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师

2024-09-25

全科医师(通用12篇)

全科医师 篇1

全科医学是一门融疾病医疗、疾病预防、疾病康复、卫生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多种临床学科为一体的综合医学, 其服务以家庭为单位, 以社区为范畴, 为家庭、病人、社区、健康人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需要解决13亿人口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问题非发展全科医学莫属[1]。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工作虽然起步较晚, 但由于在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和全体医学教育及医疗卫生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取得了丰硕成果。几十年来国家和地方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措施办法和具体要求, 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点, 编写出版和翻译了多部国内外有关教材, 开展了各种类型的全科医师培训, 加强了全科医师队伍建设, 使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得到了迅猛发展。本文就改进全科医学培训模式、加快全科医师队伍发展谈几点看法和建议, 仅供参考。

一、改进全科医学培训模式

根据卫生部规定,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必须是脱产学习方式, 需要经过3个月的集中理论学习, 33个月的医院大科轮转, 12个月的社区实践, 培训合格后经报考成绩合格者方可晋升为全科医师。这就是说培养一个全科医师除在校系统学习外, 大约还需要4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 这对于一个从医人员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站点来说, 承受的负担和压力实在太重了。为了有效缓解这种矛盾, 作者认为应建立灵活的培训机制, 采用多途径、多模式培训全科医师, 下面几种思路值得思考和探讨。

二、本科生式培训

高等医学院校应将本科生作为将来高素质全科医师队伍建设的一支主要力量来重点培训。所有临床医学本科生 (口腔、公卫等特殊专业除外) 均应纳入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按照符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学教案进行系统的理论和临床实习的规范化培训, 成绩合格者在毕业时除发给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外, 还应发《全科医学理论、临床培训合格证书》。毕业生结业后无特殊情况者, 应由劳动就业部门一律安排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和社区站点工作, 同时接受社区基地为期一年的实践培训, 经省 (区) 统一考试考核合格后发给《社区基地培训合格证书》, 经参加国家统一考试获得《医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后, 将上述各有关证书报省 (区) 卫生主管部门审查、登记、注册后, 就可颁发给《全科医师资格证书》。这种模式有效地减期, 减轻了学员压力, 节约了教育资源, 避免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并可在较短时间内为基层社区输送大量人才, 有利于加强基层全科医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1. 在职免费式培训。

浙江省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他们在理论培训方面安排了以自学为主、短期集中培训为辅, 由省统一教学计划与大纲, 统一教材建设、统一命题范围, 考试实行自由选择方法, 考教分离, 全省统考;临床实践在标准培训基地完成, 4年一周期, 其中大科轮转2年, 专业培训2年, 临床能力采用统一综合水平测试。这种模式不仅减轻了学员的经济负担, 也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让广大社区医生在本地区就近接受到全科医学的规范化培训。

2. 自学考试式培训。

这是学习借鉴国家自学考试的一种模式, 对现有执业医师采取统一教学大纲、统一培训教材、统一实践标准、统一命题考试, 每年报考几门, 成绩及格者发给单科合格证, 不受年龄、学历限制, 每3-4年一周期, 各门考试都过关合格者, 可发给《理论培训合格证书》。在此期间, 根据临床实习要求, 分期接受严格而规范化的临床培训并取得《临床培训合格证书》, 学员结业时, 上述有关证书报省 (区) 卫生主管部门审查、登记、注册后颁发《全科医师资格证书》。这种模式以自学为主, 不影响正常工作, 有效地缓解了工学矛盾, 同时也降低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门槛, 减轻了学员的经济负担和思想压力, 给所有相关执业医生提供了一个公平参加培训及学习提高的机会和平台。

三、加快全科医师队伍发展

全科医学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必然产物, 要想建立和实施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选聘合格师资。要聘请高校和临床经过全科医学师资培训、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分别参与全科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带教。选聘经过规范化培训, 并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全科医师担当社区实践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成绩突出者应受到表彰奖励, 考评不合格者可随时解聘;加强全科医学学术交流, 采取“请进来, 走出去”的方式, 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学交流, 不定期组织师资骨干到外地参观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带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运用全科医学理念和方法教学, 同时要加强针对性教学, 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有的放失地进行培训, 保证学员学一点、一点、用一点。 (2) 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方式方法要注意灵活多样, 尽量避免单一、枯燥的课堂讲授, 尽可能调动学员的兴趣, 提高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成人培训特点, 教学方法应充分涵盖课堂讲授、专题讲座、病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训练、自助培训、播放录像等多种教学形式。

2. 落实完善有关配套政策。

(1) 做好全科医师晋升工作。全科医师仍属于卫生技术职称系列的一个学科, 所以应和现有卫生技术系列衔接配套, 并及时认真地解决好他们的技术职称晋升工作。 (2) 重视和加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全科医师队伍建设, 这些地区工作艰辛、环境恶劣, 缺医少药状况相当严重。所以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应对这一地区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优惠, 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加大扶持力度;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加快这些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建设, 加快全科医师队伍的培养和发展, 力争在较短时期内彻底改变这一地区缺医少药、因病致穷的落后状况。

总之, 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全科医师队伍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深信, 只要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体医学教育及医疗卫生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一支经过规范化培训、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素质全科医师队伍一定会飞快地遍布全国城乡各地。

参考文献

[1]杨秉辉.全科医学的全与专[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08, 15 (6) .

[2]虞建荣, 邓文海, 张华达.以“在职免费”方式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创新思路[J].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2010, 13 (4) .

全科医师 篇2

1、全科诊室的工作应由具有执业医师资质的全科医师或持有全科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医师担任。

2、全科医师应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整体的检查和评估,并将结果准确记载与于健康档案。两次不能确诊的病人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对需要转诊的病人,认真填写转诊单,协助转诊至上级医院。

3、全科医师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指导和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并记入健康档案。

4、全科医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应进行规范管理。

5、认真填写门诊日志及相应信息,按时上报。

6、发现传染病病人,及时做好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及转诊。

7、全科医师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自觉执行各项医疗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按规范填写门诊手册,门诊处方及各种申请单。科学合理用药。

全科医师 篇3

关键词 全科医师团队 规范管理 糖尿病 血糖 血脂

收集本社区2010年2月~2012年4月管理的糖尿病患者進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4月收治糖尿病患者1500例,根据规范管理的时间进行分组,选择规范管理时间≥1年为管理A组1000例,男560例,女440例;年龄45~78岁,平均54.6岁;学历:小学及以下学历110例,初中550例,高中级以上340例。同时选择管理时间<1年患者5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其中男280例,女220例;年龄44~81岁,平均56.6岁;学历:小学及以下学历50例,初中240例,高中级以上21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学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方法:①信息化管理完善患者健康档案,将患者的基本信息、社区体检信息、医疗就诊信息,生化检查信息,整合后全部录入社区卫生工作平台中,社区医务人员及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及及时把随访资料录入信息库,是患者疾病动态信息在平台中良好显示。②随访工作人员实行分组责任制,对所在辖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管理,根据糖尿病分级要求随访及家庭干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检查用药情况,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根据其自身情况帮组其制订合理的运动计划,指导糖尿病饮食,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检测血糖变化情况,合理调整用药。③集中教育,病友互助每2个月进行1次全体糖尿病患者的交流会议,邀请内分泌医师进行糖尿病学术讲座,解答患者问题,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并现场指导患者如何正确注射胰岛素,如何正确搭配饮食等,鼓励病友之间进行相互帮助,并交流经验。

结 果

两组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见表1。

管理组在管理1年整和对照组在管理3个月整进行血脂、血糖相关指标检查结果:见表2。

讨 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还可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引起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寿命缩短[1]。社区糖尿病管理具有范围小、管理精、费用低、效果好等优点,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将逐步向社区转移[2]。

本研究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全科医师团队规范管理,建立社区信息服务平台,收录患者健康档案,疾病诊疗档案,成立由专科医师及公共卫生医师组成的全科医师团队责任小组。监测结果显示两组血糖、血脂控制情况良好,与文献报道相符[3],显示长期稳定的社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等指标控制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曹静,徐崇凯,顾芙蓉,等.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糖尿病管理模式[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7):113-114.

2 丁慧萍,薛关华,李正洪,等.健康教育的依从性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2006,22(1):6-8.

全科医师上门输液心得体会 篇4

1 上门输液适应证的选择

适合上门输液的一般是慢性病或康复期的治疗, 而对于那些全科医师不能明确诊断、有病情恶化可能、急性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均不适合上门输液。是否上门输液, 主要依靠全科医师的经验来判断。刚开展上门输液的单位, 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输液过程中, 除非全科医师能提供全程陪护, 否则禁用青霉素类等需要皮试的药物。输液量尽可能控制在一瓶, 因为陪护毕竟不是专业护理人员, 换瓶过程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 输液操作过程要规范

确定需要输液治疗后, 各个环节操作均要符合相关规范。认真执行“三查七对”的操作原则, 并且严格把好药品质量关, 这与在医疗机构操作是一致的。下面就具体的操作, 特别是有别于医疗机构内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

2.1 兑药环节

在病人家中兑药, 没有现成的操作台, 环境的洁净度也不能和医疗机构相比。因此, 操作时应选取干净、平坦、面积够大的平台作为操作台。笔者喜欢用骨排凳, 凳面先用75%酒精擦拭两遍, 风干后可用。操作台置于空气流通, 但没有明显风吹的空间。注意操作区上方, 最好是较干净的天花板, 防止操作过程中粉尘掉入操作台上。兑药操作要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

2.2 穿刺及固定

(1) 除非病情特殊需要, 静脉穿刺最好用5.5号针头皮管输液。因输液反应与输液速度有密切关系, 输入量在单位时间内达到一定阈值时会出现输液反应。性急的病人可能会在医生离开后加快输液速度, 而使用5.5号针头, 即使输液器调到最大也不会超过60滴/min。较慢的输液速度能减少老年患者因血容量突然加大而引起的心脏负担加重, 同时也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此外, 较小的穿刺针也能减少血管损伤, 减轻病人的痛感。 (2) 静脉针的固定一定要牢固。如穿刺部位在关节附近, 最好用小夹板辅助固定。不然输液过程中病人肢体活动可导致跑针, 不但增加病人痛苦, 重新上门扎针也增加全科医师的工作量。

2.3 陪 (看) 护

除病情需要有全科医师输液全程亲自陪护的情况外, 一定要有家属陪 (看) 护。没有陪 (看) 护的, 坚决不能输液。对陪 (看) 护者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安全培训, 指导其拔针、按压穿刺点止血的方法及时间。嘱其必须全程陪护, 不要离开, 如遇病人有任何不适, 马上夹闭输液调节器, 暂停输液, 并电话联系全科医师。

2.4 医疗废物的处理

全科医师上门输液时如要同时做好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携带的工具将大大增加。笔者的方法是, 让陪 (看) 护者在输液完毕后用一大塑料袋把全部医疗废物装好, 扎好袋口, 放在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 第二天再上门回收, 带回村卫生室做好分类及毁形处理。2.5告知书的签订实行上门输液告知书制度有诸多优点, 但让每位病人或陪 (看) 护者都签署有难度, 目前还是以口头详细告知为主。这样全科医师会承担更大的风险, 同时也要求全科医师更有担当, 工作更细致。

2.6 输液加温

江浙一带四季分明, 冬季气温较低, 上门输液时药液温度有时在10℃以下, 因此冬季上门输液一般会携带输液加温器。如果没有该设备, 要在病人输液的手边放置热水袋或装有热水的玻璃瓶 (不漏水) , 外面包干毛巾替代。此法不适用于感觉障碍和/或肢体运动障碍病人, 以免引起烫伤。

2.7 全科医师准备

全科医师在扎针固定完毕后, 应该至少观察30min, 在病人无异常后离开, 离开后要确保手机正常工作。估计病人输液结束后, 主动致电陪 (看) 护者, 询问是否输液完毕、有无异常情况。输液期间, 应该随身带好急救药品, 准备好合适的交通工具以应付突发情况。

全科医师 篇5

尊敬的院领导、各位主任、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叫XXX,于XXX年来到我院,一直在XXX科工作至今。X年来在医院领导及科主任的精心带领下,认真履行自己的本职岗位工作。现申报主治医师职称,特向各位领导汇报几年的工作:

在思想政治方面,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维护领导、团结同志,促使自己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在工作中,我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全科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社区慢性病相关的业务技术及居家管理能力知识,学习新的社区干预防治技术及方法,并与XX年XX月参加XX全科医学XX培训学习班,并取得结业证书。

在社区工作期间,积极围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提高自己的慢病管理水平、居家管理能力和社区常见病、多发病防治能力为前提,增强自己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为基础,坚持走全科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相结合的道路,努力工作,按时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回首几年的工作,深入社区,开展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健康教育、0-6岁儿童管理、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重症精神病、传染病等重点人群管理、卫生监督协管、中医药健康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慢病示

范区创建、死因监测、上级下发的临时任务等各项工作以及每市区卫计委的督导检查资料准备,总是让人感觉到忙与累而不出功绩,但我觉得很充实,因为我觉得能把健康知识带给社区居民,让他们防病于未然,我觉得值;尽管付出了很多,但看到社区居民从拒绝到认可、微笑和夸奖,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在社区工作期间,严格按照上级工作要求,在院领导、科主任正确领导下,全科同志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在市、区卫计委抽查、评估、验收时,顺利通过,并于XX中心被评为XX优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在院领导、科主任的帮助和支持下我也先后荣获了XXXX卫生系统先进个人,自XX年X被评为我院先进个人。

总之,自参加工作以来,各位领导和主任给予了我很大的关心和帮助,在工作中我和我的同事们团结协作,互相支持,使我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在某一些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如自身的临床经验不足、社区卫生服务规范认识不足、社区沟通技能不到位、综合素养等方面均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如果能够晋升成功,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对我的激励和鞭策,在今后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再接再厉,克服不足,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争取未来取得更好成绩。

最后衷心的感谢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的聆听,汇报完毕。

述职人:XXX

全科医师 篇6

【关键词】病史采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医患沟通 医学教育 评估

20世纪70年代,仅凭病史就可以为82.5%的病人做出诊断[1],伴随着辅助检查技术的不断丰富和愈加准确,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依靠病史进行诊断的病人仍高达76.00%—78.58%[2-3]。病史采集的内容和过程技巧是有效医学沟通的核心内容,不佳的病史采集方式会导致病史采集的过程效率低下,甚至导致信息不准确、不全面[4]。因此,接受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进行病史采集,对于未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及教学意义。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所有2015—2016年开始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0名住院医师。其中,本科学位11人,硕士学位27人,博士学位2人。

(二)评估方法

考评未告知受试医师,在住院医师开始轮转的第二个科室和最后一个科室的出科考试时,由三位经过培训的来自相应科室均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医师组成考评组,对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方式进行评估、分类并记录。病史采集方式的分类如下。

1. 无效沟通方式

沟通中缺乏条理,顺序和结构不清,传统病史采集不全,可能未成功找到患者的主要就诊原因。

2. 传统医学方式(以医生为中心)

谈话由医师主导,沟通条理较清晰,传统病史采集全面,常用闭合性问题提问,未对患者自身对疾病的理解、看法就诊期望、担忧、感受进行详细的沟通,可能出现对主要就诊原因的理解偏差。

3. 疾病—患病方式(以患者为中心)

在传统病史采集的基础上,使用开放性问题提问,进一步了解患者对自身症状或疾病的感觉、看法、期望和担忧,准确定位患者就诊的原因。

(三)统计方法

根据数据结果使用SPSS19.0软件,选择适宜的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规培前医师的学位与其沟通方式之间的统计学差异;I类错误概率a=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数据结果使用适宜的x2检验方法,比较规培前后所有医师使用沟通方式分布的统计学差异;I类错误概率a=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結果

在第一次评估分类中,40名临床医学毕业生中约有19.8%在病史采集中使用无效沟通方式,53.1%仍使用传统方式采集病史,而使用疾病—患病方式的仅有22.2%(表1)。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医师之间的病史采集方式差异,提示不同的住院医师的病史采集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在第二次评估分类中,仅有1.2%的医师数使用无效沟通方式,59.3%使用传统方式采集病史,34.6%使用疾病—患病方式。使用Pearson x2检验确切概率法比较两次评估分类中所有住院医师使用病史采集方式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三、讨论

病史采集往往是医患沟通的第一步,也是形成诊疗计划的关键步骤。规培前有19.8%的医学生运用无效沟通方式采集病史,经过两年的临床工作之后,仅剩1.2%还不能使用有效沟通方式。提示规培中的临床实践和带教教师对于规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正面作用,也提示我国临床医患沟通教育培训方面的基础工作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中临床经验不足可能是主要原因。这也一定程度解释了为什么不同学位医师问的病史采集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此外,缺乏临床病史采集适宜方式的训练以及毕业考核中忽视沟通技能的考核也可能是重要原因。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程度,新参加工作的住院医师可能需要接受规范化的沟通技能培训或资格认证,以期更好地胜任临床工作。

【参考文献】

[1]Hampton JRHarrison MJMitchell JRet a1.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history—takingphysical examinationand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to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medical outpatients. Br MedJ, 1975, 2(5969): 486-489.

[2]Peterson MCHolbrook JHYon Hales Det a1. Contributions of the history, physical examinationand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in making medical diagnoses. West J Med, 1992, 156(2):163-165.

[3]Roshan M, Rao AP. A study on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the history,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investigations in making medical diagnosis. J Assoc Physicians India, 2000,48(8):771-775.

全科医师对咳嗽的诊治体会 篇7

1.1 病例1:

患者男性, 37岁, 身高162cm, 65kg, 体形微胖, 阴虚体质。2012年6月因“鼻塞, 流涕, 咳嗽, 有黏白痰4天”来诊。其前因受凉后出现鼻塞, 流清涕, 微咳嗽, 未引起重视, 仍然熬夜, 吃辣椒, 2天后症状加重, 阵发性干咳, 咳嗽增多, 后少许黄灰痰, 因不能忍受流涕, 咳嗽就诊。体检:T 37.3℃, BP110/70mmHg, 咽充血, 双扁桃体I肿大充血, 舌苔红, 双肺呼吸音粗, 未闻及干湿啰音, 心率84次/分, 腹软, 肝脾肋下未及, 全腹无压痛。血常规:WBC 7.8×109 mmol/L, N 78.5%, RBC 4.05×1012/L, HGB 130g L。胸片未拍。拟诊:上呼吸道感染, 风热咳嗽。予克林霉素注射液, 利巴韦林针剂抗感染, 同时口服速效伤风胶囊和急支糖浆2天, 嘱清淡饮食, 停吃辣椒, 鼻塞流涕症状明显好转, 但仍呈阵发性咳嗽, 痰转为白色黏液样, 因工作忙未再输液, 但连续每晚吃1个2斤多重的西瓜后, 咳嗽渐止。

1.2 病例2:

患者女性, 35岁, 身高158cm, 53kg, 体形适中, 痰湿体质。2012年7月因“头晕, 咳嗽, 偶有黏灰痰20天”来诊。发病前无明显诱因, 出现头晕, 纳减, 睡眠差, 咳嗽渐增多, 未引起重视。饮食较清淡, 10多天来咳嗽症状加重, 呈阵发性咳, 少许黏痰, 喉痒, 气短, 夜晚咳较频繁, 影响睡眠, 自行服用蛇胆川贝液, 间断用雪梨冰糖煮水喝, 阵发性痉咳无明显好转, 遂来就诊。体检:T 36.3℃, BP 100/70mmHg, 舌白, 咽红, 后壁少许滤泡, 双扁桃体I肿大, 双肺呼吸音粗, 未闻及干湿啰音, 心率76次/分, 腹软, 肝脾肋下未及, 全腹无压痛。血常规:WBC 6.6×109 mmol/L, N 67.8%, RBC 3.85×1012/L, HGB 118g/L。胸片未拍。拟诊:支气管炎, 慢性咽炎, 阴虚咳嗽。予头孢呋辛注射液, 氨茶碱注射液抗炎止痉, 同时口服京都念慈庵枇杷膏和睡前服扑尔敏片剂4mg共5天, 清淡饮食, 在家休息, 咳嗽症状略好转, 但仍呈阵发性咳嗽, 夜咳较频无痰, 后予金沸草散验方 (柔肝降逆汤) 服用3天夜咳减轻, 喉痒好转, 嘱继服4剂后咳渐止。

1.3 病例3:

患者女性, 32岁, 身高160cm, 54kg, 体形适中, 阳虚体质。2012年9月因“咽干痒, 咳嗽, 无痰5天”来诊。为阵发性痉咳, 感气短。平素怕冷。发病前略受凉, 饮食, 睡眠均可, 饮食较清淡, 自服急支糖浆3天, 间断含服草珊瑚含片, 后出现少许黏白痰, 咳嗽次数减少, 仍呈阵发性痉咳, 遂来诊。体检:T 36.3℃, BP96/70mmHg, 咽红, 双扁桃体I肿大, 双肺呼吸音低粗, 未闻及干湿啰音, 心率72次/分, 腹软, 肝脾肋下未及, 全腹无压痛。血常规:WBC 5.9×109 mmol/L, N 72.6%, RBC4.12×1012/L, HGB 123g/L。胸片未拍。拟诊:急性支气管炎, 气虚咳嗽。予服用罗红霉素片剂, 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口服液和沙丁胺醇片剂, 睡前加服扑尔敏片剂共3天, 咽痒好转, 但仍有阵发性咳嗽, 气短, 说话大声即痉咳, 考虑阳气虚, 当晚食羊肉火锅后气短咳嗽明显好转, 后每晚自服酮替芬片剂睡眠增多, 咳嗽渐少, 3天后咳嗽消失。

2 体会和总结

由于冷空气刺激、环境污染、抗生素滥用等原因, 很多人感冒后都会咳个不停, 虽然症状相似, 但咳嗽也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其中慢性咳嗽折磨着越来越多的人, 尤其是小孩及不注意饮食和休息的年轻人。

“慢性咳嗽”的背后, 究其原因有:因“受热”导致的咳嗽:即感冒后咳嗽, 患者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也就是中医所说的肺气失宣, 肺燥而咳, 恢复比较慢, 可以服用滋阴润肺的药物加快康复, 如枇杷膏, 枇杷止咳露, 百合固金丸等。生活护理:饮食清淡, 禁辛辣, 多喝凉开水, 避免着凉。因“鼻炎”导致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另一种常见引起慢性咳嗽的疾病, 它的特点是白天咳嗽多, 入睡后咳嗽减少;近年来随空气污染加重本病发病日趋增多。用扑尔敏麻黄素合剂或激素类滴鼻后咳嗽会减轻或消失。因“胃病”导致咳嗽: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占慢性咳嗽的40%左右。常伴胃灼热、泛酸及胸痛、恶心等消化系统症状, 可能与咽喉、气管受刺激有关。使用制酸剂或促胃肠动力药 (如吗丁啉) 可迅速减轻, 但明显改善需数月。因“喘”导致咳嗽:如果咳嗽超过2个月, 则应考虑咳嗽变异型哮喘的可能。这种疾病极易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 因为两者均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咳嗽变异型哮喘引起的咳嗽异常剧烈, 以阵发性痉挛性干咳为主, 偶而有少量黏痰, 用抗炎、化痰止咳药无效。中医治疗常用杏仁、炙麻黄、冬花、蝉衣、地龙等药, 也可用“麻黄止咳糖浆”。这以上也是在社康治疗数日仍至一两月之久的咳嗽无根本好转, 需要到医院检查的特殊咳嗽的背后病因, 多须在医院治疗观察。

社康中心多以急性或亚急性咳嗽就诊居多。其可分为:风寒咳嗽, 风热咳嗽 (风燥咳嗽) , 气虚咳嗽, 阴虚咳嗽, 痰湿咳嗽, 痰热咳嗽。不同类型的咳嗽其临床表现和用药亦不一样。如风寒咳嗽宜用通宣理肺丸、杏仁止咳糖浆、桂龙咳喘宁、小青龙颗粒、橘红痰咳液等, 而风热咳嗽需用羚羊清肺丸、杏苏二陈丸、急支糖浆、银黄口服液等。气虚咳嗽宜用固本咳喘片、四君子合剂, 阴虚咳嗽可用养阴清肺丸、百合固金丸、念慈庵川贝枇杷膏等。其痰湿咳嗽宜用半夏止咳露、橘红痰咳液、二陈丸等, 而痰热咳嗽则用清热化痰药先声咳喘宁、复方鲜竹沥、罗汉果止咳冲剂、牛黄蛇胆川贝液等。以上用药治法已在社康中心全科医师的诊治中达成共识。这也是中国全科医师的中西医结合治法的特点, 但这还不能跟上病人对咳嗽“短平快”好转的要求, 故中国医师又提出了“中医体质”之说, 通过饮食改变体质, 促使疾病尽快康复。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需求研究 篇8

关键词:全科医师,培训需求,规范化培训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加之生活节奏加快、环境污染加剧以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城乡居民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面临了新的要求和挑战[1]。然而,目前我国基层医疗人才的培养滞后于社会医疗的需求,医患矛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不断涌现。对于我国的医疗现状,世界各国经验表明全科医学的发展是现代医学的必然趋势[2]。全科医师已成为我国急需和紧缺的卫生人才。

全科医师相对于专科医师有着完全不同的医疗任务。其主要职责是面对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管理。全科医师的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立足于社区,覆盖防治保健,从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提供医疗保健服务[3]。但由于一名合格的全科医师学习的知识范围远超一名专科医师,在培养全科医师时势必不能完全照搬专科医师的培养模式[4]。国外关于全科医师的有关研究逐年增加,但多集中于家庭医疗以及医疗态度方面[5],少有涉及全科医师培养的研究,这是由于他们在全科医学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在我国现行的规范化培训制度下,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中有哪些需求,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

本研究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人员,包括全科学员、带教老师、全科医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了解各方对于全科医师培训需求的认知,并对资料整理分析,获取各方培训的具体需求。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员、培训合格后的全科医师、全科基地管理人员、临床带教老师。采用合众法进行多渠道的资料搜集,访谈时间为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访谈地点包括工作单位、会议室以及教室;被访谈者分布于本区各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纳入访谈对象50名,其中全科基地管理人员4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带教老师10名,综合医院带教老师6名,全科基地在培学员28名,经过规培合格的全科医师2名。

1.2 方法

本研究以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为方法论框架[6],采用半结构访谈的研究形式。2名经过严格培训的调查员根据事先拟定好的访谈提纲对受调查人员进行面对面直接访谈,时间在30~40 min之间。征得受调查人员同意后对访谈内容进行全程录音。访谈主要围绕3方面的问题:(1)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师,应该具备哪些临床理论与技能?(2)全科医师与专科医师在哪些职业素质方面有所区别?(3)在规范化培训期间,最需要哪些方面的理论培训以及实践培训?所有访谈都有2名主试同时参与。

本研究借助QSR Nvivo 8.0中文版对访谈获得的所有资料进行运行分析,Nvivo是由澳洲的QSR公司开发研制的质性分析软件,运用扎根理论作为分析运行的基础,在国际上应用广泛。本研究采用访谈法收集研究数据,需要处理大量的原始资料,使用辅助软件可以大大提高研究的效率,有助于研究者在浩瀚的文字中快速筛选信息和有效思考[7]。

本研究中,研究者按照开放式编码(open coding)、轴心式编码(axial coding)和选择式编码(selective coding)的顺序进行编码。具体的分析步骤如下:(1)首先,对通过访谈获得的所有材料逐一进行查阅和编码。对于涵盖了多个节点的文字,在涵盖的所有节点中分别标记。能够确定某段文字所属节点时,将之标记为子节点,并放于树状节点下;对于不属于任何节点的文字,则标记为自由节点。譬如,受试者谈到“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指标及全身症状决定了是否要进行药物剂量调整或进行其他脏器功能检查,对全科医师是否掌握疾病规范治疗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而这些患者往往对此不理解或缺乏耐心,这就需要全科医师要有足够的沟通能力与疾病的诊疗水平”,将这段内容标记为“临床业务能力”子节点,并放置在“能力”树状节点下。(2)所有资料编码完成后,再进行所有节点下内容的提取、分析,对节点的名称进行必要的修改;如有必要,则对一些节点条目进行重新分组和归类;最后考虑整个数据的结构是否合乎逻辑,并对部分子节点的位置进行最后的调整。例如,开始时“移情能力”放在了“能力”节点下,但后将其改为“同情心”子节点,并相应的移动到“性格”的树状节点。(3)返回访谈对象验证初步结论的合理性,对于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分析修正,在理清整个过程的逻辑关系后,才能得出最终结论。(4)为每个访谈对象创建一个单独属性(角色)的个案,比较不同的角色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需求认知上的差异。

2 结果

2.1 全科医师培训需求的理论结构

经过对节点的筛选,最终构建了4个树状节点、19个子节点(表1)。由于抗压能力与应变能力两个子节点的内容有较高的相似性,故将之合并为一个节点。基于同样的理由,团队协作与交往能力子节点也进行了合并。

通过节点材料的来源数以及参考点的数目,可以判断各个节点在整个全科医师培训需求结构中的重要性。就树状节点而言,全科医师培训需求中的重要程度依次为能力与知识、相关生活信息、态度、道德。在“能力与知识”树状节点中,重要性依次是抗压与应变能力、团队与交往能力、临床诊疗能力等;“相关生活信息”树状节点中重要性依次是落户信息、临时居住证积分制度、社会保障信息等;“态度”树状节点中重要性依次是对患者耐心、热爱全科专业、对患者热情等;“道德”树状节点中重要性依次是奉献精神和同情心(表1)。

2.2 不同角色对于全科医师培训需求结构的差异

由表2可见,全科学员更重视对于奉献精神的道德培训,其次为对病人的尊重以及抗压与应变能力;临床诊疗能力则提及较少,认知覆盖率仅为8.82%。带教老师更重视耐心及爱岗敬业。全科医师更重视团队协作与交往能力,但认知覆盖率与其他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基地管理人员更重视对于临床诊疗能力的培训。然而,全科学员、带教老师、全科医师的认知覆盖中,临床诊疗能力占比均不高,与管理人员的认知有差异;相反,管理人员对于学员的耐心培养则完全没有提及。

注:“节点材料来源数”指含有该节点访谈材料的数量;“参考点数”指所有访谈材料中含有该节点的出处

(比例/%)

注:表中比例为来源于不同访谈人员的节点材料所包含的参考点数占参考点数总数的比例

3 讨论

3.1 全科医师培训需求结构

通过本次研究得出的全科医师培训需求结构共17个子节点,归为4个维度(树状节点)分别为能力与知识、相关生活信息、态度、道德。以往对全科医师培训需求的研究侧重在临床思维训练或者临床操作技能等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培训,通过此次研究,可以得出全科学员有更加全面的培训需求,不仅在临床业务能力方面,更涉及各方面的培训。

在本次研究中抗压与应变能力的培训以及团队协作交往能力都被多次重点提及,说明全科医师需要的不仅是理论技能,同时也需要加强在复杂医疗环境下工作的心理素质培训。另外,全科医师需要同时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团队协作能力、交往能力,能够与上级医院专科医师有良好的协作,与其他全科医师有共同的工作愿景。

此外,由于全科学员大多为应届毕业生,所以相关生活信息也被放到培训需求中,这里的培训应是泛指的对于相关生活信息的制度解读。由于全科基地中外省市学员居多,对相关生活信息的培训需求更加迫切。

全科医师是社区预防保健、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等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合理利用现有社区和家庭的卫生资源,以低廉的成本维护大多数民众的健康,是他们的首要职责。因此,在医德医风方面的培训也很有必要,尤其对于年轻一代的全科学员,应该重视对于全科专业的爱岗敬业精神培训以及耐心热心方面的医德培训。

3.2 不同角色对于全科医师培训需求结构的差异

首先,全科学员作为基地的主体,对于奉献精神的培训需求占比最大,这在以往相似研究中并不常见,可能由于全科学员目前都是90后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将要从事的全科医师职业是一项神圣的工作,也希望能做一个医德高尚的医师。而对于临床技能的培训,学员并没有显示高度的需求。可能是由于在培训期间,对临床能力需求较高的疑难病例都由带教老师全权负责,学员往往没能感受到临床技能的重要性。

其次,带教老师在耐心与应变能力方面显示出了较高的培训需求,可能是由于临床医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人,耐心与应变能力显得非常重要。而由于临床医师的诊疗工作多有规范可循,对于临床诊疗能力的需求反而不甚重视(但并不等同于认为其不重要)。由于近年来各类媒体以及国家层面对于全科医学的日趋重视与政策倾斜,对于全科学员来说都是正面的引导与影响,但是,当学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轮转时,现状可能与政策愿景存在落差,所以在爱岗敬业方面的培训应该适当加强,强化对全科专业发展的宣传与引导作用。

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师在研究中显示出对于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的培训需求,可能由于真正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全科专业后,需要的不仅是理论技能,还有与病人、家属和普通民众的沟通能力。另外,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硬件设施上的制约,使得某些疾病还需要转给上一级医院进行诊疗,这也要求全科医师必须具备较好的协作能力,从而能够为病人的转诊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同时也能够正确理解上级医院的诊疗思维。

全科基地管理人员对培训需求方面主要集中在临床诊疗能力,这可能是由于管理人员在全科培训过程中的职责,以及对于全科医师培训需求的理解与临床一线医师有差别所致。管理人员对于全科学员需要进行全程的教学质量监管,以保证全科学员顺利通过各类考试,规范化培训合格出站。作为全科基地的管理者,有着带教监管的责任,通过研究显示出管理人员对于全科基地学员的管理相对严格与负责,其目标是保证每位全科学员顺利通过3年的规范化培训。对其他方面的培训,基地管理人员所显示出来的认知覆盖占比相对平均。

4 总结

本次研究从全科医师培训需求的多样性以及不同角色人员对于全科医师培训需求的差异性出发,得到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相关人员对全科培训的需求情况。不同人员对于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需求的认知情况中存在的巨大差异,也进一步印证了本研究采用合众法选择访谈样本的必要性。当今科学研究方式愈发强调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扎根理论”不仅强调系统的收集和分析经验事实,而且注重在经验事实上抽象出理论,从而较好地处理了理论与经验之间的关系问题[8];同时,它还可以对编码信息进行一定的定量统计。扎根理论由于做到了定性统计与定量统计的有效结合,是一种科学性较强的研究方法[9]。就本次研究而言,临床诊疗技能的需求并不十分突出。另一方面,一名合格的全科医师所需知识的范围远超一般的专科医师,势必很难做到样样精通,这正是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中的难点。而本次研究的结果还显示,全科医师诊疗过程中的耐心,与病人的沟通能力和与上级医院的协调能力,爱岗敬业的精神以及必要的慢性病发现与防治知识,在规范化培训的需求中与临床能力受到了同等甚至更多的关注。

最后,对于全科医师的培训,应该以社会需求为中心,全科医师卫生服务宗旨为目标,尊重全科医师的临床实践特点,合理安排符合需求的培训,大力推进双规合一,组织协调统一的管理体系,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吸引优质的师资队伍,完善政策保障[10],才能确保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易于接受且卓有成效。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本文链接]http://doi.org/10.13688/j.cnki.chr.2016.16207

参考文献

[1]肖纯凌.适应社会需求加快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1(10):32-33.

[2]刘宇婷,杜亚平.关于浙江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的思考[J].中华全科医学,2010,8(5):537-538.

[3]钱义明,郭健,钱风华,等.全科医师临床思维训练的探讨[J].上海医药,2015,36(1):62-64.

[4]Ramanayake J,Perera D,Sumanasekera RDY,et al.Training medical students in general practice:a qualitative study among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ers in Sri Lanka[J].J Fam Med Primary Care,2015,4(2):168.

[5]Hong Y,Yao Q,Yang Y,et al.Knowledge structure and theme trends analysis on general practitioner research:a co-word perspective[J].BMC Fam Pract,2016,17(1):10.

[6]舒璋文.Nvivo质性分析软件在扎根理论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10):153.

[7]王佳果,王尧.基于Nvivo软件的互联网旅游文本的质性研究[J].旅游论坛,2009,2(1):30-34.

[8]刘明.护理质性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6.

[9]何雨,石德生.社会调查中的“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探讨[J].旅调研世界,2009(5):46-48.

全科医师 篇9

1重庆市口腔全科医师现状及社会需求

衡量一个地区的口腔卫生服务资源优劣主要是看口腔卫生机构和人力资源两个指标。我国具有执业资格的口腔科医生和人口比例为1∶33 000,而发达国家的比例为1∶4 000。我市现有人口约3 100万人,注册口腔执业医师的数量4 000余人,其比例约为1∶7 000,但尚未开展口腔全科医师的执业资格注册。 表面上,我市口腔科医生和人口比例在国内比较不算太低,但是在大农村的环境下,基层医院及诊所的口腔相关医疗设备落后,有的医院甚至尚未设立单独的口腔科室,因此口腔问题必须到专科医院及二甲以上的综合医院就诊。专科医院分科细致,有的口腔问题甚至需要到3个以上科室进行诊治;综合医院挂号困难, 这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更增加了病人看病难的问题。 因此,我市迫切需要培养一批深入基层的口腔全科医师,能为患者提供全科、全程、全面的服务。

口腔全科医师从事的业务范围涉及到牙体牙髓病、牙周黏膜病、口腔颌面外科、正畸、修复等各个学科。同时,口腔全科医师还应具备一些急性牙髓炎、牙外伤、口腔软组织创伤清创缝合的紧急处理和院前急救等一般口腔急诊处理能力。此外,口腔疾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有密切关系,如内分泌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因此,口腔全科医师还应具备家庭社区口腔保健外的其他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临床各门学科均有涉猎。这些社会需求都是目前口腔医学教育体系显示出来的弊端。优化知识结构,对加强人才的培养,实现口腔专科医师向全科医师方向的转变,对于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2构建完善的口腔全科医师培训体系

2.1学历教育

启动口腔高职教育的模式,扩大队伍。在人才培养模式中,首先应该是学历教育。近年来,国内一些医学院校逐渐开始设置全科医学系或开设全科医学课程。在目前国内口腔医学专业教育背景下,尤其是在大量缺乏口腔全科医师的情况下,可以启动口腔全科医师高职教育的模式,以基层口腔岗位能力为向导,培养适应基层医院口腔岗位能力需求的优秀实用型口腔医学人才。重庆市目前尚无口腔全科医学专业,如果启动口腔全科医学高职学历教育,则可以适当增加全科医学相关理论课程,如与基层相关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及常见口腔健康问题。在学生了解全科医学思想后,为今后口腔全科医师的工作任务和方式打下基础。

建立实习基地,加强实践教学。口腔医学是一门对动手能力要求高的学科,因此实践教学是口腔医学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之一。在目前的口腔学历教育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往往安排在最后一个学年或最后一个学期,因此每个二级学科的轮转时间基本上不会超过3个月,甚至短到1~2个月的时间, 再加之此过程包含了找工作和考研等,临床实践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基于此现状,在口腔实践教学中, 可以考虑专门建立综合实习基地,将原来的分科室实习集中为综合实习,在基地集中完成口腔内科、外科、 修复科、正畸科、儿童科、预防科、放射科等科室实习。 在进行临床科室轮转的同时,可另增设1~2个月间断性的社区实践,深入到社区开展卫生服务医疗,进行口腔宣教活动,培养和提高在社区开展卫生服务的能力。

实习基地还需要配备相应专业的具有长期临床教学实践能力的带教教师。该教学实践队伍必须具备较高素质,并定期接受培训,结合实际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理论教学大纲制订出全新的实习手册和临床实践大纲。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对患者采用口腔全科理念对病情进行分析、诊断、处理。即在接诊一个患者时,对其进行全面的口腔健康检查,制定系统、完善的治疗计划,并进行连贯地治疗操作。这样有利于培养学员的综合诊断治疗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因为能看到该过程的显著治疗效果,也大大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2毕业后教育

重庆市口腔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现状。 2004年,我院经市卫生局批准成为重庆市口腔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近年来每年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学员约50人。我院涵盖口腔全科所有科室:包括牙周科、牙体牙髓科、儿童口腔科、口腔黏膜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口腔急诊科、口腔预防科、口腔颌面影像科以及检验科、病理科等辅助科室。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流程为:考生经过网上报名、资格审核、统一组织理论考试合格后,再到医院进行面试。 随后实行院科两级管理,各临床科室严格执行三级医生负责制相关规定,指定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负责带教规范化培训医生,每位带教教师最多同时指导2名规培医生,并对其相关医疗质量负责,科主任负直接领导责任。根据培养计划要求,每人至少选择4个科室进行轮转。在培训阶段需要完成临床能力培养完成病例数量的考核;临床能力培养医疗质量的考核;临床能力培养轮转出科考核规培医生结业/毕业临床能力考核。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完成计划的所有考核之后,参加重庆市组织的统一理论考核及临床技能考核,合格后取得证书。

基于口腔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师培训。我院在口腔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 结合《口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培养口腔全科医师:第1年(通科轮转阶段)轮转安排:口腔颌面外科门诊(3个月),牙体牙髓科(3个月),牙周科(3个月),口腔修复科(3个月);第2-3年轮转安排与要求:口腔预防科(1个月),牙体牙髓科(3个月),牙周科(3个月),儿童口腔科(3个月),口腔黏膜科(1个月),口腔颌面外科(3个月),口腔修复科(3个月),口腔正畸科(1个月),口腔颌面影像科(1个月),口腔急诊(2个月)。通过管理病人、参加门诊、病房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口腔全科规定的病种和基本技能操作数量;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住院医师的口腔全科临床教学工作。

发挥综合医院长处,开展临床综合实习。目前重庆市只有我院一所口腔专科三甲医院,但开设有口腔科室的综合医院有多家。在综合医院的口腔科室与其他临床医学学科交流较多,常有科室之间的会诊,一些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患者往往也会到口腔科室就诊,因此在综合医院口腔科实习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了解口腔疾病与全身系统疾病的关系。这也是对口腔全科医师提出的一个更高标准,即能充分运用临床医学的相关知识, 制定系统性的治疗计划,综合分析,在相关科室控制有关疾病的基础上再进行口腔治疗。充分发挥综合性医院口腔科的长处,开展临床综合实习,能够起到良好地训练实习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及思辨能力的作用,使之成长为合格的口腔科全科医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3继续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对医学认知的逐渐深入,医务工作者必须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才能跟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定期组织理论及临床知识丰富的专家到基层进行专题讲课,重视口腔全科医师操作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参加国家级及中华口腔医学会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尤其是操作方面的培训,适当减免培训费,带教教师尽可能地将丰富的临床经验传授给他们,使其少走弯路,尽早建立学习型职业生涯模式。

总之,我们期待通过整个系统的培养流程: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应贯穿口腔医学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创建覆盖口腔医学教育全过程的系统化、规范化的临床技能教学环境,期待弥补目前我市口腔全科医学培养模式的空白,提高教学质量,为我市口腔全科医师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口腔全科医师的内涵指经过系统而规范的口腔专业知识培训,掌握了全面的临床技能,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均较高的复合型人才,并能够独立开展口腔医疗卫生保健工作。它区别于口腔专科医师,主要是为个人、家庭以及社区提供便捷、有效的全方位口腔医疗保健服务。我国首次引入全科医师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随后卫生部成立了全科医学培训中心。我国口腔全科医师极为缺乏,尤其是在重庆地区这样一个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医疗建设需求下,基层及社区需求大量的口腔全科医师,但长期以来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对其培养模式的探讨尚鲜有报道。本文拟通过对重庆地区全科口腔医师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系统的培养模式。

全科医师首诊模式的实施与探讨 篇10

1 社区首诊模式的职能及特点

1.1 服务主旨及责任

社区全科医师首诊模式的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综合性、负责式照顾, 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患病就医时, 首先接诊的医生为全科医师。因此, 全科医师类似于“医学服务者”与“管理者”, 其工作遵循“照顾”的模式, 其责任既涉及医学科学, 又延及与服务相关的各个专业领域, 诊疗结果既要有科学性, 又顾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此外, 随着社会进步和民众健康需求的增加, 基层医疗的公平性、经济性与可及性日益显现, 社区全科医师首诊模式利用的是社区和家庭的卫生资源, 以低廉的成本维护大多数民众的健康, 于是关于经济学的考虑也成为全科医师首诊模式的重要价值之一, 由此, 社区全科医师首诊模式体现了医学的公益性。

1.2 全科医师首诊模式与专科医疗的联系

全科医疗和专科医疗间建立双向转诊以及信息共享关系与相应的网络, 形成双向转诊模式。这种模式可保证服务对象获得最有效、方便、及时与适当的服务。专科医生将病人在专科医院的诊疗报告反馈给基层的社区医生, 使社区医生通过报告能够学到之前所欠缺的专科知识, 从而提高业务水平。这样, 可以加强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在信息收集、病情监测、疾病系统管理和行为指导、新技术适宜利用、医学研究开展等各方面的积极合作, 从而全面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与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2 方庄社区签约诊疗模式的流程及创新点

2.1 首诊流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诊阶段。全科医师进行首诊治疗, 与患者建立相对固定的契约服务关系, 并建立电子化健康档案, 明确患者的健康问题和就医需求, 补充细化其健康信息。

第二阶段:管理阶段。根据患者的健康问题及需求项目, 进行人群分层, 制定规范化、个体化、精细化的处理方案, 并实施分层分类的健康管理。

第三阶段:回访阶段。通过对患者进行年度评估及体检、健康监测一体机指标监测、慢病门诊随诊、电话家庭随访等方式, 了解诊疗或健康管理效果, 对于可能影响家庭其他成员健康的因素, 实施高危人群管理和高危因素干预。

2.2 创新点

2.2.1 家庭医生式服务, 引导患者进行社区首诊

以家庭医生式服务为载体, 组建服务团队与患者家庭共同开展家庭健康管理, 利用家庭资源为患者提供更为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拉近医师与患者之间的距离, 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 进而引导患者进行社区首诊。在服务过程中, 社区中心利用信息化手段, 将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嵌入患者健康档案中, 患者就医挂号时, 系统会将其自动安排到签约医师处进行轮候, 促使医师与签约患者建立相对固定的契约服务关系, 患者能够选择更加了解自己病情的医师就诊, 医师也能更加了解和关注患者的健康状态, 为实施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了保障。据中心调查显示, 2013年1月至10月和2014年同期比较, 新增慢病签约数2221人, 累计慢病签约数6069人;全科门诊诊疗次数比同期新增10.68%, 基本实现了70%的方庄地区居民首诊在基层, 满意率提高4.37%。

2.2.2 以全科医师签约诊疗模式为核心开展社区慢性病管理

在全科医师签约诊疗模式的基础上, 深化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责任制”, 以高血压病、糖尿病两种基础慢病为示范, 将辖区中慢性病患者及其家庭作为重点人群, 通过签定“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实行慢病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责任制连续管理。

中心将13套慢病管理规范指南嵌入HIS系统中, 通过将LIS和HIS系统对接优化, 建立了智能化慢病管理平台, 全科医生和护士有各自独立的健康管理端口。同时建立新型的医护“一对一”绑定式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模式, 全科医生完成签约患者的诊疗, 团队护士完成签约患者的健康档案维护、慢病随访、个性化干预和健康评估等信息, 医护合作规范管理签约患者的健康状况。通过充分发挥社区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开展慢病规范化管理, 并通过系统进行监测和定期评价, 从而提升社区慢性病管理。据中心护理部调查显示, 全科门诊同期诊疗人次数增加10.68%;签约户数 (慢病) 增加57.72%;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人数增加22.10%;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人数增加70.91%。

3 效益分析

社区卫生服务的评价指标分为四方面:医疗花费、死亡率、复发率和生命质量, 社区全科医师签约诊疗模式可促进“医、患、管、学”多个层面的协同互动, 推动社区综合防治的多层面联动, 架起医生、患者、管理 (行政和医保) 之间的桥梁。

为研究就医患者对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签约诊疗模式的依从性和认可度, 北京市丰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局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并派专人于2014年6月1日至20日在中心全科门诊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 对门诊病人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 发放300份, 回收300份, 回收率100%。调查结果显示, 有72%的患者就医倾向于全科医师首诊, 远远超过了到大医院挂号就医 (18%) 的选择率。就医人群中, 过去一年里就诊次数3次以内的占13%, 3至5次的占20%, 5至10次的占26%, 10次以上的占41%。由此可见, 方庄地区的居民患者对于社区全科医师的首诊模式非常认可。从就诊次数来看, 社区卫生中心接受的患者人群多为需要长期就医诊疗的慢性病患者。

3.1 对患者的效益分析

全科医疗为核心的社区首诊模式的优势是分流病人, 分流不仅保证了诊疗质量, 使医生和患者都有充足的沟通时间, 也使患者得到“个体化”防治指导、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对自己的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提高治疗的主动性和依从性。同时中心搭建的双向转诊平台, 给患者提供了方便, 可及时、高效、便捷的到转诊合作医院就诊。以脑卒中为例, 中心与天坛医院开展脑卒中双向转诊以来, 总计转诊152例, 其中上转16例, 下转136例, 充分反映了社区居民对本中心信任度高, 能主动接受健康管理, 对疾病有较高的知晓率和识别率。

在关于全科医师诊疗模式的评价体系中, 有65%的患者享受过中心提供的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 其中有60%的患者对其评价满意。从患者角度讲, 社区全科医师签约诊疗模式能够自动匹配患者到有契约关系的全科医师处就诊, 一次简单的诊疗, 也是一次医患者交流的机会, 关心患者最近的病情和家人健康情况, 体现了“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的医学模式, 患者会感受到这种关怀和一种以健康照顾为理念的诊疗模式。让患者与签约前就医的感受不同, 让其感觉到看病的方便和就医的和谐, 感觉到被一个家庭医生在关心照顾着, 从而达到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

3.2 对医院发展的效益分析

在关于患者选择社区全科医师首诊就医的原因调查中, 有88%的患者选择“离家近, 就医方便”;83%的患者选择“挂号、就医、缴费快捷, 不需要长时间排队和等待”。这是社区医院相较于其他二三级医院的优势和特色。另有75%的患者认为“全科医师的技术水平较高, 熟悉个人病情, 值得信赖”;74%的患者认为“社区卫生中心提供的基础健康服务齐全, 能解决基本健康问题”;86%的患者认为中心“医疗环境较好, 医护人员的态度好, 感觉舒适放心”。

从医生角度讲, 由于患者人群相对固定, 从而有精力对特定的人群疾病谱知识学习得更深, 做到缺什么, 学什么, 使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接轨, 必然就会为民众健康问题服务所需掌握的专业能力更强, 解决了全科什么都干, 什么都干不好;从而有利于社区全科医师诊疗水平的提高。

中心全科诊区就诊每天门诊就医量为400-500人次, 每名全科医生每日接诊量与北京市三级医院平均水平相当。同样的人均诊疗人次, 看不到大医院的拥挤, 患者就医时秩序井然, 不仅提高了全科医生诊疗质量, 也减少了患者等待时间。

3.3 关于医保费用的效益分析

全科医生可以利用其掌握的医生资源和专业知识, 准确地为病人找到最合适的对口医生, 免去病人到不同的医院重复挂号, 重复检查, 能有效减少总医疗资源的浪费, 使患者总医疗花费达到最少。通过对地区居民进行综合化、系统化、持续化的健康管理, 防治结合, 从根本上维护群众健康, 减少大病重病发生概率, 从而宏观控制医保费用的发生。

此外, 全科医师签约诊疗模式强调的是全科医师在社区对病人不间断地管理和服务, 这种长期伙伴型的医患关系使医生更加注意合理用药、诊疗, 进而节约医保费用。医生还可以通过健康档案对签约患者进行费用跟踪、诊疗后回访、实时病情监测, 有效防止患者过度医疗, 在打击骗保方面有突出作用。

3.4 对全社会的效益分析

社区全科医师签约诊疗模式大大减少了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患者在就医时首先到社区医院, 经由全科医师首先诊查, 对于能够处理的给予处理, 不能够处理、有必要的转诊至二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减少了社会交通压力, 降低了二三级医院每日患者及家属流量, 也大大加快了整个就诊时间, 避免长时间等待产生的诸多不良情绪, 缓解目前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当前, 中国已经迈进老龄化社会, 慢性病人数量也呈爆发式增长, 社区全科医师签约诊疗模式的应用能够合理地分配社会医疗资源, 使所有有需要的人都能够得到正确、快捷、便宜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再强, 林枫.国外社区首诊制度简介[J].中国卫生经济, 2006, 2 (2) :76-77.

[2]杨春华, 宣瑞祥.德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及对我们的启示[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6, 4 (2) :99-101.

[3]梁万年, 崔树起.全科医学, 全科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核心作用[J].卫生软科学, 1998, 12 (1) :30-35.

医师的忠告 篇11

各种蔬菜所含营养素都很丰富,但又各有千秋。根据各种蔬菜所含营养成分的特点,吃菜时必须进行合理搭配,才能互相补充,获得较全面的营养。

绿叶菜天天都吃是可以的,因为它的营养丰富,而且在青菜盛季显得经济实惠。

“无色蔬菜类”,如黄瓜、茄子等,含维生素较少,天天吃就不好,应与黄叶、绿叶类蔬菜以及粮食类食品搭配,这样可大大提高营养价值。

蔬菜中含有大量纤维素,能促进肠蠕动,有利粪便排出。萝卜中含有许多淀粉酶,生吃时其淀粉酶不会破坏,有促进消化的作用。

大豆以外的各种豆类,如蚕豆、绿豆、豌豆、赤豆营养也很丰富,其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需要,而且它们所含的赖氨酸是其他粮食中所缺乏的。所以各种豆类与粮食混吃,是最有营养价值的食用方法,而且经济实惠。

二、吃什么食品能增强记忆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减退几乎是普遍现象。有些高龄老人记忆严重减退,甚至丧失记忆力而形成健忘症,但如能早期注意饮食,即可改善记忆功能,提高反应能力,防止记忆力减退。

多进食一些含有胆碱的食物。人脑中含有大量乙酰胆碱,记忆力减退的人大脑中乙酰胆碱的含量明显减少,老年人更是如此。补充乙酰胆碱是改善记忆力的有效办法。鱼、瘦肉、鸡蛋(特别是蛋黄)等都含有丰富的胆碱。

补充卵磷脂。卵磷脂能增强脑部活力,延缓胶细胞老化,并且有护肝、降血脂、预防脑中风等作用。蛋黄、豆制品等含有丰富的卵磷脂,不妨适量进食。

多食碱性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碱性食物对改善大脑功能有一定作用。豆腐、豌豆、油菜、芹菜、莲藕、牛奶、白菜、卷心菜、萝卜、土豆、葡萄等属碱性食物。新鲜蔬菜、水果,如青椒、金针菜(黄花)、荠菜、草莓、金橘、猕猴桃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补充含镁食品。镁能使核糖核酸进入脑内,而核糖核酸是维护大脑记忆的主要物质。豆类、荞麦、坚果类、麦芽等含有丰富的镁。

全科医师 篇12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20名自乡镇卫生院、社区门诊、村卫生室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学员进行康复意识调查,其中男性134人,女性86人,年龄20~29岁者34人,占15.45%;30~39岁者141人,占64.09%;40岁及以上者45人,占20.45%。

1.2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法,参考国内有关康复医学知识调查问卷,结合基层临床医师特点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内容涉及康复医学知识、对社会康复需求与发展现状的了解和今后从事康复治疗工作的意愿等10个问题。调查时间为2014年6月底。

2结果

85%以上的学员培训前对康复医学知识不了解或粗略了解,仅6.8%的学员所在单位开展康复治疗。90%以上的学员学习康复医学知识后认识到康复医学的重要性并愿意向患者宣传康复医学知识;85%以上的学员认为现在开展康复工作不理想的原因是医师和患者对康复的认识不足、当前最薄弱的康复手段是物理治疗,90%以上的学员今后愿意参加康复继续教育项目。见表1。

注:*表示多选题

3讨论

本次调查对象为河南省豫东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医师,其对康复医学认识的水平应具有一定代表性,基本能反映河南省基层医疗人员康复医学认识的现状,对其它各省市相关调查有一定借鉴意义。通过学习康复知识,学员们对康复知识的认识明显提高(问题1、3、6、7、8);学员愿意向患者宣传康复知识并提供帮助(问题4、5);很少基层医疗单位开展康复医疗服务,85%以上的学员愿意开展康复工作,对康复的重视程度有显著提高(问题2、9)。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和地震灾害、工伤交通事故频发,人们的康复需求提高,康复医学在我国得到空前的重视,康复事业迅速发展。卫生部规定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必须设立康复医学科,属于二级临床学科,并提出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目前,康复医疗机构建设缺乏经验,社区康复试点进展缓慢,城乡基层康复医学知识有待进一步普及[1]。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未能接受康复医学的初步教育,是青年临床医师康复医学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2],不利于提高基层医师康复医学的意识和促进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我国政府正大力发展养老事业,社区养老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基层临床医师具有康复医学观念,则可以在治疗疾病时尽早开展康复医疗,减少功能障碍所致的残疾患者,促进其功能障碍恢复。高职高专临床医学生毕业后多进入基层工作,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基层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全科医生,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3]。因此,高职高专临床医学等专业开设康复医学课,让广大医学生接受康复医学教育,树立康复意识,为毕业后开展康复医疗工作奠定基础。在康复医学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康复医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所有医学生树立康复医学意识和掌握基本的康复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晓臣,王岩.康复医学教育现状及在高职高专教育中的发展思路[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1):7.

[2]潘敏,陈命家,陈辉,等.高职高专临床医学生康复医学教育现状和对策[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4):366.

上一篇:同质化趋势下一篇:公路钻孔灌注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