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

2024-05-25

全科医学(共12篇)

全科医学 篇1

近日, 以“建立全科制度践行全人服务”为主题的2015全科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第十三届年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会议力争在新医改进入攻坚阶段的大背景下, 推进全科制度的建设和全科医师的培养, 从而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为落实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奠定良好基础。

开幕式上,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竺呼吁全国的医学院校都应成立全科医学系, 或在临床医学系内设立全科医学专业, 号召医学同仁关注支持全科医学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指出, 基层医疗是中国正在建设的分级诊疗模式的基础, 而成功的关键是要有训练有素、干劲十足的全科医生团队, 应将全科医学视为并正式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她还强调鼓励全科医生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乃至预防服务, 让更多医学院的精英学子选择全科医学专业。

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指出, 关键还是要尽快建设好一种经过正规医学教育和全科培训的高素质全科医师队伍, 为“强基层”提供人才支撑。中国要力争到2020年实现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 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张服务功能完善的健康卡。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代表院士专家宣读《支持全科医学发展倡议书》, 向全国的同行倡议转变观念、支持全科;发展全科医学、培训全科医师;建立全科与其他专科医师之间分工合作机制, 支持分级诊疗。

全科医学 篇2

通过对全科医学的学习,我对其有了深刻的认识,全科医学有十大基本原则,分别是基础医疗保健、人性化照顾、综合性照顾、持续性照顾、协调性照顾、可及性照顾、个体-群体一体化照顾、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为诊治理论基础、以预防为导向的照顾、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和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所以我就重点说说这两个原则吧。

全科医学的整体论,系统论思维,突破了传统的专科医学对的疾病的狭窄的还原论方法,强调把病人看做社会和自然系统中的一部分,从身体,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因素来观察,认识和处理健康问题,而不是单纯的个体-疾病。

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是在1977年的《科学》杂志首先由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恩格尔(O.L.Engel)提出的,他指出:生物医学模式关注导致疾病的生物化学因素,而忽视社会、心理的维度,是一个简化的、近似的观点。

恩格尔提出:“为理解疾病的决定因素,以及达到合理的治疗和卫生保健模式,医学模式必须考虑到病人、病人生活在其中的环境以及由社会设计来对付疾病的破坏作用的补充系统,即医生的作用和卫生保健制度”。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实现了对生物医学模式的超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是以人类的疾病谱以及健康观念的变化为依据的。

这一模式认为导致人类疾病的不只是生物因素,而且还有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因而治疗方法除了传统的生物学方法以外,还应当包括社会科学法和心理学方法。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研究对象不仅是自然的人, 还要研究人的状态和人所处的环境。医学必须建立在人与其生存环境的和谐适应基础上, 改善人的生存状态, 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治病、防病和促进健康.这也就是这种模式的最初定义,而它是在以下背景产生的:

(一)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凸显心理和社会因素的作用人类的疾病与死因结构发生了改变。

世界各国先后出现了以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占据疾病谱和死因谱主要位置的变化趋势。例如,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也已由过去的传染病为主而逐步转变为以非传染病为主。

(二)对保护健康和防治疾病的认识深化

随着人们对保护健康、防治疾病的经验积累,认识也有了深刻的变化。对人的属性的认识,由生物自然人上升到社会经济人。对疾病的发生和变化,由生物层次深入到心理与社会层次。对健康的思维也日趋全方位、多层次。

(三)医学科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医学发展史证明,医学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人类保护健康和防治疾病。已经不单是个人的活动,而成为整个社会性活动。只有动员全社会力量,保持健康、防治疾病才能奏效。

(四)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的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增加。人们对卫生保健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身体好,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

这就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产生的时代背景,也是社会医学发展的必然。它的必然性在于

1、医学的精细化和社会化的出现。

2、疾病谱的改变。

3、人们对医疗的多方面要求。

4、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学科的融合。而它产生的意义是一方面是重新确定了生物医学的地位和价值和重视起来心里社会对健康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引导医生对病因、疾病发展的全方位研究。这就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为诊治的医学基本原则在当代产生的必然性与重要性。

说了它的产生背景和意义,那我就再说说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为诊治理论基础在现实中的应用,我们就糖尿病为例来说下吧:当管理一位糖尿病患者时,医生不仅要处理高血糖这一病理问题,还要把病人看成一个有家庭、职业、社会责任以及各种困惑情绪、持有特定健康信念的人;处理中不仅要给适当的降糖药物并让其控制饮食,还必须考虑食物结构的改变对病人和家庭可能造成的冲击、治疗的价格能否被接受、是否知道有合并症或存在恐惧、是否了解遗传的危害等,特别要注意其健康信念是否有利于接受必须的生活方式改变和情绪控制,以及其家庭功能是否有利于该病的康复,是否需要就上述问题进行协调与干预,制定并实施干预计划是否需要动用家庭资源和其他

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等待。

此外,由于基础医疗中所面临的精神问题和身心疾患日益增多,因而全科医生经常使用各种生活压力量表来检查和评价病人的心理社会问题,并全面了解其家庭和社会方面可能的支持力量,从整体上给予协调照顾。因此可以说,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仅是全科医学的理论基础,也已经成为全科医生诊治病人的一套必须的、自然地程序。

而全科医学中的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也是一大重点原则,因为我们人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动物,必须要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在医学上也是犹为重要的,这是有目共睹的,在医院看病时都是要各个科室之间配合的,连做个手术都有许许多多的医生和护士共同去完成,这就是团队合作的重要和力量。

在我们医学卫生服务中,有那么那么多的优秀医生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医生什么叫团队精神,就像焦红梅一样,在她心中,医疗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良好的团队合作。她常说:“对职业本身的热爱是身为医生的基础,医生面对的是生命,责任非常重大。”“我欣赏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职业有自豪感;相信只要用心去浇灌生命,心中每天都会开出一朵花;经过了荆棘丛生的道路,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她以这句座右铭自勉,并用这种执着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医护工作者。在病房里处处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无论谁有困难,她都会主动帮忙,从替同事值班到为低年资医生讲解分析病情,同事们都非常信任她。正因如此,她多次获得院级、校级优秀共产党

员和优秀教师称号。

在全科医疗发展初期,全科医生以个人开业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服务。随着实践的发展,民众的健康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医生个人力量难以适应,从而逐渐走上团队合作的道路。全科医生将自己作为社区卫生工作网络及卫生保健组织体系中的一部分,通过与他人协调配合,逐渐形成了卓有成效的综合性工作团队。

全科医疗团队以全科医生为核心,有大批辅助人员配合,一起为服务对象提供立体网络式健康照顾。在基层医疗本身,存在着门诊团队、社区团队、医疗-社会团队及康复团队等,由社区护士、公共卫生护士、康复医生、营养医师、心理医师、口腔医师、其他专科医生、中医师、理疗师、接诊员、社会工作者、护工人员等与全科医生协同工作。以便改善个体与群体健康总控和生命质量。这些人员可以受聘于不同的机构,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共同目标而团结协作。

在上述团队成员中,社区护士和社会工作者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社区护士是全科医生完成社区家庭医疗工作的主要助手,其主要任务是在社区、家庭环境中进行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全方位的病人护理工作,以及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等。而社会工作者是国外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职业,从事此职业的人员必须经过正式的学历教育,然后才可到社会服务机构工作。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应用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协助全科医生进行社区诊断和干预;由此可见,由于社区护士和社会工作者的参与,才是全科医疗的全方位,全过程卫生服务成为现实。

在基层医疗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网络之间,存在着双向转诊和继续教育的团队合作关系。

医生的团队精神,是医生的基本道德修养和医疗作风集中体现。一个缺乏团队精神的医生,即使他医术再高,也不能成为一名好医生。医生首先要敬业乐群,一个有抱负的医生必定具有高度敬业乐群的团队精神。

单靠一个医生单枪匹马解决患者全部问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代医院更讲究团队协作,在集体中实现个人价值。要学会与全体医疗、护理、医技、药剂、行管后勤等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协同工作、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融入所工作的医院环境之中,医务人员才能充分施展自己才华,实现人生理想。

现在医院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原则主要体现在团队合作精神上,因为精神是一个团队的魂,有他才能真正做到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

全科医学的蹒跚20年 篇3

“为促进学科发展和学系建设,经2011年5月9日医学部第11次部务办公会讨论,决定成立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5月11日上午,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宪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成立大会上如此宣告。这个致力于创造世界一流医学教育事业的高等医学院校,已经开始以系的规格组建全科医学学科。

自从首都医科大学1989年成立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到现在,全科医学的概念引进中国大陆已经有20多年了,然而进展并不如意。在5月11日上午举行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成立大会上,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于鲁明就认为“全科医生现在非常模糊”,在他看来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包括:全科医生应该培养到什么程度,哪些是全科医生应该承担的,全科医生该在哪个岗位参加工作,等等。现年50岁的于鲁明已在卫生系统工作了20多年,他对全科医生定位的困惑,正是全科医学曲折发展的真实写照。

不过,全科医学的理念已经广为接受,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的成立就打破了“北医不做全科医学”的成见。“我们现在认识到(全科医学)确实不是一个高低贵贱的区别,而是一个分工,是专科分工里面另外一个重要的专科。”在5月11日上午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成立仪式上,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表示,“我们不是只定位于所谓的精英教育。”

此种转变并非易事,与会者皆称“意义重大”。而全科医生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也已启动20多年,眼下各地纷纷提出要探索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和双向转诊。这期间,全科医学走过了怎样的20年?

通科医生,家庭医生,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的名字是从香港来的,我们跟着香港走。”62岁的首都医科大学教授顾湲是最早将全科医学引进大陆的学者,她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所谓全科医生就是能够代表医生的原始状态,生活在老百姓中间,他是老百姓的一分子,并在别人有病痛的时候,能够帮助别人。”

这种能够从事多种医疗服务的医生,被英国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Lancet)称之为general practitioner,即通科医生,简称为GP。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又相继成立了通科医生的全国性组织。美国与加拿大,则希望通科医生能以一个新的面貌出现于公众的视野之中,遂将通科医生更名为“家庭医生”(family physician)。1969年,美国成立了全美家庭医学学会(ABFP),并成为美国医学会的第20个专业委员会,全科医学学科正式建立。

地理位置优越而且医生收入特别高的香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优秀医生来此开业,因而竞争非常激烈。顾湲说,这些来开业的通科医生大都是在大学毕业后训练了7年的医生,水平很高,当时香港人想,既然英国不改GP的名称,香港也不能改,那就把中文名称翻译得更好听一些,改成“全科医生”了,“这意思是只要病人需要我们都做,我们不做医院做的事情,那些高精尖的我们不做。”顾湲说。

1986年起,香港全科医学院的李仲贤和时任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主席的拉惹古玛(Rajakumar)等人,先后访问北京并介绍全科医学,顾湲一路陪同。“他们觉得世界卫生组织推进的基层医疗发源地是中国,是受了中国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启发,但是中国后来反而落后了,这样国外的同行觉得很遗憾,所以他们希望把这个专业学科引进到中国,而且认为对20世纪后半叶21世纪的人口谱系更合适。”回忆起当初引进全科概念时,顾湲承认当时医学界的大部分人和行政领导人并不认可,“觉得太超前了,国外的家庭医生是很贵的,只有富人才请得起家庭医生,他们认为30年之后再说吧,我们的GDP还那么落后。”

不过,来京推广全科医学的人们最终在首都医科大学遇到了知音,1989年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培训中心成立,并于当年11月在WONCA支持下举办了北京第一届全科医学国际会议。

1993年11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标志着我国全科医学学科的诞生。

家庭医生是方向

1997年香港回归后,香港全科医学院更名为香港家庭医学院。“当时我们被问到改不改名,我们说不改名。”顾湲解释说:“一个原因是政府刚刚接受全科的概念马上改名不太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也还没有做到家庭医生的高度,家庭医生真的是能够陪着家人走到底,能够给全家人做守门人的,保险业都得认可,我们还没有走到那一步。”

然而,顾湲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全科”这个概念很容易引起误解,全科医生不是万金油,而是要能够解决很多问题,要在临床之外还得根据需要做预防、康复、社会、心理,“这个概念比‘全科要宽得多,所以我想这个名字早晚都得改。”

在顾湲以及当年一起投身于全科医学的人们看来,家庭医生的档次非常高,要求非常严格。比如,他们要学习刻苦并且终生不断地接受教育,每隔五六年就得重新考试,要跟上医学发展做合格的守门人,要能真正跟专科医生平起平坐,对各个专科都要懂,能够回答居民的各种问题,还得在需要的时候知道往哪里的专科转诊,还要能够监督别人的服务。

曾经在文革时期做过赤脚医生的顾湲相信,老百姓永远都需要这种贴近的服务。引进全科医学概念后,她和同事们利用一切机会普及全科理念,还做了许多试点。“我们每周有4天在下面,结果两三年之内我们培养的那些试点都火得不得了。”顾湲说:“那些试点的医生收入很快提高,他们特别高兴、特别愿意学习,我也很欣慰,给老百姓做了好事也给医护人员做了好事。”全科医疗和全科医学教育的试点,到1996年时已经在20多个省市地区相继开启,部分省市还分别成立了全科医学分会。

来自学界和基层的努力,终于在1997年获得中央层面的支持,这一年,中央政府提出“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一系列政策和文件相继出台。2009年3月17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通过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解决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严峻的中国老年人口的保健和医护照顾问题。

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明确要在“到2020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逐步形成一支数量适宜、质量较高、结构合理、适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需要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

“30万其实还是远远不够。”在引进全科医学20多年后,顾湲对全科医学的发展并不满意,她认为现在的政策并没有充分调动全科医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对病人进行从生到死的家庭医生式的管理,也难以吸引更多的从业者,“也许五六年之后,随着医疗保险的推进,就能够真正下来一批高素质的主治医一级的医生,他们很容易把自己转变成家庭医生。”★

美国的家庭医学(全科医学)

1969年2月8日,美国医学专业委员会和美国医学会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家庭医学为一个主要的资格证书委员会, 以此为标志,家庭医学在美国正式被确认为一个专业。

在此前10年,美国的不少医学院及社区中心设立了家庭和社区医学系。在美国家庭医生协会成立10年后,他们共颁发了2.8万张毕业证书。到上世纪80年代, 全美国136所医学院中83%以上设有家庭医学系,全美有317所医院作为家庭医师进修基地。医学生毕业后有21%选择并接受了家庭医疗住院医师训练。现在,家庭医学已成为美国第二大的医学分支。

美国家庭医学委员会是一个民间组织, 像其他所有的医学专业委员会一样, 其目的是组织专业考试以考评从业者在家庭医学这个领域的专业能力, 并根据考试成绩颁发专业资格证书。作为标准, 一个家庭医师应该经过3 年标准化的家庭医学实习后,掌握标准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由ABFP认证的医师被称为“有资格证书的医师”。

按照美国家庭医学委员会(ABFP)的解释,家庭医学是对个人和家庭提供持续性和综合性卫生保健的医学专业。它整合了生物医学、临床医学和心理行为科学等多个专业, 其范围涵盖了所有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 以及各种疾病。

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名称。全科医生、全科医疗和全科医学这些名称在一些欧洲国家被认可, 这是因为这些名称可以清楚地与当地的专科医生、专科医疗区分。而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之所以称全科医生为家庭医生、全科医学为家庭医学, 则是强调其不仅对患者本人,而且还要对患者家庭负责。1991年,世界家庭医学会组织称,全科医生一词与家庭医生完全同义, 只是顾及欧洲国家的习惯而使用“全科”的概念, 同时也由于在这些欧洲发达国家解决环境卫生、传染病防治等社会共同性的问题已获成效, 医疗卫生保健已经明显转为以身心健康和个人、家庭及社区保健为中心的卫生服务。

全科医学 篇4

一、改进全科医学培训模式

根据卫生部规定,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必须是脱产学习方式, 需要经过3个月的集中理论学习, 33个月的医院大科轮转, 12个月的社区实践, 培训合格后经报考成绩合格者方可晋升为全科医师。这就是说培养一个全科医师除在校系统学习外, 大约还需要4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 这对于一个从医人员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站点来说, 承受的负担和压力实在太重了。为了有效缓解这种矛盾, 作者认为应建立灵活的培训机制, 采用多途径、多模式培训全科医师, 下面几种思路值得思考和探讨。

二、本科生式培训

高等医学院校应将本科生作为将来高素质全科医师队伍建设的一支主要力量来重点培训。所有临床医学本科生 (口腔、公卫等特殊专业除外) 均应纳入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按照符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学教案进行系统的理论和临床实习的规范化培训, 成绩合格者在毕业时除发给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外, 还应发《全科医学理论、临床培训合格证书》。毕业生结业后无特殊情况者, 应由劳动就业部门一律安排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和社区站点工作, 同时接受社区基地为期一年的实践培训, 经省 (区) 统一考试考核合格后发给《社区基地培训合格证书》, 经参加国家统一考试获得《医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后, 将上述各有关证书报省 (区) 卫生主管部门审查、登记、注册后, 就可颁发给《全科医师资格证书》。这种模式有效地减期, 减轻了学员压力, 节约了教育资源, 避免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并可在较短时间内为基层社区输送大量人才, 有利于加强基层全科医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1. 在职免费式培训。

浙江省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他们在理论培训方面安排了以自学为主、短期集中培训为辅, 由省统一教学计划与大纲, 统一教材建设、统一命题范围, 考试实行自由选择方法, 考教分离, 全省统考;临床实践在标准培训基地完成, 4年一周期, 其中大科轮转2年, 专业培训2年, 临床能力采用统一综合水平测试。这种模式不仅减轻了学员的经济负担, 也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让广大社区医生在本地区就近接受到全科医学的规范化培训。

2. 自学考试式培训。

这是学习借鉴国家自学考试的一种模式, 对现有执业医师采取统一教学大纲、统一培训教材、统一实践标准、统一命题考试, 每年报考几门, 成绩及格者发给单科合格证, 不受年龄、学历限制, 每3-4年一周期, 各门考试都过关合格者, 可发给《理论培训合格证书》。在此期间, 根据临床实习要求, 分期接受严格而规范化的临床培训并取得《临床培训合格证书》, 学员结业时, 上述有关证书报省 (区) 卫生主管部门审查、登记、注册后颁发《全科医师资格证书》。这种模式以自学为主, 不影响正常工作, 有效地缓解了工学矛盾, 同时也降低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门槛, 减轻了学员的经济负担和思想压力, 给所有相关执业医生提供了一个公平参加培训及学习提高的机会和平台。

三、加快全科医师队伍发展

全科医学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必然产物, 要想建立和实施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选聘合格师资。要聘请高校和临床经过全科医学师资培训、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分别参与全科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带教。选聘经过规范化培训, 并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全科医师担当社区实践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成绩突出者应受到表彰奖励, 考评不合格者可随时解聘;加强全科医学学术交流, 采取“请进来, 走出去”的方式, 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学交流, 不定期组织师资骨干到外地参观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带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运用全科医学理念和方法教学, 同时要加强针对性教学, 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有的放失地进行培训, 保证学员学一点、一点、用一点。 (2) 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方式方法要注意灵活多样, 尽量避免单一、枯燥的课堂讲授, 尽可能调动学员的兴趣, 提高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成人培训特点, 教学方法应充分涵盖课堂讲授、专题讲座、病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训练、自助培训、播放录像等多种教学形式。

2. 落实完善有关配套政策。

(1) 做好全科医师晋升工作。全科医师仍属于卫生技术职称系列的一个学科, 所以应和现有卫生技术系列衔接配套, 并及时认真地解决好他们的技术职称晋升工作。 (2) 重视和加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全科医师队伍建设, 这些地区工作艰辛、环境恶劣, 缺医少药状况相当严重。所以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应对这一地区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优惠, 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加大扶持力度;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加快这些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建设, 加快全科医师队伍的培养和发展, 力争在较短时期内彻底改变这一地区缺医少药、因病致穷的落后状况。

总之, 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全科医师队伍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深信, 只要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体医学教育及医疗卫生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一支经过规范化培训、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素质全科医师队伍一定会飞快地遍布全国城乡各地。

参考文献

[1]杨秉辉.全科医学的全与专[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08, 15 (6) .

全科医学作业 篇5

姓名:段盛健

班级:2008级临床六大班

学院:第二临床学院

结合新医改下思考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全科医生培养的新发展

全科医学概论作业

2013年04月13日

全科医学为临床二级学科,内容涵盖全科医学、全科医疗、全科医生。全科医学的范围广、内容丰富、与其他各专科有相互交叉,也有自己独特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全科医学建立在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上,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为诊治理论基础,实行基础医疗保健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紧密融合为一体,人性化、综合化、可及性、协调性、团队合作的工作模式、长期负责式持续全面综合照顾。全科医学以问题为导向,以预防为先导,实行健康档案管理。全科医学目的是以健康为中心,整体健康促进和维护。全科医学以社区为范围,开展六位一体服务: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和计划生育。全科医学强调三级预防策略:病因预防、临床前预防和临床预防,重点于早发现、诊断、治疗。

医学模式经历了经验医学时代、实验医学时代、整体医学时代,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随着人口迅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和死亡谱变化、医学模式转变、医疗费用高涨和卫生资源不合理分配、医疗保健机构功能分化和对基础卫生的重视,全科医学作用逐渐凸显,要求进行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全科医学成为历史所向,要求全科医学承担群体与个体的三级预防任务、发展“照顾医学”、重塑形象推进卫生改革。

培养高质量全科医生,是当前医学教育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全科医生培养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已经成为医学教育模式新变革的核心。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是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加快高质量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能否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建立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基层卫生服务团队,将直接关系到重大疾病的有效防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

2011年7月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其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在我国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这给全科医学教育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挑战。我们应该抓紧机遇,迎接挑战,把我国全科医学教育推向一个新阶段。在《指导意见》中,要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这对发展全科医学教育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2012年将是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制度正式实施的第一年,2011年12月06日召开的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提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四点要求:①注重统筹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分阶段培养规划。②注重政策保障,着手建立全科医生使用管理制度和从业激励机制。③遴选和建设合格的全科医生培养基地,注重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培训。④注重培养质量控制,确保所培养的全科医生合格达标。

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披露的数据,目前全国范围内经过注册的全科医生有6万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布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简称《规划》)制定的目标是,从今年开始,3年内培养6万名全科医生,到2020年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本版权归属 中国双飞网 独家所有,禁止打印、复印。学号:200802100

姓名:段盛健

班级:2008级临床六大班

学院:第二临床学院

我国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已经明确了“一种模式、两条路径、三个统一、四条渠道”的顶层设计:①“一种模式”即全科医生培养逐步规范为“5+3”模式,前5年为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后3年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②“两条路径”即“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今后要逐步过渡到毕业后规范化培训的统一途径。③“三个统一”即统一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方法和内容,统一全科医生执业准入条件,统一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授予标准。④“四条渠道”即过渡期培养全科医生的4个主要途径,包括大力开展基层在岗医生转岗培训、强化定向培养全科医生的技能培训、提升基层在岗医生的学历层次、鼓励大医院医生到基层服务。

加快全科医生培养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动力。全科医生的培养受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医疗保障制度建立与健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就医观念的改变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数量和质量等因素的制约,而其中全科医生的培养最为关键,高等医学院校在全科医生的培养过程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推广社区卫生服务理念的作用、提升全科医疗专业水平的作用、发挥信息库的服务功能。

全科医学 篇6

读者对象

基层临床医生

办刊宗旨

创新办刊理念,期刊实用、可读与网络讲座互动相结合;提供基层医生与专家交流互动的平台;树立全科医疗理念,指导基层医生;述说执业心路历程,呼吁社会关爱医生。

征订方式

全国各地邮局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80-684,请在北京栏下找;可直接汇款到杂志社订阅,本社负责免费邮寄,订阅份数多者,本社负责分发,到款即发杂志。

汇款地址

北京市右安门外西头条10号 首都医科大学128信箱

收款人 杂志社发行部 邮编 100069

咨询、订购电话 010-83116360/83116337 传真 010-83116270

E-mail qkyxfxb@163.com 网址 http://www.chinagp.net

凡订阅杂志可享受以下优惠:

1. 登陆“中国全科医生网”(http://www.chinagp.net),可免费收看专家讲座。

2. 参加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主办的任何学术活动可享受100元的优惠(不能与其他优惠条件同时享受)。

全科医学 篇7

1 开展全科医学社区教育的必要性

1.1 社区教育是加强全科医学教育的必要途径

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是知识教育,其基本形式是开设《全科医学概论》必修课程。该课程要求医学生学习和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全科医学特有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以及全科医生特定的服务方式与专业技能,掌握全科医生提供健康照顾的基本方法;了解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在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全科医学的服务理念与服务模式,是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和全科医生的工作具体体现的,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所包涵的价值与作用,需要学生通过社区实践,获得感性认识,在亲身体验中去感受与领悟,从而理解和认同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与作用,理解和认同全科医生的工作,并把握全科医学与专科医学的联系与区别。社区教育为医学生在毕业后接受全科医学继续教育奠定基础,为他们将来从事全科医疗或专科医疗工作,形成全科医学与专科医学互利互补、协同配合的工作关系等建立相关的概念。国外尝试在医学本科生中强调社区医学和全科医学知识的学习,其目的不仅在于增加医学生社区医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在于运用整体医学的临床思维模式解决健康问题,能更好地适应卫生保健服务[2]。

1.2 社区教育有利于引导医学生的全科医学就业选择

目前,医学生对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与作用普遍不了解,且关注程度低,对全科医学的兴趣不高;在就业选择上,依旧将眼光放在大型综合医院。我国医学生选择全科医学作为自己专业方向的很少,五年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进入社区从事全科医学的不足10%,而在国外医学生大多选择全科医学专业[3]。我国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不完善,全科医生的工作条件和物质待遇不高等现实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就业选择。以全科医学为核心培养专业化的全科医生,是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关键环节。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在今后会逐渐成为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主体形式,它将促使一定数量的医学生去社区从事全科医学服务工作,让社区成为医学本科生就业的理性选择。社区教育为医学生对全科医学和社区服务形成正确的认识提供途径,能引导医学生去理解全科医生的工作,充分认识全科医生能在全科医学领域中更好地服务于病人,体会和认识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作用与价值,激发对全科医学的兴趣。在社区实践中要进行教育和引导,为医学生在基层医疗机构就业打下思想基础。在国外由于全科医学的发展,其鲜明的学科和服务特征吸引了优秀的医学生立志于全科医学[4],在我国则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推动过程。因此,要加强医学生的全科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把全科医学作为本科生素质教育的课程之一[5]。

1.3 开展全科医学社区教育存在的困难

全科医学教育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紧密联系,全科医学教育要避免抽象的理论教学,加强社区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而我国目前全科医学教育以社区为基础的教育方式势微力薄[4]。由于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时间不长,我国普遍存在着全科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不足的突出问题[6]。开展社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开展全科医学社区教育要以有着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良好运行机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但不同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不平衡,有的社区卫生机构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上仍旧没有脱离生物医学模式的框架,服务内容仍以疾病治疗为主,全科医学服务的基本理念还没有建立起来,这在根本上制约了全科医学社区教育的开展。我国以高等医学院校学生为对象的全科医学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教材和教学大纲均不完善,缺乏能开展高质量全科医疗活动的全科医师,实习教学基地质量和数量都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7]。其次,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课程多以选修方式开设,非全科医学方向医学生的社区教育没有纳入教学计划。我国临床医学专业中的全科医学课程学时偏少,没有统一的要求,教学内容仅仅是全科医学的概论,理论多于实践[3],开展社区教育还缺少计划的保证和教学模式的研究。

2 开展医学生全科医学社区教育的探讨

2.1 明确全科医学社区教育的目的,开展社区实践活动

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不是要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它首先是一种观念教育和知识教育,然后才是在此基础上的技能教育。对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是为其将来立足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奠定基础,并与毕业后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相衔接[7]。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是以强化全科医学的服务理念,熟悉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及其思维方式,完善医学生的知识结构为目标的。

全科医学社区教育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应当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针对全体学生开展前期的社区实践活动,是以强化全科医学服务理念和掌握健康照顾基本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社区见习和实习。可以安排在课余时间,以多种形式进行,并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结束,进入临床课程学习时进行。二是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阶段进行,是以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以及全科医学问题处理为主的社区卫生实习,要求医学生能参加并独立完成社区卫生服务六大功能的一系列工作,熟悉或掌握全科医疗的诊疗程序、接诊技巧、健康档案建立、慢性病管理、社区诊断、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控制等全科医学相关的技能,需要安排2-3个月的时间集中进行。这一阶段的实习多对于有全科医学专业方向意向的学生实施。

2008年开始,学院在开设《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基础上,对进入大三下学期的临床医学本科生,展开了社区教育的尝试。学生以社区卫生实践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分批进入社区。实践时间每周安排2个半天,在2-3个月内完成,共计完成16次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由学校安排专任教师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带教教师相结合组织实施。

2.2 把握全科医学社区教育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

对于医学本科生全科医学社区教育的重点是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服务及全科医生的工作,形成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强化全科的服务理念,掌握健康照顾的基本方法。学院以《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为基础,选择了全科医学服务模式和内容、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与运用、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家庭访视与家庭护理、、全科医生的接诊内容与接诊方式等六个主要学习内容,进行社区实践性教学。以一个学习内容为一个独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单元,进行设计和组织教学。制定了实践教学的目的与要求,并根据本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开展情况和社区带教专业人员的状况,选择不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完成各个教学内容。实践活动采取了多种形式,包括参观、听课、宣讲、观摩、入户调查、病人访视、与全科医生交流、跟随全科医生接诊病人等。实践教学对每一教学单元学习提出要求,并在开始前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参加学习,每一单元学习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与小结。在整个实践性教学结束时,以个人学习报告、专题讨论会的方式进行考核与总结。

3 扩展全科医学社区教育的形式,探求新的教学模式

学院组织安排临床医学生在社区开展全科医学实践活动,收到了较好效果。①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灵活安排社区教育活动。②以一个主题内容为一个独立学习单元进行组织设计,实践内容明确具体,便于实施。③社区教育因地制宜,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让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以及全科医学服务的内容和全科医生的工作方式,在总体上把握全科医学概论的理论教学内容。④选择在医学生学习临床课程的同时进入社区,促使其关注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并结合临床课程中健康问题全科医学处理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掌握。⑤提高了学生对学习全科医学知识与技能重要性的认识。⑥选择性地在不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克服了社区实践基地功能不足、社区师资带教困难等所致学习效果不良状况。⑦加强了与社区实践基地的联系,促进社区教师带教水平的提高。

社区实践为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效的社区教育要大胆创新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在全科医学教育和社区卫生服务之间寻找最佳的结合点[8],社区实践活动应以多种形式进行。①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教学联系,建立和完善医学院校社区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居民健康调查、健康咨询服务、义诊、主题健康日、健康教育等多种活动;②安排学生跟随社区带教教师进行数周实习,通过对社区患者的健康照顾,全面深入了解全科医生的工作;③鼓励教师进行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方面的科研,吸收学生参与其中,通过科研的调查研究、资料处理等过程了解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④在临床医学课程中贯彻全科医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并在临床课程中加强常见病多发病全科医学处理的教学,安排毕业实习阶段进行1-2个月社区卫生的集中性实习;⑤鼓励本科医学生的毕业论文选择有关社区卫生等相关内容,并为其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一定的条件与教师指导。

参考文献

[1]张勘.上海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前瞻[J].实用全科医学,2008,5(3):441-442.

[2]胡传荣.紧抓全科医学学科建设推动全科医学人才战略[J].实用全科医学,2008,6(3):221-222.

[3]周小冬,卢建华.对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分析与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4):358-359.

[4]杨辉,Shane Thomas,Colette Browning,等.从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全科医学发展史引发的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1):863-867.

[5]陆志刚,康玉唐,王菲菲.全科医学教育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3):1-3.

[6]杨韵菲,张瑾.对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若干思考[J].医学教育与探索,2007,6(1):12-13.

[7]张之威,王学骥.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教学的SWOT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8,6(4):380-381.

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分析 篇8

一、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1. 对全科医学教育观念有待改变。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医疗卫生条件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所以人们缺乏对全科医学的认识, 认为全科医学可有可无。并且生病去医院找专业医生的想法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全科医生的作用和重要性。并且随着医疗的改革, 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有望在近些年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 这样的话就可以实现大病去医院, 小病进社区的目标。但是当前人们对于医疗相关的观念还是非常传统, 认为生病应该去专门门诊看专门医生, 对全科医生还不是特别认可, 对于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2. 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当前由于开设全科医学教育的学校并不是太多, 所以对于全科医学教育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 然后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来进行教学模式的制定。这样以来, 每个学校的培养模式以及教学目标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许多医学学生对于全科医生的定位都不够准确, 学生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不够了解。在教学过程中, 由于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许多全科医生不愿意去基层社区进行医疗服务工作, 一方面造成全科医学毕业生就业率偏低, 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没有足够的专业人才。

3. 教学偏离实际。

由于理论与实践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而当前的教育往往都是停留在理论阶段, 与实践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造成了全科医学教学过程中, 教学偏离实际。通过实习就可以发现, 在医学教学过程中教授的内容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 而对于实际操作以及实际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析的则较少。许多学校的教学手段也过于单调,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科医学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的建议

1. 建立一个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想要建立一个有效地全科医学教育模式, 就要先建立一个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因为全科医学教育不单单是某一个方面的教育, 而是全面系统的对整个医学体系的教育, 要求被教育者能够有效地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所有知识, 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社区服务的根本目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建设, 必须要尊重医学教育的本质, 遵循医学教育的规律, 按部就班的通过知识脉络的积累和搭建, 来建立一个完整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这个体系要包括学习、实习、考核、反馈等多个环节, 将与全科医学教育相关的内容全部都纳入这个体系当中。

2. 改变全科医学的观念, 加大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投入。

要加大宣传了力度, 争取从最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对全科医学的观念。要让人们明确全科医学的重要性, 同时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全科医疗, 通过对全科医学观念的改变来增强对全科医学的重视。政府各部门和相关教育机构也要加大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投入, 通过师资力量的提高来增加全科医学教育的产出。

3. 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只有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才能给学生指出学习与努力的方向。当前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社区医疗服务的水平, 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整体的医疗水平, 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福利。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从长远的目光出发, 通过明确教学目标的设立来为学生指明方向。

4. 理论联系实际。

任何理论都是需要实践的检验的, 同时任何理论也都是从实践中来的。这就需要在全科医学教育过程中, 要充分地理论联系实际,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让全科医学的学生不仅仅能够牢固的掌握理论知识, 还要具备熟练的动手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全科医疗进行服务。

总之, 在医学院校中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要求, 也是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因此, 高校应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 解决当前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培养出更多的全科医学人才, 让他们在社会需要的地方发挥光和热。

摘要:全科医学的提出对我国医学发展历程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全科医学虽然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但在发展过程中还是面临很多问题,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的匮乏。由于我国高校招生就业的市场化, 很多医学院校适应社会发展开展了全科医学教育, 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全科医学人才, 教育的成果和教育模式之间存在很大的关系, 我国全科医学教育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影响了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成果。本文总结了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希望对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的建立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全科医学,教育模式,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张晓玲, 李红玉.澳大利亚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对中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 (20) .

全科医学 篇9

但实施全科医疗、发展全科医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认为,加强全科医学培训工作,必须借鉴国外全科医学培训的先进模式,参考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政府的相关政策指导下,政府资金资助下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能搞形式主义,特别是要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即必须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规范的培训大纲、合理的课程设置、适用的教学培训计划和培训形式、适宜的培训教材、合格的师资、完善的培训场所(基地)。我们只有严格遵循这个规律,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使培训工作有序可循、有章可依,保证培训顺利进行。

1 明确的培养目标

在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全面开展的情况下,只有对在岗或即将转岗到社区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全科医学转岗培训,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并投入工作,才能使社区卫生服务顺利开展。转岗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让基层医护人员通过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获取全科医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具备全科执业能力。从理论上讲,参加培训的对象必须具有一定的普通医学知识,但从我国接受全科医学岗位培训人员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原先接受普通医学教育的程度差异大,从大学本科到专科、中专及中专以下都有。因此,这些人员实际拥有的普通医学知识悬殊很大,学员的普通医学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在学员原有普通医学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且普遍低下的状况下,如果单纯从全科医学专业教育要求出发,按照同一教学目标实施全科医学教学,就会给那些基础较差的学员带来一定困难。由于培养目标不同,采用的培训方式也应各有侧重:大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应着重培养其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性服务能力,提供预防保健服务及处理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能力,以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而培养本科层次人员除了培养学员的综合性CHS能力以外,还应加强其科研、管理、协调、教学等方面的训练,以充实社区卫生服务科研管理人员及为培训及带教师资做储备。

2 规范的培训大纲、合理的课程设置

一个培训项目的成功与否,教学计划的合理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培训大纲是规范教学内容的纲要。要想开展卓有成效的全科医学培训工作,必须充分发挥省级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的龙头骨干作用,进一步规范岗位培训大纲,课程设置更加符合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加强与全科医学发展较为成熟的地方联系,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1]。全科医生与传统的专科医生相比,应具备更全面的综合素质。但“综合”并不意味着“面面俱到”,在全科医学培训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分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宽广程度,而应针对目前参加转岗培训在职人员的实际情况,抓住关键性环节组织教学,应把重点放在观念转变、思维方式转变和整体化方法的训练和强化上,强调全科医学独特的思想、观念和方法,体现全科医疗教学特色,结合他们的实际需要加强心理学、社区急诊、老年医学、人际交流技巧、社区康复、疾病筛查等课程的培训,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经常性地以讲座、讨论、先进人物事迹表彰等多种形式,将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穿插在培训过程中进行,以期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此外,建议卫生法学课程应引起重视,加强法治观念的教与学,因为社区卫生服务往往是“一对一”的方式,加之环境、设备和操作都与医院内有区别,应注意发生社区医疗纠纷的可能性。

3 适用的教学培训计划和培训形式

从事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还存在着大批学历层次低、年龄较大的卫生工作人员,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在职人员的培训需求,使更多的在职人员参加可及的培训,做到人尽其才,因人施教的目的,根据不同层次人员对全科医学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的需要,有必要提供形式多样、灵活适宜的多种培训方式,可考虑开设不同层次(如本科班、大专班等) 、不同性质(如全科医师培训、社区护理人员培训、预防保健人员、管理人员培训等)的培训班,从多种途径培养社区卫生服务所需的实用人才。培训方式应以进行系统化、轮流、分对象、半脱产的在职规范化培训为主,注重自学与集体辅导相结合、并注重社区实践,边培训边实践。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相应调整培训内容与培训形式,教学以授课为主,适当结合早读会、病例讨论会、专题研讨会、专家会诊、角色扮演、示教操作、模拟训练等。如美国全科医师住院医师培训过程中使用摄像机、录像设备等将教学、讨论、演练、实习等内容录制下来,有定期的评估考核,既提高了学员的兴趣,又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2]。此外,为充分考虑学员在职转岗培训的特点,解决好学员的工学矛盾问题,可以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网络视频教学和远程教育等培训。

4 适宜的培训教材

全科医学培训应当因人施教,教材的建设应当配套实施[3]。本着尽可能给学员提供最有价值的参考材料的原则,要提供高质量的适合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要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教材,包括各种视听教材。教材内容要注重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更多提供社区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等针对性强的知识,同时结合医学发展,适当增加新知识,如新药物使用、疗效和副作用等。培训中还可考虑采用如下方式提供教材: 在确定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由任课教师推荐主要参考书,组织教师将讲稿编写成参考材料发给学员,并将相关内容影印后发给学员。2007-2009年,我们所在的单位承担了3期开封市全科医学培训班,就使用了上面的方法为学员们提供了教材,获得了学员们的一致肯定与好评,值得我们在以后的培训工作中继续探索和实践。

5 合格的师资

由于全科医学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建立起一支正规的全科医师师资队伍,由专科医师培养全科医师是一种必然选择[4]。其他专科医生特别是高年资的专科医生在教学中往往以传授生物医学的诊疗模式为主,比较重视疑难病症的教学,而忽视常见问题的整体处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易使学员形成专科化的思维方式。因此,很有必要对这部分师资进行相关的培训,加强全科医学师资力量。

6 完善的培训场所(基地)

培训基地的建设是全科医师培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培训基地建设不够完善,难以保证培训质量。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全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培训基地应由符合条件的综合医疗机构中有关临床科室与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共同组成。标准的培训基地应该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实行双向转诊制度的典范,通过教学和医疗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的诊疗行为,推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性调整,不断探索新型的全科医学服务模式。但目前全科医师培训基地的建设还非常的不完善,特别是社区实习基地的建设往往基础比较薄弱,可用资源较少,缺乏足够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没有高校及其附属医院的帮助一般很难达到社区实习基地的要求,因此要加强高校及其附属医院和社区的合作,建立全科医师社区实习基地,积极培养能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全科医务人员,为繁荣我国的全科医学事业而努力。

摘要:全科医学人才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亟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不断发展的需要,借鉴国外全科医学培训的先进模式,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加强对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全科在职转岗培训,以提高人员素质。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学,培训,医学教育

参考文献

[1]纪艳.安徽省全科医学培训现状、问题及建议[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1):91.

[2]卢祖洵,金生国.国外社区卫生服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4-77.

[3]金建强,李倩,孙奕,等.湖北省全科医学培训工作实践与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9):1380-1382.

全科医学 篇10

1 概念

全科医学是一门综合生物医学、行为科学、社会科学的新型医学科学分支, 它以现代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为基础, 以预防医学为主导, 防治与保健一体化, 为人们提供主动的、综合的、连贯的、协调的和个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2]。由于老年患者的特点是多病共存, 且老年医学涉及生物、社会、心理各个方面, 故全科医学的理念对老年医学的教研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 以问题为基础, 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设计理念,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是欧美等国家的医学院校广泛采用的教学法[3]。老年医学教学涉及内科、外科、老年人的特殊性等诸多内容, 教学内容繁多, 而课时受限, 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 合理地使用PBL教学法,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带着问题去学习, 跟随课堂再跳出课堂探究答案, 最后获得知识, 使学生对自己新学习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理解, 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现阶段我国老年医学临床教学存在不足之处

首先, 老年医学的临床教学大体上还是遵循学校的课程安排程序, 学生完成了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后进入临床课程学习, 通常是在完成了内科学、外科学等临床课程的学习后进入老年医学的理论学习, 在临床见习和实习过程中, 学生一般可在老年病科见习1周, 实习3周。而学生在基础医学的学习过程中往往是扎根于基础理论, 对基础医学的实际临床指导意义理解不深, 甚至不理解。当进入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后, 对一些临床现象不能运用基础医学知识解释和理解。进入临床工作后, 不能把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回归到实验室去验证和探究答案, 使学习过程出现了脱节现象[4]。

其次, 由于老年病的特殊性, 学生在完成了内科学的学习后对许多常见病的临床特点、诊治原则已有些许了解, 而接触老年医学后, 发现同样的疾病又学了一遍, 但却与之前内科学的学习内容不尽相同, 未免会产生困惑。例如老年人由于感受性降低, 又常常并发多种疾病, 常使患病后症状及体征不典型, 容易发生漏诊、误诊。如老年人肺炎常无症状, 或仅表现为食欲差、全身无力、脱水, 或突然出现意识障碍, 与之前在内科学中学习的肺炎临床特点相去甚远, 要使学生改变一直以来的认识, 重新接受新的理论, 给老年医学的教学工作带来一些困难。由于医疗工作繁琐, 部分临床医师在临床见习和实习带教过程中只注重老年病诊疗方面的教学, 并没有重视预防和保健方面的教学。此外, 医学学科分科过细等实际情况导致老年病科实习或轮转时间过短, 使学生无法全面掌握疾病管理的全过程。这些因素都制约了老年医学临床教学的开展。

再次, 由于老年人自身体质下降、心理调节能力降低、社会适应能力减退以及不能及时适应比较剧烈的环境变化, 任何一种不良的因素都可导致老年人发生疾病。因此在处理老年疾病时要将其置身于生物、心理、社会的各个层面考虑。老年患者还常合并精神心理问题, 需要更多的关心与照顾。临床医生对老年病患者的以上特点重视不足, 特别是对于心理健康问题重视不足, 过于强调疾病的诊治, 导致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无法给学生树立全局观念, 达不到全科医学教学的目标。

最后, 现阶段我国老年医学教学学时相对较少, 一般医学院校老年医学学时仅有20学时左右, 教师需在短时间内给学生灌输大量的信息, 学生被动学习, 勉强记忆大量的知识点, 包括许多令其困惑不解的知识, 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现阶段我国老年医学教学的方式相对单一, 理论课仍以教师讲授为主, 由于教学内容冗多, 往往教师课堂提问的次数较少, 更没机会引导学生自学后指导学生报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 带着问题寻找答案, 是目前老年医学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

3 基于全科医学观念推进开展老年医学PBL教学模式

3.1 重视整体医学诊疗思维, 强化全科医学观念

老年医学教学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整体观念, 而不是对单一疾病的教学。老年医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应该是临床技能全面的人才, 应具备首诊接诊能力、基础诊治能力、急症急救能力、慢性病管理能力、患者教育能力、协调转诊能力、建立和维护长期医患关系的能力等。全科医生虽然不需要达到专科医生的知识深度和水平, 却应该在常见问题上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应把先进知识提炼出来, 简单明了的概括总结, 使得全科医生能够良好的理解、掌握并应用自如。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例, 对患者的处理, 不需要全科医生掌握冠脉造影, 支架安装等专科技术, 但需要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 及时治疗, 评估预后有全面了解。在教学过程中, 内科学讲授时重点在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方法等问题。而老年医学教学内容应以老年人群心肌梗死为中心, 从症状学及健康管理角度讲授如何诊断老年人心肌梗死, 根据老年心肌梗死不同于年轻人的临床特点, 全面评估老年人的心肌梗死程度, 有无合并精神心理问题, 患者受教育程度、收入来源、家庭社会背景等背景资料, 在与患者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 为患者制定适合病情及经济收入的治疗方案。通过以上做法, 真正使学生理解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 使学生从单一疾病的学习到置身于患者的时间和空间角度的学习。

老年医学教学作为全科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求学生掌握全科医生的技能, 除了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知识, 清楚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过程, 了解医学进展, 疾病诊治的最新指南外, 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老年患者, 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生活环境及家庭背景等, 做到将“看病”与“看人”过程结合起来, 以老年患者获得最大利益为出发点, 制定出对老年患者最合适、最有益的保健、治疗方案, 实现医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 体现医学的真正价值。

3.2 以PBL教学模式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兴趣最容易的方法, 是不断地提出问题, 当学生为了回答一个问题而主动去学习时, 学习就带有了目的性, 就有了兴趣, PBL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和集中点就是“问题”。在教学中应尽量用少量信息提供一个相对复杂或较为广泛的问题, 抛砖引玉、循序渐进式的推出问题再引出问题。如什么是老年高血压?老年高血压与年轻人高血压有什么不同?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有何进展?如何预防老年高血压?

将PBL教学法应用于老年医学教学时, 教师首先应该把握教学中心和关键的知识点来设计问题, 问题需要以教学大纲为中心联系真实情境, 而解决方案和答案要通过学生探究后获得。老年性疾病病种繁多, 临床表现千变万化, 当完成了内科学、外科学等课程学习后的医学生面对具体病人时, 常会感觉无所适从, PBL教学模式将真实的临床案例引入教学中, 把学习设置到问题情境中, 以症状为导向, “授之以渔”。具体做法是首先应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 有能力处理临床常见问题。其次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不要急于解答, 可以适当提示, 安排学生自己查阅资料, 第2天教师给予解答。采用举例教学的方法, 使学生掌握基本临床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思路及综合技能。采取讲课与分散讲课相结合的方法, 利用一切可能的学习机会, 在实践中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采用多种形式如课堂讲授、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案例教学等, 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动手和操作能力。最后教师应不断自我教育, 继续充电, 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设置讲课内容, 采取模块式教学方法, 设计若干模块, 学生根据个人需求, 以自选课程为原则, 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国内外研究已经显示, PBL教学法可较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老年医学PBL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营造师生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言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PBL教学方法, 能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贯穿起来, 并有机结合, 更好的为学生今后步入临床独立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华, 吴利平, 孟华, 等.关于提高老年病学教学质量的体会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8 (3) :597-599.

[2]孟群, 解江林, 吴沛新, 等.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现状与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 (3) :175-176.

[3]Wun YT, Tse EY, Lam TP, et a1.PBL curriculum improves medical students’participation in small-group tutorials[J].Med Teach, 2007, 29 (6) :e198-203.

[4]徐淼, 李维卿, 潘霄, 等.基于转化医学和全科医学理念开展老年病学临床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 2012, 20 (5) :884-886.

全科医学 篇11

Anon

目前每年有超过4亿人次旅行,众多旅游者正面临很多种类繁多的由旅行引起的健康问题,这些健康问题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旅游者所访问的国家及其生活方式。有证据显示,很多旅行者旅游前没有得到正确的建议。到北美、欧洲和大洋洲的旅客通常不会比在家里更容易得传染病,但那些访问非洲、中美洲、南美洲和东南亚等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的旅行者,则面临着可能被传染的风险。

◆国际旅行者所面临的主要疾病是腹泻(相对温和)和疟疾,尤其是可能致命的氯喹抗药性疟疾(CRFM)。

◆旅行者腹泻的大多数病例(75%)是由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引起的。

◆侵袭性大肠杆菌(不同的血清型)产生痢疾样疾病和志贺菌引起的疾病相似。

◆在疟疾流行地区停留过夜,被感染的蚊子咬过很可能会导致致命的感染。

◆通过蚊子传播的感染包括疟疾、黄热病、裂谷热、日本脑炎、基孔肯雅病和登革热。防止蚊子叮咬是极好的预防办法。

◆每年超过500个澳大利亚人因为海外旅行而染上疟疾。

◆只有从黄昏到凌晨的蚊虫叮咬才可能导致疟疾,但白天叮咬的蚊子可能会导致登革热。

◆CRFM正在不断增加,因为这种疟疾对新的抗疟药物也具有耐药性。

◆对于全科医生来说,查询旅行医学数据库,获取有患疾病“风险”国家的具体信息是很重要的。

◆海外游客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外伤,特别是交通事故和凶杀。

诊断提示:发热+寒战+头痛=疟疾

预防疟疾的常用药物(见表2)。旅行归来者发热和疟疾诊断策略模型(见表3)

全科医学 篇12

关键词:全科医学,课程,教学,体会

全科医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临床二级学科, 国内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正式引入全科医学的概念, 随后逐步在各医学院校本科生中开展全科医学教育试点。重庆医科大学于2015年正式在临床医学本科生阶段开设全科医学概论必修课程。全科医学概论教学的特点是内容相对较多且较抽象, 教学安排的课时少。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教学目的, 并培养学生对全科医生的兴趣是各位老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谈谈在该课程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1明确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目标、性质及定位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 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专业学科[1,2]。全科医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目前我校开设的全科医学概论属于全科医学总论的内容。在本课程中, 主要介绍全科医学学科特点及其在卫生保健体系中的作用、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包括以患者为中心的照顾、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以社区为基础的照顾、预防为导向的服务, 人际关系与交流技巧等内容。在医学本科生中开设该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理论教学, 使学生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原则, 了解全科医疗的服务模式和全科医生的角色, 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 为在毕业后继续进行全科医学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奠定理论基础。可以说本课程对医学生专业思想、专业理念的建立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必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授课教师对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体会

在教研室教学讨论会上, 授课教师就目前全科医学知识教育形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 认为全科医学作为一门新的综合性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已经得到认可。本科阶段是医学教育的启蒙阶段, 此时开展全科医学知识教育对启发学生对全科医学的兴趣、引导更多的医学毕业生将来从事全科医疗服务意义重大。

就目前全科医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授课教师的体会是:教学中理论脱离实践问题表现较为突出。尽管进行了认真备课, 收集了大量资料并增加案例教学等内容, 仍难以避免内容枯燥之嫌。这与教材、师资以及社区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

3关于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思考与探讨

通过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讲授, 探索全科医学概论的有效教学模式, 力争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习模式等方面探讨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教学的有效手段, 希望能够在完善全科医学教学体系、改革全科医学教学模式等方面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3.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兴趣及教学效果

在授课过程中,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增加社区实践内容, 使医学生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为今后吸引更多医学生从事科医疗工作奠定基础[3,4,5]。

1) 病例讨论与角色扮演相结合。医学教育中, 病例讨论应用较为广泛, 效果远比仅按教材讲解要好, 特别是对全科医学来说, 涉及范围广, 以常见病、典型病例作为辅助教学的方式, 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处理现实情况和病例的知识应用[6]。讲解病例的同时, 也可以结合角色扮演的形式, 让学生身临其境, 主动参与其中, 让学生在角色中学会处理如何应对患者的各项常见问题。

2) PBL教学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 。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 将以问题为目标的教学 (PBL) 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应用于理论和辅导教学中。PBL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启发式教学, 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习过程包括起始阶段、引导阶段、学习实践阶段及学习总结阶段。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员人人参与。

3) 现代化教育手段。全部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培养学习的自主性。课前授课老师提出问题并提供有关参考书和全科医学相关网址, 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参考文献, 课上与教师相互沟通, 达到教学互动, 教学相长的目的。

4) 引导学生自学,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教材中较浅显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 自学前应针对学习内容及目标提出一些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并可以准备一些测试题目, 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而不是放任自学。

3.2结合全科医学发展现状,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结合全科医学发展阶段和对全科医学的需要,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重点加强基础专业知识的教学, 打好全科医学的专业基础, 注重培养学生对康复医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等方面的能力和专业知识, 因为全科医学的服务范围以社区为主, 服务对象主要是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的社区群众, 因此教学内容重点应落在社区群众的集中需求[7]。

社区实习或见习也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全科医疗站参观或见习, 不仅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全科医生的工作方式和环境, 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全科医学的概念、独特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等理论课中学习的内容。

目前, 全科医学在我国医学教育中越来越凸显重要的比重, 对全科医生的需求将急剧增大, 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 应该继续完善《全科医学概论》教学模式, 提高全科医学教学水平, 从而培养更加全面的全科医学人才, 满足社会对全科医生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吕兆丰, 郭爱民.全科医学概论[M].第1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祝墡珠.全科医学概论[M].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3]刘小平, 杜娟, 赵亚利, 路孝琴.基础阶段医学生《全科医学概论》课程教学经验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 2015, 12 (29) :49-51.

[4]李迎春, 胡传来.医学生本科阶段全科医学教育实践与体会[J], 实用全科医学, 2006, 4 (2) :193-194.

[5]徐浩, 蒋静涵, 李倩.《全科医学概论》教学初探[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2) :776-777.

[6]赵淑英, 赵琳琳, 牟劲松.全科医学的教学与改革探讨[J].长沙医学院学报, 2011, 6 (15) :13-15.

上一篇:大学教学方法下一篇:以赛代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