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甲状腺(精选10篇)
亚急性甲状腺 篇1
亚急性甲状腺炎 (subacute thyroiditis, 简称亚甲炎) 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疼痛性疾病, 多由甲状腺的病毒感染引起, 以短暂疼痛的破坏性甲状腺组织损伤伴全身炎症反应为特征。国外文献报道本病约占甲状腺疾患的0.5%~6.2%, 年发病率为4.9/10万, 男女比例为1∶4.3, 30岁~50岁女性为发病高峰。西医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但副反应多、复发率高, 且影响甲状腺功能的恢复。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 同时对病因病机方面也有了一定研究。
1 病因病机
目前研究大多数认为主要病机为风热袭表、肝郁热结、气滞血瘀。许芝银认为其发病与外感风热及内伤七情有关[1]。病初多由风热袭表、肝郁胃热所致, 病久脾阳不振, 瘿络瘀滞, 痰气瘀结, 经络失宣。于世家根据亚甲炎的症候表现以及病因病机[2], 将其分为: (1) 外感风热, 毒邪壅滞型, 多见于急性期, 表现为恶寒发热, 头痛咽痛, 颈部瘿肿疼痛, 伴心悸多汗, 心烦不眠, 大便不畅, 舌质红, 苔薄黄, 脉弦浮或弦滑。此证型因外感风热邪气, 致气血津液运行失常, 气血痰热凝滞颈前, 热毒壅遏, 不通则痛, 此期多阳、实、热证。 (2) 脾肾阳虚, 痰瘀阻滞型, 多见于甲减期。表现为甲状腺轻度肿大, 疼痛不甚或隐痛, 神疲乏力, 畏寒怕冷, 腹胀纳呆, 四肢水肿, 心悸怔忡, 大便溏薄, 舌体胖大, 边有齿痕, 苔薄白或白腻, 脉沉细。计学理等[3]将亚甲炎分为3期, (1) 急性期:起病急骤, 发热恶寒, 咽痛, 颈前肿痛, 压痛明显, 常向颌下、耳后或颈部等处放射, 咀嚼和吞咽时疼痛加重, 胸闷不舒, 急躁易怒, 心悸汗出, 口苦唇干, 舌红苔黄, 脉弦细数。 (2) 缓解期:主要表现为神疲嗜睡, 精神不振, 畏寒喜暖, 食少腹胀, 周身水肿, 舌胖有齿痕, 舌质红苔白, 脉沉细。 (3) 恢复期:甲状腺肿块或结节逐渐消失, 亦可在颈前留有小结节, 为圆形或卵圆形, 随吞咽动作面上下活动, 时有胸闷, 舌质红, 苔白, 脉弦。滕青玫[4]认为早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期) :起病急骤, 常有寒战、高热、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其特征性的表现为甲状腺部位自发性疼痛和触痛, 向颌下、耳后、枕部放散, 吞咽动作可使疼痛加重。甲状腺肿大从一侧开始, 质硬, 压痛明显, 数日后累及另一侧。可出现心悸、多汗、消瘦、心率快等甲亢的表现。实验室检查: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促甲状腺原氨酸 (T4) 升高, 促甲状腺素 (TSH) 降低, 甲状腺摄131I率明显降低, 甚至为零。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放射性碘分布不均、残缺或不显影。中期 (甲状腺功能减退期) :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至甲减水平, 临床上可出现甲减表现, 可持续数周至数月。恢复期:症状逐渐好转, 甲状腺肿及结节消失。
2 辨证专方加减
由于亚甲炎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个基本病机, 因此部分学者主张针对基本病机处方, 并在专病专方基础上, 根据患者具体临床表现进行加减。夏仲元等[5]应用柴胡牛蒡汤加减治疗100例。组成为:柴胡、牛蒡子、板蓝根、蒲公英、连翘、黄芩、金荞麦、羌活、天花粉、玄参、赤芍、夏枯草, 烧退后减柴胡、黄芩、天花粉, 遗留甲状腺结节疼痛时加陈皮、穿山甲、当归等, 出现甲减时加黄芪、茯苓、法夏等。中药治疗组有效率100%, 甲状腺疼痛、疗程、甲减发生率均优于西药对照组。邱晓萍等[6]以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16例, 组方:青蒿、黄芩、板蓝根、大青叶、竹叶、牛蒡子、生石膏、夏枯草、浙贝母、僵蚕、连翘、甘草。加减:心烦寐欠加麦冬、栀子;口干汗多加葛根、牡丹皮;咳嗽多痰加杏仁、前胡;结节肿痛不消加赤芍、郁金;恶心呕吐加法半夏、陈皮,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周卫惠等[7]用夏枯草消瘿散外敷颈前, 方用夏枯草、牛蒡子、三棱、香附、黄药子、牡蛎 (剂量比例为3∶1∶1∶2∶1∶2) , 上述药研末后, 用醋调和成糊状。用法:将药涂于敷料上, 厚约5mm, 大小超出肿块边缘2cm, 用胶布固定, 每日一换, 7d为一疗程, 间隔2d后行第2个疗程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疼痛缓解时间、甲状腺触诊压痛阴性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张伟恒等[8]予龙胆解毒汤治疗40例, 方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郁金、川楝子、合欢花、连翘、金银花、鱼腥草, 疗效显著。谭旭宏[9]拟宁心汤, 方药组成:黄连 (酒炒) 、柴胡、当归、生地、龙骨、牡蛎、栀子、珍珠母, 若患者苔厚或腻, 可增二陈汤之意;舌红不甚, 可加干姜, 总有效率为100%。卓菁[10]治疗亚甲炎84例, 方用普济消毒饮加海藻蚤休汤内服。药用黄芩、黄连、牛蒡子、甘草、桔梗、板蓝根、马勃、连翘、玄参、升麻、柴胡、陈皮、僵蚕、薄荷、海藻、蚤休、浙贝母, 每日1剂, 水煎服。独角膏局部外敷 (每3日换药1次) 。疗程1个月。治愈率95%, 显效率97%, 总有效率100%。姚茂篪等[11]拟香远合剂, 由黄精、景天三七、制香附、远志、鳖甲、蜘蛛香、头顶一颗珠、玄参、夏枯草球、郁金、五味子、黄芪、生牡蛎、山慈菇、白芍、何首乌、海藻组成, 制成100mL瓶装, 口服, 每日2~3次, 每次10mL~15mL, 2周为1个疗程。香远合剂治疗组在治疗后退热时间、甲状腺疼痛消失及甲状腺回缩时间、降低红细胞沉降率等方面, 均优于西药对照组, 且复发率低, 无激素类副反应。曹仕兵等[12]以阳和汤加减进行治疗。伴外感风热证者, 治拟疏风清热、消肿止痛, 药用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鹿角霜、麻黄、白芥子、丹皮、赤芍、牛蒡子、荆芥、生甘草;伴肝胆郁热证 (甲亢) 者, 症见急躁易怒, 面色潮红, 治疗配合疏肝泄热法, 药用鹿角霜、丹皮、生山栀、当归、熟地、肉桂、赤芍、丹参、白芥子、白芍、柴胡、黄芩、夏枯草、生甘草;伴阴虚内热证 (甲减) 者, 主要表现为神疲嗜睡, 精神不振, 食少腹胀, 心悸汗出, 盗汗, 舌质红、苔白, 脉细数, 治拟养阴清热、消肿止痛, 方用阳和汤合一贯煎加减, 药用鹿角霜、白芥子、当归、熟地、天冬、麦冬、丹皮、知母、枸杞子、玄参、肉桂、丹参、五味子、酸枣仁、甘草;伴阳虚痰凝证者, 治拟温阳化痰、消肿散结, 药用熟地、鹿角胶、白芥子、干姜、肉桂、麻黄、当归、党参、甘草。王旭拟清热消瘿汤[13], 方中大青叶、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疏散风热, 清热解毒;夏枯草、浙贝母、半枝莲等清热解毒, 消瘿散结, 化痰止痛;赤芍活血和营、消肿止痛。孙俊波等[14]以银翘散, 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淡豆豉、荆芥穗、桔梗、甘草。加减:热毒重、咽痛重, 加蒲公英、马勃、紫草;胸膈满闷, 加石菖蒲、藿香、佩兰;且可酌加疏肝活血、软坚散结之品, 如夏枯草、山慈菇、赤芍、牡丹皮、柴胡。每日1剂, 水煎, 分两次温服。邹晓慧等[15]拟抗炎消瘿汤方用野菊花、土牛膝、黄药子、全蝎、野升麻、鬼针草、猫爪草、猫眼草、白僵蚕、鬼箭羽、土贝母、白芥子。每日1剂, 水煎分服, 疗程2个月。王素梅等[16]用中药汤剂愈甲汤, 方药为:野菊花、银花、知母、石膏、柴胡、黄连、桔梗、夏枯草、生甘草, 加减:疼痛明显者, 加牛蒡子、延胡索、忍冬藤;热甚伤津者, 加天花粉、麦冬;颈部肿块明显者, 加浙贝母、僵蚕、橘核。每日1剂, 水煎分2次温服。疗效显著。
3 辨证分期论治
许芝银中医治疗分3型[1]: (1) 外感风热型:治以疏风清热、消瘿散结。方用牛蒡解肌汤。常用药物有牛蒡子、防风、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荆芥、桔梗、生甘草。 (2) 肝郁胃热型:治以疏肝清热、消瘿散结。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常用药物:柴胡、黄芩、山栀、丹皮、赤芍、生地、薄荷、当归、制乳香、生甘草。 (3) 阳虚痰凝型:治以温阳化痰、软坚散结。方用阳和汤。常用药物:当归、熟地、鹿角片、麻黄、肉桂、制附片、淫羊藿、仙茅、丹皮、丹参、赤芍、制甘草。
于世家根据亚甲炎证候表现以及病因病机[2], 将其分为: (1) 外感风热, 毒邪壅滞型, 多见于急性期。此期多阳、实、热证。治疗宜清不宜温, 且急则治其标, 当清热解毒, 通络止痛。方药选大青叶、板蓝根、黄连、黄芩、金银花、连翘、元胡、穿山龙、香附。 (2) 脾肾阳虚, 痰瘀阻滞型, 多见于甲减期。治疗应缓则治其本, 当温阳健脾, 化痰活血。方药选用菟丝子、女贞子、枸杞子、巴戟天、山萸肉、白术、茯苓、猪苓、大腹皮、枳壳、泽泻、坤草。
计学理等分为3期[3], 急性期, 处方:知母、生石膏、柴胡、板蓝根、黄连、连翘、桔梗、夏枯草、薄荷、黄芩。加减:颈前肿块明显者, 加浙贝母、僵蚕。缓解期, 处方:干姜、附子、桂枝、猪苓、白术、远志、茯苓、车前子、石菖蒲。加减:食少腹胀明显者, 加厚朴、大腹皮。恢复期, 处方:柴胡、枳实、郁金、半夏、陈皮、贝母、夏枯草、玄参、生牡蛎、茯苓。加减:局部有硬结者, 加穿山甲、三棱、莪术。用法:三期中药方剂均水煎。每日1剂, 分2次温服。轻型连用5d, 中、重型连用10d。
滕青玫[4]早期以清热解毒为主, 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味, 药用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连翘;中期辅加益气养阴药, 方用五味消毒饮合生脉饮, 药用上方加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芪。以上均每日1剂, 7d为1疗程, 连续治疗3个疗程。
向明民[17]热毒壅盛型 (颈部肿胀、疼痛, 向颌下耳后放射, 发热恶寒, 头痛咽痛, 舌质红苔薄黄, 脉浮数) 治以辛凉解表, 清热解毒, 药用银花、连翘、黄芩、浙贝母、牛蒡子、芦根、板蓝根、夏枯草、生牡蛎、桔梗、甘草。肝郁蕴热型 (颈部肿痛, 质地坚硬, 胸胁胀满, 烦躁易怒, 口苦便干, 舌红苔黄, 脉弦数) 治以疏肝泻热, 消肿止痛。药用柴胡、当归、丹皮、栀子、香附、半夏、黄芩、赤芍、丹参、茯苓、炙甘草。阳虚湿困型 (颈部肿胀, 疼痛不甚, 形寒肢冷, 面色少华, 精神倦怠, 食少腹胀, 面目或周身浮肿, 舌淡胖、苔白滑, 脉沉迟) 治以温阳健脾, 行气利水, 药用人参、黄芪、白术、当归、陈皮、泽泻、肉苁蓉、鹿角胶、炒山甲、枳壳、砂仁、炙甘草。1天1剂, 水煎分2次温服, 30d为一疗程。
关勇建等[18]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外感风邪型治以辛凉解表, 兼清郁热, 方用柴葛解肌汤加味:柴胡、黄芩、羌活、白芷、桔梗、板蓝根、葛根、芍药、生石膏、甘草。气郁痰凝型治以理气化痰, 软坚散结, 方用海藻玉壶汤加味:海藻、昆布、陈皮、法半夏、青皮、当归、川芎、浙贝母、夏枯草、柴胡、郁金、连翘。
王志兴等[19]以中药以清热解毒、消瘿散结为主, 自拟消瘿解毒汤:丹皮、蒲公英、黄芩、夏枯草、柴胡、赤芍、忍冬藤、川楝子、猫爪草、野荞麦根、山慈菇。血瘀重者加山甲珠、桃仁;颈肿质韧者加牡蛎;心慌手颤者加远志、枣仁;纳亢者加黄连、生地;阴虚盗汗者加生地、地骨皮;阳虚畏冷者去丹皮、公英、忍冬藤、野荞麦根, 加用淫羊藿、九香虫;气虚者加黄芪。
魏华等[20]临床上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分为两型。风热外袭、热毒壅盛型:方药以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连翘、芦根、薄荷、荆芥、防风、板蓝根、浙贝母、牛蒡子、玄参等。肝胆火旺:方药以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黄芩、柴胡、栀子、生地黄、车前子、当归、木通、滑石、川楝子、蒲公英等。在上述辨证用药基础上局部用四黄水蜜 (大黄、黄芩、黄柏、黄连等组成, 用蜂蜜调匀) 加羚羊角粉混匀外敷颈前甲状腺区, 每日1次, 如局部肿痛明显者, 可每日2次, 每次外敷2h~4h。
4 展望
中医药治疗亚甲炎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对病因病机探讨已有一定深度, 在治疗上能从整体出发, 采用辨病与辨证、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及标本兼治等多种方法, 尤其是众多医家以自拟经验方辨病治疗本病已积累了较多经验, 目前已成为中医药治疗亚甲炎的主要手段。中医治疗亚甲炎不仅方法灵活, 可以减轻或避免糖皮质激素的副反应, 且不良反应少、可以减少复发, 更易为患者所接受。随着对亚甲炎基础研究的深入,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投入的增加, 以及大型多中心临床试验的不断开展, 中医药在治疗亚甲炎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
亚急性甲状腺 篇2
【关键词】 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多发于中年女性,在治疗中应多饮水、适当休息,本研究对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9月的急性甲状腺炎病患者10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治疗 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9月的急性甲状腺炎病患者100例,临床表现为血清正常或比正常水平较高、血沉加快、甲状腺压痛或肿大、吞咽局部疼痛严重和发热等,排除甲状腺瘤和急性甲状腺炎等疾病,入选确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患者应秉持自愿参与的原则,无糖皮质激素禁忌,两组患者在病程、生活环境、文化程度、体重和年龄等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将1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人,治疗组患者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治疗,每周注射两次,口服安慰剂,直到患者甲状腺肿大和疼痛消失,或虽疼痛消失,但甲状腺肿大情况未完全消失,对照组患者每日口服泼尼松40mg,口服三周至五周左右减少用量,维持为10mg至15mg,同时使用生理盐水注射,观察10周。
1.2.2 观察方法 观察患者治疗前血清、血糖、血沉、甲状腺肿大水平和疼痛水平,观察患者治疗后体温、甲状腺改善水平和疼痛水平,每隔5周测量患者血清、血糖和血沉水平。
1.3 疗效标准 将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标准分为以下几种。治愈的疗效标准为:甲状腺肿大消失、疼痛感消失、发热消失、患者甲状腺水平正常、血沉正常;有效的疗效标准为:患者甲状腺疼痛水平和发热现象好转,肿大缩小但未完全消失,血沉有少量下降,上述标准满足一项,同时,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即为有效;无效:甲状腺和发热水平好转,血沉无下降,甲状腺肿大没有缩小,功能无好转,符合上述标准的一项即为无效;恶化的疗效标准为:甲状腺疼痛和发热症状增加,肿大水平提高,血沉上升,符合上述标准一项即为恶化。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χ±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治疗组50例患者中,治愈患者25例,有效患者15例,无效患者10例,无恶化患者;对照组50例患者中,治愈患者15例,有效患者19例,無效患者10例,恶化患者7例,两组患者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组患者,8.9小时体温下降,1.9小时甲状腺疼痛缓解,3.3小时甲状腺肿大缩小;对照组患者,4.6小时体温下降,7.1小时甲状腺疼痛缓解,9.6小时甲状腺肿大缩小。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沉水平为46.92mm/h,治疗4周后患者血沉水平为22.69mm/h,治疗8周后患者血沉水平为18.69mm/h;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沉水平为72.36mm/h,治疗4周后患者血沉水平为31.69mm/h,治疗8周后患者血沉水平为15.61mm/h。治疗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无消化溃疡、骨质疏松和感染患者。
3 讨 论
亚急性甲状腺炎为常见的临床疾病,患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患者在治疗中应配合休息,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多种措施治疗,给予患者地塞米松注射治疗,与口服泼尼松相比,具有改善症状较快的特征,患者体温下降较快,无不良反应,注射地塞米松无损伤周围器官或因损伤神经而导致声音沙哑的现象,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ESR水平,在较短时间中有效改善甲状腺疼痛和发热等症状,有效抑制局部产生的免疫反应,改善高代谢症候群,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文鹃,刘淑五,王颜刚,等.利美达松局部注射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观察[J].天津医药,2009,27(21):239—240.
[2] 张秀娟,孟宪明,葛焕琦,等.甲状腺局部注射治疗中老年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2(15):376—377.
[3] 顾明君,沈玉美,李翔,等.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和口服泼尼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24(13):321—322.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以来, 本院收治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45例, 其中男15例, 女30例, 年龄45~65岁, 平均年龄55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发病急, 常常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状, 畏寒发热以及乏力、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常见;特征性表现为甲状腺部位疼痛、压痛, 放射至下颌、耳部或者枕部;部分患者不出现疼痛, 可出现一过性心悸神经过敏等症状[2]。
1.2 临床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早期, 患者血沉明显加快, 甲状腺碘131摄取率明显降低, 血清T3、T4一过性增高, 主要是因为甲状腺滤泡细胞破坏, 贮存的T3、T4漏入血液循环, 造成血液内T3、T4明显增高。45例患者中, 甲状腺激素升高25例, 出现分离现象10例;45例患者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甲状腺形态不规则, 边界模糊, 实质内可见低回声[3]。
1.3 临床治疗方法
给予患者阿司匹林0.5 g~1 g/d, 口服2~3次, 疗程为15 d, 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给予泼尼松20~40 mg/d, 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得到迅速控制, 体温下降, 疼痛明显消失, 甲状腺内的结节明显缩小, 用药2个月后, 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 逐渐进行减少药量, 疗程2个月, 如果停药后患者出现复发的情况, 继续用药有效。
2 结果
经过15 d的治疗, 患者疼痛感以及畏寒发热的临床症状消失, 随访4个月内出现复发的患者2例。
3 讨论
3.1 亚急性甲状腺炎症的发病原因及其病理
亚急性甲状腺炎多见于女性, 部分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病与病毒感染关系密切, 发病前患者均出现1~3周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时, 患者血清中的某些病毒抗体滴度增高, 其中包括: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以及腮腺炎病毒等。病理显示:甲状腺双侧肿大, 不对称, 病理切片可见白色病灶, 早期累及滤泡有淋巴细胞以及多形核白细胞浸润, 滤泡细胞破坏, 胶质逐渐减少或者消失, 并有多核巨细胞出现或肉芽组织, 随后出现纤维化。
3.2 诊断及其鉴别诊断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 患者出现甲状腺肿大、结节、疼痛以及压痛并伴有全身症状, 临床可以初步诊断为本病, 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以及血沉加快, 甲状腺碘131摄取下降, 血清T3、T4增高, TSH降低, 对于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甲状腺穿刺活检可见巨细胞存在[4]。
3.3 治疗及其预后
亚急性甲状腺炎只要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全程用药, 一般均能得到完全恢复。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目的是减轻炎症以及缓解患者的疼痛。对于临床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不进行特殊治疗, 嘱咐患者多饮水以及适当的休息, 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无可明显缓解。对于临床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必须加用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首选药物为泼尼松, 其机制为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紊乱, 抑制巨噬细胞浸润及中性粒细胞聚集所形成的“微小脓肿”和由多形核巨细胞为主的肉芽组织形成, 抑制滤泡增生, 逐步消除肉芽肿性纤维炎。
综上所述, 加强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认识, 认真询问病史、详细体检、完善相关的检查、对可疑病例进行动态观察、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跟踪治疗效果对提高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检出率, 减少误诊、漏诊, 避免造成误治, 改善患者的预后均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杨岩斌.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体会.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 (5) :78-79.
[2]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华内科杂志, 2008, 47 (9) :784-785.
[3]刘喜玲, 侯英, 李玉华, 等.免疫抑制剂局部注射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观察.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6) :35-36.
亚急性甲状腺 篇4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58-02
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 Thyroiditis.SAT)又称为病毒性甲状腺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由病毒及病毒产生的病病变反应引起的甲状腺炎症。该病常伴有继发于流行性感冒和病毒性腮腺炎,以20-50岁女性居多。本文应用二维(2D)和彩色多普勒检查血流(CDFI)对SAT患者甲状腺二维图像及血流分布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其声像图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0例。女16例,男4例。年龄20-54岁,平均43岁。病程为10天-3个月。均经针吸活检病理组织学证实或经典型临床表现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所以患者均行超声、甲功测定。其中15例患者有颈部疼痛、头痛、发热症状。
8例有甲状腺局部疼痛及关节疼痛。双侧甲状腺受累12例,右侧受累5例,左侧受累3例。
1.2 仪器应用及检查方法:
飞利浦IU22彩色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7.5-10MHZ。
病人取仰卧位,枕头置颈后,伸颈,充分暴露甲状腺区,常规行甲状腺横切,纵切全面检查,并左右侧对比。应用二维超声观察注意病灶大小,病灶回声特点,病灶表面有无包膜等改变。应用CDFI观察甲状腺内病灶的血流分布情况及特点。
2 结果
所以患者均有不同范围和程度的甲状腺回声减低,根据病变部位、范围、程度分三型。
2.1 双侧甲状腺弥漫型
12例。表现为双侧甲状腺弥漫性回声减低,回声分布不均匀。呈多发、散在或融合的片状低回声。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后方回声无增强效应及衰减征象。受累面积较广泛。超声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
2.2 单侧甲状腺弥漫型
2例。仅单侧甲状腺组织受累。声像图与双侧病变相似
2.3 甲状腺结节样肿大
6例。甲状腺局限性结节性肿大,结节形态欠规则,呈低回声,边界模糊,无包膜。
2.4 血流特点
甲状腺上动脉血流速度无异常改变。所有患者甲状腺低回声区内血流信号较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增多,分布不均勻,常呈点状或短条状。病变区域内血管走行自然无受压迂曲,无血管环绕征象,PW测值病变内动脉为低速低阻血流。
3 讨论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巨细胞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非化脓性甲状腺炎等,临床上较多见。它的发病一般与病毒感染有关,如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病毒使甲状腺滤泡破坏,释放出胶体引起甲状腺异物反应,形成炎性细胞侵润,患者发病前常见有呼吸道感染病史,典型的亚急性甲状腺炎表现为低热,颈前区疼痛,甲状腺肿大,血流信号增多,较易诊断。但亚甲炎病程中甲状腺功能经历亢进期,正常期,减退期及恢复期。患者处于不同时期,病情较重改变缺乏典型表现,有可能出现漏诊和误诊,亚甲炎病理特征为滤泡细胞组织变性,脱落,并融洽成多核巨细胞等,此外细胞间质发生炎性变化,故超声显示为假囊性表现或低回声病灶,边界不清晰,模糊,形态不规则。本组病例显示:发病率女性多于男性,声像图具有一定特征性:所有患者甲状腺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声不均匀减低改变,多数表现为双侧或单侧甲状腺内一个或多个边缘模糊的低回声区,形态不规则,不清晰,后方无回声衰减及增强,少数患者呈弥漫性回声减低,CDFI发现低回声区内血流信号,分布不均,呈点状或短条状,动脉血流为低速低阻型,甲状腺上动脉流速无明显增高。所有低回声区均有不同程度压痛。
弥漫性回声减低型的亚甲炎需与Graves病及桥本氏病有相似之处。但绝大多数亚甲炎的低回声区有不同程度的压痛,CDFI血流形态及血流分布,同时结合临床表现,鉴别诊断一般无太大困难。对少数超声和临床表现均不典型者,则需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综上所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亚甲炎,较为直观,准确。此方法简便,快捷,无创,可多次反复检查。在诊断急性期,恢复期,或减退期,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有助于临床对此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是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 秦冬玲,雷冬梅。《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9.28卷17期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 苏长安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 2002.3(3):230-231
[3] 徐朋彤,李国成。以甲状腺结节为主要表现的亚急性甲状腺炎 广东医学 2001.22(4):330
亚急性甲状腺 篇5
患者女性,20岁,农民。因“乏力、心悸1年余,黄疸20余天,鼻衄、齿龈出血1周”于2007年6月4日收住。患者1年来常感乏力,活动后心悸明显,伴消瘦,未诊治。入院前20天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并逐渐加深,伴乏力加重、恶心、纳差,无畏寒发热,1周前出现反复鼻衄及齿龈出血,在当地未诊治。患者既往否认肝病史,无酗酒史,否认特殊药物服用史及毒物接触史。入院查体:T:36.5℃,P:130次/分,BP:140/80mmHg,神清,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全身皮肤可见多处新旧不一的大面积瘀斑,突眼征(+),左侧鼻腔渗血,口腔粘膜可见多枚血疱,齿龈广泛渗血,双侧甲状腺I度肿大,质地中等,未闻及血管杂音,颈动脉搏动明显,HR:130次/分,心律齐,心音亢进,肝脏未及,肝脏浊音界叩诊缩小,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膝关节以下指压性浮肿,双手细震颤。甲功检查:TSH:0.050mIu/L (正常值03~3.6 mIu/L),T3:278ng/nl (正常值76.3~220.8 ng/nl),T4:7.83μg/ml (正常值5~13.6μg/ml),FT3:20pg/ml(正常值2.2~4.22pg/ml),FT4:8.83ng/dL(正常值0.80-1.78 ng/dL),Tg(甲状腺球蛋白):458.6ng/ml(正常值0.2~7.0 ng/ml),a-TPO (甲过氧化物酶抗体):91.77Iu/ml(正常值0~40 Iu/ml);血常规:WBC12.2x109/L,LYM%:41.4%,NEUT%:53%,HGB:89g/L,PLT:125X109/L;凝血功能:PT:120秒,APTT:172.6秒,Fib:1.65g/L,D-二聚体阴性;血生化:TBIL:381.1μmol/L,DBIL:284.3μmol/L,I-BIL:96.8μmol/L,ALT:125U/L,AST:200U/L,ALP:191U/L,GGT:228U/L,TBA:114.8 (μmol/L,TP:53.4g/L,ALB:22.7g/L,LDH:376U/L,Na+:127mmol/L,K+:3.4 mmol/L,Cl-:94 mmol/L,GLU:3.2 mmol/L(随机),肾功正常;大便常规:褐、稀,潜血(+);小便常规:胆红素+++,潜血++,尿胆原:++,红细胞:5~7/HP,白细胞:1~2/HP;抗HAV、乙肝两对半、抗HCV、抗HEV均为阴性;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肝细胞膜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肝肾微粒体抗体均为阴性;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水痘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抗体检测均为阴性。B超检查: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肝内外胆管无扩张。入院诊断:(1)亚急性肝衰竭(晚期);(2)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入院后经保肝、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补充维生素K1、口服丙基硫氧嘧啶及心得安、纠正电解质失衡等治疗,1天后自发性出血停止,凝血功能复查PT:20.4秒,APTT:43.9秒,Fib:1.92g/L,D-二聚体阴性,3天后电解质失衡纠正,心率减慢至100次/分,患者因经济困难自动出院。
2 讨论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和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1组临床症候群。在我国主要原因为病毒,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乙醇)和自身免疫因素等。本患者入院后病史及辅助检查均排除以上因素所致,根据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制定的《肝衰竭诊疗指南》[1]中的诊断标准本例符合亚急性肝衰竭晚期诊断,其病因为甲状腺机能亢进所致。
甲状腺机能亢进并肝功能损害临床多见,但大部份肝功能损害轻微,伴有黄疸者少见,而合并严重出血倾向的亚急性肝衰竭极为罕见。目前认为甲状腺机能亢进性肝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有[2]:(1)甲状腺激素的毒性作用。甲状腺激素主要在肝脏代谢,生理状态下它直接或间接与肝细胞内受体相结合,过度则致肝损害,而肝功受损反过来影响甲状腺激素的代谢,二者互为因果加重病情。(2)肝脏相对缺氧及肝营养不良。甲状腺机能亢进时机体代谢增强,内脏和组织耗氧量增加,但肝脏血流并不增加,使肝脏相对缺氧,同时旺盛的新陈代谢使糖原、蛋白质、脂肪合成减少而分解代谢亢进引起肝糖原、必需氨基酸及维生素消耗过多,使肝脏相对营养不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及再生导致肝纤维化;(3)甲状腺机能亢进性肝损害时,特别是肝细胞的脂肪变性,使肝脏合成TBG(甲状腺激素结合球蛋白)减少,导致游离甲状腺素增加,其生物活性增强,加重肝损害;(4)甲状腺机能亢进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存在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肝损伤可能与免疫紊乱有关。(5)并发感染、休克时可加重肝损害。
本例患者出现严重肝损害,与甲状腺机能亢进病未能及时诊断及治疗有关,说明甲状腺机能亢进病程与甲状腺机能亢进性肝损害密切相关。甲状腺机能亢进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严重程度、预后情况均与患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程有密切关系,病程越长,肝损害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越高[3],并且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情况也越差。因此,为防止肝损害的发生和降低肝损害程度,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关键词:甲状腺机能亢进,亚急性肝衰竭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重症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疗指南[J].药品评价,2007,4(1):4
[2]吴作艳,王炳元.甲亢性肝损害[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5):311
亚急性甲状腺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4年至今接诊亚甲炎患者412例,均为黑龙江省中医医院内分泌门诊及住院处患者,男74例,女338例;年龄27~59岁,平均 (40.7±2.9) 岁;病程4~32 d;其中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 者35例,甲状腺功能减低 (甲减) 者12例。
1.2 方法
中药均采用普济消毒饮为主方,加减对症治疗。西药予强的松 (醋酸泼尼松片,) 每日30 mg,分1~2次口服;血沉正常后开始逐渐减量,发热、颈痛明显者,加消炎痛25mg,或阿司匹林0.5~1.0 g, 3次/d,口服;合并甲亢者,以小剂量甲硫咪唑,5~10 mg/d,口服。
1.3 诊断标准
1.3.1 西医诊断标准
(1) 甲状腺肿大、疼痛、触痛、质硬; (2) 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体征,即发热、乏力、食欲不振; (3) 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4) 甲状腺吸碘率降低; (5) 一过性甲亢症状; (6) 甲状腺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 、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TMAb) 或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 (TPOAb) 阴性或低滴度; (7) 甲状腺穿刺或活检有多核巨细胞或肉芽肿改变。符合其中4条即可诊断。
1.3.2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急性甲状腺炎。
1.4 疗效评定标准
1.4.1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
主要症状按发生程度分为重 (记3分) 、中 (记2分) 、轻 (记1分) 、无 (记0分) 3种。
1.4.2 甲状腺肿分度
Ⅰ度:视诊看不到,但触诊可摸到;Ⅱ度:视诊可看到,触诊可摸到甲状腺前缘,未超胸锁乳突肌前缘;Ⅲ度:视诊可看到,触诊可摸到甲状腺前缘,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
1.4.3 临床总疗效
参照文献拟定。临床控制:全部症状及体征消失,FT3、FT4、TSH正常,ESR (血沉) 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甲状腺肿痛消失,甲状腺肿减轻Ⅰ度以上,FT3、FT4、TSH及ESR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甲状腺肿痛明显减轻,甲状腺肿减轻Ⅰ度,FT3、FT4、TSH及ESR有所改善。无效:症状及体征未见好转,体温仍有波动,甲状腺肿痛无减轻,FT3、FT4、TSH保持原来水平,ESR无变化。
2 结果
从上表中我们看到单纯中药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病程短,临床控制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先西药后中药治疗与先中药后西药治疗相比,病程相似,临床控制率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药西药同时治疗的与单纯中药治疗的,病程相似,临床控制率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中药西药同时治疗的患者相对病情较重。在412例患者中,中药参与治疗的病例共计385例,达到临床控制共计249例,临床控制率为60.1%与单纯西药治疗具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中医认为本病乃感受风热疫毒之邪,壅于上焦所致。风热疫毒上攻,气血壅滞,乃致颈部红肿热痛;温毒壅滞咽喉,则咽喉红肿而痛;里热炽盛,津液被灼,则口渴;初起风热时毒侵袭肌表,卫阳被郁,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舌苔黄燥,脉数有力均为里热炽盛之象。疫毒宜清解,风热宜疏散,病位在上宜因势利导。疏散上焦之风热,清解上焦之疫毒,故法当解毒散邪兼施而以清热解毒为诸。普济消毒饮方中重用酒连、酒芩清热泻火,祛上焦头面热毒为君。以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辛凉疏散头面风热为臣。玄参、马勃、板蓝根有加强清热解毒之功;配甘草、桔梗以清利咽喉;陈皮理气疏壅,以散邪热郁结,共为佐药。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面,且寓“火郁发之”之意,功兼佐使之用。诸药配伍,共收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本方用于亚急性甲状腺炎属风热邪毒患者,取得较好疗效。
亚急性甲状腺 篇7
关键词: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亚急性甲状腺炎男性27例。女性30例, 年龄10~67例之间岁.平均 (31.5±3.2) 岁。患者患病最长的时间可达3年左右, 时长最短的只有6 d。本文内容是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
1.2 方法
18例症状较轻者口服消炎痛49~74 mg/d;39例症状表现突出者给予激素治疗, 刚开始的剂量泼尼松片30~60 mg/d, 3 d后改为30 mg/d, 口服以上药物,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明显者口服丙基硫氧嘧啶片50 mg/d, 心率、心悸速度显著加快者给予倍他乐克25 mg/d口服, 2次/d。
1.3 亚甲炎临床表现
典型亚甲炎经常出现在女性之中, 其主要特点是发病比较突然而且迅速, 症状体现为甲状腺肿大, 疼痛, 患者发病之前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 严重者都出现全身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不少患者起病周出现心悸、多汗、震颤、神经过敏等轻度甲亢出现长时间且不间断的周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 很少一部分是单侧, 大多数是双侧, 局部疼痛并向颌下耳根及枕部放射可伴多个或发单个结节质, 部分患者出现过性甲减, 大部分患者能基本治愈, 个别甲状腺严重破坏者而造成永久性甲减。寂静型亚甲炎无甲状腺疼痛的临床过程与上述一致。
1.4 辅助检查
57例患者红细胞沉降率52~136 mm/h, 28例患者白细胞含量增大, 促甲状腺激素降低29例, TSH升高14例甲状腺功能正常者3例;B超检查12例患者全部都存在甲状腺肿大, 其中7例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 轻度升高, 5例合并甲状腺结节;45例行甲状腺摄碘率检查, 全部的要比正常的要低, 其中20例呈分离现象;7例摄碘功能降低, 13例行甲状腺核素扫描, 2例提示冷结节;3例行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见多核巨细胞或肉芽肿改变。
2 结果
18例发热患者治疗1~3 d后体温表现无异常, 3~8 d后患者颈部疼痛有显著的好转, 甲状腺明的就变小了, 血沉、激素量也一点点的减少, 1~3个月为一个疗程, 期间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12例, 给予优甲乐或甲状腺片替代, 症状好转后逐渐减量停药。57例均成功的治愈, 没有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者。
3 讨论
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表现有很多, 患者表现不典型者占了大多数, 基本上都是由于呼吸道症状才来就诊的, 医生询问病史的时候不是特别的仔细认真, 对相关检查缺少一定的动态观察, 倘若要是不在意甲状腺疾病, 非常容易导致误、漏诊情况的发生, 本组57例首诊误诊率24.8%。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病大约是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病率的5倍, 慢性甲状腺炎的15~20倍, 一般情况下认为与自身免疫反应、病毒感染以及遗传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冬春季为发病的高发期, 往往多发生在30~50岁中年女性的群体中, 发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接下来甲状腺肿大并且开始疼痛, 往往向耳后、颌下、颈部扩散, 咀嚼或吞咽时就会明显加重。典型病期可分恢复期、缓解期伴甲状腺功能减退期及急性期伴甲状腺功能亢进, 发病l周内将近一半的患者出现甲状功能亢进的症状, 甲状腺毒症如出汗增多、心悸、体质量下降等约占63.7%, 长达4~6周, 一小部分的患者出现耳鸣、头痛、听力减退, 女性患者大多数都会出现经量稀少, 月经异常, 患病的历程往往是3~4个月, 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连续时长为数周到半年[1]。在临床方面需与桥本氏甲状腺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病、甲状腺囊肿或腺瘤内出血、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癌急性出血、甲状舌骨导管囊肿感染等相鉴别。核医学为亚急性甲状腺炎非常重要诊断方式, 甲状腺扫描以及甲状腺摄碘率测定或全部对本病确诊有很大的帮助, 甲状腺摄碘率显著的下降, 患者血沉显著的加快, 甲状腺激素水平提高, 两者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呈现所说的“分离现象”, 很少一部分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病患者可合并亚急性甲状腺炎, 对甲状腺摄碘率>11%者应酌情考虑合并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病;亚急性甲状腺炎属于自限性疾病, 愈后没有差错, 治疗目的就是为了调整甲状腺功能, 缓解症状, 治疗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非甾体类药物为主, 轻者仅需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相对较重者给予其口服泼尼松40~60 mg/d, 8~10 d后一点点的减少用量, 坚持5周, 可调整机体免疫, 控制巨噬细胞浸润及肉芽组织形成, 疗效非常的明显, 对亚急性甲状腺炎抗体滴度显著升高者就需要考虑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可能。临床医生应仔细的询问病史, 细心认真的查体, 结合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多能明确诊断, 不容易确诊者如应用甲状腺肿块缩小, 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症状缓解, 对确诊有很大的帮助, 要是需要时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亚急性甲状腺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3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其中男9例,女21例,年龄25~54岁,30例患者均出现咽喉肿痛、甲状腺肿大及疼痛、发热等常见症状,其中有12例在发病前伴有上呼吸道感染。
1.2 临床表现
1.2.1 疼痛
亚急性甲状腺炎常伴随有咽喉肿痛、甲状腺局部疼痛等症状,疼痛程度因人而异。这主要是与甲状腺炎症有关,同时甲状腺的肿大也会造成其周边部位产生压痛。有些患者在颈部、耳后以及同侧手臂等部位还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痛。
1.2.2 发热
发热是炎症性疾病的普遍症状,甲状腺炎也不例外。有些患者还会伴随有怕热、心悸、胸闷、全身不适、厌食、消瘦等症状。当患者出现高热时,应采取物理降温以及药物降温等方法,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体温。
1.3 护理方法
1.3.1 疼痛护理
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使患者身心放松,减少外界刺激。要嘱咐患者多卧床休息,减少运动量。经常听取患者的陈述,耐心为其进行心理疏导,也可以通过聊天、听音乐、看电视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帮助缓解病痛。不要让患者用手按压疼痛部位,这样做不利于缓解患者疼痛。如果患者疼痛加剧,难以忍受,护理人员可在必要时给予其镇痛剂,但要严格控制用量,防止产生依赖。还要密切关注服药后是否会产生不良反应。如非必要,不要使用安眠、镇痛、止痛等药。
1.3.2 发热护理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遵医嘱服用相关的抗菌药物以提高自身抗感染的能力,还要鼓励患者多喝水,帮助排毒。要经常为患者测量体温并进行记录,高热时,应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服用退烧药物等。患者出汗时,要为其加盖衣物,注意防寒保暖,在开窗通风时也要防止患者受凉感冒。同时要注意患者自身的清洁,勤换衣物,防止细菌感染导致并发症。要嘱咐患者用餐后及时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防止感染[2]。
1.3.3 心理护理
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病快、病程长,患者前期心理准备不足,又长期饱受病痛折磨,很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慌的心情,不利于病情的缓解与治疗。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多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况,鼓励患者说出心中的想法,并针对患者的疑虑对其进行开导。也可以指导患者自己通过网络或书籍了解病症的相关情况,一方面可以缓解其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了解自身病情,增加痊愈的信心,从而更有效的配合治疗。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为其安排适量的运动,鼓励患者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帮助其保持心情愉快。
1.3.4 饮食护理
亚急性甲状腺炎会导致患者体内营养失衡,造成厌食、消瘦等症状,医护人员应为患者提供高蛋白、高营养的食物,帮助其早日恢复身体机能。同时,在病情发展的不同时期,还应有针对性的进行饮食护理。在病症产生早期,应为患者提供富含钾、钙的食物,不能服用含碘量高的食物,比如海带、紫菜等。也不能喝刺激性的饮品,比如茶或咖啡。在患病中期,患者应尽量少食多餐,医护人员可为其提供低热量、高蛋白的食物,指导患者细嚼慢咽,帮助消化。在病情恢复期,患者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要注意循序渐进,在完全康复前,不要食用刺激性食物。
1.3.5 病情观察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也可能会是甲状腺功能降低,因此,在治疗期间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者体温及心率的变化,针对不同的表现对症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身体机能的正常[3]。
2 结果
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和与患者的耐心配合,30例患者均已恢复到正常的甲状腺结构,未留下后遗症,其中有2例患者因不同原因导致病情反复,经过正规治疗与护理现已痊愈。
3 小结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很常见的甲状腺炎病症,护理人员应更全面的了解病程,为总结治疗、护理经验提供必要的依据[4]。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注意密切观注其病情的变化,为患者提供科学、及时、准确的护理指导,耐心对待每一例患者,以帮助其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分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护理经验,总结相应的护理方法。结果 治疗护理后,30例患者均已恢复到正常的甲状腺结构,未留下后遗症,其中2例患者因不同原因导致病情反复,经治疗痊愈。结论 准确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配合患者治疗,帮助其尽快恢复健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赵美荣.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及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11,6(20):205-206.
[2]陈丽芳.9例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观察及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4):41-42.
[3]李宁,曹巍,王贺皎.浅谈甲状腺炎患者的护理.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12):485.
亚急性甲状腺 篇9
关键词 冠心病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血脂 危险因素
材料与方法
2001年6月~2002年9月住院的女性冠心病患者73例,年龄60~79岁,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对照组为同期年龄60~76岁除外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的女性体检者59例。
以上研究对象取血前2个月内均未服用过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
方法:研究对象空腹12小时清晨采肘静脉血。测定FT3、FT4、TSH、 TG、CHO、LDL-C及HDL-C。FT3、FT4、TSH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试剂盒由中国原子能科学院生产。血脂用生化法检测,检测仪器为美国Beckman CX5 Delta型生化分析仪。
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以X[T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并进行了直线相关分析。
结 果
两组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冠心病组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诊断标准FT33.3~8.2pmol/L、FT4 9.0~21.5pmol/L、TSH>5.5mol/L)15例、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例、甲状腺功能正常者54例。59例对照组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5例、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例,甲状腺功能正常者53例。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者未参加研究。
亚临床甲减发生率比较:冠心病组亚临床甲减发生率(21.7%)明显高于对照组(8.6%),差异显著,P<0.05。亚临床甲减与冠心病之间有相关性(相对危险度2.94;95%可信限,1.01~8.67)(表1)。
亚临床甲减与甲状腺功能正常者血脂代谢异常发生率比较:冠心病组中亚临床甲减者血脂代谢异常(CHO,LDL-C)14例(93.3%),甲状腺功能正常者血脂代谢异常34例(62.9%)。两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中亚临床甲减者血脂代谢异常4例(80%),甲状腺功能正常者血脂代谢异常14例(26.4%),差异显著,P<0.05。
亚临床甲减与甲状腺功能正常者血脂水平比较:冠心病组亚临床甲减者的血脂水平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者。其中血CHO和LDL-C值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亚临床甲减者血TG值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值无明显差异。对照组亦有相似的结果。
冠心病组亚临床甲减者甲状腺功能与血脂的直线相关分析结果:TSH水平与血CHO及LDL-C值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5和0.51,均P<0.05。随着血TSH升高,TG有增高趋势,但两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TSH和HDL-C间无相关性。
讨 论
亚临床甲减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已知的主要病因是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1],其次是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后、高碘饮食、接受放射性碘治疗Graves病患者、颈部照射和药物(如胺碘酮、碘、锂、干扰素α、三环类抗抑郁药、甲氧氯普胺和酚噻嗪类等)。故目前有人主张有下列情况者应筛查甲状腺功能:所有年龄>40岁的妇女、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者、Graves病放射性碘治疗后、有颈部外照射史者、甲状腺手术后。
本组结果显示,亚临床甲减患者血CHO 、LDL-C升高,有统计学意义,但HDL-C无明显改变。Mya等学者研究发现,亚临床甲减合并较高的血脂代谢异常和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率[2],这与本组结果一致。Bindels等学者研究发现,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浆胆固醇较正常对照者升高0.5mmol/L以上[3],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相似。血浆胆固醇升高0.5mmol/L就能增加心脏缺血的危险性,若使其水平稍有下降,就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组结果亦表明,亚临床甲减与老年女性冠心病关系密切。
本组结果提示,亚临床甲减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建议对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应筛查甲状腺功能。另外,我们今后在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时,除了减轻心肌耗氧及提高心肌血供的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态,积极治疗亚临床甲减,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
参考文献
1 James W,Chu,Lawrence M .The treatment of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is seldom necessary .J Clin Endocrinol Matab,2001,86(10):4591-4599.
2 Mya M,AronowWS.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is associated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older persons.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02,57(10):658-659.
亚急性甲状腺 篇10
关键词:亚急性甲状腺炎,无痛性,甲状腺癌,误诊
亚急性甲状腺炎 (简称亚甲炎) 在甲状腺疾病中发病率低, 就诊患者常因颈前区肿大、疼痛、触痛、放射痛来诊, 此种有症状者为其中的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 亦称巨细胞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疼痛性甲状腺炎或de Quervain甲状腺炎等;还有部分为无症状者, 临床表现为甲状腺单发或多发结节, 称亚急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又称为无痛性甲状腺炎或产后甲状腺炎。此类亚甲炎易误诊为甲状腺肿瘤, 尤其是甲状腺癌。亚甲炎是一种与病毒感染有关的甲状腺非细菌性炎症, 本病多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后, 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且伴疼痛。其发病率较低, 临床变异性较大, 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 但不伴疼痛的单发结节易误诊为甲状腺癌。有学者报道亚甲炎初诊误诊率可超过50%[1], 甚至可高达70%[2]。亚甲炎和甲状腺癌在治疗、预后各方面都完全不一样, 临床须加以警惕。我科2年来共收治13例亚甲炎误诊为甲状腺癌患者, 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均是我院门诊临床初诊为甲状腺癌患者, 均为女性, 年龄30岁~73岁, 发病至求诊时间5 d~3个月。
1.2 临床表现
以颈前区无痛性肿块为主诉来诊。体格检查为单发或多发质硬甲状腺结节, 界尚清, 表面欠光滑, 随吞咽上下活动。两侧颈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
1.3 实验室检查
均行甲状腺功能检查示正常, 其中1例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 、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TPO) 增高。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显示:甲状腺单发或多发低回声区, 腺体呈不均质。5例为单发结节, 8例为多发结节, 最大结节直径均大于2 cm。其中2例行甲状腺CT, 提示甲状腺癌可能。
1.4 治疗方法
本组13例患者, 入院后临床诊断为甲状腺癌, 4例予先行穿刺活检, 病理示:亚急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9例予行一侧腺叶切除, 术中快切病理示:亚急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其中1例伴有甲状腺腺瘤, 结束手术。术后复查甲状腺功能, 有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 给予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1.5 病理描述
可见多核巨细胞围绕胶质形成肉芽肿,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伴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病理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
2 讨论
2.1 典型亚甲炎的诊断标准
(1) 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以发热、咽痛等主要症状为前驱表现, 或可伴有全身症状。 (2) 专科查体可及甲状腺肿大或扪及甲状腺肿块、质硬, 可伴有或不伴疼痛、压痛。 (3) 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可出现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 甲状腺素 (T4) 升高而甲状腺摄131I率降低 (分离现象) [3]。 (4) B超检查示甲状腺弥散增大或局部低回声区。
2.2 误诊原因
(1) 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病率低, 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 典型病例起病前常有发热、咽痛等病毒感染症状, 但有一小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 尤其是无痛性亚甲炎, 没有明显的感染史, 缺少典型的症状体征。本文述及的13例患者除颈前甲状腺无痛性肿块外无其他症状体征。 (2) 诊断思路局限, 未能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临床上碰到单纯甲状腺无痛肿块结节, 习惯性考虑结节性甲状腺、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等甲状腺肿瘤, 尤其是质地较硬, B超提示边界欠清, 内部回声欠均匀者, 首先考虑甲状腺癌。有报道亚甲炎误诊为甲状腺癌达到32.76%[4]。门诊医生有时查体不够仔细, 本组1例患者入院后查体伴有甲状腺肿块处触痛, 穿刺明确亚甲炎。 (3) 对辅助检查结果缺乏全面、认真对待的意识:分离现象为亚甲炎较特异的指标, 但因131I检查麻烦, 非甲状腺常规检查项目, 有时易忽视其重要性。 (4) 术前缺乏病理学检查资料:目前术前穿刺在国内仍未成为常规项目, 术前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医生根据症状体征及相关影像检查作判断, 缺乏病理检查这个金标准。
2.3 减少误诊的措施
对甲状腺可疑肿瘤, 术前常规行穿刺活检是最可靠的减少误诊的方法。细针穿刺检查正确率可达95%以上[5], 且安全、简便、痛苦小, 有条件的医院应对甲状腺可疑肿瘤常规行此检查。再者临床医生要加强、加深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认识, 详细询问病史, 认真进行体格检查, 完善相关检验, 细致分析辨别。
参考文献
[1]石秀臣, 石玉珍.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误诊分析[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5, 5 (20) :25-26.
[2]Duininck TM, van Heerden JA, Fatourechi V, et al.de Quervain's thyroiditis:surgical experience[J].Endocr Pract, 2002, 8 (4) :255-258.
[3]滕卫平.甲状腺炎[M]//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739.
[4]张遂峰.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手术19例分析[J].吉林医学, 2011, 32 (11) :2214.
【亚急性甲状腺】推荐阅读: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10-24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10-14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07-14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09-21
亚急性毒性05-14
亚急性中毒08-10
亚急性盆腔炎05-20
慢加亚急性肝衰竭07-25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06-01
甲状腺抗体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