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

2024-10-22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精选8篇)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 篇1

甲状腺腺瘤在临床上属于比较常见的疾病, 尤其是在中年女性中的发病率比较高。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甲亢以及恶变, 因此对于甲状腺腺瘤应该及早进行切除[1]。但是由于甲状腺周围的血管比较丰富, 在采用传统的切除术进行治疗中容易导致周围的血管破裂, 并且手术后在患者的颈部留下的瘢痕非常明显, 给患者的心理带来一定的阴影[2]。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临床上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因为该手术方法的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逐渐成为了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主要方法[3]。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对于甲状腺腺瘤患者采用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本文主要观察分析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甲状腺腺瘤的临床效果, 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取得一定研究成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主要为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78例确诊为甲状腺腺瘤的患者, 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39例。治疗组男11例, 女28例;年龄24.5~53.4岁, 平均 (35.6±2.8) 岁;其中30例为单发甲状腺腺瘤, 9例为多发甲状腺腺瘤;28例甲状腺腺瘤在单侧, 6例甲状腺腺瘤在位于双侧, 5例甲状腺腺瘤在峡部;其中6例甲状腺腺瘤直径小于2 cm, 25例甲状腺腺瘤直径在2~5 cm, 8例直径大于5 cm。对照组男10例, 女29例;年龄24.5~54.5岁, 平均 (36.2±2.7) 岁;其中29例为单发甲状腺腺瘤, 10例为多发甲状腺腺瘤;26例甲状腺腺瘤在单侧, 7例甲状腺腺瘤在位于双侧, 6例甲状腺腺瘤在峡部;其中5例甲状腺腺瘤直径小于2 cm, 24例甲状腺腺瘤直径在2~5 cm, 10例直径大于5 cm。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直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患者入院治疗后, 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检查, 将患有严重心、肝、肾等功能不全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排除[4]。在手术中让患者取平卧位, 头部稍微后仰, 使患者颈部的皮肤自然松弛。对于治疗组患者的麻醉采用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 在机体的第2~4个气管软骨环皮肤的投影处进行环状软骨的弧形切口, 切口一直到达患者的胸锁乳突肌后缘, 将皮下组织和颈阔肌进行钝性分离, 让颈阔肌的深面进行分离。利用高频的电刀沿着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将颈深筋膜浅层进行切开, 牵拉胸锁乳突肌, 将患者的患侧的甲状腺暴露出来, 将甲状腺的上、中、下的动静脉进行结扎处理, 将患侧的甲状腺峡部提起, 自前向后钝性游离甲状腺组织, 将患侧的甲状腺叶以及峡部进行完全切除, 然后利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放置硅胶引流管, 间断的将术腔进行缝合, 在表面覆盖无菌的敷料。对于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传统的切除术进行治疗, 麻醉方式主要为颈封配合局部浸润麻醉, 在患者的胸骨上缘2 cm出沿着皮肤的横纹做一个4~6 cm的弧形切口, 在将皮肤切开后, 将皮下组织以及颈阔肌进行钝性分离, 在劲深筋膜和颈阔肌之间进行皮瓣的游离, 上到甲状软骨, 两侧到达患者胸锁乳突肌外侧, 纵行将颈白线切开, 将带状肌分离, 使手术区充分的暴露出来, 采用高频电刀将血管以及病变的甲状腺组织进行切割, 然后采用生理盐水对术腔进行冲洗, 在患者的胸骨柄上窝处的戳口将引流管拉置皮外进行引流, 对术腔进行间断缝合, 在表面覆盖无菌敷料。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1.3 观察指标

两组手术时间、手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后复发的人数以及发生并发症的人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的短于对照组患者, 且患者在手术中的平均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复发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经过对患者的随访发现, 治疗组中无一例患者复发, 而对照组中5例患者复发, 且治疗组中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 而对照组中8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所有患者对于手术后留下的瘢痕比较满意, 而对照组中大部分对于手术后留下的瘢痕不满意。详见表2。

3 讨论

甲状腺腺瘤在临床上约占到甲状腺疾病的85%左右, 该病常见于中青年女性, 采用药物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效果不是非常明确, 对于腺瘤的反复刺激还容易导致发生恶变, 严重时候成为甲状腺癌[5]。因此, 该病的治疗在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切除的方法为主, 临床效果比较明确。过去切除方法主要是沿着颈部皮瓣游离手法将甲状腺腺瘤进行切除, 经验丰富, 许多大中型医院都采用该方法对甲状腺腺瘤患者进行治疗[6]。但是机体的颈部解剖结构比较复杂, 神经、血管以及气管等重要的器官比较多, 在进行切除手术的过程中容易损伤患者的颈浅静脉和喉返神经, 引起声音嘶哑, 手麻抽搐以及出血量大等现象, 在手术中和手术后还容易导致患者的呼吸道梗阻, 严重时候会导致患者死亡[7]。并且传统的切除的切口在患者的颈部, 切口的范围比较大, 用手能够触摸到病变的部位, 给患者带来比较大的创伤, 且手术后在胸骨柄上窝处戳口放置引流管, 在痊愈后将引流管拔出会在该部位形成一个比较明显的瘢痕, 由于颈部在平时要时刻暴露在外部, 导致患者对于这个瘢痕难以接受[8,9]。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逐渐在临床上成为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主要方法, 使治疗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对患者的病变部位最大限度的切除后, 尽可能的保留患者的正常组织, 且手术后复发以及发生并发症的人数显著降低, 手术后留下的瘢痕不是非常明显, 患者可以接受[10]。

近年来, 笔者所在医院逐渐将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应用到临床行, 被广大甲状腺腺瘤患者接受。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治疗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 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结果表明, 对照组中患者的切口主要在胸骨上缘2 cm处, 该部位血管比较丰富, 因此在手术中容易导致血管破裂, 因此治疗组手术中出血量要少于对照组 (P<0.05) ;且治疗组中将甲状腺叶以及峡部完全切除, 而对照组的解剖更加复杂, 导致了治疗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且治疗组患者手术后复发人数以及发生并发症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给患者留下的瘢痕不明显, 而传统手术留下的瘢痕比较明显。

总之, 对于甲状腺腺瘤患者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 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 手术后复发率和发生并发症率比较低, 临床效果显著, 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兆峰.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5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观察[J].心理医生, 2011, 9 (12) :1351-1352.

[2]周大勇.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60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23) :103-104.

[3]宋菊民.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 2012, 33 (29) :6294-6295.

[4]王畅, 黄盛.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胜肿瘤的对比研究阴[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1, 14 (9) :723-725.

[5]黄树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观察阴[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 (20) :15-16.

[6]吕新生.甲状腺手术时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和治疗[J].中外医学研究, 2007, 5 (1) :1-3.

[7]唐文, 谢明均, 马昌义.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 (11) :1728-1730.

[8]孙若晶.超声对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腺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10) :53-55.

[9]陈辉, 闵晓玲, 郭朝先, 等.甲状腺手术中甲状腺上动脉的判断与处理技巧[J].四川医学, 2009, 30 (11) :1743-1744.

[10]王运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33) :19-20.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 篇2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与传统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4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手术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腹腔镜次全切除术和传统开放甲状腺切除手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且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1.96%)。结论相比于开放甲状腺切除手术,腹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具有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不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避免损伤神经。

【关键词】腹腔镜;甲状腺次切除术;传统切除手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41-02

年轻女性是甲状腺疾病的多发群体,大多数的甲状腺疾病需要借助外科手术进行,特备是具有恶变可能的甲状腺腺瘤及结节型甲状腺肿等,目前常使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进行手术治疗,因腹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当前已经得到了广大医学工作者的认可[1,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8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4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了腹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及传统开放甲状腺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8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4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前所选患者均由超声检查和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依据接受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男性10例,女性82例,年龄为18-52岁,平均年龄为(47.9±6.1)岁,疾病类型:甲状腺乳头状癌(4例)、继发甲亢(5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3例)、甲状腺腺瘤(36例,其中双侧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4例,其中6例双侧);对照组男性8例,女83例,年龄-18-52岁,平均为(45.8±4.9)岁,甲状腺乳头状癌(5例)、继发甲亢(5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5例)、甲状腺腺瘤(37例,其中双侧1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0例,其中双侧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用于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临床症状: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呼吸费力、颈前不适。

1.2纳入标准

所选184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⑴甲状腺疾病及良性甲状腺肿瘤;⑵实质性单结节最大直径低于6cm;⑶继发性或者原发性甲亢肿大范围为Ⅰ-Ⅱ度;⑷肿瘤界限清晰、无明显粘连;⑸无局部侵犯的低度恶性甲状腺瘤和淋巴转移;⑹无既往颈部手术史[1,3]。

1.3手术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首先接受气管插管全麻或者颈丛阻滞麻醉,然后于颈部做切口行开放性甲状腺切除术。实验组:本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首先进行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取仰卧位并将双腿分开,垫高肩部,后仰头部,于头部左侧放置监视器,標记清楚预分离皮瓣及肿物位置,并进行常规消毒,在胸前壁的皮下筋膜上注射肾上腺素(1滴肾上腺素+20ml生理盐水),将两侧乳头的连线中点处作为穿刺点,一层层的切开至深筋膜层,通过钝性分离游离的皮瓣并留置30°镜和10mm套管针,注入二氧化碳以维持5mmHg的压力;在两侧乳晕上面各作一个切口,于左右侧分别置入5mm、10mm套管针,使用超声刀分离皮下疏松的结缔组织,并切断分离患病侧的舌骨下肌群,纵向切开甲状腺中静脉,并翻转甲状腺使其喉上神经及动脉暴露,由神经刀切断游离的上极血管,切断甲状腺峡部后切除其前侧的大部分腺体组织,保留约5%的少量正常组织,手术后及时将标本送检。

1.4临床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指标,依据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

1.5数据处理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x±s)表示计量数据,并对组间数据进行t检验,用χ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当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且无统计学意义。

而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34%(4/92),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切口满意度(9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66.2%),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甲状腺疾病的患病原因较为复杂,环境因素与其发病有关,相关分子生物学实验证明甲状腺癌及甲状腺结节的发生及形成常与某些抑癌基因、癌基因突变、确实、激活、抑制等有关,而免疫系统紊乱、碘摄入异常、放射线接触、感染或者应激等会影响甲状腺疾病的发生[4,5]。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探索,传统手术所造成的手术创伤已经逐渐缩小,但是仍然会在患者的颈部留下切口瘢痕并影响其美观,腹腔镜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利用,可以较好的弥补这个缺憾,腹腔镜拥有自身放大监视系统,可以清晰的看见甲状旁腺及甲状腺周围血管、神经,降低了手术中的脏器损伤,同时使用超声刀迅速止血,显著降低了术中出血量,但是相比于传统手术,该种手术的手术空间相对狭小,不能直接接触甲状腺,可能误切甲状腺组织和漏切小结节[2,6]。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切口满意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腹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手术中应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避免神经损伤,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吴素刚.腹腔镜甲状腺切除的疗效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5(18):22

[2]腹腔镜甲状腺瘤切除手术的配合[J].实用医药杂志,2012,8(29):714.

[3]张喜,邓镜龙,邓建国.不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J].白求恩医学院学报,2011,9(1):14-15.

[4]龚建安,刘永存,梁盛枝,等.腔镜下甲状腺手术5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2):60-62.

[5]王静,谢永萍,陈兰翠.内镜辅助下甲状腺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10,8(2):516-517.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 篇3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在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10例甲状腺肿物患者使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男性患者占26例, 女性患者占84例, 患者的年龄在13~75岁。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颈前甲状腺部位出现隆起肿物, 少数的患者会出现咽喉不适、声嘶或者微痛等。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前均给予临床B超、CT检查确诊为甲状腺肿物, 通过给予甲状腺肿物患者次全切除手术治疗。

1.2 方法

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电图、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胸片、凝血功能等检查, 给予药物控制, 指导患者术前做仰卧垫肩后仰等体位锻炼。让患者取仰卧位, 在全身麻醉或者颈丛麻醉下进行手术治疗, 在熊锁骨上沿着皮纹切开皮肤和颈阔肌, 在颈阔肌的深面把皮瓣向上翻起, 让术野充分暴露出来, 把颈白线切开, 暴露患侧的甲状腺, 如果肿物较大, 可以把胫前肌剪短, 充分暴露术野, 把甲状腺肿物切除之后进行分层对位式缝合, 置入负压引流条。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 适当使用止血的药物, 根据引流液的变化对引流条进行拔除。通过病理检查确诊为恶性甲状腺肿物的患者给予患侧甲状腺和峡部的全切除手术治疗, 对于甲状腺肿物为良性的患者适当的对甲状腺素进行补充[2]。

2 结果

所有患者给予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治疗后经过病理检查, 甲状腺肿瘤患者占73.3%;合并囊性病变的患者占6.4%,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占20.4%, 需要给予甲状腺素片进行治疗;甲状腺癌患者占3.5%, 需要再次给予手术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患者占0.8%, 给予对症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术后都没有出现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状, 没有出现伤口出血、甲状腺危象、呼吸困难、误咽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甲状腺作为人体中最大的内分泌腺体, 主要的功能就是合成甲状腺激素, 对机体内的代谢进行调节, 甲状腺合成不足会降低血中甲状腺激素的浓度, 减弱甲状腺激素对于垂体的分泌抑制作用, 从而增加垂体TSH分泌, 导致甲状腺出现肥大增生等症状[3]。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应用于治疗甲状腺肿物、甲状腺机能亢进多发性甲状腺肿瘤等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治疗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患者进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治疗时要注意避免对重要器官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甲状腺的下动脉和喉返神经位置较为密切, 因此在进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治疗时要先对甲状腺下动脉进行结扎;注意操作不能对喉返神经造成误伤, 对神经断端进行缝合时最好在显微镜下进行, 对甲状腺下动脉进行结扎时要远离甲状腺下极。

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中容易引起的并发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甲状腺危象;损伤喉返神经导致声嘶;喉上神经出现损伤;由于误伤造成了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状;容易导致伤口出血等。因此对甲状腺肿物患者进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治疗时要注意保留后包膜, 能够避免对喉返神经造成损伤, 从而减少或者降低了复发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上述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给予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治疗后经过病理检查, 甲状腺肿瘤患者占73.3%;合并囊性病变的患者占6.4%,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占20.4%, 需要给予甲状腺素片进行治疗;甲状腺癌患者占3.5%, 需要再次给予手术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患者占0.8%, 给予对症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术后都没有出现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状, 没有出现伤口出血、甲状腺危象、呼吸困难、误咽等不良反应。说明了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物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 是一种安全有效地临床治疗方法,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红兵.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 18 (3) :323-325.

[2]关国能, 何广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物临床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6, 3 (2) :57.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于我院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128例患者, 其中27例为男性, 101例为女性, 年龄为19~68岁, 病程为12d~23年。部分患者因多汗、心悸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就诊, 大多数患者以颈前区肿大或者是结节肿块就诊;部分患者发生有心悸、手颤、气促、吞咽不畅、局部疼痛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其中甲状腺Ⅱ度肿大的患者有98例, Ⅲ度或是以上肿大的患者有6例;双侧发病的为56例, 单纯峡部发病的为39例, 单侧发病的为33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常规检查

(1) 查体; (2) 喉镜检查; (3) 测定基础代谢率; (4) 甲状腺功能测定; (5) 摄颈部X线片。 (6) 彩色超声及CT检查; (7) 心功能检查。

1.2.2 麻醉

采取颈丛阻滞麻醉或者是加强化局部麻醉。

1.2.3 具体操作方法

进入甲状腺, 纵形切开甲状腺被膜,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行合适的手术, 如双侧次全切除, 一侧次全切除, 将甲状腺峡部切除或是一侧次全切除加峡部切除。进行上极血管与韧带分离后, 将甲状腺上极提起, 再向内下翻, 为将希氏三角区做进一步分离, 需将患者的甲状腺的后部以及管食管沟暴露, 找到并显露喉返神经和下极动脉;应注意先将下极动脉进行结扎, 再将其他血管与韧带分离, 这样能使出血量减少, 接着再进行腺体切除, 剔除残余甲状腺以及残余结节, 最后进行缝合。

1.2.4 术后

将切除物进行病理化验检查。

2 结果

采用双侧次全切除的患者有56例, 一侧次全切除的患者有33例, 一侧次全切除加峡部切除的患者有39例;未发生如出血、切口感染、喉头水肿、喉返神经受损等并发症, 经各常规检查如彩超, 血清检查等确定患者均痊愈出院, 后随访1年未发现复发患者。

3 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 临床常见病之一, 发病者较多。结节性甲状腺肿是甲状腺肿的后期阶段, 其形成之后病情就难以逆转, 结节出现出血、坏死、纤维化或是囊性变后, 如通过药物保守治疗, 这通常都难以奏效, 疗效低。而进行手术可以将病变部位彻底切除, 从而有效降低复发率[1]。故, 手术切除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主要手段。

目前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主要的具体手术方式有: (1) 甲状腺部分切除术, 其缺点是在于腺体残留过多, 从而造成部分微小的病变遗漏[2], 容易复发; (2) 甲状腺全切除术[3], 则会因腺体切除过多从而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的发生; (3) 结节切除加腺体局部切除术[4], 切除全部结节的同时保留正常甲状腺腺组织, 避免了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的发生, 其弊端在于易残留微小病变 (结节) , 切除不彻底, 术后复发率高。但是结节性甲状腺肿也具有一定的手术指征, 主要有:食管、气管压迫情况;肿块较大;胸骨后甲状腺肿;肿块生长快且质地硬[5];患者同时患有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为恶性或者疑似恶性病理等。

为预防因腺体切除过少产生残留结节从而导致手术后复发以及腺体切除过多导致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的发生, 我们一般推荐采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

本组12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均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 在最大限度下切除全部结节的同时, 又能保留了部分正常的腺体组织, 最大程度避免了术后甲状旁腺、甲减以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更减少了甲状腺再手术的并发症发生。但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做到细心轻柔。通过对本组178例患者随访1年的结果表明, 甲状腺次全切术不但出血量少、操作简单、风险小[6], 而且复发率低。

总而言之, 通过观察, 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好, 临床近期效果佳, 不但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而且手术时间较短, 出血量少, 可谓是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首要方式, 值得我们临床应用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观察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于我院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出院后随访1年观察疗效。结果 采用双侧次全切除的患者有56例, 一侧次全切除的患者有33例, 一侧次全切除加峡部切除的患者有39例。未发生如出血、切口感染、喉头水肿、喉返神经受损等并发症, 随访1年未发现复发患者。结论 通过观察, 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好, 临床近期效果佳, 不但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而且手术时间较短, 出血量少, 可谓是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首要方式, 值得我们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结节性甲状腺肿,观察,疗效

参考文献

[1]孙瑞, 不同方法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32) :72-73.

[2]邹汉青, 杭剑萍, 孟东.结节性甲状腺肿术中小于1厘米结节的处理方式探讨.实用医学杂志, 2008, 24 (19) :3350-3351.

[3]马树君, 结节性甲状腺肿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思考.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19) :55-56.

[4]姜修敏, 刘彦忠.结节切除加腺体局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87例疗效观察.山东医药, 2007, 47 (2) :16.

[5]范林军, 杨新华, 张毅, 等.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72例.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2011, 5 (2) :87-91.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 篇5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性甲状腺肿,次全切除术

结节性甲状腺肿普外科常见病, 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手术切除作为首要的治疗方式[1]。现阶段, 临床上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式主要有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为比较两种术式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治疗效果, 现选取2011年4月至201年4月在我院采用不同术式治疗的17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采用不同术式治疗的17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 多数因颈前甲状腺部位有隆起性肿物就诊 (少数伴有咽喉不适、声音嘶哑等症状) ,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彩超或CT检查证实结节性甲状腺肿[2];单侧甲状腺瘤142例, 双侧甲状腺瘤28例;瘤体直径为2.4~5.0 cm, 平均直径 (3.2±0.9) cm;根据选择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 (100例) 和对照组 (70例) , 观察组中男32例, 女68例, 年龄19~71岁, 平均年龄 (40.5±4.3) 岁;病程6个月~12年, 平均 (2.1±0.8) 年;对照组中男23例, 女47例, 年龄20~69岁, 平均年龄 (39.5±5.1) 岁;病程6个月~13年, 平均 (2.1±0.9) 年;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体质量指数、结节直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抗炎、补液等术前准备完善的基础上行手术治疗, 取仰卧位, 头轻度后仰, 麻醉均由同一麻醉师操作, 手术由笔者所在治疗小组完成。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全切除术, 按照甲状腺全切术常规进行, 在此不作赘述;观察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常规甲状腺纵形切口, 暴露甲状腺后从上而下切开被膜, 起开峡部, 不要损伤甲状旁腺, 进一步分离希氏三角区, 暴露喉返神经, 在腺体后部四周上钳切下包括结节在内的绝大部分腺体, 并将残余甲状腺缝合, 并留置引流管。术后常规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3]: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止痛药物应用等情况, 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镇痛药物使用等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术后并发症观察组共出现5例 (5.0%) 包括甲状旁腺损伤2例, 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 神经损伤2例;对照组共出现7例 (9.7%) 包括甲状旁腺损伤2例, 甲状腺功能减退3例, 神经损伤2例;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二者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大部分属于良性病变, 病变多呈弥漫性和多发性, 女性发病率远高于男性[4] (本次统计男女比例为1∶2.1) 。我国属于结节性甲状腺肿高发国家, 在我国成人甲状腺肿的发病率约为7%。临床治疗上, 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易复发, 现阶段仍以手术切除为主。甲状腺紧邻气管和食管, 迷走神经、喉返神经毗邻其走行, 结构复杂, 血供丰富, 手术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 术中如不慎易造成以下常见并发症[5]: (1) 损伤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 (2) 甲状腺危象; (3) 切除或误伤甲状旁腺导致甲状旁腺功能消失或功能减退; (4) 损伤喉上神经导致呛咳。

喉返神经损伤是最常见也是后果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外支的位置关系密切, 当喉上神经外支入环甲肌经甲状腺上极下方时, 神经距动脉平均11.0 mm, 当神经入环甲肌经甲状腺上极上方时, 神经距动脉约7.0 mm, 距离极近, 所以甲状腺全切手术中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 术者会自主的靠近腺体进行, 以避开喉返神经, 如结扎部位过高, 可能误伤喉上神经的外支。传统的甲状腺全切除术, 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经典术式[6], 但是由于切除范围大不但术中易造成甲状旁腺、迷走神经、喉返神经等毗邻结构的损伤, 患者术后还需要终生服用甲状腺替代药物治疗, 增加医疗花费还影响术后生活质量[7]。甲状腺次全切术针对性的切除病变组织, 切除范围小, 极大的降低了甲状腺手术造成的副损伤, 出血量少, 术后恢复相对快, 术后减少了替代药物的用量, 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从统计的结果分析, 无论是术中、术后观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次全切组均占据优势, 疗效值得肯定[8]。

综上所述,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且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郑竹林.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10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0 (18) :622-623.

[2]张清, 邱昌洪, 黄飞, 等.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12 (10) :116-117.

[3]洪钟, 陈朝勇, 何庆时.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刀显露喉返神经的神经保护效果[J].江苏医药, 2014, 2 (3) :299-300.

[4]谢莉.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不同甲状腺动脉结扎方式对患者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 2014, 11 (2) :1158-1159.

[5]陈新, 古晓光.改良颈部切口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0, 8 (3) :163-165.

[6]黄树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 (20) :15-16.

[7]Ozbas S, Kocak S, Aydintug S, et al.Comparison of the complications of subtotal, near total and total thyroidectomy in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multinodular goitre[J].Endocr J, 2005, 52 (2) :199-206.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选取2011 年8 月至2014 年2 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96 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 纳入标准:① 病理检查结果均处于Ⅰ期;② 年龄低于45岁;③ 病灶位于单侧。排除标准:① 有远处淋巴结转移, 有囊性成分或广泛转移至Ⅱ、Ⅴ、Ⅶ区及肿瘤侵犯包膜者;② 弥漫性甲状腺肿;③ 病灶与气管、颈部大血管粘连者;④ 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炎;⑤ 既往有甲状腺手术史及头颈部手术史者。其中男39 例, 女57 例;年龄27~42 岁, 平均 (34.2 ± 3.6) 岁;肿物最大直径3~20mm, 平均 (10.5 ± 2.3) mm ;疾病类型:乳头状癌65 例 (67.7%) , 滤泡状癌31 例 (32.3%) ;肿瘤位置:左侧5 9 例 (6 1 .5 %) , 右侧3 7 例 (3 8 .5 %)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 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1.2 方法两组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取仰卧位, 稍过伸颈部, 垫高肩。对照组行开放式次全切除术, 在颈部皮纹做一6~8cm长切口, 在颈阔肌深面游离皮瓣, 切开颈白线显露甲状腺组织, 切除患侧腺叶及峡部, 对中央区淋巴结进行清扫, 术后负压引流。观察组行全腔镜手术, 采用乳晕入路, 分别在双侧乳头连线中点胸骨柄处、双侧乳晕内上方乳晕边缘作直径为1cm、0.5cm、0.5cm的小切口。使用HRT-400 型腔镜 (德国WOLF公司) , 将1cm套管针插入中间切口, 将CO2气体注入其中, 维持压力在6~8mm Hg, 植入观察镜。将直径0.5 cm套管针分别置入双侧乳晕切口, 经操作孔置入超声刀分离皮下疏松结缔组织, 游离至颈阔肌平面下甲状腺区域, 分离范围上至甲状腺软骨平面, 外侧至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用超声刀或电凝钩切开颈白线, 显露患侧甲状腺腺叶腺瘤。分离甲状腺真包膜外疏松组织, 区分甲状腺血管、甲状旁腺等。使用超声刀切断甲状腺峡部、血管及甲状腺中静脉, 将患侧甲状腺腺体组织向内侧托起。充分保护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 切除患侧腺叶及峡部, 清扫中央区淋巴结。由正中切口置入标本袋, 取出标本。创面无出血后, 缝合颈白线, 将引流管由白线下方置入甲状腺术后残窝内, 经乳晕切口引出, 连接负压吸引装置。两组术后均予以左甲状腺素片, 定期进行促甲状腺激素 (TSH) 水平及颈部彩超检查。

1.3 观察指标 ①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个数、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 出血量使用纱布称量法计量。② 观察两组术后低钙血症及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情况。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发音嘶哑、低沉, 动态喉镜发现单侧声带活动差, 持续时间小于6 个月。③ 术后随访1 年, 每3 个月行颈部彩超检查, 观察有无局部复发。

1. 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 SS 18 .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观察组, 而观察组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比较观察组出现并发症5 例 (10.4%) , 其中低钙血症4 例, 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 例;对照组出现并发症15 例 (31.3%) , 其中低钙血症8 例, 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7 例。低钙血症者给予补钙, 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者给予保守药物治疗均好转。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 . 3 2 , P < 0. 05 ) 。两组均无复发。

3 讨论

开放式甲状腺切除术的切口较大, 愈合后瘢痕一般外露于颈部, 部分患者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颈前皮肤感觉异常及吞咽不适, 影响患者美观及日常生活[3]。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操作与传统手术类似, 同时具有微创与腔镜的特点, 切口较小, 但操作空间小, 颈部仍有瘢痕, 美容效果欠佳。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是新型的手术方法, 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胸乳入路、锁骨下入路、腋窝入路等, 应用较多的是胸乳入路, 切口相比前两者最小, 美容效果好[4]。

甲状腺解剖结构精细复杂, 血管丰富, 如何控制出血、避免重要结构的损伤是手术至关重要的问题。有学者认为, 直视下视野好, 能更好辨认血管和神经, 而腔镜下狭小的空间不利于甲状腺血管的暴露, 可能导致出血量大[5]。Hong等[6]认为, 由于腔镜的放大显像作用, 反而能提高精细结构分辨力, 减少对喉返神经的损伤和术中出血量。另外, 淋巴结清扫效果也与视野有关。中央区淋巴结是甲状腺癌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 早期甲状腺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阻断癌肿向颈侧区转移。即使今后出现颈侧区转移灶, 也无须再追加清扫中央区淋巴结[7]。本文结果显示, 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个数相当,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尤其是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结果表明腔镜的放大作用可达到与开放甲状腺切除术同样的淋巴结清扫效果, 虽然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与对照组相当, 但能减少喉返神经损伤。

腔镜手术是远端进镜, 需分离较大的皮下操作空间达到病灶, 可说是“巨创”手术[5]。但研究发现[6], 皮肤切开带来的疼痛应激远远大于皮下组织游离, 腔镜手术仅做皮肤超小切口, 其皮下操作是在深、浅筋膜间的疏松组织层进行, 易于分离, 创伤并不太大。而开放手术需在颈阔肌下做皮瓣分离, 造成较大皮肤切口, 术后疼痛更甚。本文结果显示, 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 而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 可能由于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操作较复杂, 与医生的操作水平也有较大关系。观察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 这意味着术后瘢痕较小。观察组住院时间较短, 可能与其创伤小和术后并发症少有关。此外, 两组均无复发, 这可能因为患者均为早期癌且随访时间较短。

综上所述, 全腔镜与开放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效果相当, 复发率均较低,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效果亦相当, 但全腔镜手术切口较小, 美容效果较好, 且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 恢复快。不过, 全腔镜手术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如瘤体直径大于2cm需扩大切口取出, 采用开放手术较好。且超声刀产热易损伤喉返神经, 所以超声刀的工作面要距离神经至少3mm。

摘要:目的 比较全腔镜与传统开放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8月至2014年2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96例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行开放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观察组行全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个数、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 以及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腔镜与开放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效果相当, 两组病例均无复发,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效果亦相当, 但全腔镜手术切口较小, 美容效果较好, 且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 恢复快。但本文纳入病例较少, 随访时间也较短, 仍需进一步随机对照试验验证。

关键词: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全腔镜手术,开放手术

参考文献

[1]Jemal A, Siegel R, Ward E, et al.Cancer statistics, 2009[J]CA Cancer J Clin, 2009, 59 (4) :225.

[2]蒋圣早, 彭云华, 王文斌, 等.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方式42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5, 9 (16) :33.

[3]孙红兰.腔镜甲状腺癌手术与传统手术临床疗效的比较[D].首都医科大学, 2012.

[4]Ruggieri M, Straniero A, Maiuolo A, et al.Th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1approach in thyroid diseases[J].Minerva Chir, 2007, 62 (5) :309.

[5]祝玉祥, 章佳新, 蔡凤林, 等.全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4, 23 (5) :605.

[6]Hong JY, Kim WO, Chung WY, et al.Paracetamol reduces postoperative pain and rescue analgesic demand after Robot Assisted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by the transaxillary approach[J].World J Surg, 2010, 34 (3) :521.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 篇7

关键词:小切口,次全切除,多发性甲状腺腺瘤,体会

甲状腺腺瘤是头颈外科常见病之一, 容易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恶变, 一般以手术为主, 但易复发。本文搜集整理了2005年3月至2010年2月间收治的采用低领弧形小切口行甲状腺次切治疗多发性甲状腺腺瘤26例, 疗效确切,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24例中男性为6例, 女性20例, 男女比例为1∶3.3;年龄24~65岁, 平均37.2岁;病程3月~11年, 平均3.5年;手术时间50~110min, 平均75min;住院时间4~7d, 平均5.7d。

1.2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发现颈前部肿块就诊, 其中自己发现12例, 他人发现10例, 体检发现4例;有吞咽不适感7例, 有疼痛感5例, 影响呼吸1例;均经颈部超声或CT诊断, 腺瘤数目2~4个不等, 2个15例、3个7例、4个4例;左腺叶12例, 右腺叶9例, 单侧+峡部1例, 双侧4例;其中急性囊性变3个、高功能腺瘤1例。

1.3 术前准备

术前除了行颈部B超或CT检查、和T3、T4、TSH、核素显像、甲状腺吸碘试验、基础代谢率测定等甲状腺相关检查外, 还需常规行心电图、胸片、颈部正侧位片、食道钡餐摄片、声带检查, 高功能腺瘤术前需按甲状腺功能亢进行术前准备。

1.4 手术治疗

采用颈丛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垫高双肩, 常规消毒铺巾单后, 在偏患侧的胸骨切迹上方1cm沿皮纹方向做低领弧形切口, 长约3~4cm, 双侧发病时可稍延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 向切口上下方游离皮瓣, 处理颈前浅静脉, 纵行切开颈白线, 在甲状腺真假包膜之间游离, 牵开颈前肌群, 显露甲状腺;探查腺瘤部位、数目、大小、质地、性质等情况, 确定手术方式;先解剖腺体外、下、内侧, 最后处理上极血管, 且甲状腺下动脉应采用内结扎法处理[1];连同腺瘤一起将瘤体周围的甲状腺大部分予以切除, 并作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严密止血后连续缝合残存的甲状腺组织, 放置负压球吸引, 皮肤行可吸收线皮内缝合;腺瘤位于峡部时一并将峡部切除, 另一侧腺瘤较小时同时行对侧甲状腺部分腺体切除术。

1.5 术后处理

术后给予适当防治感染、对症治疗, 减少吞咽动作;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和切口渗血肿胀等情况, 特别是高功能腺瘤和切除范围较大的患者;术后常规行病理切片检查。

2 结果

本组26例病例全部治愈, 术中无大出血及神经损伤, 术后无切口下血肿、切口感染、窒息、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甲状腺危象等并发症;病理诊断为:滤泡状腺瘤15例, 乳头状腺瘤7例, 急性囊性变3例, 高功能腺瘤1例。术后均随访1~3年, 无甲减病例;有1例 (4.2%) 于术后1年复发, 是一位左侧3个腺瘤、右侧一个小腺瘤, 行“左侧甲状腺次全切除、右侧部分切除”的病例, 经再次手术行右侧甲状腺次全切除1.5年后未再复发。

3 讨论

3.1 疾病特点

甲状腺腺瘤是最常见的甲状腺肿瘤, 分为滤泡状和乳头状囊性腺瘤两种, 有完整的包膜, 多见于40岁以下的妇女;肿瘤生长缓慢, 大部分人无任何症状, 多为单发, 一般在颈前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结节, 稍硬、表面光滑、无压痛、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少数乳头状腺瘤囊壁血管破裂时可短期内迅速增大并有痛感;约有20%的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 10%可恶变, 故应早期行包括腺瘤的患侧甲状腺大部或部分 (腺瘤小) 切除[2]。黄涛认为, 无论肿瘤大小, 目前应做患腺叶次全切除, 而不宜行腺瘤摘除术, 另外约25%的甲状腺腺瘤为多发, 临床上手术中往往仅能查找到较大的腺瘤, 所以单纯腺瘤摘除会遗留小的腺瘤, 日后造成复发[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重视外在形象美, 传统甲状腺腺瘤手术切口长达6~8cm, 术中、术后无论采用何种措施, 均不可避免地在颈部暴露部位留下手术疤痕, 影响美观[4];而微创手术要求高、代价昂贵, 故我们采用低领弧形小切口和皮内可吸收线缝合技术, 得到患者的欢迎。

3.2 术前准备

术前要仔细询问病史, 对于儿童期、年轻男性、短期内突发性肿块等情况尤其要注意;除了做三大常规、血凝功能等以外, 要通过体格检查、颈部B超或CT检查等手段详细了解腺瘤的部位、数目、形态、大小、质地、移动度、表面光滑度、有无压痛、毗邻、是否有瘘管或窦道、周围淋巴结等情况, 进行初步诊断;作T3、T4、T3/T4比值、TSH、TRH、核素显像、甲状腺吸碘试验、基础代谢率测定等甲状腺相关检查, 了解甲状腺的功能、肿瘤的性质;必要时在B超引导下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可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想鉴别[5];摄胸片和心电图检查, 了解心脏有无扩大、杂音或心律不齐;行颈部正侧位片和食道钡餐摄片, 了解有无气管受压或移位;作喉镜检查确定声带功能, 对于高功能腺瘤应按甲状腺功能亢进做相应的术前准备;术前应备血、适当支持治疗、准备气管切开包,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3 手术心得

(1) 要熟悉颈部特别是局部解剖, 动作细致轻柔, 切忌强力牵拉和挤压;沿颈部皮纹作小弧形切口, 减少疤痕、注意美观; (2) 游离甲状腺时应沿疏松结缔组织间隙 (真假包膜) 分离, 不做集束性结扎和切断, 以免形成硬结和粘连; (3) 不行腺体上极分离切除, 可简化手术, 避免因分离腺体上极而引起喉上神经损伤和出血并发症[6];其背侧面可适当保留, 处理后内侧时不要过深, 以免损伤喉返神经; (4) 在处理血管时, 在腺体内切断、结扎血管就比较容易, 损伤后不会引起严重的大出血而妨碍手术, 出血的血管细小, 也容易止血; (5) 甲状腺保留一般不少于30%, 切除腺瘤周围的腺体不得少于1~3cm, 以免复发, 本组资料中复发的1例患者就是这个原因; (6) 如遇术中出血时, 可用纱布轻轻压迫或用止血钳点夹, 钳夹和缝合时不可过多和过深, 以免损伤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 (7) 术中应常规行冰冻切片病理检查, 不能排除恶性时应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 待石蜡病理切片报告后做相应处理[3]; (8) 要及时检查切除后的甲状腺组织内有无甲状旁腺组织, 如有应立即植入胸锁乳突肌内; (9) 术毕创面应严密止血和放置负压球引流, 减少切口内出血; (10) 术后密切观察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 必须在床边备置一个气管切开包, 以防窒息。

综上所述, 我们采用低领弧形小切口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治疗多发性甲状腺腺瘤, 术前精心准备、术中精细操作, 外形美观、疗效确切、恢复较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得到患者的欢迎, 值得临床开展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吕雪松, 马跃.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手术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 2008, 10 (2) :299.

[2]吴再德, 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95.

[3]黄涛.甲状腺腺瘤60例手术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 2008, 24 (12) :1863-1864.

[4]常东民, 张勇, 陈德强, 等.超低位颈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和传统手术的临床效果比较[J].现代肿瘤医学, 2010, 18 (3) :476-477.

[5]赵玉沛, 姜洪池.普通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7-48.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护理配合及体会 篇8

1 临床资料

本组105例患者, 男29例, 女76例, 年龄18岁~65岁。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腺瘤5例, 原发性甲亢18例, 继发性甲亢6例, 巨大单纯性甲状腺肿18例, 甲状腺腺瘤伴甲状腺功能亢进9例。手术均圆满成功, 术后切口愈合良好, 颈部无瘢痕, 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2 手术配合

2.1 术前准备

2.1.1 心理护理

术前1 d, 巡回护士要访视患者, 详细了解病情、病史及一般情况。术前患者多有精神紧张, 对即将施行的手术有焦虑和恐惧心理, 要主动向患者介绍手术过程及术中注意事项, 认真耐心地回答和解释患者的疑问, 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 使其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 并做好手术体位的练习。本组病例基础代谢率在+15%~20%, 脉率降至90次/min以下, 体重增加, 情绪稳定, 腺体变小、变硬, 甲状腺血管杂音减弱或消失即可行手术[1]。

2.1.2 器械准备

常规一般器械, 米氏钳、电刀、吸引器、引流片、热盐水、止血纱布或明胶海绵等。

2.2 术中配合

2.2.1 巡回护士的配合

(1) 保持手术室安静, 适宜的温、湿度, 温度保持在22~25℃, 湿度40%~50%.患者接到手术室后, 再次进行核对, 如有活动的假牙及导电物品均应取下。通常选用下肢建立静脉通路, 以便术中观察输液情况, 在大腿外侧粘好一次性电极板。 (2) 患者取平卧位, 头戴一次性帽子, 将头发全部遮住, 外耳道塞小棉花团。颈肩部横垫1个10 cm厚软枕, 颈部两侧各垫一小沙袋, 以固定头部。头后仰呈30°~50°角, 颈保持过伸位[2], 以有效暴露手术野, 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3) 术中随时观察患者血压, 过高或过低均不利手术;观察血压是否平稳, 口唇及四肢末梢是否紫绀, 是否有气管压迫或颈部手术操作憋气而缺氧, 及时给患者吸氧。指导患者深呼吸, 使呼吸平稳。行腺体切除时, 要与患者交谈, 注意患者说话声音, 发生声音嘶哑立即报告医生, 以免误伤喉返神经。患者若出现心律失常、甲亢危象时, 配合麻醉师积极抢救治疗。若因气管壁塌陷而窒息时, 应立即配合麻醉师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抢救。 (4) 手术结束前, 取出垫枕, 使患者颈部肌肉放松, 以利缝合切口。并嘱其咳嗽, 观察术野有无渗血、出血。伤口缝合后, 观察引流是否通畅。

2.2.2 洗手护士的配合

(1) 器械护士提前30 min洗手上台, 检查并整理手术器械, 与巡回护士认真清点台上器械及敷料, 协助手术医生消毒、铺单, 安置好电刀、吸引器。 (2) 术者切开皮肤、皮下后, 递3把直蚊式钳游离皮瓣进行上、下分离, 上至甲状软骨, 下至胸骨切迹, 在颈中线上纵行切开筋膜, 用甲状腺拉钩暴露甲状腺或腺瘤, 用3把大弯钳将甲状腺上动、静脉分离出来, 刀切断后钳带4号丝线双重结扎。如遇甲状腺大血管出血, 应迅速递干纱垫填塞止血, 必要时立即接吸引器, 以便及时发现出血处, 缝扎或丝线结扎。切开甲状腺外科膜及峡部, 切断甲状腺组织, 放入标本袋。 (3) 关闭切口前, 与巡回护士再次清点敷料及器械, 准确无误后方能关闭切口。

3 术后处理

术毕移动患者时, 双手扶患者头部, 保持头颈一致, 减少因活动度大造成患者伤口疼痛, 巡回护士与麻醉师一同送患者回病房, 并向病房护士交待患者的基本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 待病房护士测定血压, 监护正常时再返回。

4 体会

甲状腺手术目前已在各级医院广泛开展, 由于颈部解剖复杂, 手术有一定的难度, 洗手、巡回护士台上、台下护理配合的好坏熟练程度, 直接影响手术时间长短和手术的成功与否, 因此对手术室护士的技能操作及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严格的无菌观念和娴熟的手术操作技巧, 更重要的是还要掌握好医疗基础理论和外科临床医学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蒋代凤.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护理[J].华夏医学, 1998, 11 (4) :401.

上一篇:影视剧的山东风格下一篇:保护土地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