使理论教学更合理、 更系统、更适用,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使学校转变成自己的人才“供应商”,以确保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符合企业岗位人才需求;学生则可以通过该企业平台,增加实习机会与工作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为物流教学与物流企业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最终实现双赢。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专业课程教学与校企合作方式如下:
2.1对企业物流运输部门调研。以昆山柯尔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调研企业,了解从事相关岗位必须具备的职业知识和技能, 了解相关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及技能要求。调研通过调查表及召开座谈会形式完成数据采集,在调研基础上,理清物流运输工作岗位、具体工作任务及技能项目。
2.2深度开发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物流实训室建设,从人才培养到具体课程安排,全方位的开展校企合作。
借助校外实训基地的资源条件,由专任教师在合作企业任职,进一步提高专任授课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同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教学条件建设与管理,安排一名以上兼职实践指导教师,每年组织兼职实践指导教师培训一次。
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安排学生进企业物流运输部门进行实习,由实战经验丰富的名导、 名师进行辅导,使学生了解行业人才标准,全面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与职业素养[6]。
2.3加强双师教学团队建设:
(1) 在明确了课程教学模式的前提下,由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实训指导的兼职教师集体备课,集体研究并制定 《运输管理实务》 课程的教案,并组织公开课,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2) 组织校内专任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每学期不少于一次,每次至少一周以上,增加专任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 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融合教学。
(3) 组织兼职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共同探讨教学模式,并学习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每学期不少于一次。每学年邀请行业专家为专业学生开设专业讲座二次以上。
(4)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扩大兼职教师比例,构建专兼对接的教学团队[7]。
3总结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符合物流管理应用性的特点,也符合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是我国物流管理教育成功的有效模式。通过对 《运输管理实务》 课程开发尝试,学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本课程组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首先强调的是改变传统的以专任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中心、以掌握理论知识为目的的教育教学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极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课程在内容选取及安排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企业需求与学校教育的近距离对接。 与此同时,教师在备课、教学设计等过程中,也锻炼了自己,使其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高[8]。
摘要:高职教学改革正向纵深方向发展,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日益深化。文章以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理念,按照合作企业所需物流运输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 篇8
仓储管理岗位群的工作职责及核心职业能力分析
仓储管理岗位群是指在仓储企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或者工商企业的仓储部门从事仓库规划、单证处理、货物出入库作业、商品养护、库存控制、仓库5S现场管理、流通加工、终端配送等工作的相关岗位。具体包括仓管员、单证员、检验员、理货员、派送员、仓库主管、仓储经理等岗位 (根据各大招聘网站关于仓储管理相关岗位的招聘需求分析结果, 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及核心职业能力要求表略) 。
仓管员是具体实施仓储服务的工作人员, 属于一线操作类岗位;仓库主管是负责组织实施仓储服务的工作人员, 属于基层业务管理类岗位;仓储经理负责实施企业仓储经营策略的工作人员, 属于职能管理类岗位。根据仓储管理专业人才的成长规律, 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一般需要在一线操作岗位工作1~2年, 全面掌握仓储服务的操作技能后, 逐步晋升到仓储主管岗位;然后在仓储主管岗位上锻炼3~5年, 具备必要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后, 再进一步向仓储经理岗位发展。
作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的《仓储管理实务》, 主要针对工商企业及物流企业的仓储服务一线操作及基层管理岗位, 培养具有现代物流理念和供应链管理思想, 具有强烈的成本控制意识, 熟悉仓储业务基本操作, 能够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库存管理服务及供应链整体库存控制服务的仓储管理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让学生了解仓储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 训练学生基本的仓储服务与管理技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并为其向中层管理人员晋升奠定理论知识基础和管理技能。
仓储服务一线的业务操作和基层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与素质主要包括专业能力、职业基础能力和基本职业素质三个方面。专业能力主要指仓储业务操作能力、仓储服务管理能力、仓储业务营销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和仓储信息系统操作及管理能力等多个方面。职业基础能力主要包括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对物流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素质要求主要体现在责任心、客户服务意识、团队精神、抗压能力、吃苦耐劳的品质等方面。
《仓储管理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课程标准主要明确《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的性质, 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训教学条件、考核标准等方面的内容。其中, 教学内容又包括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按照“理论知识够用, 注重职业素养的养成和仓储技能的训练”来平衡两部分的关系。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指为培养目标岗位群所需的职业核心职业能力而设计的系列技能训练项目。根据仓储管理岗位群的技能素质要求, 《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的实训教学项目体系设计如表1。
仓储服务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 必须建设与课程配套的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校企合作, 共同投资建设仓储基本设施, 购置仓储作业设备, 配备先进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 创建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根据各个学校的教学资源情况可以选择在校内或者企业工作现场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多以学校为主体, 利用学校现有的建筑设施, 采购一些经济适用的仓储设备和教学模拟软件, 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 通过不同的实训项目为载体来实现职业核心技能训练的目的。其主要功能是满足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 实际服务能力相对较弱。而校外实训基地主要由企业进行投资, 多建在企业工作现场, 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市场化的仓储服务。同时, 可以为合作学校提供假期或者毕业顶岗实习的条件。由于校外实践基地是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的, 所以对综合性的职业技能训练效果更加突出。
各个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的经费和资源条件去建设物流实训室, 为专业教学计划内的课程实训和专业综合实训提供基本的实训场地。由于单个学校实验经费的限制, 一般很难购置全套的实训设备和设施, 所以大多数学校的校内实训室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还只能停留在模拟实训的层次, 学校能做的就是想办法提高模拟实训的逼真度。
“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可以从两方面进行, 一方面让专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去顶岗锻炼, 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 也可以请企业的岗位能手和管理骨干担任实训课程的教学工作, 或者聘请他们作为学生课程顶岗实习指导老师。不管哪种方式, 学校都要有相关的制度安排, 在激励机制、考核制度和经费保证方面予以保障。
由于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尚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中, 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又千差万别, 目前尚无统一、规范、成熟的实训教材和实习指导书。适合仓储管理岗位群的特色教材的编写要以有利于仓储管理岗位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 将岗位工作内容按学习认知规律进行体系重构。理想的做法是高职院校与行业内有代表性的企业合作, 按照岗位工作内容和职业标准, 并根据职业人才的成长规律, 编写出实用、够用、好用的实训教材。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 篇9
近年来,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发展迅速,学生数量急剧增加。规范教学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目前的首要任务。
1 《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特点适合采用任务驱动法
《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和双证书课程。本课程以物流运输为载体,系统介绍、分析物流运输的理论和实际作业过程,以物流运输管理基础知识、不同物流运输方式的实操业务、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物流运输决策、物流运输经营、集装箱运输、联合运输、运输相关法规、特殊货物运输、运输风险的分析与防范等内容为基础,让学生能在先进的物流运输管理理念指导下,合理、适时、有效的制定经济适用物流运输策略选择和实施,达到最优的物流运输效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任务驱动法”符合《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符合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运输管理实务》的知识和技能。在《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有利于构建教学情景,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获得再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
2 如何设计有效的驱动任务
在《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任务的设计是关键,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任务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要符合学生、专业的特点,同时任务设计要有层次。任务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任务要具体、真实。只有真实具体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任务应具有可操作性。任务应该是具体的并且难易程度要适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完成的,这样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例如:在“货物实际货运安排”的学习中,给学生设计这样一个总任务“根据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产品货运要求,进行实际的货运安排”。显然,这个任务比较笼统,缺乏操作性。因此,应进一步细化为公路运输、国内铁路运输、国际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等的货运安排等小任务,引导学生完成。
(3)任务应该是开放的。设计的任务应该允许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候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不同或各具特色的结果或结论和操作。一方面,是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可以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而不限制和约束学生,另一方面,不同的结果或结论可以避免学生的抄袭的模仿。
3 如何构建高效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种,在实际教学中需按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3]。
3.1 创设情境
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动机,使学生以高度兴奋的状态积极主动地进行本课学习,为任务的确定和完成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创设必要条件。
3.2 提出任务
提出任务是由学生提出自己的实践内容或学习目标,即我要做什么或学会什么。提出学习任务是学生转向学习的转折点,明确的任务给学生钻研树立目标,这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很重要。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任务通常来源于情境教学的两个方面:学生在情境的熏陶下树立的奋斗目标;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发现的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发现学生自己提出的任务更具有驱动力。如:在《物流运输线路优化决策》教学,教师必须在创设情境过程中让学生提出“物流企业如何选择最优的运输线路”任务?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后,学生会有无比的热情去实现自己的构想,认真地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去。
3.3 分析任务
提出任务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使同学们进一步明确任务,有一个大致的思路。可以将整个任务分解为5个较小的问题:
(1)理解运输路线不合理的表现、影响因素和解决措施
涉及的知识点:不合理运输、影响运输合理化的因素、运输合理化的有效途径。
(2)起讫点不同的单一运输问题、多起讫点运输问题和起讫点重合的运输问题
涉及的知识点:运输线路问题的类型、限制条件。
(3)运输问题的优化原理
涉及的知识点:最短路的原理、邮递员问题的原理。
(4)运输问题的优化方法
涉及的知识点:单纯形法、图表分析法、图上作业法和表上作业法。
(5)物流企业如何安排车辆运行路线和运行时间
涉及的知识点:车辆运行和时间安排受到的约束条件、满意的运行路线和时间安排原则、制定车辆运行路线和安排车辆运行时间。
通过以上5个问题,使学生明确了任务,产生了一种积极完成任务的动机和兴趣。对任务进一步剖析,并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丰富学习经验和培养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最后解决“物流企业如何选择最优的运输线路”这个较为复杂的任务。
3.4 完成任务
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完成任务,老师起引导作用。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认知水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完成,这样可以更好地补充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协作精神,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在此阶段要把握好任务的内容、进度和方向,并正确引导、指导学生更好完成任务。
3.5 评价检查
评价是学习者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最能体现学习者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评比,然后在小组间进行互评,最后由老师集中评析和点拨。既要让学生有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要让他们看到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以后做得更好。
4 总结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 篇10
物流情景实训是指将物流实际工作过程中的若干个工作场景和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实物道具、编制小品、搜集相关案例、假设工作情境等, 并借助于一些图片情景、音像情景等, 让学生通过现场演练的方式, 将相关物流岗位的工作流程直观、形象、连贯地再现出来, 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 并能迅速掌握相关物流操作技能的一种实训模式。这一实训模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 使学生在近似于物流实际工作环境和氛围中进行体验, 使原本生硬的书本知识鲜活起来, 避免了枯燥乏味的机械训练。实践证明, 这一实训模式比较形象、直观, 实训效果好, 能够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二、物流情景实训组织与实施前的准备
1. 物流情景实训项目的设计。
物流情景实训项目应来源于物流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中的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 真正体现物流行业的典型的工作过程, 应具有直观性、技术性和应用性特征。为此, 需要教师下企业调研, 走访专家, 既要弄清楚物流企业的主要职业岗位, 还要对主要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职责进行分析, 梳理、归纳出该职业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此外, 还要通过进一步调研分析, 弄清楚要切实履行好这些典型工作任务, 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在此基础上, 根据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能力,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 以项目设计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可行性、开放性”为原则, 设计具体的物流情景实训项目。需要注意的是, 设计的情景实训项目大小要适当, 难易要适度, 每一个实训项目既要能相对独立, 又要使相互之间有循序渐进的梯度, 并做到环环相扣, 形成项目链, 让学生沿着这条链子不断攀登, 建构职业能力体系。另外, 相对来说, 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比较薄弱, 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设计的情景实训项目要能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情景实训项目时, 尽量做到游戏化, 将教学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融入到游戏中, 使学生的游戏过程和实训过程合二为一, 这种集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合作性、虚拟现实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游戏化情景实训项目, 适合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行为习惯, 是高职物流实训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2. 物流情景实训企业化氛围的营造。
如前所述, 物流情景实训是通过现场演练的方式将物流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典型工作任务再现出来的一种实训模式。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 必须创设类似于现实物流企业的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职业氛围, 这样才能提高实训效果。我们在《医药仓储管理实务》的情景实训教学中, 建立了医药仓储实训室, 实训室配置了现实医药仓储企业的主要设施、设备, 有立体化仓库、自动堆垛机、自动分拣系统、电子辅助拣货系统、电动叉车、托盘、自动打包机等, 还建设了小型冷藏库、恒温库、阴凉库, 仿照现实医药物流企业的做法, 实训室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全部上墙, 学生进入实训室需要打卡。此外, 我们还配发了工作服、胸卡, 实训室整个就像一家真实的医药仓储企业, 学生一进入实训室就融入到职业氛围中去了, 上课就像上班, 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实训, 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 使他们兴致盎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并能促使学生自觉按照工作过程和任务要求开展实训, 也提高了学生实训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
3. 物流情景实训学习团队的组建。
物流情景实训的学习主体是学生, 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实训活动, 是情景实训组织实施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就目前高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基础而言, 让他们独自完成一个完整的实训项目存在着相当的难度, 为此应善于采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所谓合作学习, 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这一学习形式, 能够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有利于形成多边的教学交流, 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都能得到有效激发, 实训技能普遍提高。具体做法是:对于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情景实训项目, 教师按照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动手能力的强弱、学生脾气性格、男女生等进行搭配,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数人, 让学生自己确定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担任的角色 (同一个实训项目中学生担任的角色可以进行轮换) 。同一小组里, 确定每个人在小组中的责任, 这种责任必须是相对独立的, 以制约、促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自觉行动起来, 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物流情景实训的组织与实施过程
物流情景实训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目标的学习训练过程, 我们以《医药商品入库接运与验收》的实施为例概要说明这一实训模式的主要过程。
过程一:教师下达情景实训任务, 讲解任务实施的细则和要求, 提示与回顾完成该项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
过程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讨论, 并和教师进行交流, 为任务的完成制定工作计划。教师帮助学生审定工作计划, 关注计划中的预期成果及未来的自查项目, 关注工作进度, 制定项目进度检查计划。
过程三:学生针对工作任务通过分析、思考, 或小组内进行分析讨论, 形成具体的工作方案, 并听取教师的指导, 修正工作方案。教师听取学生的决策意见, 提出可行性方面的建议, 提供指导意见, 帮助学生确定工作方案。
过程四:学生按照工作计划表, 撰写角色台词, 完成表演脚本, 并进行演练。教师观察学生分工协作完成任务的实施过程, 考察学生在项目实施中的表现, 关注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 监控实施过程, 控制项目进度, 必要时进行干预, 对实施中出现的分歧或遇到的困难及问题进行协调、咨询、指导与帮助。
过程五:学生对项目完成的情况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 修改不足之处, 填写检查记录, 完成检查表, 进行项目任务完成情况的演示、汇报;小组之间进行互查。教师检查学生的完成结果, 听取组内汇报, 检查学生是否按计划进行操作, 实施进度如何, 能否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 完成的质量如何, 是否达标。
过程六: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及其每一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在本项目学习训练过程中的知识运用能力、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二是对学生在项目活动中的表现情况, 如出勤情况、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是否听取教师和组员的意见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 分析任务完成出现偏差的原因, 和学生一起讨论项目任务的实施安排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以及今后改善的措施, 给每一个学生打分。学生总结学习的收获与体会, 自评完成任务的质量。
四、结束语
物流情景实训模式契合高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基础, 迎合高职学生好动、好奇的心智特点, 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 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 促成学生职业素质的发展, 使学生能尽早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钱芝网.医药运输管理实务情景实训项目设计[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3, (9) .
[2]何璇.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初探[J].教育与职业, 2012, (5) .
[3]朱小荣.高职课堂项目化教学应用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12, (3) .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 篇11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物流仓储配送实务》;课程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引言: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逐渐成为职业教育的一种主流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在《物流仓储配送实务》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改革,以仓储配送中心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多元化的课程教学情境,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现代化的物流理念,实行任务驱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定义和特点
所谓行动导向教学法,指的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突出,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者和咨询者,为了"行动"来学习并通过"行动"来学习,重视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实用能力,以个人学习和小组工作为核心,参与"案例"教学项目任务中,从而促进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诸如学习能力、自我评价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包括情景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一系列教学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注重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是师生教学角色转换的创新形式;从引入课题到评估的教学过程具有极强的完整性;加强了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学生的合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评价上突破了传统的教师评价为主的方式,允许学生自己制定评价标准并检查自身的学习效果,这种开放性的教学评价提高了学生的自省能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物流仓储配送实务》课程教学中示范性应用
物流行业是现今较为流行的新兴产业,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职业学院在物流管理专业上的教学方法要不断的创新,增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本文主要以《物流仓储配送实务》课程教学为例,系统分析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具体步骤如下:
(一)树立正确的《物流仓储配送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
职业学院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源地,主要根据人才市场目前及未来对应用型仓储与配送实务人才的要求,在广泛的调研基础上确立正确的《物流仓储配送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意图在与通过对《物流仓储配送实务》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仓储与配送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并能通过掌握现代仓储的技术和管理方法能够顺利完成配送中心的基础工作,如组织货物的装卸,制定搬运路线,合理控制库存和有效管理库位,组织仓储的盘点工作,根据相关部门的指令合理安排货物拣选和出库工作,完成相关工作的单据处理等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物流仓储配送实务》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
(二)根据《物流仓储配送实务》课程内容,设计教学任务
《物流仓储配送实务》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到仓储及仓储经营方面、仓库和仓库设备方面、仓库保管作业过程、配送工作等等,在行动导向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应该根据《物流仓储配送实务》课程内容,分别进行理论讲授,同时进行案例导入或者看有关的视频,比如第一节课主要选择"新玛特物流配送体系"案例,这时候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这个案例制作出沃尔玛的配送中心主要作业流程图。进货作业→搬运作业→存储作业→盘点作业→订单处理→拣选作业→补货作业→发货作业→配送作业,这样得出配送中心的各个任务。然后每个任务进行分解。通过案例分析熟知整个物流仓储配送过程,然后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同学一起讨论,最终学生自行确定或师生共同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三)以小组为单位,实行行动导向教学法完成项目任务
在《物流仓储配送实务》课程教学中,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体现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的不再是主导角色和传授的角色,而是一个学习的引导者。根据教师设定的项目任务,以小组形式分配具体的项目任务,如设计"规划合理的配送路线"的项目任务,假设有一辆20T车装载着不同包装的货物,有书本、手机、U盘、电脑、饼干等等,这些物品的包装不尽相同,有纸盒、有木箱、有袋装,货物总重量为20吨,汽车卸货月台到仓库的货架有50-120m,有5或者3个入口门有A、B的站台形式。首先由学生讨论、制定项目工作计划,如何规划搬运路线和安排好搬运设备,各个小组根据给出的信息制定一份搬运路线图和搬运计划安排方案,最后得到教师的认可。然后由小组长分配组员从书本上、网络上查找有关信息,并整理、加工、筛选信息,提出设想或探索的路径或方向。最后,确定各自在小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工作,根据实际场景进行设计和演练。从合作完成任务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创新评估体制,促进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
传统的课程评估方法只是通过课程的卷面成绩为主要的考评手段,这种只注重结果,不注重学习过程的方法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对于行动导向教学法中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在《物流仓储配送实务》课程考核和评价方面,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这种允许学生自己制定评价标准并检查自身的学习效果的评估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检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结语: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物流仓储配送实务>>课程改革上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以仓储与配送活动为研究对象,学生以个人学习和小组工作形式通过相关的媒体进行学习,并独立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加符合当今物流行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廖日卿;孙浩;;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案探究--以上海海关学院《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为例[J];《中国储运》;2011;(07):13-14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 篇12
当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对专业课程正在进行大幅度教学改革,改革的重点是普遍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以项目任务为载体,集教、学、做于一体,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互融合,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它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必然会遇到与之相适应的学习评价问题。那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应该如何开展教学活动,采取何种学习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命题。
物流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专业课如《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运输组织与管理》等在教学过程中便于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江苏省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在理实一体化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训平台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学生学习评价方面也做了许多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目前,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围绕过程性、交互性、开放性和促进性原则,借鉴泰勒的课程评价流程,在保证基本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把理实一体化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构建的操作程序确定为如下流程:1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情境→2分析教学内容,确定考核比重→3剖析学习单元,构建考核指标→4依据指标特点,确定考核方法。以下以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为例加以阐述。
1 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情境
理实一体化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首先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即课程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和指南,是保证学习评价针对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的依据。通过对15家仓储与配送企业的调研和1000多份岗位调查表的分析,课程组确定了《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具备组织进货、仓储作业、理货、订单处理、拣货配货和配送计划等能力;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资源,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中进行职业熏陶,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职业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严谨踏实和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等。
在课程目标明确的基础上,需要把握课程的整体结构,设计出学习情境。课程学习情境是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依托上述培养目标,根据物流企业仓储配送活动工作过程和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设计了6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又分为若干学习单元,共设计了16个学习单元(如图1所示)。
2 分析教学内容,确定考核比重
学习评价需要根据学习情境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程度赋予权重系数,对较重要的学习情境应赋予较大的权重,反之则小。
首先,对整个课程结构中的学习情境进行分析。在认真分析《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各学习情境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和地位后,确定出了6个学习情境的考核比重(如图2)。每个学习情境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分,学生期末成绩等于各学习情境成绩乘以对应考核权重的代数和,即:总考核成绩=情境一*15%+情境二*10%+情境三*15%+情境四*25%+情境五*25%+情境六*10%。
其次,对每个学习情境中对应的学习单元进行分析。依据各学习单元在学习情境中的作用和地位确定出权重。如确定学习情境2中学习单元1和学习单元2的权重系数分别为60%和40%(如图3)。每个学习单元同样采用百分制计分,各学习情境的考核成绩等于学习单元乘以对应权重系数的代数和。如某学生在学习情境2中,学习单元1的考核成绩为80,学习单元2的考核成绩为90,则该学生的学习情境2考核成绩=80×60%+90×40%=84。
3 剖析学习单元,构建考核指标
每个学习情境的成绩都来源于其下一级的学习单元成绩,所以学习单元考核是学习评价体系构建的重点。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与工作一体化、身心与智力综合发展的过程,其考核内容应打破传统教学只注重学习成果考核的弊端,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考核贯穿于学习全过程。因此,我们认为,每个学习单元考核指标设计应从三个方面加以确定,分别是项目成果的评价指标、项目过程的评价指标和综合能力发展的评价指标。
下面以学习情境1中的学习单元1为例对学习评价指标的设计给予说明。该学习单元名称为“仓储企业平面布局调研报告”。单元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以项目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实地调研进行探究性的协同学习,在共同完成调研任务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教师将提供10个仓储类企业的联系方式,要求每个小组至少实地走访2个仓储企业,并整理和分析调研数据,撰写调研报告。报告完成后,各小组要向全班汇报调研情况,作为项目成果的展示。
3.1 项目成果的评价指标
项目成果评价指标设计应符合项目目标和规格要求,可鉴定出项目成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上述项目中,项目成果主要是仓储企业平面布局调研报告。针对这一成果的评价指标设计如下:1调研目的是否清晰明确;2调查问卷问题设置是否能有效获取信息;3调研结果分析是否科学、合理;4调研报告内容是否包含目的、方法、数据、结果分析及结论五大部分;5报告结论是否符合布局原理。
3.2 项目执行过程的评价指标
项目过程评价是指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通过持续观察学生完成项目每个步骤所表现出的技能、方法和态度等所做出的评价,并及时将评价反馈给学生,以有效调控学生学习过程,激励和引导学生取得最佳学习效果。这是一种动态的评价,具体包括项目立项阶段、项目计划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展示阶段等4个阶段的评价。考核指标设计见表1:
3.3 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评价指标
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得到发展是理实一体化课程每个单元教学评价的核心内容。综合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包括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专业能力是指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工作岗位实际问题的基础能力,是进行职业活动的基本条件。通用能力是一种跨职业能力,是劳动者胜任任何职业、适应社会变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此,我们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评价指标分解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三类评价指标(见表2)。
4 依据指标特点,确定考核方法
确定了评价指标之后,接下来需要确定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我们认为上述提到的项目结果评价、项目执行过程评价和学生综合能力发展评价等三类指标,由于评价的内容和特点有较大区别,应该采取不同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4.1 针对项目成果的评价方法
对于项目成果的评价,比较适合的评价方法是量化法。所谓量化法,即是将每个评价指标分为若干个等级,把评价对象在具体评价指标上的表现分配到各个等级中。这种方法使用起来比较简便,能较好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差异,确保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我们可以将每个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划分为优、良、一般、差、很差5个等级,并分别分配1.0、0.8、0.6、0.4、0.2等5个等级系数(见表3)。
4.2 针对项目执行过程的评价方法
对于项目执行过程的评价,适合采用的方法是质性评价法。质性评价法是基于过程性观察为主的评价,是指以人文主义为认识论基础,通过图片、文字等描述性手段,对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进行全面充分揭示的教育评价活动。在课程评价中常用的质性评价法是档案袋评价法。档案袋评价法又称为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是指学生将项目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过程性文件材料(包括文字、图片和作品等)搜集起来,指导老师以档案袋里的资料为基础,对学生学习过程和进步情况进行的评价。档案袋中搜集的材料示例见表4。
4.3 针对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评价方法
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评价,可以使用雷达图法。雷达图法是一种多变量可视图形法,不仅能综合反映学生能力的好坏,更能直接表现学生在单个指标上的优劣,其优点是直观、形象、易于操作。如图4所示,每一个坐标轴代表一个评价指标,每一个环代表一个评价等级,具体的指标等级可以由指导老师和项目小组成员确定。评价者将每个测评指标的评分结果标注一个点在相应的坐标轴上,并把各轴上的点连成一个封闭的多边形。根据坐标轴上点的分布,可以明显看出评价者对各个指标的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我们对基于工学结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学习评价体系进行了一些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初步搭建了一个逐层推进的、系统化的、可操作的学习评价体系框架。该学习评价体系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另外,教学者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调控能力、教学交互活动实施能力等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
摘要: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践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需求。文中以物流管理专业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为例,按照“课程目标-考核比重-考核指标-考核方法”的程序,提出了理实一体化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构建的流程和方案,对高职院校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学习评价,物流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哲,刘恩祥.项目化教学中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探索—以商务英语写作课程为例[J].职业时空,2014(10):52-55.
[2]赵建保.高职能力型课程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34):51-54.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推荐阅读:
运输管理实务09-06
物流信息管理实务10-09
企业物流管理实务10-07
物流运输的管理09-06
物流运输管理措施分析08-04
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08-16
物流企业运输管理系统11-20
物流运输管理心得体会10-01
市场经济条件下铁路物流运输经济管理论文09-11
物流公司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人员职责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