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满意度(共8篇)
医护满意度 篇1
关键词:医护合作,护理质量,医院文化
众所周知, 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病人的结果与医生的技能和护士的连续观察紧密相关。好的医院护理依赖于良好的医护相互合作和信息的连续性。医护相互合作的观点[1]是最近十年才逐渐被应用在实践上, 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关注医护相互合作对有效护理与病人结果的相关性。本研究是关注医生和护士对相互合作的满意度方面,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使用自行设计的关于医护人员相互合作满意度调查表, 由2010年1月在本院工作的309名医生和583名护士每人一份, 正确地、有效地填写调查表。
1.2 统计学方法
调查表使用等级评分法。采用Pearson, χ2检验和应用回归分析法排除变量可能对研究的影响。全部数据应用spss15.0软件统计。
2 结果
在本院71%的护士和79%的医生认为相互合作是良好的。然而, 医生比护士有更高的满意度。但是, 医生和护士评价了不同的满意度调查项目。医护人员对相互合作满意度调查表中医护肯定评分得票数, 见表1。
3 讨论
在医院中, 护理和医学共同的目标是病人。护士和医生共同分享一个广阔的知识观察目的的领域。但是, 他们也有针对病人相关的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工作。因此, 相互合作通常发生在医生和护士有联系的、感兴趣的病人身上。本研究显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既医护之间的共同目标、医护是否称职、医护相互合作的概念。护士和医生可能认为所有专业都是对病人这一共同目标。但是, 医生对于相互合作的满意度依赖于他们的感觉。毫无疑问, 在存在共同目标时医生明显的比护士有更高的满意度, 而护士的满意度很少被有共同目标所影响。相关研究[2]发现, 内科医生比护士对相互合作有更多的满意度, 因为护士或许认为合作不意味着同样的两个专业, 护士对于医生称职和病人的知识更加肯定, 这就需要医护之间广泛的交流。有研究[3]也显示, 一定程度上医生过分的关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导致了护士对相互合作的满意度降低。同时也表明:对于医生, 好的合作意味着他们有有效的治疗决定;对于护士, 合作不但意味着交流医学观察或者医学管理, 而且是她们独立地对于治愈过程的参与。这就是为什么在日常工作中她们比医生更加依赖于相互合作的基本理念。在医院任何组织水平上完成医疗质量提高的策略都将依靠良好的医学专业和护理合作, 我们认为良好的相互合作对于医学专业自身发展和医疗管理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在护理领域上已经关注在整体医院文化建设方面医疗质量的提高。如果想要文化建设去提高医疗质量, 这需要我们应用许多方法去研究每一个临床科室的基本文化建设。通过鼓励医护合作可以更好的理解专业合作与平等参与的概念, 或许能够在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同时提高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DR Thompson and S Stewart. Handmaiden or right-hand man: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nurses still therapeutic[J].Int J Cardiol, 2007, 118 (2) :139-140
[2]Robert A, Berenson, Paul B.Hospital-Physicians Relations:Cooperation, Competition, Or Separation[J]? Health Aff, 2007, 26 (1) :31-43
[3]S Pullon.Competence, respect and trust:key features of successfulinterprofessional nurse-doctor relationships[J].J Interprof Care, 2008, 22 (2) :133-147
医护满意度 篇2
一、您对检验科的医生工作态度是否满意?
(1)满意(2)较满意(3)不满意(4)很不满意
二、您认为检验科医生的工作质量如何?
(1)好(2)较好(3)不好(4)很不好
三、您对检验科医生的工作效率是否满意?
(1)好(2)较好(3)不好(4)很不好
四、您对医学影像科医生的工作态度是否满意?
(1)满意(2)较满意(3)不满意(4)很不满意
五、您认为医学影像科医生的工作质量如何?
(1)好(2)较好(3)不好(4)很不好
六、您对医学影像科医生的工作效率是否满意?
(1)好(2)较好(3)不好(4)很不好
七、您对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是否满意?
(1)满意(2)较满意(3)不满意(4)很不满意
八、您对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是否满意?
(1)好(2)较好(3)不好(4)很不好
九、您对后勤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是否满意?
(1)满意(2)较满意(3)不满意(4)很不满意
十、您对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是否满意?
(1)好(2)较好(3)不好(4)很不好
医护满意度 篇3
医护合作是医生和护士通过公开讨论, 共同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 共同承担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责任的过程。也就是要求医生和护士在平等的相互尊敬信任的前提下, 通过沟通和协调, 共同决策、分担责任,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2 医护关系是什么样的
医护是平等的, 医护之间要建立合作式的工作模式, 医护人员之间共同分享患者信息, 共同参与患者的医疗及护理的决策, 以护理人员为核心的合作式的工作模式逐渐形成。
3 医护合作的意义
3.1 积极的医护合作可以提高患者的用药效果,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病死率, 提高医疗水平。
3.2 良好的医护关系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对医疗护理行为的信任度。
3.3 良好的医护关系可以解除患者的心理顾虑, 减少因心理因素诱发的疾病的危险。
4 本医院近年来从多方面, 多渠道促进医患关系, 提高患者满意度①开展团队精神教育:医院各科室经常组织工作人员学习, 制定问责制, 促进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团队精神, 是资粮改进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质量提高了, 患者满意度才会提高。建立良好的同志关系, 朋友关系, 互相依赖, 相互支持, 相互肯定。最大限度的为对方提供心里支持, 使医护工作有热情, 有激情, 使患者得到满足。②提供业务支持;虽然通过医院采取培训、奖罚等措施能够使医护合作取得一定的促进。但是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只有通过跨学科、跨专业、多方面教育, 不断的缩小医护差距, 提高护理理论基础, 才能加强医护尊重与理解。所以在大力提高医疗水平, 推广医术交流, 改善医疗质量的同时, 医院更重视护理人员素质培训, 同步开展护理人员进修学习, 使医护水平同步提高。使患者得到最高水平的救治,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③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医院开设了院内沟通网方便职工相互沟通、学习。④医院经常组织职工学习沟通技巧:通过外请专家来院授课等形式, 减少了医护冲突。还通过完善问责制, 举报制度, 群众监督制度等。不同程度的促进了医护合作, 也使患者在安全和谐的氛围里感受到了最好的服务。⑤通过日常的工作接触促进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及时发现问题, 提醒医生纠正错误, 第一时间防止了医疗隐患。互相查缺补漏, 使患者收益。⑥通过开展联合查房 (责任护士与主管医师同时查房) , 及时的沟通、互换信息、互相信任、共同决策、互相促进。⑦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护士主动配合医生完成医嘱, 主动与医生沟通协调, 医患双方就解决疑难重点医疗护理问题进行讨论达成共识, 发现潜在的不足, 有效的杜绝了医疗隐患, 促进医疗护理质量的改进和提高, 促进医护尊重与合作。⑧在工作中互相学习:护士主动参加病例讨论, 通过医生的讲解提高对本专业的新动态、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了解, 拓宽知识面。医生也能认真倾听护士结合护理学的进展, 对危重患者疑难护理问题的讲解, 提出需要注意和纠正的问题, 改进医嘱, 提高治疗效果, 使患者更加满意。
5 效果及分析
医护合作关系通过医院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也通过医护的努力得到了促进。医护人员自身的素质的不断提高, 使医疗环境的到了优化, 随着医疗护理的水平的不断提高医护关系的进一步协调, 使患者乐于就医, 患者得到了及时和准确的治疗, 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对从医人员的满意度, 越来越信任医院, 使医院得到物质文明和精神的双重发展。
尽管如此, 还有很多的问题有待提高和解决。医患关系虽然得到了一定的促进, 要想转变以往对医患简单的“主导-从属关系”的认识, 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如:改变等级观念、角色观念、收入差距、教育差距以及对未来医疗护理人员的持续有效的职业教育等。这些需要通过更多的人, 付出更多的努力, 才能够真正的使医患关系转变为互补、并列、合作、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使患者和家属对医院和医护人员保持持续上升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摘要:随着护理学的发展, 护士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她们在照顾患者的同时肩负着教育者、研究者和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合作程度, 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 以及患者对医护人员, 医疗单位的满意度。
关键词:医护合作,医疗质量,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尤黎明, 罗志成, 万丽红, 等.中国护理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中华护理教育, 2010, 7 (4) :147-151.
医护满意度 篇4
关键词:医护同组,护理,满意度
随着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要求不断增加, 护理理念由原来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化为以患者和健康为中心, 注重患者的价值和需求, 使患者在就医全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 这就要求我们应不断探索适应现代护理召唤、患者所需的工作模式, 最终达到使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健康而满足的状态。患者满意度是人们由于健康、疾病、生命质量等诸方面的要求而对医疗保健服务产生某种期望, 基于这种期望, 对所经历的医疗保健服务情况进行的评价[1]。住院患者对目前所接受的服务质量满意度的评价, 医疗服务市场越来越多地关注患者满意度的价值所在, 因为患者满意度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 同时也是医疗护理的目的和结果[2]。为了探讨医护同组工作模式的护理效果, 该院2010年6月—2012年3月新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 根据该科护理人员的人力资源配置、患者床位等与医生同组分管患者,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共有床位50张, 1个护理单元、22名护士、18名医生, 其中护士年龄在20~42岁, 平均 (33) 岁, 主任护师1名, 主管护士3名, 护师10名, 护士4名, 另有护理员4名, 文化程度均在大专及以上水平。主任医师3名, 副主任医师6名, 主治医生8名, 住院医生9名。为了比较满意度、护理效果, 将新住院患者依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进行比较。
1.2 方法
根据护士的能力、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特点, 结合医生的资历、诊治水平、责任心进行医护分组, 尽量做到医护互补、人尽其才的原则。每小组负责12例患者, 医疗方面由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生1名组成;护理方面有1名护理小组长、2名护师或护士、2名护理员、进修或护生若干名组成。小组长由主管护师或年资高的护师担任, 主要负责该组护理人员的工作安排, 和主管医生一同查房, 全面了解该组患者尤其是重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及重患者的护理工作;护士主要负责常规治疗、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护理员主要负责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组长一般每天上午都上班, 一周有4个下午时间休息, 休息时上午需妥善安排好下午的工作, 并告知患者或家属, 夜班护士也参与分组、相对固定, 护士每2个月组之间轮换1次。
1.3 评价方法
由护士长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 使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 其中患者问卷有19项调查内容, 医生问卷有6项调查内容, 评价时选择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5个结果, 分别以1、2、3、4、5分计算, 各项得分相加除以总分得出满意度。对两组患者、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评价。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2结果
实验组中患者能说出责任护士名字的92%、对照组84%;责任护士对患者的“八了解”满分的实验组100%、对照组92%;医生对医护同组模式支持率100%。满意度经秩和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医护同组模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见表1。
3 讨论
3.1 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医护同组这种一对一的工作模式, 使护士主动愿意与患者接触。患者入院时护士面带微笑, 热情接待, 主动做入院介绍;每日护理、治疗时做到人性化服务;主动关心患者不适, 让患者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还可适当与患者交流一些疾病以外的话题, 如当前热门话题、新闻、拉些家常、笑话等, 拉近与患者的距离, 增加了相互了解和信任。因与患者接触多了, 向患者提供疾病和治疗的信息多了, 及时了解了患者需要, 在不影响治疗原则和规章制度前提下, 尽量满足患者所需, 使家属放心, 陪护率实验组44.5%、对照组62.6%。患者感到各方面均被关心, 时时刻刻被重视, 患者的安全感增强了, 对护士的肯定和表扬增加了, 实验组共收到口头和书面表扬168次, 远高于对照组102次, 护士从中感受到了护理价值、增加了自信和成就感, 工作热情和干劲增加了, 护患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实施医护同组, 责任护士晨间只需完成自己所负责患者的采血和体温测量, 工作量减小, 可延迟抽血和测量体温时间, 从而延长患者夜间睡眠时间, 有利于疾病恢复[3]。护理质量定位应建立在护理工作是否满足患者的需求,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之上[4]。医护同组模式能综合应用护士的技能、知识、情感对患者提供科学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极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3.2 医生对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
医护同组工作模式, 增加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 护士和患者、医生接触多了, 主动、有效、及时的沟通多了。医生认为护士改变了以往机械的、毫无疑问的执行医嘱, 现在能开动脑筋与医生密切配合, 及时对医嘱进行效果评价、反馈, 对医嘱上的失误提出疑问;病情观察较前认真、仔细, 能及时汇报病情变化;能熟练配合医生检查、治疗,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到位, 减少了可避免发生的并发症, 甚至能单独处理一些医生不在现场发生的紧急情况, 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能适时对患者进行有效、实用的健康教育。护士随同医生查房, 及时记录了医疗要求、详细了解了病情。有效缓解了不必要的医护矛盾, 增强了医护合作及凝聚力。美国护士协会将医护合作定义为医生、护士之间的一种可靠的合作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医护双方都能认可和接受各自行为和责任的范围, 能保护双方的利益和有共同实现的目标[5]。良好的医护合作是提高医疗、护理水平, 消除疾患, 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6]。
3.3 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技能提高人员配置得到优化
护士的专业和学历使她们的专业理论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受到限制。跟随医生查房, 一方面可主动观察病情及时反馈给医生, 另一方面医生的理论讲解和病例分析也可增加护士的理论知识。在医护配合过程中护士的专科业务能力较前增强。这种模式能满足护理人员配置需求, 合理的按层次使用护理人员, 做到人尽其才;同时岗位明确、职责分明、基础护理层层把关, 提高了工作效率, 人员配置得到优化。
综上所述, 本研究认为, 实施医护同组能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加强了与患者的沟通, 更贴近患者, 患者和医生对护理工作表示理解和支持, 满意度明显提高, 减少了纠纷的发生,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蔡湛宇, 陈平雁.患者满意度的概念及测量[J].中国医院统计, 2002, 12 (4) :236.
[2]刘海玲, 陈环.护理干预对手足口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0 (3) :440.
[3]王海英, 伦丽芳, 周柯.连续性排班结合责任制分组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09, 24 (7) :56—57.
[4]黄和平, 蔡玉坤, 严腊梅.以患者满意度评价整体护理质量的调查分析[J].中国新医药, 2003, 2 (7) :78.
[5]Amencan Nurses Association.Nursing's social policy State2ment[M].Washington DC:American Nursings Publishing, 1995:89.
医护满意度 篇5
一、我国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现状
程金莲(2010)等采用中国医科大学曹颖教授于2000年编制的工作满意度量表进行调查,该量表包括9个维度62个项目。该研究发现,我国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者579人,占到总体的72.9%。工作满意度量表中得分较高的前3个维度依次为被认可与表扬、成就感、人际间关系,得分最低维度为工资与补贴,其次为排班与工作条件。
郝利楠(2006)等年用Mudler/Mc Closkey满意度量表(MMSS)对太原市各级医院护理人员872名进行了满意度调查。研究发现太原市医护人员总体的工作满意度为中等水平。MMSS的8项内容中平均得分最高的是对同事的满意度和工作被称赞和认可,均得分最低的是福利待遇(如工资、假期等)和专业发展的机会。研究还指出不同等级医院的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不同。三级乙等医院的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最高,二级甲等医院次之,三级甲等医院再次之,而二级乙等医院的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最低。
李超红(2005)用包含工作前景、人际关系、职业风险、社会地位、工作强度、工作压力、相对报酬、医院管理、工作条件等9个维度28个具体指标的量表对工作满意度调查进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总体满意度处于一般满意水平。在9个维度的研究指标中,人际关系满意度得分最高,相对报酬满意度得分最低。职业风险、社会地位、工作压力满意度得分较低。
可见,我国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总体保持在中等水平,这与国外对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其中医护人员满意度较高的指标是被认可称赞和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满意度较低的是福利待遇、职务晋升和工作压力。
二、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受到来自自身和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一)自身因素
性别。据调查医护人员中男性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度高于女性。这是由于男性医护人员多以医生、医疗技术人员等临床一线人员居多,工作层次相对女性较高,工作挑战性大,收入相对来说较高,升迁的机会比女性多等有关。
工龄。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长,高年资的医护人员工作经验的逐渐积累,医学知识不断丰富,工作范围也相对扩大,这些都使医护人员的工作得到丰富,获得较强的成就感,并得到了病人、同事、医生等的认可,相对于年轻医护人员来说对工作的满意度比较高。
学历和职称。高学历的医护人员受医院关注高,获得培养进修的机会多,晋升的空间也大,其工作满意度相对较高。医学是一个积累学科,职称越高,经验越丰富,技术水平越高,就越受人尊重,社会地位和相对薪酬也就越高,晋升机会也越多,更容易获得被选派出国进修学习、开会交流的培训机会,高级职称人员总体满意度高于其他人群。
(二)环境因素
薪酬福利。在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中最不满意的就是薪酬福利。医护人员总体相对报酬满意度偏低,无论是外部公平,或是内部公平,其满意度均较低。医护人员的技术知识和劳动价值不能在服务收入中得到合理的体现,从而感觉相对报酬不公平。医护人员由于职业关系,排班缺乏灵活性,不能进行正常的休息和休假,这直接影响到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工作压力。由于临床医学具有实践性强和技术晚成的特点,而且是以人的生命和健康为服务对象,研究者表明医护人员所承受的工作压力水平显著高于一般人群的工作压力水平。由于工作压力过大,医务人员容易产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疾病,直接影响者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危及病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使得医务人员容易产生工作倦怠,降低了工作满意度。
工作风险。医护人员认为从事医疗卫生这个职业风险很大,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医疗职业本身的危险性,医疗纠纷频繁出现和职业防护工作不到位。社会对医护人员的期待过高,而医学是高技术性、高风险性、高探索性的科学,这就导致医护人员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认可,对自身社会地位满意度明显降低。
三、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的提高策略
(一)设计有竞争力的薪酬结构,提高公平性
一方面不仅要提高医护人员的物质报酬,还要给予合理的精神报酬。由于医护人员的职业高强度性、高风险性,给他们带来一定的不安全感,单纯的物质报酬是不足以弥补的,加薪确实是主要的激励因素,但不能长期维持人们的积极性。当物质激励已达到一定高度时,同等比例的物质激励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会呈下降趋势,而精神激励比物质激励的持续性效果要长,负面影响小。组织的认可、同事的支持、个人的晋升、社会的表扬激励可能成为对医护工作的最有效的肯定方式。
另一方面,薪酬体系的设计还要做到公平。薪酬公平性体现在以下来两个方面:一是结果公平,要做到结果公平必须做到外部公平、内部公平和个人公平,在纵向横向比较的基础上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水平;二是程序公平,是指薪酬管理的具体操作程序应该体现出公平性。在决策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员工对于决策过程的参与可以降低其不满程度。因此可以让医护人员参与到在薪酬体系设计过程中,建立岗位评估体系,将岗位相对价值作为确定奖金的主要依据,并考虑工作性质和质量,将奖金分配与业绩挂钩,以降低对薪酬的不满意。
(二)实施人性化管理,缓解工作压力
研究表明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普遍比较大,过度的工作压力使人产生生理、心理以及行为失调反应,甚至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焦虑、心悸、神经衰弱、消化不良、沮丧、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过低、工作效率差等现象。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大不仅影响着其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同时也会影响病人的康复及身心健康。导致心理压力过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体可分为工作因素和个体因素两大类。因此缓解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根据不同的压力源采取不同的措施。针对工作因素,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对外要积极争取社会舆论支持,减少医务人员社会压力,对内要实施人性化管理,加强医院以人为本文化的建设,设置合理的工作量,创造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针对个体因素,医务人员要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主动寻求专业帮助,缓解个工作压力。
(三)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提升工作满意度
在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中,医护人员对个人发展和职务晋升的满意度比较低。而为职工设计职业生涯可以起到非常明显的激励效应。一方面组织要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层次职工的特性,充分了解医护人员的职业发展愿望,明确医护人员当前所处职业生涯位置并制定出未来的发展计划。评估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与当前所处的环境以及可能获得的资源是否匹配,并为职工达成目标提供所需资源。另一方面医院管理者应为医护人员建立一个广泛的学习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加大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和培训力度,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同行之间的专业交流的机会,特别是需要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制度并加以落实,提升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医务人员工作能力的提高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工作中学习,交流中学习和专业培训。医院人力资源部门要建立完善人才机制,将零散的、不系统的培训转变成为有针对性的、有计划性的培训。要进一步完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完善网站远程教育模式,鼓励专家积极参与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另外可以聘请一些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的措施不仅仅局限于医生收入的回报上,扩展职业发展道路也同等重要。
参考文献
[1]、程金莲,褚银平,韩世范,潘银河,李亚琴.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现状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0(11):2845-2848
医护满意度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接受院前急救的病人及家属和医护、调度员作为调查对象,2010年1月-2010年2月和2010年11月-2010年12月两次对院前急救病人及家属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院前急救病人在病种、危重程度、文化层次、征求人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院前急救医生共45人,院前急救工作l年~5年的25人,院前急救工作5年以上20人;其中研究生1人,本科32人,专科12人。护士45人,工作1年~5年32人,5年以上13人;其中本科10人,大专20人,中专15人。调度员16人,工作1年~5年5人,5年以上11人;其中本科2人,大专10人,中专4人。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开放性问卷调查表5种,包括病人或家属对院前急救服务行为的满意度调查表、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调查表、护士对医生的满意度调查表、医护对调度员的满意度调查表、调度员对医护的满意度调查表。2010年1月-2010年2月第1次进行院前急救病人及家属对院前急救服务行为的满意度调查,共210份,将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再进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调查、护士对医生的满意度调查、医护对调度员的满意度调查。汇总后将医护调度的调查结果分别反馈,业务办和调度科分别组织讨论,分析原因,制订改进措施。2010年3月—2010年10月各分站站长护士长及调度科长进行跟班、随时抽查等,针对存在的问题,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不断规范服务行为。2010年11月—2010年12月进行第2次院前急救病人及家属对院前急救服务行为的满意度调查,共205份。将病人对院前急救服务行为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调查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医生对护士满意度调查综合评价
因为调查人员有限,其百分率只能作为参考。护士理论知识、服务、态度、技术能力、病情观察、沟通技巧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对护士在责任心和医护配合方面完全满意。
例(%)
2.2 护士对医生满意度调查综合评价
对医生医嘱的正规性、完成病历的及时性、医护配合及仪器使用方面评价较低,对解释告知、服务态度、尊重护士、病情掌握方面需加大管理力度,对专科知识的掌握、疾病诊治能力、应急能力、方面给予了肯定,满意度达100%。
例(%)
2.3 医护对调度满意度调查综合评价
对调度派车原则、地理知识、派空车方面评价较低,对病人基本信息、及时反馈、业务知识、相互配合、责任心等方面比较满意达100%。
例(%)
2.4 调度对医护满意度调查综合评价
对出车速度、途中联系及时转换方面评价较低,在尊重调度、服从性、应变能力方面比较满意。
例(%)
2.5 医护调度互相评价改进前后院前急救病人及家属对院前急救服务行为满意度的对比
改进前调查210人,改进后调查205人。对调查项目满意项目的百分比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的有服务态度、出车速度、现场处理、院前与院内衔接等方面(P<0.05);无显著性差异的有操作技能、疾病诊治、用药方面等(P>0.05)。总之,改进后院前急救病人及家属对院前急救服务行为综合满意度明显提高。
例(%)
3 讨论
3.1 医护调度服务行为与病人及家属满意度的关系
病人满意度是指病人根据个人的期望对自己接受的服务进行综合评价[3]。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的转变,病人的满意度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院前急救病人大多属于急危重症病人,病人及家属对急救车的期望值很高,稍有不慎将会引起强烈的不满,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满意度。
3.2 医护调度互相评价的重要性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医生接触最多的是护士,医生希望护士能够熟练掌握急救理论知识和各项操作技能,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报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样护士接触最多的工作人员是医生,护士希望医生做到诊断正确、治疗得当、医嘱明确、具体,在病人和家属面前树立和维护护士的威信,必要时协助护士的工作,帮助护士提高医学知识水平[4]。医护希望调度能够严格掌握就近派车原则,准确记录地址,仔细辨别呼救电话,降低空车率。调度希望医护能够迅速出车,途中及时与呼救电话联系,准确反馈现场信息。由此可见,医生对护士、护士对医生及医护对调度服务行为的评价都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利益、社会利益及病人满意度为半径,从医护调度配合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因医护调度对彼此的专业要求了解,评价更具有科学性,但反映的情况必须真实,不能添加任何主观因素。在评价时,医护调度均对不同工作经历的医生、护士或调度给予客观的评价。
3.3 进行医护调度相互评价的必要性
通过医生对护士、护士对医生、医护对调度相互评价的调查,院前急救病人和家属对急救服务行为的满意度调查,获得医护调度服务行为中存在的问题,获得病人对院前急救服务的评价信息,发现问题并加强管理,提高整体救治水平[5]。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与救治效果和社会效益正相关关系很大。因为,院前急救工作是一个城市的窗口,呼救场所变幻莫测,人员复杂,如“三无”人员的归属,针对一些社会问题是否能够处理得当,避免社会舆论,这就需要院前急救人员相互沟通,相互补充。通过相互评价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人文素质,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6]。
3.4 院前急救工作的价值体现
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院前急救对各种遭受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性事故等病人实施紧急院前救护,院前急救工作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病人院内诊治效果和今后的生活质量[7]。
3.5 医护调度相互评价促进病人及家属满意度的提高
对医护调度互相评价的结果认真反馈后,业务办和调度科针对调查结果分析原因,制订改进措施,并严格落实,进一步规范了院前急救的服务行为,使工作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通过观察,在医护调度互相评价改进后,院前急救病人及家属对院前急救服务综合满意度提高显著。
摘要:[目的]通过医护调度相互评价,了解院前急救服务行为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医护调度行为,提升院前急救质量,提高病人对医护调度行为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增强院前急救工作的社会效益。[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院前急救病人及家属对院前急救服务行为的满意度调查,再进行医生对护士满意度调查、护士对医生满意度调查、医护对调度满意度调查,结果汇总后进行反馈。[结果]改进前后病人对服务态度、出车速度、现场处理、院前与院内衔接的满意度有所提高。[结论]院前急救人员应定期进行客观的评价沟通,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医护调度互相评价,院前急救,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姬军生.病人满意度调查是医疗质量考评的重要内容[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49-50.
[2]王鑫.北京市院前急救信访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7):1351.
[3]宋勇,贺少雄,患者满意度评价浅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7):450.
[4]尹爱良,肖春光,张晓兰.医护双向评价对医护行为及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8):1210-1211.
[5]王敏怡,黄淇敏.医疗服务中顾客满意度的概念和评估[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46-48.
[6]龚远红,王肖田,牛靖志,等.'实施“三位一体”查房初探[J].现代临床,2003,2(1):34.
医护满意度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3年医护人员与医疗统计报表, 医务人员614人, 男260人, 女354人, 内科192人, 外科159人、儿科86人、妇产科88人、口腔科9人、耳鼻喉科9人、皮肤科6人、医技科室65人;医疗统计报表包括:门诊、住院人次、手术人次、平均住院日、平均术前住院日、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次数、诊断符合率、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各科治疗有效率及住院患者病死率。
1.2管理方法2013年1月—6月主要根据各种规章制度进行医院日常管理, 7月~12月在依照规章制度管理的基础上, 将人性化管理机制引入医院日常管理中, 具体做法如下: (1) 为医护人员提供尽可能舒适的工作环境, 倡导“以人为本”积极向上的医院文化。 (2) 管理者转变观念, 放弃本位主义, 以理解、尊重与宽容的心态对待基层医务人员。 (3) 充分理解与尊重下级组织, 每月下科室与一线医务人员进行广泛交流, 发现不足, 接受合理化建议, 对困难职工给予必要的帮助。 (4) 充分发挥中层领导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让中层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5)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 开展人性化服务, 让每一位医务人员懂得人性化服务是获得患者信赖的关键, 是医院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的根本保证, 是降低医疗风险的有效方法, 是促进医院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6) 完善医院管理制度, 鼓励医务人员对医院发展荐言献策, 对有价值的建议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1.3观察指标与评价体系建立 (1) 2013年1月~6月、7月~12月医护人员满意度,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等级, 满意度= (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 /总人数×100%。 (2) 参照李丽勤[2]设定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 比较1月~6月、7月~12月医疗质量指数, 包括工作负荷指数、工作效率指数、诊断质量指数、治疗质量指数四个方面, 工作负荷指标包括门诊、住院人次、手术人次;工作效率指标包括平均住院日、平均术前住院日、床位使用率及床位周转次数;诊断质量指标主要指诊断符合率, 治疗质量指标包括切口甲级愈合率、治疗有效率及住院患者病死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013年1月—6月、7月~12月医护人员满意度比较7月~12月医护人员满意度为93.97%, 明显高于1月~6月的83.5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013年1月—6月、7月~12月医疗质量指数比较7月~12月较1月~6月工作负荷指数、工作效率指数、诊断质量指数、治疗质量指数均明显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讨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医疗体制运行与国外的交流与接轨, 一方面, 医疗卫生事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医疗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就医环境明显改善;另一方面, 医疗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医患矛盾日渐突出, 医院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 必须要转变管理理念, 强化人性化管理, 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保障医院的和谐发展。
田禾[3]研究认为医务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是影响医院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人性化管理可以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与医疗质量, 对医院发展极为重要。本文证实, 引入人性化管理, 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由单纯制度化管理时的83.55%上升到93.97%, 反映医疗质量的工作负荷指数、工作效率指数、诊断质量指数、治疗质量指数均较前明显增高, 与田禾的研究结果基本趋于一致。
分析原因认为, 一方面, 人性化管理着力在解决医务人员需求的基础上, 运用符合医务人员心理的方法实施管理, 让医务人员在舒适、和谐的环境下心情愉悦地工作, 有利于提高其工作满意度[4]。另一方面, 医院管理者转变管理理念, 破除居高临下的工作作风, 与基层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 及时吸收合理化建议, 职工的困难可以得到及时解除, 有助于于医务人员对医院管理的接受。同时, 始终贯穿人性化服务理念, 医院管理者人性化管理医务人员, 对促进医务人员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由被动型服务向主动型服务及满意服务转化[5], 对提高医疗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 人性化管理可提高医院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和医疗质量, 值得在各级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人性化管理对医院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及医疗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6月主要根据各种规章制度进行医院日常管理, 7月12月将人性化管理机制引入医院日常管理中, 比较2013年1月—6月与7月12月医院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医疗质量指数。结果 17月12月医护人员满意度为93.97%, 明显高于1月6月份的83.55%, 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7月12月较1月6月工作负荷指数、工作效率指数、诊断质量指数、治疗质量指数均明显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将人性化管理引入医院日常管理, 可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提升医疗质量。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工作满意度,医疗质量,影响
参考文献
[1]艾热提· (中旬) , 艾山.浅谈人性化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14) :149-150.
[2]李丽勤, 虞兰香, 罗阳峰, 等.应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住院医疗质量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2012, 32 (6) :37-39.
[3]田禾.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医院管理中的运用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0, 18 (3) :277-278.
[4]戴小萍.浅谈现代医院的人性化管理[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 (3) :357-358.
医护满意度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4年1月—2015年1 月选取80例断指再植术病人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断指时间<6h;②病情稳定;③无精神疾病沟通障碍;④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病人临床资料不全、无法随访者;②病人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③全身性感染性疾病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30例, 女10例;年龄18岁~68岁 (42.5岁±3.4岁) ;缺损程度:Ⅲ期18例, Ⅳ期12例, Ⅴ期5例, Ⅵ期5例。观察组男25例, 女15例;年龄18岁~70岁 (42.8岁±3.9岁) ;缺损程度:Ⅲ期20例, Ⅳ期11例, Ⅴ期5例, Ⅵ期4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缺损程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锻炼方法对照组病人术后行断指再植入术常规功能指导:术后1周~2周对病人行同侧肢体未受伤关节主、被动功能活动及肌肉舒张、收缩活动, 以防止肌肉萎缩。术后3周~4周根据病人断指康复情况拔除克氏针内固定。术后5周~8周指导病人进行力量练习, 并通过日常生活锻炼患手, 锻炼过程中应循序渐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医护合作阶梯式功能锻炼,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1 成立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科室主任、病区护士长、2名骨干医生及4名骨干护士。由科室主任担任项目管理小组组长, 负责工作协调, 定期对团队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团队每个月负责组织1次交流会, 并由病区护士长负责协调及排班护理工作。骨干医生负责跟踪记录病人信息及生命体征数据,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骨干护士负责对断指再植入术病人进行评估及按医嘱完成治疗, 同时按照骨科医生医嘱为病人制订术后康复方案, 积极预防病人术后并发症及感染, 协助医生积极参与整体管理, 包括用药指导、康复指导。
1.2.1.2 康复指导内容 ①术前康复:由医生负责向病人讲解手术方法、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让病人观看断指再植入术相关视频, 向病人介绍病友康复情况, 增强病人治疗信心。同时由骨干护士指导病人对缺损手指残存关节进行功能锻炼, 让病人主动伸屈各关节, 确保关节灵活度, 为断指再造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向病人发放语言精练、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计划性功能康复宣传资料及手册, 提高病人对疾病认识。②早期功能康复锻炼 (术后1周~术后3个月) :术后1周每天实施医护共同查房, 详细了解病人再植指康复情况, 指导病人肢体制动, 确保植肢成活。术后2 周~3 周病人在医生指导下行早期康复锻炼, 术后3周内以被动活动为主, 应用健手轻托指末固定关节。每天3 次或4次, 每次10min~15min, 为病人制订护理康复计划。术后4周~6周病人出院后通过门诊随访由医生指导病人行关节主动活动锻炼, 通过利用弹力治疗带、橡皮泥、袖珍玩具及自制练习器具对再造指伸、屈、对指、对掌、内收等动作进行训练, 以防止关节僵硬。护士通过电话随访或上门随访的方式, 根据病人病情、性格、兴趣、爱好、文化水平、家庭环境、接受能力, 给予病人心理康复指导。术后7周~12周通过电话随访指导病人按计划参与康复功能锻炼, 督促病人定期复查, 及时将随访结果告知医生。医生根据病人康复情况及时调整康复护理计划, 以提高病人锻炼依从性, 提高病人康复效果。③ 晚期功能锻炼指导 (术后3 个月~6 个月) :护士根据病人术后12周电话回访对其进展自我服务, 指导病人进行实用性功能练习, 并在病人术后3个月、6个月对病人进行随访, 定期对病人康复效果进行评价。
1.2.2 观察指标 ①断指康复效果:两组病人分别于出院时及术后3个月、6个月应用总主动活动度 (total active movement, TAM) 系统评定方法[6]、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 (BMRC) [7]的感觉功能评分对断指再植功能进行评价, 分析两组病人断指再植术后功能恢复情况。②记录两组病人锻炼依从率、优良率、满意率及并发症情况。锻炼依从性:治疗依从性是指病人完全按照医嘱进行锻炼。优良率应用TAM系统评定方法, 包括运动功能、手指、日常生活活动、感觉恢复、血液循环状态、外观、恢复工作情况。 综合评价:优13 分~16分, 良9分~1 2分, 可5分~8分, 差<4分。优良率= (优+良) /总例数×100%。满意度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价。并发症包括血管危象、切口感染、植骨吸收、痉挛。
2 结果
3 讨论
断指再植入术是目前治疗断指有效的方法, 但对于再造成活的断指功能恢复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且锻炼过程会引起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 影响病人康复锻炼依从性, 降低病人配合度[8]。传统的会诊方式是医生与专科护士的工作是独立完成的, 医生会诊后给予病人用药方案, 而护士会诊后则给予病人生活、饮食指导[9]。由于医护缺乏有效的沟通, 容易导致病人会诊意见片面, 不能给予病人准确、全面的治疗方案[10]。因此术后对断指再植术病人术后进行有计划、系统化的康复锻炼必须在医护人员的配合指导下开展, 以提高病人锻炼依从性, 促进病人尽早康复。
为了更好地提高断指再植入术病人术后康复锻炼效果, 本研究对断指再植入术病人术后应用医护合作阶梯式功能锻炼, 结果显示, 观察组病人术后3个月、6个月TAM评分、感觉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 而术后锻炼依从率、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表明医护合作阶梯功能锻炼能有效降低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断指再植入病人术后康复效果。分析其可能原因如下:①通过强化病人康复功能锻炼, 提高病人自我防护意识, 术后对病人加强回访, 持续动态观察病人出院后康复情况, 对病人进行针对性个体化指导, 使病人更好地掌握自护技能, 提高病人自护能力及疾病知识, 进而促使病人按要求进行康复锻炼, 提高病人术后康复效果。②医护合作阶梯式功能锻炼为病人设计了合理有效、持续功能锻炼指导计划, 有效缩短了病人术后康复时间, 最大限度促使断指功能恢复, 从而提高康复质量。通过医护合作模式对病人从入院—住院—出院给予全程康复, 给予人文关怀, 帮助病人实现心理、生理、社会等全面康复, 提高了病人术后锻炼依从性, 改变了护士工作模式, 使护士从被动护理转化为积极主动的护理服务, 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目前医疗形势改变建立了新型的医护关系, 使病人从原来的主导-从属型逐渐向并列-互补型关系转变。医护双方应加强沟通、相互学习, 医院管理人员应为医护合作提供有利的环境, 给予医护合作足够的支持, 使医护间有足够的信息交流及时间, 以促进医护间更好合作。本研究结果表明, 对断指再植入术病人应用医护合作阶梯式功能锻炼能有效提高病人术后锻炼依从性, 促进病人术后断指功能恢复,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合作阶梯式功能锻炼指导对断指再植术病人术后康复及满意率的影响。[方法]将80例断指再植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行常规性功能锻炼, 观察组病人术后应用医护合作阶梯式功能锻炼, 两组病人锻炼时间为6个月, 对比分析两组病人出院时、术后3个月、6个月总主动活动度 (TAM) 评分、感觉功能评分、病人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并发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3个月、6个月TAM评分、感觉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病人术后锻炼依从率、优良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医护合作阶梯式功能锻炼能有效提高断指再植入术病人术后锻炼依从性, 促进病人术后断指功能恢复。
关键词:断指再植入术,医护合作,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邵秀慧.断指再植术后局部循环高压纯氧治疗的护理[J].广东医学, 2012, 33 (9) :1356-1357.
[2]徐庆.舒适护理模式对手足断指再植术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 (20) :73-74.
[3]张娜, 石恩东, 周世菊, 等.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8) :63-64.
[4]杜水红, 黄河, 吴迪, 等.断指再植术后非典型动脉危象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24) :57-58.
[5]石英, 杨辉, 展淑敏, 等.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的实践及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 2013, 13 (2) :22-25.
[6]袁文清, 位兰玲, 韩玉芬, 等.综合医院构建医护合作型分级护理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 (11) :70-72.
[7]袁文清, 时咏梅, 位兰玲, 等.医护合作型分级护理决策模式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 2013, 13 (2) :105-107.
[8]杨美芳.医护合作式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23) :108-109.
[9]王荣梅, 史念珂, 赵岳, 等.医护合作情境模拟教学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5, 50 (3) :336-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