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共10篇)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 篇1
大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于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等相关疾病效果显著, 且操作性较为简单, 但是其手术切口较大, 容易留下术后瘢痕, 不能很好的满足患者对于美容效果的要求, 影响了患者颈部的美观[1]。因而临床开始逐渐尝试使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 小切口手术费用低廉, 创口较小, 非常易于基层医院所采用, 其既可以将甲状腺病变切除, 又可以有效的解决患者美容方面的问题, 实现了微创与美观的效果。本文就是要探讨与分析小切口与大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特点, 并对两种术式进行比较分析, 现将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均患有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 其中男性34例, 女性46例, 年龄18~64岁。Ⅰ度甲状腺肿大的患者有33例, Ⅱ度患者有4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甲状腺肿大的程度以及性别等方面相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方法
患者需仰平卧位, 行气管插管全麻醉处理, 取横向弧形切口, 切口位置选择胸骨切迹上方约2cm处, 切口长度约为3.9cm, 皮肤与颈阔肌切开后, 可将皮瓣向上方分离, 分离所达位置需与环状软骨呈水平, 向下位置至胸骨上凹, 切口要求保持纵行长方形, 随后切开颈白线, 将甲状腺暴露进行探查, 确定肿块位置, 行结扎处理, 同时切断患侧部位甲状腺下的静脉与动脉, 从甲状腺峡部下方进钳, 分离气管前壁与峡部, 并向上方切开峡部, 切开过程中, 对残面给予及时的缝扎, 随后将腺体上翻, 行楔形次全切除术, 切除患侧甲状腺, 最后缝合残面。大切口术, 基本操作与小切口相一致, 只是切口长度约为6.0cm。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11.0进行统计学方面的分析,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进行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手术方法相比,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 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0.05) 。满意程度方面, 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P<0.05) 。而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不存在显著性意义 (P>0.05) 。详见表1、2。
3 讨论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患者对于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体表美的要求越来越高[2]。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与常规大切口手术方式相比, 手术更安全, 美容效果更好, 具有着显著的优势。由于甲状腺周围血管丰富, 同时其解剖结构也十分精细复杂, 与许多重要的器官及神经血管相邻近, 对于手术空间来说, 无天然的腔隙, 所以, 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十分重要, 如果没有注意到病例选择, 那么就极容易使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在进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时应注意手术适应证以及禁忌证[3], 作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首选的适应症, 甲状腺孤立性结节的指征包括伴囊性变或者是小的结节性甲状腺肿, Ⅱ度甲状腺肿大之内的原发性甲亢或者是继发性甲亢。因为患者颈部操作空间的限制, 如果甲状腺结节>4cm就不适宜应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其他禁忌证包括Ⅲ度甲亢、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肿瘤过大、病态肥胖的患者以及具有颈前手术史的患者。另外, 重要的脏器功能严重不全的、严重凝血功能障碍难以纠正的、不能承受全麻全身情况比较差的、淋巴结清扫以及甲状腺恶性肿瘤需要进行扩大切除的患者也被列为相对禁忌证。
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当中,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主要病种, 对其所进行的手术治疗, 可以扩展到很大范围, 甚至是腺叶全切除, 可以有效的预防或者是减少病情复发[4]。但是如果过多的切除腺体, 就会造成患者甲状腺功能降低, 甚至导致其他不良反应的出现, 所以患者应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 如手术前没有拟诊为恶性病变的患者, 至切除存在“危险结节”的部分腺体。这种手术方式治疗甲状腺癌存在着比较大的争议, 如低危患者要求采用这种手术方式, 可以对其应用。而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其治疗关键为预防复发以及止血。
总而言之,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与常规大切口手术方式相比, 手术更安全, 美容效果更好, 具有着显著的优势, 值得在临床上实施与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与分析小切口与大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特点, 并对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本文选择80例甲状腺肿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征求患者及其家属意见, 将这些患者平均分成两组进行手术治疗, 每组40例, 实验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法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大切口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之后, 将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平均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不良反应以及患者对于手术切口的满意程度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方法相比,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 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0.05) 。满意程度方面, 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P<0.05) 。而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不存在显著性意义 (P>0.05) 。结论 应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 临床效果可靠, 治疗安全性高, 患者满意程度较好, 值得临床予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内窥镜术
参考文献
[1]Gagner M, Inabnet WB 3rd.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for solitary thyroidnodules[J].Thyroid, 2008, 22 (3) :152-153.
[2]Karl A, Zucker R, 编.胡三元, 译.腹腔镜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 2006:677.
[3]刘国礼.现代微创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297-303.
[4]林宏福, 王存川, 张军.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J].中国内镜杂志, 2008, 14 (5) :552-555.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 篇2
【关键词】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手术 临床疗效
甲状腺肿瘤是颈部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肿瘤类型分为良性和恶性,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采取手术切除为主。本文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和传统手术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经查均确诊为甲状腺良性,其中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囊肿各9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患者55例,年龄为18~72岁,平均年龄为38.4岁,病程平均为3.6a;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62例,年龄为17~73岁,平均年龄为39.6岁,病程平均为4.2a。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方面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在内镜的辅助下实施甲状腺肿瘤的摘除手术,其具体的步骤如下:①患者采取仰卧位、垫肩和头后仰,使临床医生有充分的颈部手术视野;②对患者实施颈丛神经阻滞联合颈前局部麻醉;③对患者的皮肤采取常规消毒和铺巾后,在其颈前的正中线上开一1.5cm左右的小切口(手术切口位置也可选在患者胸骨切迹的上方约2.5cm处内侧横行切口),在内镜下开始手术操作;④先按照常规切开患者的皮肤与皮下组织,直至颈阔肌,并游离皮瓣,使患侧的甲状腺腺瘤显现出来。同时,临床医生还要用手指轻触患者的甲状腺肿块,注意其表面是否光滑及其硬度等,并触摸患者对侧甲状腺腺叶,进一步确定患者甲状腺病变部位,然后进行腺瘤切除;⑤采用从上到下和由外而内的顺序掀起腺瘤,沿着甲状腺包膜剥离,并对患者甲状腺中的静脉和甲状腺下动脉进行结扎;⑥从气管前壁锐性分离患者的甲状腺腺瘤,在峡部切断下标本并对患者峡部顶端进行缝扎,在手术的过程中,医生要注意保护患者的喉返神经,在冲洗伤口直至伤口彻底止血后,再逐层关闭伤口,依据常规放置引流管;⑦如果医生在手术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还需要对其采用淋巴结清扫术;⑧医护人员在患者术后,要依据常规给患者采取抗生素感染和补液等对症的支持治疗;⑨医护人员对患者采取常规的术后换药,如果患者没有出现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要在48h内拔出患者的引流管,并在术后的5d时间内进行拆线。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甲状腺摘除手术,在患者颈部前方开一6.5cm左右的切口,其消毒和麻醉的操作和观察组一致,术后护理的措施也相同。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记录手术的时间、术中对喉返神经损伤、术后出血、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随访等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处理采集数据,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技术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甲状腺肿瘤摘除手术均成功,其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80.5±3.5min,术中出血量为12.6±1.4ml,住院时间为5.3±2.1d;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75.6±5.1min,术中出血量为39.2±3.3ml,住院时间为10.6±2.4d。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安全性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喉返神经损伤为5例(5.6%),没有其它的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发生术后喉返神经损伤12例(13.3%),术后切口感染9例(10.0%),呼吸困难4例(4.4%)。两组患者发生喉返神经误伤的情况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
3讨论
甲状腺肿瘤良性患者主要为甲状腺腺瘤患者,其中以22~38岁的年轻女性最为常见。本文研究的两组患者均成功进行甲状腺肿瘤摘除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相较于传统的摘除手术,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但是采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率低,且没有并发症,对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促进患者尽早恢复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借鉴并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习庚,张海才,夏德明.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12:1282-1283.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 篇3
关键词: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结节,临床疗效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良性疾病, 甲状腺结节既可以单发, 也可以多发。通常情况下, 多发结节的发病率要比单发结节的发病率高很多, 但是单发结节转变为甲状腺癌的可能性很大[1]。为分析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 本文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CT、彩超检查确诊为甲状腺结节, 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 例, 男15 例, 女10例;年龄15~70岁, 平均年龄 (41.1±3.4) 岁;病程3~8年, 平均病程 (5.8±1.2) 年。治疗组25例, 男14例, 女11例;年龄18~72岁, 平均年龄 (41.4±3.2) 岁;病程2~9年, 平均病程 (6.1±1.1) 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 采取平卧位, 并使患者的头稍微后仰, 将手术区域完全暴露, 于患者胸骨切迹以上2cm处作长6~7cm的横向切口, 然后将颈阔肌、颈深筋膜逐层切开, 将甲状腺被膜进行分离,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甲状腺部分或次全切, 手术结束进行引流、逐层缝合[2]。
1.2.2 治疗组患者给予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麻醉以及体位均与对照组患者相同, 于患者胸骨上切迹2cm处沿皮肤皱褶的部位做手术切口2~5cm;将皮肤、皮下组织以及颈部的颈阔肌逐层切开, 并游离皮瓣。分离甲状腺被膜后充分暴露甲状腺, 探查病变部位对病变部位的范围进行明确, 放置一弯血管钳于患者甲状腺峡部及气管前壁之间, 将甲状腺峡部切开后切断甲状腺上的动静脉, 在保留被膜的基础上切断内囊的分支, 将腺体进行逐层分离并切除甲状腺[3]。手术结束后放置引流条于切除甲状腺的位置, 采用可吸收缝线将切口进行缝合。
1.3 疗效标准对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术中、术后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并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 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中有8例出现术后并发症, 包括伤口疼痛3例, 吞咽不适3例, 切口粘连2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治疗组中有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 包括伤口疼痛、吞咽不适、切口粘连各1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治疗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症, 指的是在甲状腺内的肿块, 可以随着患者的吞咽动作跟着甲状腺上下移动[4]。临床上有甲状腺退行性变、炎症、自身免疫以及新生物等多种甲状腺疾病都可以表现为结节, 病情严重时有可能转为甲状腺癌。手术治疗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手段, 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 严重时会引发大出血以及重要脏器的损伤。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以及患者恢复快等诸多优点, 已被广泛应用于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治疗中。在本文中, 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显著少于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 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治疗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疗效显著, 患者创伤小并且术后恢复快, 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伟雄, 李苑敏, 温永锋.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 2013, 22 (11) :33-34.
[2]屈军, 段宇.低位小切口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对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7 (26) :58-59.
[3]马立峰, 徐胜军, 陈剑锋.探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浙江创伤外科, 2014, 19 (6) :946-947.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 篇4
【关键词】传统手术;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对比
【中图分类号】R72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691-01
绝大多数甲状腺瘤为良性,但部分良性瘤会演变为恶性。传统治疗甲状腺瘤的切除术有切口大、颈部遗留切迹明显等缺点[1]。由于患者对于皮肤的美容要求逐渐提高,各医院为了达到患者的要求,开始探索新的治疗方式。近些年来,低位小切口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得到了一定的运用,有较好的疗效[2]。本文将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8月-2013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82例甲状腺瘤患者,回顾性分析了患者的手术情况,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1例。观察组4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45.2±6.7)岁,患者肿瘤直径平均约(3.5±0.6)cm;对照组4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35~66岁,平均年龄(46.3±6.2)岁,患者肿瘤直径平均约为(3.6±0.5)cm。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有其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选用传统手术切除甲状腺瘤,观察组选用地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具体操作程序有:在患者颈部颈丛阻滞实行麻醉;顺着皮肤纹路横向切开,切口位于颈前锁骨大约1.5cm处,切口长度约为5cm;第一处理甲状腺下极,识辨出喉返神经后,气管表层分离峡部与甲状腺下极血管,再切开喉返神经止于入喉处,待松动腺叶背侧后,处理甲状腺;处理完甲状腺的上下极,将包膜内的甲状腺残端结扎,止血彻底后,将甲状腺上的动静脉进行结扎;为了避免手术后出现甲状腺功能衰弱,不能过度切除甲状腺;在处理甲状腺上下极时,应同患者充分沟通,避免神经受损;彻底止血并清洗好切口后,甲状腺窝要利用橡胶片进行引流,放置在甲状腺窝地位,通过颈前肌群分开位导出,于皮肤切口引流,手术后两天内检查引流情况,适宜时扒掉引流条;对颈阔肌全层、皮下均严密缝合,采用无损伤缝合线进行缝合,连续缝合皮肤、皮内,不能留死腔,线头两断处必须留在皮外,伤口愈合后便于拔除。
1.3 观察判定标准
对比观察两组的平均手术所用时间、切口大小、手术失血量、恢复时间等方面,术后对两组患者定期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基本情况 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为(3.6±0.9)cm,手术所用时间(48.6±15.8)min,术中失血量(50.1±12.5)ml;对照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为(7.8±0.9)cm,手术所用时间(65.7±26.5)min,术中失血量(78.9±26.8)ml。观察组要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随访 对两组患者的随访显示,观察组41例患者手术后颈部感觉异样、切皮下结节比例等方面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综上所述,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相比能够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小切口长度,促进患者恢复时间,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3],值得各医疗机构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新辉.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与传统手术对比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173-175.
[2]朱培烽,肖鑫玫.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4,(15):3235-3235.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 篇5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至今收治甲状腺结节患者60例,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其中男21例, 女39例, 年龄29~47岁, 平均 (35.4±1.8) 岁, 病程6个月~7年, 平均 (3.7±0.5) 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时间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1) 所有患者经CT和彩超确诊均为甲状腺结节患者; (2) 经病理检查所有患者均为良性肿瘤, 无恶性病变; (3) 患者症状表现声音嘶哑、气管移位、呼吸困难; (4) 患者均无其他重大器官衰竭, 且经术前身体评估, 能接受手术; (5) 向患者解释本次研究的过程以及目的,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术前指导, 术前给予禁食禁水, 做好静脉通道穿刺工作, 向患者解释相关手术工作。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 给予全身麻醉, 保持呼吸通畅。 (1) 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手术, 在患者颈部正中胸骨切迹上缘二指处切一横向切口, 在切口基础上游离颈阔肌与其周围经膜, 单发性结节在游离后将甲状腺病变腺叶切除并给予引流管引流, 对于多发性结节情况行甲状腺全切除手术。 (2) 试验组患者采取小切口手术治疗, 在仰卧位头颈部前伸的体位下在胸骨切迹上约2 cm处切一3~5 cm切口, 在其基础上将皮下组织、颈阔肌一次切开, 将皮瓣游离后沿甲状软骨至胸骨上窝颈白线切开, 将甲状腺被膜与甲状腺分离后探测甲状腺病变部位。在保障充分的手术空间后采用血管处理方式游离甲状腺动、静脉血管, 放置好引流管后将切口缝合, 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 可在48 h后拔出引流管。术后对两组患者实行半年到1年的随访, 记录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大小、术中流血量、术后出院时间等情况, 并根据随访情况在术后半年到1年时间评价治疗效果, 对其术后经疼痛测评 (VAS) 和半年后生活质量测评 (SF-36) 。其中VAS满分10分:0分无痛, 1~3分有轻微的疼痛, 能忍受, 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 尚能忍受, 7~10分患者有强烈疼痛, 疼痛难忍, 影响食欲, 影响睡眠。SF-36生活质量评分满分100分, 得分越高者生活质量越好。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0处理,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用χ2检测,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用t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术中情况和术后出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切口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来看, 试验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VAS、SF-36测评:经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到1年时间随访, 对两组患者进行VAS、SF-36测评结果可知, 试验组患者在术后的疼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且试验组患者在术后半年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结果
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体之一, 甲状腺结节好发于中年女性, 甲状腺存在良性结节的情况下, 要使其不对甲状腺产生压迫, 造成内分泌紊乱需要将结节切除[2]。传统手术切除的方式不仅恢复时间长, 由于过长的手术切口和术中出血量大, 对患者的愈后情况不理想。目前临床推出小切口的手术方式, 大大提高了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术后效果[3]。
在本文研究中, 通过试验组患者采取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治疗方式可知, 小切口手术是在传统手术的基础上采用小切口, 使得手术切口减小, 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创口恢复[4]。在小切口手术过程中不需要游离颈阔肌与皮瓣部位, 减少了术中损伤造成的出血, 且由于小切口和颈横纹相对应, 手术切口小, 缝合是采用可吸收线, 一般术后不会存在明显瘢痕, 有利于术后患者疾病的恢复, 减短住院时间, 帮助患者尽快出院[5]。小切口手术中不切断颈前横肌, 术后减少了粘连问题的出现, 后期不会影响到患者的吞咽等功能, 大大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在小切口手术过程中, 由于对于人体组织的切断与暴露位置较小, 机体损伤少, 术后患者的疼痛度也不如传统手术强烈, 为患者术后愈后工作做好了良性基础[6]。
经过本研究表明, 针对甲状腺结节患者采取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 相比传统甲状腺切除手术方式, 有效减少了手术伤口大小和术中出血量, 并缩短了患者术后住院时时间, 能帮助患者术后尽快出院。使得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甲状腺结节患者6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 试验组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试验组, 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疼痛测评 (VAS) 和生活质量测评 (SF-36)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结节,疗效
参考文献
[1]史春辉.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疗效比照观察[J].大家健康 (下旬版) , 2016, 11 (6) :93-94.
[2]高峰, 吴迟.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比较[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6, 23 (5) :514-516.
[3]薛冰.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对比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4, 35 (3) :223-224.
[4]韩广林.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 (10) :66-67.
[5]刘静.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12 (26) :5416.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医院门诊收治的择期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 经CT、彩色超声检查显示患者甲状腺结节直径1.0~5.2 cm, 平均4.5 cm;单侧病变40例, 双侧50例;其中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5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20例, 女25例;年龄31~64岁, 平均 (39.2±3.8) 岁;病程5~117个月, 平均 (60.2±11.5) 个月;结节性甲状腺肿29例, 甲状腺肿瘤16例。对照组中男19例, 女26例;年龄27~67岁, 平均 (40.2±3.6) 岁;病程6~120个月, 平均 (59.5±12.6) 个月;结节性甲状腺肿31例, 甲状腺肿瘤14例。所有患者和家属均知晓研究过程, 并签定相关知情同意书。两组性别、年龄与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均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 患者均取平卧位, 予以气管插管全麻, 麻醉成功后于患者胸骨切迹上约2 cm处作一横向、长约3~5 cm的弧形切口, 常规打开皮肤与颈阔肌, 并将皮瓣分离至与环状软骨相水平, 皮瓣向下分离至胸骨上凹部平面, 维持切口呈长方形状。常规切开颈白线并分离颈前肌群, 以充分显露甲状腺便于探查, 确定病变具体部位后, 结扎并对患侧甲状腺下静、动脉切断。后于甲状腺峡部进刀, 将患者峡部组织与气管前壁进行分离, 逆行向上切开峡部, 切开后立即进行缝扎并快速翻起腺体, 常规分离外科包膜内甲状腺包膜并游离甲状腺后侧, 同时常规结扎并切断中静脉。紧贴甲状腺组织, 在甲状腺上极部对甲状腺动静脉进行断离, 选用较小弯血管钳分离腺体至既定切除线下, 一次性切除甲状腺并进行缝合, 采用相同方法处理侧腺体, 后于残窝部位置橡皮条引流, 可吸收线缝合并恢复皮肤解剖结构。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均为传统大切口甲状腺切除手术。常规术前准备后气管插管全麻, 取平卧位。同观察组作切口, 长约6 cm, 逐层切开后对甲状腺外科膜进行分离, 视患者情况行甲状腺切除术, 完成后置引流管, 并缝合、恢复解剖结构。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分别记录患者术后一般指标 (引流情况、拔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 等, 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创口美容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数据录入Excel (2003版) 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指标比较
术后, 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 拔管时间比对照组快, 引流量以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术后切口疼痛、吞咽不适、创口粘连等并发症总发生率、美观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普外科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便是甲状腺结节, 该病常发于女性人群[2]。其病因机制是人体甲状腺激素缺乏时, 垂体开始大量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TSH) , TSH长期大量对甲状腺进行刺激, 进而引起甲状腺反复性、持续性增生, 最终出现不均匀增大以及结节样变等[3]。临床切除甲状腺的传统手术切口大、创伤大, 极易导致患者大出血。且传统手术将颈前皮肤横断, 术后极易导致患者颈前皮肤肌肉粘连、头痛、颈部活动受限、吞咽不适等症状;尤其术后瘢痕明显, 影响术后美观性, 对部分患者的心理、生理都有严重影响[4]。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术后随访美观满意度为88.9% (40/45) , 对照组为66.7% (30/45) , 明显观察组满意度更高,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17) 。证实了小切口手术的术后美观性, 可满足多数患者的美观需求。经阅读相关文献并结合本次临床实践后, 笔者认为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 皮肤切口小, 有利于术后创口愈合, 降低创口感染概率[5]。 (2) 术后可吸收线通过皮肤缝合器进行缝合或皮内缝合, 明显缩小术后瘢痕; (3) 小切口手术不需切断肌前肌群, 有效避免再缝合导致的切口不平整;不需切断颈前静脉, 能明显减轻术后切口水肿症状;明显减少了术后因肌前肌群切断导致的术后出血[6]; (4) 与传统手术比较, 小切口手术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有学者经临床研究后报道手术导致的喉返神经损伤率为0.7%[7]。本研究中未出现喉返神经损伤, 主要有切口疼痛、创口粘连、吞咽不适等轻微并发症, 经对症处理后渐渐恢复。观察组并发症3例 (6.7%) , 对照组27例 (60.0%)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0) 。与相关文献[8]的研究结果相近。此外, 手术完成时小心将橡皮条置放于切口处, 尽可能避免产生新瘢痕, 能减少积液导致的感染发生率[9]。同时, 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 拔管时间较对照组短, 引流量比对照组少, 两组上述一般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证明小切口手术不仅能有效切除病变甲状腺组织, 具有切口小、并发症少、美观度高的优势, 还可减少住院时间, 术后早期便可拔管、感染概率小。
综上所述,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相比, 创伤小、并发症少、治疗费用低、康复快、美观性强, 与腔镜切除术相比仍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所需设备简单的优势, 值得应用于基层医院和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家庭中。
参考文献
[1]欧盛文.传统手术与小切口改良手术行甲状腺切除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4) :125.
[2]梁法汤.两种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37例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31) :184-185.
[3]黄浩善, 王成忠.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21) :2977-2978.
[4]张琳, 袁青, 薛伟山, 等.经腔镜辅助锁骨下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临床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 2011, 17 (10) :1115-1116.
[5]李公明, 朱昱, 刘自立, 等.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78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13) :44-45.
[6]陆昌荣.甲状腺手术暴露喉返神经的临床体会[J].河北医学, 2013, 19 (11) :1716-1717.
[7]薛冰.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对比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4, 35 (3) :223-224.
[8]汤金剑.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在治疗甲状腺瘤中的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5) :29-30.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3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5例。研究组中男6例,女9例;年龄31~64(39.2±3.8)岁;病程5~262(134.2±23.5)个月。对照组中男7例,女8例;年龄27~67(40.2±3.6)岁;病程6~276(142.5±24.6)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均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行全麻后取仰卧位,于胸骨切迹上方2cm处做切点,后在皮肤褶皱做小切口,长度3~5cm,逐层分开后常规游离皮瓣,切开颈白线后对甲状腺被膜进行分离,暴露甲状腺,了解甲状腺的病变情况。手术空间狭小时可将胸骨甲状肌部分切断。对患侧峡部血管进行结扎,并将甲状腺静脉离断,根据患者情况对甲状腺进行牵引。对甲状腺下极进行游离时需保留甲状腺的后被膜并离断囊内分支,游离或切断动静脉时应紧贴上极,钳夹上极血管时需将血管钳夹于上极腺体,如上极宽且深可分次进行结扎。切除完毕后置放引流管,逐层缝合恢复解剖结构。术后48h后可拔除引流管。对照组患者均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两组患者术后0.5~1年内随访,观察患者术后一般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术中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0.5~1年随访观察患者并发症情况[2]。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术后研究组患者切口疼痛者1例,对照组4例,研究组吞咽不适者0例,对照组3例;研究组创口粘连者0例,对照组3例。见表2。
3 讨论
甲状腺结节包括良性、恶性两种,大部分患者均为良性病变,例如甲状腺新生物、自身免疫、退行性变、炎症等均可通过甲状腺结节表现出来。临床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甲状腺与气管、食管邻近,后部与甲状旁腺、迷走神经邻近,且甲状腺本身也具有较为丰富的血液循环,所以术中任意操作不当均可能导致患者大出血,重者对邻近组织器官产生伤害,导致严重后果[3]。
传统甲状腺切除术需对腺体进行大范围游离,颈部切口较大,且颈前肌群横向切断后容易导致颈前皮肤和肌肉粘连,导致术后吞咽不适等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美观[4]。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属于一种微创技术,创伤面积小,术后瘢痕小且浅几乎不易察觉,降低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术中保留腺体组织,避免了腺体背面甲状旁腺被切除,术中不暴露气管和食管,不损伤喉返神经,避免了腺体压迫引起的气管痉挛和呼吸困难等现象[5]。小切口手术的术中切口小,且与颈横纹相对应,钝性分离后暴露甲状腺,大大减少了传统手术造成的术后疼痛、吞咽不适或颈部形态变化等。经阅读相关文献[6,7,8],并综合临床实践后笔者认为小切口手术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术者应充分了解手术适应征和禁忌症;(2)术者应具有丰富的甲状腺手术操作经验;(3)手术切口应能充分显露病变部位,确保整个手术在直视下进行,术中需牵引线给予对抗牵引,以保证术野可充分暴露操作部位;(4)术中操作困难的患者可随时对颈前浅静脉进行缝扎,对颈前肌群横断处理,不能强行小切口手术;(5)术后常规置放引流管;(6)对创口周围粘连严重、需再次手术及恶性肿瘤侵润周围组织或甲状腺行根治术者,均应对颈前肌群横断处理,避免因术野暴露不充分引起手术副损伤。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46.7%,明显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更好地证明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疗效确切,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在后期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摘要: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门诊收入的3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研究组患者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46.7%;两组患者在手术一般情况(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在后期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结节,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付玉.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337-338.
[2]朱旬,邢春根,金涛,等.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手术与传统手术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41-43.
[3]陈海洋,黄智,查小华,等.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手术24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533.
[4]Simo,R.,Nixon,I.,Tysome,J.R.et al.Modified extended Kocher incision for total thyroidectomy with lateral compartment neck dissection-a critical appraisal of surgical access and cosmesis in 31patients[J].Clinical otolaryngology,2012,37(5):395-398.
[5]高成钢,黄一雄.良性结节病变的甲状腺切除手术方式探讨[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9):840-842.
[6]闫俊才,张兴鸽.两种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9):91-92.
[7]Chen ZQ,Wang L,Li T et al.Supraclavicular lateral collar incision versus conventional approach for thyroidectomy:supplement for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s with extended indications.[J].Journal of laparoendoscopic and advanced surgical techniques.Part A,2011,21(1):45-50.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患者均为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甲状腺瘤患者,术前均行甲状腺B超、甲状腺抗体、甲状腺激素检查,明确诊断为良性甲状腺瘤。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类型的颈部或甲状腺疾病;(2)患者不同意进行随机分组,拟选定特定手术方法者;(3)细胞学检查发现恶变或其他病变;(4)患者不具备术后随访条件。最终入组100例患者,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采用SAS 12.0生产随机数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37.13.8)岁;肿瘤数目:单发:40例,多发10例;部位:左侧14例,右侧29例,峡部7例;肿瘤直径1.0~5.8 cm,平均(2.81.9)cm;病理类型:结节性甲状腺肿21例,甲状腺腺瘤29例;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28~60岁,平均年龄(36.93.1)岁;肿瘤数目:单发:38例,多发12例;部位:左侧16例,右侧29例,峡部5例;肿瘤直径1.5~6.0 cm,平均(3.81.9)cm;病理类型:结节性甲状腺肿22例,甲状腺腺瘤2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数目、病理类型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同质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行全麻插管麻醉,于胸骨柄正中上方1.5~2.0 cm处沿皮纹横切一长度约5.0 cm大小的手术切口,双侧甲状腺瘤者适当扩大切口,皮下注射0.5%肾上腺素的氯化钠溶液15 mL预防皮下出血,常规分离皮肤、游离皮瓣、皮下、颈阔肌,尽可能保留纵向肌群完整性,沿颈白线切开暴露甲状腺,对疑似恶变者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采用7~0线大圆针缝合良性肿瘤,切下甲状腺腺瘤,充分止血后关闭手术切口,采用无创缝合线缝合手术切口,稍加压包扎即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切除即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等)、术后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疼痛,手术切口美容评分[2]、术后不良反应。视觉模拟评分法:在纸上面划一条10 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病人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手术切口美容评分采用10分制,10分表示于术前一致,0分表示极度丑陋,由患者本人及医师分别做出评分,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WILCOX检验。检验水准定位α=0.05,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手术疗效比较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术后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VAS评分、切口美容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发生4例并发症,其中2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血肿,1例声音嘶哑,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21,P=0.04)。
3 讨论
甲状腺腺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甲状腺疾病。目前,医学界认为该病为单克隆性肿瘤,通常情况下,该病表现为包膜完整、边界清楚、质地柔软、生长缓慢、无脉管浸润的实体瘤[3]。该病的恶病发生率约为10%,但如果及时有效处理可有效避免疾病恶化或癌变,因此早期发现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极为重要。
临床上该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采取大切口的手术治疗,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甲状腺瘤患者对于手术美容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促进临床医学工作者不断探讨如何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前提下缩短手术切口长度,保护颈前肌群,降低因为手术对颈部美容学的改变程度。
我院采取小切口手术,该手术在不切断颈前肌群的前提下,通过颈部白线暴露甲状腺,避免了对颈前浅静脉群的缝合与结扎,有效地降低手术的创伤程度,有效地避免了创口浅静脉与淋巴回流系统的损伤,从而显著缓解创口的水肿程度,减少了刀口的隆起高度,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前提下,达到了较好的美容效果[4,5]。
本研究结果提示,采用小切口手术方法行甲状腺瘤切除术,具有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长度短、美观、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同时,由于研究条件有限,本研究尚缺乏对手术患者的远期疗效观察。因此,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价值,尚有待于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长期随访的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参考文献
[1]肖刚,刘立新,李丹.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50例甲状腺瘤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3):1086-1089.
[2]屈军,段宇.低位小切口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对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58-60.
[3]王震宇.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5):158-159.
[4]严景辉,韦文,邹凤,等.改进的甲状腺肿瘤微创腺叶切除术与常规手术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2):272-273.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体会 篇9
关键词 胆囊良性疾病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59
胆囊结石及其他胆囊良性病变是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治疗仍以胆囊切除术为主。术式主要有传统式开腹胆囊切除术(O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三种[1]。2005年2月~2011年10月运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病变患者240例,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及心得体会。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治经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良性胆囊疾病患者240例,男183例,女57例;年龄18~80岁,平均44.7±17.4岁。术前均行B超或CT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胆囊炎。无胆管扩张或胆管结石。其中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156例,急性胆囊炎34例,胆囊息肉27例,胆囊腺肌瘤23例。术前合并冠心病2例,糖尿病3例,高血压12例。本组患者术前均不放置胃管和尿管,14例急性胆囊炎术后留置腹腔引流,24小时后拔除。
手术步骤:术前应用B超确定胆囊颈区位置作为手术切口依据,持续硬膜外麻醉,做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切口长3~4cm,逐层切开腹壁进入腹腔,用深部拉钩牵开切口,显露胆囊底后用湿盐水纱布作衬垫,再用直角拉钩牵开胃肠组织和网膜,进一步显露胆囊及胆囊三角区,对于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或室性早搏、心肌缺血等,术中常规用1%利多卡因5~10ml封闭胆囊三角。行顺行胆囊切除,在近胆囊三角处小心分离胆囊动脉,紧贴胆囊予以切断、结扎。在确认胆囊管、肝总管及胆总管后,于距胆总管0.5cm处结扎、切断胆囊管,摘除胆囊,再次结扎胆囊管残端。如遇胆囊水肿及与临近器官粘连,可行逆行胆囊切除:用小S形拉钩显露胆囊,夹提胆囊底并轻轻向外牵提胆囊;胆囊底部电凝切开胆囊浆肌层,切开时,尽可能靠近胆囊侧逆行剥离胆囊,随时电凝或结扎止血。如B超显示胆囊内为多发小结石或胆囊明显肿胀者,可自胆囊底部穿刺抽吸胆汁减压,使视野清楚。胆囊三角区处理同逆行切除,术中操作轻柔,避免损伤胆道,以生理盐水冲洗术野,探查确认胆囊床有无出血,置明胶海绵,网膜填塞,不缝合胆囊床。根据周围炎症情况决定是否置管引流,皮肤采用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
结果
本组24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且过程顺利,手术时间为30~60分钟,平均时间为47分钟;患者术中失血量为17~36ml;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4~14天,平均住院时间5.3天,大部分患者术后未采用止痛剂,12~24小时后下床活动并进流质饮食,24~36小时肛门排气并恢复正常饮食,本组中患者未发生术中胆道损伤及术后腹腔出血、胆瘘,3例因炎症粘连、麻醉肌松不良而延长切口完成手术,4例切口脂肪液化延迟愈合,无切口感染等情况发生。
讨论
MC是基于微创理念上的一种手术创新,迎合了当今微创外科发展的趋势,是近年微创外科技术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之一[1~3]。与LC相比,MC的手术适应证比LC广泛,它能完成LC不能进行的胆囊切除,如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严重萎缩、胆囊内充满型结石、上腹部手术有广泛性粘连者等。MC具有传统的直观下手术的优点,只要术者具有丰富的OC经验,耐心、仔细的解剖Calot三角,就可以顺利完成MC。而且MC无需高价医疗设备,治疗费用相对较低,利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本研究中实施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的240例胆囊类疾病患者中,未发生术中胆道损伤及术后腹腔出血、漏胆汁,3例延长切口完成手术。
笔者结合临床操作实际及如何有效的预防并发症进行归纳、总结。首先,术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包括使用高分辨率的B超或彩超检查,了解胆总管是否扩张、有无结石以及胆囊位置、大小,有无粘连、萎缩等情况,确认是否有胆囊以外的其他疾病以便适当治疗[3]。其次,手术者应严格掌握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同时掌握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及胆囊萎缩等相对适应证,强调手术适应证选择的目的在于减少并发症,提高安全性,使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更好的造福于患者;对手术者要求较高,必须要求手术参与者外科基本功扎实,深刻了解清楚解剖辨认和彻底止血的知识,术中要反复观察肝外胆管走向,正确辨认“三管”解剖关系,熟悉胆管变异的各种类型。采用顺逆结合方法切除胆囊,如果出现解剖不清或者粘连严重,果断延长切口,或者采用胆囊大部分切除术(保留胆囊床部),但残留胆囊黏膜要采用破坏处理,可有效避免胆管损伤的可能[4],术中彻底止血,避免术后腹腔出血;麻醉一定要效果确切,保证有良好的肌松;因手术操作部位经常较深,无影灯光常难射入深部术野,必须采用良好的照明设备。总之,小切口胆囊切除具有术式简单且安全、创伤小、术后易于恢复、费用低等优势,可作为基层医院胆囊切除手术的首选。
参考文献
1 唐昌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09,49(34):39-40.
2 董勤,孟兴凯,孔广忠,等.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手术技巧与疗效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0,17(4):326-328.
3 洪胜龙,刘文玉,麻保玉.胆囊结石的术式选择及其疗效对比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3):201-202.
4 朱伟,王军,王治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预防术中胆道损伤[J].临床医学,2010,30(1):56-57.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 篇10
关键词:小切口切除术,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瘤
甲状腺瘤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良性肿瘤, 多发于甲状腺功能的活动期, 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我们主要对比分析小切口切除术与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依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35例。对照组男10例, 女25例;年龄27~50岁, 平均 (34.5±2.8) 岁;单侧结节22例, 双侧结节13例;结节直径1.43~3.89 cm, 平均 (2.12±0.6) cm。试验组男11例, 女24例;年龄29~52岁, 平均 (35.6±2.3) 岁;单侧结节28例, 双侧结节7例;结节直径1.48~3.95 cm, 平均 (1.95±0.4) cm。所有患者经检查, 均符合甲状腺瘤的诊断标准, 甲状腺功能正常。两组性别、年龄、结节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术前均进行血、尿常规, 凝血功能、心电图检查、B超检查, 行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试验组采用小切口切除术, 患者仰卧平躺、以胸骨切迹上方2 cm为切点, 沿皮肤纹理进行切口, 使甲状腺部位暴露出来, 观察患者的病情, 如果手术空间不足, 可沿甲状胸骨水平将部分甲状肌切断。切开甲状腺峡部, 将气管前方的测峡部部分血管进行分离结扎, 离断甲状腺中的静脉、断囊内分支, 根据手术操作的具体情况向上牵引甲状腺上下极, 保留甲状腺后备膜。要沿着甲状腺上级切断和游离甲状腺上动静脉, 远离软骨侧板。要紧贴上级钳夹上级血管侧的血管, 其中一侧的血管钳夹在上级腺体上, 如果上级体积较大, 可以分次进行结扎, 放置引流管进行切口缝合。术后3 d将引流管拔出, 出院后进行随访, 时间5~6个月。
1.3 疗效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等。 (2)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主要包括颈部紧缩感、颈部麻木不适、颈前区疼痛、吞咽不灵活、切口皮下结节。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试验组手术切口小,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指标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发生颈部紧缩感1例, 颈前区疼痛2例, 无颈部麻木不适、吞咽不灵活、切口皮下结节患者,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对照组发生颈部紧缩感4例, 颈部麻木不适3例, 颈前区疼痛2例, 吞咽不灵活2例, 切口皮下结节1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1%。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甲状腺瘤多发于女性, 生长缓慢, 具有完整光滑的包膜, 边界明显, 质地硬, 随着吞咽活动可以移动, 临床不适症状较少。但是随着病情的加重, 容易发生癌变, 因此需要早期积极进行防治[2]。甲状腺瘤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 由于甲状腺与气管、食管邻近, 靠近迷走、喉返神经线, 增加了手术难度。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 切口较大, 能够使甲状腺组织显露, 但是出血较多, 容易发生颈前皮肤和肌肉粘连, 术后并发症多, 且会留下瘢痕。
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 手术切口小, 出血量小, 患者颈部的肌群不会被横行切断, 颈部原有功能保持良好;由于切口小, 瘢痕不明显, 不影响美观要求;术后住院时间短, 恢复速度快[3]。本研究表明, 试验组采用小切口切除术, 手术切口小,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指标均少于对照组, 说明小切口切除术手术优势明显, 对患者颈部功能损伤小, 恢复速度快;另外,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试验组, 试验组术后恢复效果好, 并发症少, 生命质量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 采用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效果明显, 明显优于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 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伟雄, 李苑敏, 温永锋.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 2013, 19 (11) :33-34.
[2]曾卫平.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手术对比分析[J].右江医学, 2010, 38 (1) :7-9.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推荐阅读:
小切口甲状腺手术10-22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09-19
小切口胆囊摘除术06-22
小切口肺大疱切除术09-11
甲状腺全切除术07-19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09-01
内镜甲状腺切除术论文11-02
腔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08-11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10-22
甲状腺切除09-06