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师临床带教体会论文

2024-10-07

全科医师临床带教体会论文(共11篇)

全科医师临床带教体会论文 篇1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个人、社区与家庭, 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学科, 其范围涵盖了各年龄、性别、器官系统以及各类健康问题或疾病, 其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 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全科医学正式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 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传入中国大陆。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提出要改革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同时指出要发展全科医学, 培养全科医师。全科医师是全科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者, 是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有效、一体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 对生命、健康、疾病诊治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由全科医师提供的全科医疗服务模式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是基层医疗保健的最佳服务模式。目前, 我国合格的全科医师十分匮乏, 注册全科医疗的执业医师仅有8万余名, 占执业医师总数的4.3 %。而在重视基层卫生的国家和地区, 全科医师一般可占到医师总数的1/3甚至1/2以上。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能否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全科医师, 建立以全科医师为核心的基层卫生服务团队, 将直接关系到重大疾病的有效防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我国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知识教育、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全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等。进入21世纪以来, 卫生部经充分调查研究并及时总结各地经验, 认为为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需求, 现阶段及今后若干年, 要以全科医学岗位培训为重点教育形式。因此, 如何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师也是我们这些综合性三甲医院—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基地面临的重要问题。对目前我们在全科医师临床带教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谈谈我们的体会。

1 全科医师学员方面

参加培训的全科医师学员学历高低不等, 素质参差不齐, 个别学员学习目的、动机不纯, 故而带教应强调个体化。有些学员职业素养较高,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较好, 带教应以提高其临床技能为主;有些学员基础理论知识较薄弱, 基本技能欠缺, 带教应以查漏补缺为主, 使其扎实地掌握全科医师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 全科带教师资水平

目前我国全科医师的临床带教工作多数是由综合性医院的专科医师来完成, 参与全科医师带教的教师有些未经过专门培训, 不懂国家的相关法规, 对全科医学及全科医师的认识不足, 未按照教学大纲带教, 针对性不强。因此, 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基地应有相应的全科医学教学管理部门, 建立相关制度与培训大纲, 对所有带教教师进行培训, 使其对全科有一定理解, 熟悉全科的特点, 带教有针对性、方向性;全科带教人员要相对固定以保持教学的延续性;带教过程中要注意全科医学临床思维的培养;要教会学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 依靠社区门诊适宜技术做好基层卫生服务工作。全科医学教学管理部门还要做好带教人员的考核工作, 使其能够成为合格的全科带教师资。

3 全科带教特点

3.1 带教过程中要重视全科理念的灌输

全科医学是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系统整体论作为理论指导, 它的目标不仅仅是寻找和治疗有病的器官, 更重要的是维护服务对象的整体健康。全科医疗服务是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疾病为中心的照顾;是综合性而非分科性的照顾;是连续性而非间断性的照顾;是主动服务而非被动等待;是对医疗的全过程负责而非只对医疗的某些方面负责;是为个人、家庭、社区服务而非只对个人服务;重视服务对象整个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危险因素和健康问题, 提供各类疾病的一、二、三级预防而非只重视疾病的

治疗。全科医疗的特点在于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全面、全方位、全过程的照顾;注重医患关系, 在长期的医患双方配合中, 医生与患者一起了解相关疾病性质, 共同参与医疗决策;重视协调性照顾, 以便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种可能利用的卫生资源和社会资源, 确保患者在正确的地点和时间接受最恰当的医疗照顾[1]。

3.2 具体疾病带教要突出全科医疗特点

如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临床带教, 对于专科医师重点在于如何静脉溶栓或如何进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操作;对于全科医师重点在于如何早期、准确诊断, 如何及时、安全转诊, 如何进行专科医院出院后的继续治疗以及如何做好冠心病的三级预防。而高血压病患者如在综合性医院就诊, 多数是因为发生并发症, 例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脑卒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破裂、肾功能衰竭等, 专科医师的治疗重点是处理这些急、重症;而全科医师的工作重点则是这一慢性病的长期、有效管理, 例如如何进行饮食控制、如何设计合理的运动计划、如何正确及时地监测血压等。

3.3 全科带教要特别重视临床技能的培养

全科医师的服务特点决定其不可能象综合性医院的专科医师一样靠很多大型仪器、设备诊断疾病, 而是以物理学检查为主, 所以就更需提高临床技能方面的基本功。应在带教工作中重视培养学员的采集病史能力、体格检查的基本功、病历书写能力、外科无菌术和内科穿刺术的技巧等基本技能以及心肺复苏、除颤、气管插管等急救技能;还要培养其应用辅助检查的能力, 例如掌握心电图、X线、CT、MRI、检验结果的判读等, 正确阅读和使用药品说明书。与患方有技巧地沟通, 针对个体与群体健康教育等人际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也是全科医师临床技能培养的重点。另外, 健康档案的建立、慢性病管理的操作技能等是全科医师的重要临床技能, 但却是我们专科医师所欠缺的, 需要我们自身提高后再贯穿于临床带教工作中[2]。

3.4 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因参加培训学员多数已有临床经验, 全科医学岗位培训临床带教不同于临床医学生的毕业实习, 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如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科进展方面的专题讲座, 教学查房, 疑难病历讨论, 医患沟通技巧讲座, 医德医风教育等。

3.5 全科带教应多参与门诊工作

全科医师的主要医疗活动是门诊性质, 临床带教过程中应更多让其参与门诊工作, 包括义诊、健康宣教、健康咨询等。

参考文献

[1]吕兆丰, 郭爱民.全科医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32-33.

[2]马维红, 李琦.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与我院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探析[J].继续医学教育, 2011, (4) :21-23.

全科医师临床带教体会论文 篇2

临床实习是医学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是培养医学生建立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骨科学是外科学教学中的教学重点之一,其内容繁多,概念抽象,专业性强,专科检查复杂,而课时有限, 令不少学生觉得困难,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就需要带教教师在带教过程中结合各自科室的特点和要求,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本人就临床带教中遇到的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爱实习同学 临床带教中我比较倡导人性化带教,切不可把学生当作苦力使用而盲目增加他们的学习和工作压力,那样只能降低他们的积极性甚至引起他们的怨言;但是也不能把他们视为透明,对他们什么都不管,对他们的放纵等于在侮辱老师自己的神圣职责。因此,对学生我尽量做到四多,即多沟通、多关心、多鼓励、多帮助。把关爱每一个临床实习生作为己任,倡导感情上多沟通,生活上多关心,学习上多鼓励,思想上多帮助,学习工作上我们是师生,但是生活中我们可以是朋友。

二、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包括临床带教过程)是以教师灌输为主,其优点在于,学生能系统、全面的掌握所学的疾病,了解教师讲解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现代医学理论及技术发展迅速,骨科患者病情多样,表现复杂,不可能要求学生在带教中对骨科学理论、实践做到全面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是提高临床带教效果的第一步。所以在教学中,带教教师需要在讲解病例时,详细讲述病理学、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以巩固学生基本知识,同时在带教教师的引导下围绕常见典型病例展开引导式教学,使学生能将课本知识和临床诊断、治疗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达到在日常学习及临床实践中遇到问题时能够积极主动地通过查阅专业书籍、收集网络资源、咨询专家等手段来寻找答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严格要求,因人施教 学生在门诊和病房实习期间,不同的科室会要求他们学习并掌握不同的医疗文件的书写,以及掌握不同的基本技能操作。我们在施教的同时必须严格把关,严格检查和批改学生书写的各项记录,及时纠正他们技能操作中的不当之处,真正做到放手不放眼,只有这样,才能在医患关系特别紧张的今天尽量减少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学生通过眼看、口问、动手,得到第一感性认识。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分析、判断,最后拟方治疗。因此,作为老师,必须加强示范带教。另一方面,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领悟能力。对领悟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必须先耐心的教会他们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对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除了教会他们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可以根据个人的不同而教授他们更多的其他知识,同时尽量给他们更多的动手机会,这样因人施教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临床护理带教体会 篇3

内强素质,不断提升带教水平

临床护士带教老师是护士生走上护理工作崗位的引领者,带教老师的品德素养和技能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带教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投入到临床应用,需要越来越高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才能驾驭[1]。因此,带教老师的个人道德修养、职业技能水平、沟通交流能力等对护士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要求带教老师应不断学习相关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够胜任带教工作。

以身作则,努力树立带教榜样

现阶段的护士生大部分为90后,且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成长环境较为优越,认识不到所要从事工作的重要性,缺少面对艰苦工作的勇气。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单纯开展普通的说教工作,很难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只能通过以带教老师以身作则的方法去影响护士生,逐步培养他们良好医德素养,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医护工作质量对患者康复的积极作用,效果才会事半功倍。百句空言不如一个行动。一群人一起工作和一个人工作是有巨大不同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宣教时,带教老师用自己的切身行动来教育护士生,通过耐心地、精心地照顾病人,给护士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并培养护士生的职业道德,使其真正领会护理工作的神圣和重要,从而逐步接受直至热爱上这个工作。

因材施教,合理开展教学工作

每批、每个实习护士生都是有差异的,为方便护士生的学习,带教老师应根据护士生的实际情况去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针对不同知识背景和能力水平的护士生,实施有差别的带教计划和教学方法。比如,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护士生,要求带教老师要有耐心、多讲解、多提问,多关注,并让实习生多练习;对于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护士生,给予多表扬、多奖励,以激励个人,促进周围护士生向其学习[2]。另外,制定带教计划应该与医院的教学条件、时间和医疗设备相结合,并根据当前疾病发生情况而具体的制定,确保顺利地实施教学实习计划,完成预期的目的。此外,为了使实习效果达到最好,在带教过程中还必须结合实际的情况随时地去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

以人为本,注重情感带教

在教学过程中,我科带教老师十分注重情感教育,提高护士生的情商,因为高的情商能帮助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随着医护服务工作的不断发展,护理服务的教育呈现出其多元化的特点,只有用更加科学和人性化的方法去教育和管理护士生,并推动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才能为临床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人才,最终提高临床护理服务的质量。

从岗前抓起,帮助护士生尽快进入角色

在临床护理实习前开展岗前教育,可以补充院校教育的不足,是组成临床带教的重要部分。岗前教育能使护士生对医院的整体情况和护理工作有一个初步而理性的认识,熟悉医院规章制度、技术规程及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等。在开展岗前教育过程中,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测试护士生的基础知识。为减轻护生的环境陌生感,护士长实地介绍医院环境,安排“一对一”老师带教,向其介绍病区带教老师。这样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状态,又保证了护士生在医院工作质量。

从细节做起,培育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细节决定成败,医护工作更是如此。护士生在临床实习中,培养一种严谨、注重细节的工作习惯是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在带教过程中注意对护士生进行细节的培养,同时也是责任心和毅力的培养。“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句话用在护理工作中也是恰如其分的。细节是护理工作的关键,与病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必须不断地将这种理念灌输到每个护士生的头脑中,使他们做到时时刻刻地关注细节,把小处做细、做好,培养他们良好的工作习惯。同时尽量多给护生创造机会进行直接的护理操作训练,使之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为她们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指导她们及时、客观、准确地做好各项护理记录,要让她们知道正确的护理记录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保护患者亦可保护自己,写所做的,做所写的。指导护生无论在操作或书写护理记录时要有法律意识。例如,在抽血或输液时,应先征求患者意见,愿意选择哪只手;患者家属陪床时,劝诫家属低声交谈,以免影响其他患者休息;患者出院时,嘱咐后续注意事项等等。可以说,细节管理既是技术要求,又是一种人性化管理。护士生在细节上的关注会使患者倍感温暖、感动和亲切,同时也使护士生感受到病患人员情感上的回馈,形成良性的互动,从而促使医护人员不断增强工作责任心,使关注细节、谨慎工作成为一种工作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从小事做起,塑造个人形象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除了医疗技术外,医院的整体形象也是患者进行选择时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人形象的好坏直接反映医院整体的文化和医护人员的素质,好的个人形象会让患者产生一种可信、严谨和正规的感觉;反之则会让患者产生不信任,对医院的整体形象都有影响。因此,首先要让护士生深刻地领会到良好个人形象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与患者进行换位思考和互动等,使护士生对患者所需要的护理人员形象有一个亲身的体会,使其真正认识到自身形象的重要;其次,开展礼仪教育,与具体的工作情况结合,提醒护士生要时刻注意并保持自己的仪表、仪容,给人一种端庄、高雅、有修养的

感受,久而久之,护士生便能在实际工作中被逐步认可,随着工作自信心的增加,也就能够长久的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个人形象。

总之,临床带教工作既担负着护士生正确职业素养的培养任务,又担负着护士生医护技能的培养任务。每年都有很多优秀的实习同学从各位在座的老师指导下顺利毕业,奔赴大江南北的各大中型医院,还有一些优秀的同学进入咱们医院,成为我们的同事,无论她们身在何处,您所给与的教诲将影响着她们一生所从事的职业。通过不断的临床带教实习,为护理事业提供更多优秀的接班人,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医护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小燕,王显华.浅谈临床护理带教体会[J].医学信息,2011,23(11):4323.

临床医师实习带教的体会 篇4

1 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临床医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不仅要求医务人员具备丰富扎实的医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基础,还需具备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而临床思维是临床医师结合病情、症状以及各项检查指标,充分利用自身知识和临床经验,经综合分析、比较以及概括获得诊疗方案的过程[2]。临床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直接决定着其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能力。因此,加强对实习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至关重要。结合临床带教实践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实习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

1.1 加强病房巡视

床旁教学是启发实习医师临床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在查房过程中,使其充分接触患者,并引导其通过病史询问以及体格检查等,了解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并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深入分析病情,从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病例相结合,进而加深其对疾病的正确认识。

1.2 开展病例讨论

在临床带教过程中,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有利于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因此,应组织进行特殊病例、疑难病例以及死亡病例等的讨论,鼓励其积极分析和研究病例资料,从而进一步加深其对疾病诱因、发病机制、主要表现以及治疗转归等的正确认识。同时,通过病例讨论可使学生从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身上获取更多的临床经验以及有益思维方式,开阔眼界、吸取经验教训,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召开专题讲座

临床工作要求将实际操作与生理、病理及生化等多学科知识结合应用,纵向和横向分析,以获取有效信息[3]。选择性地召开专题讲座,可引导学生主动梳理理论知识及其与临床之间的联系,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2 医风医德的培养

医风医德主要是指导并且支配临床医疗护理行为的核心思想和灵魂,也是提高临床诊疗治疗的关键[4]。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医风医德,充分理解并且同情患者,以患者为中心,以解除患者的病痛为荣、以漠视患者的疾苦为耻是成为一名合格医务人员的关键。因此,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必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确榜样,充分利用查房带教、集中授课等机会,言传身教的职责,培养学生良好医风医德。

3 自我防护意识的培养

近年来,随着各项医疗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等,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越来越受到重视。此外,由于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疾病风险缺乏正确认识或对临床医护工作不理解等,均导致护患关系日益紧张。近年来,临床医患纠纷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医患关系已成为社会广泛的问题之一,这给临床带教增加了新的挑战。在临床带教中,应充分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巧。医患关系紧张实际上并非患方或者医方的意愿,也并非医疗技术或者医疗道德问题,多是由于医务人员语言表达或者行为举止不当等引发。故在带教过程中,应加强沟通技巧的培养。在临床带教中,带教老师的个人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同时也关系着学生医患沟通技巧的形成和掌握。因此,要求带教老师应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地满足临床带教的要求。

4 科研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临床综合能力是临床带教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临床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临床医学现状的正确怀疑意识以及精益求精意识,是在有利于临床医疗工作、不违背医学伦理道德的前提下作出的探索[1]。而临床创造性思维能力则是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和多层次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获取最终答案[4]。这些均是提高临床医疗质量、促进临床医学发展的动力。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提出对于病例的疑问,并指导其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自主分析疾病原因、诊断依据、病理变化等,寻求答案。近年来,临床医学及医疗技术获得了较大进步,但仍存在诸多待于解决的问题以及待于开拓的领域。鼓励学生通过自身不断探索和解决,从而解决这些医疗难题,开发新的医疗技术、理论等,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5]。而要实现这一远大目标,就需具备一定的临床科研能力,在有限的实习带教过程中,应指导学生独立写作临床科研论文,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建立科研题目,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或者试验等,撰写论文、总结分析研究结果,从而培养其临床综合能力以及科研能力,为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临床带教是协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医疗服务理念、医风医德,培养临床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等的重要环节。作为临床带教老师,应跟随现代临床医学以及医学教育的发展要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探索合理有效的带教策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启发、鼓励、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成为一名合格且在专业方面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能的医务人才。

关键词:临床教学,临床实习,实习医师

参考文献

[1] 黄永洪.医学生临床实习带教体会[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26(3):121-122.

[2] 杨梅,宫朝晖,宫朝霞,等.创新带教模式培养实习生临床思维[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4):597-598.

[3] 何晓华.医学临床实习带教的现状和对策[J].黑龙江医药,2012,25(1):105-106.

[4] 王琦.医学生临床实习带教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6):175-176.

谈临床护理带教的体会 篇5

【关键词】产科;被带教者;临床护理带教;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78-01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生走出校门的第一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带教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护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和职业素养的形成。同时,通过带教学生,也可以加强带教老师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责任心,有益于带教老师综合素质的提高。笔者根据对80位被带教者的带教回顾及自己去省级医院进修的被带教的切身体会总结如下。

1 加强岗前培训

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进行一些常用,常见的护理操作培训,让学生对操作有个初步的认识及体会,这可以通过播放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方法及安排带教组长进行操作示范,带教组长充分认真详细介绍科室环境及常用物品的放置,告诉新人有空时要自己多熟悉,牢记心里,急用时能找得到用物,规范学生一些语言,仪表等礼仪要求。注意遵守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做到不迟到,不早退等,进行一些法律意识方面的宣教,知道做任何护理操作都是在老师的监视下进行的,不能不经老师同意,自行解决问题的原则。

2 重视思想引导

现大多学生是独生子女,思想懒散,怕吃苦,加上现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认为有钱,有关系就能找到好单位,好工作,對学习不认真,这就要求有个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的带教老师的引导,针对不同学生,带教老师掌握学生的个人特点,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对患者要有耐心,爱心及同情心,在妇产科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有奉献精神。带教者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多与学生沟通,使师生感情融洽、和谐,并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他们感受到重视,对学习的医院有信赖感;清除紧张心理。针对学生动手能力,积极性相对差这特点,要给其讲解现社会护理事业的发展以及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能为病人服务也是一种个人价值体现表现,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加强临床护理实际操作能力

带教教师必须由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理论知识扎实、操作技术熟练、临床经验丰富、有一定带教能力的护师或主管护师以上职称为带教老师,实行一对一专人带教,在实习过程中,适当安排些小讲课,护理查房,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 融会贯通,边示范操作边讲解理论,同时传授一些宝贵临床护理经验,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生动具体,通俗易懂,告诉学生注意平时要仔细观察老师的示范,特别是老师强调的细节,操作前一定要看课本上的具体步骤,不懂的先问清楚老师,最好自己口述一次,争取在老师操作前心里有个数,有问题不了解的一定要注意看老师的操作过程,这样学生们很快就能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实际操作分为基本操作和专科操作,要两手一起抓,通过示范、讲解、指导,使学生从逐步熟练到基本掌握。在操作中要严格认真地执行操作规程,做好三查七对,加强无菌观念,掌握消毒隔离方法等。对学生不掌握的要耐心的讲解,看个人具体情况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对做得不对的地方,要立即指出,但在病人面前要做暗示,出来后再说,给学生自尊,也给病人相信学生,让学生一个实践的机会,也可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矛盾。在工作中做到多鼓励、少批评,告诉学生下班后要回忆,鼓励不懂的第二天上班要再问老师,或勤翻书看掌握巩固,告诉学生间也要加强沟通,把各自在临床遇到的,学到的知识及操作技巧拿来互相分享,鼓励学生掌握适当时机与病人多聊聊天,这样容易与患者建立感情,护理操作就会得到他们的理解及配合。鼓励学生要勇于承认错误,说明做错事没关系,每个人都有做错事的时候,以后记得就不会再错了。告诉学生还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教导,错误的不要有太多的辩解。事实摆在眼前,辩解是没用的,重要的是积极查找原因,以后要更加谨慎。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

4 重视实习效果反馈。

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操作技能掌握程度要勤问;对工作质量要勤查,勤验证结果,每月进行一次实习生座谈会,倾听她们对带教老师教学的一种看法,做好利用每年一次的实习生反馈年会,在进行学术交流的同时,收 集我校学生的实习反映,听听她们对教学的反映,从而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5 小结

全科医师临床带教体会论文 篇6

关键词:全科医学,消化内科,实习,临床带教

全科医学是随着新的医学模式出现的新型学科, 全科医学生实习教学是全科医学教育的关键, 是全科医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并进行实践巩固的过程, 该阶段的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医学院校培养全科医学人才的质量。广州医学院自2000年起在临床医学生中开设全科医学专业方向 (分临床医学本科和临床医学专插本科两种) , 并安排9个月的临床实习时间。消化内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 历来都是临床实习的重点科室之一, 常见疾病如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肝衰竭等在诊断治疗上各有特点, 同时消化内科新技术不断地更新和发展, 如近年来出现的消化内镜下治疗、胶囊内镜、共聚焦内镜等, 而短暂的实习阶段又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较多。如何针对全科医学生的培养方向, 利用有限的实习时间圆满完成消化内科实习任务, 培养其扎实的专业知识, 较强的临床动手和综合分析能力, 值得教学管理者和每位临床带教医师深入探索和研究。现通过分析全科医学生的实习特点, 结合近年消化内科实习带教体会, 对全科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进行分析和总结如下。

1 做好岗前培训

虽然全科医学生与临床医学生的培养方向有所不同, 但是做好岗前教育是同样至关重要的, 要使临床实习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教老师重点讲述医德规范、医院规章和医疗工作制度, 总结历届实习生的实习情况, 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引以为戒。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 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使实习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的思想, 从而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进入临床实习是从课堂式的学习为主转变到临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式的学习, 要直接接触患者、陪属, 因此岗前教育对于实习学生适应从学生到准医生角色的转化是很重要的。

2 明确全科医学生培养目标, 提高带教老师素质和责任心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 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对全科医学生的能力要求为: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熟悉全科医疗的诊疗思维模式, 具备对社区常见、多发病、传染病健康问题和疾病的防治能力, 能够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 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卫生服务[1]。由此可见, 全科医生要处理的多为常见健康问题。这就要求带教老师提高综合素质, 包括带教老师的基本理论素质、操作技能、表达和教学示范能力, 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对专业的敬业精神等方面。不仅可以熟练带教消化内科常见病的诊治, 对合并有其他系统常见疾病的患者也能够进行临床带教, 特别是对容易误诊的患者, 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鉴别诊断。因此, 科室负责带教的教师必须是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生, 这些教师对临床教学要求、教学原理、教学规律已充分掌握, 具有相对扎实的基础知识、临床技能、专科知识及内科学知识, 教学能力较强, 富有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和敬业精神, 能胜任全科医学临床实习带教任务。科室定期对带教老师进行集中培训, 学习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相关文件, 让他们充分明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在临床实习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定期督导考评教师的带教能力, 综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保证全科医学生在消化内科的实习教学效果。

3 注重规范查体和基本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

首先, 实习学生一进科就要组织大家熟悉消化内科的工作规律, 了解消化内科常见病、危急重病的诊疗常规, 特别是消化内科常见急症如消化道出血、急性胃肠炎的处理原则。认真学习病史采集、查体、病历书写、跟随查房、汇报病例等。在学生的临床基本功学习上, 将腹部体格检查和腹腔穿刺术作为临床教学的重点, 强调这是诊断消化系统疾病的基础和必要手段, 学生必须在平时苦练基本功。首先集中同学进行查体示教, 观摩穿刺操作, 然后就手法、技巧等对学生逐一进行指导, 并在以后日常学习中不断强化、巩固。操作前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和急救处理等问题向学生提问, 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 [2]。鼓励学生在操作时要自信、沉稳, 对学生的操作必须亲自在场观看指导, 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操作后认真进行点评、总结, 争取让学生在有限的病例中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除了消化内科的专科培训, 对于全科医学生而言, 也要重视心电图机、快速血糖仪等与临床密切相关的操作, 掌握胸外按压等院前急救的基本知识, 以及明确与社区卫生工作密切相关的血、尿、粪三大常规的检验意义。

4 注重临床思维的培养

运用全科医学的思维理念, 重点培养学生养成以症状为导向、以体格检查为重点的全科医学诊疗思维习惯。教师强调在问诊和查体上一定要过关, 这是基本的基本。如一个腹痛的患者, 详细地问诊, 包括诱因、起病的情况, 是急性腹痛还是慢性腹痛, 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 有无放射疼, 疼痛部位有无发生转移, 及伴随的症状, 如有无呕吐、呕吐的颜色、量, 大便色泽、量, 有无发热、黄疸等。再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 这个时候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 刚接触临床几乎为零,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 不同的学生问诊和查体可能得到不一样的结论, 需要我们用辩证的观点对待, 一定要不断实践、实践、再实践[3]。针对问诊及查体的结果开出有针对性的检查, 如影像、胃肠镜、血检等。对于影像资料, 亦强调亲自去审阅或参与阅片, 以获得患者疾病的全面资料, 进一步提高诊治疾病的临床能力。最后对所获得的信息归纳整理, 根据患者的价值和愿望, 制定诊疗措施。在诊治过程中不断反复验证初步诊断及评价治疗效果。在这个过程中, 是由学生根据现病史和实验室结果提出自己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措施, 由带教教师针对学生分析思考的不足之处加以纠正, 使得学生在实战中学会从临床多种角度分析思考问题, 掌握较为完整的临床逻辑思维方式。对有些问题带教医师可不必马上给出答案, 而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和最新文献, 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与患者特定的关系。医患沟通是一门艺术, 是实现以患者为中心, 减轻患者身心痛苦, 为患者创造最佳身心状态, 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前提。对于全科专业的医学生而言, 将来进入社区基层卫生中心工作, 面对各种不同的患者, 提高沟通能力有助于获得患者最为详细的第一手临床资料。目前大部分医患纠纷的根本原因是沟通不到位, 造成患者对医疗行为产生误解。因此, 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够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有利于临床实践操作, 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4]。在目前的临床教学中, 不仅要重视临床知识的掌握和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 还要注重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进行腹腔穿刺术时, 在学生进行穿刺操作之前要求学生首先了解患者的病情, 与学生一起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穿刺的目的及必要性, 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和恐惧, 取得他们的配合, 以此培养学生对患者的尊重和与其进行沟通的能力, 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医患沟通方法有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在沟通之前, 要有诚信、尊重、同情、耐心的心态。在沟通的过程中注意倾听患者和家属的想法, 介绍医疗过程, 事先应掌握患者病情、治疗经过和检查结果、医疗费用的使用情况以及患者和家属的社会心理状况。同时留意患者及家属的情绪状态, 其受教育程度及沟通的感受, 留意患者家属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 还要学会自我控制, 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并不是所有的沟通都能够按照我们预想的发展而进行, 因此在沟通中应尽量避免强迫对方第一时间接受事实, 避免用易刺激对方情绪的词语和语气, 避免使用不易理解的专业词汇, 避免强迫改变对方的观点, 压抑对方情绪。在临床实习教学中, 带教老师应向实习学生传授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方面的知识, 使其在临床中实践, 成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6 采取形式多样的临床教学方式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有着一定的季节性、周期性, 而消化病学教学内容多, 实习时间相对较少, 为了满足教学需要, 可以临床实际为准, 随时调整教学形式。实习教学尽量安排在病房, 安排教学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 结合具体病案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将PBL (problem based learing) 教学模式引入消化内科实习教学中。PBL 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被广泛的运用于基础和临床教育[5,6,7]。将消化道出血、胃癌、胆总管结石、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肝性脑病、肠结核、慢性胃炎等内容设计成PBL 病例, 实习课时每3~5名学生组成一个讨论小组, 围绕具体病例就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以PBL为载体, 围绕每一个PBL中包含的核心知识展开主动学习, 经过对具体病例提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下一步检查和治疗措施的过程来获取相关医学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 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学生反应热烈, 取得了课堂理论教学的最佳效果, 也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在这种参与性教学中, 学生不仅学到了如何发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学会了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和自我表现能力, 使学生养成一种终身受益的学习行为习惯。缺乏典型病例时, 可采用多媒体教学, 充分利用既往典型病例资料、内镜图像、影像学图像等集中讲课。近年来, 消化病学在内镜诊断及治疗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内镜下止血、息肉切除、早期癌切除、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支架置入以及超声内镜诊治等技术都已很成熟[9]。结合实际和病例, 组织学生在内镜中心观摩内镜检查和治疗操作, 可以使学生对消化内科的临床新进展有了一定的了解, 更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全科医学内容广、操作性强, 只靠课堂的理论教学很难达良好的效果, 所以, 全科医学实习教学是学生真正学习全科医学知识和操作的精髓, 是进一步巩固的关键时期。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在我国开设有全科医学专业 (方向) 的高校不多, 而成功的实习模式更是很少报道。我校是国内最早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高校之一, 近10年, 我院一直在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学实习教学模式, 2012年12月我院“全科医学”被评为广东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在全科医学生的临床实习带教方面, 笔者认为要不断加强临床实习基地的建设, 帮助实习基地的“六大功能”向“六位一体”提升[9], 要极力提高教学师资队伍的素质, 并完善师生考核指标, 形成双向监督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与学的质量。我院的实践显示, 实行岗前培训、提高教师素质、突出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注重临床思维的培养、培养医患沟通能力以及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能达到在临床教学上互补长短、粗细结合、步步巩固的作用, 使学生在实习时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实践促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一教学模式对推动全科医学教学有积极的意义,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杜兆辉, 储宵英, 毛秀珍.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现况与展望 (J) .中华全科医学, 2010, 8 (7) :909-911.

[2]高茹, 刘正新.消化内科临床实习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J) .中国病案, 2009, 10 (6) :42-43.

[3]徐永辉, 张红, 文毅.浅谈消化内科临床带教体会 (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8) :636-637.

[4]赵维彦, 郭夯, 邱旭东, 等.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 16 (3) :570-571.

[5]张东华, 高岳, 薄红, 等.PBL教学法在我国临床教育中的应用及所存在的问题 (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12 (1) :99-100.

[6]孙斌, 刘玉芳, 崔景晶, 等.情景教学结合PBL在院前急救教学中的应用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2, 32 (8) :756-758.

[7]张扬, 王燕.PBL教学法在我国护理教育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10) :1225-1227.

[8]邓彩虹, 刘俊.消化内镜应用进展 (J)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2, 24 (2) :120-122.

全科医师临床带教体会论文 篇7

1 血液病常见症状的诊断及处理实战训练, 提升临床逻辑思维能力

医学生对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通过课堂“正向”教学都有了理性认识, 但特点是所学的东西是分散的、条块的。然而在进入临床后, 他们所面对的不是一个疾病, 而是一位有着不同主诉、不同体征的患者。此时, 医生对患者的认识是综合的、集中的, 且非条理的, 认识和诊断思维的方向是从结果到原因。这种“反向”的思维要求临床医生必须对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 以尽快做出诊断和处理。这就要求带教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有针对性地、充分地对医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系统思维的训练[2]。在进入临床实习前, 血液病患者常见症状及体征在内科学及诊断学中学生都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夜查房中, 住院总医师可以通过患者的某一症状或体征, 让临床实习生对引起这一症状或体征的原因进行阐述, 结合具体患者提出相应的病因, 并做出处理。这类似于PBL教学方法, 该方法既可以提高实习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又可以使实习生将知识灵活贯穿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通过逆向思维实现知识的应用, 为将来成为住院医师奠定基础, 特举例阐述如下。

病例:患者14 岁, 男性, 以“乏力1 周”主诉入院, 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a, 给予IDA方案诱导化疗, 目前为I-DA方案化疗后第8 天。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0.06×109/L, Hb:60 g/L, PLT:10×109/L。入院当晚患者首次出现高热, 体温39 ℃, 伴有寒战。提问:如果你作为值班医生, 针对发热这一症状, 应该如何继续询问病情?

实习生针对发热这一症状进行询问:发热时除了寒战, 还有哪些不适?有没有流涕、咽痛、咳嗽?有没有腹痛及腹泻?有没有尿频、尿急及尿痛?有没有头痛、恶心、呕吐?有没有皮疹、胸闷、气短?

住院总医师进行点评:能够从发热的伴随症状进行询问, 寻找可能的发热原因难能可贵。但是对于血液病患者除了上述伴随症状外, 还应该询问有无感染性休克及颅内出血、热型是否为稽留热、有无留置导管等?最终通过询问, 该患者发热之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而且血压稳定, 考虑为上呼吸道感染可能, 不排除合并败血症。再次提问:针对这一感染, 应该选用哪种抗生素?临时如何对症降温处理?

实习生回答:可选用头孢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 临时给予物理降温及非甾体类药物、地塞米松退热治疗。

住院总医师在让实习生选择抗生素的同时让实习生对常用抗生素的分类、适应证及禁忌证进行了回忆和分析, 这个过程可以发现实习生对各类抗生素的掌握情况。然后住院总医师教授实习生血液病患者发热的特点及临床选择抗生素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尤其重点强调该患者为粒细胞缺乏状态, 免疫力低下, 选择抗生素遵循降阶梯原则, 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而未成年则为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应用禁忌证。患者合并有寒战, 不排除合并败血症的可能, 进行血培养及药敏试验, 为后续抗生素的调整提供病原学依据。同时讲授血液内科发热患者降温的注意事项, 针对能否应用非甾体类药物, 引申讲授粒细胞缺乏及感染性休克的处理。

总结:整个教学过程中, 实习生需要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 高度集中, 从所询问的病史中获得各种有用的信息, 剔除无效信息, 寻找发热的病因, 同时掌握血液病患者发热的特点及抗生素选择原则, 既回顾了所学理论知识, 同时通过自己的思考, 加深了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及学习, 以后遇到相关的临床问题会处理得更得心应手。在这个过程中, 住院总医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提示、暗示、引导和纠正,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帮助实习生学会正确的病史采集及应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

2 角色互换处理急危重症患者, 提升临床应急能力

在短暂的临床实习过程中, 临床实习生很难掌握血液内科常见急危重症的处理方法, 但在夜查房中遇到急危重症患者的几率明显增加, 能培养实习生的应急能力。在一次夜查房中, 一位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突然端坐位, 呼吸窘迫, 伴有头痛不适。

住院总医师让实习生和住院医师进行角色互换, 给1 分钟时间要求实习生对患者进行快速检查及询问, 发现新的症状及体征, 并提出可能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实习生通过简单的询问和查体, 对患者之前的治疗情况及伴随症状、出入量进行了询问, 重点检测了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 观察患者的面容及神志, 听诊了肺部及心脏。结果发现, 患者近期在服用维甲酸治疗中, 出入量平衡, 血压正常, 心率快, 血氧饱和度降低, 面容发绀, 口唇干燥, 听诊双肺呼吸音粗, 可闻及湿啰音。提出可能的原因为维甲酸综合征, 并告知住院医师基本的处理医嘱。

住院总医师评价:实习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询问得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 证明对血液内科急危重症维甲酸综合征有了深刻的了解, 但在此过程中实习生遗漏了对血常规、凝血项及血气分析等检查结果的分析。对实习生课堂上未能涉及的相关检查, 由住院总医师进行详细讲解, 以加深实习生的认识, 然后让实习生提出急救措施。

通过各位实习生的急救, 住院总医师进行总结, 并提出急救原则:停维甲酸、吸氧、利尿、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化疗, 进一步对相关知识进行高度概括和归纳, 便于实习生理解和记忆, 从而提升其临床应急能力。夜查房结束后, 督促实习生进行归纳总结:一方面, 总结住院总医师对急危重症诊断的切入点及依据;另一方面, 学习住院总医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此外, 让实习生将自己临床分析和实际应用后的深刻体会整理记录下来, 作为学习笔记, 再结合书本知识, 把它变成自己的能力[3]。

3 实地培训操作技能, 提升临床操作能力

临床操作技能包括全身体格检查及特殊有创操作。教学过程中, 实习生多是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等多媒体方式, 对基本步骤、注意事项及操作顺序初步了解[4]。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 由于时间的限制以及患者的不配合等因素, 实习生进行实际的查体及骨髓穿刺等操作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临床操作技能的培训是实习中的薄弱环节[5]。在夜查房前, 住院总医师可以就专科重点查体寻找合适的、配合较好的患者, 亲自指导带教实习生进行体格检查及骨髓穿刺, 进一步提升实习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在操作过程中, 可将如何系统查体及注意事项、临床无菌原则及操作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术后注意事项等的讲授贯穿其中,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通过采用“实战演练法”, 我科住院总医师对2014 年在血液内科的临床实习生进行了临床思维及操作能力的培养, 结果2014 年实习生出科考核理论及操作成绩均在90 分以上, 较往年提高10 分以上, 获得良好效果, 而且在实习生中反响较好, 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苏庸春, 于洁, 徐酉华, 等.实习医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8 (4) :420-423.

[2]彭奕华, 许红雁.临床实习中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9, 29 (6) :104-108.

[3]张云霞, 张永亮.改进教学查房方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 (6) :55-58.

[4]赵新颜, 胡豆豆.留学生内科教学、临床实习及教学查房的带教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 (31) :111-117.

护理临床带教体会 篇8

1 加强带教老师的素质培训

1)严格选择带教老师,要求带教具有良好的护士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有较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要有一定的带教能力。

2)制定带教老师培训计划。组织带教老师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带教管理能力、树立新护理观念。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模式的改变,要求教师必须首先更新知识,在传授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同时,贯穿以病人为中心的主题进行教学。

2 方法

2.1 科室设立总带教

我们在传统的“一对一”专人带教上设立总带教,由总带教来制定实习教学计划,包括操作示范,小讲课,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增加护生自觉主动学习及临床思维分析能力[1],统一安排讲课和考核。使护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实习阶段是严谨系统的,给护生形成一定的学习动力和压力,减少护生依赖心理,克服初入医院时的盲目被动;弥补了各带教老师因为班次原因造成的不在位和个人经历、经验的参差不齐造成实习内容缺乏连贯性、系统性;只注意完成本班治疗、护理任务,忽视疾病系统理论的床边带教,避免临床护理的教与学呈现简单化趋向。有计划的安排一些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带教是提高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因为带教老师的能力责任心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2.2 强调护生做好实习笔记

每个护生来科里后都要求做实习笔记,把每天在科室所学、所感都记录下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临床与书本上的理论相比有很多技巧和新知识。做实习笔记不仅能督促护生继续加强学习各种护理知识,更有助于管理者和教员去了解她们的心声,更好的去关心鼓励她们。

2.3 用激励方式挖掘护生的潜力

护生都希望自己能胜任工作,能得到教员和病人的赏识、认可。带教应善于发现学生的细微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差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进行每项操作前,先讲清楚各种医疗差错事故的各种可能、事实和预防办法,进行反面的强化,用反面事例讲解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发现护生的过失,采用暗示法而不责备,安慰鼓励其吸取教训。

2.4 把统筹方法运用于护理工作中

高素质的人才能办高质量的事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培养一批批合格的护理人员及护生,让他们不仅能毫无差错、高效率地完成工作,而且还要快乐的工作,这成为我们带教工作中的重点。如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及效果,需要一个好的方法----统筹方法,通过重组、打乱、优化等手段改变原本的固有办事格式,优化办事效率。

2.5 加强思想道德及法律知识的培训

在我国护理基础教育中,没有与职业相关的法律知识培训,绝大多数护生认为实习期间的法律问题是带教老师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其实不然,如果在带教指导下,护生因操作不当给病人造成伤害,那么她可以不负法律责任。但如果未经带教批准,擅自独立操作造成了病人的伤害,那么她同样也要承担法律责任,病人有权要她作出经济赔偿,所以在护生岗前培训中,增加了学习《护士条例》、各项规章制度、医德规范的内容,对典型病例进行讨论式教学,指导护生明确自己在临床工作中的法定职责范围,要求严格在临床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对病人实施护理工作。对有疑问的操作要及时提出,不可盲目执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并履行自身的法律责任。下科后,要求护生参加在职护士各种法律知识的培训,继续强化护生的法律意识,也迫使带教老师加强自身学习,真正做到放手不放眼。

2.6 教会护生学会换位思考,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

新的护理模式的提出使护理工作内容不再是单纯的疾病护理,而是以病人为中心或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包括个性化护理、程序化护理、文化护理、宗教护理等护理形式,其中临床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核心,在充分的护患沟通中得以体现[3]。所以每个人在生病之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恐惧,他们需要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们能体会他们的难处,给予一定的心理护理,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时时予以关心与帮助。

3 考核

统一考核是对护生学习态度的一种反馈,让护生带着任务去学习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有目的性,通过各种考评考试不断及时了解护生的学习动态,更是弥补了各个带教老师主观上的某些偏差,这样方可使临床带教质量不断改进,同时也提高了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4]。

实习是护生走向护士的必须经历的过程,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扩大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宽度,是培养护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平台。培养学生优良的专业品德及行为是每一位带教老师应尽的职责。

参考文献

[1]王爱敏,黄美萍.诌议护生临床实习前集中培训的必要性[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30.

[2]张增学,乔艳华,彭伟.河北省医学教育现状与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8(2):5.

[3]周郁秋.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护理临床带教体会 篇9

关键词:护生,临床带教,体会

护理临床带教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 进入临床护理的第一步, 如何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 确保护理实习生能够圆满地完成实习任务, 使护理实习生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 是每一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所面对和关心的课题。现将带教体会总结如下。

1带教老师方面

1.1 选择优秀的带教老师

带教老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思想、态度、言行、仪表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法制观念强, 工作认真负责, 富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沟通能力强, 热爱护理工作和教学工作。应具有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 取得护师以上资格的临床护士来承担临床护理带教任务。

1.2 带教老师应综合素质高

工作责任心强, 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专业知识和经验, 护理技术操作娴熟、规范, 护理观念新, 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要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使用高、尖、精仪器的技能[1]。

2合理安排科室带教计划

2.1 实习护生在每个科室轮流实习的时间不长, 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学习任务, 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获得预期的效果, 就必须有一个周密的切实可行的实习带教计划。

2.2 制定科室带教计划 各科根据护理实习生的实习大纲要求, 结合本科室实际制定实习带教计划, 包括科室带教的目标、每周的讲课安排、护理教学查房、操作培训与训练等内容, 并责任到人。

3规范化带教

3.1 入科教育

对新入科的护生首先由护士长进行热爱护理专业的思想教育, 从思想上、行动上做到爱岗敬业。严格规范着装仪表, 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劳动纪律。再由科室总带教老师介绍科室的规章制度、工作的时间安排, 科室的环境及本科室的基本情况、物品及药品的摆放及存放处。

3.2 实施责任制带教

以便实施因学、因材、因人施教的个性化带教, 带教老师态度要端正, 带教老师因护理工作量较大, 常常忙于应付日常工作, 而忽略理论讲解和操作示范。致使护理实习生临床实习收效甚微的现象发生。带教老师要做到言传身教, 强化理论联系实际, 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3.3 整体护理观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

带教老师必须具备整体护理意识, 护理观念新。必须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程序,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处处以身作则, 严格要求学生, 严格带教, 做到放手不放眼。

3.4 及时发现带教过程中的问题

护生缺乏自信心, 缺乏沟通技巧, 带教老师应帮助护生尽快转换角色, 要经常鼓励护生, 为护生提供相应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会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进而增强自信心。

3.5 严格考核制度

严格出科考核, 考核是促进提高带教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 总带教老师应根据科室制定的实习计划对护生在科室实习期间进行考核, 包括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 要严格评分, 出科前, 护士长组织师生双向评价:带教老师通过临床护理实习生考核表及实习鉴定表对学生进行评价;护士长向学生了解带教老师的专业知识、带教能力、带教方法等方面的评价。对实习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也是带教老师工作的总结, 可以总结经验, 发现不足, 以便不断采取措施以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4加强护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4.1 培养护生动手能力

在护理操作中要求护生必须掌握护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加强和重视护理操作规程, 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 提高护生学习的主动性, 增强护理操作能力。

4.2 培养沟通能力

指导护生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 加强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带教中及时发现护生的沟通缺陷, 给予指正, 鼓励护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4.3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 护士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才能及时发现护理问题, 并给予及时的处理和解决。临床教学是培养护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临床操作技能的最佳途径之一, 因此, 严格临床带教是带教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是护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2]。

5强化法律意识

为使护生对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问题有足够的认识, 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必须进行法律知识、医疗安全教育, 提高护生的法律意识, 加强工作责任心, 保证护理安全。

总结:临床护理带教工作是护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帮助护生实施角色转换的重要环节。护生临床实习是将医学理论和临床护理实践相融合的重要过程, 是护生顺利实施角色转换, 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的关键性时期, 也是护理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吴菊红.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工作的体会.吉林医学, 2010, 31 (17) :2764.

浅谈护生临床带教体会 篇10

【关键词】护生;临床带教;体会

护生的临床实习是整个护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继学校理论教学之后的深化和延续。是理论联系实际、走向独立工作的关键一步,从而完成角色转换。并且,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及人们对健康的需求,给护士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护士自身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临床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临床带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響了护生对护理技能的掌握与运用。临床实习是护生进人临床工作前的一个重要学习阶段,是能否成为一名合格护士最关键的阶段。是护生通过专业理论学习之后,从理论到实践实现飞跃过程。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新一代护理人员,使护理事业后继有人,一直是护理人员探讨的目标。本科自2011年至今,带教护生121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临床带教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1 加强带教老师自身素质的培养,选择热爱护理专业,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有高度的责任心,专业技术过硬,能以身作则,并且乐于带教的医护人员担任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应注意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参加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带教前要进行认真系统地备课与课程设计,带教后通过自我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护生,从而全面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2 合理制订教学计划

2.1 根据实习大纲合理制定带教计划。并根据学校安排的实习时间,让护生掌握了解计划中的内容。护生进入到本科室后,带教老师首先要了解护生已走过的相关科室,了解护生掌握护理知识内容及掌握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每周安排1次操作技能及理论的授课,完善相关的学习内容,出科前进行1次理论与技术操作的考试。

2.2 临床护生入科后培训,临床实习是护生走上护理工作岗位,完成角色转换的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提高护生爱岗敬业的思想,树立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加强护生应有的、必要的责任心的教育,使其养成精益求精,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护生自身的责任感及道德观念。

2.3 业务素质培养,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观念的转变,护士不再是被动执行医嘱和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而是以病人为中心,全面系统的为病人提供身心护理,是病人康复阶段的主要协助者。因此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护生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护生要牢记查对制度,每项工作都应该做到三查七对一注意,并讲清违反查对制度的严重性,牢记必须的医学护理知识,要不断充实自己,使护生养成嘴勤、腿勤、勤巡视患者的良好工作习惯,这是培养护生责任心的关键环节。

2.4 心理素质培养 医护人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获取护理工作成就的重要环节,因此,培养护生愉快稳定的良好心理素质,不仅能调节医疗氛围,而且能够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取得病人的信任。培养护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在疾病可能发展变化的情况中预测患者可能的心理变化,握有主动权。更要培养护生具备果断坚强的个性,从而使护生在危急时刻能够以镇定的情绪,沉稳的态度,迅速地实施各项抢救措施。

2.5 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 ,护生进入临床实后,往往将大量精力用在护理基础操作技能的训练和掌握上,只向带教老师学习操作技巧,而忽视了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沟通和交流。由于护生初入社会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与患者交谈常常表现出语言简单刻板,多使用的是术语,使患者不能很准确明白自己的病情。带教老师要经常带领护生到病房与患者沟通,通过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护生观察、揣摩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护人员温馨的笑容、亲切的呼唤,都可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在护理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自觉的、真诚的对患者进行护理教育,从而使护生真正充分理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对今后的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 端正护生在实习中的态度,纠正错误观点和不良工作作风。在实习期间,部分护生有恐惧心理,有的护生害怕而不敢动手操作,因此带教老师在操作前,应讲明操作方法,然后亲自示范,让护生了解操作程序。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放手不放眼,消除护生的恐惧心理,鼓励护生按要求大胆操作。对于护生在实习期间违反规章制度现象,应给予批评教育,让护生在实习阶段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实习一段时间后,有些护生认为护理工作只不过是简单的打针、发药,从而轻视实习,带教老师应酌情安排护生特护危重患者,或参加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从而让护生体会到,护理工作是一项具有科学性的、重要的、综合性极强技术工作。

4 摆正护生与带教老师的关系 ,老师与护生的关系是平等的,不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在进行护理操作时,不要因护生技术不娴熟,速度慢不愿与学生一起操作。应耐心细致地做好带教工作

5 增强法律意识 为了使护生对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问题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在临床护理教学中要进行法律知识、医疗安全教育,使护生的法律意识得到提高,保证医疗护理的安全。

总结

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体会 篇11

1 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校课程设置问题

儿科护理学的课程目标中未突出现代护理理念, 每章节标题均为“疾病患儿的护理”, 体现的是生物医学模式, 不能适应现代整体护理的要求[1]。学分和课时设置偏少, 导致学生对儿科护理产生轻视心理, 同时见习时间过少, 学生不能及时消化理论知识。

1.2 护生自身

大多数护生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 自尊心强, 个性十足[2], 加之儿科病房环境嘈杂, 社会不良事件时有发生, 家长心疼孩子, 护生不敢进行临床护理操作, 部分护生对专业缺乏兴趣, 带着“混完实习”的心态, 缺少学习的动力, 同时理论知识欠缺, 对于专科护理操作无从下手。同时部分性格内向的护生沟通能力欠缺, 种种原因导致护生在儿科的临床实习期间态度懒散, 也给临床带教带来挑战。

1.3 带教老师

传统的临床护理带教采取的“传、帮、带”模式[3], 带教老师个人水平对带教效果有一定的影响。高年资的护士临床实践能力强, 但理论知识及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需要传授的知识不能及时有效的传达。同时在病人较多、临床护理任务较重的时候, 部分带教老师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拒绝为护生讲解及提供实践机会。同时各带教老师职业素养参差不齐, 不能给护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榜样。

1.4 患儿家属

现如今,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中心, 往往一个孩子生病会有至少两个家长陪同, 所以儿科病房给大部分护生的印象是脏、乱、吵, 这样会增加其心理负担, 加之家属的知识盲区及焦急心情, 往往会有部分家属态度恶劣, 甚至会有家属拒绝护生为患儿进行任何护理操作, 这些进一步增加护生的恐惧心理, 这也是护生在儿科缺少实践机会的原因之一。

1.5 带教方法

本科室曾经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模式结合护理部统一要求的临床实践教学标准, 对于每月的理论授课、技能培训、病例讲解及出科考核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但由于带教老师不仅需要完成繁琐的临床护理工作, 还要利用个人时间准备和完善教学资料, 久而久之会使很多标准的实施流于形式, 这样不利用临床护生的个性化、合理化带教。本科室儿科包含新生儿病房和普通儿童病房, 而工作人员相对固定, 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儿科临床带教的需要。

2 对策

2.1 加强理论知识培训

由于课程设置和高校考试局限性等一些问题, 在护生正式进入临床实习之前, 学校可以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考核, 以督促学生系统复习所学知识, 为进入临床实习做准备。同时进入儿科实习后, 科室每周安排时间进行理论培训, 带教老师在临床带教过程中除指导实践操作外, 还需要对基本的理论知识进行提问和讲解, 举一反三, 强化记忆, 督促护生在实习之余不断巩固理论。

2.2 加强入科宣教

在护生进入儿科实习时, 可以先由护士长或带教组长带领护生熟悉整个病区环境、儿科工作特点、工作流程等, 同时应讲解医院和科室的相关规章制度、自我保护措施、法律常识及儿科沟通特点, 让护生对即将进行的工作有初步了解, 消除护生的紧张及恐惧心理。

2.3 提高护生沟通及抗压能力

护士工作压力大, 作息不规律, 儿科护士的工作尤为复杂和琐碎, 没有强大的内心很难坚持下来。在儿科面对的是缺乏沟通能力的小儿和情绪焦躁的家属, 护患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在临床带教中带教老师要指导护生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提供成功沟通的案例供护生学习, 成功有效的沟通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纠纷, 减少护生和患儿之间的陌生和恐惧感, 增加家属的信任, 对护理工作的开展有积极作用。同时护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沟通失败时, 带教老师要帮助其积极疏导不良情绪, 减轻心理负担, 总结经验教训, 提高护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所必须的。

2.4 选拔和培训优秀的带教老师

护生的临床带教需要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 带教老师的素质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护生的心理和行为, 护生初次步入社会, 思想还不成熟, 带教老师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工作态度[4]。因此通过自我推荐, 同事推选选拔理论知识丰富、工作认真负责、专科技术娴熟、有良好沟通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带教老师。在护生进入临床之前, 对带教老师进行统一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有儿科常用专科技术操作, 带教流程及详细的带教内容, 实习大纲, 考核形式及标准等。带教老师认真负责高效的工作态度、敏锐的观察能力、灵活的沟通技巧、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护生学习的榜样。

2.5 探索新的带教方法

传统的带教方法已经不能充分满足现代护理教学的需要, 结合科室带教任务和带教老师特点, 首次尝试了技能操作同步实训法、应用“双师”带教模式、典型案例讨论学习法等。

2.5.1 技能操作同步实训法

是将操作动作分解后, 在教师示范讲解和统一口令引导下, 全体学生通过模仿操作, 在矫正与重复中循序渐进形成技能的教学过程, 它是比较典型而稳定的教学方法, 已成为在多课程技能实训教学中师生双方教与学活动的范式[5]。护生进入科室, 护士长完成入院宣教后, 由专科操作技术熟练的带教老师先进行技能操作同步实训, 使护生在反复的学习与摸索中对儿科操作技术有直观认识, 对缓解护生紧张、恐惧心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能促进护生迅速进入角色。

2.5.2“双师”带教模式

通过评价带教老师的工作年限、临床工作能力、理论基础、沟通能力等, 两两分组, 合理搭配, 取长补短。然后根据护生的学历及实习大纲要求安排合适的两位带教老师轮流进行临床带教, 以保证带教质量。

2.5.3 典型案例学习讨论法

它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6]。护生在进入临床前对于如何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患儿、如何在工作中避免职业暴露、如何观察病情等是无从知晓的, 因此应提供典型病例供护生讨论学习。案例学习讨论法的关键是选编案例, 它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7]。通过典型案例的学习讨论, 更好地促进了护生理论运用于实践。

3 小结

临床护理带教是培养护理人员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过程, 如何带好一个护生直接影响到今后护理队伍的质量[8]。儿科的护理特点决定了护理带教的艰巨性,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提高护理水平, 取得家属和病人的理解和信任, 才能有机会更好地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关键词:儿科,临床带教,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蒋文慧, 辛霞.探索儿科护理学课程设置新模式[J].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 (7) :504.

[2]石镁虹, 章桦.实习前后护生护理风险意识的调查与思考[J].护理研究, 2014, 10 (10A) :3704-3706.

[3]黄红友, 黄慧根.德尔菲法在标准临床护理教学路径设计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4, 10 (10A) :3702-3704.

[4]张丽雁, 陈若冰.儿科护生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08, 10 (27) :384-385.

[5]刘振义.操作技能实训同步教学法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7 (6) :70-71.

[6]李胜琴, 饶和平, 姚水洪, 等.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13) :55-56.

[7]安宝荣, 钟秀宏, 赵莹莹.多种教学法在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 2012, 11 (14) :67.

上一篇:边坡勘察设计分析下一篇:研究生学术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