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

2024-09-25

全科医学(精选8篇)

全科医学 篇1

全科医学课后感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随着近年来医改的深入,政府和社会愈来愈认识到培养全科医生重要性。全科医生是公众健康的守门人,全科医学已经成为医改成功的重要学术支撑。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已成为新医改的方向标。

学完全科医学这门课后,我对于全科医学这一学科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全科医生这一职业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全科医生(GP):是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提供者。又称家庭医师(general practitioner/family physician)或家庭医生(family doctor)。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有着不同的职责。专科医生负责疾病形成之后的诊治,通过深入的研究来认识与对抗疾病。而全科医生则是负责健康时期、疾病早期乃至经专科诊疗后无法治愈的各种病患的长期照顾,其关注的中心是人。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是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的。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不但可以帮助专科医生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而且还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呢?我认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应具备以下几项素质。

首先,当然是要具备综合性的知识。

在国外,全科医生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全科医生要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分配,是需要到大型医院就诊还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治疗。全科医生在病人就诊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就对于全科医生的知识综合性有很高的要求。在澳大利亚,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需要经过三阶段的培训:第一阶段,5年制的医学院校本科学习;第二阶段,住院医师培训;第三阶段,全科医生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在这种制度培养的制度下,保证了全科医生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更好的对于疾病进行分类和初步诊断。尽管,这种培训模式在中国实施起来不太容易,但作为一名全科医生,要时刻注意医学相关知识,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技能。

其次,全科医生还要是一名生活经验丰富,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的医生。全科医生面对着的是一个区域长期固定的人群,全科医生的职责中不仅有治疗疾病还有预防疾病和控制疾病的发展。全科医生面对的疾病多以慢性病为主,需要长期对患者进行医学干预,才能更好的控制疾病。这些都需要全科医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更好的融入社区人群中,只有得到所管理的病人的充分信任,才更有利与全科医生的工作开展,病人才更愿意配合全科医生的工作。

第三,全科医生要有高尚的品质。

高尚的品质和是每一个医生必须具备的品质。医生面对的对象是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医生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事关人命,不能有一丝的疏忽,不能有不良的心理,这就要求医生要有高尚的品质。

最后,我个人觉得十分重要的是,全科医生要是一名好的心理医生。

近来,有文献(对全科医生开展系统心理卫生知识与技能培训的可行性研究,刘冬莹,2010)对于在全科医生中开展心理卫生知识与技能培训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充分证明了其重要性与必要性。通过分析全科医生的工作性质,作者提出全科医生应掌握的心理卫生知识与技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心理的个体差异;掌握实用的心理测量与诊断方法;了解冲突、挫折与应激的心理过程;了解心理障碍的特征表现;掌握一些简单实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从心理学角度了解社区常见心身疾病;了解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心理特点与易发生的心理问;掌握医患沟通技巧与心理护理方法。一个好的全科医生要有一定的心理知识,这样才更利于全科医生对于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更有利于全科医生与患者的交流。

拥有了以上的素质,就具备了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资本,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我个人认为还有一点也很重要。要充分认识到全科医生不是万能的,全科不等于全会,所以正确的辨别哪些疾病是全科医生的职责范围,哪些疾病是要依赖全科医生起作用,对于全科医生也是至关重要的。试想,若全科医生不能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过于自信,很容易造成疑难重症患者的延误诊治。当然,目前国家对于社区全科医疗的一些政策可以有效的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国家通过政府投入的方式,减轻全科医疗的机构的经济压力,可以避免全科医生为了经济利益而“过度挽留”患者。只要全科医生不是过度的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不会出现延误病情诊断的情况的。

以上就是我在学完全科医学这门课后的心得体会,我的观点也许还有不足之处,希望能够通过以后的学习能够更好的认识全科医学这门课。

全科医学 篇2

近日, 以“建立全科制度践行全人服务”为主题的2015全科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第十三届年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会议力争在新医改进入攻坚阶段的大背景下, 推进全科制度的建设和全科医师的培养, 从而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为落实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奠定良好基础。

开幕式上,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竺呼吁全国的医学院校都应成立全科医学系, 或在临床医学系内设立全科医学专业, 号召医学同仁关注支持全科医学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指出, 基层医疗是中国正在建设的分级诊疗模式的基础, 而成功的关键是要有训练有素、干劲十足的全科医生团队, 应将全科医学视为并正式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她还强调鼓励全科医生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乃至预防服务, 让更多医学院的精英学子选择全科医学专业。

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指出, 关键还是要尽快建设好一种经过正规医学教育和全科培训的高素质全科医师队伍, 为“强基层”提供人才支撑。中国要力争到2020年实现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 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张服务功能完善的健康卡。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代表院士专家宣读《支持全科医学发展倡议书》, 向全国的同行倡议转变观念、支持全科;发展全科医学、培训全科医师;建立全科与其他专科医师之间分工合作机制, 支持分级诊疗。

建立全科医学诊断的医学模型 篇3

John Murtagh,医学博士,澳大利亚皇家全科医生学会会员,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全科医学系兼职教授和Melbourne大学的全科医学专家。1966年毕业于Monash大学,1986年担任《Australian FamilyPhysician》杂志主编,1988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93年被Monash大学聘为教授。1995年,鉴于他在医学教育、研究和著作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授予澳大利亚勋章。他的著作《Murtagh’s General Practice》被奉为澳大利亚全科医生的“圣经”;其著作在中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Murtagh's General Practice》中译本已在2010年岁末出版发行。

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的是建立全科医学诊断的医学模型。我最早从事全科医学服务是在墨尔本的农村地区做长期的农村医疗服务实践。在农村诊所里我遇到了很多很难诊治的疾病,这些对于全科医生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做好早期诊断。在全科医疗服务过程中我也犯过很多错误,我希望把这些错误告诉大家,以便在工作中引以为戒。

在全科医学诊所里工作要面临很多的挑战,有很多病人很难去诊断和诊治,同时因为全科医生面临的病人是第一次接受服务的病人。对于你面前的病人,医生应该具有这样一些能力,比如:

“相面术”,即通过阅读面部的表情和特征来辅助诊断疾病。这里有一个40岁的病人,面部表情不高兴,其实是病人本身有酗酒问题……。所以我想把我的经验跟大家一起分享,临床的经验越多,对于疾病诊治的效果会越好。

1传统医学的诊断模型

第一,了解病史,询问分析表现出来的症状,系统性评价,询问既往史/家族史、用药史、心理和社会学方面病史。

第二,身体检查,做出诊断假设。

第三,化验检查,对假设做出修正。

这是传统医学诊断的过程。如果发现检查的结果与当初的判断是不一样的,就有可能要修正原来的假设。但是在全科医学服务中,很难做到标准的医学诊断过程,这种典型的医学诊断步骤基本上用不上。很多病人的症状因为不典型,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和初步的诊断。全科医学服务是假设、推理的过程。因此,我们要用另外一种全科医学诊断的策略。

2全科医学的诊断模型

第一,获得以前对该病人的了解,包括病历;

第二,从病史中寻找线索;

第一届中澳全科医学学术交流论坛暨全国全科医生高级师资培训班内容摘登

【编者按】2011年在深圳举办的“第一届中澳(深圳)全科医学学术交流论坛”暨“全国全科医生高级师资培训班”会议汇集了澳大利亚、加拿大、香港和我国全科医学学术研究、培训、管理技术、全科医学框架和设计技能等方面的经验与成果。会上来自澳大利亚Monash大学的John Murtagh教授、Lyn Clearihan副教授等全科领域专家进行了主讲。本文内容精编自本届论坛,以期对我国的全科医生的诊疗思维能起到借鉴作用。

第三,当场检查,包括“相面术”等。

建立起假设,通过包括身体检查、化验检查等探索进一步的线索,从而建立起初步诊断。

例:一个患未分化疾病的病人

病人,30岁,女,大学讲师。主诉:劳累、乏力、疲劳、背痛、双手酸痛、肌肉疼、没有力气、头疼、睡眠不好、焦虑、容易发脾气,面部有一些皮疹以及各种模糊不清的症状。

通过这些症状怎样推断出诊断?这个病人是一个“很麻烦”的病人,医生很难做出诊断。全科医生面临的病人中大约有1/4是这类病人。这也是我为什么想到全科医生应该有自己诊断模型的理由。

3全科医学的诊断策略模型

面对上述案例,病人的表现和症状是很模糊的,直接观察到的只是面部的皮疹。

第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如果病人说头疼,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第二,不能忽略哪些严重的疾病(红色预警)?

(1)心脑血管疾病(Vascular);

(2)严重的感染(Infection):脑膜炎和脑膜脑炎、败血病、细菌性脑膜炎、艾滋病病毒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禽流感和乙肝、梭状芽孢杆菌感染、肺炎等;

(3)肿瘤(cancer)。

如果一个病人说“我头疼”,这三方面都不能忽略。因为头疼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问题,也可能是因为严重的感染,也可能是肿瘤。这是全科医生的责任,我们绝对不能忽略这些问题,否则会带来严重的诊断错误和后果。

红色预警的迹象主要有:面色苍白,紫绀,神志状态变化,肢体末端温度低,呼吸急促,心跳过速,发热(>38℃),微血管回复充盈差(>2秒)等。

我们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比如体重会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降低?有没有发热或者浑身冒汗?有没有哪个地方出现了一些肿块或者不正常的东西?哪个地方有特殊的疼痛?哪个地方有特别凸显的情况?这些问题可以保护病人,不让他们受到这些可能严重的疾病的威胁。

第三,是不是有陷阱?会不会有一些经常容易犯的错误?

典型的陷阱有:脓肿暗疮、各种过敏、慢性疲劳综合征、腹腔疾病、家庭暴力(包括虐待儿童)、药物滥用、带状疱疹、大便干燥、异物、贾第鞭毛虫病、血色素沉着症、营养不良(未曾发现)、绝经期综合征、偏头疼(非典型性)、佩吉特病(湿疹样皮损)、妊娠、皮肤结节病、癫痫发作、多发性抽动症。

第四,这会不会是化装舞会的面具?展现在你面前的病人是不是戴着面具?表现和主诉是不是真实的反应?真正的问题会不会被掩盖?

七种最常见的戴化装面具的疾病有:抑郁症、糖尿病、药物问题(因医生引起、自己药物滥用或非处方药)、贫血、甲状腺病或其他内分泌疾病、脊柱功能损伤、尿路感染。

第五,病人是不是想要跟我说什么事情?病人主诉背后往往有一些想说的话(即“黄色预警事件”)。

黄色预警事件主要有:藏在心里的目的、要张‘门票’、隐藏的抑郁、潜在的焦虑或恐惧、在家里和别人有矛盾、在工作场所和别人有矛盾、被人欺负、与性有关的问题(包括性传播疾病)、

“代理综合征”等。

4我们要做的:注意“面具”、避免“陷阱”、探寻“秘密”

对于一些属于严重预警情况的病人,如果不能及时诊断,那么病人将非常危险。我在诊所墙上贴了一张纸,把容易戴面具的疾病都列出来。如果面对这个病人我认为戴着面具,但不敢确定,我就看墙上的纸,一个个检查。其中一个就是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戴着面具的疾病。

来看病的病人经常会有一些诊断陷阱,疾病的表现并不是疾病真正的原因。例如说一个儿童患有皮肤疾病,实则是臀部遭受家庭暴力所致。我经常用的方法是,把经常出现的陷阱、问题写成卡片,经常让学生去看,告诉他们这些就是经常容易出错的问题。

最后,病人是不是想告诉我什么?很多人在医生面前有一些难以启齿的事情,是藏在病人心中的

nlc202309022234

秘密。病人来看病有可能是因为不舒服让他们来看病,有可能是他妻子让他来看病……不管什么原因来的病人都有可能有想告诉你、但是不容易告诉你的事情。比如:一个女护士腿部出血,疾病的原因是自虐现象,但真正的原因是她爱上了一个外科医生,所以自虐弄伤住院以便见到这个医生;一个18岁营养极差的女孩,表面上看起来是厌食症导致的,真正的原因实则是家庭暴力。

如果想知道病人来找你看病的真正原因,最好问到底为什么找我看病?

这些是我在澳大利亚看病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虽然世界各地文化背景不同,但出现的健康问题是相似的,我希望把这些经验与中国的同行们进行分享。

全科医学的核心临床技术——成为优秀医生所面临的挑战

主讲人:JohnMuna曲教授

今天我与大家讨论的主题是“全科医学的核心临床技术”。换句话说,我们要谈谈成为一名优秀医生要面临哪些挑战。经常有人跟我说,成为医生多么幸运,医生一定很优秀等。他们期望当医生的人是很优秀的人,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所认为的好医生是什么样子的。

1全科医学的原则

第一,基本的服务:全科医学服务为所有的人、家庭及社区提供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

第二,家庭的服务:全科医学服务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负责照顾整个家庭。

第三,个体的服务:全科医学服务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服务。

第四,在家里的服务:即家访。现在在一些大城市里做家访已经不是很常见了,但在偏远山区,做家访服务是全科医生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在这种服务中还包括给特殊人群的服务。例如,在澳大利亚有许多其他国家的难民,对难民的关照也是我们服务的内容之一。

第五,连续的服务:连续性照顾为医生提供了一个机会,能够对病人、病人家庭及家庭压力、病人的工作及娱乐环境有更多的了解,获得大量的背景知识。全科医学的连续性服务可改善服务结果:降低所有病因的患病率,改善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减少再入院率,减少专家门诊,减少急诊服务利用,更好地监测药物负性事件。

第六,预防的服务:全科医学服务是预防性服务。例如预防免疫、疾病筛查等。2怎样成为一名好的全科医生?

一名好的全科医生要具备哪些素质?或者说什么是好的全科医学服务?英国一位非常著名的医生认为:

第一,要正确诊断疾病和治疗已经确诊的疾病;

第二,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

第三,让病人能够接受并且认识所患的疾病,这就需要全科医生具有很好的交流技巧;

第四,满足病人的各种合理需要;

第五,高效率的工作。

怎样成为一名好的全科医生,我的见解是:

第一,与病人建立相互尊重的关系,与病人有良好的沟通。

(1)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时,最重要的一点是善于倾听。

(2)如果可能的话,尽量记住病人的名字,并且在第二次见到这位病人时用他的名字来称呼他,这也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点。

(3)合适的身体接触也很重要。遇到病人比较难过的情形时,可以握他的肩膀和手,但也不要太过亲密,比如拥抱病人或摸病人的头。

第二,询问正确的问题。

第三,机敏,善于观察。全科医生应该是一个非常敏锐的观察者。

第四,严格地遵守伦理标准和职业操守。我们曾经做过一些关于病人喜欢什么样的医生的调查,发现很多病人所列的第一条是具有美德的医生。我们所说的美德包括比较谨慎、公正、慷慨大方、有同情心、有忍耐力、温柔、有礼貌、客气和幽默等。

第五,有防止差错的诊断策略。

第六,建立支持性网络。优秀的全科医生应该有一个给他提供后备力量的团体。

第七,掌握基本的治疗方法。

第八,培养基本的操作技能。

第九,准备好应对紧急情况。

第十,了解自己,知己短处(当自己的全科医生)。应该了解自己的能力所限。

3慢性病管理的目标疾病

慢性病管理是全科医生的专业内容之一,了解慢性病管理条目可以使全科医生在管理慢性病方面做得更好。这些目标疾病包括:

(1)冠状动脉心脏病;(2)慢性心衰;(3)脑中风;

(4)高血压;

(5)2型糖尿病;

(6)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

(7)哮喘;

(8)癫痫;

(9)甲状腺机能减退;

(10)慢性心理疾病;

(11)用药监测。

目前危害健康的四大因素分别是: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上是危害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我们需要花很大力气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上述这些情况再加上肥胖症就称为代谢综合征,病人会有非常不好的预后。世界上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脏病,因此这些问题特别值得全科医生们重视。4初次接诊的准确诊断技术

我特别想推广、想让大家完全掌握全科医生的诊断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包含着全科医生在诊治病人时应该用到的方法,不管病人是头晕还是头痛、胸痛,要在头脑里快速地思考这几个问题,应用这个框架帮助我们进行诊断。其中特别要记得,一定要考虑到不能忽略的严重疾病是什么。

初次接诊时,一定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第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第二,不能忽视的严重疾病是什么?

第三,通常会存在什么陷阱?

第四,病人是不是戴着“面具”?

第五,这个病人是不是想要告诉我什么?5诊治计划和病人教育

在对病人进行诊治时,我们应该做一个诊治计划,有一套健康教育的小册子,我们称它为“绿色处方”,多半谈到的是健康生活方式、健康饮食等问题。我自己也开始做病人健康教育的小册子,我自己做的健康教育处方一共300页,大概有300个全科医疗中常见的临床教育处方。每当我看到病人的具体情况时,就会把健康教育处方拿出来,或者直接打印出来,或在书上复印下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递交给病人。我发现,给病人的健康教育处方越大,给病人的健康教育越多,实际上给病人真正开的药方就越少。

我们把健康教育模式称为“NEAT模式”:

N(nutrition),合理营养:优化饮食结构,低脂饮食。

E(exercise),加强锻炼:让身体活动起来。

A(avoid toxins一‘cats’),远离毒物:咖啡因、酒精、烟草、糖、毒品。

T(tranquillity),心态平静:休息娱乐,减少压力,瑜伽,静坐等。6基本的诊所操作技术

全科医生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诊所操作技术。我的经历告诉我,全科医生做各种小手术的操作,会更加有工作的乐趣,更加有职业的满意感。全科医生有时候不一定要把手术操作都转给别的医生来做,如果可以尽力解决问题的话是非常好的,我们要给病人做理疗,要有非常好的缝合技巧,可以做一些基本的切开、缝合取出异物、脓肿引流等。基本的诊所操作技术可以不断地提高全科医生们的操作技术,使医生对工作更有兴趣,对工作更满意。

最后,希望大家把在全科医疗中遇到的问题,

nlc202309022234

特别是慢性病的问题,自己要做一个计划,一个个地学习、攻克。对于一名医生来说,要学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做自己的计划,而不是一味地听别人说。谢谢大家!

高级看病技术

——告诉病人坏消息

主讲人:Lyn Clearihan副教授

Lyn Clearihan,医学博士,1976年毕业于Monash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全科医生学会会员,现任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医学、护理和卫生科学部初级保健学院临床教育和职业发展教研室主任。曾担任《Australian Family Physician》杂志主编。在繁忙的教学和行政工作的同时,她一直坚持在全科医学诊所接诊、看病。

大家好!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高级看病技术:告诉病人坏消息。在全科诊疗过程中,如何向病人传达坏消息?这种情况非常困难,往往向病人传达坏消息时,将要面临着病人的怒气,病人不喜欢听这个消息,对医生有抵触的心理。

告诉病人坏消息,可以遵循以下的“六步模型”:

第一,良好的开始;

第二,了解病人已经知道了多少;

第三,了解病人想要知道多少;

第四,与病人分享信息;

第五,对病人的感受做出反应;

第六,做出计划和随访。

1良好的开始

(1)最好亲自告诉病人坏消息:告诉病人坏消息时一定要坐在他的面前亲自告诉他。

(2)要有信心,而且持开放的姿态:在交谈开始时应该使用开放性提问。当询问的问题是“你现在有什么不好?”时,可以对病人说“只要你觉得很重要的,你就告诉我,我对你说的所有事情都很感兴趣”。开放性提问为病人提供了一个暂时控制诊疗过程的机会,让他们将疑问和烦恼都说出来。在谈开放性问题时,要确保有足够的时间。

(3)有意识地控制你的环境:当我们告诉病人坏消息或者不好的消息时,一定要确定自己的仪表形态是否得体。作为医生来讲,坏消息会使人感到很不舒服,所以传达坏消息的场合一定也要使医生自己舒服一点,这样才能确保传达这个信息的环境是很舒服的。

(4)请病人和支持他/她的人一起来:当我们向病人传达坏消息时,一定要确保有第三方在场。中国的医生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一般向病人传达坏消息时,病人的父母和亲朋好友常在身边。当我们在澳大利亚行医教学时,一定要告诉学生,告诉坏消息时,一定要告诉病人的亲属、能支持他们的人陪伴。

(5)在第三者在场的情况下,征得病人同意讨论这个问题:在澳大利亚很注重私人的问题,告诉病人坏消息时,即使是陪伴他前来的朋友,我们也要问病人是不是陪伴来的朋友可以和你一起去听我们的结果。病人有很大的自主权,要征得病人的同意。

2了解病人已经知道了多少

(1)病人对这个情况的理解是什么:当告诉病人坏消息时,有些问题应该询问,如:你以前是不是担心过这个疾病或症状?你认为这个症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会使医患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一些。

(2)使用病人能听得懂的语言:在沟通时一定不要用专业性的语言,一定要让病人了解我们说的是什么。

(3)评估病人在这个阶段的感受是什么。

3了解病人想要知道多少

(1)你是不是想让我给你把病情详细解释一下;

(2)我可以根据你的想法,给你说得详细一些(或者给你说得简单一些);

(3)我可以告诉你,现在我对你的疾病的了解,或者我们只讨论怎么在这个阶段治疗疾病。在了解病人想要知道多少这个环节中,可能问的问题包括以上内容。如:你是不是想让我把病情给你解释一下,我非常愿意解释,可以跟你说得很清晰或者说得更概括一些。有些病人对细节很关注,想知道每一步的细节到底是怎么回事;而有一些病人并不关注这些细节,只想知道怎么处理病情,这两种情况都很正常。

4与病人分享信息

(1)预先做好准备工作,是成功的关键:当我们要分享给病人坏消息时,首先要确保我们知道这些消息。如果病人问医生说“知不知道我的结果”,医生说结果出来了,“给我一分钟时间看一眼”,这个过程就不是一个好的方式。病人坐在你面前之前,最好已经准备好,了解病人的更多信息。

(2)只给病人准备好接受的信息。

(3)准确地理解:我们需要了解病人关注哪个角度,需要在相同的角度告诉他。

(4)采用病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解释诊断结果:不要误导病人,这是非常重要的。

(5)列出治疗计划。

(6)讨论可能的预后。

(7)提供支持,让病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5对病人的感受做出反应

(1)调整你的方法,以反射病人的行为;

(2)先使用倾听沟通的技术;

(3)给病人提供空间和时间,让病人表达情感;

(4)避免“代人受过”。

Lyn Clearihan:什么叫“代人受过”?有没有人能解释一下?

Danielle Mazza:对于所有的家庭医生来讲,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诊疗过程中要处理很多有精神问题的女性。给病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时,目的是帮助病人,使得他脱离疼痛,不是把病人的病痛转到自己身上,如果转到自己身上,就无法行使医疗的过程。心理科医生建议:与同事分享减轻负担。

我在澳大利亚遇到一个土耳其的女性,她和她的丈夫都是科研工作者,有几个孩子,突然之间丈夫得病了。病人每次都告诉我他的病情,询问是不是要服药,一直持续了三年。直到三年之后看到病人时,她才告诉我真正的原因。她的丈夫在几年前患有精神上的疾病,已经失去了对家人的责任感,妻子尽量在挽回这个家庭,照顾她的丈夫和孩子。然而最后丈夫还是自杀了,她找到了他的尸体。在讲完这个故事之后,病人哭了,我也哭了,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但是心理咨询结束之后,可喜的是,病人认为我是她永远的医生。对于我来讲,作为医生要帮助病人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同时也要把自己情感上的问题解决掉,因为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控制自己的情感。

Lyn Clearihan: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如何在帮助病人时把自己撤出来,又尽到职责。

学员:心理学上叫做“反移情”,代人受过不能做,但是感同身受可以做。我感觉事情就好像发生在我身上,但是不能代人受过。我们的角色进入到她的生活中很难出来,我们出了门必须要把角色换掉。

Lyn Clearihan~可以同情病人,但是不能把情感放在自己身上。

学员:另外在与病人相处过程中,如果是同性,可以有肢体接触。肢体接触让他体会到我在感受,但是就是感受,不能把角色融在里面。

LynClearihan:非常好!

6计划和随访

(1)和病人讨论下一步的治疗计划:当病人离开诊室时一定要让病人感受到我们对他的治疗有计划。(2)不断地确认病人是否理解了,并鼓励病人提问题:要时刻与病人进行沟通,让病人理解我们的治疗计划,而且要询问病人满不满意这个治疗计划。

nlc202309022234

(3)确定今后治疗的紧急程度,并告诉病人这个紧急程度的意义:有些时候,我们知道病人需要一个非常紧急的治疗方案。但是很多情况下病人并不知道。所以我们要确定今后治疗的紧急程度,并告诉病人这个紧急程度的意义。(4)给病人预约随访。

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如果有病人的参与,可能在治疗中他会更配合。在为病人进行诊治时,表现出自己的同情心时效果会更好。沟通是简简单单的沟通,但在沟通过程中要达到临床的医疗效果。

全科医学的关键看病技术

主讲人:Lyn Cleihan副教授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全科医学的关键看病技术”。在给病人看病时,有两个最重要的要素,一是以病人为中心;二是医患交流沟通。

1什么是以病人为中心?

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包括六个主要的方面:(1)病人对不适的体验;(2)病人的背景情况;(3)寻找共同认识,与病人达成共识:确定问题一建立诊治目标一对任务达成共识。不只是医生发现问题,而是医生和病人之间达成一致共同面对问题;(4)特别要注意预防和健康促进;(5)建立医患关系;(6)更加现实地使用资源。

2为什么要以病人为中心?

当应用以病人为中心的方法后,我们要特别留意问自己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什么这个病人今天因为这个问题来找我?当我们考虑这个问题时就好像戴着一个立体眼镜来重新审视站在面前的病人,多一个层面、多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不用这个方法就看不到的情况。

莎丽,女,35岁。婚姻很美满,丈夫是一个管道工,她是一个有三个孩子的家庭主妇(三个孩子在澳大利亚不是少见的)。莎丽有一个6个月大的儿子,这个孩子已经有几天的时间流鼻涕、咳嗽,所以莎丽决定带他来看医生。

现在用以医生为中心的模式进行处理:莎丽进入办公室后,首先把患儿以前的电子化病历用电脑显示出来,可以看到这例患儿的疫苗接种落后了一些。这时医生会跟患儿母亲讲,对这个孩子来说要及时得到应该得到的医疗很重要。你跟这个妈妈讲时发现她看起来表情很郁闷,这样医生就很快地安慰妈妈一下,孩子看起来病情并不重,并给孩子开了预防针,然后带这个妈妈离开诊室。妈妈离开时表面上说谢谢医生,可是实际上她看起来更加郁闷。这时在病历上写下了诊断:幼儿上呼吸道感染、病情不重,以及可以怎样处理;免疫接种延迟,已经纠正。到这一步的时候,医生已经把这例患儿处理得不错了。

现在戴上一个立体眼镜,用多个视角来重新审视这个问题。你发现在给孩子做检查时,妈妈坐下来抱着孩子,看起来很难过。你就跟妈妈说,

“你看起来有一些难过”。这个妈妈与你谈话时,这时你才了解到,原来这个孩子的爸爸最近刚刚失业,他们很担心这一次看病的花费,也有一些担心这个孩子最近不好好睡觉。如果现在还接着打疫苗的话,这些费用的问题以及孩子不好好睡觉的问题会更加严重。当我们戴上三维立体眼镜看问题时,实际上诊断并没有改变,但是看了以后发现还要再增加一个诊断:母亲面临压力,不能应对生病儿童。所以此病例以病人为中心的评估为:

(1)幼儿呼吸道感染;

(2)免疫接种延迟;

(3)母亲面临压力,不能应对生病的孩子。

全科医学学习心得 篇4

全科医学学习心得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于全科医学这一学科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全科医生这一职业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其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综合性、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全科医疗强调持续性、综合性、个体化的照顾。强调早期

发现并处理疾患;强调预防疾病和维持健康;强调在社区场所对病人进行不间断的管理和服务,并必要是协调利用社区内外其他资源;其最大特点是强调对当事人的“长期负责式照顾”。总体来讲更加的人性话,更多的体现病人与医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全科医生也称家庭医生,是接受过全科医学专门训练的新型医生,是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提供者,是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具体说来,全科医生重点以社区为服务对象,提供高素质的医疗服务以及人性化的医疗保障,给与病人持续性、综合性的照顾。全科医生的工作是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病人为中心。他们更注重的是人,而不像专科医生一样,相比更侧重于疾病本身;在对病人进行康复治疗的时候,他们更加注重病人的权利,因为人虽然有疾病在身,但

不能否认他仍是一个完整的人,有自己的家庭、社会背景,所以全科医生必须全面了解每个就诊病人家庭、社会各方各面的详细信息,以便能更好了解造成病疾的原因,采取更加全面且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不但可以帮助专科医生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而且还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是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的;但在服务内容与方式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专科医疗处于卫生服务的金字塔的顶部,所所处理的多为生物医学上的疑难重病,往往需要动用昂贵的医疗资源,常依赖各个不同专科的高新技术。专科医生是运用越来越复杂的精密仪器装置救治患者的技术权威,而患者是“听凭医生处置”的高技术手段的被动受体。全科医疗处于卫生服务的金字塔底层,处理的多为常见健康问题,其利用最多的是社区和家庭的卫生资源,以低廉的成体维护大多数民众的健

康,并长期并连续地管理各种无法被专科医疗治愈的慢性疾患及其导致的功能性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涉及服务对象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和健康信念。在全科医疗服务团队中,患者医护人员得力的合作伙伴,是社区或家庭管理目标的制定与实施的主体之一。作为专科医生,则要坐在医院的门诊大楼里等待病人“登门造访”。由于就诊患者数量多,流动性大,势必造成医师无法向全科医生那样了解每个病人,因此也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过多的重视病人的社会属性,而只能把重点放在病人生物属性的疾病上面,也就是说他们的任务就是尽可能把生理的病疾医治好。相比之下,全科医生不仅要解决就诊者的生理病疾,还要注重患者的心理,行为因素,提供长期性服务,以帮助病人杜绝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下。所以说,全科医生的工作更能体现当今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每当我们

医学生看见这句话时,总有说不出的冲动和感慨,同时更多的是责任。而全科医学的理论给我们点明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和教训,也为我们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一个称职的全科医生不止要具备精湛的技艺,还要具有时刻为病人着想的素质;不仅要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还要了解病人的心情;不论是多难治的疾病,只要病人和医生都在尽最大的努力,那我们就是成功的。全科医学让我学到了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如何全面看待问题”,很好的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去思考,去解决问题。

临床中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但以病人为中心的落脚点永远不会变,只有深入了解了病人的心理、生理特点,才能迈出第一步,才能有的放矢。全科医生不仅要把握急重症的转诊时机,防止慢性病,还得解决病人的心理,行为问题,帮助处理他人家庭问题等等,总之,全科医生的工作并不轻松。

我国的全科医疗起步较晚,还并不发达,全科医学教育在我国也起步较晚,目前仍未形成有效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希望今后中国政府能够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促进我国医疗卫生更加全面科学的发展。毕竟,全科医疗更加人性话。同时,这也就要求高等医学院校积极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在全科医学的教学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应该要懂得取舍,突出重点,让学生不会觉得冗长而分散注意力。要改变传统的从病因入手的做法,适当的引入典型病例。应更多地增加社会实践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

全科医学论述题 篇5

1.试比较以人为中心和以疾病为中心服务模式的不同

答:以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从系统理论看人类生命及其研究;以病人为中心模式的基本点—进入病人世界;全科医生必须注重研究 “病人”范畴。

以疾病为中心服务模式:过分强调寻找疾病;忽视病人需要;不利于遵医;易于片面、封闭。

2.请论述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模式。

3.请论述全科医生在COPC中的作用

答:①只有通过提供社区为导向的基层医疗的服务,才能全面了解社区健康问题的性质、特点和公众的就医行为,医生在诊所或医院中所接触的疾患或病人,仅仅是社区中所有健康问题或病人中的一小部分;②社区是个人及其家庭健康和疾患的重要背景,只有在社区的背景上观察健康问题,才能完整、系统地理解个人及其家庭的健康和疾患;③COPC要求全科医师同时关心就医者、未就医者和健康人,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维护社区全体居民的健康;④只有通过提供以社区为导向的基层医疗,才能合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并在动员社区内外医疗和非医疗资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满足社区居民追求健康生活的要求;⑤只有提供以社区为导向的基层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各种疾病在社区中的流行,全科医生通过接触个别病例,及时地预测或掌握有关疾病在社区中的流行趋势和规律。

4.工作在社区的卫生服务机构中,全科医生没有大医院的先进设备和辅助检查帮助,依靠什么来诊治疾病?应如何做?

5.试述全科医生临床思维的假设-演绎推理过程。

答:第一步,从有关病人最初线索中快速形成一系列可能的诊断假说或行动计划;第二步,根据这些不严格的假说推演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检验内容,如进一步的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检查书记,然后根据检验结果逐项鉴别、确认或排除。

6.请谈一下良好医患关系的作用和意义

答:作用:①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开展的基础;②医患关系会影响病人的求医和遵医行为;③良好的医患关系具有治疗效果

意义: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融洽的医患关系会造就良好的心理气氛和情绪反应,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也是治疗手段之一,融洽的医患关系会营造出良好的心理氛围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它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手段。

7.为什么全科医生更需要把握伦理学原则、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答:全科医生和病人及社区居民建立的关系应是朋友式的关系,不管患病与否,无论何时何地,全科医生都是社区居民的朋友和健康维护者。全科医生在社区中工作可能没有什么优势,然而,若主动与社区居民交朋友,得到社区居民的信任和支持,最终在社区居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和信誉,甚至成为代表社区居民利益的领袖人物,这就是最大的优势。当社区居民可以自由的选择医院、医生和药店时,他们会选择谁呢?除了考虑就近、方便、便宜等因素外,更主要的还是会考虑找作为医务人员的朋友或亲戚去看病,这样既方便周到又安全,实际上,医务人员主动与病人交朋友的能力即将成为医疗市场竞争的焦点。

8.论述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答:①全面性的质量管理;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③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④管理方法的多样化。

9.论述顾客满意度评价的步骤?

答:

案例分析题

1.一位8岁女孩,学生,由母亲带来就诊。诉其3岁时就经过上厕所的训练,但自9个月前,她弟弟出生以来,她就开始尿床。母亲常在夜间唤其上厕所。但最近,女孩夜里上完厕所后仍尿床,并抱怨说“睡眠不好”,并以此为由不愿上学。小女孩1年内生活压力评分达130多分。

请分析:

(1)引起该女孩问题的原因?

(2)该问题应诊断为什么?

(3)你如何处理该女孩的问题?

答:(1)家庭生活事件:弟弟的出生

(2)

(3)

2.某女,18岁,打字员。因右腋窝痛就诊。检查有蜂窝组织炎,而无脓肿,用了抗生素。一同来看病的病人母亲则要求医生开安定剂。几天后再来看病时,母亲又跟来了。母亲对女儿的症状提了些建议,诸如女儿用点腋下除臭剂。女儿则对其母不满并不断地顶撞其母,再检查则发现有脓肿,并做了切开引流。女儿刚离开,母亲就告诉家庭医生,由于上次看病其精神也有改善,并感谢医生的帮助。

请分析:(1)谁是病人?

(2)你如何处理病人的问题?

答:(1)女儿是病人

(2)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来处理,但是也会考虑母亲的意见

3. 一位57岁的男性患者因患胃癌去世。该患者七年前做过胃息肉切除手术,在病人出院时,医生曾交代应做“定期复查”,但患者和家属认为既然作了手术疾病就得到了治疗,以后就没有再上医院接受检查。病人去世后家属认为医生交代病情不清楚,失去了治疗的机会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

试分析医生在交代病情时存在什么问题

全科医学 篇6

日前,来自台湾大学的梁继权教授给复旦大学全科医学系的全体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教学课: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训练之门诊教学。他强调了门诊医学教学对全科医师培养的重要性,并结合案例和台大医院家庭医学科的经验阐述了门诊教学的实施方式。在授课中,梁教授和在座的听者进行了良好的互动,气氛热烈。

1910年Flexner完成了美国医学教育调查与建议报告,仿德国教学模式以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为标准确定了医学教育模式,如教学课程标准化、制定入学条件、建立医学院附设医院制度、强调分科教学与医院床边教学等。直到现在,医学教育的观念、以及从这些观念衍生的政策和方法,仍然受到Flexner报告的严重影响,认为医学最好应该在医院的病房学习。然而,医疗服务大部分发生在社区或医院门诊,住院病人约只占5%,但医学训练却集中在医院的病房。

医学教育缺乏门诊训练存在诸多弊端,比如:无法认识疾病的全貌、难以将医学知识加以整合运用、门诊常遇到的问题并非在病房所学习的经验可以处理、缺乏预防医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以病房的经验处理门诊问题常导致不当的医疗花费等。因此,美国家庭医学教师协会曾建议改革住院医师的培训,如减少住院医师的医院训练量、住院医师应学习将门诊作为临床试验场以学习组织与运作方法、以及应给予住院医师社区导向基层医疗训练等。

在现实的临床工作及教学中,门诊教学存在很多困难,如有较大的时间压力、需兼顾照顾病人和学生、需要有教学热忱的医师投入教学工作等。因此,现今住院医师培训仍然重病房而轻门诊,认为病房中病情严重的个案才是好的学习教材。并且,基于人力财务上的考虑,门诊的医疗服务远多于医学教学。而目前的医疗服务环境也不利于门诊教学的进行,因为门诊医师必须在短时间处理大量病人,这使得教师难以兼顾教学;还有门诊教学的困难以及教师缺乏门诊教学训练,这都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改变的原因。

全科医生的工作重心在基层和社区。因此,为弥补病房医学教育的不足,重视门诊教学是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的重要环节。

门诊医学训练的特点是医师既必须关注病人的问题,又要同时满足病人与学生的需要,因此对老师有很大的困难和压力。

门诊教学课程的设计,要做好各方面准备:

1.教学环境的准备:设立足够的独立的看诊空间、良好的观察设施等,使得学生能更好融入医疗集团。

2.病人的准备:让病人了解住院医师训练之必要,明白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在照顾病人的责任与分工,了解病人的权利与安全不受影响,及提供诱因等。

3.学生的准备:知识与技能的准备、自我学习态度、向病人学习、主动参与与发问、要求教师给予回馈。

4.教师准备:了解门诊教学技巧,了解学生的需要,安排较充足的时间,适当的心理调试;

5.门诊人员的准备:了解门诊训练对医师养成的重要性,接受住院医师成为门诊医疗团队的一员,让住院医师了解门诊作业流程与提供训练协助,及提供适当的回馈等。

门诊教学流程包括: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制定学习目标;设立独立处理的规范;病人照顾责任的划分;重点问题,给予简要的回馈;重新总结修正学习目标;追踪学生学习情况等。

在门诊教学中,教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他们需要依学生能力提供适当的学习经验、问重点问题来探索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要以学生为中心而非教师为中心、努力改变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提供适时的回馈以及足够而合适的案例供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而非单纯传授知识。

课后,梁教授和在座的学员进行了非常好的互动、讨论。一些学员会提出住院医师训练的计划和方案,而后其他学员担当“顾问”,就方案的设计、可行性等问题提出质疑或建议。

台湾大学的门诊医学教学模式为我系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了良好借鉴。

全科医学教育与实践 篇7

关键词:全科医师,社区医学,全科医学教育,后医学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模式的转变, 卫生事业已步入了一个综合的保健时代。我国已向全世界宣布:21世纪初, 要提高全体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上的整体素质, 建立建全社区医学教育, 建设一种根据社区人群与个体卫生保健需求, 组织卫生人员培训的医学教育制度。这是我国医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1 全科医学由来

自20世纪80年代全科医学这一概念引入我国以后, 我国开始实施全科医疗的试点和研究工作。20年来, 已基本实现了初步建立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目标, 全科医学得到了普及和发展。

全科医生是近代医生队伍中的一个较早分支, 由通科医生转化而来。最早的通科医生产生于18世纪, 当时的欧洲向北美大陆大量移民, 一些内科医生也随之到了美洲。当时美洲的医务人员像外科医师、药剂师等很少, 无法满足移民的需求, 这些内科医生不得不打破原有的行业界限, 为病人提供诸如验尿、配药、放血、灌肠、缝合等医疗服务, 于是通科型的医生就诞生了。

19世纪初的英国, 面对蓬勃发展起来的通科医生, 很快建立了“通科医生”资格标准, 首次将这类具有多种技能的医生称为“General Practitioner” (通科医生, GP) 。所以说通科医生诞生于18世纪的美洲, 而命名于19世纪的欧洲[1]。

19世纪是通科医生发展最辉煌的时代。20世纪初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生物实验医学的发展, 医学转向专科化, 并形成了以医院为中心的专科医生为主导, 以消灭生物学疾病为目标的观念。那些掌握了现代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医生受到了尊敬, 通科医生遭到了冷落, 通科医学的发展也就从高峰跌到了低谷。

20世纪50年代后, 社会呈现老龄化进程, 以及慢性病和退行性疾病不断上升, 基层家庭医疗保健的重要性和需求重新显现, 公众呼吁通科医疗的回归。医学界迅速做出反应, 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相继建立了全国性全科医师会。

在我国的医学发展中, 古时的“郎中”满足了人们的医疗需求, 承担着通科医生的职责。到了20世纪60年代, 我国的“赤脚医生”具备了许多全科医生的特点, 其中的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等包含了许多全科医学中的思想。但由于赤脚医生没有经过严格的医学培训, 把医学这门深奥、复杂的科学作了简单化的理解处理, 不具备担当起人群的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等重任, 最终未能成为全科医生, 全科医学也没能发展起来。

直至1978年WHO在阿拉木图宣言中强调初级卫生保健应从个人、家庭和社区开始, 这样全科医学的思想被引进, 全科医学和相应的全科医生一词最早在香港被应用。1984年, 北京东城区建立了全国首家全科医疗站, 1988年北京成立了全科医学会, 1989年首都医科大学成立了全科医师中心, 编制了相应的教材。这样, 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名称在全国正式使用。

2 “后医学时代”来临

20世纪60年代, 西方明确地感觉到国家大量投资兴建的大型医院, 并没有创造出奇迹, 也并没有改善社会死亡率。流行病学家给出的答案是: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 临床医学时代基本结束了。因为随着和平时代的到来以及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就像工业化时代让位于信息时代一样, 临床医学时代开始让位于“后医学时代”[2]。

这个新时代的特点是:卫生革命面对的不再是营养不良、寄生虫病和感染性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癌症等慢性疾病成了主要矛盾。对于这些疾病, 没有有效药物可以治愈, 只有有限的药物通过持续使用能够控制疾病的发展。行为改变是预防疾病发生的主要手段。所以患者与医生的配合成为控制疾病的唯一手段, 医生必须参与到疾病的预防中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 英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医学院校开设社区医学课程, 美国于1969年成立全科/家庭医学会。欧、美、澳都相继不再新建大型医院和医疗中心, 严格控制医院床位的增加, 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从而开始走社区卫生服务的道路。

流行病学资料告诉我们, 大医院的建设其实只是为1.5%的患者服务, 大多数人的疾病是不需要到大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的, 相当多的疾病是自愈性和照顾型的。他们需要以社区医学、家庭医学为支撑, 采用连续性综合性保健的手段, 结合社会医疗保健的支持, 将医生变为居民的朋友, 这是一条经济、有效的医学发展道路。

我国当今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主要来自于认识, 是对“后医学时代”的错误判断和没有准备。总认为发展大医院就是发展科学, 结果是医学的现代化使我们走上了一条冷冰冰的技术统治医学的道路, 甚至背离了医学要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初衷。医患关系的紧张使医生开展“预防性检查”, 大量分科分器官检查, 使医生走上了一条只有靠卖药和昂贵检查才能挣钱活命的道路。

我们的改革, 要使社区和大医院结成网络, 实现居民看病的双向转诊, 把不到20%有限的患者通过社区医生的筛查后送到远处的医院, 让多于80%绝大多数的一般病人留在社区医生即全科医生身边。

伴随“后医学时代”来临, 以社区为中心的卫生服务走向了前台。社区卫生服务承担的是以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基本卫生服务[3]。所推选的是以病人为中心, 以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的服务理念, 是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的全科、双向、延伸、方便的社区卫生服务。

3 社区医学教育

社区医学教育在我国是一门新兴学科, 是一种根据社区人群与个体卫生保健需求, 组织卫生人员培训的医学教育制度。

20世纪中后期, 在WHO和各国卫生机构的倡导下, 一些国家卫生院校开始实施社区定向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医学教育改革, 以期达到改善卫生服务, 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全球目标。

社区医学的发展使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医学院校开设了社区医学课程, 加拿大的麦克玛斯大学医学院、澳大利亚的纽卡索大学医学院等著名大学, 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医学教育, 成为世界医学教育改革的旗帜。澳大利亚的全科医学卫生培训分为三个阶段[4]:一是全科医生的在校教育, 澳大利亚所有的医学院均开设了全科医学课程, 学生在毕业前需要参加时间不等的城市和乡村的全科医学实习。二是毕业后教育, 学生在完成5-6年的医学本科教育后, 在公立医院以实习生身份带薪工作1-2年, 如果要想参加全科医生培训, 可以向皇家澳大利亚全科医生协会 (简称RACGP) 提出申请, 经3年培训结束后, 学员可参加全科医生注册考试。三是全科医生继续教育, 这是一种成人教育, 要求全科医生每三年都需要修完130学分, 为日后的晋级和执业注册提供依据。

以社区为基础的临床教育、院外实习已经在许多发达国家实施。英国伯明翰大学医学院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以社区为基础, 对临床教育课程进行改革, 制订社区医学课程, 以保证医学生在毕业时就能获得全科医学的基本知识及社区医疗的基本技能和体验[5]。法国卫生部、教育部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传统的医院已不再是培养21世纪全科医生的最佳场所。

20世纪80年代以来, 社区医学教育在我国一些医学院校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如上海医科大学上海县教学基地、九江大学医学院、原西安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等, 将社区医学纳入医学教育体系, 佛山医学院等院校还开设了临床医学全科方向班, 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3]。

卫生部制定的发展目标要求, 到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 建立较为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和以全科医生为骨干的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在2015年以前, 建立起专科医师和全科医师同步发展的培训制度。此时, 全科医生要达到医师总数的10%[6]。在全国的卫生队伍中, 应有30%以上的人员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在社区工作的医生中, 全科医生人数应不低于1/3。

发展并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科医学学科体系, 在有条件的医学院校, 应将全科医学教育纳入医学院校本科生教学计划, 开展相应的理论教学和社区临床实践, 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全科医学师资队伍, 编制与之相适应的全科医学培训教材, 以及完成全科医师与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和转岗培训工作等, 使全科医师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的守护人。

4 全科医师管理

早在1999年12月卫生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会议, 制定了今后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三个阶段, 力图实施医疗体系改革的二次革命。将建国以来以专科形式建立的一、二、三级医院, 调整为一、二级社区卫生服务和三级专科医疗卫生体系, 以实现WHO制定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目标, 将从事社区服务的新型医师定位为全科医师, 其服务对象为个人、家庭和社区。

根据我国卫生现代化建设总目标, 卫生部做出了“加快发展全科医学, 培养全科医师”重要决策,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由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组成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全科医师临床培训基地主要设在二级甲等或县级以上医院, 社区培训基地主要设在一级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级预防保健机构, 制订临床及社区培训基地标准认证。

有学者认为[7], 社区医学教育体系可由两级医药教育机构组成, 即医药本科院校和卫生高职高专院校, 前者设社区医学专业、医药本科专业和接受研究生培养任务;后者设社区护理、社区药剂、社区检验和社区助产士等专业。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人才规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临床实习、招生、毕业生去向和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都应自成体系, 应与医药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有区别, 培养真正的实用型、通用型的基层社区卫生机构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信得过的卫生技术人才。

就目前我国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现状来看, 必须把在职人员转型培训作为重点, 具体措施有[8]:加强乡村医生培训, 壮大我国特有的中医队伍, 建立健全全科医师职称体系等。卫生部在“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意见”中指出, 在执业医师注册中增加“社区医学”科目, 在职称评定中要体现全科医学的特点, 鼓励已经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各科临床医生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职称可以转为全科医学系列的相应职称。

总之, 全科医学的发展需要政府、医学界、医学院校及教学机构共同努力, 从国情出发, 努力促进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制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繁贵.全科医学还是社区医学[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3, 10 (3) :52-59.

[2]崔小波.社区医师应成为独立执业者[J].中国社区医师, 2008, 12 (22) :3-4.

[3]李思虹, 梁福威.五年制临床医学 (全科方向) 专业社区实习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临床医学工程, 2009, 11 (16) :105-106.

[4]李勤, 鲍德国, 刘幼华, 等.澳大利亚全科医师教育与管理[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4 (2) :11-13.

[5]曾勇编译.伯明翰大学医学院以社区为基础的临床教育[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 2000, 21:4.

[6]印爱平, 李会廷, 胡承明, 等.开展医学生全科医学社区教育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5 (17) :881-882.

[7]刘书铭.建立社区医学教育体系的构想[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12) :20-21.

引人注目的全科医学   篇8

全科医生,即国际医学界呼吁的“为21世纪设计新的医生”。全科医生不同于国外开业的通科医生,更不是我国不分科“万金油”式的基层医生。它是以其独特的临床策略和技能,对其工作社区中家庭的各成员,不论发生了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方面的健康问题,都能提供连续的、综合性的医疗保健服务。

全科医学是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预防医学、行为医学、医学伦理学中的有关内容综合、提炼而成的一门高层次的医学专科。全科医学强调以病人为主体,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提供持续的、全面的卫生保健服务,包括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

60年代以来,全科医学作为一门新的医学专科,已在欧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推广。全科医疗服务已被世界公认为是适应第二次卫生革命的需求、加强基层医疗并符合成本效益的理想模式。加拿大、英国有50%的医师为全科医师,美国提出把全科医师的比例从30%提高到50%。国际上成立了世界全科医学会(WONCA),连续多次召开了国际全科医学会议。

上一篇:历年高考满分作文(广东省):情役下一篇:想知道元旦的由来与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