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师团队事迹材料

2024-08-07

全科医师团队事迹材料(精选4篇)

全科医师团队事迹材料 篇1

优秀医师事迹材料

优秀医师事迹材料一

张大宏,男,1967年1月出生,1990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萧山人民医院从事泌尿外科临床专业工作。参加工作后以科室为家,视病人为亲人,勤奋好学,很快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并且取得泌尿外科主治医师资格。1994年5月调入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并相继升为副主任,主任医师。XX年11月调入浙江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担任泌尿微创中心主任。

刚参加工作时,张大宏同志还是一名住院医生。为了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他曾在科室24小时值班长达一周之久。住院医生的几年里他接待了大量的病人,上了所有能上的手术,也给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其后的工作中始终保持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保持谦虚谨慎,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不管是酷暑严寒还是白天黑夜,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生病不适,只要病人需要或同行召唤他大都能随叫随到,保持着极高的工作热情,做着一名用心的外科医生。

从医以来,他始终不忘记坚持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XX年初,当泌尿微创在国内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的时候,他便以敏锐的目光认识到这将是泌尿外科今后发展的主流方向,并全心身的投入到这一全新的领域之中。XX年初,他就连续在泌尿外科权威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上发表8篇关于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文章,其学术及临床指导价值很高,非常值得同行借鉴与学习。XX年张大宏同志调入浙江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创立泌尿外科微创中心,并担任首任中心主任。之后,他一方面努力培养科室年轻一代医生,另一方面开拓微创思路,扩大腹腔镜的适应症。很多二次或多次手术或复杂性手术,在他看来应该努力成为腹腔镜手术的新适应症,以减少患者手术痛苦。调入后第一年,他就联合泌尿外科肖家全主任成功进行了省内首例腹腔镜活体供肾取肾移植手术,很好的填补了省内空白。至XX年已成功进行5例腹腔镜活体取肾手术,至今全部供受者生活状态良好。这在省内外赢得了非常好的声誉。自从XX年张大宏同志调入浙江省人民医院并且成功创办泌尿微创中心以来,泌尿外科病人数量激增,增长率高居各全院各科室前列,他每天同科室人员一起超负荷工作,并成功创立早晚双查房制度,为保证科室的医疗安全,服务质量以及业务发展作出了自己的全部的努力和贡献。平时他总是这样教导年轻一代医生,要作一名用心的外科医生。作临床医生首先要细心,面对患者要耐心,作科研要有恒心。这样用心的外科医生才能成为一名技术高操、品德优良的外科医生。他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XX年的10月2日,正当大家为祖国的生日而欢庆之时。医院急诊室收到一名外伤患者,经诊断考虑外伤性肾破裂,而且患者出现血压不稳,休克的症状,生命极其危险。唯一的急救措施就是急诊手术。这时泌尿外科值班医生是一名年轻医生,如此难度且变数众多的手术肯定难以胜任。这时他一方面作了手术准备,另一方面考虑手术难度直接联系张大宏医生。这时张大宏正在家里陪自己的女儿与爱人,因为平时匆忙的他难得能抽个时间陪陪妻女。当接到电话,他二话没说,简单的一句“有急诊,我走了”便赶向医院。经过3个多小时的急诊手术,患者脱离了危险。他平时经常会聊起,自己可能是个好医生,但绝不是个好丈夫,更不是个好父亲,自己欠妻女的真的很多。XX年一名外地患者远道慕名来求张医生看病,不巧途中遭遇小偷钱包被盗。不但看不成病,而且回家与吃饭都成了问题。张医生热情地接待了这名患者,并且非常同情他的不幸遭遇,结果张医生自己掏钱帮这名患者作了化验、配药,而且临走时还给了那名患者200元钱的路费。由于张大宏医生手术技术高操,求医者络绎不绝,自然有不少人会送红包给他。每当这时他总会婉言拒绝,实在当时拒绝不了的,在手术以后他就会通过不同方式交还给患者,有时通过下级医生转交,有时悄悄把钱存入患者的住院费中,有时出院时直接交还给患者。

从医以来,张大宏同志先后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在国家级学术会议上交流论文40余篇,在省级学术会议上交流论文60余篇,先后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专利4项,其中纳米膀胱的研制为今后膀胱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最近他又投身于可吸收泌尿外科支架的研究,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又将给广大患者带来新的福音。XX年张大宏同志荣升为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在他看来这既是荣誉,又意味着新的使命。先后几年里他培养了硕士研究生10名,这几名优秀的学生现已在全省各大医院崭露头角。这意味着他即将迈向另一个高点。XX年他的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手术获得医院创新奖第一名,XX、XX年他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以及腹腔镜活体供肾取肾移植术又连续获得医院创新奖第一名。XX年他创立的泌尿微创中心又获得卫生部腔镜示范培训基地。XX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又主动积极组织全科同志向灾区捐款,向灾区奉献爱心。

细心,耐心,恒心,还有爱心,是张大宏同志对用心最好的诠释。成绩只代表过去,未来的路还很漫长,他始终怀着这样一颗为患者服务的心奋斗在医疗战线上。

优秀医师事迹材料二

王良,男,1963年生,汉族,海南省海口市人,无党派。1984年毕业于海南医学院。现任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世界卒中组织(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WSO)会员,海南省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海南省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王良医生爱岗敬业,对医术精益求精。他长期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对诊治神经内科常见病和疑难急危重症病例有较丰富的经验。近5年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余篇,课题《脑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USPIO-MRI研究》获海南省自然基金、海南省重点科技项目和海南省卫生厅立项,另外还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

王良医师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党的改革开放的系统方针政策,学习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爱院爱科室如家,尊敬领导,团结同事,爱岗、敬业、积极进取、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努力解除病人的疾患及痛苦,多次拒收红包、受到病人的好评。

王良医师为省、市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学专家,曾参与海南省毒鼠强中毒事件患者的抢救工作、海口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特别是在毒鼠强中毒患者抢救工作中,因表现良好,作用突出,受到了领导和同行的高度评价。

王良医师心系“”四川汶川大地震,积极要求到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参与救治工作,虽未成行,但积极捐款捐物,并多次携妻女以家庭为单位为灾区人民捐款,总金额上千余元。

王良医师现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是世界卒中组织(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WSO)会员,中华医学会会员,海南省医师协会会员,海南省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海南省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近五年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篇,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和一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副主编学术专著1部。目前主持科研项目一项《脑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USPIO-MRI研究》获得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海南省重点科技项目立项和海南省卫生厅立项。所参加的科研课题有3项。《头部亚低温治疗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及磁共振波谱研究》和《GST∏在皮质发育障碍大鼠癫痫耐药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获得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亚低温联合高压氧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获得XX海口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他带领神经内科在医院率先开展临床路径的工作,亲自培训医院和科室医护人员,编写临床路径的各种表格,指导检查其实施情况,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省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在海口市人民医院新大楼的建设中,他积极设计神经内科病房和卒中单元,经常跑工地,流畅的工作流程获得了医院领导的好评。

王良医生工作二十多年来,勤勤恳恳,除为了照顾父母亲手术外,从未休过公休假。XX年神经内科建科之初,人员缺乏,仅有五位医师,而二线医师只有二人,他既要管病房、上二线,又要出专科门诊,工作极其辛苦。王良医生XX、XX、XX、XX考核均优秀。XX年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建科伊始,神经内科每天在床住院病人不到30人,月收入不足40万元。王良医师任神经内科副主任,他紧密地把全科医护人员团结在一起,使神经内科的面貌焕然一新,慕名求医者络绎不绝。原来37张病床住不满,现在80张病床不够住;原来月收入不足40万元,而今月收入均在150万元以上;原来医疗投诉多,现今感谢、表扬医护人员的多。他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仅引进博士、硕士多名,而且派出多名医护人员到湘雅医学院学习深造、攻读硕士学位。他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近年来开展的多普勒脑动脉微栓子监测、经颅超声辅助溶栓治疗、脑局部亚低温治疗新技术新项目已应用于临床。今天,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团队,以鲲鹏展翅之势,再创辉煌,向着更高的目标飞翔!优秀医师事迹材料三

王小雄,男,汉族,1962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海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同年至琼海市人民医院工作,现任中共琼海市人民医院总支书记、兼中共琼海市卫生局党组成员;海南医学院内科教授;海南医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海南医学会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南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海南医学会急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南省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社常务理事。

1983年,王小雄从海南医学院毕业分配到琼海市人民医院工作。从业20多年来,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兢兢业业地工作,从一名精通医术的心血管内科医生成长为一名院长。他以永不休止的攀登精神和创新精神,潜心于心血管内科的研究,有力推动了医院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他用炽热的情怀,走出闪光的足迹。

在2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王小雄院长始终秉承着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及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体现了一名卫生工作者的优秀品质,是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典范。

作为一名医生,王小雄技术精湛、医德高尚、业德斐然。他真正做到把病人当亲人、把工作当乐趣、把医术当艺术、把青春献给党。他是人民心目中的好医生。

王小雄视病人如亲人。他经常说:“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天职,病人找到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绝不能让病人感到失望。”

在琼海市人民医院,乃至整个万泉河畔,人们大都知道,只要是为病人的事情找到王小雄,他从来没有推诿过,也从来没让人失望过。他经常叮嘱值班医生说:“只要是为病人的事,诊断治病有困难的事,不管什么时间,即使是深夜,也一定要打电话叫我,千万不要有顾虑”。

他对病人总是一视同仁,对有困难的患者更是倍加关心。作为心血管内科医生,所面对的大多是中、老年患者,作为急诊科主任,所面对的大多是意外受伤的普通劳动者或者老人、小孩。王小雄深知这类患者在一个家庭中的作用和地位,深知患者内心的痛苦,深知患者带给普通家庭的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他总是千方百计为患者设计最好、最适合、最省钱的治疗方案,尽量及时地为他们治疗。对于一些经济特别困难的病人,王小雄不但为他们治病,还自己掏腰包,帮助他们安排住宿,甚至替他们买必要的生活用品以及回程的路费。

王小雄廉洁行医是有名的,他从不收“红包”。在医院有时看到他在前边跑,有人在后面追的场面,那是他在躲病人的“红包”。每当人们看到这样的场景,都会向王小雄投去敬佩的目光。

在琼海市人民医院,王小雄是获得病人表扬最多的一位医生。表扬信来自全市各地及省内外。据办公室的同志讲,有好几次出现过两拨病人和家属同时来医院表扬王小雄的情景。

王小雄作为琼海乃至省内较知名的心血管内科专家,经常还要外出为一些不方便去医院的疑难重症患者治病。他每次外出都十分节俭,总是风尘仆仆,来去匆匆,从不给对方添任何麻烦,而自己却是竭尽全力的投入工作。一个寒冷的冬夜,琼海市会山镇一个偏远村庄的一位姓盘的中年男人突发心脏病,接到求援后,王小雄立即出发。由于当时急诊科的两部救护车已全部出去接诊,为了赢得时间,他带着二名护士坐上一辆出租车,昼夜冒着寒风赶到会山,连杯水都没顾上喝就为患者治病。

还有一次,琼海市中原镇的一位退休干部由于长期患有心脏病而导致突然心肌梗塞,生命垂危。在治疗不见好转的情况下,当地医生开始失去信心,家人也准备为其准备后事。但这位退休干部的女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与王小雄取得了联系。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王小雄亲自来到中原,经过认真诊断,重新制订新的治疗方案,全力以赴为这位患者进行治疗,最终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类事情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王小雄对病人的满腔热忱和无比关爱,还体现在给予他们极大的心理安慰,激发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鼓励他们勇敢的面对新生活。王小雄的这招“心理治疗法”在实践过程中还发挥出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王小雄把工作当乐趣。他说:“我不仅把工作当作责任,更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不管我熬了几天几夜多么的疲惫,不管家里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一旦上岗,一切烟消云散。我面前只有病人,每一个病人都有一段故事,让我同情,让我尊敬。”

王小雄在心血管内科辛勤耕耘的21年。特别是担任急诊科主任期间,累计参加4500余例患者的抢救工作。如果把这个数目字分析一下,那么平均每周要抢救10余例患者,每天起码也要抢救1例。所以,这个数字是高强度劳动的凝结。没有乐于拼搏,甘于奉献的精神,是很难做到的。王小雄在抢救重症患者时,有时要一直持续工作十几个小时,连吃饭都顾不上。遇上重大抢救,那还得一个接着一个。他经常疲惫的在急诊科躺椅上一倒就睡着了。

他的一位亲人说:“你曾是那么爱玩会玩,又多才多艺的人,但你在严酷的生存竞赛中,只保留了与你的专业有助益的爱好作娱乐。你为生活引入了娱乐的精神,也把工作和生存本身当作一种娱乐。这里面的智慧、悟性、责任心与意志力是一种令人敬佩的人格魅力。”王小雄就是这样,他始终为工作忙碌着。他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即使在最苦最累的情况下,也总是积极乐观地对待工作和生活,尤其是在他的病人面前,他留给人的永远是一张亲切的笑脸。

王小雄把医术当艺术。坚实的理论基础、刻苦的钻研精神、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多年的临床实践,练就了王小雄娴熟精湛的医疗技术。

业精于勤,技高于练。参加工作20多年来,王小雄始终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可以这么说,他完全把医疗工作当做一种艺术在不懈追求。他除了认真阅读《实用内科学》、《临床心血管学》、《急救医学》等大量专业书籍和医学文献外,还参加安徽医科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班学习。在工作中,他把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贯穿于临床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

王小雄当院长后还兼任急救中心主任。在科室,一方面他注重加强对青年同事的传、帮、带,提高大家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操作水平,以推动科室整体诊疗水平跨上新台阶,另一方面他与同事们联系,强化医疗技术攻关,并年开展了“急性心肌梗塞的静脉溶栓”、“有创呼吸机治疗哮喘持续状态”等多项新技术。从XX年至现在,他还撰写了《呼吸机反比模式治疗急性肺心肿》等共10篇医学论文,分别发表于《中国急救医学杂志》、《中华临床医学杂志》、《广东医学》等核心期刊,在医学界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全市最早主持开展急性心肌梗死和肺梗塞的静脉溶栓治疗、亚低温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并在基层推广应用,成功抢救可不计其数的重症患者,得到广大患者的普遍赞誉,在海南省岛东地区确立了医院急救医学的领先地位。其中主持开展的《亚低温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获琼海市XX年科技成果转化三等奖、《双联管道装置腹膜透析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获琼海市XX年科技成果转化三等奖、《复方骨肽联合甘露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琼海市XX年科技成果转化三等奖。

“把医术当艺术”,并让此理念渗透于科室之中,使急诊科的工作有了大步的跨越式发展。科室连续五年被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等多项殊荣。王小雄本人也被授于琼海市委、市政府授予“十大杰出青年”、“先进共产党员”、“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优秀管理者”、“干部保健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被聘任为海南省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海南省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要职,还当上了第三届、第四届省人大代表。他所带过的青年医生中,有1人被提拨为医院副院长,5人被任命为各科室的正、副主任,6人担任各镇卫生院院长,急诊科被称为医院培养青年医护人员的摇蓝。

王小雄把青春献给党。他常说:“我是一名中共党员,党员就得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青春把一切献给党,忠实履行治病救人的神圣职责”。

XX年,王小雄患上消化道出血,但他仍坚持一边打针吃药,一边正常上班。有一天,万宁市龙滚镇的一位农民重度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被送往琼海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抢救。得知这一情况后,王小雄不顾众人劝说,带病亲临第一线参加抢救工作,经过近3个小时的奋力抢救,患者终于脱险,而王小雄却因为疲劳过度晕倒在科室里。在病房里,探望他的人们望着面容憔悴的王小雄不禁潸然泪下,有的竟失声痛哭。倒是王小雄笑着安慰他们,“你们不要为我难过,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做了我喜欢做的事,尽了我应尽的责任,我很满足、很充实”。

XX年10月份以来,我市遭受40年以来最严重的强暴雨袭击,受灾情况非常严重。根据市委市政府紧急部署,琼海市人民医院在以王小雄院长为首的领导班子的指挥下,克服各种困难,全力开展抗洪医疗义诊工作,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护航。在接到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等多方紧急通知后,王小雄院长高度重视抗洪救灾义诊工作,立即于10月5日晚11:00。紧急召开了医院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会议,研究制定我院抗洪救灾医疗救治应急预案,对抗洪救灾医疗救治工作进行了具体工作部署,会议一直开到凌晨1:30才结束。会议结束后,王小雄院长顾不上休息,又带上120司机分别到嘉积地区各街道、各乡镇探查交通情况,以保证120出诊畅通。第二天早上7:00王小雄院长就来到急救中心,亲自指挥抗洪救灾医疗救治工作,迅速组建好了5支抗洪救灾医疗救护队,分赴我市五个重灾区驻守,开展抗洪救灾医疗救护工作。

在10月6日至15日的抗洪医疗救治工作中,王小雄院长每天都亲自带领医疗队奔赴灾区。一到灾区,王小雄院长就立即为前来就医的群众诊疗,不怕辛苦、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有时候,前来就诊的百姓多了,王小雄院长连午饭也顾不上吃,一直忙到下午5点多,没有病人以后才得以休息,他一个人平均每天就接诊群众100多人。但他总是对身边的同志说,我们辛苦一点,灾区老百姓的痛苦就减轻一点,他的话鼓舞着医疗队的同志,他的行为感染了身边很多的医务人员,使大家有了更大的干劲。他以实际的行动,践行着医务人员的人道主义精神,他怀着一颗仁爱的心,坚守在重灾区,服务灾区群众,用自己的医术,解除灾区群众的疾苦,他以不辞困苦、忘我奉献的精神鼓舞着身边的同志,用高尚的精神指挥着我院医疗队的救治工作,广大老百姓赞誉他是“咱们的好医生”,琼海市委、市政府授予他“抗洪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廉洁行医是王小雄当医生的准则,他对利用职务收受“红包”深恶痛绝。几十年来,他救治的病人无数,有的病人为了感谢王小雄,千方百计送给他“红包”,他总是坚决拒收;有时,他实在拒绝不了,怕影响病人手术情绪,他就先收下,治疗后,他告诉病人,我已经为你交了医药费。有的病人,见他不要“红包”,就带来土特产送给他,他也是婉言谢绝。王小雄就是这样看似无情,却饱含着对病人深深的爱。他常常对我们说,病人生病已经负担很重,我们怎么能忍心收他们的“红包”呢?在王小雄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医院廉洁行医已经蔚然成风。

王小雄心系病人、廉洁行医的精神,赢得了病人和同行的称赞。他用几十年如一日的行动,塑造了一位深受患者爱戴的好医生的形象。

优秀医师事迹材料 篇2

刘家碧,本科学历,文山州人民医院肿瘤科放疗中心医师

参加工作以来,刘家碧曾到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学习放疗相关知识,并不断总结经验。本着认真踏实地工作作风,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善待每一位病人,时刻牢记着“一切为了病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工作中,尊重上级领导、服从上级安排,能吃苦耐劳、团结同事,真诚对待每一位放疗患者,获得领导及同行的高度认可和病人及其家属的广泛好评。发表在德国柏林国际学术论文及地州级以上期刊论文二十余篇,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地州级学术论文交流,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多次获得文山州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通过全国大型医疗设备上岗证考试,取得全国CT医师、技师及LA医师、物理师、技师等上岗证,擅长影像诊断及放射治疗。撰写“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40例临床体会”在国家级期刊《医药卫生》03卷发表,获院长科技论文三等奖;参与的《放射治疗在转移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喜获20文山州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参与的《全程适形放射治疗在晚期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项目》获20度院长科技进步三等奖,因业绩突出,再次被评为年度“先进工作者”。

优秀医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3

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心血管专业,积极开展了冠心病防治研究,在临床上率先开展了心电图运动试验及运动试验,联合潘生丁试验对冠心病早期诊断价值及其疗效评价的探讨,目前已应用4000余例,使大量的隐匿性冠心病患者得以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使总医院在冠心病诊断方面处于本地区领先水平,该项研究成果荣获中原石油勘探局1993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年,成功实施了本地区第一例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疗法,随后他带头组织心内科广泛开展了中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配合转换酶抑制剂等综合疗法的临床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00余例,使住院病死率由原来的15%降至7%左右,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并及时写出临床研究报告参加了河南省第三届心血管学术会议进行大会交流,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由于在临床和科研方面的突出表现,他很快成为心内科的学科带头人。作为总医院心血管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他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和熟练地处理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而且能牢牢把握本专业理论、技术发展的前沿,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积极学习、探索新疗法、新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和开展临床科研工作,为总医院心血管专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人工心脏起搏技术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最有效手段,是心血管专业电治疗学的重要技术之一,基层医院由于受技术和条件限制而很难开展此项工作,司定然主动向院领导建议,积极创造条件,查阅有关资料,并根据自己读研究生期间积累的经验,带领科内同志克服重重困难,于1994年开展了本地区第一例临时心脏起搏术,术中由于血管鞘管与导管型号不匹配(因条件所限),造成局部出血不止,他在手术台上积极开动脑筋,果断采用输液器接头代套管封堵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终于将起搏电极导管置入心脏,起搏成功,使这位生命垂危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转危为安;在此基础上,他又带领大家完成了更高难度的床旁经气囊漂浮电极临时心脏起搏术的技术攻关。同年,经过充分的技术准备,他组织开展了技术条件要求更高、更复杂的永久心脏起搏器安装术,更加拓宽了这种先进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

目前,他已为126例各种危重心脏病患者进行了起搏治疗,成功率达100%,不但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这项技术不仅填补了濮阳地区的空白,而且在适应症、起搏方式选择及生理性起搏方面居河南省领先水平。为了促进心血管专业技术的更大发展,为医院创名牌、争效益,为职工家属解除疾苦,司定然向院领导提出了在总医院开展心血管疾病最尖端诊疗技术之一——心脏病介入治疗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在得到医院领导的同意与支持以后,他亲自带人于1995年8月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研修介入心脏病学,半年后归院,即投入了复杂的前期准备工作中,为了尽早开展工作而不额外增加医院负担,他提出立足于医院现有条件,不等不靠,将胃肠透视室作为导管室,利用现有的旧x线透视机替代大型c型臂血管造影机,自行制造器械消毒槽,仅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准备工作。于1996年5月1日开展了具有当前国际先进水平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两项新技术,从此结束了以往这类疾病手术创伤大、药物疗效差而依赖外转求医的局面,此疗法既可以使患者得到根治或显著好转,又为勘探局和职工家属节约了大量费用,目前治疗患者96例,成功率97.7%,直接经济效益176万元。上述新技术、新疗法的开展使总医院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跨入了省内同级医院先进行列,为创建“三甲”医院产生了积极作用,使当时在本地区独家掌握这些新技术的油田总医院的声誉和影响得到了大大提高,已经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冠心病介入治疗是当今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最复杂、难度最大、危险最高而效果最好的尖端技术之一。总医院大型血管造影机的引进为心内科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司定然不失时机地积极组织科室人员学习相关技术,使冠心病介入治疗术顺利在我院推广开展。2001年,他主持开展了濮阳市首例经皮插管冠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在他的带领下,目前已为成功完成近千例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上述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的开展,使总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跨入了国内同级医院先进行

列。

司定然同志不仅有孜孜不倦地学习运用新技术的精神,更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他常对同志们说,既然我们做了医生,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就是我们的天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自到中原油田的第一天起,他就以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治病救人的事业之中。他所在的心血管内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也是全院最大、最忙,危重病人多,病情

变化快的科室之一。作为科室负责人,他总是第一个到工作岗位,并常因为病人诊治而耽误了休息时间,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病人需要、出诊会诊,总是随叫随到。刚端起饭碗、刚躺下睡觉就被邀会诊的情况不可胜数。从事心脏介入治疗需要在x线透视下确定导管电极的位置,医生要暴露x线直接照射下工作,会受到数倍于患者照射剂量射线的损害。由于长期的射线照射,他的白细胞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右手也发生了放射性皮炎,每次手术前后,科室的同志们无不为他担心,捏着一把汗,都劝他在台下或室外指导,可他总是上台次数最多、时间最长,即使被别人替下也不离开导管室,观察病人、指导下级医师工作。每次手术结束后,他总是回病房逐个诊察术后病人,确认无并发症后才放心地最后一个离开病房。有一次,手术一直从早上7点进行到晚上9点,结束时发现机器出了故障,其他同志都回家休息了,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手术,他亲自陪同西门子公司的工程师修理机器,直到深夜12点将送工程师回住处他才回家,第二天同志们上班时,发现他已经又做好了当天手术的准备工作。他不仅自己以身作则,还带出了一只作风过硬的队伍。不论工作多忙多累,心内科的同志们从无怨言,尤其是介入治疗小组的医护人员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使科室的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医院的前列。在他领导下该科多年被评为院先进单位、院双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中原石油勘探局模范集体、文明单位。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司定然在努力完成各项医疗工作的同时,还注意不断地总结经验,近年来先后编著了《现代实用心脏病学》(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在杂志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科研论文29篇,其中《转换酶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塞的保护作用》一文参加了第四届国际转换酶抑制剂研讨会大会交流,《生理性永久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分析》等三篇论文参加了第三届长城国际介入心脏病学研讨会交流并为《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录用;《永久人工心脏起搏术》、《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研究》、《血浆内皮素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变化及低分子肝素治疗对其影响的临床研究》、《联合药物干预对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及24小时动态血压负荷影响的临床研究》、《不稳定冠状动脉疾病ptca+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等五项成果先后获得中原油田及濮阳市科技进步奖;1998年应邀出席了在新加坡举办的第七届亚太地区介入心脏病学研讨会。

面对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司定然并没有故步自封,而又把眼光集中到了更重要的课题,2002年他承担了中国医学科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临床试验研究中心联合组织实施的协作研究项目——《中国第二项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治疗研究》及由加拿大、印度和中国共同发起的国际性协作研究《评价低分子肝素和代谢调节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的部分研究工作,为两项大规模临床试验提供了一定的循证学依据,受到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2000-2002的三年里,他带领的心内科取得了更加优异的成绩,医疗质量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保持双先单位,他也连续三年被评为院“优秀管理工作者”,“局劳动模范”,“局十佳青年”,2003年初被提拔为中原油田总医院业务副院长。

2003年的春天,非典型性肺炎肆虐中国大地,一场抗击非典的战争在全国打响,当和政府高度重视防治非典的这场战争。刚刚上任业务副院长的司定然同志在这危难之际自告奋勇地担起组织指挥抗击非典一线工作的重担,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他连续七天吃住在工作现场,协调相关科室和部门,组织行政、后勤和医务人员,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成功创建了发热门诊、非典病房,购置了防护服装和消杀物品,做好了防止非典的一切准备工作。在抗击非典最艰难、最危险的日子里,为了明确诊断几名非典疑似病例,司定然同志常常连续几天忙得回不了家,他不顾个人安危,一天奔波于非典病房和发热门诊之间数十趟,亲自给病人查体和询问病史,亲自为病人盛饭送水,亲自观察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在他的带领下,所有疑似病例均痊愈出院,整个油区没有一例非典感染病人,圆满完成了抗击非典的光荣任务,受到中原石油勘探局领导的高度赞扬和表彰。

作为业务副院长,他主管全院医疗和护理这两个决定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部门,他深知自己身上担子的重量和责任,更加忘我地工作;他站在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对内基于医院工作的实际,对人员和岗位进行合理的分配,充分发挥全院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狠抓医护质量和服务水平,对外努力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为医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由于他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职工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医院的面貌焕然一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提高。

口腔科医师先进事迹材料专题 篇4

陆龙章同志,男,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口腔科医师。2000年从摆茹医院调到平塘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工作至今,历任平塘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医师。

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几十年如一日,能模范的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上要求进步,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与医院党委保持一致。努力实践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以党中央和院党委的精神和具体工作思路调整自己的工作和努力方向,积极围绕院党委工作部署开展工作。执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执爱人民、热爱自己所选定的为人民服务的医学事业。遵守党纪国法、谨守岗位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时时刻刻以病人为中心,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处处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自己的行为,规范全科医务人员的行为。自觉抵制商业贿赂。始终把坚持良好地医德医风、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行为准则。自觉遵守院、科工作制度、自觉维护科的形象、自觉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服务。梅花香自苦寒来,该同志优良的思想品德、模范的职业作风、爱岗敬业的精神、勤奋进取、对业务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廉洁奉出、对患者如亲人和谒可鞠的态度、受到远近患者及家属的称赞。近年来科室在业务收入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在院领导的关心、支持和重视下,通过制作广告宣传牌,增加科室的口腔治疗设备,加大就诊患者宣传力度,查找科室和自身存在的问题,解放相思,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大胆地开展新的业务技术工作。通过不限的努力,科室业务收入明显的提高,由每月2-3千元上升到每月4-8千元甚至万元。

医务工作者为人民服务的基础是业务技术。该同志自投身到口腔临床工作以来,看到众多的口腔病患者痛苦的面容和期盼的眼光,心中很不好受。于是,他下定决心,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技术。他说:“干,就干最好的”。对业务知识、他如饥似渴,对新业务新技术、追求执着。他先后到贵阳医学院附院进修学习。进修期间,挤时间多学点知识技术是他的唯一愿望,节假

日主动要求值班,就是下班后的点滴时间、也用来翻资料、啃书本、向老师、同道请教切磋。不懈的学习、使得知识面不断拓宽。理论联系实际,潜心揣摸,医术更趋精粹。在本地区帅先开展了牙齿美容术,固定义齿、整铸支架和儿童正脐矫治术等。曾经被评为州政府计划免度二个85%目标先进个人、县卫生局计划免度工作先进工作者、黔桂两省<区>消疟联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精湛的医术、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他成了远近闻名的牙医。方方面面找他治疗牙疾的人多了,一个个痛不可言的病人被他神奇般的“妙手回春”。信誉高了,换来了病人和家属的称赞,千万句感谢话,有的多次以各种方式以表谢意,而他婉言拒绝后,总是那句老话,这是一个医生应该做的。

该同志以优良的服务,完成临床医疗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临床科研工作及各项医务活动。服从领导安排及派遣,先后抽调参与州少数民族运动会,县十一届党代会医疗服务活动等。他厚实的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与创新相结合,不断从临床应用中进步创新、总结、再创新、采用中西结合疗法,取得重大进展,利用工作之余撰写口腔医学论文及科普文章、临床感悟和临床随笔等。其中《口腔科患者就诊心理分析及调态》刊登在国家级中国保健杂志上。高超的医术和优良的医德医风,在荣誉和成绩面前该同志并没有满足和止步,而是更加积极,更加自信、更加坚定向医学高峰攀登。

平塘县人民医院

上一篇:20080725亚太贸易协定原产地规则简介下一篇:我爱我的表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