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

2024-06-16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精选8篇)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 篇1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附全稿

[提要]:卫生部组织起草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1月30日在卫生部网站公布,当日起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12年2月10日。

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全科基地)是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转岗培训和考核考试的主要场所,包括临床培养基地和实践基地。

第三条 全科基地原则上设置在三级综合医院和具备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实践基地原则上设置在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下同)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全科基地的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进行。

第四条每个全科基地应当与2所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1所以上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立合作培养关系,作为实践基地承担全科医生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实践训练,实践基地应当具备相应的培训条件。

第五条全科基地实行分级动态管理。卫生部会同教育部、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医药局等部门负责制订全科基地标准、认定和管理办法,组织抽查督导。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教育、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中医药管理等部门负责全科基地认定和管理工作,定期组织督导评估。

第二章 认定条件和程序

第六条全科基地应当具有满足全科医生培养需要的二级学科设置,个别专科设置不全的,可与1-2家专科医院联合,作为协作基地共同完成培养全科医生的任务。

第七条申请认定为全科基地的医院(以下简称申报医院),应当符合全科基地标准(见附录1),收治疾病种类基本覆盖相关学科常见疾病(病种名单见附录2),具备能够满足培养标准要求的师资队伍。

第八条 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全科基地认定申请。

第九条 全科基地认定按照如下程序进行:

(一)自评与认定申请。申报医院依据有关文件和标准,对本院、协作医院、实践基地进行自评,完成自评报告,填写《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申报表》,并按要求准备相应的申报材料,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认定申请。

(二)形式审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依据《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标准》及本办法相关规定,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并于接到申请后的30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申请的回复。

(三)实地评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相关行业协会,依据全科基地标准,组织相关专家对符合申请条件的医院进行实地评审,形成认定意见,根据培养能力确定培养规模。评审结果分达标、基本达标、不达标。其中达标基地具备全科医生培养资格;基本达标的,应当根据评审结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加以整改并择期进行再次评审;不达标的,待条件完善后重新申请。

(四)结果公示与公布。全科基地评审结果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在卫生信息网站进行公示。通过评审的全科基地名单及招生规模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公布并上报卫生部备案。

第三章 基地监督与管理

第十条全科基地实行全行业属地化管理。卫生部会同相关部门负责对全国全科基地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负责辖区内全科基地认定和管理,制订、实施培训规划,依托行业协会,组织培训考核,监控培训质量,维护培训工作秩序。

第十一条全科基地实行动态管理,认定周期为3年。全科基地应当在周期结束前6个月提出复核认定申请,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复核评审,于本周期结束前作出复核认定结论,并上报卫生部备案。

第十二条全科基地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职责,加强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完善相关条件,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和培养质量评价。

第十三条全科基地应当按照规定做好培养过程管理。通过填写全科医生培养登记手册,记录日常临床医疗活动内容、自我学习评价、指导医师观察评价、基地主任评价、出科考核、定期考核等多种形式保证培养质量。

第十四条经评审认定的全科基地方可招收全科方向的住院医师,开展规范化培养工作。未经认定或认定不合格的医疗卫生机构,以及未及时提交复核申请及复核认定未获批准的基地不得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工作。

已列入国家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建设项目的单位,在具备全科基地认定条件的基础上,经认定获得全科基地资格的,省级相关部门应当明确其培养全科医生的责任及义务。

第十五条 对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的申报医院,应当立即终止评审,且3年内不再受

理认定申请。

第十六条全科基地擅自扩大全科医生培养规模、不按照培养标准实施培训活动、组织管理混乱、不能保证培养质量、学员意见反映强烈的,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情节特别严重或未及时改正的,取消其全科基地资格,3年内不再受理其认定申请。

第十七条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全科基地认定情况及开展全科医生培养质量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医院评审、评价指标体系。

第十八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定期对本地区全科基地进行检查和评估,对培养工作规范、质量优良、有创新特色的全科基地和指导医师给予表彰。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中医全科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相关部门制订。

第二十条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国家示范基地的认定和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会同教育部、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医药局等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标准

2.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收治常见病种名称

附件

1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标准

一、临床培养基地标准

(一)基本条件

1.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科室设置齐全,至少设置以下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全科医学科(具有全科医疗功能的科室,如老年科、综合保健科等)、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精神科、传染科、职业病科、医学影像科(含放射、超声和核医学)、医学检验科、康复医学科等。未设置妇产科、儿科、精神科、传染科、职业病科的可与相关专科医院联合申报。

2.医院规模:

(1)总床位数≥1200张;年门诊量≥150万人次,年急诊量≥8万人次,年出院病人

数≥5万人次。

(2)收治的病种数应满足全科医生培养标准细则要求。

(3)科室需配备的医疗设备:符合全科医生培养标准细则中的各项要求。

(4)医疗工作量:内科、外科、妇科和儿科等主要培训科室,每名带教的指导医师在病房工作管理5张病床以上,门诊工作日接诊20名以上患者,急诊工作日接诊15名以上患者。

3.医院主管领导需经全科医学相关知识培训,对全科医学学科有较清晰和全面的认识。

(二)师资条件

1.人员配备:

(1)指导医师与受训者比例为1∶2。

(2)有不少于5名负责全科医学教学的骨干师资;师资队伍中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比例不少于1/3。

2.指导医师条件:

(1)基地所在科室的指导医师应接受省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或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的师资培训,并获得师资培训证书。

(2)理论课授课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实习带教教师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资格。

(3)有临床带教实践,掌握和熟悉培养细则要求。

(4)有较强的责任心。

(三)组织与管理要求

1.组织机构:有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管理机构和专、兼职管理人员(包括医院、科室两级全科医生培养管理机构和人员)。

2.管理队伍:专、兼职管理人员熟悉全科医学理念,接受过相关培训,且有医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3.管理制度: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纳入住院医师培养体系,有全科医生培养计划、大纲,有完善的培养管理制度和全科医生培养轮转计划,对实践基地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

二、实践基地标准

(一)基层医疗机构标准

1.基本条件:

(1)为辖区卫生行政部门设置的、在当地具有示范作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设有全科医学科。服从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的管理,按照全科医生培养标准以及临床培养基地的要求,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2)辖区服务人口数原则上不应小于5万;每名指导医师经常联系的服务对象不少于200人。

(3)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完善,能够采用全科医学理念,运用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提供综合的、连续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4)负责辖区内居民健康状况等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

(5)有社区健康促进网络,能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6)与上级医院建立有定点协作关系或双向转诊关系。

(7)有良好的医患关系,有较高的病人和服务人群满意度。

(8)有教室(会议室)、图书室、黑板、投影仪、计算机等必需教学设备条件;图书室至少有10种以上全科医学、社区卫生等相关领域学术刊物,20种以上常用参考书或工具书。

(9)医疗设备应满足全科医生培养标准的各项要求。

2.师资条件:

(1)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有3年及以上社区工作经历;能够实施全科医学服务模式;具有全科医学教学意识和实践;工作态度认真严谨;热爱全科医学事业和带教工作;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与教学能力。

(2)应当有5名以上指导医师接受过省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或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的师资培训,并获得师资培训证书。

(3)指导医师应当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4)指导医师每日平均服务量不低于20人。

(5)至少有10例以上全科医疗典型教学案例。

3.组织与管理要求:

(1)有专人负责全科医生实践基地日常管理工作。

(2)有规范的全科医生实践培养管理制度。

(3)与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分工明确、协作紧密。

(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标准

1.具备开展传染病报告和处理、地方病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职业病防护、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的能力和条件。

2.设有流行病与传染病预防控制、免疫预防、公共卫生、艾滋病性病防治、职业病防治、健康检查和教育、理化和微生物检验等专业科室。

3.人才梯队合理,中高级以上职称人员≥30%,本科以上学历人员≥40%,承担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卫生教学和实践任务。

4.具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便携式红外气体分析仪红外分光光度计、甲醛测定仪、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高精密电子天平、全自动水质分析仪、B超机、多功能透视摄影系统等设备,有装备完整的冷链系统。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 篇2

关键词:全科医生,培养,全科医学

在我国进行的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加强农村卫生工作为重点的初级卫生保健体制改革中, 要发展初级卫生保健就必须推行全科医疗, 要推行全科医疗就要依靠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是全科医疗的主要执行者, 全科医生的“守门人”作用是开展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不可缺少的主要力量[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在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 我国必须加强全科医生培养, 努力提高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一、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定义

1. 全科医学的定义。

当前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学的定义是:全科医学是一门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社会行为科学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学科, 其范围涵盖了不同性别和各种年龄的各种健康问题, 其宗旨是强调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长期负责式照顾[2]。

2. 全科医生的定义。

全科医生又称家庭医生, 是一种专业化程度很高的职业, 是一种在通科医生的基础上接受全科医学专门训练的高素质的新型医学人才, 是全科医疗的主要执行者, 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一体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 进行生命与健康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3]。

二、大力培养全科医生的意义

据世界各地的调查结果统计, 所有病人中, 只有5%左右的患者需要专科医生诊治, 而人群中90%以上的健康问题可以通过训练有素的全科医生来解决[4]。由于我国社区的全科医生数目少、水平低, 不能全面有效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从而造成老百姓大病小病都涌向大医院, 大医院人满为患, 而社区诊所门前冷落。长期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大力培养全科医生, 逐步做到“大病在医院治疗, 小病在社区就诊”。

三、我国全科医生现状

受历史的影响, 我国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的比例严重失调, 按照国际标准, 每名全科医生应服务2000~3000人, 按最低标准计算, 我国5亿城市人口至少需要16万多名全科医生, 而目前全国真正的全科医生不到3000人[5]。除了人数不足外, 还存在着学历和职称偏低, 卫生执业资格分布不平衡, 以及收入偏低等情况。2008年, 浙江省卫生厅科教处组织了“乡村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中期检查, 共走访全省11个市, 13个县 (市) , 实地考察19家市、县培训机构, 14家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和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 回收有效问卷303份, 其中基层全科医生填写76份[6]。该调查发现: (1) 学历层次偏低。全科医生以专科学历为主体, 占44.7%, 中专占22.4%, 本科生仅占30.3%。 (2) 职称偏低。高级职称的全科医生只占1.3%, 中级、助理占了84.2%, 显现基层难以留住高水平人才。 (3) 卫技执业资格分布不平衡。从统计来看, 中医医师 (3.9%) 、公共卫生医师 (2.7%) 所占的比例远远低于临床医师 (88.2%) 。而根据国家有关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合理配备中医药或民族医药专业技术人员, 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与作用, 要求6名以上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执业医师中, 至少有1名以上任职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从目前的比例来看, 距此要求相差甚远。 (4) 收入偏低。全科医生税后年收入2.1~3.5万的占55.3%, 2.0万以下的占14.5%, 3.5万以上的仅占30.2%, 相比于浙江省专科医生的年收入来说, 还是比较低的[6]。

四、培养全科医生的措施

1. 在高等医学院校设立全科医学专业, 大力培养全科医生。我国目前全科医生的培养制度主要是“五加三”模式, 即5年的本科临床医学教育加3年的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7]。在5年的本科临床医学教育中, 教学培训课程设置应包括: (1) 医德医风; (2) 人文学科课程, 如社会医学, 医学心理学, 人际沟通课程; (3) 临床医学课程, 内容上要防治结合, 中西医结合, 满足社区卫生服务要求; (4) 应用课程:为适应全科医生基层服务的需要, 开设全科医学概念、全科医生临床策略、卫生事业管理和社会健康保险等方面的课程[8]。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 使全科医生掌握全科理论, 并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在3年的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中, 27个月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轮转学习, 6个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者乡镇卫生院实践学习[7]。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一般在综合性医院, 全科医生必须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医学科等13个临床科室轮转27个月。通过临床轮转, 系统学习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常见病相关辅助检查及基本操作技能;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 掌握临床常见病的诊断、处理原则及转诊 (双向) 指征;培养职业素养及沟通能力[9]。最后6个月, 全科医生将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者乡镇卫生院实践学习。社区实践阶段是全科医生执业上岗的实战阶段, 此阶段将所学的全科医学基本理论、临床各类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慢性病管理技能与技巧、行为科学与人文、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基本知识运用于全科医生的日常工作中;通过社区实践阶段各科室带教老师“一对一”的指导, 掌握全科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基本技能, 熟悉社区卫生机构中管理的基本技能, 为今后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积累实际经验[9]。

2. 在岗医生通过转岗培训“转型”为全科医生。近十年来, 我国的全科医生培养主要是通过转岗培训来解决的。对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执业医生, 采取脱产、半脱产或业余学习方式进行全科医生岗位培训, 一共600学时左右, 其中理论教学500学时, 实践教学约100学时, 使学员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提高其防治社区常见疾病和解决社区健康问题的能力, 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融预防、医疗、保健等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 达到全科医生的岗位要求[10]。经过考核, 合格者获得全科医生上岗证。

3. 从大医院分流一部分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 扩大和加强基层的全科医生队伍。

4. 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对具有中级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全科医生, 按卫生部有关规定, 通过各种形式, 开展以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为内容的继续医学教育, 使其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 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11]。

5. 政府应当改革现有的全科医生管理体制, 制定一系列的激励和优惠政策, 提高全科医生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 才能吸引大量优秀人才加入到全科医生队伍, 从而加强社区的卫生服务质量。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 篇3

2011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对全科医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随着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对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高素质人才缺乏却成为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瓶颈”。各地采取措施,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适宜人才,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规范化培训,目标是每万名居民有2~3个全科医生,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1]。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问题,与老百姓需要的高质量的全科医生有一定差距。中心很早就实施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多年来的实践表明,采用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提供“六位一体”的基本卫生服务,可明显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水平,提高满意度,但同时也发现,全科医生对外科疾病的处理力不从心,转诊率高。因此,在全科医生培训中,切实加强外科技能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值得探讨的。

全科医生进行外科临床技能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科医生的临床基本操作技能。要提高全科医生的整体外科临床技能,必须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责任心[2]

教师是教学活动过程的主体,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全科医生在外科轮转时,由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专职负责,他们具有多年的临床和教学工作经验,具有精湛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但更应强调是带教老师对教学的态度和责任心。全科医生培训属毕业后教育,所有全科医生均已完成外科实习阶段学习。事实上,由于诸多因素,全科医生的外科基本功不够扎实,培训中需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教老师和全科医生是一对一的带教模式,老师平时工作非常繁忙,手术量大,门诊时间少,这就需要老师全身心投入,热爱全科带教工作,才能做到言傳身教。

紧密联系实践工作,增加新理论、新知识

首先必须明确教科书中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是每位全科医生应该掌握的。比如骨折的分类、如何对骨折患者的受伤部位进行固定、包扎、转移运送,对神经、血管损伤的诊断、处理原则等。其次,要联系实际,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全科医生的真正舞台在社区,社区居民常见的外科疾病是全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如甲沟炎的处理。首先要判断切排的时机,另外要掌握切排的方法,包扎的技巧等等。全科医生不必掌握阑尾切除术等基本外科手术,但必须能得心应手的处理常见外科疾病,烫伤、骨折、外伤处理,脓肿切排等,全科医生在轮转期间,遇到的病种是有限的,而且往往是严重的、复杂的大手术,这就需要带教老师结合全科医生工作特点,不仅要把社区中常见的外科疾病处理讲透彻,说明白,更要传授一些教科书外的社区适宜外科技术。让全科医生走上岗位后马上用得上,用得顺心。

加强对全科医生的管理和指导,重点是门诊教学

很多全科医生有不正确的认识,以为在社区工作,掌握内科疾病知识就绰绰有余,从而忽视了外科轮转的重要性。其实,现在实施的全科医生团队负责制的工作模式,要求团队核心成员即全科医生对内、外科均有较高的造诣的,能独挡一面,处理社区80%~90%的常见疾病。因此,在轮转中,必须加强对全科医生的管理,提高认识,将培训重点放在外科门诊教学。外科门诊往往是外科患者的首诊科室,最适合全科医生培训。全科医生在这里不仅可以培训外科思维模式,更能提高动手能力,掌握常用的外科技能,如清创、缝合、固定、换药等等。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给学生创造一个逼真的学习环境,结合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于一体的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和满足学员的求知欲望,实现课堂教学由以老师为中心向以学员为中心的转变,发挥学员的认知主体作用。多媒体教学可突出教学重点,对开阔学员视野,拓展知识有很大帮助。全科医生以往教学背景不同,对外科疾病的认识不同,况且,外科疾病的诊治进展很快,尤其是微创、腔镜技术、介入治疗技术日新月异。这些技术现场观摩学习不多,那么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总之,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的特点,使全科医生在短时间内对外科疾病的诊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对外科疾病诊治的新技术有初步的了解。

建立完善的评估考核体系,提高培训效果

全科医生轮转结束后,由外科教研室定期组织考试,包括理论和实践操作考核。这样的外科考核体系是最常见的。但是,这样的考核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考核的内容单一。全科医生考核的内容和其他专业的培训医生一样,这样就缺乏个性化,没有针对性。其次,评价的指标不科学。现在考核的指标以理论考核为主,实践操作也是口述为主,缺少真正的实践操作考核。需着手建立更加完善的全科医生的外科考核体系,具备针对性强、科学性好的特点,从而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在实践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与培训科室联系,做到因人而异,个性化的培养每一个全科医生。同时,培训要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努力提高全科医生的外科疾病诊治水平,真正做到老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

2 魏晓捷,周央环,沈淑男,等.浅谈如何提高外科临床教学质量.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86-87.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 篇4

基础医学于全科医生培养体系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样也是全科医学的基础。其中,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与解剖学等多种基础医学课程为后期妇产科、内、外科及儿科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基础医学知识和技能对于临床实践而言也为其提供了直接性的服务。所以,学生必须要对基础医学知识进行熟练地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后期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通过以上阐述,可以发现,基础医学教育对于全科医生的培养十分关键,然而,现阶段仍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第一,在本位思想的影响之下,为后期课程与临床服务的教育理念薄弱;第二,教学培养目标不清晰,无法突破传统培养模式;第三,课程体系存在问题,重视临床现象而忽视基础知识,且对于预防医学的关键作用严重忽视;第四,课程标准不健全,严重脱离了基层全科工作岗位的需求,未融合全科医学专业课程,难以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服务;第五,基础医学的设计性与创新性严重缺乏,难以整合实验资源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服务于全科医生培养的基础医学课程改革策略

1.对全科医学教育情况进行深入解读。可以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针对国内与国外全科医生培养过程中的基础医学教育情况展开调查与分析。其中,可以召开研讨会,与会者应包括行业专家与基层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等,另外,也可以举办课程标准制定与实践课程体系改革的研讨会。而会议的内容应将后续课程对于基础医学的需求作为重点,对临床医学助理执业医师的考试大纲进行全面分析。

2.对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合理修订。对于人才的培养方案内容应当每间隔3-4年给予重新修订与论证。其中,针对版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讲,其中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未对临床助理职业医师的考试需求予以考虑,同样没有涵盖全科医学理念,基层实用技术严重缺失。除此之外,部分基础医学课程的学时不充足,而且实验课时不多。针对以上问题,课题组对全科医学培养的文献进行检索与分析,并邀请行业专家与专业教师举办了专题论证会议,对同种类别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分析,对助理执业医师考试题目展开全面收集,采取多样化的沟通调研方式,给予全面论证。将发展方向确定为基层就业,将社区卫生服务的岗位需求作为中心,全面考虑人才培养规格对于学生自身素质与知识的要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有效地修订,不断增强全科医学教育理念,建立并健全服务于全科医生的基础医学课程机制。其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对技能型全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可以适当地增加基础医学课程的实验课时,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进行训练,使其动手能力得以提高。近年来,生物化学与预防医学逐渐成为执业医师考试当中的重点,所以,可以将两者的课时适当地增加。另外,对于专业课模块来说,应当将全科医学概要纳入其中。基于此,需要开设临床应用解剖等多种专业基础选修课程,使学生的知识面得以全面拓展,完美衔接基层医疗服务。

3.对基础医学课程标准进行全面优化。针对人才培养与实际调研的结果分析,应当与全科医生岗位对于知识与技能的需求相互结合,始终遵循“两个服务”与“一个融合”的原则,概括来讲,就是为全科医学专业课程需求与基层医疗岗位需求提供服务,确保课证完美融合。与此同时,对全科医生培养提供服务的基础医学课程标准进行全面优化,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与适度创新,与职业要求基本知识以及技能进行有效地融合,最终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全面培养,以保证与职业要求相适应,充分展现教育职业性特征,突显出执业医师考试的.知识点。除此之外,应当将个人想法融入到课程内容中,贯彻并落实双证书制度,积极培养全科医生。

4.建立并健全实践教学机制。对课程标准进行综合考虑,并且对基础医学各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地筛选,将临床工作同执业助理意识考试纲要中的实验项目与操作标准等进行有机结合,以保证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培养其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最终使其技能操作水平有所增强。基于此,突破基础医学课程的约束,对实验项目进行有机整合,积极开展综合实验。其中,可以有效整合生理學当中对尿液生成产生影响的因素实验与药理学当中呋塞米对于家兔尿液生成带来影响的实验。积极开展综合性实验能够有效地融合不同课程的内容,对学生自身的问题分析能力进行培养,确保不断整合实验的资源。与此同时,需要对技能考核标准进行有效地制定,使其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最终把技能考核成绩纳入到学生的总评成绩当中,以更好地衔接基础知识与临床工作。

5.全面开展师资培训。第一,理论性培训。在开展理论性培训的过程中,应当遵循“送出去和引进来”的师资培训模式,全面建设师资队伍。其中,可以选派骨干教师参与到全科师资培训班或者是进入到培训基地中获取经验。另外,也可以对全科医学专家进行要求,积极举办讲座,以全面构建师资交流平台,确保全科师资能够对学科的发展状态进行实时地把握,不断强化授课实用性能,最终增强实际的教学质量。在临床师资培训方面,应当将重点放在全科医学理念与知识方面,进而对全科医学思维进行全面培养。基于此,还应当对临床带教教师进行鼓励,使其轮流进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会服务模式,不断强化全科服务的意识,突显出带教工作的针对性特点。第二,技能性培训。要想对技能型与实用型全科医学人才进行全面培养,就必须要增强其动手能力。因而,教师自身实践动手能力与带教能力的不断增强十分关键。其中,可以通过政策来对专职教师进行鼓励,使其积极参与到临床实践当中,特别是社区医疗实践,以保证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培养,实现教学质量提高的目标。另外,可以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参与到临床轮训当中,进而在一线收集实际病例,对学科发展动态进行实时掌握,更好地融合临床和教学。第三,先进教学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学手段也应当与时俱进,对先进的教学技术进行合理地运用。但是,很多教师在对现代化教学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能力薄弱,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为此,应当通过讲座或者是集中性培训与课件比赛等多种途径,加强教师应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以保证与信息时代教学需求相适应。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背景下,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需求,对服务于全科医生培养的基础医学课程改革进行深入研究势在必行。为此,文章针对全科医生培养的基础医学课程改革展开了深入地研究与探讨,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以保证全面实现课证融合,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服务,更好地向基层输送全科医生。

参考文献:

[1] 杨羽,杨硕.基础医学课程在理工科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的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资讯,,13(26):149-150.

[2] 杨光,黄阎妹,沈建等.硕士研究生基础医学课程多元一体化实践与探索[J].医学与哲学,,37(8):88-90.

[3] 许燕.与执业考试对接的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J].时代教育,2016(2):21.

全科医生题解 篇5

1、对于以病人为中心错误的叙述是:头痛医头。

2、古希腊医学的四元素-四体液、、、、对应关系是:火-热-血液。

3、古代医学理论体系的构架是:自然哲学。

4、经验医学逐步转变为实验医学的时期是:16世纪。

5、医生的技能和临床水平主要取决于:临床思维水平。

6、关于高科技医疗手段叙述错误的是:运用高科技手段使临床误诊率降低。

7、先收集资料再进行分析的临床思维过程是:归纳法过程。

8、诊断思维的类型不包括:批判性思维。

9、批判性思维的批判内容不包括:高科技检查结论。

10、为提高诊疗水平,关键学习老师的:思维过程。

11、高科技引入临床后,误诊率没有下降反而升高,原因是:不会仪器操作。

12、全科医学的哲学方法是:具有科学基础的整体论方法。

13、关于全科医师评价服务对象叙述错误的是:必修以医生的看法为主。

14、全科医师对患者进行指导的遵循原则错误的是:首先进行新理论、新知识。

15、社区诊断的主要内容:全选。

16、社区诊断的资料来源不包括:询问病史。

17、基层医疗的特征不包括:间断性。

18、全科医生的诊断模式是:以病人为中心。

19、常规了解病人的就医背景时不包括:司法背景。

20、家庭对个体的健康或疾病的影响有:全选。

21、家庭对健康影响具体体现在:全选。

22、哪一种家庭类型不属于扩展家庭:核心家庭。

23、家系图的作用是:全选。

24、关于家庭生活周期的描述,哪一项错误:孩子离家创业。

25、社区诊断的目的:全选。

26、社区最易发的慢性病是:高血压。

27、收集人口学资料信息,哪项错误:交通通信。

28、COPC的基本步骤:全选。

29、家庭的功能:全选。

30、传统基层诊所和COPC的区别,描述错误的是:COPC采用药物和非药物。

31、COPC的实施对象是针对:社区。

32、社区诊断中收集资料的方法不包括:报刊剪辑法。

33、心里应激课引起:全选。

34、患病后产生的焦虑心理,属于:情绪反应。

35、哪项不属于心理性应激源:噪音。

36、哪项不属于文化性应激源:居住环境。

37、关于神经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患者不主动求治。

38、不属于神经症的情绪症状的是:强迫。

39、不属于广泛性焦虑症状的是:濒死感。

40、神经衰弱的核心症状:精神易疲劳。

41、慢阻肺稳定期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吸气延长。

42、FEV1/FVC小于70%,FEV1大于等于80%预计值,或有无咳嗽、咯痰症状,属于:

1级。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慢阻肺病情严重度分级,正确的是:高、轻、中、重、极重度5级。慢阻肺疾病患者活动与休息的体位,正确的是:全选。慢阻肺患者健康教育包括:全选。COPD在日常活动中哪个呼吸动作正确:腹式呼吸。家庭氧疗的目的:维持重要器官的氧供。COPD患者家庭氧疗的流量(L/MIN)是:1-2.COPD患者家庭氧疗的原则:低流量持续。护士协助COPD患者训练腹式呼吸,护士可以一手放在患者的:腹部。肺部叩击排痰正确的方法是:每一肺叶叩击频率120-180次/分。关于慢阻肺疾病描述正确的是:均不正确。关于慢阻肺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错误的是:城市高于农村。关于慢阻肺的危险因素,正确的是:全选。职业性粉尘和化学性物质,哪项不正确:尼古丁。可能参与慢阻肺发生发展的其他因素,包括:全选。筛查的主要目的在于:早期发现可疑病人。对慢性疾病自然史设计的三级预防措施的二级预防是:有病早查早治。根据疾病监测的定义,不正确的是:疾病监测用来确定病因。普查的应用原则不正确的是:普查的疾病有较高的发病率。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是指:预防与医疗、保健与康复、健教与计生指导。社区常见病和多发病,符合优先解决的是:高血压病。健康档案的内容不包括:日常行为方式和宗教信仰。市场调查确定优先解决的原则不包括:可操作性。全科医生的社区意识是指:通过一个人了解这个人的家庭及背后人群。康复医学工作特点:全选。按康复目标的分类哪项不正确:初期目标。哪项不是康复治疗组成员:患者家属。对社区康复指导员培训内容是:全选。哪项不是社区工作的评估方法:患者评估。脑卒中流行病学中的“四高”不包括:治愈率高。哪项属于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中的不可干预因素:年龄。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高:2-4倍。关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视物正常。关于脑卒中患者的现场处理及急救正确的是:全选。哪项不属于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原则:可以间断性进行。关于脑卒中患者站立、步行训练错误的是:护理人员站在患者健侧。关于脑卒中患者上、下楼梯训练错误的是:患足先上、健足先下。脑卒中社区康复护理措施包括:全选。关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哪项不正确:慢阻肺。LOVC比徒手肌力检查方法共将肌力分为:6级。肩关节正常的运动方式不包括:内翻。康复评定的目的是:了解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等。康复评定一般至少进行:3次。进行抗阻运动时,该肌群的肌力至少要在:4级。运动疗法的禁忌症不包括:骨折愈合后。

87、主要运动疗法技术包括:关节活动、关节松动、肌力增强、肌肉牵拉技术。

88、心理性残疾致残原因包括:意外性、疾病、社会文化因素。

89、脊髓损伤患者心理康复的主要内容为:有三项。

90、神经心理评定的主要方法是观察法、心理测验法。

91、认知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机能之一,包括:感知、记忆、注意、表象、思维。

92、标准化的记忆测量是:韦氏记忆测验。

93、康复心理治疗按治疗的内容方式分类,错误的是:以上都不是。

94、为做好支持疗法,要做到:保证。

95、关于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哪项错误:都不是。

96、关于森田疗法错误的是: 具有疑症素质的人,内力强、求生欲望强。

97、放松疗法的核心是:通过各种固定的训练程序,反复练习达到。

98、关于重性精神病人随访内容说法最全面的是:全选。

99、疾病诊断的重要前提是:意识状态。

100、精神检查中认知水平的检查不包括:意识状态。

101、询问患者“早餐内容、小学同学名字”检查的是患者的:记忆力。

102、观察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仪态要注意:全选。

103、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护理不包括:药物治疗。

104、锥体外系反应包括:全选。

105、关于恶性综合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与剂量无关。

106、关于服用抗精药物引起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说法不正确的是:焦虑、烦躁、消极悲

观。

107、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不包括:生活自理能力。

108、健康教育中最常用的教育方法是:讲授。

109、培训操作技能的最重要方法是:示教与反示教。

110、在社区健教的印刷类宣传品中,最常用且效果最好的是:宣传册。

111、使用评论法进行健康教育时,应保证时间不少于:5-10分钟。

112、使用讲授法进行健康教育时,应注意:每次30-60分钟为宜。

113、不属于应急医疗处置的疾病是: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病。

114、属于自伤的药物与心理处置的是:全选。

115、不属于不合作精神障碍患者的特征是:患者较信赖医生。

116、关于自伤的紧急处置方法,错误的是:如生命体征平稳,则不作处理。117、关于对首诊确定患者及其亲属的健康教育职责中,正确的是:全选。

118、突发公卫事件的范围不包括:流感。

119、突发公卫事件的自然灾害不包括:火灾。

120、突发公卫事件分级不正确的是:肺鼠疫属于重大事件。

121、关于突发公卫事件的报告,错误的是:卫生部门确认后4小时上报。

122、尊重原则是指:尊重病人在道德、法律上接受服务的权利、医疗自主权。123、医疗行为的“双重效应”是:有意的直接效应,非有意的间接效应。

124、知情同意的四要素不包括:自由表示的不同意。

125、关于知情同意原则哪项错误:讲明其疾病无法治疗。

126、知情同意的关键要求不包括:全部信息的解释。

127、重塑医患信任,医护人员应注意:全选。

128、属于十二项核心管理制度的是:全选。

129、与患者沟通要注意:全选。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防范医疗纠纷应注意:全选。不属于防范医疗纠纷的行为有:没必要向上级请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立法概况叙述错误的是: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中国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正式发布的时间是:1997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工作内容规定城市卫生服务的基本工作内容共有:13项。知情同意的内容包括:全选。哪项不属于身体伤害:受侮辱歧视。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价值原则。关于医患关系叙述错误的是:医生处于被动交流状态。良好的医患关系作用有:全选。平日里的医患沟通技巧有:全选。关注每一个接待的患者应:全选。应对将起的医患冲突行为错误的是:单方面听医务人员解释。常见的精神活性物质包括:酒类、阿片类、大麻、催眠药。酒依赖患者停饮早期会出现哪些表现:都不是。哪种疾病会引起复杂性醉酒:癫痫。啡类依赖患者有哪些精神症状:全选。关于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错误的是:较重者可用阿扑吗啡。健康教育目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改变不良行为。对于健康教育的正确理解:以调查研究为前提,进行健康信息。危害健康行为是指:角色行为超前。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社会动员。不属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指标体系的是:环境污染指标。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哪项除外:清淡饮食。人体每天最低的能量消耗值是:1800千卡。碳水化合物产热占总量的55-65%。评价一个人营养状态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体重评价法。哪项不是钙的生理功能:提供人体主要热量。成人钙每天的适宜摄入量是:800mg。对幼儿来说,每天的进餐次数最好为:5次。幼儿早餐摄入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20%。中学生午餐摄入的能量占总能量的:30%。成人早餐摄入的能量占总能量的:30%。哪项不是良好的饮食习惯:暴饮暴食。对肠炎的饮食调理原则描述错误的是:多吃含糖食物。发生痢疾时,给予的食物中最好含有的维生素是:维生素c。对于慢性胃炎的患者,不正确的饮食调理原则是:增加粗粮。慢性胰腺炎易进食: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半流质饮食。急性肾炎易进食:低蛋白饮食。关于母乳喂养的优点,错误的是:初乳含有较少的分泌型lgA。钙缺乏可引起:佝偻病。口角炎多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类。反甲患者应补充:铁剂。钙缺乏的主要原因是:奶类、蛋类摄入少。

174、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最低层是:谷类。

175、全科医学学科是:起源于18-19世纪以来的西方国家通科医生。

176、全科家庭医学被批准为美国第20个医学专业是在:1969年。

177、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于:1993年。

178、全科医学概念引入中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

179、促使全科医学产生的背景不包括:环境污染的加剧。

180、何种属性不是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是否以治愈率和病人满意度考核服务质

量。

181、英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182、国外将家庭医学批准为第20个医学专科的年份是:1969年。

183、英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包括:综合性医院。

184、社区常用健康教育形式不包括:旅游。

185、三级预防的主要任务,不包括:减少治疗失误。

186、开展社区临床预防工作常用的方法不包括:对社区居民生活补贴。

187、全科医师的医学道德准则的基本内容不包括:努力提高人民生活。

188、从全科医生的角度来看,影响医患关系建立的主要因素不包括:医生家庭状态。189、不属于家庭生活周期发展阶段的是:恋爱期。

190、对患慢性病或行为受限的病人提供定期、持续性家访属于:照顾性家访。191、全科医生转诊病人的目的不应包括:其他医疗机构的有偿要求。

192、不属于一级预防工作的是:病例发现。

193、全科医生完成社区家庭医疗工作的主要助手是:社区护士。

194、全科医生可及性服务的具体体现不包括:效果上速效。

195、五星级医生的含义不包括:健康的教育者。

196、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守门人机制叙述错误的是:、、、、、、、俗称家庭医生。197、哪项不是全科医生守门人机制的规则:团队合作制。

198、全科医生的合作伙伴不包括:医学院校。

199、全科医生的任务不包括:对社区患者全天候陪护。

200、加强质量管理的关键是:加强全科医疗服务机构各类人员的质量意识。201、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全面质量管理。

202、全科医疗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标志是:积极推行、扩大标准化。

203、不是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指标筛选原则的是:领导的需求。

204、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中的效果、效益指标不包括:信息管理指标。205、哪项不是二级预防的措施:给儿童接种卡介苗。

206、肥胖治疗的最初目标是减少现有体重的:10%。

207、热能的主要来源:碳水化合物。

208、BMI属于:比

209、冠心病血脂异常,其中描述错误的是:载脂蛋白A升高。

210、冠心病分型正确的是:无症状、心绞痛、心梗、缺血性心肌病。

211、冠心病9个危险因素不包括:胆固醇。

212、冠心病次要危险因素中错误的是:血脂异常。

213、近年发现的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全选。

214、稳定性心绞痛、胸痛描述不正确的是:疼痛常发射至右肩。

215、心梗的发作特点描述错误的是:常发生于午后。

216、心绞痛的诱发因素,哪项除外:肥胖。

217、在一个月内疼痛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时间延长、药物缓解作用减弱应考虑:不稳

定性心绞痛。

218、心梗可能出现的症状,哪项除外:短暂心痛。

219、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处理正确的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220、心绞痛发作,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指导错误的是:首次剂量加倍。

221、转院的急救措施中正确的是:吸氧、剧痛用吗啡或杜冷丁、建立通道。

222、护士对心梗患者及家属的院前急就知道,不包括:频早给予肾上腺素,硝酸甘油静

脉用。

223、心梗院前治疗的描述,错误的是:溶栓治疗在12h内效果好。

224、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不包括:饮酒。

225、哪项不是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作的典型体征:血压下降。

226、冠心病流行病学特点正确的是: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增加、。

227、关于心梗哪项错误:心电图显示病Q波,提示发生急性心梗。

228、关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错误的是:溶栓疗法。

229、急性心梗病人突发面色青紫、呼吸困难、神志不清、一分钟内心跳骤停、呼吸停止、此时应首先采用的抢救措施是:胸外按压、人工通气。

230、哪项不属于心理测验的方法:体检法。

231、采用问卷法进行心理测验的是:EPQ。

232、按测验功能分级,下列心理测验哪项是错误的:个体测验。

233、心理测验的信度是指:可靠性。

234、老年人膳食指导原则不包括:每天餐次应适当减少。

235、1-2岁幼儿膳食指导原则不包括:餐次每日2-3餐。

236、孕妇从妊娠第4个月起每天热能供给应额外增加:200kcal。

237、哺乳期乳母每天应额外供给优质蛋白质:20-30g。

238、中老年人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低于:300g。

239、若疾病的预后差,漏掉病人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则诊断试验的指标哪项重要:

SEN.240、对113名前列腺ca和217名非患者用RIA-PAP、、、SEN为:69.92%。

241、关于NNH叙述正确的是:全选。

242、哪项指标是诊断性试验中不稳定的统计学指标:预检值。

243、PICO原则中的I是指:干预措施。

244、在诊断性试验中,对疑似冠心病,运动试验阴性的患者不做冠脉造影检查,不会:

夸大敏感度。

245、对于低危的高脂血症患者,对于血脂的干预应该:寻找证据并结合患者个体情况,根据患者意愿制定治疗方案。

246、预后的循证步骤首先需要:发现临床问题,转化为可检索问题。

247、Ia是指:前瞻性队列研究。

248、循证临床实践的4A原则错误的是:Applicability、forthepatient。

249、优秀的CPG的特点是:真实性、可靠性、可重复性、实用性。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总结 篇6

经过一个月时间的全科医生的转岗培训实践的学习,学员对全科医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悉知了全科医学的含义:是一个面向社会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学术专科。将各科相关知识机能有机的融合为一体,从而服务于农村和家庭维护与促进健康的需要。同时熟悉和了解了全科医疗是一个对个人和家庭提供持续性与综合性保健的医学专业,又整合了生物医学、临床医学于行为医学的宽广专业。

做为全科医生将在全科医疗中充当重要角色,全科医生是对个人、家庭和农村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的管理的医生。

在一个月的学习时间里,小佳河镇卫生院各科室老师给学员们传授了农村医学、全科医学、农村预防与保健、农村常见健康问题、康复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农村常见病症的中医药照顾、急症与急救、物理性诊断、心理障碍与精神卫生等学科,从中了解了农村卫生服务的特点,为了实施六位一体化服务体系的所需要掌握的广泛的全科医疗知识,尤其是突出农村卫生医疗健康、疾病、保健等特点的医学知识理论受益匪浅。

在小佳河镇医院1个月临床技能实践期间,学员们对内科、急诊科、外科、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及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有了一定的掌握,认真完成了临床培训要求。使学员感触最深的就是各临床科室共同的特点,就是充分体现出对广大居民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方便、快捷、周到、便宜、知情。接受到全方位的服务。小佳河镇医院基本设施齐全,药品丰富便宜、化验室(常规化验、生化化验基本满足常见病的需要)、B超、心电图等。还开展了针灸、按摩、拔罐、封闭等多样化的服务,对诸多疾病后遗症,慢性病的康复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小佳河镇医院1个月的基层实践培训期间,学员们能够独立处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能够结合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掌握的全科医疗服务技能,农村慢病管理,重点人群保健。

通过实践更进一步认识到做全科医生,卫生院医生在乡镇卫生院职责的重要性。卫生院医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门诊、家庭访视、健康档案等)了解全乡镇居民的健康状况,经常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卫生知识达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的。

通过实践使学员们更深刻的认识到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和联系,充分显示出全科医疗在现今社会中农村居民的需求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 篇7

1 立足实际, 发挥成人教育优势, 将农村基层医生转变成全科医生

目前, 我国有乡村医生130余万人, 他们中很多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就扎根于广大农村, 这些乡村医生分布广泛, 对当地的卫生状况十分了解, 他们是农村患者最先接触、最常接触的医疗工作者, 在一定时期内对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直到现在, 他们仍是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主要力量, 并且短时期内他们的作用还是难以取代的, 因此, 要建立一支适应我国国情的全科医生队伍, 我们必须立足实际, 把现有的乡村医生转变为全科医生。然而, 这些乡村医生普遍存在着学历低 (大都是大专以下学历) 、职称低 (大都是初级职称) 、技能低问题, 不仅难以适应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 更是承担不了全科医生六位一体的工作职责。要解决这些问题, 想通过普通高考进入高等院校来解决是不太现实的。成人教育作为一种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模式, 门槛较低, 正好符合乡村医生提高学历、学习全科医学知识的愿望。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成人教育的优势, 开设成人高达专、专升本层次的全科医学专业, 有针对性地对乡村医生进行全科医学的系统教育。

1.1 教学质量有保障

成人教育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办学, 有丰富的办学经验, 有现成的教学、实习基地, 有能力组织一批从事过全科医学教学、经验丰富、有社区医院工作经验老师作为教学的骨干力量, 可以保证教学的顺利、有效开展。同时采取全脱产的教学形式, 可使学员排除干扰, 安心学习, 从时间上保证学习的效果。

1.2 教学内容有实效性

1.2.1 转变模式

长期以来, 乡村医生的工作就是治病, 他们所关注的重点往往是疾病本身, 而对于疾病的主体——人甚少研究, 是一种简单的生物医学模式, 这和他们知识结构的局限性是有很大的关系的。针对乡村医生的全科医学教育, 就是要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 使他们掌握社区预防、保健等相关知识, 树立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全科医学理念, 从思想上培养建立一种社会—心理—医学模式。

1.2.2 增加技能

全科医生负责初级的卫生保健工作, 不要求掌握精而深的临床医学知识, 只需要具备解决农村中常见病、多发病和主要健康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学中要突出知识、技能的实用性, 而这正好符合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特性。我们在全科医学的教育中, 可以加入一些适宜技术的内容, 尤其是中医适宜技术, 像拔罐、刮痧、针灸、按摩、理疗、穴位敷贴、中药足浴等, 既易于操作、疗效显著、费用低, 又集治疗、预防、保健等功能于一身, 是乡村医生开展农村全科医疗工作行之有效的手段。

1.2.3 掌握方法

对乡村医生进行针对性教学, 尤其是让他们到临床、社区亲身体验全科医生的工作, 可以使他们熟悉全科医生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 帮助他们掌握社区病患接诊技巧, 掌握健康档案的建立、社区病历的书写格式, 学会组织社区保健活动、社区健康教育的技巧。乡村医生一出校门, 既学习了全科医学相关知识, 又掌握了全科医生开展社区工作的具体方法。

1.3 颁发证书有实用性

建议在学员顺利毕业的基础上, 由成教学院参照全科医生执业要求组织技能考核, 合格者颁发卫生部门认可的全科医生培训合格证书, 作为上岗资格, 以此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保证教育质量。考核不合格者, 必须接受培训机构的再培训, 直至考核合格方能上岗。

2 面对现实, 让高职教育参与培养全科医生, 以逐渐取代乡村医生

2.1 全科医生高职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农村地区医疗现在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处境: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乡村医生因为自身的局限性, 难以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必将退出历史的舞台, 那些学历低、未经过系统医学教育的人将不能从事医疗工作;另一方面, 高校培养的医学本科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较高, 在结构性就业难的状况下, 有的学生甚至宁愿改变就业方向, 也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工作, 造成办学经费及人力资源的浪费。[2]因此, 我们必须面对现实, 按照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适当降低全科医生标准, 让高职教育加入到培养全科医生的行列中来。

2.2 全科医生高职教育的优势

由于高职医学专业毕业生对工作的期望值普遍不如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那么高, 所以他们更愿意到农村基层医疗单位工作。另外, 高职医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 教学成本相对较低, 更注重实践和技能操作, 有利于高校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大批受过全科医学教育的卫生人才, 满足基层卫生工作的需要。让高职教育培养农村地区全科医生适合我国的国情, 可以让全科医学教育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等达到相对的平衡, 将全科医学教育寓于高职医学专科教育中不失为一个比较合理的培养模式。

2.3 全科医生高职教育的可操作性

在具体的操作中, 国家可以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 培养适应农村卫生需求的全科医生, 同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如减免学费等, 使他们一开始就能找准定位, 在学习期间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 一出校门就能胜任农村全科医疗工作。

3 着眼未来, 以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全科医生的平台, 促进全科医生培养向高层次、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发达国家的全科医生制度起步早, 发展比较成熟, 已建立起一套完善而严格的全科医生培养机制, 如在澳大利亚, 培养一名全科医生, 必须经过5至6年的医学本科教育, 毕业后以实习生身份在公立医院带薪工作一年, 之后向皇家澳大利亚全科医生学院 (简称RACGP) 申请, 被纳人RACGP培训计划后, 经过系统的培训才能成为注册的全科医生。[3]就我国目前的国情而言, 要达到发达国家的这种培养要求同时又要满足现阶段的农村卫生需求, 还存在不少困难, 但以医学高等院校为平台, 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教育, 培养合格的、真正意义上的全科医生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也是今后发展的方向之一。高素质大学生队伍加入到农村医疗建设中来, 可以大大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有助于改善城市与农村医疗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与全科医学服务向高层次、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大有裨益。

4 加强岗位培训, 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

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 合格的全科医生不仅仅是在医学院校接受几年的医学本科教育, 还必须接受系统的再培训并通过严格的考核。在我国农村地区全科医学才刚刚起步, 加上卫生工作人员目前整体素质不高, 要开展高质量的全科医学服务, 加强岗位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4.1 建立培训机构

目前我国专门的全科医生培训机构还比较少, 在没有设立这样的机构的地方, 我们可以将培训分在不同的地方进行:以医学高等院校为依托建立理论培训基地, 以医学高等院校附属医院为临床实习基地, 以已开展全科医疗服务的城市社区医院作为社区实践基地。

4.2 培训内容重点突出

岗位培训, 应区别于学历教育, 教学内容上侧重于一些可操作性的知识, 如怎样进行社区疾病预防、怎样开展社区健康宣教活动, 怎样进行心理咨询等, 教学方法上可以灵活多变如案例分析、互换角色等。

4.3 培训的生源、经费保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培训人员, 具体管理可由培训基地负责, 学员分批次进行培训, 国家从经费上保证培训的顺利实施。

总之, 由于目前还不能完全以西方国家的标准来培养全科医生, 所以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充分发挥成人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高等医学教育、岗位培训等多种教育形式的作用, 互相结合, 互为补充, 建设一支以乡村医生为骨干, 以高职医学生为后备, 以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为发展目标的农村地区全科医生队伍,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时期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顺利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海波.刍议我国全科医生的“守门人”职责和培养[J].实用全科医学, 2007, 5 (3) :189.

[2]王栋.对高等医科院校全科医生培养的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 27 (11) :737.

全科医生来了 篇8

同日,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报道称:“昨日,武汉首期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班结业,27名全科医生将入驻社区医院,担当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另据《健康报》报道,2011年12月26日,“辽宁省首届‘5+3’模式规范化培养全科医生毕业典礼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行。经过3年系统培训,11名学员拿到了毕业证书。这也是该省第一批经过正规化培训、与国际接轨的全科医生。”

2011年,类似新闻还有很多,比如《河北首批30名科班全科医师石家庄上岗》、《天津首批全科医生本月毕业 “入驻”社区医院》、《首届江苏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培训结业典礼在我院举行》、《探秘重庆特色医改:“全科医生”进驻社区》、《黑龙江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首批350人受益》……

其实,我们对“全科医生”这一概念并不陌生。早在1994年,上海就开展了全科医师概念培训班;1997年,上海开始对全市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临床医师进行600学时的以理论为主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2000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为期4年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试点工作;从2006年开始,上海市创新培养模式,采用“社会化管理”的模式进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即面向全国招收应届和近二年毕业的往届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进行规范化培养。截至2011年年底,上海已经有经过规范化培养的全科医生近5000名。然而,历经十多年的培养,即使是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全科医生人才缺口依然巨大,更不要说其他省市、尤其是中西部某些地区了。

但是,以上这些新闻信息却告诉我们:全科医生真的来了!不是在一省一市,而是举国全面开花。

目前,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建立全科医生制度,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具有重要意义。”温总理在2011年6月22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讲话说,要决定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改革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创新全科医生激励政策和方式,同时还要求“到2012年,使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再经过几年努力,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至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更好地为群众提供连续协调、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2011年7月15日,中华医学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共同召开座谈会,探讨如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卫生部部长、中华医学会会长陈竺在会上表示,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首要工作是人才培养,必须赋予这个岗位足够的吸引力,才能留住高素质的人才。

2011年12月6日,陈竺部长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培养高质量全科医生,是当前医学教育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陈竺指出,能否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建立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基层卫生服务团队,将直接关系到重大疾病的有效防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就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制度实施问题,陈竺还提出4点具体要求:注重统筹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分阶段培养规划;注重政策保障,着手建立全科医生使用管理制度和从业激励机制;遴选和建设合格的全科医生培养基地,注重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培训;注重培养质量控制,确保所培养的全科医生合格达标。

在这次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召开的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两部委宣布了共同制定的《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将着手进行全科医生的培养,从2012年开始招收全科医生硕士研究生。而就在这次会议召开前两个月,首都医科大学制定了全科医生规范化“5+3”和“3+2”模式综合实施方案,正式成立了全科医学系学术委员会和13个教研室,打造了富有特色的集“基础—临床—社区”三位一体的全科医学学科体系。

众所周知,初级医疗服务是以病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的综合性及协调性的医疗保健服务。作为这种服务的主要执行者,全科医生通常被誉为“健康的看门人”,从这一点上看,社区全科医生的作用丝毫不亚于大医院的专家教授。培养大量的能够安心在基层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新型医生,不仅是提高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质量的需要,更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改进医疗模式的需要。

上一篇:大学班长的职责下一篇:公司财务的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