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信息化

2024-10-16

物流行业信息化(共10篇)

物流行业信息化 篇1

从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看行业资源整合中国物流行业,经过了计划经济到个体户的“化整为零”、个体户到公司化运营的原始积累阶段,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短板,散小乱差的基本特征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加之2008年至今未见缓和的世界经济危机,行业内弥漫着一股“死亡”的气息。

不过,古人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虽然2012年是物流行业苦苦挣扎的一年,但同时也是有志之士另辟蹊径、暗自发力、图谋崛起的一年。危机中,悲观者看到:“营改增”事与愿违、油价居高不下、人力成本高涨、专业司机难招、业务大幅萎缩等等不利因素,乐观者却认为,在大量企业不赚钱甚至亏损的情况下,新技术应用、大资金投入结合新型管理模式会显出奇效——行业整合的时代来了!

物流行业的整合,既是一些人的渴望与期盼,也是一些人的噩梦和灾难!通常,行业发展的趋势并不代表大多数人的意志,人们能够选择的只能是顺应潮流!然而,顺势而为却并不意味着一帆风顺,因为这是一场变革!变革就是要打破旧的利益格局,建立新的行业规范,必然注定:有的要雄起,有的要破产,更多的要做被整合的原材料!

经济学告诉我们,提供普遍服务和大众产品的企业,其规模化经营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资本的本性决定的。如果说,西方资本主义的产业整合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那么中国的物流行业整合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又会以什么形式完成呢?中国物流行业当前的整合环境,最大的优势是新技术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场经济危机无疑就是催生产业升级的风暴!中国物流行业的整合必然是快速的、疾风骤雨的。

信息化是物流行业整合的必备工具。信息化就像地球早期的生物进化的海洋一样,将零散存在的小型物流单位揉搓成鱼虾鳖蟹,为鲸鲨的出现奠定基础,同时新的信息化手段如物联网、云计算等将会促成更大规模的行业整合。

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总体来说就是电脑、传真、移动通讯、管理系统软件、数据库、GPS、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在物流企业中先后的普及和应用。而在物流管理要素当中,车辆状态一直是是物流信息化最难解决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问题,所以下文我们就以GPS为例来分析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行业整合的影响。

我国物流行业应用卫星导航监控技术开始于本世纪初。刚开始,由于GPS终端机只具有定位功能,而要达到监控的目的,就必须将定位数据及时传回总部,所以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制约着GPS的普及和应用。从起初的微波、短信到如今的3G网应用,物流行业的GPS应用也越来越成熟,其功能也越来越多。

从功能应用上看,GPS在物流行业的应用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

1、原始阶段:主要功能为车辆定位

由于数据回传间隔较大,终端机的数据记录容量限制,不能连续监控,仅能做到对远程车辆的粗略定位。这个时期对应着物流信息化的原始阶段,电话和传真是物流企业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企业规模主要以个体户、信息部、小专线为主,即使大型国有物流企业也分成很多小规模的单位承包经营。

2、初级阶段:主要功能为定位、轨迹回放、固定线路、照片回传等

随着通讯产业的发展和GPS硬件厂家的努力,终端机的通讯功能有所改善,本地处理和存储功能也得到加强。车辆的里程计算更加精准,物流企业可以通过GPS来进行初步的车辆管理,如里程统计、线路规划、违规及事故记录、司机考核等基本功能,并在后台进行比较简单的数据分析(司机驾驶习惯、车辆使用率等)。

这个阶段,GPS运营商开始大量出现,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开发,大量与物流管理相关的传感器应用于车辆,并通过GPS的通讯功能传回后台,远程监控管理人员可以远程查看摄像头、门磁、油尺、温度传感器等传回的图片、车门开关状态、油箱实时油量、车厢内温度等信息,并记录生成相关的管理表格。

这一时期,也是运营商开始选择行业进行专业化发展的阶段,运营商已经开始注意品牌的建设,形成了以易流、新软等注重行业专业需求的品牌运营商。

3、中级阶段:GPS开始结合客户的其它信息系统,用于物流业务流程管理

这个阶段,与物流相关的各种传感器应用基本成熟,部分车辆本身在出厂前就安装了卫星导航终端和大量的专业传感器,车辆拥有行车电脑记录、处理与汽车行驶相关的各种数据(车速、油耗、水箱温度、发动机转速、档位、刹车、电瓶、车灯等)。GPS系统与企业的订单系统、TMS系统、仓储系统、财务系统进行数据对接。配送人员使用智能手机登录业务系统。车辆的状态、成本,人员的位置、动作,货物的状态、订单的执行情况都可以通过各个系统的数据对接实现实时管理。物流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开始融合,企业逐步实现真正的物流过程透明化管理。

对于运营商而言,这个阶段的GPS更多地是为行业客户订制研发个性化的监控平台,虽然其基本架构与公共平台大同小异,但客户对“异”看得非常重要,几乎是每个客户都有自己的特殊需求。

当大量的高端客户个性化需求被满足,运营商已经开始着手专业公共平台的开发和应用,部分品牌运营商如易流等开始推出针对不同专业(如快递、冷链)领域的专业监控平台,让更多的中小专业用户开始使用高端用户的管理经验。

高端用户的平台不同的是,这类专业监控平台的公共性、社区化成为其未来快速发展的基石。

4、高级阶段:物流车联网整合行业资源

物流运输管理信息化中级阶段后期形成了一些区域性、专业化的公共平台,它会在用户(货主、车主、调度、司机、服务商等)和运营商的互动中不断增加服务内容,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专业化的物流圈子,提供诸如车货交易、路况信息、加油保险、维修保养、物流管理软件下载等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还有一种以大型物流运输企业(高端用户中的资源整合型企业)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开放式运力监控平台。一般运输企业的运力资源组成都是“自有、协议、临租”三种类型共存,自有为核心、协议为基础、临租为补充。自有运力保证高附加值业务的服务品质,协议车辆承担大部分的基础业务,在业务高峰时间和偏僻线路由临时租用社会车辆来完成。所以整合社会资源在这种企业里是一种日常工作,只不过过去是通过电话、邮件甚至现场查看的方式进行沟通、审查,而现在是通过平台进行沟通、交流,再进行现场的验证、合约。比起传统的方式,平台模式拥有更多的优势。

平台整合运力资源的优势:

 需求与资源可以实时匹配,无需人工传递,杜绝了信息传递的误差;

 企业对从事资源整合(租车)的管理人员素质要求可以降低,且数量大大减少,因为更多的工作系统可以自动完成,当然前提是必须将车货匹配、调度的逻辑设置完全;

 消除了车主贿赂管理人员的渠道;

 所有的车辆数据可以自动存储在系统中,无需管理人员人工记录、分析,系统

可以通过数据评判出车辆的风险,对管理人员的经验要求更低。

我们看好这类平台的发展,因为这种模式既解决了车辆的真实性问题,又解决了货源的真实性问题。物流信息平台最终解决的必然是车货交易,而在以前,因为车的信息

多来源于信息部和车主,无法由第三方来保证其真实性,对于车辆以前的交易也没有任何记录,无法建立车辆信用体系,导致货主对每一次交易都心存疑虑,货主发布的信息也没有经过认证,司机对其真实性也是半信半疑,无诚信则无交易!

那么是不是第一种平台就没有意义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设想,多数中小型企业是不会成为行业的整合者的,而再大的行业整合者也无法控制整个行业资源,如果物流是大海,物流巨头就是海岛,自有车辆是岛上的淡水鱼,中小企业的车辆是海鱼,公共平台就是海水,岛内的湖通过河流与海水互通,而货主、制造业主就是水草、海藻和浮游生物,大量的服务于物流的供应商如轮胎、汽车、燃油、保险等就是珊瑚礁岛。这种生态系统是可以自洽发展的。

相信未来可以做到:运营商通过向所有车辆提供基本物流信息服务和专业平台服务收取服务费,形成自己的“公共运力池”;巨头通过开放平台管理自有车辆、整合社会车辆,并与“公共运力池”互通有无;中小型物流运输企业通过专业平台管理车辆、加入巨头平台、获取业务、互通有无,整个物流运输行业的运行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同时,物流行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速度会更加快速。

物流行业何其巨大,不是一家两家能够“独家垄断”的,但局部的、专业的垄断是必然会形成的。物流行业,谁主沉浮?整合者,何人可为?

物流行业信息化 篇2

关键词:信息化,物流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全面探讨

经济全球化的兴起与发展, 使得各型企业都十分重视物流业的现代化, 从而使现代物流呈现出一系列的发展趋势, 物流行业信息化就是作为显著的发展趋势之一。但是全球化的发展, 外国物流企业也进入到我国市场中, 使得我国物流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 研究物流行业信息化未来发展, 是促进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物流行业信息化现状

1、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整体水平还是比较低。

现代物流发展的总体趋势就是物流行业信息化,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物流企业已经逐渐运用信息化技术, 但是信息化物流行业只是处于刚刚起步的位置, 因此信息化的整体水平还是很低, 各个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程度也都参差不齐。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的调查结果研究显示:在现代物流行业中物流信息化成为了其发展瓶颈, 中国大部分的物流企业还是没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拥有信息化物流企业, 他们建立的信息系统都是处于孤立的状态, 没有形成完善的信息业务功能和系统功能。

2、物流行业中条码和射频技术没有得到普及应用。

条码和射频技术是应用在物品识别中, 在我国的企业当中是还是应用比较早的, 但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运用。物流企业中货运、储运单元条码应用还是很低的, 给计算机物流系统的运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实现仓库管理自动化受到了限制, 同时整个物流行业中对物流流程的信息采集和反馈以及物流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都受到了影响。

3、物流行业中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没有得到全面的应用。

在物流行业中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一般是与国际互联网互相应用, 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物流效率, 同时提高了物流信息的科学化管理水平。但是, 由于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水平低, 开发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要花费大量的成本, 因此, 造成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在物流行业中应用还是十分有限, 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开展。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物流行业的运输通过率, 但是, 目前只有少数的大型物流企业应用, 在物流行业中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4、物流行业还是应用初级水平的网络信息技术。

目前, 我国只有少数大型的物流企业真正做到利用局域网和互联网来开展物流业务。大多数物流企业还是运用初级水平的获取、传递、使用网络信息资源, 对集成信息资源和使用有效信息没有得到利用。

二、物流行业信息化未来发展

1、物流行业信息网络化。

物流行业在经营运作时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开展业务功能, 达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并且运用电子方式来完成操作。

2、物流行业自动信息化。

在物流行业大力普及条码和射频技术, 促进我国物流行业自动化。自动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扩大物流作业能力, 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降低物流在进行运作作业时出现的差错。

3、实现物流行业电子化技术。

电子化技术是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它可以使物流在进行业务处理中达到每一个环节都是电子化, 并且在处理业务过程当中实现全程的自动化和透明化;实现虚拟化的交易场所和市场空间和个性化的消费行为;实现企业之间无边界化以及市场结构的网络化和全球化。

4、对物流行业信息的集成。

物流运作方式的全球化, 需要物流业务中的所有成员和环节在整个流程上的运作衔接更加紧密, 因此, 必须要高度集成企业中的成员、业务处理环节和运作过程中出现的所有信息, 使供应链实现整体化和集成化的运作, 促进供应链流畅的物力运作业务。信息的集成化需要有完善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对所有的成员进行无缝连接的信息系统, 实现物流系统、信息、业务、流程和资源的集成。

5、物流行业标准化。

在现代物流技术中标准化技术是作为一个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 同时也是实现物流信息化的根本保证。在货物的运输、保管、装卸、包装和流通加工等各个环节中都应用了信息技术, 这就需要有一套科学的作业标准。在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实现了标准化后, 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物流的信息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 国际之间形成物流作业的标准化, 实现高效的全球物流运作, 促进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

6、物流运作的全球化。

全球化能够有效的实现国家之间资源和商品的流动和交换, 促进全球资源优化配置。全球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选择, 物流行业的目标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提高便利的服务。在运作的过程当中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 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 使货物能够准时、保质和保量的运输到需求方的手中。

三、总结

物流信息化建设需要经营者要积极采用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模式。政府和经营者要针对物流行业现状, 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 提高物流行业信息化水平。面对经济全球化, 现代企业要抓住信息化技术的特点, 实现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 大力培养和开发物流人才, 促进物流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佳民.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J].情报科学, 2006, 330 (24) :31-33.[1]李佳民.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J].情报科学, 2006, 330 (24) :31-33.

[2]林轶耘, 黄晨, 顾建, 王敬.物流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前景[J].产业经济, 2010, 110 (30) :110-111.[2]林轶耘, 黄晨, 顾建, 王敬.物流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前景[J].产业经济, 2010, 110 (30) :110-111.

物流行业信息化利弊浅析 篇3

摘要:物流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物流行业因为竞争压力,不得不考虑利用互联网中的电子商务对物流内部实务进行指导,这对于我国整个物流行业都是一次革命。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国内目前的物流行业信息化程度,剖析了物流行业信息化的优点和缺点,指出了物流行业信息化是不可挡的社会发展趋势。

关键词:物流;行业;信息化;利弊

一、我国目前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态势

(一)物流行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低

我国物流行业在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涉及的业务范围上,以中国邮政EMS为代表的中国物流业,已经进军国际市场,虽然发展势头迅猛,但是在国外市场的竞争中却很难获胜,因为国际物流巨头所拥有的网络和运输工具、运输线路等要远远强于我国。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我国还依然使用老式的物流传送、信息传递方式,对目前计算机网络所能够提供的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视若无睹。

这就表示着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很低。而物流行业所需要的物流节点的信息汇集、物流运输工具的实时周转调度等等基础信息传递,都需要互联网作为依托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率。而我国目前却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物流综合信息传递和调度系统。

(二)条码和射频技术缺失

条码和射频技术是物流行业中能够起到物品识别的作用。对于条码和射频技术所提供的数据,利用互联网进行鉴别和传输,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然而在我国,物流运输股过程中对物品的自动化管理很不到位,对于条码和射频技术的使用没有普及,很多物品仍然靠人为进行鉴别,这对于现代人们的快速、准确以及可获得的要求还差很远。

所以国外很多物流巨头纷纷进入我国国内市场,人们希望物流企业能够拥有发货快、递货准确、完整性强、可获得性高等特点,但是这对于我国国内的物流巨头EMS来说还不能够满足,所以更不要去考虑其他的小物流企业了。国际巨头拥有成熟的物流电子商务中心以及配套的卫星定位系统,对于物流的周转以及调度非常迅速,同时对条码和射频技术的运用已经实现自动化管理,这种自动识别功能能够从最大程度上节省货物在路上所耗费的时间,利用这种信息中心完全可以满足人们对物流企业的要求,所以我国国内的物流企业在国外巨头的技术壁垒压制下很难有所发展。

(三)定位功能利用不完善

我国国内的物流企业,在车辆以及节点货物调度上还没有做到灵活周转,甚至在很多节点上需要反复核对调动信息,对于已经在途中的运载工具进行实时调度非常困难。而当货物运载工具遇到山路或者天气情况而阻碍时,只能够等待,不能够快速选择其他途径,这就是我国国内的物流企业所具备的缺点。

而这种缺点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对于物流运载工具的定位程度不精确,对于道路信息不明朗,相对于国外的物流企业运用卫星对运载工具进行定位的手段来看,我国物流企业相差太远。民用卫星以及商业卫星的高成本,是阻碍我国物流行业进行实时定位的一个重要瓶颈。

二、物流行业与电子商务结合的大趋势

(一)物流行业需要电子商务的支持

电子商务是我国目前新型的一种商务发展平台,它利用互联网作为硬件基础,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能够为企业和个人之间提供无障碍的信息交流,其拥有速度快、易接收、范围广、跨时空等诸多优点。而我国的物流企业,目前正需要这种平台的支持,如果能够将物流实务放到这种信息化平台上进行运作,那么其效率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对于电子商务所能够提供的信息支持,物流行业只需要对其信息传递方式和内容加以简单的修改,便可以利用互联网的高效来为物流行业服务。

(二)竞争促使物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

物流行业在我国国内市场主要有国外物流企业和国内企业相互竞争,而国外物流企业几乎全部都拥有完善的具备物流行业特色的电子商务调度平台,利用互联网中计算机节点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能力,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无论在速度、调度还是人们的苛刻要求上,都全面领先我国物流企业。

而竞争是否能够赢得胜利,在物流行业中主要就体现在是否能够快速满足客户的要求,如果一个物流企业经常因为种种问题而耽误送货时间,或者对于货物的完整性不负责任,那么很快就会失去大量客户,这样的企业也不会长久存在。我国国内很多物流企业,目前都还不具备将互联网完全纳入企业中去的能力,对于互联网的应用都还处在最初级的阶段。

所以我国物流企业应当正视互联网的巨大威力,竞争促使企业主不得不去考虑如何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为物流行业服务,而这种思想,正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曙光。

三、物流行业信息化的利与弊

(一)信息化促进物流业更加成熟整体运作效率更高

将物流企业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物流企业成熟的标志。信息化后的物流企业在各个方面都将领先于同行业,因为信息化网络的作用,成熟的物流企业将拥有无与伦比的速度和服务质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物流系统朝数字化方向发展

物流系统的信息化,能够让整个物流企业全部实现信息化,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全部使用互联网进行互联,在整体上实现数字化。在物流的运作过程中,也需要数字化的支持,因为数字化信息系统对于数据的处理能力无与伦比,在大大提高物流企业运作效率的同时,还能够提供高效的查询、核对等内部服务。

2、结合数字定位技术增强节点与总部、节点与节点之间的互联

国际上的物流企业,对于数字定位技术的运用已经相当成熟,有些物流企业甚至动用卫星定位系统,这种实时监控、传输的信息流传递模式,在国内还没有实现。国外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普及到很多行业内部,他们对于互联网的认识最深,同时应用范围也最广。但是我国国内的各个行业,目前对互联网的应用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应用模式都还需要探索尝试,物流行业更是如此,对于互联网信息中心的建设,不仅仅需要硬件搭设,而且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调度,这在国内都还需要抓紧部署。

但是物流企业一旦能够实现数字定位技术的成熟运用,那么物流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处理、节点与总部之间的信息传递、节点与节点之间的信息共享等都将迈入一个新的台阶,整个物流企业也能够得到飞速的发展。

3、物流行业向着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物流行业实现了信息化,就如同互联网的建设和运营一样,同样的信息中心以及运营调度模式,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最佳的运营模式和模型,而这种模式和模型往往都是确立规范、确立标准的雏形,一个行业一旦有了规范和标准,就标着着这个行业已经走入了成熟阶段,然而我国物流行业离这一步还很遥远。

结语

总体来说,物流行业信息化,优点大于缺点,在面对风险的同时换来的却是整个物流行业的飞速提升,不仅如此,物流企业还能够从最大程度上改善服务,让客户满意,进而拥有与国际物流巨头相对抗的能力。(作者单位:辽宁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钟义信.信息科学原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6.

[2]王佐.用物流知识提炼物流信息[J].物流技术,2002,3.

[3]李洪海,程文明.GPS、GIS技术与数字物流[J].物流技术,2002,8.

[4]杨赞.浅析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的相关性[J].江苏商论,2003,3.

物流行业信息化 篇4

企业能否在供应链一体化基础上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达到信息流动通畅、信息资源利用高效、物流综合成本不断降低、顾客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就成为了关注的焦点问题了。

在不到的时间里,我国企业在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从“大干快上”的“大跃进”式热潮中理性地回归,依靠成熟的通用性信息技术,进行“与时俱进,循序渐进”式的信息化建设策略,赢得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

其实,就加强和改善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绩效而言,物流信息化建设并不一定需要非常高端的技术和设备。一些基础性的技术,如条形码、扫描技术和互联网等,就能够有效地改善企业内部库存管理、配送管理和顾客服务,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的绩效。

不过,对于企业而言,尤其是那些“链主”企业,其目标往往并不只局限于满足内部绩效的提升,它还需要通过对其所依存的供应链优化,来降低整体物流成本和提高效率,以及合理地规避风险。因此,企业能否在供应链一体化基础上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达到信息流动通畅、信息资源利用高效、物流综合成本不断降低、顾客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就成为了关注的焦点问题了。

现代物流:视“需求”的`脸色行事

从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而言,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顾客需求的时间窗口越来越狭窄,多品种、少批量、多频次的敏捷化响应,充分依靠供应链进行资源外部管理。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必须充分理解,并及时地响应这种变化的趋势。应对这种变化的重要策略就是,在供应链一体化的基础上,设计和建设能够充分考虑到供应链企业对物流的敏捷化需求。

在供应链一体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物流信息系统中,最关键的是在企业动态联盟构建过程中形成的供应链,如何随着企业动态联盟的组成和解散,而快速地完成系统的重构,从而保证物流在供应链的基础上实现敏捷响应。

这不可避免地要求对各相关企业的信息系统也进行重构。如何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技术,实现对现有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和重构,是物流信息化建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另一项核心内容是,在跨企业的生产计划调度和资源控制方面,供应链上各企业的信息系统往往是异构的。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支持它们之间的协同工作,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此,物流信息化建设除了充分考虑硬件设备技术的因素外,还应当重点建设好物流信息本身,这是物流信息化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

灵动性:物流信息化的追求

物流信息系统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开放性、分布性和异构性,可重构,可重用和可扩充。

灵动始自开放和包容

标准化和遵循标准的开发与构造方法,是实现系统开放

物流信息化论文 篇5

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掀起了“互联网+”狂潮,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得地球越变越小。这就不得不说阿里巴巴了,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物平台,它将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结合,创造了一个新的时代。

关键字:互联网 ;阿里巴巴;电子商务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也日益兴盛,呈现出不断攀升的势头,其商务模式也不断进化,以不同姿态在社会中茁壮成长。(宋蕊, 2014)谈到电子商务就不得不说淘宝,淘宝是阿里巴巴旗下的一个网上购物平台。卖主与买主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交易,而随着这种方式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来,像京东商城、苏宁易购、聚美优品等电商都推出了自己的平台,然后就出现了双十一这个特殊的日子。每年的双十一大家都会买许多的东西,为双十一贡献自己的钱包。随着交易量的增加,需要的物流运输量就增加了,各种物流公司出现,比如顺丰快递、三通一达等,电子商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一、“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互联网投入商业化运营以后,电子商务应用而生,推动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现代化的发展。在21世纪的高科技背景条件下,电子商务是全球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上、政务上、随处可见。比如网上购物、58同城寻找工作、网上购买车票、飞机票等,这些都属于电子商务的范畴。

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的推动之下,电子商务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受到电子商务的影响,使得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变.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的出现,还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工作,使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令狐新荣, 2016)“互联网+”与电子商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与发展的,“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与于电子商务各个领域之中,提升线上线下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一种更广泛的经济体制,从而让“互联网+”与电子商务更加的融合,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经济模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它的用户不仅仅是城市,农村如今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2.1电商物流的现状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出现了电商物流。目前我国电商物流模式主要以第三方物流为主,自营物流为辅。第三方物流是随电子商务发展而兴起的一种物流模式,并且目前发展迅速。

目前中国97%以上的电商企业都选择与第三方物流合作,比如淘宝都是卖家自己选择物流公司寄送。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起步比较晚,经验不足,服务意识不够强。同时,物流人才缺乏,管理及规范化水平不足。

采取自营模式的电子商务物流主要是资金实力雄厚且业务规模较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自己建立的物流体系,比如京东、苏宁就是使用自己的物流体系。由于其自身在长期传统商务中已经建立起初具规模的营销网络和物流配送体系,在开展电子商务时只需将其加以改进、完善,即可满足电子商务条件下对物流配送的要求。2.2电商物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2.1服务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由于电子商务的繁荣发展和人们网购热情的高涨,大家对电商物流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诸如“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之类的网购热潮会常态化,数量巨大的订单带来的大量的物流量,对电商物流在仓储、分拣、配送等环节的能力要求无疑是巨大的。“双十一”之后出现的爆仓和网民的差评、吐槽等现象都是电商物流能力没能满足需求的表现。同时,网民对电商物流服务的要求也日益个性化,并不是仅仅要求电商物流将商品送达客户,对送达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包装等方面要求也日益强烈。对于这些问题,如今出现了无人机配送,分拣方面则有了小黄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在很多地方都设有站点,对于收取快递,显得更加方便。2.2.2 物流管理水平和科技水平不高

从物流运营和技术的角度,电商物流需要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作业,以提高物流流速。由于我国电商物流起步比较晚,尽管近几年发展迅速,但和国外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在物流设备、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人才等方面比较落后,电商物流行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严重制约了电商企业的发展速度。怎样提高管理水平,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升电商物流行业的信息化、自动化等科技水平,是电商物流行业由劳动密集型行业向科技物流转变的关键。淘宝对于这有了新的方案,正在试验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已经开始实行24小时送达,但是在农村及偏远地区,还无法达到这种效果。但是淘宝计划在各地建立配送仓库,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前将货品存进仓库,缩短了物品配送时间。通过科学管理,提高绩效。

2.2.3 未能有效整合各种运输方式

当前物流运输方式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海洋运输等方式,这四种运输方式是相互独立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物流服务供应商能够提供联合物流模式,提供企业到客户的“门对门”服务。因此电商物流供应商要想在未来的物流市场有立足之地,那就要努力拓展自身物流运输的方式,以及物流提供服务的延伸长度,解决物流配送的问题,为客户提供快捷的服务,并发展一些新的配送方式。2.3智慧物流

建立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平台面向整个社会。电商物流服务提供商,社会物流服务提供商,物流服务需求方都可在平台发布货源信息和需求服务信息。平台通过网络信息产生的大量数据,管理组织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通过优化算法,自动匹配选择运输方式,运输路线以及商品拼搭方式等。并且通过大数据分析,获得客户偏好、物流服务能力等信息,精细化物流管理和服务,挖掘物流服务提升的潜在能力和方向。这对物流服务提供商和物流服务需求方将是双赢的局面。

三、“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作为人类经济生活在网络上的一种体现形式,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网络营销作为电子商务中最主要的一部分,是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商机,但是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和挑战。(易楠, 2016)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见互联网的身影,滴滴打车、二维码扫码购物、云服务等等。这些“互联网+”的产物让我们生活更加便利。

“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运用在现在社会是一种趋势,未来几十年的中国将成为“互联网+”大国,让“互联网+”惠普中国每一位人民。“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应用也将会变得越来越成熟。就像马云说的:未来不是互联网时代,而是运用“互联网+”时代。人们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空间的限制,不受传统购物的诸多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交易。在网上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很小,一个商家可以面对全球的消费者,而一个消费者可以在全球的任何一家商家购物。电子商务减少了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节省了大量的开支,从而也大大降低了商品流通和交易的成本。

总结

“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发展将带领人民走向“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大数据时代、以及“互联网+”时代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随着国家“互联网+”的计划实施,互联网与电子商务迎来了新的一轮发展机遇,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内涵、新的特征、并且促进新的经济模式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电力行业信息化资料 篇6

今年智能电网被正式纳入“十二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计划,未来5年计划投资2500亿美元,建设连接中国大型能源基地和主要负荷中心、“三纵三横”结构的特高压骨干网架;打造高度智能化的输配电网络,建设110千伏及以上智能变电站6100座;新建电动汽车充换电站2950多座和充电桩54万个,安装智能电表2.3亿只。从国家电网公司的建设规划来看,2020年之前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将是中国电网发展的主要方向。按照目前年均2500~3000亿元的投资额来计算,未来12年的总投资为3~3.6万亿。由于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的需要,今后几年,预计每年电网投资都将在2000亿元以上,开工、在建和投产的规模都很大。

国家电网在十一五的信息规划中就明确了要建设一个企业级的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叫做186系统,就是SG186工程,SG就是国家电网公司英文的缩写,1就是一体化的企业级信息平台,这里面包括了企业门户、应用集成,数据中心、数据交换和信息网络。8是8大应用,财务管理,营销管理,安全生产,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物资管理,项目管理和综合管理。6是六个保障体系,就是的SG186工程的含义。通过建设SG186的工程,建成了一体化的企业级的信息系统,实现了管理业务的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现在大概分三级,总部一级,省公司和直属单位是一级,还有地市和县一级,总共的结构就是一级一个平台,一体化的平台是贯穿于整个国家电网公司的系统的,两级部署,在总部和网省公司两级部署数据中心。三级应用,三层都有应用。

谈到国家电网建设和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效,吴玉生表示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建设方面规模大。每天有45万人在信息化系统上操作,管理设备的台帐超过了八千余万条。二是电网发展的方式,要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坚强智能电网,这是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吴玉生介绍了信息化系统支撑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的要求。目前和国际上比较热门的智能电网的理念、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个是坚强和智能并重。第二个是强调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的全过程。

谈到国家电网对信息化的要求,吴玉生表示有六个方面的要求:一个是覆盖面更广。第二个是集成度更深。第三个是智能化更高。第四个是互动性更好。第五个是安全性更强。第六个是可视化更优。

吴玉生谈到国家电网下一步的发展,即从09、10是一个准备阶段,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全面建设我们的SGERP系统来支撑智能电网的发展,十二五要基本建成SGERP系统,这个和智能电网的建设也是配套的,我们的坚强智能电网也是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到十三五,2020年全面建成SGERP系统,全面支撑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

物流行业信息化 篇7

1.1 物流的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特征

信息化是物流系统的基础,现代物流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都是以信息化为基础。

1.2 物流的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核心

现代物流的核心理念是用信息系统来整合对顾客、经销商、运输商、生产商、物流公司和供应商之间的管理,让物的流动具有最佳目的性和经济性,从而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利用水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每个物流节点都相互联系,从而结成一个物流网,每个节点上的物资都按照区域、属性和服务对象在不同方向得到集成,按照顾客要求,准时运送到相应的物流节点,在集成和配送过程中实现最大的经济性。

1.3 物流信息化是物流业务运作的神经中枢

物流系统是一个多环节的复杂系统,物流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通过物资实体的运动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各个环节间相互协调,根据总目标的需要适时、适量地调度系统内的基本资源。物流系统中的相互衔接是通过信息予以沟通的,基本资源的调度也是通过信息共享来实现的。

1.4 物流信息是构筑物流平台的基础

现代信息技术是物流平台建设的基础。提高物流系统总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提供条形码、P OS系统广泛应用的支持,提供物流领域完善、广泛的EDI、GPS系统是构筑物流平台的重要内容。

1.5 物流信息化促进物流发展

物流时代是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而到来,并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

(1)从微观角度讲,物流信息网络可缩短物流的传输长度,增加透明度。物流信息可从“点”发展到“面”:以网络的形式将物流企业各部门、各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等连在一起,实现了社会性的各部门、各企业之间低成本的数据高速共享;从平面应用发展到立体应用,更好地与信息流和资金流综合,统一加工消除了部门间的冗余,实现了信息的可追溯性。

(2)从宏观角度讲,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流通产业结构,推进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培育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需要,也是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经济在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需要。

2 物流信息化状况及主要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物流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整体水平尚处于较低层次,需求以底层的基础信息化为主,开始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优化的企业少,进入高端领域信息化协同阶段的企业更少。企业缺乏专业物流信息化人才,缺乏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整合,不重视专业化的咨询。

3 加强信息化建设措施

3.1 发挥政府在物流信息发展中的支持作用

政府要成为信息基础条件的创造者,物流信息进步的推动者,运行秩序的维护者。在用地、资金、物流管理信息化、运输工具高度智能化等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3.2 引入咨询服务

3.2.1 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中的咨询

在项目初期,咨询公司可根据经验以及专业知识预见可能发生的需求膨胀,与企业充分沟通,在规划中就能全面地分析和预测需求,帮助企业决策层正确认识物流信息系统,并与企业共同组建项目工作团队,设定工作目标、方法论、质量控制规范等。

3.2.2 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咨询

资深管理咨询顾问指导和参与实施的全过程,可以在企业内部进行流程、需求等方面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先进的分析工具和技术,解决如何搭建高效的内部管理和运作体系、如何优化业务流程、采用何种信息技术手段和组织机构、绩效评价体系等一揽子问题,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3.2.3 物流信息化进程中的咨询

信息系统建设牵涉面广、时间跨度长、技术含量高,专业的咨询顾问可处理系统实施中各种异动情况,可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培训,让相关员工理解系统的作用、自己充当的角色及所面临的变化,使系统实施能够顺利进行。

3.2.4 物流信息系统实施后的咨询

咨询人员协助进行效果评估,专业、客观地评价实施效果,为企业扩大取得的成果、改进不足提供建议。

3.3 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传统物流企业自行建立一个物流信息系统所耗资源是巨大的,但利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对行业资源实现共享,发挥物流行业整体优势,从根本上改善物流行业现状。

3.4 大力开展物流信息人才教育培训

积极与研究咨询机构、大专院校等进行资本与技术的合作,并通过教育、引进、激励等机制吸纳国际物流业信息管理人才,同时培养既懂具体业务又能熟练操作信息系统的人才。

参考文献

物流行业信息化 篇8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高职;物流管理;应用

一、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与趋势

(一)我国物流信息化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我国在90年代初期物流活动中开始应用了网络技术。1997年,中远率先在国内推出网络电子委托订舱业务,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互联网向全球用户推出了具有网上订舱、中转查询和信息公告等多项业务功能的国际货运服务系统。1999年,中远在系统内的50台车辆上安装了GPS系统终端,使公司成为首家运用卫星定位技术管理车辆的运输企业。

(二)企业信息化的趋势是物流信息化。(1)物流信息化的意义。中国国际货运网陈发祥说:“信息化之所以能够成为物流企业竞争中的制高点,是因为信息化能够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通过网络软件,在互联网上对货物进行实时监控是物流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物流信息化至少节约业务员大约50%左右的“跟单时间”,同时增加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降低管理成本。(2)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第一,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低。主要原因是市场上缺少适合中小企业起步的信息系统。专家们在《关于我国现代物流情况的调研报告》中提到:“目前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程度较低,商业企业应用计算机系统的比例不到一半,服务业和运输业更低,分别只有24.3%和18.3%。”第二,缺乏自主产权的信息系统。信息交换、确定交易、生产、仓储、运输、支付等六大核心环节是传统经济模式的过程。第三,物流信息化发展战略暂属空白。我国的物流信息化发展还需要一个培养人才、培养需求、培养管理技术的过程,但多数系统开发商未提出我国物流信息化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设置与现状

(一)高职院校的特点。高职院校是以能力为中心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课程体系打破三段式(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行(公共课-专门课)的两段式,突出专门课的地位。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调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实行“教学-生产-技术服务”一体化。目标定位为培养高层次性、实用性、管理型和高级复合型人才。

(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与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的差距。据调查,物流企业在招聘时会尽量避免招收应届生。一方面的原因是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缺少吃苦耐劳精神;另一方面,企业逐渐步入信息化,而应届生不具备熟练的信息化操作能力。物流业人才需求缺口很大,但却陷入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人才的两难怪圈。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应用物流信息化的若干建议

(一)提高学生对专业及其发展前景的认识。物流管理专业好不好?物流业的发展前景怎么样?要考哪些资格证书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们的学生。这就要求老师特别是专业课老师关注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时给予学生准确的信息,进行正确引导,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培养浓厚的专业兴趣。

(二)开设物流信息化的课程。物流信息化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高职院校却很少信息化实训的课程。比如较为实用的ERP、运筹学、物流软件的模拟操作等。大多学校有TPL的实验室,但与实际企业所使用的信息平台有太大的出入。包括互联网、ERP软件、EDI、GPS、GIS、射频识别系统、CRM、电子商务、电子订货系统,以及专门为物流行业所定制开发的信息系统,这就要求学校把课堂知识延伸到企业实际的工作环境中。

(三)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合作。 对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来

说,个性化需求比较多,标准化流程比较少,市场上缺少适合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信息系统,从而导致信息化实施成本增加。而多数开发商又认为,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而且主要应用在基础信息化层面;高层次的应用,如促进业务流程改造和优化、支持决策支持系统、优化整合资源还不多见。这种状况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提供了条件。

(四)引进具备信息化或者ERP操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为了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应用物流企业信息化系统,确保学生在三年大专学习后顺利与社会接轨,一方面靠学生的努力,另一方面更是靠老师的引导作用。引进具有信息化操作能力并熟悉物流工作流程,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的双师型教师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这些教师可以很好的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根据物流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因为双师型教师有物流信息化的经验,就填补了学生在校期间接触不到实际操作的欠缺。

与此同时,在职的专业教师也要不断提高个人的技能和素养,通过专业培训、下企业实践等方式提高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把物流信息化应用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张宗成. 现代物流信息化. 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1

行业规范管理信息化范文 篇9

目前,行业规范管理工作重点是继续抓好工程投资、物资采购、宣传促销的制度建设,尤其是程序性的规范建设,切实推进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其中办事公开民主管理是严格规范的治本之策,而“三项工作”的公开,是办事公开民主管理的重点内容。

行业规范管理工作,通过信息技术落实制度、固化流程是关键。行业两项工作信息化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国家局独立部署的行业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及三项工作监管平台;二是行业集中采购及招投标电子商务网站;三是行业国家局及各省工商企业两级部署的两项工作管理系统。

一、行业两项工作监管平台

国家局独立部署的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及三项工作监管平台,是国家局本级用于行业规范管理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包括“建标准、重监管、看效果、采数据”四部分内容:

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及三项工作监管系统建标准办事公开目录标准体系三项工作管理标准体系行业供应商共享目录体系重监管重大项目过程监管看效果评价管理三项检查管理统计分析跟踪处理与问责管理项目视图采数据手工数据填报自动数据采集

建标准。包括办事公开目录标准体系、三项工作管理标准体系和行业供应商共享目录体系等标准和规范,是行业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基础,也是国家局了解、监控行业两项工作运行情况的前提条件。重监管。包括重大项目过程监管、三项检查专项整顿管理、跟踪处理与问责管理等功能,用以实现对须由国家局审批重大项目的过程监管,以及的三项检查专项整顿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并对问题进行调查和问责。

看效果。包括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及三项工作评价管理、统计分析、项目视图管理等功能,实现对行业两项工作情况有关数据的汇总统计分析和图形化展现,以及从制度建设、过程合规性、运行时效性、运行有效性等维度,对下属各单位的两项工作情况进行总体评价。

采数据。基于办事公开民主管理标准体系和三项工作管理标准体系,依托数据采集技术,实现与行业下属各单位的数据采集和信息交换。

二、行业采购及招投标管理网站

行业集中部署的招投标电子商务网站,是烟草行业统一的对外采购及招投标信息发布、交互门户和信息管理平台,网站提供相关政策发布、供应商管理、招标代理机构管理、专家库管理、采购及招投标信息发布管理、采购及招投标结果公示管理、采购及招投标信息汇总统计等功能。

采购及招投标政策。发布国家、行业相关政策法规,实现政策信息的共享。招标代理机构管理。实现代理机构的资格在线申请、审批,以及代理机构名录发布。供应商管理。行业统一的供应商名录库,实现供应商注册管理,以及供应商评价管理等功能。评标专家管理。行业统一的评标专家库,实现评标专家的注册管理,以及专家信息管理、查询、统计等功能。

采购及招标信息公告。发布各成员单位的采购目录及招标信息,实现采购及招投标的透明化管理。采购及中标信息公示。发布采购及项目中标信息,实行业采购信息、物资价格信息的共享。采购动态。网站提供行业及各下属企业、子公司采购动态信息的发布,并按物资类别统计和汇总,为集中采购提供采购数据依据。

综合统计。实现采购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浏览。

三、两项工作管理平台

国家局及行业工商企业两级部署的两项工作管理系统(或为采购及招投标管理),由办事公开民主管理网站和三项工作管理系统构成,用以落实两项工作的制度和程序。

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及三项工作信息平台办事公开民主管理网站公开目录管理信息发布管理展现与交互统计与评论处理三项工作管理系统工程投资管理物资采购管理宣传促销管理供应商管理

(1)办事公开民主管理网站

包括公开目录管理、信息发布管理、信息展现与交互、评论跟踪与统计分析等功能,为企业员工提供了“信息公开服务”。系统围绕着“三项工作”来公开、来进行民主管理,其重点是“公开什么”、“怎么公开”和“怎么监督”:

公开什么——系统固化 “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公开目录”,通过三项工作、三重一大、经营管理、专卖管理、人事管理、职工权益、廉政建设、领导班子建设、规章制度、党务公开等栏目公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

怎么公开——系统提供了“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两种公开方式,公开的内容须由“公开办”通过提报、预审、发布审批流程方可发布。

怎么监督——系统通过“信息评论”功能实现群众的“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交的评论可通过“跟踪处理”功能进行跟踪、追究、处理与公布。

(2)“三项工作”管理系统 包括工程投资管理、物资采购管理、宣传促销管理、供应商管理等功能,用以落实 “三项工作”的制度和程序,其重点是支持决策机构的决策管理、加强工作机构和执行机构的业务管理、强化监督机构的严格监督。

支持决策管理——通过系统固化项目审批和采购方式规则,做到项目立项及采购方式决策依制度、依标准、依程序,杜绝“拍脑袋”、“一言堂”现象。

加强业务管理——系统把纸质制度及以前的手工流程固化为“自动流程”,实现所有业务痕迹的保留及关键资料的归档,做到“手续完备”、“运作规范”和“材料齐全”。

烟草行业如何推进信息化建设 篇10

(2008-10-10 16:50:25)

“数字烟草”是21世纪信息科学技术与烟草生产管理结合的必然产物,是未来烟草生产科技革命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烟草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数字烟草”是21世纪信息科学技术与烟草生产管理结合的必然产物,是未来烟草生产科技革命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烟草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当今中国的烟草行业面临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冲击,只有适应变化、迎接挑战、以变应变,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我国的烟草行业在传统的专卖管理模式中注入了信息化的内涵,大力打造“数字专卖”、“数字烟草”。

对比国内外同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与国内其他行业相比还是比较领先和有特点的,行业信息传输公路已基本开通,技术设施较为领先,为系统集成奠定了基础;行业信息应用系统普及,办公自动化手段有了较大改进,提高了行业办公和行政审批效率,为行业信息化建设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也应该看到,行业整体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还比较低、集成度较差、存在问题也不少。

烟草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的问题与大环境分不开,大部分问题属于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照搬国外。信息化是从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是建立在高水平管理机制上的。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信息化方案拿到管理水平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来,不可能完全适应。

二是信息化建设各自为主,“信息孤岛”和“信息烟筒”现象严重。由于行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缺乏明确和严格的立项审批程序和管理制度,行业信息化总体建设规划和指导原则不健全,各单位在开发和建设信息化项目中,自主性较大。在卷烟企业、商业企业,不少单位还对单一系统分别立项开发和建设,而不考虑系统的整体和集成性,造成同时建设的项目不能集成,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工业、商业和政务信息脱节,各卷烟企业很难及时获得商业流通领域的全面、及时、详细和准确的销售信息与市场信息,实现以销定产。同样,国家烟草专卖局、省烟草专卖局也一直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卷烟企业的生产、库存和销售信息,难以为卷烟生产与销售进行科学的宏观管理、决策与调控。

三是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省际之间和企业出现“数字鸿沟”。由于各地区市场经济、环境建设与知识水平发展不一,各地区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各单位根据自己眼前的经营模式,开展信息化系统建设,强调和突出个性多,追求共性少。

四是将业务简单地电子化。目前,大多数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多数的信息系统只是达到数据处理的初级水平,许多信息系统往往只限于对数据的统计分

析,而真正涉及到预测、决策及优化方面的工作较少。

五是缺乏全行业性的总体规划,标准化体系建设不健全。国家烟草专卖局在行业信息化建设项目中进行了系统规划,制定了一些代码信息标准。但是,缺乏全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缺乏行业整体性和系统性考虑,行业内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行业内各部门间、各系统间信息不畅通。

就目前烟草行业信息化的现状来说,由于烟草行业纵向管理层次多、横向管理宽度大、生产经营环节多,这就对需要依赖大量来自于基层的真实数据及时进行决策的中高层指挥机关有两点要求:一是必须坚持行业的统一规划和组织,这样才能保证行业现有资源通过整合和优化产生最大的效益;二是烟草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主要在基础层和管理层,要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经营,加强管理,为烟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行业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烟草信息化建设必须在各级领导的指挥下,由多个部门切实拧成一股绳、形成一种合力,才能顺利进行。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需要大量的人力,只有保证人力资源的充足,才能保证项目按期、按质、按量地完成。通常,项目组成员由企业内部成员和外部的实施伙伴共同组成,其中内部人员的来源主要是企业高层领导、信息和业务等相关部门的业务骨干和技术人员。如果说信息化建设项目是一个平面,那么领导者、开发员、业务员是支持和决定这个平面的三个点。信息化建设需要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需要开发员和业务员经常互相沟通、交流。信息化工作不单纯是技术问题,从企业组织框架和流程的重组和再造,到行业管理模式的变革,信息化工作涉及到行业的方方面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面很广,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组织架构、企业资源等密切相关,与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有密切联系。

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还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和工作基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技术变革,也是管理创新、思想观念创新。企业搞信息化建设工程,绝不仅仅是引进一些硬件设备;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技术进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要选好合作伙伴,包括开发伙伴和产品的供应商。在企业自身开发实力不足的情况下,找一个好的开发伙伴十分重要。再好的规划、再好的技术、再好的项目也都要体现在所采用的设备上。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潮流、品牌林立的设备,企业在设备选型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合作伙伴的选择,因为好的合作伙伴具备不断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帮助客户在技术上一步步提高。

烟草信息化为生产经营和管理提供一种先进的手段,它是为“两烟”生产、经营、财务管理、专卖管理等各项业务工作服务的。在信息化项目的酝酿规划阶段,必须由业务部门提出管理思想、目标需求和工作流程,然后才能通过信息技术加以实现;在信息化项目的开发阶段,必须有业务部门的积极参与,才能及时修正不符合业务要求的偏差;在信息化项目的推广实施阶段,必须由业务部门组织、协调和监督,并通过实践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系统的顺畅运行和日益完善。

要利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资源是共享资源,但又是稀缺资源,要在拥有优质原料资源优势及加工工业优势、品牌优势、技术优势、资本优势的基础上,及早完成数字化烟

草建设,创造信息优势,为决策和生产经营提供现代化服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信息化工作部门要对本单位信息化建设提出有关规划,当好领导在信息化工作方面的参谋,协调系统内部的信息化工作;针对各个业务部门提出的管理思想、目标需求和工作流程,及时确定最优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并在按照方案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加强与技术合作单位的配合,在技术上保证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搞好全方位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尽其所有实现信息共享,积极完善信息支撑,不断应用现代化信息平台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大投入,完善和提升网络信息支撑平台,保证生产、管理、销售的顺利进行。

烟草是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在专卖体制下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垄断经营”,处于一种行政限产型的垄断状态。烟草行业这种专卖专营的特点决定了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专营”特点,也使烟草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有着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特色。同时,随着烟草行业“重组、整合”的不断深入,必然带动烟草的信息化整合。因此,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烟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满足烟草企业的个性化发展和快速调整需求,并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和获得广阔发展空间的有效工具。

总之,在烟草行业“重组、整合”的大趋势下进行信息化建设,要坚持“实用性、先进性、安全性、开放性、完整性”的原则,在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级集成,推动烟草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自1982年1月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以来,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从最初的单机使用、分散开发,发展到了目前的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的全面建设,经历了初始、规范管理、全面发展、集成和提升这样四个阶段。

“七五”期间,是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初始阶段,主要以计算机单机使用为主,单独开发或购买相关业务需要的软件,如会计电算化软件等。该阶段主要是面向具体事务的低层次的应用。

“八五”期间,是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逐步规范管理的阶段,即基础阶段。1991年,成立了国家局(总公司)计算机应用领导小组,制定了“八五”期间至2000年前烟草行业计算机应用工作的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计算机工作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分步实施的要求。1995年,国家局编制了《烟草行业计算机应用总体规划》,确立了“自上而下”的信息化建设方针和分“两步走”的目标。2000年前,计算机在行业的工商、各企事业单位得到了普及应用,初步建成了国家局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建立了一支从事计算机应用和开发的技术队伍,系统建设确定了TCP/IP协议、C/S体系结构、UNIX操作系统和Sybase数据库等四项技术平台。为适应计算机应用快速发展和统一标准的要求,由国家局(总公司)计算机应用办公室负责,制定了《烟草行业信息分类与标准汇编》。这是第一个行业系统的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同时,信息管理系统在行业内许多基层分公司开始推广使用,烟草工业企业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工程也开始启动。各省级局(公司)和烟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进入开发实施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企业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九五”期间,是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全面发展阶段。为保障行业信息化工作顺利进行,加强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管理,1998年8月国家局成立了烟草经济信息中心,之后成立了以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各省级局(公司)及地(市)级局(分公司)也相继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信息中心。国家局制定了《国家烟草专卖局(总公司)信息系统建设工程总体方案》,从组织机构建设、应用系统建设、计算机基础建设及通信系统建设等方面,规划了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初步形成了行业信息化建设体系。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工程于

1997年5月12日统一定名为“金叶信息系统工程”,提出的目标是:在烟草行业建设集计算机、通信、自动化、信息、管理为一体和集农、工、商、贸为一体的具有跨世纪水平的烟草信息系统。随着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从国家局和行业信息化工作实际发展状况出发,国家局信息中心又对“金叶信息系统”工程总体方案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完善,制定了《烟草行业2000年信息化工作计划和2005年发展规划》,并结合行业信息化工作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下发了《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十五”计划》、《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暂行管理办法》和《烟草行业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规定》等规范性文件。

“九五”期间,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加大了资金投入,主要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计算机网络建设、自动化物流系统、实时监控系统和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等方面。根据国家局开发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先行、联合开发”的部署,共有18个省级局(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家局立项,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工作方面,进行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规范研究”、“数据库格式规范化研究”、“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产业化研究与开发”,制定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规范和网络管理条例》,进行了CIMS工程、立体仓库和自动化物流系统等的建设。这些研究工作和项目建设对烟草行业计算机及自动化技术应用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成为全行业“金叶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

“十五”期间,是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集成和提升阶段。该阶段的目标是“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努力实现以信息化带动烟草行业现代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烟草行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在“九五”建设的基础上,建成了以国家局为中心覆盖全行业的广域网。国家局在总结以往信息化工作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着力组织开发了“卷烟工业基础软件”、“烟叶信息管理基础软件”、“卷烟销售管理基础软件”,开发应用了专卖证件管理系统、统计信息系统、财务报表系统等,建成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基础信息数据库,承担了国家“863”计划研究课题——《烟草行业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攻关》;实现了卷烟和烟叶网上集中交易,烟草物资电子商务网也投入使用。这些系统开发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行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按照烟草行业改革与发展的要求,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进程进一步加快。国家局提出了开发应用“烟草行业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及以国家局办公自动化为重点的行业电子政务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为保证全行业信息化建设按照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的要求,努力实现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国家局先后制定、发布了《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修订)、《烟草行业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管理规范》、《全国烟草行业卫星通信网运行管理办法》、《烟草行业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卷烟代码编制规则》等一系列文件,并于2003年6月成立了烟草行业标准委员会信息技术分标委员会。

烟草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一是信息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2003年行业利用卫星通信网召开各类电视电话会议一百多次,大大提高了行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工作效率。电子商务技术开始发挥作用,省际、省内的烟叶开展网上集中交易,烟草物资电子商务网也开始使用。二是行业信息“修路”工作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行业卫星通信网络运行稳定,国际互联网(Internet)和拨号网络系统作为补充发挥了积极作用等方面。目前共有28个省级局(公司)建成了省域网,各卷烟工业企业特别是重点工业企业也都建成了自己的局域网,全行业以国家局为中心,各地区、各企业的信息通信网络构架基本形成。三是行业信息“建库”工作初具基础。主要表现在近几年国家局开发应用的专卖证件管理系统、统计系统、财务报表系统、工业基础软件、卷烟销售基础软件、烟叶基础软件,以及行业内各单位、各企业自行开发建设的各类信息系统的应用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初步建成了各业务主题数据库,为行业数据中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四是行业信息“服务”工作初上层次。主要表现为培育了一支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专业队伍。目前,行业共有28个省级局(公司)成立了信息中心,6个省级局(公司)的信息中心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新成立的16个工业公司都有专门部门、专人从事信息化工作,各基层企业也大多成立了信息化管理部门。

从行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情况看,目前烟草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集成的数字化阶段。其主要表现在:一是“集成”上,即纵向的行业决策、管理、生产经营三个层次之间的信息集成,横向的农、工、商企业之间的信息集成;二是“数字化”上,即对业务、管理用数字加以量化,通过数字量化,实现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为此,烟草行业

上一篇:镀锌管标准尺寸表资料下一篇: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动物怎么睡觉》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