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护团队

2024-08-03

全科医护团队(共7篇)

全科医护团队 篇1

糖尿病危害巨大, 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为家庭带来重大的经济和生活压力。2001年,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对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探讨。针对目前糖尿病的严峻现状, 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中, 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和艰巨的任务,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剧增, 慢性并发症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巨大压力;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与流行趋势不相符合;护理人员在糖尿病防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糖尿防治中心理疏导、营养指导需要更专业的人员[1]。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 我院成功的运用全科医护服务模式, 管理糖尿病患者64例,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来, 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64例。年龄36~80岁, 平均 (64.76±7.62) 岁。

1.2 方法

选取社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 利用社区全科医师的团队, 运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把居住本社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32例。实验组由全科医护团队实施社区定期宣教, 进入家庭具体指导, 包括饮食、运动、心理疏导和科学的生活方式指导, 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定期检测, 按个体差异具体指导。对照组则按一般的宣教, 监控项目自由检测。

1.3 数据分析

本项目实验组监控的主要项目包括体重、血压、血脂、血糖 (餐前、餐后) 、糖化血红蛋白、肾功 (尿蛋白、肌酐比) 。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 应用χ2检验和T检验, 观察社区对2型糖尿病的监控效果。

2 结果

经过全科团队医师糖尿病综合防治管理, 参加该模式管理的患者即实验组目前平均空腹血糖水平 (7.51±1.26) mmol/L, 而对照组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为 (7.84±2.23) mmol/L, 经统计学检验, P=0.102>0.05。见表1。

实验组93.75%的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 并90.63%有固定医师, 对照组只有62.5%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 只有56.25%的有固定医师。

3 讨论

糖尿病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 全科医师需要掌握的糖尿病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知识和技能有[2]:

3.1 做好蓝光疗法和药物疗法的准备工作与护理工作

具体见蓝光疗法和药物疗法。

3.2 遵医嘱给予血浆、白蛋白和肝酶诱导剂

非结合胆红素增高明显者遵医嘱尽早使用血浆、白蛋白以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危险。白蛋白一般稀释至5%静脉输注。溶血症者遵医嘱正确输注丙种球蛋白以抑制溶血。

3.3 杜绝一切能加重黄疸、诱发胆红素脑病的因素

避免发生低温、低血糖、窒息、缺氧、酸中毒、感染, 避免不恰当使用药物等。 (1) 做好保暖工作, 监测体温, 维持体温正常。 (2) 供给足够的热量和水分, 如病情允许及早、足量的喂养, 不能进食者由静脉补充液体和热量。监测血糖, 及时处理低血糖。 (3) 监测血气分析、电解质, 缺氧时给予吸氧, 及时纠正酸中毒。 (4) 避免使用影响胆红素代谢的药物如磺胺类、吲哚美辛等等[3]。全科医护团队具有为社区糖尿病患者及家庭开展健康教育、饮食指导, 心理疏导, 科学生活方式指导, 规范化用药, 实验室指标的监测等监控的能力。本研究主要探索由社区全科医护团队、家庭、患者三位一体化共同合作服务模式。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饮食、运动、服药指导和病情监控等多元化综合服务。所有监控项目均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完成。实验证明, 微量和极低于感染发病时所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简写TNF) 。严格卧床休息, 应用止血药物 (如垂体后叶素) , 必要时可经纤维支气管镜止血, 或插入球囊导管, 压迫止血, 或明胶海绵止血。若咯血量过多, 可酌情适量输血。需严加防范和紧急抢救咯血窒息, 因其是致死的主要原因。新生儿由于胆红素生成较多。专人护理大咯血患者, 指导患侧卧位。减少肺的活动, 有利止血, 并可避免血液流向健侧。嘱咐患者, 如感到喉头有血或发痒时, 轻轻地将血咳出。按医嘱给予垂体后叶素等。

3.4 咯血时注意事项

咯血严重时禁食, 咯血停止后饮食应有足够热量, 富含维生素和易消化的温流食, 禁止进刺激性强的饮食, 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3.5 窒息的抢救

配合患者发生窒息时, 立即配合抢救。立即置患者头低足高位。充分给湿化氧, 直到呼吸困难和紫绀消失为止, 可纠正缺氧。湿化氧的目的, 可防止气管内分泌物黏稠、结痂而影响呼吸道通畅。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时, 给予呼吸兴奋剂, 进行人工呼吸或机械通气管。按医嘱迅速有效地应用止血药物。

基于以上糖尿病的流行现状, 成立全科医护团队, 为社区糖尿病患者及家庭进行有效的监控服务, 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减轻患者及家庭的负担, 摸索有利开展社区糖尿病工作的最佳服务模式。本社区拥有经验丰富的社区糖尿病管理医护人员, 从事一线糖尿病管理防治工作十余年, 在糖尿病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及用药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全科护理, 管理服务模式疗效显着, 值得对社区患者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深圳市高血压、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项目工作手册[S].深圳市卫生局, 2008:24-33.

[2]WHO.Definition,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J].Geneva:WHO, 1999:310-312.

[3]叶力夏提阿德力别克.社区全科团队实施糖尿病防治管理的效果评价[J].亚太传统医药, 2009, 5 (5) :133-135.

[4]刘尊永, 楚亚琴.300例糖尿病患者社区强化管理和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2, 10 (3) :21-24.

全科医护团队 篇2

工作计划

2012我院按照上级各级单位对我院的要求,改进了五个全科团队的人员结构,进行合理分工,对目标和任务都进行了明确。按照区域划分,本团队为怀远镇广大居民的均等化服务工作,现将2012年的全科团队工作计划布置如下。

一、整理消化之前未完成的部分任务

1.进一步消化2011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并且修改、完善,使达到上级部门的考核要求;

2.整理之前的慢性病病人的随访档案,没有及时随访的及时随访。

3.对部分未能及时随访的重症精神病患者及时随访。

4.对2011建立的档案中不合格的居民档案进行修改或者重新填写。

二、开展2012年的均等化服务

1.新建今年年满65岁的老年随访档案,以老年人、慢性病人和残疾人为主,保质保量,并且录入电子文档。

2.联合其他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和慢性病人、精神病人的体检;

3.开展健康咨询活动,一次要力争大规模、高质量,联合对口支援医院扩大义诊的效应;

4.做好传染病、结核病的报告管理,扩大无烟和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多个主题活动日在街道开展宣传活动;

5.做好妇保儿保、计免工作的宣传工作;

6.与辖区内10%家庭签订家庭医生的协议,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开展全方位服务。

全科医护团队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民治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康中心)辖区的慢性病病人管理中,排除70岁以上老年人及有较严重并发症或不愿意接受本次研究的患者[1]后,符合WHO(1999年)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150例,设为观察组,其中男65例,女85例,年龄27~69岁,平均(53.5±6.5)岁。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0例,大专26例,中专及以下学历114例,同时另选取150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男女比例、年龄、学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以全科医护团队为患者及家庭进行监控,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服务等综合干预;对照组按一般的宣教,监控项目自由检测。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具体如下:

1.2.1全科医护团队

1.2.1.1医护团队在三位一体服务模式中为措施制定者,首先为患者健立慢性病管理档案,由医护团队每月一次家访进行个体指导,保持监控的连续性。

1.2.1.2健康教育,把糖尿病相关知识编印成册,每个家庭一册,在每次家访时给予培训一章,培训完给予总结。每3个月在社康中心开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一次,组织患者进行讨论。

注:与干预前比较,△t自左向右依次为2.001、2.221、1.995、2.717、3.561,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t自左向右依次为1.998、2.032、1.983、2.651、3.291,均P<0.05

1.2.1.3设置科学生活方式。按照国际认可的糖尿病低危组5个变量设定:(1)BMI<25 kg/m2;(2)高谷类纤维、高多价不饱脂肪酸、低反式脂肪和低血糖负荷的饮食;(3)每天至少参加中至强度体力活动半小时;(4)戒烟;(5)限量饮酒[2]。

1.2.1.4饮食指导。根据笔者的有关调查结果[3],针对患者对饮食需求存在严重误解,给予加强指导。

1.2.1.5心理疏导。精神紧张可以导致许多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使血糖进一步升高[4]。所以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维持精神愉快,不仅可以维持内分泌功能正常,同时也可以维持正常的血糖。从基本上讲只要正确认识糖尿病,大多数人不会对糖尿病会有过分的恐惧。所以根本上讲就是要正确认识糖尿病。

1.2.1.6规范化用药,根据胡绍文等[5]的药物治疗的原则,正确选择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增敏剂;要注意各种药物的禁忌证、注意事项。

1.2.1.7实验室指标的监测,每次家访时注意监测患者体重、血压及空腹血糖,同时叮嘱患者定时去医院检查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肌酐等。

1.2.2患者

患者在三位一体服务模式中为措施执行者,再好的措施没有很好地执行也是无效。所以对于患者的基本要求是要很好地执行措施。

1.2.2.1在医护团队指导下认真学习糖尿病知识,只要正确认识糖尿病,就不会对糖尿病会有过分的恐惧。

1.2.2.2针对本身对饮食需求存在的误解,控制自己,服从在医护团队制定的科学生活方式。

1.2.2.3定时定量服用降糖药或胰岛素增敏剂,不中断,不自行减量。

1.2.2.4定时监测自身的体重、血压及空腹血糖、同时定时去医院检查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肌酐等。

1.2.3家属

家属在三位一体服务模式中为措施配合者。

1.2.3.1与患者一起认真学习糖尿病知识。

1.2.3.2在患者心理有恐惧时给予心理安慰与支持,增强患者坚持下去的信心。

1.2.3.3因为大多患者都为中老年人,所以饮食上大多都为家属控制,所以家属在饮食上要严格遵照医护团队制定的饮食措施,控制患者的饮食。

1.2.3.4多与患者交流,可以和患者多出去散步,放松患者的心情。

1.2.3.5叮嘱患者定时定量服用降糖药或胰岛素增敏剂。

1.2.3.6陪着患者定时检查。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体重、血压、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变化情况,和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率,治疗率及控制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体重、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都明显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干预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异(均P<0.05)。观察组患者认知率为98.6%,治疗率为97.3%及控制率为9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1、2。

3讨论

2001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对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有慢性并发症相当普遍,患病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社会卫生问题。针对目前糖尿病的严竣现状,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中,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和艰巨的任务。同时由于大多数人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与流行趋势不相符合,所以医护人员在糖尿病防治中必须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随着医疗社区化的发展,糖尿病这类慢性病的防治已下发至社康中心管理。所以探讨一种更有效的糖尿病监控服务模式已是大势所趋。

基于以上糖尿病的流行现状,本研究成立社区全科医护团队、家庭、患者三位一体化共同合作服务模式,为社区糖尿病患者及家庭进行有效的监控服务,三位一体化共同合作服务模式是以医护团队为指导,患者执行,家庭为之配合的一种全新模式。为患者开展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心理疏导,科学生活方式指导,规范化用药,实验室指标全方面的监测,取得不错的效果。从本研究结果也可看出,不仅在患者的认知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上,而且在糖尿病的各个实验室指标的比较上,都比以往的一般模式有明显的进步。所以全科医护团队对社区2型糖尿病监控服务模式,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病情,为社区开展糖尿病规范化管理提供可操作性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李元香,钟茂帆,苏娟,等.社区2型糖尿病个体化家庭护理干预方法探讨[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6):619-620.

[2]Ha FB,Manmn JE,Stampfer MJ,et al.Diet,lifestyle,and therick of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woman[J].Engl J Med,2001,345:790-797.

[3]钟茂帆,郑春英,苏娟,等.民治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对饮食认识的调查[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1):402-403.

[4]孙富根,方润岑,程剑,等.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性心理卫生干预对照研究[J].健康心理学,2002,10(6):464-466.

[5]胡绍文,郭瑞林,童光焕,等.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72-106.

[6]邱振瑜.1例高龄高危气管切开、胃造瘘术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个性化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5):882.

[7]王月娥.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6):1042,1044.

[8]赵淑云.Ⅱ型糖尿病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5):745.

[9]郭艳宏,王久英,陈宏.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63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1938.

全科团队工作总结 篇4

一、完善相关制度,调整组织机构

今年中心的“医师团队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对医师团队管辖区域进行了分工,每个团队也相应制定“团队人员分工职责”,让责任更明确。为了保障团队工作的开展,还制定了绩效考核方案。力求将工作开展的更细致、更有质量、更高效。

二、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

今年,中心再次为辖区建档的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免费体检活动,并及时将体检结果反馈给居民,根据体检结果作出相应的健康指导。将年检表纳入居民档案。

三、慢病管理

根据“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要求,中心对辖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管理。至2013年底共建高血压患者档案541例,糖尿病患者档案176例。成立“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小组。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传播健康知识,逐步让辖区居民认同健康理念,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无病防病,有病早治,既病防残。

全科医生团队建设实践与构想 篇5

1 国外全科医生团队发展情况

早在1975年G.Gayle Stephens就曾提出:家庭医疗保健服务需要团队合作。发展至今,国外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已比较完善,在人员配置、专业设置以及分工协作管理流程等方面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英国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由全科医生、各类护士、物理治疗师、药师和健康管理师以及社区助产士等组成的“基层保健团队”,在政府明确政策的支持保障下,全科医生对签约居民的医疗费用支出直接控制,承担签约居民临床医疗服务工作,以及部分健康教育、慢病管理等工作。一般情况下,所有的全科医生共同对团队负责,他们可根据工作需要共同雇佣一部分人员[1]。加拿大于1994年提出的9条有关基础医疗保健方面革新的建议中,最主要的就是鼓励、支持全科医生们以团队形式开展工作。政府资助全科医生与其他医疗保健领域的人员进行合作,包括药剂师、精神病学专家、营养学专家以及教育工作者等。巴西则是建立团队辖区责任制,由全科卫生工作队以团队服务的方式提供跨学科的卫生服务。一个全科卫生工作队通常包括1名全科医生、1名护士和4~12名社区代理人,65%的团队还配有牙医。社区代理人主要负责社区与卫生初级保健提供者之间的联络工作,通常由护士或社区督导员担任。截止2009年4月,巴西全国共有22.7万名社区代理人,遍布巴西城乡各个角落。

2 国内各地开展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的实践情况

近年来,我国也逐渐认识到建立全科医生团队的重要性。中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与贫困救助项目(Urban Health and Poverty Project,UHPP)经5年多的研究实施得到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要形成适合国情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即配置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和药剂、检验等卫生技术人员,形成以全科医师为主体的团队。目前,上海、北京、天津等许多城市,都在积极实践推广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2004年《上海市市民社区健康促进行动计划》提出“实行团队式服务”,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团队,社区居民选择团队”;2005年把构建以“全科服务团队”为核心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作为其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三医联动的综合改革措施之一;2006年上海开始推行全科团队服务模式,现在,全科服务团队已是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细胞[2]。北京东城区从2006年开始实行以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平台为依托,以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的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集成化团队、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责任制服务”为特色的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天津市2011年在和平区、河北区启动试点工作,为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4至6个全科医生团队,每个团队由3至5名成员组成,涵盖全科、中医、护理、预防等专业领域,并设一名责任医生。采用门诊、预约、上门等服务方式为责任区域内居民及其家庭提供服务。江苏省镇江市2011年组建了100支“3+X”全科责任医生团队,形成全科医生与社区居民“一对一”的契约式服务关系,并由政府财政埋单,构建全科医生服务镇江模式。“3”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组成,每个团队以全科医生为核心,人数不少于3人;“X”可以由集团医院医生、护士,及其他社会各方热心社区卫生服务的志愿者组成。新疆克拉玛依市从2009年6月起陆续对全科医师团队实施网格化、信息化管理,明确并严格落实全科医师团队的服务人群、服务重点及服务评价等项目,为每位社区居民配备一名“健康守门人”,推行“一居一医”式的健康责任制,有效提高了全科医师团队的工作质量和社区居民的满意度。由此可见,国内很多省市在推广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上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践的经验积累和对国外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模式的学习借鉴,我们发现,建立全科医生团队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医疗服务模式转变的客观需要,有利于更好的利用社区资源为居民提供“六位一体”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对让群众切实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 讨论

3.1 全科医生团队建设存在问题

社区全科团队是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区全科团队的架构已经构建完毕[3],但目前对于全科医生团队的人员配备标准、合作机制、专业设置、工作职责、工作范围、组织管理、激励措施等方面,并没有明确的指导性文件,这就使得各地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的开展效果不一,有运行良好真正使社区居民受益的,也有流于形式的[4]。总结各地的试点工作,发现建设全科医生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建立全科医生团队,完成形式上人员的改变固然容易,但要完成团队内涵的实质性改变则非常困难,有些地方建设全科医生团队是迫于政策和形式的压力,缺乏内在主动性[5];(2)目前在我国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方面,普遍存在着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缺乏组建高效全科医生团队所需的人力资源;(3)团队工作内容流于形式,团队成员职责不明确,工作有交叉,社区内医疗、护理以及预防保健等卫生服务人员的数量和比例没有统一的配置标准;团队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完善,对团队的管理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4)相关配套设施、配套政策不到位。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的健康、有序推进。

3.2 有关建立全科医生团队的构想

3.2.1 内部团队和外部团队:

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及协作团队应包括内部团队和外部团队;内部团队就是指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全科医生团队,外部团队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外部资源的服务协作团队,可以多种形式通过不同的工作方式进行。如协助团队的形式可以是健康促进协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义务监督员(或小组)、各种病友会(如高血压病友会等)、街道或社区层面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小组”等。在欧美等国家,全科医生与专科医师通过“预约就诊—密切配合—会诊转诊”方式,密切配合已经成为常规[6]。我们可以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内部团队建设,建立多种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外部团队,探索完善社区卫生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的有效途径和新模式,充分利用社区卫生的内外部资源,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2.2 全科医生团队人员配置:

进行社区诊断,了解社区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以及人口、地理、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情况等,制定合理的社区卫生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基于工作分析方法进行全科医生团队的人员配置,解决定岗、定编、定员三个关键性问题,形成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等合理搭配。(1)定岗:明确全科医生团队需要承担的任务有哪些,为完成这些任务需要设哪些岗位;(2)定编:明确岗位工作量有多少,需要多少人员完成,人员构成比例如何;(3)定员:明确岗位职责和特点是什么,需要哪些人完成,什么样的人适合团队和机构的发展需要[3]。另外,组建高效的全科医生团队,离不开具有创新意识、管理组织指挥能力、协调沟通能力以及掌握基本信息技术等其他技能的优秀团队长,团队长可以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选拔。

3.2.3 全科医生团队服务内容和形式:

团队的服务内容应至少包括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两部分:(1)运用适宜的中西医药及技术,进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2)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相应项目,如天津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18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社区居民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有效、方便、经济、综合、优质的适宜技术和适宜服务。另外,可针对重点人群开展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特殊服务项目,充分发挥团队服务的优势。团队开展服务不必拘泥于形式,可根据居民的需求、卫生服务发展的规律以及当地实际,灵活制定各种服务形式和模式。

3.2.4 全科医生团队的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利用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人本管理法、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等方法对全科医生团队进行科学化管理的有效途径,以业务流程再造为例。(1)运用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团队原有的分工协作流程进行分析、描绘;(2)找出每一个环节中存在的多余、低效率工作,发现全科医生团队分工、协作、管理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优化,设计新的流程改进方案,并制定与流程改进方案相配套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配置和业务规范等方面的改进规划,形成规范、合理、高效的全科医生团队分工协作管理流程,应用于社区;(4)根据实施前后关键流程点所消耗的时间和量的数据等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对新流程进行评估,不断修正和改善新流程。保证团队服务提供的规范化、标准化以及质量和效率。另外,为增强团队凝聚力,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协作,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应注重建立和培养团队文化。

参考文献

[1]苗蕾,王家骥.关于组建全科服务团队的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33-34.

[2]玄泽亮,张惠琴,傅华.全科服务团队基本服务内容包的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08,11(3):130-131.

[3]苏宁,彭迎春,王亚东,等.基于工作分析的社区全科团队人力资源配置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8):3147-3149.

[4]朱荣,李士雪.社区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8:542-543.

[5]吴玉苗,王瑞芳.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团队建设的思考[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9,8(11):815-816.

全科医护团队 篇6

1 全科团队的建设意义

团队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 通过共同努力, 以各自的能力与方式在所处的环境中共同完成预设的目标。而家庭医师服务模式下的社区全科团队就是一支由家庭医师为骨干人员组成的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效率、加强居民健康管理为目标的社区卫生服务群体。团队与一般性集团鲜明的差别就在于创造业绩[2]。可以通过人力资源配置、竞争上岗、制度规范、文化建设、绩效考核及激励等手段大大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

2 全科团队的构建过程

2.1 团队诊断

只有掌握团队责任区服务人群的特点, 包括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人口年龄构成比、慢性病分布等, 才能有的放矢, 制定团队的服务策略与计划, 提高效率, 提高服务满意度、完成慢性病控制率、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等服务指标, 同时团队成员必须具备实现目标指标所必须的技术和能力, 必要时需根据分工协作的要求, 在职称、人员类别等方面予以调整, 使团队成员之间能做到相融共进、协作竞争、优势互利。

2.2 团队塑造一个高绩效团队要符合如下条件

合适的人员组合;共同的目标;明确的分工;对于团队工作行为规范的共同理解;相互信任, 开放式的沟通。只有具备上述条件的高绩效团队, 才能真正发挥出团队的力量, 即1+1>2的功能。

2.2.1 人员组合团队

由全科医师、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医师、公共卫生医师或助理、药师、社区护士等组成, 同时应积极吸纳社区团体 (学校、工厂) 、社区机构 (居委会、爱委会等) 、社区居民代表、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参与。根据服务人口数、家庭数、地理面积、综合慢性病发病等情况, 将其服务区域分成若干个责任区, 由团队长统一协调、指挥与监督, 由责任区的责任医师 (家庭医师) 带领团队人员, 共同承担起社区卫生服务任务。

2.2.2 共同的目标

围绕“小病不出村, 大病有人管, 健康送家门”的中心长远战略目标, 制定团队的服务策略与目标:以提高责任医师知晓率、慢性病控制率、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居民不良行为改变率等为手段, 提高服务满意度, 维护责任区居民健康。

2.2.3 明确的分工

分工明确, 职责清晰, 是现代管理的要求, 也是强化责任意识的手段, 团队运作时才能协调、高效。以团队长的职责为例:全面负责责任区域的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任务, 及时处理医患纠纷、动员社区资源, 解决责任区出现的各种问题, 负责科室工作会议及每季度一次团队的质量控制讨论会, 组织每月一次的业务学习。工作任务:除对责任辖区的服务对象开展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 建立健康档案及中、高危慢性病管理和老年保健外, 必须熟知整个社区及责任辖区居民的健康问题, 以便提供立体网络式健康照顾, 每年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的健康管理目标制定出本团队的工作计划, 积极利用社区资源来解决责任区的健康问题, 提高社区慢性病俱乐部的参与率、有效率, 及时分析、解决慢性病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配合街道、居委做好各种卫生日的宣传和咨询活动;审核报表、工作人员绩效核算等。因此团队长的角色即是服务的组织者、协调者和指导者, 也是服务文化的倡导者。

2.2.4 规范的制定与理解

有章可循是团队高效的一种重要因素。团队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如各种管理制度、会议制度、报表制度等。并予以落实以指导团队成员的工作模式。同时制定团队工作规范 (疾病诊疗、健康档案建立与动态管理、慢性病管理、信息化管理、健康教育等) 、组织规范、行为规范、质量控制规范、上门服务规范、语言文明的规范等。各类服务流程与规范能充分反映团队的核心服务理念, 并成为全体成员的行为准则。这些制度同时也是我们绩效考核中的部分依据,

2.2.5 有效的沟通

有效的沟通有赖于团队文化建设, 建立先进的中心文化, 重视团队精神建设, 培养成员对中心、团队的忠诚, 以及对团队服务目标、方法、考核的认同感, 只有培育成员对团队的强烈责任感, 才能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相互依存, 发挥团队作用, 因此全科团队长队长不但要通过管理制度的建设、创新与变革来体现团队文化, 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和沟通技巧, 在沟通过程中要充分强调全体团队成员的参与意识, 并能获得支持系统、辅助系统的全体医务工作人员对团队工作的配合与支持。

3 全科团队的绩效管理建立和完善

全科团队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体系, 是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团队绩效必须根据中心健康管理任务制定明确而有意义的标准, 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3.1 绩效管理的评价指标

绩效管理的评价指标是全科团队工作的指挥棒, 可由中心统一制定适合全科团队工作特点的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医保管理、团队管理等一级指标, 并根据《社区公共卫生工作规范》[3]、《上海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主要工作内容》[4]及《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方案》等规范标准, 参照上级主管部门考核内容和分值比等评定出各项二级指标及权重, 充分体现全科服务团队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同时也要反映服务效率与成本。

3.2 绩效管理的方法与层次

成立考核小组, 由预防保健科、质量控制科、医务科、护理组成员组成。按每月、年中、年终等时间段对各团队运行绩效进行考核评分, 在层次上分为对团队的考评、团队长对团队成员的考评, 同时进行横向 (与其他团队) 的比较, 纵向 (与自身运行) 的比较, 以求考评结果的全面与公正。

3.3 绩效管理的奖励

质控小组在月考核中将存在问题提交院评奖小组, 并在团队长例会上通报, 要求传达到各团队成员, 针对问题吸取经验教训;根据团队得分及《全科团队长考核办法》、《全科团队劳务收入分配考核办法》等考核办法发放奖金劳务及管理津贴, 年中、年终考核汇总月考核情况及上级主管部门、专业站所考核情况, 并与评奖、职称评聘挂钩。

4 全科团队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4.1 全科医师素质不高与数量不足并存。结合目前社区卫生人才现

状, 全科团队建设必须重视全科教育, 应以毕业后教育为核心, 以在职教育为重点, 建立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全科医学教育, 包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 专科训练等, 以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

4.2 全科医师的服务模式还没有转变全科医师仍沿袭一级或二级医院

的服务模式, 以临床医疗为主, 忽视社区群众的健康保健服务, 忽视对社区的健康干预作用, 重医疗、轻防保的现象相当严重[5]。也没有充分发挥社区团体 (学校、工厂) 、社区机构 (居委会、爱委会等) 、社区居民代表、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的作用。

4.3 团队的绩效考核机制还需完善每个团队服务的责任区的人口结

构、慢性病构成, 健康需求等因素存在变量, 健康教育、咨询工作量的可信量化等, 怎样利用社区卫生信息化技术使绩效考核内容更加合理、公正是值得探讨研究的课题。

家庭医师服务模式下的全科团队管理模式是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一种新探索。全科团队建设可通过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 树立积极的团队文化,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来弥补现存的人力资源不足, 使团队的优势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潘雪凤, 刘宇婷.社区卫生服务中全科团队的构建[J].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2 (7) :1242.

[2]朱荣, 李士雪.社区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 24 (8) :542–543.

[3]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印发《上海市社区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试行) 》的通知[S].沪卫疾控, 2004.

[4]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主要工作内容》的通知[S].沪卫基卫, 2000.

全科医护团队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相城区2个社区, 对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 年龄在45~70周岁, 并排除脑卒中、心梗、心绞痛、糖尿病和肿瘤后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利用全科团队上门服务, 对10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持续6个月的一对一用药督导和心理指导, 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定期测量血压, 每月举办高血压专题健康讲座, 采取对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纠正等干预措施。

1.2.2 资料收集:

对目标人群提供初次全科团队服务时应进行面对面访谈、观察和测量血压, 并记录在健康档案上, 6个月后再次观察、访谈并记录结果。

1.2.3 质量控制:

测量血压、健康教育、行为指导和访谈等分别由专业人员负责, 专业人员要定期接受培训。

1.2.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进行录入, 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108例研究对象中, 男性57例 (52.8%) , 女性51例 (47.2%) , 最小年龄45岁, 最大年龄70岁, 平均年龄54.8岁。

2.2 全科团队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影响

108例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干预前后对照结果见表1。

2.3 全科团队服务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108例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干预前后对照情况见表2。

2.4 全科团队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

108例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前后对照情况见表3。

3 结论

以上结果显示, 通过在全科团队服务过程中实施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工作, 不仅可以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简称“三率”, P<0.01) , 规范服药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而且可以促进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善 (P<0.05) 。

全科团队服务是以促进健康为目的, 以家庭为单位、社区为基础和以“送健康, 进万家”为主要活动形式的面对面连续性的健康照顾, 更是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内涵的人文体现。通过全科团队服务, 上门面对面的教育、干预以及督导, 适当调整用药, 推进高血压管理, 对高血压患者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3.1“三率”提升

研究发现, 在全科团队服务过程中进行上门免费测量血压、讲解高血压发病因素以及危害、发现患者的不健康因素并进行干预和督促患者全程用药等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和早控制。

3.2 服药依从性提高

高血压患者能否有效地减少和控制心脑血管意外与患者是否规律用药密切相关, 通过在全科团队服务过程中帮助患者了解药物性质、禁忌, 纠正不头痛不服药的错误观念并督导用药, 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3.3 加强心理指导

高血压是身心疾病, 长期压抑性心理和强烈的精神创伤是高血压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1]。刘秋花等研究发现[2], 心理干预能使血压得到更好的控制, 并能减少并发症。本研究显示, 通过在全科团队服务过程中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心理自我疏导能力和患者生命质量。

3.4 戒烟限酒和限盐

文育锋等[3,4,5]认为,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血压显著升高, 酗酒可使发生脑卒中的相对危险性增加, 限盐对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 戒烟、限酒和限盐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 防止心血管意外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在全科团队服务中提供烟酒危害相关知识, 面对面提供戒烟、限盐技巧, 使患者对烟、酒和盐方面的不良生活习惯得到明显改善。

3.5 适量运动

据有关文献报道[6], 不运动或者运动不当均可发生致命性病变, 科学适量运动可以舒张血管, 减轻体重, 改善血压。本研究显示, 在全科团队服务中提倡运动和规范运动, 可以使患者积极投入到科学运动中去。

综上所述, 全科团队服务培养了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 不仅在高血压治疗和并发症的预防中起到积极作用, 有效地解决了之前高血压治、管和防分离的不良局面, 而且也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内涵。

关键词:全科团队,高血压,干预,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朱鼎良, 郭冀珍.高血压临床新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144-148.

[2]刘秋花, 龙媛.心理行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 23 (12) :92-93.

[3]文育锋, 臧桐华, 徐希平.吸烟和被动吸烟对高血压人基线血压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 (5) :946-948.

[4]Kristi Reynolds, L.krianlenis John, Ravidl Nolen.酒精消费与脑卒中的危险—汇总分析[J].美国医学会杂志 (中文版) , 2003, 22 (4) :206.

[5]李玉清, 刘秀荣, 刘枫, 等.高血压限盐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 2008, 24 (7) :501-503.

上一篇: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下一篇: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